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读后感

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读后感
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读后感

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读后感

“体态律动”教学理论是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首创的,他的这个理论主要是指把音乐的学习与身体的律动结合起来,用身体的各种富有韵律的动作来表现音乐,以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和表现音乐能力的目的。用律动来表现音乐的速度和力度,我们知道,正确地把握速度是表达音乐思想的重要前提。一般说来,快速往往跟轻快、热烈、欢腾、活泼相联系;中速跟豪迈、行进、抒情、优美相联系:而慢速则跟庄严、雄伟、沉重、忧伤相联系:音乐中的各种速度都可以通过老师用钢琴即兴伴奏的中速,快速和慢速音乐,让自己的身体作为一种“器乐”随着音乐自由的运动。

通过体态律动可以表现音乐的力度与音乐的激动和平静的关系。比如:大幅度的指挥动作表现很强的力度,并体验这种力度表现音乐的激动、悲愤、昂扬的情绪:小幅度的指挥动作表现音乐轻柔,平静的情绪;慢速与强的力度常常表现庄严、悲壮的形象。例如:《向着新世纪诉说》的结束乐句。慢速与弱的力度常常表现安谧、宁静、抒情、沉思的形象。例如:勃拉姆斯的《摇篮曲》。快速与强的力度往往表现坚定果敢,不屈不挠的群众形象。例如《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快速与弱的力度,往往表现轻巧、敏捷、诙谐的情绪。这些速度与力度的结合都可以通过体态律动让学生来体验。

用体态律动来表现音乐的节拍和节奏,在音乐中,节奏犹如音乐的骨骼,是音乐表现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音高固然重要,但音高只有节奏组合起来,才能塑造形象,表达感情。音乐的节奏也能够在人

体的肌肉运动中找到相应的体现,因为身体是节奏体验的第一载体,所以按照不同节拍行走,用肢体动作表现音乐不同节拍行走,用肢体动作表现音乐不同节拍的强弱规律和基本特征,使之对音乐的节奏、韵律做出轻松的身体反应,这是把握节奏的外在表现。通过这些有节奏的动作,伴随着悠扬的音乐,引导学生感觉音乐的声音是流动的,音乐的进行是起伏变化的,使学生对节奏认识不像以前那样只是对时值性的机械运动。

体态律动与音乐欣赏相结合。体态律动是聆听者对音乐的即时反应,不是强调音乐作品的材料和结构,而是注重情感状态及其变化,并通过动作的模仿具体地再现音乐状态。例如:旋律的高低,可用身体简单的动作来表现,当听到低音时,双手放在下方,身体微向下倾,当到中音时,双手自然运动到胸前,听到高音时,身体向上伸展,脚尖踮起,双臂向上展开,当然这种律动是非程式化的,聆听者尽可能沉浸在对音乐的体验之中,让动作自然流出,从而更准确地把握音乐情绪的自然发展。同时,节奏的刚柔,音色的明暗及调性的变化都可体态律动以通过身体的动作反应。

体态律动教学是融身体音乐情感为一体,不断促进听觉、动觉、情感思维发展的音乐教育体系,当学生参与这种体系的活动时,会沉浸在一种快乐和良好的自我感觉气氛中,这既是一种学习社会交往的游戏,又是一种艺术上的感受,体验和追求。

普陀二中钟碧兰

柯达伊与达尔克罗兹、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比较

精心整理 柯达伊与达尔克罗兹、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比较 与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的比较 ???着名的瑞士作曲家、音乐教育家爱弥儿·雅克·达尔克罗兹(EmileJaques-Dalcroze )创立了本世纪最早的音乐教育体系。这个已有将近上百年历史的音乐教育体系对20世纪后来相继出现、形成的各种音乐教育改革的思想、体系都具有深远影响。达尔克罗兹方法能教给孩子们理解复杂的韵律。听到音乐时,孩子们会随着节奏起舞。通过统一调动其视觉、听觉、感觉,并随音乐而动,孩子们会得到完整的音乐体验,同时孩子们还需要集中注意力和记忆力。达尔克罗兹的教育原则也构成了柯达伊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的基础。 首调唱名法与听觉训练 ???传统的达尔克罗兹教育体系在视唱练耳教学中采用固定唱名法、强调培养绝对音感。现在这种教育目标与内容已经发生了很大???”实际属于的传统, ??????????????????高、节奏、???状态、引发兴趣,最终使他们能够出于自发、自然的情绪创造出自己的想象、表现,这是即兴音乐活动的目的。从教学实践中可以看出,即兴的音乐活动在儿童音乐潜能开发训练中具有无限广阔的发展前景。 与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比较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由德国作曲家卡尔?奥尔夫(CarlOrff ,1895-1982)创建。奥尔夫音乐教育倡导元素性的音乐思想。他认为元素性的音乐决不只是单独的音乐,而是一种融合音乐、舞蹈、语言为一体的整体的艺术。通过这些整体的艺术活动,加上鼓、木棰、木块以及钟等节奏感强的乐器,孩子们学会了音乐结构,以及如何保持同一个节拍。这种方式是团队体验,孩子们通过歌唱、游戏、合韵脚、跳舞等活动学会了参与团队工作。 音乐教育的根本目标 ???在这一点上,柯达伊与奥尔夫都是惊人的一致,都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为了社会的进步。奥尔夫认为,在音乐教育中,音乐只是手段,教育人、培养人才是目的。音乐是人类思想情感的自然本性的表达,人人都有潜在的音乐本能,因此,音乐教育应该面

