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念复习三――分散系

基本概念复习三――分散系
基本概念复习三――分散系

基本概念复习三――分散系

[知识归纳]

分散系是物质存在的一种重要形式,而且许多化学反应都是在溶液中进行的,是高考的热点之一。内容主要涉及胶体的制备、性质、鉴别、提纯,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的应用与计算。

物质的粒子分散于另一物质里所组成的体系叫分散系。其中被分散的物质称做分散质,分散其他物质的物质称做分散剂。即:分散系=分散质十分散剂

分散系包括:溶液、悬浊液、乳浊液和胶体。

一.溶液

1、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上面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晶体间的关系是一般转化关系,有例外情况)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即分散质)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即分散剂)

说明:

(1)溶液是分散系中的一种,其分散质通常是分子或离子,大小为10—9m以下。

(2)溶液的特点是:均一、稳定、多为透明。

2、常用的溶剂

无机溶剂:H2O,NH3(液),HF(液)等。

有机溶剂:C2H5OH,O(C2H5)2,丙酮,苯,CCl4,氯仿(CHCl3),CS2,汽油等。

3、溶液的分类:

①按状态分成

固体“溶液”:例如合金

液体“溶液”:例如水溶液

气体“溶液”:例如空气

②按饱和程度分类

饱和溶液:一定温度下一定体积的溶液不能再溶解某溶质时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一定温度下一定体积的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溶质时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4、关于溶解度计算的方法

(1)温度不变时,饱和溶液蒸发溶剂或向饱和溶液中加入溶剂时,析出或溶解溶质(达到饱和)的质量x:

(2)若溶剂不变,改变温度,求析出或溶解溶质达到饱和的质量x:

(3)溶剂和温度改变时,求析出或溶解溶质达到饱和的质量x:

其方法是:先求原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再求形成的新饱和溶液中的溶剂、溶质的质量,并列相应比例关系计算。

(4)加入或析出的溶质带有结晶水;

既要考虑溶质质量的变化,又要考虑溶剂质量的变化,一般情况下,先求原饱和溶液的溶质与溶剂,再求新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与溶剂。

5.溶液的浓度

(1)溶质的质量分数(ω):用溶质质量占全部溶液质量的百分比来表示的溶液的浓度。

(2)物质的量浓度(c):以1L溶液中含有多少摩尔溶质表示的溶液浓度。

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换算关系(必须知道溶液的密度):c=1000ρω/摩尔质量(溶质的)

注意:

既然溶解度是指“溶解的最多克数”,那么得到的必定是饱和溶液。但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因为它指的是溶质不能再溶解了,并不是说溶质溶解了很多,如CaCO3饱和溶液中溶质浓度很小。同样,不

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

二.胶体

1、定义:分散质的大小介于10—7—10—9m之间的分散系叫做胶体。

2、胶体的分类

按分散质的组成分为:

粒子胶体:如Fe(OH)3胶体,Al(OH)3胶体

分子胶体:如蛋白质溶于水所得分散系,淀粉溶于水所得分散系

按分散剂的状态分成:

液溶胶:如Na2SiO3溶于水所得分散系,肥皂水

固溶胶:有色玻璃

气溶胶:烟、云、雾

3、胶体的性质、提纯、凝聚方法

胶体的性质及意义

4、胶体的制备

(1)物理法:

如研磨(制豆浆、研墨),直接分散(制蛋白胶体)

(2)水解法:

[Fe(OH)3胶体]向20mL沸蒸馏水中滴加1mL~2mL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一会儿,得红褐色的Fe(OH)3胶体。离子方程式为

(3)复分解法:

〔AgI胶体〕向盛10mL 0.01mol·L—1 KI的试管中,滴加8—10滴0.01mol·L—1 AgNO3,边滴边振荡,得浅黄色AgI胶体。

〔硅酸胶体〕在一大试管里装入5mL~10mL1mol·L—1HCl,加入1mL水玻璃,然后用力振荡即得。

离子方程式分别为:

Ag++I—=AgI(胶体)

SiO32—+2H++2H2O=H4SiO4(胶体)

复分解法配制胶体时溶液的浓度不宜过大,以免生成沉淀。

5、常见的胶体分散系

①FeCl3溶液,AlCl3溶液或明矾溶液,水玻璃,肥皂水等。形成胶体的原因是盐水解生成不溶物所致。

FeCl3溶液:Fe3++3H2O=Fe(OH)3(胶体)+3H+

明矾溶液:Al3++3H2O=Al(OH)3(胶体)+3H+

水玻璃:SiO32—+3H2O=H4SiO4(胶体)+2OH—

肥皂水:C17H35COO—+H2O=C17H35COOH(胶体)+OH—

②Ag++X—=AgX(胶体)

③土壤胶体。

④豆奶、牛奶、蛋清的水溶液。

⑤有色玻璃,如蓝色钴玻璃(分散质为钴的蓝色氧化物,分散剂为玻璃)。

⑥烟、云、雾。

三种分散系比较

三.结晶、结晶水、结晶水合物

结晶: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

结晶水:以分子形式结合在晶体中的水,叫结晶水,它较容易分解出来,如:

Na2CO3·H2O Na2CO3+10H2O

CuSO4·5H2O CuSO4+5H2O

结晶水合物:含有结晶水的化合物叫做结晶水合物。结晶水合物容易失去结晶水。常见的结晶水合物有:

CuSO4·5H2O(胆矾、蓝矾)

FeSO4·7H2O(绿矾)

ZnSO4·7H2O(皓矾)

Na2CO3·10H2O(晶碱)

Na2SO4·10H2O(芒硝)

Na2S3O3·5H2O(大苏打、海波)

MgCl2·KCl·6H2O(光卤石)

MgSO4·7H2O(泻盐)

KAl(SO4)2·12H2O或K2SO4·Al2(SO4)3·24H2O (明矾)

CaSO4·2H2O(石膏)

2CaSO4·H2O(熟石膏)

mSiO2·nH2O (硅胶)

H2C2O4·2H2O(草酸晶体)

