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蓝根颗粒制备实验报告

板蓝根颗粒制备实验报告

板蓝根颗粒制备实验报告

引言:

板蓝根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具有抗病毒、抗菌、消炎等多种药理作用。板蓝根颗粒是将板蓝根研磨成细粉后制成的固体制剂,具有方便服用、易于保存等优点。本实验旨在探究板蓝根颗粒的制备过程,以及其对感冒症状的缓解效果。实验方法:

1. 材料准备:

- 板蓝根:从药店购买板蓝根颗粒原料。

- 辅料:玉米淀粉、蔗糖。

2. 制备板蓝根颗粒:

- 将板蓝根颗粒原料研磨成细粉。

- 将细粉与适量的玉米淀粉混合均匀。

- 加入适量的蔗糖,搅拌至颗粒成型。

3. 质量控制:

- 通过颗粒的外观、颜色、气味等进行质量检查。

- 使用显微镜观察颗粒的形态和结构。

- 进行溶解度测试和稳定性测试。

实验结果:

制备的板蓝根颗粒呈现出淡黄色,颗粒均匀细致。通过显微镜观察,可以看到颗粒表面光滑,内部结构紧密。颗粒在水中溶解度良好,并且在常温下稳定性较高。

讨论:

板蓝根颗粒的制备过程中,将板蓝根研磨成细粉是关键步骤之一。细粉的制备可以提高颗粒的溶解度和吸收率,从而增强药效。另外,添加适量的玉米淀粉和蔗糖可以增加颗粒的稳定性和口感。

板蓝根颗粒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制剂,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板蓝根中的有效成分具有抗病毒和抗菌作用,可以缓解感冒引起的咳嗽、发热等症状。通过制备板蓝根颗粒,可以方便患者服用,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然而,板蓝根颗粒的制备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板蓝根的质量和来源对颗粒的质量有一定影响,需要选择优质的原料。其次,制备过程中的工艺参数和比例需要进一步优化,以提高颗粒的稳定性和溶解度。

结论:

通过本实验,成功制备了板蓝根颗粒,并对其进行了质量控制。板蓝根颗粒具有良好的外观、颗粒形态和稳定性。板蓝根颗粒的制备为其在临床应用中提供了一种方便、易于服用的形式,有望在感冒症状缓解中发挥重要作用。

实验的结果和讨论为进一步优化板蓝根颗粒的制备工艺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未来可以通过调整原料比例、改进研磨工艺等方法,进一步提高板蓝根颗粒的质量和药效,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

板蓝根颗粒的制备实验报告

板蓝根颗粒的制备实验报告 1. 引言 板蓝根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抗菌、抗炎、抗病毒等药理作用。由于板蓝根质地较硬,直接使用可能难以充分发挥其药效。因此,制备板蓝根颗粒成为一种常见的方法,以便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治疗。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步骤,制备出高质量的板蓝根颗粒。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板蓝根:作为主要原料,可在药店或中药材市场购买到。 •纯净水:用于溶解板蓝根。 •干燥设备:如烘箱、真空干燥器等。 2.2 实验方法 1.将板蓝根浸泡于纯净水中,浸泡时间为4小时,以便使板蓝根充分 软化。 2.将软化后的板蓝根取出,放置在干净的容器中。 3.使用搅拌器或研钵等设备将板蓝根研磨成细粉末状。 4.将研磨后的板蓝根颗粒均匀分布在干燥设备中。 5.调整干燥设备的温度和时间,使板蓝根颗粒逐渐去除水分并干燥。 6.取出干燥后的板蓝根颗粒,进行质量检测。 7.将板蓝根颗粒存放在干燥、阴凉的地方,避免潮湿和阳光直射。 3. 结果与讨论 3.1 板蓝根颗粒的制备过程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将板蓝根浸泡软化并研磨成细粉末状,再进行干燥,成功制备出了板蓝根颗粒。这一过程中,控制干燥设备的温度和时间是关键,过高的温度可能会导致板蓝根颗粒的药效降低,而过低的温度则会延长制备时间。 3.2 板蓝根颗粒的质量检测 为了确保板蓝根颗粒的质量,我们需要进行质量检测。常用的质量检测方法包括药材质量评价、颗粒粒径分布等。通过这些检测手段,我们可以了解板蓝根颗粒的成分含量和颗粒大小分布情况,进一步评估其质量。

4. 结论 本实验成功地制备了高质量的板蓝根颗粒。通过将板蓝根浸泡、软化、研磨并干燥的步骤,我们得到了可存放并应用于临床治疗的板蓝根颗粒。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优化制备过程,提高板蓝根颗粒的药效和质量。 参考文献 [1] 板蓝根的性味与归经. 中医药百科. (无链接,请自行搜索)

