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伪命题戕害中国教育

两个伪命题戕害中国教育
两个伪命题戕害中国教育

罗崇敏,男,汉族,1952年12月出生,云南江川人。中央党校经济管理专业和中国社科院硕士研究生班运用社会学专业毕业,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博士。曾任云南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系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书法家协会会员、哲学学会会员。著有《现代旅游概论》、《论创新》、《中国边政学新论》;散文集《玉溪三乡论》、《大学修养观》等。系“三生教育”、“价值主义教育思想”和“广义边政学”的首创者。现任国家督学、云南省人民政府参事。

我始终认为“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是两个伪命题。因为它们是两个不真实的命题,既不符合客观事实,也不符合一般事理和科学道理;既不是先天的分析命题,也不是通过经验判断的经验命题。在理论上,对两个命题的内涵和外延没有明确界定,命题判断都是似是而非,莫衷一是;在实践上,我们无法判断中国哪一所学校在做素质教育,哪一所学校在做应试教育;在逻辑上,提高素质是教育的目的,应试评价是教育的手段,把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作为对立的同位概念使用违背教育逻辑,使教育无法科学的建立素质体系和评价体系。

首先,素质教育是个不真实的命题。在民间,什么时候提出素质教育,我没有考证过。“素质教育”这个概念在官方的文件里面首次出现是1994年8月在中央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工作若干意见》,“素质教育”上升到国家意志是体现在2009年6月13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素质教育定位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当年中央一位高级领导说,“素质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质的教育”,可能他现在也没认识到这样定义的逻辑错误。我们看到的是学校把素质教育具体化,就是吹拉弹唱,琴棋书画,体育项目,校园活动系的“特色教育”。现实中素质教育要么内涵非常小,外延非常大,包含了国家教育的任何内容、方法和体制;要么内涵非常大,外延非常小,具体到每个学生打扫卫生和做眼保健操等。

古今中外的教育都是为了提高素质,不存在非素质教育,只不过是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团体、不同的家庭对素质的要求和定位不同而已。对个人而言,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科技素质、道德素质,对民族而言,包括政治素质、经济素质、文化素质、军事素

质、环境素质。在学校教育中,提出素质教育这样一个命题是毫无意义的。它形成了“素质教育是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的运动式教育行为,导致学校教育偏离真正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方向和目标。

第二,应试教育是个不真实的命题。凡是教育都要应试,没有不应试的教育,不能把应试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或教育思想,只能作为教育手段的命题。百度百科对应试教育是这样界定的:应试教

育是指与社会发展需要脱节,以应付升学考试为目的得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这显然是把一种教育

评价手段当做了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又贬低甚至污化了教育“应试”的评价手段的价值。应试在我国起源于一千多年前的科举制度,到目前为止,除了文化大革命中废除应试,凭“一手老茧”、“一身泥巴”和“一颗红心”,由工农兵推荐上大学外,我还没有发现那一个国家上大学不要应试。只是应试的

内容和方式方法不同而已。比如中国的应试只是在纸上,而发达国家的应试在笔试、面试、社会实

践等各方面。应试是教育命题中应有之意,不存在应试教育之说。应试作为评价办学质量和学生素

质的手段之一,只要教育存在应试这个手段就存在。关键是应试内容的真理性,应试方法的科学性,应试结果的运用合理性,保障应试评价的客观公正性。所以,我们要进一步深化以高考为重点的教

育评价体制改革,依法实施学、考、招分离,变一次考试为过程测试,变一张试卷评价为综合素质

评价。

第三,把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作为两个对立的二元同位概念提出来,在逻辑上是相当荒谬的,在实践中是十分误导的。提高素质是教育的目的,应试评价是教育的手段,把目的和手段作为二元

对立的同位概念来使用,严重误导师生将应试作为目标价值。但问题不仅仅在这里,它导致教育价

值对立,学校与学校之间互相指责和排斥,都是认为别人搞应试教育,只有自己做素质教育。创造“素质教育”这个伪命题的人,忽而把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作为目标,忽而又把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作为手段。搞得学生、老师和教育管理者无所适从,一头雾水,天天颂扬素质教育,天天批判应试教育;天天在喊提高素质,时时在抓学生应试。

中国教育取得了丰硕成果,中国教育也存在严重的危机,否定成果是没有良心的,否定危机是没有良知的。中国教育存在价值危机、创造力危机和公平危机,与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两个伪命题

操控有很大的关系。把提高素质和应试手段作为两个绝对对立的目标同位概念,泛化或矮化培养人

的素质的目标;污化或黑化了应试的教育评价手段。导致学校产生“阴阳教育”行为,是学校人格分裂,轰轰烈烈喊“素质教育”,扎扎实实搞“应试教育”。教育的工具化、功利化、世俗化越演越烈,教育的

实践力和创造力越来越低。

校长和老师在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两个伪命题中备受煎熬。素质通过应试手段来评价,应试是表达自身综合素质的一种能力。两者密不可分,但老师和校长最怕被扣上应试教育的“帽子”,所以,挖空心思千方百计搞一些作秀的活动项目来证明自己搞素质教育。比如说,叫学生穿上汉服唐装,

装神弄鬼“学国学”,琴棋书画搞表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满墙挂。但实际上,他们又诚惶诚恐的不得不在国家设计的高考体制下千方百计搞升学率,以满足社会、家庭对升学目标实现的愿望。高考

成绩好了,说你是抓应试教育;考试成绩不好,说你没抓素质教育。所以,我经常和有的专家学者

提出一个观点,你有能力、有水平就去批判政府的教育体制和教育理念,不要老是批评校长和老师。不少校长和老师够尽心、尽力、尽职了。不要无理性的指斥和折磨他们。

导致社会对学校的评价产生一个误区,好像抓高考升学率就是搞应试教育,其他的就是搞素质教育。比如说,一提到河北衡水中学,有的专家学者和媒体人就认为是应试教育的典型,其实这是

一种对中国教育不了解,对中国教育体制不了解,对衡水中学不了解的误判。我曾经从早上五点半

到晚上十点半全程跟踪体验调研过衡水中学,并和师生一起作息。我深切的感受到,在中国现行教

育体制下,衡水中学就是基础教育的一面旗帜。请注意,我说的是现行国家教育思想和教育体制下,其实,衡水中学在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视时间为生命、实现师生的学校教育价值等方面,确实有

