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雷雨的戏剧艺术

论《雷雨》的戏剧艺术

《雷雨》是曹禺的代表作,是影响中国现代文化的经典著作,也是中国现代戏剧成熟的标志。《雷雨》写于1933年,1934年发表于《文学季刊》,1935年在天津和日本东京公演,引起轰动,郭沫若称之为“一篇难得的优秀的力作”。(1)

《雷雨》是四幕悲剧,它通过周、鲁两个家庭,8个人物,前后30年间复杂的纠葛,写出旧家庭与旧社会的悲剧与罪恶。曹禺以极端的雷雨般狂飙恣肆的方式,以扣人心弦的情节、各具特色的人物、极为丰富的潜台词和简练含蓄的语言,以及话剧中的诗意特征,如刀刃一般在读者的心弦上缓缓滑过,那抖颤而出的余音,至今未息。在戏剧艺术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雷雨》臻于完美之境。

一、设置激烈尖锐的戏剧冲突。

《雷雨》通过一个带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内部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具有夏日雷雨的征候,反映了正在酝酿一场大变革的20年代的中国社会现实。其最显著的特点是情节安排巧妙,矛盾冲突杂而不乱,层次感极强。同时,剧中的矛盾激化、缓和、再激化、再缓和,节奏紧凑,不给人丝毫喘息之机,这与剧名“雷雨”那突如其来、迅猛异常之势相吻合。例如四凤,周萍把她当作救赎,周冲把她当作希望,侍萍却不想让她步自己的后尘。再例如周萍,对于周朴园是欺骗与罪孽感,对于侍萍是难逃宿命,对于蘩漪是悔恨与惧怯,对周冲是歉意,对四凤是希望。鲁大海的出现在周公馆掀起了轩然大波,导致了一系列的矛盾冲突:父子相认不相亲反相仇、母子相认不相亲反相怨、兄弟相认不相亲反相残、夫妻相见不相亲反相恨。这千丝万缕的种种矛盾冲突环环紧扣,动人心魄。

与周朴园的正面冲突共有四处。第一次是周朴园逼蘩漪喝药。“我不愿意喝这苦东西”,“我不想喝”,“留着我晚上喝不成么?”最后她还是妥协了,尽管是“愤怒的把药喝了”。第二次是周朴园催蘩漪去看病。这次是以挑战者的姿态出现的。下人几次催她去,她理都不理。最后,周朴园只有亲自去催,企图以家长的威严威逼她去看病。但没有想到的是蘩漪不去看病,反而径自上楼去了。这次冲突中的蘩漪态度有所改变,但优势还是在周朴园一边。第三次是蘩漪雨夜从鲁家归来碰到周朴园。这次的反抗性表现得淋漓尽致。最后,周朴园又只能摆出家长的架势命令蘩漪上楼去,但得到的回答却是“(轻蔑地)不愿意”,优势转到了蘩漪一边。第四次在剧尾。蘩漪以一个审判者的姿态,将周朴园叫出来,当着众人的面,撕毁了他道德的假面具,让周公馆见不得人的黑暗暴露无遗。此时,周朴园已完全处于消极的被动地位。从刚开始的抵触情绪但还顺从,到后来的“战士”品格:敢于直面数落、嘲笑、蔑视他,到再后来面对周朴园的训斥,敢于当面顶撞:“(轻蔑地)不,我不愿意。我告诉你,(暴躁地)我不愿意。”再到最后的总爆发——发疯。她对周朴园的反抗,也由消极到积极,越来越不可遏制。而这种反抗性明显的带有个性解放思想跟封建专制斗争的性质,具有较积极的社会意义。在每一幕中都有一个冲突的顶点,每一幕的顶点再逐步上升。随着时间的推移,剧中矛盾冲突转移到了周家各成员之间上。当这些矛盾被点燃时,它就像一颗炸弹爆炸一样,猛烈的冲击力将全剧推向最高峰,同时也将周家炸得粉碎。全剧在冲突的高潮悲剧性的结局中落下帷幕,极具感染力,不仅给观众以心灵的震撼,而且也更易引起观众的共鸣。

二、设置曲折巧妙的戏剧情节。

戏剧是一门综合艺术,它要求剧作家在有限的舞台时间内和有限的舞台场景中,合理地安排戏剧冲突、组织剧情的发展,因此,一部优秀的戏剧作品在艺术构思上必须善于提炼作品主题、精于结构和布局、巧妙安排情节线索、合理设置戏剧场面,才能使主题更突出,剧情更集中,矛盾更尖锐,造成足以吸引观众的强烈戏剧效果。

曹禺的戏剧《雷雨》在艺术构思上就是运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第三人称的叙事手法、双线发展的结构方式提炼生活典型、组织矛盾冲突、推动剧情发展,从而构筑了《雷雨》这部中国现代戏剧经典之作的艺术大厦。

《雷雨》将前后30年的错综复杂的矛盾纠葛,集中在不到一天(从“一个初夏的上午“到”当夜两点钟的光景”),并只在周家的客厅和鲁家的房子两个场景之中加以展现,突出地表现了作者卓越的艺术概括能力和驾驭能力。他以封建专制统治势力的代表人物周朴园为中心,分两条线索展开情节:一条是周朴园与家庭成员主要是与追求个性解放的女性蘩漪的斗争而展开,引出周萍、周冲两个人物;另一条是周朴园与受压迫的劳动人民鲁侍萍和鲁大海的冲突而展开,并引出了四凤、鲁贵等人物。这两条线索尤如两条闪亮的彩线,把周、鲁两家三十年来的矛盾冲突、人物间的感情纠葛以及各种人物、各种场面和各个事件一一联结起来。前一条线索反映了深刻的社会现实,体现了反封建和追求个性解放的主题;后一条线索揭露了悲剧的历史根源。两条线索齐头并进、平行发展,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在两条线索之间,又穿插了周萍与蘩漪、四凤三人之间的爱情冲突,这些冲突又都通过被周朴园“始乱终弃”的鲁侍萍紧紧连结在一起。虽然,《雷雨》中人物的舞台只限于周鲁两家,但通过这两条线索,我们可以看到更为广阔的时代历史背景。这种以主要人物为圆心、双线发展的极其严谨的结构模式成为《雷雨》在材料组织上的独特方式,全剧脉络清楚、首尾连贯,体现了作者在构思上的精巧、缜密。

三、塑造鲜明复杂的戏剧人物。

如果一出戏没有令人难忘的人物,那么无论它的剧情有多么激烈紧张都不过是一时的热闹。《雷雨》中的人物是鲜明而复杂的。

中心人物周朴园是一位既有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又有封建专制思想的新兴资本家形象。他的性格特征,主要是通过他与侍萍、蘩漪两位女性形象以及他与鲁大海等人物的关系表现出来的。周朴园在年轻的时候也是受新思想影响的年轻人,也曾有过想挣脱封建家庭的束缚,要追求自由恋爱和婚姻的理想,因此,他对侍萍的爱是有过真情实感的,只是性格中也有懦弱的一面,不能与自己出身的阶级彻底决裂,最终又回到封建的阵营之中,背叛了侍萍,也背叛了自己的理想。因此,他对侍萍的思念也不能就说是一种虚伪的表现。而当侍萍出现在他面前时的翻脸,也正是他不敢面对现实,也不想改变自己现状的懦弱而自私的表现,而当他得知眼前的这个“下人”就是自己当年的侍萍时,他不是激动,而是紧张,惊慌失措,是软硬兼施,金钱收买,彻底的决绝,没有任何的旧情可念,。作家通过周朴园与侍萍的关系,主要考察了他的历史,而通过他与蘩漪的关系,则集中展示了他在现实中作为一个封建专制家长的专横和冷酷。而他与鲁大海,以及与鲁贵等人的关系,又从不同的侧面补充了他作为一个资本家的残酷与罪恶。从序幕到结局,周朴园始终贯穿、促成整个冲突、悲剧的产生、发展;而至最后保持清醒的状态承受悲剧的,也是周朴园。从家庭到社会,从历史到现实,周朴园的罪恶得到了全面的彻底的揭露。

