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朱熹说的读书方法

关于朱熹说的读书方法

(实用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报告、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演讲致辞、人物事迹、学习资料、教学资源、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olicy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character stories, learning materials, teaching resources, essay encyclopedia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

关于朱熹说的读书方法

关于朱熹说的读书方法简述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XX省尤溪县)。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下面是本店铺整理的关于朱熹说的读书方法,希望对你有用!

关于朱熹说的读书方法

南宋著名教育家朱熹,一生热爱教育,他先后做官不足十四年,但讲学却达五十年之久,而且始终不倦。实为中国古代教育史上所罕见,堪称“宋代孔子”。也有人说:“宋之有晦庵(朱熹),犹周之有孔子。”据史料记载,朱熹在提举浙东茶盐公事时,曾讲学于樊川书院。他所倡导的读书方法,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1、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唯是笃志虚心,反复详改,为有功耳。

2、使一书通透烂熟,都无记不起处,方可换一书,乃为有益。若但轮流通念,而复之不精,则也未免枉费功夫也。

3、博学,谓天地万物之理,修己治人之方,皆所当学。然亦各有次序,当以急者为先,不可杂而无统也。

4、读书之法,既先识得他外面一个皮壳,又须识得他里面骨髓方好。

5、为学读书,须具耐心,细意去领会,切不可粗心。为数重物包裹在里面,无缘得见。必是今日去一重,明日去一重,去尽皮,方见肉。去尽肉,方见骨。去尽骨,方见髓。

6、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得尔。

7、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

8、读书不可只就纸上求理义,穷理而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

9、读书须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浪漫诵读,决不能记,记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点,眼口岂有不到者乎。

10、心不存,虽读万卷书,亦何所用。心不定,故见理不得。今且要读书,须先定其心,使之如止水,如明镜;暗镜如何照物?

11、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就一段中须要透,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是始。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

12、观书须从头循序渐进,不以浅深难易有所取舍,自然意味详密。

13、凡看书须虚心看,不要先立说,看一段有下落了,然后又看下一段。须如人受讼词,听其说尽,然后方可断。

14、从头熟读,逐字训释,逐句消详,逐段反复,虚心努力,且要晓得句下文意。未得于前,则不敢求其后;未通乎此,则不敢志乎彼。

15、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16、读书如饮食,从容甲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咽,终不知味也。

17、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致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18、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及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致于此。

朱熹的读书方法

1、循序渐进

所谓循序渐进,就是读书要讲究次序,读一本书如此,读一个合集或了解一段时期的历史也应如此。而且,这个“序”,还不完全是书本目录的顺序,更多的是知识层级和理解程度之“序”,由浅入深、由易入难。

2、熟读精思

所谓熟读精思,朱熹说:“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语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书若不反复读,难免浮光掠影,理解肤浅,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说的也是这个意思。但熟读而不在气定神闲之时细细玩味和思索,则读过的内容,即便字字珠玑、微言大义,也会如风过耳。熟读停留于了解,精思则至于理解。读书止于了解而不能理解,如同

掘井至半,每每无功而返。

3、虚心涵泳

朱熹说:“学者读书,须要敛身正坐,缓视微吟,虚心涵泳,切己省察。”所谓“虚心”,是朱子鼓励人以虚怀若谷的心态对待读书,对于其中的内容和观点,不要先入为主,以己度人,甚至穿凿附会。对于某一问题,即便众说纷纭,也要虚心以待。朱熹解释说:“所谓涵泳者,只是仔细读书之异名也。”“涵泳”是“虚心”的.落脚点,即读书要反复甲嚼,细细玩味,天长日久,必有真知。

4、切己体察

对于“切己体察”,朱熹说:“读书不可只专就纸上求义理,须反来就自家身上推究。”意思是,读书不能一味地在纸上寻求义理,需要联系自身来推寻探究。自己还不能理解的,圣人早就阐述过,我们只有在圣人观点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际去推究,才能日益精进,有所收获。否则,哪怕“广求博取,日诵五车”,也不过一台“复读机”,终无法融会贯通。

5、着紧用力

“着紧用力”,自然是指读书当下功夫、花力气,但朱熹所谓下功夫,并非稍作努力的层次,而是超乎常情的努力、超乎常人的功夫。他说:“读书时当将此心葬在此书中,行住坐卧,念念在此,誓以必晓彻为期。外面有甚事我也不管,只一心在书上。”又说:“为学要刚毅果决,悠悠不济事。且如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是甚么精神,甚么骨筋?直要抖擞精神,莫要昏钝,如救火、治病然,岂可悠悠岁月?”

读书要紧迫到什么程度?如救火,如治病,一刻也不能耽搁。

6、居敬持志

对于“居敬持志”,朱熹说:“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而致精之本,则又在于居敬而持志,此不易之理也。”真正要把书读好,达到至精的上乘境界,便须居敬持志。“居敬”,有恭敬之意,亦有安静之意(敬又通静),就是读书要排除杂念,专心致志,心静则诚,心诚则灵。学生问朱熹“敬如何地持”,朱熹回答:“只是要收敛此心,莫令走作(放逸)而已。”

至于“持志”,便是对待读书要如其他大事业、大学问一样,要有理想、有目标、有志向,迈着朝圣者坚定的脚步,十年如一日地朝着目标奋进,才能有所成就。对此,朱熹说得极为简单:“立志不定,如何读书?”又说:“看文字须此心在上面,若心不在,便是不曾看相似。所谓视之而不见,听之而不闻。”

