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及动物生理学 pdf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在各种生理环境下的生理反应和机制的学科。它涵盖了许多不同的子学科,包括心血管生理学、呼吸生理学、消化生理学、内分泌生理学、神经生理学、免疫生理学等等。

心血管生理学研究心脏和血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包括心脏的构造和电生理特性、心脏的机械和泵功能、动脉血压调节、血液循环等。

呼吸生理学研究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包括肺的解剖和生理特性、肺的气体交换、呼吸控制和调节等。

消化生理学研究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包括口腔、食管、胃、肠道等器官的解剖和生理特性、食物消化和吸收、胃肠激素的调节等。

内分泌生理学研究内分泌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包括内分泌腺体的解剖和生理特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激素的作用和调节等。

神经生理学研究神经元和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包括神经元的解剖和生理特性、神经传递的机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等。

免疫生理学研究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包括免疫细胞的解剖和生理特性、免疫应答的机制和调节等。

总之,人体及动物生理学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旨在揭示生物体的生理反应和机制,为医学和生物学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同步练习1-4

第1章绪论 ? 1. 机体的内环境是指 A. 血液 B. 细胞外液 C. 细胞内液 D. 组织间隙液 ? ? 2. 稳态是指 A. 人的一生中的不同时期稳态维持的程度是恒定的 B. 内环境中的理化性质处于不变状态 C. 稳态不能发生在单个细胞水平 D. 内环境中的理化性质处于很小范围的变化之内 ? ? 3. 下面关于神经调节的不正确描述是 A. 神经调节必需通过释放神经递质作为调节物质 B. 神经调节是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的 C.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是相互独立的生理活动调节方式 D. 神经调节快速、精确而短暂

? ? 4. 下面关于体液调节的不正确描述是 A. 激素远距调节属于体液调节 B. 体液调节缓慢、局限而持久 C. 体液调节必须通过受体才能完成 D. 体液调节参与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生殖等活动的调节? ? 5. 下面关于自身调节的不正确的描述是 A. 自身调节具有精确的局部调节 B. 自身调节不依赖于外来神经控制及体液因素的作用 C. 自身调节对代谢产物数量的变化极为敏感 D. 自身调节是属于一种外源性调节方式 ? ? 6. 在一个负反馈调节环路中,下列正确的描述为 A. 反馈信息是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信息 B. 负反馈是维持机体得以生存的基本条件 C. 负反馈调节中出现的滞后效应是因为反馈环路中调定点的波动 D. 反馈信息的作用与比较器控制信息的作用始终是相反的? ?7. 运动员赛前心跳、呼吸加快的可能机制是

A. 神经调节 B. 前馈 C. 正反馈 D. 自身调节 E. 负反馈反馈 ? ?8. 机体的内源性凝血过程为 A. 自身调节 B. 前馈 C. 正反馈 D. 负反馈反馈 E. 神经调节 ? ?9. 进食时胃液分液增加属于 A. 正反馈 B. 前馈 C. 自身调节 D. 负反馈反馈 E. 神经调节 ?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

动物生理学 一.名词解释 1.内环境:多细胞生物是在空气或水的外环境包围中生存,而活细胞绝大部分都不直接暴露在外界中,而是生活在一个充满液体的内环境中。 2.稳态:内环境条件的要求十分严格,内环境各种理化因素的相对稳定是高等动物生存的必要条件。 3.正反馈:如果生理过程中的终产物或结果加速或加强某一反应的进程,使其到达反应过程的极端或结束这一进程,这种现象叫做正反馈。 4.单纯扩散:是指物质分子(离子)遵循单纯的物理学定律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移动的现象。 5.胞吞(入胞):是指某些物质团块或分子与细胞膜接触,接触部位的质膜内陷向内卷曲将该物质包被,然后出现膜结构的融合和断裂,是物质团块或分子连同包被他的质膜一起进入胞质中形成胞饮泡的过程。 6.化学门控通道:直接受化学分子的控制,细胞膜电位的变化对他们没有直接影响。 7.电压门控通道:分子结构中存在若干对跨膜电位变化敏感的基团。 8.静息电位:细胞在没有受到外来刺激时,即处于静息状态下的细胞膜内外侧所存在的电位差。 9.极化:对于基体中的大多数细胞来说,只要处于静息状态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其膜电位总是稳定在一定的水平,细胞膜内外存在电位差。 10.除极化:将膜极化状态变小的过程。 11.超射(反极化):膜电位发生反转的部分。 12.复极化:膜又迅速恢复到原先的静息电位水平。 13.反应:由刺激而引起的机体活动状态的改变,成为反应。 14.兴奋:又刺激而引起机体活动状态的改变。 15.阈强度:刚能引起组织兴奋的临界刺激强度。 16.阈上刺激:高于阈强度的刺激(有效地) 17.阈下刺激:低于阈强度的刺激,即不能引起兴奋。 18.阈值可作为衡量细胞或组织兴奋性的指标,阈强度越低则表明组织越易被兴奋,即兴奋性越高,反之,阈强度越高意味着兴奋性越低。 19.绝对不应期:当一个细胞处于绝对不应期时,无论给与第二次刺激的强度有多大,细胞不会产生第二个动作电位。这种状态称为绝对不应期。 20.相对不应期:膜的兴奋性逐渐上升,但仍低于原水平,需用比正常阈值强的刺激才能引起兴奋。 21.神经传导:动作电位在神经纤维中的扩布,简称神经传导。 22.局部电流学说:在传导过程中,膜的每一部分都是在局部电流的作用下,重新发动一次兴奋。 23.突触: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相连的细胞间在结构并无直接的联系。(电突触、化学突触) 24.量子释放:包含在一个囊泡中的ACh的数量,称为量子。以囊泡为单位进行释放,称为量子释放。 25.神经调质:化学信使在调节神经递质释放和突触反应效能中发挥作用。