曹禺先生说过“在《雷雨》里的八个人物,我最早想出的,并且也较觉真切的是蘩漪。”(2)蘩漪的本意便是猛浪。蘩漪最具“雷雨式”特点,她也是一位新旧结合的人物,是“受过一点新式教育的旧式女人”,她的痛苦最深,渴望最强,热烈地追求个性的自由和爱情的生活。曹禺先生没有说错,蘩漪就像夏天的雷和雨,敢恨敢爱,得不到她宁愿让雷劈死。不顾一切地爱,不顾一切地恨,不顾一切地报复,始终处在各种冲突的中心,始终与作品的气氛一致,所以她是个悲剧,她不可能不是悲剧,她太刚烈了,太要强了。她的激愤之语往往便是剧本的破题之处。她的热情象浇不灭的火,但上帝偏要她生长在枯干的砂上,于是窒息的环境迫使她变得性情乖戾,乃至变态。

对于周冲,曹禺一方面把他藏在理想的堡垒里,他对家庭,对社会,以至于对爱情有许多憧憬和幻想:另一方面,他又不了解家庭,不了解社会,不了解爱情,“他只有一重一重的幻想,需要现实的重锤来一次次敲醒他的梦”。在喝药那一景,他才认识到父亲的专横;在鲁大海的侮辱中,他才发现兄弟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在母亲让他阻止周萍和四凤出逃时,他才发现母亲并非他想象中的母亲,最后自己也说“我,我,我——大概是胡闹”。周冲那句经典的台词,“在无边的海上,有一条轻得像海燕似的小帆船,在海风吹得紧,海上的空气闻得出有点腥,有点咸的时候,白色的帆涨得满满的,像一只鹰的翅膀贴在海面上飞,飞,

向着天边飞……”,虽然在感情上是浪漫到幼稚了,但在《雷雨》中,当所有的人物都在命运的捉弄中显得破败不堪之时,周冲的这段抒情,却如一只鹰一般从这郁闷空气里腾空而起,为那死寂的舞台与死灭的人性带来了一点亮色,给《雷雨》增添了新鲜的诗意,年轻的,勇敢的,饱含着热情与希望。

其他人物,如鲁贵是个多面性的人,心口不一,不但贪婪,还欺软怕硬,奴颜婢膝;鲁大海粗犷、爽直、勇敢,有思想、有行动的年轻工人的形象。他直爽、质朴但又头脑清醒。他作为工人代表,和周朴园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显示了他的反抗精神;鲁四凤是一个充满着水一般的柔情、脆弱、单纯的女孩,她只是爱上了一个不应该爱的人,没有勇气去反抗她所谓的命,她的勇气和生命在那一夜全毁了;鲁侍萍,虽然处境艰难,但她凭借自身坚强的性格,不屈不挠走过了人生最艰苦的时期,可以说,她是一个顽强的女性。侍萍的沉默却让我们不敢同样沉默地漠视命运。意义恰好相反,侍萍的人生经历最沉重地敲击着《雷雨》的悲剧丧钟:将最有价值的东西撕碎了给人看。侍萍作为一个旧时代的下层妇女,她的人生已被分成两部分:一半属于丈夫;一半属于儿女。她希冀在默默无私地为他人奉献中得到对方的关爱与理解,从而确证自己存在的价值;周萍,他可以说是一个矛盾的人,他对于他的父亲有一种敬畏,不敢违背他的话,他在这个家庭中也是十分压抑的,否则不可能和自己的后母发生感情。然而,四凤的出现,让他感觉到了生气,青春——他极力渴望的东西。他想摆脱繁漪对他的干扰,因此他决定离开这个家,由此可以看出他还是一个不敢面对问题,极力逃避困难的人。但是他懦弱,是个十足的胆小鬼,单凭这一点,他就永远不会配上蘩漪,到最后,摆在他眼前底一件件事实,却让他选择了死——一个最好的逃避方式。;虽然全剧只有八个人物,但每一个都极具个性。

四、富有特色的戏剧语言。

戏剧语言有两种,一是舞台说明,二是人物语言。戏剧作为一种综合舞台艺术,它是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来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戏剧可以说是文学艺术。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因此,戏剧特别是以对话为主,就更是艺术中的艺术了。《雷雨》的语言艺术极具魅力。

首先,《雷雨》的语言有丰富的潜台词。例如第二幕中,

周朴园:(汗涔涔地)哦。

鲁侍萍:她不是小姐,她是无锡周公馆梅妈的女儿,她叫侍萍。

周朴园:(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鲁侍萍:我姓鲁,老爷。

“你姓什么”的言外之意是什么?言外之意是“你怎么知道得这么多?”,“你怎么知道得这么清楚?”再比如说——

鲁侍萍:老爷问这些闲事干什么?(言外之意是:她现在与你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周朴园:这个人跟我们有点亲戚。

鲁侍萍:亲戚?(言外之意是:根本就无所谓什么亲戚。)

周朴园:嗯,——我们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

鲁侍萍:哦,——那用不着了。(言外之意是:她没有死,现在就立在你面前。)

周朴园:怎么?

鲁侍萍:这个人现在还活着。(言外之意是:那次她母子被人救起了。)

《雷雨》作为中国现代话剧中极为成功的剧作之一,它能够深深地吸引读者和观众的就是剧中人物个性化的语言里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潜台词,从中可以窥见《雷雨》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其次,《雷雨》的人物语言具有高度的个性化。例如周朴园对侍平的身份有几次发问。

1、你——你贵姓?

2、(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3、(忽然立起)“你是谁?”

4、(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5、哦,侍萍!(低声)是你?

6、(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7、谁指使你来的?

刚才还是一个温情脉脉,俨然在感情中不能自拔的性情中人,但立即就撕破了多情的面纱,露出了冷酷的本质;因为以周朴园之心度之,他感到了名声和利益的威胁。这个转变完全是人的本质使然,语言无法掩饰得了。曹禺正是通过这些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展示出个性化的人物性格,使读者倍感真实、生动。

再次,《雷雨》的人物语言富于动作性。台词作为戏剧作品的语言,必须富有强烈的动作性,应该起到对手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因为戏剧语言的任务,不仅要表现人物自身的心理活动,而且要展开冲突、推动剧情的发展.亚里斯多德在《诗学》中早就指出,戏剧所模仿的对象是动作中的人,并且把动作作为戏剧的灵魂.作为一代语言大师,曹禺剧作中的人物都在明确而执着的自觉意识下围绕着某个焦点而进行着激烈的斗争,其人物的每一句台词都发自人物内心,受到人物意志和愿望的支配,话一出口即可引起一连串的反应,加强矛盾冲突,揭示人物性格,推动剧情发展. 它不是静止的,它是人物性格在情节发展中内在力的体现。第二幕的结尾,繁漪与周萍的对话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繁漪:(冷笑)小心,小心!你不要把一个女人逼得太狠心了,她是什么事都做的

出来的。[暗示了情节的发展(后来她确实把什么都抖出来了)。]

周萍:我已经准备好了。[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周冲对繁漪的背叛使矛盾激化)。]

繁漪:好,你去吧!小心,现在(望窗外,自语,暗示着恶兆地)风暴就要来了! [暗示了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命运;一语双关。]

在第四幕,“周朴园由书房进,大家不动,静寂”。空气凝结,沉闷如铁,可以看见一场悲剧正一步一步仰向顶峰,爆发在际。在这场戏里,每个人的言语,特别是繁漪的每一句话都将剧情推往高处,贯穿着强烈的动作性。

此外,《雷雨》的语言还具有很强的口语化特色,亲切易懂。

五、戏剧的诗意特征。

“诗意特征”,是就文体风格而言。曹禺剧作的“诗意”特征一直是研究者热衷探讨的问题。不过,最早将剧作与“诗”联系起来的不是研究者,而是作家自己。1935年4月,《雷雨》在日本东京上演之前,导演吴天、杜宜表示要删掉序幕和尾声,曹禺得知,立即给写信给吴天、杜宜表示“我写的是一首诗,一首叙事诗,……这诗不一定是美丽的,但是必须给我读诗的一个不断的新的感觉”(3)。曹禺剧作深得莎士比亚、契诃夫戏剧艺术之精妙,有着浓郁的诗意。钱谷融先生也说:“曹禺本质上是一个诗人。”《雷雨》的诗意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雷雨》蕴涵着作者浓郁的情感色彩和主观因素。曹禺总是带着极其丰富的想象和理想的情绪去观察和描写生活,他创作《雷雨》并不是先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或整体构思,而是在朦胧的诗意般的感受和想象中,抓住最激动人心的创作冲动或灵感开始创作构思。他“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需要”,是先有了“一两段情节,几个人物,一种复杂而又原始的情绪”,写《雷雨》时他是“在发泄着被抑压的愤懑,毁谤着中国家庭和社会”,并说“《雷雨》对于我是个诱惑,与雷雨俱来情绪蕴成我对于宇宙间许多神秘的事物一种不可言喻的憧憬。”(4)这与一般理性、冷静的作家有着明显的区别,他的创作是从体验、感受和印象出发的,依靠情绪、灵感、冥想,就象诗人写诗,在这种状态之下,《雷雨》不可避免地蕴涵着作者自身浓郁的情感色彩和主观因素,表现出强烈的抒情特征。

