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谈读书

朱熹谈读书

朱熹谈读书

宋朝大学问家朱熹做过官,但不过8年,其余50余年都是从事教育工作,就是任县、州地方官,他也重视和兼管教育。他的学术著作和教育著作对后世影响很大,历宋、元、明、清数百年。

朱熹不但给学生讲授释义,更指导学生如何读书:

一、“凡读书,须有次序,且如一章三句,先理会上一句,待通透,次理会第二句、第三句。”朱熹强

调,读书要一步一步来,“譬如登山,人多要至高处,不知自低处不理会,终无至高处之理”,还是扎扎实

实前进为好。

二、专心,专一。“小儿读书记得,大人多记不得者,只为小儿专心,一日授一百字,则只是一百字,

二百字则只是二百字;大人一日或看百板,不恁精专。”读书“若不专一,东看西看,则此心先已散漫了,

如何看得道理出?须是看《论语》,专只看《论语》;看《孟子》,专只看《孟子》。”个中道理,妇孺皆

知。

三、熟读精思。“读书之法,先要熟读。”朱熹认为,书读熟了,道理自然见得到了;若一口把果子咬

开就吞,就不知是酸是甜。“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

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

四、要有自己的见解。朱熹说“看人文字,不可随声迁就”,例如“人说沙可做饭,我也说沙可做饭,

如何可吃?”话说得很幽默,却给人以深刻启迪。

(注:本文引用材料,均见《朱子语类》卷十、卷十一)

熟读精思目录

【原文】

【字词解释】

【译文】

【中心思想】

【作者简介】

【成语解释】

【原文】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至于文义有疑,众说纷错⑴,则亦虚心静虑,勿遽⑵取舍于其间。先使一说自为一说,而随其意之所之⑶,以验其通塞⑷,则其尤无义理者,不待观于他说而先自屈⑸矣。复以众说互相诘难⑹,而求其理之所安⑺,以考其是非,则似是而非者,亦将夺于公论⑻而无以立⑼矣。大率⑽徐行却立⑾,处静观动,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⑿;如解乱绳,有所不通则姑⒀置而徐理之。此观书之法也。

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⒁身体,对书册,详⒂缓看字,仔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⒃暗记。只要多诵⒄遍数,自然上口,永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⒅。”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⒆。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字词解释】

⑴纷错:纷繁错杂。

⑵遽(jù):仓促

⑶之所之:到所要去的地方。即顺着文章的思路去想。

⑷通塞:畅通和堵塞。

⑸自屈:自动屈服。

⑹诘难:追问,责难

⑺安:稳妥。

⑻夺于公论:被公认的见解所更改。夺,更改,修正。

⑼无以立:不能成立。

⑽大率:大多

⑾徐行却立:徐行,慢慢走。却立,退立。

⑿节目:木头节子,即关键之处。

⒀姑:姑且,暂且。

⒁正:使……端正。

⒂详:仔细。

⒃牵强暗记:勉强硬记,指文章没有读熟,就一句一句地在心里硬记。

⒄诵:读。

⒅见(xiàn):通“现”,显现。

⒆急:要紧,急迫。

【译文】

看书大多数都必须先要熟读,让书上的语句都好像出自于我的嘴巴。紧接着就精心地思考,让它的道理好像都出自于我的心里所想的,这样以后可以有所收获了。至于那些对于文章道理有疑惑的地方,各家说法纷繁错杂,就也要虚心静静思索,不要匆忙急促地在各家意见中确定谁对谁错。先假定一种说法自己单独列为一说,然后顺着文章的思路去想,来验证它思路的通畅和阻塞。那么那些特别没有道理的说法,不等到和其他的学说相比较,就已经自己屈服了。再用大家的言论互相诘问反驳,然后寻求它的道理的稳妥,来考证它的正确或错误,那么好像是对其实是错的,也将被公众承认的说法所否定而不能成立了。一般情况下,慢慢地停下来看,用平静的心态来观察发展变化,像攻击坚硬的木头,先攻击它的容易的地方而再攻击它的关键之处;像解开缠乱在一起的绳子,地方有所不通就暂且放在那儿慢点去处理它。这就是看书的方法。

凡是读书,必须先整理好读书用的桌子,使桌子干净平稳,把书

册整整齐齐地放在桌子上,让身体坐正,面对书册,仔细从容地看清书上的文字,仔细清楚地朗读文章。必须要读得每个字都很响亮,不可以读错一个字,不可以少读一个字,不可以多读一个字,不可以读颠倒一个字,不可以勉强硬记,只要多读几遍,就自然而然顺口而出,即使时间久了也不会忘记。古人说:“读书的遍数多了,它的道理自然就明白了。”所谓说书读得熟了,就是不依靠别人解释说明,自然就会明白它的道理了。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叫做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一意,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就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要紧。心已经到了,眼口难道会不到吗?