自己的理念和招法。他们不是只抓应试,更注重素质,不具备一定的素质,应试成绩是不会好的。

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两个伪命题,无端耗尽了不少的教育资源,阻碍了教育国际化进程。我没有认真调查过,但我看到从幼儿园到大学,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校长,每一位老师,每一位学生桌

子上摆放的关于素质教育的书籍刊物,可谓汗牛充栋。可以预测2009年到现在用于素质教育研究、推广和批判应试教育的经费可能上万亿。拿这些钱实实在在的解决教育问题,特别是解决农村孩子

受教育的问题,才更有意义。不少专家学者利用强制推行两伪命题而浪费了智慧资源,又失去了良

心理智了赚了不少钱。我了解,世界上各种语系中,只有汉语语系有“素质教育”的概念。我们就把素质教育翻译为英语的suzhi education。我在国外哈佛、剑桥、哥伦比亚、泰戈尔大学等做演讲,讲

到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两个概念,那些专家学者和学生听傻了眼,我也无法做解答。不是说概念不

可以创造,关键是我们不要去创造伪命题来伤害和折磨教育,残害和折磨老师和学生。

我们没有必要去大张旗鼓批判和消除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影响,但我们有责任努力终止或淡化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这两个伪命题。在这方面,其实中央已经在做了,中央领导在重要报告和中

央有关文件中不再使用素质教育这个概念了,但不要低估这两个概念对中国教育的严重影响。作为

校长、老师和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有教育理性,不要盲目迎合和实施教育的新名词、新概念、新命题,但又要积极变革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管理机制。我在研究和探索三生教育(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价值主义教育、共生教育过程中,坚守的是教育的事实、逻辑和理性,我不追求现实

怎么去认同,而是相信未来的社会一定会关注。

人类之所以伟大在于它能创造概念。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既生活在物质世界里,更生活在概

念世界里,而动物只能生存在物质世界里。人类历史证明,社会因概念而文明,但也会因概念而毁灭。所以,我们提出概念,特别是提出体现国家意志的教育概念时,一定要科学严谨,而不能任性

傲慢,多些理性精神,少些诗性“智慧”。(2017年6月6日)

中国教育报2017年度教师喜爱的100本书

中国教育报2017年度教师喜爱的100本书 找到那本神奇的书 冷玉斌 诗人辛波斯卡说教师这一行,“只要他们能够不断地发现新的挑战,他们的工作便是一趟永无终止的冒险”。 这很好地解释了教师为什么要读书——书,就该是这趟无止境冒险中的路标与向导,当疑问产生,当实践延展,那么,只有读书与思考,才能帮助教师面对所有“新的挑战”。寻找那本神奇的书,是所有教书人注定的脚步。 转眼2017年又近尾声,回头看,不敢说这一年长进几何,到底读书未停。岁首到年终,“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一本一本读过去,有惬意、有满足,也有困惑、有迷思。古人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愚”其实难医,关键是书本提供助力,可明察,可审视,可校正,可笃行,令吾辈多加自省,多得自知,多有自明。 这些年来,读书这件事,早已不外在于生活。从根本上说,正因为一本一本神奇的书,我才成为如今这个“我”。如此,当下生活,无非继续踏着一本又一本神奇的书,往前而去。这一点在今年尤为鲜明。年中,自己的小书《教书·读书》出版,我在《后记》中写道:“平凡如我,一天一天教书,一天一天读书,或许是唯一行得通、靠得住的自己救自己……往后这日子,还是教书,还是读书。” 这是心里话。已经很久没有问自己为什么要读书——无须再问,因为有“读”,才教得有底气;因为要“教”,更加用心去读。这一年,从书中来,往教中去,攒了一堆喜爱的好书,做了一些自己的事情,仍然真真切切感受读书的意义,不在于读了多少,不在于读得有多快,不只是增长知识,不只是享受闲情逸致,而是遇到这些书,读过这些书,人生从此开始不同,从来都是这样,“他们能把我们心灵深处翻腾的模糊想法加以照亮并固定成形”(伍尔夫《普通读者》)。 10万+的时代,我们该如何认识他人,又该如何做好自己,书里并没有现成的答案,但它们确实在一次又一次提醒我,透过教书与读书,做一个独立的个体,“在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这很难,所以才有意义。一年将尽,觉得自己可以有一些别于他人的“奇特性”,愿意拥有一张诗人布罗茨基念兹在兹的“表情独特的脸庞”,没有比这更让我欣慰的发现,毕竟,这是人之为人的重要使命。 今天,“中国教育报2017年度教师喜爱的100本书”发布,愿你从中找到那本神奇的书。再想一想,还有这么多同道喜爱着书,还有这么多好书可以去读,心里无比欢喜。是啊,书永远不死,只要有书,世界终是可爱,未来必然可观。(作者系江苏省兴化市第二实验小学教师)

校园欺凌及其解决办法(中国教育报)

校园欺凌及其解决办法 校园欺凌是指同学间欺负弱小的行为,校园欺凌多发生在中小学,由于很多国家实行多是九年制的义务教育制度,受害者会长期受到欺凌。欺凌过程,蕴藏著一个复杂的互动状态,欺负同学会对同学构成心理问题,影响健康,甚至影响人格发展。 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是指同学间欺负弱小的行为。校园欺凌多发生在中小学。由于很多国家实行多是九年制的义务教育制度,受害者会长期受到欺凌。在世界的各个国家,每天都会发生校园欺凌的事件,并不时有校园学生欺凌暴力案件的报道,其中还有一些性质相当严重的恶性案件。案件中那些心灵被扭曲的孩子们作案手段之残忍,令人触目惊心。在中国,校园暴力一般要到非常严重,甚至已经触犯刑法的程度,才会受到社会注意。例如:邯郸26中女学生吴华被同校七八个女生多次暴打、折磨,被送进医院;广东开平的一位初二女生因为得罪了校园里拜把子的七姐妹,被掳到一家宾馆。七姐妹找来四个未成年少男轮奸了这个女生,对她肆意殴打、凌辱,并将施虐过程录像,上传网络取乐。 任何形式的欺凌行为都是不可接受的,因为欺凌除了对“受伤者”造成伤害外,对“欺凌者”和“旁观者”同样造成伤害。“欺凌者”长期欺负别人,会很自我中心,对同学缺少同情心等等,而“旁观者”会因为帮不到受害者而感到内疚,不安等等,同时也会影响到学校的整体纪律和风气。所以,欺凌是学校须正视并加以制止及预防的问题。但同学和家长的合作也很重要的。 主要表现 校园欺凌会发生在教学区、生活区或者校外。主要表现是欺负、欺负弱小的人,令受害者在心灵及肉体上感到痛苦。校园欺凌通常都是重复发生,而不是单一的偶发事件。有时是一人欺负一人;有时集体欺负一人。 通常欺负者不觉得自己不对,而是受害者怕事,默默承受而不敢反抗和告发欺凌者。 类型 典型欺凌者 ·霸道和冲动,倾向使用暴力欺压他人。 ·比较自我中心,对受害同学缺少同情心。 ·得到部分朋辈的认同。 ·行为上比起其他同学突出。 被动欺凌者 ·看见欺凌者的暴力行为得逞,于是协助及附和欺凌者,有些则藉此保护自己,免受欺凌。 ·看见欺凌者欺凌同学后,则嘲笑受害者无用。 易成为受害者类型 ·性格害羞、怕事 ·在同学间不受重视,只有很少朋友,在学校中十分孤单。 ·缺乏与朋辈相处的社交技巧,言语容易引起同学不满和反感。 ·有身体障碍者、有智力障碍者。

