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_《降水和降水的分布》优教学案(第1课时)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优教学案(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降水以及降水量的观测方法。

2.能够利用降水量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学习任务及展示自主学习法、导学法、对比分析法和分组合作讨论。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一、降水

1.降水的概念:从大气中降落的到地面的______和_____,统称为降水。

2.降水的观测:基本仪器是_______,单位是毫米。

3.一个地方降水量的多少,常用多年的来表示。

二、降水的季节变化

1.同一地区的不同季节,降水量常常是不同的,人们常用图,表示一个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

2.阅读降水量柱状图通常要注意:和。

3.不同地区年降水量季节分配有差异。

不同地区年降水量的季节分配不相同:有的地区,降水量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如____地);有的地区,降水量的季节差异很大(如____地)。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

1.读下列北半球五个地区的降水柱状图,请将下列降水季节分配的特点,分别填入相应的图中。(填序号)

A.冬季多雨B.全年少雨C.全年多雨

D.夏季多雨E.常年湿润

【达标检测】

1.下列属于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的是 ( )

A.量杯 B.量筒

C.储水瓶 D.雨量器

2.有人说“今年的降水比往年少”,这种说法是指 ( )

A.降水的季节变化 B.降水的年际变化

C.降水的季节分配 D.降水的日变化

3.分析伦敦降水资料,其季节分配特征是( )

A.各月降水分配较均匀

B.降水集中在夏季

C.降水集中在冬季

D.各月几乎无降水

【拓展阅读】

人工降水

人工降水也称人工增雨,是根据不同云层的物理特性,选择合适时机,用飞机、火箭弹向云中播散干冰、碘化银、盐粉等催化剂,促使云层降水或增加降水

量。人工增雨常分为暖云催化剂增雨与冷云催化剂增雨。欲要暖云(温度高于0℃的云)降水,就得使云中半径大于0.04毫米的大云滴有足够的数密度,让它们迅速与小云滴碰并增长,成为半径超过 1.0毫米的雨滴形成降水,因此在那些大云滴数密度小而无法形成降雨的云中,用飞机、炮弹携带等方法,播撒盐粉、尿素等吸湿性粒子,使形成许多大云滴,便可导致形成或增加降水。欲要冷云降水,就得使冷云上部的冰晶数密度超过1个/升,对那些冰晶数密度不足的冷云,用飞机等播撒干冰、碘化银等催化剂,便可产生大量冰晶,促成或增加降水。为了弄清楚人工催化剂的效果,弄清人工增雨量的多少,常常要进行检验。由于云和降水过程十分复杂,使人工降水和降水检验的方法措施还都很不完善,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七年级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降水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知道降水量的测量仪器和表示单位. 2.能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能用降水量柱状图说明降水的季节变化差异. 3.能用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图,说明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读图、绘图、析图能力,判断能力及主动探究能力. 2.通过授课使学生懂得及理解降水的多少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生活中的地理,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克服困难的意志,提高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1、降水量柱状图的阅读. 2、世界降水量的分布和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根据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的季节变化. 教学方法: 1)学会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通过图片和资料,整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能分析、得出结论. 2)学会探究:在合作与交流中学会探究,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使学生通过观察、读图分析、思考、讨论、探究、归纳得出结论,并将知识落实在地图上,培养观察能力、读图分析能力、用图能力. 课时安排:共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向同学们一一展示在电脑上打印的降雨、降雪、冰雹的图片.并提问:这是什么天气? 【生答】 【师总】同学们回答的非常正确.下雨和下雪是我们常见的天气现象.人们把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板书】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一、降水与我们 1、降水的定义: 【图片展示】向同学们展示另一组图片:下雨了人们打伞出行、小孩在雪地里堆雪人、农田因缺水干旱、道路因洪水被淹、农田因风调雨顺而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目的是让学生了解降水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师总】降水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适宜的降水有利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过度的降水会对人类活动带来不利影响. 【过渡】降水的几种形式我们最常见的是哪种呢? 【生答】 【板书】2、降水的主要形式: 【师总】所以降雨是降水的最主要形式.在古代诗词里面也有很多描写降雨的美丽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等等. 【过渡】我们知道降水有的时候多,有的时候少,比方说降雨就分为好几种: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那么气象部门是如何测量降水量的多少的呢?请同学们自学《降水量的测量》. 【学生看书】 【板书】3、降水量的测量:基本仪器:单位: 【师总】气象部门用一种仪器来测量一个地方一天中的降水,它是雨量器,表示降水量多少的单位是毫米.日降水量:一般每天8时、20时各观测一次,并把两次得到的降水量相加.月降水量:某月每天的降水量相加.年降水量:某年每日的降水量相加.测量出降水量,气象部门把日降水量小雨20毫米的称为小雨,日降水量为10-25毫米为中雨,日降水量25-50毫米为大雨,日降水量大雨50毫米为暴雨. 【过渡】一个地区,一年内各月的降水量是有差别的,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季节变化.我们要怎样直观地知道一个地区一年内各月的降水变化情况呢?就要用到各月降水量柱状图.下面我们就降水的季节变化,做进一步学习、分析. 【板书】二、降水的季节变化 【指导读图】请同学们看到图3.22,这是两个降水量柱状图,表示的是A、B两地年降水量的季节分配情况,从A图我们可以看出该地一年内各月降水都比较均匀,降水的季节变化