读书有法,6位古代名家的读书方法

01董遇:“三余”读书法

汉代的著名学者董遇提倡利用“三余”时间读书,哪“三余”呢?他说:“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雨者晴之余。”意思是说,冬天,没有什么农活,这是一年之中的空余时间;夜间,天黑不能出去活动,这是一天之中的空余时间;雨天,不能下地劳作,这也是可利用的空余时间。

抓住这三种空余时间来读书,肯定会有收效。当然,董遇所处的

汉代,与我们现代社会的生活环境和节奏有很大的差别,但他那种善于抓紧一切空余时间读书的精神,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仍然是适用的。

02苏轼:“八面受敌”读书法

北宋文学家苏轼的“八面受敌”读书法,是很著名的一种读书方法。这里的“八面”,是指书的各个方面的内容,将研究对象分为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方,然后各个击破。

他在《又答王庠书》中就侄女婿王庠“问学”,介绍了自己首创并实践的这种读书方法:“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意思是说,好书就像知识的海洋,内容丰富。读一本好书可以每次只带着一个目标去读,或只就一个方面的问题去探求、研究,而不是同时涉及其他的目标或问题。

所以,每一本好书都需要好好读几遍,日久天长,必有所获。苏轼自己就是这样来读《汉书》的,第一遍学习“治世之道”,第二遍学习“用兵之法”,第三遍研究人物和官制。数遍之后,苏轼对《汉书》多方面的内容便熟识了。

03欧阳修:“计字日诵”读书法

北宋文豪欧阳修的“计字日诵”读书法,是根据自己的读书经历归纳而成的。他曾经精选了《孝经》《论语》《诗经》等十部书,约5万多字,然后规定每天熟读300字,用三年半时间全部熟读完毕。每天背诵150字,只要七年时间就背熟了。他说:“虽书卷浩繁,能加日积之功,何患不至?”的确,这样日积月累,一部部书籍就被他

背熟了。这种每日定量计字、细水长流、集腋成裘的方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04陈善:“入书出书”读书法

南宋人陈善著有一部《扪虱新话》,他在书中写道:“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所以入,终当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盖不能入得书,则不知古人用心处;不能出得书,则又死在言下。惟知出入,得尽读书之法也。”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读书要知入知出。入,就是要读进书中去,读懂吃透,掌握书中的内容实质;出,就是要从书中跳出来,能够灵活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开始读书时要求入,读书的最终目的是要求出。

陈善根据自己的读书经验总结出来的“入书出书”读书法,实际上是告诉人们要活读书,而不能死读书。既要读书认真钻研,消化吸收书中营养,又要将书本知识为我所用。

05郑板桥:“求精求当”读书法

清代书画家郑板桥的“求精求当”读书法中的“求精”,是读书要有选择,选好书,读精品;“求当”就是恰到好处,要适合自己的水平和工作需要。他说:“求精不求多,非不多也,唯精乃能运多”“当则粗者皆精,不当则精者皆粗”。实际上,郑板桥并不反对博览群书,只是强调多读必须以精读为基础,多读的内容也必须用精读中得到的知识去联系新知识,围绕一个课题深入下去。读书求精不求多,才能读到书里去,抓住要领。

在精读中,郑板桥还比较注重“问”。他认为“学问二字,须要

拆开看。学是学,问是问,今人有学而无问,虽读书万卷,只是一条钝汉尔”。他提倡读书好问,才会使“疑窦释然,精理迹露”。

06张溥:“七焚”读书法

明代学者张溥的“七焚”读书法,强调读写并用,强调“眼到、手到、心到”。他的读书法分为三步:第一步,每读一篇新文章,都工工整整地将它抄在纸上,一边抄一边在心里默读。第二步,抄完后高声朗读一遍。第三步,朗读后将抄写的文章立即投进火炉里烧掉。烧完之后,再重新抄写,再朗读,再烧掉。这样反复地进行七八次,一篇文章要读十几遍,直至彻底理解、背熟为止。

张溥藉此苦读成名,给自己的书斋取名为“七焚斋”,也叫“七录斋”。

朱熹“二十四字诀”读书法

朱熹“二十四字诀”读书法 朱熹,字无晦,晚年自称晦庵,江西婺源人。他是南宋时的大理学家,是我国古代学习理论的集大成者,是孔子之后,我国封建社会重要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博学的学者之一。朱熹十八岁即中进士,但一生为官不过十四年,大部分时间都用来读书讲学。他在江西庐山创立的“白鹿洞书院“,是世界最早的哲学研究院之一,培养了大批学者。朱熹幼年时很聪明,五岁即读《孝经》。他一生读的书,汗牛充栋,浩如烟海,丰富的实践使他总结出读书方法“二十四字诀”,共从六个方面概括了他的读书经验。 一、循序渐进 读书要按照书本的逻辑体系和学习者的智能水平有系统、有步骤、由低到高、由浅入深地循序渐进。他说:“譬如登山,人多要至高处,不知自低处不理会,终无至高处之理。”他反对“骤进”和“速成”,主张一步一个脚印渐进。 二、熟读精思 “熟读精思”,一是“读”,二是“思”,讲的是读与想、学习与理解的关系。“循序渐进”要求合理安排读书的先后次序,而“熟读精思”则要求在记忆的基础上理解,深刻领会所读之书的见

