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音学、词汇学等方面看英语歧义现象

摘要: 在有关歧义现象大量研究的基础上,试图从语音学、词汇学、句法学和语用学等几方面对歧义现象进行阐释,以期读者对歧义现象有一个较全面和理性的认识,同时也提供了一些消除歧义的方法。

关键词: 歧义现象; 语音学; 词汇学; 句法学; 语用学

引言

歧义现象在我们的日常语言使用中经常出现。不论是谈话,写作,阅读,还是和他人交流,都会发现有歧义现象的存在。因此对歧义的研究成了语言学家关注的课题,也成为语言学界一个热点问题。在许多语言学论著中都有对歧义现象的研究,如Linguistic Semantics: An Introduction(Lyons,

2000:5456)、Understanding Pragmatics (Verschueren, 2000:75112)、英语词汇大全(汪榕

培,1997:152 153)等等。

从语言学概念上讲,歧义是指一个词、短语、句子或句群有一个以上的意义(张韵飞,1986:250)。根据现在的研究结果,歧义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口语歧义,又叫语音歧义;另一种是书面歧义,通常又被分为词汇歧义和结构歧义。

语言学是一个较大的概念范畴,它包括内部语言学与外部语言学。内部语言学由语音学,词汇学,句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构成。外部语言学则研究语言与社会、思维、历史、心理、人类的关系,从而由社会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历史语言学、心理语言学、人类语言学等构成。本文试图从内部语言学的方面对歧义现象进行阐释,希望从语言学基础知识上对歧义现象做一个较全面和系统的解释,从而有利

于在这一课题上的进一步研究,同时也从语言学的基础上提供了一些消除歧义的方法。作者认为如果对歧义现象没有全面的了解,则不可能有准确的交流,语言的准确性、流畅性和有效性也会受到影响。

1. 英语歧义现象的语言学阐释

歧义现象属于语义范畴,正如上文提到的,一个词、词组、句子或句群有一个以上的意义就会产生歧义。造成歧义的因素是多样的,本文试图从语音、词汇、句法、语用等几个方面进行阐释。

1.1 语音歧义

一些词语、词组或句子用书面表达时没有歧义,但在语音表达时,则会产生歧义。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连读与省略

因为英语属于表音系统,它的连读和省略经常会造成歧义(王新,1999:64)。例如:the gray tape/ the great ape.当斜线后的词语“great”的/ t /与“ape”连读时则与斜线前词组的读音完全相同,从而造成同一读音有两个意义,形成歧义。又如a name/ an aim也是如此,当后一组的“an”与“aim”连读时,与前一组语音相同,造成歧义。

(2)标点符号的使用

在书面表达时,标点符号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语音中,标点是不能被读出的,从而造成歧义。例如句子(a)They are my brother s keepers.(b) He said,“He will take the garbage out”.在(a)中,“brother s”和“brothers ”是同音,造成歧义。在(b)中,引号不能被读出,因此从句可能是直接引语,也可能是间接引语,歧义产生。

(3)同音异形异义

英语中有些词的拼写,意义不同,但读音相同,如“dear-deer”、“meat-meet-mete”、“there-their”,这些词容易造成歧义。例如“sowing”和“sewing”是同音异形异义词。当听到“They are /sэuíη/”,则不知道他们是在播种还是在缝纫。

(4)重读的使用

重读音节的不同也会造成歧义。如/bílэu/,如重音放在第一个音节,则为单词“billow”,表示巨浪

的意思。若在第二个音节上,则为单词“bellow”,表示“在……下”(戴炜栋等,1998:22)。又如,当我们听到/э gí:n hаu s/时,则为“a greenhouse”,若是/эgí:n hаus/时,则为“a green house”。同样“a blackboard”和“a black board”、“a darkroom”和“a dark room”也是如此。

1.2 词汇歧义

当一个词有一个以上的意义时为词汇歧义(Carroll,2000:123)。汪榕培指出主要有三种原因造成词汇歧义:一词多义和同形异义,对词形变体的不同理解以及词语的粘和程度。

(1)一词多义和同形异义

当一个词有不止一个意义时,则是一词多义(文秋芳,1995:124)。例如“table”既可表示桌子,有可指目录,还可指乘法表。因此对于句子“Look at the table.”就有不同的释义,歧义也就产生。

同形异义是指词的拼写相同,但读音与意义不同。例如“tear”/tíэ/和“tear”/ tεэ/,“sow”/sэu/和“sow”/sаu/.在没有上下文语境时,同形异义词会导致歧义。又如“Where is the bank?”是问银行在哪儿,还是问河堤在哪儿。“Are you engaged?”是问你忙吗还是询问你订婚了吗。“They saw her duck”是说他们看到了她的鸭子还是他们看到她迅速俯身。在这里,歧义产生了。

(2)对词形变体的不同理解

有时对词形变体的不同理解也会造成歧义。如“unlockable”可以被看作“un-lockable”表示不能被锁,也可以看作“unlock-abe”指能够不被锁。

(3)词语粘合程度的不同

如果对某一词语与另一词语的粘合程度不同,也会造成歧义,如“Jack and Mary are married”是歧义句,因为它既可表示Jack和Mary结婚了,也表示Jack和Mary各自结婚了。又如词组“a small bird house”既可指小鸟的窝也可指小的鸟窝。

1.3 结构歧义

和词汇歧义一样,结构歧义也得到了语言学家的关注。结构歧义有很多种类型,本文将对主要的十种类型进行阐释。

(1) Be+adj+Infinitive的结构

这种类型句子的表层结构是相同的,但深层结构是不同的,从而意义也不同,比如说“The chicken is too hot to eat.”可以表示鸡肉太烫了而不能吃,或指鸡感到太热而不吃东西。这两句的表层结构是一样的,都是“be +adj + infinitive”,但深层结构是不同的。表示第一种意思时,它可以表示“The chicken is too hot that someone can t eat the chicken.”表示第二种意思时,它可以表示“The chicken is too hot that chicken can t eat anything.”

(2)连词“and”

在一些词组中,连词“and”也会造成歧义。如“Small cats and dogs”。small可以修饰“cats和dogs”或只修饰“cats”,从而有两种释义:小的猫和小的狗或小的猫和狗。

(3)现在分词+名词

在这种结构中。现在分词与名词有两种结构关系。一种是“修饰语+中心语”,一种是“谓语+宾语”。比如句子“Visiting relatives can be boring.”可以理解为拜访亲戚很无聊,也可理解为“来拜访的亲戚很烦人”。

(4)所有格结构

所有格也能造成歧义。比如词组“the love of a father”可以看作是父亲的爱,也可以释义成热爱父亲。又如“John s book”有几种意思:John写的书、John所有的书、John正在读的书、John买的书等。

(5)副词修饰关系

通常在句子中,副词既可修饰动词又可修饰整个句子(林洪志,2001:15),而这也会导致歧义。比如在句

子“Abraham presented his talk naturally.”中naturally可以修饰“presented”表示Abraham 自然流利地陈述了他的发言,也可以修饰整个句子表示Abraham陈述了他的发言,这是很自然的。(6)介词短语的修饰关系

在一个句子中,介词短语可作状语,也可作定语(林洪志,2001:15)。这一现象也易引起歧义,比如说“Annie whacked a man with a umbrella”,介词短语“with a umbrella”可以修饰动词“whacked”,表示Annie用伞打了那个人,又可以修饰“the man”,表示Annie打了那个带伞的人。

(7)句子成分的不确定

在英语中一些句子有的成分不明确(林洪志,2001:18),这也易造成歧义。这种情况主要有三种情形: 第一种情形:是呼语还是同位语?