人体及动物生理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 一、名词解释 1.反射:是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的反应,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基本的功能。(反射的概念首先由法国哲学家笛卡尔1595-1650提出)。 2.后放现象:中枢兴奋都由刺激引起,但当刺激的作用停止后,中枢兴奋并不立即消失,反射常会延续一段时间。 3.锥体系:指由大脑皮质发出并经延髓锥体而后行达脊髓的传导束。即皮质脊髓束和皮质脑干束。 4.氧离曲线:表示血氧饱和度和氧分压关系的曲线,呈“S”形。 5.吸收:经过消化后的食物、水、盐等,透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和淋巴循环的过程,称为吸收。 6.呼吸商:生理学上把机体在单位时间内CO2排出量与耗氧量的比值称为呼吸商(简称RQ)。 7.排泄:是指动物体将体内代谢终产物、多余物质、进入体内的药物或毒物等排出体外的过程。 8.激素:由动物的内分泌腺或散在的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高效能的生物活性物质,经组织液或血液传递而发挥其调节作用,这种化学物质称为激素。 9.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突触前神经元轴突末梢兴奋释放递质,与突触后膜特异性受体结合,使离子通道开放,使突触后膜对Na+、K+、Cl-尤其是Na+的通透性增加产生的电位变化(局部去极化)。 10.感受器:指分布在动物体内外的能感受内外环境变化刺激的特殊生物换能装置。 11.刺激:生理学上将能引起机体细胞、组织、器官或整体的活动状态发生变化的任何环境变化因子通称为刺激。 12.特异性投射系统:从机体各种感受器发出的神经冲动,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后,由固定的感觉传导路,集中到达丘脑的一定神经核(嗅觉除外),由此发出纤维投射到大脑皮质的各感觉区,产生特定感觉。这种传导系统叫做特异性投射系统。 13.微循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 14.血氧饱和度:Hb氧含量与氧容量的百分比。 15.胃排空:食物从胃进入小肠的过程称为胃排空。 16.氧热价:某种营养物质氧化时,消耗1升氧所产生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氧热价。17.静息电位: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或膜电位。18.肌紧张:是指缓慢地持续牵拉肌腱时所发生的牵张反射。即被牵拉的肌肉发生缓慢而持久的收缩,以阻止被拉长。 19.中枢递质:是指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末梢释放的特殊化学物质,它能作用于支配的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膜上的受体,从而完成信息传递功能。 20.学习:是指人和动物通过获取经验来改变自身行为以适应环境的神经活动过程。 二、填空 1.生命现象的基本特征是新陈代谢.兴奋性.适应性.生长与生殖。 2.哺乳动物的血细胞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三类组成。 3.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主要是每搏输出量,心率,外周阻力,动脉管壁顺应性,循环血量等五种。 4.胃液中的盐酸是由胃腺的壁细胞分泌的。 5.动物的呼吸过程由外呼吸_,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和内呼吸等三个连续的环节组成。6.人体处于安静状态的主要产热器官是肝,而运动时的产热器官是骨骼肌。 7.脊椎动物的肾产要由肾单位构成的,而每个肾单位包括一个肾小体和与之相连的肾小管。

