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标准解读

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标准解读

中央电化教育馆研究员刘雍潜

一、基本理念

1.引领发展校长是信息化工程的带头人

(1)要认识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的重要意义.

(2)理解国家教育信息化的方针政策与战略部署。

(3)把握信息技术带来的历史性机遇,引领教育理念变革,促进教学模式创新,推进管理方式转变,不断加快学校教育现代化步伐.

2。协同创新校长是学校信息化工作的组织者

(1)要深入了解信息化工作的系统性、复杂性,努力调动多方面的因素,整合多方面资源,推进学校信息化发展。

(2)要加强与学校广大师生员工的沟通,达成加快信息化步伐的共识。

(3)要积极与科研机构、高等学校、高新企业等合作,寻求多方面资源支持,推进学校信息化快速、可持续发展。

3.提升素养校长是学校信息化工作的践行者

(1)要遵守国家相关信息技术应用法律法规,规范信息技术应用行为。

(2)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能利用互联网实现自主学习,

终身学习。

(3)关注信息发展趋势,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基本要求

1。规划设计

(1)依据有关规划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组织编制信息化发展规划,并将视作为学校整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2)遵循新课程的改革理念,以教育理念转变和教学模式创新为突破口,组织制订各种应用信息技术的具体办法,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3)组织制订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研修计划,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4)组织编制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计划,设计课内外信息技术主题活动,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

学习,合作学习和创新应用的能力和水平。

(5)依据有关政策组织制订学校信息化规章制度,建立人事、财务、资产管理等信息化工作保障机制,促进学校有关信息化基础设施、教学资源的有效应用。

2.规划实施

(1)推动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研发多种主题形式的校本课程,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2)组织教师参加培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推动教师运用网络自主学习,有效使用网上优质教育资源,利用网络研修社区,依托学习共同体,积极参加有关理专题学习活动,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3)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不断优化信息技术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健康上网,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提升学生信息化环境下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组织建立健全学校信息化发展规章制度,引导规范广大教职工在工作中积极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优化管理流程,提升管理效率。

(5)组织运用信息技术对人事财务、资产后勤、校园网络、安全保卫与卫生健康等进行管理,并逐步加强对教学质量的监控和学习过程的记录,提高利用信息技术服务师生的能力水平。

(6)组织建设校园信息网络,介绍学校工作成效,弘扬学校优良传统,向师生推荐优秀精神文化作品和先进模范人物,营造校园优良育人氛围,努力防范不良的流行文化、网络文化对学生的负面影响。

(7)组织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信息沟通系统,加强学校与家庭和社会的联系,帮助家长了解学校工作情况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掌握科学育人方法,争取社会和家长对学校工作

的理解和支持,营造学校改革发展的和谐氛围。

3.评价推动

(1)组织评估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程度等,依据结果调整教师专业发展策略。

(2)组织评估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协作与创新水平。

(3)组织评估学校信息化环境建设状况及终端设备、工具平台、软件资源等使用绩效,促进软硬件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

(4)组织评估学校信息化相关政策制度、专项经费、队伍建设的合理性、有效性,并制定相应整改措施。

三、实施建议

1。教育行政部门

2。培训机构

3.校长

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标准.zip

提升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引领学校未来发展

提升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引领学校未来发展现代教育发展要求学校紧跟时代步伐,大力促进信息化。校长作为一 校之灵魂,是师者之师,是学校主要的办学谋划者、组织者、实施者和推 动者,在现代信息化的大环境下,信息化领导力是校长的一项最基本的能力,其他方面的领导力都需要统筹到信息化环境下来考量。日前,教育部 教师工作司关于印发《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标准(试行)》的通知, 就明确规定校长是学校信息化工作的带头人、组织者和践行者,信息化领 导力是中小学校长必备的素质能力之一。 铜陵市实验小学历任校长都非常重视信息化方面的领导,在信息化方 面起步比较早,1998年获评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2022年获评全 国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在信息技术服务教育教学方面走出了自己的特色 之路。结合实验小学的办学情况,提升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有以下经验 可供借鉴: 一、全体教师信息化教育观念的更新 二、从制度的层面保障信息化工作的开展 我校成立了校信息中心,中心负责人要加入校务办公会,参与学校各 项决策的谋划和执行,从制度层面保障了信息化在学校的普及应用。 三、对信息化软硬件的投入和开发 早在国家推进“三通两平台”和“校园信息标准化建设”之前,我校 就已经开始加大了对信息化软硬件的投入,率先在全省引入了电子白板、 翻转课堂学生学习平台等,建设了多媒体教室、校园电视台、校录播教室、在线课堂等场地,率先建设了校软件资源中心,收集各项课件资源,使信 息技术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四、以教育信息化推动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 2022年,我校就率先引进了电子白板设备,以此来辅助课堂教学, 提升了教学的互动性、趣味性;2022年,组织了微课教学研究,微课制 作成了中青年教师必备的信息化技能;2022年,开展了基于微课的翻转 课堂研究,探索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几年的时间,我校完成了传统课堂 向现代课堂的转变,有效地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在各项教学比赛中,我 校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五、以信息化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是中青年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每两年举办一次中青年教师信息化素 养大赛。包括微课制作、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等几项内容,以赛促训;二 是加强信息化培训。组织教师参与图片处理、课件制作、微课制作、翻转 课堂平台操作等方面的培训;三是加大培训力度。多次组织教师参加全国 信息技术、翻转课堂等培训;四是参加网上培训。去年暑期,组织中青年 教师参加了北京大学的网上翻转课堂培训。 六、依托课题促进教育信息化研究 我校的“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研究”“小学数学学科的翻转课堂研 究”“网络环境下的语文识字教学研究”等课题分别于国家级及省级立项,课题研究覆盖到各学科,参与教师达全校80%以上。通过课题研究,教师 的专业素养有了长足的进步。 七、加强区域间、校际间的交流 多年来,我校分别参加了长三角网络结对、省内校际结对、市内结对 等活动。与南京大观路小学、黟县宏村学校、潜山龙山学校、市开源小学、朱村小学等进行了网络结对,与合肥、明光、宁国、安庆、芜湖、黄山等

