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六西格玛手册

(整理)六西格玛手册
(整理)六西格玛手册

第四章计划与目标

健全的组织都有远大的目标和周详的计划,无论经历多少困难,遇到问题时都能运用预先安排的应变措施,纠正错误,使组织返回到正确的轨道。

第一节计划与计划体系

一、计划的含义

大多情况下人们从两个方面去理解。一方面,计划作为一项管理职能,是指为实现组织既定目标,对未来的行动进行规划和安排的活动。具体而言,即确定要去做什么、如何做、何时做和由谁定目标所指定的具体行动方案。前者实际上指计划的编制过程,可以称为计划工作。后者实际上是一种行动方案,它可以是目标、策略、政策、程序和预算方案等。我们所指的计划是计划工作。

二、计划在管理中的作用

在现代组织的管理中计划的作用非常重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指引方向和目标

计划能使组织置身于复杂多变和充满不确定性因素的环境中时,始终把其主要注意力集中在一定的目标上,使组织及其成员所有的行动保持同一方向,促使目标的实现,从而减少内耗、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2.发现机会和风险

计划是面向未来的,在未来,无论是组织生存的环境还是组织本身都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而计划工作可以通过周密细致的预测,尽可能地变“意料之外”为“意料之中”。使组织及时预见风险,

及时发现机会,早做准备,从而有助于消除和降低对未来的不肯定性。

3.为控制提供标准

组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离不开控制,而计划是控制的基础。如果没有既定的目标和规划作为衡量的依据和尺度,管理者就无法检查组织目标的实现情况,也就不能实施控制。可以说控制中几乎所有的标准都来自于计划。

4.协调组织活动

组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各种活动会出现前后不协调,各个部门可能会出现联系脱节等现象。良好的计划能通过设计好的、协调一致、有条不紊的工作流程来避免上述现象的出现,从而减少重复和浪费性的活动。

三、计划的任务和内容

1.计划的任务

计划的任务就是根据社会的需要以及组织的自身能力,确定组织在一定时期内的奋斗目标;通过计划的编制、执行和检查,协调和合理安排组织中的经营和管理活动,有效地利用组织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计划工作的基本任务是:

(1)明确组织目标。根据对未来的机遇和风险的估量以及自身优势和劣势的分析,为组织和所属的各部门确定计划期的目标及其轻重缓急,提出要解决的问题,组织内部各单位的任务,以及期望得到的结果。

(2)预测环境的变化。研究组织在未来将面临的环境,分析环境

对组织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影响,在计划中做准备,保持组织对环境的适应性。

(3)制定实现目标的方案。发现和拟定实现组织目标的各种可行方案,并对各方案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和综合评价,选择其中一个较优方案付诸实施。

(4)合理分配资源。根据目标要求和资源约束,按目标重要程度和先后次序,用现代计划技术和方法最合理有效地分配和安排组织的现有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资本资源和时间资源,保证重点需要,实现资源的最大利用效率。

(5)提高经济效益。计划工作以提高经济效益为出发点,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将提高经济效益贯穿组织活动的始终。计划工作通过明确目标,协调经营活动,合理分配资源和综合平衡,用较少的投入取得最大限度的产出,从而提高组织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计划的内容

简单地说,计划就是一个组织要做什么和怎么做的行动指南。通常,我们可以把计划的内容概括为六个方面,即做什么(What)、为什么做(Why)、何时做(When)、何地做(Where)、谁去做(Who)、怎么做(How),简称为五“W”一“H”。

“做什么”,就是要明确计划工作的具体任务和要求,明确每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和工作重点。

“为什么做”,就是明确计划工作的宗旨、目标和战略,并论证可行性。实践证明,计划工作人员对组织的宗旨、目标和战略了解的越清楚,认识得越深刻,就越有助于他们在计划工作中发挥主动性、创

造性。即由“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

“何时做”,即规定计划中各项工作的开始和结束时间,以便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对能力及资源进行综合平衡。

“何地做”,规定了计划实施的地点和场所。还要了解计划实施的环境条件和限制,以便合理安排计划实施的空间组织和布局。

“谁去做”,计划不仅要规定目标、任务、地点和进度,还要明确规定由哪个主管部门负责,主管部门中的哪个人负责。

“怎么做”,包括计划实施的措施,以及相应的政策和规划,对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和集中使用,对人力、生产能力进行平衡,对各种辅助计划进行综合平衡等。

四、计划的类型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计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各种类型的计划不是彼此割裂的,而是由分别适用于不同条件下的计划组成的一个计划体系。根据计划的范围分为战略计划和策略计划:

(1)战略计划。战略计划是指重大的、带有全局性的谋划。制定战略计划的目的在于认识客观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规定一定历史时期内全局性的目标和任务。它具有全局性、长远性、综合性和稳定性等特征。战略计划的内容包括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措施等。制定战略计划勾画出组织的建设蓝图,就能把握全局、展望未来,掌握组织的发展趋势和方向,避免和减少工作中的失误,以实现组织的长远目标。

(2)策略计划。策略计划是指为实现战略任务而制定的计策、谋略。它是依据不同时期的具体条件来制定的,因而具有局部性、短期

性、针对性和灵活性等特征。策略计划的内容包括确定近期的任务,以及实现该任务所采取的手段和方法。依据策略计划才能随机应变地进行组织、指挥。

五、计划的表现形式

1.目的或使命

目的与使命表明了组织存在的根本价值和意义,也就是组织之间相互区别的主要标志。

2.目标

组织的使命是组织价值的高度抽象,而组织目标则更加具体地说明了组织从事活动的预期结果。

3.战略

任何一个组织都应该是实际而具体的,而且目的、使命和目标的内容相对是比较抽象的。

4. 政策

政策是组织在决策和解决问题时用来指导和沟通思想与行动方针的规定或行为规范。

5. 策略

策略是指管理者对未来行动的总体构想与实现目标的一整套具体谋略方案。

6. 程序

程序也是一种计划,它规定了某些活动的解决方法和步骤。程序直接指导行动本身,而不是对行动的思考。

7. 规划

规划是为了实现组织既定方针所需的目标、政策、程序、任务分配、执行步骤、资源使用而制定的综合性计划,其重点在于划分目标实现的进度。

8. 预算

为完成组织的目标,必须要使用各种资源,各种资源用财力表述时,就有了预算。

把各种计划分解成一定数字会表现出条理性,可使管理者清楚地看到,哪些资源将由谁来使用,计划将涉及哪些部门、经费多少、收入多少。一个好的预算,有可能把各方面的主要策略反映出来。有了精确、可靠的预算,目标的实现就有了保证。