(完整版)人体及动物生理学试题三及答案

人体及动物生理模拟试题三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阈强度期前收缩肺活量胃排空中枢延搁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蛋白质、脂肪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转动方式是_______和_______。 2.正常状态下细胞内K+浓度_______细胞外,细胞外Na+浓度_______细胞内。 3.心肌快反应细胞动作电位0期是由_______内流所致,2期是由_______负载内向离子流和_______携带外向离子流所形成。 4.正常成人安静时的收缩压值为_______,舒张压为_______,脉压为_______。 5.外界空气由呼吸道出入肺的过程,称为_______;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称为_______。 6.氧解离曲线为_______形曲线,它表示Hb中O2的饱和度与_______的关系。 7.消化道平滑肌与骨骼肌相比较,兴奋性_____,收缩_____。 8.内因子是胃腺_____细胞分泌的,其化学本质是_____,它能保护和促进_____的吸收。 9.在体温的常测部位中,以_____温最高,_____温最低。 10.肾小管和集合管有分泌_____,_____和_____的作用。 11.醛固酮由_____分泌,能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_____的重吸收和对_____的排出。 12.幼年时期缺乏甲状腺激素导致_____,缺乏生长素将导致_____。 13.交感和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释放的递质分别是_____和_____。 14.脑干网状结构内存在着调节肌紧张的_____区和_____区。 15.视细胞是感光细胞,分_____和_____两种。 三、判断正误(每小题1分,共15分。) 1.用电刺激可兴奋组织时,一般所用的刺激越强,则引起组织兴奋所需的时间越短,因此当刺激强度无限增大,无论刺激时间多么短,这种刺激都是有效的。 ( ) 2.单一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幅度,在一定范围内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大。 ( ) 3.左心室肌肉肥厚,收缩力强,所以每搏输出量比右心室多。 ( ) 4.当外周阻力增加时,动脉血压升高,脉压减小。 ( ) A卷【第 1 页共 4 页】 5.关于胸内压,吸气时比呼气时低。( ) 6.气体在血液中运输时,其物理溶解形式是化学性结合的必要前提或中介阶段,溶解的气体量随分压增高而增多。( ) 7.基本电节律能引起平滑肌收缩。( ) 8.在消化道的不同部位,吸收的速度是相同的,吸收速度并不取决于该部分消化道的组织结构以及食物的组成及在该部分停留时间。( )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第三版(王玢-左明雪)-课后习题答案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二章和第三章 第二章细胞膜动力学和跨膜信号转导 1.哪些因素影响可通透细胞膜两侧溶质的流动? ①脂溶性越高,扩散通量越大。 ②易化扩散:膜两侧的浓度梯度或电势差。由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 载体的数量,载体越多,运输量越大;竞争性抑制物质,抑 制物质越少,运输量越大。 ③原发性主动转运:能量的供应,离子泵的多少。 ④继发性主动转运:离子浓度的梯度,转运 ①单纯扩散:膜两侧物质的浓度梯度和物质的脂溶性。浓度梯度越大 蛋白的数量。 ⑤胞膜窖胞吮和受体介导式胞吞:受体的数量,ATP的供应。 ⑥胞吐:钙浓度的变化。 2.离子跨膜扩散有哪些主要方式? ①易化扩散:有高浓度或高电势一侧向低浓度或低电势一侧转运,不 需要能量,需要通道蛋白介导。如:钾离子通道、钠离子通 道等。 ②原发性主动转运:由低浓度或低电势一侧向高浓度或高电势一侧转 运,需要能量的供应,需要转运蛋白的介导。如:钠钾泵。 ③继发性主动转运:离子顺浓度梯度形成的能量供其他物质的跨膜转 运。需要转运蛋白参与。

3.阐述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的特点。 ①易化扩散:顺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转运过程中需要转运蛋白的介导,通过蛋白的构象或构型改变,实现物质的转运,不需要消耗能量,属于被动转运过程。 由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特异性、饱和现象和竞争性抑制。 由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速度快。 ②主动转运: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由转运蛋白介导,需要消耗能 量。 原发性主动转运:由ATP直接提供能量,通过蛋白质的构象或构型改变实现物质的转运。如:NA-K泵。 继发性主动转运:由离子顺浓度或电位梯度产生的能量供其他物质逆浓度的转运,间接地消耗ATP。如:NA-葡萄糖。 4.原发性主动转运和继发性主动转运有何区别?试举例说明。 前者直接使用ATP的能量,后者间接使用ATP。 ①原发性主动转运:NA-K泵。 过程:NA-K泵与一个ATP结合后,暴露出NA-K泵上细胞膜内侧的3 个钠离子高亲结合 位点;NA-K泵水解ATP,留下具有高能键的磷酸基团,将水解后的ADP游离到细胞内液;高能磷酸键释放的能量,改变了载体蛋白的构型。载体向细胞外侧开放,同时降低了与钠离子的亲和性,钠离子被释放到细胞外液;伴随着钠离子外运,磷酸基团从载体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

α运动r-环路。其意义是使肌肉维持持续收缩状态。 CO 2量与吸入的O 2 量的比值。 0.1秒)才传向心室,故称为房-延搁,从而保证心房与心室先后有序的活动 ,有利于心泵血机能的实现。 1、2、3秒末呼出的气量所占肺活量的百分比,分别 ,又称用力呼气量。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 -肾上腺髓质系统活动增强,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 Na+通道突然大量开放并引发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水平(或数值)。 Ach与终板膜nAch受体结合,引起终板膜而产生的局部去极化电位。 RBC、WBC和Pt)后的液体部分;血清则是血液凝固后从 PH值、温度等)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内环境稳 60mv这段时间(约200—300ms),任何刺激都不能引 =(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管壁重吸收(回流)入血液。

=(潮气量-无效腔气量) Hb氧饱和度。 95%在回肠末端吸收入血,再经门静脉回到肝内组成胆汁, -肝循环。 180mg/100mL时,尿中即出现葡萄糖,说明该血糖浓度为肾排泄葡萄糖的阈 H+入小管液的同时,伴有Na+从小管液逆向转运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的+-Na+交换。 K+的同时,与Na+的主动重吸收相关联,即分泌1个K+就重吸收1 K+-Na+交换。 Na+通透性↑,Na+内流而导致膜的去极化。 其中一个刺激可发生条件反射,另外一个刺激不发生条件反射, 。 在大脑皮南某一局限区域可记录到形式较为固定的电位变化,