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基本理念

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基本理念 1.引领发展校长是信息化工程的带头人 (1)要理解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的重要意义。 (2)理解国家教育信息化的方针政策与战略部署。 (3)把握信息技术带来的历史性机遇,引领教育理念变革,促动教学模式创新,推动管理方式转变,持续加快学校教育现代化步伐。 (1)要深入理解信息化工作的系统性、复杂性,努力调动多方面的因素,整合多方面资源,推动学校信息化发展。 (2)要增强与学校广大师生员工的沟通,达成加快信息化步伐的共识。 (3)要积极与科研机构、高等学校、高新企业等合作,寻求多方面资源支持,推动学校信息化快速、可持续发展。 3.提升素养校长是学校信息化工作的践行者 (1)要遵守国家相关信息技术应用法律法规,规范信息技术应用行为。 (2)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能利用互联网实现自主学习,终身学习。 (3)注重信息发展趋势,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持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校长提升信息化领导力的几个关键 摘要:提升信息化领导力是校长应对信息化浪潮给学校带来的各种挑战的重要因素。决策力和执行力是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两大支柱。提升决策力的关键是吃透标准,把握建设重点; 提升执行力的关键是整合资源,推动应用创新。 关键词:校长;信息化;领导力 以教育信息化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已经成为现代学校发展的必然选择。校长作为学校发展的领军人物,如何从容应对信息化浪潮给学校带来的各种机遇和挑战,引领整个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呢?提升信息化领导力无疑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什么是领导力?不同学者的界定会存有一定的分歧,但至少有这样的共识:领导不同于管理,领导力不同于管理水平,它是具有某种水平的领导者通过各种行为影响组织成员实现目标的过程。与此相适合,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指具备一定信息素养的校长,以信息化环境中的决策水平、组织水平、执行水平、评价水平及沟通水平等带着全校师生员工实现学校信息化的过程。其中决策力和执行力是领导力的两大支柱,也是提升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着力点。 一、提升决策力的关键:吃透标准,把握建设重点。 标准是一种书面的协议,包括技术规范或明确的指标,科学完整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标准包括硬件、软件、应用、信息和管理的规范。借鉴国际、国家颁发的各类教育信息化建设标准,对学校信息化水平实行科学测评,明确学校信息化建设各个层面的重点工作,是校长提升信息化领导力的首要任务。 1.借鉴《面向管理者的国家教育技术标准》,构建学校信息化发展愿景 2001年11月,美国国际教育技术协会制定了《面向管理者的国家教育技术标准》,针对校长这个层面的标准,它提出了具有信息化领导力的校长应该在学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方面完成的各项任务。在所有任务中,“与各方利益相关者形成共同的愿景,清晰地界定对技术使用的期望”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学校信息化发展愿景是什么?华东师范大学肖玉敏、顾小清等学者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一定的思考角度:(1)在学校整个教学与管理工作中,使用技术的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而不是为了展示技术;(2)信息技术成为发展每一个学生水平的有力工具,而不是

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标准解读

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标准解读 中央电化教育馆研究员刘雍潜 一、基本理念 1.引领发展校长是信息化工程的带头人 (1)要认识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的重要意义. (2)理解国家教育信息化的方针政策与战略部署。 (3)把握信息技术带来的历史性机遇,引领教育理念变革,促进教学模式创新,推进管理方式转变,不断加快学校教育现代化步伐. 2。协同创新校长是学校信息化工作的组织者 (1)要深入了解信息化工作的系统性、复杂性,努力调动多方面的因素,整合多方面资源,推进学校信息化发展。 (2)要加强与学校广大师生员工的沟通,达成加快信息化步伐的共识。 (3)要积极与科研机构、高等学校、高新企业等合作,寻求多方面资源支持,推进学校信息化快速、可持续发展。 3.提升素养校长是学校信息化工作的践行者 (1)要遵守国家相关信息技术应用法律法规,规范信息技术应用行为。 (2)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能利用互联网实现自主学习,

终身学习。 (3)关注信息发展趋势,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基本要求 1。规划设计 (1)依据有关规划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组织编制信息化发展规划,并将视作为学校整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2)遵循新课程的改革理念,以教育理念转变和教学模式创新为突破口,组织制订各种应用信息技术的具体办法,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3)组织制订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研修计划,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4)组织编制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计划,设计课内外信息技术主题活动,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 学习,合作学习和创新应用的能力和水平。 (5)依据有关政策组织制订学校信息化规章制度,建立人事、财务、资产管理等信息化工作保障机制,促进学校有关信息化基础设施、教学资源的有效应用。 2.规划实施 (1)推动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研发多种主题形式的校本课程,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校长信息化领导力

