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_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课题 教学目标 1、运用降水量资料,绘制某地各月降水量柱状图。 2、 读各月降水量柱状图,说出某地降水量季节变化特点。

3、 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规律,分析影响

降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知行合一,实践先行,欢迎大家来 到

地理课堂,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探究的 是文文同学在实践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探究活动一 降水的变化 二.答疑解惑一探究竟

1.由文文同学在实践活动中遇到的 小

困惑疑惑一池塘了这么多的水是 哪来的? ”引入。

提出问题:降水就是降雨吗? 2•看视频,提问视频中,降水的形 式主要包括?还有没有补充?

点出,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3•出示图片,看图认识降雨主要等 级。

4. 文文的疑惑二

文登地区某日降雪厚度30厘米,可 为什么降水量只有24. 2mm?过度到降 水量的测定 5、 布潼学生阅读课本资料。 过渡:出示图片对比不同时间池塘水 量不同° 二、读绘结合能力提升

1、展示资料图和柱状图分析,提出问 题两种图的特点? 看图思考

举手回答

带着问题,

思考 看视频 回答问

看图文资料 思考 思考回答 威海地区降 水季节变化 大。

读图回答 学

会回答 认真观察 动

手绘制

展示交流, 设计 意图 来源于身边 和生活的问 题,亲切。

引出降水的

概念,明确 降水形式主 要是降雨, 当降雨却不 是降水全 部。

知道降雨的 等级

引出降水量 的测量。 解决雪厚不

等于降水量 多的困惑。 联系生活

从生活出发

得出结论。

学会图的必 要性。

达成目标1 评价目标1

2、播放《跟我学绘图》微课视频

3 •交流展示

4、展示图文提资料,提出问题。

指导判读降水量柱状图方法。

5、出示威海地区的降水资料

6、展示不同城市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的时间分布特点。评价读图,

回答

读资料谈认

达成目标2

探究活动二

降水的分布

三、学会归纳积极合作

1、出示降水量线图

2、读世界等降水量线图,小组合作完

成学案中的第二部分内容

3、展示安第斯两侧降水和景观图,分

析原因

3、展示地形雨形成过程

4、归纳总结,降水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四、拓展延伸回归生活

1、拓展训练:观察ABC三地房屋有何

不同,将其布局在适合的地点合适的地

区。

2、联系生活,你能说一说降水不同对

人类的有哪些影响吗?

五、课堂检测情感渗透

1、课堂检测

2. 由文登水利局发的短信开始上升到德

育层次读图说出降

水类型

理解等降水

量线的含义

读图总结归

纳,分析原

因。

看图思考

看7F意图

巩固

思考回答

做课堂测试

评达成目标

3

补充地形因

素也会影响

降水的分

布。

评价目标3

降水不同民

居坡度不同

检测本节课

的学习效

果。

德育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学生住宿,学校的硬件条件和学生的视野、知识面有一定的局限性,学生获取知识途径偏于依靠传统的讲授模式,所以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尽量从生活入手,创设一定的情境,问题设置降低难度,由浅入深。

学情分析:

地理对初一孩子来说,是一门新学科,与小学的知识衔接较少,

所以只要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学生就能在地理上学有所获。学困点是初一学生的知识储备少,理解能力较差。

学生对这节课既熟悉又新鲜的感觉,求知、好奇心强,学生对雨、雪、冰雹等降水的形式有了解,但在降水的变化和分布上,认知能力不足,

加上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不足,地理的学习方法,怎样用地理语言表述,都还是很模糊,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课堂效果分析

通过测评效果来看,发现同学们A率为30%, B率为42%, C率为22%, D 率为6%。

通过分析学生的答卷情况,发现学生答题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基础知识不扎实,知识迁移能力差,不能自如地调动和运用知识。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选择题上。

2、语言表述能力差,答题语言生活化,不能使用地理常用术语答题。针对以上问题,找出了对策。

1、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重视学生答题技巧的指导。教学中应加强对教材的分析和挖掘,教学设计的时候,不能忽视学生学情分析,每周针对所学习的重点知识,设计2-3综合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增强他们的综合分析问题的力。

2、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如何审题与析题,如何做到规范答题、清晰答题和运用地理术语答题;要让学生说出解题思路及如何组织语言。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是六年级上册第

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三节的内容。本章内容从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天气

入手,引导学生关注气温和降水量两大要素,它既是今后学习分区地理的基础,也有助于培养同学们对图表的阅读和分析能力;同时它还能让同学们学会观察生活,树立地理就在我们身边的思想,体现地理学科的实用价值,本节教材,是对第一节天气知识的自然引申,更是第四节气候知识的基础,因此,教材讲述降水,内容指向更多的是气候。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对教材的处理:气侯知识是自然地理中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最难的内容之一。为突出重点和难点,我在课堂上主要解决的问题是让同学们学会绘图及对图表进行阅读、分析和比较,而将降水量的测定较易理解的内容,让学生自学完成。设置实践活动的情境, 从生活入手感受降水的变化,引入如何表示降水的变化,利用微视频讲说绘图要领,通过学生评价学生的绘图作品,突破绘图难点。再绘图的基础上,判读相对容易,只要老师指导判读方法,学生很快掌握,对于第二个重难点,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展示、老师反复指导读图关注图例,重在指导学生学会读等降水量线图的方法,归纳总结降水的一般分布规律就显得容易。已经学习了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分析影响降水因素的时候变得容易。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评测练习:

一、选择:

1、对下列地区降水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降水量都很稀少

B.两极地区降雨多

C.中纬度地区,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D.赤道附近地区降水丰沛

2、关于降水量分布受许多因素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纬度位置是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对降水量的分布影响不大

