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第5章中国的地理差异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第5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选择题

1.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区域①和区域②的分界线,同时也是()

A. 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B.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C. 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D. 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

(2)下列说法都符合区域①的是()

①冬季河流结冰②亚热带常绿阔叶林③年降水量多于800毫米④农田多以旱地为主⑤主要种植小麦﹑柑橘等⑥民居屋顶坡度较小⑦交通运输以陆路为主

A. ①④⑥⑦

B. ①④⑤⑥

C. ②③⑥⑦

D. ①③⑥⑦(3)下图景观最可能出现在()

A. 区域①

B. 区域②

C. 区域③

D. 区域④

(4)区域①和区域③划分界线的主导因素是()

A. 行政因素

B. 地形因素

C. 经济因素

D. 气候因素

(5)我国南方地区部分省份有时受到雪灾的影响,下列四幅图中,反映区域②气候特征的是()

A. B. C. D.

2. “抵天柱而枕龙眠,牵大江而引纵川”,桐城市位于安徽省中部,西依大别山,南滨长江,结合所学知识完成小题。

(1)桐城市位于我国四大区域中的()

A. 北方地区

B. 南方地区

C. 西北地区

D. 青藏地区

(2)桐城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

A. 小麦

B. 玉米

C. 油菜

D. 水稻

3. 读图区域示意图,请回答问题。

(1)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甲区域河水主要来源于冰雪融水,夏季气温越高,水量越大

B. 乙区域河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冬季有结冰现象

C. 甲区域河流由四周流向中部,多为外流河

D. 乙区域河流由四周流向中部,河流水量大

(2)下列属于甲区域代表性农产品的是()

①棉花②柑橘③葡萄④椰子⑤天然橡胶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③⑤

4.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线大致与()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吻合.

A. 200

B. 400

C. 800

D. 1600

5.划分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主要依据因素是()

A. 气候

B. 地形

C. 土壤

D. 历史

6.在我国,下列活动与地区搭配不正确的是()

A. 北方地区﹣﹣滑冰

B. 南方﹣﹣游泳

C. 西北地区﹣﹣赛龙舟

D. 青藏地区﹣﹣赛牦牛

7.下列分别是北方与南方居民主食的是()

A. 大米、谷子

B. 高粱、玉米

C. 面食、谷子

D. 面食、大米

8. 关于我国地理差异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自南向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减低

B. 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

C. 自西向东,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D. 自东南向西北,人口分布东南稀疏,西北稠密

9.这里的“淮”与一列山脉组成的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是()

A. 秦岭—淮河一线

B. 天山—淮河一线

C. 昆仑山—淮河一线

D. 阴山—淮河一线

10.把我国大致分为四大地理区域的界线不包括()

A. 秦岭﹣淮河线

B.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C. 青藏高原边缘线

D. 2000米等高线

1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山脉大致与我国1月份的哪条等温线一致()

A. 20℃等温线

B. 0℃等温线

C. 10℃等温线

D. -4℃等温线(2)以下各线大致与秦岭——淮河一线一致的有()

①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②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③10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④一月份0℃等温线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②④

D. ①④

12.“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造成这种现象的地理界线是()

A. 秦岭-淮河

B. 大兴安岭

C. 长江

D. 南岭

13.下列地理界线中与我国“秦岭——淮河”一线大致一致的是()。

A. 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界线

B. 湿润区与干旱区的界线

C. 大陆性气候区与季风气候区的界线

D. 内流区与外流区的界线

14. 关于秦岭﹣淮河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年平均气温0℃等温线

②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③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④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5.读漫画,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山脉大致与我国1月份()一致?

A. 20℃等温线

B. 10℃等温线

C. 0℃等温线

D. —10℃等温线(2)图中山脉南、北两侧的温度带分别是()

A. 中温带、寒温带

B. 暖温带、中温带

C. 亚热带、暖温带

D. 热带、亚热带(3)图中山脉南侧的降水量最有可能是()

A. 100mm

B. 300mm

C. 600mm

D. 1000mm

(4)图中山脉以北最有可能分布哪种农作物()

A. 油菜

B. 甘蔗

C. 菠萝

D. 小麦

16.我国南北方耕作制度的差异主要是受()

A. 地形的影响

B. 气候条件的影响

C. 经济条件的影响

D. 技术水平的影响

17.秦岭——淮河一线大致同哪些界线一致()

①7月0℃等温线②800m m年等降水量线

③热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④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18.下列地理界线,不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分界线上的是()

A.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

B. 1月0度等温线

C. 地势一、二级阶梯的界线

D. 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

19. 西北地区气候干早的主要原因()

A. 纬度较高

B. 深居内陆,距海遥远

C. 海拔较高

D. 温度较高

20.我国秦岭-淮河一线是()

A. 热带与亚热带分界线

B. 暖温带与中温带分界线

C. 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农作物熟制是两年三熟

D. 秦岭-淮河一线以北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

二、综合题

21.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耕地类型不同,以北以________为主,以南以________为主。

22.秦岭—淮河一线大致是我国1月________℃和年降水量________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23.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区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 线、________ 线和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24.我国1月0℃等温线大致沿________一线分布.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歌词一:“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鞭儿响四方,赞歌更嘹亮…”

歌词二:“大海边哟沙滩上,风吹榕树沙沙响,渔家姑娘在海边,织呀织渔网…”

歌词三:“我家住在黄土高坡,日头从坡上走过,照着我的窑洞,晒着我的胳膊,还有我的牛跟着我…” (1)歌词一,二,三分别描写的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________地区、________地区和________地区。

(2)歌词一所描写地区的主要自然特征是________。该地区的主要发展的农业类型是________业。(3)歌词二所描写地区位于秦岭淮河线以________ ,植被类型主要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耕地多为________;歌词三所描写地区位于秦岭淮河线以________ ,植被类型主要是________ ,耕地多为________。

26.读“中国四大地理分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四大区域来看,A是________地区。

(2)A地区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气候,C地区的耕地类型是________。

(3)A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C地区的农作物熟制________。

(4)在①②两地中,地形以平原为主的是________。

(5)②③两地中,水土流失严重的是________,森林资源丰富的是________。

(6)山脉名称:E________。

(7)从C区域到B区域,年降水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

(8)下列叙述与区域B无关的是

A.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B.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C.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D.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1)对于AB分界线,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B.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C. 800mm年等降水量线

D. 一月0℃等温线

(2)C所在地区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是:________;D所在地区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是:________。造成C、D两地区熟制和种植粮食作物种类差别的主导原因是:________因素

(3)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以耕作业为农业主要生产方式的区域是:南方地区和________;以畜牧业为农业主要生产方式的区域是青藏地区和________。

(4)由D到C冬季的气温逐渐________,我国冬季气温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

28. 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③和④两区域显著的自然地理特征分别是________ 、________ .图中③区域的自然景观呈明显的________ (东西、南北)方向的变化.