其次,在于《雷雨》的多义性。《雷雨》剧情与现实的联系并不紧密,生活表现的逻辑也不严密。曹禺熟悉生活,但不写身边琐事。他并不描绘生活的本来面目,而是基于自己对生活的深切体验去想象和表现他所熟悉的生活,虽然也反映出了生活的某些本质,但却常常造成作品主题的“多义性”。著名学者陈思和教授认为:“《雷雨》在中国整个戏剧史上,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也没有一个作品能够跟它比的。好就好在,《雷雨》是一部谁也说不清的作品。一部伟大的作品必然是体现人性的极其丰富,那人性太丰富就说不清楚,正因为说不清楚,它才成为一部说不尽的伟大的艺术作品。”(5)著名学者钱理群教授也认为“《雷雨》内涵的丰富性,提供了解读的多种可能性,不同的读者、观众都可以从中读出、看出不同的‘意思’,在不同的方面引起共鸣,有自己的发现,不仅是对作品意义的发现,从根本上,更是对自我的发现……这正是符合文学的特点的。好的文学作品总是包含着多重的,甚至是开掘不尽的意义的,有的意义是可以意会不能言传,有时连作者自己也说不清楚。作品的价值是要在读者的创造性阅读中去实现的。”(6)的确,尽管《雷雨》的思想主题被“追认”,但将丰富的剧作内涵归结为某些思想主题,无异于将容纳百川的大海归结为一方池塘。

最后,《雷雨》带有偶然性或传奇色彩。《雷雨》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虽然只有一个相对很小的范围,但情节大起大落,如周朴园三十年前抛弃的侍萍,三十年后又回到周公馆;侍萍的丈夫和女儿又在周家当佣人,儿子鲁大海在周朴园的矿上当工人等等;人物性格激烈而极端,人物有极爱极恨的情感;背景设计富于象征性,整体氛围的营造更近于诗意化。这些与在戏剧中大量存在的象征性意象有直接的关系。这种象征性意象主要是通过三种方式来呈现的:第一,以场景道具的方式,死气沉沉、充满着压抑感的周公馆象征着封建专制的堡垒;第二,以人物性格的方式,主人公繁漪就是作者所说的“交织着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的“‘雷雨式’性格”的象征,因此她在剧中的言行和性格都是极端的,或者说是被剧作者极度强化了的,这与郁热狂躁的雷雨多么相似呀;第三,以作品命名的方式,《雷雨》中的雷雨,既是家庭和社会郁闷烦躁的环境气氛的象征,又是促进家庭矛盾一触即发,预示着封建家庭即将崩溃的力量的象征,更是对宇宙和人物命运隐秘的恐惧的象征,反映了剧中人物的宿命观,也反映了作者的宿命论的影响。这些象征意象极大地烘托了《雷雨》的诗意氛围。

正是《雷雨》具有的诗意之美,所以研究者将《雷雨》定义为“诗剧”。

《雷雨》是中国现代戏剧的里程碑,深刻地表现了当是中国的社会生活,塑造了一批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设置了激烈的戏剧冲突,极富特色的戏剧语言,充满着诗意的特征,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完全可以与世界名剧相媲美!《雷雨》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场“雷雨”!

【注释】

(1)郭沫若:《关于曹禺的〈雷雨〉》,《郭沫若文集》11卷,1959年第1版。

(2)引自曹禺《雷雨·序》,《曹禺文集》1卷,中国戏剧出版社,1988年第1版。

(3)引用自田本相《曹禺评传》,重庆出版社,1991年第1版,第90页。

(4)引自曹禺《雷雨·序》,《曹禺文集》1卷,中国戏剧出版社,1988年第1版。

(5)《细读〈雷雨〉》;陈思和;《南方文坛》2003年第5期。

(6)《〈雷雨〉的多种阐释》;钱理群;《名作重读》。

【参考文献】。

曹禺,《雷雨》,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版。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自学指导》,李平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中国现当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1997》;朱栋霖、丁帆、朱晓进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第1版。

田本相《曹禺评传》,重庆出版社,1991年第1版。

钱谷融《〈雷雨〉人物谈》,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10月第1版。

钱理群《大小舞台之间——曹禺戏剧新论》,浙江文艺出版社,1994年10第1版。

王富仁《〈雷雨〉导读》,中华书局,2002年第1版。

新论话剧《雷雨》结构特点与戏剧冲突艺术

新论话剧《雷雨》结构特点与戏剧冲突艺术 《雷雨》是一部中国现代话剧作品,由曹禺创作于1934年。它被誉为中国话剧的经典之作,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丰富的戏剧冲突和独特的结构风格而著称。通过对《雷雨》的结构特点以及戏剧冲突艺术的探讨,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部作品的艺术魅力和生命力。 《雷雨》在结构上呈现出独特的特点,这体现在其多条线索的交织和错综复杂的情节布局上。整部剧以一个家族的命运为主线,融入了爱情、婚姻、道德、权力等多个主题,使得剧情更加丰富多彩。曹禺巧妙地运用了闪回和倒叙的手法,使得故事情节更加跌宕起伏,情节紧凑,引人入胜。而剧中出现的多个反面人物和情节的交织,更是为该剧增添了不少的戏剧张力。 在《雷雨》中,戏剧冲突的艺术处理更是令人震撼。剧中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各种因素的碰撞、对抗,使得故事情节展现出了强烈的戏剧张力。剧中男主角孙少平对妻子英子的爱情与责任的矛盾,英子与舒绣玉之间的婚姻困境,以及孙家子弟之间的家族斗争等,都表现出了深刻的人性挣扎和社会矛盾。而剧中的反面人物舒绣玉更是塑造的淋漓尽致,她的自私、刻薄、无情,使得整个家族陷入了一场泥潭般的危机之中。这些矛盾冲突不仅使得剧情更加引人入胜,也让观众对人性与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新论话剧《雷雨》在结构特点与戏剧冲突艺术上都呈现出了独特的魅力。通过多条线索的交织和丰富的情节布局,该剧使得故事更加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剧中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反派人物的塑造都呈现出了强烈的戏剧张力,使得观众对剧情产生了更深刻的共鸣。我们不妨向《雷雨》这部经典之作学习,深入探讨其中的艺术魅力和生命力,以期能够为我们的创作与学习带来更多的启发和思考。