【中心思想】

凡是读书必须先要熟读,让里面的话都好像出自于我的嘴巴。进一步就仔细的思考,使它的意思好像都出自于我的心里所想的,然后可以有所心得。

【作者简介】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翁、晦庵,云谷老人、沧州遁叟等。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人,后居福建建阳。十九岁进士及第,仕至宝文阁待制。他是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世称“朱子”。其秉性刚直,著述宏富。本文分别选自《朱子大全》和《童蒙须知》。

【成语解释】

【名称】熟读精思

【拼音】shú dú jīng sī

【解释】精:专一,深入。形容反复地阅读,仔细地思考。

【出处】《宋史·徐中行传》:“得瑗所授经,熟读精思,攻苦食淡,夏不扇,冬不炉,夜不安枕者逾年。”

【原文】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义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至于文义有疑,众说纷错⑴,则

亦虚心静虑,勿遽⑵取舍于其间。先使一说自为一说,而随其意之所之⑶,以验其通塞⑷,则其尤无义理者,不待观于他说而先自屈⑸矣。复以众说互相诘难⑹,而求其理之所安⑺,以考其是非,则似是而非者,亦将夺于公论⑻而无以立⑼矣。大率⑽徐行却立⑾,处静观动,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⑿;如解乱绳,有所不通则姑⒀置而徐理之。此观书之法也。

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⒁身体,对书册,详⒂缓看字,仔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⒃暗记,只是要多诵⒄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⒅。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子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⒆。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字词解释】

⑴纷错:纷繁错杂。

⑵遽(jù):急速,匆忙。

⑶之所之:到所要去的地方。即顺着文章的思路去想。

⑷通塞:畅通和堵塞。

⑸自屈:自动屈服。

⑹诘难:诘问反驳。

⑺安:稳妥。

⑻夺于公论:被公众承认的说法所否定。夺,失去。

⑼无以立:不能成立。

⑽大率:大致,一般情况下。

⑾徐行却立:徐行,慢慢走。却立,退立。

⑿节目:节骨眼儿,即关键之处。

⒀姑:姑且,暂且。

⒁正:使……端正。

⒂详:安详。

⒃牵强:勉强。

⒄诵:读出声音。

⒅见(xiàn):通“现”,显现。

⒆急:急需,急迫。

凡是读书必须先要熟读,让里面的话都好像出自于我的嘴巴。进一步就仔细的思考,使它的意思好像都出自于我的心里所想的,然后可以有所心得。至于那些对于文章意思有疑惑的,大家的言论纷乱错杂的,就也要静下心来仔细思考,不要匆忙急促地在当中取舍。先把其中的一篇自己单独列为一说,顺着文章的思路去想,来验证它思路的通畅和阻塞,那么那些特别没有明显含义和道理的,不等到和其他的学说相比较道理就已经自动屈服了。再用大家的言论互相诘问反驳,然后寻求它的道理的稳妥,来考证它的正确或错误,好像是对其实是错的,也将被公众承认的说法所否定而不能成立。一般情况下慢慢地停下来看,处理静止状态观察动态的,像加工坚硬的木头,先加工它的容易的地方而再加工它的关键之处;像解开缠乱在一起的绳子,地方有所不通就暂且放在那儿慢点去处理它。这就是看书的方法。

凡是读书,必须先整理好读书用的桌子,使桌子干净平稳,把书册整齐地放在桌子上,让身体坐正,面对书册,仔细从容地看清书上的文字,仔细清楚地朗读文章。必须要读的每个字都很响亮,不可以读错一个字,不可以少读一个字,不可以多读一个字,不可以读颠倒一个字,不可以勉强硬记,只要多读几遍,就自然而然顺口而出,即使时间久了也不会忘记。古人说:“书读的遍数多了,它的意思自然会显现出来。”就是说书读得熟了,不依靠解释说明,也会明白它的意思。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叫做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一意,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要紧。心既然到了,眼和口会不到吗?

朱熹“二十四字诀”读书法

朱熹,字无晦,晚年自称晦庵,江西婺源人。他是南宋时的大理学家,是我国古代学习理论的集大成者,是孔子之后,我国封建社会重要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博学的学者之一。朱熹十八岁即中进士,但一生为官不过十四年,大部分时间都用来读书讲学。他在江西庐山创立的“白鹿洞书院“,是世界最早的哲学研究院之一,培养了大批学者。朱熹幼年时很聪明,五岁即读《孝经》。他一生读的书,汗牛充栋,浩如烟海,丰富的实践使他总结出读书方法“二十四字诀”,共从六个方面概括了他的读书经验。

一、循序渐进

读书要按照书本的逻辑体系和学习者的智能水平有系统、有步骤、由低到高、由浅入深地循序渐进。他说:“譬如登山,人多要至高处,不知自低处不理会,终无至高处之理。”他反对“骤进”和“速成”,主张一步一个脚印渐进。

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d719183585.html,/s/blog_4797afbd0100da5e.html) - 朱熹谈读书“二十四字诀”读书法熟读精思_森林大地_新浪博客

二、熟读精思

“熟读精思”,一是“读”,二是“思”,讲的是读与想、学习与理解的关系。“循序渐进”要求合理安排读书的先后次序,而“熟读精思”则要求在记忆的基础上理解,深刻领会所读之书的见解。朱熹说:“泛观博取,不若熟读而精思”。“读书之法,读一遍了,又思量一遍;思量一遍,又读一遍。读诵者,所以助其思量,常教此心在上面流转。若只口里读,心里不思量,看如何也记不仔细。”由此可见,“熟读”就是要“使一书通透烂熟,都无记不记处”,“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精思”就是要“看得是了,未可便说道是,更须反复玩味”,“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