有时有的词既可作呼语也可作同位语,这就产生了意义不清,比如在“Here is the famous Duke James.”中,James可作呼语,表示对James进行介绍这位有名的公爵,也可作同位语,表示公爵叫James。

第二种情形:是宾语从句还是定语从句?

“N+V+N+Wh-”的结构通常导致歧义,如“Pam asked the copwho Jack confronted.”,在这个句子中who从句可作宾语从句,表示Pam问警察Jack遇到了谁,也可作定语从句修饰“the cop”,表示Pam

问Jack遇到的警察。

第三种情形:是状语,定语还是补语?

一些词或词组在句中可作状语,定语或补语,这也易引起歧义。如“I found the panda up a tree.”,当“up a tree”作状语时表示我在树上发现了熊猫,作定语时表示我发现了树上的熊猫,作补语时表示我发现熊猫爬上了树,“up a tree”在句中成分的不确定使句子产生了歧义。

(8)省略不当

有时候因省略不当也会造成歧义(王新,1999:65)。比如说,句子“Your dog seemed to like me better than you.”因为对“you”后面的成分省略不当造成两种理解:既可理解为你的狗似乎喜欢我超过喜欢你,又可理解为你的狗似乎比你喜欢我。

(9)否定词否定范围不清

在英语中,否定副词“not”经常带来歧义(王新,1997:64)。如句子“He didn t come to see me.”中,not可修饰come表示他根本没来看我,也可修饰to表示他来不是看我的。

(10)不同的从句

在句子中,一个从句可以作不同的成分,这也会造成歧义,比如“Write and tell me if you can come.”if 从句可作宾语从句表示写信告诉我你是否能来,又可作条件状语从句表示如果你能来写信告诉我。又如句子“Since I lost my glasses yesterday, I haven t been able to do any work today.”,since 从句既可表示原因:因为我昨天丢了眼镜,也可表示时间:从昨天丢了眼镜来。因为从句所起的作用不同,使得句子有不止一个意义。

1.4 语用歧义

从语用的角度来看,造成歧义的因素有三个:代词的歧义,不同的上下文,以及委婉语和隐喻的使用。(1)代词的歧义

如果代词指代不清也会造成歧义。比如句子“What are we having for dinner, mother?”(胡壮麟等,1998:174),句中代词“we”既可包括妈妈也可不包括,从而造成歧义。又如“Charles kissed his wife and George kissed his wife, too.”,第二个代词“his”就是歧义的,它既可指“Charles”,也可指“George”。

(2)不同的上下文环境

上下文对确定话语的意义有很大的作用,语用学研究的就是不同的语境是如何决定或影响话语的意义的(胡壮麟等,1998:270),同样一个句子在不同的语境中会有不同的意义。比如句子“I m nervous.”

在口试语境中可表示没能听懂你说的话。又如句子“John is like a fish.”就是个歧义句,在John 游泳时表示他游得很好,在聚会上表示他能喝很多酒,若是在其他的场合可表示他就像鱼一样冷漠。(3)委婉语与隐喻的使用

几乎在所有文化中,都有某种事物或现象人们要回避谈及。当这种事物或现象被提及时,人们就用其他词语来替代,这种替代语就叫做委婉语(邓炎昌等,1989:84)。有时委婉语的使用也会导致歧义。比如说句子“The great thinker went to sleep.”(王新,1999:67),“went to sleep”是死的委婉语。因此这个句子既可表示这为伟大的思想家逝世了,也可仅表示他去睡觉了。

有时隐喻的使用也会导致歧义,比如“He was called to the bar.”,“the bar”作隐喻可表示律师工作,不作隐喻可表示某个吧,从而产生了歧义。

2. 歧义现象的避免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歧义存在于语言学的每个方面。为了避免歧义,林洪志曾在他的文章中提供了一些方法,如对句子“Abraham presented his talk naturally.”可改变句子的顺序,将“naturally”提前至句首或动词前;对省略不当,则可补充省略成分或提供合适的上下文来消除歧义。

崔刚在他的文章《计算心理语言学导论》中给出了句法操作模式来分析歧义:一种是最小连结即使树形图表示的句子结构中的结点尽可能少,一种是右边连结即将歧义的成分与最右边成分相连结。比如说“The dog bit the man in the car.”,根据最右连结理论,“in the car”修饰“the man”,从而歧义被消除了。在翻译中,对于歧义有三种方法来消除(王逢鑫,1997:43 442):一是根据上下文确定词义,二是保持歧义达到原文效果,三是让译文也有歧义。

3. 结束语

歧义并不都是负向影响,也有善于利用歧义的例子,如海明威的名著《永别了,武器》,其原文为Farewell to Arms,这里arms既可指武器,也可指臂膀,文中男主角最后臂膀是断了。这种用法称为“双关语”,这种歧义是读者都能接受的。

对于歧义全面而深刻的了解将有助于更准确、流利、有效地使用语言,对歧义现象的研究仍将是今后一个研究的重点,此领域将期待更多的学者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崔刚.计算心理语言学导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2):14 18.

[2]戴伟栋,速定芳,张诸林,陈霞芳.现代英语语言学导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3]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4]胡壮麟,刘润清,李延福.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5]林洪志.英语结构歧义以及消除方法[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4):15 17.