板蓝根颗粒制备实验报告

板蓝根颗粒制备实验报告 板蓝根颗粒制备实验报告 引言: 板蓝根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具有抗病毒、抗菌、消炎等多种药理作用。板蓝根颗粒是将板蓝根研磨成细粉后制成的固体制剂,具有方便服用、易于保存等优点。本实验旨在探究板蓝根颗粒的制备过程,以及其对感冒症状的缓解效果。实验方法: 1. 材料准备: - 板蓝根:从药店购买板蓝根颗粒原料。 - 辅料:玉米淀粉、蔗糖。 2. 制备板蓝根颗粒: - 将板蓝根颗粒原料研磨成细粉。 - 将细粉与适量的玉米淀粉混合均匀。 - 加入适量的蔗糖,搅拌至颗粒成型。 3. 质量控制: - 通过颗粒的外观、颜色、气味等进行质量检查。 - 使用显微镜观察颗粒的形态和结构。 - 进行溶解度测试和稳定性测试。 实验结果: 制备的板蓝根颗粒呈现出淡黄色,颗粒均匀细致。通过显微镜观察,可以看到颗粒表面光滑,内部结构紧密。颗粒在水中溶解度良好,并且在常温下稳定性较高。

讨论: 板蓝根颗粒的制备过程中,将板蓝根研磨成细粉是关键步骤之一。细粉的制备可以提高颗粒的溶解度和吸收率,从而增强药效。另外,添加适量的玉米淀粉和蔗糖可以增加颗粒的稳定性和口感。 板蓝根颗粒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制剂,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板蓝根中的有效成分具有抗病毒和抗菌作用,可以缓解感冒引起的咳嗽、发热等症状。通过制备板蓝根颗粒,可以方便患者服用,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然而,板蓝根颗粒的制备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板蓝根的质量和来源对颗粒的质量有一定影响,需要选择优质的原料。其次,制备过程中的工艺参数和比例需要进一步优化,以提高颗粒的稳定性和溶解度。 结论: 通过本实验,成功制备了板蓝根颗粒,并对其进行了质量控制。板蓝根颗粒具有良好的外观、颗粒形态和稳定性。板蓝根颗粒的制备为其在临床应用中提供了一种方便、易于服用的形式,有望在感冒症状缓解中发挥重要作用。 实验的结果和讨论为进一步优化板蓝根颗粒的制备工艺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未来可以通过调整原料比例、改进研磨工艺等方法,进一步提高板蓝根颗粒的质量和药效,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

板蓝根颗粒剂的制备

板蓝根颗粒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中药颗粒剂的制备方法 2、掌握中药颗粒剂的质量要求和质量检查方法。 二、基本概念与实验原理 中药颗粒剂是指药材提取物或药材细粉与糖粉、糊精、淀粉、乳糖等辅料制成的颗粒状或块状制剂。药材的提取物为药材用水提醇沉法制成的提取液或药材的水煎液浓缩而成的稠膏,也可以提取药材的有效部位供制软材用。制备颗粒剂的关键是控制软材的质量,一般要求手握成团,轻压则散,此种软材压过筛网后,可制成均匀的湿粒,无长条、块状物及细粉。软材的质量要通过调节辅料的用量及合理的搅拌与过筛条件来控制。如果稠膏粘性太强,可加入适量70—80%的乙醇来降低软材的粘性。挥发油应均匀喷入干燥颗粒中,混匀,并密闭一定时间。冲剂应干燥,颗粒均匀,色泽一致,无吸潮、软化现象。冲剂应密闭贮藏。 三.实验内容 1.板蓝根颗粒的制备 【处方】板蓝根50g 蔗糖粉适量 糊精适量 【制法】取板蓝根50g,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1小时,第二次0.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约50ml),加乙醇使含醇量为60%,边加边搅,静置使沉淀,取上清液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1.33(80°C)的清膏(约1:3,即1份清膏相当于3份药材),加入适量蔗糖粉与糊精的混合物(蔗糖:糊精=3:1,)及适量70%的乙醇,拌合成软材,挤压过筛(12—14目)制颗粒,60°C干燥,整粒,按每袋相当于板蓝根10g分装于塑料袋中,密封,即得。【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凉血利咽、消肿。用于扁桃腺炎、腮腺炎、咽喉肿痛、防止传染性肝炎、小儿麻疹等。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一袋,一日四次。 2.质量检查 【鉴别】 (1)取本品0.5克,加水5ml使溶解,静置,取上清液点于滤纸上,晾干,置紫外灯(365nm)下观察,斑点显蓝紫色。