绩效管理为何是个伪命题-职场生涯

绩效管理为何是个伪命题 做事先诸葛亮需首先抛弃“绩效管理”理念,因为它是伪命题。第一,绩效管理是短缺经济的产物,是“投入产出”理论和“量。本。利”关系理论的衍生品,而人类已进入饱和经济时代。其次,由于绩效即所谓成果始终滞后于已经形成的事实,所以用滞后于事实的“绩效”来奖惩,无疑是亡羊补牢。第三,“绩效”需分解到部门,而“部门人”不可能对企业的整体效益负责,并使已发生严重亏损的企业还得向其部门管理者兑现奖金。第四,由于先有“绩效计划”而后有“目标管理”,显然有“计划经济”的嫌疑,表现为缺乏竞争机制。第五,“以人为本”的理念忽视了管理的对象并不是人而是包括人的能量在内的各种能量,其失去做事先诸葛亮的机会。 01 绩效管理的根本缺陷在于绩效始终滞后于已经形成的事实 先让我们来看一下绩效管理是个什么东西——所谓绩效管理,是指各级管理者和员工为了达到组织目标共同参与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沟通、绩效考核评价、绩效结果应用、绩效目标提升的可持续循环过程,绩效管理的目的是持续提升个人、部门和组织的绩效。绩效计划制定是绩效管理的基础环节,不能制定合理的绩效计划就谈不上绩效管理;绩效辅导沟通是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这个环节工作不到

位,绩效管理将不能落到实处;绩效考核评价是绩效管理的核心环节,这个环节工作出现问题绩效管理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绩效结果应用是绩效管理取得成效的关键,如果对员工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存在问题,绩效管理不可能取得成效。绩效管理强调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的一致性,强调组织和个人同步成长,形成“多赢”局面;绩效管理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在绩效管理的各个环节中都需要管理者和员工的共同参与。绩效管理的概念告诉我们:它是一个管理者和员工保持双向沟通的过程,在过程之初,管理者和员工通过认真平等的沟通,对未来一段时间(通常是一年)的工作目标和任务达成一致,确立员工未来一年的工作目标,在更高层次的绩效管理里用关键绩效目标(KPI)和平衡记分卡表示。绩效管理的过程通常被看做一个循环,这个循环分为四个环节,即:绩效计划、绩效辅导、绩效考核与绩效反馈。 单从上面这一段文字的描述,我们似乎看不出“绩效管理”有什么问题,可是,如果我们细心阅读一下就会发现,所谓绩效管理其实是一个伪命题也。下面先谈一下“绩效”的产生或者说“绩效计划”。请问,何谓“绩效计划”?如果没有猜错,“绩效计划”与前社会主义国家所搞的“计划经济”没有什么本质区别,表现为各个部门“事先”编织出一个“成绩单”,然后根据“成绩单”去分配任务。这个成

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课题

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科研规划课题《培养儿童专注力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简介 (2011-03-11 15:42:59) 标签: 分类:专注力——专家大讲堂 专注力 科研课题 十一五 十二五 学习力 教育 研究 训练 注意力 儿童 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科研规划课题 《培养儿童专注力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简介 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科研规划课题《培养儿童专注力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组在研究中发现,近年来专注力缺失儿童呈快速增加的趋势,从幼儿园到小学,专注力缺失的儿童都普遍存在,给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不利影响。专注力缺失儿童大多有以下表现: 注意力不集中,神游或做小动作; 观察力弱,阅读困难,经常添字、漏字,甚至跳行; 视动统合能力差,书写困难,做作业拖拖拉拉;

听说结合能力差,口语表达不流畅; 理解能力差,思维能力滞后,不能依照老师的指令听说读写; 脾气执拗,自控能力差,经常冲父母发火; 手眼协调能力差,不喜欢动手操作; 交往困难,不会和同学正常交往; …… 一、专注力缺失及危害 专注力缺失是指主动注意保持时间达不到相应年龄的正常智商水平。专注力缺失是多动症的核心症状,以与发育年龄不相称的注意缺陷、冲动及多动为核心症状。研究证实,专注力缺失常常不是单独出现,多数是同时有其他心理疾病,机率为30~90%。和专注力缺失症状同时出现的其他症状有学习障碍、社会行为障碍、对立性行为、焦虑、恐惧,其中,专注力缺失最大的危害是造成学习障碍。 专注力缺失是学龄儿童最常见的行为问题。依《心理异常诊断统计手册》的报告,约有3~5%的儿童患有专注力缺失。但流行病学的资料显示,3~5%的数字可能要往上修正,目前以5~7%来估算。目前的研究证实,儿童专注力缺失是普遍存在的,只是轻重程度不同而已。还有调查资料显示,中小学的老师们认为有10~40%的小、中学生有专注力缺失的问题。 儿童专注力缺失,主要原因并不在孩子自身,而在于不当的家庭教养方式,包括孩子缺少爬行锻炼、家长的过度呵护剥夺了孩子动手操作

