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高血压的流行病学与防治现状(标准版)

老年高血压的流行病学与防治现状心脏研究显示,随着年龄增长,高血压(特别是ISH)的患病率增加。在年龄<60岁的人群中,27%的人患有高血压,其中20%为2级高血压(未治疗时收缩压≥160mmHg或舒张压≥100mmHg)。在80岁左右的人群中,75%患有高血压,其中60%为2级高血压。在年龄≥80岁的人群中,高血压的患病率>90%。2002 年卫生部组织的全国居民27 万人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资料显示,我国≥60岁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为49%,显著高于中青年人群,平均每2位老年人就有1人患高血压。

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是反映高血压流行趋势与防治状况的重要指标。尽管许多临床证据表明降压治疗可以使老年患者获益,但在全球范围内老年高血压治疗率及控制率均较低。

心脏研究显示,随着年龄增长,接受降压治疗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逐渐下降。在年龄<60岁、60-79岁和≥80岁的人群中,血压控制达标率分别为男性:38%、36%和38%,女性:38%、28%和23%。在我国,仅32.2%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接受治疗,控制率仅为7.6%。

中老年人群高血压病流行病学调查(全文版)

中老年人群高血压病流行病学调查(全文版) 关键词: 高血压患病率流行病学危险因素 【摘要】目的:了解庆城县高血压病流行现状,为制定高血压等慢性病防治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35岁以上4679名本地居民,检测血压,进行心功能检测。结果:中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16.48%,男性高于女性,高血压人群中吸烟率达33.3%,被动吸烟率63.5%。中老年人群知识缺乏,近5年接受过老年性疾病保健知识宣教的仅占3%。结论:庆城县高血压患病率处于较高水平,高血压防治知识缺乏,开展健康教育,实施综合性干预措施是高血压病防治的重点。 资料与方法 以有本地户籍居住5年以上的35岁以上人群为调查对象,在各乡镇随机调查共4679人,其中男1856人(39.7%),女2823人(60.3%)。 方法:根据《甘肃省慢性病调查方案》中的方法和标准,进行体格检查,使用JQ-J/H型心血管功能测试诊断仪进行无创伤心血管功能测试,对检查、检测数据填入统一表格。体检包括血压、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等。心血管功能测试包括心率、血管弹性、总外周阻力、血粘度、每分心输出量(co)、心搏指数(SI)、每搏心输出量(SV)、心脏指数(CI)。 血压测定:采用汞柱台式血压计,休息5分钟后测量右上臂坐位血压。 标准:高血压诊断标准:收缩压(SBP)≥140mmHg和(或)舒张压(DBP)≥90mmHg[1]。超重标准:体重指数(BMI)≥3251kg/mm2;腰臀比(WHR)异常标准:男性WHR≥0.9,女性WHR≥0.85,血粘度>4.5为增高[2]。

质量控制:调查、质控、资料信息收集人员在普查前均经培训及考核合格。心血管功能诊断仪由受过培训的省CDC人员操作。 统计学处理:采用u检验、X2检验进行分析 结果 高血压发病情况:调查4679人,高血压771人,患病率16.48%,男性患病率(18.6%)高于女性(15.37%)。 不同年龄段人群高血压患病情况:按35岁~、45岁~、60岁~分段年龄统计,患病率依次为9.2%、17.27%、23.64%,尤其是进入老年期高血压患病率显著高于平均水平。 高血压人群与非高血压人群相关因素对比:高血压人群超重率、腰臀比异常率、血粘度异常(增高)率均非常显著地高于非高血压人群。 相关知识问卷调查:中老年人群健康知识缺乏,了解过量饮酒、被动吸烟有害健康的知晓率分别占4.8%、6.3%,了解吃盐过咸可使血压升高的占36.5%,了解糖尿病症状的39.7%,知道肥胖易患高血压、冠心病的占61.9%。了解吸烟损害肺脏的占66.9%,近5年接受过有关老年性疾病保健知识宣传或/教育的占3%。在高血压病人中调查显示:防治知识缺乏,危险因素存在率较高,知道高血压需要长期或终身治疗的占36.5%,而坚持长期治疗的仅占14.3%,吸烟率33.3%,被动吸烟率63.5%。 讨论 本地区高血压病呈现高水平流行状态,防治意识不强。庆城县高血压患病情况具有以下特点:中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呈现较高水平,患病率与年龄正性相关,不良行为如吸烟、饮酒、超重等到相关危险因素在人群

我国高血压流行病学及老年高血压防治

我国高血压流行病学及老年高血压防治 王宣淇 【摘要】高血压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是全世界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研究表明通过健康干预等措施能有效地控制血压,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可以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减少医疗费用.由于高血压病呈群体分布,发病率及发病人数较多,单纯依靠医院很难有效地控制高血压.因此,切实有效的办法是社区防治和干预.我国高血压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社区卫生工作者应加强社区老年人群高血压病调查,同时完善老年高血压的防治.%Hypertension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diseases with serious hazard to human health, and is a major worldwide public health problem. Studies show that health intervention measures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blood pressure,reduce cardiovascular disease,improve the living ability and life quality of the hypertension patients, and lower the medical expenses. Due to the wide distribution of hypertension population and high incidence, it is difficult to rely solely on the hospital for effective control of hypertension, therefore the practical and effective approach is community prevention and intervention. A certain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hypertension in China, but some problems have also been exposed. Community health workers should strengthen the survey of hypertension on elderly population, while improving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期刊名称】《医学综述》

