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组织发展趋势与中国行政机构变革

公共组织发展趋势与中国行政机构变革

科层制理论的提出及实践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所体现出的对效率以及理性的追求具有长远的价值。但科层制组织在当下暴露出的僵化、腐败以及低效等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目前看来,公共组织的发展有扁平化、公开化和虚拟化等趋势。这些趋势对中国政府行政机构改革具有引导作用。大部制改革、政府信息公开化以及电子政务的发展与这些趋势不谋而合。中国政府的行政機构改革仍存在一些问题,应当深入分析并理解这些趋势,深化行政机构改革。

标签:扁平化;公开化;虚拟化;大部制;电子政务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Public Organization and the Reform of Chinese Administrative

Xiong Xuan

(Nankai University,Zhou Enlai School of Government;TianJin,JinNan 300350)

Abstract: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bureaucracy have had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as a whole. However,the exposure of rigidity,corruption and inefficiency of the bureaucratic organizations in the moment can not be ignored. It now appears that the development trends of public organizations mainly are flat,open and virtual. These trends have a guiding role in the reform of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dministration. Super ministry system reform,the opening of government inform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e-government coincide with these trends.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the reform of the administrative organs of the Chinese government,which should be analyzed and understood and fixed.

Key words:flattened;open;virtualization;large system;e-government

科层制长久以来一直是公共组织的主要形式,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不可谓不深刻。但其面临的僵化、腐败以及低效等问题不容忽视,对科层制组织的改革一直在进行。目前看来,公共组织的发展有扁平化、公开化和虚拟化等趋势。政府往往是一个社会中最大的公共组织,其发展趋势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笔者将对公共组织的发展趋势做一深入分析,并阐明其与中国行政机构改革的内在关联。

1科层制

科层制是权力依职位进行分配且权力等级森严,以规则为管理主体从而减少主观情感影响的一种管理方式和组织结构。现代科层制理论的提出者是德国著名

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这一理论的出现及其运用是社会化大生产对公共组织执行体系要求的一种回应。韦伯提出的科层制理论是建立在对传统组织形式弊端的修复和解决的基础之上的,为的是通过建立组织规则与秩序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总的来说,科层制理论是建立在成熟的思考和设计之上的,通过这些思考和设计得出的东西往往具有长远的价值,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科层制理论深受理性精神的影响,反映了设计者对规则与效率之间的关系的深入思考。

科层制组织具有以下特点:1.金字塔型的纵向权力等级结构,权力依职位进行分配。处于顶层的往往是决策者,下层的通常是执行者。权力之间避免交叉重叠,组织中成员各司其职,避免了许多可能会因权力导致的矛盾;2.以专业化和部门化为基础的分工[1]。一个组织中往往有多个部门,每个部门负责的事务不同,具有专业性。部门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这种分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效率;

3.存在一套完整的规则体系。如基于绩效和技术能力的人事选拔和晋升制度。组织之外的人想要进入到组织中往往需要接受一定的考核,如公务员考试。这就保证了进入到组织中的人员的素质。组织内部人员的晋升通常建立在绩效考核的基础之上。这样不仅公平公正,也让大家更有干劲,避免了组织士气低迷;

4.组织中人员价值中立。决策的制定者要摆脱自身情感偏好的影响,拿出最利于实现组织目标的决策。决策的执行者也要严格按照决策行事,执行命令比思考决策正确与否更重要。

科层制组织在当代表现出的问题有:1.组织僵化,缺少对变化的适应能力。这种僵化体现在方方面面。如规则的僵化,规则没有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人们不想再遵守原来的规则,但旧的规则就在那里,这无形中就降低了组织的效率;

2.组织内部各部门之间竞争激烈,缺少沟通,出现问题时推诿扯皮的现象时有发生;

3.信息的传输出现失误,执行偏离了决策本来的意图;

4.组织出现封闭的趋势,缺少与外界的沟通。组织内成员不了解组织外成员的需求或者高高在上,出现官僚作风。

对科层制组织进行变革势在必行。但应当看到科层制组织的以下几个特点还是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的:1.对效率的追求。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效率的重要性。效率并不仅仅指速度,也指完成的质量。公共组织的效率尤其重要,会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无论组织怎样发展,对效率的追求依然是不会改变的;

2.正式化。在科层制组织中,正式化随处可见:晋升及选拔制度、固定的上下班时间以及职位的划分等等。正式化是理性的一种体现,不仅可以减少矛盾与纠纷,也能以一些不易察觉的方式促进组织的理性行为。2公共组织发展趋势

2.1公共组织扁平化。

从物理学上来说,扁平化就是将某种立体的结构压缩拉长。扁平化理论在很多领域都有运用。组织扁平化理论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来源于西方企业组织变革和企业再造,目的是为了适应市场的不确定性,增强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提高企业的工作绩效。和科层制组织理论是在对传统组织模式批判的基础上

发展出来的一样,组织扁平化理论也是在对科层制的逐步改革中发展起来的,扁平是相对于科层制的多层次表现出的立体感而言的。扁平化组织理论目前还处在完善的过程中。

扁平化组织的建立与组织扁平化理论是相辅相成的。所谓扁平化组织就是通过减少纵向管理层级,理清部门间职责关系,缩短信息传输距离而建立起来的一种高效率的新型组织。最早将扁平化理论运用到实践中的例子是美国通用电气公司[2]。通用汽车公司通过推广“扁平化”管理大幅增加了企业效益,其成功得到了组织研究者和政府人员的关注,于是政府扁平化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鉴于扁平化组织理论的提出是以科层制理论为基础的,将二者从多方面进行对比可以更好地理解扁平化理论:1.在价值取向上,前者更多地考虑到了人的情感需要,后者则一味强调理性。在扁平化组织理论体系下,规则变得少而灵活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变多了,很多事情都是通过协商解决的。上下级之间的关系没有那么紧张了,领导者不再是我们传统观念中缺少笑容,以命令式的口吻使唤下属的形象; 2.在管理方式上,后者多用直接干预方式,前者多用间接调控方式,这就让组织成员都有了更大的自由裁量空间;3.在机构设置上,后者的层级和部门较多,前者的层级则明显减少。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虽然扁平化是在科层制基础之上的一种渐进式变革,但也绝不是无关痛痒的小修小补。公共组织扁平化还是一个工作量很大的工程,不仅涉及到规章制度、组织结构以及人员等方面的调整,从更深层次上看,扁平化趋势契合了人们思维方式的转变:民主平等逐渐深入人心,灵活与人性化被推崇。