校长的领导首先是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领导。校长对于教育信息化有怎样的认识,就会在学校的信息化发展问题上采取怎样的决策和行动。教育信息化需要校长的认识和行动、眼界与境界、带头和支持。教育信息化的实施,与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至关重要。北京电教馆的潘克明教授,就谈到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三力”:“ 洞察力、管理力、指导力”,我觉得很有道理。我个人认为,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是指校长在实施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信息化领导思想外显为信息化领导行为的一种表现,主要体现在校长对学校中的教师和其他管理人员以及相关环境产生影响的一系列行为。在这一系列行为中,肯定会有关键性行为和一般性行为,其中有如下几个关键性行为: 领导行为1:决策学校信息应用的愿景 信息化是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捷径,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前提,是基础,抓教育信息化就是抓教育的改革开放,就是解放和发展教育的生产力。抓教育信息化就是要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作为校长首先要确立一个可供分享的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愿景,并得到老师的认可,让全体老师都明晰这一愿景。在决策前,校长要认真分析学校的内外部条件和环境,弄清校长在信息化变化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并能提前预测信息技术在学校发展中所带来的前景等。 如我们学校根据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办学思想确立的信息化愿景就是“帮助学生成为知识丰富、技术熟练、自主独立的学习者,使学生能够自如地应用各种各样的技术获得信息资源”。 领导行为2:发挥个人及团队的影响力 一个好校长应该是一个睿智的学者,是一个有魄力和魅力的优秀者,是老师学习的典范。除此之外,校长更需要将人们团结起来,没有人能够单靠自己成就一切,校长将个人的才能、创造力和精力投注到团队中,才能发挥最大作用。在当今快捷奏工作环境中,团队的执行力与创造力比单打独斗的个人强得多。在实施信息技术教育中,作为校长,个人的魅力重要,有一支能战斗的团队更重要。我们也知道,信息社会让绝大多数学校处于同一条起跑线上,让绝大多数校长位于相同的一个发展平台。信息化的实施过程中,因硬件、软件的不断变革,环境和条件的不断变化,促使校长一个人无法应付和应对所出现的新状况,这时,就必须让自己去发挥个人的魅力去带领一支优秀的团队,让这支团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魅力去感染老师,去带动老师,去影响老师,同时在实施中去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解决问题,以达到信息化的正常化开展。建立团队后,我们校长还要思考如何让团队能发挥影响力、达到高绩效,如何化困难为转机,让团队成员彼此合作,如何激发成员创意,获致独到且具一致性的工作效果,如何提升绩效、达到学校教育目标等。所以,校长在任职期间在信息技术方面的自身道德素养显得尤为重要。“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只要校长以身作则,同时有一支优秀的团队,事情都好办! 本人作为一名从事信息技术教育的老师,个人的技术水平和道德素养应该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标准

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标准 为全面提升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 深度融合,加快基础教育信息化步伐,特制订《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 导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 一、基本理念 (一)引领变革 校长是学校信息化工作的带头人,担负着引领学校信息化发展和 引导师生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教学模式变革,改变传统管理方式,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任。理解国家教育信息化的方针与政策,领会 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的含义,把握信息技术的有效应 用为学校改革带来的历史性机遇和挑战,形成学校信息化发展的正确 思路。 (二)提升能力 校长是学校信息化工作的身体力行者,要自觉提升信息化领导力, 以身作则。需要具备必要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进行信息搜索与处理,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终身学习;了解信息资源的特点与教育 功能,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尊重知识产权,承担相 关的应用责任,确保师生公平获取信息的机会,维护师生信息隐私权。 (三)协同创新 校长是学校信息化工作的核心,要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团结各 种力量,整合多种资源,推进学校信息化创新发展。应主动参与区域 教育信息化工程与项目,积极承担有关研究与实验;与科研机构、高 校合作,寻求学术指导与研究支持,优势互补;与学校管理团队、师 生员工就信息化发展进行沟通与协调,提升学校文化的软实力。 二、基本内容 专业 核心要求 职责 1.按照国家规划和上级教育部门要求,综合考虑学校环境、实力、近远 期发展目标,领导学校信息化建设与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的编制工作。 2.遵循课程改革理念,发挥学校教学优势,以课堂教学变革为突破口,

【校长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的核心维度与案例研究】领导力六个维度

【校长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的核心维度与案例研究】领导力六 个维度 近年来,关于校长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的研究日益兴起。祝智庭教授提出了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的内涵,即包括教育信息化系统规划能力、信息化教学与课程改革领导能力、教师专业发展领导能力和教育信息化规制建设能力等四个方面,并初步探究了校长个人面向信息化的领导力结构,包括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理解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信息化管理水平等三个方面。其他学者还提出了中小学校长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绩效指标体系问题。值得一提的是,台湾学者张奕华通过实证研究,归纳出校长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内涵的五个层面,即:(1)愿景、计划与管理;(2)人员发展与训练;(3)技术与基本设施支持; (4)评价与研究;(5)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 上述研究在校长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内涵方面的探究已经比较成熟,但在教育信息化领导力与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之间关联性的相关研究并不多见,尤其是较难探究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究竟是如何促进学校信息化发展的。 一、校长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的五个核心维度 一般认为,校长教育信息化领导力指的是校长或者校长领导团队作为学校教育信息化的领导者,在学校建立一定信息化教学与管理