解。朱熹说:“泛观博取,不若熟读而精思”。“读书之法,读一遍了,又思量一遍;思量一遍,又读一遍。读诵者,所以助其思量,常教此心在上面流转。若只口里读,心里不思量,看如何也记不仔细。”由此可见,“熟读”就是要“使一书通透烂熟,都无记不记处”,“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精思”就是要“看得是了,未可便说道是,更须反复玩味”,“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 三、虚心涵泳 指读书要仔细认真,反复研磨,反复体会;切忌走马观花和浮光掠影。朱熹说:“观书但当虚心平气,以徐观义理之所在。如其可取,虽世俗庸人之言,有所不废。如有可疑,虽或传以为圣人之言,亦须更加审择,自然意味和平,道理明白脚踏实地,动有依据,无宠罩自欺之患矣。”总之,这种读书法要求不预先立说,不自满自足,不穿凿附会,不粗心性急。 四、切已体察 指读书要依靠自己的努力,重视书外的功夫,即要结合自己的思想、经验,从书外去体察书中之味。朱熹说:“读书不可只专就纸上求理义,须反复就自家身上推究。自家见未到,圣人先说在那里,自家只借他言语来,就身上推究始得。”又说:“读书须要切已

朱熹读书方法的名言

朱熹读书方法的名言 能够成为儒学集大成者,离不开其勤奋和读书方法,朱熹关于读书方法的你看过吗?以下是小编分享的朱熹读书方法的名言的内容,希望你喜欢! 朱熹读书方法的名言经典 1) 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朱熹 2)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 3) 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过者,益友也;其诌媚轻薄,傲慢亵狎,导人为恶者,损友也。——朱熹 4) 人之进学在于思,思则能知是与非。——朱熹 5) 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朱熹《朱子家训》 6) 涵养、致知、力行三者,便是以涵养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朱熹 7) 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8) 为学,正如撑上水船,一篙不可放缓。——朱熹 9) 天下事,坏于懒于私——朱熹 10) 守正直而佩仁义——朱熹 11) 自古圣人二致,但其施教,则必因其材而笃信——朱熹 12)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朱熹 13) 当务之急,不求难知;力行所知,不惮所难为——朱熹 14) 人之操履无若诚实。——朱熹《宋名臣言行录》 15) 志者诗之本也——朱熹 16) 仁者,以天下为已责也——朱熹 17) 不能感人,皆诚之不至。——朱熹 18) 朋友,以义合者。——朱熹 19) 不以小恶掩大善,不以众短弃一长——朱熹 20) 涵养、致和、力行三者,便是以涵养为首,致和次之,力行又次之。——朱熹 朱熹读书方法的名言推荐

1) 心平则气自和。——朱熹 2) 傲慢亵狎,导人为恶者,损友也。——朱熹 3) 师严道尊,教乃可施——朱熹 4) 嘉赏未尝喜,抑挫未尝惧。——朱熹 5) 忧在内者本也,忧在外者开也——朱熹 6) 责己厚,故身益修;责人薄,故人易从。——朱熹 7) 读而不晓就思,思而不晓就读。——朱熹 8) 月盈则亏,日中则昃——朱熹 9) 四书五经之所以能获得这样至高无上的地位,根本原因就在于它从各个方面提出了封建社会人们安身立命、治国齐家、交往相处的法则。论语的”仁者爱人“宣扬的是忠恕;周易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提倡的是坚韧;诗经教会人们感受和抒发;尚书教会人们开拓和创新礼记是人际关系的准绳;春秋是治理国家的法宝——朱熹《四书五经》 10) 年份:南宋光宗绍熙年间,一代大儒朱熹将儒家经典礼记中的大学、中庸、论语、汇集一起刊刻,合称四书。再加上先秦的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合称五经——朱熹《四书五经》 11) “邻,犹亲也。德不孤立,必以类应,故有德者,必有其类从之,如居之有邻也。” ——朱熹《论语集注》 12) 见富贵而生谗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毋恃势力而凌逼孤寡,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遭暗想。——朱熹 13)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14) 志大量小无勋业可为——朱熹 15) 俱收并蓄,待用无遗——朱熹 16) 勿谓今日不学而有来日,勿谓今.年不学而有来年。日月逝矣,岁不我延。呜呼老矣,是谁之愆? ——朱熹《劝学文》

