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生物学重点

口腔生物学重点
口腔生物学重点

第一章口腔微生物学(4T)

1.生态系及其建立的中心原则。(p1)

生态系定义:生物之间、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称为生态系(ecosystem )

生态系建立的中心原则——是生物体对其赖以生存环境有影响,

例如:最先定植的菌种为先锋菌,先锋菌定植后改变了环境,给后继定制的细菌创造了定植的条件,,是只能存活于新的环境中。(先锋菌~定植~环境改变~12h后二次细菌定植~达到动态平衡形成新的生态系)(环境变化—物种影响—适者生存—环境变化)

不适者淘汰

2.正常菌丛对机体的双重作用。(p2)

(有益)在一定环境中,当机体与正常菌丛之间保持着相互平衡的状态时,正常菌丛显示对宿主起着有益的作用;

(有害)但当环境中的某些因素干扰了这个平衡状态时,如放射线照射,过量激素的应用,抗生素的长期使用等而导致菌群失调,这就为正常菌群提供了显示其有害作用的机会,这些原来无致病性的或毒力很弱的细菌,遂成为机会致病菌而引起内源性感染疾病,如:长期服用抗生素所致的葡萄球菌假膜肠炎,口腔中的念珠菌病。

3.口腔生态系的决定因素。(p2)

口腔生态系决定因素定义:决定不同微生物能在不同口腔生态系中生存的因素称为(一)物理化学因素

a.温度

一般细菌可在-5℃~55℃环境中生存

口腔食品温度变化幅度±60o 嗜冷菌< 25 ℃嗜热菌> 45 ℃嗜温菌

25 ~ 37 ℃

b.氧张力

绝对需氧菌Obligate aerobes 兼性厌氧菌facultative anaerobes

绝对厌氧菌Obligate anaerobes 耐氧厌氧菌aerotolerant anaerobes

微嗜氧菌microaerophiles

d.pH:氢离子浓度反映为pH值

口腔pH以唾液为代表~

e.营养物质的利用

唾液龈沟液血素(hemin) 牙龈卟啉菌生长

酶类透明质酸酶,蛋白酶等

(二)宿主因素(唾液和龈沟液)

a.抗体唾液中主要为sIgA 龈沟液中主要为IgG

b.蛋白质糖蛋白粘蛋白富脯蛋白富酪蛋白过氧化物酶乳铁蛋白

溶菌酶

(唾液功能:润滑维持口腔粘膜完整性软组织修复维持生态平衡凝集作用抗菌作用)

(三)细菌因素

a.细菌附着(钙桥学说,识别系统学说)

1. 粘附(attachment)

2. 细菌间作用聚集(aggregation)共聚集(co-aggregation)

b.细菌间作用

(四)宿主可控制因素

饮食习惯:糖消耗频率、量、消耗方式

口腔卫生:机械去除及自身口腔卫生

4.与口腔疾病相关的两种主要菌种的生物学特征和致病性。

口腔菌属: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 口腔球菌属(Stomatococcus)

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奈瑟球菌属(Neisseria)

韦荣球菌属(Veillonella) 放线菌属(Actinomyces)

消化球菌属(Peptococcus)和消化链球菌属(Peptostreptococcus)

优杆菌属(Eubacterium)丙酸杆菌属(Propionibacterium)

举例:

变形链球菌群

(1)生物学特性:直径~μm,G+球菌,链状排列,属微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人类口腔为变链菌和远缘链球菌。

(2)致病性:A、胞壁表面物质利于细菌粘附;B、菌群产酶在糖代谢中起主导作用;C、菌群产酸可使釉质脱矿。因此认为是主要致龋菌。

血链球菌:

(1)生物学特性:直径~μm,球形G+球菌,呈长链状排列,多为α溶血型,能产生过氧化氢

(2)致病性:取初定植在牙菌斑中先锋菌,能利用蔗糖合成胞外多糖,对细菌生态连续起重要作用。

第二章口腔生物化学(4T)

1.唾液的诊断作用(简述)。(p54)

诊断口腔疾病:复发性腮腺炎、龋病、牙周病

2-全身性疾病:Sjogren、糖尿病、乙肝、甲肝、HIV、口腔癌、细菌性阴道病、乳腺癌

3-药物监测:酒精、咖啡因、苯丙胺、鸦片类

4-测定激素水平:类固醇激素分析

5-体内环境毒物:汞、铅中毒

2.试述菌斑—牙面矿物质转换与PH的关系。(p69)

(菌斑与牙面间矿物质转换是在菌斑液中进行的

菌斑矿物质高于唾液

1、菌斑是一种离子屏障,阻挡离子扩散

2、菌斑中矿物质与蛋白质结合

3、菌斑细菌可结合一些离子

4、菌斑中矿物质多以磷酸盐形式存在

如:羟磷灰石、氟磷灰石,PH值可调节磷酸盐存在形式)

A.菌斑pH与龋病

ph降低——》牙釉质溶解上升

ph上升——》牙釉质溶解下降

——在菌斑釉质界面,随着PH的变化不断进行磷灰石溶解,再沉积,如:长期的PH值低状态,即长期受到酸的攻击,则溶解再沉积不再完全可逆,导致钙、磷流失,最后表层破坏,细菌入侵最后形成龋病。

B.菌斑pH与牙结石

菌斑内磷灰石晶体的溶解性变化可归纳为:

正常——》稳定

ph降低——》磷灰石溶解上升

ph上升——》磷灰石溶解下降

牙石形成机制尚不清楚,唾液和龈沟液矿物质是菌斑无机物的主要来源,菌斑基质可浓缩唾液的钙磷,在高PH时形成磷酸钙晶体,导致菌斑钙化,形成牙石,分为龈上牙石,龈下牙石。

3.试述氟对牙齿发育的影响。(p75)

A.氟在生物矿化中的作用(增加晶体结构的稳定性)

降低牙釉质的溶解性

增加晶体结构的稳定性

改善牙的形态发育

增强釉质晶体的防龋能力

促进牙釉质再矿化

影响发育期釉质晶体的矿化

B.氟对釉质晶体形成影响:

1、影响基质蛋白的合成、分泌

2、阻碍釉原蛋白的移除

3、干扰釉质晶体矿化

氟本身可加速钙离子向釉质晶体沉积,但过量的氟,使局部釉质晶体出现过度矿化,在过度矿化区周围,钙离子显著降低,基质矿化停滞,晶体形态异常。而且过度矿化不可逆转。不能形成正常釉柱,排列方向异常.

4.试述口腔生物化学研究中钙测定方法及原则。(p77)

A.方法:

1.MTB(甲基麝香草酚蓝法)

原理:甲基麝香草酚蓝与钙形成深蓝色甲基麝香草酚蓝钙复合物,可用比色计直接测定(在试剂中加入8-羟基奎宁以去除镁的干扰,同时试剂中加入少量的EDTA作掩蔽剂,消除试验器皿和试剂中的镁污染。

试剂(显色基础液、MTB试剂、反应液、钙标准存储液、钙标准应用液)测定步骤

5.葡萄糖代谢的四种途径比较:

第三章口腔疾病分子生物学(6T)(重点——基因表达这部分)

1.聚合酶链反应(PCR)的原理是什么(p104)

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 PCR)是体外扩增DNA序列的技术。

原理:

DNA的合成是以一股DNA单链为模板,在引物(primer)的存在下,DNA多聚酶沿模板以5’—3’方向延伸引物的过程。

PCR是利用DNA合成的原理,合成两个与靶DNA两侧序列互补的引物,在体外进行靶

DNA的重复合成。PCR扩增包括三个步骤:

1、DNA变性:通过加热使靶DNA双链解离成两条单链。

2、引物与靶DNA退火:降低温度至适当水平,促使两个引物根据碱基互补的原理分别结合至

靶DNA两条链的3’末端。

3、引物延伸:在DNA聚合酶催化下,引物沿着靶DNA 3’末端向5’末端延伸。

2.哪些基因突变可引起釉质发育不全和牙本质发育不全(p109)

釉质发育不全:AMEL基因。ENAM基因,MMP20 KLK4。

牙本质发育不全:DPP与DSP,DSPP(牙本质涎磷蛋白基因):牙本质基质蛋白(DMP1)骨涎蛋白(BSP)骨钙素多组织非特异性蛋白(PGs、OPN)

3.乳光牙本质的致病基因情况(p125)

牙本质发育不全(DGI)

DGI-I:全身广泛的I型胶原突变

DGI-Ⅱ:传统所指遗传性乳光牙本质

DGI-Ⅲ:特殊遗传乳光牙本质

Ⅱ型牙本质发育不全,为独立发生在牙本质的发育异常,患牙表现为不透明的灰兰色,表层釉质由于缺乏内层牙本质支持,易折断脱落,牙本质也很快磨损,牙冠变短,髓腔变窄或闭塞,X线显示根管变窄或消失,易发根折或根尖周炎。是染色体4q21附近DSPP基因突变引起的,这种病变可同时伴有渐进性高频耳聋。

4.牙本质有机成分中胶原和非胶原蛋白的特点是什么(p112)

牙本质有机物分类

胶原

牙本质特异性蛋白(牙本质磷蛋白,牙本质涎蛋白)

成牙本质细胞源性矿化组织特异性蛋白(骨涎蛋白,骨钙素,牙本质基质蛋白1)

非胶原蛋白多组织非特异性蛋白(骨桥素,糖胺多糖)

非成牙本质细胞源性IgG,白蛋白,a2HS糖蛋白······

A.胶原

由成牙本质细胞分泌,新分泌的胶原为未矿化蛋白,紧贴成牙本质细胞层,随着细胞不断分泌基质,成牙本质细胞不断后退,数小时后胶原已距牙本质细胞层约10~15чm.并开始矿化。