[6]汪榕培,陆晓娟.英语词汇大全[M].上海:上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7]文秋芳.英语语言学导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

[8]张韵飞.现代英语词汇学导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9]Carroll, W. David. Psychology of language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10]Lyons&John. Linguistic Semantics: An Introduction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11]Verschueren, Jef. Understanding Pragmatics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英语中的歧义现象

英语中的歧义现象 语言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社会现象,而不是人们根据科学规律创造出来的。因此, 语句和语义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往往不同的词句可以表达同一的思想,而同一语句却可以表达不同的意义。后者便是语言中的歧义现象。随着跨文化交际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歧义现象正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20 世纪70 年代,英语语言学家们(Parlmer ,1976 ; Ruth.M. Kempson ,1977 ; etc. ) 就对英语中的歧义结构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他们从描写语言学的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充分的论证和揭示, 从而总结出一些带普遍性的规律和辨别真假歧义的一些方法;美国描写语言学家引为自豪的成就之一,就是由L.Bloomfield 开创的直接成分分析法,解释了传统语言学所不能解释的因结构层次不同而产生的歧义现象; 还有的语言学家(Zwicky&Sadock ,1975 ; Kempson ,1980) 从英语的语音、语法和语义等方面对歧义现象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对语言的学习和交流无疑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任何一种语言都存在歧义现象。有限的音素,错综交叉组合,构成丰富多彩、有声有色的语流,同音词、同音词组势必大量存在;有限的书写符号,组合搭配拼写出众多的字词,一词多义、一义多词现象比比皆是;更为有限的语法规则、结构框架,以众对寡, 序列搭配,呈现出种种短语、句子的结构关系,一语二解、模棱两可的现象在所难免。 歧义问题之所以具有重要理论意义,是因为它面对的是语言的形式和意义的矛盾这一普遍事实。研究歧义问题,就是考察同一形式表达多种内容的可能性,考察表面看来相同的形式究竟有什么样的差别。这样的研究会不断深化人们对语言现象的认识,同时也促使人们不断改进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一、从语言层次看歧义现象的范围、分布和性质 人们交际是为了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而信息的基本单位是概念,在语言中主要表现为词汇部分。但单个的概念并不足以表达人们的思想,必须通过概念的组合来进行。同时,思想的复杂性需要概念组合的条理性和规则性,这就要求有组织概念的规则和方法,在语言中集中体现为句法部分。词汇和句法的关系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两者共同构成语言的第一层次,它们是同一层次内的不同组成部分。这一层次是语言的基础材料平面,因而完全是静态的。 词汇和句法的结合开始了语言的生成,词汇和句法模式结合生成了语义句法结构体。语义句法结构是语言的第二个层次,动静皆具,是由静而动的生成过程平面。语义句法结构体一旦进入具体的交际环境,就要受上下文和情景语境的制约,成为话语或话语的组成部分,其性质也同时发生了变化,由半静半动变为完全动态。这样,话语就构成了语言的第三个层次。由于话语是语言的终极单位,它是语言生成的目的所在,这一层次即为产品(话语) 形成平面。 法国语言学家马丁内提出了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它要求语言能用有限的材料和模式传达无限的意义和关系。根据这一原则,语言发展的结果必然是词汇的多义性和句法模式的多义性,即多层次性和多关系性。就语言的层次划分而言,第一层两个组成部分显然是多义的。而在语言生成时,多义的词汇和多义的句法模式相结合,其生成物也必然是多功能的,能够表示多种意义和多种层次关系。多功能性符合语言的经济性原则,不仅可以大大简化语言体系,还可以表达丰富的内容。但多功能的形式会因语境制约因素不强而使多义无法单义化,最终导致歧义产生。可见歧义涉及的是语言的动态因素。 就语言的生成过程来看,词汇和句法都是静态的,几乎没有任何语境因素制约, 因而多义性最强。语义句法结构体是生成过程中的东西,它一方面具有动态成分,其结构中语义和句法的相互制约使原来两部分中的多义得到部分单义化,避免了一些歧义的产生。但由于短语、句子在很大程度上是静态的,结构体内部的语义、句法限制微不足道,根本不能使多义全部单义化,所以歧义终因不可避免而普遍存在。而当进入话语层以后,由于话语层是完全动态的,

英语中的歧义现象

英语中的歧义现象 来源:英语专业论文 https://www.360docs.net/doc/7619296989.html,/ 语言符号与要表达的意义之间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因此,语言中必然存在歧义现象。本文拟通过对英语中产生歧义现象的典型例句进行归纳分析,以探讨英语歧义现象的产生原因和特点。 英语;歧义;词汇;结构 语言作为一种符号系统,其语言符号与要表达的意义之间并不是一一对应的。我们常常发现,一个孤立的句子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意思,这就是歧义现象(ambigui-ty)。引起歧义的因素很多,但是最主要原因有两种:一是词汇歧义;二是结构歧义。造成词汇歧义的原因在于同音(形)异义词和一词多义。 造成结构歧义的一般原因在于形态和结构的含混。一、词汇歧义(Lexical ambiguity)英语是一个词汇相当丰富的语言,多义词(包括近义词,同音/形)众多,在使用过程中经常造成不同的理解,出现歧义现象。 1.“同音(形)异义词”造成的歧义。“同音(形)异义词”(Homonym)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发音和拼写形式完全相同而意义各异的词。如:(1)She stood by the bank.She stood by the bank of the riv-er.(她站在河边)She stood by the bank.(她站在银行附近)(2)She cannot bear children.She cannot give birth.(她不能生育孩子)She cannot tolerate children.(她不能忍受孩子) 2.“一词多义”(Polysemy)引起的歧义。“一词多义”是指同一个词有多个不同的意思。这是因为在漫长的语言发展过

歧义现象研究文献综述

外院09英语3班 翁倩0093941 英语歧义现象研究的文献综述 对英语歧义现象的研究,国内外已有很多先例,各种语言学家运用不同的语言学理论从不同的角度探索歧义,从最初表面的语法,语音,语义等方面,到逐步深入。可以说数量上已经非常可观了,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就查阅过的几十篇论文,大部分的研究大同小异,还是停留在语言层面,作为一种简单的语言现象去研究,似乎难以与其他学科或者领域相结合,从而把研究结果真正应用起来。但是不可否认,大量学者的研究还是为后续研究者打下了一个扎实的基础,能帮助我们进一步认识了解歧义现象。就这些研究而言,下文将从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不足之处展开讨论。 ( 一) 英语歧义句研究角度丰富 纵观近些年的研究,我国学者们试图从各个角度分析歧义现象,以不断取得新突破,这无疑使得我国英语歧义句的研究在宽度上有所拓展。在不同领域的语言学家,甚至非语言方面的学者都试图在各自的领域内对英语歧义句进行分析,呈现出一种百家争鸣的现象。 ( 二) 英语歧义句研究范围大同小异 我国学者对英语歧义句的研究总体上都停留在歧义句产生的原因,分类,如何消除消极的歧义影响,以及对积极歧义的应用,或是侧重原因,或是侧重歧义消除,或是侧重歧义的积极消极作用,者具体某一方面,如:黄俐(2011)从语音学角度对英语歧义进行了分析探讨。王竞越(2011)重点分析了英语歧义的形成机制及其消解、利用。在此,我个人觉得语言学家们在以后的英语歧义分析上不妨正对某一个具体的小方面,减少研究的宽度,加深研究的深度。 当然这些研究仍存在很多不足。 ( 一)英语歧义句分类不统一 英语歧义现象可以发生在语言的各个方面,如语音,词汇,句子。但是学界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所以不同的学者总是根据自己的理解研究对其做出不同的分类,虽说总体上看大同小异,但这样未免太参差不齐,争议无可避免。如黄捷(2011)就把其分为语音,词汇,语法,语境四个方面,而王浩则只将英语歧义句归为两类——词汇歧义句和句法歧义句。所以有必要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便于不同的学者深入具体研究。 ( 二)英语歧义句研究结果的应用研究少 尽管关于歧义的研究很多,但是往往都是就歧义研究而研究,作为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歧义无处不在,而对它的研究的最终目的并不是仅仅是为了认识它,研究任何东西最终目的都是要为我们所用,所以歧义现象的研究不应该只是停留在语言层面上,应该要和其他的领域相结合,以促进相互发展。这是一个不错的角度,相信在这一方面的研究必定能取得新突破。总之,近几年我国国内大量的对英语歧义现象的研究不仅加深了我们对歧义现象的认识,也促进了我国语言研究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一些缺陷,相信在我们不断的努力下是可以不断提高改善的。

