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复习提纲.doc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提纲.doc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提纲.doc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提纲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P5) (08年真题)广义文化9、(P8) (10年真题)文化政策

2、(P5) (09、12年真题)狭义文化10、(P9) (13年10月真题)民族文化

3、(P6)文化内涵11、(P9)国别文化

4、(P6)文化产品12、(P10)上层文化

5、(P7)文化现象13、(P10)底层文化

6、(P7)文化事象14、(P11)文化传统

7、(P8)文化思潮15、(P11) (12年10月真题)传统文化

8、(P8)文化观念

、简答题

1、(P5)广义文化应把握的要点是什么?

2、(P5)狭义文化应把握的要点是什么?

3、(P9)中国文化能形成一种统一的文化的原因有哪些?

4、(P10)什么是上层文化?什么是底层文化?两者之间的关系?

5、(P11)文化传统有哪些特点和作用?

6、(P12)中国文化概论课程与中国文化史的区别是什么?

7、(P12)中国文化概论课程与人类文化学的区别是什么?

8、(P12)简述中国文化概论课程开设的目的和任务。

三、论述题

1、(P10)怎样认识文化发展的时代性及其历史阶段?

2、(P11)如何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与古代文化的关系?

3、(P11)如何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

4、(P11)你认为把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截然对立的观点正确吗?

5、(P12)如何正确认识与对待中国文化传统?

6、(P13)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的基本内界有哪些?怎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

一、名词解释

1、(P18)方志时期6、(P31)通漕四渠

2、(P18)仪器观测期7、(P14)地理环境

3、(P20)天下8、(P20)地缘

4、(P22)九州9、(12年1月真题)“塞北江南”

5、(P30) “尽地力之教”

二、 简答题

1、 (P14)谈一谈地理环境在人类文化发展当中的作用。

2、 (P14)中国地势和地形的特点是什么?

3、 (P15)中国历史上的人群分布的主要情况是什么?

4、 (P15) (09年真题)简述中国文化史上的山西居“天下形势”。

5、 (P16)简述中国地理的整体性特征。

6、 (P19)简述地理条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13年10月真题简答题)简述中国稻作农业未在岭南形成的原因。

7、 (P22) (07年真题)简述元明时期南北文化对峙的新变化。

8、 (P26)司马迁在《史记》中是把当时的“天下”划分为儿大基本经济区來论述地域文化习俗的? 9、 (P27)宋元明清以后地域文化出现了哪些新的现象? 10、 (P30)中国古代利在兴修水利方面有哪些重要贡献?

(12年1月真题名词)塞北江南”

11、 (P31)简述中国古代利用自然的一些失误。

(12年10月真题简答题)简述古代林木滥砍乱伐的重要原因及严重后果。

12、 (P15)简述关中“表里山河”。

三、 论述题

1、 (P15)试述关中及晋北地区的地位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2、 (P16)为什么地理通道影响着中国文化的发展?

3、 (P20)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为什么和地缘特征相关联?

4、 (P23-25)形成中国区域文化的因素是什么?

5、 (P27)谈谈唐代初年南方文化的一些情况。

6、 (P27-28)正统文化与地域文化的关系是什么?地域文化对正统文化有什么样的作用?

7、 (P30) (10年真题)试述古代利用自然方面的成就。

8、 (P32)试述黄河、淮河由利变害的原因。

9、 (P21) (12年1月真题简述广阔的地理舞台与中国文化的悠久。 10、 (P25)以实例说明典范人物对特定地域文化特色的影响。

第二章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

一、名词解释 (P34)新石器时代 10、 (P38)敬授民时

11、 (P42) (09年真题)分封制 12、 (P45) (08年真题)儒家 13、

1、 2、 3、 4、

5、 6、 7、 8、 9、

(P56) (12年10月真题)察举制 (P56)孝廉 (P56)茂才 (P57)重本抑末 (P57)重农主义

(P60)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P65) (07年真题)永嘉之乱 (P66) “十六国”时期 (P67)玄学

(P46)道家14、

(P48)墨家学派15、

(P49) (07年真题)名家16、

(P51) “大一统”意识17、

(P53)三公九卿18、

19、(P76)府兵制35、(P101)王阳明

20、(P80) “荫子”制度36、(P103)文字狱

21、(P81)两税法37、(P104)考据之学、乾嘉学派

22、(P81)租庸调制39、(P35)龙山文化

23、(P87)古文运动40、(P37)敬顺昊天

24、(P87)王安石变法41、(P42)封建

25、(P88)理学42、(P47) (12年10月真题)法家

26、(P89)色目人43、(P49)、明阳家

27、(P89)南人44、(P45)孔子

28、(P90)回回45、(P46)老子

29、(P90)孟德髙维诺46、(P47)庄子

30、(P91)八思巴47、(P51)西域

31、(P95)锦衣卫48、(13年10月真题)什伍里平制度

32、(P98) 一条鞭法49、(P75)三省六部

33、(P98)税监50 (P89)行省制度

34、(F98)摊丁入亩

38、(P34)仰韶文化

二、简答题

1、(P34) (07年真题)简述中国新石器文化的分布状况。

2、(P34) (09年真题)简述屮国文化基本规模形成的具体表现形式。

3、(P37) (10年真题)简述多种族群向黄帝族群聚拢的原因。

4、(P39) (08年真题)夏文化的重要特征是什么?

(13年10月真题简答题)简述“家天下”的政权模式。

5、(P41)简述五帝至商的宗教崇拜分野。

6、(P43)西周王朝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7、(P44)简述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大势。

8、(P45)春秋战国吋期儒家思想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9、(P46-47)春秋战国时期道家思想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10、(P47)春秋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11、(P48)墨家思想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12、(P49)春秋战国时期阴阳家思想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13、(P49)春秋战国吋期名家思想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14、(P51)简述“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15、(P57)何谓“文景之治”?

16、(P57)简述屮国古代重农主义的基本国策。

17、(P62)汉代士大夫阶层的作用是什么?

18、(P63)简述魏晋南北朝的文化大势。

19、(P67)魏普崇尚玄学玄理,在文化方面的一个最重的结果是什么?

20、(P69)何谓佛教的“空观”?

21、(P72)南北朝时期,佛教作为宗教,其精神因素渗透到屮国文化的哪些方而?

22、(P73)简述魏文帝的改革。

23、(P77)谈谈唐代开放的民族政策。

24、(P86)从屮唐起,知识分子的思想有哪些明显变化?

25、(P89)简述元代实行行省制度的内容。

26、(F90)简述元朝民族融合的新特点。

27、(P90)简述元朝基督教与穆斯林的传入。

28、(P93)简述明清的闭关锁国政策。

29、(P94) 17?18世纪西方对屮国介绍的书籍有哪些?

30、(P95)简述朱元璋出身与明朝政局的关系。

31、(P95)简述朱元璋在明朝初年采取的各项政治措施。

32、(P96)简述明清利川民间宗教关系加强统治的表现。

33、(P103)简述明末清初“三先生”及其成就。

三、论述题

1、(P38)试述传说时代的文化线索。

2、(P42)为什么会出现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的分封制?

3、(P42-43) (12年10月真题简答题)试论西周分封制实施的特点及其文化意义。

4、(P43)试述周代农耕文化方向抉择的历史意义。

5、(P44-45)春秋战国时期怎样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而。

6、(P45)试述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特点。

(12年1月真题论述题)试论春秋战国吋代是文化观念的原创吋代。

7、(P49—50)试述秦汉时期边疆的开拓与文明的同步发展。

8、(P50)试述秦汉时期打击匈奴的不同后果。

9、(P53)试述郡县制的确立。

10、(P56)试述两汉朝廷选拔官员的文化标准。

(13年10月真题论述题)试述秦汉王朝政治的新格局。

11、(P61)试述两汉经学的作用及变化。

12、(P62)两汉儒学独尊为什么会养成一个士族阶层?