第二节计划流程

计划工作必须紧紧围绕两个基本问题:一是准备实现哪些目标;二是如何实现所制定的目标。围绕这两个问题,完整的计划工作程序可遵循如图所示的步骤。

一、认识机会

组织的计划工作是从分析组织面临的机会和挑战开始的。作为组织的管理者应认真分析组织所拥有的资源、条件、面临的环境状况,预测其变化趋势,从中寻找发展机会,并判断利用这种机会的可能性和能力,或面对挑战寻求应对的策略和思路。

二、确立目标

目标的选择是计划工作极为关键的内容,一个成功的计划决不会在选定的目标上存在偏差。在目标的制定上,首先要注意目标的价值。计划设定的目标应对组织的总目标有一定的价值并与之一致,这是对计划目标的基本要求。

三、考察计划的前提

这是计划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选定目标即是确定计划的预期成果,而考察计划的前提则是确定整个计划活动所处的未来环境。计划是对未来条件的一种“情景模式”,计划的这个工作步骤就是确定这种“情景”所处的状态和环境。这种“情景模式”能够多大程度上贴近现实,取决于对它将所处的环境和状态的预测能够多大程度地贴近未来的现实。一般来说,对以下几个方面的环境因素的预测是必不可少的。

(1)宏观经济的社会经济环境,包括其总体环境以及计划内容密切相关的那部分环境因素。

(2)政府政策,包括政府的税收、价格、信贷、能源、进出口、技术、教育等与计划的内容相关的政策。

(3)组织面临的市场,包括市场环境的变化,供货商、批发商、零售商及消费者的变化。

(4)组织的竞争者,包括国内外的竞争者、潜在的竞争者等。

(5)组织的资源,包括未来为完成计划目标而向外部获取所需的各项资源,如原材料、设备、人员、技术、管理等。

四、制定备选方案

任何活动都会有不同的解决方式和方法。一个机会常常有许多种方案可供选择,每个方案都具有其优缺点。因此,要发掘出多种高质量的方案必须集思广益、开拓思路、大胆创新,但同样重要的是要进行初步筛选减少备选方案的数量,以便集中对一些最有希望的方案进行仔细的分析比较。

五、评价备选方案

确定了备选方案后就要根据计划的目标和前提条件,通过考察、分析来对各种备选方案进行评价。

六、选择方案

选择方案是从几个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较优的方案,这是整个计划流程中关键的一步,也是作出决策的紧要环节。

七、拟定派生计划

完成方案的选择之后,各个下属部门还必须制定支持总计划得派生计划。如食品公司决定生产一种或几种儿童营养食品之后,需要制定招聘、培训各类人员的计划,还要制定购置设备和原材料的计划、资金筹集和使用计划、产品广告计划、产品生产计划和产品销售计划等。

八、编制预算

计划的最后一步工作就是将计划变为预算,使之数字化。主要目

的有两个,一是计划必然涉及到资源的分配,只有数量化后才能汇总和平衡各类计划,分配好资源;二是预算可以成为衡量计划是否完成的标准。如食品公司可根据销售预算,确定每年销售各种儿童营养食品的数量、价格、销售收入及现金收入情况的销售预算,接着编制生产预算、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预算,并编制销售及管理费用预算、预计损益表、预计资产负债表和预计财务状况变动表等。

第三节计划编制方法

计划编制的原则是综合平衡。所谓综合平衡是指通过协调与计划目标有关的因素,促使其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以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通过综合平衡发现相关因素的矛盾,采取针对措施予以解决。常用的方法有很多,在这里只介绍一种:滚动计划法

滚动计划法是用来编制长期计划的一种很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的指导思想是,由于长期计划所涉及的期限比较长,而计划是针对未来的,未来将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必然会有许多情况事先无法准确地予以估计和预测,如果硬将长期计划也制定得像短期计划那样具体,势必影响计划工作的经济性。所以在编制长期计划时,采取了“近具体,远概略”的原则,即对近期计划制定的尽量具体,以便于实施;而远期计划只规定出大概要求,使职工明确奋斗的方向。

滚动计划法的具体编制方法是:在已编制出的计划的基础上,每经过一段固定时期(如一季度、一年等,称为滚动期),便根据变化了的环境条件和计划的执行情况,从确保实现计划目标出发对原计划进行调整。每次调整时保持原计划的期限不变,而将计划期限顺序地向前推进一个滚动期。如图所示。

进入新的循环

中国质量协会注册六西格玛黑带知识大纲

中国质量协会注册六西格玛黑带知识大纲 I. 六西格玛管理在组织中的开展(10) A. 六西格玛管理、精益管理和持续改进理论概述 1. 六西格玛管理和持续改进的发展(了解) 了解六西格玛管理和持续改进的起源,六西格玛管理的概念: 理解戴明、朱兰、克罗斯比等质量管理大师的质量理念;了 解全面质量管理、零缺陷和六西格玛管理之间的关系。 2. 六西格玛管理的核心理念(理解) 理解六西格玛管理的核心理念。 3. 精益生产的发展史和基本理念(了解) 了解精益生产的起源和核心价值;了解精益的一些基本概念, 如价值链、浪费、推/拉式系统、看板等。 4. 精益生产和六西格玛管理的整合(理解) 理解精益生产和六西格玛管理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将六西格 玛管理和精益生产整合到持续改进的基本框架中。 5. 六西格玛管理的组织和推进(应用) 了解实施六西格玛管理需要建立的基础架构和条件;了解绿 带、黑带、资深黑带、倡导者、流程负责人和财务代表的职责; 了解六西格玛实施的主要阶段和步骤,各阶段的特点、主要内 容等。 6. 六西格玛方法论的概述(理解) 了解六西格玛方法论——六西格玛改进模式 DMAIC 和六西格

玛设计模式 DMADOV / IDDOV,以及六西格玛方法是如何帮助 组织进行业务流程的改进和创新的。 B. 六西格玛领导力和战略 1. 高层管理者的作用(理解) 理解高层领导团队和六西格玛倡导者的职责,以及如何结合 组织自身实际将六西格玛战略展开。 2. 六西格玛战略(理解) 了解六西格玛是如何作为战略来帮助组织实现流程改进和卓 越的;了解六西格玛战略如何支持组织战略;了解组织实施 六西格玛管理的目标,以及实施六西格玛管理的主要阶段。 3. 组织文化变革与变革管理(应用) 了解六西格玛文化,并分析当前的组织文化和六西格玛文化 之间的差异;识别阻碍组织文化变革的壁垒,并运用适当的 工具来消除壁垒。 II. 六西格玛和过程管理(7) A. 业务流程的系统分析(理解) 从系统角度建立流程的概念;掌握过程管理的基本思想。 B. 利益相关方分析(理解) 了解流程负责人和六西格玛项目利益相关方的作用和职责,以及项目对利益相关方的影响。 C. 过程关键指标(应用)