朱熹读书六法

朱熹读书六法 1、循序渐进 在《朱子读书法》中朱熹说:“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循序渐进,是朱熹反复强调且始终坚持的治学之方。朱熹认为:“小学者,学其事;大学者,学其小学所学之所以”。⑴小学只能教学生识一些字,做一些具体的事,从识字做事当中获得简单的基本的知识。到了大学,就要领悟道理。就是大学所规定的必修课程《四书》,也严格规定阅读次序:先《大学》,次《论语》、《孟子》,最后《中庸》。文章,按一定顺序,一篇一篇地读;书,也按一定的顺序,就其内容上说,必然有其内在联系,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个别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这是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的,也是认知应当而且必然要遵循的。朱熹还进一步指出,读书要从易到难,从浅到深,从近到远,急不得,也慢不得。"所谓急不得者,功效不可急;所谓不可慢者,工夫不可慢。"这是在告之读书人既不可急于求成,也不可松松垮垮,而要进度适当,方能见效。我们从中可分析出朱熹主要是从三个方面论述循序渐进的含义:首先,学习的过程应当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确定次序,由浅入深,由小及大。他说:“事有大小,理无大小,故教人有秩而不可躐等”。⑵并称:“君子教人有序,先传以小者近者,后传以远者大者”。其次,循序渐进也包括知识的积累和持之以恒的治学精神。他注解《论语》“譬如为山”时指出:“学者自强不息,则积小成多,中道而止,则前功尽弃。”。 ⑶是说学习的进步或退步,主要取决于学习者的自觉性、持之以恒的精神。其三,循序渐进的原则体现在读书上,就是读通了一本书后再去读另一本书;体现在读一本书上,就是要按照首尾篇章的顺序来读。总而言之,“未明于前,勿求于后”。朱熹循序渐进的读书原则,主要是强调学习要有踏实的作风,追求扎扎实实的效果。 2、熟读精思 朱熹强调读书必须反复阅读,在读书的遍数上要严格要求自己,一点不能偷工减料。门生吴伯英初见朱熹问如何读书。朱熹的回答再简单不过:“读书无甚巧妙,只是熟读”“凡人读书,须虚心入里玩味道理,不可只说得皮肤上,例如——食物滋味尽在里面,若只舔噬其外,而不得其味,无益也”这里,朱熹告诫门生吴伯英:书,要熟读;不可浅尝辄止。朱熹在建阳考亭撰文教谕沧州精舍的门生曰:“书不记,熟读可记”。书要读到不仅要能背熟,对书中的内容了如指掌,而且在说出书中的内容时,就像自己发自内心所说的话那样。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在读书时深入探求作者的思想感情,体验作者的旨趣。“一一认得,如同自己作出来底一般”。熟读是精思的基础,要对书中的名物训诂,都要一一领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刻理解文章的精义及其思想真谛。熟读精思的目的,是深刻理解圣贤文章中有关性理的真谛。他说:“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之精思,使其意皆若出自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⑷。朱熹在建阳考亭沧州精舍的“教谕”中说:“义不精,细思可精。”⑸又说:“大抵所读经史,切要反复精详,方能渐见旨趣”。“小有疑处,即更思索,思索不通,即置小册子,逐日抄记 ,以时省阅。”⑹在《朱子读书法》中又说:“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语中所谓之“精”,有两种含义。其一是:精密思考;其二是:得其精蕴。前者是后者的条件,后者是前者的结果。精思的过程是缜密的逻辑推理过程。朱熹一生,无论教学,还是著述,都是殚精竭虑,探幽索微,力求获得精深的义理。在沧州精舍时,完成了六经的传述。“其於读书也,又必使之辨其音释,正其章句,玩其辞,求其义,研精覃思,以究其所难知,平心易气,以听其所自得,然为己务实,辨别义利,毋自欺,谨其独之戒,未尝不叁致意焉。盖亦欲学者穷理反身而持之以敬也。”⑺ “须是无这册子时,许多节目次第历历落落,在自家肚里,方好。”⑻朱熹特别强调读书须有疑,“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又说:“书始渐未知有疑,其次渐有疑,再其次节节有疑,过此一番之后,疑渐读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可疑,方始是学。”开始读书时只是理解而已,然后渐渐产生疑问,通过思考,疑问渐解,最后达到

朱熹读书方法的名言50句

朱熹读书方法的名言50句 朱熹,南宋理学家。他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文化名人之一,对于读书方法和学习态度有着独特的见解。以下是50句关于朱熹读书方法的名言,总字数约为2000字: 1. 读书莫思我已,莫疑我未。 2. 读书如饮水,冷暖自知。 3.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 集腋成裘,聚沙成塔。 5.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6. 学习无止境,知识无边际。 7. 念书,先入深思,后出浅说。 8. 善根深深,才华远大。 9. 读书,最要有条不紊。 10. 勤奋诚恳,自然有所获。 11. 诚则能习,习则能同。 12.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3.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读书是修身的基础。 14. 加强自学能力,才能自立于世。 15.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16. 知识如纺织机,勤奋是纱线。 17. 学问无忧,就业无虑。 18. 书籍是人生的明灯。 19.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20. 知识能改变一切,而智慧则成就一切。 21. 读书,不仅为了增长知识,更为了涵养情操。

22.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23. 不读书,不知天下事。 24. 读书,让我们认识自我,了解世界。 25. 知识不分贵贱,只要是真正的知识,就是贵重的宝藏。 26. 读书,是提升智慧的最佳途径。 27. 读书,要有正确的方法和态度。 28. 读书,是培养良好品德的必备条件。 29. 书籍,是智慧的结晶。 30. 扬升自我,需要科学阅读。 31. 每一本书都是一个宝库,只要你能深入挖掘。 32. 阅读,是与古人见面的方式。 33. 读书,是人生最快乐的时光。 34. 千万卷书中,处处皆词海;几十行字里,处处都智慧。 35. 读书就是和优秀的人交流。 36. 学问不求大道,只求理解。 37. 黄金满屋,不如读书身上。 38. 读书,让我们变得更加智慧和谦逊。 39. 读书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实现社会价值。 40. 读书,是为了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41. 看书,为内涵增光添彩。 42. 读书,让智慧充盈心田。 43. 书籍是智慧的传递者,而读书是智慧的接收者。 44. 读书,应当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 45. 把书读薄,才能真正理解。 46. 读书要有目的和计划,不能漫无目的地浪费时间。 47. 学无止境,读书无尽头。 48. 读书,只有增长才智,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试述朱熹六条“朱子读书法”,以及对其的理解