论雷雨的戏剧艺术

论《雷雨》的戏剧艺术 《雷雨》是曹禺的代表作,是影响中国现代文化的经典著作,也是中国现代戏剧成熟的标志。《雷雨》写于1933年,1934年发表于《文学季刊》,1935年在天津和日本东京公演,引起轰动,郭沫若称之为“一篇难得的优秀的力作”。(1) 《雷雨》是四幕悲剧,它通过周、鲁两个家庭,8个人物,前后30年间复杂的纠葛,写出旧家庭与旧社会的悲剧与罪恶。曹禺以极端的雷雨般狂飙恣肆的方式,以扣人心弦的情节、各具特色的人物、极为丰富的潜台词和简练含蓄的语言,以及话剧中的诗意特征,如刀刃一般在读者的心弦上缓缓滑过,那抖颤而出的余音,至今未息。在戏剧艺术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雷雨》臻于完美之境。 一、设置激烈尖锐的戏剧冲突。 《雷雨》通过一个带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内部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具有夏日雷雨的征候,反映了正在酝酿一场大变革的20年代的中国社会现实。其最显著的特点是情节安排巧妙,矛盾冲突杂而不乱,层次感极强。同时,剧中的矛盾激化、缓和、再激化、再缓和,节奏紧凑,不给人丝毫喘息之机,这与剧名“雷雨”那突如其来、迅猛异常之势相吻合。例如四凤,周萍把她当作救赎,周冲把她当作希望,侍萍却不想让她步自己的后尘。再例如周萍,对于周朴园是欺骗与罪孽感,对于侍萍是难逃宿命,对于蘩漪是悔恨与惧怯,对周冲是歉意,对四凤是希望。鲁大海的出现在周公馆掀起了轩然大波,导致了一系列的矛盾冲突:父子相认不相亲反相仇、母子相认不相亲反相怨、兄弟相认不相亲反相残、夫妻相见不相亲反相恨。这千丝万缕的种种矛盾冲突环环紧扣,动人心魄。 与周朴园的正面冲突共有四处。第一次是周朴园逼蘩漪喝药。“我不愿意喝这苦东西”,“我不想喝”,“留着我晚上喝不成么?”最后她还是妥协了,尽管是“愤怒的把药喝了”。第二次是周朴园催蘩漪去看病。这次是以挑战者的姿态出现的。下人几次催她去,她理都不理。最后,周朴园只有亲自去催,企图以家长的威严威逼她去看病。但没有想到的是蘩漪不去看病,反而径自上楼去了。这次冲突中的蘩漪态度有所改变,但优势还是在周朴园一边。第三次是蘩漪雨夜从鲁家归来碰到周朴园。这次的反抗性表现得淋漓尽致。最后,周朴园又只能摆出家长的架势命令蘩漪上楼去,但得到的回答却是“(轻蔑地)不愿意”,优势转到了蘩漪一边。第四次在剧尾。蘩漪以一个审判者的姿态,将周朴园叫出来,当着众人的面,撕毁了他道德的假面具,让周公馆见不得人的黑暗暴露无遗。此时,周朴园已完全处于消极的被动地位。从刚开始的抵触情绪但还顺从,到后来的“战士”品格:敢于直面数落、嘲笑、蔑视他,到再后来面对周朴园的训斥,敢于当面顶撞:“(轻蔑地)不,我不愿意。我告诉你,(暴躁地)我不愿意。”再到最后的总爆发——发疯。她对周朴园的反抗,也由消极到积极,越来越不可遏制。而这种反抗性明显的带有个性解放思想跟封建专制斗争的性质,具有较积极的社会意义。在每一幕中都有一个冲突的顶点,每一幕的顶点再逐步上升。随着时间的推移,剧中矛盾冲突转移到了周家各成员之间上。当这些矛盾被点燃时,它就像一颗炸弹爆炸一样,猛烈的冲击力将全剧推向最高峰,同时也将周家炸得粉碎。全剧在冲突的高潮悲剧性的结局中落下帷幕,极具感染力,不仅给观众以心灵的震撼,而且也更易引起观众的共鸣。 二、设置曲折巧妙的戏剧情节。 戏剧是一门综合艺术,它要求剧作家在有限的舞台时间内和有限的舞台场景中,合理地安排戏剧冲突、组织剧情的发展,因此,一部优秀的戏剧作品在艺术构思上必须善于提炼作品主题、精于结构和布局、巧妙安排情节线索、合理设置戏剧场面,才能使主题更突出,剧情更集中,矛盾更尖锐,造成足以吸引观众的强烈戏剧效果。 曹禺的戏剧《雷雨》在艺术构思上就是运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第三人称的叙事手法、双线发展的结构方式提炼生活典型、组织矛盾冲突、推动剧情发展,从而构筑了《雷雨》这部中国现代戏剧经典之作的艺术大厦。

新编整理雷雨戏剧的艺术特色 [《雷雨》艺术特色]

雷雨戏剧的艺术特色[《雷雨》艺术特色] 其一,个性化的对话语言。 在课文中人物在用词、语气上都因出身、地位、经历、个性不同而各有特色,而且随着剧情发展和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而变化。如周朴园的盛气凌人,侍萍的抑郁平缓,鲁大海的直截了当等都符合人物特有的身份。而周朴园和鲁侍萍见面后的对话,更表现了他们在特定环境下的心理活动。周朴园和鲁侍萍见面是偶然的。鲁侍萍认出了周朴园,而周朴园并没有认出侍萍。他也并没有想到侍萍还会出现,因为他以为侍萍早已死去多年了。在这特定的情境下,周朴园开始了同鲁侍萍的对话。他用对待下人的态度,不经意地谈起了雨衣和关窗的事。他忽然从侍萍关窗的举止看到似曾相识之处,感到奇怪,发出询问:你──你贵姓?从漫不经心到认真起来,气氛趋于紧张,而鲁侍萍平淡地回答:我姓鲁。使气氛稍有缓和。周朴园就此话题引向无锡,转弯抹角的询问那在三十年前发生的梅家一个年轻小姐投水自尽的一件很出名的事情。鲁侍萍在周朴园的连连追问下,仍能保持语调的平和,但听到周朴园在撒谎,于是越来越悲愤地叙述了自己三十多年来的悲惨遭遇,使周朴园惊恐紧张的情绪不断增长。他时而表情痛苦,汗涔涔地发出哦的叹声,时而用疑虑的口吻发问:你姓什么?时而惊愕地问:你是谁?当侍萍巧妙地露出自己的身份时,他徐徐立起,说:哦,你,你,你是──已经惊恐得语不成声。当他意识到,侍萍的出现将威胁到他的名誉、地位、家庭时,便撕下怀念的面纱,用威逼的口气问: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鲁侍萍则悲愤地说: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接着,她字字血、声声泪,控诉了周朴园给她造成的三十多年的苦难。在这种情况下,惟恐将事情闹大的周朴园赶紧

用缓和的语调说:我看过去的事不必再提了吧。可是,鲁侍萍厉声抗争:我要提,我要提,我闷了三十年了!周朴园又赶紧大谈其对鲁侍萍的纪念。看到这种手段也不能奏效,他终于使出了自认为最有力的一手,即企图用金钱来平息侍萍对他的仇恨,他那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以及一切路费、用费,都归我担负的话语,不仅表现了资本家金钱第一的本性,也把他急于赶走侍萍,掩饰自己罪恶的心理表现得活灵活现。而鲁侍萍先用蔑视的口吻回答:什么?后来,当她把周朴园的五千元支票撕毁之后,又冷冷地说: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充分表达了她对周朴园发自内心的轻蔑和愤恨。再如:鲁侍萍看到周萍打鲁大海之后那几句欲言又止、随口又改的话,把她当时的痛苦、愤恨、失望的心情充分表现出来了。《雷雨》的语言艺术,对于真实、鲜明地塑造人物形象,起了很大的作用。 其二,紧凑集中的戏剧结构。 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回顾和穿插的表现方法,把现在的戏剧矛盾和过去的戏剧矛盾交织起来,推动了剧情的发展。鲁侍萍为找四凤来到周家,鲁大海则代表罢工工人来周家与周朴园谈判。鲁侍萍与周朴园的对话,揭露了周朴园的家庭的罪恶。鲁侍萍与周萍母子,周朴园与鲁大海父子又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下一起相遇,周萍站在父亲的立场上斥骂,甚至动手打鲁大海,又充分表现了周鲁两家的矛盾,即劳资双方的阶级对立。这样就由过去的矛盾推动了现在的矛盾,使剧作矛盾冲突尖锐集中,剧情发展紧张激烈。 其三,用必要的舞台说明更完整地塑造人物,更深刻地表现主题。 例如,课文开头舞台说明是:午饭后,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这个说明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舞

论《雷雨》的戏剧艺术

论《雷雨》的戏剧艺术 《雷雨》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经典之作,由曹禺创作于1934年。这部戏剧作品以揭示封建家庭的丑恶和社会的黑暗为主题,通过对人性的深刻剖析,展现了戏剧艺术的独特魅力。 首先,值得称赞的是《雷雨》的剧本结构和情节设置。曹禺巧妙地将家庭内部的矛盾和社会的压迫相结合,通过一系列的冲突和转折,展现了封建家庭的虚伪和道德沦丧。剧中的人物形象鲜明,性格各异,他们的言行举止和心理活动都被描绘得非常细腻,使得观众能够深入地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其次,剧中的对白和台词具有极高的艺术性。曹禺运用了大量的隐喻、比喻和象征手法,使得剧中的对话更加富有诗意和哲理。他巧妙地运用了夸张和讽刺的手法,使得剧中的对白充满了张力和冲突,增强了戏剧的张力和观赏性。同时,剧中的台词也具有极高的可记忆性,经典的台词如“人活一口气,就是活着”、“我是一个女人,我不怕你!”等都成为了广为流传的经典语句。 再者,剧中的舞台表现手法也非常出色。曹禺精心设计了各种舞台布景和道具,使得剧中的场景更加真实和生动。他还运用了音效和灯光的手法,使得剧中的情节更加紧凑和引人入胜。此外,剧中的动作和表演也非常精彩,演员们通过精准的动作和表情,将人物的内心情感完美地传递给观众。 最后,剧中的主题和思想也是《雷雨》戏剧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曹禺通过对封建家庭的揭露和批判,呼吁人们追求自由和平等,反对封建礼教和压迫。他通过剧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黑暗面,引发观众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反思。 综上所述,《雷雨》的戏剧艺术在剧本结构、对白和台词、舞台表现手法以及主题和思想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魅力。它不仅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经典之作,也是一部具有深刻人性洞察力和社会批判意义的杰作。通过《雷雨》,我们能够深入地了解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黑暗面,同时也能够感受到戏剧艺术的独特魅力和力量。