现在,许多国家也在积极地将政府扁平化理论运用到政府机构的改革中,中国也不例外。扁平化无疑是中国行政机构改革的一个方向,原因在于:首先,中国面积广阔,中西部实力逐渐增强,区域间的经济合作不断加强,这就意味着原本相对独立的行政区划之间互动会越来越多,横向沟通加强。如果政府依然保持原本层级较多的科层制体制,势必会阻碍到经济的发展。而扁平化强调的正是减少层级,增大横向管理幅度;其次,社会事务越来越多,管理对象复杂化,这就要求赋予组织中成员更多的自由裁量权,灵活处理各类事件;最后,各种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扁平化提供了条件,可以打破距离的限制。

中国行政机构改革中最能体现扁平化趋势的就是大部制改革。从全球范围看,一些国家很早就将大部制作为政府部门的设置模式。中国自建国以来,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政府在经济发展中起决定作用,这就导致了政府机构部门林立,结构臃肿。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与发展,原有的政府机构设置弊端越来越明显,我国先后进行了1982年、1988年、1992年、1998年以及2003年五次较大的行政机构改革,主题都是精简机构,裁减人员。这几次的行政机构改革效果并不理想,每次机构精简之后总面临着膨胀的问题,改革似乎进入了死胡同。“大部制”作为一个热词出现在公众视野始于党的十七大报告。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体制。”这是继前五次行政机构改革后又一轮新的行政机构改革[3]。2013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了《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并对外公布,开启了最近一次的大部制改革。

不同学者对大部制的理解不同,但总的来说,这些不尽相同的定义包含了一些相同的成分。大部制是相对于目前行政部门分割混乱以及职能碎片化的现状而言的。大部制改革就是要将职能相近、业务范围相同的的事项相对集中。这种组织设置有利于部门之间的合理分工和权责一致,减少了重复和无效行政,降低隐形成本,提高行政效率。需要指出的是,大部制改革并不只是减少部门数量,因此不能仅以部门数量的增减作为衡量改革是否成功的标准。

从目前来看,我国的大部制改革存在以下难点:1.政府工作人员思想观念陈旧落后。思想观念与物质发展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当思想观念落后于现实物质条件时,就会阻碍其发展。因此大部制改革也要求组织中成员的思想能发生转变。我国政府人员的官僚制作风比较严重,成员之间缺乏沟通,部门之间竞争多于合作。且习惯于看领导脸色行事,缺乏自主性。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即使大部制初具规模了,工作人员旧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依然会将其打回原形;

2.职能整合。虽然说按照职能相近的原则整合,但职能是否相近的评判标准并不明晰。何况我国目前处于一个快速变化的时期,新的社会事务不断涌现,这就使职能整合难上加难;

3.精简后的人员安置问题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将会导致很多的社会问题。

2.2公共组织公开化。

公开化也是公共组织的一个发展趋势。在这方面,欧美等发达国家有着较为丰富的经验。公共组织公开化是公共组织应当具有的良好品质,之所以被不断重申,是因为许多公共组织都出现了非正式化的权力运作现象,即代为行使公共权力的人运用公共权力谋取私利。公共组织公开化最根本的是权力运行的公开化。根据卢梭的契可知公共组织的权力来源于人民,为全体人民共有,因此其本质上是一种凝聚和体现公共意志的力量。公共組织只是公共权力的载体,公共组织行使公共权力的目的是达成公共目标,实现公共利益。这是最基本的价值诉求,是公开化的理论来源,却也是最难达到的理想状态。在现实生活中,权力一旦被让渡出来,就有一种异化的倾向,会脱离人们原本设想好的发展轨迹。因此对公共权力进行监督十分必要,而公开化就是对公共权力进行监督的前提。当然,这只是公开化的最低层次的现实意义。更高层次的现实意义则是,公开化确保了人民的知情权以及公共物品的平均分配,有利于提升公共组织的公信力,保证了组织的存续,也有利于整个社会的进步。公共组织的公开化包括了很多方面,如各种办事程序和制度的公开化、权力分配的公开化以及让公民更多地参与到公共决策中。这不仅会改变组织的机构设置,也会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

2012年4月16日,第8期《求是》杂志发表了前国家总理温家宝的文章:《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该文章重点讲述了反腐倡廉工作在中国的落实情况。此后,“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就成为了一句被反复提到了口号。“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一个目标与方向,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公开化是一条必然的路径。中国政府在公开化方面也确实做了一些努力:1.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肇始于瑞典,1776年瑞典制定了具有宪法效力的《出版自由法》,这部法律不仅涵盖了出版自由的权利,还赋予了普通市民与议员一样享有要求法院和

行政机关公开相关公文书的权利。到了20世纪中期,欧美等发达国家纷纷将政府信息公开确立为基本制度,并制定相关法律确认[4]。2007年4月5日,国务院出台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该条例于2008年5月1日正式实施,这是目前为止我国有关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位阶最高的法律文件;2.推进公共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注重公民参与公共决策。公共决策也就是有关公共事件的决策,在决策制定的过程让民意得到表达是十分重要的,这会影响最终决策的走向。我国近年来一直在提决策科学化与民主化,其基石就是保障公民的有序参与。虽然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渠道逐渐增多,如信访制度以及听证会等,但是这些制度提升的空间还很大。许多还只是流于形式。政府内部许多工作人员对于信息公开是比较抵制的。即使公开了信息也只是疲于应付,许多信息并不属实。

2.3公共组织虚拟化。

公共组织的虚拟化是伴随着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的进步而出现的趋势。公共组织的虚拟化程度越来越高,公共组织内部人员的办公更多地在计算机上完成,许多原来涉及人工服务的事情也能由组织外成员通过自助的方式完成。比如现在随处可见的自助缴费机、网上信访以及网上信息查询等等。这不仅节约了组织的运作成本,也更方便快捷。更重要的是,由于移动设备的出现,许多原本需要在固定场所完成的工作逐渐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也许在未来,这种虚拟化会逐渐演变为公共组织隐形化,即不再有那么多的办公大楼,公共组织就像空气和水一样存在于我们周围。

