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宗教信仰合理引导探析-宗教信仰论文-宗教论文

大学生宗教信仰合理引导探析-宗教信仰论文-宗教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内容摘要】新时代中国特色宗教观是高校对大学生宗教信仰进行教育与合理引导新的指导思想,是有效防范和化解国外透过宗教信仰对大学校园进行渗透,遏止校园传教现象发生,维护校园和谐稳定的行动指南。因此,当前高校应该积极探讨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问题和成因,加强新时代宗教观教育,从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师生结对、校园文化建设等角度切入,合理引导他们培育核心价值观提高思想道德素养。

【关键词】新时代;宗教信仰;合理引导

宗教信仰是关系国家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团结的重大问题,指出,“宗教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性,关系中国特

色事业发展,关系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系社会和谐、民族团结,关系和祖国统一。”[1]高校是严格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法律规定的场所,但是,由于受各种校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当前高校部分大学生的宗教信仰出现了新的变化即从原来的部分人心理趋于认同发展到行为走向行动的状态。因此,应以新时代宗教观为指导对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问题和成因开展研究并从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师生结对、校园文化建设等途径进行合理引导,保持大学校园的和谐、稳定,维护好高等教育发展的大好局面。

一、新时代中国特色宗教观微探

宗教既是人类认识世界、社会及自身的哲学形式,也是许多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与走向成熟的重要理论来源,同时,它还是影响社会稳定发展、民族团结和人际关系和谐的意识形态。宗教信仰虽然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否选择信仰宗教是个人的选择与私人事务也取决于个人,但是,任何人选择信仰宗教时必须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并自觉维护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这也是信教

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一些重要场合作了有关中国宗教发展、宗教信仰自由和宗教管理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从宗教文化、宗教治理、宗教工作方略、宗教工作新理念方面,创新了人们对宗教功能和宗教发展的认识视角,发展了坚持宗教信仰自由与对人们进行合理引导的立场、观点,丰富了新时代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同时采用合理、合法的手段对信仰宗教的群众进行引导的方法论。

(一)坚持正确的立场,这个立场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立场和中国特色的立场。中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基于中国文化特点、民族特点和群众特点,把马克思主义立场与中国多民族国家历史文化相结合而制定的正确的宗教治理和发展政策,在新中国和改革开放以来,保护了信教群众的信仰自由,保证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发展。因此,新时代中国特色宗教治理和宗教工作方略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的正确指导。“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和对待宗教,遵循宗教和宗教工作规律,深入研究和妥善处理宗教领域各种问题,结合我国宗教发展变化和宗教工作实际,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宗教理论,用以更好指导我国宗教工作实践”[2]。

(二)构建中国特色的积极健康的宗教关系

正确处理好信教群众之间、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之间的关系,构建一种和谐、稳定和发展的宗教关系,既保证好人们信仰宗教的自由,又能团结各界人们共同努力建设好中国特色各项事业。

(三)依法引导宗教事务实现有效治理

对于涉及具体民族、群众的宗教事务处理,要坚持依法进行疏导,即“要在‘导’上想得深、看得透、把得准,做到‘导’有方、‘导’之有力、‘导’之有效,牢牢掌握宗教工作主动权”[2]。

(四)中国特色的宗教工作要坚持全面推进,也要有重点突破的方法论

结合中国各宗教的实际发展情况和影响力,在宗教治理和引导工作中抓住主要矛盾,解决出现的突出问题,做好重点工作。

(五)坚持党对宗教工作的领导,这是新时代宗教观根本立足点

指出,“做好宗教工作,必须坚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相适应[2]。新时代中国特色宗教观是我们实现宗教事务有效治理与宗教文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其中,强调“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依法合理引导”,“抓主要矛盾”以及“解决重点问题”的方法论,也是高校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针对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问题与成因,积极开展学生宗教信仰自由的合理引导,

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的行动指南。

二、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问题与成因

(一)学生信仰宗教现象有所上升

当前,由于网络和各类商家通过西方宗教节日进行宣传促销,中西方文化交流频繁致使西方宗教文化广泛、深入渗透,同时,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尚未完全确立,核心价值观尚未形成等原因,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现象有所上升,主要表现在信教学生比例在增加,以及“大学生肯定了宗教的社会功能,对宗教信仰整体持宽容支持的态度。”[3]调查资料数据表明,新时代大学生对于自己拥有宗教信仰,公开表示对宗教信仰有兴趣甚至以后有可能参加宗教的学生人数也明显增加。2019年某校学生宗教信仰排查结果表明,有49名同学公开表示具有西方宗教信仰,其中,信仰基督教21名,信仰伊斯兰教1名,信仰天主教1名,对于佛教许多学生表示认同。尽管学校辅导员

和班主任对这部分信仰西方宗教的学生进行了“一对一”结对引导,但是,仍然有23名学生坚持他们宗教信仰(甚至16名团员自愿退团),也有26名学生对宗教信仰有了重新认识,表示愿意放弃自己的宗教信仰。学生信仰宗教的人数与过去相比明显增多,其中学生团员信仰宗教拒绝结对教师的思想工作以放弃团员资格为代价继续自己的宗教信仰现象令人堪忧。