七年级地理上册 8.1位置、范围和自然条件学案 晋教版

槐树铺中学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导学案 课题 8.1位置、范围和自然条件 课型时间讲课教师 年级班级姓名小组 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说明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阅读课本并运用地图归纳出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以及相互关系。 学习流程(一): 自主学习 1、读8.1图找出亚洲的位置: ①半球位置:位于东半球的东北部; ②纬度位置:北部越过北极圈,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大洲; ③海陆位置:亚洲东、南、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西与欧洲相接,西南与非洲为邻。 2、读图8.3明确亚洲的范围: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东北以白令海峡与北美洲为界;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南面隔海与大洋洲相望。 亚洲的分区:亚洲有48个国家和地区。按地理方位,通常把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六大区域。 亚洲的面积:陆地面积约4400万平方千米,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9.5%。 3、观察亚洲轮廓特点:海岸线曲折漫长,多港湾、半岛和岛屿。 学习流程(二): 合作探究(读8.5图) 1.亚洲地形特点:亚洲高原和山地面积广大,约占总面积的3/4。 2.亚洲地势特点:中部高、四周低。 3.亚洲河流特点:亚洲的河流大多发源于中部山地和高原,顺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分流,注入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中亚的锡尔河、阿姆河是两条著名的内流河,流经干旱地区,注入咸海。 通过P5信息传递了解亚洲地理集锦: 学习流程(三): 1.研究分析亚洲为什么具有复杂多样的气候: 亚洲地跨寒、温、热三带,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唯一缺少的气候类型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亚洲都有哪些气候类型?读图找出。 2.亚洲季风区内易造成水旱灾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夏季风的强弱变化。 读图8.6-8.11图比较分析三种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分布: 第一、分布 亚洲最著名的气候是季风气候,有三种类型,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东岸地区。 ①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东北平原以及日本北部、朝鲜半岛; ②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部和日本南部; ③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南半岛、印度半岛。 第二、特点

【教案】晋教版七年级地理4.2《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参考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什么是降水及降水的形式,初步了解形成降雨的几种原因。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分布图,说出降水分布的差异。 3、能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的关系。 ▲能力目标: 1、会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2、通过参与节约用水的课堂活动,进一步巩固节水意识,形成生活中节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1、降水及主要形式, 2、世界年平均降水分布的差异 教学难点 世界年平均降水分布的差异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世界降水分布图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我们上节了解了气温和气温的分布,那么作为一个地方气候的重要指标之一就是降水了。本节我们就要了解降水和我们生活的关系、季节变化以及它的分布。 一、降水与生活 1、降水的概念 从大气中降落的水(H2O)如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此外,雾、露、霜等也属降水。 2、形式:降雨是降水主要的形式。 降雨分为:小雨、中雨、大雨和暴雨四种形式。 3、降水量的测量 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雨量器。它的外部是一个不漏水的铁筒,里面有盛水器、漏斗和储水瓶,另外还配有与储水瓶口径成比例的量杯。有雨时,雨水通过漏斗流入量杯内。从量杯上读出的刻度数(毫米)就是降水量。降雪的测量方法大同小异,最后都是化成水来读取。P54