赏析戏剧《雷雨》

赏析戏剧《雷雨》 戏剧是一种通过演员的表演和语言来展示社会活动、塑造完整舞台形象的艺术。在我国戏剧一般戏曲话剧歌剧的总称也常专指话剧,在西方戏剧集专指话剧世界各民族的戏剧都是在社会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基础上,由民族民间的歌舞演变而来的,后逐渐发展为由文学、表演、音乐、美术、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综合性舞台形式。 戏剧的基础要素是矛盾冲突,通过演员和布景再现现实生活的矛盾冲突,是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及其观众烈的情感反应,达到教育和审美的目的。而话剧《雷雨》中的戏剧尖锐的矛盾冲突,戏剧的取材、人物、场景、时间都高度集中。戏剧悬念设置以及戏剧人物语言所具有的性格化与动作性的特点,让我们领略了戏剧独特的艺术魅力。曹禺先生的第一个戏剧作品《雷雨》是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和一切经典性作品一样,《雷雨》也是说不尽的,人们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去开掘与阐释。 一、剧作结构严谨。 《雷雨》的结构精巧。采取锁闭式结构。基本符合西方戏剧结构的“三一律”。作者在写作时,时间、地点、情节三要素完整一致,人物安排、场景变换、戏剧情节都集中在一定的时空中。作者还巧妙地运用了“回顾”和“穿插”手法,把“现在的戏剧”和“过去的戏剧”交织起来,让新旧矛盾、家庭内部矛盾,周鲁两家的矛盾、封建资产阶级和工人及下层劳动人民的矛盾编织起来,都集中在郁闷的周公馆。时间跨度长达三十年,却把剧情浓缩在24小时内,时间集中、地点集中,从而有力地刻画了人物性格、矛盾激化,深刻地表现了主题。 二、激烈复杂的戏剧冲突。 戏剧鲜明而独特的戏剧冲突,既是结构戏剧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的基础,又是戏剧赖以表现社会生活的特殊手段。生动的情节、曲折的矛盾冲突使戏剧的内容更加引人人胜、扣人心弦。《雷雨》反映的是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家庭内部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其最突出的特点是情节安排巧妙,矛盾冲突杂而不乱,

论《雷雨》的艺术特色

论《雷雨》的艺术特色 一、作品介绍。 《雷雨》是我国杰出的戏剧大师曹禺的首部戏剧作品,1933年在《文学季刊》上一发表,便引起了很大的反响。《雷雨》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悲剧,通过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家庭内错综复杂的关系,深刻揭示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在中国的文坛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故事叙述的是在一九一八年,周公馆的太太繁漪不堪忍受周朴园那种封建家长制的束缚,在与周萍相遇后唤起了她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并与周萍相爱了。不久周萍开始悔恨与繁漪的这种关系,他爱上了侍女四凤。四凤的母亲——鲁妈来到公馆,周朴园发现鲁妈就是他的前妻,周萍的生母——侍萍。而鲁妈的儿子鲁大海恰巧又领着矿上的工人来找周朴园谈判,鲁大海正是周朴园与侍萍的儿子。雷雨之夜,准备与四凤一起出走的周萍,在父亲的威逼下认母,四凤方始明白她心爱的周萍竟是同母异父的哥哥。严酷的现实让四凤无法承受,她冲向花园,碰到漏电的电线而死,周冲去救她也触电身亡。周萍开枪自杀了,两个妇人疯了。 二、艺术特色。 1、鲜明的人物性格。 这部戏剧中的人物都具有鲜明的特色。 首先是周朴园,他是封建主义的资本家代表,有着一副虚伪丑恶的嘴脸。一方面对侍萍有着深深的怀念,周公馆的家具摆设仍按三十年前侍萍在的时候的样子,还保留着侍萍生孩子是关窗户的习惯。而蘩漪对他的冷淡也勾起了他的侍萍的怀念。但另一方面,当见到三十年后的侍萍时心里有埋下了一条底线,在往事对他的利益、声誉、地位没有构成威胁时,他可以顾念旧情,一旦构成威胁,就换上了一副无情的嘴脸。从他对待自己的儿子鲁大海的态度就可以看出他的丑恶嘴脸。 侍萍是一个很有骨气、正直、善良的人物,面对周朴园的背叛与无耻,她冷静、清醒得给予了嘲笑与讽刺;当面对周朴园的侮辱时,有很刚强,很有自尊。但她毕竟是一个母亲,当她面对儿女的悲剧时,又悲痛不已。她身上有着顽强、刚毅的性格,但同时又受封建的伦理观和道德观以及宿命的束缚,使这个人物更加体现了真实的一面。 蘩漪是个对爱情执着追求的女人,她是封建主义的受害者,同时她的身上有具有着对封建主义的反抗精神,也是曹禺在《雷雨》中塑造的最有性格的人物,他在序中这样评价蘩漪:“蘩漪是个最动人怜悯的女人,她不悔改,她如一匹执勤的马,毫不犹豫地踏着艰难的走道,她抓住周萍不放手,想重新拾起一堆破碎的梦而救出自己,因这条路也引向了死亡”。 与蘩漪相反的,周萍是一个胆小懦弱的人,不敢向封建礼教挑战的小人物,面对蘩漪炽热的爱情表现出来的却是退缩。在与四凤的爱情中,虽然表现出了责任感,但由于这是一个无法实现的爱情,从而导致了命运的悲剧,也是一个受封建礼教束缚的牺牲品。 而鲁大海却是一个具有鲜明时代色彩的人物,在他的身上体现着工人阶级顽强的反抗精神与斗争精神。从侧面也反映出了他的经验不足与鲁莽、幼稚的性格,但这无法掩盖他的时代色彩。 四凤与周冲同是一个单纯、清澈的孩子,他们对爱情的憧憬,对未来充满了热情,却被现实的悲剧打破了,成为了封建伦理的最无辜的牺牲品。 2、多重的戏剧冲突。 (1)情感的冲突。 首先是周朴园与侍萍的情感冲突。周朴园与侍萍的冲突在三十年前就已经形成了,当侍萍被周家赶出来的时候,跳河自杀的时候,为了孩子和生计两次再嫁的时候,对周朴园的仇恨已经积聚到极点,当在周公馆在次见到周朴园的时候,周朴园狡诈,丑恶的嘴脸再次呈

浅论曹禺《雷雨》独特的艺术魅力

内容提要 《雷雨》在戏剧艺术上臻于完美之境。本文从戏剧艺术冲突、人物形象的塑造、戏剧结构和语言特色四个角度讨论了剧作感人的艺术魅力。《雷雨》的矛盾冲突杂而不乱,层次感极强,使得剧中千丝万缕的种种矛盾冲突环环紧扣,动人心魄。《雷雨》的人物形象鲜明而复杂,虽然全剧只有八个人物,但每一个都极具个性。《雷雨》的结构严谨精巧:采取特殊的“回顾方法”,将过去的情节与现在的情节交织起来,以“过去的戏剧”推动“现在的戏剧”;出色地应用“发现”的手法,促进戏剧情节的激变和高潮的到来;极大地调动了观众的参与,使观众的情绪与剧情的发展一起跳跃。《雷雨》的语言极具特色:人物语言本质而又本能,高度个性化;人物语言随处可见简练而有味的潜台词;人物语言富于动作性;人物语言具有诗性的抒情。《雷雨》的这些特点相互融为有机整体,不可分割,显示了作者卓越的艺术才华和感人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曹禺《雷雨》戏剧艺术冲突人物结构语言 浅论曹禺《雷雨》独特的艺术魅力 话剧《雷雨》是中国现代话剧史上的优秀作品,具有强烈的时代感。是杰出的剧作家曹禺