产生英语歧义现象的语音与词汇因素分析

词汇因素对英语歧义现象的影响 摘要:英语中的歧义现象,错综复杂,原因众多。本文主要从词汇因素,分析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消除歧义的基本方法,以便有效地避免由于歧义可能导致的误解,使人们在语言交际中表达得更为准确。 关键词:词汇;歧义 1. 引言 写作或阅读时,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句子,由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不同,而可以解释成两个或多个意思,这些句子便 称为歧义句(ambiguous sentences)。而歧义现象(ambiguity)是指有些听起来相同或看起来相同的话语,在字面上可以有不止一种解释。(石安石,1994:130)任何一种语言都有歧义现象,就像美国语言学家Kaplan(1966)所言:“‘歧义’是常见的语言现象,正如病理学中常见的感冒病一样……。”凯斯和荷勃(Kess, F. J.& Hoppe, A. R.),在其专著Ambiguity in Psycholinguistics一书中甚至还提出了“语言无处不歧义”的观点,他说:“Upon c areful consideration, one cannot but be amazed at the ubiquity of ambiguity in language.”。这一点以我们熟悉的汉语和英语为例即可得到证实。如在汉语中有“拉长绳子”和“打死老虎”的短语,仔细琢磨一下,到底是“拉/长绳子”还是“拉长/绳子”呢?是“打/死老虎”还是“打死/老虎”呢?英语中如:The watch ran fast .到底是(be)fast

——表快了还是(runs) quickly ——表走得快呢?另一例如:to make the ship fast,是让船加速航行还是让船停泊靠岸?由此看来,语言的歧义现象确实很普遍。而就英语来讲,其歧义现象更为常见。英语同其它一些西方语言相比,词汇量大,词尾变化少,同音词语成千成万,语法灵活,句法松散,这就为英语歧义的产生提供了较大的可能性。可我们说话或写文章,总是力求“准确、简明、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思想、看法和态度,以便使听者或读者能正确而全面地理解我们要表达的内容,避免误解。前人对语法或结构原因引起的歧义现象已做过不少研究,而对于除语法之外的其它原因引起的歧义研究相对少一些。所以,本文准备从语音和词汇两方面对该现象作一粗浅分析,使读者对英语歧义现象有更多的了解。 2. 词汇歧义(Lexical Ambiguity) 词汇歧义指由于对句子中某一个词的意义有不同的理解而产生的歧义。就词汇歧义而言,具体又可分为四种情况:因“一词多义”或“同形异义”引起的歧义;因词义变化而引起的歧义;因英国英语与美国英语的不同用法而引起的歧义;因词态变化而引起的歧义。 2.1 “一词多义”(polysemy)或“同形异义”(homonym)引起的歧义 所谓一词多义,是指同一个词有多个不同的意义,在词典中列入同一个词条,如bachelor既可指“独身”,也可指“学士”;mad 既指“发疯”又指“生气”。同形异义是指那些拼写或发音相同而意

从语音学、词汇学等方面看英语歧义现象

摘要: 在有关歧义现象大量研究的基础上,试图从语音学、词汇学、句法学和语用学等几方面对歧义现象进行阐释,以期读者对歧义现象有一个较全面和理性的认识,同时也提供了一些消除歧义的方法。 关键词: 歧义现象; 语音学; 词汇学; 句法学; 语用学 引言 歧义现象在我们的日常语言使用中经常出现。不论是谈话,写作,阅读,还是和他人交流,都会发现有歧义现象的存在。因此对歧义的研究成了语言学家关注的课题,也成为语言学界一个热点问题。在许多语言学论著中都有对歧义现象的研究,如Linguistic Semantics: An Introduction(Lyons, 2000:5456)、Understanding Pragmatics (Verschueren, 2000:75112)、英语词汇大全(汪榕 培,1997:152 153)等等。 从语言学概念上讲,歧义是指一个词、短语、句子或句群有一个以上的意义(张韵飞,1986:250)。根据现在的研究结果,歧义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口语歧义,又叫语音歧义;另一种是书面歧义,通常又被分为词汇歧义和结构歧义。 语言学是一个较大的概念范畴,它包括内部语言学与外部语言学。内部语言学由语音学,词汇学,句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构成。外部语言学则研究语言与社会、思维、历史、心理、人类的关系,从而由社会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历史语言学、心理语言学、人类语言学等构成。本文试图从内部语言学的方面对歧义现象进行阐释,希望从语言学基础知识上对歧义现象做一个较全面和系统的解释,从而有利 于在这一课题上的进一步研究,同时也从语言学的基础上提供了一些消除歧义的方法。作者认为如果对歧义现象没有全面的了解,则不可能有准确的交流,语言的准确性、流畅性和有效性也会受到影响。 1. 英语歧义现象的语言学阐释 歧义现象属于语义范畴,正如上文提到的,一个词、词组、句子或句群有一个以上的意义就会产生歧义。造成歧义的因素是多样的,本文试图从语音、词汇、句法、语用等几个方面进行阐释。 1.1 语音歧义 一些词语、词组或句子用书面表达时没有歧义,但在语音表达时,则会产生歧义。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连读与省略 因为英语属于表音系统,它的连读和省略经常会造成歧义(王新,1999:64)。例如:the gray tape/ the great ape.当斜线后的词语“great”的/ t /与“ape”连读时则与斜线前词组的读音完全相同,从而造成同一读音有两个意义,形成歧义。又如a name/ an aim也是如此,当后一组的“an”与“aim”连读时,与前一组语音相同,造成歧义。 (2)标点符号的使用 在书面表达时,标点符号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语音中,标点是不能被读出的,从而造成歧义。例如句子(a)They are my brother s keepers.(b) He said,“He will take the garbage out”.在(a)中,“brother s”和“brothers ”是同音,造成歧义。在(b)中,引号不能被读出,因此从句可能是直接引语,也可能是间接引语,歧义产生。 (3)同音异形异义 英语中有些词的拼写,意义不同,但读音相同,如“dear-deer”、“meat-meet-mete”、“there-their”,这些词容易造成歧义。例如“sowing”和“sewing”是同音异形异义词。当听到“They are /sэuíη/”,则不知道他们是在播种还是在缝纫。 (4)重读的使用 重读音节的不同也会造成歧义。如/bílэu/,如重音放在第一个音节,则为单词“billow”,表示巨浪