▲活动:P54 通过活动我们知道:降水与人民生产、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直接影响到人民的工业、农业、交通和日常生活。 二、降水的季节变化 1、一个地方一年内各月的降水量是有区别的,并表示出不同程度的季节变化。 2、某地降水量在一年中各月降水的多少,我们用各月降水柱状图来表示。P55两幅图为两地的降水柱状图,反映出世界各地降水的季节变化迥异: 一年内,有的地方(如A 地),各月降水都很多且均匀。;而有的地方(如B 地),夏季多雨而各月降水较少。 ▲活动:P55 1、看北半球某地年降水量的月份分配,回答问题:(略) 2、画一幅降水量柱状图(略) 三、降水的分布 1、等降水量线图 世界各地,有的地方降水多,有的地方降水少。人们根据世界各地的气象记录,把同一时段内降水量相同的地点,在地图上用线连接起来,这叫做等降水量线。降水的分布用等降水量线图来表示。 2、降水的分布规律 我们可以从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上看出来,可归纳为“三多三少”具体列表如下: 地区 降水量多少 原因 影响因素 两极地区 少雨 终年气温低,气流下沉增温,不易成云降雨(雪) 纬度位置 赤道地区 多雨 终年气温高,气流上升冷却,容易成云致雨 南北回归线附近 西岸少雨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海陆位置 东岸多雨 夏季风来自海洋 中纬度地区 沿海多雨 受海洋来的湿润气流影响大 内陆少雨 距海远,海洋上的湿润气流难以 到达

初中地理_气温和降水(第一课时气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世界气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气温的测定方法。 2、掌握判读“等温线分布图”的正确方法,并能总结出气温分布规律。 3、能够根据数字资料,绘制出气温变化曲线图。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气温的相关知识,体会气温的意义及其与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 知道日均温、月均温、年均温的测量方法,学会阅读气温分布图,并能总结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 三、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气温分布图,能够说出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四、学情分析 由于阅读气温分布图时,需要掌握等温线这一抽象概念,而有的同学始终较难理解,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较差,因此,在读图的过程中,要注意及时引导学生,读图分析时也不要要求过高。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习作业法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学习过程:。 【复习导入】什么是天气?天气的主要特征?什么是气候?气候的主

要特征? 天气:指某个地方距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 气候: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引入新课】让学生描述今天的天气状况,由此引出气温 (一)导学达标: (1)展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看视频) 自主探究:(学生展示) 1)气温:2)气温的测定: ①均温的测定: 日均温:把一天中2、8、14、20时测得的气温相加再除以4; 月均温:把一个月中每天的日均温相加再除以这个月的天数; 年均温:把一年12个月的月均温相加再除以12。 ②日最高(低)气温出现时间:14(2)时左右 1.展示图片,师引导学生分析气温日较差、年较差

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减去最低气温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减去最低月平均气温。 (2)判读地图,分析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合作探究) 1、师:同学们,我们一起观察:(ppt演示) 会发现:等温线向东西方向延伸,大致与纬线平行。表明世界年平均气温随着纬度变化。

七年级地理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一、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是在小学六年学习的基础上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降水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概念的学习并不是难点,因此在设计降水概念、主要形式、测量等内容时采用微课自主学习的方式学习,目的是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此同时初一学生的抽象思维还不够强,降水量柱状图的阅读和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规律探究,通过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课件及时展示直观醒目的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分析,培养学生类比的思想,提高学生读图、归纳知识等综合学习能力,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的第三节。本章内容从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天气现象入手,逐步引导学生关注两大气候要素气温和降水,最后了解各地的气候类型及影响因素。本节内容是在第二章大洲大洋的基础上展开,也是为七年级下册的世界分区地理学习的前提。本节教材讲述气候的要素之一——降水,主要介绍降水的时间变化和降水的空间分布两个方面的内容。本节与第二节的气温是对第一节天气知识的自然延伸,更是为学习第四节全球气候作铺垫,在本章内容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七年级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出以下三个维度的目标,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并形成一定的能力。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降水的形式、等级和单位。 (2)观察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的变化规律。 (3)观察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说明世界各地降水分布的差异。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对降水量柱状图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讨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掌握读图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养成学习生活中地理的习惯,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2)锻炼学生主动探索、克服困难的意志,提高学生与他人合作的学习能力。体现老师对学生的关爱。 3、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能用降水量柱状图,说明降水的变化特点。 (2)通过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2、教学难点 降水的时间分配特点和空间分布规律的判读。 三、教学方法 1、教法 展示、设问、启发 2、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 新课程理念的三大目标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高,以“人的发展为本”,把学生的能力提高作为教学的目标。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降水分布图,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

晋教版地理 七年级上册 期中复习串讲 第四章 天气和气候——地球大气的风云变化 专题 (解析版)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期中复习串讲 第四章天气和气候——地球大气的风云变化 知识梳理 一、气温 概念:指大气的冷暖程度 单位:℃(读作摄氏度) 测量仪器:温度计 气温日平均气温 表示月平均气温 年平均气温 二、气温时间变化 日变化最高气温:午后2点左右 最低气温:日出前后 气温年变化(北半球)气温最高月:7月(陆地) 气温最低月:1月(陆地) 三、气温的空间分布 【规律总结】 1、世界1月平均气温分布特点是从赤道地区向南北两极地区递减;北半球等温线弯曲且密集,气温差异大;南半球等温线较平直且稀疏,气温差异小,主要是因为南半球的海洋面积广阔。 2、世界7月平均气温的分布特点是从赤道地区向南北两极地区递减;除南极洲外,全球大部分地区的平均气温多在0℃以上。 3、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下降,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约降低0.6℃。