13、(P64)试述西晋灭亡的文化原因及后果。

14、(P66)试述南朝政治及士族文化。

15、(P69)试述佛教在中国古代的传播。

16、(P69)试述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的传播及南北特点。

17、(P72) (11年真题)试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南北融合。

18、(P77、80)试述唐朝在民族关系上幵放精神的体现及给北宋带来的影响。

19、(P81-82)试述两税法的作用。

20、(P83)试述唐宋间南方经济的高涨。

21、(P84-85)试述唐宋市井文化的兴起。

22、(P85、158、339)试述四大发明对世界的贡献和我国近代科技逐渐落后于西方的原因。

23、(P91)试述元朝政治及经济政策。

24、(P93)试述明清时期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情况。

25、(P98)试述重农抑商的观念对明清社会政治经济的影响。

第三章中国传统的生产生活文化

、名词解释

1、(P105)农业文明

2、(P11D) (12年10真题)“政绩”观

3、(P118)行商经营 12、(P144) 区域社会

4、(P118)农商兼营 13、 (P144) 姻缘关系

5、(P125)采食经济 14、 (P144) 血缘九族制

6、(P126)民居 15、 (P145) (10年真题)血亲五服制

7、(P131)烹饪 16、 (P145) 家谱

8、(P134)仪式饮食 17、 (P151) 传统科技

9、(P135)民间组织饮食 18、 (P152) 历法

10、(P144)家庭 19、 (P153) (07年真题)七巧板 11、(P144)家族 20、 (P110) 二十四节气

二、简答题

1、 (P106)在人类社会的历史上,农作物的栽培驯化起到了什么作用?

2、 (P108)汉代以后为什么能够山现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农业盛世?

3、 (P108)明代是如何加强中央对全国土地、人口控制的?

4、 (P109)举例说明农耕灌溉思想体系,对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 用。

(P109)明代以后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有哪些重要影响? (P110)北方麦黍型农耕文化的特征是什么? (P113)简述我国古代的主要农业著作。

(P114)我国民族商业和手工业对农业经济生产起何作用? (P114)概述我国商业发展的过程。 (P115)简述我国民族手工业发展。 (P116)何谓以文促商?

(P117)简述我国传统的市商贸易活动的叫种模式。 (P117)简述庙会的来历。 (P117)市商贸易的方式有哪儿种?

(P119)我国市商贸易有哪些习俗? (P122) (09年真题)简述我国古代行会的主要管理方式。 (P122)匠技的生产活动哪些与文化史有关? (P122)祖师崇拜的行业规约有无实际意义? (P126)我国古代民居建筑格局的文化含义体现在哪些方而? (P129)在传统住宅中,正房是最有中国特色的地方,为什么? (P129)我国古代居住建筑仪式有哪些? (P130)简述祭灶仪式。 (P133)中国人的食疗观有哪些内容? (P135)我国的节日饮食有哪些? (P136)随着历史前进,我国的饮食文化有何变化?

(P136) (10年真题)简述自然范围内的服饰文化标志。 (P137)服饰的形制有哪几种基本类型? (P140)概述我国交通行旅的文化心结有哪些? (P140)家庭共同体的地缘合作表现在哪些方而? (P147)简述中国人的顾家观念。 (P148)传统中的社区组织是怎么组成的? (P148-149)社区与地方圣地活动有何特征?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P150)我国血缘社会有哪些礼俗美德?其产生原因何在? (P150)我国人情社会有何公益传统? (P150) (07年真题)简述社区文化互动的历史价值。 (P151)简述我国耕读社会的奋斗精祌的表现及产生。 (P152)简述我国传统天文学知识。 (P153)我国传统算学有哪些特点? (P155)中医叫诊法是什么? (P156)何谓巾国医学的腑脏学说? (P156)何谓中国医学的经脉学说? (P157)何谓屮国医学的针灸学说?

(13年10真题论述题)试述屮医药学的腹脏、经脉、针灸等学说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P158)简述指南针发明、运用及传播的历史。 (P158)简述印刷术发明及传播的历史。

三、论述题

1、 (P106)试述屮国生产经济文化的核心特征。

2、 (P110)试述我国南北方农耕生产的不同格局。

3、 (P110)试述二十四节气对我国农耕文化的影响。

4、 (P111)试述农政思想的历史地位。

5、 (P112)农业文化事象何以大都与岁时节令有关,试举例简述之。

6、 (P112)阐释我国农事信仰的文化。

7、 (P117) (12年1真题简答题)我国传统市商的经营之道 8、 (P124)试述我国的生产经济与文化特征。 9、 (PI25)试述我国口常文化的形成及特点。 10、 (P126) (10年真题)试述居住建筑的文化含义。 H 、(P132)试述屮M 长期流传的饮食文化观念。 12、 (P134)试述中国饮食行为的文化含义。 13、 (F138-140)试述人文范围内的服饰文化标志。 14、 (P140)如何理解行旅文化的两个组成部分? 15、 (P144)试述中国家庭管理的文化要素。 16、 (P154)试述屮国家庭结构的文化要素。

17、 (P150)我国日常生活中的文化习惯有哪些美德应为现代生活所继承? 18、 (P151)试述我国科技的民族文化基础。

(12年10真题简答题)简述农业岁时历法的文化价值。

19、 (P154)试述中国医药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20、 (P157)试述我国四大发明。

21、 (P158、P85、339)试述我国四大发明的对外交流。

(P113) (11年真题)试述我国历代农书提山的主要农业经营思想与生产知识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第四章中国传统的制度文化

一、名词解释

3、 (P160) (12年1月真题)宗法制

4、

(P161另见P42) (09年真题)分封制

1、 (P158)毕昇

2、 (P159)制度文化

5、(P162)君主专制制 1

6、(P175)行卷

6、(P163)宗法分封制 1

7、(P178)法律制度 7、(P164) (07年真题)郡县制 1

8、(PI78)古代法律 8、(P165)三公九卿 1

9、(P179)《法经》

9、(P166)三省六部制

20、(P180) (10年真题)引经注律 10、(P167) (09年真题)什伍里甲制度 21、(P181)《唐律疏议》 11、(P170)科举制

22、(P190)天神祭祀 12、(P171另见P56)察举制 23、(P190)五礼 13、(P171)明经科 24、(P192)地祌祭祀 14、(P172)九品屮正制 25、(P203)人生礼俗

15、(P175)诗赋取士

二、简答题

三、论述题

1、 (P162)君王是哪两大职能的体现者?

2、 (P164) (08年真题)试述秦汉以后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

3、 (P169)宗法制与王朝政治之间的内在联系。

4、 (P170)试述宗法罎在屮国传统社会屮的文化影响。

5、 (P171)汉代选拔官员的制度有哪些?

6、 (P173)试述科举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川。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1、 22、 23、 (P161)简述宗法制的特点。 (P168)怎样认识君主专制制度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影响? (P168) (13年10月真题)简述“家天下”的政权模式。 (P168-169)宗法观念对秦汉以后国家政治结构的渗透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P170) (09年真题)简述科举制的历史地位。 (P173)简述科举制对唐宋文化面貌的影响。 (P181)怎样理解中国法律制度的伦理特性? (P186) (12年1月真题)简述礼与俗的关系。 (P188)礼的调和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P190)皇家贵族有哪些神圣庄严的祭祀典礼? (P190)简述巾国官方礼制的文化特征。 (P194)祭祖的原则是什么? (P194)祭祖的方式什么? (P195)寇礼的内容是什么?

(P197)怎样认识皇家贵族礼制的文化特性?

(P197) “礼不下庶人”指的是什么? (P198)周期性出现的岁时节日礼仪对民众生活的伦理规范有什么意义? (P198)为什么说礼文化在庶族百姓那里是礼与俗的结合? (P198-208)庶族平民礼俗的规范性的表现是什么? (P201)中国的三大悼亡节有什么区别?

(P206)简述婚姻仪礼的家族原则。 (P208)简述家事的主要内容。

(P187) (11年真题)传统礼俗规约的特点是什么?

7、 (P179) (12年10月真题论述题)试述屮国古代法律制度的文化特色。 8、 (P185)试述礼俗规约的起源与礼俗的变化。

9、 (P186)通过传统社会礼与俗的关系,试述两个文化层面的关系。 10、 (P197)试述庶族平民礼俗与社会上层礼制的关系。 H 、(203) (08年真题)试述人生礼俗的家族特征。

第五章中国传统的思想观念与精神文化

1、 (P213)中国古代的思维模式,最有特色的是哪几种?

2、 (P214)《易经》的结构布局是怎样的?这种结构有什么意义?

3、 (P214)《吕氏春秋》是一个什么样的思想体系?

4、 (P216) (10年真题)简述屮国古代类比思维的特征。

5、 (P216)中国古代天地万物类别的书分哪儿类?

6、 (P218)什么叫“观物比德”?它属于哪一种思维模式?

7、 (P219)什么叫辩证思维?巾国古代辩证思维的来源如何?

8、 (P220)中国古代关于矛盾的认识有哪些?

