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及动物生理学实验报告蟾蜍骨骼肌生理解读

人体解剖及动物生理学实验报告蟾蜍骨骼肌生理

【实验题目】

蟾蜍骨骼肌生理

A蟾蜍腓肠肌刺激强度与骨骼肌收缩反应的关系

B蟾蜍骨骼肌单个肌肉收缩分析(潜伏期、收缩期和舒张期的确定)

C蟾蜍腓肠肌刺激频度与骨骼肌收缩的关系

【实验目的】

确定蟾蜍骨骼肌收缩的

(1)阈水平和最大收缩以及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之间的关系曲线

(2)收缩的三个时期:潜伏期、缩短期、舒张期

(3)刺激频度与肌肉收缩的关系

【实验方法】

1、蟾蜍坐骨神经-骨骼肌标本的制作及电路连接

(1)双毁髓处死蟾蜍后,剥去皮肤,暴露腰骶丛神经,游离大腿肌肉之间的做个神经及小腿的腓肠肌,注意不要将胫神经与腓神经分离。神经端结扎后,剪去无关分支后游离至膝关节处;肌肉端结扎在肌腱上,将腓神经也一起结扎,结扎线留长。

保留膝关节,剪去腿骨,将标本离体。注意保持神经肌肉湿润。

(2)用大头钉将标本的膝关节固定于标本盒R2和R3两记录电极之间的石蜡凹槽内,保证神经、肌肉与电极充分接触。神经中枢端接触刺激电极S1和S2,肌肉接触记录电极R3和R4,之间接触接地电极。

(3)肌肉的结扎线从标本盒中穿出,连接张力换能器。注意连线尽量短,以减小阻力。在实验过程中,注意标本的休息:将神经搭在肌肉上,用浸湿了任氏液的棉花覆盖神经肌肉,保持湿润。但标本盒内避免有过多的液体,防止短路。(4)换能器插头接RM6240通道1。刺激输出线两夹子分别连接标本盒的刺激电极S1和S2,插头接刺激输出插口。如果需要记录肌肉的动作电位,则在肌肉所搭置的记录电极上连接输入导线,注意接地,插头接通道2。

2、蟾蜍骨骼肌生理各项数据测定

A蟾蜍腓肠肌刺激强度和骨骼肌收缩反应的关系

(1)打开信号采集软件,从“实验”菜单中选取“刺激强度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出现软件自动设置界面,各项参数已设置好,但需要将“采集频率”修改成“20kHz”,扫描速度仍然是“1.0s/div”。界面的采集通道默认为RM6240B面板上的通道1.刺激模式自动设置为强度递增刺激,起始强度为0.02V(可根据标本特性灵活选择)(2)检查装置连接正确后,点击“开始记录”,屏幕下出现扫描线,软件处于记录状态。(主义不要点击“开始示波”,在示波状态下,文件不能保存。)扫描线如偏离零点较远,需要调零:将换能器与标本盒的棉线放松,旋转换能器的调零钮,使基线恢复零点。

(3)将换能器连接的棉线拉直,如果基线偏移零位(肌肉被牵拉的程度会影响基线位置),不必去管(不必重新调零,测量时,将偏移量减去即可)。点击“开始刺激”,刺激器按一定时间间隔自动输出单个刺激方波,后一次比前一次强度递增。将“刺激标注”激活,显示出每次发放的刺激的强度。屏幕上应出现一系列由刺激触发的肌肉收缩曲线,同时可以观察到标本盒中肌肉的收缩。注意文件的保存(不要移动标本盒与换能器的位置,即肌肉被牵拉的程度保持固定。此要求也适用于ⅡB和ⅡC。)(4)当收缩幅度不再变化时,停止刺激,停止记录。

(5)应用测量工具,确定收缩的阈水平和最大收缩。并确定最大收缩所对应的最小刺激强度(即最适刺激强度)。记录下收缩幅度,刺激和放大器的参数设置。(注意在测量时。需将波形适当展开,确保测量数据更准确。)

(6)绘制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幅度之间的关系曲线。

B单个肌肉收缩分析(确定潜伏期、缩短期、舒张期)

(1)将ⅡA实验得到的最大刺激强度对应的收缩曲线展开,应用测量工具确定收缩的三个时期:潜伏期、缩短期、舒张期。

(2)至少测量三次。计算几次重复测量得到的三个时期的平均值和标准差。

C蟾蜍腓肠肌刺激频度与骨骼肌收缩的关系

(1)打开信号采集软件,关闭通道3和4,保留通道1和2,分别对应肌肉收缩信

号和肌肉动作电位信号。示波状态下修改参数设置:采集频率20kHz;通道1:通道模式为张力,扫描速度400ms/div,灵敏度7.5g(可根据收缩幅度合理选择),放大器时间常数设为直流,滤波频率100Hz;通道2:通道模式为生物电,扫描速度400ms/div,灵活度2mv,放大器时间常数0.001s,滤波频率1kHz。刺激模式为串单单刺激,波宽1ms,延时20ms,选择一定的刺激脉冲个数(10-60个,避免让肌肉受到过多刺激)和刺激强度(阈上刺激强度即可,不必达到最大刺激强度,避免收缩幅度过大,超出换能器量程)。

(2)点击“开始记录”,软件进入记录状态。

(3)记录过程中逐渐提高刺激频率,在一定的刺激频率下,点击“开始刺激”,刺激器按此频率连续发放设定的刺激脉冲个数,肌肉出现相应的收缩。

(4)观察肌肉收缩的总和现象,确定肌肉收缩的最小融合频率,观察肌肉动作电位与收缩的关系。

(5)观察不同频率引起肌肉收缩的幅度变化。

【实验结果】

A、蟾蜍腓肠肌刺激强度和骨骼肌收缩反应的关系

表1 蟾蜍腓肠肌刺激强度与骨骼肌收缩强度的关系表

刺激强度(V)收缩强度(g)刺激强度(V)收缩强度(g)

0.18 0.19 0.00

2.31

0.24

0.25

10.44

10.90

0.20 4.79 0.26 10.72 0.21 7.46 0.27 10.81 0.22 9.07 0.28 11.04 0.23 9.98 0.29 11.23

图1. 蟾蜍腓肠肌刺激强度和骨骼肌收缩反应的关系图

图2.蟾蜍腓肠肌刺激强度与骨骼肌收缩强度的曲线图

结果分析:

由上述图表可以看出,刚开始以较低强度刺激时,骨骼肌并没有收缩,直到达到阈刺激强度时(阈刺激强度在0.18-0.19V之间),骨骼肌开始收缩;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大,骨骼肌收缩强度逐渐增大;刺激强度约为0.25V时,骨骼肌收缩强度达到最大值,最大值在10.90g左右;在这之后,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大,骨骼肌收缩强度虽然有所增加,但不再明显变化,而是在最大收缩强度附近波动。

产生此现象的原因分析:

由于一块肌肉由许许多多肌纤维组成,骨骼肌的收缩受运动神经元的支配。单个运动神经元可支配多根肌纤维,一个运动神经元与它所支配的肌纤维组成一个运动单位。

而不同的运动单位兴奋阈值不同。低于阈刺激的刺激强度,神经纤维不发生兴奋,其所支配的肌细胞也不发生反应;当刺激电压达到阈强度时,神经干中阈值最低的神经开始兴奋,其所支配的运动单位也兴奋并发生收缩。刺激强度逐渐增大,神经干中兴奋的神经纤维增加,收缩的运动单位也增加,于是骨骼肌收缩张力增加。当刺激电压达到最大刺激强度后,所有的神经纤维都兴奋,其所支配的所有的运动单位也收缩,所有刺激强度再增大。骨骼肌收缩力也不再增加。

B、蟾蜍骨骼肌单个肌肉收缩分析(潜伏期、收缩期和舒张期的确定)

表2蟾蜍骨骼肌单收缩潜伏期、缩短期及舒张期数据测量表

刺激强度(V)潜伏期(ms)缩短期(ms)舒张期(ms)

1 0.27 10 96 443

2 0.28 12 92 454

3 0.29 15 98 470

Mean 0.28 12.33 95.33 455.67

SD 0.01 2.51 3.06 13.58

图3 单个肌肉收缩分析图(潜伏期、收缩期和舒张期的确定)