精益六西格玛绿带黑带认证指引

精益六西格玛绿带黑带认证指引

Lean Six Sigma GB/BB Certification Instruction 精益六西格玛绿带/黑带认证指引 1. PURPOSE 目的 In order to better promote CIP development in company, to define and regulate the certifying method, condition and related procedure for Lean Six Sigma GB/BB certificate. 为了更好的推广持续改善项目在公司的发展,定义、规范公司对精益六西格玛绿带、黑带的认证办法、条件及相关的流程。 2. SCOPE范围 3. RESPONSIBILITY 责任 3.1 CIP department(持续改善部): 3.1.1 To define the certifying method, condition, and related procedure. 制定公司精益六西格玛绿带、黑带认证的办法、条件及相关流程。 3.1.2 Select the eligible persons and send to CIP Steering Group for approval. 负责选定符合认证条件的候选人,并提交给公司改善推进委员会批准。 3.1.3 Responsible for certificate design and release. 负责相关的证书的设计及发放。 3.2 Training department(培训部): 3.2.1 Organize related quality tools training according to requirement of CIP department. 按持续改善部的要求负责组织相关的品质工具培训。 3.2.2 Responsible for making related certificates. 负责相关证书的制作。 4 Certification Condition 认证条件 Staffs who want to get the certification must meet the following 2 conditions: 要取得公司认证必须符合下列两个条件: 4.1 Lean Six Sigma quality tools know-how 精益六西格玛品质工具知识: Know how to apply Lean quality tools (required by Lean Six Sigma) in actual practice and its methodology (DMAIC/DFSS) to improve process/product, and design quality, and reduce waste. There are following 2 ways that company acknowledges the staff who has been qualified in mastering Lean Six Sigma knowledge

六西格玛黑带考试知识点

1.正态分布X~N(μ,σ2) z=x?μσ P a

4.超几何分布 X~H(n,N,M) n,样本量;N,批量; M,批不合格品数;x,样本不合格数 p x = C N?M n ?x C m x C N n / p x = C N N?x C N M E x =nM N var x =n N ?n N ?1M N 1?M N 5.均匀分布 X~U(a,b) p x =1 b ?a ,a

8.C pkA =C pA ? ΔA 3σA ΔA =μA ?μ0 9. 2 pk pmk ) ( 1σ μ += C C 10.p d =? 3C pk ?6C p +? ?3C pk 11.分辨力Unit 测量值最小间距 ?n?t ≤m i n 6σ10,UsL ?LsL 10 n ?c = 1.41?σp ms = 2σp 2m S 2 12.P 图控制限 UCL =p + 3 p 1?p n LCL =p ?3 p 1?p n 13.C 图控制限 UCL =C +3 c LCL =0

六西格玛绿带培训和6西格玛黑带培训的具体区别

六西格玛绿带培训和6西格玛黑带培训的具体区别 (一) 大多数情况下,让各个业务单元花两年时间培训一定数量的黑带和绿带是合理的。但某些时候,例如,企业领导希望让员工产生一种紧迫感时,要求在第一年就培训出一定的数量和黑带也是合适的每个业务单元必须接受多次时间的培训? 。 (二)企业推行六西格玛培训,6西格玛黑带是全职还是兼职? 黑带应该是全职的,全职的黑带将来要从事领导岗位。有时,某个企业希望培训一些兼职的黑带作为企业额外的资源,并且(因为种种原因)不希望他们像质量管理人员一样,总是全职的,但根据我们已有的经验,兼职的黑带完成项目的时间要长得多,在使用工具方面也不像全职的黑带那样富有成效。 (三)企业培养六西格玛黑带培训和6西格玛绿带培训分别要培训多长时间? 培训黑带一般要四到五个星期的时间,其中四个星期用来进行DMAIC培训,一个星期则用来进行重要技巧和团队精神的培训。绿带的培训通常需要10天。确定最短的培训时间很重要,因为如果企业领导没有制定出明确的要求,很多业务单元会缩短培训时间。 (四)六西格玛绿带和6西格玛黑带的区别? 绿带一般为兼职,可担任项目的核心团队成员,积极参与范围较大的黑带项目,并对该项目提供专业的建议。

黑带一般为专职,需要组建、指导和带领跨部门的改进团队,向管理层提供项目的优先选择,撰写项目章程和启动等的建议和指导,辅导绿带、黄带、及各领域业务专家,使用六西格玛工具与方法,学习使项目结合经营目标,提供项目管理,协调和指导团队。 六西格玛绿带、6西格玛黑带等词来源: 黑带一词来源于跆拳道。跆拳道有着严格的技术水平等级制度和晋级升段考核要求。腰带的颜色代表着练习者的水平。从低到高依次为白带(10级)、白黄带(9级)、黄带(8级)、黄绿带(7级)、绿带(6级)、绿蓝带(5级)、蓝带(4级)、蓝红带(3级)、红带(2级)、红黑带(1级或一品、二品、三品)、黑带(一段至九段)。 六西格玛专业人士的级别一般只有黑带大师(MBB)、黑带(BB)、绿带(GB),个别企业为了普及六西格玛知识,又设置了黄带(YB)。 张驰咨询-六西格玛绿带培训近期公开课培训计划 张驰六西格玛绿带培训(5天)计划: 11月23-27(上海)确定开课! 11月19-23(北京)计划开课! 11月20-24(深圳)计划开课! 备注说明:零基础者 张驰六西格玛绿带培训(10天)开课日期: 北京(11月17-21日) 上海(11月20-24日) 深圳(11月26-30日)