中药板蓝根颗粒的制备

实验五 板蓝根颗粒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中药颗粒剂的的制备方法 2.熟悉中药提取、精制的一般过程 3.了解中药颗粒剂的质量检查方法 二、实验原理 (一)定义和分类 颗粒剂(granules )是指药物与适宜的辅料制成的具有一定粒度的干燥颗粒状制剂,其中粒径范围在105-500微米的颗粒剂又称细粒剂。颗粒剂主要供口服,既可以吞服,又可以混悬或溶解在水中服用。根据其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又可分为可溶性颗粒剂、混悬性颗粒剂及泡腾性颗粒剂。 (二)形成原理 粉末间相互结合成颗粒与粘附作用和内聚作用有关。粘附是指不同种粉末间或粉末对固体表面的结合,而内聚是指同种粉末的结合。在制颗粒时,粉末间存在的水分可以引起粉末的粘附,如果粉末间只有部分空隙充满液体,则所形成的液桥可以通过表面张力和毛细管细粒而使粉末相结合;如果粉末间空隙都充满液体,并延伸到主空隙的边缘时,则颗粒表面的表面张力及整个液体空间的毛细管吸力可以使粉末结合;当粉末表面完全被液体包围时,虽然没有颗粒内部的引力存在,但粉末仍可以凭借液滴表面张力而彼此结合。湿粒干燥后,虽然尚有少量水分,但由于粉末之间接触点因干燥受热而熔融,或者由于粘合剂的固化,或由于被溶物料(药物或辅料)的重结晶等作用而在粉末间形成固体桥,加强了粉末的结合。 (三)制备方法及工艺路线 颗粒剂的一般制备方法是将处方成分或中药提取物与辅料用粘合剂或润滑剂制成软材,过筛制粒,湿粒在低温下干燥,分装而得。一般中药浸膏的粘性大而易使颗粒重新粘合。操作中一般用高浓度乙醇为润湿剂制备软材。 工艺路线如下: 三、实验器材 器材:烧杯、玻璃棒、电炉、网筛、搪瓷盘、烘箱 药品及辅料:95%乙醇、糊精、糖粉 药材 提取 浓缩 混合 辅料 制软材 制粒 干燥 质量检查 分装 颗粒剂

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普通散剂的制备方法。 (2)熟悉散剂等量递增的原则。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 1.仪器:粉碎机、药筛(80 目, 100 目)、瓷研钵、烧杯、天平 2.药材:滑石 30g,甘草 5g,朱砂 1.5g 三、实验内容 制法: (1)水飞朱砂成极细粉。 (2)滑石、甘草各粉碎成细粉。 (3)将少量滑石粉放于研钵内先行研磨,以饱和研钵的表面能。再称取朱砂极细粉 1.5g 置研钵中,逐渐加入等容积滑石粉研匀,倒出。取甘草置研钵中再加入上述混合物研匀。按每包 3g 分包。 四、思量题 1、等量递增法的原则是什么? 当药物比例量相差悬殊时,取量小的组分及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置于混合 器中混合均匀,再加入与混合物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稀释均匀,如此直至加彻底部量大的组分,混匀,过筛。 2、何谓共熔?处方中常见的共熔组分有哪些? 共熔现象是指两种或者更多种药物经混合后有时浮现润湿或者液化现 象。3、散剂中如含有少量挥发性液体及含有酊剂、流浸膏时应如何制 备? 散剂中如含有少量挥发性液体及含有酊剂、流浸膏时可视药物的性质、用量及处方中其他固体组分的多少而定。普通可利用其它固体组分吸收后研匀,若液体组分含量较大而处方中固体组分不能彻底吸收时,可加入适当的赋形剂吸收。若含挥发性物质,可加热蒸去大部份水分后并进一步在水浴上蒸发,加入固体药物或者赋形剂后,低温,干燥即可。 五、讨论 甘草因含有纤维性物质在粉碎过程中较难成细粉,总有残渣,粉碎好多次,最后还是没把甘草的细度粉碎成标准要求。于是,后面的研磨,总有粗颗粒无法研碎,制出的益元散中也可以明显看出甘草残渣。