从上图可看出,从刺激开始到收缩开始这一段无明显外部表现的时间,称为潜伏期。自肌肉开始收缩至收缩达到高峰,是长度缩短或张力增高的时间,称为缩短期。自收缩高峰开始,曲线较缓慢地下降至基线,为长度或张力恢复过程的时间,称为舒张期。

C、蟾蜍腓肠肌刺激频度与骨骼肌收缩的关系

表3 蟾蜍腓肠肌刺激频度与骨骼肌最大收缩幅度数据记录表

实验次数波间隔(ms)刺激频度(Hz)最大收缩幅度(g)现象

1 500 2.00 2.50 单收缩

2 300 3.3

3 2.90 单收缩

3 200 5.00 4.06 单收缩

4 150 6.67 17.70 不完全强直收缩

5 50 20.0 28.33 不完全强直收缩

6 25 40.0 27.14 不完全强直收缩

7 20 50.0 29.20 完全强直收缩

如下图显示的为几个分离的单收缩,实验显示,直到波间隔降低到200ms,蟾蜍的骨骼肌均为分离的单收缩。

图4蟾蜍腓肠肌刺激频度与骨骼肌收缩的关系图(当前波间隔为500ms)

以下两图(图5、图6)显示的为几个收缩反应的重叠,即发生收缩总和。实验显示,波间隔在150ms—25ms,骨骼肌均发生不完全强直收缩现象。

图5蟾蜍腓肠肌刺激频度与骨骼肌收缩的关系图(当前波间隔为50ms)

图6蟾蜍腓肠肌刺激频度与骨骼肌收缩的关系图(当前波间隔为25ms)

下图(图7)显示的为肌肉发生强直收缩的现象,可得到一条光滑的曲线。实验显示,当波间隔降低到20ms,蟾蜍的骨骼肌会发生强直收缩现象。

图7蟾蜍腓肠肌刺激频度与骨骼肌收缩的关系图(当前波间隔为20ms)

实验结果分析:

上述图为不同刺激频率下肌肉收缩的曲线,通过测量可以发现在一定范围内,最大收缩幅度随波间隔的减小而增加,即最大收缩幅度随刺激频率的增加而增加。但当波间隔减小到一定值(50ms),即刺激频率增大到一定值(20Hz)后,骨骼肌最大收缩幅度便不再增强,而是在最大值上下波动。

若给肌肉不同的有效地频率刺激,实验也可以分别观察到单收缩(2—5Hz)、收缩总和/不完全强直收缩(6.7—40Hz)和强直收缩现象(50Hz)。如果后一次刺激落在前一收缩的舒张期,肌肉出现不完全强直收缩;继续增大频率,后一刺激落在前一收缩的收缩期,出现完全强直收缩。

【分析讨论】

1、刺激强度与收缩幅度的关系是怎样的?为什么?

神经细胞的兴奋是因为膜内外的NA+和K+离子浓度变化引起的,膜上存在着许多的NA+和K+离子通道,它们都有电压门控系统控制离子通道的开与闭。在刺激的强度很小的时候,由于不足以使得电压门控通道开放,故无法引起神经细胞兴奋,只有在强度足够大的时候,神经细胞才会兴奋并传导至肌肉。细胞膜上的NA+和K+离子通道是有限的,给予一个最适刺激强度,NA+和K+离子通道将全部开放,神经达到最大兴奋性。若给予神经细胞更大的刺激强度,因为离子通道的限制,神经细胞也不可能出现更大的兴奋性。

2、什么是潜伏期?你认为本实验所测的潜伏期内发生了怎样的生理过程?

(1)从刺激开始到到肌肉机械收缩之前这一段无明显外部表现的时间,称为潜伏期。(2)潜伏期内发生了很多生理过程,包括神经干动作电位的传导、神经肌接头兴奋的传递和兴奋收缩耦联。其与舒张期显著相关,机械收缩之前肌纤维的生物化学活动对肌肉的舒张机制有调制作用。

3、肌肉的收缩期和舒张期分别发生了怎样的生理过程?肌肉的收缩和舒张是否都需要

能量?

(1)收缩期、收缩幅度和舒张期三者间显著相关,Ca2 +升高在引起肌纤维进行机械收缩的同时,也调节Ca2 +泵活动的程度和效率,从而决定肌浆中Ca2 +浓度降低的速度。

(2)肌肉的收缩和舒张都需要能量。

4、刺激频率和肌肉动作电位及收缩的关系分别是怎样的?

(1)刺激频率和肌肉动作电位:肌肉动作电位不会随着刺激频率的增大而发生叠加,刺激频率只会改变肌肉动作电位的峰值及时程。

(2)刺激频率和肌肉收缩:当刺激频率较小时,肌肉表现为连串的单收缩;增大刺激频率,使刺激的间隔大于一次肌肉收缩的持续时间兵小于一次肌肉收缩舒张的持续时间时,动作电位发生部分叠加,肌肉则呈现锯齿状的收缩波形,产生不完全强直收缩;继续增大刺激频率,使刺激的间隔小于一次肌肉收缩的时间时,动作电位叠加程度增大,在每次收缩后不能舒张而是继续受到下一个刺激继续收缩,肌肉产生完全强直收缩。

5、动作电位会发生叠加么?为什么?

(1)肌肉动作电位不会随着刺激频率的增大而发生叠加。

(2)因为动作电位具有“全或无”的特点,只要刺激达到动作电位阈值,就会产生动作电位,且由于不应期的存在动作电位不会发生叠加,只能单独存在。

6、骨骼肌为什么可发生强直收缩?强直收缩在幅度上与单收缩有何差别?有何生理

意义?

(1)骨骼肌发生强直收缩的原因:连续刺激时,后来的每个刺激都可能总是落在前一次收缩的收缩期结束之前,各次收缩的张力或长度变化发生融合而叠加起来就会产生完全强直收缩。

(2)完全强直收缩是在上一次收缩的基础上收缩,因此比单收缩效率高,幅度也明显要比单收缩幅度大。

(3)生理意义:强直收缩比单收缩效率高,幅度也明显要比单收缩幅度大。故强直收缩能产生比单收缩更大的力量,单收缩时一部分能量消耗在反复克服肌肉结缔组织和肌肉中其它成分的长度变化上,而在强直收缩时,则不需要消耗这些能量,节省下的能量能更多地用于肌肉做功。骨骼肌会发生强直收缩,使效率高,张力大。而心肌的不应期长,不会发生强直收缩。这适应于心肌和骨骼肌的功能。

7、分析实验中出现和应该注意的问题。

(1)实验过程中要经常用任氏液湿润标本,每次刺激后应使肌肉休息30s。连续刺激不可超过5s。

(2)避免用手或镊子触碰神经,以免使其丧失活性。

(3)参数可根据情况进行更改设定,但勿使用过大刺激强度超出仪器量程,以免损坏仪器。

(4)肌槽两电极之间不要残留液体,防止电极间短路。

(5)分离坐骨神经时,避免过度牵拉神经。

(6)分离神经标本时需将周围的结缔组织去除干净。

【参考文献】

生理学实验(第三版),解井田赵静,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第三版)王玢左明雪,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人体解剖学及动物生理学实验讲义,生理学实验教学团队,2015年3月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

实验二:神经--肌肉标本的制备与骨骼肌收缩 [实验内容] 1.坐骨神经—排肠肌标本的制备 2.刺激强度与骨骼肌收缩反应的关系 3.骨骼肌单收缩的分析 4.骨骼肌收缩的总和与强直收缩 [目的要求] 1.学习蛙类动物单毁髓与双毁髓的方法。 2.学习并掌握蛙类坐骨神经-排肠肌标本的制备方法。 3.学习肌肉实验的电刺激方法及肌肉收缩的记录方法。 4.观察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反应的关系。 5.分析骨骼肌单收缩的3个时期。 6.了解骨骼肌收缩的总和现象,观察不同频率的阈上刺激引起肌肉收缩形式的改变。 [基本原理] 蛙类的一些基本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与恒温动物相似,若将蛙的神经-肌肉标本放在任氏液中,其兴奋性在几个小时内可保持不变。若给神经或肌肉一次适宜刺激,可在神经和肌肉上产生一个动作电位,肉眼可看到肌肉收缩和舒张一次,表明神经和肌肉产生了一次兴奋。在生理学实验中常利用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研究神经、肌肉的兴奋、兴奋性;刺激与反应的规律和肌肉收缩的特征等,制备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是生理学实验的一项基本操作技术。 腓肠肌由许多肌纤维组成,刺激腓肠肌时,不同的刺激强度会引起肌肉的不向反应。当刺激强度过小时,不引起肌肉发生收缩反应.此时的刺激为阈下刺激。当全部肌纤维同时收缩时,则出现最大的收缩反应。这时,即使再增大刺激强度,肌肉收缩的力量也不再随之加大。可以引起肌肉发生最大收缩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为最适刺激强度。