(二)学生宗教信仰的管理与引导难度大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社会走向开放文化交流交叉社会出现文化多元化现象,而且,西方文化大多数与宗教有联系,这必然造成中国青年大学生接触宗教文化宗教活动宗教物品的机会增多。近年来,宗教传播在一些地方变得比较普遍宗教活动举办也比较频繁,从环境角度对大学生对待宗教的态度造成影响。另外,有些拥有宗教信仰的家庭必然会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对他们的宗教信仰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调查表明,信仰伊斯兰教的同学表示,他的外公外婆、爷爷奶奶都信仰伊斯兰教,从小就要求他必须信仰伊斯兰教,而且,通过各种宗教礼仪、聚会、亲戚间的走动对他产生了影响。信仰基督教的同

学表示家人信仰基督教,平时过宗教节日宗教活动也要求他们偶尔参与,时间也已很久。由此可知,学校之外的文化、社会、家庭等环境因素是当前大学生信仰宗教的主要影响因素,消解了学校里宗教信仰引导的部分效果给校园里学生宗教信仰现象的管理与引导带来难度。

(三)学生间宗教信仰信息传播变得更加隐秘

当前,宗教信仰现象除了社会上普遍存在,也透过各种智能设备实现快速传播。“由于新媒体具有互动性较强、展现方式多样、不受时空限制等特点,网络上各种信息泛滥,对于别有用心的国外敌对势力而言,这种网络环境就给了他们可趁之机,宗教信息也混杂其中”。各种智能设备普及水平较高大学生使用智能手机的时间长,给校园里学生宗教信仰现象的管理与引导造成了困难。大学生由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不健全,以及警惕性低、辨别力差的特点,他们难于辨别和抵御来自朋辈的各种宗教信息的影响。“某一个成员分享到朋友圈或发布在微信群里的宗教类相关信息,经过内部的互动交流,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一种集体意识”。另外,大学生抵御宗教渗透变得困难。传统的宗教传播具有比较固定的时间、地点、场所、人群,比

较容易实现监管,但是,当宗教信仰传播途径出现多元化以后,监管变得相对困难,特别是通过新媒体途径传播的宗教信息和观点,监管就变得更加不容易。以及各种段子、虚假信息或者图片以其娱乐性、欺骗性,消解了大学生所接受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点、知识,使系统的教育效果弱化。

三、大学生宗教信仰合理引导的制度建设

(一)强化思想理论课建设提高教学实效

思想理论课是大学生进行宗教信仰和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的主要渠道,是大学生宗教信仰制度性因应的首要维度。当前,大学生所接受的正式、完整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宗教观培育主要是通过思想理论课教学与实践来实现的。但是,在高校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思政课存在宗教信仰教育内容少、课时少与教学实效差,以及教师因为授课进度计划目标和专业背景原因而忽略宗教信仰教育的问题。因此,

高校应该根据思想理论课建设标准加强思想理论课中宗教信仰的专题教学,明确学生宗教信仰教育的内容和课时,突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新时代宗教观的教学。比如,要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课程授课中,教师多以专题的形式组织学生对相关宗教现象进行讨论,同时,对学生的错误或不正确观点进行科学分析与积极引导,让学生正确认识宗教的虚幻性和欺骗性特点。教学管理部门应该在指导思想和教师考核中,制定相应的标准和方法,指导教师进行宗教信仰教育教学,引导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和新时代中国特色宗教观。

(二)强化学生宗教信仰的“一对一”管理与引导

高校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育方向,顺应学生的思想特点和成长规律,紧跟时代发展和新媒体时代发展步伐,坚持科学性、多样性、系统性的原则,突出核心价值观培育目标,对学生宗教信仰进行“一对一”的管理与引导,这是大学生宗教信仰制度性因应的管理维度。当前,由于大部分学生在中学类课程中接受过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教育,也有过宗教观点的正确引导和核心

价值观的培育,他们在宗教信仰中有正确的方向,信仰宗教的学生也只是少数。因此,高校可以针对学生信仰宗教的实际人数开展师生“一对一”结对方式进行管理和引导,实现学生宗教信仰的思想引领,突出学生宗教信仰管理和引导工作主旨核心。同时,在师生“一对一”结对基础上加强全方位宗教信仰管理与引导形成网格化格局。

(三)强化学生宗教信仰引导的课程思政建设

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引导需要各门课程教师以全国思想工作会议讲话精神“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为指导,在课程思政中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这是大学生宗教信仰制度性因应的课程思政维度。专业课程授课一般采用小班授课与学生互动比较多,大多数学生又比较重视专业课学习,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宗教信仰观点与看法,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立场和观点,会对学生的宗教信仰的观点与看法产生重要影响。与此同时,青年教师的年龄、心理、兴趣爱好、立场与学生之间较少代际隔阂,能够对学生起到意见领袖的作用,他们的宗教信仰观点和立场对学生的影响尤其显著。因此,高校应该重视专业课程建