浅析英语同形异义词的歧义现象及应用效果

浅析英语同形异义词的歧义现象及应用效果 摘要:在语言的实际应用中,由于同形异义词的存在而容易引起语义混淆,造成人们对话语的正确意义产生误解;但另一方面,同形异义词亦常常被用作谐音双关语,特别是在广告活文学作品中,收到了幽默诙谐的效果。本文对同形异义词的歧义现象进行了分析,并认为要理解同形异义词在句子中的正确意义,需要仔细揣摩谨慎分析句子,从而减少或避免语义混淆;同时也阐述了同形异义词的应用效果,给读者带来语言技巧带来的幽默感受的切身体验,从而激发英语学习者对英语学习的极大兴趣。 关键词:同形异义词;歧义;双关语;广告;文学;幽默。 一、引言 所谓同形异义词(homonym),指的是“形式(包括发音和拼写)相同而意义毫不相同的词[1]”。同形异义词可以有以下三种类型: (1)完全的同形异义词(Perfect homonym),发音和拼写都相同,但意义不同的词。比如,tense/tens/n.时态;tense/tens/a.拉紧的[2]。 (2)同音异义词(homophone),指的是发音相同。但拼写和意义都不相同的词,也有人把这类词称作同音异形词。例如,dear /di?/adj.亲爱的;deer/di?/n.鹿[3]。 (3) 同形异音异义词(homograph或heteronym),指的是拼写相同、但发音和意义都不相同的词。比如,tear/ti?/n.眼泪;tear/t??/vt.& vi.撕, 扯; (使)分裂[4]。 现代英语中有着丰富的同形异义词,并且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加快,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也越来越频繁,带来了科学文化卫生教育事业深入交流和迅猛发展,新的同形异义词也与日俱增。在人们的会话交流中,由同形异义词产生的歧义现象不胜枚举。一方面,这些歧义给人们的造成了一定的交流障碍,使人们的误解某些词义的真正含义;另一方面,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人们利用同形异义词的歧义现象,运用在广告或者文学作品中,可以使语言幽默诙谐,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本文对同形异义词的歧义现象进行了分析,希望读者可以正确理解同形异义词在句子的正确含义,从而减少或避免语义混淆;同时也对同形异义词的应用进行了粗糙的阐述,以便让读者体验到语言技巧带来的幽默效果。 二、英语同形异义词的歧义现象。 “歧义(ambiguity)”在英语中的释义是:“An ambiguous sentence is usually of doubtful meaning because it can be interpreted in more than one way or many other ways.”即:歧义是结构上遵循语法规则,语义上符合逻辑常理的语句,其深层却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释义[5]。歧义是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 在任何语言运用当中都会产生这种语义模糊的语言现象,因此对歧义的产生和形成加以研究,有广泛而切实的意义。在导致歧义的众多因素中,同形异义词则扮演着一个不可忽视的角色。 1. 同形异义词的发音引起的歧义。 在日常的言语交流中,有些同形异义词的相同发音(也即是完全的同形异义词或同音异义词)给人们正确理解接收的语言信息带来不少的障碍。例如:

英语词汇歧义现象浅析

英语词汇歧义现象浅析 摘要:歧义是语言结构形式与其意义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歧义现象在日常语言学习使用中经常出现,本文从词汇学角度出发,分别从一词多义和同形异义、对词形变体的不同理解和词语的粘和程度这三方面,对英语词汇歧义现象进行了分析,旨在使我们能具体而生动地认识语言结构及其运行规律,了解语言各层面之间的关系,以便能按照语言的规律去学习语言。 关键词:英语词汇歧义避免歧义 1引言 歧义现象在日常语言使用中经常出现,不论是写作,阅读还是和他人交流,都会发现有歧义现象的存在。因此,对歧义的研究成了语言学家关注的课题,也成了语言学界的一个热点问题。汪榕培指出主要有三种原因造成词汇的歧义:一词多义和同形异义,对词形变体的不同理解和词汇的粘和程度。本文正是从词汇学角度出发,从这三个方面对词汇的歧义做出探讨。 2词汇歧义浅析 当一个词或句子有一个以上的意义视为词汇歧义,词汇歧义主要是由于句子中的同一个词有几种不同的意义或理解而引起的。主要有三种原因造成词汇的歧义:一词多义和同形异义,对词形变体的不同理解和词汇的粘和程度。 2.1一词多义和同形异义 一个词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这些意义之间常有某种内在的联系,并在词典中归属一个词条的,称该词为一词多义。一词多义在造成词汇歧义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脱离语境或语境不明的情况下尤为如此。例如, (1)“table”既可以表示桌子,有可以指目录,还可指乘法表,因此对于句子“Look at the table.”,就有不同的解释,歧义就产生了。 (2)“Where is the button?”句中“button”同样可有两种解释,表示“纽扣”或“开关”,所以句子也有两种意义“扣子在哪里?”“开关在哪里?” (3)“An ambassad or is an honest man who lies abroad for the good of his country.”句中的lie就是一语双关,表面似乎是“大使就是代表本国利益驻在外国的人”,实际上是“大使是为本国的利益而说谎的人。” 有些多义词甚至具有两个相反的词义,如“wear”这个词,既可表示“耐穿”“耐