因此牙本制裁的形成过程就是新生牙本质不断形成、不断矿化过程。在新生牙本质基质中Ⅰ型胶原纤维以Ⅳ型为核心交联成网状,纤维间隙较大,为基质矿化提供所需的支架和空间。

胶原在牙本质形成中的另一个作用是在牙本质基质矿化前沿与牙本质非胶原蛋折结合,形成大分子多聚体,改变分子的表面构型,有利于板状羟磷灰石的形成和生长。

B.a.牙本质非胶原蛋白

1、牙本质磷蛋白(DPP)特性

(1)高度磷酸化(2)强阴离子特性(3)对钙有高度亲和力

(4)促进和抑制矿化双重作用(5)对Ⅰ型胶原有高度亲和力

(6)合成后可快速聚于矿化前沿

2.牙本质涎蛋白(DSP)

(1)、分子量53KD的糖蛋白

(2)、存在于成牙本质细胞及牙本质中

(3)、在前釉细胞中有短暂表达

(4)、能促进羟磷灰石晶体生长

(5)、可能与牙胚发育的信号传递及调节有关

5.名词解释

Southern hybrilization(southern杂交)(P104)

是指先用凝胶电泳分离经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消化的DNA片段,然后在原位将DNA 片段转移至固相基质如硝酸纤维素膜上,经变性及干烤固定,用核酸探针进行杂交,经

放射自显影显示杂交效果。

southern杂交最大优点:

能根据杂交带的位置判断待测样品中与探针杂交的DNA片段的分子量。

6.谈谈你对Dolly的看法(补充材料)

D. 多莉成功的理论意义:

①多莉的诞生证明高度分化成熟的哺乳动物乳腺细胞,仍具有全能性,还能像胚胎

细胞一样完整地保存遗传信息,这些遗传信息在母体发育过程中并没有发生不可回复的改变,还能完全恢复到早期胚胎细胞状态。最终仍能发育成与供体成体完全相同的个体。以往的遗传学认为,哺乳动物体细胞的功能是高度分化了的,不可能重新发育成新个体。与这一理论相反,多莉终于被克隆出来了。它的诞生推翻了形成了上百年的上述理论,实现了遗传学的重大突破

②成功地找到了供体核与受体卵细胞质更加相容的方法。过去对高度分化细胞的核

移植不能成功的原因,是供体核与受体卵细胞周期的不兼容性,因而发生染色体异常、细胞核可能发生额外的DNA复制和早熟染色体聚合成非整倍体或者发生异常。克隆多莉的实验解决了高度分化了的体细胞核移植成功的关键性技术

③以往用于基因移植的方法比较原始的,仅能插入一个基因并且很不精确。而克隆

多莉方法可使移植的细胞在成为核供体之前诱发精确的遗传变化,又能精确地植入基因。然后选择技术帮助准确地挑选出那些产生令人满意变化的母细胞来作为核供体,这样就能用同一个体的许多细胞繁殖出遗传表现完全相同的动物个体。

E.克隆技术成功的实践意义:

①应用克隆技术,繁殖优良物种。常规育种周期长还无法保证100%的纯度;用克隆这

种无性繁殖,就能从同一个体中复制出大量完全相同的纯正品种,且花时少、选育的品种性状稳定,不再分离。

②建造动物药厂,制造药物蛋白。利用转基因技术将药物蛋白基因转移到动物中并使之

在乳腺中表达,产生含有药物蛋白的乳汁,并利用克隆技术繁殖这种转基因动物,大量制造药物蛋白。

③建立实验动物模型,探索人类发病规律。

④克隆异种纯系动物,提供移植器官。采用克隆技术,可先把人体相关基因转移到纯系

猪中,再用克隆技术把带有人类基因的特种猪大量繁殖产生大量适用器官,且能同时改变器官的细胞表面携带人体蛋白和糖分特性,当猪的器官植入病人体内时,免疫排异反应减弱,成功率提高,用起来也更加安全。

⑤拯救濒危动物,保护生态平衡。克隆技术的应用可望人为地调节自然动物群体的兴衰,

使之达到平衡发展。

F.如果出论述题,可自己发挥增加一些关于克隆的负面评论,例如:对伦理学的阻碍

第四章口腔免疫学(9T)(重点——p129---134)

1.唾液中非特异防御物质主要有哪些其作用是什么(p129)

A.非特异性物质:粘蛋白、溶菌酶、唾液过氧化物酶、富组蛋白等。

B.粘蛋白(mucin)

产生:颌下腺小唾液腺

舌下腺粘液细胞

作用:抗干燥

防损伤

抵御微生物

粘蛋白有两种:

一是高分子量的MGⅠ。与口腔粘膜紧密联结,能捕捉唾液防御物质,如SIGA,构成一种屏障,抵御毒素(如免疫缺陷病毒、疱疹病毒)、水解酶酸及致癌物穿通。因此可保护粘膜,免受某些病毒感染。

一是低分子量的MGⅡ,可阻止某些细菌定植,同时可与MGI参与牙面获得性膜的形成。

C.溶菌酶(Lysozyme)

溶菌酶是一种低分子量蛋白质,存在于多种组织细胞、血清、泪液、鼻腔液、唾液及龈沟液等外分泌液中。通过水解G+菌胞壁中的糖苷键,导致细菌溶

解。可以杀灭口腔常见的G+、G-菌,如葡萄球菌,奈瑟菌等。还可以不依赖酶

解活性杀伤口腔真菌。

D.富组蛋白Histidim-rich proteins HRPS HRPs:是一组由唾液腺上皮细胞产

,对白念和变链有杀伤作用

生的碱性富含组氨酸的螺旋多肽

富脯蛋白Proline-rich proteins PRPS PRPs:有抑制牙龈卟啉单胞菌蛋白酶作用,改变微生物粘附

E. 唾液过氧化物酶:是由唾液腺上皮细胞产生的亚铁血红素酶,与唾液中过氧化氢和硫氰

酸盐构成有效的抗菌系统。利用细菌产生的H2O2将SCN-氧化成OSCN-

(次硫氰酸盐)

通过次硫氰酸盐起作用

1、氧化细菌蛋白的巯基抑制细菌生长

2、增加细菌对其他抗菌成分的敏感性

3、增强氟化物对变链菌的抗菌活性

4.减少H2O2对粘膜的损伤作用

F.乳铁蛋白(Lactoferrin)

产生:浆液细胞中性粒细胞

作用:抗菌

2.口腔非特异免疫系统的组成和作用

A.非特异免疫系统:又称天然免疫或固有免疫。是人类在漫长进化过程中获得的一种遗传特性,是人一生下来就具有能力。

包括:组织屏障(皮肤和黏膜系统、血脑屏障、胎盘屏障等);

固有免疫细胞(吞噬细胞、杀伤细胞、树突状细胞等);

固有免疫分子(补体、细胞因子、酶类物质等)。

B.发挥保护功能的几道屏障首先是外围屏障。皮肤粘膜是机体第一道防线,包括:

皮肤粘膜的机械阻挡作用和附属物(如纤毛)的清除作用;皮肤粘膜分泌物(如汗腺

分泌的乳酸、胃粘膜分泌的胃酸等)的杀菌作用;体表和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寄居的正常微生物丛对入侵微生物的拮抗作用等。其次是内部屏障。抗原物质一旦突破第一道防线进入机体后,即遭到机体内部屏障的清除,包括:淋巴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屏障;正常体液中的一些非特异性杀菌物质;血脑屏障和胎盘屏障等。

淋巴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是机体的第二道防线。微生物进入机体组织以后,多数沿组织细胞间隙的淋巴液经淋巴管到达淋巴结,但淋巴结内的巨噬细胞会消灭它们,阻止它们在机体内扩散,这就是淋巴屏障作用。如果微生物数量大,毒力强,就有可能冲破淋巴屏障,进入血液循环,扩散到组织器官中去。这时,它们会受到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屏障的阻挡。这是一类大的吞噬细胞。机体内还有一类较小的吞噬细胞,其中主要的是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它们不属于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但与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一样,分布于全身,对入侵的微生物和大分子物质有吞噬、消化和消除的作用。在正常体液中的一些非特异性杀菌物质,如补体、调理素、溶菌酶、干扰素、乙型溶素、吞噬细胞杀菌素等,也与淋巴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屏障一样,是机体的第二道防线,有助于消灭入侵的微生物

血脑屏障主要是由软脑膜、脉络膜和脑毛细管组成,可以阻止微生物等侵入脑脊髓和脑膜内,从而保护中枢神经系统不受损害。血脑屏障随个体发育而逐渐成熟,婴幼儿容易发生脑脊髓膜炎和脑炎,就是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的缘故。胎盘屏障是由母体子宫内膜的基蜕膜和胎儿绒毛膜滋养层细胞共同组成的。这个屏障既不妨碍母子间的物质交换,又能防止母体内的病原微生物入侵胎儿,从而保护胎儿的正常发育。

3.口腔免疫反应的特点(p133)

1、有菌环境

2、与粘膜完整性密切相关(口腔的健康与粘膜和皮肤,尤其是口腔粘膜的完整性密切相关,它构成了阻挡细菌分侵的物理屏障,不仅使口腔,也使机体免遭细菌的入侵)

3、口腔分泌液有重要作用(

4、免疫应答以局部为主

5、在牙髓及根尖周病变以控制局部为主

4.特异性SigA的形成过程及其生物学特性是什么(p130)

SIgA分子结构

SIgA双聚体分子

SC 分子:由唾液腺导管上皮和腺泡上皮细胞合成的分泌成分

能增加SIgA分子稳定性,还能帮助SIgA通过腺上皮或粘膜表面J 链分子:是由浆细胞合成的,当Ig分泌时将两个IgA单体连接成IgA双聚体类型

α1--- IgA1

α2--- IgA2

来源:

肠相关淋巴样组织的浆细胞

SIgA装配:

1、浆细胞合成H链、L链、J链

2、J 链将两个IgA连接成双聚体IgA

3、双聚体IgA通过固有层间隙到达上皮细胞间隙

4、SC与之结合成小泡,经胞饮作用摄入胞内

5、结合为稳定的S IgA分子

6、经胞吐作用排入口腔

SIgA功能:(p131)

粘膜免疫

抗原调节,免疫排除

口腔耐受

介导抗原分泌

5.免疫防龋的概念和分类(p136)

(一)自动免疫:人工接种方法给机体输入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增强抗病力,是

当前龋病免疫的主要方法

(二)被动免疫:给机体输入其他个体产生免疫效应物质,非自身产生,易被清除,持

6.牙周病的免疫学发病原理(p142)

现已公认,牙周病是牙周病原菌和宿主免疫防御长期相互作用所致,中性粒细胞、肥大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在此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简而言之:

急性相炎细胞—中性粒细胞

保护作用,控制龈沟内牙周微生态

慢性相炎细胞—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

破坏作用—切断和隔离局部感染,避免引起全身感染和威胁生命

7.口腔颌面部肿瘤的生物治疗及新进展(p149)

生物治疗(BMR):目的:调整失调免疫状态,控制肿瘤生长

生物治疗—生物反应调节剂,是一种新兴的免疫学治疗手段,包括:免疫兴奋剂、免疫加强剂、免疫调节剂。可以作用于单核-巨噬细胞、T细胞、NK细胞

目前研究热点:

(IL-2、IFN、TNF等生物调节剂开发

LAK和DNL等过继性免疫治疗及基因治疗

单克隆抗体及肿瘤疫苗应用)

1.细胞因子抗癌机制(1、对肿瘤细胞毒性作用2、激发宿主抗癌免疫作用3、调节细胞的生

长和分化4、作用于肿瘤营养血管5、促进骨髓造血功能)

2.过继性免疫治疗—IL-2(可获得大量高活性抗肿瘤细胞,可强化抗癌细胞群对肿瘤杀伤)

3.单克隆药物—美罗华(治疗头颈部非霍奇金淋巴瘤CD20)

4.肿瘤疫苗(指将自体或异体肿瘤细胞经过物理、化学、生物或基因工程处理后,再对患者

行免疫接种,以激发患者机体对肿瘤的特异性免疫反应,达到消除肿瘤目的。

1、肿瘤细胞疫苗--将肿瘤细胞经钴60处理后消除其生长能力,保留其免疫原性,再接种患者,产生免疫应答。

2、肿瘤基因工程疫苗--将目的基因通过基因转染导入受体细胞制备而成,目前目的基因有:IL-2、IL-6、TNF等

3、肽疫苗和核酸疫苗--由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肽制备的肽疫苗

4、抗独特性抗体疫苗--具有模拟抗原及免疫调节的双重作用,主要针对恶黑、B细胞淋巴瘤

5、安柯瑞—重组人5型腺病毒注射液--是我国第一个拥有知识产权新型肿瘤生物治疗药,能特异识别肿瘤细胞,并在肿瘤细胞中复制、释放,最终导致癌细胞裂解,达到对肿瘤的连续杀伤作用;同时还可调动机体的免疫系统以杀伤肿瘤。主要针对头颈部肿瘤、非小细胞肺癌、软骨肉瘤)

8.口腔颌面组织移植的新进展(p154)

A.牙移植:自体牙移植;同种异体牙移植(牙根吸收)

原因:

根周炎症及牙骨质脱矿

机体免疫应答

致敏淋巴细胞引起免疫反应

牙根进一步脱矿,加剧免疫反应,导致牙根吸收

B.骨移植:自体骨移植

单纯游离骨移植

成形性松质骨移植

带肌蒂骨移植

血管吻合游离骨移植

同种异体骨移植

异种异体骨移植

免疫反应出现在同种异体骨移植,到目前为止,这种方法仍然是不成功的同种异体移植的免疫反应主要以T细胞依赖细胞免疫反应为主。由于HLA分型及配型应用,术后免疫反应较少出现。原因:

1、由于HAL分型及配型,提高的骨移植成功率。

2、此种骨移植大多为颗粒型组织,可为机体吸收,在人体时间不长,引起免疫反应小。

3、经冰冻处理后,组织的免疫原性大大降低,但仍能刺激机体产生新的骨组织。

C.面部软组织的异体移植:2005年11月世界首例狗咬伤患者面部移植在法国完成,2006年4月我国西安面部异体移植成功。

自体组织移植

同种异体面部复合组织移植

免疫排斥

伦理

non-specific immune system(笔记)

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天然免疫或固有免疫。是人类在漫长进化过程中获得的一种遗传特性,是人一生下来就具有能力。

包括:组织屏障(皮肤和黏膜系统、血脑屏障、胎盘屏障等);

固有免疫细胞(吞噬细胞、杀伤细胞、树突状细胞等);

固有免疫分子(补体、细胞因子、酶类物质等)。

口腔非特异性免疫系统:

唾液防御——非特异性免疫成分粘蛋白乳铁蛋白过氧化物酶

溶菌酶细胞因子

口腔黏膜防御

口腔淋巴组织

第五章口腔骨组织生物学(10T)(重点——整章生长因子)

1.简述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的关系(p168)

a.成骨细胞参与破骨细胞在骨表面附着的调节

b.成骨细胞合成破骨细胞骨吸收刺激因子:

c.c.成骨细胞参与破骨细胞分化成熟的调节:

2.Describe the functions of BMPs(骨形成蛋白类)(p163)

骨形成蛋白类(BMPs) 是转化生长因子β( TGF-β) 家族的成员,属于二硫键交联的生长和分化因子。骨形成蛋白-2 (BMP-2) 是其中的一种,对骨组织形成、生长和修复有促进作用,是已知的所有生长因子中对骨的形成作用最强的生长因子

BMP目前已知的唯一可以独立在体内异位成骨的生长因子

BMP-2、BMP-4在牵引成骨初期表达增强

BMP-7在牵引期呈下降趋势

3.Osteoblast(成骨细胞)在骨改建中的作用(p164)

1、合成膜结合型碱性磷酸酶

--与骨基质矿化有关

2、合成骨基质分子

--Ⅰ型胶原

--非胶原蛋白

4.PG在骨吸收、骨生成中的作用(p169)

PG与骨吸收关系:

1、促进破骨细胞产生和骨组织改建

2、是机械力引起细胞代谢变化的重要介质

3、是其他细胞激肽、生长因子引起骨吸收的中间介质

PG与骨形成关系:

PG受体存在于成骨细胞表面

其作用与浓度有关

低浓度—促进成骨细胞DNA合成、细胞复制

高浓度—抑制细胞分化

促进快速扩弓后骨组织沉积

5.简述力在骨改建中的作用(p172)

一、机械力对组织细胞生物学行为影响:负重可增加骨密度,失重使骨密度降低

二、机械力对细胞骨架作用:

三、机械力引起骨吸收

四、机械力致基因表达改变:

6.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的获得及鉴定方法(p179)

获得:1、直接从骨组织中分离保留活体组织特点;包含多种细胞

2、利用已建立的成骨细胞株细胞表型特点及骨生成能力低

体外培养成骨细胞鉴定:

1、生化鉴定

2、形态学观察

3、骨形成能力鉴定

7.从临床角度骨牵张成骨术分为哪五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何生物学特点(p175)1、骨切开术

骨组织分成两段或数段

骨完整性及连续性中断

生物学变化——成骨细胞聚集断端形成血痂

2、间歇期或潜伏期

血管断裂,形成血肿

骨断端出现细胞坏死

新生血管长入

血凝块被成纤维细胞、胶原、毛细血管替代

成骨细胞前体在血管周围聚集

成纤维细胞形成纤维样组织

3、牵张期

与骨折愈合比较

表现为:

生长刺激:刺激生物活性物质释放,增加成纤维细胞的平殖和生物合成

塑形刺激:改变成纤维细胞形态,发生极化,形成胶原,并沿施力方向排列牵张第2周,成骨细胞聚集明显,排列整齐,分泌

类骨质。血管可见断裂,血细胞渗出,编织骨形成

2周末,类骨质开始矿化

纤维组织—膜内成骨

软骨组织—软骨内成骨

4、固定期

指停止牵张至去除牵引器这段期间

成骨细胞仍然可呈双层或多层排列,排列未见按施力方向排列,继续分泌骨基质,组织间隙已无血细胞

新生骨继续钙化,直至成熟骨

5、改建期

骨组织行使功能,以完成新骨改建

骨皮质及骨髓腔恢复,哈佛系统形成,完全改建完成约需1年

8.骨改建的调节因子(p171)

1.血小板衍生的生长因子:

2.肿瘤坏死因子

3.干扰素:

(白细胞介素):。

5.牙周韧带细胞的调节因子:

6.转化生长因子-β1

7.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对骨组织的作用:

8.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骨组织的作用:

9.牵张成骨与骨折愈合的比较(相同—都断了;不同—一个有外力,一个无外力)

相同——都断了,骨组织分成两段或数段

骨完整性及连续性中断

不同——牵张成骨经历五个阶段,每个阶段施以不同的处理,是有外力的,

骨折愈合是没有外力的。

(结合本章第七题)

10.颅面骨组织变化研究的主要方法(p177)

一、生长发育预测:1、X线头影测量分析

2、手腕骨X线片,

3、颈椎X线影像分析,

二、临床指标检测:1、血液生化指标

2、X线片

3、龈沟液炎性介质分析(重量、体积,放射免疫法,酶联免疫法)

三、各种骨细胞培养:(一)骨髓细胞培养

(二)成牙本质细胞培养

(三)各种骨细胞体外培养

四、离体状态骨吸收评价:(一)器官培养观察45Ca释放方法

(二)骨颗粒检测法

(三)骨吸收陷窝检测

第六章口腔细胞培养及其应用(7T)