四.风化与潮解

1、风化:结晶水合物在常温和较干燥的空气里失去部分或全部结晶水的现象叫风化。

①本质:结晶水合物分解。

Na2CO3·10H2O=Na2CO3十10H2O

(无色晶体)(白色粉末)

②现象:由晶体状逐渐变成粉末状。

2、潮解:某些易溶于水的物质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晶体表面逐渐形成溶液或全部溶解的现象叫潮解。

易潮解的物质有:CaCl2,MgCl2,NaOH等。

(1)粗盐易潮解,而精盐不易潮解。这是因为粗盐中含有少量MgCl2杂质的缘故。

(2)一小块NaOH固体露置在空气中,会逐渐地表面变湿→无色晶体→白色粉末。这是因为NaOH因其吸水性吸收了空气中水分而使自身溶解,之后NaOH溶液与空气中CO2反应生成Na2CO3·10H2O晶体,最后Na2CO3·10H2O风化成Na2CO3。

(3)因为NaOH易潮解,所以用它作干燥剂时常与CaO混合制成碱石灰,以防其潮解。

五.化学概念中的常用定律

(1)质量守恒定律(物料守恒):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总质量=生成的物质的总质量。

(2)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气体定律):对于任意两组气体,只要T、P、V、n四个量中有三个相同,则两种气体的另一量必定相同。

(3)能量守恒定律(盖斯定律):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

[例题讲解]

[例1]下列有关胶体和溶液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A.溶液呈电中性,胶体带有电荷

B.溶液中溶质粒子运动有规律,胶体粒子运动无规律

C.溶液中通过光束没有特殊现象,胶体中通过光束有丁达尔现象

D.通电后,溶液中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而胶体中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

解析:

A.胶体的分散质粒子带有电荷,但整个胶体不带电;

B.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和胶体粒子的运动均无规律,但胶体粒子比溶质粒子大,其无规则的运动现象可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得到;

C. 溶质粒子太小,无丁达尔效应,而胶体有丁达尔效应;

D.如果溶质粒子是某种分子,则在通电时不会向两校移动。所以,上述比较中,只有C项正确。

答案:C

[例2]将不溶性物质与KCl固体混合后放入一定量的水中,充分搅拌后,有以下实验数据:

已知KCl的溶解度(g)

求:

(1)所加入水的质量是多少?

(2)该固体混合物中KCl的含量是多少g?

(3)使60℃时所得的溶液成为饱和溶液,应加入多少g KCl?

解析:

从剩余的固体物质可知20℃、40℃时都是饱和溶液,而60℃时虽然剩余l0g,但不一定是饱和溶液,原因是10 g可能全部是杂质,没有比60℃更高的实验数据,因此无法判断60℃时是否为饱和溶液。

(1)

设加入水的质量为xg

(40-34)∶100=(38-20)∶x x=300g

温度由40℃升到60℃应溶解的KCl为:×300g=16.5g

而实际只溶解了(20-10)g=10g,所以60℃时为KCl的不饱和溶液。

(2)

该固体混合物中KCl 的含量是:

×300g+(38-10)g=130g

或×300g+(20-10)g=130

(3)

应加入的KCl质量为×300g-130g=6.5g

[例3]某温度下,在100 g水中加入mg CuSO4或加入ng CuSO4·5H2O,均可使溶液恰好达到饱和,则m与n的关系符合 ( )

A.m=

B.m=

C.m=

D.m=

解析:

根据溶解度定义求解:

答案:B

[例4] A、B两种化合物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现要用结晶法从A、B混合物中提取A(不考虑A、B 共存时对各自溶解度的影响)。

(1)取50g混合物,溶于100g热水,然后冷却至20℃。若要使A析出而B不析出。则混合物中B的质量分数(B%)最高不能超过多少?(写出推理及计算过程)

(2)取Wg混合物。溶于100 g的热水,然后冷却至10℃若仍要使A析出而B不析出。请写出下列两种情况下,混合物中A的质量分数(A%)应满足什么关系式。(以W、a、b表示)

当W

当W>a+b时, A%______________

解析:

(1)在20℃时,若要B不析出,该溶液中B的质量不能超过20 g,由于A、B质量共50g,所以这时A

的质量超过30 g,大于它的溶解度,A析出。符合题意。即50 g×B%≤20 g,B%≤40%。

(2)根据题意应满足下列关系式

解得:

显然,答案应取(1)(2)两解之较大者。

根据差值比较法有:

当W

所以(1)式A%> 为解

当W>a+b时,因为

所以 (2)式A%≥为解

答案:

(1)B%≤40%; (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资料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资料 课程代码:03706 一、简答题 1.什么是法律思维? 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当代大学生如何成为忠诚坚定的爱国者? 3.简述良好个人品德形成的意义。 4.简述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和方法。 5.简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 6.简述我国宪法基本原则。 7.简述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和方法。 8.简述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和基本特征。 9.简述理想信念在人生中的重要作用。 二、论述题 1.什么是家庭美德?联系实际论述加强家庭美德建设的意义。 2.根据社会公德的特点和主要内容,联系实际论述加强社会公德建设的意义。 3.如何用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对待人生的顺境和逆境? 4.联系实际论述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为什么要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 1.什么是法律思维?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法律思维是指按照法律的规定、原理和精神,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与取向。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的主要内容有:权利义务相统一、重证据、讲程序的思维方式。 2.当代大学生如何成为忠诚坚定的爱国者? 答:(1)培育爱国情感,保持民族自尊和自信(2)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祖国统一(3)努力学习工作,以实际行动和贡献履行爱国义务。 (4)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建设祖国和保卫中国的过硬本领。 (5)确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自觉维护中国的安定、团结和统一。 (6)积极投身社会实践,逐步从爱国主义走向共产主义。