肌组织对于一个阈上强度的刺激,发生—次迅速的收缩反应,称为单收缩。单收缩的过程可分为3个时期:潜伏期、收缩期和舒张期。 两个同等强度的阈上刺激,相继作用于神经—肌肉标本,如果刺激间隔大于单收缩的时程、肌肉则出现两个分离的单收缩;如果刺激间隔小于单收缩的时程而大于不应期,则出现两个收缩反应的重叠,称为收缩的总和:当同等强度的连续阈上刺激作用于标本时,则山现多个收缩反应的叠加,此为强直收缩。当后一收缩发小在前一收缩的舒张期时,称为不完全强宜收缩;后一收缩发生在前一收缩的收缩期时,各自的收缩则先全融合,肌肉出现持续的收缩状态,此为完全强直收缩。 [动物与器材] 蛙或蟾蜍、常用手术器械(手术剪、手术镊、手术刀、金冠剪、眼科剪、眼科镊、毁髓针和玻璃分针)、蜡盘、蛙板(木质或硬泡沫塑料)、玻璃板、同定针、锌铜弓、培养皿或不锈钢盘、污物缸、滴管、纱布、粒棉线、任氏液。 计算机采集系统、张力传感器(100 g)、保护刺激电极、支架、双凹夹、肌槽。 [实验方法与步骤] 一、神经-肌肉标本的制备 1.破坏脑、脊髓取蟾蜍一只,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勿用手搓)。左手握住蟾蜍,使其背部向上,用大拇指或食指使头前俯(以头颅后缘稍稍拱起为宜)。右手持探针由头颅后缘的枕骨大孔处垂直刺入椎管(图5.1-1)。然后将探针改向前刺入颅腔内,左右搅动探针2~3次,捣毁脑组织。如果探针在颅腔内,应有碰及颅底骨的感觉。 再将探针退回至枕骨大孔,使针尖转向尾端,捻动探针使其刺入椎管,捣毁脊髓。此时应注意将脊柱保持平直。针进入椎管的感觉是,进针时有一定的阻力,而且随着进针蟾蜍出现下肢僵直或尿失禁现象。若脑和脊髓破坏完全,蟾蜍下颌呼吸运动消失,四肢完全松软,失去一切反射活动。此时可将探针反向捻动,退出椎管。如蟾蜍仍有反射活动,表示脑和脊髓破坏不彻底,应重新破坏。

人体解剖及动物生理学实验报告蟾蜍骨骼肌生理解读

人体解剖及动物生理学实验报告蟾蜍骨骼肌生理

【实验题目】 蟾蜍骨骼肌生理 A蟾蜍腓肠肌刺激强度与骨骼肌收缩反应的关系 B蟾蜍骨骼肌单个肌肉收缩分析(潜伏期、收缩期和舒张期的确定) C蟾蜍腓肠肌刺激频度与骨骼肌收缩的关系 【实验目的】 确定蟾蜍骨骼肌收缩的 (1)阈水平和最大收缩以及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之间的关系曲线 (2)收缩的三个时期:潜伏期、缩短期、舒张期 (3)刺激频度与肌肉收缩的关系 【实验方法】 1、蟾蜍坐骨神经-骨骼肌标本的制作及电路连接 (1)双毁髓处死蟾蜍后,剥去皮肤,暴露腰骶丛神经,游离大腿肌肉之间的做个神经及小腿的腓肠肌,注意不要将胫神经与腓神经分离。神经端结扎后,剪去无关分支后游离至膝关节处;肌肉端结扎在肌腱上,将腓神经也一起结扎,结扎线留长。 保留膝关节,剪去腿骨,将标本离体。注意保持神经肌肉湿润。 (2)用大头钉将标本的膝关节固定于标本盒R2和R3两记录电极之间的石蜡凹槽内,保证神经、肌肉与电极充分接触。神经中枢端接触刺激电极S1和S2,肌肉接触记录电极R3和R4,之间接触接地电极。 (3)肌肉的结扎线从标本盒中穿出,连接张力换能器。注意连线尽量短,以减小阻力。在实验过程中,注意标本的休息:将神经搭在肌肉上,用浸湿了任氏液的棉花覆盖神经肌肉,保持湿润。但标本盒内避免有过多的液体,防止短路。(4)换能器插头接RM6240通道1。刺激输出线两夹子分别连接标本盒的刺激电极S1和S2,插头接刺激输出插口。如果需要记录肌肉的动作电位,则在肌肉所搭置的记录电极上连接输入导线,注意接地,插头接通道2。

2、蟾蜍骨骼肌生理各项数据测定 A蟾蜍腓肠肌刺激强度和骨骼肌收缩反应的关系 (1)打开信号采集软件,从“实验”菜单中选取“刺激强度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出现软件自动设置界面,各项参数已设置好,但需要将“采集频率”修改成“20kHz”,扫描速度仍然是“1.0s/div”。界面的采集通道默认为RM6240B面板上的通道1.刺激模式自动设置为强度递增刺激,起始强度为0.02V(可根据标本特性灵活选择)(2)检查装置连接正确后,点击“开始记录”,屏幕下出现扫描线,软件处于记录状态。(主义不要点击“开始示波”,在示波状态下,文件不能保存。)扫描线如偏离零点较远,需要调零:将换能器与标本盒的棉线放松,旋转换能器的调零钮,使基线恢复零点。 (3)将换能器连接的棉线拉直,如果基线偏移零位(肌肉被牵拉的程度会影响基线位置),不必去管(不必重新调零,测量时,将偏移量减去即可)。点击“开始刺激”,刺激器按一定时间间隔自动输出单个刺激方波,后一次比前一次强度递增。将“刺激标注”激活,显示出每次发放的刺激的强度。屏幕上应出现一系列由刺激触发的肌肉收缩曲线,同时可以观察到标本盒中肌肉的收缩。注意文件的保存(不要移动标本盒与换能器的位置,即肌肉被牵拉的程度保持固定。此要求也适用于ⅡB和ⅡC。)(4)当收缩幅度不再变化时,停止刺激,停止记录。 (5)应用测量工具,确定收缩的阈水平和最大收缩。并确定最大收缩所对应的最小刺激强度(即最适刺激强度)。记录下收缩幅度,刺激和放大器的参数设置。(注意在测量时。需将波形适当展开,确保测量数据更准确。) (6)绘制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幅度之间的关系曲线。 B单个肌肉收缩分析(确定潜伏期、缩短期、舒张期) (1)将ⅡA实验得到的最大刺激强度对应的收缩曲线展开,应用测量工具确定收缩的三个时期:潜伏期、缩短期、舒张期。 (2)至少测量三次。计算几次重复测量得到的三个时期的平均值和标准差。 C蟾蜍腓肠肌刺激频度与骨骼肌收缩的关系 (1)打开信号采集软件,关闭通道3和4,保留通道1和2,分别对应肌肉收缩信

骨骼肌的收缩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骨骼肌的收缩实验报告 篇一:实验三:电刺激与骨骼肌收缩反应的关系 实验 三:电刺激与骨骼肌收缩反应的关系 【题目】:电刺激与骨骼肌收缩反应的关系 救援第2组第1小组 组员:白景文何江涛古俊晓冯一笑伯东李岚宇 【实验目的】:1制作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2观察不同刺激强度下的肌肉收缩反应 3观察电刺激频率的变化对骨骼肌收缩形成的影响 【实验原理】:神经干动作电位是神经兴奋的客观标志,当神经受到有效的刺激时,处于兴奋部位的膜外电位负于静息电位,当动作电位通过时,兴奋处的膜外电位又恢复到静息时水平,活的肌肉组织具有兴奋性,接受刺激发生反应,表现为肌肉收缩。刺激频率不同,肌肉收缩的形式也发生改变。 【实验结果】:

图(1).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之间的关系 图(2).刺激频率与肌肉收缩之间的关系 【实验讨论】:1.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能引起腓肠肌收缩的最小值(阈值)是0.080v,小于阈值的为阈下刺激,大于阈值的为阈上刺激。如图,收缩强度会在一定范围内随刺激强度增加而增加,当达到 0.130v时,收缩强度不再随刺激强度增加而增加,所以0.130v为最大刺激。 2.刺激频率与肌肉收缩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当肌肉间隔不同,会出现图(2)中的三种不同图像。 ○1当刺激间隔≥收缩t+舒t时,为单收缩,如图(2)中第一种情况。 ○2当收t<刺激间隔<收t+舒t时,为不完全强直收缩,曲线顶部为锯齿状融合。 ○3当刺激间隔≤收t时,为完全强直收缩, 曲线顶部为平滑,看不出舒张的痕迹。 【实验结论】:1.活的肌肉组织具有兴奋性,接受刺激发生反应,表现为骨骼肌收缩,收缩强度在达到阈值与最大刺激之间时,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大。 2.刺激频率不同,肌肉收缩的形式也不同,主要有三种形式○1单收缩○2不完全强直收缩○3完全强直收缩。 实验注意事项:1.不能用自来水清洗标本,应该用任氏

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实验讲义

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 实验 叶嘉 生物科学系

实验一 上皮组织(2课时) 一、 实验目的和内容 ⒈学习肠系膜平铺法的制作方法。 ⒉联系功能了解被覆上皮组织的结构及分布特点。 ⒊了解上皮组织的某些特殊结构:如纤毛、纹状缘、细胞连接等。 二、 实验材料和器具 ⒈蟾蜍⒉玻片:小肠切片(H-E 染色)、气管切片(H-E 染色)、甲状腺切片(H-E 染色)、食管切片(H-E 染色)、膀胱切片(H-E 染色)⒊试剂及药品:1%AgNO3水溶液、甘油、蒸馏水、0.9%NaCl 溶液⒋器具:载玻片、盖玻片、滴管、蜡盘(白瓷盘)、解剖器、显微镜 三、 实验操作过程 (一) 蟾蜍肠系膜平铺片的制作与观察 1.铺片制作: 2.低倍镜观察:可见间皮细胞和肠系膜内毛细血管壁的内皮细胞。均为扁平单层上皮。平铺片上上皮细胞为多边形。细胞边界被AgNO3g 感光沉淀后为黑色、锯齿状,相邻的细胞彼此镶 剪剪开腹腔 断头处死蟾蜍 肠系膜 平铺 洁净干燥的载玻片 展平 1-2滴硝酸银溶液 日光下晒3-5分钟或日光灯下照10-30分钟 标本成浅褐色 蒸馏水冲洗 加1-2滴甘油 盖盖玻片 观察

嵌。 3.高倍镜观察:观察低倍镜下的各种结构。 (二)玻片标本观察 1.单层扁平上皮切片——小肠、气管、食管上皮切片 2.单层立方上皮切片——选甲状腺切片(H-E染色)观察 3.单层柱状上皮——猫小肠切片(H-E染色)观察 4.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兔气管切片(H-E染色)观察 ①.细胞排列紧密、细胞核位置高低不齐、其间有透亮的杯形细胞。 ②.可区分四种细胞: a)柱状细胞:游离面有纤毛覆盖 b)杯形细胞:在柱状细胞之间、无纤毛 c)梭形细胞:位于柱状细胞之间、呈梭形 d)椎体细胞:细胞呈椎体形,基部宽、顶部窄 ⒌复层扁平上皮切片观察 ⒍变移上皮 四、作业 1.绘图说明单层扁平上皮在平铺片上的状态。 2.何谓被覆上皮、内皮、间皮? 3.举例说明上皮组织的结构与机能的统一性。

蟾蜍的坐骨神经 腓肠肌标本的制备及刺激强度,刺激频率与肌肉收缩反应实验报告

蟾蜍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 及刺激强度,刺激频率与肌肉收缩反应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及神经干的性质实验 目的要求 学习并掌握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以及腓肠肌标本制备的方法; 在刺激时间、强度变化率恒定的条件下,不同强度和频率的电刺激对肌肉收缩的影响。学习微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和换能器的使用。 实验材料,仪器,试剂 蟾蜍:锌铜弓:探针;剪刀,镊子:玻璃分针:蛙板,蛙钉;结扎线;任氏液:培养皿:微调固定器,张力换能器,微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 实验方法 1.破坏脑和脊髓左手持蟾蜍,用食指压其头部前端,使头前俯。右手持探针由头端沿正中线向后划,触到凹陷即为枕骨大孔,将探针由此垂直刺入。再将探针折向前方,插入颅腔内并左右搅动捣毁脑组织。再将探针退回至进针处,针尖转向后方,刺入椎管捣毁脊髓。此时蟾蜍四肢瘫软,表明脑脊髓已完全破坏。 2.剪除躯干上部及内脏用粗剪刀在骶髂关节水平以上1cm处剪断脊柱。左手握住后肢,右手持剪刀沿脊柱的断口向下剪开两侧的皮肤及肌肉,再剪除已下垂的躯干上部及内脏。 3.剥皮左手捏脊柱断端(勿触碰神经),右手捏住断端边缘的皮肤,向下剥掉两后肢皮肤。将标本背位放于表面有少许任氏液的蛙板上,洗净双手及用过的器械。 4.游离坐骨神经沿脊柱两侧用玻璃分针分离坐骨神经,沿中线将脊柱剪成两半。捏住两侧下肢带骨用力向两侧掰,使耻骨联合处脱臼,再从耻骨联合中央剪开两后肢,一后肢放入盛有任氏液的平皿中备用,一后肢用玻璃分针划开梨状肌及其附近的结缔组织,循坐骨神经沟(股二头肌与半膜肌之间的裂隙处)找出坐骨神经的大腿部分,用玻璃分针将腹部的坐骨神经小心勾出来,手执结扎神经的线,剪断坐骨神经的所有分支,一直游离至膝关节。 5.完成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将分离干净的坐骨神经搭于腓肠肌上,在膝关节周围剪掉全部大腿肌肉,并用普通剪刀将股骨刮干净,在股骨中部剪去上段股骨。再在跟腱处以线结扎,剪断并游离腓肠肌至膝关节处,在膝关节以下将小腿其余部分剪掉。这样即制得附着于股骨上、具有坐骨神经支配的腓肠肌标本。 6.用标本进行刺激实验把标本通过张力传感器与生理信号采集系统相连,观察刺激强度,刺激频率与肌肉收缩反应的关系以及神经干的相关性质。 实验结果 1.蟾蜍腓肠肌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反应实验

蟾蜍解剖实验报告

蟾蜍解剖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对蟾蜍的解剖,了解蟾蜍的内部结构、生理特征以及器官功能。 实验材料 •活蟾蜍 •解剖刀 •剪刀 •手套 •镊子 •实验台纸 实验步骤 1.准备工作:将实验台纸铺在解剖台上,穿戴好手套。 2.拿起一只活蟾蜍,将其放在解剖台上。 3.用镊子夹住蟾蜍的前肢,用剪刀小心地剪断骨骼连接,将前肢从躯干 上分离。 4.重复第3步,剪下后肢。 5.将剪刀沿着蟾蜍的腹部切开,小心不要伤到内脏器官。 6.用手指或镊子轻轻撑开腹部切口,以便观察内部器官。 7.大致观察蟾蜍的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以及生殖 系统。 8.小心取出蟾蜍的心脏,观察心脏的结构。 9.取出蟾蜍的肺部,观察肺部的结构。 10.仔细观察蟾蜍的肝脏、胃、肠道等消化系统器官。 11.观察蟾蜍的泌尿系统,包括肾脏和膀胱等器官。 12.最后,总结蟾蜍的解剖结构和器官功能。 实验结果 通过对蟾蜍的解剖,我们观察到以下结果: 1.蟾蜍的消化系统包括胃、肠道和肝脏。胃用于储存和消化食物,肠道 用于吸收养分,肝脏则参与代谢和排泄过程。