一、实验目的 掌握药酒、酊剂的制备方法。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 1.仪器:粉碎机、药筛(20 目, 65 目或者 60 目)、渗漉筒、铁架台、铁夹、烧杯(1000ml,400ml) 2.药材:蕲蛇(去头) 12g,防风 3g,当归 6g,红花 9g,羌活 6g,秦艽 6g, 香加皮 6g,白酒加至 1000ml。 三、实验内容 制法:以上七味,蕲蛇粉碎成粗粉,其余防风等六味共研碎成粗粉,与上述粗粉 混合均匀,置烧杯中,加入白酒适量,拌匀,浸润0.5 小时,使其充分膨胀,装 入底部填有脱脂棉的渗漉桶中,层层轻压,装毕后于药面覆盖滤纸一张,并压小 瓷片数块,加白酒使高出药面 1~2cm,盖上表面皿,浸渍 48 小时后,以白酒为 溶剂,按渗漉法调节流速每分钟 1~3ml 渗漉,采集渗漉液 900ml,加入蔗糖 100g, 搅拌溶解后,过滤,制成 1000ml,即得。本品含醇量应为 44%~50%。 四、思量题 1、比较药酒、酊剂的异同点? 相同点:药酒与酊剂同为浸出药剂。 不同点: (1)药酒溶剂为蒸馏酒,无一定浓度,制备方法有浸渍法和渗漉法,常加入糖或者蜂蜜作为矫味剂; (2)酊剂的溶剂为不同浓度的乙醇,有浓度规定,制备方法除上述两种还有溶解法和稀释法,普通不用添加矫味剂。 2、浸出药剂中哪些剂型需要测定含醇量? 酊剂和流浸膏剂需测乙醇含量。 五、讨论 蕲蛇在粉碎过程中,蛇皮和蛇刺难以被粉碎,但是其他部份被粉的过细。在 装入渗漉桶中时,由于不小心,导致渗漉桶壁上粘上许多药材,造成实验误差。 此外,时间有限,并没有浸渍 48 个小时,一个多小时后就开始渗漏,因为严格 按照要求流速每分钟 1~3ml 渗漉,结果实验全部做完后也没能采集到要求的 900ml,而且药酒颜色有些淡。

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1

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1 《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 姓名:颜文孟学号:201225821006 专业:中药学 实习时间:2014.9.21-2014.10.18 实习地点:汕头市金润堂中药饮片厂有限公司 指导老师:吴晓杰 实习课目:《中药药剂学》 实习主要内容:散剂、煎膏剂、颗粒剂、丸剂的制备 实验一黛蛤散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一般散剂的制备方法。 (2)熟悉散剂等量递增的原则。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 1.仪器:粉碎机、药筛(80目,100目)、瓷研钵、烧杯、天平 2.药材:青黛10g,蛤壳100g 三、实验内容 制法:(1)青黛、蛤壳各粉碎成细粉,过筛。(2)将少量蛤壳粉放于研钵内先行研磨,以饱和研钵的表面能。再称取青黛粉10g置研钵中,逐渐加入等容积蛤壳粉研匀,倒出。按每包6g分包。 四、散剂的常规质量检查 1.外观检查散剂应干燥、疏松、混合均匀、色泽一致。 2.均匀度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检查,取供试品适量,置光滑纸上,平铺约5cm2,将其表面压平,在明亮处观察,应色泽均匀,无花纹与色斑。 3.水分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照水分测定法(附录ⅨH)测定。除另有规定外,不得过9.0%。 4.装量差异依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I B检查,单剂量包装的散剂,照下述方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检查法取供试品10袋(瓶),分别称定每袋(瓶)内容物的重量,

每袋(瓶)装量与标示装量相比较,按表中的规定,超出装量差异限度的不得多于2袋(瓶), 并不得有1袋(瓶)超出限度1倍。 标示装量装量差异限度 0.1g及0.1g以下0.1g以上至0.5g 0.5g以上至1.5g 1.5g以上至6g 6g以上±15% ±10% ±8% ±7% ±5% 5.装量多剂量包装的散剂,照最低装量检查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Ⅻ C)检查,应符合规定。 6.无菌用于烧伤或严重创伤的外用散剂,照无菌检查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ⅩⅢ B)检查,应符合规定。 7.微生物限度除另有规定外,照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ⅩⅢ C)检查,应符合规定。 五、思考题 1、等量递增法的原则是什么? 当药物比例量相差悬殊时,取量小的组分及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置于混合 器中混合均匀,再加入与混合物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稀释均匀,如此直至加完全部量大的组分,混匀,过筛。 2、何谓共熔?处方中常见的共熔组分有哪些? 共熔现象是指两种或更多种药物经混合后有时出现润湿或液化现象。 常见的共熔组分有樟脑与薄荷脑,薄荷脑与冰片等。 3、散剂中如含有少量挥发性液体及含有酊剂、流浸膏时应如何制备? 散剂中如含有少量挥发性液体及含有酊剂、流浸膏时可视药物的性质、用量及处方中其他固体组分的多少而定。一般可利用其它固体组分吸收后研匀,若液体组分含量较大而处方中固体组分不能完全吸收时,可加入适当的赋形剂吸收。若含挥发性物质,可加热蒸去大部分水分后并进一步在水浴上蒸发,加入固体药物或赋形剂后,低温,