三、虚心涵泳

指读书要仔细认真,反复研磨,反复体会;切忌走马观花和浮光

掠影。朱熹说:“观书但当虚心平气,以徐观义理之所在。如其可取,虽世俗庸人之言,有所不废。如有可疑,虽或传以为圣人之言,亦须更加审择,自然意味和平,道理明白脚踏实地,动有依据,无宠罩自欺之患矣。”总之,这种读书法要求不预先立说,不自满自足,不穿凿附会,不粗心性急。

四、切已体察

指读书要依靠自己的努力,重视书外的功夫,即要结合自己的思想、经验,从书外去体察书中之味。朱熹说:“读书不可只专就纸上求理义,须反复就自家身上推究。自家见未到,圣人先说在那里,自家只借他言语来,就身上推究始得。”又说:“读书须要切已体验,不可只作文字看。”总之,这样读书法要求自身视察,自求自得,自信不疑。否则,人云亦云是不会有见地的。

五、著紧用力

指读书要抖擞精神,化大力气,下苦功夫。读书既不同游戏,更不是请客吃饭。读书要“群疑并兴,寝食俱废”,“只要将勤苦捱将去,不解不得休”。读书如行上水船一样,倘不奋力,就可能前功尽弃。朱熹认为读书是一件费心费力的苦差事,只有勤苦认真,才能有所获。

六、须教有疑

指读书要善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朱熹说:“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

朱熹的《四时读书乐》

《春》

山光拂槛水绕廊,舞雩归咏春风香。

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

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

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

《夏》

修竹压檐桑四围,小斋幽敞明朱晖。

昼长吟罢蝉鸣树,夜深烬落萤入帏。

北窗高卧羲皇侣,只因素谂读书趣。

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薰风。

《秋》

昨夜前庭叶有声,篱豆花开蟋蟀鸣。

不觉商意满林薄,萧然万籁涵虚清。

近床赖有短檠在,对此读书功更倍。

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

《冬》

木落水尽千岩枯,迥然吾亦见真吾。

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

地炉茶鼎烹活火,一清足称读书者。

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观书有感》

本文选自《朱文公文集》(《四部丛刊》本)。朱熹(1130~1200),字元晦,婺源(现在属江西省)人,南宋著名理学家。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半亩方塘〔方塘:方形的水塘〕一鉴开〔一鉴开:像一面镜子被打开。鉴,镜子。古时候,镜子用镜袱盖上,用时打开。〕,半亩方塘像一面镜子被打开。

将书比作半亩方塘。书是长方形的,所以说“半亩方塘”。“一鉴开”,以镜子作比,形容方塘极其清澈。

天光云影共徘徊〔天光云影共徘徊:天光和云影一齐映入水塘,不停地晃动。〕。

天光和云影一齐映入水塘,不停地晃动。

写清澈方塘中倒映的美好景致。“天光”“云影”,比喻书中的内容。

问渠〔渠:它,指水塘。〕那〔那:同“哪”,怎么。〕得清如许〔如许:如此,这样。〕,

为〔为:因为。〕有源头活水来。

问那方塘的水怎么会这样清澈,因为有活水从源头不断流来。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议论。一问一答,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深切而独特的读书感受,暗含哲理。

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全诗以方塘作比,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镜一样,清澈见底,映照着天光云影。这种情景,同一个人在读书中搞通问题、获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认识时的情形颇为相似。这首诗所表现的读书有悟、有得时的那种灵气流动、思路明畅、精神清新活泼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为一位大学问家的切身的读书感受。诗中所表达的这种感受虽然仅就读书而言,却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可以做广泛的理解。特别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人们也用这两句诗来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我们也可以从这首诗中得到启发,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这两句诗已凝缩为常用成语“源头活水”,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d719183585.html,/s/blog_4797afbd0100da5e.html) - 朱熹谈读书“二十四字诀”读书法熟读精思_森林大地_新浪博客

朱熹关于读书名言50句

朱熹关于读书名言50句 朱熹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被誉为中国宋代四大儒家思想家之一。他的思想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中国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他的作品中,有许多与读书相关的名言,下面是一些精选的朱熹关于读书的名言。 1. 知识的积累就是不断地读书。 2.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读书之法也。 3. 活读不如死读。 4.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堕落,谦虚的读书态度才能有所收获。 5. 读书的人,先要养身,然后常谦德,再乐於施。 6. 学问非盗贼所夺也,有志者自死未遑也。 7. 读书如学步,学走路一样,步步为营、稳扎稳打。 8. 窥万象于一纸之中,学海无涯苦作舟。 9. 身心愉快而有益,方不枉读书。 10. 读书必须仔细、细心地去琢磨。 11. 知识的增加使人变得谦虚,越读越知道自己的无知。 12. 读书能够使人反躬自省,认识自己的不足。 13. 读书应该以德为先,读书的目的是提高个人修养,而不是 追求名利地位。 14. 好学不倦,读书使人不断进步。 15. 一定要有坚定的目标,方能取得学习上的成果。 16. 不求有瑕疵者,但求无遗漏。 17. 学问的丰富是需要时间和耐心去积累的。