大量品质管理书籍和资料,品管人员必备

│2010年质量专业理论与实务(中级)过关必做1500题.pdf │21世纪车间主任工作手册(添加书签).pdf │35钢显微组织.pdf │3A企管書系精益生产方式——现场IE.rar │6S培训.doc │AQP&PSO 6th Manual.Chinese.20090420.1.to PDF.to print.1.pdf │Cmk计算视频.exe │DCC.pdf │DOE.PDF │EMS.pdf │Engineers' Guide to Rotating Equipment - The Pocket Reference.pdf │EXCEL制作的柏拉图.rar │EXCEL在管理中的应用(10年经验总结).pdf │EXCEL在统计中的应用.pdf │Formel Q ChineseVersion.pdf │Formel-Q Training(5th edition)完稿1.pdf │Formel-Q-第五版(中文).pdf │Formel-Q-第六版(中文).pdf │GEOPAK_Operation.pdf │GE的黑带培训资料.pdf │IE入门.pdf │IQC物料检验规范.rar │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的理解与运作.pdf │ISO-TS 16949 程序文件案例精选(pdf318).pdf │ISO9001-2008.pdf │ISO9001审核实践指南.pdf │ISO9001:2000管理体系标准图解教程.pdf │isots16949国际汽车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解读和实施.pdf │jit.rar │LEAN.PPT │MINITAB统计分析教程.pdf │minitab统计分析教程光盘文件.rar │OEE_workshop(中文).pdf │PartManager.pdf │PHILIPS品管员的培训资料.rar │Q1 Introduction.pdf │QA.pdf │QC story&DMAIC.01.rar │QC小组活程序指导手册.rar │QFD-邵家俊.pdf │QFD.chm │QFD品质机能展开.pdf │quality.rar

六西格玛黑带应掌握的基本知识汇总

六西格玛黑带应掌握的基本知识数据收集与描述: 1.1.数据的获取 1.2.抽样举例 1.3.集中趋势的描述 1.4.离散程度的描述 1.5.项目风险的度量与比较 你赢的可能性有多大: 2.1.掷骰子的游戏 2.2.顾客的风险是多大 2.3.概率的几个计算公式 2.4.概率决策树 质量管理中的几个概率分布: 3.1.离散型和连续型数据 3.2.由上帝决定的变异 3.3.二项分布 3.4.过程产品合格率 3.5.泊松分布 3.6.正态分布 3.7.正态分布与生产能力 3.8.由样本推断总体. 4.1.参数估计

4.3.方差已知时求均值的置信区间4.4.方差未知时求均值的置信区间4. 5.均值未知时求方差的置信区间检验你的承诺: 5.1.检验的虚假性 5.2.假设检验的几个步骤 5.3.双侧检验 5.4.单侧检验 5.5.两类错误 5.6.检验应用 离散数据的卡方检验: 6.1.卡方检验的本质 6.2.卡方检验期望值的计算 6.3.卡方检验的分析 6.4.卡方检验的应用 方差分析: 7.1.方差分析的引入 7.2.怎样得到F统计量 7.3.方差分析的计算机输出 7.4.单因素方差分析 7.5.检验方差假设 7.6.多因素方差分析

7.8.多变元分析 相关分析. 一元线性回归. 多元线性回归. 定性数据的建模分析. 对数线性模型基本理论和方法. Logistic.回归基本理论和方法六西格玛过程控制: 1.1.什么是过程 1.2.六西格玛过程 1.3.核心过程 1.4.DMAIC 1.5.流程图 1.6.过程控制 1.7.过程控制计划 1.8.统计过程控制 1.9.缺陷与不合格 错误检查: 2.1.失败模式 FM 2.2.影响分析 EA 2.3.FMEA 2.4.错误检查的使用

六西格玛绿带培训中控制图SPC的含义和作用解读

六西格玛绿带培训中控制图SPC 的含义和作用 一、何时及为何使用SPC 或控制图 天行健管理公司认为使用SPC 和控制图是监视当前过程绩效、预测未来绩效以及给出修正建议的理想方法。控制图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沟通工具,只要稍加解释,就很容易理解它。许多公司都把关键过程控制图张贴在容易接近的地方,使日常活动状况、趋势、模式和对可能出现问题的预警清晰可见。这种做法可以使每个人都参与到公司管理和问题解决的工作中来。 在六西格玛系统中,控制图有3种重要用途: ①在DMAIC 项目早期的“测量”活动中,控制图有助于团队确认问题或“失控”状态的类型和出现频率。它们甚至可以表明什么样的调查或纠正措施可能会最有效; ②在试行或实施过程解决方案或过程变革时,控制图有助于跟踪结果,显示对变异和绩效的影响,甚至可能给出进一步工作和调查领域的建议;

③控制图用做一种实时预警系统,可以提醒观察者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状况并触发过程“反应计划”。 二、SPC 或控制图中“控制”的含义 “控制”意味着保持某一过程在可预见的变异范围之内运行。目标是要维持稳定、一致和良好的过程运行状态。为了确定某一过程在统计意义上是处于“受控”状态还是“失控”状态,企业必须从实际测量一段时间的过程运行开始,然后检查所收集到的数据的变异情况。通过足够的数据,可以计算出所说的“控制界限”,从而迈出了检查过程运行状态的第一步。 举例,假设你负责管理公司的电子邮件系统,希望知道公司每小时发送邮件数量的变异有多大。当然,为了得到答案,你必须搜集一些数据。因而,在搜集了一个月的每小时邮件数量水平的数据之后,你把电子邮件流量绘制在一张走势或趋势图上(按时间顺序。接下来,你利用数据计算出控制界限--控制上限(upper control limit, UCL 和控制下限(lower control limit, LCL ,然后将这些界限连同均值线添加到图形中去。现在你就得到了一张控制图。 如果你继续收集有关电子邮件流量方面的数据,那么控制图将不仅能使你跟踪电子邮件数量方面的变化,还能使你看出过程是否以及何时出现“失控”(即过程以不再能预见的方式运 行。 因为大家认为处于正常运行状态下的过程的变异将是“随机”的,所以存在以下几种情况表明过程处于失控状态: ①线外点--任何出现在控制界限之外的点; ②趋势--存在连续上升或下降趋势的点列; ③漂移或移动--存在位于平均线上或下的连续点列;

六西格玛绿带培训考试试题

上海朱兰质量研究院六西格玛绿带培训考试试题 姓名: 公司/部门: 单项选择: 1.六西格玛改进的五个阶段D、M、A、I、C中的D表示。 a.Do 实施b.Define 界定 c.Design 设计d.Defect 缺陷 2.在最初的团队会议上,团队应该: a.建立基本的规则和讨论成员的责任 b.在项目的目标、范围、计划和时间表上达成一致意见 c.确定可行的会议时间和地点 d.以上都对 3.某零件有2个关键特性,经检验在500个产品中有25个产品存在缺陷,其中,有20个产品 a.95%b.90% c.99% d.97.5% 4.在统计学中,σ主要描述一正态概率分布的。 a.平均值b.分布情况c.离散程度d.集中程度 5.在Kano(狩野)模型中,当质量特性不充足时,顾客很不满意;当充足时,顾客充其量不会 不满意指的是下面哪一种质量? a.魅力质量b.当然质量 c.线形质量d.一元质量 6.通常我们所说六西格玛质量水平对应3.4ppm缺陷率是考虑了过程输出质量特性的分布中心 相对目标值偏移。 a.没有b.有+1.5σ或-1.5σ c.有+1.5σd.有-1.5σ 7.六西格玛管理的核心特征是 a.最高顾客满意度b.3.4PPM c.最低资源成本d.经济性 8.S IPOC过程图代表供方、输入、过程、输出、顾客,其中P一般包含个子步骤?a.21-40 b.16-20 c.5-7d.8-15 9.选择团队成员时应采用的方法是: a.流程分析b.因果分析 c.项目相关方分析d.矩阵分析