9、 (P221)简述老子对事物转化的规律是怎样概括的。 10、 (P224)宋代张载对事物发展的内因有何认识?

11、 (P224-226)中国古代关于天人关系方面主要有哪几种观点?各观点的提山者是谁? 12、 (P228) “天人合一”观念对屮国文化有什么积极影响?

13、 (P229 — 230)什么叫“中庸”?什么叫“中和”?中庸之道是一种怎样的原则?它是由谁提出

来的?

(12年1月真题简答)简述“中庸之道”价值观。

(P231)中国古代关于知行关系方的主要有哪几种说法?其代表人物各是谁? (P232)中国古代“知行合一”说有什么特点? (P232)为什么说“知行合一”说是以“天人合一”说为前提呢? (P237)道教是怎样形成的?它的倡导者、创建者是谁? (P237)道教的信仰特征是什么? (P239)佛教的创始人是谁?基本教义是什么? 一、 名词解释

1、 (P213)屮国传统的整体思维

2、 (P224)天人合一

3、 (P229)中庸

4、 (P230)知行合一

5、 (P230)中和

6、 (P234) (10年真题)祖先崇拜

7、 (P235)前兆迷信

8、 (P237)天师道

9、 (P239) “ 四谛” 10、 (P239)空宗

二、 简答题

11、 (P239)有宗 12、 (P246)五伦十教 13、 (P246)三纲

14、 15、 16、 17、 18、 19、 20、 (P246)五常 (P246)五伦

(P247) (09、13年10真题)仁爱教悌 (P248)兼爱 (P262)教学相长 (P264)楚辞 (P265)汉乐府民歌

14、

15、

16、

17、

18、

19、

20、

(P239)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21、 (P240)佛教是什么时候正式传入中国的?是怎样演变为中国化的佛教的? 22、 (F240)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最集中的表现是什么? 23、 (P242)简述先秦儒家“天命观”的宗教色彩。 24、 (P245)孔子的伦理思想是怎样形成的?其核心是什么? 25、 (P245)孟子对孔子的伦理思想有哪些发展? 26、 (P263)中国古代艺术的主要门类有哪些?

27、 (F264) (12年1月真题名词)简述《诗经》及其艺术成就。 28、 (P264)简述楚辞及其艺术成就。

29、 (P268)“南昆北弋,东柳西梆”指的是什么? 30、 (P268)屮国戏曲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31、 (P273)简述唐代绘画艺术的特点。 32、 (F273)简述宋代文人画有哪些特点?

(13年10真题简答题)简述屮国画的主要特点。

33、 (P279)何谓“文以载道”?

34、 (P282)屮国古人在长期艺术审美实践屮形成了许多具有东方特色的审美观念,其屮主要有哪些? 35、 (P282)什么是中和之美?在艺术里它是如何表现的?

36、 (F2 84)简述尚意追求在魏晋吋期各个艺术领域中的具体反映。 三、论述题

(P215)为什么说中国古代整体思维是重体悟的、以经验为基础的直观思维? (P230)为什么说屮国古代哲学的“知行”问题不仅是认识论的问题,更是一个伦理道德问题? (P236) (07年真题)试述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P242)佛教对中国文化有哪些重要影响? (P243)董仲舒对儒学宗教化起什么作川? (P244)宋明理学的宗教功能表现在什么地方? (P245)为什么说伦理道德是屮国传统精神文化的核心? (P247)屮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主要有哪些?继承和发扬屮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什么现实意义? (P249)试述儒家的义利观。 (P252) (11年真题)试述巾华民族的理想人格。 (P254)试述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 (P257) (09年真题)试述《礼记?大学》所提出的古代教育的三大FI 标和八个步骤。 (P264)为什么说诗、乐、舞三位一体是中国上古时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P276)为什么说具有强烈的人文性是中国建筑的一个显著特点? (12年10真题论述题)试析中国古代建筑的人文性。

(P286)尊崇自然的审美观念的哲学基础是什么?这一审美观念对中国文学艺术的发展有什么深 远影响

1、 2、

3、

4、 5、

6、

7、

8、

9、

10、

12、

13

、 14、 15、

第六章中国的语言文字文化一、名词解释

1、(P298) (08年真题)谚文

2、(P299)语言崇拜

3、(P300)语言禁忌

4、(P300)避讳

5、(P301)缺笔避讳

6、(P301)拆字避讳

7、(P301)删字避讳

8、(P307) “仓颉造字说”

1、 (P291)现代中国境内各民族分别使用多种语言可归属为哪五大语系?

2、 (P293)中国的民族语文政策的基本点是什么?为什么要确立这样的一个基点?

3、 (P294) (10年真题)简述汉字的特点。

(12年1真题简答题)简述汉语的特点。

4、 (P298)简述汉字、汉语在境外的传播。

(13年10真题简答题)简述汉语在世界语言中的地位。

5、 (P299)中国人的语言观念包括哪些方面?

6、 (P302) (07年真题)简述荀子的“约定俗成”理论。

7、 (P3O3)简述中国人的修辞观。

8、 (P308)否定派对汉字全而否定的理巾是什么?

9、 (P313) (12年1真题简答题)中国传统语文教育包括哪些内容?

10、 (P315)为什么说以训练作八股文为主的作文训练是一种脱离实际的畸形教学? 11、 (P320)简述汉字构形为书法艺术提供的条件

12、 (P323)语言文字与民俗的关系,突出地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13、 (P326)字谜有什么作用?

14、 (P315) (11年真题)科举取士制度对我国语言文字的负面影响。

三、论述题

1、 (P288)为什么说语言是重要的文化事象?

2、 (P289)为什么说文字是重要的文化事类?

3、 (P289)为什么说语言是文化的裁体,同时又促进其他文化事象的发展?

4、 (P290)文字作为文化的载体有什么重要作用?

5、 (P290)为什么说在构成民族的诸特征屮,语言是最重要的?

6、 (P295)试述汉语汉字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7、 (P302)试述“名”、“实”之争及其历史意义。

8、 (P306)早期的汉字崇拜是怎样形成的?表现在哪些方面?

9、 (P309)为什么说20世纪后期关于汉字的思考和论争拓宽了汉字研究领域? 10、 (P310)从古至今对汉语汉字进行规范的情况如何?

(12年1真题简答题)简述秦始皇“书同文”的政策及其意义。

11、 (P322)中国古代美学的审美理想是什么?这种审美理想在书法美学中是怎样体现的?

9、 (P313)《史籀篇》 10、 (P316)修辞格 11、 (P316)对偶 12、 (P316)顶真

13、 (P317)回文

18、 19

、 20、 21、 22、 14、 15、 16、 17、

(P317)析字 (P317)重叠 (P320)书写单位 (P321)汉字的基础构件 23、 (P322)异体字

(P323)对联 (P325)字谜 (P302)语言“约定俗成” (P306) “河图洛书说” (P298)字喃

24、 (P298)片假名、平假名 25、 (P291)普通话

简答题

12、(P323)举例说明人们是怎样利用汉语汉字音形义方面的特点制作对联的?

13、(P315) (11年真题)简述建国后在语言文字规范方面所开展工作。

(13年10真题简答题)新中国建立后,为促进W族语文工作顺利进行采取了哪些措施?

第七章中国文化的对外交汇与现代化

一、名词解释

(12年1真题)禅宗代新儒学

宋明理学6、(P352) (08年真题)返本开新

中体西用7、(P354)综合创新论

全盘西化论8、(P357)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12年10真题)儒学复兴论或现9、(P343) (12年10真题)“儒学文化圈”

二、简答题

1、(P328)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汇,最主要的有哪儿次?

2、(P328)中国文化是封闭的排他的文化体系吗?

3、(P329)世界各民族文化是怎样发展的?

4、(P33O)简述禅宗的传播。

5、(P331)简述中国禅宗流传域外的惜况。

6、(P335)简述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外文化交流。

7、(P337)中国近代以来传统社会在外力冲击下向现代社会变迁经历了哪三大阶段?

8、(P337)陈独秀通过清理近代巾西文化交汇的脉络,明确提出了一个怎样的思想?

9、(P338-339)宋元时期中西文化交流的最大事件是什么?

10、(P339)宋元时期四大发明的西传有哪些重要影响?

(P85、P339)试述四人发明对世界的贡献和我国近代科技逐渐落后于西方的原因。

Ik(P342)按其发展说,中国古代学术主流思想有哪些?