(2)图中①和②两区域以________ —________ 一线为分界线;图中①区域的耕地类型以

________ (水田或旱地)为主,②区域中流程最长的河流是________ .

(1)图中A线是________分界线,A地比B地降水少的原因是________。

(2)C线为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按干湿地区划分,此线以南为________地区。

(3)由于我国的海陆因素,使我国东部地区以季风气候为主,其中图中①是________带季风气候,拉萨属于________气候。

(4)巫山山脉是________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分界线。

(5)根据乙图的气温和降水状况判断,该地可能位于甲图中的________ (填数字)地区。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解析】【分析】(1)图中①是我国北方地区,②是我国南方地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大致与我国1月0℃等温线相吻合,与我国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相吻合;是我国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是温度带中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所以正确的是C。

(2)①是我国北方地区。北方地区的冬季气温在0℃以下,冬季河流结冰;植被类型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年降水量少于800毫米;农田多以旱地为主;主要种植小麦﹑棉花、大豆甜菜;民居屋顶坡度较小,墙体厚;交通运输以陆路为主。所以正确的是A。

(3)从图中的房屋特点看,屋顶坡度大,墙体高;运输方式是水运的特点。说明该区域降水多,符合我国南方地区环境。所以B正确。

(4)①是我国北方地区,③是我国的西北地区,它们的分界线大致是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致是我国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所以选D正确。

(5)②是我国的南方地区,南方地区大部分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高温多雨。根据四幅气温和降水图的气温和降水特点,在四个图中与之相符合的是C。

故答案为:(1)C;(2)A;(3)B;(4)D;(5)C。

【点评】(1)考查的是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明显的差异.秦岭、淮河主要是我国四大区域中,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干湿地区中,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水稻、小麦的分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等。

(2)考查的是北方地区的知识,学生加强对北方地区自然环境的认识。

(3)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题目简单。

(4)考查的是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主导因素的知识,从降水、地形、气温等方面分析。

(5)考查的是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分析。

2.【解析】【分析】(1)桐城市位于安徽省中部,西依大别山,南滨长江,位于秦岭、淮河以南的南方地区,热量充足,降水丰沛,具有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故选:B(2)桐城市位于安徽省中部,西依大别山,南滨长江,位于秦岭、淮河以南的南方地区,热量充足,降水丰沛,具有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故选:D

【点评】桐城市,位于安庆市北部,东邻庐江、枞阳两县,西连潜山县,北接舒城县,南抵怀宁县和安庆市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地、丘陵、平原呈阶梯分布。考查桐城的农业生产状况,要理解记忆。3.【解析】【分析】(1)以秦岭—淮河线为界,以南地区(如乙区域)的河流主要流经湿润地区,水量丰富,汛期长,含沙量小,冬季河流不结冰。受地形的影响乙区域河流自中部呈放射状向四周注入海洋。与外流河相比,中国(甲区域)内流河的水文特征明显不同。这些河流的河水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夏季,随着冰雪融化,河流水量增多,形成汛期。故选:A(2)新疆太阳辐射强烈,太阳能资源在全国名列前茅。由于日照时数多,昼夜温差大,有利于长绒棉、甜菜、小麦等农作物的生长,杏、桃、梨、葡萄、哈密瓜等水果蜚声中外。故选:B

【点评】(1)中国外流区面积610多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64%。内流区面积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36%。中国绝大多数河流分布在外流区,外流河年径流总量占全国的95%以上,内流河年径流总量不足5%。人们通常将河流流量的大小、水位的高低、含沙量的大小、结冰期的有无等,统称为河流的水文特征。(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中国西北边陲,土地面积约166万千米2,约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1/6,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考查新疆的主要农作物,要理解记忆。

4.【解析】【分析】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与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基本一致,也是我国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它把我国大致划分为东南与西北两大半壁.东南半壁受季风影响,雨热同期.西北半壁地处内陆,是我国重要的牧业地区.故选:B.

【点评】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由东北向西南大致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5.【解析】【分析】青藏地区海拔高,划分的边界主要是青藏高原的边界,主导因素是地势和地形。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点评】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是考试的重点,根据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我国划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西北地区突出的特征是干旱;青藏地区突出的特征是高寒。

6.【解析】【分析】解:根据我国各地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由于每个地区地理环境的不同,出现了不同的自然景观.北方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有冰雪,人们在冬季喜欢溜冰、滑雪,故A叙述是正确的;南方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气候温和,夏季降水丰富,河流湖泊较多,人们喜欢龙舟竞赛和游泳,故B叙述是正确的;西北地区主要包括内蒙古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畜牧业为主,蒙古族的牧民在草原上养成了奔放粗犷的性格,每年都要举行那达慕大会,主要的运动项目有赛马、摔跤等,故C叙述是错误的;青藏地区地势高、气温低,形成了独特的高原气候,终年气温偏低,降水偏少,是我国的高寒牧区,主要的牲畜有牦牛,会举办赛牦牛运动,故D叙述是正确的.故选:C.【点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是一句俗谚,比喻一定的环境造就一定的人才.不同地域上的人,由于环境

的不同、生存方式不同、地理气候不同、思想观念不同、人文历史不同、为人处事不同,文化特征也不同.

7.【解析】【分析】北方与南方居民主食是受地理环境的影响,这里北方地区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是小麦,而南方地区主要是水稻,因此主食分别是面食和大米。

【点评】该题考查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点。

8.【解析】【分析】我国自南向北,纬度越来越高,气温越来越低,故A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我国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地区距海越来越远,降水逐渐减少,故B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故C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中国人口地区分布不均,一般来说,以黑龙江省的黑河﹣云南省的腾冲线为界,东部地区人口多(稠密),西部地区人口少(稀疏),故D叙述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基本国情,熟记课本知识点解答即可.

9.【解析】【分析】秦岭-淮河是我国自然地理重要的分界线,它是一月份0摄氏度等温线;是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是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是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是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是旱地与水田农业分界线;是亚热带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BC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秦岭淮河一线的知识,学生加强理解。

10.【解析】【分析】在中国地图上,把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结合起来,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就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根据题意.故选:D.

【点评】中国地理界线主要有:人口分布地理界线:地势阶梯界线;地形区界线;气候界线;河流界线;三大自然区界线;自然地区界线;农业活动界线;行政区界线;大海分界线;综合地理界线.

11.【解析】【分析】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明显的差异。

(1)由图可知,图中漫画反映的是秦岭-淮河一线,该线与我国一月份0℃等温线是一致的。故B正确。(2)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最重要的分界线,是1月份0℃等温线的经过线;是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是800毫米年降水量经过线,是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也是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故①②④正确。

故答案为:(1)B;(2)C。

【点评】(1)(2)本题考查我国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综合性较强,理解解答即可。

12.【解析】【分析】秦岭—淮河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该线以北属于暖温带,以南属于亚热带;该线以北年降水量小于800毫米,冬季气温低于0℃;该线以南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冬季气温高于0℃,

气候差异大,因此会出现“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现象,故A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理解解答即可。

13.【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界线。湿润区与干旱区不相邻,大陆性气候区与季风气候区的界线、内流区与外流区的界线都不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经过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界线。

14.【解析】【分析】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四大区域中,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干湿地区中,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耕地中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等.

【点评】地理区域体现了区域内部的地理相似性,地理界线反映出区域之间的地理差异性.秦岭与淮河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显著的差异.