等温线:在地图上将气温相同的各点连接起来的线——等温线图。 气温不同纬度地区:低纬——高纬(气温逐渐降低)(纬度位置) 的空分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 间分布同纬度地区海陆分布 布规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律山地:海拔升高,气温低(地形因素) 四、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规律总结】 日降水量的计算方法:将每天8时和20时观测到的降水量数值相加。 含义: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水和固态水 形式:雨、雪、冰雹等 降水单位:毫米(㎜) 表示:多年的平均降水量 五、降水的季节变化 同一地区的不同季节降水量不同 降水全年多雨型 的季不同地区的不同季节全年少雨型 节变降水量不同夏季多雨型 化冬季多雨型 六、降水的空间分布 【规律总结】 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是: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亚欧大陆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 等降水量线:在地图上把降水量相同的各点连起来的线。 降水分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纬度位置) 的空布亚欧大陆的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海陆分布) 间分规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降水多,西案降水少 律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地形因素) 七、天气

晋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4.2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案(2)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和第二节〈〈气温与气温的分布》,是对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的补充和延伸,同时也为学习第四节有关气候的知识打下了基础,这样就使本章学习的天气与气候知识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降水是组成气候的基本要素之一,本节只安排了降水与生活、降水的季节变化和降水的分布三方面知识,其知识体系及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见图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了解降水的含义、主要形式和降雨的等级划分。 2. 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能力目标: 1. 通过授课使学生理解降水的多少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说出降水的变化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进一步认识到生产、生活离不开地理,明确地理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地理学习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2. 通过对扬州地区降水情况的了解,让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 【教学重点】 1 .降水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 2.年降水量变化柱状图的阅读与绘制。 【教学难点】 通过读图与绘图,使学生形成地理空间概念,认识降水的时空变化规律。 【教法的选择】 1. 学情分析

在小学的〈〈科学》课中,学生对部分地理知识有所涉及。从内容上看,七年级学生会觉得既熟悉又新鲜,如雨、雪、冰雹等降水现象,但在降水季节变化上,认识水平短缺,加上空间思维能力和地理学习方式、习惯还没有完全养成,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从年龄特征和心理状态上看,七年级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并且敢于表达自己对问题的不同看法,具有良好的协作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2. 学法指导 ⑴读图分析法:通过学生从“降水量柱状图”和“年降水量分布图”中获得有效的地理信息, 并加以整合,总结出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和年降水量的世界分布规律。 ⑵活动探究法:①合作讨论——降水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②个别探究——根据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 【教学课时】1〜2课时 【课前准备】 1. 学生分成小组就座,便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交流。 2. 制作PowerPoint 课件。 【教学过程】

七年级地理上册 4.2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案 晋教版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降水及其主要形式,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的关系。 2. 学生学会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描述降水季节变化的规律。 能力目标 1.学生通过活动,发展了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思路和方法。 2.学生学会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描述降水季节变化的规律。 情感目标 1.学生通过描述降水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关系,感受生活中地理有用,形成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某某的科学态度。 2.学生通过观察气象图,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以及对科学的探究精神。 3.学生通过参与降水季节变化的课堂活动,发展了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降水柱状图的阅读和绘制。 {教学准备} 试管若干(或矿泉水瓶)、带颜色水溶液。 {教学设计} 一、讲授新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想一想,除了雨,大气降水还有哪些形式? 学生活动:自学课文,说出大气降水其他形式。教师适当补充。 (二)降水与生活 1.提供话题: a.连续24小时的暴雨;

b.阴雨连绵一个月; c.有近两个月没有下雨; d.某城市下了大雪; 2.活动步骤: a.让学生根据话题,思考降水从哪些方面影响人类的活动; b.把学生分成六人一组,每组讨论剩余三项中的一项,并形成共同意见; c.各组选一名代表向全班宣读本组的结论; d.你能依照上面的方法,补充话题吗? 学生活动 1.各小组根据话题的要求,进行发散思维。 2.全班交流。 3.再思考、再分析、再交流。 4.学生补充话题: a.某地下了一场酸雨 b.某乡下了半个时辰的冰雹 5.在交流中学生认识到,只要降水适时适量,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就是有好处的。 (三)降水量的测定 1.学生阅读课本自习。 2.提问: a.降水量是利用什么来测定的? b.记录单位? c.日降水量如何测得? d.月降水量和年降水量是如何确定的? 学生活动:思考并作出相应的判断与选择 (四)降水的季节变化 1.教师创设情境; 假如你是世界某地气象观测员,收集了该地一年各月降水情况,现在把结果展示一下。