体态律动教学法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调查

体态律动教学法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调查 ——以香港博瀚教育集团重庆地区为例 摘要 体态律动音乐教育作为当代儿童音乐教学方法中比较卓有成效的几种方法,自引入中国以来,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与传播,为了响应国家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政策号召,幼儿音乐教育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近年来,体态律动音乐教学法有了较好的发展态势,尤其是在我国幼儿音乐教学方面有较快的发展势头。在幼儿以往的音乐课堂中,教学活动大部分是以单一的听旋律为主,集体歌唱为辅的僵化模式。而达尔克洛兹体态律动教学法就是在改变传统音乐教学模式的同时,对儿童音乐教育提出了新的教学建议,改革了学前教育中关于音乐教育的整体教学思路。 达尔克洛兹体态律动教学法是当今世界著名的五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在低龄儿童音乐启蒙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达尔克洛兹体态律动教学法的特色和核心的节奏训练,其节奏教学主要是通过把身体当做乐器来进行的节奏活动,通过动态与静态等方式体现在幼儿园歌唱、韵律、音乐欣赏和音乐游戏等音乐活动中。如此丰富、有趣的活动形式,幼儿音乐教师应借鉴和学习达尔克洛兹体态律动教学法中精华的部分,并将之运用于我国幼儿音乐教学活动中。这在提高我国幼儿的在低龄儿童音乐启蒙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笔者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是:首先是访谈调查研究法。对象是位于重庆市香港博翰教育集团的一线幼儿音乐教师,采用了访谈法、问卷调查费,这也是对该论文研究所做的必要准备;二是观察法。选择了5个不同年龄班进行了5课时的体态律动教学法的实地教学观察研究,通过对5个不同年龄班孩子的不同表现的得出结论,这将在提高我国幼儿的音乐素养有很大的潜力。三是通过观察研究提出自己在我国幼儿音乐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并结合体态律动教学法的教学理念和原则,提出自己的间接和相应的解决对策和建议。 本研究旨在针对教师从幼儿体态律动教学实践过程中,看看具体运用的方法,发现一些问题,使我国幼儿音乐教育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幼儿;体态律动;音乐教学 Investigation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use of Eurhythmics in early school music teaching

《有效教学》读后感

《有效教学》读后感 通读《有效教学》一书,使我对“有效教学”的涵义以及实施“有效教学”的途径和方法有系统了解和整体认知,所谓“有效教学”是指教师所采取的遵循教学活动客观规律,以优化的速度、效益和效率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获得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从而高效能地实现预期的目标的一切行为,从本质上说有效教学就是一种目标导向教学。传统教学强调简单灌输,只关注如何使学生接受教学内容,而没有考虑学生的个人需求和自主权,使学生学得辛苦,教师教得辛苦,导致“时间+汗水=低效”结果。而“有效教学”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通读此书以后,我越来越坚定地认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素质教育的基础,针对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即如何使学生在在繁忙的学业中把化学学得有兴趣,有成效呢?下面我结合《有效教学》一书内容和自己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一点想法。 一、要真正落实集体备课制度,实现学科智力资源共享。 集体备课时,要加强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工作,认真备课。每个教师说出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要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教学构思,谈自己对教材的认识和经验,集体确定每单元的教学重难点、商量确定某个课时教学案例,并制定出课时学案,以供全年级学生共同使用,实行

教学资源共享。教材是教师设计教学的重要材料,我们必须充分考虑某项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找出知识的前后联系,然后系统地合理地设计课时教学案例。年轻教师要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有经验的教师要热心帮助年轻人,共同学习,共同提高,让教学少走弯路,提高全组教师的备课效率。 二、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新课改提倡在课堂上运用信息技术设备,采用多媒体手段组织教学。多媒体介入课堂打破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是现代教学手段是标志之一。媒体的出现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了主动学习,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它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更能提高学生的参与面,短、频、快的大容量课堂节奏能有效的吸引并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从而最终提高学习的听课效益。 三、要全面建激励性评价机制,提升学生学习的成就感。 课堂评价有教师评价、师生评价和生生评价,而在以往的课堂中运用最多的是教师评价,压抑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体现,所以在还课堂给学生的同时也应该还评价权给学生,他们更了解课堂评价与学生之间的重要关系。通过在课堂上运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使学生更积极的投入课堂,参与课堂,更好的实现课堂的有效性。评价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以学生平时参与各种教学活动的表现和合作能力为主要依据,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反应能力,培养了竞争意识,参与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学生在兴奋的状态下很容易接受新知识,提高了课堂效率。对学生的学习及时给予评价和鼓励,及时对他们的学习情况