15.【解析】【分析】(1)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四大区域中,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干湿地区中,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耕地中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等。故选:C。(2)从图中看出,秦岭阻挡了从北方来的寒冷空气,使得秦岭南北两侧的气候景观差异巨大;秦岭以北属于我国的暖温带,以南属于我国的亚热带。故选:C。(3)从图中看出,秦岭东部的河流应是淮河,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分界线,该线是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我国800mm等降水线通过的地方,该线以南的南方地区,纬度低,热量充足,降水丰富,年等降水量在800mm以上。故选:D。(4)秦岭是我国的重要地理界线,该山脉以南主要农作物为水稻、甘蔗、菠萝、油菜等,以北主要农作物为小麦、大豆、甜菜等。依据题意。故选:D。

【点评】(1)冬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地理区域体现了区域内部的地理相似性,地理界线反映出区域之间的地理差异性。秦岭与淮河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显著的差异。记忆秦岭——淮河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可以采用比较法,提高记忆效率。(2)温度带的划分与分布。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明显的差异。本题主要考查秦岭两侧的温度带,是一道基础题目。(3)降水量的地区分布特点与成因。秦岭——淮河主要是:四大区域中,南方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等。记

忆秦岭—淮河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可以采用比较法,提高记忆效率。(4)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分布。中国经济作物种类繁多,有纤维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饮料作物、药用作物等。有些经济作物只能生长在热带地区,通常被称为热带作物。经济作物通常具有经济价值高、种植技术要求高、商品率高等特点。本题考查我国农作物的分布,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16.【解析】【分析】我国南方和北方耕作制度有明显差异,北方平原广阔,耕地多,但热量较低,降水较少,以旱地为主;南方多丘陵、山地,但热量高,降水丰沛,以水田为主。其中,主要的原因是气候条件的显著差异。

故选:B。

17.【解析】【分析】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四大区域中,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干湿地区中,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耕地中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等。

故选:D

【点评】地理区域体现了区域内部的地理相似性,地理界线反映出区域之间的地理差异性。秦岭与淮河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显著的差异。记忆秦岭——淮河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可以采用比较法,提高记忆效率。

18.【解析】【分析】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也是1月0度等温线经过的地方;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大致是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为界,其北段大致与北方地区、西北地区的分界线吻合;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的界线是昆仑山—祁连山,恰好是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经过的地方;横断山脉是青藏地区与南方地区的界线,恰好也是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经过的地方。综上所述,A、B、C三选项都在四大地理区域分界线上。故选D。

【点评】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的界线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是青藏地区与南方地区的界线。

19.【解析】【分析】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受重重山岭的阻隔,海洋水汽难以到达,西北地区降水稀少,所以干旱是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

故选:B.

【点评】西北地区由于距海较远,加上山脉对暖湿气流的阻隔,降水较少,该区的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沿岸生长着许多耐旱的胡杨林.

20.【解析】【分析】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主要是:四大区域中南方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干湿地区中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河流有冰期与无冰期的分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水田

与旱地的分界线;水稻与小麦等杂粮的分界线;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的分界线;经济林木枣、苹果与柑橘、茶叶的分界线;交通方式中,公路、铁路与公路、铁路、水运的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分界线等等。

二、综合题

21.【解析】【分析】我国各地区土地资源的质量差别很大。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土壤肥沃,生产力高,集中了全国90%左右的耕地和林地。以秦岭、淮河为界,北方平原广阔,耕地多,但热量较低,降水较少,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南方多丘陵、山地,但热量高,降水丰沛,以水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

故答案为:旱地;水田。

【点评】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四大区域中,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干湿地区中,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耕地中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等。

22.【解析】【分析】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明显的差异。是我国南方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线通过的地方;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等的分界线。

23.【解析】【分析】在中国地图上,按照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把中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根据题意.故答案为:秦岭﹣淮河;青藏高原边缘.

【点评】中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在中国地图上,按照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把中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24.【解析】【分析】解:我国1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

故答案为:秦岭﹣淮河.

【点评】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明显的差异.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是:我国四大区域中,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干湿地区中,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等.

25.【解析】【分析】阅读材料分析可知:(1)歌词一、二、三分别描写的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西北地区、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2)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其主要自然特征是干旱。该地区主要发展的农业类型是畜牧业。(3)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线以南,植被类型主要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耕

地多为水田;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线以北,植被类型主要是温带落叶阔叶林,耕地多为旱地。

故答案为:(1)西北;南方;北方;(2)干旱;畜牧;(3)南;水田;北;温带落叶阔叶林;旱地。【点评】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在中国地图上,把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结合起来,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就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本题考查四大地

理区域的划分及概况,理解解答即可。

26.【解析】【分析】(1)从四大区域来看,A是北方地区。(2)北方地区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C是南方地区,其耕地类型是水田。(3)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南方地区主要位于亚热带,其农作物熟制是一年两熟到三熟。(4)图中①位于东北平原,②位于黄土高原,③位于横断山区;(5)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横断山区森林资源丰富;(6)图中E是昆仑山。(7)从C区域到B区域及南方地区到西北地区,年降水量的变化趋势是逐渐减少。(8)“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都描述的是西北地区的景观,“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描述的是南方地区的景观。故答案为:(1)北方;(2)温带季风;水田;(3)小麦;一年二熟到三熟;(4)①;(5)②;③;(6)昆仑山;(7)逐渐减少;(8)D、本题考查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读图解答即可。

【点评】在中国地图上,把秦岭—淮河一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结合起来,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就把我国划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27.【解析】【分析】考查了我国四大地区的地理分界线,考查全面细致,难度适中。(1)图中AB线也就是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四大区域中,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干湿地区中,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耕地中

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等。(2)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粮食生产历史悠久,受气候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布特征。D南方属水稻集中产区,C北方属小麦集中产区,玉米、豆类、薯类的种植则相对分散。(3)在四大区域中由于各地气候土壤等因素的影响,生产方式也有很大不同,以种植业为主的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以畜牧业为主的是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4)我国地域辽阔,地跨众多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加上我国地形复杂,地势高低悬殊,更增加了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性。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

大,D南方温暖,而越往C北气温就越低。夏季南北普遍高温。故答案为:(1)B;(2)小麦;水稻、气候;(3)北方;西北;(4)降低;越往北去,气温越低,且南北温差很大。

【点评】在中国地图上,把秦岭—淮河一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昆仑山、祁连山、

横断山脉)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结合起来,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就把我国划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28.【解析】【分析】

(1)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自然地理特征分别是干旱、高寒.西北地区的自然景观呈明显的东西方向的变化,由于降水量的多少,其植被自西向东依次是荒漠﹣荒漠、草原﹣草原.

(2)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以秦岭﹣﹣淮河一线为分界线;图中北方地区的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我国最长的河流是长江,流经南方地区和青藏地区.

故答案为:

(1)干旱;高寒;东西;

(2)秦岭;淮河;旱地;长江.

【点评】读图可得,①是北方地区,②是南方地区,③是西北地区,④是青藏地区.