《“文化全球化”是一个伪命题》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化全球化”是一个伪命题 随着市场化、信息化在世界范围持续发展,跨时空的全球性交流互动不断由经济、科技领域走向政治、文化领域。在这个过程中,全球文化一体化、世界文化趋同化、全球文化同质化等论调甚嚣尘上。这种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决定政治、文化全球化,世界市场使得消费主义走向全球各个角落,而通信、交通和网络的超地域性加速了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融合,让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最终走向趋同。事实上,文化既有时代性又有民族性和地域性,其发展离不开自身所处时代和固有文化传统,所谓“文化全球化”是一个具有欺骗性的伪命题。 经济全球化是在不同民族和国家融入世界市场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不同民族和国家经济发展、国家治理、民众生活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尽相同,因而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利益诉求也各不相同。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为维护自身利益,不同民族和国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决策,并相应实行不同的国家治理模式。在这种不同民族和国家基于维护与发展自身利益而形成的世界格局中,连经济都很难趋同,就更谈不上所谓的文化趋同。 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灵魂。民族文化是长期发展和积累起来的,是一个民族的根脉。由于人口种族、地理环境和社会生产方式等存在差异,不同民族和国家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风俗习惯,造就了多元文化,而且每一种文化都具有无可替代性和不可复制性。承认文化差异、实现文化共存,是各个民族和国家实现生存发展、开展国际合作的基础。否认这种差异,盲目推动趋同,不但会导致人们自我身份认同的弱化甚至消失,而且将导致民族文化衰落和国家衰亡。 西方人鼓吹“文化全球化”,实质是向全世界兜售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一个人如果认同西方文化,就会更加乐于消费其商品、接受其制度规则。这有利于西方国家按照自己的方式塑造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从而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正因如此,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才不遗余力地向发展中国家推广自己的文化,企图让所谓落后民族和国家的文化消融在单一西方文化中,实现西方文化全球化。 所谓“文化全球化”极具欺骗性,危害甚大。借助国际经济、科技、教育、影视、传媒、艺术等交流互动,西方国家不仅向发展中国家倾销物质商品,而且强力输出新闻报道、影视作品和图书读物等文化产品。发展中国家的一些人尤其是青年人,潜移默化地接受和认同西方文化,甚至把西方文化奉为更先进、更高级的文化样式,竭力学习模仿以求趋同,最终抛弃自己的文化传统。应当认识到,西方国家鼓吹“文化全球化”,目的是要加速垄断资本的全球扩张和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全球渗透,以攫取更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 当前,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走上发展快车道,多个发展中心在世界不同区域逐渐形成,经济全球化发展呈现新态势。进入新时代,我们应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廓清“文化全球化”的迷雾,在保持自身文化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同时,积极同世界不同民族和国家开展文化交流对话,在多元文化和谐共生中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不断丰富发展多姿多彩的人类文化,有效抵制西方文化渗透和扩张,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 (来源《人民日报》2018年03月14日07版,作者刘焕明,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经济、科技的全球化推动了政治、文化的全球化,这是“文化全球化”产生的背景。 B.“文化全球化”将趋同消融落后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它实际上是西方文化全球化。 C.通过交流互动输出物质、文化产品是“文化全球化”的欺骗性危害性的体现。 D.西方国家借助扩张垄断资本与渗透价值观鼓吹“文化全球化”,以攫取更多利益。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产生背景、影响、本质、特征等方面对文化全球化这一伪命题作了细致的分析。 B.文章着重从经济与文化两个角度论证中心论点并阐述文化全球化推行的欺骗性危害性。 C.文章采用道理论证与对比论证相结合的方法,论证有力,逻辑严密,体现作者深度思考。 D.文章阐述了在西方文化全球化思想渗透下中国应持有的立场,并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一个民族失去了自己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与风俗习惯时,这个民族等于失去了灵魂。

中国教育学会会员管理办法(试行)

中国教育学会会员管理办法(试行) (2012年5月19日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审议通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满足广大教育工作者加入中国教育学会的要求,加强对会员的管理和服务,根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和《中国教育学会章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中国教育学会采取单位会员和个人会员制。 第三条单位会员和个人会员由中国教育学会统一注册登记,收取会费,发放会员证。中国教育学会授权分支机构发展会员,并对会员实行分类管理,提供会员服务。 第二章单位会员 第四条中小学、幼儿园、高等师范院系、教育科研机构、教育类社会团体以及与教育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均可以申请成为本会的单位会员。 第五条单位会员入会程序: 1.填写《中国教育学会单位会员申请表》;提供申请单位法人登记证书或相关证件复印件,申请单位详细介绍材料(以上材料一式两份)。 2.中国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会讨论通过。 3.由中国教育学会颁发《中国教育学会单位会员证书》。 第六条中国教育学会与单位会员的关系是业务指导关系。中国教育学会通过以下方式对单位会员进行业务指导和提供服务: 1.编发简报,沟通信息,加强会员单位之间的交流与协作; 2.召开学会工作经验交流会或理论研讨会; 3.参加单位会员举办的重要活动; 4.评选表彰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等; 5.提供单位会员交流平台,协助单位会员举办学术活动,提高学术水平; 6.帮助单位会员争取政府购买服务和参与社会服务项目; 7.反映单位会员的意见、要求、呼声和困难等。 第七条单位会员通过以下途径接受中国教育学会的业务指导: 1.报送年度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 2.参加中国教育学会召开的工作会议或经验交流会; 3.参加中国教育学会组织的各项活动; 4.完成中国教育学会交办的相关任务。

一个月中国教育报实习总结

一个月中国教育报实习总结 三峡之行结束后,我在家呆了14天就返回京城。不是做志愿者,而是去中国教育报开始为期一个月的实习。 为此,我错过了 8月1日xx省境内的日全食,西安360一遇的日全食。为此,我也没有能和家人、朋友过多地相聚。 但是因为提早来了三天,我有了两个发表文章的机会。祸福相依,孰能辨之。 历数在教育报实习的一个月,除周末外早上七点半起床,赶九点半到报社,下午四点半之后就可以离开。有两天请假,一周休假,一天采访,算来在报社的日子不过13天而已,真正实习的时间,就是15天。这十五天里,我发表了三篇文章,每一篇都曾四易其稿;排了两个版,有一个版由于粗心数错了行,连累了高老师和排版工作者周六回报社改版;采访两次,一次在紫竹院公园采访4位xx市民,一次在学校用英语采访一位外国奥运志愿者;撰写一份策划,关于高校学生媒体的情况。目前这篇大稿还在酝酿中。 一个月里,我认识了徐老师、高老师、两位张老师、石老师,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还结识了几位实习生,他们现在都是我的朋友。 一个月里,我接触到正规的报社工作,看到了规范化的运作流程。关于报纸的收获,虽然不多,但也相当受用。