的代表作。它在一九三四年问世,以其精巧的艺术构思、鲜明的人物形象及深刻的内容,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强烈喜欢。《雷雨》是一部很感人的戏剧,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打动无数中国人的心!《雷雨》一剧人物形象的刻画、戏剧性强的结构方式和精彩的戏剧语言被人们广为称道,它奠定了曹禺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地位,同时也是中国话剧艺术成熟的标志。《雷雨》写了周、鲁两家之间的恩怨情仇和阶级对立,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矛盾冲突中逐渐被推至读者面前的。语言是构成剧本的基础。剧作家通过人物语言来展开矛盾冲突,塑造人物形象,揭示戏剧主题。《雷雨》在戏剧艺术上臻于完美之境。本文试图从戏剧矛盾冲突、人物形象、戏剧结构和语言特色四个角度谈谈自己对曹禺《雷雨》戏剧艺术的理解。 一、《雷雨》的矛盾冲突杂而不乱,层次感极强 《雷雨》反映的是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家庭内部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其最突出的特点是情节安排巧妙,矛盾冲突杂而不乱,层次感强。同时,作者在剧中将矛盾激化、缓和、再激化、再缓和,节奏紧凑,不给人喘息之机,这正好与“雷雨”这个剧名相吻合。例如四凤,周萍把她当作救赎,周冲把她当作希望,侍萍却不想让她走自己走过的路。再例如周萍,对于周朴园是欺骗与罪孽感,对于侍萍是难逃宿命,对于蘩漪是悔恨与惧怯,对周冲是歉意,对四凤是希望。鲁大海的出现在周公馆掀起了轩然大波,导致了一系列的矛盾冲突:父子相认不相亲反相仇、母子相认不相亲反相怨、兄弟相认不相亲反相残、夫妻相见不相亲反相恨。这杂而不乱的种种矛盾冲突环环紧扣,动人心魄。 《雷雨》的矛盾冲突非常复杂,但都以周朴园为中心,主要有三条:第一条是周朴园与蘩漪之间的尖锐矛盾和冲突,反映了周朴园作为封建家长对妻子冷酷专制的统治,和追求自由和幸福的蘩漪的不满和反抗。第二条是周朴园和侍萍之间的尖锐矛盾和冲突。这是地主少爷、资本家老爷和孤苦无告的下层劳动妇女之间的阶级压迫和对立。第三条是周朴园和鲁大海之间的尖锐矛盾和冲突。这是资本家与工人、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的冲突和斗争。 在该剧的第二幕中,这些矛盾冲突有充分的体现。第二幕的前半部分,是周朴园和侍萍之间的“相认”。一上场,侍萍就认出了周朴园,而周朴园却没有认出侍萍。于是,这种一明一暗的关系,一下子就扣住了读者的心,从周朴园那些发号施令、居高临下的语言以及当他怀念起侍萍时的“沉吟”、“苦痛”的表情中,不难看出他是个地位高、权势大的“尊者”,而且似乎是个多情的人物,在侍萍的话里,也可以发现,她虽然看透了周朴园,却因为本性的正直善良,仍希望周朴园能认出她。看来,好像两方面冲突不起来了。然而,周朴园的情感毕竟是虚伪的。当他发现侍萍还活着,很可能会影响他的名誉、地位时,他始则厉声斥问侍萍“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继则用巨额支票收买侍萍,企图以他认为是万能的金钱打动侍萍,周朴园虚伪、冷酷的面貌至此暴露无遗。可是,侍萍是有骨气的。她看也没看,就将支票撕得粉碎,说:“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明告周朴园:金钱弥补不了罪过!表现出对资产阶级金钱至上的蔑视。侍萍和周朴园的冲突,反映了被侮辱被损害的下层人民同剥削阶级势力的斗争。后半部分,鲁大海的出场,展开了工人阶级与封建资产阶级的矛盾冲突。鲁大海站在周朴园面前,父子不相认。因为,鲁大海直接威胁到周朴园的切身利益,威胁到这个封建资产阶级代表人物的根本利益。周朴园对鲁大海没有而且不能有父子之情了,有的只是压迫的欲望和阶级的仇恨、欺诈,于是撕下伪善的面目,恶狠狠地训斥鲁大海:“你现在没有资格和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鲁大海则是满怀阶级仇恨,单刀直入地揭露周朴园:“你叫警察杀了矿上许多人!”、“你故意淹死了两千两百个小工!”、“你发的是绝子绝孙的昧心财!”在激烈紧张的戏剧冲突中,人物短短的对话,就使我们看到了周朴园镇压工人罢工手段的毒辣,发家史的罪恶,看到了他狡诈、残忍的嘴脸,也使我们看到了鲁大海坚定的立场,不屈的斗争精神。在这一幕戏中,充满了人物间不可避免的冲突,在特定的环境中,过去和现在的矛盾交汇、连贯在一起。这样,使得人物的形象“立”了起来,并紧凑地写出了三十多年来的变迁,展现了两代人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

新论话剧《雷雨》结构特点与戏剧冲突艺术

新论话剧《雷雨》结构特点与戏剧冲突艺术 新论话剧《雷雨》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曹禺创作的一部经典话剧作品。该剧以20世纪初的南方小城为背景,以一个富家公子与一个旗人女子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展现了当时社 会上贵族阶层的丑恶和不堪,以及人性的悲剧命运。本文将分析《雷雨》的结构特点和戏 剧冲突艺术,以探讨这部话剧作品的艺术魅力。 我们来分析《雷雨》的结构特点。这部话剧的结构非常严谨,分为上、中、下三幕, 每一幕都有明显的起承转合,结构紧凑,情节连贯,节奏感强烈。在第一幕,公子(祥林 嫂之子)南天一重新回家,声称要和自己的未婚妻罗瑞玉结婚。在婚礼上祥林嫂母女故事 的揭露。南天生疏罗瑞玉,爱上了大户人家罗明。第二幕,南天帮助罗明虚报战利品,骗 财骗色。第三幕,罗明的真实身份曝光,罗瑞玉自杀,罗明被处死。整个剧情环环相扣, 逻辑清晰,紧张激烈。 我们来看看《雷雨》的戏剧冲突艺术。该剧以南天为主线,通过南天和罗家的父女、 公子和南天、罗家的血海深仇等冲突,将社会的丑恶展现得淋漓尽致。最引人注目的是南 天与罗瑞玉的爱情冲突。南天虚伪得体外如乡绅,其实私底下卑鄙阴险。而罗家母女则一 直被南天所害。在这种家族仇恨和爱情纠葛中,戏剧冲突的张力十分明显,观众不断为剧 中人物的遭遇和命运而感到扼腕叹息。 剧中对社会现实和人性的深刻揭示也是《雷雨》的艺术魅力之一。在剧中,南天就是 一个典型的“极品”,他在外表上是一个有教养、有修养、有品位的绅士,但内心却是十 分卑劣和阴险的。这种人物的塑造不仅揭示了20世纪初中国社会上贵族阶层的丑恶和不堪,也对那个时代的伪善和道德沦丧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在爱情和家族情感上,罗瑞玉自愿为 家族名誉嫁给南天,却被南天抛弃,在新生的感情中又面临自杀,这种家族和爱情的关系 也是中国现代话剧中一个重要的主题。 我们来看看《雷雨》的舞台艺术。该剧的舞台设计和视觉效果非常出色,通过精准的 舞美设计和灯光效果,将20世纪初的南方小城场景展现得淋漓尽致,为剧情的发展和人物的塑造提供了良好的视觉支撑。该剧还辅以一些传统音乐元素,突出了剧情中的情感高潮 和冲突,使整个剧目更加富有戏剧张力。 新论话剧《雷雨》以其紧凑的结构、深刻的戏剧冲突和具有现实意义的社会主题,展 现了中国现代戏剧的独特魅力。在今天,我们依然看到《雷雨》中所揭示的那些贪婪、自私、虚伪和道德沦丧的现象,但同时也为那些正直、善良、无私、积极向上的人们所感动。《雷雨》这部话剧作品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当代意义和价值,也将继续引起观众的关注和 讨论。