18. 读书要学会专注,沉浸在文字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19. 用心读书,方能学以致用。 20. 读书应该抱着虚心的态度,尊重每一位前辈的智慧。 21. 耐着性子读书,方能有所收获。 22. 读书不求速成,只求深思熟虑。 23. 读书要有自己的见解,不要固步自封。 24. 读书是为了格物致知,真正理解和把握书中的精神。 25. 读书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还要修身养性。 26. 读书要面面俱到,不要只局限于一种类型的书籍。 27. 读书是为了使自己更加高尚,而不是为了在别人面前显摆。 28. 读书应该持之以恒,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 29. 读书要多用脑,多思考问题。 30. 读书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学习最新的知识。 31. 活着就要读书,读书是将人生过得更加有意义的途径之一。 32. 读书要有追求,不断超越自我。 33. 读书使人心胸开阔,拓宽视野。 34. 读书是人与人之间的对话方式,通过书本交流思想。 35. 读书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成为一个更完美的人。 36. 读书使人富有,不读使人贫穷。 37. 读书应该注重实践,将书中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8. 读书能够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判断力。 39. 读书是一种享受,一种丰富内心的方式。 40. 读书能够培养人的思考能力,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41. 读书是为了弘扬人类文明,传承优秀的文化。 42. 读书要学会分辨,选择适合自己的好书。 43. 读书使人变得谦虚,有可学之处时,不怕多学。 44. 读书要善于总结,将所学知识呈现在自己的生活中。

朱熹关于读书的名言

朱熹关于读书的名言 朱熹关于读书的名言 1、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2、存天理,灭人欲;;朱熹 3、大学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基本只是正心、诚意而已。;;朱熹 4、天下事,坏于懒于私;;朱熹 5、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朱熹《劝学诗》 6、读书之法无它,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 朱熹 7、朋友,以义合者。 8、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先于读书。;; 朱熹 9、自古圣贤,皆以心地为本。;;朱熹《朱子全书》 10、圣人之所以为圣也,只是好学下问;;朱熹 11、有所不为,为无不果。有所不学,学无不成;;朱熹 12、圣人所说底话,光明正大;;朱熹 13、人光明磊落便是好人;;朱熹 14、礼即理也。 15、立志不坚,终不济事。;;朱熹

16、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过者,益友也;其诌媚轻薄,傲慢亵狎,导人为恶者,损友也。;;朱熹 17、未得于前,则不敢求其后;未通乎此,则不敢志乎彼。 18、知之必好之,好之必求之,求之必得之。;;朱熹《近思录》 19、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春日》 20、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朱熹 21、谦固美名,过谦者,宜防其诈。;;朱熹 22、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朱熹 23、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朱熹 24、当务之急,不求难知;力行所知,不惮所难为;;朱熹 25、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就一段中须要透;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始是。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朱熹 26、古之君子如抱美玉而深藏不市,后之人则以石为玉而又炫之也。 27、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28、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朱熹 29、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朱熹 30、世路无如人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朱熹 31、读而不晓就思,思而不晓就读。;;朱熹 32、思诚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为思诚之本。;;朱熹《四书集

朱熹关于读书名言

朱熹关于读书名言 朱熹,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你看过哪些朱熹关于读书名言呢?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朱熹关于读书名言,希望你会喜欢。 1.读书须是遍布周满。某尝以为宁详毋略,宁不毋高,宁拙毋巧,宁近毋远。 2.思诚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为思诚之本。 3.《大学》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基本只是正心诚意而已。 4.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5.人之进学在于思,思则能知是与非。 6.为学,正如撑上水船,一篙不可放缓。 7.思诚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为思诚之本。;;朱熹《四书集注》 8.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朱熹 9.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朱熹 10.知之必好之,好之必求之,求之必得之。;;朱熹《近思录》 朱熹关于读书名言大全1.师严道尊,教乃可施;;朱熹 2.我们的性格即我们的自身;;朱熹 3.读而不晓就思,思而不晓就读。;;朱熹

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5.圣人之所以为圣也,只是好学下问;;朱熹 6.月盈则亏,日中则昃;;朱熹 7.责己厚,故身益修;责人薄,故人易从。;;朱熹 8.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宋朱熹读书之要) 9.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就一段中须要透,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始是。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 10.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11.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 12.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 13.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及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 14.为学读书,须是耐心,细意去理会,切不可粗心。为数重物,包裹在里面,无缘得见。必是今日去一重,又见得一重。明日又去一重,又见得一重。去尽皮,方见肉。去尽肉,方见骨。去尽骨,方见髓。 15.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16.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 17.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

朱熹有关读书的名言

朱熹有关读书的名言 朱熹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化名人,他的思想对 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朱熹在读书方面也有着独特的见解和认识,他的许多名言至今仍被广泛引用和传颂。下面是一些朱熹有关读 书的名言,供大家参考。 1. 读书必须以明经为先。 朱熹认为,明经是读书的根本,必须首先掌握。明经不仅是一种学问,更是一种修养和内在素养。只有通过对经典的深入研究和领悟,才能 真正做到心中有经,言行合一。 2.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这句名言中,朱熹用"黄金屋"和"颜如玉"来形容书中的珍贵和优美。他 认为,书籍中所蕴含的知识、智慧和美感是无价之宝,读书不仅可以 开拓眼界,还可以提高人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水平。 3.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这句名言表达了朱熹对于阅读的追求和理解。他认为,只有不断地读书,才能掌握更多的知识,提升自己的见识和眼界。而读书的巨大收获,正是可以让人拥有良好的写作能力,极大地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4. 九仞之功,黄钟之学。 这是朱熹对于学习的一种评价,他认为只有付出大量努力和时间,才能掌握精湛的学问和知识。朱熹用"九仞之功"和"黄钟之学"来形容这种学术研究的庞大和深刻,是鼓励人们努力学习和投入到学问的深度探究中。 5. 知书不足,必自勉之。 朱熹认为,知识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一旦停止了学习,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他鼓励人们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并通过自我激励来达到更高的学习状态和境界。 6. 四书五经,孔孟之道。 这句名言是朱熹对中国古代经典学问的一种总结。他认为,四书五经是整个古代中国文化的基石,是中国思想的核心和源泉,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经典的深入学习和领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和传统价值观念。 7.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这句名言是表达了朱熹关于读书的一种方法,他认为只有通过多次阅读,才能真正地掌握书中的精华和本质内容。而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