PO 2↓,PCO 2 ↑不利于肺气体交换;其次,因无效腔的存在,潮气量和呼吸频率的变化对每分肺泡通气量的影响不同;浅而快的呼吸其肺泡通气量小于深而慢的呼吸,导致通气/血流比值降低和功能性动-静脉短路。因此, 时,尿液将减少。其机制为:a.体循环BP↓使减压反射减弱,交感神经兴奋,肾小球入球小动脉收缩,肾小球毛细血管 少;b.血压下降,血容量相对不足,视上核合成和释放ADH增加,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多;c.血压下降,肾素-Ang-醛固酮系统活动增强,肾上腺皮质球状带细胞分泌醛固酮增加,促进肾保 G蛋白的介导改变膜内效 CAMP、IP3和DG ACTH和糖皮质激素水平上升,并从以下三方面调节机体适应能力:a.代谢中能保持葡萄糖对重要器官的供应。b.血管平滑肌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允许作用),使血管张力上升以维持血压的稳定c.由应激产生的一些有害物质对机体的损害;上述反应称为应激反应。 兴奋性上升,机体警觉性提高,反应灵敏;②心率、心缩力↑,使心输出量增加,血液循环加快;③内脏血管收缩,肌肉血管舒张血流量↑,血液重新分配,保证重要器官的血供;④血糖升高,血中游离脂肪酸增加,有利于机体能量的供给;⑤支气管平滑肌舒张,肺通气量↑;上述反应称为应急反应。 应激反应和应急反应的刺激相同;但应激反应以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活动为主,而应急反应则是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活动为主。机体受到应激刺激时,同时引起应激反应和应急反应,两者相 答:静息电位系指细胞在末受刺激的静息状态下,膜两侧存在内负外正的电位差。 产生机制:RP的产生是以细胞膜的选择性通透和膜两侧Na+和K+离子的不均匀分布为基础的;细胞膜内K+的通透性大,从而导致K+大量外流形成K+电-化学平衡,故RP接近E K+ 。 动作电位是指细胞受到一有效刺激后,在RP的基础上,在膜两侧所产生的快速、可逆、可扩布的电位变化。产生机制:去极化(相):电压门控Na+通道开放,大量Na+内流形成;超射(锋)值:Na+点-化学Na+ (相):电压门控K+通道开放,大量K+外流形成;细胞兴奋的恢复:Na+-K+泵(生 ,而复极化过程复杂,持续时间较长(达200—300ms);其AP可分为0、1、2、3、4五个时期。 AP各时期(时相)产生的离子机制:去极化期(0期):膜电位由-90mv→+30mv;机制:刺激使膜去极化达TP水平,快Na+通道大量开放,Na+快速大量内流所致。 复极化期:1期(快速复极初期):膜电位由+30mv↓至Omv左右;机制:Na+内流停止,K+—过性短暂外流所致。2期(平台期):膜电位停滞于Omv左右水平;机制:Ca2+缓慢内流与K+缓慢外流,两者所负载的正电荷量相当所致。3期:(快速复极末期):膜电位由Omv迅速下降至—90mv水平;机制:Ca2+内流停止,K+外流逐渐增加所致。4期:(静息期):膜电位恢复并稳定在—90mv水平;机制:通过Na2+-K+泵2+2+ 电传递的过程:躯体运动神经兴奋(产生AP)→接头前膜去极化→电压门控Ca2+通道开放,Ca2+内流→突触小泡前移与接头前膜融合→突触小泡破裂释放Ach(量子式释放)→Ach扩散至终板膜与nAch受体(α亚单位)结合→终板膜上化学门控Na2+通道开放→Na2+内流>K+外流→终板膜去极化(产生终板电位)并以电紧张方式扩布至邻近肌膜→肌膜去极化达阈电位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是一门研究有机体的内部结构和功能的科学。它研究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在分子、细胞和组织水平上的功能,为诊断和治疗人类疾病提供基础。在生物学中,它也被称为生理生物学,因为它关注的是有机体的生理过程,而不是有机体的形态和结构。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的有关知识可以用来改善动物的健康,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准确度,改善动物管理技术,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识别和预防动物疾病,并定期检查以确保动物健康。 此外,人体及动物生理学还可以用于研究动植物之间的关系,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然界中的生理机制,以及如何以有效的方式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 基于上述讨论,人体及动物生理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科,它不仅研究人类和动物的生理过程,还可以用于研究动植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在有效的方式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主要涉及遗传学、生物物理学、生理生物物理学、细胞生物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分离与表达的学科,主要研究生物遗传机理以及遗传现象的发生和发展机制。 生物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生物系统的物理性质和生物机制的学科,其目标是揭示有机体内部结构和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生物物质以及物理和化学环境如何影响和调节生物系统内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生物学是一个研究和描述细胞的学科。它研究细胞的形态、

结构、内部通路和变化的规律,并研究细胞如何响应其外界环境的变化。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是一门复杂而有趣的学科,它将不同的学科知识(如生物学、物理学、化学和计算机科学)整合在一起,为动物的健康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也为深入了解它们的生理过程奠定了基础。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实验报告二