应用标准和问责制度,并成功地促进信息技术在学校各方面的应用。据此概念,校长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在工作层面应包括:校长在推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是否令学校所有成员满意;校长能否领导制定学校的信息化规划;校长是否能够解决那些不愿意在教学中使用教育技术的教师的相关问题;是否制定学校的信息化发展规划;是否善于缓解自己或其他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恐惧;是否鼓励学生主动建构并积极参与数字化学习,并寻求学校所在社区的支持等。概括起来,校长教育信息化领导力主要包括五个核心维度:(1)学校信息化发展愿景与规 划制定;(2)师生信息技术专业发展;(3)教育信息技术环境构建;(4)教育信息化效益评价研究;(5)教育信息化发展中的公共关系等(如图)。 校长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的五个核心维度 1.学校信息化发展愿景与规划制定 这个维度一直被视为是评价校长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的重要方面。校长必须具备利用信息技术产生学校变革的愿景。同时,为了发展这一愿景,校长还必须了解新兴技术发展的动向和趋势。校长头脑中必须要有一个非常清晰的技术愿景,并了解自己在学校信息化建设中所能发挥的作用,从而引导教师进行信息化建设规划。此外,校长对学校设备和资源的管理也被视为评价校长领导力的重要方面。

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标准

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标准(试行) 为促进中小学校长专业化发展,提升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加快基础教育信息化步伐,特制订《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 一、基本理念 (一)引领发展 校长是学校信息化工作的带头人,要认识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的重要意义,理解国家教育信息化的方针政策与战略部署,把握信息技术带来的历史性机遇,引领教育理念变革,促进教学模式创新,推进管理方式转变,不断加快学校现代化步伐。 (二)协同创新 校长是学校信息化工作的组织者。要深入了解信息化工作的系统性、复杂性,努力调动多方面积极因素,整合多方面资源,推进学校信息化发展。要加强与学校广大师生员工的沟通,达成加快信息化步伐的共识。要积极与科研机构、高等学校、高新企业等合作,寻求多方面资源支持,推进学校信息化快速、可持续发展。 (三)提升素养 校长是学校信息化工作的践行者。要遵守国家相关信息技术应用的法律法规,规范信息技术应用行为。要具备基本的信息素

养,能利用互联网实现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要关注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基本要求

三、实施建议 《领导力标准》是中小学校长信息化时代履行工作职责的准则,是各地开展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培养、培训和测评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幼儿园园长、中等职业学校校长可参照执行。

(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领导力标准》作为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和学校信息化发展的重要依据。要充分发挥标准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建立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培养培训质量保障体系,为实现中小学信息化发展提供制度保障。鉴于地区差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可以依据该标准制定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实施意见。 (二)有关高等学校和校长培养培训机构要将《领导力标准》作为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培养培训的重要依据。要根据中小学校长实际需求,结合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完善培养培训方案,研发培养培训课程,改革培养培训模式,保障培养培训质量,促进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全面提升。 (三)中小学校长要将《领导力标准》作为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重要依据。要增强提升信息化领导力的自觉性,主动参加培训研修,不断提升信息素养,创造性地规划设计、组织实施和评价推动学校信息化工作,与时俱进地引领学校信息化发展,成为符合信息化时代要求的学校领导者。

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

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 课题引入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必然要带来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对传统的教育思想、模式、内容和方法都将产生强大的冲击。因此,以教育信息化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已经成为现代学校发展的必然选择。而一所学校能否充分认识到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地制定信息技术发展规划,把工作落到实处,切实利用信息化促进学校发展和课堂教学,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建设,都与校长的信息素质密切相关。作为一个学校的管理者,校长必须转变教育观念、主动变革管理模式、树立与信息时代相适应的教育价值观,学生观、教学观,提高自身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素质这是现代学校信息化建设中的一个必然环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规定:中小学教师以及师范学校在校生都要接受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培训。“校长作为学校工作的首席管理者和领导者,显然更应提前一步掌握现代信息技术。 领导的概念 领导是一项组织功能,惟独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人进行交往时,才干产生领导,领导是故意识地去影响别人的行为。以往人们对于领导问题 的研究主要着眼于领导魅力的研究,注重从领导的个人品质、行为、对他人的影响、管理职位等角度来定位领导力,研究过多地局限于领导力的外部表现. 实际上领导包括一些核心要素,它们是: (1)领导是一个过程; (2) 领导包含着影响;(3)领导浮现在一个群体的环境中; (4)领导包含实现目

标。因此我们可以这样对领导进行理解:领导是个体通过各种行为影响组织群体或者组织成员实现共同目标的过程。领导是发生在领导主客体间的交互活动,两者互相影响,不是一种单向度的线性活动。 什么是领导者 首先区分领导者和管理者这两个不同的概念。普通来讲,管理者是被任命的,拥有合法的权利进行奖励和处罚,其影响力来自他们所在职位所赋予的正式权力。而领导者则可以是任命的,也可以是从一个群体中产生的,可以不用正式的权利来影响他人。 管理是保证组织的秩序和一致性,而领导的主要职能是产生变化和运动;管理寻求秩序和稳定,领导寻求适应性和建设性变化。“管理者是把事情做正确的人,而领导者是做正确的事情的人”。 校长的作用 校长是学校行政的最高负责人,对外代表学校,对内主持全面校务。可以说,他既是学校组织的领导者又是管理者。作为领导者,他是实施领导行为的主体,应该努力创造一种以学生高效学习、教师高效工作、有创新精神为特征的学校氛围,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不断变革和改善学校组织;作为管理者,他要充分利用各种策略创设一个有效的学校环境,执行和维护学校的文化价值、组织目标和既定规则. 校长领导行为 领导行为普通是指领导者在从事指挥和协调群体成员工作过程中的特定行动,包括建立工作关系、表扬和批评群体成员、对群体成员的福利和情感的关系等方面的行为 .其实质是领导主体如何作用于领导对象或者领导