试述朱熹六条“朱子读书法”,以及对其的理解朱熹《四书》中著名的“朱子读书法”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经典之作。朱熹认为,精读是获得真知的唯一途径,对此他提出了“六条朱子读书法”。 朱熹认为,读书时要注意仔细学习,不可粗心大意。朱子说:“假使没有全部了解,那么这本书就没有用处。”他强调读书时要用心聆听,而不要仅仅记下书中的内容。因此,学习者应当读书时仔细研究,务必牢记所学内容,使之熟悉。 朱熹指出,读书要有思想的整体性,不要把书中的细节联系起来。朱子说:“假使把一本书中的章节都能看懂,这实在是要求过高了。”他建议学习者先把书中的内容整体把握,然后再细究其细节,以便掌握整体观念及其具体含义。 此外,朱熹认为,读书要慢慢进行,不要一次太多。朱子说:“不要吞食太多,要慢慢咀嚼,把读书的精神吸收进去,才能体会隐藏在字句里的千金宝藏。”他提倡学习者不要贪多,应当慢慢进行,先把书中的内容领悟,然后再深究,使读书收获更多。 朱熹还认为,读书要有认真态度,不可草率行事。朱子说:“书籍有它自己的生命,要学会看它,学会研究它,而不要急于劳动。”他建议学习者在读书时有认真态度,不可草率行事,不可急于看完书而忽略书中所包含的思想和内涵。 朱熹还认为,读书要有独立思考的意识,不可随意接受他人的观点。朱子说:“独立思考,用自己的眼睛,把所有的想法都去观察,

详细审视,再自行判断,而不要盲目接受他人的观点。”他提倡学习者要有独立思考的意识,在读书时要有质疑的精神,把所有的想法都去观察,再自行判断,而不要盲目接受他人的观点。 以上就是朱熹的“六条朱子读书法”,从中可以看出,朱熹强调以聆听的心态去读书,把读书的过程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强调以整体性的思维去读书,而不是把书中的每一句话都能看懂;强调读书要慢慢进行,不要急于求成;强调要以认真的态度去读书,不要草率行事;强调要有独立思考的意识,不要随意接受他人的观点。 这六条朱子读书法,不但鼓励学习者细心探究、深入思考,也提倡敢于发问、勇于挑战。而且,“朱子读书法”概括了古今儒家“至真至善”学说的精髓,能为大家在学习思想上指明方向,以及在价值观上提供参考。

朱熹读书方法分析

朱熹读书方法分析 朱熹的读书方法 1. 循序渐进 朱熹主要是从三个方面论述循序渐进的含义:首先,学习的过程应当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确定次序,由浅入深,由小及大。他说:“事有大小,理无大小,故教人有秩而不可躐等”。并称:“君子教人有序,先传以小者近者,后传以远者大者”。其次,循序渐进也包括知识的积累和持之以恒的治学精神。他注解《论语》“譬如为山”时指出:“学者自强不息,则积小成多,中道而止,则前功尽弃。”其三,循序渐进的原则体现在读书上,就是读通了一本书后再去读另一本书;体现在读一本书上,就是要按照首尾篇章的顺序来读。总而言之,“未明于前,勿求于后”。朱熹循序渐进的读书原则,主要是强调学习要有踏实的作风,追求扎扎实实的效果,但也有过于呆板的地方。 2. 熟读精思 熟读精思的目的,是深刻理解圣贤*中有关性理的真谛。为此,朱熹指出,书必须熟读精思。他说:“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之精思,使其意皆若出自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在读书的遍数上要严格要求自己,一点不能偷工减料。书要读到不仅要能背熟,对书中的内容了如指掌,而且在说出书中的内容时,就像自己发自内心所说的话那样。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在读书时深入探求作者的思想感情,体验作者的旨趣。产生疑问是“精思”的前提。朱熹特别强调读书须有疑,开始读书时只是理解而已,然后渐渐产生疑问,通过思考,疑问渐解,最后达到全然无疑,这个过程就是读书成功的体现。 3. 虚心涵泳

朱熹针对一般人读书往往存在的先入为主的毛病,强调读书必须有虚心的态度,来不得半点主观臆断或随意发挥,尤其是不能自己先有个意见,再“把圣贤言语来凑他的意思”,甚至穿凿附会地硬行联系。他说:“观书但当虚心平气,以徐观义理之所在。”他对涵泳工夫尤其重视。他认为,读书时应该边读边思考,用心体会圣人的思想,反复揣摩圣人的话语,只有如此,才能够真正理解书中的深意。 4. 切己体察 读圣贤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存天理,灭人欲”,并落实到自身。朱熹指出:“读书不可只专就纸上求义理,须反来就自家身上推究。”他强调“须要将圣贤言语,体之于身”。也就是说,读书不仅是要获得知识,探求义理,更重要的是落实到自身修养的提高上。如果学到的义理只是停留在纸面上,或者只是用于教导别人,那就失去了学习的意义。切己体察,就是要切实地联系自己,来体察圣贤书中的道理,变成激励自己改进提高的动力。 5. 著紧用力 “著紧用力”即着紧用力。一方面,朱熹把读书比做撑上水船,比作治病救火,以此来强调读书要抓紧时间,一刻也不能放松。又比作两军对垒:“如两边擂起战鼓,莫问前头如何,只认卷将去,如此方做得功夫。若瞻前顾后,便做不成”另一方面,读书又是一项细致功夫,也不能蛮干。为此,他提出“宽着期限,紧着课程”的读书原则。意思是说,考虑到熟读精思的需要,总的读书计划指标不能定得过高,期限不能安排得过于紧凑;而在具体实施时,例如读一本书时,就绝不能松松垮垮,一定要抓紧时间,按部就班地完成任务。 6.居敬持志 朱熹认为,学习能否顺利进行,关键在学者的志向及良好的心态,所以,“居敬持志”作为读书法的最后一条,也是起根本保证的一条。朱熹说:“敬字功夫,乃圣门第一义。彻头彻尾,不可顷刻间断。”“敬”的本义就是恭敬,不放肆。