设和授课过程中的思政元素,以新时代中国特色思想为指导,强化教师专业课程教学中学生宗教信仰作为思政元素的教学。强化教学管理部门制定相应考核标准,将宗教信仰观点合理引导作为教师考核必考内容,使教师都能够传授正确的宗教信仰观点和立场。强化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宗教信仰的摸底和管理,尽量避免有某种宗教信仰的专业课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传播宗教内容美化宗教文化夸大宗教社会作用,使学生走向信仰宗教的错误方向。

(四)强化学生宗教信仰引导的校园文化建设

大学应该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为指导,以新时代中国特色思想宗教观为指导,创设符合学生兴趣和年龄特点的校园文化形式,这是大学生宗教信仰制度性因应的文化建设维度。校园文化在大学生宗教信仰和新时代中国特色宗教观的形成方面具有积极正面的影响。因此,高校可以开展“宗教信仰宣传周”的形式,通过召开专题班会、海报、视频观看、专家讲座等形式,组织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了解宗教的历史渊源、本质、现实发展和邪教危害。召开专题班会让学生发表观点和看法,班主任加以正确引导可以影响学生的

宗教信仰。校园宣传栏海报以丰富多彩的图片、动漫、文字资料等,可以对全体学生的宗教观点和思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视频观看可以通过最新的案例播放让学生真切了解当前社会宗教信仰现状以及“宗教极端化”现象的危害后果。专家讲座能够系统地让学生对世界和中国宗教发展历史进行了解,有利于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四、结语

总之,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管理和引导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要真正达到在文化交流频繁、宗教文化泛滥、新媒体影响广和高校不再是“象牙塔”的背景下实现正确引导,既需要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共同努力,也需要各管理部门共同加强管理制定标准,同向同心形成合力。

【参考文献】

[1].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外文出版社,2017:301

[2]全国宗教工作会议在京召开讲话主持[DB/OL].新华网.

[3]莫丽燕,韦苏俊.广西高校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的调查与引导对策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8,12:185

大学生宗教信仰与德育方式思考-宗教信仰论文-宗教论文

大学生宗教信仰与德育方式思考-宗教信仰论文-宗教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摘要]我国是国家,我们教育指导思想是马列主义及结合了我国和建设实际而创造的一系列理论,是唯物的。如果我们的学生在接受了长期的无神论思想的教育后,皈依了宗教,成为了教徒,那无疑是教育事业的失败。只有赢得青年大学生,才能赢得未来。因此,作为教育者必须对这一问题给予足够的关注,及时、深入地了解我国当代大学生的信仰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及时地给出相应的对策,依法加强对大学生宗教事务的管理,积极引导大学生宗教徒的宗教观念与社会相适应。 [关键词]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德育对策 一、研究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意义

大学生不是一般的公民,他们接受过并接受着正规的学校教育,是中国特色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信仰是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的选择和持有,大学生们是否有信仰,有什么的信仰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的成长与成才,也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事业的兴衰成败。正因如此,我们的青年大学生必须秉持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只有这样我们的事业才可以兴旺发达,长盛不衰。然而现实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宗教徒在大学生中的出现并增多已经成为不容回避的事实,甚至有少数人大学生成为“望教者”、“宗教文化追随者”,甚至皈依宗教成为了信徒。大学生一旦信仰了某种宗教,那么他们的思维模式、行为方式必然会受到宗教观念甚至宗教组织的影响。宗教是唯心的;我国是国家,我们教育指导思想是马列主义及结合了我国和建设实际而创造的一系列理论是唯物的。从本质上而言,这两者是对立的。面对当前大学生信仰宗教这一问题,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者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二、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及问题

论新时期大学生宗教信仰的教育与引导

论新时期大学生宗教信仰的教育与引导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都发生了新的变化,也带来了各种各样新的问题,信仰宗教的大学生增多就是其中的一个问题。造成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复杂的社会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心理原因,还有高校教育不够的原因。针对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现状,加强大学生理想信仰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工作者的责任。 [关键词]大学生宗教信仰教育引导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都发生了新的变化,也带来了各种各样新的问题,这也使当前大学生的精神世界产生困惑,导致部分大学生的信仰危机。可以说,大学生的信仰问题,既关系到合格人才的培养,又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而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涉及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文化素养,与广阔的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既是高校关注重视的问题,也是社会关注的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必须把信仰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来抓,才能重建大学生的精神家园,促进大学生信仰的科学化、理性化。因此,我们要针对大学生的信仰现状,正确导向,使其成为建设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的中坚力量。只有努力探索新的方法和途径,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性对待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才能积极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 一、新时期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与成因 (一)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 高校近几年来的思想政治教育卓有成效,当代大学生的信仰主流是科学健康的。应该说,在大学生这个群体里,不存在大面积的信仰危机。但不可否认的是,大学生中也确实存在一定程度的信仰危机,如“理想缺失”“价值错位”“信仰冷漠”等已经在大学生中出现,部分大学生对信仰的理解和价值观的选择产生异化,感情寄托和精神归宿产生了移位,这样有一部分大学生开始信仰宗教。例如,1998年,北京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九五”项目“北京青年宗教信仰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显示,北京市大学生中明确表示有宗教信仰的占13.4%。2000年,上海市教委重点课题“大学生深层次思想问题研究”显示,上海市大学生中信仰各种宗教的合计为11.8%。陈安金在对温州大学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2000名大学生所进行的调查中,