柯达伊与达尔克罗兹、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比较

柯达伊与达尔克罗兹、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比较 与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的比较 著名的瑞士作曲家、音乐教育家爱弥儿·雅克·达尔克罗兹(Emile Jaques-Dalcroze)创立了本世纪最早的音乐教育体系。这个已有将近上百年历史的音乐教育体系对20世纪后来相继出现、形成的各种音乐教育改革的思想、体系都具有深远影响。达尔克罗兹方法能教给孩子们理解复杂的韵律。听到音乐时,孩子们会随着节奏起舞。通过统一调动其视觉、听觉、感觉,并随音乐而动,孩子们会得到完整的音乐体验,同时孩子们还需要集中注意力和记忆力。达尔克罗兹的教育原则也构成了柯达伊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的基础。首调唱名法与听觉训练 传统的达尔克罗兹教育体系在视唱练耳教学中采用固定唱名法、强调培养绝对音感。现在这种教育目标与内容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今天不但在美国,就是在欧洲的许多国家,特别是对于学校音乐教育,也已经广泛使用首调唱名体系。 概括地讲,首调唱名法把无论在什么高度上建立的大调统统归结为从do开始,小调则是从la。我国普遍采用的“简谱”实际属于这种唱名体系。首调唱名法与调式音级相统一、与调式运动相适应,它使调式中的音级相对“固定”,会使学习者形成一种典型、稳定的心理反应,使音乐成为容易理解的语言,有利于促进儿童音乐思维的形成。首调唱名体系作为适应民族民间音乐有调性、调式的传统,适应儿童的歌唱、音乐活动实践,在发展听觉、发展音乐思维、进行即兴的音乐活动、学习识谱等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 现代的达尔克罗兹体系的教学活动中吸收了柯达伊体系的一些方法,例如采用了五声音调歌曲的学习、手势的使用、音级学习的先后进入顺序等,目的是为了更符合儿童的心理、生理发展特点,而不再长时间停留在C大调音阶上追求绝对音高的巩固。这也说明当代几个重要的音乐教育体系之间互为吸收借鉴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柯达伊与达尔克罗兹都认为不应该让儿童跟着钢琴学习歌唱。使钢琴成为儿童歌唱学习离不开的拐杖,不利于听觉能力的发展,并且都强调稳定拍感的培养。当然,这需要对儿童进行认真培养,当儿童能够唱准音调、又有稳定的节拍律动感时,可以说他具有了基本的音乐能力,这是音乐能力进一步发展的必要基础。 有特色的综合性教学活动的发展 达尔克罗兹的音乐教育特色就是体态律动教学,体态律动的教学活动现在更趋向于综合化。在教学内容和理论上通常分别阐述的视唱练耳、体态律动和即兴创作等,在教学实践中则往往是综合的、紧密联系的、互为影响和作用的。 柯达伊音乐教育的特色就是歌唱教学,但并不拘泥于歌唱这一种单一的形式。而是将歌唱、动作、游戏、表演、即兴创作等形式相结合,给儿童的创造获得全面、丰富、综合的审美体验和表现表达的机会。 两者在保有各自特色的同时都向综合性教学发展。 即兴创作教学活动的发展 两者都强调即兴活动在创造性音乐教育活动中的重要性。即兴活动是即时作出音乐表现、音乐判断的创造性音乐行为。在即兴创作或表演中,不仅需要具有一定的音乐表现力,还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灵敏的反应能力和流畅的音乐思维。要对同时出现的音高、节奏、音色、力度等问题给以权衡和处理,其中最重要的是听觉判断、灵敏性和创造性。这项学习内容体现了音乐学习的本质,也体现了音乐教育对人类最高层次的能力——创造性能力培养的作用。 今天的即兴创作已不仅仅是在钢琴上的即兴作曲,它已经成为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伴随音乐学习的各个环节、整个过程,培养想象力、创造性的教学实践活动。即兴的音乐活动可以始自儿童音乐学习的第一天。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使儿童进入状态、引发兴趣,最终使他们能够出于自发、自然的情绪创造出自己的想象、表现,这是即兴音乐活动的目的。从教学实践中可以看出,即兴的音乐活动在儿童音乐潜能开发训练中具有无限广阔的发展前景。 与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比较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由德国作曲家卡尔?奥尔夫(Carl Orff,1895-1982)创建。奥尔夫音乐教育倡导元素

体态律动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现状及策略

摘要 众所周知,体态律动已经成为现在很多幼儿园音乐教学当中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体态律动以它自己特殊的吸引力,深受幼儿的喜爱,而且通过体态律动的运用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 幼儿园当中的体态律动教学法与其他的教学法在本质上有着很大的不同,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体态律动与音乐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并且学龄前时期幼儿的思维是以直观动作思维为主,同时具有好奇心强、好动、喜欢模仿的特点,因此很容易让她们在体态律动活动中感受到表现和创造的快乐。但是就目前体态律动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现状来看,由于大家对体态律动的特点、及其意义认识的不全面,因此导致了体态律动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所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需要幼儿园、教师共同努力去改变目前的状况,从而使体态律动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更好的实现它的价值。 因此本论文的目的就是通过问卷法和教学活动观察法来表现出体态律动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现状,分析出当下所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问题找出解决的策略,以至于为幼儿教师在以后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提供合理的建议,从而使教师能够在教学中更好地运用体态律动教学法,更大程度上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体态律动;幼儿园音乐教学;现状;策略 Abstract As we all know, body rhythm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commonly used teaching methods in kindergarten music teaching. Body rhythm with its own special appeal, loved by young children, but also through the use of body rhythm can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physical and mental. Eurhythmic teaching kindergarten and other teaching methods are quite different in nature, why do you say that, because there is a close relation between body rhythm and music, and the preschool

有效教学方法读后感

有效教学方法读后感 有效教学方法读后感(一) 冰心说过" 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也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我想,读书和教育学生也是如此。 初读这本书时,我感到书中大量的专业术语、大段的长句子让人晦涩难懂,提不起兴致来。硬着头皮看下去,细细地咀嚼、慢慢地品味,一点点地耐着性子读下去,我发现自己收获颇多。 书中的第二章提到" 理解学生,注重个体差异"这一观点让我产生了共鸣,联系自己的教学,我有了一些想法。 如今社会在飞速的发展,现在的学生可能是受生活环境的影响、或许是方法受家长、幼儿园的启蒙教育等等很多原因,大多数孩子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个性,在学校中表现在与同学相处上,表现在课堂学习中,他们各自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有积极的,当然也有消极的。表现积极的学生自然受到同学和老师的欢迎和青睐,而对待学习持消极态度的学生很容易引起家长和教师的反感,即在老师心目中形成"差生"的概念。

所谓的"差生"在学习上所表现出的状况可谓百出,而他们最容易表现出的是这样的情况:我喜欢这个老师,我对这门学科比较好奇,学习的动力就比较足,相反,就会比较马虎的学习。我体会到的一点就是:如何能让学生都喜欢你,如何能让学生有好奇心呢?如果这两点做好了,不仅学生学的容易,老师教的也开心,而且成效肯定也是不错的。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也许是一个关键。 比如说以前班有个小画家——金应威,以前只要一不注意他,就在书上随便乱画,作业本、练习册处处都留下过他的"大作".为此不知说教了多少次,可是他依旧我行我素。一天,教学《认识正方体与长方体》,我"利用"他画画的优势,请他到黑板上来画几个不一样的长方体,展示给同学们看,他的积极性很高,其他同学也听得比较认真。而他自己那方面的知识也学得非常扎实。课后,我给了他高度的评价。从这以后,他的学习有了很大的进步,改掉了坏毛病。画画上更是不甘落后,在各种比赛中频频得奖。 我们教师要充分地认识到个体差异(可以称为学生的落差),这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它真的就是人性。水的落差能产生巨大的能量,学生的落差同样会产生重大的学习能量,这就是资源。利用个体差异资源,取长补短、扬长避短,那教育教学效果将会更加明显,就会实 现师生每一个生命个体的生命意义。在课堂上有的学生比较好表现,我就设计了一些环节,让学生当"小老师",我在旁帮助的,收到了异想不到的效果,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希望自己也能够当一回小老师。还有的学生比较害羞,回答的声音很低,在这方面,我借鉴了其他老师的一些做法,多表扬他