简述朱熹的读书方法

简述朱熹的读书方法 朱熹是宋代理学家,他注重于实践性的读书方法,这对他的文化教育 以及对儒家经典的解读有很大影响。朱熹的读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朱熹强调“诚意”与“格物”。他认为读书必须要有真诚的心 态去面对经典,要以诚意来感受其中所蕴含的道理和含义。同时,朱熹也 提出了“格物致知”的观点,即通过实践和观察事物的本质,从而获得真知。这也可以理解为“实践出真知”,强调了读书要结合实际,注重实践。 其次,朱熹强调阅读的细致和深入。他认为读书不应仅仅是泛泛地阅读,而是要反复地、深入地研读。朱熹注重在读书过程中进行多次咀嚼消化,通过反复阅读和思考来把握并掌握经典的内容和精髓。他也强调了学 问的积累和深化,认为只有经过反复阅读和思考,才能真正领悟其内涵。 此外,朱熹注重对经典的解释和阐述。他认为经典是可以被解释和阐 发的,而不仅仅是被理解和传承的。朱熹在对经典的注释和解释中,往往 通过举例子、引用其他经典、援引历史事件等方式,来更加生动和具体地 说明经典的含义和教义。他在注解经典时,还会补充一些自己的理解和见解,并进行一些补充和扩展,以便更好地理解和传承经典。 最后,朱熹注重实践和应用。他认为读书学问不仅仅是为了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要将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发挥其作用。朱熹提倡学以致用,将读书所得到的知识和智慧运用到社会实践和生活中去,这也是读书的最 终目的。 总之,朱熹的读书方法强调了诚意、格物、细致、整体把握、解释阐 述以及实践应用等方面。这些方法不仅帮助他更好地理解和传承经典,也

对后世的学问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朱熹的读书方法也体现了儒家传统文化的特点,即强调实践、注重实际和强调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的结合。

朱熹有关读书方法的名言

朱熹有关读书方法的名言 1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2 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朱熹 3 礼即理也。——朱熹 4 不以一毫私利自蔽,不以一毫私欲自累——朱熹 5 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6 为学,正如撑上水船,一篙不可放缓。——朱熹 7 天下事,坏于懒于私——朱熹 8 守正直而佩仁义——朱熹 9 自古圣人二致,但其施教,则必因其材而笃信——朱熹 10 谦固美名,过谦者,宜防其诈。——朱熹 11 在天为命,在义为理,在人为性,主于身为心,其实一也。——朱熹《近思录》 12 学者须先立志。今日所以悠悠者,只是把学问不曾做一件事看,遇事则且胡乱恁 地打过了,此只是志不立。——朱熹 13 虚心顺理,学者当守此四字。——朱熹 14 古之君子如抱美玉而深藏不市,后之人则以石为玉而又炫之也。——朱熹 15 书册埋首何日了,不如抛却去寻春——朱熹 16 立志不坚,终不济事。——朱熹 17 大学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基本只是正心、诚意而已。——朱熹 18 圣人之所以为圣也,只是好学下问——朱熹 19 慎勿谈人之过,切勿矜己之长。——朱熹 20 十年浮海一身轻,归对梨涡却有情。世上无如人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朱熹 1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朱熹

2 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朱熹 3 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朱熹 4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朱熹 5 当务之急,不求难知;力行所知,不惮所难为——朱熹 6 人之操履无若诚实。——朱熹《宋名臣言行录》 7 志者诗之本也——朱熹 8 仁者,以天下为已责也——朱熹 9 不能感人,皆诚之不至。——朱熹 10 朋友,以义合者。——朱熹 11 不以小恶掩大善,不以众短弃一长——朱熹 12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 13 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过者,益友也;其诌媚轻薄,傲慢亵狎,导人为恶者,损友也。——朱熹 14 人之进学在于思,思则能知是与非。——朱熹 15 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朱熹《朱子家训》 16 涵养、致和、力行三者,便是以涵养为首,致和次之,力行又次之。——朱熹 17 我们的性格即我们的自身——朱熹 18 心平则气自和。——朱熹 19 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先于读书。——朱熹 20 读书之法无它,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朱熹 1 世路无如人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朱熹 2 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就一段中须要透;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始是。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朱熹 3 唯能不为,是以可以有为,无所不为者,安能有所为耶——朱熹 4 诚能体而存之,则众善之源,百行之本。——朱熹