1.细胞培养取材有哪些基本要点(要求)(p188)

取材的基本注意事项有以下几点:

(1)取材部位准确(

(2)严格无菌操作

(3)尽快培养

(4)减小损伤(尽量采用锐器对组织进行剪切分离,避免撕扯,以减小对组织细胞的损伤)(5)避免干燥(在修剪时可将组织浸泡于培养液中)

(6)制备标本(以便准确鉴别培养组织的来源,制备组织学与电镜标本)

2.体外细胞培养微生物污染有哪些主要途径如何预防(p189)

微生物污染途径:

空气:主要途径—场所

器材:严格消毒

操作:无菌观念

试剂:用前检查

组织标本:取材

3.口腔鳞癌细胞体外培养生物学特性有哪些(p199)

为多角形上皮样细胞,镶嵌状排列,核大,圆形,核浆比高,核仁清,5~6个,核分裂象多,细胞成堆生长,无接触抑制—明显恶性细胞特征。细胞贴壁率高,增殖迅速,裸鼠移植率高,具有鳞癌组织学特点,电镜下见胞质内含张力原纤维,细胞间可见桥粒及半桥粒,证明为上皮来源。细胞增殖迅速,裸鼠移植成瘤率很高,瘤组织具有鳞癌组织学特点,与原发灶组织学相符。

4.细胞培养的外界环境(p184)

(1)无污染环境:

因此无任何污染和及时清除代谢物是细胞体处生存的基本条件

(2)基质:除造血细胞、腹水细胞等细胞外,绝大多数细胞需要附着在适宜底物上才能生长

(3)气体环境和氢离子浓度

口腔生物学第二章练习题汇编

选择题 1.唾液中有一些对细菌有抑制作用的酶,其中一种是:(C) A.果糖基转移酶 B.葡糖基转移酶 C.乳过氧化物酶 D.蔗糖酶 2. 牙齿硬度由硬到软的顺序是(A) A.老年恒牙>年轻恒牙>成熟乳牙>不成熟乳牙 B年轻恒牙>老年恒牙>成熟乳牙>不成熟乳牙C. 老年恒牙>成熟乳牙>不成熟乳牙>年轻恒牙 D 年轻恒牙>成熟乳牙>老年恒牙>不成熟乳牙 以下哪项不是生物矿化的过程 A.成核 B.晶核成长 C.集聚 D.固相转换 E. 修复 答案:E 以下哪个不是口腔中糖转变为丙酮酸的过程 A. EMP B. HMP C. PTS D. PK E. ED 答案:C 1.葡萄糖转变为丙酮酸的EMP途径的关建酶是(A) A.磷酸果糖激酶 B.2-酮-3-脱氧-6-磷酸葡萄糖醛缩酶 C.磷酸乙酮醇酶 D.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 2.下面有关水溶性葡聚糖的说法正确的是(C) A.又称变聚糖 B.主要糖苷为α- 1, 3 C.分子分支程度低 D.分子结构为交链 E.人体中最坚硬的组织是c A骨骼B牙本质C釉质D牙骨质 F.牙菌斑内的矿物质转换主要是菌斑与( c )之间的矿物质转换 A牙本质B牙骨质C釉质D唾液 1. 正常的牙龈结缔组织中,主要的胶原类型是:(A) A.Ⅰ和Ⅲ型为主,少量Ⅳ和Ⅴ型 B.Ⅰ和Ⅲ型为主,少量Ⅴ型 C.Ⅰ型 D. Ⅰ型为主,少量Ⅳ和Ⅴ型 E.Ⅰ型为主,少量Ⅲ型 2. 龈沟液的抗菌防御作用是:(E) A.缓冲作用将细菌及其代谢产物带出龈沟 B.灭杀细菌 C.调理趋化吞噬细胞 D.激活补体系统发挥抗菌作用. E.以上全是 生物矿化的有机基质作用为E A控制矿物形核B控制空间组织C修饰机械性能D 辅助矿物稳定E以上都是 牙菌斑内的糖代谢各途径的关键酶,不包括A A葡萄糖激酶B磷酸果糖激酶C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D2-酮-3-脱氧-6-磷酸葡萄糖醛缩酶E磷酸乙酮醇酶 1、哪种无机物在釉质中从表面到内层浓度逐渐降低(A) A F B H2O C Na D Mg 2、主要由腮腺分泌的人类唾液中最大的一族蛋白是(C) A 富组蛋白 B 富酪蛋白 C富脯蛋白 D富半胱蛋白 1、唾液中钙以的存在方式不包括:(A) A、钙离子 B、无机复合物

最新口腔生物学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

单选 1、最早在口腔定居的链球菌是:(A) A.血链球菌 B.唾液链球菌 C.变异链球菌 D.轻链球菌 2、以下有一项不是影响口腔生态系的物理化学因素:(D) A.营养 B.温度 C.pH D.唾液流量 3. 导致龋病最重要的口腔细菌是 :(B) A.韦荣菌 B.变异链球菌 C.奈瑟菌 D. 放线菌 E.乳杆菌 4. 一般情况下,成熟菌斑的标志是:(D) A.谷穗样结构 B.HE染色为粉红色 C.细菌层位于中间地带 D.栅栏状结构 E.菌斑表面主要含松散在菌斑表面的短杆菌 5.儿童口腔龈沟内不存在以下哪种菌群?(D) A.奈瑟菌 B.链球菌 C.乳杆菌 D.螺旋体 E.韦荣菌 6.成熟菌斑的标志是?(A)约出现在菌斑形成的第5-6天 A.栅栏状结构 B.产生覆盖牙面的获得性薄膜 C.放线菌附着 D.海绵状结构 E.多种细菌附着 7.黏附在牙表面的细菌团块成为(A) A.牙菌斑 B.生物膜 C.细菌沉积物 D.软垢 8.目前可以从口腔中分离出( B )种不同种的细菌。 A.100~300 B.500~700 C.1000~3000 D.3000~5000 9. 口腔正常微生物的有益作用( E ); A.保护性生物屏障 B.合成维生素 C.拮抗有害菌群 D.刺激宿主免疫. E.以上全是 10.口腔微生物之间的关系:( E ) A.相互凝集作用 B.相互营养关系 C.竞争与拮抗 D.通讯与遗传多样性. E.以上全是 11.以下哪一项,有助于抑制龋病发生:( D )A.变异链球菌B.乳酸杆菌C.放线菌D.唾液链球菌E.螺旋体 12.口腔内部PH值( A ) A 5.0-8.0 B 6.0-7.0 C 5.0-7.0 D 6.0-8.0 13.口腔内菌丛有( D ) A 固有菌丛 B 增补菌丛 C 暂时菌丛 D 以上都是 14.龋齿标志菌为( A ) A、乳杆菌属 B、棒杆菌属 C、丙酸杆菌属 D、梭菌属 15.可产生黑色素的菌类是( B ) A、卟啉单胞菌 B、普氏菌 C、棒杆菌属 D、丙酸杆菌属 16.以下哪项是影响口腔生态系的物理化学因素( D ) A 温度 B 氧张力 C pH D 以上都是 17.口腔生态系的决定因素有( E )

口腔生物学重点

口腔生物学重点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第一章口腔微生物学(4T) 1.生态系及其建立的中心原则。(p1) 生态系定义:生物之间、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称为生态系( ecosystem ) 生态系建立的中心原则——是生物体对其赖以生存环境有影响, 例如:最先定植的菌种为先锋菌,先锋菌定植后改变了环境,给后继定制的细菌创造了定植的条件,,是只能存活于新的环境中。(先锋菌~定植~环境改变~12h后二次细菌定植~达到动态平衡形成新的生态系)(环境变化—物种影响—适者生存—环境变化) 不适者淘汰 2.正常菌丛对机体的双重作用。(p2) (有益)在一定环境中,当机体与正常菌丛之间保持着相互平衡的状态时,正常菌丛显示对宿主起着有益的作用; (有害)但当环境中的某些因素干扰了这个平衡状态时,如放射线照射,过量激素的应用,抗生素的长期使用等而导致菌群失调,这就为正常菌群提供了显示其有害作用的机会,这些原来无致病性的或毒力很弱的细菌,遂成为机会致病菌而引起内源性感染疾病,如:长期服用抗生素所致的葡萄球菌假膜肠炎,口腔中的念珠菌病。 3.口腔生态系的决定因素。(p2) 口腔生态系决定因素定义:决定不同微生物能在不同口腔生态系中生存的因素称为(一)物理化学因素 a.温度

一般细菌可在-5℃ ~55℃环境中生存 口腔食品温度变化幅度± 60o 嗜冷菌 < 25 ℃嗜热菌 > 45 ℃嗜温菌 25 ~ 37 ℃ b.氧张力 绝对需氧菌Obligate aerobes 兼性厌氧菌facultative anaerobes 绝对厌氧菌Obligate anaerobes 耐氧厌氧菌aerotolerant anaerobes 微嗜氧菌microaerophiles d.pH:氢离子浓度反映为pH值 口腔pH以唾液为代表~ e.营养物质的利用 唾液龈沟液血素(hemin) 牙龈卟啉菌生长 酶类透明质酸酶,蛋白酶等 (二)宿主因素(唾液和龈沟液) a.抗体唾液中主要为sIgA 龈沟液中主要为IgG b.蛋白质糖蛋白粘蛋白富脯蛋白富酪蛋白过氧化物酶乳铁蛋白 溶菌酶 (唾液功能:润滑维持口腔粘膜完整性软组织修复维持生态平衡凝集作用抗菌作用) (三)细菌因素 a.细菌附着(钙桥学说,识别系统学说)