论转换生成语法在分析英语歧义句中的运用

论转换生成语法在分析英语歧义句中的运用作者:李静 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刊》2014年第03期 摘要:英语语音、词汇和句法三大因素导致英语中存在很多的歧义句。本文主要从句法着手,通过运用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分析句子表层结构下的深层结构,探究出相同表层结构句子的不同深层结构,进而分析句子的歧义,找出造成结构歧义的各种原因,从而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句意,使日常中的交流更加顺畅。 关键词:转换生成语法;歧义句;表层结构;深层结构 中图分类号:H3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3—0104—02 一、引言 英语中句子的句法歧义也叫结构歧义,是指一个句子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不同的含义,然而句子中的任何一个词或者词组都没有歧义,表达的意思都很清晰。歧义现象是自然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历史上许多语言学流派对于歧义句都进行了描写,进行过研究,但是对于解释化解歧义的深入研究并不多见。20世纪50年代,乔姆斯基在传统语法和结构主义语法的基础上对结构主义进行了批判性吸收,吸取其积极因素,提出了转换生成语法的理论。在这个理论中,乔姆斯基认为,每个句子都有两个结构层次──深层和表层,即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的概念。结构歧义是在一个句子相同的表层结构中,存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不同的深层结构,因而存在几种不同的意义,也就是几种不同的理解方式。通过分析句子的深层结构,进而理解句子,来掌握那些含义模糊不清的句子,对于英语句子中歧义现象的分析有重大的运用价值。 二、转换生成语法 转换生成语法的主要理论是由乔姆斯基和他的同事们提出的,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并且一直发展到今天。1957年,乔姆斯基发表了自己的博士论文《句法结构》,掀开了语言学史的新篇章。生成语法的主要思想是:句子是由一系列下意识的过程生成的,就如同计算机程序一样。这些过程就是我们的思想,生成语法的目标就是要模拟这些过程。而模拟这些过程的方法是通过一系列的形式语法规则实现的,如同我们在学校里学到的语法规则一样,这些规则会告诉你如何给一个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动词不定式是不能拆分的等等。换句话说,这些规则是用来生成一门语言中的句子,因此称之为生成语法(generative grammar)。乔姆斯基提出的转换生成语法主要包括了三个组成部分:句法、音位和语义。其中句法部分是基础部分。在转换生成语法中,乔姆斯基认为句子的创造是有规律的。其一是短语结构规则,与语言的深层结构相联系,能够分析语言的各种成分;其二是转换规则,连接了句子的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通过转换规则,句子的深层结构可以变成表层结构。通过这两种规则,尤其是第二种转换规则,我们发现具有歧义现象的句子会产生不同的含义,因此会有不同的理解方式。有些句子

浅析造成英语歧义现象的语音因素-2019年精选教育文档

浅析造成英语歧义现象的语音因素 一、英语歧义现象 语言有一个有趣的现象, 很多的词和句子都可能含有一个以 上的的意义 , 于是便会使听者或读者产生不止一种理解。在我们 熟悉的汉语中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如“拉长绳子” , 读者可能 会问 , 到底是“拉长――绳子”还是“拉――长绳子”?英语中 同样有很多类似的例子, 比如对以下句子的理解“John did not come to the party because Mary was unhappy.”可以翻译为“因为玛丽不高兴, 约翰没来参加晚会。”也可以理解为“约翰 没来参加晚会 , 但并非是因为玛丽不高兴( 由于其他原因 ) 。”这些歧义一方面会造成语义混淆, 闹笑话 , 另一方面人们会有意利 用这些歧义来制造幽默, 但有时一些歧义误会却会给人们带来很 大的麻烦。大部分语言工作者都普遍相信, 当结构上遵循语法规则、语义上符合逻辑常理的语句, 其深层可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 的释义 , 则会出现歧义。任何一种语言都有歧义现象, 就英语来讲 ,其歧义现象更为常见。英语同其他一些西方语言相比, 词汇量大 ,词尾变化少 , 同音词语成千成万, 语法灵活 , 句法松散 , 这就为英 语歧义的产生提供了较大的可能性。 造成英语歧义现象的原因有很多 , 本文主要从语音方面着手 , 对这一常见现象进行简单分析 , 使读者对该现象有更多的了解 , 进而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各种英语听力材料 , 体会语音歧义所带

来的幽默 , 同时也希望能够减少和避免交流中的理解错误, 能更 为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态度。 二、语音歧义 语音歧义 , 多出现于口语中 , 是指借助话语在发音上的完全相同或相似而构成的歧义。该现象主要是由于同音词造成的。除此之外 , 同音异义的词组和短语, 不同语调包括不同的停顿、重音和升降 , 以及错误或不清晰的发音都可能导致歧义的产生。 1.同音异义词导致歧义 同音异义词顾名思义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词, 发音相同 , 但是拼写不同 , 单词的意思也不一样。在日常交流中、听力理解 时, 同音异义词出现的频率较高, 它的干扰性是非常大的, 如 to,two;son,sun;war,wore;where,wear;hair,hare;father,far ther;there,their;weather,whether;guessed、guest 等等 , 要 求听者必须反应很快, 才能准确判断出究竟听到的是哪一个词。 同音异义词的出现 , 造成歧义 , 主要是用来达到幽默的效果或者抱怨、讽刺的目的, 例如 :I was arrested at the airport. Just because I was greeting my cousin Jack! All that I said was “Hi Jack ”, b ut very loud. 句中的“我”只是在机场与一位 名叫 Jack 的朋友打了个招呼 , 但却被别人听成为 hijack ――抢劫 , 劫机 , 而被捕。就这个句子来讲 , 对于听者来说 , 两种意义都是可以接受的 , 如果没有当事者的进一步解释 , 不同的人 就会有不同的理解 , 歧义也就产生了。

英汉语言中的歧义现象研究

英汉语言中的歧义现象研究 歧义现象通常是由语音、词汇、句法和语用等因素所致。该现象是会话双方未能成功进行交际的重要原因,但可以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加以避免。本文在阐释英汉语言中歧义现象分类及其成因的基础上,对如何消解无意歧义及更好地利用蓄意歧义进行了探讨,以期对话语意义研究和成功会话等有所助益。 标签:歧义成因消解利用 一、引言 歧义(ambiguity)是指一个词或句子意义不明确,模棱两可,在理解上会产生两种甚至两种以上的可能,换句话说,既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歧义是人类语言不断丰富化、多样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在英汉语言中都普遍存在。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歧义现象往往容易造成误会,成为沟通的障碍。然而,歧义现象既有其消极的一面,也有其积极的一面,需要辩证地加以分析和对待。本文拟通过对以何种方式消解无意歧义及有效利用蓄意歧义的分析,化解人们在沟通交往中的障碍,增强人们语言的使用效果,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 二、歧义的分类 歧义现象的的分类标准有许多。根据会话双方意图的不同,可以将歧义现象分为无意歧义和蓄意歧义。 所谓无意歧义,即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经意间造成的歧义现象。从语言学的角度看,语言是一系列有限符号的结合,从而生成无限个语言形式。由于语义内容和语言形式的矛盾客观存在,人们使用有限的语符系统去表达和界定主观事物时,在客观上必然导致承载某些所指意义的语义符号在语音或语法形式上的类同和相似。[1](P371-398)同时,由于信息发出者和接收者所拥有的知识背景和经验世界都不尽相同,信息接收者在将其接收的语符系统解码时所得语义并非总是与信息发出者所表达的语义等值[2](P81),进而导致歧义现象的产生,给交际双方带来未曾预料到的沟通障碍,降低沟通的效率。因此,这类歧义现象往往会给人们带来消极影响。 蓄意歧义则是人们为了达到某种效应或目的,基于歧义现象产生的原因,利用语言的丰富性和模糊性刻意制造的歧义。与无意歧义不同的是,在蓄意歧义中,信息发出者往往已对“歧义”这一语言现象有所研究和了解,已经预测到其传出的语符系统在被信息接收者解码后会产生不止一种的语义效果,并且期待这种现象的出现。这种蓄意歧义如果运用得当,不仅不会造成误解,还会成为一种独特的修辞方式,使语言幽默风趣,产生意想不到的交际效果。因此,蓄意歧义往往会给人们带来积极影响。