实验题目:骨骼肌生理姓名:王超杰 合作者: 唐用 组别:第一组 日期:5月8日 室温:24.5℃

【实验目的】: 确定肌肉收缩的 A、阈水平、最大收缩和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幅度之间的关系 B、三个时期:潜伏期、缩短期和舒张期 C、刺激频率与收缩之间的关系 【实验方法】: 1、双毁髓法处死蟾蜍,剥离神经干保留腓肠肌和膝关节。结扎,保持湿润。将标本放入标 本盒内,连接张力换能器。在试验过程中注意标本休息,连接RM6240生物信号采集系统。 2、选择菜单栏刺激强度对骨骼肌的收缩的影响,更改相应数据,测量肌肉收缩的阈水平、 最大收缩和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幅度之间的关系 1)连接通道一,检查神经的活性,测试仪器是否正常工作 2)开始记录,可适当调零,开始刺激 3)当收缩幅度不再变化时,停止刺激,停止记录 4)应用测量工具,确定收缩的阈水平和最大收缩和其对应的最小刺激强度,记录下收 缩幅度,刺激和放大器的参数设置,绘制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幅度之间的关系曲线3、测量肌肉收缩的三个时期:潜伏期、缩短期和舒张期 1)展开上一实验最大刺激强度对应的收缩,测量三个时期 2)复至少三次 3)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差 4、测量刺激频率与收缩之间的关系 1)打开信号采集软件,关闭通道3 和4,保留通道1 和2,分别对应肌肉收缩信号和肌 肉动作电位信号。示波状态下修改参数设置:采集频率20kHz;通道1:通道模式为 张力,扫描速度400ms/div,灵敏度7.5g (可根据收缩幅度合理选择),放大器时间常数 设为直流,滤波频率100Hz;通道2:通道模式为生物电,扫描速度400ms/div,灵敏 度2mv,放大器时间常数0.001s,滤波频率1kHz。刺激模式为串单单刺激,波宽1ms, 延时20ms,选择一定的刺激脉冲个数(10-60 个,避免让肌肉受到过多的刺激)和刺激 强度(阈上刺激强度即可,不必达到最大刺逐渐减小刺激间隔,直到第二个CAP开始 减小,进入相对不应期 2)开始记录,开始刺激 3)观察肌肉收缩的总和现象,确定肌肉收缩的最小融合频率,观察肌肉动作电位 与收缩的关系,测量并记录不同频率引起肌肉收缩的幅度 【实验结果与讨论】:见附图一:Physiology Lab #4 Skeletal Muscle Physiology 实验A:测量肌肉收缩的阈水平、最大收缩和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幅度之间的关系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知识点重点总结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知识点重点总结人体及动物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及动物生命活动的基础科学,主要内容 包括生物体的组成和结构、生物体内外环境的相互关系、生物体内部不同 组织器官的功能和相互协调,以及不同环境对生物体生理活动的影响等。 以下是对人体及动物生理学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1.细胞生理学: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单元,细胞内的生理过程是 构成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础。细胞生理学涉及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细 胞内各种物质的代谢过程,如物质的吸收、运输、分解、合成及排泄等。 2.神经生理学:神经生理学研究神经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以及 神经系统对生物体内外环境的感知和信息传递过程。它包括神经元的结构 和功能、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播,以及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和作用等。 3.消化生理学:消化生理学研究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包括消化器 官的构造、消化过程中的机械和化学消化,以及消化吸收产物的运输和利 用等。消化系统的主要器官包括口腔、食管、胃、肠道和胰腺等。 4.呼吸生理学:呼吸生理学研究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气体交换、呼吸运动和呼吸对酸碱平衡的调节等。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包括鼻腔、喉部、气管、支气管和肺等。 5.循环生理学:循环生理学研究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心血管 系统中血液的运输、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血液压力的调节等。循环系统的 主要器官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等。 6.泌尿生理学:泌尿生理学研究泌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尿液的 形成和排泄、血液滤过和再吸收等。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包括肾脏、尿道 和膀胱等。