12、(P342)儒家的哪些思想观念对外国有较大影响?

13、(P342)法国的伏尔泰是怎样评价中国文化的?

14、(P343)简述屮国文化对日本、朝鲜、越南以及东南亚等的影响。

15、(P344)中国传统文化形态与西方文化有什么不同?

16、(P344)未来世界文化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17、(P346) (09年真题)简述近代屮国文化变革的历程。

18、(P347) “中体西用论”是哪一派的文化主张和理论?其基本主张是什么?有什么积极和消极作用?

19、(P349) “全盘西化论”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20、(P349)简述20世纪中国文化三大主要思潮。

21、(P351) “儒学复兴论”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是一个怎样的学术思想流派?

22、(P353)现代新儒学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23、(F355-356)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应走怎样的道路?

24、(P358)为什么说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区别于以往文化形态的全新的文化?

三、论述题

1、(P331)以佛教对屮国文化影响及佛教的屮国化为例,谈谈屮国文化系统的充分开放性、鲜明主

体性以及以我为主、善于消化的强劲生命力。

2、(P338)试述中国物质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3、(P340)试述巾国制度文化对世界的贡献。

4、(P340)屮国的文官制度和科举制度有什么优点?对西方国家有什么影响?

5、(P342)中国精神文化对世界有什么影响?

6、(P346) 20世纪巾国关于巾西文化问题的争论主要有哪些观点?

7、(P352)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來的新儒家有什么特征?

8、(P354-355)毛泽东同志对如何建立屮华民族的新文化是如何论述的?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

中 国 文 化 概 论 (习题) ————张令牌 中国文化概 论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郡县帝最终得以确立时在位的皇帝是(B )

A.汉景帝B.汉武帝C.汉高祖D.汉文帝 2.尧舜时期的都城建立在(A ) A.汾河谷地B.河套地区C.江淮地区D.胶东平原 3.京杭大运河走向衰落是在(C ) A.宋朝B.元朝C.清朝后期D.明朝前期 4.唐代被称为世界文化融会场和集散地的是(C ) A.洛阳B.上海C.长安D.开封 5.唐宋以来,中国各地出现了“状元乡”、“秀才县”,主要是由于(A )A.典范人物的影响B.自然环境的影响 C.地理条件的影响D.区域意识的影响 6.据东汉学者郑玄解释,能走牛车的路称为(B ) A.径B.畛C.涂D.道 7.京剧脸谱的不同颜色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表示鲁莽豪爽的是(C)A.红色B.白色C.黑色D.紫色 8.对传统的经史文献进行大量考订、校勘、辑佚、辨伪和注解的是( C ) A.浙东学派B.桐城学派C.乾嘉学派D.扬州学派 9.制成最初的指南针——司南的朝代是( A ) A.战国B.东汉C.北宋D.南宋 10.司马迁把现在徐州以东包括苏州、扬州一带称为( C ) A.南楚B.北楚C.东楚D.北楚 11.避讳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语言禁忌,避讳之风起源于( D ) A.南朝B.秦朝C.唐朝D.周朝 12.旧时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祖师,伶人行的祖师是( A ) A.唐明皇B.秦始皇C.嫘祖D.杨贵妃 13.在中国历史上,农民意识强烈的皇帝当属( C ) A.秦始皇B.汉武帝C.朱元璋D.乾隆 14.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后,剪辫子、穿中山装的服饰标志属于( B )A.阶层标志B.政治标志C.职业标志D.信仰标志 15.在我国庆贺婴儿“满月”礼这天,主持“去胎发”仪式的是( C )A.爷爷B.爸爸C.舅父D.族长 16.全盘西化的提出者是( D ) A.李大钊B.郭沫若C.贺麟D.胡适 17.唐代以后通行的文字字体是( B ) A.行书B.楷书C.隶书D.草书 18.我国古代把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轨道称为( A ) A.黄道B.红道C.紫道D.白道 19.现存最早的药学专书是( C ) A.《针灸甲乙经》B.《千金要方》C.《神农本草经》D.《千金翼方》20.元朝把统治下的人民分为四等对待,其中地位最低下的是( D )A.蒙古人B.色目人C.汉人D.南人 21.民间人士对中国烹饪地方差异概括正确的是( A ) A.南甜、北咸、东辣、西酸B.南甜、北咸、东酸、西辣 C.南咸、北甜、东辣、西酸D.南辣、北咸、东甜、西酸 22.宋代文学的代表样式是( B )

2020年整理中国文化概论心得体会.doc

《中国文化概观》学习心得 程海霞 文化是什么?在文化研究已进行百五十年的今天,提出这么个“常识性”的问题,可能会有人对之嗤之以鼻:文化不就是人类的创造发明吗?但是,“常识性”的问题,未必就不存在问题,且往往科学研究的进步发展,抑或是理论的飞跃,就是缘起于对“常识性的思考和质疑。 “文化是什么?”要解决的是文化观的问题,这是文化研究的首要问题,因为所有与文化研究有关的课题,诸如:跨文化交流理论、文化霸权问题、文化哲学的研究等等,都需要建立在文化的定义的基础之上的。不同的文化定义会产生不同的文化观念、研究视角、方法等等。纵观人类文化研究的历史,特别是近百年的文化研究史,几乎每一种文化理论,或每个与文化相关的学者都有不同的文化定义,因此,也就产生了不同的文化观,不同的文化观(文化定义)也就记录着文化研究不同阶段的发展历程,也就形成了文化研究的学科史。 文化(culture)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给它下一个严格和精确的定义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不少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一直努力,试图从各自学科的角度来界定文化的概念。然而,迄今为止仍没有获得一个公认的、令人满意的定义。据统计,有关“文化”的各种不同定义至少有二百多种。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凝结在物质之中又

游离于物质之外的,能够被传承的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是人类之间进行交流的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文以化人,文化就是可以融化在人身上的精神文明方面的东西。 不管什么学科,学科成立的标准之一,就取决于其是否有合理的学科定义,但要用确切的话语,欲一劳永逸地去给某一学科进行定义,何其容易?此外,任何一个定义都有其历史的局限性,因为其发展也要受到人类认识世界和本学科发展程度及其行为个体的自身素质(和哲学思辩能力等的)的限制。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对文化的定义和概念我要多多学习多多探索,已求多中国文化概念有所了解和领悟。回顾过去,很庆幸选课的时候,坚持考了自己的兴趣课,时间也证明了,我的选择是正确的。 我喜欢中文系,但是阴差阳错的,我就读的是政法系。我曾经为此苦恼,后来转念一想,我可以曲线爱文嘛。于是,大学选修课的时候,我选了丁楹老师的《唐宋诗词鉴赏》,我受益良多。 这次选上《中国文化概论》,可以说是再续前缘吧。 在我念小学的时候,我没有“国家”这个词的概念。我只是想,为什么叫“中华”呢?后来,还是这本书解决了我的困惑。 “‘中华’之得名,由来已久。‘中’,意味居四方之中。‘华’,本意为光辉、文采、精粹,用于族名,蕴含文化发达之意。元人王元亮说:‘中华者,中国也。亲被王教,自属中国,衣冠威仪,习俗孝悌,居身礼仪,故谓之中华。’(《唐律疏议释文》)”。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2014.10)真题及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2014年10月自考真题及答案 一单选 1. 百家争鸣中阴阳家的代表人物有() A.邓析 B.邹衍 C.惠施 D.墨瞿 正确答案 B 知识点名称 重要几家的代表人物;各家思想特征 难易程度 简单 讲解 阴阳家以战国时期的邹衍为代表。邹衍用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五德终始"说,解释朝代的变更。其理论对后世中国上层文化和下层文化都有深刻影响。 统计 刷题次数 : 1530 错误率 : 60% 2. 士人群体出现于先秦,但真正构成一个享有社会实际权益的社会阶层,是在() A.西汉时期 B.两汉时期 C.东汉时期 D.魏晋时期 正确答案 B 知识点名称 士大夫阶层的养成 难易程度 简单 讲解 士人群体出现于先秦,但真正构变成一个享有社会实际权益的社会阶层,是在两汉时期。统计 刷题次数 : 2295 错误率 : 51% 3. 魏晋最重要的学术现象是()