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现状及提升策略分析-2019年精选文档

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现状及提升策略分析 伴随着我国信息化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教育事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在我国大多数学校已经取得了较为可观的信息化建 设成效,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建设方面初具规模。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能够更有效的整合学校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为教育工作开展创造更大的效益,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其中所起 到的作用是尤为重要的。校长作为小学教育事业的领导核心,在当前信息化环境下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管理、决策能力,有效提升信息化领导力,为小学教育工作开展做出更大的贡献。由此看来,加强对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现状和提升策略分析是十分有必 要的,对于后续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开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一、当前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现状 1.小学校长对信息化领导力认知存在局限 就当前我国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建设现状来看,其中最为 典型的一个因素就是对信息化领导力认知存在局限,认知水平偏低,有相当一部分小学校长认为信息化领导力就是校长自身的工 作能力和管理能力,如何能够更好的将信息化技术融入到实际工 作中的能力,推动小学信息化建设,但是对如何更加合理的配置 学校资源,为学校长远发展带来更大的机会,充分借助信息化技术来促进学校和学生共同进步发展认知存在局限,往往过于重视信息化技术,而忽视了信息化对学校发展的促进作用[1] 。与此

同时,在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建设中,过于对于工作方式和工作 环境的优化力度不高,未能充分引起重视,致使校长信息化领导 力水平偏低。 2.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水平偏低 就当前我国小学信息化建设中,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水平偏低 的问题尤为突出,严重制约小学信息化建设水平提升。小学校长 对于信息化建设的决策能力不足,由于缺少足够的认知和了解, 加之不具备充足的工作经验,更加安于现状,仍然采用现有的领导 方式和领导理念,难以更加科学准确的判断出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 的发展前景,思维模式过于僵硬,从而导致小学信息化管理存在严 重的局限性,甚至是缺乏敏锐的洞察力,难以为学校的发展做出准 确的决策和判断。有些校长由于自身综合素质不高,领导能力较弱,在针对学校改革时存在重重顾虑,害怕改变当前的格局为学校带来 万劫不复的下场,导致学校信息化建设失去了良好的时机 [2] 。甚至有部分校长在开展管理工作时,管理活动凭 借自己的主观意识和经验,缺少合理的科学管理策略,致使学校 信息化建设中,很多切实可行的计划未能落实到实处。 3.现行机制束缚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发挥 在当前学校的管理体制背景下,校长自身的权利更多是以等 级权力体系为载体,但是在当前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在学校教育教 学领域背景下,这种科室化层级结构背景下将严重阻碍小学校长 领导力的发挥,不仅仅是领导和下属之间的沟通受到阻碍,还在

教育信息化领导力

教育信息化领导力 信息化领导力并不是新概念,是对某项事务的领导力。领导力的对象能够是某项事务,如工程、科技、网络、教师教学等,也能够是某个组织,如家族企业、省属大学、图书馆、学生干部、青少年、继任者等,也能够是某个特色或要素,如战略、创新、情绪、文化、世界化、变革等,这些词语后都能接上领导力,成为细分研究领域。 信息化领导力不是个包含万象的概念,学者在强调其效用时,容易将其扩大化。信息化领导力是指在信息化的背景下,领导者利用信息技术吸引和影响被领导者与利益相关者并持续实现群体或组织目标的水平。 有学者把信息化领导力划分成多个维度,包括规划水平、建设水平、管理水平等;有学者认为信息化领导力包括知识领导力、网络领导力、虚拟领导力、世界化领导力和多元化领导力等五个方面,包括信息素养与信息化意识、信息化战略决策力、信息化组织协调力、信息化资源保障力;还有学者认为信息化领导力包括愿景、计划与管理,人员发展与训练,科技与基本设施支持,评价与研究,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等,上述定义虚化和夸大了信息化领导力的效用。

信息化领导力的四个维度 信息化领导力不是一种个体魅力,而是协助和支持他人实现目标的水平。校级或中层领导在信息化过程中能发挥重要作用,但仅依靠其个人魅力,如严谨专注、以身作则、乐于学习、平易近人等,缺乏以推动信息化的持续发展。 因为每个领导的管理风格不一,兴趣点不同,一旦相关领导被更换,信息化就可能面临停滞风险。信息化领导力是一种超越领导个体的水平,通过一系列适合环境的组织设计和制度安排,通过不限于个体的领导,提升整个组织的信息化视野和愿景,激发所有个体的潜力,实现信息化工作的持续推动。 信息化领导力需要与其所处的环境高度适合。高校的信息化,有两个主要变量,一是工作的创新水准,二是资源的丰富水准。常规的信息化工作是指信息化的日常服务与运营,如平台认证,网站调整、流量监控、安全管理、邮箱服务等;创新的信息化工作是指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如手机APP 扩展、物联网新平台、大数据应用、教学互动创新等。 信息化需要的资源,包括运营经费、建设经费、设备、软件、场地、人员、技术支持等;有些资源能一步到位,如资金或场地,