目前,电子政务的变革正在我国如火如荼地展开。电子政务带来的并不仅仅是办公方式的改变,也会触动到一些更深层次的变革。从全球范围看,电子政务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兴起。我国也大致从此时起步。我国政府的信息化大致经历了单机应用阶段的“办公自动化”、“政府上网”及能力建设全面推进和现阶段“应用主导”三个阶段[5]。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比如各地政府纷纷建立了自己的门户网站,越来越多的事务可以在网上处理。

3结语

公共组织的牵涉面广,影响力大。其发展趋势是各方面原因作用的结果,其变化又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对公共组织的变革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但也不能因此不去作为,我国政府机构需要在对这些趋势审慎思考的基础上积极进行转变,以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春娟.科层制的涵义及结构特征分析[J].学术交流,2006(05).

[2]孟桢.论组织扁平化及其在组织变革中的运用[J].湖南社会科学,2008(04).

[3]蔡长昆.大部制改革研究述评[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2(07).

[4]孙天明,蒋秋明.试论我国政府信息公開制度的现状及完善[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

[5]汪向东.我国电子政务的进展、现状及发展趋势[J].电子政务,2009(07).

作者简介:熊璇,女,江苏镇江人,16级行政管理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政府职能转变,现就读于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我国行政体制改革

我国行政体制改革探索 平塘县委党校莫彬 自20世纪末,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浪潮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猛烈冲击着传统的国际秩序,包括西方世界的所有国家的政府管理和公共行政体制在发生着深刻变革。21世纪,中国公共行政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潮流,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构成当今我国公共行政面临的主要行政环境和时代特征。因此,必须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对我国公共行政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总体性改革,建立起适应市场化、全球化、民主化要求的公共行政体制。 一、行政体制改革的基本内容 我国行政体制改革要以邓小平行政管理理论为指导,必须建立与加入世贸组织后全面开放的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配套的公共行政体制。使政府更好地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优质高效地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公共行政体制改革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党政分开,建立强有力的政府工作系统。党政分开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党政分开就是将执政党与国家机关分开。中国共产党的职能是对整个国家和社会实行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重大决策的领导和向国家政权机关推荐重要干部。各类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经济文化组织,同执政党并没有组织上的上下级隶属关系,与执政党在政治运行机制中具的不同职能。执政党实现其领导职能的运行机制应该在人民代表机关内实现。当执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重大决策制定出来后,并在自己的代表大会获得通过,成为全党的意志之后,并不能自然而然地成为国家意志,它必须经过一定程序在人民代表机关中讨论、审议、表决。经表决通过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的决策才能成为国家意志,并具体化,条文化为国家的法律,法令,成为国家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行政依据和司法依据。当前,必须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通过制定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推荐重要干部,进行思想宣传,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坚持依法执政,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 2、改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公共行政权力体系。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我国公共行政体制改革首先从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人大对政府机关的监督与制约入手,建立公共行政权力体制,确保政府行政权力建立在法治与规则的框架之内,防止政府权力对市场自治、人民自主与社会自主的不法侵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在加强立法工作的同时,也将监督工作放在同等重要位置,除加强对实体法监督外,还注重对程序违法进行监督。但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实际作用离宪法赋予的最高权力机关的地位还有相当大的距离,要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还需做大量的工作。 (1)完善宪政体制,确立宪法在政府管理中的权威地位。通过完善宪政体制,确立政府权力界限,政府必须保护公民的自由权利、民主权利与社会经济权利;确立政府正确行使权利的法律限制,政府必须遵守正当程序原则与依法行政

公共组织发展趋势与中国行政机构变革

公共组织发展趋势与中国行政机构变革 科层制理论的提出及实践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所体现出的对效率以及理性的追求具有长远的价值。但科层制组织在当下暴露出的僵化、腐败以及低效等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目前看来,公共组织的发展有扁平化、公开化和虚拟化等趋势。这些趋势对中国政府行政机构改革具有引导作用。大部制改革、政府信息公开化以及电子政务的发展与这些趋势不谋而合。中国政府的行政機构改革仍存在一些问题,应当深入分析并理解这些趋势,深化行政机构改革。 标签:扁平化;公开化;虚拟化;大部制;电子政务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Public Organization and the Reform of Chinese Administrative Xiong Xuan (Nankai University,Zhou Enlai School of Government;TianJin,JinNan 300350) Abstract: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bureaucracy have had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as a whole. However,the exposure of rigidity,corruption and inefficiency of the bureaucratic organizations in the moment can not be ignored. It now appears that the development trends of public organizations mainly are flat,open and virtual. These trends have a guiding role in the reform of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dministration. Super ministry system reform,the opening of government inform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e-government coincide with these trends.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the reform of the administrative organs of the Chinese government,which should be analyzed and understood and fixed. Key words:flattened;open;virtualization;large system;e-government 科层制长久以来一直是公共组织的主要形式,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不可谓不深刻。但其面临的僵化、腐败以及低效等问题不容忽视,对科层制组织的改革一直在进行。目前看来,公共组织的发展有扁平化、公开化和虚拟化等趋势。政府往往是一个社会中最大的公共组织,其发展趋势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笔者将对公共组织的发展趋势做一深入分析,并阐明其与中国行政机构改革的内在关联。 1科层制 科层制是权力依职位进行分配且权力等级森严,以规则为管理主体从而减少主观情感影响的一种管理方式和组织结构。现代科层制理论的提出者是德国著名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与发展趋势度中文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与发展趋势度中文 中国的行政体制是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 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开放40年的历程中,中国的行政体制经历了多次 调整和,不断深化和完善,逐步建立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模式。下面将从的动因、核心内容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角度来探讨中国行政体制。 其次,行政体制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权力下放、简政放权、职能转变 和机构等。权力下放是指将部分行政权力下放至地方政府和市场主体,提 高地方政府的自主权和市场化的决策能力。简政放权是指减少政府对市场 经济的干预,放宽市场准入、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新 能力。职能转变是指由单一的行政管理向公共服务提供者的转变,推动政 府职能向社会服务、维护公共利益的方向转变。机构则是指对政府机构进 行合并、划分、优化和简化,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质量。 未来中国行政体制的发展趋势将会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一方面,需要 加强政府职能转变,推动政府职能的从管理者向服务者的转变。政府要加 强社会治理能力,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治理。另一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提高市场竞争力。此外,还需要加强政府机构,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政府组织结构和职能 配置,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中国在行政体制中还需要解决一些潜在的问题。 一方面,需要改善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 参与度。另一方面,还需要解决政府机构中的利益调整问题,确保的平稳 进行。此外,还需要加强政府的监督和问责机制,防止权力滥用和腐败问题。