新论话剧《雷雨》结构特点与戏剧冲突艺术

新论话剧《雷雨》结构特点与戏剧冲突艺术 话剧《雷雨》是中国现代话剧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广场舞剧场”,是一部耐人寻 味的现实主义佳作。本文将结合剧情分析讨论该剧的结构特点和戏剧冲突艺术。 《雷雨》不是简单的爱情故事,而是勾勒出清朝末年中国封建社会全貌的作品,其中 充满了现实与历史的冲突,由此呈现出丰富的戏剧冲突,能够引发观众的共鸣。剧中父子 之间、男女之间、贵族与平民之间、传统与现代之间等各种矛盾构成了剧情的主要推动力,是真正实现了主题与形式的统一。 《雷雨》结构分布紧凑,可分为三幕,共27个场景,整个结构规矩清晰,情节跌宕 起伏,是一幅有机结构的画卷。第一幕中,让人热血沸腾的鸡笼井事件和被“钦差大臣” 压服的吕家一家,为整个剧情提供了基础;第二幕,王小姐“执意”嫁给了李先生,但二 人的婚姻因“老实巴交”的李先生与花蝴蝶的艳遇而迅猛地走向颓废;第三幕,意想不到的,花蝴蝶死于她的“思想”后,李先生悔恨,而王小姐也醒悟了。整个故事中,主要角 色的演变独立且协调,形象鲜明。 通过对剧中各种矛盾关系的描绘,展现出时代的变动和人民的痛苦。李先生和王小姐 的跨越阶层的婚姻是封建传统与现代进步的冲突;花蝴蝶与李先生的男女激情是道德约束 与人性渴望的争执;被钦差大臣控制的吕家一家,代表着封建社会的命运的挣扎。这种严 密而复杂的矛盾关系,使得所有的人物在面对问题时都不得不承担自己最基本的利益,从 而引发了剧中最为惊人的思想冲击,看点十足。 本剧的戏剧冲突艺术可以说是《雷雨》的精髓所在。人物间的对抗和矛盾是推动剧情 发展和情感变化的关键,在剧中十分明显,例如吕家一家和钦差大臣之间的矛盾关系,李 先生和王小姐,花蝴蝶之间的情感纠葛,都是故事发展的重心。 而在艺术构架方面,通过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思想变化,将戏剧冲突的深化推向高潮,并最终得到解决,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经典的台词“大胆的猜疑比胆怯的相信更 容易发展成真实的事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等都可以看出该剧作者对人生和 人性的深刻解读。 总之,剧作家鲁迅通过《雷雨》这部作品,将封建社会和新文化思潮之间的矛盾进行 了深刻地思考、剖析和展现。该剧自首演以来,历经数十年,不仅在表现形式、艺术创新 等方面都赢得了赞誉,同时也成为了许多导演、编剧、演员不断提高演技与艺术境界的经 典典范。

雷雨的艺术成就论述题

雷雨的艺术成就论述题 摘要: 一、引言 二、《雷雨》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三、《雷雨》的艺术成就 1.人物形象的塑造 2.戏剧冲突 3.戏剧结构 4.语言表现力 四、结论 正文: 一、引言 《雷雨》是我国著名剧作家曹禺创作的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悲剧。自1934 年问世以来,该剧一直以其深刻的社会洞察力和卓越的艺术表现力受到广大观众和读者的喜爱。本文将从人物形象的塑造、戏剧冲突、戏剧结构和语言表现力等方面,探讨《雷雨》的艺术成就。 二、《雷雨》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雷雨》的故事背景设定在20 世纪初的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在这个时期,封建礼教和资产阶级价值观念相互交织,社会矛盾尖锐,人们的生活充满了痛苦和挣扎。作者曹禺,原名万家宝,是我国著名的剧作家、导演和演员。他在创作《雷雨》时,以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力和卓越的艺术才华,成功地展现了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悲剧面貌。

三、《雷雨》的艺术成就 1.人物形象的塑造 《雷雨》中的人物形象丰满、鲜活,具有强烈的个性特征。作者对剧中人物的性格刻画深入细腻,成功地揭示了他们的内心世界。如周朴园的专横伪善、繁漪的乖戾不驯、侍萍的悲惨命运等,都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使观众和读者深刻地感受到这些人物的痛苦和挣扎。 2.戏剧冲突 《雷雨》中的戏剧冲突紧张激烈,作者巧妙地将人物之间的情感纠葛和家族纷争融入其中,形成了一系列令人窒息的戏剧场面。如周朴园与侍萍的矛盾、周朴园与鲁大海的冲突等,都展示了旧家庭内部关系的复杂和微妙,使观众和读者在欣赏艺术的同时,深刻地反思社会的现实问题。 3.戏剧结构 《雷雨》的戏剧结构严谨紧凑,作者运用"三一律"戏剧结构,将众多人物和事件组织在一个统一的情节框架中,形成了一个完整而有力的艺术整体。同时,《雷雨》在结构上还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如运用血缘关系作为情节的纽带,以及吸收古希腊悲剧和莎士比亚戏剧的表现手法等,都使该剧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成就。 4.语言表现力 《雷雨》的语言表现力生动活泼,富有表现力。作者运用丰富的语言手法,如比喻、象征、排比等,使剧中的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戏剧冲突更加紧张激烈。同时,作者还善于运用生动的口语,使剧中的对话和描写更加贴近生活,增强了艺术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雷雨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雷雨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雷雨由剧作家曹禺创作,所展示的是一幕人生大悲剧,是命运对人残忍的作弄。《雷雨》是"中国话剧现实主义的基石"。雷雨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为大家推荐。 雷雨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一 论《雷雨》的戏剧艺术 专业汉语言文学 学习中心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农垦河西分校 姓名徐晓琴 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雷雨》是四幕悲剧,它通过周、鲁两个家庭,8 个人物,前后 30 年间复杂的纠葛,写出旧家庭与旧社会的悲剧与罪恶。曹禺以极端的雷雨般狂飙恣肆的方式,以扣人心弦的情节、各具特色的人物、极为丰富的潜台词和简练含蓄的语言,以及话剧中的诗意特征,如刀刃一般在读者的心弦上缓缓滑过,那抖颤而出的余音,至今未息。在戏剧艺术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雷雨》臻于完美之境。 2 研究方法 《雷雨》是一部思想进步、艺术独创的名著。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善于多层次、多角度揭示人物内心世界,使人物性格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第二,情节生动、丰富、紧张。第三,语言简练、舍蓄,富有戏剧性;台词有力.富有动作性:人物诗言鲜明.富有音乐性来研究。 3 论文提纲(研究路径/论文(设计)框架) 一、艺术风格 二、艺术构思 三、艺术特点 四、参考文献 4 论文写作计划(进度安排)

开题报告2015-6-11——2015-7-3 初稿提交2015-7-4——2015-8-27 定稿提交2015-8-28——2015-9-10 终稿提交2015-9-11——2015-9-29 答辩申请2015-9-30——2015-10-9 5 主要参考文献 [1]高秉祥,曹禺《雷雨》的戏剧艺术[J],社科纵横,2007, [2]马艳辉,试论《雷雨》的艺术风格[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 [3]冯秀红,从语用模糊角度析《雷雨》的对话艺术与效用[J],现代文学评论, 2010, [4]曹禺,《雷雨》[M],人民文学出版社. [5]陈致中,《雷雨》的戏剧冲突和结构艺术[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9, [6]邓齐平《雷雨》艺术结构新探[J],首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7]曹禺,雷雨·序[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 [8]马宏基,论《雷雨》对中国戏剧传统的突破与超越[J],东岳论丝,2007, [9]陈霞,《雷雨》中“雷雨”的多重象征意义[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06, [10]邹言九,《雷雨》的悲剧精神与悲剧寄托在探讨[J],中国文学研究,2002, 雷雨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二 20**级 ***专业 ******学习中心******姓名 1、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通过对论文的选题和写作,理解从中国现代戏剧史的角度看曹禺的地位。中国现代戏剧中占居主导地位的是话剧。曹禺正是站在中国现代戏剧文学顶峰的作家。他的《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家》足以代表中国现代戏剧文学的最高成就。通过作家作品的研究分析,总结其取得的成就及对中国戏剧文学的贡献。 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根据自己的论文题目,通过查找相关资料,查找书籍,利用网络查找论文、档案等相关文件,针对曹禺的具体作品进行分析整理,比较研究,归纳出自己的观点,总结其取得的成就及对中国戏剧文学的贡献。 3、论文提纲(研究路径/论文(设计)框架)