朱熹读书方法的名言

朱熹读书方法的名言 1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朱熹 年轻人学习容易,老年人成功难。一点时间也不能轻视——朱子 3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过者,益友也;其诌媚轻薄,傲慢亵狎,导人为恶者,损友也。——朱熹 4人的学习在于思考,思维能辨别是非——朱子 5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朱熹《朱子家训》 自我约束、知识和实践是三种,即自我约束是第一种,知识是第二种,实践是第二种——朱子。 7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学习就像登上一艘水上小船。你不能减慢一分钱——朱子 9天下事,坏于懒于私——朱熹 保持正直,崇尚仁义——朱子 11自古圣人二致,但其施教,则必因其材而笃信——朱熹 在胜利的第十二天寻找方寺滨水,无边无际的风景总是新的——朱子 13当务之急,不求难知;力行所知,不惮所难为——朱熹 14人的行为不诚实——朱熹对宋代名臣言行的记载 15志者诗之本也——朱熹 仁者以天下为己任——朱子 17不能感人,皆诚之不至。——朱熹 18个朋友,团结正义的人——朱子 19不以小恶掩大善,不以众短弃一长——朱熹 在三者中,自我约束、和谐与实践是自我约束、和谐第二、实践第二——朱子。 1心平则气自和。——朱熹 骄傲自大,淫秽丑恶的人,对朋友不利。——朱子

3师严道尊,教乃可施——朱熹 没有欣赏的喜悦,也没有挫折中的恐惧——朱子 5忧在内者本也,忧在外者开也——朱熹 6.责任重,身体容易培养;跟随一个没有责任的人很容易——朱子 7读而不晓就思,思而不晓就读。——朱熹 八月,太阳照耀,阳光照耀——朱子 9四书五经之所以能获得这样至高无上的地位,根本原因就在于它从各个方面提出了 封建社会人们安身立命、治国齐家、交往相处的法则。论语的”仁者爱人“宣扬的是忠恕;周易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提倡的是坚韧;诗经教会人们感受和抒发;尚书教会人 们开拓和创新礼记是人际关系的准绳;春秋是治理国家的法宝——朱熹《四书五经》 10年:南宋广宗少希年间,一位伟大的儒学学者朱子在儒家经典仪式中出版并刻画了大学、中庸、论语和Mencius,统称为四书。此外,《先秦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统称为五经——朱熹四书五经 11“邻,犹亲也。德不孤立,必以类应,故有德者,必有其类从之,如居之有邻也。”——朱熹《论语集注》 诽谤看到财富和荣誉的人是最可耻的。在贫穷面前傲慢的人是非常卑鄙的。呆在家里,避免诉讼,诉讼将以谋杀告终在与世界打交道时,我们应该避免谈论太多。不要依靠孤儿 和寡妇的力量欺负他们,不要因为贪婪而杀鸟。如果你任性,你会后悔许多错误。如果你 懒惰且愿意,在一个家庭里很难成功。如果你没有什么爱和恶,曲志老了你会很累很长时间,如果他很急,他可以互相依靠。如果你听你的演讲,你就会知道它不是人类的。你应 该耐心,三思而后行,如果你为某事而斗争,你应该知道这不是我的错,你必须冷静地思考——朱子 13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大量的小成就可以完成——朱子 15俱收并蓄,待用无遗——朱熹 不要说今天没有学习就有未来,不要说今天没有学习就有新的一年。太阳和月亮已经 过去了,我不会耽搁我的岁月。怨天尤人的老人,是谁的错——朱熹的劝说 17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阅读就像吃饭。如果你平静地咀嚼,它的味道会很长;如果你嚼得很大,你就不知道 味道了——朱子

朱熹谈读书注意积累的诗句

朱熹谈读书注意积累的诗句 1、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 2、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3、三日不读口生,三日不弹手生。——《训学斋规》 4、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训学斋规》 5、积财千万,无过读书。——《格言联璧》 6、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7、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8、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论语·为政》 9、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10、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11、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12、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神童诗》 1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14、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朱熹1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16、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1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18、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19、书卷多情似故人,

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20、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需要急思量。——《观书有感》 21、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朱熹22、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郑板桥23、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2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刘备25、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26、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27、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28、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

朱熹有关读书名言50句

朱熹有关读书名言50句 朱熹是中国宋代著名的儒家学者和思想家,他的学说对后世影响深远。朱熹在读书方面有很多名言,下面是他的50句读书名言。 1.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2.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3.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5. 广博之学,其志在工;深奥之学,其源在笃。 6.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7.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8.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9. 不勤而学不成,不思而得无功。 10.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11. 明理修身,以养浩然之气。 12. 德行足以观人,学问足以求名。 13. 吾道一以贯之,有始有卒。 14.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15.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16. 知易行难,行之者寡,知之者众。 17. 活到老,学到老。 18.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19. 是非之辩,术之所存也。 20. 抛弃专断的自我,才能拥抱广泛的世界。 21. 分享知识,才能得到进一步的理解和启发。