B.玄学 C.般若学 D.涅槃学 正确答案 B 知识点名称 玄学 难易程度 简单 讲解 魏晋最重要的学术现象是玄学,玄风大畅是那个时代的显著特征。玄学是老、庄哲学在魏晋时期的新发展。一般认为始于曹魏的何晏、王弼,不过他们的贵无尚虚的取向基本在调和儒道,关心理想帝王人格问题,大体仍不离济世之道。 统计 刷题次数 : 2037 错误率 : 51% 4. 两税法得名因为征税在() A.春夏 B.夏秋 C.秋冬 D.冬春 正确答案 B 知识点名称 两税法的作用 难易程度 简单 讲解 两税法以夏、秋两次征税而得名,其内容核心是以一个家庭的财产状况和田亩数量为依据征收赋税。 统计 刷题次数 : 1683 错误率 : 42% 5. 中唐以后兴旺起来的白话小说之祖是()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史上最全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1 一、填空(每空1分,共30分) 1.儒家是中国本土文化的主干,《大学》中的、亲民、止于至善就是三纲领,而格物、正 心、、、、 、被称为八条目,为古人设计了一条人生道路。 2.宗教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佛教在不同的地域与该地区文化结合,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文化,释加牟尼是在树下悟道的,因而该树为智慧的象征。四谛说是佛家的基本理论,四谛 指、、、、道,是佛家对世界的基本看法以及修养原则。 3.、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张角所创立的,张陵、张衡、张鲁所创立的 是道教的重要源头,金元时期王重阳所创立的风靡中国。 4.中国古代科技曾创造过辉煌,自成系统。《汉书·五行志》中的一段:“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关于的记录。《》是汉代产生的著名数学著作,是南北朝著名的数学家,对推算圆周率作出重要贡献。 5.中国古代历史记载的系统性、完备性举世无双,形成了自成系列的史学巨著。《》是二十四史的开端,它是一部体通史;司马光的《》是一部体通史,与以后的续作形成了正史以外的又一系列;唐代杜佑的《》是体例制史书的第一部;宋代袁枢开创了 体系列。 6.中国学术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同的特点,先秦诸子学产生,东汉、西汉学发达,魏晋风行一时,隋唐佛学达到极盛,宋明开创了儒学的新局面。 7.五行说在春秋战国时期定形,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思维工具,它们之间存在着和等关系。 二、选择题(每空2分,共20分) 1.百家争鸣中对逻辑分析方法及自然科学比较注重的学派是()。 A.儒家 B.兵家 C.道家 D.墨家名家 2.《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被称为“四大奇书”,代表了当时俗文学的最高成就。 A.《金瓶梅》 B.《官场现形记》 C.《红楼梦》 D.《初刻拍案惊奇》 3.我国四大发明中()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A.造纸 B.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 4.目前公认的中国最早的文字是()。 A.仰韶文化的陶文 B.甲骨文 C.金文 D.石鼓文 5.“三武灭佛”之后,()成为中国佛教最为流行的宗派,它充分体现了华夏文化的特征。

最新10月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全国 2018 年 10 月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 0032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5 分 )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通常称为() A. 文化产品 B. 文化内涵 C.文化现象 D. 文化事象 2.南北朝时出现在历史记载中,到唐代变得相当强大,与唐代和平交流居多,且主要居住 在今西藏地区的民族是 ( ) A. 羌 B. 吐蕃 C.鲜卑 D. 回纥 3.“书楚语,作楚声”一语说的是() A. 中原文化 B. 齐鲁文化 C.巴蜀文化 D. 屈原文学 4.中华民族的祖先在创建它的古代文明时,首先面临的特点是() A. 大地域上自然环境优越 B. 大地域上社会环境优越 C.大地域上人口构成多族群 D. 大地域上人口构成较松散 5.红山文化的神庙和祭祀遗址,实际上维系着附近相当大地区人群的( ) A. 社会生活 B. 精神生活 C.物质生活 D. 家庭生活 6.夏作为我国第一代王朝,历时近() A. 七百年 B. 六百五十年 C.六百年 D. 五百年 7.重农主义是为保护小农而打击工商业的一种() A. 政治观念 B. 经济观念 C.国家观念 D. 文化观念 8.我国市商贸易有一定的发展,并已开始使用货币是在() A. 夏朝时期 B. 商周时期 1

C.春秋时期 D. 战国时期 9. 古算中的“韩信点兵”就是现代数学中的( ) A. 一次同余式组解法 B. 二次同余式组解法 C.三次同余式组解法 D. 高次同余式组解法 10. 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所著的药学百科全书是() A. 《神农本草经》 B. 《伤寒杂病论》 C.《素问》 D. 《本草纲目》 11. 我国造纸术传到中东阿拉伯国家是在() A. 公元 2 世纪 B. 公元 6 世纪 C.公元 8 世纪 D. 公元 12 世纪 12. 在宗法制度之下,中国古代社会结构的基本单位是( ) A. 宗族 B. 家庭 C.什伍里甲 D. 个人 13. 科举制建立与全面推行的时代是() A. 明代 B. 宋代 C.汉代 D. 隋唐 14.《诗·小雅·北山》云:“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句话主要 表现的一项制度是 ( ) A. 分封制 B. 什伍里甲制度 C.君主专制制度 D. 九品中正制 15. 在下列先秦典籍中,对辩证思维作了大量简明而深刻论述的是() A. 《周易》 B. 《管子》 C.《商君书》 D. 《韩非子》 16. 在中国传统哲学“知行观”中,提出“知先行后”主张的思想家是() A. 荀子 B. 程颐 C.王阳明 D. 王夫之 17.董仲舒说:“仁而不智,则爱而不别;智而不仁,则知而不为。”这说明,他认为教育 应 ( ) A. 止于至善 B. 学思结合 C.教学相长 D. 德育和智育并重 2

中国文化概论读书笔记

读了中国文化概论后,身为建筑学的学生,我受益匪浅,从中学到了中国文化的演变,还领悟到了中国文化的意义,让我身为中国人而感到骄傲。 该书讲了许多关于中国文化的内容,其中包括:中国地理环境以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中国文化的经济制度及其影响;中国文化的社会政治结构及政治制度;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与其深远的影响;中国古代的古典书籍以及其文化内涵。总体来说,该书包含了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是中国文化的百科全书,虽然在阅读的过程中我经历了漫长而又艰辛的过程,但到最后有所收获,证明我所付出的努力是值得的。 中国文化在整个历史长河中并非是亘古不变的,其中,在某些时期,中国文化发生了剧变。在中国历史的不同时期,各个思想与文化也是不同的,而各个文化的背景,也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密不可分。总体上看,中国文化的发展可分为以下几个时期:夏商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以及民国到共和国时期。在这些不同的时期中,文化不断的发展,消退,融合,也是对当时的历史背景的一种反应。 夏商时期是我国封建王朝的开创时期,也是我国文化的开端时期,也是科技的起点。夏朝是商朝文化的奠基和基础,也即是夏朝是商朝文化的前提存在;而商朝是夏朝文化的发展与升华。在这个时期,人们已大量使用青铜器,史称为“青铜时代”,农业与手工业有了初步发展。文化上,夏商时期注重对鬼神的崇拜,国家的政治行为与国王的行为,都需要向鬼神祭祀,故而该时期的文化被称为“神本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百家争鸣的时期,各种思想浪潮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在中华大地上。因为周朝王室衰微,诸侯崛起,再加上礼崩乐坏,宗法制度被破坏,以及士大夫阶层的崛起,使当时的思想得到了解放与发展。其中就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现象。这百家之中,最为出名的是这六家:儒家,法家,墨家,道家阴阳家,名家。最后让以法家为优的秦朝灭了六国,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 在秦朝,秦始皇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决定实行“大一统”这一措施。他统