B.海拔越高,降水越多

C.沿海地区的降水一定比内陆地区多

D.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

3、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方是()

A、孟买

B、乞拉朋齐

C、阿塔卡马沙漠D台湾火烧寮

4、按世界降水量的一般规律,下列地区中,降水较多的是()

A两极地区 B.赤道地区 C.中纬度地区 D.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

5、由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的变化是()

A.越来越多

B.越来越少

C.变化不大

D.没有规律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设计的教学目标主要是:1•绘图2.读降水量柱状图, 说降水的季节变化3.读世界等降水量线图,总结降水的分布的一般规律,说出影响因素。反思这节课自己的收获:

1、课后我逐个看了学生的学案,目标一的达成情况,全班30人,

有3位同学存在刻度没有找准,百分之90达成。关于填图均匀的必要

性,学生容易忽视,一看孩子们的绘图作品,我才明口,我们可以找两张截然不同的一对比,学生就会很明了,会重视。目标二,28 人能根据我的提示说出降水变化特点。目标三:降水的分布规律,对照图基木能说对,做课堂检测的时候,有3人没有全对,目标达成率百分之90o

2、自己反复看课堂实录,发现自己的课堂语言匮乏,过度不够自然。学生的课堂表现,我评价不够及时,点评语言单薄,没有激发出孩子们更高的学习热情。造成课堂氛围不够活跃。

3、这节课重在读图、绘图的方法,教师说的还是有点偏多。

4、自己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感觉还是没有使用好教材。课堂教

学总体有待提升。

课标分析

一、课标要求

1. 课程内容

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运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量随时间变化特点。

2. 活动建议

开展参观、观测、体验等活动。参观当地的气象台或大气环境监测站;观测降水等。

二、课标解读

(-)正确理解课标要求

本节课讲述的气候的第二大要素降水。降水的变化,主要讲降水的年内变化和年际变化,读图和绘图能力的培养是贯穿其中。

依照课标要求:运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量随时间变化特点。我设讣两个教学LI标:

1、运用降水量资料,绘制某地各月降水量柱状图。

2、读各月降水量柱状图,说出某地降水量季节变化特点。

降水的分布,以等降水量线图的阅读为核心展开教学活动。得出降水的一般规律, 关于影响因素,有了学习气温分布的基础,学生不难掌握。

依据课标要求: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我设计的教学LI标:3、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规律,分析影响降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

(二)有效落实课标要求

为了更好地落实课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内容。

1. 注意基础知识的铺垫和方法的传授

绘图:利用微视频突破难点。学生展示,评价好、归纳注意事项。判读柱状图:给学生提示,超过100mm为多雨,低于100mm为少于,问题很具体,由浅入深。阅读降水量分布图:重点知道看图例,用地理语言描述降水的一般规律。

2. 情境设置,从接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素材入手。

由学校开展的实践活动入手,提出问题引出降水形式得出概念-降水是变化的-用什么方法表示? -绘图-判读-家乡变化大世界变化大吗? -降水的分布。

3. 利用多样的地理素材和学习方法,服务教学

地理素材是为教学服务的,为了达到和完成教学U标,要积极寻找多样的地理素材,例如,主题地图、景观图片、动画、统计图表、视频等。不同的素材有不同的学习方法,当然也能揭示不同的规律。

传统的讲授方法也很重要,但容易枯燥。可以设计多样的学习环节来丰富课堂,例如,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实践活动、小组讨论等,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也能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技能,锻炼学生地理术语的表达能力。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与反思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与反思 ●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明降水变化的规律。 3.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降水有多种形式,但重点认识降雨。 2.降水柱状图的阅读和绘制。 3.世界降水量分布图的阅读。 (教学难点) 通过读图、绘图,使学生认识世界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 ●教学方法 (教法) 创设情景法、问题探究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交流谈话法。 (学法) 地图观察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导入1:用杜甫的(春夜喜雨)这首诗,让学生说出这首诗中反映的天气情况怎样。依据气温的上下变化,冬季的降水是一种什么形式?除此之外,降

水还包含哪种形式?导入2:用一段视频材料“降雨、降雪、降冰雹〞,依次展示几种天气现象。最后画面定格为正在降落中的雨、雪、雹三种降水的形式,以便学生观察得出降水的概念。 讲授新课〔活动探究,归纳提升〕一、降水的变化活动探究,小组合作活动一:降水量的测量我们了解了降水的形式,那么如何测定降水量的多少呢?我们又用哪种容器来测量?请同学们阅读下面的“降水量测定的工具〞图,商量以下问题。〔1〕图中所示的测量降水的工具由哪两种容器构成?〔2〕某时段的降水量如右图所示,读出测量结果。学生看图商量后,发表意见,最后老师总结:测量降水量的根本仪器是雨量器和量杯。降水量的测量单位是毫米〔mm〕。 活动二: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与运用下面是日照市某年的降水量情况,请同学们依据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反思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和七(1)班同学一起学习了人教版地理第三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第1课时的内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明降水变化的规律。 3.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本节课基本上按照我校“高效六步法”的设计完成,在取得一些成功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有待改进的问题。 比较满意的地方: 一、导入生活化 本节课的情景导入在备课过程中一直没定下来,但去了洋思中学后,我结合洋思中学下雨情况、洋思中学龙溪桥下的江面比较“渴”等情景,设计了情景导入。导入能够结合当地实际,一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地理生活化。二、自学与合作相得益彰 本节课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简单的问题让学生自学完成,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之前,给出学习的步骤,学生按照给出的思路学习,体现了教师的指导性,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难度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解决,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集小组智慧共同完成任务,共享学习的快乐,共同提高。小组讨论解疑环节,老师巡回指导,及时点拨疑难知识点,有针对性地指导,也为下面展示提升环节做准备。 三、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 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不管是展示提升的例子,还是当堂检测的拓展题,都引用了生活的例子,目的是让学生学习本节地理课后,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如为什么要学习绘制与判读降水量柱状图,目的就是更好地理解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密切关系,更好地运用知识服务于生活。