问题解决导学方案七年级地理上册晋教版

问题解决导学方案七年级地理上册晋教版 问题解决导学方案七年级地理上册晋教版 训练案四 第四章天气和气候——地球大气的风云变化 4.1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4.2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一、单项选择题 气温的分布通常用等温线图表示。等温线的不同排列,反映出不同的气温分布特点。完成1~3题。 1.在同一幅等温线图上,等温线稀疏,表示() A.气温相同B.气温不同C.气温相差很大D.气温相差不大 2.等温线沿东西向平行排列,则表示() A.气温因纬度而不同B.气温因距海远近而不同 C.气温因海拔而不同D.气温因地形而不同 3.等温线呈闭合状,表示() A.气温受纬度位置影响大B.气温受海陆位置影响大 C.有高温或低温中心D.等温线分布密集 暖湿气流在运行过程中,遇到地形阻挡,被迫沿着山坡爬行上升,从而引起水汽凝结而形成的降水,称为地形雨。完成4、5题。 4.地形雨一般发生在() A.山麓B.山顶C.山地的迎风坡D.山地的背风坡 5.下列山脉多雨的坡向是() A.俄罗斯乌拉尔山脉东坡B.澳大利亚大分水岭西坡 C.中国大兴安岭西坡D.中国台湾山脉东坡 降水在空间分布上有很大的差异。例如,南北纬30°~40°附近的大陆东岸,夏季多雨;南北纬30°~40°附近的大陆西岸,冬季多雨。完成6、7题。 6.下列城市中,夏季多雨的是() A.北京B.新加坡C.开罗D.伦敦 7.下列城市中,冬季多雨的是()

A.孟买B.乌兰巴托C.上海D.罗马 8.有“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说法的是我国的() 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B.西藏自治区 C.广西壮族自治区D.内蒙古自治区 二、综合题 9.读城市天气预报图,回答下列问题。 (1)晴转多云的城市是________,晴转大雨的城市是________,多云转晴的城市是____________,有雷阵雨的城市是________,香港的天气是________,台北的天气是________。 (2)A海区风力为________级,风向为________。B海区风力为________级,风向为________。 10.下图是某区域等温线分布图,请根据图上信息以及你所学过的地形与气温关系的知识,回答问题。 (1)A地的地形是________,B地的地形是________。 (2)如果A地(25℃)海拔是500米,那么B地海拔大约为________米。 (3)比较A、B、C三地气温的高低与海拔的高低。 气温:________海拔:________ (4)根据以上分析,说说气温与海拔高度的关系。 三、案例分析题 11.夏季,生活在大都市的人们为什么都喜欢到郊区去避暑?城市和郊区的气温差异是怎样造成的? 12.西亚和北非的阿拉伯人喜欢穿白色的衣服。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山西省垣曲县八年级地理上册3.3紧缺的水资源(第1课时水资源我国水资源的主要特点)学案(无答案)晋教版