中国文化概论课后题答案

绪论 一为什么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 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指:人化或人类化,即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其体现即有自然面貌、形态、功能的不断改观;也有人类个体与群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完善。 二怎样理解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的联系和区别? 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被称为大文化。 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主要是心态文化,又称“小文化”。书本绪论为什么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 三文化结构的四层次包括哪些内容? 对文化的结构解剖,有两分说,即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三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精神三层次;有四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风俗习惯、思想与价值。有六大子系统说,即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语言符号、风俗习惯等。(注意:这里还是记住为好,六大系统可简记为:社语俗物精艺) 四怎样认识和评价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结晶,具有历史性和现实性,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代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 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 一历史上哪些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较大的影响?举例说明。 1 黄河中下游一带是是中国历史上百姓生存和繁衍的最适宜地区,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是建立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的,它们形成于农业区,也随着农业区的扩大而传播。农业文明对中国文化的延续性起了很大的作用。 2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地理障碍对人类活动、特别是交通运输的影响。不同的地理环境与物质条件,形成了不同人群的不同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外来文化影响。 3 地理障碍对文化的传播有很大的影响,也使中国的不同地区所受的外来文化影响和影响程度各不相同。 4 地理环境对开放与封闭的影响是相对的,首先,不存在绝对的开放或封闭的地理环境;其次在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影响的程度是不同的;再次自然地理环境也不是决定开放与否的唯一条件,海洋并不是开放的唯一途径。 5 中国历史上确实长期缺乏开放的动力,但从某种意义上说,根本的原因并不是地理阻隔,而是中国的地理条件过于优越。 二为什么同样的地理因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起到不同的作用? 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当然也是人类意识或精神的基础。因此,地理环境对人类和人类社会所起的作用是具有一定的决定意义的。,但是在具体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地理环境在起决定作用的同时,也给人类的发展保留着相对广泛的自由,因为:第一,它并没有规定人类从产生到消亡的具体过程、方式和时间;第二,它并没有确定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和传递的具体过程、方式和时间;第三,人类只要不违背它的内在规律,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这一环境,实现对自身有利的物质转化和能量传递。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利用从来没有达到极限,今天离极限也还相当遥远。而且,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人们对地理

《中国文化概论》知识点梳理

中国文化概论 绪论 一、填空题 1、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通常称为(文化现象) 2、与英文Culture对译的汉语是(文化) 3.“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出自(《说苑?指武》) 4. 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是(文化现象) 5、中国文化属于(国别文化、多民族构成的共同体文化、东方文化) 6、广义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7、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时期、某一国家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这些现象称为(文化事象) 8、中国文化又称(中华文化、华夏文化、炎黄文化)) 9、文化传统除了延续性的特点外,还具有(稳定性) 10、中国文化属于(国别文化、多民族构成的共同体文化、东方文化) 11、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被称为(文化传统) 12.学界把一些不属于狭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人文特性称为(文化内涵) 二、名词解释 1、文化思潮:某种文化观念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事象,在某一特定时期,在一定背景下,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为多数人所赞同和奉行,其形成的潮流是文化思潮。 2、狭义文化:狭义文化又称人文文化,是某一社会集团(民族或阶级)在长期历史的发展中经传承累积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总体系。 3、文化内涵:不属于侠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人文特征,成为事物的文化内涵。 4、文化政策:指定一定的时代,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规定和对策原则。 5、中国传统文化:以中国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 6、.狭义文化:是某一社会集体(民族或阶层)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经传承累计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总体体系。 7、广义文化:广义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8、文化事象: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这些现象成为文化事象。 9、文化观念:一个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对文化问题所持的态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事象里所表现的意识形态,称作文化观念。 10、文化政策:指一定时代,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规定和对策原则。 11、中国传统文化:是以中华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12.民族文化: 不同的民族有自己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文化的差异与特色是划分民族的标志之一。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立的文化,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发展的历史。“由于历史发展条件和文化本身的结构、功能等方面的特点,不同民族的文化在发展中,在这一或那一历史时期,相对而言,有比较昌盛、发达、普及的;也有昌盛、发达、普及的程度稍差一些的。但是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不会因此而丧失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地域特色。 三、简答题 1、文化被划分成哪两个层次?两个层次的区别是什么? 答:①上层文化和底层文化。②上层文化指宫廷文化与上层文人所创造、拥有的文化;底层文化指民间文化,即不依赖于统治阶级的广大人民及其精英人物所创造、拥有的文化。 第一章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29.下列选项中,属于自然范围内的服饰文化标志的有(ABDE )3-137 A.环境标志 B.等级标志 C.性别标志 D.年龄标志 E.体型标志 30.下列选项中,属精神文化的有(ABCDE )5-213 A.艺术 B.政治 C.道德 D.风俗习惯 E.宗教 26.中国古代改造、利用自然的成就有【CDE 】 A.渔业的布局B.盐业的兴办C.水利的兴修 D.运河的开凿E.土地的开垦 27.据《史记》记载,上古多种族群向黄帝族聚拢的原因包括【AB 】 A.战争B.宗教C.农耕 D.渔猎E.天灾 28.下列选项中属于诞生礼俗的有【ABCDE 】 A.求子礼俗B.催生礼C.洗三 D.满月礼E.周岁礼 29.尊崇自然是中国古代艺术一个重要的审美观念,以下文学作品中属尊崇自然典范之作的有【ABCDE 】 A.陶渊明《归园田居》B.柳宗元“永州八记” C.范仲淹《岳阳楼记》 D.欧阳修《醉翁亭记》E.苏轼《石钟山记》 30.中国历史上曾先后被汉语同化的语言有【ACDE 】 A.北朝的鲜卑语B.隋代的高丽语C.唐代的西夏语 D.辽代的契丹语E.近代的满族语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广义文化 答:广义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32地理环境 答:它是人类存在和文化创造的先决条件。生活在一定地理范围中的人群,必须依赖自然提供给他们的条件.进行他们的文明建构,展开他们的文化历程。故此,文化的总体特征的了解,必须从了解其地理环境开始。 33.制度文化 答:制度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层面,是人们为适应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主动创制出来的有组织的规范体系.它既是物质文化的反映形式,又是精神文化的物化形态。 34.楚辞 答:楚辞是战国时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文人创造的一种新诗体,具有十分浓郁的楚国地方文化色彩。楚辞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从民间集体歌唱过渡到了诗人独立创作的新阶段,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 35.“中体西用论” 答:“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缩略,这是中国近现代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的文化主张与基本理论。主张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为“本”,去吸收西方科技和文化,达到制夷图强、复兴中华的目的。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请以实例说明典范人物对特定地域文化特色的影响。 答:(1)典范人物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可以带出特定地域的文化特色。任何人都有自己的出生地,而且任何人对此都会有所觉知,由此产生乡土意识。

中国文化概论名词解释

中国文化概论名词解释 1、广义文化: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广义文化是与人类及人类的创造活动相联系的,是以人为中心的概念;广义文化是一个历史概念,它涵盖人类历史的全过程,是一个传承发展的综合概念;广义文化的外延涵盖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全部。 2、狭义文化:狭义文化又称人文文化,是某一社会集体(民族或阶层)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经传承积累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总体体系。狭义文化不但以人为中心,而且以人的精神活动为中心,即使观察物化世界,也是以其中的人文精神为内核的;狭义文化关注的不是个别人的精神活动,而是经历史传承累积凝聚的共有的、成体系的人文精神;狭义文化关注的不仅是全人类的普遍共性,而且更注重不同民族、阶层、集团人文精神的特点。 3、文化产品:广义的文化产品指人类创造的一切提供给社会的可见成品,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精神产品。狭义的文化产品专指精神产品,它是写成的典籍或成为口头流传的语言形式的纯粹的思想观念的产物。 4、文化内涵:我们把一些不属于狭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人文特性,称为事物的文化内涵。 5、文化现象:指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 6、文化事象: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这些现象称为文化事象。文化事象往往是思想观念及其物化形式的综合,它不但具有外在的特色,而且含有观念的特色。文化事象是人们对现象的感受上升到理性概括的认识产物。

7、文化观念:一个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对文化问题所持的态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事象里所表现的意识形态,诸如价值观、审美观等等,称作文化观念。 8、文化思潮:某种文化观念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事象,在某一特定时期,在一定的背景下,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为多数人所赞同和奉行,形成一种潮流,称作文化思潮。 9、文化政策:指一定时代、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规定和对策原则。 10、民族文化:不同的民族有自己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文化的差异与特色是划分民族的标志之一。由于历史发展条件和文化本身的结构、功能等方面的特点,不同民族的文化在发展中,在这一或那一历史时期,相对而言,有比较昌盛、发达、普及的;也有昌盛、发达、普及的程度稍差一些的。但是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不会因此而丧失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由于每种民族文化都是独特的,所以作为一种价值而言,它们均处于平等的地位。 11、国别文化:国别文化是以国家为划分文化的社会依据,多民族国家的文化即在统一的国家内民族共同体的文化。国别文化以某一国家特有的历史与国情为基础。中国文化又称中华文化、华夏文化、炎黄文化,它属于国别文化。 12、中国传统文化:指的是以中华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 13、文化传统: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家的文化,既因时因地而异,又有一定的稳固性和延续性,文化传统是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 14、天下观念:分裂与统一是中国历史上的两大现象,统一总是占主导倾向的追求。大体从商朝开始,王朝就己按着距离的远近,对天下人采取不同的政治策略;西周时,“天下”的观念已十分明晰。以后历朝历代的荒地,无不以边远的四裔民族的“来朝”为荣。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