本节课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 1、上课缺乏热情。教师本身的老毛病——上课缺乏热情。上课热情不足,语气平淡,语速过快,语气缺乏抑扬顿挫和激情,这在一定程度影响课堂的气氛及学生的积极性,是老师上课的毛病,值得重视并给予修改。 2、课堂过渡比较生硬。本节课课堂语言组织较为不连贯,知识点的过渡较为生硬,课堂环节间的过渡也很生硬。每次从自主探究到讨论解疑到展示提升的过渡语都是:“同学们自主探究完了,下面我们进行讨论解疑。”或者是“通过自主探究和讨论解疑,下面我们进行展示提升。”这个过渡语言显得干硬不自然,让人感觉上课就像在走流程一样,不好。 3、课堂教学总体还有待提升。本节课时间上把握不准确,比想象中的快。课堂内容还不够充实,语言还需重新组织。对学生的点评语言较为单薄,在提问中没有兼顾所有学生,课堂还不够成熟,需要进一步去完善!

初中地理_水资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水资源》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中国的水资源》是鲁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的第三节。本节教材包括“时空分布不均”、“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两部分内容,知识结构如下: 二、教学目标 1.利用地图和资料归纳出我国水资源的时间、空间分布不均及解决措施。(教学重点) 2.联系人口、经济、气候状况分析华北地区缺水的原因和南水北调的三条路线的优缺点。 3.增强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教学重点) 三、教学方法: 1.读图分析法: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 2.问题探究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思维

3.合作学习法:培养信息搜集整理能力、合作学习能力。 四、学法 1.尽量从感性入手,用问题引导,把感性和理性相结合,充分注意教学的启发性,努力使学生成为积极主动的思考性学习者,而非被动的听众。 2.辨图识图是学生应掌握的基本地理技能,也是能引发学生兴趣的兴奋点。探究活动,既考虑到了基础性,又考虑到了实践性和应用性,指导学生掌握识图、辨图、用图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由太湖美视频导入。问:太湖美不美?生:“美”。师:美在哪? 生:景色美生态环境好“太湖水”。师同学们说的很好,美就美在太湖水,因为有水才使太湖美如仙境,美好的生活离不开水,今天我们学习水资源。 第二环节:展示学习目标。 第三个环节:水资源是宝贵的。结合视频资料说明,生命离不开水,生活离不开水,农业离不开谁,工业离不开水,说明水资源非常宝贵。它是生命的源泉,农业的命脉工业的血液。 第四个环节:认识水资源的分布 展示水的构成比例图,分析水资源及我们能够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所占的比例只有全球水资源0.0075 %,得出“我国可直接利用的淡

初中地理_降水的变化与差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时间学科地理教师 课题降水的变化与差异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思想): 1.知道降水的形式及降水量的测量仪器。 2.学会阅读、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3.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能用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图,说明世界降水空间分布的差异重点:根据降水量柱状图,分析该地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 难点:通过阅读降水量分布图,能够说出世界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教法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当堂达标 教具学具:地图册、多媒体等 教学过程(前置情况、重难点、关键、练习题及双边活动情况):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与学生交流,早晨上学时感觉天气特别冷,而现在课堂上就感觉暖和多了,请问: 1、气温的这种变化是讲气温的哪种变化? 2、气温还有什么变化? (过渡)通过刚才的问题我们明确了气温是不断变化着的,请问降水是否和气温一样,也是不断变化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差异 讲授新课 一、降水和降水量的测定 多媒体)展示老百姓对“风调雨顺”期盼图片。 (讲解)然而现实生活中并非每年都能风调雨顺,接下来用多媒体展示降水过少和降水过多带来的自然灾害图片,从而引入降水的变化与差异。 (提问)你知道吗? 1.降水的形式有哪些? 2.哪一种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多媒体)走进气象观测场——降水量的测量(提问)你知道吗? 气象部门根据降水量的多少把降雨分成了几个等级?(多媒体)展示济宁市30年平均降水量(1981-2010)资料和柱状图。指出要想了解一个地方降水的变化需要接触一个新朋友(降水量柱状图)。 (讲解)用多媒体讲解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方法。 (相信自己行) 根据老师讲解,独立完成课本 P70活动,绘制济南市降水量柱状图。 (提问)提出疑问:世界各地降水季节变化特征一样吗? (多媒体)展示五个不同城市降水变化柱状图,讲解降水季节变化的五种不同类型。 (多媒体)展示五个城市在世界的位置。 (过渡)提出疑问,世界不同地区降水季节变化不同,多少一样吗? 引出世界降水量空间分布不均。 (多媒体)展示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 (认识新朋友)等降水量线 读图可知,A、B、C、D四点的降水量分别为: 。 (讲解)以澳大利亚图为例讲解年降水量图的绘制 合作探究)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课本P72读图。 以世界降水量分布图为依据,讲解世界降水分布的三个规律。 (追问)根据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你认为世界“雨极”可能在哪里呢? (多媒体)展示乞拉朋齐降水多的原因。 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降水的主要形式和时空变化,不同地区同一季节降水不同,同一季节不同地区降水量也不一样,同一地区不同年份降水量也不一样。降水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降水呈现出不同的分布规律,希望同学们认真掌握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这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初中地理_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1)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四章第一节《气温与降水》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本课是新课程湘教版七年级上第四章第二节的第一课时 ------- 气温。是对气候系统的分解学习。通过对气温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本节内容的学习既是对第一节天气知识的补充和延伸,又为后面章节中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世界气候类型分布等的教学打下基础。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章内容是学习以后各章,特别是区域地理知识的基础之一,而且也是以后学生生活、参与生产的必备知识。【学情分析】 当前初一学生的思维发展主要表现为形象思维为主体,并向逻辑思维转换的过程。因此,应重视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通过互动合作,积极动脑、解决问题,形成逻辑判断和推理能力。 学生由于受认知水平、观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图文转化能力等的限制,对气温的空间变化规律这样比较抽象的东西理解起来有些困难,不会一蹴而就,需要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来减轻压力,提高学习积极性;需要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地理学习模式,构建客观、科学的学习平台。但气温这种现象与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对气温也有了一些认识,同时,他们求知欲强,好奇心大,思维活跃,学习积极性。 【教学目标】