浅谈英语中的歧义类型

浅谈英语中的歧义类型 论文关键词:英语歧义类型语法歧义词汇歧义语音歧义 论文摘要: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歧义现象。歧义产生的原因有多种,本文试从语法、词汇和语音三个方面对英语中的歧义类型作一浅析。 在英语中常常会遇到一些模棱两可的句子,即一句话可以作两种或多种解释,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歧义”。歧义的产生有多种情况,本文试从语法、词汇和语音的层面对英语中的歧义类型作一简要的归纳和分析。 1.语法歧义(Grammatical Ambiguity) Paul Robert在《英语句子结构》(English Sentence Structure)一书中指出:“据多数情况来看,歧义的产生并非故意的。它是由运用句子结构时的疏忽造成的,以致没有能够将可以使意义清晰的标记包罗到句子中去。(周立人,1997∶6)”于是忽视使用表明句子结构的句法代号就引起了语法歧义。伍谦光(1995∶199)认为:“‘语法歧义’是指由于对句子中的句法结构有不同理解而产生的歧义。”语法歧义最常见,也最复杂。下面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类例: 1.1词性 一个句子往往由于无法确定某个词的词性而变得无法理解。 (1)College demands change. 很明显,例句中的demands既可理解为动词,也可理解为名词。change同样如此。于是此句就产生了两个不同的意思:(1)大学要求改革。demands是动词,change是名词。(2)大学的要求改变了。demands是名词,change是动词。 1.2名词(修饰语)+名词 1.2.1复合名词或名词短语 (2)an English teacher 此例在书面语中易引起歧义:(1)一位教英语的老师。English teacher是一个复合名词。(2)一位来自英国的老师。English作为修饰语加在名词前构成名词短语。 1.2.2-ing+名词 (3)Flying planes can be dangerous. 此句也产生了两种意思:(1)驾驶飞机会是危险的。Flying是动名词。(2)正在驾驶的飞机会有危险。Fling是现在分词,作形容词用。 1.3带有’s的名词所有格 (4)This is his teacher’s book. 句子中teacher’s boo k可以是一个整体,即“教师用书”。但his teacher 也可以是一个整体,即“他的老师”。所以此句产生了两个意思:(1)这是他的教师用书。(2)这是他老师的书。 1.4不定式动词短语

英语歧义分类

英语歧义分类 语言中的歧义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对歧义进行种种 不同的分类。如可以根据歧义是否是发话人有意造成的将歧义分为有意歧义和无意歧义;根据语言信息载体的不同将歧义分为书面歧义和口头歧义;还可根据歧义所表现的不同层次将歧义分为短语歧义、句子歧义、句群歧义等。在语言学对歧义现象的研究中,通常是根据语言内在体系来将歧义分为语 音歧义、语义歧义、语法歧义和语用歧义;本文也主要是从这一点对歧义分类进行探讨,以其为英语有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一、语音歧义 英语语音的连读、重读,语调的升降以及读句中的停顿等都可能引起歧义,从而导致听者误解。 1、语音连读引起的歧义现象 英语的语音规则往往要求一个词词尾 辅音与其相邻的词首元音连读,这样就使得

词与词之间组成一些音节不分明的音素组 合形式,以致于听者在理解上容易造成误解。如以下句子所示:Wesawthemeat.此句连读 后容易误解为:Wesawthemeat. 2、语音重读引起的歧义现象 同样一个句子,强调重音不同,其语义也会有所不同。如:HekickedTom.,此句由“he”,“kicked”,“Tom”三个词组成, 如分别将重音加在这三个词上,就会出现三种不同的意思:是他踢了汤姆;他踢了汤姆;他踢的是汤姆。 3、由语调的升降引起的歧义现象。如:Ibegyourpardon.请再说一遍;对不起,请 原谅。 4、读句中的停顿引起的歧义现象。如:Peterisashortstorywriter.在此句中不同 位置停顿时就有不同含义 Peterisa/shortstory/writer.彼得是位短 篇小说家。 除了以上由于英语特殊的发音规则导 致歧义的产生外,英语中的同音异形异义词的使用在口语中也可能产生歧义。如当

英语中的歧义现象与翻译策略-教育文档

英语中的歧义现象与翻译策略 【文献标识码】A 1 英语歧义现象的产生歧义是一种语言现象,人们在日常言语 交流中会经常遇到。 由于语言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套约定俗成的符号,而不是根据科学规律创造出来的,由于人对主、客观世界的认识存在个性差异;因此,对意义的理解的不确定性不可避免。例如,词句和语义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往往不同的词句可以表达同一个意义,而同一个词句又能表达不同的意义,再加上语境等因素的影响,常常会产生人们称之为歧义的现象。荷兰语言学家Kooij 在其1977 年出版的《自然语言中的歧义》一书中指出,歧义通常指句子的这一特性,即一个句子可以有多于一个的释义,而句中并不包含足够的线索,以确定其旨在的或其他的含义(1977 :7)。也就是说,歧义是指一个词、短语或句子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理解,或者说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义。 歧义现象与言语交际相伴而行,有言语交际的地方就会有歧义现象发生。英语语言本身就具有同音词多、一词多义、语法灵活、句法松散等特点,更容易产生歧义。例如,英语单词“ pass” 具有典型的一词多义现象,可以表示“经过”、“及格”、“去世”、“不叫牌”等,所以在“ Mike passed. ”一句中,如果没有语境的提示,不同的人可能会将此句理解为:“迈克走过去了”;“迈克及格

了”;“迈克去世了”;“迈克没有叫牌”等。英语歧义现象的形成是因英语语言的内在因素或语境问题而产生的。形成英语歧义的主要内在因素,比如:在发音层面上英语某些单词的同音异义或同音同形异义;英语某些单词的词性的兼类性和多义性;语法层次上的句子表层结构有不同组合的可能性或句子各成分深层结构中存在着不同的内在联系以及语境模糊,都有可能导致歧义现象的发生。从英语歧义的形成及功能上,可以将其分为无意歧义和有意歧义。 无意歧义是由于语言的不完善或使用者的疏忽而无意间造成的歧义。这种歧义妨碍人们的交流,在交际中起消极的作用,因此无意歧义也被称为消极歧义。例如:“ The shooting of the hunters is terrible. ”,如果将句子中的“ shooting ”和“hunters ”之间的关系理解为动宾结构,该句意为“ It is terrible that the hunters are being shot. ”;如果将句中 的“ shooting ”和“ hunters ”视为主谓关系,则句意为“ It is terrible the way the hunters shoot. ”。一种是“猎人被枪杀”,另一种是“猎人的打猎方式”,两种理解差之甚远。无意歧义或消极歧义其实是语言在其本身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完善之处。交际双方应当尽量避免无意歧义的产生,以免影响交际的顺利进行。 然而,歧义并非完全是无意造成的,有些歧义是人们为收到某种效果而故意安排的,这种歧义被称为有意歧义。这种歧义如果运用恰当,不但不会引起误解,反而会使语言生动活泼,机智幽默,在交际中起到积极的作用。这种歧义又被称为积极歧义。积极歧义的存