10.一个项目特许书不包含 a.问题/目标陈述b.项目范围 c.解决问题的方案d.项目进度 11.一个稳定的过程,标准差为100。这个过程中n=25的样本均值的标准差是 a.20b.4 c.100 d.以上都不对 12.测量系统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意思: a.相同b.相反 c.分别代表精确性和可追溯性d.分别代表一致性和正确性 13.对同一工序的四台设备进行过程能力研究,得到如下数据: ()X过程波动(σ) 设备号均值 #1 600 2.5 #2 605 1.0 #3 598 1.5 #4 595 1.5 假定规格要求是600±10mm且可得到稳定的平均值,那么最好的设备是: a.设备# 1 b.设备# 2 c.设备# 3d.设备# 4 14.正态均值的90%的置信区间是从13.8067至18.1933。这个意思是: a.总体中所有样本值的90%落在13.867至13.1933 b.总体中所有值的90%落在13.8067至18.1933 c.均值落在13.8067至18.1933区间的概率是90% d.置信区间变差均值的概率为90% 15.项目界定和测量时,需要确定缺陷机会和DPMO及西格玛水平,统计了其过程输出,有4 个特性都可能出现缺陷,在抽样10000件产品中,特性Ⅰ缺陷数为15,特性Ⅱ缺陷数为10,特性Ⅲ缺陷数为8。特性Ⅳ缺陷为3,该项目过程的缺陷机会、DPMO、西格玛水平应为。 a.4,360,4.9σb.1,3600,4.2σ c.4,900,4.625σd.1,1100,4.55σ 16.在六西格玛改进DMAIC过程中,确定当前水平(基线)是阶段的活动要点。 a.界定b.测量 c.分析d.控制 17.加工某一零件,需经过三道工序,已知第一、二、三道工序的不合格品率分别是2%,3%, 5%,且各道工序互不影响,则流通合格品率RTY= 。 a.0.969 b.0.097 c.0.903d.0.699 18.由多个操作者采用一种量具,多次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所获得的测量值不同,是由 于。 a.测量系统的R&R b.量具的重复性 c.测量人员的再现性d.计量基准偏差 19.在做测量系统分析时,以下哪种做法应当避免

六西格玛绿带考试样题

中国质量协会注册六西格玛绿带考试样题 说明:此样题共40题,分单项选择(25题)和多项选择(15题),主要目的是提供读者六西格玛题目的难度和类型。实际考题数量参见中国质量协会年度注册六西格玛绿带考试通知。 单选题(1-25) 1.在下列陈述中,不正确的是: A.六西格玛管理只是一种解决质量问题的工具; B.六西格玛管理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战略; C.六西格玛管理是企业整体业务改进的管理模式; D.六西格玛管理是不断提高顾客满意度的科学方法。 2.关于六西格玛绿带的描述,哪个是不正确的? A.绿带可以作为成员参与六西格玛黑带项目 B.绿带可以作为项目组长负责六西格玛绿带项目 C.绿带可以作为项目组长负责六西格玛黑带项目 D.绿带可以作为组员参与六西格玛绿带项目 3.朱兰的质量管理三部曲是指: A.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改进 B.质量目标-质量策划-质量改进 C.质量战略-质量目标-质量控制 D.质量分析-质量策划-质量改进 4.有关田口的质量损失函数和六西格玛减少波动的理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于同一产品质量特性,只有超出规格范围外的波动才会导致质量损失 B.对于同一产品质量特性,只要在规格范围内,减少波动与减少质量损失没有关系 C.对于同一产品质量特性,减少波动同时可以减少质量损失 D.对于同一产品质量特性,减少波动会增加质量损失 5.精益生产的核心理念是: A.实现拉动生产 B.减少一切不必要的浪费 C.实现质量水平零缺陷 D.看板管理 6.按照平衡记分卡的理论,企业培训的六西格玛倡导人、绿带和黑带和资深黑带,可以作 为下述哪个维度的指标纳入企业的绩效评价体系: A.财务 B.顾客 C.内部流程

QMS基础知识

2017年12月QMS基础知识 一、单选题(1分*50) 1.正规的质量管理体系为策划、执行、监视和改进质量管理活动的()提供框架 A.有效性 B.有效性和效率 C.符合性和有效性 D.绩效 2.GB/T19001标准7.3条款指人员意识,要求组织应确保其控制范围内相关人员知晓() A.员工高超技术 B.员工对企业的贡献 C.偏离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后果 D.企业高质量高效益 3.风险是不确定的影响,不确定性可能是正面的或是负面的影响。风险的正面影响可能提供() A.改进机会 B.机遇 C.预防措施的机会 D.新的挑战 4.质量计划的详略程度应与所有已约定的(),组织运作方式和所开展活动的复杂程度相一致 A.隐含 B.法律法规 C.顾客要求 D.以上全部 5.设计和开发活动中的“变换方法进行计算”的活动是() A.设计输出 B.设计评审 C.设计验证 D.设计确认 6.GB/T19001标准中表示的“保留形成文件的信息”指的是() A.程序文件 B.作业文件 C.记录 D.图纸 7.机遇的出现可能意味着某种()的局面,例如:有利于组织吸引顾客、开发新产品和服务,减少浪费或提高生产率的一系列情形 A.迎接新挑战

B.有利于实现质量方针和目标 C.实现质量管理有效性 D.有利于实现预期结果 8.确定审核范围时应考虑() A.组织的实际位置与组织单元 B.覆盖的时期 C.组织的活动和过程 D.以上全部 9.认证人员从事认证活动,应满足以下()要求 A.只在一个认证机构执业 B.可在两个以上认证机构职业 C.可为受审核方提供咨询服务 D.不可兼任认证活动管理人员 10.《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益受到损害时起计算 A.五年 B.二年 C.三年 D.十年 11.监视顾客感受的例子可包括() A.服务的反馈 B.顾客会晤 C.市场占有率分析 D.以上都是 12.依据GB/T19001标准,“变更的策划”属于以下哪个() A.质量目标及其实现的策划 B.采取的措施和需要的资源 C.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的策划 D.质量管理体系策划 13.组织策划、制定、实施和保持内部审核方案,应依据() A.有关过程的重要性 B.对组织产生影响的变化 C.以往的审核结果 D.以上都是 14.从事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绩效和有效性的工作人员所需能力,可以通过采取措施获得所需能力,这里的措施不包括() A.在职人员进行培训