3.简述良好个人品德形成的意义。 答:良好个人品德的形成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目标要求;良好个人品德的形成是个体精神境界的提升和全面发展的要求; 4.简述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和方法。 答:(1)选择与社会主导价值观一致的价值目标,是人们追求人生价值的精神支柱;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的自身条件出发。 (2)自觉提高自我的主体素质和能力,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主观条件。 (3)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创造性社会实践活动,立足于现实,坚守岗位作贡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5.简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 答:(1)爱国奉献,以天下为己任。(2)勤劳勇敢,追求自由解放。 (3)求真务实,敬重诚实守信。(4)乐群贵和,强调人际和谐。 (5)励志自强,崇尚精神境界。(6)德性修养,重视躬行慎独。 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还有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廉洁奉公、勤俭节约、艰苦朴素、宽厚待人、见义勇为、孝敬父母、尊师敬业等等。 6.简述我国宪法基本原则。 答:(1)人民主权原则(2)民主集中制原则 (3)坚持党的领导原则(4)社会主义法治原则 7. 简述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和方法。 答:(1)选择与社会主导价值观一致的价值目标,是人们追求人生价值的精神支柱;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的自身条件出发。 (2)自觉提高自我的主体素质和能力,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主观条件。 (3)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创造性社会实践活动,立足于现实,坚守岗位作贡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8.简述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和基本特征。 答: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基本特征:五统一(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爱国主义与拥护中国共产党的统一;爱国主义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统一;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的统一;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的统一)。

运算符重载基础概念练习题

运算符重载基础概念练习题 1、下列运算符中, ()运算符在C++中不能重载。 A = B () C :: D delete 2、下列运算符中, ()运算符在C++中不能重载。 A ?: B [] C new D && 3、下列关于C++运算符函数的返回类型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 可以是类类型 B 可以是int类型 C 可以是void类型 D 可以是float类型 4、下列运算符不能用友元函数重载的是()。 A + B = C * D << 5、在重载运算符函数时,下面()运算符必须重载为类成员函数形式。 A + B - C ++ D -> 6、下列关于运算符重载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运算符重载可以改变运算符的操作数的个数 B 运算符重载可以改变优先级 C 运算符重载可以改变结合性 D 运算符重载不可以改变语法结构 7、友元运算符obj>obj2被C++编译器解释为()。 A operator>(obj1,obj2) B >(obj1,obj2) C obj2.operator>(obj1) D obj1.oprator>(obj2) 8、在表达式x+y*z中,+是作为成员函数重载的运算符,*是作为非成员函数重载的运算符。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operator+有两个参数,operator*有两个参数 B operator+有两个参数,operator*有一个参数 C operator+有一个参数,operator*有两个参数 D operator+有一个参数,operator*有一个参数 9、重载赋值操作符时,应声明为()函数。 A 友元 B 虚 C 成员 D 多态 10、在一个类中可以对一个操作符进行()重载。 A 1种 B 2种以下 C 3种以下 D 多种 11、在重载一个运算符时,其参数表中没有任何参数,这表明该运算符是()。

高频电子线路期末复习题 基本概念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A)LC回路串联谐振时,电感L和电容C上的电压达到最大值且为输入信号电压的Q倍,故串联谐振也称为电压谐振。 B)LC回路并联谐振时,电感L和电容C上的电流达到最大值且为输入信号电流的Q 倍,故并联谐振也称为电流谐振。 C)LC谐振回路中储存的能量是不变的,只是在线圈与电容器之间相互转换。D)LC谐振回路中外加电动势提供回路电阻和电抗所消耗的能量。 2.当LC谐振回路谐振时的感抗或容抗,称之为特性阻抗。用(A)表示。 B)Q C)B D)ξ 3.回路谐振时整个回路的阻抗(C)。 A)呈感性 B)呈容性 C)呈纯阻性 D)为失谐时的Q倍 4.高频小信号谐振放大器不稳定的主要原因是(C)。 A)增益太大 B)通频带太宽 C)晶体管集电极电容Cb’c的反馈作用 D)谐振曲线太尖锐 5.常用集电极电流半流通角θ的大小来划分功放的工作类别,丙类功放(D)。 A)θ=180

B)90<θ<180 C)θ=90 D)θ<90 6.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原工作于临界状态,如果其它条件不变,供电电压Vcc增大时,放大器的工作状态为(B)。 A)临界状态 B)欠压状态 C)过压状态 D)甲类状态 7.工作在过压工作状态的丙类谐振功率放大器,当输入电压波形是余弦信号时,集电极输出电流波形是(D)。 A)正弦波 B)余弦波 C)尖顶余弦脉冲 D)凹顶余弦脉冲 输入一个余弦信号到高频功放电路,工作状态为丙类过压,输出集电极电流为(D)。 A)余弦信号B)正弦信号C)尖顶余弦脉冲D)凹顶余弦脉冲 8.满足三端式振荡器相位条件的晶体管各电极连接原则是(A)。 A)射同余异 B)射异余同 C)集同余异 D)基同余异 9.若调制信号的频率是从300HZ~3000HZ,那么,普通调幅时,调幅电路中带通滤波器的通频带的通频带宽至少应为(D)。(最高频率的2倍) A)3000HZ