朱熹读书六法

朱熹读书六法 朱熹的教育思想归纳起来主要有三方面:第一,重视基础教育;第二,重视思想品德教育,“明人伦”;第三,讲究教育方法。今天主要介绍下朱熹的读书六法。 对于怎样读书,朱熹十分重视,并发表了许多意见,对后世有很大影响。他去世后不久,他的弟子门人将朱熹有关读书的经验和见解整理归纳,编为“朱子读书法”六条,在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响。“朱子读书法”六条的内容如下: (1)循序渐进。学习应该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确定次序,由浅入深,由小及大 (2)熟读精思。朱熹强调读书必须反复阅读,在遍数上不能打马虎眼。不仅要能够背熟,而且要对书中的内容了如指掌。 (3)虚心涵泳。读书必须以虚心的态度去体会圣贤的用心和寓意,来不得半点主观臆断或随意发挥。这里的“虚心”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谦虚,而是说“知识归零”,要把自己以前那些已有的一知半解的知识,甚至是错误的理解排除掉,不带任何偏见地去学习。这里的“虚”是动词,如果人的思想是个房子,在往房子里搬东西之前,先要把里面的破烂玩意儿全清扫干净,让它成为干净的空屋子,然后再把好东西往进搬。 (4)切己体察。读书的时候要联系自我,落实到自身修养的提高上,这是儒家提倡“求诸己”,讲究自律的思想体现。如果读书只是为了向别人炫耀,或是为了获取教训别人的材料,或者仅仅是为了考试混文凭,也就丧失了本义 (5)着紧用力。读书学习一定要抓紧,要努力。朱熹将读书比做“撑上水船,一篱不能放 (6)居敬持志。“居”就是保持在一种恒定的状态,如果我们常说什么事情“变动不居”,就是说它永远处于变化之中。但是,学习不能这样,学习要“居敬”,就是要保持对知识的敬畏持志,就是要有坚定的志向。 【多选题】朱熹特别重视读书的方法,提出主子读书六法,以下属于朱子读书方法的是( )。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切己体察 D.深造自得 【答案】AC。解析:朱子读书六法包括: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选项B是孔子的教学方法;D是孟子的教学方法,故不选。

朱熹的读书好方法

朱熹的读书好方法 朱熹的读书方法 第一,循序渐进。朱熹说:[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守而致精。就是说,读书要有个先后顺序,读通一书,再读一书。就读一书而言,则要逐字逐句逐段按顺序读,先读的未弄通,就不能读后面的。这样才不会生吞活剥或杂乱无章。朱熹还进一步指出,读书要从易到难,从浅到深,从近到远,急不得,也慢不得。[所谓急不得者,功效不可急;所谓不可慢者,工夫不可慢。"这是在告被读书人既不可急于求成,也不可松松垮垮,而要进度适当,方能见效。 第二,熟读精恩。他认为有些人读书收效不大,是由于在[熟"和[精"二字上下功夫不够。他还批评那种读书贪多的倾向,一再讲[读书不可贪多,且要精熟。如今日看得一板,且看半板,将那精力来更看前半板"。 第三,虚心涵泳。朱熹曾批评当时普遍存在的两种毛病:一是[主私意",就是以自己的想法去揣测书中的道理,穿凿附会,歪曲了古人本来意思。二是[旧有先人之说",就是先前接受的观点不肯放弃,从而排斥接受新的观点。 为了纠正以上这两种不好的毛病,朱熹主张读书必须虚怀若谷,静心思虑,悉心体会作者本意。朱熹强调读书要耐心[涵泳",就是要反复咀嚼,深刻体会行中的旨趣。 第四,切已体察。未熹主张[读书穷理,当体之于身。"什么叫[体之于分"?就是要心领神会,身体力行。从读书法的角度来看,朱熹强调读书必须联系自己,联系实际,将学到的理论转化为行动,这个观点是可取的。

第五,着紧用力。[着紧用力".包含有两个意思:一是指时间上要抓紧,要[饥忘食,渴忘饮,始得。"二是指精神上要振作.要有刚毅果决,奋发勇猛的精神。[如撑上水船,一篙不可放缓。" 第六,居敬持志。所谓居敬持志,就是读书必须精神专一,全神贯注,还要有远大的志向,顽强的毅力。这也是朱熹读书之法的最基本精神。 朱熹读书法 1.循序渐进:指读书要按照书本的逻辑体系和学习者的智能水平有系统、有步骤地进行。“譬如登山,人多要至高处,不知自低处不理会,终无至高处之理”(《朱子语类》卷八)。 2.熟读精思:指读书要遵循记忆与思维结合的原则。熟读,就是要“使一书通透烂熟,都无记不起处”(《文集·答张元德》)。“使其言皆苦出于吾之口”。精思,就是要“看得是了,未可便说道是,更须反复玩味”,“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朱子语类》卷十)。 3.虚心涵泳:指读书要仔细认真,反复研磨,反复体会。 4.切己体察:指读书要依靠自己的努力,重视书外的功夫。朱熹说:“入道之门,是将自个已身入那道理中去,渐渐相亲,与己为一。” 5.着紧用力:指读书要抖搂精神,下苦功夫,化大力气。6.居敬持志:指读节要有专静纯一的心境和坚定久远的志向。朱熹说:“今日学者不长进,只是心不在焉。”朱熹读书法是宋朝时期著名书法家朱熹的一种阅读方法,指读书要按照书本的逻辑体系和学习者的智能水平有系统、有步骤地进行。熹(1130一1200),南宋哲学家,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蔡元培先生曾将他比作孔子,说:“宋之有晦庵(朱熹号),犹周之有孔子。”的确,朱熹治学勤奋、精湛,学识广博,著述宏富,创见颇多,是一位成就卓越,影响深远的思想家。 朱熹六种读书之法