1、了解气温的测定方法。 2、了解等温线的含义,掌握判读“等温线分布图”的正确方法,并能总结出气温分布规律。 3、能够根据数字资料,绘制出气温变化曲线图。【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 1、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 2、“等温线分布图”的判读。 (二)教学难点:气温的时间变化规律和空间分布规律。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观看图片,五一出游,选择合适的衣服? 导入 新课 学生主体活动设计意图 学生谈谈感受, 初步认知气温概 念。 激发学生兴 趣

初中地理_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情分析 本节教材的结构和思路与上一节《气温的变化和分布》相同,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初步具备统计图和等值线图的分析能力,虽然降水柱状图和年降水量分布图的难度较大,但学生可以将气温的时空差异分析方法进行迁移,把降水的相关新知识架构到原有的知识体系之中。同时,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感性思维、形象思维占据优势,有意注意的作用时间不长,如果课堂上长时间进行数据分析和读图训练,容易造成效率低下,学生参与度不高的情况。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我注意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运用实验、读图、观看视频、联系生活讲体验等方法,力求将理性的数据分析建立在感性思维认识的基础上,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尽力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来,培养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 效果分析 一.学生的学习 从学生的学习状态来分析,学生能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小组合作活动中学生都各尽所能,并学有所得;学习的成就,使学生对后继的学习更有信心,感到轻松。学生能对同学的学习有所帮助、启发。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见解;自主利用评价表及时自我评价反馈。 二、知识的接受 本节课的学习中,从学生的认识与经验的背景入手,联系身边的降水现象分析规律,从而使学习变得更有意义。课上给学生预留了充分的观察、操作与独立思考的活动或机会,通过学生群体的交流获得理解与体验。运用小组讨论,小组交流展示手段来换取学生的学习热情,以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法,学生对于降水的分布规律与影响因素掌握扎实,基本学会了描述世界降水分布规律,理解了影响降水分布的因素,会运用这些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课堂效果较好。 三、教师的教学 教师能及时捕捉教学过程中各种信息的,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教学发展的进程,使学生形成完整的思维过程。师生活动中,充分地尊重、宽容与信任学生,保护和鼓励了学生的好奇心。

气温和降水教学反思(精选16篇)

气温和降水教学反思(精选16篇) 气温和降水教学反思篇1 气温和降水的教学内容是我们七年级地理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以传统的教学方式组织教学,难以达成教学目标,也曾尝试改变教学思路,但效果一直不佳。如何有效、高效的组织教学活动,突破这一重难点?多年来一直困扰着我,经过新课改之后多次的听、评、反思等教研活动,我终于有所顿悟,找到一条较好的途径,在此与大家分享。 反思问题的症结所在:一是教材中“横坐标、纵坐标、海陆热力差异”等数学、物理知识的不同步,让七年级学生在这些陌生名词的阻碍下,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导致思维是稀里又糊涂。二是非专业毕业的地理教师多,对教材编者的意图以及教材的脉络把握不准。三是新课程删去了很多结论说明性的文字,教材主要以探究形式呈现。气温和降水教学反思篇2 本节教学中,从学生已有生活体验入手,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通过引导学生读图、识图,绝大部分同学能熟练地记住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由于降水的形成条件比较抽象,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理解有一定难度,教学中尽量使用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加深学生理解。在绘制降水柱状图过程中,由于受时间限制,部分不能熟练独立完成,安排课下时间练习。 气温和降水教学反思篇3 《气温和降水》这一节内容需要三个课时,我讲授的是第一课《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使用气温资料(包括气温表格数据和气温曲线资料),读出气温的变化规律;利用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总结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在准备授课时,就觉得这节课要上好很难。 一方面,气温表格数据和气温曲线资料,本身就很枯燥。要让学生从这些枯燥乏味的数据和表格中,读出气温的变化规律,我的做法

初中地理_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课题 教学目标 1、运用降水量资料,绘制某地各月降水量柱状图。 2、 读各月降水量柱状图,说出某地降水量季节变化特点。 3、 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规律,分析影响 降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知行合一,实践先行,欢迎大家来 到 地理课堂,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探究的 是文文同学在实践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探究活动一 降水的变化 二.答疑解惑一探究竟 1.由文文同学在实践活动中遇到的 小 困惑疑惑一池塘了这么多的水是 哪来的? ”引入。 提出问题:降水就是降雨吗? 2•看视频,提问视频中,降水的形 式主要包括?还有没有补充? 点出,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3•出示图片,看图认识降雨主要等 级。 4. 文文的疑惑二 文登地区某日降雪厚度30厘米,可 为什么降水量只有24. 2mm?过度到降 水量的测定 5、 布潼学生阅读课本资料。 过渡:出示图片对比不同时间池塘水 量不同° 二、读绘结合能力提升 1、展示资料图和柱状图分析,提出问 题两种图的特点? 看图思考 举手回答 带着问题, 思考 看视频 回答问 题 看图文资料 思考 思考回答 威海地区降 水季节变化 大。 读图回答 学 会回答 认真观察 动 手绘制 展示交流, 设计 意图 来源于身边 和生活的问 题,亲切。 引出降水的 概念,明确 降水形式主 要是降雨, 当降雨却不 是降水全 部。 知道降雨的 等级 引出降水量 的测量。 解决雪厚不 等于降水量 多的困惑。 联系生活 从生活出发 得出结论。 学会图的必 要性。 达成目标1 评价目标1