思修复习资料整理

思修复习资料整理 个人理想VS社会理想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理想的特征:理想具有超前性。理想具有实现的可能性。理想具有实践性。 个人理想个人理想主要是指个体对自己未来生活、事业的追求和向往,是个人行动的方向和目标。包括: (1)生活理想:即一个人按照自己对生活意义的理解以及自己的生活情趣,对未来生活方式、生活结构、生活目标的追求和向往。 (2)职业理想:即人们对未来的工作部门、工作种类以及工作业绩的追求。职业对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3)道德理想: 即人们所向往的理想人格和做人的标准,是人们在道德生活中所期望达到的目标。简单地说,就是要使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具有怎样的道德品质。 社会理想:社会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社会制度和社会状况的向往追求。社会理想是全社会成员的共同理想,它最敏锐地反映着社会发展的特性及其变化趋势。 我们现在的社会理想,即把中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小康社会)须通过社会中的每一个公民的努力才能实现。 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一方面,社会理想决定、制约着个人理想。个人理想的建立,要有社会理想作指导,个人理想的实现有待于社会理想的实现,个人理想只有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相结合才有可能变为现实。 另一方面,个人理想服从和体现社会理想。社会理想不排斥而是包括和反映着千百万人的个人理想,并只有依靠千百万人的实践才能实现。社会理想不是每个人理想的简单集中,而是大多数人的利益和意志的根本体现,在阶级社会里主要表现为阶级的理想。 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是互为条件、互相依存的,在我们国家,由于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相同,决定了人们必须有一个共同的社会理想。为了共同的社会理想的实现,社会需要每一个社会成员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社会多作贡献。社会也应最大限度地提供一切可能的社会条件和保证,以满足人们对个人理想的追求。 人生价值(见课本) 学风与校风 (1)概念 校风是学校中占主导地位的教育原则、风气和习惯。校风是学校的“社会气氛”,影响学校全局的巨大的精神力量,普遍存在于全校各个部门,体现于师生员工的思想和行为之中。 学风是学习的态度和风格。学风是人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学风是校风的组成部分,又有相对的独立性。 (2)优良学风的基本内容 认真求实的学习态度;勤奋刻苦的学习毅力;虚心踏实的学习风格;科学严谨的学习方法。 (3)良好的校风和学风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a. 校风学风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是一种群体心态、群体意识、价值取向。它可以促进、阻滞学校的工作。 b. 校风学风是一种文化环境,对于学生起着耳濡目染的作用。校风具有重要的感染熏陶作用、推动推动促进作用和调节约束作用。优良的校风能够激人向上、陶冶品行;不良的校风则会消蚀精神、助长歪风。一个学校有了好的校风,就能形成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感到一种鞭策和激励。 c. 校风学风也是学校形象的重要标志, 校园精神:自觉的学术精神、永恒的道德精神、敏锐的时代精神、校园精神、自觉的学术精神 在北大优良的校风中有五种精神值得发扬光大:第一、爱国为民的奉献精神。第二、科学民主的精神。第三、改革创新的精神。第四、严谨求实的精神。第五、海纳百川的团结兼容精神。 爱国为民的奉献精神、科学民主的精神、浓厚的学术空气、民主作风、改革创新的精神、严谨求实的精神 在北大学风中,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的精神非常突出。在学习和科学研究中,需要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和严密的作风。海纳百川的团结兼容精神 北大校风中的不良现象:第一、自命不凡,眼高手低第二、夸夸其谈、述而不作。第三、自由散漫、我行我素。第四、急功近利、浮躁不安。 北大的光荣传统北大的优良学风: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勤奋、严谨、求实、创新。

相与组织的相关概念

材料学中的相和组织 铁渗碳体相图中所有的物质都是由渗碳体和铁素体构成;相:是指合金中具有同一聚集状态、同一晶体结构和性;相(phase)体系内部物理和化学性质完全均匀的;(1)相与相之间有界面,各相可以用物理或机械方法;(2)一个相可以是均匀的,但不一定只含一种物质;体系的相数P∶;气体:一般是一个相,如空气组分复杂;液体:视其混溶程度而定,可有1、2、3…个相;固体:有几种物 铁渗碳体相图中所有的物质都是由渗碳体和铁素体构成的,这两个是相,但由于结晶方式的不同,它们两个的形态,相对数量会有所不同,造成宏观上形貌的不同,即构成不同的组织了。如珠光体和莱氏体,它们本质都是由两种相构成,但是比例不同,当然形貌不同,它们就是不同的组织。 相:是指合金中具有同一聚集状态、同一晶体结构和性质并以界面相互隔开的均匀组成部分;组织:是指合金中有若干相以一定的数量、形状、尺寸组合而成的并且具有独特形态的部分。 相(phase)体系内部物理和化学性质完全均匀的部分称为相。相与相之间在指定条件下有明显的界面,在界面上宏观性质的改变是飞跃式的。体系中相的总数称为相数,用P表示。(1)相与相之间有界面,各相可以用物理或机械方法加以分离,越过界面时性质会发生突变。 (2)一个相可以是均匀的,但不一定只含一种物质。体系的相数P∶ 气体:一般是一个相,如空气组分复杂。液体:视其混溶程度而定,可有1、2、3…个相。固体:有几种物质就有几个相,如水泥生料。但如果是固溶体时为一个相。 固溶体:固态合金中,在一种元素的晶格结构中包含有其它元素的合金相称为固溶体。在固溶体晶格上各组分的化学质点随机分布均匀,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符合相均匀性的要求,因而几个物质间形成的固溶体是一个相。 系统中物理状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均匀的部分称为一个相(phase)。系统里的气体,无论是纯气体还是混合气体,总是一个相。若系统里只有一种液体,无论这种液体是纯物质还是(真)溶液,也总是一个相。若系统中有两种液体,如乙醚与水,中间以液-液界面隔开,为两相系统,考虑到乙醚里溶有少量水,水里也溶有少量乙醚,同样只有两相。同样,不相溶的油和水在一起是两相系统,激烈振荡后油和水形成乳浊液,也仍然是两相(一相叫连续相,另一相叫分散相)。不同固体的混合物,是多相系统,如花岗石(由石英、云母、长石等矿物组成),又如无色透明的金刚石中有少量的黑色的 金刚石,都是多相系统。相和组分不是一个概念,例如,同时存在水蒸气、液态的水和冰的系统是三相系统,尽管这个系统里只有一个组分——水。一般而言,相与相之间存在着光学界面,光由一相进入另一相会发生反射和折射,光在不同的相里行进的速度不同。混合气体或溶液是分子水平的混合物,分子(离子也一样)之间是不存在光学界面的,因而是单相的。不同相的界面不一定都一目了然。更确切地说,相是系统里物理性质完全均匀的部分。 铁碳合金相图中的相有:铁素体、奥氏体、渗碳体三种。铁碳合金相图中的组织有:铁素体、奥氏体、渗碳体、珠光体、莱氏 体、索氏体、托氏体、贝氏体、马氏体、回火马氏体、魏氏组织。其中铁素体、奥氏体、渗碳体三种既是相也是组织,具有双重身份,其他的都是混合物。 如何区分? 1、根据含碳量:铁素体含碳0~0.0218%,奥氏体0~2.11%,渗碳体6.69%, 2、根据冷却速度:珠光体、索氏体、托氏体、贝氏体、马氏体一个比一个冷速快。 3、根据相变反应:珠光体是共析转变产物、莱氏体是共晶转变产物。