大学生宗教信仰合理引导探析-宗教信仰论文-宗教论文

大学生宗教信仰合理引导探析-宗教信仰论文-宗教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内容摘要】新时代中国特色宗教观是高校对大学生宗教信仰进行教育与合理引导新的指导思想,是有效防范和化解国外透过宗教信仰对大学校园进行渗透,遏止校园传教现象发生,维护校园和谐稳定的行动指南。因此,当前高校应该积极探讨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问题和成因,加强新时代宗教观教育,从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师生结对、校园文化建设等角度切入,合理引导他们培育核心价值观提高思想道德素养。 【关键词】新时代;宗教信仰;合理引导 宗教信仰是关系国家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团结的重大问题,指出,“宗教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性,关系中国特

色事业发展,关系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系社会和谐、民族团结,关系和祖国统一。”[1]高校是严格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法律规定的场所,但是,由于受各种校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当前高校部分大学生的宗教信仰出现了新的变化即从原来的部分人心理趋于认同发展到行为走向行动的状态。因此,应以新时代宗教观为指导对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问题和成因开展研究并从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师生结对、校园文化建设等途径进行合理引导,保持大学校园的和谐、稳定,维护好高等教育发展的大好局面。 一、新时代中国特色宗教观微探 宗教既是人类认识世界、社会及自身的哲学形式,也是许多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与走向成熟的重要理论来源,同时,它还是影响社会稳定发展、民族团结和人际关系和谐的意识形态。宗教信仰虽然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否选择信仰宗教是个人的选择与私人事务也取决于个人,但是,任何人选择信仰宗教时必须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并自觉维护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这也是信教

大学生民族宗教信仰抵御非法宗教论文.

大学生民族宗教信仰抵御非法宗教论文2019-12-10 数据研究指出,近年来,信仰宗教的大学生数量显著增加,传教现象也在学校中屡禁不止。值得一提的是,信教者们的宣传已近乎疯狂,在网络平台上活跃着一大批传教人士以及相当多的思想引导行为。 客观来说,当代大学生有宗教信仰主要的意图是希望通过宗教信仰而获取一些安慰、获得强大的生存意念。然而各方面目益加大的宣传也为大学生的宗教信仰提供了条件和媒介。 针对此现象,一方面我们要尊重宗教长期存在的客观规律、不断的树立与加强我们中华文化的信心,另一方面也要做好引导大学生的工作,加强素质文化教育,帮助他们树立一个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决抵制非法宗教向校园渗透的现象,努力营造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 一、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 本研究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为例,采用了包括问卷调查法,深度辅导法以及网络跟踪法等多种调查方法对学生的宗教信仰特征进行了调研。累计发放问卷220份,回收216份,有效回收率为98%。根据以上的调查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一)信教人数比例上升 调查显示,对于“是否有宗教信仰”,学生们选择“有宗教信仰”的为11.4%,选择“没有宗教信仰”的为64.5%,选择“不是很清楚”的为24.1%。在自认具有宗教信仰的大学生中,对于“是否参加过宗教认定仪式”,选择“参加过”的为39%,选择“没参加过”的为61%。 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数大学生虽认为自己有宗教信仰,但是并没有实际参加过一些认定仪式。从数据中我们也可以知道信教学生的比例有所增加,绝对人数也有很大的增幅。 (二)信教者积极传教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在自认为有宗教信仰的同学中,12%的同学对“是否会对室友、同学以及亲朋等身边人宣传宗教信仰”一问中选择了经常性宣传,34%的同学选择了偶尔宣传。从中可以发现,宗教传播行为在信教同学中还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 通过对个别学生的重点辅导中我们也得出以下结论,信教同学的存在会让整个宿舍的同学们对宗教都相对较为熟悉,在遇到困惑时,他们也会逐渐倾向于采用宗教的信仰力量或理论来为自己排忧解难,获取精神支持。 (三)校园传教现象多见

大学生树立正确宗教观论文

大学生树立正确宗教观论文 摘要: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培育科学精神,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摆脱逃避现实,寄托虚幻、超现实的宗教神明的观念;要建立和健全大学生帮扶机制,有针对性地解决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各种困难,有效地预防宗教对弱势大学生的诱惑,为大学生建立起强大、坚固的内在心理防御机制。通过开展积极有效的扶助、有的放矢的就业指导、心理咨询,消除大学生成长中的诸多困难、困惑、障碍,是使大学生远离宗教影响的必要途径。 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已经成为当代高校思想教育的一个难点,大学生宗教信仰是关系社会稳定、民族命运、国家前途的重大社会问题,开展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研究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 要内容。当前,宗教正以不同的方式和途径向大学校园渗透,导致一些学生信仰迷失,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消极影响。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根据现实情况制定相应的教育对策、管理措施,始终保持整个校园积极向上、和谐稳定的良好氛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一、大学生宗教信仰的总体状况 恩格斯说:“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的外力量在人的精神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们的力量采取了超人 间力量的形式。”[1]354从本质上讲,宗教是人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错误的认识和荒谬的解释,作为文化现象,宗教的存在价值在一定