29.【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图中A线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A地比B地降水少的原因是由于海陆位置不同。

(2)C线为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按干湿地区划分,此线以南为降水丰富的湿润地区。

(3)由于我国的海陆因素,使我国东部地区以季风气候为主,其中图中①是温带季风气候,拉萨属于高原山地气候。

(4)巫山山脉是我国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分界线。

(5)根据乙图的气温和降水状况判断,该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可能位于甲图中①代表的北方地区。故答案为:(1)季风区与非季风区、海陆位置不同(或A比B离海洋远);(2)湿润;(3)温、高原山地;(4)四川盆地;(5)①。

【点评】考查的是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相关知识,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以东为季风区,以西为非季风区。

(2)考查的是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学生加强对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的理解。

(3)考查的是我国温度带的知识,学生多阅读地图,牢记各个温度带的位置。

(4)考查的是我国山脉和主要地形区的知识,学生多阅读地图,加强理解。

(5)考查的是气候类型的知识,学生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分析。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测试卷(含答案)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有关我国地理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 A.西北多季节性河流,汛期长,含沙量小 B.青藏“高寒”的自然特征,多大河发源地 C.北方温暖湿润的气候多生长常绿阔叶林 D.南方地形复杂,有“聚宝盆”柴达木盆地 2.跨经度最广的地理区域是()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3.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 A.秦岭—淮河一线 B.长城 C.太行山 D.贺兰山 4.甲地区与乙地区的地理界线大致是()

A.秦岭—淮河 B.南岭—长江 C.秦岭—黄河 D.南岭—珠江 5.与我国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大致吻合的是()A.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分界线 B.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 C.外流区与内流区分界线 D.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6.我国最早建立的重工业基地位于下列哪个地区()A.西北地区 B.北方地区 C.南方地区

D.青藏地区 7.如图为台湾的旅行团6月份在大陆沿着图A—B—C—D四地完成了穿越之旅,下列说法不可信的是() A.甲:我看到了稻田、麦田、沙漠、戈壁、雪域高原 B.乙:我看到沙漠之舟骆驼,也看到了高原之舟牦牛 C.丙:四地降水最多的是A D.丁:我看到了热带雨林的美景 8.下列地理界线,不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分界线上的是()A.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 B. 1月0℃等温线 C.地势一、二级阶梯的界线 D.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 9.我国的某山,山北冬季河流结冰,山南相反;山北是枣木成林,桃李芬芳,山南是稻田处处,橘园飘香,这条山脉是()

新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单元检测卷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测能力)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测能力)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 “一山一水”奠定了中国东部格局,这“一山一水”便是秦岭—淮河。读图,回答下面1-3小题。 1.下列关于秦岭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处低纬度地区 B.地跨甘肃、陕西、河南等省 C.呈南北方向延伸 D.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 2.秦岭—淮河一线是() A.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B.高原地区和平原地区的分界线 C.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 D.人口稠密地区和稀疏地区的分界线 3.关于秦岭—淮河一线两侧自然环境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 A.北侧终年高温,四季常绿 B.北侧降水量大,河湖众多 C.南侧冬季寒冷,河流结冰 D.南侧降水丰沛,水资源丰富 读中国主要粮食作物及畜牧业分布图,回答下面4-5小题。

4.下列关于主要粮食作物及畜牧业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以西以北以畜牧业为主 B.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以东以南以种植业为主 C.秦岭—淮河一线以南是水稻集中分布区 D.东北平原是水稻集中分布区 5.下列关于秦岭—淮河一线位置及地理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秦岭—淮河一线大致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黄河与长江之间 ②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③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传统农耕区与牧区的分界线 ④秦岭—淮河一线是水稻集中分布区与小麦集中分布区的大致界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我国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下图示意部分农业文化遗产分布。读图,完成下面6-9小题。

6.以下文化遗产位于我国北方地区的是() A.沧州百年冬枣林 B.安吉白茶生态园 C.新化紫鹊界梯田 D.芒康彩色古盐井 7.新化紫鹊界梯田所在省区的简称是() A.皖 B.湘 C.闽 D.川 8.芒康彩色古盐井所在省级行政单位的主要少数民族是() A.壮族 B.回族 C.满族 D.藏族 9.为宣传和保护农业文化遗产,以下适合在文化遗产地建设的项目是() A.商品住宅区 B.大型加工厂 C.儿童游乐场 D.主题博物馆 中央气象台2018年12月10日发布寒潮蓝色预警,受新一股冷空气影响,预计未来三天我国中东部地区将自北向南出现大风降温天气。下图为中国天气网发布的“秋裤预警地图”。读图,完成下面10-13小题。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 下册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4*15=60分) 1、下列地区中,耕地类型为旱地的是 A.台湾西部平原 B.渭河平原 C.洞庭湖平原 D.鄱阳湖平原 2、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地区的粮食作物是() A.小麦 B.水稻 C.玉米 D.青稞 3、关于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地理差异的描述,错误的是() A.水资源:南丰北缺 B.人们主食:南面北米 C.传统运输:南船北马 D.糖料作物:南甘北甜 4、关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区域与两个国家接壤 B.乙区域大部分地区农作物一年一熟 C.丙区域位于地势的第一级阶梯 D.丁区域是亚洲许多大河的发源地 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5~6题。 5、 2014年2月12日17时19分,新疆于田县发生7.3级地震。新疆位于上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6、③区域中典型的植被是()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草原 D.针叶林 7、既跨四个干湿地区,又跨四大地理区域的省级行政政区划是 A.四川 B.青海 C.甘肃 D.陕西 8、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水资源最丰富的是() 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 9、“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描述的是()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10、下列山脉位于三大区域交界线上的是 A.秦岭 B.昆仑山 C.祁连山 D.大兴安岭 11、下列我国地理差异的说法匹配正确的是() A.海南岛﹣银装素裹 B.黑龙江﹣干旱荒漠 C.西北地区﹣山清水秀 D.青藏高原﹣地高天寒 12、造成我国农业“西牧东耕”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降水 B.地形 C.气温 D.土壤 13、制约我国华北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土壤 C.水源 D.热量 14、“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受地理环境的影响,我国南、北方地区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人文风情,有关这种地域差异的描述,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民间体育﹣﹣南骑马北滑雪 B.饮食习惯﹣﹣南米饭北面食 C.民居风格﹣﹣南尖顶北平顶 D.传统交通﹣﹣南乘船北骑马 15、我国人口分布和铁路分布的共同特点是() A.南多北少 B.西多东少 C.东密西疏 D.以上都不对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6、读中国地理区域图,回答下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区域名称: A B (2)山脉名称:②是 (3)地形区:④,这里突出的环境问题是严重。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测试题(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测试题 一、选择题 下图为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得到的我国长寿乡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长寿乡大多分布在() 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2.长寿乡数量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有知名旅游资源() A.布达拉宫B.桂林山水C.平遥古城D.丽江古城3.东北的老年人到海南长寿乡疗养,最可能选择在()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下表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面积、人口、水资源占全国的百分比统计表,完成下面小题。 4.表中四个地理区域表示北方地区的是()