第一课时水资源我国水资源的主要特点 学习目标: 1、了解世界上淡水资源的数量及存在形式,知道我国水资源在世界上的状况。 2、记住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原因及影响。 学习过程: (一)复习迁移: 我国的降水分布很不均匀,时间分布特点是()季节降水多,()季节降水少;空间分布总趋势是从()向()逐渐(),南方降水(),北方降水()。 (二)自主学习: 1、水是所有生命需要的资源,我们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地球上可供人类使用的淡水,如()、()和()等。 2、地球上有近()立方米的水,淡水资源占全球水资源总量的(),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仅占全球淡水资源总量的()。 3、我国水资源的只要特点: ①我国水资源总量(),()少。总量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度尼西亚,居世界第()位。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的(),排在第()位。 ②我国水资源分布()。从空间分布看,东部(),西部();南方的(),北方()。从时间变化看,()多,()少;年际变化()。 (三)合作探究: 1、小组合作完成课本P70积极参与第1、2题。 2、“说不定哪一天,海洋水会成为人类主要的用水。”你觉得这个想法有可能实现吗? (四)、课堂检测: 1、地球上的水,绝大部分是() A 冰川 B 江河湖泊水 C 地下水 D 海洋水 2、下面关于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水资源的季节变化大而年际变化小 B 水资源外流区多,内流区少 C 水资源的季节变化是秋季多,春季少 D 水资源分布,北方少,南方多 3、我国缺水最为严重的地区是() A 四川盆地、云贵高原 B 长江中下游平原、三江平原 C 东南地区、东北平原 D华北、西北地区 (五)、课堂反思: 本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与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七年级地理上册4.2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案晋教版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一、背景与意义分析 本节教材是自然地理中关于气候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学好本节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解各种地理现象,学会用科学的态度分析现象和问题,并利用所学为生产和生活服务。 二、学习与导学目标 1、知识积累与疏导:降水与生活的关系,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降水的分布差异。认知率达100% 2、技能掌握与指导:利用雨量器和量杯等仪器,测出降水量,运用图表资料,说出降水分布和季节变化规律,学会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利用率达100% 3、智能提高与训导:通过共同探讨,小组合作发现问题,解决疑难,发展智能。举例说明降水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影响。互动率达100% 4、情意修炼与开导:组织调查降水(本地区)的特点,及与南通生产、生活的关系,关心家乡的自然条件与经济发展。投入率95% 5、观念确认与引导: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必须服务于生活。认同率达100% 三、障碍与生成关注对教材中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地区分布不容易理解和归纳,课堂教学中容易出现目标偏离,应着重在图的阅读分析上下功夫。 四、学程与导程活动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南通地区降水资料 (一)创设情景,引出问题 1、录像:降水的各种类型,某地特大暴雨造成的损失。 2、引出问题:这是我们生活中经常发生的现象,你从中有何感想? 地理新课标要求将学生从科学世界回到他们的生活世界,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因此创设这一富有浓厚生活气息的地理现象,能充分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 (二)合作交流,分析影响 设置多张小卡片,每张小卡片上都有描述降水的句子,参照第一张小卡片,用实例或者推测的方法,在其他小卡片的空白处写出这种降水状况可能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影响。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学生的回答,不要求全面,能说出两三个方面就值得肯定。关键是由此项活动使学生加深认识降水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阅读图表,自主学习,展开讨论 1、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阅读北半球某地年降水量的月份分配图,回答该图反映了哪些地理信息。 2、读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分析判断推理世界各地年降水量分布的规律。学生自行提出问题进行讨论。 (四)绘制图表,提高能力 用资料中给出的降水量数据,参照“绘制气温曲线图”的步骤,画一幅降水量柱状图。在以上两个教学情景场中,教师适时启发,解决学生的共性问题,并始终以学为主线,为学生提供学习的经历和活动的框架,重视学生的领悟与感受过程,优化深化教学情景,为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留下解决的空间。 五、笔记与板书提纲 (一)降水与生活 1、什么是降水 2、降水量的测定 (二)降水的季节变化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_《气候》名师学案(第1课时)

《气候》名师学案(第1课时) 一、学习目标 二、目标导航 ㈠知识回顾 1.天气是指一个地方内大气的、、等状况。 ㈡预习热身 2.气候: (1)概念:气候是指一个地区的状况,与天气相比具有相对的性. (2)组成要素:和。 老师点拨: 仔细阅读教材哦,相信上面的题目一定难不倒你! 思考感悟: 三、活动与探究 ㈠活动的内容及方式 内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方式:用比较归纳法,分析清楚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㈡探究的方法及所得规律

1.完成表格 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2.巩固练习,对两个知识概念进行判断: ⑴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⑵太原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湿润 ⑶晴空万里,没有一丝凉风 ⑷昆明四季如春 3.运用读图归纳法,分析不同地区气候类型的分布: 读图“热带和寒带气候类型的分布”、图“亚热带和温带气候类型的分布”,归纳:

极圈以内冰原气候南极大陆、北冰洋岛屿终年严寒冰雪覆盖苔原气候亚欧、北美大陆北缘长冬无夏苔藓、地衣 ㈢评价与交流(启示) 四、巩固提高 ㈠达标自测 3.下列叙述中,表示气候的是:() A.四季如春 B.狂风暴雨 C.阴雨绵绵 D.电闪雷鸣 4.主要分布在热带、温带和寒带的气候类型 分布地区气候类型 热带、热带疏林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温带亚热带季风和和季风性湿润气候、亚热带沙漠和草原气候、、温带海洋性气 候、、、高原和山地气候寒带极地气候 5.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A图所示的气候类型分布在() A.热带 B.北温带 C.南温带 D.寒带

(2)此图反映的气候特征是() A.全年高温多雨 B.全年高温少雨 C.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D.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干燥(3)此气候类型是气候。 ㈡巩固提高 1.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 A.赤道附近 B.南北回归线经过的地区 C.热带的沿海地区 D.低纬度的大陆东部 2.下列气候类型只分布在亚洲的是() A.热带草原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高山高原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3.青藏高原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大陆性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山地高原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4.下面四种气候类型中,具有“终年高温多雨”特征的是::() 5.亚洲分布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高山高原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6.下图是A、B两地各月气温变化曲线图和各月降水分配图,读图回答:

七年级地理上册4.1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第2课时)学案晋教版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学案(第2课时) 【学习目标】 能够通过阅读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 学习过程 ①在等温线图中,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_____。 ②根据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判读气温___________。 ③根据等温线的_________,分析气温差异的大小。 ④根据等温线的闭合情况,判断___________的分布。 .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 ①从纬度位置看:低纬度气温_____,高纬度气温______。 ②从海陆位置看:同纬度海洋和陆地气温不同,夏季_____气温高,冬季_____气温高。 ③从海拔方面看:地势越高,气温_____。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__________

.甲丙乙 C.乙丙甲 D.丙乙甲 哈利法塔是位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的一栋已经建成的世界最高的摩天大楼, 【拓展阅读】 气温与季节 在谈论气候的时候,经常会听到如下一些说法:中国的华北地区,夏季降水经常占全年降水的70%左右;湖南省和江西省的夏季降水,经常不足全年的50%;黑龙江省冬季严寒而漫长,春、夏、秋三季都比较短;海南省则是长夏无冬等等。这些说法,很容易把人搞糊涂了,春、夏、秋、冬的概念到底是什么?

原来,人类文化进步最快的地方是在北半球的温带地方。因此,先民对一年之内的气温变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按照不同的时间段对人类生存的影响,把一年分成了四个季节。当近现代科学诞生之后,科学家又明白了,四季的变化是与地球的公转紧密相关的。 为了便于比较世界不同地区的气候状况,同时也为了方便人们根据气候的变化安排生活和工作,在气象学上,常常使用两种季节的概念:天文季节和气候季节。 (1)天文季节。天文季节是为了气候资料的统计和比较而规定的,和各地的具体气温变化基本不相关联。在北半球规定:3、4、5三个月份为春季;6、7、8三个月份为夏季;9、10、11三个月份为秋季;12月和翌年的1、2月份为冬季。南半球的季节正好与北半球相反,即:3、4、5三个月份为秋季;6、7、8三个月份为冬季;9、10、11三个月份为春季;12月和翌年的1、2月份为夏季。 (2)气候季节。气候季节就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根据温度的变化习惯上称谓的季节。在表述各地的气候时,常常说什么季节长些,什么季节短些,这时的季节概念就不同于天文季节了。这种季节的划分,是依据气温变化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规定的,同时兼顾了进行耕作的某些需要。 一般来说,当日平均气温连续超过22℃的时候,人们就会感到天气变得非常暖和了,日常就只能穿单衣了。所以,就将日平均气温连续超过22℃的时期,称为夏季。 日平均气温连续低于10℃时,天气就相当凉了,人们开始穿着较厚的毛衣、毛裤等冬季服装了。当然,身体状况不同的人,在着装方面可能有较大的差异。然而,除了我们的体感温度变化外,许多温带作物对气温的变化也是非常敏感的。一般来说,当由冷的季节进入温暖季节的时候,日平均气温连续高于10℃时,大地就会重新披上绿装,温带的农村就进入了春耕大忙的季节。而由温暖的季节进入寒冷的季节时,气温连续低于10℃时,则意味着温带的耕作业的种植季节结束了。因此,气象学界将10℃定为冬季和春季、秋季的分界。 这样的划分,使得世界各地不同气候带的地区,四季的长短也有了区别。它为比较不同地区之间的气候的差异提供了方便,同时对于人们来往于不同的区域之间,也提供了比较熟悉的对照标准。

《气候》 教学设计-晋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2021年)