高血压患者的流行病学研究

高血压患者的流行病学研究 高血压,也被人们称为“高血压症”、“动脉性高血压”,其实是一组症状复杂的 疾病,主要表现为动脉血压长期维持在高于正常值的情况下。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疾病,长期患者不仅容易出现类似于心肌梗塞、脑卒中这样的心血管意外,而且会伴随肾脏、眼睛、甚至是生殖系统等多种器官的严重损害。本篇文章主要根据目前相关研究,浅析高血压在人群中的流行病学特点,旨在帮助公众了解并更好地预防高血压这一疾病。 一、高血压的现状 据统计,目前全球有约10亿人口患有高血压,其中约75%的患者在低收入和 中等收入发展中国家居住。不过在发达国家,高血压也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早在2008年,美国的一项研究就发现,美国成年人患高血压的比例已经达到29.2%。中国的数据也不容小觑,据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我国成年人的高血压患病率已经接近三成。 二、高血压与生活方式、遗传等因素的关系 虽然高血压患者已经如此之多,研究表明,高血压的发病机制至今依然不是非 常清楚。不过从大量的研究成果来看,高血压和生活方式、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 1、饮食因素 研究发现,高盐饮食及高热量饮食会导致血容量增多,助长高血压的发生。此外,营养丰富的食物比如水果、蔬菜也能有效降低高血压的风险。一项基于中国南京成年人的调查显示:肉类、鱼类摄入量、脂肪及糖的摄入量等饮食习惯与高血压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2、运动不足

在大批量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到运动对于高血压的影响十分显著。运动不仅可以增强心肺功能,还能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管阻力,有助于高血压的防治。 3、遗传因素 高血压与遗传因素的相关度始终非常高。一些研究表明,单基因的与血压相关的突变与高血压很难预测和量化。而一些复杂的遗传因素,例如身体质量指数、胆固醇、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疾病都是高血压的潜在危险因素。 4、环境因素 还有一些环境因素,如职业因素(如工业粉尘、噪声等)和生活环境因素(如大气污染、光污染等),都与高血压的危险性有一定的关系,这一点也得到了多项研究的证实。 三、如何预防高血压 1、科学饮食 如前所述,营养丰富的食物如水果、蔬菜以及一些粗粮、莫名其妙的豆类食物等都能有效降低高血压的风险。一些高盐、高热量的食物如肉类等则要尽量少吃。同样,经常吃油炸的食物对于高血压的危险性也非常高,一定要注意把油炸食品控制在最低限度内。 2、规律生活 规律的生活方式对于自身的健康十分关键,例如保持良好的睡眠和较低的工作压力,有助于减少高血压的危险性。此外,还应该从娱乐休闲的角度,加强体育运动,这样既能改善体质,又能促进血液循环,减少高血压的风险。 3、遵从诊断和治疗

高血压的流行病学调查

高血压的流行病学调查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全球范围内都存在。它是心血管疾 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与心脏病、中风和肾脏疾病的风险均存在关联。流行病学调查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高血压的发病率、分布情况、危 险因素以及与其相关的健康影响。 高血压的定义通常是指血压持续升高,即收缩压(SBP)≥ 140 毫米汞柱或舒张压(DBP)≥ 90毫米汞柱。然而,一些研究表明,即 使血压稍高于正常范围,也会增加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的风险。因此, 高血压的定义范围可能会因不同地区的环境、人群和研究设定而有所 差异。 流行病学调查通常通过人群抽样的方式来收集信息。抽样的人群 可以是特定地区的居民、特定年龄组或特定性别的人群等。调查方法 通常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等。 许多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高血压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都比较高,尤其是在发达国家和老年人中。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有超 过10亿成年人患有高血压。发展中国家的高血压患病率也在快速增加,这与经济发展、生活方式变化和人口老龄化等因素相关。 高血压的流行病学调查还揭示了一些危险因素。年龄是高血压的 主要风险因素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血压的患病率也逐渐增加。 其他危险因素包括家族史、肥胖、高盐饮食、缺乏运动、吸烟和饮酒等。一些研究还发现,慢性应激、社会经济地位低和缺乏社会支持等 心理社会因素也可能增加高血压的风险。 高血压对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是心脏病、中风和慢性肾脏 疾病等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高血压还与肥胖、糖尿病、 脑部退化和认知功能下降等疾病存在关联。流行病学调查还发现,高 血压与癌症、呼吸系统疾病和各种外周血管疾病等的发病率也存在相 关性。 高血压的预防和控制是非常重要的。流行病学调查为制定预防和