从词汇层面和句法层面分析英语中的歧义现象

从词汇层面和句法层面分析英语中的歧义现象 D

层面来对英语中的歧义现象及其成因做具体、深入地分析和探讨。 一、词汇层面上的歧义 1. 由同音同形异义词或多义词产生的歧义 John I. Saeed 在他的著作Semantics(《语义学》)中指出:同音同形异义词(Homonymy)或同音同形多义词(Polysemy)很容易使句子产生歧义。人们有时很难区分同音同形异义词和同音同形多义词,但词汇学家在编撰词典时,已经做了明显地区分:同音同形异义词的几层不同含义是以单独的词条一一列出的,而同音同形多义词的几层不同含义是列在同一词条之下的[2]。因此通过查阅词典,我们不难判断例 1 是由于同音同形异义词(bank)而造成的歧义。接下来我们来谈谈由于同音同形多义词而产生的歧义,请看以下两个例子: 例3: Mr. Collins, the priest, is going to marry Jane at the church. 例4: He was seated by the chairman. 例3、例4 中的“marry” and “by” 都为同音同形多义词,根据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辞典并结

合整句内容可知“marry” 为动词,并在同一词条下具有两层含义:(1) to get married to sb; to become the husband of sb(和谋人)结婚(2)to perform a ceremony in which a man and woman become husband and wife为⋯主持婚礼,操办婚礼[3] 因此例 3 便具有歧义:(1)Mr.Collins, the priest, is going to take Jane as a wife at the church. 牧师柯林斯先生将要在教堂与简结婚。(2)Mr. Collins, the priest, is going to officiate Jane’s wedding at the church.牧师柯林斯先生将要在教堂为简主持婚礼。 例4 中的介词“by” 也具有两层含义,根据牛津辞典并结合句子内容,“by” 在同一词条下意为:(1) near sb/sth; at the side of sb/sth; beside sb/ sth 靠近,在⋯旁边(2) used, usually after a passive verb, to show who or what does, creates or causes sth (通常置于表被动的动词后,表示使为者)[3]。因此例4 产生了歧义:(1)He was seated beside the chairman.他坐在主席旁边。(2)The chairman arranged a seat for him. 他被主席安排了座

歧义和模糊性

歧义和模糊性 [摘要]对英语中存在的模糊和歧义现象作一综合性的分类分析, 指出它们背后隐藏的各自深刻原因, 继而进行比较研究,以期帮助学习者进一步澄清对它们的表征及本质的认识, 并为语义整合研究的先期铺垫工程作出一份贡献。 一、引言 自索绪尔为现代语言学创立开篇之作以来, 语义研究长期受到人们的忽视和偏待, 甚至后来当语义学蓬勃发展起来时, 意义这个字眼还是诸多语义学者最为憎恶的名称。究其原因, 无外乎是语义这个东西令人无法适时捕捉和精确把握。以往, 语言学家们所作的贡献都体现于形式与意义的结合之处。唯有这样做, 他们的理论才可具备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力佐证。不过, 笔者认为对语义的研究不可能采取上述分析恰恰是由语言的模糊性以及在某一特定对象语中可罗列出相当多的歧义现象这两个因素所致。因此, 用同义或其它替代品(B l oomf ield, 1933 年)去描述意义的努力均以失败而告终。当然也有学者企图避实就虚用真值条件、交际原则(Grice, 1957年)等手段来理顺种种模糊和歧义现象使之纳入一统的理论模块。但是, 至少到目前为止, 他们还没有也不见得一定会达到实现这一目的境地。既然如此, 我们不妨直接面对我们欲分析的对象, 并结合语用学的方法论, 对其作一综述性的描述以求进一步趋于至臻之地。 二、模糊性与歧义 (一)定义之别 歧义与模糊性说明语言不像数学、物理可精确地进行推导和运算, 二者结合起来又见证着语义这个分支的繁琐和复杂。但前者同后者并不是性质完全相同, 或者说层次几乎并列的关系。歧义按照现在公认的标准, 可定义为词语、句子或某一语言片段可作用于两种语义解释, 例如, bank 一词可表示河岸、银行两种意思, 所以当你说(1) John w ent to the bankyesterday . 时, 听者只得于其中作出恰当的选择。模糊性要比这个难于处理得多, 通常说什么是模糊的, 并不意味着像歧义那样

浅析英语的歧义现象及其产生原因【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英语 浅析英语的歧义现象及其产生原因 一、论文选题的背景、意义 1.历史背景 任何自然语言中都有歧义现象存在。“歧义现象是任何一种自然语言都无法避免的一种普遍现象”。Kess和Hoppe在其专著Ambiguity in Psycholinguistics一书中甚至提出“语言无处不歧义”的理论。引起英语歧义现象的原因有许多。然而,了解了歧义现象产生的原因并不等于就能避免歧义现象。要想使歧义句的意义变得清楚,就不能孤立地看待这样的句子.惟有结合上下文来进行分析和判断才能明确他们的语义。我们虽然不必极端地理解歧义的普遍性,但它在语言中的客观存在是不容忽视的。歧义以有限的符号表达丰富的内涵,所以在语言研究中备受注目。几个世纪以来,大多数语言学家认势歧义是消极的,应当尽量避免使用。我们认为歧义是语言交流和传递信息的障碍,往往导致读者和听众对语言理解与原意不相吻合。在语言交际中,歧义常常妨碍交际顺利进行,成为交际双方互相理解的障碍。同时,虽然语言中的歧义现象确实在一定的程度上妨碍了人们的准确理解,增加了交际的难度,但歧义毕竟是语言本身的一种内在现象,也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段,已广泛地应用于日常交际、文学作业、商业广告、演讲、外交等各种场合。 2.现状和发展趋势 2.1国内研究现状 王琼(2001)指出,结构歧义是一种主要的语言歧义现象。任何语言都存在歧义现象。所谓结构歧义 ,朱熙认为它是指句子的多义现象 ,一个句子不只一个意思就叫多义句 ,由此引发歧义。据Chomsky的理论 ,深层结构通过一定的转换规则转换为表层结构 ;当多个深层结构转换为同一表层结构时 ,就会出现歧义。” 邱述德(1998)认为,歧义的产生涉及多种因素,如语音、词汇、语法结构、习惯用语等。按照不同的标准和角度,歧义可作不同分类。就触发歧义的语言层面而言,歧义可分为:构词歧义、语音歧义、语义歧义、句法歧义和语用歧义,其中以句法歧义现象最为复杂。 王少杰(2006)指出,说话人作为信息传递者将自己所要表达的信息进行编码,通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