1,定位 教育报的定位是面向全国的教育工作者,所以内容都是针对知识精英提供他们的所需。如此一来,中国教育报成为了教育行业的领跑者。专业化,是教育报做强做精的制胜法宝。也许中国教育报的发行量不如中国青年报大,知名度也没有中国青年报高,但是它的广告收入和记者待遇,确是远远好于前者。正是因为定位准,才容易出奇制胜。相反,如果和其他报纸一样都做大综合,竞争太过激烈,想要做到不可替代,实在不那么容易。 横向定位于教育行业,纵向还要定位于主流媒体。既然是主流媒体,那么重大事件、主流声音就绝不能缺少,否则就是将自己边缘化。所以汶川地震、奥运会这些所有媒体都在报道的事件,教育报也出了若干个专版,而且做得很精彩。 经纬坐标精确定位之后,接下来便是细分工作。文化周刊一周四五六日出版,每个版面分别定位为“人文焦点”——关注教育周围时代文化现象,“人文博艺”——培养知美爱美文化情怀;“人文文史”——为教育提供人文常识;“人文笔记”——记录教育时代的心灵和生活。 我第一次对定位和口号的感觉如此清晰。人文焦点记录文化新闻和学术事件,人文博艺是阳春白雪的琴棋书画,人人文史介绍历史故事和文化常识,人文笔记则刊登教师们的感悟和点滴。这些文章的起点都非常高,因为精品的层次都

中国的在线教育是一个伪命题

中国的在线教育是一个伪命题 摘要 : 如果你是一个爸爸,你会允许你的孩子去学习在线教育吗? 今年的在线教育很火爆,这里最为激烈的是以K12为核心的创业项目。K12是美国那从幼儿园到高中的课程,大概学生岁数在5岁到18岁之间,K12在中国也就是特指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的这段时间的教育。子超非常不看好中国的在线教育,认为在线教育在中国是一个伪命题。 中国的教育大体上分为学前教育,K12教育,高等教育和技能教育。学前教育部分不能做在线,孩子们太小。高等教育在中国属于严进宽出,所以高等教育的在线教育也是没有刚需的。技能教育一般都是拥抱O2O的。那么这样一看,在线教育其实就只是K12的教育了。 下面子超就从几点来分析一下k12的在线教育是一个伪命题。 1 高考体系不改,大部分家长就不会同意孩子们上网。 如果中国的高考制度不改变的话,一般家长不会让自己的孩子们主动去上网的,即便我们的在线教育网站再好。因为学习在线网站就意味着你给了孩子一个机会让孩

子去链接外面的世界,在严肃的高考世界里,让一个孩子学习难,但是让一个孩子走神很容易的,因此大环境下家长都是对K12的在线教育是敬而远之的,这就是家长的惯性思考习惯,我们只能赞同,因为换成谁都是一个样子。 2 即便让孩子们上网,孩子们也不会去选择K12的在线教育。 当突然让孩子们拥有了电脑或者能上网的手机,孩子们的第一件事情,肯定是去上网,玩游戏,看漫画,而不是去上咱们的K12的在线教育网站,因为他们的世界已经很累了,这是他们的天性,也是真实的情况。另外,高考已经给孩子们的压力很大了,为什么家长还要多加一个自己也不能保证学习效果的,但是能保证给孩子带来压力的新的事物呢? 3 孩子们的天性是社交的,所以更希望加入一些线下的教育机构。 即便是需要让孩子们多补一些课,我们也更希望让孩子们能多认识一些小伙伴,而不是面对冰冷冷的电脑,因为孩子们的天性是社交的,有很多小伙伴们一起学习会不那么累,而且当有压力的时候孩子们会和小伙伴们进行沟通和交流,这个对孩子们的成长相当重要。 4 线上无法有效的检测教学效果,线下老师无论是管理还是操作上更有效果。 当我们选择一款在线教育的网站或者APP的时候,我们并不能保证里面的课程是否对孩子们有效果,如果我们邀请一些现实的老师作为孩子们的辅导,最起码是有效的,而且线下的老师也会有很多常规上的管理和辅导,这是在线教育所缺失的,毕竟在线的交互的感觉和教学效果无法有效的保证。 5 互联网本身就是开放式的大学,年轻人更懂如何从互联网中获得知识。 其实对在线教育这个话题我们在百度百家群讨论的时候,有一个小伙伴就提出类似的观点,都有互联网了,还需要在线教育吗?这个观点提出的很犀利,子超也在反思自己的学习生涯,互联网在我的本科和研究生的帮助很大,互联网本身就是一个最好的学习工具。但是前提是用户必需要掌握自学的能力,这个能力对于K12的受众用户来说大部分还不具备,有很多用户即便是大学毕业了也都没有具备自学能力。子超突然觉得,我们为什么非要通过互联网去学习课本呢?因为现实的作业已经让孩子们没有了太多的课余时间了。另外如果孩子们不喜欢,即便家长喜欢也没有用的,因此我对K12在线教育的态度是这个事情相当无聊。

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学刊》文件

中国教育学刊征稿函件中国教育实践与研究论坛(2010)征稿启事 根据《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的最新精神,为进一步提高我国教育管理工作者和广大教师教育教学的实践和理论水平,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学刊》联合相关单位共同举办“中国教育实践与研究论坛”。论坛秉承“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旨在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交流教育教学经验和发表教育教学研究成果的平台。本论坛在原来成功举办八届的基础上,继续面向教育系统工作者特别是广大教师征稿。具体事项如下: 一、征稿对象 各级教育行政科研部门、学校教育管理工作者、教育教学研究人员、广大教师。 二、征稿内容 征稿分为以下五个部分:一是教育思想与教育理论;二是教育行政管理与教育教学管理;三是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四是教材教法研究与教育教学经验总结;五是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以上范围仅供参考,来稿可自行确定选题和内容。 三、征稿说明 1.征稿时间:从2010年3月1日起到5月31日止。 2.稿件要求:稿件限5000字以内,可以是公开发表过的,也可以是新撰写的;稿件一律打印(网上投稿除外),自留底稿;稿件末尾注明作者详细通讯地址、邮编、工作 单位、联系电话等。 四、评奖与发表 1、活动将评出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颁发获奖证书。 2、获奖稿件征得作者同意后入选《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指导全书》。该书作为国家级 出版物,是各类教育部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要参考文献,也是单位学术科研成 果和个人晋级晋职的重要依据。获奖作品也将被推荐发表在教育权威杂志《中国教 育学刊》(标准刊号ISSN 1002-4808,CN 11-2606/G4)上。 五、组稿编委 本活动欢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机构负责人和学校管理工作者担任组稿编委,优秀者将获得组织奖。 (本论坛具体情况可参见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学刊》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6014745368.html,和本论坛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6014745368.html,) 来稿请寄:北京100085信箱45分箱组委会收邮编:100085 联系人:王老师万老师 电话:(010)82751502 82751503(组委会) (010)64845199(学刊社) 投稿邮箱:jiaoyulunwen@https://www.360docs.net/doc/6014745368.html, 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实践与研究论坛 《中国教育学刊》社组委会