高血压病的流行病学与防治策略研究

高血压病的流行病学与防治策略研究 高血压(hypertension)是一种造成不少健康问题的疾病,尤其 在老年人中更加常见。据统计,全球有超过10亿人患有高血压, 其中90%在发展中国家。由于高血压通常没有任何症状,很多患 者不知道自己患上了高血压,因此高血压病的流行情况并不乐观。 高血压的流行病学 高血压通常指的是血压超过140/90mmHg的情况。血压是指心 脏收缩与松弛时血液对血管内壁的压力。过高的血压会对人体健 康造成影响,因此高血压病的流行病学是值得研究的。 高血压通常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的。其中一个重要的 因素是遗传,如果父母或亲戚中有高血压病,那么患上高血压的 风险就会大大增加。此外,高盐饮食、肥胖、饮酒、缺乏运动、 压力、年龄等因素也会使高血压发生的概率增加。 高血压病的影响不仅在心血管系统中显现,而且还与许多其他 疾病有关,例如中风、糖尿病、肾脏疾病等。事实上,高血压也 是心血管疾病和中风的重要风险因素之一,因此控制高血压非常 重要。 高血压病的防治策略

高血压首先需要全面控制,包括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两方面。 生活方式改变的重要性不可低估。控制饮食,减少盐和脂肪的摄入。建议每天的钠摄入量不超过5克,这不仅能够控制高血压, 还能够降低心脏疾病和中风的风险。同时,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例如每天30分钟的快走、游泳等运动,可以有效降低血压。 药物治疗是高血压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通常情况下,单独的 一种药物并不能正常控制患者的血压。所以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 的具体情况,制定一整套针对性的药物治疗方案。 针对高血压病的防治策略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理解,把它放在更 广泛的健康防护角度里。人们应尽量避免肥胖和过度饮酒等生活 方式引起的健康问题。此外,尽量避免暴露于空气污染和二手烟 等不良环境,还应尝试降低压力和焦虑等压力因素。 结论 高血压病的流行病学和防治策略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是 一种可能导致许多其他健康问题的疾病。在高血压之前就预防, 将会对个体和整体的健康产生很大的影响。灵活的生活方式、药 物治疗和健康环境等多种因素都需要相互配合共同控制高血压病,这在防控高血压相关疾病方面都具有很实际的意义。

高血压流行病学研究现状

高血压流行病学研究现状 高血压流行病学研究现状 引言: 高血压作为一种慢性疾病,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重要问题。该疾病不仅具有高发病率,同时也是心脑血管病、肾脏疾病、糖尿病等许多慢性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研究高血压的流行病学是非常重要的,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该疾病的发病机制、风险因素及防治策略。本文将探讨高血压流行病学研究的现状,并介绍一些相关的重要进展。 一、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高血压流行病学研究主要通过问卷调查、专业医疗机构的数据收集和个体血压监测等方式进行。问卷调查是主要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之一,通过面对面、电话或网络等方式进行,主要目的是了解人群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家族史等与高血压相关的因素。专业医疗机构的数据收集则是通过搜集医院、诊所等机构的病历资料,分析患者的发病率、治疗情况等。而个体血压监测是运用血压计等仪器进行实时监测,可以更精确地记录个体的血压变化情况。 二、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通过对大量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高血压的流行特点逐渐显现出来。首先,在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中的发病率存在明显的差异,常见于老年人、肥胖人群、糖尿病患者等。同时,高血压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饮食结构等密切相关,其中环境因素和不良生活方式是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此外,高血压还与高血脂、高血糖等相关,这些因素会相互作用,导致心脑血管病等严重后果。

三、高血压流行病学研究的新进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高血压流行病学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首先,一些研究揭示了高血压的遗传机制,发现多个基因与高血压的发生密切相关。这为高血压的早期预警和个体治疗提供了基础。其次,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环境因素对高血压的影响,如空气污染、噪音、工作压力等,这些因素的研究有助于制定针对性的公共卫生措施。此外,研究者还发现了一些新的风险因素,如夜间睡眠障碍、肾上腺素过度分泌等,这些发现对于高血压的早期干预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结论: 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研究是了解该疾病的底层机制、风险因素及防治策略的重要途径。通过合理选择调查方法,全面分析调查数据,可以更好地了解高血压的流行特点。当前,高血压流行病学研究在遗传机制、环境因素、新的风险因素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为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高血压流行病学研究,以期对高血压的防治策略提供更准确、更有效的支持 综上所述,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研究在揭示该疾病的遗传机制、环境因素和新的风险因素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并为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遗传机制的研究为高血压的早期预警和个体化治疗提供了基础,而环境因素的研究有助于制定针对性的公共卫生措施。此外,新的风险因素的发现为高血压的早期干预和治疗提供了重要意义。然而,仍需进一步加强高血压流行病学研究,以期提供更准确、更有效的防治策略

高血压流行病学现状与危害、危险因素控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早期检测及高血压管理策略