7.内分泌生理学:内分泌生理学研究内分泌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内分泌腺体分泌的激素对器官和组织的调节作用。内分泌系统的主要器官包括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胰岛、肾上腺和生殖腺等。 8.生殖生理学:生殖生理学研究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和生殖能力的调节等。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包括男性的睾丸、附睾、射精道和阴茎,女性的卵巢、输卵管、子宫和阴道等。 9.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理学研究运动对生物体的影响,以及运动对心血管、呼吸、肌肉功能和代谢等方面的调节作用。运动生理学的研究范围包括运动的能量消耗、骨骼肌的收缩过程和产热、运动后身体恢复等。 10.感觉生理学:感觉生理学研究感觉器官对外界刺激的感知和传导过程,以及感觉信息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处理和解释。感觉系统主要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 11.免疫生理学:免疫生理学研究机体抵抗外界病原体和异物入侵的机制,以及免疫系统对疾病的调节和治疗中的作用。免疫系统包括先天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两个层次,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种方式。 以上是人体及动物生理学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概括总结。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的研究可以揭示生物体内部的各种生理过程,为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和疾病的研究提供基础。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复习资料及答案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复习资料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细胞受刺激而兴奋时,膜内电位负值减少称作() A。极化 B.去极化 C.复极化 D。超射 2。大多数可兴奋细胞接受刺激发生反应的共有表现是产生 ( ) A.神经冲动 B.收缩 C.分泌 D。动作电位 3.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平台期是下列哪些离子跨膜流动的综合结果( ) A.Na+内流,Cl-外流 B。Na+内流,K+外流 C.K+内流,Ca2+外流 D。Ca2+内流,K+外流 4。心肌不会产生强直收缩的原因是 ( ) A。心肌肌浆网不发达,Ca2+贮存少 B.心肌有自律性,会产生自动节律性收缩 C.心肌呈“全或无”收缩 D.心肌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5. 正常心电图中,代表心室肌复极过程的是 ( ) A.P波 B.QRS 波 C。T波 D。S—T段 6. 心血管活动的基本中枢在 ( ) A.脊髓 B.延髓 C。下丘脑 D。大脑皮层 7.呼吸频率从12次/min增加到24次/min,潮气量从500 ml减少到250 ml则() A.肺通气量减少 B.肺泡通气量减少 C.肺泡通气量增加 D。肺通气量增加 8.正常情况下,维持呼吸中枢兴奋性的最有效刺激是( ) A。一定程度的缺氧 B.血〔H+〕升高 C。一定浓度的CO2 D。以上全错 9.分泌盐酸的是() A卷【第 2 页共 4 页】 A。主细胞 B 。壁细胞 C。粘液细胞 D.胃幽门粘膜G细胞 10.三大类营养物质的消化产物大部分被吸收的部位( ) A.十二指肠和空肠 B.空肠和回肠 C.十二指肠 D.回肠 11。测定基础代谢率要求的基础条件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空腹 B.无体力活动和精神紧张 C.环境温度18~25℃ D.深睡状态 12。在兔急性实验中,静注20%葡萄糖溶液引起尿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A 。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B.肾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增加 C 。尿道外括约肌收缩 D.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13。大量饮清水后,尿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 A.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B.醛固酮分泌减少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教学大纲(含课程思政元素)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教学大纲(含课程思政元素)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文):人体及动物生理学 (英文):Human and Animal Physiology 课程代码:09S1124B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 适用专业:生物科学 课程学时:32 课程学分:3 先修课程:动物生物学、生物化学等 选用教材: 1.《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第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8。 参考书目: 1.《细胞生物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2。 2.《动物生理学》(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2。 二、课程简介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及动物机体基本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是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生物信息学专业核心课。通过《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体及动物在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包括行为、各器官系统、细胞及其组成物质分子在内的活动变化与机制的基本规律、基本理论;了解《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的理论在生物科学、生物技术中的作用;了解《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和其它相关学科间的相互关系及该学科发展的前沿热点问题,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今后从事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及其相关学科的研究打下初步的理论基础。 三、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以下知识、技能和素养。 1.知识目标:掌握人体及动物各系统、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及其发生的过程,掌握主要生理功能的调节机制;从整合生理学的角度理解各系统、器官之间的功能联系;理解体内外环境对生理功能的影响以及组织器官和整体动物对体内外环境变化的应答反应;理解环境-动物体-器官系统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农畜各项生理功能对其生长、发育、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教案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课程概述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课程是生物科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课程以阐述人体及高等动物的基本生理为主,并按照人体的系统分类划分章节。 生理学主要研究机体及其各组成部分所表现出的生命活动现象或生理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内在机制的一门科学。根据某种生命活动现象探讨其内在的器官水平、细胞水平乃至分子水平的过程,或通过研究获得的分子或细胞水平结果阐述普遍存在的生命活动现象是生理学课程的重要特征。生理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任何生理机制的阐明都以实验结果为依据。因此,生理学具有严格的客观性和良好的逻辑性。 根据人体的系统分类,课程从神经和肌肉的一般生理入手,首先阐明可兴奋细胞的一般生理活动过程及特性,为掌握和了解后面章节各系统的功能和功能调节打下基础。然后以人体的九大系统(除了运动系统外)为主线,按照神经系统、感觉器官、血液、循环、呼吸、消化(能量代谢和体温调节)、排泄、生殖的次序进行阐述。

学习建议: 1、生命活动过程和机理的统一。学习生理学,首先要 了解有哪些生命活动过程或现象,如血液流动、心 脏跳动、呼气与吸气过程、消化与吸收过程、尿的 形成与排泄过程等,同时,也要了解产生这些过程 的内在机制。 2、生理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其机制的阐明都依赖于 科学研究的结果,了解各种机制阐明的过程、实验 背景及依据很重要,可以多阅读一些参考书。不仅 有助于了解生理学的发展进程,也有助于培养自己 的科学思维。 3、对初学者而言,较难抓住生理学的重点内容。每章 的思考题将围绕各章的重点内容及重要概念提出, 希望同学认真思考与复习。 主要参考书 1、《生理学》第五版,姚泰等编,2001、人民卫 生出版社。 2、《人体及动物生理学》,李仁德等编,2002、高 等教育出版社。 3、《神经科学原理》,韩济生等编,2000、北京医科 大学出版社。 网络资源:https://www.360docs.net/doc/8919189178.html,/0505/ https://www.360docs.net/doc/8919189178.html,/JINGPIN/SLX/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综合性实验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实验教案 实验一: 骨骼肌收缩特性和收缩形式 实验学时: 6 学时 实验类型:(综合) 每组人数: 3 人/组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通过对蛙类进行解剖、制备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电磁刺激标本坐骨神经等实验操作,来学习骨骼肌的生理特性,以达到以下目的: 1.学习蛙类动物单毁髓和双毁髓的方法; 2.学习和掌握制备蛙类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方法; 3.观察刺激强度和肌肉收缩反映的关系; 4.观察骨骼肌单收缩过程; 5.观察刺激频率与肌肉收缩形式之间的关系,理解形成复合收缩与强直收缩条件。 6.学习多通道生理信号采集系统的使用。 通过以上学习使学生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形成较强的团结协作意识、建立初步自主探究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