综上所述,中国行政体制是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动因主要来自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和国际竞争压力。的核心内容包括权力下放、简政放权、职能转变和机构。未来的发展趋势是进一步深化和完善行政体制,加强政府职能转变、简政放权和机构。但同时也需要解决一些潜在的问题,如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政府机构中的利益调整以及监督和问责机制的建立。只有不断深化,才能不断完善行政体制,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行政管理的现代化和变革

行政管理的现代化和变革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行政管理模式也在不断地进行现代化和变革。行政管理 的现代化和变革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人民群众对公共事务治理的需求,是实现公共管理领域更高效、更公正、更透明的一种方式。 一、近年来行政管理的现代化和变革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政治、经济、社会形势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 和思维方式也在不断的改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行政管理的现代化和变革尤为重要。一方面,它是促进政府有效治理的重要支撑,凸显出政务公开、权力监督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它是发挥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作用、推进政府服务、精简政府职能等创新的有效途径,为人民提供更优质、更高效、更加公平的公共服务。 在当前环境下,行政管理现代化和变革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一方面,由于现代 社会的快速发展及公共治理社会化、平台化的趋势,传统的行政管理体系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另一方面,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不断推进,行政管理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升级,以适应新时代对政府治理能力的要求。因此,加快行政管理的现代化和变革,已经成为推动公共管理领域发展的关键之一。 二、行政管理现代化和变革的方向 1.制度创新 制度是推进行政管理现代化和变革的重要推手。在制度创新方面,政府应建立 全面的法制化、市场化、公民化的制度体系,规范在国家治理和社会建设中各方力量的行为,健全各类制度,及时推出改革创新的新制度,完善各个环节的治理机制。 2.流程重新设计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流程重新设计是行政管理现代化和变革的重要领域。应当建立全方位的信息化平台,利用现代科技的力量对行政审批流程进行重新设计,降低政府行政成本和群众办事成本,并增加政务透明度。 3.管理思维创新 管理思维的创新,是行政管理现代化和变革的另一个方向。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管理思维上也要紧跟潮流,创新发展;要更加注重人性化的管理,发挥员工自主权、自律权,注重以人为本,提高工作效率。 4.服务型政府建设 服务型政府建设是行政管理现代化和变革的一个方向。政府要做好大规模的服务工作,在保障公共利益的基础上,注重维护个人、家庭、企业的合法权益,使得服务型政府在政府治理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5.公共参与机制建设 公共参与机制的建设是行政管理现代化和变革的一个方向。在公共事务决策过程中,应该加强和民众沟通和协商,建立广泛的政治参与机制,通过社会各方力量参与来推进公共治理事业,增强社会对公共问题的识别和解决能力,加强社会组织和民间力量的参与,助力于实现社会和谐。 三、总结 行政管理现代化和变革是适应时代变革、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注重制度创新、流程重新设计、管理思维创新、服务型政府建设、公共参与机制建设等,是实现公共管理高效、透明、服务的有效途径。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行政管理的现代化和变革也将不断深化和发展,为我国的治理能力不断赋能。

第十一章公共组织的变革与发展

第十一章公共组织的变革与发展重点章节 第一节组织变革与发展理论 1、组织的生命周期分哪几个阶段? 组织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具有自身的生命周期,经历产生、成熟、衰败和消亡的发展阶段。 (1)组织的产生阶段。即组织争取独立地位和生存空间的阶段,此时组织领导者和成员富有创新和进取精神,努力争取组织的合法性和成长资源。(2)组织的成熟阶段。第一,组织自身结构逐渐走向合理化;第二,分工体系明确;第三,组织的成员高度团结一致;第四,组织的开放性和接受能力较强,乐于面对环境变化的挑战。(3)组织的衰落阶段。随着组织规模和人员的增长以及组织任务的加重,组织可能会萎缩,变得逐渐僵化、低效,低效的结构和沟通联系也困扰着组织。(4)组织的消亡阶段。面对衰落,有的组织作出积极的回应,并承认需要进行变革,有的组织则反应消极,也不承认改变的必要性。 2、组织变革的含义? 组织变革是组织从一种状态转变到另一种状态,以增进其效能的自然转变过程。其变革的类型可分为计划性变革和非计划性变革。但一般而言,我们所指的变革是积极的、计划性的转变, 组织变革的内容:主要从结构、人员、技术三个层面进行 3、组织变革的策略具有哪些典型的分类? (1)价值策略。通过说服的方式,使被变革者具有相同的价值观,并愿意加入变革的计划之中。(2)理性策略。拿出实证的数据,让被变革者了解如果组织不进行变革将会受到伤害,因而愿意加入变革的行列之中。(3)教育策略。通过再教育的历程,提高被变革者加入变革的动机。(4)心理策略。通过邀其加入变革,激发其在组织变革中的潜力。(5)经济策略。通过利诱的手段,诱使被变革者相信只要加入变革就会有额外的利益,如果不加入则将失去某些既有的资源和利润(6)政治策略。通过政治策略的运用,如调动职位,是被变革者了解,变革的实施与否具有相当大的影响。(7)权威策略。变革者以权威的方式,迫被变革者就范,没有妥协余地。 4、从变革的过程来看,组织变革可分为哪几类? 从变革过程看,组织变革分为两大类,一是渐进式变革,即逐步的、渐进的、有特定焦点的变革;二是革命式变革,即迅速的、激烈的、涉及整个组织的变革。 从变革内容来看,组织一般要经历哪几种类型的变革? (1)技术变革。通过现代网络或机械化技术克服各种物流输送阻碍和组织交流阻碍,根治传统组织形态中强调分工造成的部门分割和官僚主义。(2)能力变革。根据组织管理层次与控制幅度,对组织层级之间、部门之间的职权关系进行合理分配,以降低组织分化与整合的复杂程度。(3)产品和服务的变革。基于服务对象的需要,持续尝试发现更好的服务流程和方式,提供最低成本、最好品质的产品与服务指标的对象。(4)人力资源变革。人力资源是一个组织最重要的资产,组织根本竞争力在于员工的技术与能力。应用在人力资源上的典型变革种类包括:第一,投资于训练与发展活动,让员工获得新的技术与能力;第二,将员工社会化,融入组织文化,使其学习到有助于提升组织绩效的新常规;第三,改革组织的规范与价值,重视融合组织自身文化的多样化员工,激发创新精神;第四,持续改进对多样化的员工所采用的晋升与奖励系统;第五,对高层管理团队进行变革,改善组织学习与决策制定。 5、组织发展的含义及特征? 组织发展是指通过对组织存在问题的系统分析,运用一套应用行为科学的理论和技术,开改善人际关系或个人组织关系,提高组织运作能力,培养新型组织文化的一种有计划地促进组织自我更新的活动。其特征是:(1)是以行为科学知识为基础的一种变革方式。(2)强调计划性变革的一种历程。(3)变革的层面主要有人际关系、技术及制度三个层面。(4)变革的目的在于提高组织的适应力及生产力,使组织持续发展。 6、简述组织发展与组织变革的关系? ①组织发展属于组织变革的范畴,是组织变革的一种干预或技术介入。②组织变革的含义较为广泛,指的是从一种旧状态转变为新状态,如果是经预先计划的变革措施,称为计划性变革。计划性变革仅强调组织效能的提升,而凡涉及组织气氛、组织成员态度或价值观的变革,就称为组织发展。③而组织发展不仅强调促进组织健全并提高组织效能,更重视创造开放性和解决问题的组织气氛,增进成员彼此