A.甲B.乙C.丙D.丁 5.表中四个区域的分界线和农业叙述正确的是() A.乙丙两区域划分主导因素是气候 B.丁与其他区域分界线大致是地势一二级阶梯分界线 C.乙丁两区域农业以畜牧业为主 D.甲区域为水田农业,乙区域为灌溉农业 6.关于图中四地区的地形和资源叙述正确的是() A.甲区域水源不足是限制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B.乙区域西部以高原、盆地为主C.丙区域各类土地资源丰富D.丁区域能源丰富 7.下列语句中,符合青藏地区的描述是() A.旱地麦浪大豆香B.山清水秀稻花香 C.雪山青稞奶茶香D.椰林婆娑菠萝香 读下图“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局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8.秦岭—淮河以南多为水田,以北多为旱地,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B.水源C.土壤D.热量 9.图中①所在的区域是() 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10.图中甲界线确定的依据主要是() A.气温B.降水C.海拔D.政区 众多的“驴友”游遍大江南北,感受祖国锦绣山河。他们在网上发微博,分享沿途见闻。读“驴友”提示的旅行路线图,如图;路线1:阿勒泰—拉萨;路线2:喀喇昆仑山口—连云港;路线3:包头—五指山;路线4:漠河—广州,完成下面小题。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课堂检测试题及答案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1.下列选项不属于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是() A.自南向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B.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C.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降水越来越少 D.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我国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B.我国南方、北方的分界线 C.我国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D.我国暖温带和中温带的分界线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山脉和地形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甲山脉与乙河构成我国东部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与该界线大致吻合的是() A.7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 B.亚热带与中温带的分界线 C.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D.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4.关于该地理界线南、北两侧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线以南冬季河流封冻 B.该线以北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 C.该线以南农作物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D.该线以北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等 5.下列分界线中,不属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分界线的是() A.秦岭—淮河 B.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C.青藏高原边缘线 D.黑河—腾冲线 读我国四大地理分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①②两地区的自然景观不同,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 B.纬度位置 C.海陆位置 D.人类活动

7.③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分界线和下列哪条线基本吻合() A.400mm年等降水量线 B.800mm年等降水量线 C.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 D.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 我国各地物产不同,独具地方特色的美食,吸引了众多的游客。结合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8.结合石家庄和南昌两地的美食,可以判断两地大面积种植的粮食作物分别是() A.小麦、水稻 B.小麦、谷子 C.水稻、玉米 D.玉米、青稞 9.到新疆旅游,羊肉串是必不可少的美食。新疆畜牧业比重较大的原因是() A.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B.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C.气候干旱,草场众多 D.河湖密布,水源丰富 10.读我国地理区域示意图(甲、乙、丙、丁代号分别代表四大区域),回答问题。 (1)秦岭和①河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活习惯有明显的差异,①河是__________。 (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出自王安石《泊船瓜洲》,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乡的深切感情。词中“江南”位于图中四大地理区域中的__________(填代号)。 (3)写出一种丁地区的珍稀野生动物____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第5章中国的地理差异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第5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选择题 1.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区域①和区域②的分界线,同时也是() A. 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B.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C. 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D. 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 (2)下列说法都符合区域①的是() ①冬季河流结冰②亚热带常绿阔叶林③年降水量多于800毫米④农田多以旱地为主⑤主要种植小麦﹑柑橘等⑥民居屋顶坡度较小⑦交通运输以陆路为主 A. ①④⑥⑦ B. ①④⑤⑥ C. ②③⑥⑦ D. ①③⑥⑦(3)下图景观最可能出现在() A. 区域① B. 区域② C. 区域③ D. 区域④ (4)区域①和区域③划分界线的主导因素是() A. 行政因素 B. 地形因素 C. 经济因素 D. 气候因素 (5)我国南方地区部分省份有时受到雪灾的影响,下列四幅图中,反映区域②气候特征的是() A. B. C. D. 2. “抵天柱而枕龙眠,牵大江而引纵川”,桐城市位于安徽省中部,西依大别山,南滨长江,结合所学知识完成小题。

(1)桐城市位于我国四大区域中的() A. 北方地区 B. 南方地区 C. 西北地区 D. 青藏地区 (2)桐城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 A. 小麦 B. 玉米 C. 油菜 D. 水稻 3. 读图区域示意图,请回答问题。 (1)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甲区域河水主要来源于冰雪融水,夏季气温越高,水量越大 B. 乙区域河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冬季有结冰现象 C. 甲区域河流由四周流向中部,多为外流河 D. 乙区域河流由四周流向中部,河流水量大 (2)下列属于甲区域代表性农产品的是() ①棉花②柑橘③葡萄④椰子⑤天然橡胶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③⑤ 4.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线大致与()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吻合. A. 200 B. 400 C. 800 D. 1600 5.划分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主要依据因素是() A. 气候 B. 地形 C. 土壤 D. 历史 6.在我国,下列活动与地区搭配不正确的是() A. 北方地区﹣﹣滑冰 B. 南方﹣﹣游泳 C. 西北地区﹣﹣赛龙舟 D. 青藏地区﹣﹣赛牦牛 7.下列分别是北方与南方居民主食的是() A. 大米、谷子 B. 高粱、玉米 C. 面食、谷子 D. 面食、大米 8. 关于我国地理差异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自南向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减低 B. 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 C. 自西向东,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D. 自东南向西北,人口分布东南稀疏,西北稠密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_第五章_《中国的地理差异》单元评估检测试卷(有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_第五章_《中国的地理差异》单元评估检测试 卷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题共计30 小题,每题2 分,共计60分,) 1. 读“我国四大区域图”(如图),完成(1)~(2)题. (1)①区域与③区域相比具有的优势是() A.水能资源丰富 B.地热资源丰富 C.天然气资源丰富 D.太阳能资源丰富 (2)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别以小麦、水稻为主,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热量 B.降水 C.土壤 D.光照 2. 困扰我国北方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问题是() A.洪涝灾害 B.大气污染 C.台风和洪涝 D.寒潮和干旱 3. 辽宁省境内的主要铁矿是() A.鞍山-本溪 B.迁安 C.攀枝花 D.马鞍山 4. 下列特产最不可能产自黑龙江的一组是() ①小麦②油菜③甜菜④大豆⑤甘蔗⑥橡胶.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①③④ D.②⑤⑥ 5. 读湖北省宜昌市地形图(如图),完成(1)~(2)题.