初中地理_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教学设计 单位:东营市 一、教学总体设计主题: 教学目标: 【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降水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知道降水量的测量仪器和表示单位。 2、能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能用降水量柱状图说明降水的季节变化差异。 3、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读图、绘图、析图能力,判断能力及主动探究能力。 2、通过授课使学生懂得及理解降水的多少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生活中的地理,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克服困难的意志,提高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降水柱状图的阅读和绘制。 教学难点:通过读图、绘图、阅读,使学生形成地理的空间概念认识世界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 教学方法:启发式、探究式和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教学用具:多媒体展示 学法指导:通过读图、观看动画提取信息、合作讨论等,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创新等能力。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学情分析 三、说学情与学法 1、说学情 我校是一所初级中学,地处农村,基本为农民子女,家庭经济较一般,家里几乎没有电脑,学校的图书室藏书量有限,所在地没有图书馆。 学生对本节知识具有既熟悉又新鲜的感觉,求知欲强,好奇心大,学习积极性高。7年级学生在刚接触到本节内容时会觉得很熟悉,雨、雪、冰雹等降水过程,但在降水季节变化和降水的分布上,认知水平短缺,加上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不足,地理的学习方法,习惯没有完全养成,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2、说学法 人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教会学生

初中地理_降水的变化与差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降水的变化与差异 教学目标: 1、了解降水的主要形式,举例说明降水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感受降水和人类的关系。 2、阅读降水量柱状图,说明某地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及不同地区降水季节变化的差异。 3、运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4、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的一般规律。 教学重点: 1、阅读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2、运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3、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一般规律。 教学难点: 1、阅读降水量柱状图分析降水随时间变化的方法。 2、运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的方法。 3、阅读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归纳降水分布规律的方法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与点拨讲解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屏幕展示常用的天气符号,学生齐答这些符号的名称。通过认识一些常见的关于降水的天气符号,自然引入课题——降水的变化与差异 二、新授: (一)降水和降水量的测量 1降水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谈谈降水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学生分小组讨论,选小组代表介绍。多媒体展示图片分别介绍降水过多过少带来的灾害,最后强调适量的降水才是一种保贵的水资源。 2多媒体播放Flash动画降水的形成过程,提出问题降水形成的条件?(水汽在降温条件下形成降水) 3自学课本68—69页阅读部分找出降水的形式,降水量的等级,降水量的测量工具,如何测量?

(过渡)展示邹城市各月降水资料表格,提问邹城市各月降水一样吗?集中在哪几个月份? (二)降水的季节变化 1、降水的季节变化是用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的,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步骤: (1)绘出横坐标,将其平均分成12段,并标上月份; (2)绘出纵坐标,按相等的降水量差值标上降水量刻度; (3)将表中各月的降水量数据在坐标图上标出相应的高度,画出柱状表示降水量的大小; 以8月份为例:先找到8月份对应的横坐标,在纵坐标上找到8月份降水量对应的刻度,画成柱状来表示降水量的大小。同样道理看7月份。其余也一样。 (4)在适当的位置写上图名。 2、绘制济南市降水量柱状图,小组交流答案。多媒体展示用电脑绘制的济南市降水量柱状图,并提出问题:1、济南市哪几个月降水量比较多,最大降水量是多少毫米? 2、济南市哪几个月降水量比较少,最小月降水量是多少毫米? 3、说出济南市降水量的季节变化特点。 师生共同分析完成这三个问题。 3、多媒体展示邹城市降水量柱状图探究邹城市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 ①小组合作讨论(教师巡视全场,并对各小组活动进行点拨) ②小组展示探究结果 ③教师点拨总结 4、展示城市的降水量柱状图指名学生分析各个城市的降水类型。 过渡:不同的地区,年降水量是不同的。 (三)降水的空间分布 大屏展示《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小组合作探究课本P72读图1—3题 ①小组合作讨论(教师巡视全场,并对各小组活动进行点拨) ②小组展示探究结果 ③教师点拨总结 师:讲解图例注意让学生观察每种颜色的分布,找出赤道穿过的地区的年降水量,再找北极圈、南极圈,看北极圈以北,南极圈以南的降水量。最后得出结论: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关于地形雨的形成播放视频地形雨的形成,让学生解释乞拉朋齐降水多的原因。