2.蟾蜍的循环系统包括心脏和血管。心脏是一个均匀、灰白色的有节奏 的肌肉器官,用于泵送血液循环,维持生命活动。 3.蟾蜍的呼吸系统包括肺部和呼吸道。肺部呈球状,用于气体交换,吸 入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4.蟾蜍的泌尿系统包括肾脏和膀胱。肾脏负责排除体内代谢废物和调节 水分平衡,在膀胱中储存尿液。 5.蟾蜍的生殖系统包括雄性和雌性生殖器官。雄性有睾丸和精巢,雌性 有卵巢和子宫。 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蟾蜍的解剖结构和器官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蟾蜍的 解剖结构与人类和其他脊椎动物有着很多相似之处,但也存在一些差异,例如呼吸方式、皮肤呼吸和水分吸收等特点。蟾蜍的解剖实验为我们深入了解脊椎动物的内部构造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和途径。 注意:在进行动物解剖实验时,应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和动物保护法律法规,尊重动物的生命权益。

电刺激与骨骼肌收缩反应的关系 实验报告

阈刺激 最大 刺激 人体机能学实验报告 姓名 张立鑫2010221460 专业 临床二系 年级 2010级 班次 4班 赵文韬2010221470 日期 2011年8月31日 郑维金2010221473 钟 原2010221475 【实验名称】 电刺激月骨骼肌收缩反应的关系 【实验目的】 1. 掌握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 2. 通过电刺激蟾蜍的腓肠肌标本,观察电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反应的关系。 3. 观察电刺激频率的变化对骨骼肌收缩形式的影响。 【实验对象】 蟾蜍 【实验药品和器材】 任氏液、蛙类手术器械、张力换能器、刺激电极、生物信号记录分析系统、铁支架、肌槽等。 【实验步骤及方法】(详见书P .59.) 1. 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 2. 固定标本。 3. 仪器连接。 4. BL-410的操作。 【实验结果】 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之间的关系

分隔的单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完全强直收缩 刺激频率与肌肉收缩之间的关系 【讨论与分析】 一、实验过程中的兴奋阈值是否会改变?为什么? 组员看法: 1.不会改变。组织里的各个细胞都是定的,都有各自的阈值,当刺激强度使得组织里的每个细胞都产生兴奋时的最小刺激强度就是组织的阈 值,所以组织的阈值就是这个最小刺激强度值,所以是不会变的。 2.在实验过程中当标本没有失活时标本的兴奋阈值不会改变,兴奋阈值是标本本身的钠离子通道活性决定的,在标本保持活性时,它的钠离 子通道活性是不会改变的。所以我认为当标本保持活性时,标本的兴 奋阈值是不会改变的。 3.会改变。因为细胞没发生一次兴奋后,会有一个绝对不应期,在此期间无论多强的刺激也不能使细胞再次兴奋,即兴奋阈值无限大,故实 验过程中兴奋阈值发生改变。 二、为什么在一定范围内肌肉收缩的幅度会随刺激强度增大而增大? 蟾蜍腓肠肌是由很多肌纤维组成的,它们的兴奋性高低不一,在一定范围内,较弱的刺激仅引起部分兴奋性高的肌纤维发生收缩,肌肉 收缩幅度较小,而较强的刺激则引起更多的肌纤维发生收缩,肌肉收 缩幅度较大。故在不超过肌肉最大收缩幅度的范围内,肌肉收缩的幅 度会随刺激强度增大而增大。 三、肌肉收缩张力曲线融合时,神经干和骨骼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是否融 合?为什么? 肌肉收缩张力曲线融合,说明这是一个强直收缩,强直收缩只能说明此时出现动作电位的频率很高,但是动作电位是不可能融合的,只 能是在一个很小的区域一个动作电位结束后产生另一个动作电位,并 且神经传导都有一个绝对不应期,这更能说明动作点位不能融合。

解剖实验报告

解剖实验报告 解剖实验报告1 实验题目:骨骼和骨骼肌的大体解剖结构观察。 实验日期:20xx年3月12日。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二、实验材料和用具。 三、实验内容。 四、思考题。 实验纪律和要求: 一、 1.实验前预习,明确观察目的和内容; 2.进入实验室及时清点实验材料、图谱及用具。 二、实验过程中保持安静,穿实验服,带实验报告本、铅笔、尺子、填图纸、理论教材和实 验教材。 三、实验观察后,将请同学讲解模型和讨论相关实验内容。 四、 1.实验后进行显微镜使用登记和材料用具清查; 2.值日生认真做好实验室卫生,清点实验材料、图谱及用具。 解剖实验报告2 实验目的 麻醉小白鼠 实验方法以及操作 1.小白鼠取拿方法提尾

2.麻醉剂 1%戊巴比妥那(0.5ml/100g体重+0.5ml) 3.注射位置小白鼠腹中线与一侧后肢连线的1/3处进针 4.注射方法 45度角度进针,进针后回针筒以检验针头位置是否合适。如果感到会有阻力,且回抽出气泡为正确。 实验结果 小白鼠成功被麻醉 讨论分析 1、称出小白鼠的体重,按比例来抽取适量戊巴比妥钠溶液 2、由一人提起小白鼠的尾部,并控制住小白素另一个同学打针,回抽并注射溶液。若回抽阻力很大,且松手后,针筒会还原,则可能插入到肌肉中;若抽出血,则可能插入肝脏中。 3、成功麻醉后,由第三个同学做好标记。 4、洗手。 5观察小白鼠情况。 思考题:如何完成一个好的动物麻醉? 1、麻醉剂的取量要精确。 2、打针的位置要准确。 3、操作时要稳,且45度角注射。 解剖实验报告3 一、实验名称:鸡的解剖 二、试验时间:20xx年12月12日 三、实验地点:动医楼 四、使用器械:镊子(不带齿)、手术刀、手术剪 五、解剖程序:首先把鸡处死,方法是:在鸡的颈部靠近头处开口放血致死;然后解剖 六、观察内容 1. 嗉囊:食管的膨大部,位于叉骨之前,直接在皮下,偏右 2. 腺胃:纺锤形,在肝左右两叶之间的背侧

解剖生理学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1) 实验名称:中枢活动的基本特征 实验目的:了解中枢活动的基本特征,分析反射弧的完整性与反射的关系 实验用物:蟾蜍、手术器械、万能支台、肌夹、秒表、滤纸片、0.5%H2SO4 实验步骤(实验内容): 1、制备脊髓蛙。 2、反射时的测定 3、反射弧分析 ①感受器作用 ②周围神经作用 ③中枢作用 实验结果: 1、皮肤感受器反射时为3.20秒(三次的平均值)。 2、剥去皮肤后无反射发生。 3、剪断坐骨神经后无反射发生。 4、破坏脊髓后无反射发生。 由以上结果得出以下结论: 1、此反射的感受器存在于皮肤上。 2、反射弧必须保持完整反射才会发生。只要反射弧五个环节中的任一个环节被破坏,反射弧都不会发生。 实验报告(2) 实验名称: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作 实验目的:学习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 实验用物:蟾蜍、手术器械、探针、玻璃分针、培养皿、任氏液等 实验步骤(实验内容): 1、破坏脑、脊髓 2、剪断脊柱、去除前肢及内脏 3、剥离皮肤 4、分离左右后肢 5、游离坐骨神经、分离腓肠肌得标本 实验结果:制作一个机能良好的神经肌肉标本,见图。