口腔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口腔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一、课程简介 口腔生物学为2001年始新开设的一门口腔基础学科,它是衔接前期医学基础课(生理、生化、微生物、免疫、分子生物学等)与口腔临床学科(口内、口外、口修和正畸等)的一门重要的桥梁学科,包括“口腔微生物”、“口腔免疫学”、“口腔生物化学”、“口腔疾病分子生物学”、“牙周骨组织生物学”和“口腔细胞培养及其应用”六大部分内容,从不同角度阐明口腔疾病的发生、进展和预防。理论大课28学时,考试2学时,要求学生把握口腔生物学的差不多理论、差不多知识和差不多技术,为今后从事口腔医疗、教学和科研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总体要求 通过本学科学习,要求学生: 1.把握口腔生态系的阻碍因素,牙菌斑的形成、分类及要紧物质代谢、矿物质转换。 2.把握要紧致龋菌、牙周致病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以及宿主免疫反应在牙周炎发病中的重要作用。 3.把握釉质、牙本质、牙骨质的化学组成。 4.氟在生物矿化中的作用。 5.把握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要紧方法及在口腔致病菌研究中的应用。 6.把握骨改建的生物学基础 7.把握细胞培养的差不多原理与技术。 8.把握细菌培养、细菌鉴定、毒力检测方法 三、学时分配 四、考核要求 按照把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进行考核。理论考核题型为:名词讲明、填空题、选择题和咨询答题。

学习目的要求 一、把握口腔生态系定义及阻碍因素、牙菌斑的形成及分类、口腔正常菌丛的概念及其成员。 二、熟悉细菌粘附的学讲、正常菌丛的双重作用。 三、了解口腔生物学的内容及意义。 课程内容 一、口腔生物学简介 1.口腔生物学的定义 2.口腔生物学的进展 3.口腔生物学的六个组成部分 二、口腔微生物学概论 1.口腔生态系及其阻碍因素:生态系、生态学、口腔生态系的概念,口腔生态系的阻碍因素 2.口腔正常菌丛:来源和类型 3.牙菌斑:形成、分类、成份 考核知识点 一、口腔生物学的定义、进展 二、口腔生态系的概念及其阻碍因素 三、口腔正常菌丛的概念及来源 四、牙菌斑的形成和分类 考核要求 一、把握口腔生态系定义及阻碍因素、牙菌斑的形成及分类、口腔正常菌丛的概念及其成员。 二、熟悉细菌粘附的学讲、正常菌丛的双重作用。 三、了解口腔生物学的内容及意义。 复习摸索题 一、口腔生态系及其阻碍因素。 二、何谓牙菌斑? 三、口腔正常菌丛的概念及其双重作用。 第二章牙体微生物及其免疫 学习目的要求 一、把握要紧致龋菌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机制 二、熟悉免疫防龋的概念 三、了解防龋疫苗的研究、根尖周病的发病机制 课程内容 一、正常口腔菌丛成员 1.链球菌属 变形链球菌群

口腔预防医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口腔预防医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1.药物牙膏必须具有? A.不干扰氟防龋作用 B.长期应用不影响或破坏口腔微生物的生态平衡 C.不产生抗药性?D.不使酵母菌落过度生长或外源性微生物殖居于口腔内?E.具有以上各个方面【答案】E? 2.不属于口腔健康促进范围的是 A.调整自来水含氟浓度 B.推广使用窝沟封闭 C.给儿童进行窝沟封闭处理?D.控制含糖食品的食用次数?E.开展有指导的口腔卫生措施并提供合格的口腔保健用品 【答案】C? 3.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教育的定义是 A.其目的是帮助并鼓励人们有达到健康状态的愿望? B.知道怎样做才能达到这样的目的? C.促进每个人或集体努力做好本身应做的一切?D.知道在必要时如何寻求适当的帮助 E.定义包括上面4点 【答案】E 4.饮酒主要增加口腔哪个部位癌症发生的危险性 A.颊部 B.舌及口底? C.硬腭?D.软腭?E.牙龈?【答案】B? 5.饮酒加吸烟可使口腔癌危险性增加 A.1倍? B.1.5倍?C.2.5倍? D.3.5倍?E.4.5倍 【答案】C? 6.软垢覆盖面积占牙面1/3以下时简化软垢指数记为? A.0? B.1 C.2 D.3?E.0.5 【答案】B?7.成人牙刷全长为(mm)?A.120~130 B.140~150?C.155~160 D.160~180? E.180~200 8.某市调查学生患牙龈炎情况,已知以前调查结果患病率为50%,要求抽样误差为10%,需要 【答案】D? 调查的人数为 A.100人 B.200人? C.400人 9.妊娠期口腔健康检查的重点是? A.面龋 D.600人? E.800人?【答案】C? B.邻面龋?C.牙龈炎 D.牙周炎? E.楔形缺损?【答案】C 10.用0.2%NaF溶液含漱防龋,应用的频率应该是? A.每天一次 B.隔天一次 C.每隔三天一次 D.每周一次 E.每月一次?【答案】D?11.口腔癌最好发部位是? A.唇?B.牙龈 C.口底 D.腭 E.舌?【答案】E?12.属口腔健康教育方法中双向信息交流的是?A.个别交谈?B.组织小型讨论会?C.借助大众传播渠道? D.组织社区活动? E.以上均是?【答案】A?13.酸蚀应用的最合适的磷酸浓度是 A.10%~20%

口腔生物学第六章练习题(推荐文档)

选择题 1.关于细胞培养技术叙述错误的是(B) A可用来研究细胞生理和细胞各种功能 B首先用胰蛋白酶将动物或植物组织进行酶解,游离出单细胞后再进行培养 C用小牛血清配制的培养基进行动物细胞培养 D培养过程可用倒置显微镜进行观察 2.贴壁细胞的分裂方式属于 ( B ) A.无丝分裂 B.有丝分裂 C.减数分裂 D.增殖 调节唾液腺细胞增殖、分化和功能的因素,没有以下哪一个:D A.细胞因子 B. 激素 C. 细胞外基质 D. 白介素-8 E. 钙离子 以下哪句话是错误的:B A.牙周膜是致密的结缔组织构成 B.颌面部软骨细胞培养多见于上颌骨髁突软骨培养 C.鳞状细胞癌是口腔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D.成釉细胞是一种常见的良性上皮源性肿瘤,因其易复发、可能恶变等特性,而受到研究 者的广泛关注 E.体外培养的腺泡上皮细胞多成多角形,铺路石样排列 1.牙周膜不具有以下哪种功能:(D) A.分泌功能 B.矿化功能 C.收缩功能 D.防御功能 2.唾液腺细胞不包括以下哪种:(C) A.导管上皮细胞 B.,腺泡上皮细胞 C.唾液腺肿瘤细胞 D.肌上皮细胞 1.从体内去除组织接种培养到第一次传代的阶段称为(A) A.初代培养 B.传代期 C.衰退期 D.以上均不对 2.在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空间研究一个完整生物体所表达的全体蛋白质特征称为(A) A蛋白质组学 B蛋白质鉴定 C模式生物学 D生物信息学 1. 按照培养细胞的主要形态,可包括哪些类型:(E) A.上皮型细胞 B.成纤维型细胞 C.游走型细胞 D.多形型细胞. E.以上全是 2复苏是以一定的复温速率将冻存的培养物恢复到常温的过程。在冷冻复苏中应遵循什么原则:(C) A.速冻速溶 B.慢冻慢溶 C.慢冻速溶 D.速冻慢溶. E.以上都不是 组织工程三要素E: A.种子细胞 B.生物支架材料 C.细胞活性因子 D.A和B E.A、B和C 细胞培养一代中,进行各项试验最好的阶段是D A.游离期 B.贴壁期 C.潜伏期 D.指数生长期 E.停滞期 1、有关上皮型细胞说法错误的是(A) A 一定来源于外胚层 B 形态类似体内的上皮细胞 C 生长易相连成片 D 铺路石状 2、那种细胞是悬浮型细胞(D) A 心肌细胞 B 平滑肌细胞 C 成骨细胞 D 白细胞 1、以下哪项不是培养细胞的生长过程:(A) A、分裂期 B、原代培养期 C、传代期 D、衰退期 2、培养细胞的生存环境与条件不包括:(A) A、竞争菌群 B、细胞的营养需要 C、温度条件 D、液相环境 下列哪项不是正常细胞体外培养调解下生存过程的阶段D