初中地理_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降水的定义、等级及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2.观察降水量柱状图,说明降水的变化规律 过程和方法 运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通过读图,说出降水随时间变化特点,归纳某地的降水季节变化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关注生活中的地理,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克服困难的意志,提高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 重点 运用降水量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归纳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 难点 运用降水量柱归纳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 教学方法 教法:操作演示法 学法指导 1)学会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通过图片和资料,整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能分析、得出结论。 2)学会探究:在合作与交流中学会探究,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使学生通过观察、读图分析、思考、讨论、探究、归纳得出结论,并将知识落实在地图上,培养观察能力、读图分析能力、用图能力。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迷语导入:同学们喜欢猜迷吗?我们来猜个迷语吧: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看不见。(打一自然现象)白色花,无人栽,一夜北风遍地开。无根无枝又无叶,此花原从天上来。(打一自然现象) 同学们回答的非常正确。雨和学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是什么?(都是从天上降落的)除了雨和雪,还有什么?(冰雹)雨、雪、冰雹都是降水的一些形式,今天我们共同探究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的第一课时降水的变化。 讲授新课 【板书】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1、降水的定义和形式: 教师出示教学目标。 出示自主学习内容,学生自主学习。 人们把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降水的几种形式我们最常见的是哪种呢? 降雨是降水的最主要形式。在古代诗词里面也有很多描写降雨的美丽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等等。【图片展示】雪都没过膝盖了,可电视里面说降水量只有7毫米,不会是报错了吧? 我们需要了解气象部门是如何测量降水量的多少的呢? 【小组合作来通关】 通关要求: 1、各小组测量降水量,并说出你所测降水的等级 2、小组绘制一个地区的降水量柱状图并判读降水的季节变化 3、组内成员相互合作交流,并派一名代表上台展示 4、展示要求:思路清晰,讲述条理;其他组成员评价客观、公正 5、最后评选出优胜小组 测量关 2、降水测量 (1)自学材料, 读一下阅读材料,了解降水的测量、降水的单位。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反思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反思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反思1 教材分析 1.本节要求掌握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以及地区分布规律。降水的的测定、变化及分布,是天气预报的两大主要指标之一,也是研究气候的两大要素之一。本节内容承上启下,上一节探究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本节通过探究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最后归纳出气候的主要影响因素。 2.降水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有密切的联系,降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交通是否顺畅,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学情分析 本节课规律多、知识容量大,对七年级学生来说,难度较大。但是该节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联系身边的地理事物或现象,激活书本知识,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具,让学生身临其境,感悟所学知识。 学生认知障碍点:影响降水量多少的因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降水的概念及降水的主要形式。能举例说出降水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掌握世界降水的地区分布规律。 过程与方法: 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究世界降水的'地区分布规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情参与,了解降水,了解人类的生存条件,了解自然环境对人

类生活生产的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降水的多少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降水的季节变化。 全球降水的地区分布规律。 难点: 绘制降水柱状图,总结各地降水的变化规律。 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找出全球降水的分布规律。 教学过程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反思2 本人这节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降水与降水的分布”,按照教学的目标要求,分为2课时。本堂课为本节的第2课时,主要有以下两大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通过自学、讨论、读图、绘图等活动设计,增强学生的观察、操作、实践能力,并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解决问题。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讨论降水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让感受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对地理学科产生强烈的兴趣。 (2)通过探究性问题的设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科学的精神。 (3)通过自学、讨论等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 为实现教学目标,本人从复习巩固知识入手,通过绘图、读图引入新课,从现象开始到原因分析,引导学生一步步探索知识,解决问题,最后联系生产生活,使知识得以拓展延伸,运用知识的能力得以增强。 上完这堂课,感觉还是比较成功,学生的表现很好,对知识的掌握也不错,教学目标得以实现。其中,最大优点我想就是对学生的“亲和力”,一直以来,本人坚持走近学生,观察学生,用眼神与学生交流,感觉他们的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更好地组织教学。还有就是,对学生装及时的表扬与肯定,树立学生的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反思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反思 反思一: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较多,容量大,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身临其境,感悟所学知识。 存在问题: 1.没有好好的使用课堂绩效评价表,发现有的小组成员积极性不高。 2.虽然课前做了充分准备,可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没有强调降水的单位mm,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反思二: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反思 本教学片断选自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世界的气候"中的第二节气温和降水,这部分知识属于初一地理《世界的气候》中的内容,这部分知识理论性较强,如果纯讲的话不利于学生接受,所以在教学中,我考虑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坚持从实践出发,将生活实际带入课堂,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归纳起来成功之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联系实际,将生活融入课堂。 这节课,我把学生日常生活中雨、雪、冰雹作为切入点,经过教师的引导启发从而得出降水的概念,启发学生同样是降水,夏季午后的降水和入冬以来的降水类型一样吗?导入降水的类型。将生活带入课堂,让学生感受到现在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

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2、明确教学目标,体现教学实效性 我根据初一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安排教学内容。上课首先,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然后让学生看视频、书讨论的基础上,在教师启发引导下,运用自主学习法、问题解决教学法,师生交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历和体验来理解地理知识。培养了科学探究精神,树立了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从而标志着本课制定的教学目标的完成。 3、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课堂教学 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为课堂教学手段现代化提供了有利的物质基础,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能把教学中抽象的概念直观化、具体化、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我将图像、图形、符号、声音等多种媒体综合一体化。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察降水的形成和降水的类型,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即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4、注重小组合作学习 在学生认识到降水的类型形成过程以后,让小组组内分工把三种降水类型的形成过程演示、画出来。(分工:两位同学演示,一位同学画出来,一位同学讲解),这样促进的小组合作并且每位成员都有任务可做,调动了积极性。同时做到了知识小品话、娱乐化,将知识化难为易。 在课后我还发现在教学中还存在不足之处: 1、知识点没有讲透