的时空范围内对人们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方式产生着深刻影响。宗教的两重性表现在,作为道德教化和社会整合的工具,宗教既可成为维护社会秩序推动社会稳定和谐、推动社会变革的积极力量,也可以成为导致民族分离、愚化民智、妨碍革新的消极力量。那么,从根本上讲无论从世界观还是从方法论的角度,宗教信仰对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思想都起着消极作用。宗教对大学生消极影响主要有:滋生有神论为特征的唯心主义的世界观上;助长消极的宿命论的人生观;容易接受原罪说和轮回说的生死观上。 目前,高校大学生信仰宗教的人数有逐渐增多的趋势。总的来说,大学生的“三观”主流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但受信仰多元化、宗教信仰的社会氛围日趋浓厚的影响,大学生信仰宗教的人数有逐渐增加的趋势。有些学生在指定宗教场所以外参与各种名目非法聚集的宗教活动,有些学生同外籍教师名义上学外语实际上组织宗教性质的聚集。这表明部分有宗教信仰倾向的学生对我国“宗教信仰自由”这一基本政策理解得较为片面,对于宗教事务的有关法律法规缺乏全面了解。 二、影响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因素 (一)环境因素的影响 环境主要指社会环境与民族、家庭环境。社会转型条件下,社会环境的变化人们的价值取向出现多元化,客观上造成价值真空和信仰的迷失。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世界多元文化的激荡与融合,经济与道德、经济与政治、经济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一时难以解决,如权

大学生宗教信仰论文

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及应对策略 摘要:宗教文化热潮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青年学子,冲击着大学生的精神思想。考察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应当在尊重信仰自由的前提下,审慎确立高校应对策略:掌握大学生思想动态及宗教信仰形成规律;强化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宗教观教育;普及宗教知识,帮助大学生认清宗教本质;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把握校园文化价值导向,防范、抵制非法宗教活动等,确保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不至偏离正常的轨道。 关键词: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应对策略。 宗教信仰文化热在青年大学生群体中不断升温,冲击着年轻学子的精神思想,影响着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而改变着他们的社会行为模式。据不完全统计,十三亿中国人中有一亿宗教信徒,其中青年信徒占到三分之一。作为青年中的一个主要群体大学生的宗教信仰问题,已经引起教育界的关注。综合全国各地对当前大学生中宗教信徒所占比例的调查结果,最高的地区在20%左右,最低也有3%。 青年大学生信仰,关系到其个人成长成才的方向,也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了解和研究当前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在深入分析其成因的基础上,探索合理有效的应对疏导策略,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和必须要完成的艰巨任务之一。 一、大学生宗教信仰形成原因及其心态特点。 当前,青年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形成,原因复杂且多元,其中,社会环境、个人精神心理状况及家庭、民族文化传统等是最主要的因素。在不同因素作用下,青年大学生在其宗教信仰形成过程中也相应地呈现出了不同的心态特点。 (一)宗教文化热的社会环境与好奇、盲从的信仰心态。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发展,国家政策日益开放开明,我国社会的包容性大大增强,社会环境越来越宽松,市场上宗教书刊越来越多,反映宗教内容的文化作品不断增加,新闻媒介中宗教方面的信息量逐渐增大,旅游文化中的宗教成份日趋浓重。而且,中国宗教作为本国的文化形态之一,正逐步走向世界,中国宗教的对外交往也已成为民间外交的一个组成部分。诸种情况显示,在日益开放的多元文化背景下,我国文化界、宗教界迎来了一股宗教文化热潮。宗教正通过越来越多样化的途径对越来越多的青年大学生产生着影响。在考察青年大学

大学生宗教信仰探析论文

大学生宗教信仰探析论文 •相关推荐 大学生宗教信仰探析论文 自人类社会诞生之初,“信仰”就给了人类无限的遐想。人类在模糊的原始图腾崇拜中积蓄着生存的力量,在信仰的斗争中寻找着真理的方向,在信仰的对话中描绘着人类美好的前景。可以说,信仰是人类精神高度的见证,大到一个国家、民族,小到每一个个体,信仰都是不可或缺的。在理论上讲,信仰是人的一种精神追求,是主体对自身存在的有限性和残缺性的超越,它把一种理想主义价值倾向化为坚定的信念,是对某类事物或观念的内在于心的确信,是表现在人的知、情、意、行等方面的根本价值准则。它可以使人安身立命,也可以使民族有新的精神方向,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 信仰可以从社会信仰、超自然信仰和实用信仰三个维度来探讨,本文所谈的宗教信仰属于超自然信仰。宗教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宗教问题的复杂性、群众性,往往与一个国家的历史发展、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又关乎个人的终极追求和民族的精神动力,对个体生命的心理体验和民族心理结构的衍变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目前我国有各种宗教信徒一亿多人,“其中三分之一左右为青年,其中不乏在校大学生。”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着历史的重任,同时他们也是整个社会阶层精神高度的见证者。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及动态实际上成为我国宗教信仰发展的风向标。了解他们宗教信仰的现状,并帮助他们正确对待宗教和处理宗教信仰问题,是高等教育必须肩负的历史任务。 一、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趋势 从信仰趋势上看,我国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正处在“缓慢升温”的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在社会政治、经济结构整体转型的阵痛中,精英文化逐渐由中心移到了边缘,平民文化在商业大潮的裹挟中开始以躁动不安的强势姿态登上历史舞台,人们不再相信空洞的历史