22. 以学问为基础,以品德为根本。 23. 勤学苦思,才能取得真正的成果。 24. 明心见性,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5. 修炼内功,才能探究外在世界。 26. 学而不倦,与学而不诲同也。 27.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28.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学习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 29. 学无止境,不断追求进步和完善。 30.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1. 学习要虚心,才能汲取更多的智慧。 32. 知人者明,自知者明。 33. 谦虚谨慎,才能有所成就。 34. 治学为治身之本,治身为治世之本。 35. 是非曲直,不可不辨。 36. 反躬自省,才能不断改正自己的错误。 37. 学而时乐之,不亦乐乎? 38. 文以载道,史以纪事,读书能使人有更多的人文关怀。 39. 不惑之年,是人生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40. 终身学习,才能不断适应变化的世界。 41. 艺有三重义:教导人的功利之义,趣味人类之美好之义,透明人类社会之真理之义。 42.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43. 学问之道,无他求利,只求自己真正增长。 44. 知识是无尽的宝藏,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充实起来。 45. 学习要积累,越学越有。 46. 学问不在于多,而在于有用。 47. 知识是别人无法夺取的财富。

朱熹关于读书的名言_范文

朱熹关于读书的名言 本文是关于范文的朱熹关于读书的名言,感谢您的阅读! 朱熹关于读书的名言 1、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及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 2、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过者,益友也;其诌媚轻薄,傲慢亵狎,导人为恶者,损友也。 3、内无妄思,外无妄动。——朱熹《朱子语类》 4、心统性情者也。——朱熹《近思录》 5、知之必好之,好之必求之,求之必得之。——朱熹《近思录》 6、一心可以兴邦,一心可以丧邦,只在公私之间尔——朱熹 7、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先于读书。——朱熹 8、我们的性格即我们的自身——朱熹 9、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朱熹 10、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熹 11、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过者,益友也;其诌媚轻薄,傲慢亵狎,导人为恶者,损友也。——朱熹 12、十年浮海一身轻,归对梨涡却有情。世上无如人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朱熹 13、礼即理也。——朱熹 14、责己厚,故身益修;责人薄,故人易从。——朱熹 15、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可谓远矣。——朱熹《朱子全书》 16、为学读书,须是耐烦。——朱熹 17、鸟畏死,故鸣哀;人穷反本,故言善。——朱熹《论语集注》 18、人之进学在于思,思则能知是与非。——朱熹 19、仁者,以天下为已责也——朱熹 20、涵养、致和、力行三者,便是以涵养为首,致和次之,力行又次之。—

—朱熹 21、圣人之所以为圣也,只是好学下问——朱熹 22、不以小恶掩大善,不以众短弃一长——朱熹 23、自敬,则人敬之;自慢,则人慢之。 24、月盈则亏,日中则昃——朱熹 25、无一事而不学,无一时而不学,无一处而不学,成功之路也——朱熹 26、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27、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28、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朱熹 29、涵养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 30、守正直而佩仁义——朱熹 31、自敬,则人敬之;自慢,则人慢之。——朱熹 32、读书之法无它,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朱熹 33、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34、在天为命,在义为理,在人为性,主于身为心,其实一也。——朱熹《近思录》 35、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朱熹 36、朋友,以义合者。——朱熹 37、活到老,学到老。 38、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朱熹 39、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40、圣人所说底话,光明正大——朱熹 41、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而是要多读遍数,自然上口,永远不忘。——朱熹 42、涵养、致知、力行三者,便是以涵养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朱熹 43、大学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基本只是正心、诚意而已。——朱熹

朱熹的关于读书的名言

朱熹的关于读书的名言 朱熹,宋代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他对于读书的重要性有着独到的见解。以下是朱熹的关于读书的名言,以及对这些名言的进一步拓展。 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强调了学习和思考的相辅相成的关系。朱熹认为,单纯地学习而不进行思考,只是机械地接受知识,是没有意义的;而只是思考而不进行学习,可能会陷入迷茫、错误的思维。因此,读书应该是一个既要学习又要思考的过程。 2. “读书必须用心用意,多思要勤问。” 这句话强调了读书的专注和探究态度的重要性。朱熹认为,读书不是一种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需要主动地去思考、探索和质疑。只有将心思完全投入其中,不断思考和问问题,才能真正理解和吸收所读之书的精髓。 3.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这句话表达了读书和学习的艰辛和无穷无尽的过程。朱熹认为,读书不仅需要勤奋努力,而且需要持之以恒。读书如登山,书山虽高但有路可循,只要勤奋努力,就能攀登到巅峰;学习如航海,学海虽广无边,但只要坚持不懈,就能驶向成功的彼岸。

4.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写作使人精确。” 这句话强调了读书、讨论和写作的互相促进的关系。朱熹认为,通过读书,我们可以吸收知识,增强自己的见识和才智;通过讨论,我们可以与他人交流和碰撞思想,不断提升自己的思辨能力;通过写作,我们可以将思想准确地表达出来,锻炼自己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朱熹的这些关于读书的名言,强调了读书需要用心用意、勤奋思考、持之以恒,同时也强调了读书与思考、讨论和写作的相辅相成的关系。这些名言不仅是朱熹个人的读书经验总结,也是对于读书的普遍规律的把握。通过遵循这些原则,我们可以更好地进行学习和思考,培养自己的才智和人文素养。