4.4《气候》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掌握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与主要分布区。 过程与方法:运用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主要分布区;根据气温和降水量图,概括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地理读图能力,使学生养成从地理图表中获取关键信息并进行归纳总结的学习习惯,养成正确的地理学习方法。 主要世界气候类型的特征级分布。 小组合作探究法、读图分析法、归纳总结法、讲授法 【导入】 智利:国名是“寒冷的土地”的意思,其实与识记的气候并不相符。智利的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北部一部分地区属于热带,从北向南依次为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冰岛:位于北极圈附近,约有1/8的地面终年为冰川覆盖,因此有“雪地”“冰的陆地”之称,因其为岛国而译为“冰岛”。然而,由于一股暖流环岛而过,加上冰岛多火山、温泉,是个“冰”与“火”并存的国家,所以气候并不十分严寒,其南部还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 你知道地球上不同的温度带有哪些气候类型吗? 一、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学习目标】 1.知道气候的概念、特征和主要组成要素,并能准确描述出一个地方的气候特征。 2.运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地区。 【自主学习】 读教材第63页至第65页的图文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1.知道气候的概念、特征和气温、降水两大要素。 2.运用地图,分别说出热带和寒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的气候类型。 3.结合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图,说出不同气候类型代表城市的气候特征。 【活动】 从图4.15中读出热带和寒带气候类型的名称和分布地区。 辨别图例,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气候类型。 热带气候主要位于低纬度地带。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赤道附近,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亚洲南部和东南部。 寒带气候主要位于南、北极圈以内,有极地气候。极地气候分布在南极大陆和北冰洋沿岸地区。 【规律总结】 热带气候的分布规律:主要位于低纬度地带,非洲的热带气候类型大致以赤道为轴,呈南北对称分布。 寒带气候的分布规律:主要位于南、北极圈以内。 【活动】 从图4.16中读出亚热带和温带气候类型的名称和分布地区。

七年级地理上册气候教案晋教

4.4 气候 【教学目标】 1、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地区分布地区。 2、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3、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根据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分析判断气候类型 【教学重点】 各种气候的分布、特征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复习天气有关概念和特点,引入气候的概念和特点,通过观察比较图片景观,理解气候的两大基本要素是气温和降水。 一、气候的概念及特点 1、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理解气候的概念和特点,完成下表:

2、活动,判断下列语句哪些是描述天气的,哪些是描述气候的。 A.昆明四季如春 B.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C.明天大风降温 D.极地地区全年严寒 E:秋高气爽 F.清明时节雨纷纷 G.暴风骤雨 H.北京冬冷夏热 I.勿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过渡】观察多媒体图片景观和相应的文字描述,总结这些地方的气候特点。 二、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 1、阅读地图册“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图”,完成下表。从纬度位置来看,主要分布在热带、温带、寒带的气候类型分别有哪些? 分布地区气候类型 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寒带极地气候 注:高原山地气候的分布不受纬度位置的限制。 2、读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图找出热带的气候类型 (1)、热带雨林气候 分布: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 特点:全年高温多雨 (2)、热带草原气候 分布: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非洲分布范围最为广大 特点:全年高温,降雨分为干、湿两季 (3)热带季风气候

晋教版-七年级(上)地理导学案(1-3章)-图文

晋教版-七年级(上)地理导学案(1-3章)-图文 某某某一中地理导·学案流程︵探究部分︶1质疑探究2拓展提升3知识 网络质疑探究为什么总是先看见船桅,后看见船身呢?拓展提升1.下列 事实最先证明地球是球形的是()A.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B.麦哲伦环球航 行C.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和使用D.郑和下西洋2.以下关于地球仪的正确 描述是()A.它是地球的模型B.它是地球缩小了的模型C.它是用文字和符 号来表示的事物D.它能真实的反映地貌3.关于地球仪的正确叙述是()A.地球仪是地球等大的模型B.地球仪是缩小了的地球模型C.地球仪是用颜 色和符号来表示事物的 D.地球仪不能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知识网络一、地球的形状——不规则的球体平均半径:6371千米二、地球的大小赤道 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2 某某某一中地理导·学案流程︵训练部分︶1基础训练2综合训练3能力 提升基础训练1、在古代,关于地球的传说存在着\与\的假说。2、读图 1.1回答:麦哲伦环球航行从______出发,经过______洋,绕过南美大陆南 端的________海峡,进入______洋,1521年到达________群岛,向西穿过 ______洋,绕过非洲南端的______角,终于在1522年9月回到西班牙,完成环球航行。3、读P3的“信息传递”回答:地球的真实形状是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的不规则球体。4、读图1.6回答:地球的表面积约 ______平方千米,地球平均半径__千米,地球赤道周长约__________千米。综合训练1、地球的形状是2、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有哪几个代表性 事件?3、结合日常生活经验,你有哪些证据说明地球是球体?4、要描述地球的大小,需要从哪些方面进行描述?5、地球极半径为()千米,赤 道半径为()千米,平均半径为()千米,赤道周长为()千米,表面积为()平方千米能力提升谈一谈:你从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中感悟到了什么?3 某某某一中地理导·学案自我评价1.地球的形状是:()A、两极 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球体B、皮球似的正球体C、赤道略扁的不规则球体D、天圆地圆2.关于地球不正确的叙述是:()A、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九大 行星之一B、在太阳系中地球是唯一适合人类生活的场所C、地球是一个 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球体D、地球的赤道周长约4万米3.我国古人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