完整2014口腔生物学复习提纲

1.生态系是什么?建立的中心原则p1 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称为生态系(ecosystem)。生态系建立的中心原则是生物体对其赖以生存的环境的适应与改建,例如最先定植的菌种为先锋菌,先锋菌定植后改变了环境,为后继定植的细菌创造了定植条件,使之能存活于新环境中。 2.口腔链球菌属有哪些。P16-19 变异链球菌群、唾液链球菌群、咽峡菌组群、轻链球菌群(血链球菌、轻链球菌) 3.Ecosystem 4.临界pH: (来源网上,待商榷) 某种特定的矿物质,如牙釉质,溶于某种溶液刚好达到饱和时的pH值。 5.非附着性菌斑p11 为不附着于牙面或牙根面,却与结合上皮和龈沟上皮直接接触的菌斑,其中主要细菌为G-厌氧菌和螺旋体、新月形单胞菌、二氧化碳噬纤维菌等能动菌属,它们浮游地生活于附着性菌斑外表面和龈沟上皮之间,细菌本身及其代谢产物可直接损伤上皮下结缔组织,引发牙周组织炎症。 6.唾液的主要功能有哪些。P56-57 消化及营养功能(协助咀嚼与吞咽、直接参与消化作用、维持味觉功能、提供各种营养来维持口腔软硬组织的代谢平衡),保护功能(润滑功能、维持黏膜完整、软组织修复、清除作用、调节口腔菌群平衡、维护口腔缓冲能力、维持牙齿矿化)、诊断作用 7.龈沟液的主要组成及功能p57-58 主要组成:细胞成分(细菌、脱落上皮细胞、中性多形核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电解质(钠、钾等)、蛋白质(IgG、IgA、IGM、C3、C4,血浆蛋白包括清蛋白、纤维蛋白等,葡萄糖、葡萄糖己糖胺和糖、醛、酸,酶类) 8.什么是转导、转染、转化。P92-93 转化是指受体菌捕获和表达质粒载体DNA分子的生命过程;转染是专指受体菌捕获和表达噬菌体DNA分子的过程;转导是利用噬菌体颗粒为媒介,将外源DNA转移至受体菌并得到表达的生命过程。 9.PCR的原理是什么。P95-96 DNA合成是以一股DNA单链为模版,在引物存在下,DNA聚合酶沿模版以5’—>3’方向延伸的过程。PCR是利用DNA合成的原理,合成两个与靶DNA两侧序列互补的引物,早体外进行靶DNA的重复合成。PCR扩增包括DNA变性、引物与靶DNA退火、引物延伸三个步骤。 10.什么是细胞增殖、细胞凋亡。P118 细胞增殖:通过细胞分裂增加细胞数量。细胞凋亡:是细胞主动性的程序性死亡,表现为细胞染色体DNA片段化,细胞皱缩分解成凋亡小体,最终为其他细胞豚鼠而清楚。 11.牙髓组织固有免疫成分包括什么p132-133 牙髓组织固有免疫成分包括牙髓低油的免疫成分(成牙本质细胞)、固有免疫细胞(牙髓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肥大细胞、中性粒细胞etc)和免疫分子(外流的牙本质液流和管内沉积的免疫球蛋白、神经肽、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etc) 12.粘膜免疫系统p125 或称共同黏膜免疫系统(CMIS),包括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和散在的免疫细胞。MALT包括肠相关淋巴组织,韦氏环和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CMIS分为诱导部位(MALT)和效应部位(固有层、上皮内的散在免疫细胞核外分泌腺)。黏膜免疫功能特点是产生SIgA和SIgM通过细胞归巢将诱导部位和效应部位相关联,参与局部特异性

[复习]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生物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复习]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生物学考试试题及答案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生物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99本口腔生物学结业考试试题时间:2003年5月30日上午姓名: 学号: 分 数: 一、名词解释 1( 口腔生态系 2( 兼性厌氧菌 3(Proteomics 4.束状骨 5.中心法则 二、填空题 1(牙菌斑的形成过程可概括为三个阶段, 即、、。 2(采集龈上菌斑的目的多为分离培养菌。采集龈下菌斑的目的多为分离培养与疾病相关的细菌。 3(糖蛋白氨基己糖含量占4%以上者称,小于4%者为。 4(根据蛋白的来源不同,将牙本质非胶原蛋白分为、、、四大类。 5(口腔第一道防线由、、、等组成。 6(免疫球蛋白在体内具有的生物活性功能包括?与特异性结合;?激活 ; ?结 合 ;?可穿过 ;?抗体的作用;?抗体的免疫原性。 7(破骨细胞来源于,主要功能是吸收骨、和。 8(聚合酶链反应(PCR)是通过反应在体外 特异DNA片段的一种方法。 三、问答题 1(试述成熟菌斑的标志及结构。 2(唾液中的主要蛋白质及其生物学意义。 3(试述釉基质蛋白在釉质发育中的作用。 4(试述牙槽骨的生物学特性。 5(试述你所了解的免疫防龋。 四、论述题论述题论述题论述题:

1. 请问normal flora有何作用, 2. 釉质晶体生物矿化的机制和过程是什么, 3. 试述固有口腔屏障的组成。 4. 常用的免疫疫苗包括哪几类,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 5. 试述遗传性疾病相关基因的定位方法。 6. 试述Embden-Meyerhof- Paras(EMP)途径的特点。 7. 试述釉质及牙本质的生物矿化步骤。 8. 试述变形链球菌GTF特性、种类及与致龋性的关系。 五、附加题附加题附加题附加题: 1. 列举你所知道的细胞因子名称。 2. 简述前列腺与骨吸收的关系。 3. 列举你所知道的口腔特有的成体干细胞。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2000本口腔生物学结业考试试题 时间:2004年11月17日下午姓名: 学号: 分数: 一、名词解释(5×4分) 1. 转录 2. plasmid 3. non-collagenous proteins 4. 中心法则 5. 细胞因子 二、填空题(27×1分) 1. 口腔链球菌属包括、、和 菌群。 2. 唾液分泌有分泌和分泌。 3. 生物矿化的种类包括、和再矿化, 其中再矿化分为、和。 4. 非特异性免疫的屏障结构 有、、。 5. 口腔免疫体系由、、

生物实验操作步骤

生物实验操作步骤 一、安装显微镜和对光: A 、操作步骤: 1.一手握住镜臂,一手托住镜座,把显微镜轻轻地放在实验台上,镜臂靠近身体略偏左,镜座距实验台边缘约5厘米。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转动遮光器,使最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3、左眼注视目镜内,同时双手转动反光镜(光强用使用平面镜、光弱使用凹面镜),使光线反射到镜筒里,直到整个视野呈雪白色为止。 4.整理复位:把显微镜的外表擦拭干净。取下镜头放入镜盒内,并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最后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里,放回原处。 B 、去年考卷: C 、评分标准: (1)安装好物镜和目镜(1分) (2)能将显微镜对好光观察(2分) 记录:雪白色或亮白色(1分) (3)整理器材(1分) 二、制作并观察洋葱鳞片叶临时玻片标本: A 、操作步骤: 1、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干净。 2、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3、用刀片在洋葱内表面划一个“井”字,用镊子撕下表皮,然后把它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地将其展平; 4、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其一边接触载玻片上面的液滴,然后缓缓地盖在液滴上,盖片时要防止装片上出现气泡; 5、在载玻片的一侧滴一滴碘液,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使染液浸润到整个标本; 6、安装显微镜和对光; 7、将制作的装片安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然后将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 8、用左眼注视目镜,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在视野中看到细胞图像,然后旋转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9、移动装片,在视野中找到一个完整的细胞进行仔细观察; 10、整理复位:取下玻片标本,平移方式(防止折断盖玻片)取下盖玻片并连同载玻片一起放回原处。取下镜头放入镜盒内,将镜筒下降到最低处,然后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里。把其他废弃物放入垃圾桶并把实验桌抹干净。 B 、去年考卷: C 、评分标准: (1)用纱布将载玻片、盖玻片擦拭干净(1分) (2)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1分) (3)用刀片切取一块洋葱鳞片叶,用镊子撕取鳞片叶的内表皮置于载玻片上清水中并用解剖针将表皮展平,盖上盖玻片(1分) (4)将一滴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对侧引流使碘液扩散到整个标本(1分) (5)将制作好的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1分) 记录:气泡(1分) 细胞核(1分) 细准焦螺旋(1分) 左上方(1分) (6)整理器材(1分) 三、制作并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临时玻片标本: A 、操作步骤: 1、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干净; 2、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3、用清水漱口,清除口腔中食物碎屑,用消毒牙签粗的一端在口腔侧壁上轻轻刮几下; 4、将牙签上附着的碎屑放在载玻片的生理盐水中涂抹几下; 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让一侧先接触生理盐水在轻轻放平,避免出现 。 你观察到的细胞内染色最深的结构是 如果想让物像更清晰,应转动 。如果物像在视野的左上方,应将玻片标本向 移动,才能使物像移到视野中间。

口腔生物学第五章练习题_共5页

选择题 1. 成骨细胞来源于下列那种细胞(B) A. 骨细胞 B. 间充质干细胞 C. 骨衬里细胞 D. 造血干细胞 2. 下列那种基质蛋白不是成骨细胞所合成的( D ) A. 骨桥蛋白 B. 骨涎蛋白 C . 骨钙素 D. 降钙素 目前发现的行使骨吸收功能的唯一细胞是:B A. 成骨细胞 B. 破骨细胞 C.巨噬细胞 D.中性粒细胞 E.淋巴细胞 骨髓位于较大骨骼的髓腔中,占人体体重的:A A.4~6% B.9~12% C. 14~18% D. 1~2% E. 2~2.5% 1下列关于破骨细胞的说法中错误的是:(B) A.是骨组织中行使骨吸收功能的细胞 B.来源于骨膜以及骨髓中具有多分化潜能的间充质细胞 C.无固定形状,多核 D.胞质嗜酸 2.下列关于上颌窦底提升术的组织学变化,错误的是:(B) A.上颌窦提升2周后——形成编织骨,成骨活跃; B.上颌窦提升4周后——大部分有新形成的编织骨,成骨细胞数量最多; C.上颌窦提升8周后——薄层皮质骨在上颌窦侧壁和上颌窦底膜侧形成; D.上颌窦提升8周后——转变为板层骨,骨组织结构趋于成熟。 1.破骨细胞来源于(A)。 A造血系统的单核细胞 B间充质干细胞 C破骨干细胞 D造血干细胞 2.组成骨组织的四种细胞中(A)被包埋在钙化的骨基质中。 A骨细胞 B成骨细胞 C破骨细胞 D骨衬里细胞 1. 骨组织由哪些细胞构成:(E) A.成骨细胞 B.破骨细胞 C.骨衬里细胞 D.骨细胞 E.以上全是 2牙槽骨的生物特征70%为矿化物质,22%为蛋白质,8%为水分。有机基质中95%为____胶原,另外5%由蛋白糖原和多种非胶原蛋白构成。:(A) A.Ⅰ型 B.Ⅱ型 C.Ⅲ型 D.Ⅳ型 E.Ⅴ型 E牙周膜中的重要细胞成分E:A.成纤维细胞B.未分化干细胞C.成骨细胞D.破骨细胞E.A 和B E成骨细胞的分化成熟的阶段有哪些E:A. 前成骨细胞B. 成骨细胞C. 骨细胞D. 骨衬里细胞E. 以上都是 1、下列那种细胞是来源于血液中单核巨噬细胞(C) A 骨细胞 B 成骨细胞 C 破骨细胞 D 骨衬里细胞 2、以下关于机械力引起骨改建的说法那一项是错误的(C) A 应力过低,骨吸收会超过骨沉积导致骨量的丢失。 B 应力水平在生理范围(200~2500 με),骨吸收与骨沉积达到动态平衡。 C 应力水平在2500~4000 με的范围内,骨沉积不会超过骨吸收。 D 应力超过4000 με,可发生病理性超负荷。 1、以下哪项不是骨组织的细胞成分:(A) A、间充质细胞 B、成骨细胞 C、破骨细胞 D、骨衬里细胞 2、骨改建的影响因素不包括:(A) A、胶原蛋白 B、激素 C、机械力 D、骨改建的调节因子 1.下列哪项不是组成骨组织的细胞