初中地理_气温和降水(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气温和降水(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 思 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一)》教学设计 预习目标: 1、知道气温的含义及测定方法 2、根据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3、能根据气温数值,绘制出气温变化曲线图 预习自学: 学习任务一:阅读课本71页理解气温概念及气温的测定方法。 1、气温是指___________的温度,常用()表示。 2、___________的差异是造成自然景观和我们生存环境差异的主要原因。 3、阅读课本72页,知道气温的测定方法: 测定气温通常一天要进行4次,一般在北京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测量,计算图4—8的日平均气温值是__________。 学习任务二:阅读课本72-73页理解等温线的概念及特点 1、等温线:人们根据各地的气象记录,把相同的地点,在地图上用线连接起来,就叫等温线。 2、气温等温线图中,除了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外,最常用的就是月、月平均气温图。绝大部分陆地月与月是一年中气温最高和最低月份。学习任务三:阅读课本72-73页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规律 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问题。 (1)世界年平均气温最高出现在洲,;年平均气温最低出现在洲。(2)观察图4—9,北半球10°C等温线,会发现在亚洲陆地上有一个巨大的拐弯,原本是10°C等温线穿过的地方,出现了0°C等温线,比同纬度其他地区偏,原因是:这里是亚洲中部的地区。 反映会影响气温。 预习检测:

泰山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测得学校 某天8时,14时、20时、2时的气温分别为6℃、 16℃、14℃、4℃。据此,完成1~2题。 1.泰山中学该日最高气温最有可能() A.14℃ B.16℃ C.25℃ D.10℃ 2.该日的平均气温是() A.10℃ B.14℃ C.16℃ D.8℃ 3、北半球陆地,一年中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一 般出现在()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教学过程 预习反馈: 教师根据批改反馈学生学案的预习情况:通过抽查学案,同学们预习情况特别好,尤其是3组和4组 宁阳八中气象站开始招募了(认知前提) 请学生根据前面的学习回答以下两个问题,导入本节课 1、天气和气候的区别(从时间和频率两方面来分析) 2、说出卫星云图上各颜色所代表的地理意义 3、认识天气预报制作过程 第一关:生活航拍(新课导入) 课前电脑上传班级讨论:生活中的地理(上传生活中你的照片或

初中地理_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 第二节气温和降水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气温的测定方法、降水及降水的类型、降水量的观测方法 2、了解等温线和等降水量的含义,掌握阅读“等温线分布”图、“降水量分布”图的正确方法,并能总结出气温地区分布的规律和降水地区分布的规律 3、能根据气温和降水的数字资料,绘制出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量逐月分配图,并依据这些气候资料说出气候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中各种地图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气温和降水的变化,树立科学自然观。 【重点难点】 1、学会阅读世界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 2、深刻理解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掌握降水的三种基本类型和世界降水的分布。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景,质疑自探 1、创设情景: 复习:天气和气候有什么区别?包括哪两个要素呢?引入学习。 2、自探目标: (1)气温如何来测定? (2)世界气温分布有什么规律? (3)降水是怎样形成的?有几种降水类型? (4)世界降水有什么分布规律? (5)气候资料如何表示? 二、分组学习,合作交流:

(一)合作内容: 合作一:气温的含义和气温差异产生的影响 1、气温是指,常用。 2、是造成自然景观和我们生存环境差异的主要因素之一。 合作二:理解等温线定义,并根据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总结规律 1、等温线就是。 2、根据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试着总结规律: (1)总的来看; (2)观察北半球10℃等温线,总结; (3)根据北半球20℃等温线在海陆交界处出现弯曲,总结。 3、北半球陆地气温最高月是,最低月;南半球则反之。 4、北半球海洋气温最高月是,最低月;南半球则反之。 5、海陆出现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合作三:掌握降雨的条件,降雨的类型 1、一般认为,降水形成有两个基本条件:;。 2、降水主要有三种类型:、、。 3、降水的分布: (1) 附近降水多;地区降水少; (2)回归线穿过地区大陆岸降水多,大陆岸降水少; (3)中纬度地区,地区降水多,地区降水少; (4)山地的迎风坡降水,背风坡降水。 4、世界的雨极是亚洲的,形成雨极的原因是:。 (二)教师巡视指导 三、精讲点拨,巩固训练: 1、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气温日变化。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 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前后。 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气温年变化。北半球一年中大陆上月气温最高,月最低;海洋上月气温最高,月最低。 2、等温线越稀疏,说明温差越;等温线越密集,说明温差越。

初中地理_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 了解常见的降水形式和降水的不同等级。 2.学会运用降水量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说出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3.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教学过程 环节1:降水的变化(课本58-59页) 1.降水 (1)概念:是指从大气中降落的、、等,主要形式是 (2)降雨等级:根据的多少,气象部门把降雨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不同级别。 (3)降水量的测量: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 ,降水量的单位是。 2.降水的变化 (1)季节变化:一个地区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通常用图来表示。下列两地, 降水量季节分配比较均匀的是地,降水量季节差异 很大的是地。 A B (2)年际变化:一个地区,不同年份的降水量也是有的。 3.活动:绘制和阅读降水量柱状图 (1)根据北半球某地多年月平均降水量资料,完成该地各月降水量柱状图。 月份123456789101112 降水量/毫米10522477181135169112572412 绘制降水量柱状图的步骤 1.绘出横坐标,把它平均分成12段,分别表示1-12 月,标出月份。 2.绘出纵坐标,根据最大和最小降水量的数值,确定纵坐标的取值范围为0-200毫米,以25毫米为单位刻度平分纵坐标; 3.在坐标图的相应位置,逐月标出降水量的高度,画出各月降水量柱画状图。 (2)根据绘制的图,可以看出: 该地降水量较多的三个月份是;降水量较少 降水量/毫米 25 丁 ! 7 ---TI*T - - T ~____ T)rir(rl*L- - * - * * ritr t — r!r! r 一 _ _ 一 . r 一 7IIT IIT