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体系

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体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达尔克罗兹到欧洲各国旅行示范教学,使他的这套体系更为广泛流传,对于奥尔夫、柯达伊等人音乐教学法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基本情况 达尔克罗兹(1865—1950)瑞士音乐家、教育家。1892年他任日内瓦音乐学院的音乐理论教授,大约在1900年左右他提出了一个新的学说。他认为;以往的音乐教育是非常音乐性的,也就是不符合音乐的本性。音乐本身离不开律动,而律动和人体本身的运动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单纯地教音乐、学音乐而不结合身体的运动,至少是孤立的,不全面的。针对这一点,达尔克罗兹提出了"体态律动学"的教学法。他前后花了约几十年的时间从事理论与实践的探讨,在他的艰苦努力和有关人士的大力支持下,终于取得了成功。今天他的方法不仅远远超出了音乐的范畴,广泛地用于舞蹈、戏剧、绘画、运动等方面的训练,而且还推广于音乐治疗、残疾与弱智儿童以及康复医疗等领域中,在五大洲都有专门的学校,培养该教学法的教师。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达尔克罗兹到欧洲各国旅行示范教学,使他的这套体系更为广泛流传,对于奥尔夫,柯达伊等人音乐教学法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他回到日内瓦,建立了"达尔克罗兹体系研究所"并领导该所直到他逝世。 教育思想 人是通过自身的运动将内心的情绪转译为音乐的,人体本身就是乐器。因此,要进行音乐训练,只训练耳朵、嗓音、手指等是不够的,必须练好人的体态,姿势及各种形体动作。 单教儿童用手指弹奏乐器是不够的,首先必须启发他们进入产生乐曲的激情中去,把乐曲的感情化为具体的动作,节奏和声音,以达到唤醒天生的本能,培养对人体极为重要的节奏感,建立身心的和谐,使感情更加细腻敏锐,使儿童更加健康活泼,激发想象力,促进各方面学习之能力。 主要特点 (1)立足于听(音乐),而且是以教师的即兴伴奏为主。 (2)要求学生把身体各器官作为乐器,把所听到的音乐再现出来。

“声势”在奥尔夫体态律动教学中的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c13595336.html, “声势”在奥尔夫体态律动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魏晓 来源:《当代音乐(上旬刊)》2016年第08期 [摘要]原始社会的音乐,是和动作、舞蹈、语言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音乐是反映人的本能和天性的产物。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关注点更多地集中在对音乐的理性认识而逐渐地忽略了对音乐的感性认识,也就是对音乐情感的感性体验。奥尔夫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从而通过借鉴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中的“体态律动”,在奥尔夫音乐教育中创造了音乐、语言、动作互融互补的全新音乐教学法,为世界的音乐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通过对声势在奥尔夫体态律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希望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体态律动的教学价值和意义,从而为奥尔夫音乐教学实践活动在中国的传播和推广贡献微薄的力量。 [关键词]声势;体态律动;奥尔夫;音乐教学;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1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6)08-0020-02 20世纪20年代,欧洲新思潮涌动,人本学兴起,哲学和心理学取得了大量、全新的研究成果。人们的关注点也开始聚焦在“以人为本”的问题研究上,“回归自然”这样一个全新的思想和观念也在影响着当时的社会和艺术发展,在艺术领域,有关人体、体操、舞蹈艺术等艺术学科都在探寻着自己的发展之路,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中的“体态律动”就是在当时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下应运而生的,并且风靡欧洲。这些都给了当时的奥尔夫以极大的启发和灵感,他开始并且大力探索“动作与音乐教育之间互融互补”的全新音乐形式,由此也开创了一种新的“节奏音乐教育——奥尔夫音乐律动”。 一、体态律动教学内容、方法的应用研究 奥尔夫教学中的体态律动其实就是由音乐伴奏结合身体动作本能地做出反应,从而训练音乐节奏感的教学。 奥尔夫体态律动中的教学内容是相当丰富的,其中包括声势、身体各个部位的动作,以及这些动作在时间、空间中的运动轨迹,加上身体的造型动作,再配合游戏、形体表演、舞蹈结合起来,将这些要素很好地融合、整合,形成其独特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声势,是指用身体作为打击乐器,通过身体的动作来发出音响的音乐手段。它也是人类表达情感,宣泄情绪最原始、最直接的情感表达方式。例如包括用拍手、跺脚来表达情感;音乐会结束时人们有节奏地拍掌以表达他们热烈激动的情绪,这些都是借助身体的声势完成的。声势包括了拍手、跺脚、拍腿、捻指四项基本内容。接下来本文将对声势在奥尔夫体态律动中的应用进行具体分析。