蛙类的一些基本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与温血动物相近似,而其离体组织所需的生活条件比较简单,易于控制和掌握。因此在实验中常用蟾蜍或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来观察兴奋性、兴奋过程、刺激的一些规律以及骨骼肌的收缩及其特点等。故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是生理学实验的一项基本操作技术。 肌肉兴奋的外在表现是收缩。给肌肉一个有效刺激,肌肉将发生一次收缩,称为单收缩。单收缩一般要经历潜伏期、收缩期和舒张期三个过程。 使用相继的两个有效刺激作用于肌肉,如果相继的两个刺激的间隔时间大于该肌肉单收缩的全部时间,则出现波形互相分开的两个单收缩;逐渐缩短两个刺激的间隔时间,使第二个刺激落在第一个收缩的舒张期,从而引起两个单收缩的复合,即舒张期复合收缩;再缩短两个刺激的间隔时间,使第二个刺激落在前一个收缩的收缩期或缩短期,此时前后两个单收缩也会复合起来,形成一个收缩幅度比较高的收缩波形,称为收缩期复合收缩。 如果将一串有效刺激加于肌肉,可因刺激频率不同呈现不同的收缩波形。如果频率很低,即两个刺激的间隔很大,则出现一连串单收缩;逐渐增大刺激频率,若每两个刺激的间隔长于单收缩的收缩期而又短于其全部历时时,则出现相邻两个波形不同程度的复合,其曲线特点呈锯齿状,即为不完全强直收缩;再继续加大刺激频率,则肌肉处于完全、持续的收缩状态,看不出单收缩的舒张期的痕迹,此即完全强直收缩。强直收缩的幅度大于同样刺激条件下单收缩的幅度,而且在一定范围内随刺激频率的增大,收缩高度也增大。正常机体在自然状态下的肌肉收缩,几乎都是完全强直收缩。 本实验通过解剖蛙类动物,制作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固定刺激的其它参数,仅改变刺激频率的方法描记各种收缩形式,从而揭示刺激频率与肌肉收缩形式之间的关系,涵盖了动物学、解剖学、生理学等多学科的知识点。 三、实验方案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

一.呼吸系统(肺活量呼吸量肺如何实现换气胸内压呼吸)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呼吸的全过程包括: 1 外呼吸(肺通气+肺换气) 2 气体在血中的运输 3 内呼吸(组织换气+细胞内氧化) 胸内压胸膜腔内的压力 胸内压的形成:以胸膜腔密闭且含浆液为条件 胸廓生长>肺生长 胸廓容积>肺容积 胸廓将肺拉大 肺回缩胸内负压 肺活量最大吸气后,从肺内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意义:反映肺一次通气的最大能力 时间肺活量:最大吸气后以最快速度呼气,第1、2、3秒末呼出气量占肺活量的百分数。意义:反映肺活量及呼吸阻力 肺换气过程: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影响因素:呼吸膜厚度改变肺纤维化、肺水肿时增厚 肾小球滤过是指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水分和小分子溶质透过肾小球滤过膜而进入肾小囊腔形成肾小球滤液(即原尿)的过程。 取决于:(一)、滤过膜的面积和通透性(二)有效滤过压(三)肾血浆流量 重吸收:指物质从肾小管液中转运至血液中。 影响因素:(一)小管液溶质浓度(二)抗利尿激素(三)醛固酮 渗透性利尿:通过提高小管液中溶质的浓度来达到利尿消肿目的的利尿方式。如:甘露醇,糖尿病患者. 球-管平衡 ●定义:是指不论肾小球滤过率增大或减小,近端小管小管都是定比重吸收,其重吸收率始终为肾小球滤过率的65~67%左右(即重吸收百分率为65~67%)的现象。 ●生理意义:使尿中排出的溶质和水不致因肾小球滤过率的增减而出现大幅度的变动。内分泌(糖皮质激素概念及其作用肾上腺皮质两个应激糖分泌质分泌神经分泌) 糖皮质激素: (1)物质代谢 1)糖代谢:促进糖异生,升高血 糖;又有抗胰岛素作用; 2)蛋白质:促进肝外组织蛋白质 分解,分泌过多时,促进 1)促进糖异生,抑制外周组织对糖利用,使血糖升高。促进蛋白质分解。促进脂肪分解。(2)弱的保钠、排钾、排水作用。 (3)因可提高血管平滑肌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并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及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因而是维持正常血压所必需的 4)促进骨髓造血,使红细胞、血小板增加;促进附壁中性白细胞进入循环;抑制淋巴细胞生成并促进其破坏。 (5)在应激反应中提高机体对有害刺激的适应能力。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第四版第一章总结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第四版第一章总结 第一章绪论 1.生理学4个水平上的研究: (1)细胞和分子水平 (2)组织和器官水平 (3)系统水平 (4)整体水平 2.生理活动的调节方式及特点: (1)神经调节 ①机制:由神经系统的活动从而调节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其调节基本方式是反射,即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适应性反应.实现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②特点:迅速而精确,作用部位较局限,持续时间较短. (2)体液调节: ①机制:机体的某些细胞能产生某些特异性的化学物质,经血液循环运输调节全身各处的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其调节方式是激素. ②特点:效应出现缓慢,作用部位较广泛,持续时间较长. (3)自身调节: ①机制:体内、外环境变化时,局部的细胞、组织、器官本身自动发生的适应性反应。 ②特点:作用精确,作用部位较局部,有利于维持机体细胞自稳态. 第二章细胞膜动力学和跨膜信号通讯 1.细胞跨膜物质转运方式: (1)单纯扩散(简单扩散):如O2、CO2、NH3等脂溶性物质的跨膜转运 (2)膜蛋白介导的跨膜转运: ①主动运输: A.原发性主动转运:如K+、Na+、Ca2+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的跨膜转运 B.继发性主动转运:如小肠粘膜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和重吸收葡萄 糖时跨管腔膜的主动转运