(1)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宜昌市最适宜发展的主要农业部门是() A.种植业 B.畜牧业 C.林业 D.渔业 (2)小强从农业大学毕业后回家创业,在宜昌他可能种植() A.天然橡胶 B.苹果树 C.甘蔗 D.柑橘 6. 藏族人民的主食是() A.馒头 B.米饭 C.糌粑 D.粽子 7. 以秦岭-淮河为分界线的两大区域是() A.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 B.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 C.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 D.青藏地区与南方地区 8. 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该地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年降水量在毫米以下 B.属于我国南方地区 C.主要交通工具是船舶和马车 D.该地屋顶较平坦 (2)该图示景观最有可能位于() A.华北平原 B.长江以南的平原地区 C.江南丘陵 D.内蒙古高原 9. 读山东省示意图,完成(1)~(2)题.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单元测试(有答案)

第五章单元测试题 .选择题(共25小题) 2.下列山脉中属于我国地势第一级和第二级阶梯分界线的是() A.昆仑山 B.大兴安岭 C.太行山脉 D.长白山脉 3.下列山脉位于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上的是() A.阿尔泰山脉 B.祁连山脉 C.太行山脉 D.长白山脉 4.下列山脉中,既位于我国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又是省级行政区大致界线的是( A.昆仑山 B.太行山 C.大兴安岭 D.南岭 5.构成我国地势第二和第三阶梯分界线的山脉由北向南依次是() A.大兴安岭-雪峰山-太行山 B.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C.祁连山-六盘山-雪峰山 D.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6.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下列哪一组山脉构成的() A.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 B.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 C.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云贵高原东南部 D ,昆仑山----- 祁连山----- 横断山 7.下列山脉中既是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又是山西省和河北省分界线的是( A.大兴安岭 B.太行山 C.巫山 D.雪峰山 8.下列为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的是(

A.四川盆地 B.横断山脉 C.巫山 D.长江中下游平原 9.贵州省位于我国地势() A.第一级阶梯 B.第二级阶梯 C.第三级阶梯 D.第二、三级阶梯 10.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 A.长白山-武夷山 B.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C.天山-阴山 D.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11.下列属于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的是() B.横断山脉 C.巫山 12.下列各组出脉是我国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分界线的是() A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B.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C.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 D.天山、阿尔泰山、喜马拉雅山 13.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上的山脉是() A.阿尔泰山、祁连山、横断山 B.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C.大兴安岭、祁连山、横断山 D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14.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具有得天独厚水运条件的是() A .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青藏地区 D.西北地区 15.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地形对应不正确的是() A.北方地区平原、高原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单元测试(word含答案)

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单元测试 姓名:班级:座号: 一、单选题(共16题;共50分) 1.不同地理环境的人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与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如我国参加冬奥会的运动员就大多出生在() A. 北方地区 B. 南方地区 C. 西北地区 D. 青藏地区 2.与北方比较,南方地区() A. 冬季河流结冰 B. 民居屋顶坡度更小 C. 河流水量更大 D. 农作物生长期更短 3.读图,图中所示山脉是() A. 秦岭 B. 昆仑山 C. 祁连山 D. 横断山脉 4.下列地理界线中与我国“秦岭—淮河”一线大致一致的是() A. 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界限 B. 温湿区与干旱区的界限 C. 大陆性气候区与季风气候区的界限 D. 内流区与外流区的界限 5.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没有明显差异的是() A. 自然环境 B. 地理景观 C. 居民主食 D. 人种和宗教 6.居民以大米为主食的地区是() A. 柴达木盆地 B. 长江中下游平原 C. 黄土高原 D. 内蒙古高原 7.关于我国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南方地区1月平均气温一般高于0℃,冬季河流一般不结冰 B. 北方地区的民居墙体比南方的厚,屋顶坡度也比南方的大 C. 因为降水量的不同,北方河流的径流量比南方的小 D. 北方地区的农田多为旱地,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8.图中西侧的山脉和东侧的河流构成了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该线南北差异很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线以南屋顶坡度大,墙体高大 B. 该线以南河流冬季结冰,影响了繁忙的水运 C. 该线以北以水田为主,种植水稻、甘蔗、油菜 D. 东侧的河流为海河 9.我国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是由________________的差异造成的() A. 地形条件 B. 耕作制度 C. 光热条件 D. 降水量 10.青藏地区和其他地区的分界线是() A. 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B. 秦岭——淮河 C.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D.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 11.关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人们在划分时只考虑了地理位置 B. 四大区域是从宏观划分的,区域内部差异依然明显 C. 青藏地区与其他三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大体与我国地势二,三级阶梯分界线一致 D.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感觉不到区域的存在 12.“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淮河以北更适合橘树生长,枳是橘的优良品种 B. 淮河以南一月均温小于0℃,适合橘树生长 C. 滋河以北一月均温小于0℃,不适合橘树生长 D. 橘树在淮河以南生长,与降水有关,与气温无关 13.我国自古就有“南稻北麦”、“南甜北咸”之说,南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 A. 喜马拉雅山—长江 B. 昆仑—黄河 C. 秦岭—淮河 D. 南岭—珠江 14.下列自然景观和人类活动与我国北方地区相符的是() A. 民居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B. 多水田,以种植水稻、油菜为主 C. 水运仍然是人们常用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 D. 农作物一年收获一次或两年收获三次 读“我国四大地理区玻圈”,完成下面两题。 15. 关于①~④地区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测试试题(含答案)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我国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人们在生产和生活方式上有很大的差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划分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地理分界线是() A.黑河一腾冲一线 B.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线 C.秦岭一淮河一线 D.昆仑山一祁连山一横断山脉一线 2.下列人文景观主要位于南方地区的是() A. B. C. D. 3.北方人喜面食,南方人喜食米饭,造成这一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因素 B.气候因素 C.海陆位置 D.人类活动 4.我国南方地区耕地是、耕作制度、农作物是。正确的是()。A.旱地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小麦花生 B.旱地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水稻小麦 C.水田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水稻油菜 D.水田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大豆水稻 5.秦岭-淮河一线也是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以下与其相吻合的有()A.400mm等降水量线的分界线 B.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C.湿润区与干旱区的分界线 D.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6.下面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这里人口稠密,以山地丘陵为主 B.这里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产业门类齐全,工业技术和管理水平都居全国领先

地位 C.这里海陆航空发达,但发展经济的能源和矿产资源缺乏 D.这里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多,技术力量雄厚 7.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下题。下列描述与乙地区最相吻合的是() A.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B.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C.烤肉青稞闻玉殿,白云曛醉落羊栏 D.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读我国四大地理分区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8.有关图中①、②区域分界线的地理意义叙述不正确的是 A.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B.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C.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D.一月0℃等温线大致经过此处 9.关于图中四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④地区有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 B.②地区不受冬、夏季风的影响 C.③地区水稻、油菜、甜菜广泛分布D.①地区是我国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10.“这里有绵延的雪山,无边的草原,成群的牦牛,胆怯的羚羊,湛蓝的天空,虔诚的喇嘛,这里也是我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这段文字是下列哪个地区的写照A.① B.② C.③ D.④ 11.为促进区域发展,我国在④地区已建成的著名工程是 A.西气东输 B.青藏铁路 C.南水北调 D.西电东送

初二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单元测试题答案解析

初二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单元测试题 一、单选题(共28题;共62分) 1.读我国四大区域及部分山脉分布示意图,关于图中山脉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武夷山脉所在的南方地区主要种植水稻、小麦、甜菜 B. 喜马拉雅山脉的东南坡,受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影响,因而降水非常丰富 C. 天山山麓最典型的农业类型是河谷农业 D. 大兴安岭大致位于我国湿润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上 【答案】B 【解析】 A.武夷山脉所在的南方地区为亚热带,主要种植水稻、,故错误。B喜马拉雅山脉的东南坡,受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影响,因而降水非常丰富,故正确,C.天山山麓最典型的农业类型是绿洲农业.,故错误。D.秦岭大致位于我国湿润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上,故错误。故选B。 【考点】四大地理区域 2.珠江三角洲和东北平原都位于我国东部,但地理环境存在显著差异,主要原因是( ) A. 季风强弱不同 B. 湿润程度不同 C. 热量的南北差异 D. 海拔高低悬殊 【答案】C 【解析】 珠江三角洲位于秦岭—淮河以南的南方地区,东北平原位于我国的北方地区,由于热量的南北差异,地理环境存在显著差异;珠江三角洲和东北平原都位于我国东部,都位于我国的第三级阶梯,都属于季风区,故选C。 3.读下图,AB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列景观属于该线以北的是()