《有效教学方法》读书笔记

《有效教学方法》读书笔记 郭艳 书中提到“教育的艺术同时也需要给予信念”接着举一例子:有一位老师在给临毕业的学生们上最后一节课时他把学生们带到实验室给他们的最后一次实验“水的三种形态”老师对孩子们教育道“人生也有三种形态当你对生活将0℃以下的态度时你的人生便是结冻的冰当你对生活持平常态度的话人生便是水虽可流动但却无法过湖河的局限如果你对生活持100℃的激惜你却是水蒸气能够不受限制积极生活。” 心得体会: 老师的教诲无限给学生们以崇高的人生信念要乐观积极而向上的生活。育人更需要讲艺术同样一句话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有的人能给人说笑了有的人能给人说跳了。可见说话要讲艺术话有三说巧说为妙。由于参试率的重要性所以学校对控制流生工作抓得很好这就导致了初三学生各班都有一批习惯差基础差的学生。面对马上开始的第一轮数学复习这一批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复习效果。但是老生常谈的教育对他们好象刀枪不入作为非班主任的数学教师更是拿他们没有办法。如何利用数学知识的迁移去教育他们是我们值得深思的问题。最近我尝试着去做果真收到不同的效果。现与大家交流一下请提宝贵意见。 付诸实践: 最近在学习统计与概率这一章知识一次我让同学们把复习题做

在课堂笔记上课后收上来时仍和平常的结果一样::三(8)班有18位同学用了一张纸交上来。我把每一位同学的笔记批上了“优”和日期这18张纸我只给打了日期。辅导课上我没让科代表发下去而是让科代表又从课堂笔记中挑出比较上档次的10余本单摆放在一起其余的笔记放在一起18张纸也放在一起分三类摆在讲桌上。上课铃声落后同学们都注视着我而我故意盯着讲桌上的三类笔记。同学们也把目光转移到讲桌上的笔记有的同学已经意识到了这种对比的效果。然后我让只用一张纸做的那18位同学站到讲台上问:“知道为什么要把大家叫到这儿吗?”这18位同学都意识到:自己没有课堂笔记。但是只有两个同学是低着头不好意思地小声说的大部分同学只认识到表面的错误。我又接着说:“请大家互相看一看我们18位同学。”(他们都互相看了看因为当中有成绩稍微好的有一窍不通的有在年级都调皮出名的经过对比谁都不希望和××是一种类型的。)之后3位成绩稍好的同学也低下了头。我又帮他们分析:“大家的座位是无规则地分散在各个组却不约而同地随便拿一张纸当课堂笔记。表面上是因为没有课堂笔记而站在一起受批评请你们思考一下我们这18位同学实质上的共同缺点是什么?”又有几位同学低下了头有人小声嘀咕:“是学习习惯不好。”我又趁机帮他们认识自己:哪些同学肯交头接耳哪些同学作业潦草哪些同学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哪些同学解题过程不详等。这时他们确定能承认自己是有这些不良习惯。我又启发他们:“这些不良习惯造成的一个共同后果是什么?”他们大都表示:“后果是成绩不怎么突出。”“成绩总也上不去”“越来越学不会”。然后我

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及教法

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及教法 1、达尔克罗兹基本情况及影响如何? 达尔克罗兹(1865—1950)瑞士音乐家、教育家。1892年他任日内瓦音乐学院的音乐理论教授,大约在1900年左右他提出了一个新的学说。他认为;以往的音乐教育是非常音乐性的,也就是不符合音乐的本性。音乐本身离不开律动,而律动和人体本身的运动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单纯地教音乐、学音乐而不结合身体的运动,至少是孤立的,不全面的。针对这一点,达尔克罗兹提出了"体态律动学"的教学法。他前后花了约几十年的时间从事理论与实践的探讨,在他的艰苦努力和有关人士的大力支持下,终于取得了成功。今天他的方法不仅远远超出了音乐的范畴,广泛地用于舞蹈、戏剧、绘画、运动等方面的训练,而且还推广于音乐治疗、残疾与弱智儿童以及康复医疗等领域中,在五大洲都有专门的学校,培养该教学法的教师。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达尔克罗兹到欧洲各国旅行示范教学,使他的这套体系更为广泛流传,对于奥尔夫,柯达伊等人音乐教学法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他回到日内瓦,建立了"达尔克罗兹体系研究所"并领导该所直到他逝世。 2、达尔克罗兹的教育思想是什么? 人是通过自身的运动将内心的情绪转译为音乐的,人体本身就是乐器。因此,要进行音乐训练,只训练耳朵、嗓音、手指等是不够的,必须练好人的体态,姿势及各种形体动作。单教儿童用手指弹奏乐器

是不够的,首先必须启发他们进入产生乐曲的激情中去,把乐曲的感情化为具体的动作,节奏和声音,以达到唤醒天生的本能,培养对人体极为重要的节奏感,建立身心的和谐,使感情更加细腻敏锐,使儿童更加健康活泼,激发想象力,促进各方面学习之能力。 3、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立足于听(音乐),而且是以教师的即兴伴奏为主。 (2)要求学生把身体各器官作为乐器,把所听到的音乐再现出来。 (3)教学方式主要是游戏,发现个别学生松懈、涣散时,立即变换,永远处于新鲜状态。 (4)教师的音乐造诣,随时发现问题,及时诱导等各方面的"即兴能力",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 (5)学生不论音乐基础高低,年龄大小,小之三岁儿童,大之音乐学院的学生及专业演员,舞蹈家,都适合上这种课。 4、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基本内容有那些? 与基本音乐课大致相同,只是不以讲授为主,而是听音乐,用动作表现音乐。一开始就强调"音乐是动的艺术",音乐进行必须反映其断、连等典型特征,动作应有乐感。如;"走"的练习;一般从教速度开始,让全班学生按规定速度走路或摇摆,然后加上喜、怒、悲、惧等感情,速度不能改变。还要探索不同的方向感,如向前、向后、向

体态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体态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在中学音乐教学中,体态律动教学方式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泛。 体态律动教学方式,不仅使音乐教学模式越来越多样化,而且提高了学生对于音乐教学的兴趣。 许多中学音乐教师都采用这种方式培养学生音乐的节奏感,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热情,通过动静结合,在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中学音乐教学;体态律动;运用在音乐教学中,体态律动学说是瑞士音乐教育学家达尔克罗兹首先提出来的。 体态律动教学方式,目的是通过听觉与肢体语言完美的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音乐的内涵,通过动静结合的相互作用,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音乐的感知能力,从而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目前,我国许多中小学音乐教学都采用了体态律动的教学方式,从实践来看,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体态律动教学完美无缺。 在实践过程中,如果体态律动使用不当,也会影响到教学效果,本文结合初中音乐教学实践,简要论述体态律动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律动的设计要以音乐作品为基础,举手投足中尽现作品的风格在音乐教学中,律动的设计要以音乐为基础,从音乐中来。 首先,要反复聆听音乐作品,了解音乐作品所应具备的情绪、速度、力度、音色等要素,倾心关注音乐作品,注重培养学生的品质,让学生们懂得聆听与关注音乐。