校长信息化领导力—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的重要基础

校长信息化领导力 (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的之重要基础) 序、国家《标准》要领把握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必然要带来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对传统的教育思想、模式、内容和方法都将产生强大的冲击。因此,以教育信息化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已经成为现代学校发展的必然选择。而一所学校能否充分认识到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地制定信息技术发展规划,把工作落到实处,切实利用信息化促进学校发展和课堂教学,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建设,都与校长的信息素质密切相关。 校长是学校信息化工作的带头人、组织者和践行者,信息化领导力是中小学校长必备素质能力之一。《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标准(试行)》是信息化时代中小学校长履行职责的基本要求,是《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等在教育信息化领域的落实与体现。 (一)“3个身份” 1、校长是学校信息化事业的带头人。《标准》“1、引领发展……” 2、校长是学校信息化工程的组织者。《标准》“2、协同创新……” 3、校长是学校信息化工作的践行者。《标准》“3、提升素养……” (二)“4个建设” 1、努力推动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2、大力开展学校信息化资源建设。

3、全力抓紧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融合建设。 4、着力进行学校信息化运行机制及评价机制建设。 一、学会更新观念 (一)发展的不可拒性 1、文字信息载体的进化 2、“读”的进化 3、“教”的进化 (二)教和学的进化 伴随教师和学生及教与学的进化而进化。 (三)云时代的云 1、云是云计算的简称。 2、云是网络、互联网(深度开发应用)的一种比喻说法。 3、云是基于网络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 关键是资源。资源的创建与提供是“云”生存之本。云资源可随网络和移动设备飘向任何地方;云资源可在一定条件下落地,为用户所用。 数字化时代学教再认识 学生(未成年人):数字化时代的“原居民”,很多时代技术可快学快会、一学就会、不学就会。这是数字文化浸泡的结果。 素养数字化环境下的生存能力(信息鉴别、辨析、研判、考量、取舍、用弃、传播)。 老师(成年人):数字化时代的“移民”,很多时代技术难学难会,

学校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模型

学校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模型 教育信息化2.0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于2018年4月13日正式提出,是教育信息化的升级。要实现从专用资源向大资源转变;从提升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提升信息技术素养转变;从应用融合发展,向创新融合发展转变。 教育信息化2.0将带来以下转变: 一、教育资源观转变。过去,我们将知识资源数字化、平面资源立体化,但这还不够,我们要更强调基于互联网的大资源观。这个大资源观既包括知识,也包括知识之间关系、即知识图谱;既包括填充学生头脑的,也包括点燃学生智慧的,教育不是把一杯水注满,更多是把一团火点燃。 二、技术素养观转变。从技术应用能力转向信息素养能力,我们不仅要利用技术,更要利用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合作。 三、发展动力观转变。过去,我们非常强调教育系统的应用,创新驱动发展的动力尚未得到充分体现。 四、教育治理水平转变。过去的教育治理是补救型的,先出现问题、后治理问题,没有强调教育治理现代化。 五、思维类型观转变。当今教育面临的问题之一是思维方式还停留在工业时代,我们的思维类型急需从工具型思维转向人工智能思维。 六、教育技术观转变。教育技术不能仅停留在学习环境,而要嵌入学习系统中去。

教育信息化2.0的落实和践行的先行者就是我们每一所学校的校长,我认为学校校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全面构建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 一、正确理解信息化领导力的内涵是提升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前提 在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中,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已经直接影响到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与深层次应用。通过对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理解,个人认为校长在学校应该扮演三个角色。 ⑴、教育信息化的践行者。校长要身体力行地运用信息化手段,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教师。 ⑵、教育信息化的评估者。校长要对学校的教育技术规划和评估进行考量,要对学校信息化投资进行系统思考,要将学校信息化建设与学校文化建设结合起来考虑,要将课程改革的要求与教育信息化发展进行衔接。 ⑶、教育信息化的开拓者。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热潮中,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提升是推动学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关键,校长的系统规划能力、信息化教学和课程改革领导能力、教师专业发展领导能力,直接影响到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和深层次应用。 此外,校长信息化领导力还表现为敏锐地发现问题、诊断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校长信息化领导力不是自然生成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学校实际管理中自觉修炼、积极践行的结果。提升领导力,贵在自觉,重在行动,在践行中反思。 二、发挥个人及团队的影响力是提升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关键

校长团队信息化领导力的现状、内涵及提升策略

“校长团队”信息化领导力的现状、内涵及 提升策略

王忠 [摘要] 近年来,我国的教育信息化硬件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相比之下,我国中小学信息化领导力的建设却依然比较滞后。由于受到我国中小学校长负责制的影响,多数人只重视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却忽视了副职及中层管理团队的领导力,管理层内部的摩擦及推诿扯皮,阻碍了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对如何挖掘和培养“校长团队”信息化领导力,亟待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来认识。 [关键词] 信息化领导力;现状;内涵;提升;策略 近年来,我国教育信息化的硬件建設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三通两平台”的开通及数字化多媒体教室的启用,为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奠定了基础。部分学校的班级甚至