哲学基本概念试题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 A.改造自然界的一切活动 B.改造社会的一切活动 C.人类能动地改造和探索自然、社会的一切现实物质活动 D.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真理的客观性是指() A.真理是有用的 B.真理是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服务的 C.真理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 D.真理是永恒的绝对真理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是()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属于() A.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的消极的反映论的对立 B.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D.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 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基本出发点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C.一切从群众的意识 D.一切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出发 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A.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 B.理论—实践—理论 C.概念—判断—推理 D.实践—认识—实践 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 A.科学的理论 B.对人们是否有用 C.社会实践 D.多数人的拥护 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根本途径是() A.实践 B.认识 C.劳动 D.实验 唯物主义认识路线主张() A.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路线 B.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认识路线 C.从物和感觉到思想的认识路线

D.从思想到物和感觉的认识路线 唯心主义的认识路线主张() A.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路线 B.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认识路线 C.从物和感觉到思想的认识路线 D.从思想到物和感觉的认识路线 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是() A.实践 B.理论 C.生产 D.人脑 认识主体最本质的属性是() A.历史性 B.具体性 C.社会性 D.自然性 认识发展的规律是() A.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B.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 C.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 D.抽象——具体——再抽象——再具体……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是指() A.只有实践才能充当检验真理的标准 B.实践和正确理论都可以充分检验真理的标准 C.逻辑推理对检验真理毫无作用 D.一次实践就能检验一个认识是不是真理 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指:() A.实践对真理的检验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总要经过多次反复 B.实践不能确定一个认识是不是真理 C.实践不是真理的唯一标准 D.实践不是真理的标准 对事物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这是()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唯心主义认识论的两种表现形式是() A.经验论 B.先验论 C.唯名论 D.唯实论 30.认识的本质在于() A.认识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小学线和角的基本概念总复习

小学线和角的基本概念总 复习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九)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_ 得分__________ 复习内容: ① 线和角的基本概念 ② 平面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 一、填空 1. 2. 从一点引出( ),就组成一个角,这个点叫做角的( ),这 ( ) 叫做角的边。 3. 两条直线相交,有一个角是直角,这两条直线叫做( ),其中一条 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 ),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 )。 4. 一个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这个三角形叫做( )。如果这个三角形 的顶角是70°,其余两个底角各是( )度。 5. 直角度数的3 1,等于平角度数的()(),等于周角度数的()()。 6.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的度数是另一个锐角度数的一半,那么这 两个锐角的度数分别是( )度和( )度。 7. 一个三角形的每个角都是60°,如果按角分,这个三角形是( )三角 形;如果按边分,这个三角形是( )三角形。 8. 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 ),两组对角( )。 9. 在梯形里,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分别叫梯形的( )和( ),不平 形的一组对边叫梯形的( )。 10. 等腰三角形有( )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 )条对称轴,长方形 有( )条对称轴,正方形有( )条对称轴,等腰梯形有( )条对 称轴,圆有( )条对称轴。 二、判断(对的请在括号内打“√”,错的打“×”。) 1. 一条直线长10厘米。…………………………………………………… ( ) 2. 角的两条边越长,角就越大。………………………………………… ( ) 3. 通过圆心的线段叫做圆的直径。……………………………………… ( ) 4. 比90°大的角叫做钝角。……………………………………………… ( )

思修复习资料(答案)

基础复习思考题: 掌握: 1、爱国主义的具体要求; 答:爱祖国的大好山河、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祖国的灿烂文化、爱自己的国家。爱祖国就要心系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就要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独立和富强、为人民的解放贡献力量。 2、民事法律关系的含义;民事法律关系的处理有哪几种方式? 答:民事法律关系,指根据民事法律规范确立的以民事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是由民事法律规范调整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3、刑法规定有八大重大犯罪可以判处死刑? 答:危害国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罪;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侵犯财产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危害国防利益罪;贪污贿赂罪。 4、18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 理解: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个人层面)。 5、现代人才综合素质的灵魂是什么? 答:人才的思想道德素质。 6、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中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什么? 答:爱国主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7、创新学习的基础是什么? 答:求真务实。 8、理想的含义及作用。信念的含义及作用。 答:理想:含义: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作用:第一,是人生的指路明灯。第二,是人生的精神支柱。第三,是人生的力量源泉。第四,是防腐拒变的思想武器。 信念:含义: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作用:对理想的支持,是人们追求理想目标的强大动力。信念一旦形成,就会使人坚贞不渝、百折不饶地追求理想目标。 9、国家和民族的“胎记”,是什么? 答:民族精神。 10、国家的核心利益是什么? 答:国家的核心利益是一个国家最根本的利益,不惜用军事手段、战争手段来维护。中国的核心利益: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以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会计的基本概念试题

会计的基本概念试题 2.14会计的基本概念来源: 一、单项选择题 1.会计的基本职能是( )。 A.核算B.监督 C.核算和监督D.控制 2.我国会计年度的起止日期是( )。来源: A.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B.每年7月1日至次年6月30日 C.每年5月1日至次年4月30日D.每年2月1日至次年1月31日 3.会计主要利用的计量单位是( )。 A.实物计量单位B.货币计量单位 C.劳动计量单位D.工时计量单位 4.有关会计监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会计监督是一种经常性的监督 B.会计监督主要利用各种价值指标 C.会计监督是以法律、法规和制度为依据的监督 D.上述说法都对 5.会计核算的内容不包括( )。 A.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B.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C.工程合同的签发D.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