实验报告(3) 实验名称:肌肉的收缩特征 实验目的:观察刺激与肌肉收缩的关系 实验用物: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手术器械、万能支台、肌槽、记纹鼓、蛙板、刺激器、任氏液实验步骤(实验内容): 1、连接实验装置 2、固定肌肉标本 3、观察实验项目 实验结果: 1、测定阈值为18/32V、最适刺激为24/32V。(手动鼓、外触发、手动单次) 2、描记收缩曲线(电动鼓、外触发、手动单次、最适刺激强度) 1次/S 2次/S 4次/S 8次/S (单收缩)(单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完全强直收缩) 实验报告(4) 实验名称:血型的测定 实验目的:1、学习用标准血清检查ABO血型的方法 2、观察红细胞的凝集现象 3、了解血型鉴定在输血治疗中的意义。 实验用物:人血、A型和B型标准血清、刺血针、玻片、玻璃棒、滴管、酒精、生理盐水、棉球等。实验步骤(实验内容): 1、取两滴生理盐水各滴在玻片的两端。 2、分别向其中加A型和B型标准血清,混匀 3、采集血样,用玻璃棒两端各取一滴和A型和B型标准血清混匀 4、观察现象并记录。 实验结果: 1、ABO血型检查结果判断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综合性实验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实验教案 实验一: 骨骼肌收缩特性和收缩形式 实验学时: 6 学时 实验类型:(综合) 每组人数: 3 人/组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通过对蛙类进行解剖、制备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电磁刺激标本坐骨神经等实验操作,来学习骨骼肌的生理特性,以达到以下目的: 1.学习蛙类动物单毁髓和双毁髓的方法; 2.学习和掌握制备蛙类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方法; 3.观察刺激强度和肌肉收缩反映的关系; 4.观察骨骼肌单收缩过程; 5.观察刺激频率与肌肉收缩形式之间的关系,理解形成复合收缩与强直收缩条件。 6.学习多通道生理信号采集系统的使用。 通过以上学习使学生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形成较强的团结协作意识、建立初步自主探究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

蛙类的一些基本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与温血动物相近似,而其离体组织所需的生活条件比较简单,易于控制和掌握。因此在实验中常用蟾蜍或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来观察兴奋性、兴奋过程、刺激的一些规律以及骨骼肌的收缩及其特点等。故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是生理学实验的一项基本操作技术。 肌肉兴奋的外在表现是收缩。给肌肉一个有效刺激,肌肉将发生一次收缩,称为单收缩。单收缩一般要经历潜伏期、收缩期和舒张期三个过程。 使用相继的两个有效刺激作用于肌肉,如果相继的两个刺激的间隔时间大于该肌肉单收缩的全部时间,则出现波形互相分开的两个单收缩;逐渐缩短两个刺激的间隔时间,使第二个刺激落在第一个收缩的舒张期,从而引起两个单收缩的复合,即舒张期复合收缩;再缩短两个刺激的间隔时间,使第二个刺激落在前一个收缩的收缩期或缩短期,此时前后两个单收缩也会复合起来,形成一个收缩幅度比较高的收缩波形,称为收缩期复合收缩。 如果将一串有效刺激加于肌肉,可因刺激频率不同呈现不同的收缩波形。如果频率很低,即两个刺激的间隔很大,则出现一连串单收缩;逐渐增大刺激频率,若每两个刺激的间隔长于单收缩的收缩期而又短于其全部历时时,则出现相邻两个波形不同程度的复合,其曲线特点呈锯齿状,即为不完全强直收缩;再继续加大刺激频率,则肌肉处于完全、持续的收缩状态,看不出单收缩的舒张期的痕迹,此即完全强直收缩。强直收缩的幅度大于同样刺激条件下单收缩的幅度,而且在一定范围内随刺激频率的增大,收缩高度也增大。正常机体在自然状态下的肌肉收缩,几乎都是完全强直收缩。 本实验通过解剖蛙类动物,制作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固定刺激的其它参数,仅改变刺激频率的方法描记各种收缩形式,从而揭示刺激频率与肌肉收缩形式之间的关系,涵盖了动物学、解剖学、生理学等多学科的知识点。 三、实验方案

实验13蟾蜍的解剖_基础生物学实验(安徽大学研究生复试用,生物 生命科学)

实验十三蟾蜍的解剖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对蟾蜍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的观察,重点了解两栖动物的消化、呼吸、泄殖及骨骼系统。 二、实验原理 在脊椎动物进化史上,由水生到陆生是一个巨大的飞跃。两栖类是由水生到陆生的过渡类群,其代表动物蟾蜍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明显地反映了两栖类对陆生的初步适应及不完善性。 三、实验用品 (一)材料活蟾蜍;蟾蜍整体骨骼标本。 (二)器材解剖器具、蜡盘、大头针、棉球。 四、实验操作 (一)处死及外形观察 将蟾蜍放入麻醉缸中用乙醚麻醉约20分钟致死,然后置蜡盘内观察。蟾蜍身体可分为头、躯干和四肢3部分。 (1)头部蟾蜍头部扁平,略呈三角形,吻端稍尖。口宽大,横裂型,由上下颌组成。上颌背侧前端有1对外鼻孔,外鼻孔外缘具鼻瓣。眼大而突出,生于头的左右两侧,具上、下眼睑,下眼睑内侧有一半透明的瞬膜(思考:眼睑和瞬膜的出现对陆上生活有何适应意义?)。眼后侧隆起为蟾蜍特有的耳后腺。 (2)躯干部鼓膜之后为躯干部。蟾蜍的躯干部短而宽,躯干后端两腿之间,偏背侧有一小孔,为泄殖腔孔。 (3)四肢前肢短小,从近体侧起,依次区分为上臂、前臂、腕、掌、指5部。4指,指间无蹼,指端无爪。生殖季节雄蟾蜍第1指基部内侧有一膨大突起,称婚瘤,为抱对之用。后肢长而发达,从近体侧起,依次区分为股、胫、跗、跖、趾5部。5趾,趾间有蹼。在第1趾内侧有一较硬的角质化突起,称踝状距。 思考:根据以上观察,从外形上如何区别雄蟾蜍和雌蟾蜍? (4)皮肤蟾蜍背面皮肤粗糙,不像青蛙用手抚摸有粘滑感。在后面剥离蟾蜍皮步骤中,注意皮肤与皮下肌肉的连接程度。(思考:蟾蜍皮肤内分布的血管丰富吗?有何意义?) (二)解剖及内部构造观察(图13-1) 将蟾蜍腹面向上置于解剖盘内,展开四肢。左手持镊,夹起腹面后腿基部之间泄殖腔孔稍前方的皮肤,右手持剪剪开一切口,由此处沿腹中线向前剪开皮肤,直至下颌前端。 1.口咽腔 为消化和呼吸系统共同的器官。 (1)舌左手持镊子将蟾蜍的下颌拉下,可见口腔底部中央有一柔软的肌肉质舌,其基部着生在下颌前端内侧,舌尖向后伸向咽部。右手用镊子轻轻将舌从口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实验报告二

实验题目:骨骼肌生理姓名:王超杰 合作者: 唐用 组别:第一组 日期:5月8日 室温:24.5℃

【实验目的】: 确定肌肉收缩的 A、阈水平、最大收缩和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幅度之间的关系 B、三个时期:潜伏期、缩短期和舒张期 C、刺激频率与收缩之间的关系 【实验方法】: 1、双毁髓法处死蟾蜍,剥离神经干保留腓肠肌和膝关节。结扎,保持湿润。将标本放入标 本盒内,连接张力换能器。在试验过程中注意标本休息,连接RM6240生物信号采集系统。 2、选择菜单栏刺激强度对骨骼肌的收缩的影响,更改相应数据,测量肌肉收缩的阈水平、 最大收缩和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幅度之间的关系 1)连接通道一,检查神经的活性,测试仪器是否正常工作 2)开始记录,可适当调零,开始刺激 3)当收缩幅度不再变化时,停止刺激,停止记录 4)应用测量工具,确定收缩的阈水平和最大收缩和其对应的最小刺激强度,记录下收 缩幅度,刺激和放大器的参数设置,绘制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幅度之间的关系曲线3、测量肌肉收缩的三个时期:潜伏期、缩短期和舒张期 1)展开上一实验最大刺激强度对应的收缩,测量三个时期 2)复至少三次 3)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差 4、测量刺激频率与收缩之间的关系 1)打开信号采集软件,关闭通道3 和4,保留通道1 和2,分别对应肌肉收缩信号和肌 肉动作电位信号。示波状态下修改参数设置:采集频率20kHz;通道1:通道模式为 张力,扫描速度400ms/div,灵敏度7.5g (可根据收缩幅度合理选择),放大器时间常数 设为直流,滤波频率100Hz;通道2:通道模式为生物电,扫描速度400ms/div,灵敏 度2mv,放大器时间常数0.001s,滤波频率1kHz。刺激模式为串单单刺激,波宽1ms, 延时20ms,选择一定的刺激脉冲个数(10-60 个,避免让肌肉受到过多的刺激)和刺激 强度(阈上刺激强度即可,不必达到最大刺逐渐减小刺激间隔,直到第二个CAP开始 减小,进入相对不应期 2)开始记录,开始刺激 3)观察肌肉收缩的总和现象,确定肌肉收缩的最小融合频率,观察肌肉动作电位 与收缩的关系,测量并记录不同频率引起肌肉收缩的幅度 【实验结果与讨论】:见附图一:Physiology Lab #4 Skeletal Muscle Physiology 实验A:测量肌肉收缩的阈水平、最大收缩和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幅度之间的关系