初中生物实验步骤及要点全览

初中生物实验步骤及要 点全览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实验一: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探究问题: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是什么? 探究假设: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可能是湿度、光和温度 实验步骤:1)湿度的影响:在一个纸盒中一半放干土,一半放湿土,然后在两边分别放入鼠妇各5只,一段时间后观察并记录结果。2)光的影响:在一个纸盒中一半光照,一半用黑纸板遮住,然后在两边分别放入鼠妇各5只,一段时间后观察并记录结果。3)温度的影响:在一个纸盒中一半放入湿土,一半放入冰湿土,然后在两边分别放入鼠妇各5只,一段时间后观察并记录结果。 探究结论: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是湿度、光和温度 实验二:探究蚯蚓在什么样的表面爬的快 探究问题:蚯蚓在什么样的表面爬的快? 探究假设:蚯蚓可能在硬纸板上爬的快 实验步骤:并排摆放一个硬纸板和一块玻璃板,并画上一条起跑线,然后在硬纸板和玻璃板上各放一条蚯蚓,把他们放在同一起跑线上,看看谁爬的快 探究结论:蚯蚓在硬纸板上爬的快 实验三:探究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 探究问题:草履虫对外界刺激会不会产生反应?

探究假设:草履虫对外界刺激会产生反应 实验步骤:在一个载玻片上,两端各滴一滴草履虫培养液,然后用玻璃棒在两个培养液间划一下,使得两个培养液连接起来,然后在左侧的培养液中加入少许实验,另外一滴不加,放入显微镜下,观察草履虫的运动。 探究结论:草履虫对外界刺激会产生趋利避害的反应 实验四: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探究问题: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什么? 探究假设: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水 实验步骤:取两个培养皿,一个培养皿中放入干燥的土壤,一个培养皿中放入湿润的土壤,在两个培养皿中放入等量的大小相同良好的种子若干个,将两个培养皿放在相同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计算种子的发芽率 探究结论: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水 实验五:探究根的生长部位 探究问题:根的生长部位是什么? 探究假设:根的生长部位是分生区和伸长区 实验步骤:取一株幼根长约2厘米的红豆幼苗,给幼根的各个部位做上记号,册来那个长度并记录,放在适宜条件下培养2天后,再测量各个部位的长度并记录

口腔生物学重点

第一章口腔微生物学(4T) 1.生态系及其建立的中心原则。(p1) 生态系定义:生物之间、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称为生态系(ecosystem ) 生态系建立的中心原则——是生物体对其赖以生存环境有影响, 例如:最先定植的菌种为先锋菌,先锋菌定植后改变了环境,给后继定制的细菌创造了定植的条件,,是只能存活于新的环境中。(先锋菌~定植~环境改变~12h后二次细菌定植~达到动态平衡形成新的生态系)(环境变化—物种影响—适者生存—环境变化) 不适者淘汰 2.正常菌丛对机体的双重作用。(p2) (有益)在一定环境中,当机体与正常菌丛之间保持着相互平衡的状态时,正常菌丛显示对宿主起着有益的作用; - (有害)但当环境中的某些因素干扰了这个平衡状态时,如放射线照射,过量激素的应用,抗生素的长期使用等而导致菌群失调,这就为正常菌群提供了显示其有害作用的机会,这些原来无致病性的或毒力很弱的细菌,遂成为机会致病菌而引起内源性感染疾病,如:长期服用抗生素所致的葡萄球菌假膜肠炎,口腔中的念珠菌病。 3.口腔生态系的决定因素。(p2) 口腔生态系决定因素定义:决定不同微生物能在不同口腔生态系中生存的因素称为(一)物理化学因素 a.温度 一般细菌可在-5℃~55℃环境中生存 口腔食品温度变化幅度±60o 嗜冷菌< 25 ℃嗜热菌> 45 ℃嗜温菌 25 ~ 37 ℃ b.氧张力 绝对需氧菌Obligate aerobes 兼性厌氧菌facultative anaerobes 绝对厌氧菌Obligate anaerobes 耐氧厌氧菌aerotolerant anaerobes ] 微嗜氧菌microaerophiles d.pH:氢离子浓度反映为pH值 口腔pH以唾液为代表~ e.营养物质的利用 唾液龈沟液血素(hemin) 牙龈卟啉菌生长 酶类透明质酸酶,蛋白酶等 (二)宿主因素(唾液和龈沟液) a.抗体唾液中主要为sIgA 龈沟液中主要为IgG b.蛋白质糖蛋白粘蛋白富脯蛋白富酪蛋白过氧化物酶乳铁蛋白 溶菌酶 … (唾液功能:润滑维持口腔粘膜完整性软组织修复维持生态平衡凝集作用抗菌作用) (三)细菌因素

口腔生物学考试总结(中大)

一、名解 1、自身抗原:auto-antigen 引起自身免疫应答的自身组织成分。机体对正常的自身组织和体液成分处于免疫耐受状态,当自身耐受被打破,即可引起自身免疫应答。 2、清晰区:破骨细胞与封闭区相对应的细胞质内没有任何细胞器。 3、口腔生态系统:oral ecosystem口腔内生物之间、生物与其生活的口腔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即口腔生态系。 4、再矿化:remineration 已脱矿的组织内发生矿物质的重新沉淀结晶化,分为自然、病理、人工再矿化。 5、细胞培养:Cell Culture 模拟体内的生理环境,在适当的条件下使活体组织细胞在体外环境存货、生长增殖并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的方法。它是研究机体细胞形态及功能的重要手段,也是从事细胞生物学、组织工程及干细胞工程研究的基础。 6、DSPP:牙本质涎磷蛋白牙本质基质中两种主要的非胶原蛋白DSP和DPP是同一目的基因DSPP编码的单一转录的表达产物。最初认为其仅局限于牙本质,主要在成牙本质细胞中表达,最近研究表明DSPP 在骨组织、内耳组织、乳腺癌及肺癌组织中也有表达。 7、GCF: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龈沟液主要由从龈沟上皮渗出的液体、蛋白、电解质构成,同时也是混合唾液是我组成部分。具有抗菌防御作用,其成分变化可作为牙周病变得评判指数。 8、Southern hybridization:Southern杂交先用凝胶电泳分离经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消化的DNA片段,然后在原位将DNA片段转移至固相基质如硝酸纤维素膜上,经变性及干烤固定,用核酸探针进行杂交,经放射自显影显示杂交结果。最大优点是能根据杂交带的位置判断待测样品中与探针杂交的DNA片段的分子量。 9、SIgA:分泌型IgA 由一个IgA双聚体分子、一个分泌成分和一个J链分子组成,有IgA1、IgA2两个亚类。主要存在于乳汁、唾液、泪液和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黏膜表面,参与局部黏膜免疫。10、seal zone:封闭区环绕皱褶缘的破骨细胞膜与骨基质紧密接触,形成一个封闭区,使骨吸收陷窝与周围骨基质相对隔离,构成骨吸收的局部微环境。 11、stem cell:干细胞来自胚胎、胎儿或成人的具有持久或终身自我更新能力的细胞,它能产生特异的细胞类型,形成人体组织和器官。 12、cell subculturing :传代培养当原代培养成功以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和细胞不断分裂,一则细胞之间相互接触而发生接触性抑制,生长速度减慢甚至停止;另一方面也会因营养物不足和代谢物积累而不利于生长或发生中毒。此时就需要将培养物分割成小的部分,重新接种到另外的培养器皿(瓶)内,再进行培养。这个过程就称为传代(passage)或者再培养(subculture)。 13、exon外显子最后出现在成熟RNA中的基因序列, 又称表达序列。既存在于最初的转录产物中,也存在于成熟RNA分子中的核苷酸序列。就是指真核细胞的基因在表达过程中能编码蛋白质的核苷酸序列。14、牙菌斑dental plaque 指粘附在牙齿表面或口腔其他软组织上的微生物群。是由大量细菌、细胞间物质、少量白细胞、脱落上皮细胞和食物残屑等组成,不能用漱口或用水冲洗的方法把它去除。因此,现把牙斑看成是细菌附着在牙石上的一种复杂的生态结构,其与龋病和牙周病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 15、获得性薄膜acquired pellicle 牙面清洁后,唾液的一些成分会很快地吸附于其上而形成一层均匀无细胞的薄膜,厚度约1~10um,龈缘区较厚而牙尖区较薄,成分大致与唾液相似,对细菌有选择性吸附能力。 16、GTF(Glucosyltransferase) 葡糖基转移酶是变形链球菌分泌的胞外酶之一,也是其主要致龋因子之一,包括三种类型。 17、PCR(Plymerase Chain reation) 聚合酶链反应是体外酶促合成特异DNA片段的一种方法,由高温变性、低温退火(复性)及适温延伸等几步反应组成一个周期,循环进行,使目的DNA得以迅速扩增,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省时等特点。它不仅可用于基因分离、克隆和核酸序列分析等基础研究,还可用于疾病的诊断或任何有DNA,RNA的地方. 18、胶原酶Collagenase 它能在生理PH和温度条件下特异性地水解天然胶原蛋白的三维螺旋结构,而不损伤其它蛋白质和组织。胶原酶的化学本质是一种蛋白质,因此,这对温度、PH和导致蛋白质变性的各种因素均非常敏感,极易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而改变其本身的构象和性质。