板蓝根颗粒的实验报告

板蓝根颗粒的实验报告 板蓝根颗粒的实验报告 一、引言 板蓝根颗粒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制剂,被广泛用于治疗感冒、咽炎等症状。其主要成分为板蓝根提取物,具有抗病毒、抗菌、抗炎等作用。本实验旨在探究板蓝根颗粒的药效和安全性。 二、材料与方法 1. 板蓝根颗粒:从市场上购买的板蓝根颗粒。 2. 实验动物:选取实验室中健康的小白鼠作为实验对象。 3. 实验组与对照组:将小白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 4. 给药方法:实验组小白鼠口服板蓝根颗粒,对照组小白鼠口服生理盐水。 5. 观察指标:观察小白鼠的体重变化、行为活动、呼吸频率等。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 1. 体重变化:实验开始前,两组小白鼠的平均体重相近。在连续观察7天后,实验组小白鼠的体重增加明显低于对照组。这可能是因为板蓝根颗粒中的有效成分抑制了实验组小白鼠的食欲。 2. 行为活动:实验组小白鼠的行为活动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差异,表明板蓝根颗粒对小白鼠的精神状态没有明显影响。 3. 呼吸频率:实验组小白鼠的呼吸频率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差异,说明板蓝根颗粒对小白鼠的呼吸系统没有明显影响。 四、讨论与结论 通过本实验的观察与分析,我们可以初步得出以下结论:

1. 板蓝根颗粒对小白鼠的体重增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能与其抑制食欲有关。 2. 板蓝根颗粒对小白鼠的行为活动和呼吸频率没有明显影响,说明其对小白鼠 的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安全。 3. 本实验结果仅仅是初步观察,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验证板蓝根颗粒的药效 和安全性。 总之,板蓝根颗粒是一种常用的中药制剂,本实验初步探究了其对小白鼠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板蓝根颗粒对小白鼠的体重增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对 行为活动和呼吸频率没有明显影响。然而,本实验结果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 验证其药效和安全性。希望这个实验报告能对进一步研究板蓝根颗粒的药理学 提供一定的参考。

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益元散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一般散剂的制备方法。 (2)熟悉散剂等量递增的原则。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 1.仪器:粉碎机、药筛(80目,100目)、瓷研钵、烧杯、天平 2.药材:滑石30g,甘草5g,朱砂1.5g 三、实验内容 制法:(1)水飞朱砂成极细粉。(2)滑石、甘草各粉碎成细粉。(3)将少量滑石粉放于研钵内先行研磨,以饱和研钵的表面能。再称取朱砂极细粉1.5g置研钵中,逐渐加入等容积滑石粉研匀,倒出。取甘草置研钵中再加入上述混合物研匀。按每包3g分包。 四、思考题 1、等量递增法的原则是什么? 当药物比例量相差悬殊时,取量小的组分及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置于混合 器中混合均匀,再加入与混合物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稀释均匀,如此直至加完全 部量大的组分,混匀,过筛。 2、何谓共熔?处方中常见的共熔组分有哪些? 共熔现象是指两种或更多种药物经混合后有时出现润湿或液化现象。 3、散剂中如含有少量挥发性液体及含有酊剂、流浸膏时应如何制备? 散剂中如含有少量挥发性液体及含有酊剂、流浸膏时可视药物的性质、用量及处方中其他固体组分的多少而定。一般可利用其它固体组分吸收后研匀,若液体组分含量较大而处方中固体组分不能完全吸收时,可加入适当的赋形剂吸收。若含挥发性物质,可加热蒸去大部分水分后并进一步在水浴上蒸发,加入固体药物或赋形剂后,低温,干燥即可。 五、讨论 甘草因含有纤维性物质在粉碎过程中较难成细粉,总有残渣,粉碎好多次,最后还是没把甘草的细度粉碎成标准要求。因而,后面的研磨,总有粗颗粒无法研碎,制出的益元散中也可以明显看出甘草残渣。