中国质量协会注册六西格玛绿带知识大纲

中国质量协会注册六西格玛绿带知识大纲 作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日期:2019/3/08 浏览次数:96991 I 六西格玛管理概论 A. 六西格玛管理的发展 1.六西格玛的起源和发展 了解六西格玛的起源,理解质量大师(朱兰、戴明、休哈特等)的质量理念;六西格玛管理的演变过程;识别组织为何使用六西格玛,六西格玛与其他管理模式之间的关系。(理解)2.六西格玛解决问题的逻辑 识别企业的关键绩效指标和业绩驱动因素,平衡记分卡、绩效指标与至上而下的业务流程改进。(理解) B. 六西格玛管理的概念和核心理念 1.六西格玛管理的概念 掌握六西格玛的基本概念,了解其统计意义和管理意义。(理解) 2.六西格玛的核心理念 掌握六西格玛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观。(理解) C. 六西格玛管理的组织和推进 1.六西格玛管理领导力与战略 掌握六西格玛管理实施中高层领导的作用,六西格玛与企业战略。(理解) 2.六西格玛管理的组织结构 掌握实施六西格玛管理需要建立的基础架构和条件,组织各部分的角色(高层领导团队、倡导人、资深黑带、黑带、绿带等)和作用。(理解) 3.六西格玛管理的推进步骤 掌握六西格玛实施的主要阶段和步骤,各阶段的特点、主要内容等。(理解) 4.六西格玛项目管理 掌握六西格玛项目管理的基本原则、意义和作用。(理解) D.六西格玛管理方法论 1.六西格玛改进的模式——DMAIC 掌握DMAIC解决问题的基本逻辑和流程,各阶段的主要内容,与其他持续改进思想之间的关系。(理解) 2.六西格玛设计的模式 了解六西格玛设计的基本思想,描述并区别DMADOV(定义、测量、分析、设计、验证)识别它们如何与DMAIC相联系及在DFSS的设计阶段如何全程跟进帮助改进最终产品和过程。(理解) E.精益六西格玛 1.精益生产的产生及发展 了解精益生产的产生和精益的思想,掌握一些概念,例如价值链、看板、拉动系统等。(理解) 2.精益生产的核心理念 了解精益生产的核心理念,掌握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识别在过量库存、空间、测量检测、重复工作、运输和仓储等方面的浪费。(理解) 3.精益生产与六西格玛的融合 了解如何将精益的工具融入六西格玛问题解决的基本框架之中。(理解)

Haier六西格码〈N月图分析使用说明--060909

六西格码系统用户手册 (损失分析平台>N月图分析)Ver 1.0 六西格码推进部

本手册用于指导六西格玛系统用户正确使用及操作N月图分析。 以下为N月图分析>损失分析平台系统操作详细说明 N月图分析>损失分析平台: 1.N月图分析的主要功能: 查询数据域和时间域不同维度的逐月N月图和平均N月图 2.功能及操作说明 a)数据域说明 N月图:查询N月图的方式选择。 本部:包括冰箱、电热、电子、通讯、洗碗机、洗衣机、空调、商用空调 事业部:各个本部条件下的产品事业部。

机型:各个本部和事业部选择条件下产品对应的社会反馈型号 对象:各个本部和事业部选择条件下产品对应的社会反馈故障对象,可以汉字形式模糊搜索,选择对象名称和对象码。 故障:各个本部和事业部选择条件下产品对应的社会反馈故障对象的故障描叙,可以汉字形式模糊搜索,选择对象名称和对象码。 时间域说明: 选择N月图形式逐月N月图,则选择当前生产产品的生产时间和服务时间 选择N月图形式逐月N月图,则选择当前生产产品和对比生产产品的生产时间和服务时间 b)操作说明 选择查询维度模型 查询维度可自由组合: 逐月N月图:本部事业部对象玛故障码,以上条件在选定本部的前提下可单选可多选,对象码和故障码级别下又可单选和多选 平均N月图:本部事业部对象玛故障码,以上条件可在选定本部的前提下可单选可多选,对象码和故障码级别下又可单选和多选 查询N月图 在查询维度模型确定后,点击统计(查询时间会因查询维度的复杂度而增多加) 点击不良数据查询N月不良数 点击不良率查选不良PPM 系统图示和数据框都可以手动拉大和缩小

导出N月图原始数据 点击导出可导出产量不良数和不良率

六西格玛黑带课程大纲

六西格玛黑带课程大纲 课程大纲 一.六西格玛的概念、战略及实施 1.质量管理发展史(如戴明、朱兰、休哈特、石川馨、田口等)2六西格玛的理念、目标和定义 3.六西格玛角色和责任 4.六西格玛与企业经营绩效的关系 5.风险分析与SWOT分析 二.六西格玛方法和工具——Define定义阶段 Define阶段步骤1——项目选定 ——商业机会分析 ——顾客定义 ——VOC-CTQ导出 ——项目选择 - 选择介绍 - 选择顺序介绍 - 项目选择领域 Define阶段步骤2——项目定义 ——商业案情 ——问题描述 ——项目范围 ——顾客及CTQ ——Y及缺陷定义 ——现状及目标 ——战略联系 ——预期效果 ——团队组织 ——项目日程 Define阶段步骤3——项目承认 ——建立团队章程,项目审批登记注册 Define阶段步骤4——基本统计

——Data的种类 ——统计的基础 ——流程的散布 ——Graphical Presentation ——正态分布 ——统计量的陈述方法 ——Data Mining 三.六西格玛方法和工具——Measure测量阶段 Measure阶段工具1——Y值确认 ——Y’s的导出 ——CTQ与Y的关系 ——代表指标Y的决定 ——Y的测量方法 Measure阶段工具2——测量系统分析(MSA) ——MSA 概要 ——测量系统评价 ——计量型数据 Gage R&R ——记数型数据 Gage R&R ——MSA 练习 Measure阶段工具3——工程能力研究(CPK PPK) ——流程能力介绍 ——计数型流程能力 ——计量型流程能力 ——流程能力指数 ——短期/长期流程能力分析 ——流程能力练习 Measure阶段工具4——统计过程控制(SPC) ——SPC的概要 ——SPC的必要性 ——Data 收集及分析方法 ——Data的GRAPH化 ——Data种类别管理图制作 ——SPC 使用例子 ——管理图使用方法 ——Sub grouping ——计数型管理图