朱熹有关读书名言

朱熹有关读书名言 1.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熹 2.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朱熹 3.立身以立学为重,立学以读书为本。——朱熹 4.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朱熹 5.立志不对般,终不济事。——朱熹 6.有所不为,为无不果。有所不学,学无不成——朱熹 7.无法感人,皆诚之不至。——朱熹 8.大学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基本只是正心诚意而已。——朱熹 9.心统性情者也。——朱熹《将近思录》 10.心,生道也。有是心,斯具是形以生。恻隐之心,人之生道也。——朱熹《近思录》 1.读书存有三至,曰心至,眼至,口至.心无此此,则眼不看看认真,心眼即为不专一,却只漫浪背诵,绝不能记,记无法长也.三至之中,心到足矣. 2.菩萨蛮暮江寒碧萦长路,路长萦碧寒江暮.花坞夕阳斜,斜阳夕坞花.客愁无胜集,集胜无愁客.醒似醉多情,情多醉似醒. 3.鹧鸪天脱却儒并列着羽衣,青山绿水志强归属于.看作鼎内真龙虎,管及甚人间闲不为.生羽翼,上烟霏,转头祗见到冢累累的.未找寻横跨凤仙侣,且相伴孤云独鹤飞. 4.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5.菩萨蛮晚红飞天下春寒深,深寒春天下飞红晚.尊酒绿阴疲,繁阴绿酒尊像.老仙诗句不好,不好句诗仙老.长恨送来年芳,芳年送来怨短. 6.满江红秀野诗翁,念故山十年乖隔.聊命驾朱门旧隐,绿槐新陌.好雨初晴仍半暖,金釭玉斝开瑶席.更流传丽藻借江天,留春色.过里社,将儿侄.谈往事,悲陈迹.喜尊前现在,镜中如昔.两鬓全期烟树绿,方瞳好映寒潭碧.但一年一度一归来,欢何极. 7.与肩挑贸易,勿吃亏.见到贫苦亲邻,须多温恤.傲慢成家,理无久乐享.伦常乖舛,公见到消失.兄弟叔侄,须多分润寡.长幼内外,宜法属于言汪.听到妇言,调皮骨肉,岂就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嫁女独以佳婿,毋索重聘.嫁给媳求淑女,毋计厚奁.

朱熹告诉我们我们读书要多积累的诗句

朱熹告诉我们我们读书要多积累的诗句 朱熹,中国明清时期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被誉为“宋明理学之祖”。他精通汉语、儒家学说、儒家伦理道德、天文学、历法、法理学,是当时最重要的文学家之一。朱熹出生于中国明朝,提倡文学教育,强调“古之学者,必先和其所以学者同也”的古代思想,强调“以书别类,以言服人”的教育理念。在他看来,要成为一名真正的学者,除了深厚的文化知识外,还必须从书本中积累大量知识和经验。 朱熹曾经非常有力地告诫学生们:“细致学习,温故而知新,不可止步于穷尽书本,而读书之必也,故要多积累。”他指出,要成为真正的学者,除了深入研究书本,还要学习和实践,并不断比较和积累知识和技能,以获取真正的知识和理解。此外,朱熹还强调,学习必须结合“观念”和“理论”,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才能真正领会真理。 朱熹尤其强调,学习必须以读书为主,而非积累信息。他认为,学习的目的不在于简单地搜集信息,而是要真正了解问题,建立自己的观点。朱熹形象地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也就是说,有了深厚的文化和学术基础才能真正懂得问题,而空谈无济于事。 朱熹认为,读书的过程必须有所参照,而不是独自探究,才能实现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他认为,读书时要反复思考,以整理思路,增强解读能力,并将其应用于其他领域,丰富经验和知识。另外,朱熹也说过,“草木壮而鸟犹小”,表明读书时不要固守一个观点,而要

学会批判性思维。 朱熹还提到,读书是积极主动的,要求积极参与,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书本中的知识。他认为,读书时不仅要积累更多的知识,还要深入探索,不断提出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朱熹说:“学者多是不断探究,而不是不断积累”,表明要穷尽一切可能性,不断寻求学习的新方式和新道路。 总之,朱熹在教育理念方面有着深刻的思想,强调“读书多积累”,为当代学习者提供了深刻的思考。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学习,深入的思考,努力实践,勇于发现新的知识,使自己的学习更加全面。只有胸怀大志,勤奋积累,才能成就卓越的事业,为实现宏伟的理想而努力奋斗。

关于朱熹说的读书方法

关于朱熹说的读书方法 关于朱熹说的读书方法 南宋著名教育家朱熹,一生热爱教育,他先后做官不足十四年,但讲学却达五十年之久,而且始终不倦。实为中国古代教育史上所罕见,堪称“宋代孔子”。也有人说:“宋之有晦庵(朱熹),犹周之有孔子。”据史料记载,朱熹在提举浙东茶盐公事时,曾讲学于樊川书院。他所倡导的读书方法,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1、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唯是笃志虚心,反复详改,为有功耳。 2、使一书通透烂熟,都无记不起处,方可换一书,乃为有益。若但轮流通念,而复之不精,则也未免枉费功夫也。 3、博学,谓天地万物之理,修己治人之方,皆所当学。然亦各有次序,当以急者为先,不可杂而无统也。 4、读书之法,既先识得他外面一个皮壳,又须识得他里面骨髓方好。 5、为学读书,须具耐心,细意去领会,切不可粗心。为数重物包裹在里面,无缘得见。必是今日去一重,明日去一重,去尽皮,方见肉。去尽肉,方见骨。去尽骨,方见髓。 6、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得尔。 7、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 8、读书不可只就纸上求理义,穷理而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