高血压流行病学现状与危害、危险因素控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早期检测及高血压管 理策略 高血压流行病学现状与危害 1、高血压流行病学现状 高血压可影响全世界三分之一的成年人。高血压患数量翻倍,从1990年的6.5亿增长至2019年的13亿。近半数高血压患者不知晓自己血压状况,且每5例高血压患者中便有约4例未得到充分治疗,高血压管理现状不容乐观。 2、高血压危害 高血压可导致卒中、心脏病发作、心衰、肾脏损伤等健康问题。 危险因素控制 WHO支持通过减少膳食钠摄入、降低饮酒量、控制烟草使用、增加体育活动和改善空气污染状况,来预防高血压。 1、减少钠摄入 减少钠摄入是改善健康最具成本效益的方法之一。 采取以下措施预防心血管疾病及其相关费用: 降低食品中的钠含量; 学会阅读说明书,帮助消费者选择钠含量降低的食品; 进行大众媒体宣传,改变消费者的钠消费行为; 实施公共食品采购和服务政策,减少供应或销售食品中钠含量。 2、控制饮酒 饮酒在全球死亡风险中排名第八,与饮酒相关的风险主要包括损伤肝脏、增加癌症风险等。

血压方面,刚饮酒后血压会显著降低,但数小时后血压出现反弹,且长期饮酒会增加高血压的发病率,即使饮酒量较低也同样如此。 3、戒烟 吸烟与血压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吸烟和二手烟暴露不但可刺激交感神经系统升高血压,还能降低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 戒烟是预防许多心血管疾病最有效的生活方式干预措施,或可使高血压患者显著获益。2008年,WHO提出的“MPOWER”一揽子控烟措施,或有助于戒烟: 监测烟草使用和预防政策; 保护人们免受二手烟的伤害; 提供戒烟帮助; 警示烟草危害; 禁止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 增加烟草税收。 4、增加身体活动 身体活动可促进许多生理反应,从而降低高血压风险。对于血压正常的成年人,体力活动与高血压发病率呈负相关,且体力活动可降低血压正常及高血压前期人群的血压。对于高血压患者,增强体力活动可改善身体功能,降低心血管疾病进展和死亡风险。久坐尤其是长时间久坐,与较高的全因死亡率、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相关,因此应加强体力活动、改善久坐行为。 5、改善空气质量 空气污染是非传染性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缺血性心脏病和卒中等心血管疾病是空气污染暴露所导致的主要疾病类型之一。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独立危险因素,长期暴露于PM2.5成年人群

中国老年高血压管理指南2023要点

中国老年高血压管理指南2023要点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半数以上老年人患有高血压,是罹患脑卒中、心肌梗死乃至造成心血管死亡的首要危险因素。老年人是一个独特的群体,高血压的预防、诊断、评估和治疗策略与一般人群显著不同。 与2019版指南相比,本版指南引用了新近发表的基于中国老年高血压人群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证据;更加强调老年高血压诊治过程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平衡;突出了诊室外血压测量在老年高血压诊疗中的重要性;丰富了老年高血压合并衰弱、认知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不全的相关内容;更新了老年高血压及其伴随疾病的药物治疗推荐;扩展了老年高血压特殊人群的范围;进一步优化了老年高血压的管理策略。这是一部紧密结合中国老年高血压的特点和临床、证据与实践相结合的与时俱进的指南。 第1部分老年高血压定义、分级、防治现状与特点 1 老年高血压的定义与分级 年龄≥65岁,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即诊断为老年高血压。曾明确诊断高血压且正在接受降压药物治疗的老年人,虽然血压<140/90mmHg也应诊断为老年高血压。老年高血压的定义与分级与一般成年人相同(表1)。

上述定义与分类的依据是诊室坐位血压测量结果。 诊室血压与诊室外血压测量的高血压诊断标准(mmHg) ·诊室血压≥140/90 ·家庭自测血压≥135/85 ·24h动态血压均值≥130/80 ·日间均值≥135/85 ·夜间均值≥120/70 2 老年高血压的流行趋势与防治现状 2004—2018年间,无论男性、女性,60~69岁人群,高血压患病率随时间呈缓慢上升。 2012—2015年调查资料显示,年龄≥60岁人群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57.1%、51.4%和18.2%,较2002年明显增高(表3)。 3 老年高血压的特点