六西格玛绿带培训机构中常用的术语及定义解读

六西格玛绿带培训机构中常用的术语及定义 1、黑带(Black Belt 掌握六西格玛技能并全职领导六西格玛项目者。在大多数公司,黑带要专职从事12-24 个月的六西格玛项目领导工作,然后重返日常工作或晋升。 2、倡导者(Champion 负责在战略层面领导六西格玛项目的高级经理人。黑带通常向倡导者汇报并与之共事。多数情况下,项目倡导者对所改进的流程负责。 3、连续数值变量(Continuous Numberical Variables 用无限可分的范围,如时间、重量、长度、宽度等,来衡量某种特性所得出的数据。其中,邻近数值的差距由测量工具的精度决定。 4、关键质量特性(Critical-to-Quality 对于客户来说,产品和服务的属性最为重要。如果关键质量特性没有达标,客户就会认为产品或服务有缺陷。这个名词通常缩写为“CTQ。" 5、六西格玛设计(Design for Six Sigma 根据六西格玛标准设计出流程以满足客户的要求(有时用缩写“ DFSS来表示。 6、离散属性(Discrete Attributes 从定性分类变量中得到的数据。这些变量产生的结果必须能够归类(例如,成或败、足球世界杯中的运动队、失败的原因、有缺陷或没有缺陷等都是离散属性。 7、D MADV

流程设计和再设计常用的一个缩写:定义(Define、评估(Measures分FElyse、设计(Design和验证(Verify。 8、DMAIC 六西格玛流程改进战略的缩写:定义(Define、评估(Measure分析(Analyse、改进(Improve 和控制(Control。 9、绿带(Green Belt 掌握六西格玛基础技能的人。他们在自己的工作领域内兼职参与某些项目。他们从事六西格玛项目工作的时间约能达到40%。 10、黑带大师(Master Black Belt ①能够应用高级六西格玛技能; ②可以培训和指导他人应用这些技能; ③能够使用六西格玛方法论领导实施持续改进举措或培训、指导别人实施。 11、假设(Hypothesis 讨论、调查、研究之初的见解、想法、理论或其他表述。假设术语用于描述某种想法或理论, 它与总体和根本原因分析间的统计差别相关。例如,可以假设白班生产时的变 异要比夜班生产时的大。 12、帕累托分析(Pareto Analysis 使用“80/20法则”分析数据;80%的问题是由20%的原因造成。通常会生成帕累托图,即按发生频率大小从高至低排列的条形统计图。 13、质量功能展开(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

6sigma黑带考试试题

6SIGMA 黑带试卷黑带试卷 姓名: 单位: 本试卷分为基础知识题和综合能力题两部分,总分为100分。其中基础知识题为标准化命题,每道题有3到5个选择,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共分为五个阶段,即D 阶段、M 阶段、A 阶段、I 阶段、C 阶段,共90题,每题1分,总共90分,综合能力题为论述题,共2题,每题5分,总共10分。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考试时间为180分钟,考试结束时请将试卷和答题纸一起上交。 基础知识题基础知识题 第一阶段第一阶段::界定界定阶段阶段阶段(20(20×1)1) 本阶段涉及内容本阶段涉及内容::项目界定项目界定、、管理概述管理概述、、劣质成本劣质成本、、六西格玛设计六西格玛设计 1.6SIGMA 诞生于 公司 A. GE B.摩托罗拉 C.三星 D.索尼 2.下列哪个亚洲国家未开展6SIGMA 活动 A. 韩国 B.日本 C.印度 D.伊朗 3.6SIGMA 质量关注的是: A. 顾客满意 B. 减少缺陷降低成本 C.A+B 4.下列关于6SIGMA 概念说法错误的是: A. σ就是标准差,是衡量波动大小的指标 B. 6SIGMA 水平意味着百万机会中缺陷数为3.4 C. 6SIGMA 水平意味着公差界限内能容纳6个σ D. 6SIGMA 水平相当于CP=2,CPK=1.5 5.KANO 将质量分为三类,下列哪一个不是: A.当然的质量 B.一元质量 C.魅力质量 D.满意质量 6.下列内容中哪一个不是6SIGMA 典型的组织结构 A)Champion B)MBB C)GB D)BB E)CFO 7.6SIGMA 的方法论是: A.DMAIC B.PDCA C.PSP D.SPC 8.6SIGMA 的核心是关注: A.企业 B.顾客 C.战略 D.企业和顾客的双赢 9.收集了500个关于比萨饼配送的数据,发现有25个迟到,10个太冷,7个损失,8个有错误的成分,请计算DPMO 值 A.5% B 0.1 C.100000 D.25000 10.劣质成本与质量水平的关系 A.质量水平越高,劣质成本越高 B.质量水平越低,劣质成本越低 C.合适的质量水平劣质成本才最低 D.质量水平与劣质成本无关 11.彼德.潘德提出的六西格玛设计的模型是:

六西格玛普及手册

六西格玛管理知识普及宣传教育手册 主编:周先忠 副编:王连杰、夏丽君 编辑:时强、孙琛光、姜伟 天润曲轴股份有限公司

成功的必经之路 推行六西格玛是天润打造百年基业的需要,是建立独特、完整的企业文化的需要,是贯彻董事会把天润建设成国际化企业的指导思想的需要。要想成为国际化企业,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我们必须具备国际化企业的管理思想,国际化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国际化企业的竞争力。推行实施六西格玛正是我们与国际化企业接轨,向国际化企业迈进所必须经历的重要一步。 推行六西格玛是天润实现“二三五”战略,进军世界曲轴行业前三强的需要。要实现“二三五”战略,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我们必须在稳固国内市场的同时进军国际市场,挑战国际市场。我们必须具有向国际市场挑战的胆魄和接受国际市场挑战的势力。我们就是要与印度BAHRAT、德国蒂森-克虏伯这样的世界强手同台竞技,一比高低。压力虽然很大,但是前景也是光明的。推行六西格玛,实现质量与速度快速提升和改进正是我们增强信心、提升势力的首要条件之一。 六西格玛是世界制造业的致胜法宝,只有将六西格玛理念深深地根植入天润文化当中,我们才能成功。我们推行六西格玛,建设国际化企业,进军世界曲轴行业前三强,不但是为了展现天润势力,也是为了展现国内曲轴行业的势力,更是为了让全世界都能看到我们:发达、先进国家企业能做到的事情,我们中国企业也能做到。振兴文登工业,振兴民族工业,这是我们天润人的使命。 望全体天润员工在学习中不断进步,在变革中不断成长,向着既定的“打造天润百年基业,营造国际化曲轴基地”的战略目标快速迈进。 天润曲轴股份有限公司 总经理:孙海涛 2007年6月 2