如对您有帮助,请购买打赏,谢谢您! 绪论 一、知识题 1、中国文化又称中华文化、华夏文化、炎黄文化。 2、中国文化分为四种:生产生活文化、制度文化、思想观念与精神文化、语言文字文化。 二、名词解释: 1、文化产品广义的文化产品指人类创造的一切提供给社会的可见成品,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精神产品。狭义的文化产品专指精神产品,纯粹实用的生产工具、生活器具、能源资材等,一般不称为文化产品。 2、文化内涵;把一些不属于狭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人文特性,称为事物的文化内涵。 3、文化现象:指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妯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文化现象包括文化事象。 4、文化事象: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这些现象称为文化事象。 5、文化观念:一个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对文化问题所持的态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事象里所表现的意识形态,诸如价值观、审美观等等,称作文化观念。 6、文化思潮:某种文化观念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事象,在某一特定时期,在一定的背景下,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为多数人所赞同和奉行,形成一种潮流,称作文化思潮。 7、文化政策:指一定时代、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规定和对策原则。 8、两个文化层面:指上层文化与底层文化。上层文化是宫廷文化与上层文人所创造、拥有的文化。底层文化指民间文化,即不依赖于统治阶级的广大人民及其精英人物所创造、拥有的文化。 三、问答题 1、“文化”名称的来源? 答:A“文”的本义是“错画”,也就是花纹。在人类认知领域里,“文”引申为后天形成的品德、修养,与表示先天素质的“质”相对。“文”在政治领域里,引申为文治教化,文治也就是礼治,与“武功”相对。B“化”的本义是改易。包括宇宙生成以后的“演化”和“分化”。 2、文化的古代意义、现代意义? 答:1)中国经典的“文化”是指人的后天修养与精神、物质的创造。修养属改造主观世界的范畴,创造属改造客观世界的范畴。2)基于汉语“文化”概念的传统解释,学术界经常把它与英语的culture对译。culture的原义是指人类所创造的物质文明,由于物质创造包含人的智慧,与精神文明难以截然划分开。 3、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的定义? 答:1)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应把握三要点:A广义文化是与人类及人类的创造活动相联系的,是以人为中心的概念;B广义文化是一个历史概念,它涵盖人类历史的全过程,是一个传承发展的综合概念;C广义文化的外延涵盖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全部。2)狭义的文化又称人文文化,是某一社会集体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经传承累积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 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总体体系。应把握三要点:A狭义文化不但以人为中心,而且以人的精神活动为中心,即使观察物化世界,也以其中的人文精神为内核;B狭义文化关注的不是个别人的精神活动,而是经历史传承累积凝聚的共有的、成体系的人文精神;C狭义文化关注的不仅是全人类的普遍共性,而且更注重不同民族、阶层、集团人文精神的特点。所以狭义文化的定义不但适用于人类文化学,且适用于民族文化学、国别文化学等较为具体的范围。 4、民族文化和国别文化及其特点? 答:1)不同的民族有自己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文化的差异与特色是划分民族的标志之一。反之,在社会学领域里,民族也是文化划分的依据。以民族特点为标志的文化就是民族文化。其特点是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不会因此而丧失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地域特色。2)中国文化又称中华文化、华夏文化、炎黄文化,它属于国别文化。国别文化是以国家为划分文化的社会依据,多民族国家的文化即在统一的国家内民族共同体的文化。国别文化以某一国家特有的历史与国情为基础。其特点是中华文化具有多维性特点,是由中国境内56个民族构成的共同体文化。 5、传统文化和对传统文化的错误认识 答:1)中国传统文化,指的是以中华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2)错误认识:有人把传统文化等同于古代文化,从而认为讲究传统即是复古,甚至认为传统与现代化是不能并存的,或认为要实现现代化必须反传统。这种认识恰恰忽略了现代化进程仍然是传统文化发展的一个部分,一旦否定了传统,现代化与民族特点也就是中国特色就要脱节,与我们追求的目标是不一致的,也有人认为发扬传统就要拒绝引进和借鉴,或认为中国传统与西方文化是截然对立的。这种认识也是片面的。任何一种民族传统,在各个历史时期,都要受到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引进和吸收其他文化一旦成为现实,就是说,这些被吸收的外来文化一旦与自身的文化相融合,它便也成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6、文化传统及其性质? 答: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家的文化,既因时因地而异,又有一定的稳固性和延续性,文化传统是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这种核心精神,也是上层文化和底层文化所共有的,尽管彼此的表现形式不完全一致。其性质是文化传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延续性,传统不是一成不变的。 7、有关中国文化分科的知识? 答:关于文化的分科,有两分法(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三分法(物质、制度、精神)、四分法(物质、制度、风俗、思想价值取向或物质、制度、精神、语言)。以及更多的分类法(例如,有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语言、风俗六分法等等)本课程采用四分法:生产生活文化、制度文化、思想观念与精神文化、语言文字文化。 8《中国文化概论》课程与中国文化史的区别? 答:中国文化史是以中国文化历时演变为主要内容的。而中国文化概论虽然也有一定的篇幅来梳理中国文化的发展脉络,但其目的是为了使学习者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具有一个总体的认识,从而树立传统文化的历史观念。 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 一、知识题 1、灾荒主要指旱、涝、蝗、风、雹等 2、司马迁把当时的天下划分为四大基本经济区:山西地区、山东地区、龙门—碣石以北农牧交错地带、江南地区。中国自然区域的现代地理学划分: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 3、在保护自然方面,古代有一重要观点,就是孟子提出的不违天时观念。 4、在保护西北地区环境方面起作用最大的,还是南北朝至唐朝中期牧马场地的广布。 5、古代改造利用自然的另一项重要举措是开凿运河。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吴国、齐国、魏国都有运河的修建,如邗沟、鸿沟等;吴国的运河已经与黄河、济水相接。秦汉至南北朝,也多有运河的开凿。秦汉时有连接湘江、漓江的灵渠,加强长江漕运的漕渠、阳渠,纵贯河北平原的白沟、平虏渠、泉州渠、新河、利漕渠等等,还改造了先秦旧有的各种水运沟渠。魏晋南北朝连接江、淮、河、海的运河网已经形成。另外还疏凿了广济河、金水河、惠民河,与汴水共称通漕四渠。又有京杭大运河的开通,北起通州,南达杭州。 6、古代开发利用自然方面的主要失误,是土地的过当开垦及林木资源的过量开采。林木的滥砍滥伐,在北方造成的灾难性后果更加严重。长江、黄河以及淮河越来越大的危害,都与片面的重农思想有关。 二名词解释 1、三个大自然区:用现代地理学的观点观察中国地理的自然特征,可以将广大的中国领土划分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地区和青藏高寒区。 2、古代的九州:即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冀州(西河以东,东河以西)、兖州(古济水、黄河之间)、青州(渤海、泰山之间)、徐州(黄海、泰山、淮河之间)、扬州(淮河以南、大海以西)、荆州(荆山以南、衡山以北)、豫州(荆山以北、黄河以南)、梁州(华山以南、怒江以东的汉中、四川盆地)、雍州(西河以西、黑水以东)。[《尚书》之《禹贡》篇] 3、方志时期:因为明清两代我国多数地方都有了方志,对区域性的气候做了更为详细的记录,特别是对认识各种异常气候所引起的灾害很有帮助。所以,竺可桢把从公元1400到1900年的第三个大的气候时期称为“方志时期”。方志时期又称寒冷时期。 4、仪器观测期:因为自1900年以后直到现在,有了测量温度及气象观测的仪器,所以,竺可桢把此一时期称为“仪器观测期”。 5、地缘:此地缘概念不同于现代的领土观念。它指的是当中原文化中心形成后,与北方范围更加广阔的草原游牧文化之间的关系。 6、通漕四渠:指的是以宋都汴京为中心开凿的四条用于漕运的人工运河,即汴河(或称通济渠)、广济河、金水河、惠民河。 三、问答题 1、关中及晋北地区的地位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关中及晋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在中国显得十分重要。关中地区是四塞之地,黄河在它的西、北、东三面环绕,南面是秦岭山脉,西北有六盘山、贺兰山,北有阴山山脉、东有吕梁山脉及潼关之固,此地还有泾水、渭水流过,真可谓沃野千里,山河表里。而且此地有富裕的经济后方,有方便的交通,进可攻退可守,所以成为中华文化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周、秦、汉、唐等王朝都在这里建都,创造了灿烂的中国文化。晋北地区坐落在山西高原上,也是中国文化重要的发祥地,据说尧舜时期就在谷地的偏南地区建立过都城。而晋北地区又与蒙古高原相连接,是内迁的北方民族进入中原地区的要路,再加上太行山脉的某些断裂处又可以直通华北地区,所以历来就有山西居“天下形势”之说。总之,正因为关中及晋北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的重要,不仅使大量的人群聚集在这里,而且又使便利的交通让各地域之间进行相互的文化交流,因此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2、中国地形地势特点? 答:中国处于世界最大的欧亚大陆东部,东临浩瀚的太平洋。在中国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呈阶梯状分布:第一个阶梯是西部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我国大江大河的发源地。第二个阶梯是青藏高原往东往北,海拔都在2000米至1000米以下,这里分布着云贵高原、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及四川盆地、汾河谷地等。第三个阶梯则是北起大兴安岭、中经太行山、南至巫山一线以东及云贵高原东缘以东的中国东部地区,其平均海拔低于500米,滨海地带更低于50米。 3、中国地理的整体性特征? 答:作为欧亚大陆的一部分,中国地理面积差不多与整个欧洲一样大。