论述当代行政组织的变革趋势

论述当代行政组织的变革趋势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行政组织也在不断地变革与 转型。这些变革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当代行政组织的重要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不 断发展,数字化技术在行政组织中的应用逐渐成熟,成为提高行政效 率和革新行政制度的有效手段。数字化转型包括数字化管理、数据共享、智能化决策等多个方面,这些方面的发展将会给行政组织带来全 新的管理方式和策略,从而提高行政效率、优化资源配置。 二、网络化组织形式 网络化组织形式已经成为当代行政组织的更为普遍的趋势。以网 络化组织为特征的行政组织具有具有随需应变、灵活性高、协同性强、反应迅速等特点,可以快速适应环境变化和市场需求,同时也便于信 息共享与统一管理。网络化组织的发展将会进一步加强行政组织之间 的联系与合作,为建立更加高效、灵活、开放的行政工作模式提供了 新的可能性。

三、市场化经营 市场化经营也成为了当代行政组织的发展趋势。市场化经营具有 明显的效益导向,是提高行政组织自负盈亏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 是深化改革的重要途径,目的在于改善行政服务、提高经济效益、创 新管理方式、落实企业责任。市场化经营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鼓励 创新、减轻税负、简化审批等激励机制,也可以是公共事业的让渡和 经营权有偿使用等商业运营模式,这些市场化运营方式的实施将推动 行政组织管理方式的革新与转型。 四、公共参与 公众参与对政府的推动非常重要,这是当代行政组织的另一个主 要趋势。随着人们的需求不断提高和对政府责任的追求不断增加,行 政组织在公共参与方面越来越受到关注。行政部门与公众之间的合作 和沟通不断加深,通过调查、咨询、听证会等方式,提高公众参与度,将公众的意见、建议、反馈及时纳入行政决策过程中,切实为公众提 供高质量、可持续、有意义的服务。 总之,行政组织在不断地变革和创新之中,从而适应市场的需求、满足人民的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行政组织的变革趋势也将逐步明

公共管理改革的发展趋势

公共管理改革的发展趋势 公共管理是一个国家治理体系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公共管理也在不断演变和改革。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公共管理改革的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和智能化已成为公共管理改革的主要方向。政府部门正在积极探索和应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例如,通过建立电子政务平台,政府能够更好地与公众互动,提供便捷的在线服务,实现政务信息的透明和公开。同时,利用大数据分析,政府能够更准确地了解社会问题和民众需求,制定更科学的决策和政策。 强调市场化和法治化是公共管理改革的重要方向。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变革的需求,因此,政府需要转变角色,推动公共服务向市场化方向发展。市场机制的引入可以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公平性,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事务,推动创新和竞争。同时,法治化的要求也在不断加强,政府部门需要依法行政,加强监管和执法能力,保障公众的权益和利益。 第三,注重参与和合作是公共管理改革的重要趋势。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强调政府的行政权力和垂直管理,而现代公共管理强调公众参与和多元治理。政府需要更加主动地与公众沟通和互动,听取公众的意见和建议,提高决策的合法性和可接受性。同时,政府还需

要与社会各界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解决公共问题,实现共赢和共同发展。 第四,推进公共管理创新是公共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公共管理创新是指通过采用新的管理理念、方法和工具,提高公共管理效能和服务质量。政府需要鼓励和支持公共部门的创新实践,推动政府机构改革和业务流程再造,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同时,政府还需要鼓励公共部门和社会组织之间的合作与创新,共同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第五,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是公共管理改革的重要途径。在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各国之间面临诸多共同挑战和问题,需要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公共管理改革需要借鉴和吸收国际经验和智慧,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不断完善和创新自己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同时,政府还需要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机制,推动全球公共管理的进步和发展。 公共管理改革的发展趋势是数字化和智能化、市场化和法治化、参与和合作、创新和国际合作。这些趋势将推动公共管理向更高效、更公正、更透明的方向发展,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政府需要积极应对这些趋势,加强改革和创新,不断提升公共管理水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行政体系的演变与发展