2017年六西格玛管理黑带考试知识要点

2017 年六西格玛管理黑带考试知识要点 红皮书整理 序言:为帮助大家学习和掌握六西格玛管理知识,加深对六西格玛管理知识的认识,从容应对考试。以红书《六西格玛管理》为基础,适当参照蓝书《六西格玛管理统计指南 -MINITAB 使用指南》,编撰了这篇《知识要点》。所谓要点,即:主要的知识点,重要的概念、公式和方法、可能的考点以及重难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裨益。特别需要提醒的是:第一至第四章、第九第十章的多选题会多一些,而历次考试丢分较多的往往是多选题。 第一章六西格玛管理概论 1.1 六西格玛管理的发展 1.1.1 质量概念的演进和质量管理的发展 1. 质量概念的演进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ISO9000:2005) (1)质量概念中主体的演进 质量概念中的主体是指“什么的质量”。产品的质量。包括性能、可信性等实物质量。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扩展到包括准时交付、周期时间等服务质量。 产品、服务和过程的质量。过程质量涉及5M1E,质量体现Q (实物质量)、C (成本)、 D (交付)、 E (环境)、S (安全)的综合质量。 产品、服务、过程和体系的质量。体系质量即管理系统的质量。 (2)质量概念中客体的演进 质量概念中的客体是指“满足什么要求的质量”。 符合性质量。满足标准或规范要求。适用性质量。满足顾客要求的程度,关键看对顾客 是否适用。顾客及相关方综合满意的质量。大质量概念,综合满足顾客、股东、员工、供应商及合作伙伴、社会等利益相关方(也称为五大利益相关方)的程度。 2. 质量管理的发展经历了质量检验、统计质量控制、全面质量管理三大历史阶段。 (1 )质量检验阶段。(二战以前)三权分立:设计+制造+检验聚焦于产品质量。 代表人物:F.W泰勒(科学管理之父)。 工人自检、工长监督检查、检验员专检。 两个问题: 事后检验,死后验尸; 全数检验,成本太高。 (2)统计质量控制(SQC)阶段(20世纪40-50年代)数理统计方法与质量管理结合,过程控制,形成了质量的预防性控制与事后检验相结合的管理方式。 代表人物:休哈特(W.A.Shewhart):统计过程控制(SPC) 道奇(H.F.Dodge)、罗米格(H.G.Romig):抽样检验。 (3)全面质量管理(TQC)阶段(1960-) 全员、全企业、全过程和多样化的方法。 代表人物:费根堡姆、朱兰、戴明、克劳士比、石川馨等。 费根堡姆(Feigenbaum)61年出版的《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顾客需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生产和服务,把企业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一体的有效体系。 日本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全公司质量管理(CWQC)、QCC、田口方法、5S 管理、全面生产维护(TPM )、QFD、丰田生产方式(TPS)、老七种、新七种工具。1979年克劳斯比《质量

质量协会注册六西格玛黑带知识大纲

中国质量协会注册六西格玛黑带知识大纲(2014 版) I.六西格玛管理在组织中的开展(10) A.六西格玛管理、精益管理和持续改进理论概述 1.六西格玛管理和持续改进的发展(了解) 了解六西格玛管理和持续改进的起源,六西格玛管理的概念;理解戴明、 朱兰、克罗斯比等质量管理大师的质量理念;了解全面质量管理、零缺 陷和六西格玛管理之间的关系。 2.六西格玛管理的核心理念(理解) 理解六西格玛管理的核心理念。 3.精益生产的发展史和基本理念(了解) 了解精益生产的起源和核心价值;了解精益的一些基本概念,如价值链、 浪费、推/拉式系统、看板等。 4.精益生产和六西格玛管理的整合(理解) 理解精益生产和六西格玛管理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将六西格玛管理和 精益生产整合到持续改进的基本框架中。 5.六西格玛管理的组织和推进(应用) 了解实施六西格玛管理需要建立的基础架构和条件;了解绿带、黑带、 资深黑带、倡导者、流程负责人和财务代表的职责;了解六西格玛实施 的主要阶段和步骤,各阶段的特点、主要内容等。 6.六西格玛方法论的概述(理解) 了解六西格玛方法论——六西格玛改进模式DMAIC 和六西格玛设计模 式DMADOV / IDDOV,以及六西格玛方法是如何帮助组织进行业务流 程的改进和创新的。 B.六西格玛领导力和战略 1.高层管理者的作用(理解) 理解高层领导团队和六西格玛倡导者的职责,以及如何结合组织自身实 际将六西格玛战略展开。 2.六西格玛战略(理解) 了解六西格玛是如何作为战略来帮助组织实现流程改进和卓越的;了解

六西格玛战略如何支持组织战略;了解组织实施六西格玛管理的目标, 以及实施六西格玛管理的主要阶段。 3.组织文化变革与变革管理(应用) 了解六西格玛文化,并分析当前的组织文化和六西格玛文化之间的差异; 识别阻碍组织文化变革的壁垒,并运用适当的工具来消除壁垒。 II.六西格玛和过程管理(7) A.业务流程的系统分析(理解) 从系统角度建立流程的概念;掌握过程管理的基本思想。 B.利益相关方分析(理解) 了解流程负责人和六西格玛项目利益相关方的作用和职责,以及项目对利益相关方的影响。 C.过程关键指标(应用) 在分析利益相关方需求的基础上确定项目关键指标;根据KPI 分解,运用平衡计分卡确定项目主要和次要的业务绩效指标。 D.水平对比(理解) 了解水平对比的目的、类别和主要步骤;使用水平对比确定改进机会。 E.财务收益(应用) 理解一个项目的财务量度和其他益处(软的和硬的);理解并使用基本财务模型(如NPV、R OI);描述、应用、评估和解释质量成本的概念,包括质量成本分类、数据采集和报告表等。 III.六西格玛项目管理(10) A.六西格玛项目选择(应用) 了解六西格玛项目选择的过程(包括如何识别改进机会),调整项目目标,以便与组织目标保持一致;了解如何基于多准则来选择项目;掌握选择项目的工具,如水平对比、客户调查、客户反馈、组织KPI 指标、平衡计分卡等。 B.项目立项表和计划(应用) 了解如何构建项目立项表及其作用;掌握制定项目计划的工具及其重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