6.下列关于会计监督内容表述中,错误的是( )。 A.会计人员要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 B.原始凭证记载的各项内容均不得随意涂改 C.会计账簿记录的各项财产物资应与实物及款项的实有数额相符,保证账实相符 D.会计账簿记录不一定与会计凭证的有关内容相符 7.会计假设中,规定了会计核算内容空间范围的是( )。 A.会计主体B.持续经营 C.会计分期D.货币计量 8.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中,明确了会计工作时间长度的是( )。来源: A.会计主体B.持续经营 C.会计分期D.货币计量 9.在持续经营的前提下,企业的资产价值才能运用( )计价。 A.现行市价B.历史成本 C.清算价格D.重估价格 10.关于会计假设下列提法错误的是( )。 A.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主体B.我国采用公历年度作为会计年度 C.会计主体就是法人主体D.编制的会计报表必须以人民币反映 11.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核算,是( )的要求。

初三化学专题复习-基本概念和理论

/初三化学(下)总复习测试卷(一) 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S:32 C:12 一、选择题:以下各题,只有一个符合要求的答案(每小题2分,共30分) 1、市场上销售的食盐种类有加钙盐、加锌盐、加碘盐等,这里的“钙”、“锌”、“碘”是指( ) A 、分子 B 、元素 C 、单质 D 、阴离子 2、下列现象,不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①有水滴产生的过程 ②浓硫酸放在空气中质量增加了 ③碳酸氢铵露置空气中质量减轻了 ④爆炸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3、下列变化中,可以用来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是可分的是( ) A 、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氮气和氧气 B 、分解液态水得到氢气和氧气 C 、分离KNO 3和NaCl ,得到KNO 3晶体 D 、对天然水加热时有气泡冒出 4、已知用碳还原烘干的铬酸钠可制得氧化铬4Na 2CrO 4+4C+O 2==4Na 2CO 3+2Cr 2O 3,在这反应前后的两种含铬的化合物中,铬的化合价依次是( ) A 、7、3 B 、6、3 C 、6、5 D 、5、6 5、下列各组物质中,在物质分类里前者从属于后者的是( ) A 、纯净物、混合物 B 、氧化物、化合物 C 、单质、化合物 D 、金属、非金属 6、过氧化氢(H 2O 2)是隐形眼镜的洗液成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它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 、它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构成 C 、它由两个氢元素和两个氧元素构成 D 、它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7、一个CO 分子的质量为a 千克,其中氧原子的质量为b 千克,若以一个碳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则CO 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A 、b a a -8 B 、b a a -12 C 、b a a -16 D 、b a a -32 8、将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或通入到水中,所得溶液pH 小于7的是( ) A 、CuO B 、CaO C 、CO 2 D 、NaCl 9、使25克甲与5克乙充分反应,所得混合物中含10克甲和11克丙,还有另一种新物质丁,若甲、乙、丙、丁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0、20、44、18,其化学式分别用A 、 B 、 C 、 D 表示,则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A+B==C+D B 、A+2B==2C+D C 、2A+B==2C+ D D 、2A+B==C+2D 10、现代医学证明,人类牙齿由一层称为碱式磷酸钙的坚硬物质保护着。碱式磷酸钙 的化学式中除钙离子外还含有一个氢氧根离子和三个磷酸根离子(PO 43-),则其化学式正 确的是( ) A 、Ca 2(OH)(PO 4)3 B 、Ca 3(OH)(PO 4)3 C 、Ca 4(OH)(PO 4)3 D 、Ca 5(OH)(PO 4)3

大一下期思修复习资料(2)

2018大一下期思修复习资料 1.人生观的定义? 人生观是人们关于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问题的总观点和总看法。 2.人生观的主要内容? 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 3.如何理解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的关系? 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了什么活着,人生态度回答人应当如何活着,人生价值回答什么样的人生才有价值。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统一为一个有机整体。只有深刻理解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三者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才能准确把握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4.为什么说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 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人生目的是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人生观的核心,在人生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1)首先,人生目的决定人生的道路。人生目的规定了人生的方向,对人们所从事的具体活动起着定向的作用。为实现人生目的,人们会注重 培养能力、磨练意志、奋发进取、努力拼搏。 (2)其次,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人生道路上有时会一帆风顺,有时会崎岖不平,面对各种各样的矛盾和斗争,不同的人生目的会使人持有 不同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人生目的可以使人无所畏惧、顽强拼搏、积 极进取、乐观向上;错误的人生目的则会使人或是投机钻营、违法犯

罪、或是虚度人生、放纵人生,或是悲观消沉、厌世轻生。 (3)再次,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选择。正确的人生目的会使人懂得人生价值首先在于奉献,从而在工作中尽心、尽力、尽责。错误的人生目 的则会使人把人生价值理解为向社会或他人进行索取,从而把追逐个 人私利视为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而漠视对国家、社会、集体和他 人的义务与责任。 5.*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原理说明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 值的关系? 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生的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人生社会价值的实现是个体自我完善、全面发展的保障。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 6.理想信念的概念、特征? 概念:理想信念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 【理想的特征】(1)超越性(2)实践性(3)时代性 【信念的特征】(1)执着性(2)多样性 7.谈谈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理想指引方向,信念决定成败。理想信念是人生发展的内在动力,要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 (1)理想信念昭示奋斗目标