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研究-宗教信仰论文-宗教论文

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研究-宗教信仰论文-宗教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摘要】由于对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认识模糊或出于寻找心理慰藉,大学生信仰宗教的人数呈上升趋势,对思想道德和日常行为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策是高等院校应提高警惕,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在学校进行非法宗教活动;应进一步加强思想教育以及党建工作;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弘扬校园文化,创建和谐的高校精神文明。 【关键词】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影响;对策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生活有着广泛的联系,客观事实表明,宗教对大学生的影响正逐日增强。许多大学生对宗教怀有一定的兴趣,并成为虔诚的教徒,尤其是少数民族大学生。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是

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了解并分析他们的宗教信仰状况,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对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一、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 1、大学生信仰宗教的人数呈上升趋势 调查显示高校大学生信教人数的平均比例在10%左右,高校大学生的主流不信仰宗教,但信教大学生数量呈上升趋势却是一个客观事实。各大高校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喜欢阅读宗教经典读物,参与宗教聚会活动,也有极小部分大学生皈依某种宗教成为虔诚的宗教信仰者。 2、多数大学生选择信教出于寻找心理慰藉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的变化,而处于时代前沿的大学生的感受则尤为深刻。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同时,随之而来的还有各方面所带来的压力,导致了大部分大学生的心理负担越来越重,心理承受能力降低。为了转移心理压力,得到心理慰藉,多数大学生选择信仰宗教来缓解压力。 3、部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与宗教认识模糊 一些大学生只知道党和政府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却不知共产主义与宗教是两种对立的世界观,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与宗教教徒在信仰方面是截然不同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只能信仰科学共产主义而不能信仰宗教和参加宗教活动。 二、宗教信仰对大学生的影响

基督教信仰论文:宗教信仰教育路径思考-宗教信仰论文-宗教论文

基督教信仰论文:宗教信仰教育路径思考-宗教信仰论文-宗教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任何宗教文化都具有神秘性,基督教当然也不例外,《圣经》中的很多小故事、典故都寓意深刻,对人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基督教的教堂也对很多大学生有巨大的吸引力,同时基督教的一些教义具有心理调试功能,能给人以安全感和归属感。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青年阶段,好奇心强,对一切新奇事物都有着浓厚的兴趣,想要一探究竟,毫无疑问基督教文化也在其探究对象之中。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家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文化交往也越来越频繁,基督教文化当然也包含在其中。尤其是近些年来,基督教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逐渐增大,据有关研究,在大学生信教群体中,基督教的发展势头最迅猛,已超过其他宗教,成为信徒最多、影响最大的宗教[1]。而当前我国实行的是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公民有选择信教和不信教的自由,这也给大学生信教创造了客观的社会条件。 有研究表明,“在信仰基督教大学生的人数中,调查其最初的信仰动机,其中选择继承家庭传统的人数占总人数的42.90%,而寻求真理

和心灵寄托的比例分别为33.30%和23.80%。”[2]可见,很多信仰基督教的大学生出身于信仰基督教的家庭,受家庭环境影响,选择信仰基督教并不为奇。 大学生基督教信仰意识的主要特征 (一)对基督教文化崇尚多于对教义的皈依 与其他信教群体有所不同,大学生更注重从文化层面来体会基督教。与基督教相关的物质、精神文化对大学生有着巨大的独特魅力,比如,基督教教徒独特的生活方式,基督教富有特色的教堂建筑等都引起了大学生对基督教知识探究的望。 (二)信仰的功利性较大 一部分大学生信仰基督教,是为了逃避现实的就业、婚恋等压力,企图在心灵上得到主的慰藉,寻求宗教的庇护。一部分大学生仅仅是对西方文化感兴趣(基督教文化在西方文化中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要想深入的了解西方文化必须了解基督教文化),因此选择了信仰基督教。一些大学生喜欢听宗教中的赞美歌曲,觉得它像天籁之音,令人心情愉悦,基于这一目的而加入了信仰基督教的大军。甚至一些大学生抱着结识更多的朋友,扩大自己的社交圈目的,加入了基督教,