2018年10月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考前试题和答案00321

2018年10月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考前试题和答案0032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第1题我国发明的指南针用于航海的时间是() A. 战国 B. 唐代 C. 北宋 D. 明代 【正确答案】 C 本题分数1分 第2题在清代南方学术普遍兴盛的局面下,徽州一带尚经术,其中影响最大的典范人物是() A. 戴震 B. 魏源 C. 顾炎武 D. 俞樾 【正确答案】 A 本题分数1分 第3题清朝皇帝亲行开耕礼的文物藏品,现保存在北京的() A. 日坛 B. 月坛 C. 天坛 D. 地坛 【正确答案】 D 本题分数1分 第4题《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 A. 吴道子 B. 米芾 C. 赵孟 D. 张择端

【正确答案】 D 本题分数1分 第5题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的《梦溪笔谈》的作者是() A. 张衡 B. 沈括 C. 葛洪 D. 王桢 【正确答案】 B 本题分数1分 第6题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出现农耕业萌芽是在() A. 河姆渡文化时期 B. 屈家岭文化时期 C. 仰韶文化时期 D. 龙山文化时期 【正确答案】 C 本题分数1分 第7题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利他观念和公益精神的形成是在() A. 原始公有制时期 B. 家族宗亲制时期 C. 中央集权制时期 D. 奴隶制时期 【正确答案】 A 本题分数1分 第8题东晋以后,佛教涅学的代表人物是() A. 道安 B. 慧远 C. 道生 D. 僧肇

【正确答案】 C 本题分数1分 第9题我国火药的发明最迟是在()。 A. 唐代 B. 北宋 C. 南宋 D. 元代 【正确答案】 A 本题分数1分 第10题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文化正宗是() A. 道家学说 B. 魏晋玄学 C. 宋明理学 D. 阴阳五行说 【正确答案】 C 本题分数1分 第11题在我国治理自然环境方面最早做出不懈努力的人是() A. 唐尧 B. 虞舜 C. 夏禹 D. 商汤 【正确答案】 C 本题分数1分 第12题西晋时期河西走廊一带,在中原地区完全沦入北方边地部族入侵的混乱之际,因地理之便,长期成为中原文化的中心,对保存中原文化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后来人们称这个地区的文化为() A. 敦煌文化 B. 张掖文化

自考必过中国文化概论重点

一.名词解释。 1.文化:广义是指人类在 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 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 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 和。狭义的文化专指人 类的精神创造,它着重 人的心态部分。 2.文化事象:当一种现象 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 现,其中就含有规律 性,成为某一历史时 期、某一国家(民族或 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 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 情,这些现象就称为文 化事象。 3.传统文化:是对文化的 传承而言的,它强调的 是文化的本源和沿着 这个本源传承下来的 全部文化遗产。 4.文化传统:是贯穿于民 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 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 精神。 5.方志时期:竺可桢将从 公元1400年到1900年 划为第三个气候时期, 为寒冷时期,因为这一 时期明清现代我国多 数地方都有了方志,对 区域性的气候变化做 了更为详细的记录,故 而得名。 6.分封制:西周建立后, 把大批同姓贵族和异 姓亲信赐封到各地建 立诸侯国家,史称封 建,所形成的社会制 度,就是分封制。 7.永嘉之乱:永嘉五年 (311年),匈奴贵族刘 渊的军队攻陷洛阳,俘 虏晋朝皇帝,西晋灭 亡,史称“永嘉之乱”。8.一条鞭法:是明朝张居 正主持的旨在增加国 库收入、减轻民众负担 的税制改革,内容是把 田赋、力役及其他名目 繁多的杂税合成一条, 统一按田亩数量征收, 同时还简化了征收手 续。 9.儒户:是元朝根据宗教 派别划分出的户籍,与 佛教、道教、穆斯林、 景教、阴阳先生、萨满 教巫师户同等级。 10.中国的生产经济文 化:指在中国传统的农 耕自然经济的基础上, 所产生、发展和连续传 承的一种社会文化形 态,又称农业文明。 11.家庭:指共同居住、 经济协助、有血缘关系 的社会集团。 12.家族:是由出生和婚 姻形成的亲属关系,里 面包括血缘关系和姻 缘关系。 13.赌胜:实质是打赌, 碰运气,刺激人们从感 官上接近神、共享神佑 的愿望。如触摸某寺庙 山门前的某一动物形 状或形态殊异的一小 块建筑物,表示能得到 一种定向的神赐。 14.宗法制:是中国古代 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 一种制度,由父系家长 制演变而成,到周代渐 趋完备。 15.分封制:是与宗法制 密切相关的封建制度。 简言之就是分地以封 诸侯。国王将土地分封 给诸侯,诸侯将所得的 土地分封给大夫,大夫 又将它分封给士,士则 直接组织庶人进行生 产活动。 16.春秋决狱:即以《春秋》 的精神与事例附会法 律,《春秋》经义不但成 为法律的补充,其权威 性甚至还高于法律。其 重要原则,就是重视心 理动机的判定。以善恶 动机论罪,为人们的主 观臆断打开了方便之 门。 17.整体思维:是指把天 地、人、社会看做密切 贯通的整体,认为天地 人我、人身人心都处在 一个整体系统之中,各 系统要素之间存在着相 互依存的联系。 18.类比思维:是指依据事 物的外部特征或内在属 性进行比照与联系的思 维方式。 19.辩证思维:就是运用对 立统一的观点、方法来 认识、分析各种自然现 象及其变化。 20.中庸:是中国传统文化 的最高价值原则,其含 义是指可常行常用的 最高的德。 二.选择题知识点。 1.文化的界定。文:① 本义是“错画”,也 就是花纹。②引申为 后天形成的品德、修 养。③在政治领域 里,引申为“文治教 化”。④天文指的是 自然现象和规律,人 文指的是社会现象 和规律。“化”的本 义是改易。 2.广义的“文化”定义 是以人类与非人类 的分野作为立论的 依据。狭义的文化又 称人文文化。 3.中国文化又称中华 文化、华夏文化、炎 黄文化,它属于国别 文化。 4.文化的特点:民族 性、区域性、历史性、 创造性、时代性。 5.教材将文化归纳为 两个层次:上层文化 和底层文化。 6.文化的历史传播,上 层文化是以文字典 籍为媒体的,而底层 文化主要靠口头传 承。 7.文化是一个历史概 念。 8.中国传统文化,指的 是以中华文化为源 头、中国境内各民族 共同创造的、长期历 史发展所积淀的文 化。 9.文化传统具有稳定 性、延续性、普遍性、 可变性。 10.《中国文化概论》是 一门兼顾历史的关 于中国国别文化的 基础知识和基本理 论课程,是中国传统 文化学的入门课程。 11.教材对文化分科采 用四分法:生产生活 文化、制度文化、思 想观念与精神文化、 语言文字文化。 12.中国境内,地势西高 东低,地形呈阶梯状 分布。地势最高的是 青藏高原,号称“世 界屋脊”。 13.陕西关中地区是四 塞之地,黄河在它的 西、北、东三面环绕, 南面是秦岭山脉,西 北有六盘山、贺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