A. 漫山遍野荔枝林 B. 甘蔗扯起青纱帐 C. 椰林婆娑菠萝香 D. 旱地麦浪大豆香 【答案】D 【解析】 由图可知,AB一线是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该线以北是我国的北方地区,这里种植小麦为主要粮食作物,所以可以看到旱地麦浪大豆香景象,“漫山遍野荔枝林”、“甘蔗扯起青纱帐”和“椰林婆娑菠萝香”都是指南方地区,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北方地区的景象. 4. 古人云:“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这种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淮南、淮北地形不同 B. 淮南、淮北栽培技术不同 C. 淮南、淮北气候不同 D. 淮南、淮北耕作制度不同 【答案】C 【解析】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淮河以南是亚热带季风气候,适合橘的生长,而淮河以北是温带季风气候,温度达不到橘的生长条件。造成“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现象主要原因是淮南、淮北气候不同。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5.根据淘淘和豆豆的对话,下列对他们家乡地理环境特征的描述最恰当的是()

八年级地理下册_第五章_中国的地理差异单元综合测试__新人教版

第五单元中国的区域差异单元测试附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歌词中优美的南国风景与下列哪项相吻合() A.山清水碧,鱼米之乡 B.森林宝库,温带果园 C.游泳和溜冰是本地区居民擅长的体育运动 D.煤、铁、石油资源丰富 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完成2~3题。 A.干旱地区和湿润地区分界线 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C.外流区与内流区分界线 D.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 3.关于四大地理区域优势能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①主要是煤炭和石油 B.区域②主要是石油和水能 C.区域③主要是地热能和核能 D.区域④主要是水能和石油 第八届中国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交易)会于2009年9月8日在吉林长春农博园隆重开幕。历时3天。本届农交会的主题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和谐农村”。展会期间,展出的产品包括全国各地的特色、名优农牧产品。有吉林长春的西瓜王——“女神2000”,有新疆适应干旱地区生长的特色优质农产品——库尔勒香梨,有山东的特优产品——黄河鲤鱼,有上海崇明土特产——崇明老毛蟹,还有西藏金哈达公司的牛绒制品等。其中宜昌的柑橘就签下了5亿元的大单。结合上述内容,完成4-6题

4.东北平原是我国北方主要农业区,号称中国的“北大仓”,其主要的农作物是 ( ) A.冬小麦、大豆、棉花 B.春小麦、花生、甘蔗 C.春小麦、大豆、甜菜 D.冬小麦、谷子、甜菜 5.制约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 ( ) A.地形条件 B.水源条件 C.光照条件 D.热量条件 6.青藏地区代表性的牲畜是 ( ) A.细毛羊 B.野驴 C.藏羚羊 D.牦牛 7.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和睦相处,它们主要分布在边疆地区,下列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的是 ( ) A.壮、苗、傣族 B.土家、布衣、朝鲜族 C.彝、哈萨克、藏族 D.白、黎、回族 地理景观往往是一个地区自然地理特点的反映,代表着当地最典型的地理特征,一般是由当地典型的动植物和地形构成,是我们学习是时候应该首先认识的。在古代也有很多的诗词和谚语反映了各地的地理景观的区别。根据上述材料完成8-9题 8.下列诗句中,描写青藏地区景观的是()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B)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D)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9.下列地理景观与其对应的地区搭配,正确的是() A、水乡—华北平原 B、茶园—山东丘陵 C、林海雪原—大兴安岭 D、沙滩椰林—西双版纳 今年第8号台风莫拉克于2009年8月8日袭击台湾、福建、浙江。持续的暴雨,致部分村镇被淹,多处山体塌方。“莫拉克”带来的超大暴雨重创台湾中南部十余县市。“莫拉克”共造成近九百万人受灾因灾死亡上百人。给当地造成了重大的生命财产损失。结合材料完成10-11题 10.南方地区气候温暖湿润,但是经常遭受台风的袭击,其气候类型主要是()A.温带季风气候B.温带大陆性气候C.亚热带季风气候D.热带雨林气候11.台湾发生灾害以后,大陆同胞迅速行动起来,向台湾运送了大量的救灾物资,南方地区传统的运输工具是() A.马车B.汽车C.船舶D.火车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单元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单元测试卷 时间:50分钟满分:50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20分) 一位学者按自然地理特征,将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别命名为“金色中国”“银色中国”“绿色中国”和“黄色中国”。读图,完成1~2题。 1.主要自然地理特征为“干旱”的区域是( ) A.金色中国 B.黄色中国 C.银色中国 D.绿色中国 2.有关各区域地理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绿色中国”——草原广袤,牛羊成群 B.“金色中国”——千里戈壁,黄沙漫漫 C.“银色中国”——沃野千里,,绿树成荫 D.“黄色中国”——地势高耸,冰川广布 《北纬30°中国行》节目展现了从浙江舟山群岛到西藏阿里北纬30°纬线经过地区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风俗民情和社会发展全景式图画。读图,完成3~4题。 3.北纬30°纬线经过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A.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和青藏地区 C.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D.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

4.摄制组在B地区品尝到的当地特色美食是() A.云南的过桥米线 B.陕西的羊肉泡馍 D.西藏的糌粑 C.新疆的羊肉串 读图,甲图是我国局部地区图,乙图是某地作物种植景观图,据图完成5~7题。 5.我国哪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经过甲图中A山脉( ) A.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界线 B.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界线 C.暖温带与寒温带界线 D.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 6.乙图所展现的耕作场景(插秧),最可能在甲图中的( ) A.①地区 B.②地区 C.③地区 D.④地区 7.甲图中③地的温度带、干湿地区、作物熟制对应正确的是( ) A.中温带、干旱区、一年两熟到三熟 B.暖温带、半湿润区、两年三熟 C.亚热带、半湿润区、一年三熟 D.亚热带、湿润区、一年两熟到三熟 8.小明从上海出发,先后沿四条路线游览各地。结合图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不可信的是( ) A.①路线所经地区的主要运动项目为游泳 B.②路线经过我国四类干湿地区 C.③路线可见到牦牛 D.④路线所经地区森林常绿 9.下列选项不属于我国白然地理环境差异的是(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单元检测

选择题 下列是我国区域自然地理特征,搭配正确的是() A.东北三省——红土地B.黄土高原——黑土地 C.塔里木盆地——中华水塔D.三江源——高原湿地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东北三省是黑土地,黄土高原是黄土地,青藏高原被称为中华水塔、三江源为高原湿地.依据题意,故选D. 选择题 下列不属于四大地理区域中同一区域的是() A. 新 B. 甘 C. 内蒙古 D. 鲁 【答案】D 【解析】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可将我