初中地理_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第三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降水的概念、等级和测量方法。 2.能够绘制和阅读降水量柱状图。 3.归纳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过程与方法 运用地理资料,掌握绘图和读图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 【重点与难点】 降水量柱状图的阅读和绘制; 世界降水分布规律。 【教学方法】 绘图、读图、析图、小组合作学习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学情分析 初中生好动、好奇、好表现,结合学生这些特点,可以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图表等直观材料,并补充部分材料,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相互交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心有所想,言有所表,学有所得,增强对学习的兴趣,加深对生活的思考。 效果分析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这节教材主要讲述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两个方面的内容。降水的分布主要介绍世界降水量的水平分布状况。降水的变化是从降水的年内变化和年际变化两个方面讲述。读图和绘图能力的培养是贯穿其中的能力培养线索。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把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这一环节设计成小组互助合作,共同完成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同时给不同的小组准备不同的降水资料,使最后呈现的降水量柱状图是多种类型的(全年多雨型、全年少雨型、全年湿润型、冬季多雨型、夏季多雨型)。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在“玩”中学,既动手又动脑,成为了课堂的主角,达到了预先设计的教学效果。 1.教学目标明确,在教学过程中环环相扣,学生学习效果好。

初中地理_《气温和降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气温和降水》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对于等高线这一类抽象概念,有的学生始终理解不了,这对于理解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的概念较难,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较差,读图分析时不能要求太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气温的测定方法 (2)了解等温线的含义,掌握阅读“等温线分布”图的正确方法,并能总结出气温地区分布的规律 (3)能根据气温数字资料,绘制出气温变化曲线图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气温分布图,能够说出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加强读图能力的训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气温的意义、与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1、学会阅读世界平均气温分布图。 2、能够依据气温数字资料绘制出气温变化曲线图。 四、教学难点:通过阅读气温分布图,能够说出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五、教学方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为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我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教法:讨论法、情景教学法、谈话法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观看PPT,冬季我国南北方的不同风景,一天中气温的变化,让学生回答,由此总结气温对生活的影响大,进而引入本课“气候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气温”。 这样设计可以抓住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进入学习。(二)合作探究,讲授新课 1、观看大气的受热过程,合作完成活动题 2、了解等温线相关知识,观看世界气温分布图,分析哪里气温高,哪里气温低?

①最炎热的大陆——非洲 ②最寒冷的大陆——南极洲 ③除南极洲外寒冷区域面积最大的大洲——亚洲 3、找出20℃、10℃、0℃等温线,观察这三条等温线的数值分别在南北半球的排列有什么分布规律?小组讨论。 规律: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4、指导学生观察“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和“七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1)找出北回归线与20℃等温线并观察,在北回归线上陆地与海洋的气温有什么不同? 同纬度的海洋与陆地气温不同 (2)找出我国青藏高原的地理位置,观察一下在同纬度的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同纬度的陆地上,海拔高的地方气温比周围低 (3)设置习题,让学生认识到南半球与北半球季节相反的事实 以上问题均分小组讨论,然后每一组派一个代表起来回答问题,动手动脑找出答案。这样设计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与团体协作的精神让学生自己学会归纳和总结,并且培养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能。 (三)巩固提高 此环节仍采取小组讨论方式,设置如下问题:看世界气温分布图还能得到什么规律? 例:找出20℃等温线,看看和哪两条纬线接近?北回归线、南回归线。 学生通过问题引导和讨论得知: 等温线是东西走向,表示温度因纬度而不同,以纬度因素为主 这样设计,在对世界气温分布有大体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增强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 (四)小结作业 设置问题,本节课收获了什么?学生自行总结概括,这样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的知识归纳能力。 作业:以本节课学习的分析气温的方法,分析世界降水量图。 七、板书

初中地理_水资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水资源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课程内容】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发 展的影响。 ●结合实例说出我国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 课程标准里关于水资源一节有这样的要求,但又做了一点说明:“标准”里没有面面俱到的各种类型的自然资源,教学中应以水、土资源为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人均少、时空分布不均等特点,进一步认清我国国情,并进行保护与节约资源的教育。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图文资料,能够分析得出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认识我国的水资源国情。 2、说出我国为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所采取的措施以及南水北调的三线方案,并了解家乡的调水工程。 3、初步树立珍惜水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三、教学过程

对交流展示的学生进行指导。 对学案的三个问题进行点评总结。 过渡:威海需不需要调水? [大屏幕]《南水北调胶东地区调水示意图和米山水库景观图》 教师讲解胶东地区的调水路线。 问题:威海地区什么时间调水? 学生指图交流南水北调的三条输水路线。 展示的平台,不肤浅,不敷衍。 与乡土地理有机结合,让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 反 馈 练 习 二 读图回答7——8题 7、该图反映了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是( ) A .夏秋多,冬春少 B .南方多,北方少 C .夏秋少,冬春多 D .南方少,北方多 8、、缓解 “弟弟入不敷出”问题的主要措施是( ) A .南水北调B .退耕还草C .退田还湖D .修建水库 快速评价学生这一板块的学习效果。 课堂 小结 师生共同对照板书进行回顾小结。 板 书 设 计 水资源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了一年多的地理知识,在知识含量上应该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已初步掌握了学习地理的一般方法,如:读图、分析、归纳等,因此在课堂上要大胆放手,充分相信学生,尽可能的把知识教给学生自己去学习探究,教师只提供相关材料,并通过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和实例正确引导学生的思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并用注意提升和点拨学生的思路和学习方法。针对学生年龄小,阅历浅的特点,在 3.3水资源 淡水资源 空间分布 南丰北缺 时间分布 夏秋多,冬春少 年际变化大 兴修水库 跨流域调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