②被动运输 A.经载体易化扩散:如葡萄糖由血液进入红细胞 B.经通道易化扩散:如K+、Na+、Ca2+顺浓度梯度跨膜转运 (3)胞吞和胞吐:如白细胞吞噬细菌、异物的过程为入胞作用;腺细胞的分泌,神经递质的释放则为出胞作用。 2.细胞间通讯和信号传导的类型: (1)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①cAMP-PKA途径 ②磷脂酰肌醇代谢途径 (2)酶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①酪氨酸激酶受体 ②鸟甘酸环化酶受体 (3)离子通道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①化学门控通道 ②电压门控通道 ③机械门控通道 第三章神经元的兴奋和传导 1.细胞膜动作电位: (1)相关概念: ①阈强度:刚能引起组织兴奋的临界刺激强度。 ②极化: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内外存在电位差的现象。 ③超极化:膜极化状态变大的变化过程。 ④去极化:膜极化状态变小的变化过程。 (2)动作电位 ①定义:如果给细胞一个较强的刺激,细胞膜将产生一个短暂的、快速的膜电位的变化。 ②特征: A.“全或无”性质:当刺激未达阈值时,动作电位不会出现,一旦达到阈电位水平,动作电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神经调节的概念及其特点 概念:指通过神经系统而实现的调节。其调节形式是生物电,其调节基础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特点:迅速、精确,作用部位局限,持续时间较短。 信息以动作电位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经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器之间的突触,将信息传到靶细胞。 神经细胞之间的传递通过神经递质实现。神经调节主要通过反射实现。 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发生的反应。反射的结构基础为反射弧。 第二章细胞膜动力学和跨膜信号通讯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被动转运概念:物质顺电位或化学梯度的转运过程。 (passive transport) 特点:①不耗能(转运动力依赖物质的电-化学梯度所贮存的势能) ②依靠或不依靠特殊膜蛋白质的“帮助”;③顺电-化学梯度进行。 分类:1、单纯扩散概念:一些脂溶性物质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的过程。 2、易化扩散概念:一些非脂溶性或脂溶解度甚小的物质,需特殊膜蛋白质的“帮助”下,由膜的高浓 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的过程。此过程不需消耗细胞能量。(包括经通道的和经 载体的易化扩散(特点:特异性、饱和现象、竞争性抑制))。 主动转运概念:指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的转运过程。 (active transport) 特点:①需要消耗能量,能量由分解ATP来提供; ②依靠特殊膜蛋白质(泵)的“帮助”; ③是逆电-化学梯度进行的。 分类:1、原发性主动转运(泵转运)(如:Na+-K+泵、Ca2+-Mg2+泵、H+-K+泵等); 2、入胞和出胞式转运。当[Na+]i↑[K+ ]o↑时,都可被激活,ATP分解产生能量,将胞内的3个Na+移 至胞外同时,将胞外的2个K+移入胞内。 第三章神经元的兴奋和传导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概念及产生机制 静息电位产生的机制:要在膜两侧形成电位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膜两侧的离子分布不均,存在浓度差;②对离子有选择性通透的膜。 膜两侧[K+]浓度差是促使K+扩散的动力,但随着K+的不断扩散,膜两侧不断加大的电位差是 K+继续扩散的阻力,当动力和阻力达到动态平衡时,K+的净扩散通量为零→膜两侧的平衡电位。动作电位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细胞膜在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一次短暂的、可逆的,并可向 (Action potential、AP):周围扩布的电位波动称为动作电位。 阈强度:刚能引起细胞产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阈刺激:刚好达到临界强度(阈强度)的刺激;阈上刺激:高于阈强度的刺激;阈下刺激:低于阈强度的刺激。 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1、膜内外存在[Na+]浓度差; 2、膜在受到阈刺激而兴奋时,对[Na+]的通透性增加。 第四章突触传递和突触活动的调节 EPSP和IPSP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总复习题201011212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复习题 一.填空(0.5×46=23分) 1、17世纪,英国名医____________所著的____________一书是历史上 第一部有明确实验证据的生理学著作。 2、可兴奋组织在接受刺激后兴奋性要经历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四个时期的变化。 3、根据骨的形态的不同,大致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四类。 4、皮肤上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附属器。 5、神经系统由____________和周围神经系统两个部分组成。前者包括 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它们分别位于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内。 6、第四脑室,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背面和____________之 间。 7、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四种。 8、副交感神经的高级中枢在____________,次级中枢在____________, 低级中枢在脑干的____________和脊髓____________部第 ____________节,相当于____________的位置。 9、大脑皮质从外到内基本上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多形细胞层等六层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