行政体系的演变与发展 行政体系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组织和管理公共事务的机构和程序的总体。随着社 会的发展和国家治理的不断完善,行政体系也经历了演变与发展,逐渐形成了现代国家行政体系。本文将探讨行政体系的演变与发展,并分析其对社会治理的重要性。 行政体系的演变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国家。早期的行政体系主要以君主制为基础,君主拥有最高权力,统治者通过直接管理行使权力。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君主制逐渐走向衰落。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出现了城邦制度,各个城邦拥有自治的行政体系,这是行政体系的第一个重要进步。在古罗马时期,出现了基于法律和军队的行政体系,对行政管理进行了规范和组织。 随着中世纪的结束和现代国家的兴起,行政体系逐渐与君主制分离,形成了行 政机构和行政程序的体系。近代欧洲的绝对君主制为行政体系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例如,法国的君主路易十四通过建立总控制机构来加强中央集权,促进了行政机构的提升和发展。同时,启蒙运动的兴起也推动了行政体系的发展。在17世 纪和18世纪,欧洲出现了许多对行政改革的思考和实践。蒙台福兰通过推行行政 分工和绩效管理等措施,推动了法国行政体系的发展。 20世纪的行政体系发展主要受到现代国家的影响。各国纷纷建立了行政部门,并进行了行政改革,以满足社会治理的需要。行政体系的发展与国家治理的完善密切相关,它是实现国家目标的重要手段。现代行政体系一般包括中央行政机关、地方行政机关和其他特定行政机关。中央行政机关负责国家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地方行政机关负责地方事务管理,其他特定行政机关负责特定领域的事务管理。 行政体系的演变与发展对社会治理具有重要意义。行政体系的完善可以提高政 府的管理效率和决策效果,推动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行政机关的分工和职能明确,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解决社会问题。行政程序的规范化和公开化可以增强政府的透明度和问责制,促进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互动与合作。行政体系的演变也要与时俱

行政组织变革现状及未来发展

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和凌洁201007064029 行政组织变革现状及未来发展 摘要:行政组织变革是行政组织在内外部环境综合作用下的一种组织行为,对行政组织而言就有重要的作用。行政组织的变革涉 及到行政组织的各个方面,但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行政组织结构的变革;行政组织职能的变革;行政组织管理技 术的变革。 关键词:行政组织变革、制度创新、改革现状 行政生态理论认为,任何行政组织都不是一个绝对独立、自我封闭的系统。它在运行过程中要经常地与社会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面对迅速变化和发展的社会环境,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为存在依据和基本职能的行政组织(政府)更必须不断作出相应调整和变革,以完善组织结构,提高行政管理效能。行政组织为了适应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必须对其组织结构、职能和管理技术等方面进行变革,这不但有利于行政组织提高其绩效水平,摆脱危机,增强其合法性,而且还能促进行政组织内部人员的职业生涯发展。成功的行政组织变革需要变革的领导者制订明确的变革程序,选择适合组织自身状况的变革方式。 一、行政组织变革的原因 行政组织变革是指行政组织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提高管理绩效,而对行政组织的组织结构、职能、管理技术等方面进行的调整。行政组织变革是行政组织在内外部环境综合作用下的一种组织行为,对行政组织而言就有重要的作用。 第一,内部原因。行政组织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很多弊病,严重影响了其效能的提高,这成为行政组织变革的一个根本性的原因。例如:在行政决策方面存在领导者主观臆断、决策失误、非民主、不科学等问题;在行政执行方面存在方式、方法不合法、不合理等问题;在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任人唯亲、奖惩不分等问题;在行政组织文化方面存在官僚主义作风,为人民群众服务意识淡薄等问题;在行政组织职能方面存在划分不清,职能重叠和职能缺位等问题,这些弊病成为了行政组织变革的内部原因。 第二,外部原因。市场和第三部门的发展为行政组织变革提出了要求。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和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市场和政府的作用领域、政府与第三部门的作用领域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划分,全能政府逐步向有限政府转变,这就要求行政组织及时调整自身的组织结构、转变职能;与此同时,公民纳税人意识的增强也推动了行政组织变革。改革开放的一个显著结果就是公

论述现代行政组织的发展趋势

论述现代行政组织的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行政组织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变革。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明显的趋势,这些趋势不仅反映了现代行政组织的发展方向,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启示和思考。 一、信息化趋势 信息化是现代行政组织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现代行政组织已经逐渐从传统的纸质文档管理转向数字化管理。现代行政组织通过信息化手段,可以更加高效地管理和利用信息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同时,信息化也为现代行政组织提供了更多的创新空间,例如电子政务、智慧城市等。 二、网络化趋势 网络化是现代行政组织发展的另一个重要趋势。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现代行政组织已经逐渐从传统的单一机构向网络化组织转变。网络化组织可以更加灵活地协同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同时,网络化组织也可以更加方便地与公众进行互动和沟通,提高公众参与度和满意度。 三、专业化趋势 专业化是现代行政组织发展的另一个重要趋势。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分工的不断细化,现代行政组织已经逐渐从传统的通用型组织

向专业化组织转变。专业化组织可以更加精细地分工和协作,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同时,专业化组织也可以更加专注于自己的领域,提高专业水平和竞争力。 四、市场化趋势 市场化是现代行政组织发展的另一个重要趋势。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深化,现代行政组织已经逐渐从传统的政府机构向市场化组织转变。市场化组织可以更加灵活地适应市场需求,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同时,市场化组织也可以更加注重效益和竞争力,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五、全球化趋势 全球化是现代行政组织发展的另一个重要趋势。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化和扩展,现代行政组织已经逐渐从传统的国内组织向全球化组织转变。全球化组织可以更加灵活地适应全球化的挑战和机遇,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同时,全球化组织也可以更加注重跨国合作和交流,提高自身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现代行政组织的发展趋势是多方面的,其中信息化、网络化、专业化、市场化和全球化是最为明显的趋势。这些趋势不仅反映了现代行政组织的发展方向,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启示和思考。我们应该积极适应这些趋势,不断创新和变革,提高现代行政组织的工作效