做到了人手一部平板电脑,“互联网+教育”正深刻地颠覆着传统的教学方式。但是,相比于快速发展的教育信息化浪潮,我国中小学信息化“领导力”的建设还比较滞后,影响了信息化应用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阻碍了教育信息化的进程。 长期以来,由于受我国中小学校长负责制的影响,在信息化工作中,多数人只重视校长个人的信息化领导力,却忽视了副职及中层管理团队的集体领导力。校长的权利过分集中,其他领导在信息化建设中分工不明确,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校长团队”作用的发挥。 信息化时代,学校的领导力更趋向于分布式发展,领导结构由“金字塔型”趋向于“扁平型”。“扁平型”的领导结构,不但有利于缩短上下级之间的距离,使信息流向更快捷,管理成本更低廉,而且更容易激发起团队每一个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以及干事创业的成就感。只有学校的中高层领导者都认识到信息化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才能从根本上引领学校的信息化对教育教学的深层次变革。 从这个意义讲,“校长团队信息化领导力”新概念的提出,不仅弥补了校长个人信息化领导力的不足,而且整合了学校其他领导的智慧,破解了我国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建设相对落后的困局,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一、“校长团队”信息化领导力的现状 1.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普遍不足 校长的日常管理事务繁多,工作量大,精力有限,难以保证学习信息技术的时间。一些校长教育信息化的观念落伍,心中没有学校信息化发展愿景,只重视信息设备的引入,导致学校整体的教学水平仍然没有实质性的提高。校长心中没有信息化发展愿景,自然在领导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方面就缺乏系统规划,导致学校的信息化应用仍在低水平上徘徊。 2.“校长团队”信息化领导力的作用发挥不够 一些校长仍然沿用固有的思维模式,将校长与其他副职领导及中层之间的关系简化为一种简单的命令与执行的关系,学校信息化工作也是校长一个人说了算,领导都在袖手旁观。即使一些领导在信息化方面有专长,也不能人尽其才,很好地发挥引领作用。 3.将所有的信息化管理工作推给校长一个人 因信息化建设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较多,校长一个人难于应付。在具体实施中又经常会出现领导成员之间互相推诿,不愿意主动担当的问题,将所有的信息化管理工作推给校长一个人。有的团队成员甚至无法适应信息化带来的急遽变化,安于现状,客观上也限制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的发挥。

国内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研究综述

国内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研究综述

近年来,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又被称为“面向信息化的领导力”、“校长教育信息化领导力”、“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小学校长领导力”)受到了我国学者、一线教学人员与管理者的高度关注,并产生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有研究指出,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是影响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有效应用的最重要的因素。[1]可以预见,在国家大力推行教育信息化并以此带动教育现代化的战略背景下,特别是在我国推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将不仅决定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水平,甚至还会左右学校向教育现代化迈进的步伐。 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内涵 厘清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内涵是开展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研究的理论前提。到目前为止,研究者们对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内涵持有不同意见,大致形成了两种比较有代表性的学术观点,即“能力说”和“过程说”。 1.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是一种能力 很多研究者都把校长信息化领导力视为一种能力,具有代表性的定义有如下几种。 “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指的是校长作为学校的技术领导者领导学校所有成员在制定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创建信息化教学环境、建立并执行一定的技术使用标准和问责制度,成功地促进技术在学校各个方面有效使用的能力。”[2] “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就是校长或学校管理者在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过程中,能够规划、建设信息化发展愿景,并能影响和带领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实现这个愿景的能力与智慧。”[3]“面向信息化的领导力的定义为:在世界信息化的进程中,学校的管理者所需要具有的、促进信息技术在学校各个方面有效使用的、进而引导和影响他人的能力。”[4] “信息化环境下的校长领导力是指,在现代化的学校中,校长借助多种信息技术工具和信息化资源,通过对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与处理,支持其决策并激励和影响全体师生员工,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与创新超越的能力。”[5] 2.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是一个过程 也有一部分研究者把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看做一个过程,具有代表性的定义有如下几种。

校长信息化教学领导力的内涵与结构

校长信息化教学领导力的内涵与结构 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进程主要由校长领导推动。随着教育信息化在横向和纵向的推进,学者们开始考察信息化环境下领导力所具 有的内涵与意义,其中“校长信息化领导力”逐步成为一个研究热点。在传统教学环境下,由于教学是学校的核心业务,长期以来 “教学领导力”都被认为是校长领导力的核心(张新平,2014)。但是,现有文献中关于“教学领导力”的研究及测评指标却几乎很少 考虑信息化对教育产生的革命性影响。在教育信息化领域,学者们 对“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理论构建,虽然大多考虑到了信息化对“课程与教学”的重要影响,但对其内涵的理解还有待深化。进一 步探讨领导力对当前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的深层次影响,构建“校 长信息化教学领导力”概念结构模型,将对校长有效引领信息时代 学校课程与教学改革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促使教育信息化建设有效 落实到学校的核心业务建设上。 一、校长教学领导力研究 学界通常对校长教学领导力的内涵理解划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从狭义角度看,校长教学领导力是指校长直接对课程与教学各 要素(师生、教学目标、教学资源等)产生作用的领导能力。如 Blase等认为校长的教学领导力与学校的一线教师密切相关,领导 力表现在与教师们接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教师反思(Blaseetal.,1998)。因此,校长的教学领导力结构应包括制定学校目标,沟通学 校目标;课程编制与协调,教学督导与评价;激励教师教学,促进教 师专业发展;激励学生学习,监控学生成绩与发展;保障教学时间, 保持高出现率(马健生等,2013)。 从广义角度看,校长教学领导力则涵盖了影响课程与教学活动的所有方面(张立栋,2011;郑金洲,2012)。既包括那些直接影响课程 与教学的核心活动,也包括支持与保障课程与教学顺利进行的其他 外围要素,如学校共同教学愿景(郑金洲,2012)、组织文化与干群