在此基础上,音乐作品的风格才能够通过有效地律动设计体现出来。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除了要关注情绪、音色、速度、力度、等音乐作品的音乐要素,还要仔细分析音乐作品体裁、地域、风格,把音乐作品放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加以分析,要挖掘音乐作品深层次的文化意韵,不能停留在感性层面进行欣赏。 只有经历了深层次的情感体验,不是片面的理解音乐作品,音乐诠释才会饱满,律动语言才能够获得理性升华。 以《踏雪寻梅》为例,这首艺术歌曲简短而又具有高雅的意境。 运用了连音与断音对比、强弱对比,附点与非附点对比等表现手法。 教师在教学中,并非是一味的教唱歌曲,而主要让学生采取多听的方式。 同时加强示范,引导学生多注意曲谱。 学生通过对歌曲的反复欣赏,而自然而然的掌握了歌曲的风格。 在对《踏雪寻梅》进行学唱时,学生应断音正确唱好。 多作一些带有断音的发声练习,通过对比连音唱法和断音,对不同的情感进行体会,促进歌曲的学唱。 通过对力度对比的提示,使学生掌握不同的演唱方法,对歌曲进行生动的演唱。 我们在体态律动的时候,才能够恰到好处地表现出音乐作品的风格,不再是无节制的活泼跳跃,要在活泼中带着典雅,既要体现那种

《韩立福:有效教学法》读后感

《韩立福:有效教学法》读后感 利用暑假的时间我将工作室发的《韩立福:有效教学法》认真研读了一遍。说研读真的不为过,因为这是一本可以好好研究,并且能够亲自在课堂教学中实践的指导用书。曾经好多次看书,都有这样一种感受,理论太多了,实践太少了。理论当然是必须的,但是光说理论,吹得天花乱坠,对实际的教学还是只能起到很小的帮助。理论应用于实践,并不是说说就可以的。而韩立福教授的这本书让我深深觉得很实用。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指导下创建学习共同体,使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单位时间内提高学习绩效,全面实现课程目标,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学习过程。“有效教学”不仅是一个教学活动,更是一个持续发展的、高质量的合作学习过程。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先学后导,全面发展”。“有效教学”的最终衡量的标准就是“学生成长”。这里的“有效教学”是个大概念,包括有效备课、有效上课、有效拓展和有效评价。从行动策略角度来看,有效备课是指“师生共备”;有效上课是指“师生共学”;有效拓展是指“师生共拓”;有效评课是指“师生和评”。这种新视野下的新课程有效教学,主张“先学后导,问题评价”的教学思维,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有效课堂

教学将是师生共同围绕研究主题或项目进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生成意义的共同体。 而这个理论让我有新的对课堂的想法,并且在看了课型范式后这种感觉更加强烈了。我们现在的教学要求的是小组合作学习,但是实施下来后的整体感觉是效能低下。我反思后感觉有以下一些地方做得不到位。 一、教师方面 1、我的角色没有转换,教学观念比较陈旧,教学方式不适应小组合作学习。在环境上建构了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桌椅摆成适合小组学习型,小组分工也明确,但是我依然在讲台上按原有讲授方式在教授,学生依旧在“各行其事”。学生新鲜几天后就烦了,学习意识上又回到了原有的状态。小组合作学习便成了一种摆设,花架子,最终失去了其功能。 2、学生分组不够合理,未建立合作学习机制,组内管理自由松散。我随意指定几个学生组成合作学习小组;组长我临时指定,没有建立合作规章或“公约”,未明确组长的职责,谁是学科长也不明确,往往是组长自己说了算。在小组合作学习时,组长、组员不知所措,组员观望和等待,其结果是各行其事,合作学习难以进行。 3、小组内没有建立多元评价体系,随意化现象严重。我依然关注少数个体学生评价,忽视小组整体评价;依旧注重学习成果评价,忽视小组合作学习意识、合作学习方法、