朱子读书法浅析-朱子读书法

朱子读书法浅析|朱子读书法 >中国古代教育,素重读书,已成传统。历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就有钩玄提要的妙法。然最为有名、较为完整、全面而对后世影响最大的,要算南宋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朱熹的读书之法。朱熹是南宋时期理学大家,又是著名的教育家。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读书和教书,提出过许多精辟的见解。他死后不久,弟子们将他的读书经验归纳为六条,称为朱子读书法,本文拟就此六法进行简要分析。 1、循序渐进 在《朱子读书法》中朱熹说: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循序渐进,是朱熹反复强调且始终坚持的治学之方。朱熹认为:小学者,学其事;大学者,学其小学所学之所以。⑴小学只能教学生识一些字,做一些具体的事,从识字做事当中获得简单的基本的知识。到了大学,就要领悟道理。就是大学所规定的必修课程《四书》,也严格规定阅读次序:先《大学》,次《论语》、《孟子》,最后《中庸》。文章,按一定顺序,一篇一篇地读;书,也按一定的顺序,就其内容上说,必然有其内在联系,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个别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这是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的,也是认知应当而且必然要遵循的。朱熹还进一步指出,读书要从易到难,从浅到深,从近到远,急不得,也慢不得。所谓急不得者,功效不可急;所谓不可慢者,工夫不可慢。这是在告之读书人既不可急于求成,也不可松松垮垮,而要进度适当,方能见效。我们从中可分析出朱熹主要是从三个方面论述循序渐进的含义:首先,学习的过程应当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确定次序,由浅入深,由小及大。他说:事有大小,理无大小,故教人有秩而不可躐等。⑵并称:君子教人有序,先传以小者近者,后传以远者大者。其次,循序渐进也包括知识的积累和持之以恒的治学精神。他注解《论语》譬如为山时指出:学者自强不息,则积小成多,中道而止,则前功尽弃。。⑶是说学习的进步或退步,主要取决于学习者的自觉性、持之以恒的精神。其三,循序渐进的原则体现在读书上,就是读通了一本书后再去读另一本书;体现在读一本书上,就是要按照首尾篇章的顺序来读。总而言之,未明于前,勿求于后。朱熹循序渐进的读书原则,主要是强调学习要有踏实的作风,追求扎扎实实的效果。 2、熟读精思 朱熹强调读书必须反复阅读,在读书的遍数上要严格要求自己,一点不能偷工减料。门生吴伯英初见朱熹问如何读书。朱熹的回答再简单不过:读书无甚巧妙,只是熟读凡人读书,

学习心得:朱熹的读书方法(精选五篇)

学习心得:朱熹的读书方法(精选五篇) 第一篇:学习心得:朱熹的读书方法 朱熹的读书方法 朱熹的学生归纳朱熹的读书方法: 1、循序渐进 朱熹认为,读书首先必须按照先后顺序来读,其次,读书还要注意先易后难,从“浅近平易处入手”。 2、熟读精思 朱熹说读书要读熟读透,读的遍数越多越好,继而还要精细思索,不能一知半解就停止。 3、虚心涵泳 朱熹认为读书务必要客观虚心,不先带框框,不先下结论,不可固执己见,要尊重原著,探明原意,应顺着书中的思想脉络钻研,如此方能彻底理解书中的本义,反之则是主观揣测。 4、切己体察 在朱熹看来,读书不可只就纸上求理义,而必须反过来在自家身上探究、体验,把自己的感受和所穷之理结合起来同时这种体验应是经常性的,应该是 / 2 学一句体验一句。 5、著紧用力 朱熹认为,读书在时间的安排上要“宽著期限,紧著课程”,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须知“用一日之功,便有一日之效”。 6、居敬持志 朱熹将它视为学习的首要问题,说“立志不定,如何读书”? / 2 他 第二篇:朱熹读书 朱熹读书法

2011-01-29 21:41:24 朱熹读书的总原则是:“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他认为,只有这样读书,才会“意定理明,而无疏易凌躐之患”;才会使书上所言、心中所想、口中欲述融为一体;才会读有所得,“记了无去处”。 朱熹谈其读书经验时曾指出:“读书之法,当循序而有常,致一而不懈;从容乎句读文义之间,而体验乎操存践履之实,然后心静理明,渐见意味,不然则虽广求博取,日诵五东,亦奚益于学哉”(《文集·答陈师德》)。这是教诲人们,读书既要循序渐进,又要从不间断,专心于一;经过潜心玩味,体察其理,方为善学。 朱熹还强调,读书“务广而不求精”是一病忌;泛观泛从,贪多而不化,不是读书的好方法。他比喻说:“所读书太多,如人大病在床,而众医杂进,百药交下,决无见效之理。”有效的方法应是:“只且立下一个简易或常的课程,日日依此积累工夫”(《文集·答吕子约》),知序而进,熟读精思,勤奋刻苦,方是为学之真功夫。 朱熹关于读书的意见,由他的学生归纳为“朱子读书法”六条: (1)循序渐进。要求读书要安排一个“简易可常”的进程,根据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书的难易程度,先读什么,后读什么,要有次第可常;读懂读通一书,再读另一书。朱熹说:“以二书言之,则通一书而后及一书。以一书言之,则其篇、章、文、句,首尾次第,亦各有序而不可乱也。量力所至而谨守之,字求其训,同索其旨,未得乎前,则不敢求乎后;未通乎此,则不敢志乎彼。”在讲到读书要按难易次第而进时他说:“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节目,如解乱绳,有所不通,则姑置而徐理之,此读书之法也。”(《诗书之要》)这些都是为学的基本功夫,而有些人却做不到,为什么?“原来道学不明,不是上面欠工夫,乃是下面无根脚。”也就是说,不能循序渐进,不曾打好基础。 (2)熟读精思。读书必须记得背得,必须精熟。他说:“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同上)这是对如何进行读与思提出的要求,其具体作法应该是:“学者读书,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