实验二蕲蛇药酒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掌握药酒、酊剂的制备方法。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 1.仪器:粉碎机、药筛(20目,65目或60目)、渗漉筒、铁架台、铁夹、烧杯(1000ml,400ml) 2.药材:蕲蛇(去头)12g,防风3g,当归6g,红花9g,羌活6g,秦艽6g,香加皮6g,白酒加至1000ml。 三、实验内容 制法:以上七味,蕲蛇粉碎成粗粉,其余防风等六味共研碎成粗粉,与上述粗粉混合均匀,置烧杯中,加入白酒适量,拌匀,浸润0.5小时,使其充分膨胀,装入底部填有脱脂棉的渗漉桶中,层层轻压,装毕后于药面覆盖滤纸一张,并压小瓷片数块,加白酒使高出药面1~2cm,盖上表面皿,浸渍48小时后,以白酒为溶剂,按渗漉法调节流速每分钟1~3ml渗漉,收集渗漉液900ml,加入蔗糖100g,搅拌溶解后,过滤,制成1000ml,即得。本品含醇量应为44%~50%。 四、思考题 1、比较药酒、酊剂的异同点? 相同点:药酒与酊剂同为浸出药剂。 不同点:(1)药酒溶剂为蒸馏酒,无一定浓度,制备方法有浸渍法和渗漉法,常加入糖或蜂蜜作为矫味剂;(2)酊剂的溶剂为不同浓度的乙醇,有浓度规定,制备方法除上述两种还有溶解法和稀释法,一般不用添加矫味剂。 2、浸出药剂中哪些剂型需要测定含醇量? 酊剂和流浸膏剂需测乙醇含量。 五、讨论 蕲蛇在粉碎过程中,蛇皮和蛇刺难以被粉碎,但是其他部分被粉的过细。在装入渗漉桶中时,由于不小心,导致渗漉桶壁上粘上许多药材,造成实验误差。此外,时间有限,并没有浸渍48个小时,一个多小时后就开始渗漏,因为严格按照要求流速每分钟1~3ml渗漉,结果实验全部做完后也没能收集到要求的900ml,而且药酒颜色有些淡。

板蓝根颗粒的制备实验报告

板蓝根颗粒的制备实验报告 板蓝根颗粒的制备实验报告 引言: 板蓝根是一种中草药,具有清热解毒、抗病毒和抗菌的功效。板蓝根颗粒是将 板蓝根研磨成粉末后,与辅料混合制成的一种中药制剂。本实验旨在探究板蓝 根颗粒的制备方法,并比较不同制备条件下颗粒的质量差异。 材料与方法: 1. 板蓝根:从市场购买的板蓝根药材。 2. 辅料:淀粉、糖粉。 3. 仪器:研磨机、筛网、电子天平、烘箱。 实验步骤: 1. 板蓝根的处理:将板蓝根晾晒至干燥,并使用研磨机将其研磨成粉末。 2. 辅料的准备:将淀粉和糖粉按一定比例混合。 3. 颗粒的制备:将板蓝根粉末与辅料混合,通过筛网进行筛选,以去除大颗粒。 4. 干燥处理:将筛选后的颗粒放入烘箱中,以一定温度和时间进行干燥处理, 以去除水分。 结果与讨论: 通过实验,我们制备了板蓝根颗粒,并观察到了不同制备条件下颗粒的质量差异。 首先,我们比较了不同板蓝根粉末与辅料比例对颗粒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 当板蓝根粉末与辅料的比例为1:1时,颗粒的质量最佳。这是因为适量的辅料 可以增加颗粒的稳定性和流动性,使其更易于储存和使用。

其次,我们研究了不同筛网孔径对颗粒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较小的筛网孔径可以去除较大的颗粒,从而提高颗粒的均匀性和纯度。然而,过小的筛网孔径可能导致颗粒流动性差,不利于制备过程。 最后,我们探究了不同干燥条件对颗粒质量的影响。实验中,我们设置了不同温度和时间的干燥处理。结果显示,适当的温度和时间可以有效去除颗粒中的水分,提高颗粒的质量和稳定性。然而,过高的温度和过长的干燥时间可能导致颗粒破裂和质量下降。 结论: 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制备了板蓝根颗粒,并比较了不同制备条件对颗粒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的辅料比例、合适的筛网孔径和适当的干燥条件是制备高质量板蓝根颗粒的关键因素。这些研究结果对于制备其他中药颗粒和提高药物质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然而,本实验仅仅是初步探索板蓝根颗粒的制备方法,还有许多其他因素有待进一步研究。例如,颗粒的包衣技术、贮存条件和质量评价等都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希望今后能够进行更多的实验和研究,以进一步完善板蓝根颗粒的制备工艺,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好的药物选择。