基本组织

基本组织 上皮组织 1、上皮的概念:由许多排列紧密的细胞和少量的细胞间质组成,覆盖于人体的外表面或衬在体内各种管、腔、囊的内表面。 2、上皮组织的特点: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细胞有极性,分游离面和基底面。一般没有血管和淋巴管。有丰富的神经末梢。 3、被覆上皮的分类:单层扁平上皮,单层立方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变移上皮,复层扁平上皮 结缔组织 1、结缔组织的特点:1)细胞排列较疏松、细胞间质多。2)细胞间质中有纤维。3)血管丰富、有神经末梢和淋巴管。 2、猪身上的结缔组织? 猪蹄筋坚韧致密的软组织 猪气泡肉疏松如蜂窝 软骨半固体 猪骨坚硬的固体 猪血流动的液体 3、疏松结缔组织的成分及其形态特征: 细胞:1)成纤维细胞:在光镜下,细胞成梭形或扁的星形,有尖细的突起;依附在纤维旁;核为长卵圆形,有1~2个明显的核仁。2)巨噬细胞:在光镜下,固定巨噬细胞多呈星形或梭形,不易与成纤维细胞区分;胞质中常有其吞噬的大小不等、分布不均的异物颗粒,游离巨噬细胞形状多样,细胞界限清楚,细胞边缘有钝圆形突起;胞核常偏于细胞的一端。3)浆细胞:细胞较小;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胞质嗜碱性;胞核呈车轮状,常偏于细胞的一侧。4)肥大细胞:细胞较大,呈卵圆形;核小,染色浅;胞质内充满了粗大、均匀的嗜碱性颗粒;肥大细胞常沿小血管和淋巴管分布。 功能:1)成纤维细胞:胞体较大,细胞器丰富。功能活跃,具有合成和分泌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以及基质的功能。2)纤维细胞:胞体较小;胞核小,着色深;细胞器较少。功能处于静止状态。机体创伤时,纤维细胞可转化为成纤维细胞,与大量新生的毛细血管一起构成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分裂增殖,并大量分泌基质,从而填平伤口。3)巨噬细胞:活跃的吞噬功能。担负机体非特异性的防御功能。吞噬、处理抗原,并将此信息传递给免疫淋巴细胞;受淋巴因子的作用,可有效杀伤细胞内病原体和肿瘤细胞,从而间接或直接参与免疫反应。4)浆细胞:合成分泌蛋白质——免疫球蛋白,即抗体。故浆细胞是体液免疫的效应细胞。5)肥大细胞:肥大细胞受到某些刺激后,可将其颗粒排放至细胞外,即出现脱颗粒现象(引起组织水肿)。可能主要是参与过敏反应。 纤维种类:1)胶原纤维:肉眼观:新鲜时呈白色,发亮,又称白纤维。物理特性:抗拉性极强,韧性大,但无弹性;化学特性:易被蛋白酶消化;亦可水解。形态特点:纤维束较粗,直径1~20微米,着色很浅。2)弹性纤维:肉眼观:呈黄色,又称黄纤维。物理特性:折光性强,富于弹性,韧性小。化学特性:难溶于水;但易被胰液消化。形态特点:纤维较细,直径0.2~1.0微米,分支交错;染色较深暗。3)网状纤维:形态特点:一般染色法不能使之着色,需用镀银法染色。网状纤维细而短,分支多,交织成网。又称嗜银纤维。由于构成它的胶原原纤维超微结构与胶原纤维的完全一致,其化学成分也为胶原蛋白,故认为网状纤维是胶原纤维的前身。 4、血液的组成及其生理功能1)组成:(1) 血浆:把血细胞从血液中分离出来,剩下的黄色液体即为血浆。血浆相当于细胞间质。(2) 有形成分:包括血细胞和血小板。

海洋经济的基本概念与相关理论试卷90分答案

1、在广义的海洋资源概念中才包括海水中所蕴藏的能量资源。 正确 错误 2、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公平性特征主要是指当代人之间与世代人之间对海洋环境资源选择机会的公平性。 正确 错误 3、进行海洋区域划分要明确两个主要任务,一是划定分区界线,二是回答分区理由。 正确 错误 4、海洋科技权益不是国家海洋权益在利益层上的体现。 正确 错误 5、《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沿海国有建立24海里领海和12海里毗连区的权利。 正确 错误 6、内海是指领海基线向内一侧的全部海域。 正确 错误 7、广义上的海洋管理是指海洋综合管理。 正确 错误 8、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特征:公平性,也就是国与国之间对海洋环境资源选择机会的公平性。 正确 错误 9、国家海洋权益,是指国家在其管辖海域内所享有的领土主权。 正确

错误 10、海洋产业结构是指各海洋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构成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正确 错误 11、“完善海洋综合管理体系”不是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之一。 正确 错误 12、《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沿海国有建立12海里领海和42海里毗连区的权利。 正确 错误 13、国家管辖海域之外的海洋利益的维护和取得,不是海洋综合管理的基本内容。 正确 错误 14、“持续性”是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特征之一。 正确 错误 15、海洋经济和陆域经济之间既有共同性,又有特殊性。 正确 错误 16、海洋第一产业,即海洋农业。 正确 错误 17、海洋第三产业,即海洋服务业。 正确 错误 18、海洋产业按产业发展历史分类有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两类。

正确 错误 19、进行区域划分,只需划定分区界线,无须回答分区理由。 正确 错误 20、通过实施区划达到保护海洋环境、保持海洋生态平衡的目的。 正确 错误 21、本课程指出,在海洋产业中,海洋产业的高级阶段,一、二、三次产业比重排序特征为()。 三、二、一 三、一、二 一、二、三 二、三、一 22、根据本讲,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特征不包括()。 持续性 公平性 协调性 集约性 23、2002年9月国家海洋局发布的《全国海洋功能区划》,采用了()指标体系。 五类三级 十类二级 五类四级 十类三级 24、《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于()正式生效,它的诞生,标志着新的国际海洋法律制度的确立和人类和平利用海洋、全面管理海洋新时代的到来。