“体态律动”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体态律动”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6-12-23T16:57:35.450Z 来源:《素质教育》2016年10月总第219期作者:韩文荣 [导读] 传统教学,很多老师在上课时仅仅局限于教科书里的内容。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香赵庄镇中心小学253200 摘要:“体态律动”教学法,目的在于训练学生有效地利用听觉与动作去感受、理解、表现音乐。在音乐教学中,律动不仅有利于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充分的体验与理解,而且能够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从而积累学生对音乐的审美体验,使其音乐视野得到开阔,最终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音乐素养,达到育人的教育目的。 关键词:体态律动律动教学有效应用 一、体态律动的提出 传统教学,很多老师在上课时仅仅局限于教科书里的内容,一堂课教一首歌,内容仅限于音乐知识范畴,其它音乐知识介绍得很少,教学信息量小,知识面窄,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学得被动且枯燥。于是我将“体态律动”与小学音乐教学相结合,使学生在律动中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用律动培养音乐素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二、律动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1.运用体态律动感受音乐要素的魅力。音乐教育不能像教一般知识那样,单纯使用灌输的方式来讲解注入,也不能过于强调某些技能的训练,而是要注重实践体验。律动活动中可以让学生更为直接、形象地体验音乐中的节奏、节拍、时值、强弱、音色等要素,使学生在普通教育中能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具备基本的音乐能力。 (1)在律动中感受节奏、节拍。利用人体动作来感受、表现音乐的节奏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形式。人们在欣赏音乐时,常会随着音乐的进行而摇晃身体,这就是人体对音乐最初的反应,表达着人们对音乐的最初感受。这也正是音乐律动的本源和学生参与律动的基础。 (2)在律动中建立音高概念。我们借助科尔文手势,科尔文手势是具有线谱音位和简谱形象的“图谱”,运用到教学中能使教和学都变得更加形象具体。人教版二年级教材中向学生渗透了手势的教学,加上柯达伊的节奏读法,更好让学生对音高进行了一次愉快的体验。 2.运用体态律动表达歌曲的情趣。我在课堂上把律动活动安排到歌曲教学的各个环节,从技巧准备到感受熟悉、学会演唱,直至有表情地演唱,充分发挥律动参与、体验的教学特点开展教学。 (1)在律动中,建立演唱的状态美。小学课堂中演唱状态的建立,既要避免专业化的倾向,又不能忽视它的作用。将发声练习、呼吸训练等演唱技能有机结合,同时将审美因素渗透在技能训练中,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 (2)在律动中,挖掘歌曲的情感美。我们常说要“有感情地演唱”。一首歌曲只有通过情感的激发,才能让学生对歌曲的风格有更深的理解,才能获得更深的审美体验,达到“唱”与“情”的统一。 (3)以律动提示歌曲的重点、难点,表现歌曲的风格美。歌曲中,往往一些变化音、变化节奏最能产生特别的美感。在演唱这些细腻的变化时,学生在学唱之初往往感觉难以把握。这时如果仅仅通过重复听教师范唱、反复练习是难以达到效果的,可以利用与歌曲相符的律动动作,形象化地带动记忆,从而让学生在正确的演唱中感受到歌曲的风格美。 3.运用体态律动畅享作品的艺术之美。 (1)律动在欣赏中感受音乐情绪。在音乐欣赏活动中,教师可以借助律动活动,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理解力,使之获得审美感受和审美愉悦,提高音乐审美品位。 (2)律动在欣赏中自由抒发音乐感受。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鼓励学生通过体态律动勇敢地表达自己体验到的情感、想象到的音乐形象或意境,自由地表现出来,在表现和交流中享受美的愉悦的同时得到情感的陶冶。 三、律动教学产生的效应 1.唤醒本能,重拾音乐原本感觉。在律动活动中,学生不仅学习用听觉去感受音乐,同时学习用整个肌体和心灵去感受、表现音乐的节律。这种音乐伴奏下的身体大肌肉动作,是一种自然、放松的身体律动,充满了分明的节奏和音乐的动感之美。在律动学习中,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被重视,挖掘了学生与生俱来的最原始、最自然的音乐感觉。 2.技趣融合,解构、简化音乐知识。 (1)活化组织形式,强化愉悦感受。利用体态律动,创设平等、和谐、开放的课堂环境,加之易于参与的活动,让学生获得直接、全面、立体、生动的音乐感受,能使音乐课堂更加强调主体性、充分体现愉悦性。 (2)感性体验先行,带动理性理解。在律动教学活动中,采用的是“先会后知”式的学习方式,强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走近和触摸音乐形象,然后再深入浅出地讲解音乐内部的逻辑规律。 3.亲近音乐,有效提升课堂效率。 (1)师生多方位互动,达到面向全体的教学覆盖。律动过程中,提倡给大多数学生更多思考与想象的空间,以及更多的鼓励;给更多的学生表现的机会,鼓励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即时律动表达,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同时,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 (2)学生多通道参与,达成高度集中的关注音乐。在律动活动中,学生置身于音乐的流动、图形谱等补充体态律动的立体环境中,能有效唤醒全方位感官的注意力,达到耳到、身到、心到,建立起感官间的链接,激发音乐意象联觉,提高感悟、表现音乐之美的能力。

《有效教学方法》读书心得体会

《有效教学方法》读书心得体会《有效教学方法》这本书通过展现一些较有效的教学实例,采用谈心式的方法描述这些有效教学方法,提供了基于研究基础上的实际和可操作的有效教学练习。下面是由带来的“《有效教学方法》读书心得体会”,欢迎阅读。 《有效教学方法》读书心得体会 阅读《有效教学方法》一书后,我受到了很大启发,结合我最近几年的实际教学工作,深有感触,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有效教学方法》是一本通过展示一些生动有效的课堂实例,告诉我们如何运用各种教育方法,成为一名有效教师。通过谈心式、商讨式的语言讲述许多有效的教学方法。以理论结合课堂实践的形式告诉我们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去管理课堂,提高学习成绩,并通过具体真实的课例让我们更好的掌握有效的教学实践方法。 文中向我们介绍了有效教学的五种关键行为:清晰地授课、任务导向、多样化教学、引导学生投入、确保学生成功率。在每个行为中又进行了详细的理念与操作方法,让我懂得,作为一名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非常重要,如何高效有效的完成课堂任务,让孩子们有效的掌握所学知识,需要一定的方法与技巧,而在文中都有着细致的介绍。例如针对清晰授课中提出有效教师的表现:使要点易于理解;清晰地解释概念,使学生能按逻辑的顺序逐步理解;口齿清楚不模糊,

没有分散学生注意力的特殊习惯。同时还列出欠有效教师的表现。并通过列表形式告诉具体的清晰授课的方法和具体示例,非常具有实践操作性。 具体来讲,促成有效教学的五种关键行为是: 1、清晰授课,这一关键行为是指教师向全班呈现内容时清晰程度如何,其相关表现为:逻辑的、逐步进行的次序,清晰易懂的授课,没有分散学生注意力的不良习惯。对于教师,要做到清晰授课,就要求在课前要深入研究教材,钻研教学大纲,通过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了解教学内容的整体以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掌握各部分内容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教师清晰的讲授引导,形成学生较清晰的科学的知识脉络。有了对教材的深刻理解,语言的清晰表达,要达到清晰授课的教学效果,还要利用举例、图解和示范等方法,来解释和澄清。 2、任务导向,是指把多少课堂时间用于教授教学任务规定的学术性学科。其相关表现为:成就(内容)导向,而不是过程导向,使内容覆盖面尽可能大,教学时间尽可能多。教师的任务导向应该是为学生提供较多的机会去学习那些将要评估的材料,而不应该把过多的时间浪费在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事情上,对教学中可能发生的影响教学的事件有一个预测和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法。对授课内容在时间上有做出合理安排,这样才能够充分有效的传授教学内容,使得学生能