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特征与治疗策略

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特征与治疗策略 一、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特征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全球范围内都存在着较高的患病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全球有超过10亿人口患有高血压。在流行病学调查中,我们能够观察到一些与高血压相关的流行特征。 首先,在年龄方面,随着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高血压的患病率也逐渐增加。老年人是高血压发生和发展最为显著的群体,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动脉硬化及其相关并发症所致。 其次,在性别上,男性更容易患上高血压。尽管女性在更年期后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会增加确诊风险,但整体而言男性仍然是高血压主要受影响的人群。 此外,族群也对高血压具有一定影响。例如,在非洲裔美国人以及亚裔人群中高血压的患病率较高,而在欧洲白人中则相对较低。这些差异可能是由于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二、高血压的治疗策略 高血压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因此制定适当的治疗策略非常重要。以下将介绍一些常用的高血压治疗策略。 1. 生活方式干预 生活方式干预对控制高血压至关重要。通过改变饮食习惯、增加体育锻炼、控制体重和戒烟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血压水平。例如,减少钠摄入量可以降低血液容积,从而降低血压;同时增加钾和镁的摄入有助于舒张血管。 2.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被广泛应用于高血压患者。常见的抗高血压药物包括利尿剂、β受体 阻断剂、钙通道阻断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这些药物通过不同的机制来降低血压,可以单独应用或联合应用,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3. 个体化治疗 高血压是一个复杂的疾病,其发展受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因此,在治疗高血 压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例如,针对伴有其他慢性疾病如糖尿病或肾脏问题的患者,可能需要调整药物类型和剂量。 4. 定期随访和监测 高血压是一种长期管理的慢性疾病,对于控制和稳定血压水平至关重要。因此,建立定期随访和监测机制非常必要。通过定期检查血压、监测相关指标如心率和尿蛋白等,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并提供必要的健康教育。 5. 综合干预 除了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外,综合干预也是有效控制高血压并降低并发症 风险的重要手段。这包括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全面评估,根据具体情况开展心理支持、营养咨询和康复训练等综合性措施。 总结 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特征包括年龄、性别和族群差异等方面的影响,治疗策略主 要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个体化治疗、定期随访和监测以及综合干预等。通过采取这些策略,可以有效控制高血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最重要的是,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并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以共同努力降低全球高血压相关的健康负担。

中国高血压流行和防治现状

中国高血压流行和防治现状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高血压已成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高血压的流行和防治形势也备受。本文将概述中国高血压流行的现状和原因,分析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据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相当于每四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高血压患者。这种疾病的危害不容小觑,高血压不仅容易导致心脏病、脑卒中、肾病等多种并发症,还会增加死亡风险。青壮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呈上升趋势,这一现象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人口结构: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年人数量不断增加,老年人患高血压的风险更高。 生活方式:现代人生活节奏快,饮食不规律,缺乏运动,这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容易导致高血压的发生。 饮食习惯:摄入过多的盐、饮食结构不合理、缺乏优质蛋白质和纤维素等都与高血压的发生密切相关。 其他因素:肥胖、糖尿病、吸烟等也会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

公众对高血压的认识不足:很多人缺乏高血压的基本知识和预防措施,导致高血压的检出率和控制率偏低。 防治措施不到位: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在高血压防治方面的投入不够,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基层医疗水平较低。 患者依从性差:部分患者对自己的病情不够重视,缺乏积极治疗和长期管理的意识,导致血压控制不理想。 为了有效应对高血压的流行和防治现状,以下建议和措施值得: 加强健康教育:通过媒体、社区和学校等渠道普及高血压的基本知识,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预防意识。 改善生活方式: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同时,加强心理调适,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情愉悦。 提高诊疗水平: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设施建设和人才培养,提高高血压的检出率和控制率。同时,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 强化社会支持:政府应加大对高血压防治工作的投入,包括资金支持、政策引导和立法保障等方面。同时,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高血压的

中国高血压流行特点与防治现状(全文)

中国高血压流行特点与防治现状(全文) 由中国高血压联盟组织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工作正在进行之中。指南的制定旨在为高血压的管理提供正确的指导原则,提高我国高血压的管理质量和防治水平,实现通过降低血压最大限度降低心血管发病风险的最终目的。尽管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人群的生物学特性没有根本区别,但遗传背景、环境因素、生活方式以及宗教文化等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征和药物治疗学上的差异。因此,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应充分结合我国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征和防治经验。 1 我国人群高血压的一些流行特征 1.1 钠盐摄入过多和/或钾摄入偏低是我国人群高血压重要危险因素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表明, 除遗传因素外, 超重肥胖、高盐摄入、饮酒、缺乏运动及社会心理应激等是原发性高血压重要的易患因素。认识这些因素,对于高血压的临床诊治和人群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流行病学、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证明了钠盐是原发性高血压重要的易患因素,且盐与血压存在剂量-效应关系。世界上一些与世隔绝环境下生活的部落人群以天然食品为主,其膳食结构特点是低钠(<50mmol/d)而高钾(>150mmol/d),饮食钾:钠比值>3。与此相反,工业化国家中人们摄以高钠而低钾加工食品为主,钾摄入量低至30~70mmol/d,而钠摄入高达100~ 400mmol/d,膳食钾:钠比值<0.4,其平均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显著升高。我国人群食盐摄入量普遍偏高,北方地区平均约为12-16克/天,