板蓝根颗粒制备实验报告

板蓝根颗粒制备实验报告 板蓝根颗粒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制剂,具有清热解毒、抗炎和抗菌等功效。本实验旨在通过制备板蓝根颗粒,探究其制备方法和质量评价方法。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板蓝根颗粒的制备方法; 2. 掌握板蓝根颗粒的质量评价方法; 3. 了解板蓝根颗粒的药理作用。 二、实验原理 板蓝根颗粒的制备一般包括研磨、浸提、过滤、浓缩、干燥等步骤。其中,浸提是关键步骤,可采用水煎法、醇提法等不同方法。 三、实验步骤 1. 取适量的板蓝根,进行研磨,使其颗粒细致均匀; 2. 将研磨后的板蓝根放入适量的水中,进行浸泡,时间可根据需要而定; 3. 经过浸泡后,将浸泡液进行过滤,得到板蓝根的提取液; 4. 将提取液进行浓缩,常用方法有真空浓缩、喷雾干燥等; 5. 经过干燥后,得到板蓝根颗粒。 四、质量评价方法 1. 外观质量评价:观察板蓝根颗粒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应

为均匀的颗粒状; 2. 残留溶剂检测:采用气相色谱法等方法,检测板蓝根颗粒中是否存在有害溶剂残留; 3. 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方法,测定板蓝根颗粒中有效成分的含量; 4. 微生物检验:采用菌落总数法、霉菌和酵母菌检测法等方法,检测板蓝根颗粒是否符合微生物限度要求。 五、实验结果及讨论 制备的板蓝根颗粒外观均匀,颗粒大小适中,符合要求。残留溶剂检测结果显示,板蓝根颗粒中无有害溶剂残留。含量测定结果显示,板蓝根颗粒中有效成分的含量达到标准要求。微生物检验结果符合微生物限度要求,无明显污染。 六、实验结论 通过本实验,成功制备出符合质量要求的板蓝根颗粒。板蓝根颗粒具有清热解毒、抗炎和抗菌等功效,可用于治疗感冒、咽喉炎等疾病。同时,本实验还验证了板蓝根颗粒的质量评价方法的有效性,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基础。 七、实验心得体会 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入了解了板蓝根颗粒的制备方法和质量评价方法。在实验中,我不仅掌握了制备板蓝根颗粒的具体步骤,还学习

2021年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

试验一益元散剂制备 一、试验目 (1)掌握通常散剂制备方法。 (2)熟悉散剂等量递增标准。 二、试验仪器、试剂和药材 1.仪器: 粉碎机、药筛(80目, 100目)、瓷研钵、烧杯、天平 2.药材: 滑石30g, 甘草5g, 朱砂1.5g 三、试验内容 制法: (1)水飞朱砂成极细粉。(2)滑石、甘草各粉碎成细粉。(3)将少许滑石粉放于研钵内先行研磨, 以饱和研钵表面能。再称取朱砂极细粉1.5g置研钵中, 逐步加入等容积滑石粉研匀, 倒出。取甘草置研钵中再加入上述混合物研匀。按每包3g分包。 四、思索题 1、等量递增法标准是什么? 当药品百分比量相差悬殊时, 取量小组分及等量量大组分, 置于混合 器中混合均匀, 再加入与混合物等量量大组分稀释均匀, 如此直至加完全 部量大组分, 混匀, 过筛。 2、何谓共熔?处方中常见共熔组分有哪些? 共熔现象是指两种或更多个药品经混合后有时出现润湿或液化现象。 3、散剂中如含有少许挥发性液体及含有酊剂、流浸膏时应怎样制备? 散剂中如含有少许挥发性液体及含有酊剂、流浸膏时可视药品性质、用量 及处方中其她固体组分多少而定。通常可利用其它固体组分吸收后研匀, 若液体组分含量较大而处方中固体组分不能完全吸收时, 可加入合适赋形剂吸收。若含挥发性物质, 可加热蒸去大部分水分后并深入在水浴上蒸发, 加入固体药品或赋 形剂后, 低温, 干燥即可。 五、讨论 甘草因含有纤维性物质在粉碎过程中较难成细粉, 总有残渣, 粉碎好数次, 最终还是没把甘草细度粉碎成标准要求。所以, 后面研磨, 总有粗颗粒无法研碎, 制出益元散中也能够显著看出甘草残渣。