柯达伊与达尔克罗兹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比较精修订

柯达伊与达尔克罗兹奥 尔夫音乐教育的比较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柯达伊与达尔克罗兹、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比较 与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的比较 着名的瑞士作曲家、音乐教育家爱弥儿·雅克·达尔克罗兹(EmileJaques-Dalcroze)创立了本世纪最早的音乐教育体系。这个已有将近上百年历史的音乐教育体系对20世纪后来相继出现、形成的各种音乐教育改革的思想、体系都具有深远影响。达尔克罗兹方法能教给孩子们理解复杂的韵律。听到音乐时,孩子们会随着节奏起舞。通过统一调动其视觉、听觉、感觉,并随音乐而动,孩子们会得到完整的音乐体验,同时孩子们还需要集中注意力和记忆力。达尔克罗兹的教育原则也构成了柯达伊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的基础。 首调唱名法与听觉训练 传统的达尔克罗兹教育体系在视唱练耳教学中采用固定唱名法、强调培养绝对音感。现在这种教育目标与内容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今天不但在美国,就是在欧洲的许多国家,特别是对于学校音乐教育,也已经广泛使用首调唱名体系。 概括地讲,首调唱名法把无论在什么高度上建立的大调统统归结为从do开始,小调则是从la。我国普遍采用的“简谱”实际属于这种唱名体系。首调唱名法与调式音级相统一、与调式运动相适应,它使调式中的音级相对“固定”,会使学习者形成一种典型、稳定的心理反应,使音乐成为容易理解的语言,有利于促进儿童音乐思维的形成。首调唱名体系作为适应民族民间音乐有调性、调式的传统,适应儿童的歌唱、音乐活动实践,在发展听觉、发展音乐思维、进行即兴的音乐活动、学习识谱等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现代的达尔克罗兹体系的教学活动中吸收了柯达伊体系的一些方法,例如采用了五声音调歌曲的学习、手势的使用、音级学习的先后进入顺序等,目的是为了更符合儿童的心理、生理发展特点,而不再长时间停留在C大调音阶上追求绝对音高的巩固。这也说明当代几个重要的音乐教育体系之间互为吸收借鉴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柯达伊与达尔克罗兹都认为不应该让儿童跟着钢琴学习歌唱。使钢琴成为儿童歌唱学习离不开的拐杖,不利于听觉能力的发展,并且都强调稳定拍感的培养。当然,这需要对儿童进行认真培养,当儿童能够唱准音调、又有稳定的节拍律动感时,可以说他具有了基本的音乐能力,这是音乐能力进一步发展的必要基础。 有特色的综合性教学活动的发展 达尔克罗兹的音乐教育特色就是体态律动教学,体态律动的教学活动现在更趋向于综合化。在教学内容和理论上通常分别阐述的视唱练耳、体态律动和即兴创作等,在教学实践中则往往是综合的、紧密联系的、互为影响和作用的。 柯达伊音乐教育的特色就是歌唱教学,但并不拘泥于歌唱这一种单一的形式。而是将歌唱、动作、游戏、表演、即兴创作等形式相结合,给儿童的创造获得全面、丰富、综合的审美体验和表现表达的机会。 两者在保有各自特色的同时都向综合性教学发展。 即兴创作教学活动的发展 两者都强调即兴活动在创造性音乐教育活动中的重要性。即兴活动是即时作出音乐表现、音乐判断的创造性音乐行为。在即兴创作或表演中,不仅需要具有一定的音乐表现力,还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灵敏的反应能力和流畅的音乐思维。要对同时出现的音高、节奏、音色、力度等问题给以权衡和处理,其中最重要的是听觉判断、灵敏性和创造性。这项学习内容体现了音乐学习的本质,也体现了音乐教育对人类最高层次的能力——创造性能力培养的作用。 今天的即兴创作已不仅仅是在钢琴上的即兴作曲,它已经成为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伴随音乐学习的各个环节、整个过程,培养想象力、创造性的教学实践活动。即兴的音乐活动可以始自儿童音乐学习的第一天。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使儿童进入状态、引发兴趣,最终使他们能够出于自发、自然的情绪创造出自己的想象、表现,这是即兴音乐活动的目的。从教学实践中可以看出,即兴的音乐活动在儿童音乐潜能开发训练中具有无限广阔的发展前景。 与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比较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由德国作曲家卡尔奥尔夫(CarlOrff,1895-1982)创建。奥尔夫音乐教育倡导元素性的音乐思想。他认为元素性的音乐决不只是单独的音乐,而是一种融合音乐、舞蹈、语言为一体的整体的艺术。通过这些整体的艺术活动,加上鼓、木棰、木块以及钟等节奏感强的乐器,孩子们学会了音乐结构,以及如何保持同一个节拍。这种方式是团队体验,孩子们通过歌唱、游戏、合韵脚、跳舞等活动学会了参与团队工作。 音乐教育的根本目标 在这一点上,柯达伊与奥尔夫都是惊人的一致,都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为了社会的进步。奥尔夫认为,在音乐教育中,音乐只是手段,教育人、培养人才是目的。音乐是人类思想情感的自然本性的表达,人人都有潜在的音乐本能,因此,音乐教育应该面向全体人。原本性是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核心思想。 柯达伊追求的目标是“让音乐属于每个人”。这个教育目标的提出是基于他对音乐与人的全面发展关系的理解。他认为音乐和人的生命本体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的生命中不能没有音乐,没有音乐就没有完满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