南方地区约8-12克/天。与此同时,钾与钠离子的相互作用在调节动脉血压的稳定以及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人群研究显示,钾摄入量与血压水平、高血压的患病率以及卒中危险之间呈负相关,而增加钾的摄入则降低血压。我国学者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就我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人群钠盐的摄入量,钠盐与动脉血压的关系及其干预效果进行了一系列流行病学研究,获得颇有价值的结果。总起来讲:我国人群日常钠盐摄入量显著高于欧美国家人群,北方地区高于南方,一些少数民族如哈萨克族、藏族人群钠盐摄入较高,且钠盐摄入量与高血压患病率相关。而膳食钾摄入量或钾:钠比值明显偏低。周北凡教授在INTERMAP研究中比较了几个中国、日本、美国、英国等国家中年人群24小时尿钠、钾排泄量见表1。最近,我们在陕西农村人群中通过反复收集24小时尿液测定钠钾摄入量,显示当地农民每日摄取钾约为35mmol,而钠摄入 220mmol,饮食钾钠比仅0.14。钠盐摄入过多和/或钾摄入偏低,钠:钾比值偏低是我国人群高血压重要危险因素。 表1 中国、日本、美国、英国中年男性钠、钾、钙摄入量比较:The INTERMAP Study 中国日本美国英国 尿钠(mmoL/d)245 211 183 161 尿钾(mmoL/d)38.6 49.2 64.4 74.7 尿钠/钾比 6.8 4.5 3.1 2.3 钙摄入(mmoL/d)356 605 882 1013

高血压病的现状、流行趋势和危害

高血压病的现状、流行趋势和危害 1、我国人群高血压流行情况 1.1. 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及其变化趋势 过去50年,我国曾进行过四次大规模高血压患病率的人群抽样调查。各次调查的总人数、年龄、诊断标准及患病粗率,见表1-1。虽然各次调查的规模、年龄和诊断标准不尽一致,但基本上较客观地反映了我国人群50年来高血压患病率的明显上升趋势。根据2002年调查数据,我国18岁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目前我国约有2亿高血压患者,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2人患有高血压,约占全球高血压总人数的1/5。 在我国高血压人群中,绝大多数是轻、中度高血压(占90%),轻度高血压占60%以上。然而,我国人群正常血压(<120/80mmHg)所占比例不到1/2。血压正常高值水平人群占总成年人群的比例不断增长,尤其是中青年,已经从1991年的29%增加到2002年的34%,是我国高血压患病率持续升高和患病人数剧增的主要来源。估计我国每年新增高血压患者1000万人。 1.2. 我国人群高血压流行的一般规律 通常,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女性在更年期前患病率略低于男性,但在更年期后迅速升高,甚至高于男性;高纬度寒冷地区患病率高于低纬度温暖地区,高海拔地区高于低海拔地区;与饮食习惯有关,盐和饱和脂肪摄入越高,平均血压水平和患病率也越高。 我国人群高血压流行有两个比较显著的特点:从南方到北方,高血压患病率呈递增趋势,可能与北方年平均气温较低以及北方人群盐摄入量较高有关;不同民族之间高血压患病率也有一些差异,生活在北方或高原地区的藏族、蒙古族和朝鲜族等患病率较高,而生活在南方或非高原地区的壮族、苗族和彝族等患病率则较低,这种差异可能与地理环境、生活方式等有关,尚未发现各民族之间有明显的遗传背景差异。 1.3. 我国人群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我国高血压病的流行病学现状及展望

我国高血压病的流行病学现状及展望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极高的危险因素。目前,高血压无论患病率及其死亡率和致残率都快速地增长,其发展趋势令人十分担忧。2012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指出,我国十五岁及以上的人口高血压患病率高达24%,估计高血压患者已达2.66亿。特别值得提出的是,高血压患者的年龄呈年轻化。流行病学调查表明,25岁到34岁年龄段患病率已达24.4%。因此,我国高血压发展趋势很不乐观,其防治任务十分繁重,认识我国高血压流行病学特点,对于制定相关对策有效防治高血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高血压患病率呈井喷态势 我国1959年、1979年、1991年、2002年进行四次全国高血压调查,15岁以上人群其患病率分别为5.11%、7.73%、13.58%和 17.65%。2012年我国高血压患病率为20.5%。成年人患病率已达到 18.8%,根据几何级数法估算,目前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已达24%。由此可见,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上升之快可谓呈井喷态势。此外,高血压患病率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均存在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但男性40岁以前较女性增加明显,40岁以后女性高血压患病率高于男性。 近年来,城乡高血压患病率差别在缩小,前者为19.3%,后者为18.6%。这也是我国高血压患病率猛增的一个原因。值得提出的是,高血压患病率有地区差异,南方广东省患病率为11.75%、浙江省18.7%,而北方辽宁省为28.7%、黑龙江省为30.48%,其原因可能与饮食习惯和所处的环境因素有关。目前,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