高中生物44高考总复习 遗传学基本概念-知识讲解_遗传学基本概念

遗传学基本概念 编稿:杨红梅审稿:闫敏敏【考纲要求】 1理解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关系 2.重点掌握性状显隐性的类别及基因型的确定 【考点梳理】 考点一、知识络 考点二、几种交配类型 【高清课堂:01-遗传学基本概念】 考点三、与性状有关的概念 (一)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总称。 (二)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三)显、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纯种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叫显性性状,F1未表现出来的性状叫隐性性状。 (四)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五)性状分离比 1、杂交实验中,F2中出现显︰隐=3︰1; 2、测交实验中,测交后代中出现显︰隐=1︰1。 考点四、与基因有关的概念 (一)显性基因:又叫显性遗传因子,控制显性性状,用大写字母表示。 (二)隐性基因:又叫隐性遗传因子,控制隐性性状,用小写字母表示。 (三)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 (四)非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或非同源染色体上,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 考点五、基因型和表现型 (一)概念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二)关系: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在不同环境中,即使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也未必相同。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考点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区别 (一)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叫纯合子,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但不同的纯合子杂交,后代为杂合子。 (二)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叫杂合子,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且后代中会出现一定比例的纯合子 (三)如何判断具有显性性状的个体是纯合体还是杂合体? 已知豌豆的高茎对矮茎为显性,现有一株高茎豌豆,请设计实验,判断该高茎豌豆是纯合体还是杂合体。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版复习提纲】PDF.pdf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版知识框架绪论 1、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P1-P2 2、大学生怎样才能成为时代新人?P3-P7 3、简述思想道德与法律的关系。P6【区别和联系】第一段 4、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养的含义。P6最后一段 5、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意义。P7第二段 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 第一节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 1、人的本质。P9最后一段 2、人生观的含义。P10第三段 3、人生目的。P10最后一段] 4、人生目的的重要性。P10-P11首先、其次、再次。 5、人生态度的含义。P11第二段 6、人生价值的含义。P12第二段 7、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P12第二段 第二节正确的人生观 1、世界观的含义。P13第二段 2、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关系。P13第三段 3、个人与社会的关系。P13-14【对立统一。最根本的是?】 4、科学高尚的人生最追求是什么?P15第三段 为什么?4点(4个才能)

5、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P16-17 四点 6、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什么?当前标准是什么?P18第二 段 7、如何评价人生价值?【根本尺度,当前标准,三点方法】P18 8、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是什么?P19 三点 第三节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1、怎样看待幸福问题?P20-21 2、怎样看待得失问题?P21 3、怎样看待苦乐问题?P21-22 4、怎样看待顺逆问题?P22 5、怎样看待生死问题?P22-23 6、怎样看待荣辱问题?P23 7、怎样看待金钱问题? 8、个人主义。P25第二段 9、几种错误的人生观。P23-25 10、如何成就出彩的人生?P25-26 第二章坚定理想信念 第一节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 1、理想的含义及特点P29 2、信念的含义及特点P30 3、理想信念的重要性。P31-32 第二节崇高的理想信念

最新-中考化学复习专题一 基本概念模拟试题 精品

初三化学《专题一基本概念》模拟试题 相对原子质量:K-39 I-127 0-16 C-12 H-1 Fe-56 S-32 Al-27 一、选择题(每一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计40分)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汽油挥发 B.木炭燃烧 C.冰融化成水 D.矿石粉碎 2.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 A.干净无污染的空气 B.干冰 C.冰和水的混合物 D.液态氢 3.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 A.核外电子数 B.中子数 C.质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 4.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A.干冰 B.熟石灰 C.空气 D.醋酸 5.下列物质中,具有还原性的气态化合物是() A. CO2 B. C C. H2 D.CO 6.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有些水果和花的香虽有一定距离,仍能闻到,这一现象说明( ) A.分子很大 B.分子分裂成更小的原子 C.分子间有间隔 D.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7.化学反应前后肯定不变的是( ) A.物质的种类 B.分子的种类 C.原子的种类 D.分子的数目 8.下列各组物质或其主要成分的名称(或俗称)与化学式一致的是( ) A.大理石、CaCO3 B.纯碱、NaOH C.熟石灰、CaO D.烧碱、NaCl 9.根据常见元素的化合价,下列物质的化学式(括号内)书写不正确的是() A.氯化铝(AlCl3) B.氧化镁(MgO) C.硫酸铁(FeSO4) D.氧化钠(Na2O) 10.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物质一定是() A.碳单质 B.含碳元素的化合物 C.含碳、氧元素的化合物 D.含碳的物质 11.在空气的成分中,约占空气体积1/5的气体是( ) A.氮气 B.稀有气体 C.氧气 D.二氧化碳 12.在 M + 2O2 == 2CO2 + 2H2O 中,依质量守恒定律可以判断M为( ) A.CH3OH B.C2H5OH C.CH3COOH D. CH4 13.饱和食盐水在室温下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有少量的氯化钠固体析出,这是因为() A.氯化钠的溶解度变小 B. 溶液变成了不饱和溶液 C.溶剂质量变小 D.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 1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B.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构成的 C.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D.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 15.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 ) A.稀溶液 B.浓溶液 C.不能继续溶解该物质的溶液 D.含有100g水的溶液 16.对于SO2和SO3这两种物质,相同的是( ) A.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 B.硫元素的质量分数 C.相对分子质量 D.分子中氧原子的个数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是化学变化的最小微粒 B.由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的单质 C.一种元素只能表现出一种化合价 D.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就是氧化物 18.环境科学家的最新观点是“室内污染不比户外污染轻”。室内装潢所用油漆、胶合板等材料会释放出有害气体,其主要成分是甲醛(CH2O)。下列关于甲醛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甲醛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16)

思修复习提纲整理202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学生复习题目 绪论 1、新时代概念: 由19大提出,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五层定义: (1)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2)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3)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 (4)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5)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2、中国梦 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逐步并最终顺利实现) (1)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 (2)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 3、思想道德素质 (1)人们的思想观念、政治立场、价值取向、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等方面品质和能力的综合体现(2)反映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道德风貌(3)促进个体健康成长、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保障。

3、法治素养 人们通过学习法律知识,理解法律本质、运用法治思维、依法维护权利与依法履行义务的素质、修养和能力,对于保证人们尊崇法治、遵守法律具有重要的意义。*思想道德修养和法治素养是新时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服务于一定的经济基础。 二、基本问题 1、大学生如何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1)根本要求: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①崇高的理想信念,树立坚定的政治方向和远大的人生志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民族复兴为己任。)②要有高强的本领才干,勤奋学习,全面发展。③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 (2)夯实综合素质基础,着力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 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 1、人生观:人们关于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问题的总观点和总看法。 2、人生目的: 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是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人生观的核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