第十一章公共组织的变革与发展

第十一章公共组织的变革与发展 公共组织的变革与发展可以说是一个持续进行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 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提供更加高效、优质的公共服务。在这个过程中, 不断引入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推动组织的创新与发展,以适应不断变化 的环境。 一、变革的动力 公共组织的变革与发展主要是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动力推动: 1.社会需求的变化: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公共服务的需求 也在不断变化。公共组织需要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调整服务内容和方式,以提供满足社会期望的公共服务。 2.技术进步的影响:科技的快速发展对公共组织的变革也起到了巨大 的推动作用。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公共组织能够更加高效、便捷地提供服务,加快了公共管理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进程。 3.经济发展的要求:经济的发展需要配套的公共服务保障。公共组织 需要通过创新,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以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并促进经 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变革的路径与策略 公共组织的变革与发展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路径和策略,以确保变革 能够有效推进,达到预期的效果。 1.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与经验:公共组织可以通过学习借鉴国内外的 先进管理理念和经验,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变革策略和实施 方案。

2.加强组织建设:公共组织需要加强自身的组织建设,提升管理水平 和能力。这包括完善组织结构、优化人员配置、加强培训和学习,以提高 组织的动态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3.推动制度创新:制度是公共组织运行的基础,需要不断进行创新和 完善。公共组织可以通过制度创新,提高管理效能,优化服务体系,激发 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4.加强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是公共组织变革与发展的重要手段。公共 组织可以通过构建信息化系统,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高效利用,提高决 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三、实施过程中的挑战与对策 公共组织的变革与发展在实施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需要采取相应的 对策和措施来应对。 1.文化的转变:公共组织的变革需要改变传统的管理思维和行为方式,可能会遇到员工和组织的抵触和抵制。需要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培训,激发 员工的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推动组织文化的转变。 2.资源的限制:公共组织在变革过程中可能会面临人力、财力、技术 等方面的资源限制。需要在变革策略和实施方案中合理考虑资源的利用和 配置,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案。 3.制度的瓶颈:公共组织在变革与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受到现有制度体 系的限制。需要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制度创新路径,逐步解决制度瓶 颈问题。

公共管理中的行政体制与机构改革研究

公共管理中的行政体制与机构改革研究 公共管理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领域,它涉及到政府机构、公共服务、法律规范 等方方面面。在整个公共管理体系中,行政体制和机构改革是至关重要的部分。本文将重点研究公共管理中的行政体制与机构改革,并探讨它们对于提升政府效能和实现社会发展的影响。 行政体制是指政府内部的组织结构和职能划分。一个合理和高效的行政体制对 于政府的运行和决策具有重要意义。行政体制需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不断调整和改革。首先,行政体制的改革需要从顶层设计开始,以确保政府内部各部门的职责明确、协调配合。其次,行政体制的改革需要注重灵活性和创新性,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需求。最后,行政体制的改革需要加强内部治理和监督机制,以防止权力滥用和腐败行为。只有建立科学规范的行政体制,政府才能更好地履行职责,提高效率,为公民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 机构改革是指对公共管理机构的结构和职能进行调整和优化。在不同的历史时 期和国家背景下,机构改革的形式和方式各不相同。机构改革的目标是建立更高效、更灵活和更透明的公共管理机制。首先,机构改革需要聚焦核心任务,减少冗余和重复的职能,提高机构效能。其次,机构改革需要注重人才培养和能力建设,以确保机构能够适应新的挑战和需求。最后,机构改革需要加强内部治理和监督机制,确保机构的责任和权力相匹配,避免滥用职权和腐败行为。 在行政体制和机构改革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和做法。例如,一些国家通过推行政策评估和绩效管理,提升公共管理水平。一些国家通过引入社会参与和民间合作机制,增加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互动和合作。还有一些国家通过推行电子政务和数字化转型,提高政府服务的效率和便捷性。这些经验和做法对于我们研究和改革行政体制和机构都有很强的启示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行政体制和机构改革必须与整体社会发展的需求和目标相一致。政府的改革不能孤立于社会的发展之外,而应该与经济、环境、社会等领域内的改

当代行政组织发展的趋势

当代行政组织发展的趋势 1、行政权力不断扩张,行政组织的规模日趋扩大 大量的社会危机和公共问题,使政府面临和处理的问题日趋繁杂,与此同时,亦促成了行政权力的不断膨胀。行政权力的膨胀和政府行政组织规模的日益庞大,已经成为各国行政管理的普遍现象。 2、管理性质日趋复杂,管理功能不断扩充 当代政府活动所涉及的内容和范围日趋扩大,行政活动已深入并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政府由传统的“守夜警察”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发展和增强国民福利的积极力量。政府活动范围的扩大,管辖事务的增多,管理对象的复杂,管理手段的多元化,使行政组织的管理性质日趋复杂,管理功能不断扩充。 3、专业化和职业化趋向 随着整个社会分化程度的提高,随着行政管理对象的复杂化和专门化,尤其是随着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在行政管理中的广泛应用,政府行政管理日趋专业化,分工也日趋精细。行政管理的专业化使得政府行政管理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职业领域,这一领域有其系统化的知识和技术,有其职业的规范和道德,有一批专门投身其中的专业人员,当代行政组织已经朝着专业化和职业化的方向发展。

4、组织间的相互依存和协调的加强 现代行政体系在结构和功用上的巨大分化,使得组织与组织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职能的分离与专业化,固然有利于组织效率的进步,但对组织整合与协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调组织间的联盟与协作,促进组织活动的一体化曾经成为当代行政组织设想与管理的重要面向。 5、法律限制和程式化 支撑现代行政组织的基础是理性-法律的权威,在理性-法律框架下的行政组织,则显示出程式化和法制化的特征。 6、重视社会的目的 现代行政强调国民福利、社会服务,政府行政的目的就在于为最大多数的人谋取最大的幸福。作为政府行政的构成体系,现代行政组织的一个重要功用就是推动整个经济社会的全面健康发展,把公共利益、公共服务、公共福祉作为其重要的使命。强调行政组织的社会目的和服务精神,重视行政组织公共服务功用的发挥,曾经成为各国行政组织管理的重心所在。 7、国际影响和国际化的趋向