读《中国教育报》有感

读《中国教育报》有感 在网上,一直听网友们称赞:《中国教师报》是一份宣扬教师情感与智慧的报纸,是老师们自己的报纸,于是,从一开始起,便对《中国教师报》有了一份特殊的亲切感。 作为“全国老师自己的报纸”的《中国教师报》,大部分版面刊登的都是像我们一样工作在基层的教师作品,反映的都是我们这些广大教师真实的生活、真实的工作、真实的教学,贴近我们的实际。因此,无论版式还是内容,都令人耳目一新。闲暇的时光,总是惬意的,我跟往常一样喜欢随手翻看报纸,今天随手翻开《中国教师报》时,“课改中国行”这几个大标题映入我的眼帘,深深吸引着我。特别报道分为四篇:调查篇、专家篇、志愿者篇和花絮篇。而这几篇里面打动我的是志愿者篇,标题《课改路上,我们一起行走》,从这些志愿者的话语中我感受到他们对课改的热情与希望,这与我校一直以来倡导课程改革的观念不谋而合,瞬间触动了我这根麻木的神经,引发我的思考: 一、正确认识新课程理念 学校一直倡导新课程理念,要求老师坚持学习《新课程标准》,坚持每周的听评课活动。现在细想起来,似乎自己只是盲目地跟着别人走,这条路走得很吃力、很迷茫。刚开始的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只重视单元里面四篇课文的讲解,甚至将略读课文上成精读课文,而忽视园地里面的口语交际和

综合性学习。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发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四条让人耳目一新的课程理念,听评课活动中,听到专家的评析,我开始改变自己的教学风格。让学生质疑课题,带着疑问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等等。但我有时候发现自己真的只是在走这样的一个形式,没有真正去关注过孩子在讨论什么,没有好的方法去引导他们如何讨论。这样的课堂看似非常的热闹,而实际上还不如以前脚踏实地的学习一点知识。 所以,新课改的第一步,就是要让自己真正认识课程理念,正确解读课程理念,将新课程理念真正意识化。不能盲目地去抛弃旧的教学模式而全面照搬新的教学模式,而应认真思考,取长补短,这样才能让自己的每个教学步骤都是在训练学生的一种能力。 二、注重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课堂提问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教师课堂上所提的问题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课堂学习气氛,进而影响学习活动的效果。 在上次执教的《一千根弦》一课中,我问孩子“一千根弦代表的含义?”让学生到文中去找出相关句子,进而学习的重点就在体会句子上,而句子的落脚点是在“含义”二字。这样我的课堂就有着一条很清晰的思路。深切地感受到课堂提问的艺术,而我,还有很长很长的一段路要去学习、去探究。

《“文化全球化”是一个伪命题》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0916212425)

“文化全球化”是一个伪命题 随着市场化、信息化在世界范围持续发展,跨时空的全球性交流互动不断由经济、科技领域走向政治、文化领域。在这个过程中,全球文化一体化、世界文 化趋同化、全球文化同质化等论调甚嚣尘上。这种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决定政治、文化全球化,世界市场使得消费主义走向全球各个角落,而通信、交通和网 络的超地域性加速了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融合,让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最 终走向趋同。事实上,文化既有时代性又有民族性和地域性,其发展离不开自身所处时代和固有文化传统,所谓“文化全球化”是一个具有欺骗性的伪命题。 经济全球化是在不同民族和国家融入世界市场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不同民族和国家经济发展、国家治理、民众生活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尽相同,因而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利益诉求也各不相同。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为维护自身利益,不同民族和国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决策,并相应实行不同的国家治理模式。在这种不同民族和国家基于维护与发展自身利 益而形成的世界格局中,连经济都很难趋同,就更谈不上所谓的文化趋同。 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灵魂。民族文化是长期发展和积累起来的,是一个民族的根脉。由于人口种族、地理环境和社会生产方式等存在差异,不同民族和国家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风俗习惯,造就了多元文化,而且每一种文化都具有无可替代性和不可复制性。承认文化差异、实现文化共存,是各个民族和国家实现生存发展、开展国际合作的基础。否认这种差异,盲目推动趋同,不但会导致人们自我身份认同的弱化甚至消失,而且将导致民族文化衰落和国家衰亡。 西方人鼓吹“文化全球化”,实质是向全世界兜售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一个人如果认同西方文化,就会更加乐于消费其商品、接受其制度规则。这有利于西方国家按照自己的方式塑造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从而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 正因如此,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才不遗余力地向发展中国家推广自己的文 化,企图让所谓落后民族和国家的文化消融在单一西方文化中,实现西方文化全球化。 所谓“文化全球化”极具欺骗性,危害甚大。借助国际经济、科技、教育、 影视、传媒、艺术等交流互动,西方国家不仅向发展中国家倾销物质商品,而且