我国高血压患病率每年增长3%,每年实际增长1000万人以上,估计到2015年其患病率可达30%,约有3亿人以上(林曙光《心脏病学进展》2014)。由此不难看出,高血压患病率猛增态势相当严重,仍不能遏制发展趋势,故称井喷状态实不为过。 高血压患病率增长的原因包括:我国社会经济处于变革期,城镇化加速,老年化进程加快;不良生活习惯导致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增加;不健康的心理因素会导致植物神经功能失调。 2高血压三低状况改善有限 我国高血压防治面临重要问题是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很低。在2002年统计其分别为30.2%、24.7%、6.1%,较1991年调查结果26%、12%、2%有所提高,但提高的幅度有限,其提高率分别为0.5%、0.9%和0.4%(林曙光《心脏病学进展》2014)。此状况与西方国家比较有很大差距。例如:加拿大在2009年报道指出,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达到82.6%、79.0%和64.6%。 由于我国三率较低,导致了高血压患者不能及时治疗,难以使血压达标,必然发生心脑血管疾病,最终引起心血管疾病死亡率、致残率增高,并有逐年上升趋势,而加拿大由于血压控制率大幅度提高,带来了明显的临床效果,其心力衰竭和脑卒中患病率分别下降11%,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平均下降12%,而我国脑卒中每年以8.7%速度增长。由此可见,提高我国高血压三率实属必要,迫在眉睫,这是有效防治高血压的重要标准。 3高血压致死率仍居高不下 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也带来了疾病谱明显的变化,传染性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但非传染性慢性疾病患病率和死亡率明

2023中国高血压的治疗和控制现状和未来(全文)

2023中国高血压的治疗和控制现状和未来(全文) 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里,中国高血压的患病率稳步上升,这主要是由于预期寿命的延长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尤其是在35~44岁的人群中)。2012~2015年进行的中国高血压调查数据显示,3级高血压的患病率很高(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10mmHg),在≥65岁的人群中,这一比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较高可达5%。在过去的30年里,中国高血压患者的风险也一直是一个深入研究的主题。在过去的三十年里,中国的膳食钠和钾摄入量基本保持不变,盐替代策略似乎在降低血压水平、心血管事件和死亡风险方面有效。然而,在同一时期,有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如缺乏运动和肥胖)的人数急剧增加。此外,即使在被诊断为高血压的患者中,由于缺乏患者教育和治疗依从性差,他们的疾病往往管理不善。本文总结了中国较新的高血压流行病学数据,讨论了几项正在进行的全国性高血压控制举措,特别是在资源匮乏的农村环境中。1、血压控制的现状和挑战 根据2012~2015年进行的中国高血压调查数据,受访患者对高血压的认识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46.9%、40.7%和15.3%[1]。在那些知道自己有血压状况的人中,86.8%的人正在接受治疗。此外,在接受降压药物治疗的患者中,控制率仅为37.6%。数据表明,绝大多数知道自己血压状况的患者正在接受治疗,但高血压的知晓率和控制率仍然很低。 当比较1991年[2]和2002年[3]进行的调查数据时,几个主要变化是明显的。首先,在过去几十年中,高血压患者的意识、治疗和控制率显著

提高。治疗率的大幅提高主要是由普通人群医疗保险覆盖率的提高推动的,特别是自千禧年以来[4]。此外,人们对该疾病认识的提高反映了公共卫生举措的成功,这些举措旨在改善患者教育,改善基础设施和血压测量工具的可及性,而接受治疗的患者血压控制率的提高取决于各种因素,如治疗依从性的提高[5]。 评估中国人群较佳血压控制的研究显示,男性、年轻患者和当前吸烟者的高血压控制不佳,在接受高血压治疗的患者中,联合治疗使用不足与控制率较低有关[6]。此外,一项针对中国2期或3期高血压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表明,家庭血压监测可以改善药物依从性,从而改善血压控制[7]。 2、心血管风险及其可逆性 2.1 高血压的心血管风险 1979年,在北京首都钢铁厂的10 450名工人中进行了一项开创性研究,以评估高血压的风险以及相关的心血管并发症和死亡[8]。总共对8 301名参与者进行了5~7年的随访,发现男性和女性的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12.1%和4.9%。45名参与者发生了中风,其中42人患有高血压。这项研究,以及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在中国进行的其他几项早期研究,被纳入亚太队列研究合作[9-11],这表明,亚洲(包括香港和中国大陆、日本、新加坡和韩国)的个体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个体之间与血压升高相关的中风风险相似,但亚洲个体与血压升高相关的冠状动脉事件风险显著高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9]。随后的许多研究证实了中国人群中高血压与心血管和脑血管并发症风险之间的相关性[12-17]。其他研究将结果扩展