公共行政发展与行政主体多元化

公共行政发展中的行政主体多元化 随着时代的脚步,公共行政领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而其发展对行政法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公共行政主体作为其中重要的部分,在公共行政改革的浪潮中不断的充实和发展。在这种趋势下,法、德、日等几个大陆法系国家的行政主体类型,均呈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伴随着政府的改革,我国也出现了大量承担公共职能的非政府公共组织,行政主体的范围不断扩大,这对于公共行政的发展和政府能力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一、行政主体的概念 由于行政主体概念出现的背景不同,中外关于行政主体概念并不一致。行政主体作为一个法律概念,其意义在于明确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权力的承担者、行政主体,原为法国和日本等国的行政法概念,传人我国后,逐渐被我国学者所接受,它的引入解决了以往学界用行政机关来表达行政法律关系中管理主体所造成的外延范围的狭窄和其法律身份的不确定性问题。目前行政法主体已经成为我国行政法学的重要概念。 (一)国外对于行政主体概念的界定 1.英美法系对行政主体的研究起步较晚,如法国的行政主体概念:“享有实施行政职务的权力,并承担由于实施职务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的主体。”①按法国法律的规定,行政主体包括政府组织、地方团体和公务法人。地方团体概念并不是指设在地方的社会团体,而是一个以地域为基础的,具有独立的法律人格和履行地方公务,享有行政上的自治权力的行政主体。法国的公务法人在法律上采用了列举的方式,规定了如大学、中学、图书馆、博物馆和研究机构等实施公务的机关。②英国虽然没有明确提出行政主体的概念,但在法律制度中却确定了下来,其行政法上的主体制度包括了政府制度、文官制度和较为发达的公法人制度。英国行政法学中的公法人,主要指在中央和地方行政机关以外的,有独立法律人格和一定独立地位的,从事某种特定的公共事务的行政机构。 美国是联邦制国家,在行政权的设置方面,也存在着联邦政府与州之间的区别。但在行政主体的划分上,也可以作如下分类:(1)行政机关包括联邦行政机关、各州的行政机关和地方政府。(2)独立的控制委员会。在联邦政府中设置行政委员会,不仅掌握了行政权,而且享有立法权和司法权。 (3)政府公司。在美国,行政机构可以采取公司形式从事企业活动、这些机构除了享有企业法人的基本权利之外,政府公司还享有特殊权力。 2.大陆法系主要的法治国家形成了一定的行政体系,行政法学研究中的一些基本理论研究也更具深度。对于行政主体,主要的大陆法系国家有以下认识: 德国作为联邦制的行政分权国家,并不拥有统一的、封闭的行政法。因此,对行政主体的分类也较复杂,主要有:(1)机关,即指在统一指导下,以自身名义承担任务的行政单位,如联邦、州。 (2)公共机构,指所有类似于机关的机构,此类组织必须有实际的设施存在,并通常能够提供某种实际给付。如博物馆、预防性机构等。(3)公法团体,它们有诸多的成员组成,并通过一定的形式产生 ①王名扬.法国行政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9. ②李昕.中外行政主体理论主体之比较分析[J].行政法学研究,1999(01).

公共组织变革的动因及趋势

摘要:马克斯·韦伯提出的官僚制组织理论奠定了现代组织理论的基础,后来逐渐形成了传统的公共组织形式,理性官僚制得到广泛采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官僚制理论受到各方面的批评和挑战,而从组织特征及其内部作用变化方面,为了适应知识经济的挑战,学习型组织将是组织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组织理论;公共组织;变革;学习型组织 中图分类号:f062.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2-0250-03 一、组织理论与公共组织 自20世纪初起,组织理论层出不穷,以时间为序,主要有古典组织理论、新古典组织理论、现代组织理论。 (一)古典组织理论 古典组织理论起源于20世初,其代表人物为泰勒。泰勒通提出的“工作定额原理”、“标准化原理”、“计件工资制”等思想,开创了科学管理的新时代。随后,行政管理理论代表人物法约尔提出管理五大功能和著名的“法约尔跳板”,组织的上层从繁琐的事务中解脱而可以集中精力解决重大问题,提高了行政管理效率。马克斯.韦伯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组织理论”,第一次较系统地论述了官僚制的特征,指出官僚制适用于各种环境,是传统的公共行政学的基石之一。所以,古典组织理论从制度规范的角度研究了行政组织。它的特点在于是基于经济人假设,认为推动人的积极性的是严格管理、金钱、严厉监督、强制性服从等外部条件。而且该理论侧重于用一种封闭的模式对组织的内部进行静态研究,忽视了对组织动态变化和组织社会需求等的了解。 (二)新古典行政组织理论 该理论经历了一个从人际关系到人类行为的科学过程。梅奥的霍桑实验证明了工人的社会属性。从此,学者开始把研究目光从对组织本身转向组织中的人。他们认为必须重视成员动机、效率研究,主张建立一个和谐有效的组织。后来马斯洛提出“需要层次理论”,认为需求只有从低层次到高层次依次满足,人的满足程度会直接影响到组织效率及目标的实现。在此基础上,麦格雷戈提出“x、y”人性假设,认为激励人应从工作本身出发,提倡“工作丰富化”。与古典组织理论相比,新古典理论更加重视从人际关系、工作满足、生活质量、组织的激励措施等社会心理因素入手,研究人的因素和行为对组织及效率的影响,组织只有给予人们自我实现或满足高层次需要的机会,才能取得更高的效率。 (三)现代组织理论 西蒙开创了决策的研究。他认为,“如果把所有因素考虑进去,决策就是行政的中心。”管理就是决策。组织是作为决策者的个人所组成的系统,成立组织是为了提高人的理性,规范人的行为使其更接近抽象的理性,进而做出合理决策。巴纳德认为,行政组织是一个有机的开放性系统,是受社会、经济、文化等环境影响并与之相互作用,从而保持组织功能与社会环境动态平衡的生态系统。在系统理论的基础上产生了权变理论,它主要研究组织结构及各种组织特性与组织的技术条件环境因素的变量关系,认为组织权变关系依据环境自变系数和管理因变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