9、读书须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浪漫诵读,决不能记,记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点,眼口岂有不到者乎。 10、心不存,虽读万卷书,亦何所用。心不定,故见理不得。今且要读书,须先定其心,使之如止水,如明镜;暗镜如何照物? 11、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就一段中须要透,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是始。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 12、观书须从头循序渐进,不以浅深难易有所取舍,自然意味详密。 13、凡看书须虚心看,不要先立说,看一段有下落了,然后又看下一段。须如人受讼词,听其说尽,然后方可断。 14、从头熟读,逐字训释,逐句消详,逐段反复,虚心努力,且要晓得句下文意。未得于前,则不敢求其后;未通乎此,则不敢志乎彼。 15、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16、读书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咽,终不知味也。 17、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致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18、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及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致于此。 朱熹的读书方法 1、循序渐进

《读书之要》朱熹

《读书之要》朱熹 朱熹宋代著名教育家朱熹(公元1130—1200年,江西婺源人),一生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学识渊博,从事教育50余年。在长期的求知、治学过程中,总结出一套学习方法。所著的《读书之要》至今仍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原文】大抵观书先需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至于文义有疑,众说纷错,则亦虚心静虑,勿遽取舍于其间。先使一说自为一说,而随其意之所之,以验其通塞,则其尤无义理者,不待观于他说而先自屈矣。复已众说互相诘难,而求其理之所安,以考其是非,则自是而非者,亦将夺于公论而无立矣。大率徐行却立,处静观动,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如解乱绳,有所不通则姑置而徐理之。 【翻译】凡是读书必须先要熟读,让里面的话都好像出自于我的嘴巴。进一步就仔细的思考,使它的意思好像都出自于我的心里所想的,然后可以有所心得。至于那些对于文章意思有疑惑的,大家的言论纷乱错杂的,就也要静下心来仔细思考,不要匆忙急促地在当中取舍。先把其中的一篇自己单独列为一说,顺着文章的思路去想,来验证它思路的通畅和阻塞,那么那些特别没有明显含义和道理的,不等到和其他的学说相比较道理就已经自动屈服了。再用大家的言论互相诘问反驳,然后寻求它的道理的稳妥,来考证它的正确或错误,好像是对其实是错的,也将被公众承认的说法所否定而不能成立。一般情况下慢慢地停下来看,处理静止状态观察动态的,像加工坚硬的木头,先加工它的容易的地方而再加工它的关键之处;像解开缠乱在一起的绳子,地方有所不通就暂且放在那儿慢点去处理它。这就是看书的方法。 古人读书大多功利性过强,说什么“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手钟票”,天下士子不惜付出一切代价向名利的顶峰发起无数的冲刺,即使头破血流,也鲜有退缩之意。这样孙康映雪、车胤囊萤并不算什么奇事,更有悬梁刺股之发烧行为,让人觉得一部

《古人谈读书》原文、译文及赏析—小学必读

《古人谈读书》原文、译文及赏析—小学必读 原文: 古人谈读书 朱熹〔宋代〕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来自朱熹)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来自曾国藩) 译文: 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 我曾经说:读书讲究“三到”,即读书时要专心,要认真看,要诵读。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没有专注统一,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那么一定不会记住,就算记住了,也记不长久。这三到中,心到最重要。若心神集中了,眼和口还会不集中吗? 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有志气则绝对不会甘心居于下等;有见识则知道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我满足,像河伯观海,井底之蛙观天,这都是没有见识的;有恒心则必然没有干不成的事情。有志、有识、有恒,三者缺一不可。 注释:

敏:聪明。 好:喜好。 耻:以……为耻。 知:通“智”,聪明,智慧。 厌:满足。 诲:教导。 谓:说。 漫浪:随随便便。 急:要紧,重要。 盖:在句首,发语词。 士人:泛指知识阶层。 恒:恒心。 下流:下等,劣等。 断:副词,表示绝对、一定。 问题归纳: 1、朱熹的读书方法“三到”具体指的是什么? 三到:指的是心要悟到,眼要看到,口要读到。心悟指思考,只有“悟”——反复品味,才能理解书中精义;眼要仔细看,才能全面准确地记住知识;嘴要读出声来,以便调动听觉、视觉的综合作用,增强记忆,帮助理解。这三个“到”,概括准确,要言不烦,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后世读书人的准则。 2、曾国藩提出的读书的“三有”你是怎么理解的? 曾国藩提出的读书“三有”: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有了志向就不会甘心做一个地位微贱的人,有了见识就能明白学无止境的道理,有了恒心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要想有所成就,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 3、文中的读书方法对你有什么启示? 从《论语》中,我明白读书除了勤奋努力、专心致志外,还要“不耻下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不断向别人学习,オ会真正地成长;从朱熹的话中,我知道专心致志在读书中的重要性,只有一心一意,读书才会事半功倍;从曾国藩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