老年人高血压健康管理现状

老年人高血压健康管理现状 【摘要】高血压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类型,具有较高的致残率、致死率。高血压作为与冠心病、糖尿病齐平的三大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它不仅 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对其生活和工作也产生影响。目前,临床尚无有效治疗 手段,需患者长期服用药物治疗。但长期应用药物治疗,具有较高的依赖性。健 康管理是对个人或者群体进行健康全面体检为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危险因素进 行干预的全过程。本文就老年人高血压健康管理现状做如下总结,希望为控制老 年人高血压提供参考。 【关键词】老年人;高血压;质量管理;现状 老年高血压作为以血压升高为核心的最常见慢性疾病,多发作与老年群体和 肥胖人群,发病率极高。据统计,我国目前大约有1.23亿人患有高血压、且患 病人群还在整体呈逐渐上升,许多日常行为都是引起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当 高血压发生到一定的阶段,就容易引起脑卒中、心肌梗塞、心肾功能衰竭等一系 列并发症,甚至是致残和死亡[1]。因此,如何良好控制高血压疾病已成为全球性 关注的问题之一。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要求 越来越高。临床尚无药物及其他方式能够彻底根治,只能采取控制方案降低血压。因此,采取可行健康管理措施,提高患者预后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就老 年人高血压健康管理现状做一综述。 1.健康管理的定义 健康管理是建立在现代生物医学和信息数字化管理技术基础上的,是对个人 和群体的健康保健服务,通过采用现代医学和现代管理学的理论、技术、方法和 手段,对个体或群体整体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检测,对老 年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管理能够使患者对自身疾病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让患者明 白遵医的重要,只有按时服用药物,遵照医嘱才能提高预后效果[2]。现如今部分 老年高血压患者只注重药物治疗,忽视饮食、生活习惯以及情绪带来的影响,这

老年高血压现状与问题

老年高血压现状与问题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老年高血压已成为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据统计, 我国60岁以上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达到了40%以上,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一比例还在不断上升。老年高血压的严重性不容忽视,它不仅会增加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还会导致 其他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生,给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带来极大影响。必须加强对老年高血压的 关注,深入研究其现状和问题,以便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这一疾病。 一、老年高血压的现状 1. 老年高血压发病率持续上升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体内的血管弹性减弱,血管壁逐渐硬化,使得血压容易升高。据统计,60岁以上人群中高血压的患病率每增长10岁,就会增加10%左右,这说明老年高血压的发病率不断上升。这一现象与老年人群体内代谢功能的减弱、血管功能的变化等因 素密切相关。 2. 老年高血压对健康的危害日益凸显 老年高血压不仅会增加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还会导致肾脏损伤、视网膜出血、动脉 粥样硬化等并发症的发生。这些并发症会直接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安全。老年高血压还会导致老年人体内其他慢性疾病的发生,如糖尿病、心脏病等,老年高血压 对健康的危害日益凸显。 3. 老年高血压的防治工作亟待加强 目前,尽管我国对老年高血压的防控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老年人群的 规模相比,防治工作还存在诸多不足。一些老年人对高血压缺乏足够的认识,容易忽视高 血压的危害;一些医疗机构在老年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方面还存在不足,导致一些高危人 群的管理不到位。加强老年高血压的防治工作,提高老年人对高血压的重视程度,成为当 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 高血压对老年人的影响 高血压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之一,它会对老年人身体各个方面产生影响。首先是心脏方面,高血压会导致心脏负担加重,增加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其次是肾脏方面,高血压会 导致肾脏功能逐渐减退,增加肾脏疾病的发生风险;高血压还会影响老年人的大脑和视网 膜等部位,增加老年人中风、失明等疾病的发生率。高血压对老年人的影响十分严重,必 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2. 老年高血压管理存在问题

我国老年人高血压现状分析

我国老年人高血压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人高血压问题日益凸显。本文将围绕我国老年人高血压现状进行分析,旨在引起社会各界对老年人高血压问题的和重视。 高血压是指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常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患病率不断升高。老年人高血压具有自身的特点,如收缩压增高、脉压增大等,且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我国老年人高血压的发病率较高。据统计,60岁以上老年人高血压的发病率超过40%,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老年人高血压的并发症也较多,如冠心病、脑卒中、肾功能不全等,给老年人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另外,老年人高血压的治疗率和控制率也相对较低,给老年人的健康带来更大的风险。 老年人高血压的原因较为复杂,包括年龄、性别、种族、生活习惯、药物使用等多种因素。其中,年龄是老年人高血压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弹性逐渐下降,血压往往会升高。性别、种族、饮食生活习惯、身体状况等也会对老年人高血压的发生产生影响。

针对老年人高血压的预防和应对,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措施。老年人应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健康饮食、规律作息、适量运动等。定期进行血压检测,及时发现血压异常情况并进行干预。合理使用降压药物也是控制老年人高血压的重要手段。社会各界应加强对老年人高血压问题的和重视,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障和生活服务。 我国老年人高血压问题形势严峻,应引起足够的和重视。通过加强健康宣教、提高老年人自我保健意识,以及实施科学有效的预防和应对措施,有助于降低老年人高血压的发病率和并发症风险,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讨老年人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和影响因素,为制定更加精准的预防和治疗策略提供依据。加强相关政策制定和资源配置,提高老年人的医疗保障水平,也是应对老年人高血压问题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老年人,高血压,现状,影响因素,治疗,健康管理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人高血压问题日益严峻。老年人高血压是指年龄在60岁及以上的成年人血压持续高于正常范围的状态。据统计,我国老年人高血压的患病率逐年上升,且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本文将分析我国老年人高血压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治疗对策建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