大学生宗教信仰原因分析-宗教信仰论文-宗教论文

大学生宗教信仰原因分析-宗教信仰论文-宗教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摘要:本文以洛阳师范学院为例,对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做了描述,从社会、家庭、学校、个人四个方面分析了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原因,提出应从加强思想教育,丰富校园文化,抵制非法宗教渗透三个方面来解决大学生信教问题,对大学生进行积极的教育和引导。 关键词:大学生;宗教信仰;原因;对策 一、当代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现状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科学经济水平高速发展,社会中充斥

着多元文化,各类宗教也出现升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信教的行列,虽然比例不大,但总数不小。在校大学生年龄大都在18岁至22岁之间,此时他们的心智发展还未成熟,三观仍在塑造的过程中,求知强,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所以很容易受到外界各类宗教文化传播的影响。以洛阳师范学院为例,在校大学生信仰比较多元化,信教以基督教和佛教居多,其次是伊斯兰教。佛教提倡的教义与我国提倡的社会主流价值最为贴近,符合大众的道德标准,因此受人推崇。高校信教徒中有超过一半的同学对所信仰的宗教的相关知识较为了解,但也有部分学生不是虔诚的教徒,仅仅是因为好奇或从众的心理才成为信教者。之所以有相当比例的大学生成为信教者,一方面在于宗教自身带有浓重的神秘色彩,宗教活动的场所显得非常庄严神圣,大学生因此而被吸引;另一方面是因为当下大学生在校生活学习面临的压力较大,一部分学生压力难以纾解,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于是想寻求一份心灵寄托,以减轻自身压力,宗教便成为其中一种备选方案。大学生信教者虽不断增加,但这其中对宗教内涵知之不深的学生大有人在,具有较强的盲从性。例如,大一女生小Z,自称信仰佛教,有皈依证,但对佛教的教义并不清楚,甚至分不清佛教和道教的道场,以为道观也是佛教修行拜佛的地方。还有一些大学生信教者,虽然表示自己是一名信教者,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却不遵守教规。例如,信仰伊斯兰教的同学喝酒、抽烟等。除了大学生信教者,未信教的同学中有不少同学对宗教政策毫无认知,认为信仰宗教与信仰共产主义这两者并不矛盾,他们并不了解共青团员和共产党员应该是无神论者,

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思考-宗教信仰论文-宗教论文

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思考-宗教信仰论文-宗教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摘要:当前,国内外各种宗教相互撞击、相互涤荡,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带来严峻挑战。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宗教对我国大学生影响的基本现状,探讨了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对策 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其对自在世界、自为世界有着独特的诠释,具有一定的哲理性、伦理性、心理性特征。大学阶段是大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一方面思想活跃、精力充沛、好奇心强,另一方面心理尚未成熟、社会化程度低、自我意识增强与认知能力发展不协调,宗教容易对他们产生较大的吸引力。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国内外各种宗教相互撞击、相互涤荡,对大学生的思想观

念和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带来了严峻挑战。在大力加强“四个全面”建设的新时期,分析研究宗教及宗教对大学生产生的重大影响,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宗教对大学生影响的基本现状 1.信仰宗教的大学生所占比例不高,但对是否该信仰宗教态度还较模糊。在回答“你是否信仰宗教”时,有80.9%的学生明确表示自己不信仰宗教。另一方面受访者对无神论的认同度不高,主要表现在回答“大学生是否应当成为无神论者”时,仅23.4%的受访者选择“ ”,另外29.5%的受访者认为“不清楚”。 2.对宗教持宽容态度,但对宗教的内涵理解还不太深。对宗教的存在多数学生持宽容态度,在问到“你觉得各种宗教能够和谐相处吗”,90%选择“能够和谐共生”。在对宗教最终发展方向的看法上,回答“宗教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和“未来社会宗教会消亡”总共占75%,

在校大学生的宗教信仰问题探析

在校大学生的宗教信仰问题探析 文章分析了在校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状况及存在问题和原因,提出了解决在校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的对策。要优化社会环境;营造健康的家庭环境;强化宗教事务管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标签:大学生;宗教信仰;原因;对策 宗教是一种社会文化,在人类精神领域和社会发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期,尤其是在全球化、信息化的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思想更加开放和自由,文化需求的多元化发展趋势逐渐明显。宗教文化,呈现出迅猛崛起的态势,信教民众数量与日俱增。我国大学生有宗教信仰的人数也逐渐上升,大学生不仅从接受变为学习,有的大学生还传播宗教思想,甚至组织非法宗教活动,对高校工作的正常运行产生威胁,这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新的巨大的挑战。为此,高校需要通过对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研究,了解大学生的宗教信仰情况,找出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原因,提出应对宗教信仰问题的解决措施,从而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改革创新,对大学生宗教信仰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 一、在校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状况及问题分析 1、信教人数偏多,缺乏正确的宗教辨析能力 对于宗教信仰,以往的大学生可能感到十分陌生,不懂得什么是宗教,宗教是否是邪教。近年来发现高校校园中信仰宗教的人数偏多,且有持续上升的趋势,宗教对多数学生来说已不再陌生。但是,许多大学生并不了解宗教的教义,对宗教内涵和精神理解不够深入,缺乏正确的宗教辨析能力,因此大学生容易偏离正确的方向而走向邪教。 2、部分党员团员信仰宗教,宗教政策法律意识淡薄 大学生中存在着党员或者团员信教的现象,这说明许多大学生宗教政策法律法规意识淡薄。很少有人知道中国共产党规定,党员和团员是不允许信仰宗教,应该是坚定的无神论者。有些大学生对宗教政策法律认识不足,信仰宗教也只是因为第一次接触,带着新鲜好奇感而缺乏理性思考,所以虔诚度还不高,带着盲目性和随意性。 3、校园文化缺乏吸引力,宗教势力乘虚而入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当前学校组织的活动形式过于单调,内容单一,不注重传统文化的普及性,缺乏传统文化应有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加上宗教文化在高校传播途径越来越多样化,非法宗教势力正在对校园文化进行渗透。

