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谈读书二原文和翻译

古人谈读书二原文和翻译

《古人谈读书》的作者是宋代朱熹。

原文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来自朱熹)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来自曾国藩)

全文翻译:

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

我曾经说:读书讲究“三到”,即读书时要专心,要认真看,要诵读。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没有专注统一,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那么一定不会记住,就算记住了,也记不长久。这三到中,心到最重要。若心神集中了,眼和口还会不集中吗?

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有志气则绝对不会甘心居于下等;有见识则知道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我满足,像河伯观海,井底之蛙观天,这都是没有见识的;有恒心则必然没有干不成的事情。有志、有识、有恒,三者缺一不可。

注释

敏:聪明。

好:喜好。

耻:以……为耻。

知:通“智”,聪明,智慧。

厌:满足。

诲:教导。

谓:说。

漫浪:随随便便。

急:要紧,重要。

盖:在句首,发语词。

士人:泛指知识阶层。

恒:恒心。

下流:下等,劣等。

断:副词,表示绝对、一定。

作者简介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古人谈读书(二)》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古人谈读书(二) 体裁:文言文 题文: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作者: 名字:朱熹 年代:宋代 描述: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翻译: 原文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译文: 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原文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译文: 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致志,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就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 原文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译文: 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难道会不到吗? 赏析: 赏析一:创作背景

本文选自《童蒙须知》,是南宋学者、理学家朱熹写的一篇启蒙读物,收录在《东听雨堂刊书·儒先训要十四种》。《童蒙须知》分衣服冠履、言语步趋、洒扫涓洁、读书楔子、杂细事宜等目。 赏析二:思想内容 这则选自朱熹《童蒙须知》(一作《训学斋规》),告诉我们读书要心想、眼看、口诵。“心到”,是“三到”中最重要的,只有用心思考了,才会看得仔细,也会读得正确并记忆犹新。 考点: 一、必背名句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解释: 关键词:谓 说。 关键词:漫浪 随意。

古人读书二则 课文

古人读书二则课文 古人谈读书二则全文翻译: 只要是读书,就要每个字都读得很大声,不可以读错一个字,不可以少读一个字,不可以多读一个字,不可以读颠倒一个字,不可以勉强硬记,只要多读几遍,自然而然就顺口而出,即使时间久了也不会忘记。古人说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说书读得熟了,那么不依靠别人解释说明,自然就会明白它的道理了。 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致志,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就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难道会不到吗? 古人谈读书二则原文: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出自宋代朱熹的《读书要三到》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注释: 误:错。 倒:颠倒。 牵强暗记:勉强默背大意。 见:同“现”,表露出来。 晓:知道。 漫浪:随随便便,漫不经心。 急:重要,要紧。 矣:相当于“了” 岂:难道。 乎:吗,语气词。 余尝谓:我曾经说过。谓,说。 赏析: 《古人谈读书》是三则关于古人读书的言论总编,从《论语》、《训学斋规》、《曾文正公全集》三部文献中总结古人读书的方法。 朱熹的读书方法“三到”具体指的是心要悟到,眼要看到,口要读到。心悟指思考,只有“悟”——反复品味,才能理解书中精义;眼要仔细看,才能全面准确地记住知识;嘴要读出声来,以便调动听觉、视觉的综合作用,增强记忆,帮助理解。这三个“到”,概括准确,要言不烦,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后世读书人的准则。

古人谈读书(二)的翻译文

古人谈读书(二)的翻译文 《古人谈读书》是三则关于古人读书的言论总编,从《论语》、《训 学斋规》、《曾文正公全集》三部文献中总结古人读书的方法。下面,我 就给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古人谈读书》的翻译文。 一、《古人谈读书》的原文 论语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朱熹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曾国藩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 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 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二、《古人谈读书》的翻译文 第一则翻译: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 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 的智慧。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

第二则翻译:我曾经说:读书讲究“三到”,即读书时要专心,要认真看,要诵读。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没有专注统一,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那么一定不会记住,就算记住了,也记不长久。这三到中,心到最重要。如果心神集中了,眼和口还会不集中吗? 第三则翻译: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有志气则绝对不会甘心居于下等;有见识则知道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我满足,像河伯观海,井底之蛙观天,这都是没有见识的;有恒心则必然没有干不成的事情。有志、有识、有恒,三者缺一不可。 总而言之,以上就是《古人谈读书》的原文和翻译文,希望可以帮到你。

古人谈读书第二篇

古人谈读书第二篇 《古人谈读书》是三则关于古人读书的言论总编,从《论语》、《训学斋规》、《曾文正公全集》三部文献中总结古人读书的方法。下面,我就给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古人谈读书》的翻译文。 一、《古人谈读书》的原文 论语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朱熹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曾国藩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二、《古人谈读书》的翻译文 第一则翻译: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

第二则翻译:我曾经说:读书讲究“三到”,即读书时要专心,要认真看,要诵读。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没有专注统一,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那么一定不会记住,就算记住了,也记不长久。这三到中,心到最重要。如果心神集中了,眼和口还会不集中吗? 第三则翻译: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有志气则绝对不会甘心居于下等;有见识则知道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我满足,像河伯观海,井底之蛙观天,这都是没有见识的;有恒心则必然没有干不成的事情。有志、有识、有恒,三者缺一不可。 总而言之,以上就是《古人谈读书》的原文和翻译文,

古人谈读书2翻译全部

古人谈读书2翻译全部 古人谈读书(二) 读书之于人,功利以外尚有很多的好处。读书可以丰富人的内涵、拓宽人的视野、增强人的智慧。因此,读书是一种非常有益的事情。 凡临大观的地方,无非有两般情调:一为人事的繁华,二为书纸 的雅静。然而,书中的知识才是最有价值的。 读书使人充实,让人有足够的东西可以分享和传播。如果你不读书,你不肯去思考,你不肯去研究,那么你将永远只是一个似懂非懂 的人。 读书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让我们更加开阔我们的眼界。阅读不 仅可以让我们理解世界,而且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 读书可以使人更加谦逊。当你读更多的书,你就会发现你知道的 越来越少,你需要更加谦虚地学习。 读书可以使人更加有自信。当你掌握了知识,你有的就不仅仅是 一份工作或一个身份,你还有一种能力和自信。

读书可以让你更加从容自信地面对各种复杂的情况。因为你已经 拥有了更丰富的知识和更深刻的见解。 读书可以使我们的思维更加灵活,擅长处理复杂的问题和寻找创 新的解决方案。同时,它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读书是一个终身的过程。通过持续地阅读,我们可以不断提升自 己的智慧和见识,以便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能够不断发展和进步。 Reading is not only beneficial for practicality, but also has many other advantages. Reading can enrich one's inner world, broaden one's horizons, and enhance one's intelligence. Therefore, reading is a very beneficial activity. There are two kinds of moods for approaching the world: one is bustling with human affair, and the other is serene with books and papers. However, knowledge contained in books is the most valuable.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