O2O为什么不是伪命题

O2O为什么不是伪命题? 国人在2010年对O2O的怀疑到2013年对O2O的巨大热情,这样的发展过程出乎我的意料,从2006年规划沃尔玛中国的电商开始了解到线上和线下结合作为零售业电商发展的路径开始,对O2O有了初步的了解。在B2C的公司为了证明其可信度也开过一家实体店,到后来中国最大的家居建材超市——东方家园电商事业部的实践,整个过程都实实在在地表明,O2O的生命力和活力,以及作为拥有众多实体店的零售业和品牌商发展电商的最优模式的先进性。只是对于最近行业内出现的所谓O2O是伪命题就显得不太理解,作为伪命题的立论虽然听起来很有道理,主要是说现在电商的物流发展和诚信消费者几乎没有理由再回到线下去,商家也不需要因为所谓的“体验”支付高额的租金。 如果从这两个立论来看,似乎O2O确实是伪命题。只是市场的发展和商业趋势让O2O 成为商业模式成为必然,这篇专栏简单做个分析: 一、随着物质的极大丰富,人们在生活娱乐的需求大幅提升,所以生活娱乐类的商 家必然会超过实物类商家,从这个角度来分析O2O在生活娱乐类的商家和零 售业态里在形成消费闭环设计之后,就会成为成熟的商业模式。毕竟生活娱乐 类的消费不可能只在线上完成,必须通过线下实体的商家及服务才能完成。 二、未来线下商铺很可能免费!或许说这样一个趋势性的结论有点“哗众取宠”, 但我在《菜鸟的野心和马云O2O的局》里通过分析却对这个趋势越来越持肯 定性的倾向,这种倾向的出现是因为所有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必须符合“商性” (对应人性),也就是商家诉求。对于商家来说销售商品和服务获得利润是他 们非常明确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至于其它的增值收益在初期他们并不会过 多考虑,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做电商的人都自诩“我是卖货”的原因。那么在这 样的前提下,卖出货之后收取他们利润的一部分作为平台方的收益显然是最符 合“商性”的。在传统实体叫“扣点”,在电商叫“CPS”,这种盈利方式实际 上在电商和实体的比重仍然是非常小的,只是天猫显然在想办法提高,让自己 占比高达90%的广告费的比例能够更合理,至少可以和“扣点”成5:5占比。 而线下这个比例则相反,90%的广告费变成了租金收益。 当然,作为线下零售商和地产商来说,他们是不可能让租金收益减少让其它收 益提升(也很难),更不可能免租金(有些新兴的零售商和购物中心会免租三 个月或半年,但却需要提前支付一年的租金,相当于变相收租金)。但是作为 以广告收益、CPS收益、云服务收益、其它增值收益等拥有综合盈利模式的电

中国教育学会分支机构

中国教育学会分支机构汇总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 the Pedagogy Sub-commission of CSE 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 the Comparative Education Sub-commission of Cse 中国教育学会儿童教育心理学分会 the Childrens' Educational Phychology Sub-commission of CSE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统计与测量分会 the Educational Statistics and Measurement Sub-commission of CSE 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分会 the Youth Educational Theories Worker Sub-commission of CSE 中国教育学会杨贤江教育思想研究分会 the YangXianjiangs' Educational Ideology Research Sub-commission of CSE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 the Educational History Sub-commission of CSE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经济学分会 the Economics of Education Sub-commission of CSE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理论刊物分会 the Educational Theories Publication Sub-commission of CSE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实验研究分会 the Educational Experiment Research Sub-commission of CSE 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 the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in Secondary School Professional Commission of CSE 中国教育学会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 the History Teaching Professional Commission of CSE 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 the Geography Teaching Professional Commission of CSE 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 the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Professional Commission of CSE 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 the Physics Teaching Professional Commission of CSE 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 the Mathematics Teaching in Secondary School Professional Commission of CSE 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 the Chemistry Teaching Professional Commission of CSE 中国教育学会生物学教学专业委员会 the Biology Teaching Professional Commission of CSE 中国教育学会中学德育专业委员会 the Moral Ethical Education in Secondary School Professional Commission of CSE 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 the Physical Education Professional Commission of CSE 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 the Music Education Professional Commission of CSE

中国教育报: 追寻教育的本质 上篇

追寻教育的本质 ——北京十一学校创新育人模式改革纪实(上篇) 校长李希贵说:当我们走过一片森林,只会感叹森林的壮观,却对每棵树的情况语焉不详。就如同我们过去只关注学校办得好,但对每名学生发展得好不好缺乏关注。但是,校园不比森林,我们没有权力通过竞争去实现优胜劣汰,而是要发现每棵树独特的生存需求和生存价值。 ■本报记者李曜明高靓 当全国大部分中学生每天在题海中埋头苦读,为提高分数而殚精竭虑时,有一所学校的学生,自己开办广告公司、组建投资银行,甚至还可以用盈余设立奖学金。 当全国大部分中学生每天在同一间教室上课,拿着全班一样的课表时,有一所学校的学生,课间穿梭在没有班级和班主任的校园,奔向自己所选课程的教室。 当全国大部分中学生每天在学校的每一分钟都被他人安排好时,有一所学校的学生,不仅能够选择学什么,还能选择什么时候学、在哪里学、跟谁一起学、以什么方式学。 这是一所全新形态的学校。不久前,教育部在这所中学举行了一场新闻发布会,北京十一学校实施5年的“创新育人模式改革”首次公之于众,引起社会强烈反响。 为什么是十一学校?它究竟有何不同?自主选课会不会影响目前的中考和高考?取消班级会不会让师生无所适从?慕名而来的参观者急于找到答案,一拨拨前来采访的记者也希望揭开谜底。 在森林中发现那棵不一样的树 “我还想跟您谈谈数学、语文免修的事。”刚到十一学校,记者就碰上了这样一幕。高二学生郑子豪来找年级主任王春易,声称自己要拿出更多的时间学习专业知识,明年报考一所知名艺术院校的导演系。 出乎记者意料,郑子豪得到的答复是“我们支持你的选择”。 王春易告诉记者:“这不是拍脑袋的决定,我们已经讨论了半年,数学、语文教师会为他制定专门的学习方案,学校还在影视中心给他安排了专业教室和指导教师。” 这样的学生在十一学校绝非个例。可以说,这里的每名学生都有一个“私人定制”的未来。 谈起改革初衷,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说得很形象:“当我们走过一片森林,只会感叹森林的壮观,却对每棵树的情况语焉不详。就如同我们过去只关注学校办得好,但对每名学生发展得好不好缺乏关注。”

3G人才的三大伪命题-伪命题的定义

3G人才的三大伪命题|伪命题的定义 1.“3G人才”是一个新定义我们应该注意不要过度地强调“3G人才”,让这一概念泛化。In-Stat CHINA总经理殷建松就表示他“不同意3G人才的定义”,他认为在融合产业链里,通信行业正面临巨变,因此“讲‘通信人才’更合适”。 摩托罗拉工程学院院长邵京一也认为,“其实职业不是按照2G、2.5G和3G来分的,是按照行业来分的。”“3G实际上是在2.5G之上的网络系统,是一个很大的平台。” 以一名职业的网络业务工程师为例,他不仅应对现有的2G和2.5G发挥自己的能力,还应当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跟上日新月异的技术变化。 同时,他表示,人才也有一个标准问题,经过职业化的培训达到了某一个阶段或高度,得到行业或者企业的入口,才能称之为人才。 2.想象有多大,3G的人才缺口就有多大 出于对3G行业的看好,3G人才培训也开展得红红火火。目前很多传统的软件人才都在积极转型成为3G人才,部分高考学生填报志愿时也倾向于选择通讯行业,以便投身3G产业。 3G人才缺口究竟有多大?只有市场发展起来,行业才会发展起来,就业岗位才会有稳定的、渐增的需求。国外的3G行业发展得很成熟了,但从目前国内3G产业的发展来看,它还属于“很朝阳”“很新鲜”。一切都是未知数。