不抛弃 不放弃-从一则案例谈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

“不抛弃不放弃” 从一则案例谈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

J学校是上海市首批农村教育信息化实验学校。经过实践,学校从信息化“荒芜”学校走向信息化应用示范学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校长究竟应该怎样领导全校教师共同推进信息化工作?当笔者采访J校校长时,面对这一颇具普遍性的问题,校长的回答发人深省。 问:作为校长,您在推进学校信息化应用方面有哪些举措? 校长:我们始终抱着一个信念——决不抛弃,决不放弃,咬定目标不放松,坚定地推进教育信息化应用工作。在具体推进过程中,首先,我们制定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这个规划一定是符合学校实际并可操作的.规划包括实验项目、实验方案、计划表及项目组织机构。其次,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时,一方面加强教师的应用力度,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再次,我们加强了对信息技术应用的奖励制度,制定了信息技术应用先进个人.和各项活动竞赛的奖励细则,用评价机制引导应用。与此同时,我们还注重制度的建设

和信息化文化氛围的营造,如设备管理制度、博客上传制度等。鉴于我校农民工子女占多数,我们正在思考如何在信息化环境下聚焦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实现学校内涵发展。问:在学校信息化推进过程中,您认为校长应具有哪些素养? 校长:对我本人来说,还是“决不抛弃,决不放弃”。一方面,从思想上,我丝毫不放松对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和管理,不断强化我校管理团队的应用意识,使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成为管理团队的自觉行为。另一方面,我本人也积极学习信息技术,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通过自身的应用,无痕地影响师生,起到榜样作用.我认为,校长不一定要成为技术专家,但必须对技术有所了解,要对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有所了解,能对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有所感悟。J校的案例是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典型的外在表现。从这一实践案例可以看出,校长在推进学校信息化应用的进程中,除了具备一般的管理能力外,还要有信息化发展的规划能力、决策能力、引领信息化革新教学的执行能力和信息化的评价能力等。 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决定了学校信息化执行力 1.校长教育信息化的系统规划能力 校长要把信息化的发展纳入学校长远发展规划,结合学校信息化现状,对学校教育信息化进行系统规划。信息化系统的规划和发展是一个长期过程。校长要从发展角度,对学校硬件设施、资源、培训和资金进行统一规划;对学校短期、中期和长期的发展进行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及管理组织。系统规划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校长要具有规划执行的评估能力,要对应用状况、实施效益、学校经验进行总结。J校在信息化推进过程中,根据不同阶段,制定了不同的实施方案,并及时总结经验,出版了两本信息化科研成果,使规划得以落实。2.校长教育信息化的应用领导能力 教育信息化应用的最终目的是为教育服务。在学校范围内,校长的信息化领导能力也要体现在落实教学应用、推进课程改革和促进师生发展方面。 如何落实教学应用?校长既要从理念层面上拥有对待教育信息化的正确意识和态度,对待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积极信念,又要从具体行为上激励教师运用信息化手段,增进教师教学成效和学生学习的成就。 应用信息化推动课程改革,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对校长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校长应当具备教育信息化与课程整合的理念,另一方面,将理念贯彻到学校的实践中时,校长应提供良好的文化氖围,创设多种积极有效的激励措施,鼓励教师参与到课程改革之中。

校长教育信息化领导力水平测量与分析

校长教育信息化领导力水平测量与分析

伍海燕王佑镁 从管理学角度看,领导力有两个取向的内涵:特质取向与过程取向。 特质取向认为,领导力是领导者所具备的一些特质,正是这些特质使他们成为领导者。过程取向将领导力定义为,某一个体影响带动一组个体实现某一个目标的过程。这两者内化统一于领导者的素质及其所驱动的行为当中。而在各种领导素质中,影响校长教育信息化决策与行为的主要因素就是教育技术管理与运作能力。 本文通过分层抽样,采用量表工具进行调查研究,实证探究当前中小学校长的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现状及分布。这将为区域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一种独特的、实证的依据,也为校长专业发展提供指向。 研究设计 1.操作性定义 校长教育信息化领导力指的是,校长或者校长群体作为学校的技术领导者在学校建立一定的技术使用标准和问责制度,并成功地促进技术在学校各个方面的使用。本研究将此概念细化为操作性定义,认为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包括:作为校长在推动技术使用方面是否令人满意;校长能否领导制定学校的技术规划;校长是否能够解决那些不愿意在教学中使用技术的教师的相关问题;制定学校的技术规划;减轻自己和教师对技术的恐惧;领会“面向学校管理者的技术标准”,鼓励学生主动建构和积极参与学习以及寻求学校所在社区的支持等。 2.研究工具 为检测校长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相关层面的水平,本研究量表部分参考台湾张奕华博士开发的量表,并得到张博士本人的使用授权。其名称为“小学校长科技领导现况调查问卷”。本量表内核基于其提出的五个基本维度,并进行词汇上的转换。经过信度分析之后发现,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是.985,该系数显示出整体量表具有相当的同质性,各分量表的 Alpha 系数分别如下:愿景、计划与管理(.94)、成员发展与训练(.90)、技术与基本设施支持(.91)、评鉴与研究(.95)、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92)。问卷采用 Likert 五点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