雷雨的艺术成就论述题

雷雨的艺术成就论述题 (最新版) 目录 一、引言:简述《雷雨》的创作背景和作者曹禺 二、人物形象的塑造 1.周朴园的形象塑造 2.侍萍的形象塑造 3.繁漪的形象塑造 三、戏剧冲突 1.戏剧冲突的表现形式 2.戏剧冲突对主题的烘托 四、戏剧结构 1.封闭式结构 2.巧合情节的运用 五、语言特点 1.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2.语言的个性化和抒情性 六、结论:《雷雨》的艺术成就及其在中国话剧史上的地位 正文 一、引言 《雷雨》是我国著名话剧作家曹禺创作的一部四幕悲剧。自 1934 年发表以来,该剧一直备受观众喜爱,其艺术成就也被广泛认可。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从人物形象的塑造、戏剧冲突、戏剧结构和语言特点等

方面,详细探讨《雷雨》的艺术成就。 二、人物形象的塑造 《雷雨》中的人物形象鲜明、立体,各具特色。作者通过对人物性格的深入挖掘和精确刻画,成功地塑造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1.周朴园:作为剧中的主要人物,周朴园是一位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代表。他在家庭生活中专横独断,是一个暴君式的人物。然而,在面对侍萍时,他的内心又充满了痛苦和无奈。这种复杂的性格使得周朴园的形象更加丰满和立体。 2.侍萍:侍萍是剧中的另一个重要人物,她的形象塑造采用了古希腊悲剧中命运悲剧的写法。侍萍的命运充满了悲剧色彩,她的每一次努力都未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最终陷入了无法逃脱的悲剧之中。 3.繁漪:繁漪的形象塑造则采用了莎士比亚式的性格悲剧的写法。她的性格热烈而极端,她对周朴园的爱和恨都表现得淋漓尽致。繁漪的悲剧命运,使观众对她充满了同情。 三、戏剧冲突 《雷雨》中的戏剧冲突紧张激烈,对剧情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1.戏剧冲突的表现形式:在《雷雨》中,戏剧冲突主要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如周朴园与侍萍、周朴园与鲁大海等。这些冲突揭示了社会阶级斗争的残酷现实,以及旧家庭制度和封建伦理的罪恶。 2.戏剧冲突对主题的烘托:戏剧冲突使《雷雨》的主题更加鲜明。通过激烈的冲突,作者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罪恶,对旧家庭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四、戏剧结构 《雷雨》的戏剧结构严谨,运用了“巧合”和“封闭式”结构等技巧。

曹禺雷雨的戏剧艺术

曹禺《雷雨》的戏剧艺术 曹禺是"五四"以来杰出的现实现实主义剧作家。一九三三年,曹禺以 一九二三年到一九二五年前后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社会为背景,创作了四 幕悲剧《雷雨》。这是他积年向希腊和欧洲戏剧辛勤探索,并根据现实生 活中的真实感受,进行长期酝酿构思的成果,是他声讨封建资产阶级罪恶 的宣言书,也是他敏锐地提出中国现实社会严重问题的一个最初的尝试。《雷雨》不仅是一部"暴露大家庭罪恶"的优秀的现实主义剧作,而且通过 都市社会上层人物和底层人物周、鲁两家错综复杂的纠葛(这是主线),以 及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矛盾斗争,揭露了封建资产阶级的罪恶本性及其不 可避免的分崩离析的命运。作者以压抑不住的愤懑为受残酷迫害的侍萍、 四凤向反动统治阶级提出了控诉,展示了压迫者和被压迫者之间的阶级矛 盾和斗争,表现了《雷雨》思想意义的深刻性。作品以栩栩如生的人物形 象及其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形象地揭示了双手沾满工人鲜血的周朴园在 家庭中专制冷酷,在三十年前,他对侍萍"始乱终弃",是直接间接地导致 灭绝人伦的悲剧的罪魁祸首。周萍之于四凤,基本上也象周朴园三十年前 之于侍萍,四凤当时的悲惨遭遇,实际上,也正是侍萍三十年前被侮辱被 损害的悲剧的重演。从周朴园、周萍的胡作非为中,从侍萍、鲁大海的反 抗斗争中,完全可以清楚地看出阶级的分野和现实社会阶级对立的关系。《雷雨》的主题,也正是通过家庭矛盾和劳资冲突揭露抨击封建资产阶级 家庭和社会制度的罪恶。作者为了较为圆满地解决在有限的舞台时间内表 现三十年来矛盾冲突的因果关系,有意地安排侍萍三十年后重来周家,让 她逐个解决剧中各种矛盾冲突的"结",从而彻底暴露周朴园三十年前种下 的祸因所导致的性爱和血缘的恶果,有力鞭挞旧社会制度的罪恶,揭穿周 朴园的伪善险毒的典型性格,促使剧情急转直下,一浪紧接一浪地把戏剧 纠葛推向高潮,完成《雷雨》必不可免的悲剧结局。一、周朴园和侍萍重 逢相认,交待出戏情的前因后果,这是《雷雨》戏剧冲突的第一个特点在 戏剧作品中,戏剧事件的展示只是一个连贯的事件中的一部分,是截取的 生活的一个片段。这就有必要交代出戏剧前情,让观众清晰地看到戏剧冲 突发生的前因后果。同时,只有交代出戏剧前情,才能以前情推动正在进 行的戏剧冲突。在某种意义上,前情正是戏剧冲突的引力和推动力。然而,戏剧不是小说,它绝不允许作者本身的叙述语言的存在。这里,形成了这 样一对矛盾,既不依赖叙述语言,又应明确地交代出戏剧前情。第二幕周

论《雷雨》的戏剧艺术论文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 新疆广播电视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论《雷雨》的戏剧艺术 作者:*** 学校:新疆广播电视大学 专业: 年级: 学号: 指导教师: 二零一二年五月

论《雷雨》的戏剧艺术 目录 一、艺术风格 (1) 1.1 从多层次、多角度揭示人物内心世界 (1) 1.2 情节生动、丰富、紧张 (3) 1.3 潜台词运用多,富有戏剧性 (4) 二、艺术构思 (5) 2.1 运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5) 2.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悲剧技法 (6) 三、艺术特点 (7) 3.1 血缘亲子关系为主体 (7) 3.2 高度个性化的人为核心 (9) 3.3 戏剧的主题建立在生存的悲剧上 (10) 四、参考文献: (11)

论《雷雨》的戏剧艺术 摘要:曹禺的出现在中国话剧史上有重要的意义,他的《雷雨》是现代话剧艺术成熟的标志。无论在人物形象、大型化的结构、戏剧语言等方面的创造上,他所达到的水平,都高于过去的剧作家,把我国话剧艺术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本文将从多方面探讨《雷雨》的戏剧艺术,希望对此作品及其曹禺的戏剧艺术有更加深刻的了解。 关键词:曹禺;《雷雨》;戏剧艺术;话剧 一、艺术风格 《雷雨》是一部思想进步、艺术独创的名著。它的艺术风格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善于多层次、多角度揭示人物内心世界,使人物性格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第二,情节生动、丰富、紧张。第三,语言简练、舍蓄,富有戏剧性;台词有力.富有动作性:人物诗言鲜明.富有音乐性。 1.1 从多层次、多角度揭示人物内心世界 《雷雨》的艺术风格渗透在人物塑造上,是多层次、多角度地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赋予人物以浓厚的抒情色彩。作家从人物的内心世界出发,严格遵循着人物思想感情的发展逻辑.写出了人物的行为、发展和结局。 如果一出戏没有令人难忘的人物,那么无论它的剧情有多么激烈紧张都不过是一时的热闹。《雷雨》中的人物是鲜明而复杂的。 中心人物周朴园是一位既有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又有封建专制思想的新兴资本家形象。他的性格特征,主要是通过他与侍萍、蘩漪两位女性形象以及他与鲁大海等人物的关系表现出来的。周朴园在年轻的时候也是受新思想影响的年轻人,也曾有过想挣脱封建家庭的束缚,要追求自由恋爱和婚姻的理想,因此,他对侍萍的爱是有过真情实感的,只是性格中也有懦弱的一面,不能与自己出身的阶级彻底决裂,最终又回到封建的阵营之中,背叛了侍萍,也背叛了自己的理想。因此,他对侍萍的思念也不能就说是一种虚伪的表现。而当侍萍出现在他面前时的翻脸,也正是他不敢面对现实,也不想改变自己现状的懦弱而自私的表现,而当他得知眼前的这个“下人”就是自己当年的侍萍时,他不是激动,而是紧张,惊慌失措,是软硬兼施,金钱收买,彻底的决绝,没有任何的旧情可念,。作家通过周朴园与侍萍的关系,主要考察了他的历史,而通过他与蘩漪的关系,则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