3.要投身3G,就只做含金量最高的核心技术开发 记者发现,不少人只青睐3G软件工程师、移动增值业务等技术,忽视了3G人才需求种类的多样性。 英才网联COO冷明曾对媒体表示,“企业对3G人才的需求中,3G核心技术开发是少数,大部分是从事服务、运营、融合的,3G时代在中国到来以后,通信行业周边产业的人才需求量会很大。因为应用越来越超过技术的重要性。” 3G产业的兴衰最终由消费者的需求来决定,因此营销人员对产业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3G市场营销人员目前十分短缺,据了解,未来的人才需求热点将会转至市场营销方向,懂技术的服务销售人员会更加吃香。 感谢您的阅读!

关于中国教育学会全国学术论文征集和评选活动的通知

关于中国教育学会全国学术论文征集和评选活动的通知 今年是新中国诞生60周年,也是中国教育学会成立30周年,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更好地交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经验,我会拟于今年10月在长沙举办第22次全国学术年会。年会主题为: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经研究,定于4月——10月底举行年会学术论文征集和评选活动。本次征文要求紧扣学术年会的主题,请各单位积极做好组织工作,欢迎各有关教育科研单位、中小学学校、幼儿园、个人会员踊跃参与。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关于论文征集 1、征文类别形式:论文、调查报告、经验总结、实验报告等。 2、征文填报分类、参考题目及登记表(详见附件一、二、三)。 3、征文报送方式: ① 征文通过中国教育学会网站(http://**************)“论文申报查询系统”在线填报。 ② 纸质征文邮寄至:北京西单大木仓胡同35号中国教育学会,收件人:学术室,邮政编码:100816,请在信封正面左下角注明“第22次论文征集”字样。 注:两种报送方式任选其一,不得重复报送。垂询电话:***-********。 4、征文报送要求: ① 符合年会征文主题,观点鲜明,论述严密,数据准确,案例典型,文字通顺,理论联系实际。 ② 论文作者必须是文章的唯一作者或第一作者。 ③ 每人最多报送两篇文章。 ④论文征集和评选登记表(附件三)中“内容分类”栏目须按照附件一中的类别(A、 B、C…)填写。 ⑤ 每篇文章字数应在3~5千字之内(理论研究类,即A类字数可适当放宽,不超过6千字)。 ⑥ 论文一律不退,请自留底稿。

⑦ 如因论文有严重抄袭现象而影响征文评选结果的,责任自负。 5、征文报送截止时间:7月20日止(以寄出地邮戳为准)。 6、参评费用:每篇论文需交参评费人民币80元。汇款地址:北京西单大木仓胡同35号中国教育学会,收款人:办公室,邮政编码:100816。垂询电话:***-********。 注:通过“论文申报查询系统”在线填报的论文,请将系统自动生成的论文序号、作者姓名填写在汇款单附言栏中。多人共同汇款的,另附名单传真或E-mail至学会。 二、关于论文评选 1、评选机构:评选机构由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负责,评选委员会主任:顾明远(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副主任:谈松华(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学术委员会主任)。 2、获奖等级分为:一、二、三等奖。 3、论文查询、评选结果与证书寄送:论文与评审费寄出1个月后,即可在中国教育学会网站查询相关情况。2009年11月中国教育学会网站将公示获奖结果,公示期为10天,公示无异议后由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室邮寄获奖证书至论文第一作者;未获奖者将不另公布。 4、获奖论文公布与宣传:获奖论文名单将刊登在中国教育学会网站;《中国教育学刊》将选登部分获奖名单和论文。 5、将邀请部分获奖作者参加第22次全国学术年会。 1、基础教育、教学理论研究 (1)现代教育理论与现代教育理念研究思考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3)素质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研究 (4)教育理论对学校改革与发展影响的研究 (5)学校改革与发展的规律性研究 (6)经济、科技发展对基础教育的影响研究 (7)基础教育、教学理论的国际比较研究

读中国教育报的体会

关注教育,让我的生命充满快乐 ——读《中国教育报》有感 开发区辛安小学王金萍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 作为一名一线农村教师,我与《中国教育报》相识已有10余年。但真正潜下心来研读是在过去一年的时间里,去年非常荣幸由教育局统一订阅此报,怀着一份感恩之心和一种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我翻开了这份报纸,没想到它的知识性、实用性、可读性强,为我开辟了一条拓宽自己教育视野的新途径。 《中国教育报》是教育部主办的以教育新闻为主的全国性日报。它的宗旨是全面、准确、及时地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及工作部署,传播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信息和经验。她为教师开辟了一条拓宽自己教育视野的新途径;她使教师增长了很多见识,更加深入的理解了党在新时期的教育方针和路线,接触了更多的新的教育理念和思潮,了解到了更多的地区的教育现状;她让教师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在党的关怀下,中国的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一。她办有丰富多采的各类专刊,能满足不同需求的教育工作者;她以高品位的知识性、趣味性为广大师生员工服务,刊登的师德教育,德育,课改,教育功能等等,教师们百看不厌;她能及时反映广大教师的呼声和建设,让教师感觉这里就是自己的主心骨。中教评论、观点等栏目也是老师们喜欢的,它针对近来发生的一些教育热点问题展开评论,执笔的评论者都是高手,他们对教育的见解,对社会、家庭对教育的认识和期盼特别的关注,深入地有针对性地把当前的一些问题摆到纸面剖析,或赞扬、或叫板、或批判,谈出自己的观点。评论栏目能把老百姓的心声倾诉出来,让人找到同感,看了非常的痛快。每一个板块有每一个板块的风格,每一个栏目有每一个栏目的作用,这就是《中国教育报》。 对待这样一份与职业息息相关的报纸,老师们感到格外的期盼,每每在课余时间,都会看到老师们翻阅她的身影…… 《中国教育报》是教育部主办的以教育新闻为主的全国性日报。它的宗旨是全面、准确、及时地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及工作部署,传播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信息和经验。同时,它又针对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等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具体的案例指导和方法介绍,使得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