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题中ABC在我国西北地区,鲁是山东的简称在我国北方地区。 选择题 读我国四大区域及50元人民币图,回答下题。 【1】图①②③④四个区域与其地理特征的连线,错误的是()A. ①——四季有花常见雨B. ②——高寒缺氧植被稀 C. ③——大漠黄沙驼铃响 D. ④——青稞美酒锅庄舞 【2】印制在50元人民币上的景观位于() A. ①地区 B. ②地区 C. ③地区 D. ④地区 【3】下列地理界线,与图中①、②两区域分界线不吻合的是()A. 南方、北方的分界线B.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C. 水田、旱地的分界线 D. 暖温带与中温带的分界线 【答案】 【1】B 【2】D 【3】D

试题 【1】由图可知,①是我国纬度最低的南方地区,这里水热条件好,有“四季有花常见雨”的景观;②地是我国的北方地区,这里地势并不很高,不会有高寒缺氧植被稀的景观,会有“大地麦子翻金浪”的景观;③是我国跨经度最广的西北地区,是我国最为干旱的地区,有“大漠黄沙驼铃响”的景观;④是我国地势最高的青藏地区,这里有“青稞美酒锅庄舞”的景观,故选B。 【2】由图中50元人民币上的图案可以看出,该景观是位于拉萨的布达拉宫,该景观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地势最高的青藏地区,也就是④所处的位置,故选D. 【3】由图可知,①是我国的南方地区,②是我国的北方地区,南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该分界线同时也是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而不是暖温带与中温带的分界线,故选D。 选择题 接近我国农耕区与牧区分界线的是() A. 800mm年等降水量线 B. 400mm年等降水量线 C. 200mm年等降水量线 D. 1600mm年等降水量线

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下地理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单元测试及答案

《我国的地舆差异》同步测验 一、单项选择题 读我国四大地舆区域图,答复1~2题。 1.(原创)2014年2月12日17时19分,新疆于田县产生7.3级地震。新疆坐落上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调查意图:本题首要调查四大地舆区域的判读。 答案:① 解析:图中的①②③④依次是西北、青藏、南边和北方四个区域,新疆应坐落西北区域。 2.(原创)③区域中典型的植被是()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草 原 D.针叶林 调查意图:本题首要调查区域内的代表植被。 答案:A

解析:各区域内因气候的不同,形成植被类型的差异。南边区域代表植被为常绿阔叶林,北方区域为落叶阔叶林,西北区域自东向西植被的变化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青藏区域高寒的状态下代表植被为高寒草甸。 读我国北方区域图,答复3~5题。 3.(原创)图中A为() A.晋 B.冀 C.豫 D.鲁 调查意图:本题调查我国的行政区划常识。 答案:A 解析:图中A坐落太行山以西,是山西省,简称晋。 4.(原创)图中B为() A.大兴安岭 B.秦岭 C.长白 山 D.太行山 调查意图:本题调查我国首要山脉的散布。 答案:C 5.(原创)图中C为()

A.黄海 B.渤海 C.东海 D.南海 调查意图:本题调查我国接近的海洋。 答案:B 读下图,答复6~7题。 6.(原创)图中D区域与其它三大区域界定的主导要素是() A.气温 B.降水 C.气候 D.地形 调查意图:本题调查四大地舆区域界定的主导要素。 答案:D 解析:北方区域和南边区域界定的主导要素:气候中的气温文降水要素。西北与北方界定的主导要素:气候中的降水要素。青藏区域与其他三个界定的主导要素:地形(地形)。 7.(原创)四大地舆区域与这组景点调配正确的一组是() A.①─B─南边区域 B.②─A─南边区域 C.④─C─青藏区域 D.③─D─西北区域

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单元测试-章节测试习题(10)

章节测试题 1.【答题】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 甲是西北地区,“远看是山,近看是川”是其显著特征,牧区多见蒙古包 B. 乙是南方地区,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民居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 C. 丙是北方地区,以平原、高原为主,民居屋顶坡度较大、墙体较高 D. 丁是青藏地区,地势高耸,形成独特的高寒气候,城镇多见平顶碉房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我国四大区域的有关知识。 【解答】由以上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可以看出,甲是跨经度最多的西北地区,由于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最突出的自然特征是干旱;乙是南方地区,离海近,气候湿润,降水丰富,民居屋顶坡度大,墙体较薄;丙是北方地区,以平原和高原地形为主,民居屋顶坡度较小,墙体矮;丁是青藏地区,由于地势高耸,形成独特的高寒气候,城镇多见平顶碉房,故选D。

2.【答题】读下图“南方民居”和“北方四合院”景观图,四合院占地规模大而方正,南方民居则占地少,一般有二、三层楼房,其主要原因是( ) A. 南方雨水多,多层建筑利于排水 B. 北方比较寒冷,房子大有利于保暖 C. 北方平原多,地面平坦,南方人多地少,人口稠密 D. 南方是水田耕作,北方是旱地耕作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南北方地区的房屋特点。 【解答】南方民居占地少,一般有二、三层楼房,而北方民居四合院占地规模大且方正,其主要原因是北方平原多、地面平坦,南方人多地少,人口稠密;南方房子屋顶斜度大,北方屋顶坡度小,是因为南方雨水多,利于排水;所以根据题意选C。 3.【答题】下面是小云和她的同学暑假期间到我国不同地区观光旅游所拍摄的照片,根据照片及相关介绍回答问题正确的是()

人教新版八年级下册《第5章_中国的地理差异》单元测试卷(2)(有答案)

人教新版八年级下册《第5章中国的地理差异》单元测试卷(2) 一、选择题 1. 跨经度最广的地理区域是()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2. 关于图中Ⅰ、Ⅱ、Ⅲ三条界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确定Ⅰ线的主导因素是地势 B.确定界线Ⅱ的主导因素是夏季风 C.Ⅲ线与二、三阶梯的界线相一致 D.Ⅰ线与Ⅱ线分别与400mm、800mm等降水量线相一致 3. 读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区主要种植水稻、甘蔗、柑橘 B.②地区农作物的熟制为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C.③地区为半湿润地区 D.④地区的自然特征是高寒 4. 我国的某山,山北冬季河流结冰,山南相反;山北是枣木成林,桃李芬芳,以南是 稻田处处,桔园飘香,则这条山脉是()

5. 秦岭一淮河是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该线南北地理差异很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线以北戏剧唱腔委婉,园林小巧玲珑 B.该线以南以水田为主,种植水稻、甜菜 C.该线以北河流冬季结冰,影响水运 D.该线以南屋顶坡度大、院落开阔 6. 下列地区经济发展体现“因地制宜”原则的是() A.在北方地区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B.在南方地区大面积种植甜菜和大豆 C.在西北地区发展畜牧业和灌溉农业 D.在青藏地区大面积种植小麦和水稻 7. 读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人口重心在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水土资源搭配优于北方地区 C.南方地区的人均耕地面积比北方地区多 D.北方地区水资源少于南方地区的主要原因是平原面积广大 8. 在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中,上海市位于()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9. 根据下列内容,判断图(1)中①②③与图(2)中的甲、乙、丙三地的组合最有可能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