蟾蜍实验报告

蟾蜍的解剖与观察 生命科学院 张茜 111070094 一、实验目的意义 两栖动物绝大多数都是对人类有益的,例如消灭害虫、作药用资源等等。蟾蜍作为医学、生理学重要的实验动物则使用更为广泛。通过观察两栖类外形、皮肤、消化、呼吸、泄殖和循环等系统,了解两栖动物z 在生理学、药理学、毒理学等实验中常用组的准确取材。 重点:了解在摄食方式、营养、呼吸、排泄、生殖及血液循环器官系统的形态特征。难点:理解两栖动物了解两栖动物由水生发展到陆地生活的各个器官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性。 二、实验对象的获得与麻醉 获得途径主要是由野外捕获或从特种养殖场购买(如牛蛙养殖场)。 抓取方法: 抓住其后腿,有经验者也可抓住其身体或借助一块布来抓,因蛙体表粘滑且蟾蜍体表有毒液分泌。 麻醉:两栖类皮肤有渗透性,放入含麻醉剂的溶液中就很容易麻醉。0.1%的甲磺酸—三卡因(ms—222)水溶液在几分钟内即可麻醉动物,所需时间因身体大小而异。也可用呼吸性麻醉剂,将蛙或蟾蜍放进玻璃罩或标本瓶内,同时放人浸有乙醚的棉花,几分钟后,即可发生作用。 三、实验操作与观察 (一)外形观察 将活蛙(或蟾蜍)静伏于解剖盘内,观察蛙(蟾蜍)的身体,可区分为头部、躯干和四肢三部分。 1.头部 头:呈扁等腰三角形。 眼睛:在头两侧,稍向背部突出,有上下眼睑。 瞬膜:在下眼睑的内侧,为一半透明的薄膜,该膜向上延展可覆盖眼球。 外鼻孔:两眼的前方,近于头的前端的一对小孔 内鼻孔:拉开下颌,在口腔顶壁的前端有一小孔 鼻膜:在外鼻孔外缘的一对瓣状膜 口:头端腹面有一很大的横裂 鼓膜:眼后有一明显的褐色而稍下凹的圆形膜,是中耳腔与外界接触的地方。蟾蜍的鼓膜较小,不明显 耳后腺:蟾蜍鼓膜后上方有一对椭圆形的隆起,是由若干毒腺集合而成的,故又叫毒腺。在受到压挤时,可分泌出一种乳白色的粘稠液,经加工之后即为中药“蟾酥” 舌:在下颌前端内侧着生一柔软粘滑的舌,折向口腔内部,用镊子轻轻将舌拉出展平,可以看到蟾蜍的舌尖钝圆状。舌底有淋巴间隙,分泌的淋巴液可使舌经常保持粘滑轻触其眼睑,观察上、下眼睑是否全动,瞬膜怎样活动 2.躯干部 蟾蜍尚无明显的颈部分化,后端腹中央处有一小孔称泄殖腔孔。 3.四肢 前肢:从近体侧起,依次为上臂、前臂、腕、掌和指。前肢有4指,观察指端形状,是否有爪,是否等长,指间是否有蹼。 婚垫:雄性的第一指(拇指),内侧的一膨大的突起,是由粘液腺集合形成的,便于交配时拥抱雌体,故生殖季节发达。 后肢:由近体侧起,依次分为大腿(或股部)、小腿(或胫部)、跗、蹠和趾五部分。后肢具五趾。注意各趾的长度是否相同,趾端的形状 髁状距:在第一趾(拇趾)内侧的一较硬的角质化突起 4.皮肤

骨骼实验报告格式

骨骼实验报告格式 篇一:生理学实验报告 生医2012秋 生 理学实指导教师:实验员:学号:联系方式: 验报告 实验一骨骼肌的观察及骨骼肌的单收缩与强直收缩 目标要求 1.掌握蛙类动物单毁髓的实验方法。 2.掌握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和坐骨神经干标本的制备方法。 3.学习肌肉收缩的记录方法。 4.观察与分析肌肉单收缩的三个时相,分析骨骼肌收缩形式与刺激频率之间的关系。 基本原理 蛙类动物的某些基本生命活动,如神经的生物电活动、肌肉收缩等与哺乳

动物相似。其离体组织所需的生活条件比较简单,易于控制和掌握,而且动物来源丰富,因此在生理学实验中常用蟾蜍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永和坐骨神经标本来观察组织的兴奋性、刺激与反应的规律以及骨骼肌收缩的特点等。 肌肉受到一次阈上刺激而产生的一次收缩为单收缩,其过程可分为三个时相,即潜伏期、缩短期与舒张期。肌肉收到连续的阈上刺激时,如果刺激间隔小于单收缩的时程,相邻两单收缩的时相会出现融合,表现为强直收缩现象。如果表现为每次收缩的开始发生在上次收缩的舒张期,称不完全强直收缩,如果表现为每次收缩的开始发生在上次收缩的缩短期,称完全强直收缩。躯体运动是以骨为杠杆,以关节为枢纽,由肌肉收缩产生动力完成的。 材料与器械 蟾蜍或蛙,蛙类手术器械(手术剪、手术镊、眼科剪、眼科镊、金冠剪、毁髓针、玻璃针、固定针),蛙板,玻璃板,

锌铜弓,小烧杯,滴管,纱布,细棉线,任氏液。BL-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或其他生理记录仪),张力换能器。 实验步骤 1.双毁髓的方法 一手握蟾蜍,食指按压头部前端,拇指压住躯干背部,令其背部向上,头向前俯;另一手持毁髓针在左右耳后腺之间,背部的凹陷处将毁髓针垂直刺入,然后将针尖向前刺入颅腔,搅动以捣毁脑组织,此时的动物为单毁髓动物。彻底捣毁脊髓时,可见蟾蜍后肢突然蹬直,然后瘫软。如动物仍表现四肢肌肉紧张或活动自如,表明未毁坏脊髓,必须重新毁髓。 2.剥制后肢标 将双毁髓的蟾蜍背面向上放在蛙板上,一手持手术镊轻轻提起两前肢之间背部的皮肤,另一手持手术剪横向剪开皮肤,暴露脊柱。用金冠剪横向剪断脊柱。一首持手术镊提起断开的脊柱后端,另一手用金冠剪沿脊柱两侧剪开体壁,