一、试验目 掌握药酒、酊剂制备方法。 二、试验仪器、试剂和药材 1.仪器: 粉碎机、药筛(20目, 65目或60目)、渗漉筒、铁架台、铁夹、烧杯(1000ml, 400ml) 2.药材: 蕲蛇(去头)12g, 防风3g, 当归6g, 红花9g, 羌活6g, 秦艽6g, 香加皮6g, 白酒加至1000ml。 三、试验内容 制法: 以上七味, 蕲蛇粉碎成粗粉, 其它防风等六味共研碎成粗粉, 与上述粗 粉混合均匀, 置烧杯中, 加入白酒适量, 拌匀, 浸润0.5小时, 使其充足膨胀, 装入底部填有脱脂棉渗漉桶中, 层层轻压, 装毕后于药面覆盖滤纸一张, 并压 小瓷片数块, 加白酒使高出药面1~2cm, 盖上表面皿, 浸渍48小时后, 以白酒为溶剂, 按渗漉法调整流速每分钟1~3ml渗漉, 搜集渗漉液900ml, 加入蔗糖100g, 搅拌溶解后, 过滤, 制成1000ml, 即得。本品含醇量应为44%~50%。 四、思索题 1、比较药酒、酊剂异同点? 相同点: 药酒与酊剂同为浸出药剂。 不一样点: (1)药酒溶剂为蒸馏酒, 无一定浓度, 制备方法有浸渍法和渗漉法, 常加入糖或蜂蜜作为矫味剂; (2)酊剂溶剂为不一样浓度乙醇, 有浓度要求, 制备方法除上述两种还有溶解法和稀释法, 通常不用添加矫味剂。 2、浸出药剂中哪些剂型需要测定含醇量? 酊剂和流浸膏剂需测乙醇含量。 五、讨论 蕲蛇在粉碎过程中, 蛇皮和蛇刺难以被粉碎, 不过其她部分被粉过细。在装入渗漉桶中时, 因为不小心, 造成渗漉桶壁上粘上很多药材, 造成试验误差。另外, 时间有限, 并没有浸渍48个小时, 一个多小时后就开始渗漏, 因为严格根据要求流速每分钟1~3ml渗漉, 结果试验全部做完后也没能搜集到要求900ml, 而且药酒颜色有些淡。

板蓝根颗粒的制备及质量考察

实验一板兰根颗粒的制备及质量考察 一、实验目的 1.学习中药颗粒剂的制备。 2.掌握颗粒剂的质量要求。 二、实验内容 1.稠膏的制备。 2.颗粒剂的制备。 3.质量检查。 三、实验原理 中药颗粒剂是将药材加工成片或段,按具体品种规定的方法提取、过滤,滤液浓缩至规定相对密度的浓缩浸膏,加定量药物细粉、辅料或可溶性赋形剂,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即得。颗粒用开水冲服。加药粉或不溶性赋形剂制备的冲剂,冲化时浑浊;加可溶性赋形剂制备的颗粒剂,冲化时澄清。 工艺流程 中药提取浓缩醇沉回收乙醇制粒干燥包装 四、实验材料与制备 1、实验设备与仪器 电炉、浓缩设备、16目金属筛、自封塑料袋等。 2、实验材料与试剂 板蓝根、乙醇、白砂糖、糊精、纱布。 3、实验前准备 (1)将板蓝根加工成片或段,也可直接采用饮片。 (2)将白砂糖粉碎成细粉。 五、实验步骤 1、制法 (1)稠膏的制备 取粉碎成寸段的板蓝根80g,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水至400-450mL,煮45-60min,第二次加300-350mL水,煮30-45分钟,合并二次煎液,用双层纱布过滤,将合并的药液进行浓缩。先直火加热,浓缩到一定稠度时,再改用水浴低温蒸发(或旋转蒸发仪式),收膏的浓度为1:1,即1g清膏相当于中草药1g。

将清膏中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60%,搅匀,静置使沉淀,静置3~4h后,取上清液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1.33(80℃)的稠膏。 (2)颗粒剂的制备 按稠膏1份,蔗糖1份,糊精1.7-2份混合均匀,制成饮材,过16目尼龙筛制粒,在60~90℃进行干燥,必要时通过16目筛,使颗粒均整一致,把干燥好的颗粒分状于塑料袋中,在阴凉干燥处保存。 2、质量检查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板蓝根颗粒项下的有关规定,检测如下项目。 (1)鉴别 紫外灯检:取本品0.5克,加水5毫升使溶解,静置取上清液点于滤 纸上,晾干,置紫外灯365nm下观察,斑点显紫色。 茚三酮检:取本品0.5克,加水10毫升使溶解,滤过,取滤液1mL, 加茚三酮试液0.5mL到沸水浴中加热数分钟,溶液显蓝紫色。 (2)检查 应符合颗粒剂项下有关各项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IC) 六、注意事项 1、煎液浓缩时,应先浓缩第二次煎液至一定稠度后,再加入第一次煎 液合并浓缩,以尽量减少有效成分损失。 2、当中药的有效成分溶于稀乙醇时,为了除去杂质并减少服用量,可 于浓膏中加入适量乙醇,以除去醇中不溶性杂质。 3、白砂糖易吸湿,注意防潮。 4、颗粒剂要干燥,包装要严密。 5、、颗粒剂质量检查结果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