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调查分析及其引导教育机制研究

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调查分析及其引导教育机制研究 宗教信仰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个人精神生活中重要的信仰体系。在中国,虽然宗教信仰历经政治风云,但随着文化多元化和社会开放程度的提高,人们的宗教信仰 情况也在发生着变化。针对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和引导教育机制研究能 够更好地理解和引导大学生宗教信仰。 1.宗教信仰情况 近年来,大学生宗教信仰的情况逐渐得到关注,并引起了学术界的研究。调查显示, 大学生宗教信仰比例并不高,但由于大学生群体庞大,仍然有较大数量的信徒。其中,基 督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和天主教等信仰成为大学生宗教信仰的主要内容。 2.宗教信仰变化趋势 宗教信仰在不断变化中,除了基本信仰之外,大学生的宗教信仰也在逐渐趋向个性化 和青年化。在大学校园中,有些大学生会加入不同的宗教组织参与活动和学习,以满足个 人精神需求。此外,一些大学生日益关注和探索精神意义和人生目的,使得宗教信仰的多 样性不断增加。 针对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和变化趋势,建立合理的引导教育机制至关重要。以下是一 些方面的建议: 1. 提供平台 为大学生提供平台,让他们有机会了解和学习不同宗教的基本情况和精神内涵,以帮 助大学生做出理性判断。可以开设宗教文化课程、组织宗教探讨会、引导大学生阅读有关 宗教的重要著作等。 2. 引导思考 大学生群体思想活跃,教育机制应引导大学生正视宗教信仰带来的思考和精神归属感,帮助大学生明确自己的信仰立场和规划人生。 3. 建立正式机构 有些大学生已经加入或有意向加入某些宗教组织,教育机制应建立相应机构,让大学 生在组织内获得正规和全面的宗教学习和实践经验。 4. 建立沟通机制 针对大学生群体宗教请求和疑问,建立相应的沟通机制,让大学生获得及时和专业的 解答和心理指导。

大学生宗教信仰的教育与引导

大学生宗教信仰的教育与引导 现在各高校大学生们的宗教信仰问题日渐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做好大学生宗教信仰的教育和引导工作,不仅是当前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需要,更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党的宗教政策教育合理的融入到大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学习之中,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宗教信仰是一种具有复杂性和长期性的社会现象。生活在新时代的大学生们,思想先进、思维活跃、求知欲和接受能力强。据调查,有一部分在校大学生对宗教有兴趣,希望接近宗教,有的甚至已经皈依宗教。习总书记在全国宗教会议上指出:“要加强对青少年的科学世界观宣传教育,引导他们相信科学、学习科学、传播科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发展的角度,要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他们树立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科学认识宗教现象和本质,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 一、影响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的主要因素 1、复杂的社会环境 宗教信仰具有社会性。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期、深水区和前期改革成果的消化期,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现代化建设日新月异,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这些客观现实对大学生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随着市场竞争体制的不断深入推进,人们的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同时一些社会失范行为,不平等的现象也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这些现象对人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冲击。大学生们作为社会中的一员,真切感受到时代大潮的变化,这些社会现实,阴暗与光明、挫折与执着,失望与希望、理想与现实、课堂宣讲的美好与社会的真实,种种现象交织,错综复杂。面对这些,缺乏社会经验和辨别力不强的学生内心感到迷茫、困惑、纠结、无助。此时,宣扬“博爱”、“宽容”、“真”、“善”、“美”的宗教,对部分处于迷茫状态的大学生来讲,仿佛就是一盏指路明灯,成了这些大学生心中的向往地,宗教的心理调适和道德塑造功能就显现出来,让这些大学生看到了希望,找到了精神寄托,求得了安身立命之处,获得灵魂的救赎和解脱,这种情况下他们就比较容易接近和接受宗教。 2、不同的家庭环境 家庭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们成长的一个重要环境。父母的宗教观对大学生们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有些大学生甚至没有选择宗教信仰的自由,他们只能跟随着家庭成员的信仰而皈依宗教。一个信奉天主教的家庭里,必定会要求其子女信奉天主教,不允许有其它信仰。因此,一些信教家庭的大学生们的宗教信仰是身不由己的。据对福建信教的427名大学生调查显示,表示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