青蛙解剖实验报告

2012级应心班《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容 一、人体基本组织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 观察并掌握人体四大基本组织的结构特点及功能。 (二)实验材料 四大基本组织的永久装片;显微镜 (三)实验要求 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各种组织的基本特征。 注:实验前请复习四大基本组织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二、人神经系统的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 1.观察脊髓的形态结,了解脊神经的组成。 2.观察脑干的的形态结构和脑神经进出脑干的部位,了解脑干中的主要神经核团和纤维束的位置。 3.观察间脑、小脑和大脑的形态结构,辨认大脑半球的主要沟、回和分叶。 (二)实验材料 脊髓模型;脑干模型;人脑模型;脊髓横切片;显微镜 (三)实验要求 观察各模型加深对神经系统的认识;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脊髓横切片。 注:实验前请复习神经系统的结构组成和功能。 三、反射弧的分析和脊髓反射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 1.通过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成为脊蛙)分析屈肌反射的反射弧的组成部分,探讨反射弧的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 2.观察脊髓的反射活动并研究脊髓反射中枢活动的若干特征。 (二)实验原理 (三)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1.1 实验动物青蛙 1.2 器材蛙类手术器械1套,铁支架,电刺激器,刺激电极,秒表,棉球,纱布,培养皿2个,烧杯 1.3 药品 0.5%硫酸,1%硫酸 2 试验方法与步骤 2.1 制备脊髓动物:取青蛙一只,用剪刀横向插入口腔,从鼓膜后缘处剪去颅脑部,保留下颌部分。以棉球压迫创口止血,然后用止血钳夹住下颌,悬挂在铁支架上。 2.2 正常脊髓反射的观察 2.3 搔扒反射:将浸以0.5%硫酸的小滤纸片一块,贴在青蛙腹部下段的皮肤上,可见四肢向此处搔扒,直到去掉滤纸片为止,之后用清水冲洗皮肤。 2.4 反射时的测定:用培养皿分别盛0.5%和1%硫酸溶液,将青蛙左后肢的脚趾尖浸于硫酸溶液中,同时用秒表记录从浸入时起到发生屈腿发射所需的时间,即反射时。观察后立即将该足趾浸入清水中浸洗几次,然后用纱布拭干。按上法重复三次,求其平均值,此值即为反射时。 2.5 将两对电极连接到刺激器 2.6 反射弧的分析 2.6.1 剥去左肢皮肤:在左侧后肢趾关节上方,将皮肤作一环状切口,将足部皮肤剥掉。 2.6.2 1%硫酸刺激左趾尖,观察腿部活动情况。 2.6.3 1%硫酸刺激右趾尖,观察腿部活动情况。 2.6.4 1%硫酸滤纸片贴在左小腿切口上面的皮肤上,观察活动情况。 2.6.5 分离右侧大腿背侧坐骨神经干,两侧结扎,中间剪断,1%硫酸刺激右趾尖,观察

蟾蜍骨骼肌兴奋与收缩实验

蟾蜍骨骼肌兴奋与收缩实验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刺激强度/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探究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和骨骼肌兴奋的电变化与收缩之间的时间关系和特点。方法:制备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利用RM6240多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和张力换能器,记录不同刺激强度、刺激频率对肌肉收缩张力的影响,以及不同波间隔对神经、肌膜动作电位和肌肉收缩张力的影响。结果:在逐步增加刺激强度时,骨骼肌收缩的阈刺激和最大刺激强度分别是0.463±0.286V和0.611±0.389V,对应的肌张力是1.172±0.958g和9.908±7.816g。改变刺激频率时,产生完全强直收缩的频率是18.2±3.9Hz,对应的骨骼肌收缩张力分别是41.76±28.01g。用甘油任氏液处理后肌肉张力逐渐减弱至消失。结论:当刺激强度在阈强度与最大刺激强度范围内时,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骨骼肌收缩的幅度也是增大。随着刺激频率的增加,骨骼肌的反应依次为单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和完全强直收缩,骨骼肌收缩的幅度也是增大。同步触发双刺激不同波间隔引起收缩强度不同。甘油任氏液使肌肉失去收缩活力,但依旧有电位产生。 【关键词】: 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电刺激刺激强度刺激频率收缩张力 1.引言 骨骼肌的收缩功能对人体正常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其主要作用是保持身体姿势和产生随意运动,另外还参与呼吸、咀嚼、吞咽、语言活动及产热等。骨骼肌属于随意肌,在中枢神经控制下接受躯体运动神经的支配,神经纤维传出神经冲动,经神经-肌接头把兴奋传递给骨骼肌,引起骨骼肌的兴奋,最终通过兴奋-收缩耦联机制引起骨骼肌的收缩[1]。本实验通过研究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观察及测量不同刺激强度、频率下腓肠肌张力变化,不同波间隔下神经干电位、肌细胞电位、腓肠肌张力各自变化及其相互联系,探究神经-肌接头的兴

2011生理实验终稿

实验报告 题目:蟾蜍生理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熊圣文学号:S2011007009 付春燕 邵思源 田胜男S2011007001 陈巍S2011007002 单位: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 完成日期:2011年10月25日

目录 摘要 (4) ABSTRACT (5) 实验一骨胳肌收缩的分析 (6) 实验原理 (6) 实验目的 (6) 实验材料与方法 (6) 实验结果 (7) 实验讨论 (8) 注意事项 (10) 实验二神经干动作电位与其速度测定以及坐骨神经干不应期测定11 实验原理 (11) 实验目的 (12) 实验材料与方法 (12) 实验结果 (13) 实验讨论 (16) 注意事项 (18) 问题分析 (18) 思考题 (19) 实验三蛙心灌流 (20) 实验原理 (20) 实验目的 (20)

实验材料与方法 (20) 实验结果 (22) 注意事项 (25) 实验讨论 (26) 实验结论 (28) 致谢 (29)

摘要 本实验以蟾蜍为实验材料,学习了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神经干标本制备、离体蛙心灌流法以及蟾蜍的基本实验操作。观察了刺激强度、刺激频率与骨骼肌收缩之间的关系,测定了神经干动作电位及其速度和坐骨神经干的不应期,观察了灌流液中几种离子浓度的改变, 相应受体激动剂和阻断剂对心脏收缩活动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在骨骼肌收缩实验中阈强度为0.051v,最适刺激强度为0.060v;在神经干动作电位的传导实验中,其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速度约为20 m/s;在蛙心灌流实验中,细胞外液中Na+浓度升高,则使心肌收缩力减弱,细胞外液中K+浓度升高,心肌收缩力减弱,趋向于舒张,过高,则使心肌停止在舒状态,细胞外液中Ca2+浓度升高,心肌收缩力增强,灌流液中加入肾上腺素,心肌收缩加强,灌流液中加入乙酰胆碱,心肌收缩减弱。 关键字:动作电位;不应期;阈强度;骨骼肌收缩

生理药理学实验指导

生理学实验一、蛙(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 【实验目的】 1. 掌握蛙类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方法。 2. 观察组织的兴奋性、刺激与反应律以及骨骼肌收缩的特点。 【实验原理】 蛙和蟾蜍是两栖类动物,其生存环境较简单,离体组织或器官所要求的条件也较简单。坐骨神经和腓肠肌属于可兴奋组织,把它们置于人工配制的林格液中,其兴奋性在几个小时内保持不变。若给坐骨神经一个适宜的刺激,可在神经和肌肉上产生一个可传导的动作电位,肉眼可以看到一次肌肉的收缩和舒张,表明神经和肌肉兴奋了一次。 【实验材料】 实验对象:蟾蜍或蛙。 实验器材:蛙板、玻璃分针、粗剪刀、眼科剪刀、尖镊子、培养皿、锌铜弓。 实验试剂:任氏液 【实验方法】 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可采用离体或在体的方法。 1 、离体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 ( 1 )破坏脑脊髓:取蟾蜍 1 只,以左手示指压其头部前端使其尽量前俯,中指与示指夹住其前肢,拇指抵住其骶部,使整个躯干做最大屈曲,后肢悬空。探针自枕骨大孔处垂直刺入,到达椎管,随即将探针改变方向刺入颅腔,向左右两侧不断搅动,彻底捣毁脑组织。将探针退出至枕骨大孔处,转向后刺入椎管,捻动探针使其逐渐刺入整个椎管内,完全捣毁脊髓。脑脊髓完全破坏的标志是:下颌呼吸运动消失,反射消失,四肢松软。 ( 2 )去除头部和内脏:左手握住蟾蜍后肢,此时躯干上部及内脏即全部下垂。右手持粗剪刀在骶髂关节前 1cm 处剪断脊柱,剪除全部躯干及内脏组织,注意勿损伤神经。 ( 3 )去皮:用圆头镊子夹住脊柱,注意不要碰到神经,捏住皮肤边缘,逐步向下牵拉剥离皮肤。全部皮肤剥除后,把标本置于盛有林格液的培养皿中。 ( 4 )双手和用过的全部手术器械。 ( 5 )分离两后肢:避开坐骨神经,用粗剪刀从背侧剪去骶骨,然后沿中线将脊柱剪成左右两半,再从耻骨联合中央剪开两腿,将已分离的下肢标本浸入盛有任氏液的培养皿中保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