口腔生物学试卷

口腔生物学试卷 姓名: 学号:班级: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决定微生物口腔环境生态系的理化因素错误的是: A.温度 B.氧张力 C.PH值 D.致病强度 2.口腔内四个生态系中没有: A.腭黏膜生态系 B.舌背部生态系 C.龈上菌斑生态系 D. 龈下菌斑生态系 3.牙菌斑形成过程划分三阶段,以下错误的是: A.获得性薄膜覆盖 B.细菌附着 C.细菌间竞争 D.菌斑生物膜成熟 4.在婴儿口腔内可检测细菌的时间为: A.诞生当即 B.诞生后6小时 C.诞生后12小时 D.诞生后24小时 5.以下不属于口腔“固有菌丛”的是: A.链球菌 B.放线菌 C.奈瑟菌 D.真菌 6.牙釉质内钙的主要存在方式是: A.碳酸钙 B.氟化钙 C.磷酸钙 D.羟基磷灰石 7.钙在牙釉质分布不均匀,以下含量最高处为: A.牙尖 B.中央窝 C.牙颈部 D.发育沟 8.牙釉质中的微量元素没有: A.钾 B.锶 C.铅 D.铀 9.牙本质的化学组成叙述正确的是: A.矿物质占70%,有机物和水占30% B.矿物质占90%,有机物和水占10% C. .矿物质占30%,有机物和水占70% D. .矿物质占50%,有机物和水占50% 10.牙本质中的有机成分主要是: A.胶原纤维 B.弹力纤维 C.胶质 D.非胶原蛋白 11.唾液对口腔软组织生理作用中没有:

A.营养 B.润滑 C.保护 D.修复 12.有关骨膜覆盖位置叙述错误的是: A.骨外面 B.骨内面 C.关节面 D.滋养孔 13.正常龈沟液内没有: A.细菌 B.上皮细胞 C.粒细胞 D.脓细胞 14.以下命名骨外形错误的是: A.长骨 B.短骨 C.扁骨 D.多形骨 15.成人个体每年产生骨改建所占比例是: A.约5% B.约10% C.约15% D.约20% 16.影响骨改建钙平衡的因素中没有: A.甲状旁腺素 B.生长激素 C.降血钙素 D.胰岛素 17.以下有关牙骨质生物特征叙述错误的是: A.基础代谢高 B.无血管供给 C.无淋巴回流 D.无神经支配 18.牙周组织的胶原主要是: A.I型胶原 B.III型胶原 C.IV型胶原 D.V型胶原 19.在细菌代谢途径中能产生丰足ATP的是: A.EMP途径 B.HMP途径 C.ED途径 D.PK途径 20. .在细菌代谢途径中能合成嘌呤和嘧啶前体物的是: A.EMP途径 B.HMP途径 C.ED途径 D.PK途径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外来致病菌侵入人体必须突破三个防御屏障,即(1),(2), (3)。 2.口腔内菌斑通常分为(1)和(2)菌斑。 3.菌斑的组成分为细胞成分和非细胞成分,其中细胞成分为(1)和(2),非细胞成分为(3)(4)(5)。

口腔生物学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复习课程

口腔生物学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

单选 1、最早在口腔定居的链球菌是:(A) A.血链球菌 B.唾液链球菌 C.变异链球菌 D.轻链球菌2、以下有一项不是影响口腔生态系的物理化学因素:(D) A.营养 B.温度 C.pH D.唾液流量 3. 导致龋病最重要的口腔细菌是 :(B) A.韦荣菌 B.变异链球菌 C.奈瑟菌 D. 放线菌 E.乳杆菌 4. 一般情况下,成熟菌斑的标志是:(D) A.谷穗样结构 B.HE染色为粉红色 C.细菌层位于中间地带 D.栅栏状结构 E.菌斑表面主要含松散在菌斑表面的短杆菌 5.儿童口腔龈沟内不存在以下哪种菌群?(D) A.奈瑟菌 B.链球菌 C.乳杆菌 D.螺旋体 E.韦荣菌 6.成熟菌斑的标志是?(A)约出现在菌斑形成的第5-6天 A.栅栏状结构 B.产生覆盖牙面的获得性薄膜 C.放线菌附着 D.海绵状结构 E.多种细菌附着 7.黏附在牙表面的细菌团块成为(A) A.牙菌斑 B.生物膜 C.细菌沉积物 D.软垢 8.目前可以从口腔中分离出( B )种不同种的细菌。 A.100~300 B.500~700 C.1000~3000 D.3000~5000 9. 口腔正常微生物的有益作用( E ); A.保护性生物屏障 B.合成维生素 C.拮抗有害菌群 D.刺激宿主免疫. E.以上全是

10.口腔微生物之间的关系:( E ) A.相互凝集作用 B.相互营养关系 C.竞争与拮抗 D.通讯与遗传多样性. E.以上全是 11.以下哪一项,有助于抑制龋病发生:( D )A.变异链球菌B.乳酸杆菌C.放线菌D.唾液链球菌E.螺旋体 12.口腔内部PH值( A ) A 5.0-8.0 B 6.0-7.0 C 5.0-7.0 D 6.0-8.0 13.口腔内菌丛有( D ) A 固有菌丛 B 增补菌丛 C 暂时菌丛 D 以上都是 14.龋齿标志菌为( A ) A、乳杆菌属 B、棒杆菌属 C、丙酸杆菌属 D、梭菌属 15.可产生黑色素的菌类是( B ) A、卟啉单胞菌 B、普氏菌 C、棒杆菌属 D、丙酸杆菌属 16.以下哪项是影响口腔生态系的物理化学因素( D ) A 温度 B 氧张力 C pH D 以上都是 17.口腔生态系的决定因素有( E ) A 物理化学因素 B宿主因素 C细菌因素 D宿主可控制因素 E以上均是 18.成熟菌斑的标志是( C ) A 泥鳅样结构 B 波浪样结构 C 栅栏状结构 D雪花样结构 E糖霜样结构 19. 口腔生态系包括( E )

牙科生物材料细胞毒性试验方法的研究进展

第26卷第3期2009年6月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J ournal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Vol.26No.3 June2009 牙科生物材料细胞毒性试验方法的研究进展* 袁艳波综述张文云$审校 (解放军昆明总医院口腔科昆明医学院教学医院,昆明650032) 摘要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是保证牙科生物材料临床应用安全有效的重要标准,细胞毒性试验作为生物学评价筛选试验最常用的项目之一,也是评价其生物相容性是否优良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关键词牙科生物材料细胞毒性试验方法 中图分类号R78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515(2009)03-0688-04 Progress in the S tud ies of Method s for T esting Cytotoxicity of Dental Biomaterial Yuan Yanbo Zhang Wenyun (K unming G enera l H osp ita l of PL A,K unming650032,Ch ina) Abstract T he favo rable biocompatibility o f dental bio material is v ery impo rtant,w hich g uar antees the safety and effect iveness of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T he cy toto xicity test,as o ne o f the bio log ical ev aluatio n screening tests, is kno wn to be an impo rtant and frequently used method t o evaluate biocompatibility o f bio materials.T his tex t is de-v oted to an over view of the cyto tox icit y test for dental mat er ials. Key words Dental bio materia l Cyto tox icity T est methods 1引言 生物相容性(Bioco mpatibility)是指材料在宿主的特定环境和部位,与宿主直接或间接接触时产生相互反应的能力。是材料在生物体内处于静动态变化过程中,能耐受宿主各系统作用而保持相对稳定,不被排斥和破坏的生物学性质。体外细胞毒性试验(Cytotox icity test)是牙科材料生物学评价筛选试验之一,采用体外组织细胞培养的方法,观察材料对细胞生长繁殖及形态的影响,评价材料的体外细胞毒性。本文对此作一综述。 与人体相接触的任何材料,无论其机械性能、物化性能如何优良,在应用于人体之前,均必须按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 anizatio n, ISO)和各国规定的相应标准经过科学、严格的检验以测定其生物相容性。1997年国际标准化组织牙科技术委员会(ISO/TC106-Dentistry)和国际牙科联盟(Federation Dental International,FDI)共同制定了ISO7405-1997/牙科学$用于牙科的医疗器械 *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4C0057M) $通讯作者。E-mail:w enyunzh88@https://www.360docs.net/doc/623531595.html, 生物相容性临床前评价$牙科材料试验方法0国际标准,该标准将口腔材料生物学评价试验分为三组:第一组为体外细胞毒性试验;第二组主要检测材料对机体的全身毒性作用及对局部植入区组织的反应;第三组为临床应用前试验[1]。体外细胞毒性试验是大多数试验最常用的筛选试验之一。ISO 10993-5-19995医疗器械的生物学评价第5部分:体外细胞毒性试验6对其进行了相关规定,各国也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细胞毒性试验的有关规定。GB/T168865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6系列标准为等同转化ISO10993系列标准,是我国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与试验的完整的标准体系,由17个部分组成,其中,GB/T16886.5-20035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5部分:体外细胞毒性试验6即对各试验进行了相关规定。 2细胞毒性试验的概述 2.1概念 体外细胞毒性试验是用来评价齿科材料致细胞损伤的潜在性,并预测其最终生物体应用时的组织细胞反应,通过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可检测材料或材料的某一成分与细胞、酶或一些其他隔离的生物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