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齿轮综述

面齿轮综述
面齿轮综述

1.面齿轮啮合过程中齿面接触分析

何国旗1’2,严宏志1,胡威1,何瑛3,舒陶量2 1.中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高性能复杂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

2.湖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湖南株洲,412007;

3.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资源工程系,湖南湘潭,411104

摘要:根据面齿轮啮合原理,研究面齿轮啮合过程中的齿面接触特性;运用MATLAB软件编制相应的程序仿真出齿数差A=l~3的圆柱齿轮与面齿轮啮合时面齿轮齿面的接触轨迹、接触区域面积及形状,并通过面齿轮齿面接触检测实验验证其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圆柱齿轮的齿数差对面齿轮传动的齿面接触区域的面积和位置影响不人,而传动比对齿面接触区域的位置影响较人,传动比越大,齿面接触区域越靠近面齿轮轮齿的中部,越有利于提高面齿轮传动的性能。同时实验表明齿面接触面积和形状受制造精度影响,精度越高,齿面接触区域面积和形状越稳定,传动质量越高。因此,大的传动比和高的制造精度对提高面齿轮的传动性能是有益的。

关键词:面齿轮啮合:接触轨迹:齿面接触区域;传动比

2基于抛物线刀刃的弧齿锥齿轮齿面啮合分

刘万春刘光磊(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西安710072)

【摘要】采用抛物线刀刃代替直线刀刃加工弧齿锥齿轮。对比了不同参数抛物线刀刃加工的弧齿锥齿轮齿面接触区域和传动误差曲线,表

明改变抛物线刀刃弯曲程度会引起齿面接触区域和传动误差曲线发生变化,为调整弧齿锥齿轮的啮合性能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选择。

关键词:弧齿锥齿轮;抛物线刀刃;接触区域;传动误差

3.弧齿锥齿轮的高重合度设计

邓效忠方宗德张金良任东锋

摘要:针对航空和汽车弧齿锥齿轮对强度、动态性能和可靠性的特殊要求,提出了高重合度弧齿锥齿轮的设计方法。这种设计是通过增加工作齿高和调整齿面啮合路径方向以及优化加工参数实现的。结合弧齿锥齿轮的实际工况,提出了在不同载荷和安装误差下,实际重合度的综合分析方法,达到了既提高重合度又控制齿面啮合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弧齿锥齿轮;重合度;设计;啮合性能

4、面齿轮齿面啮合及仿真方法

摘要面齿轮传动是由圆柱齿轮和圆锥齿轮组成,早在上个世纪40年代就被提出,但是其发展是在近几年中,相对其它己广泛应用的传统齿轮来说,面齿轮传动算是一种新型齿轮传动。在国外李特文等人对面齿轮传动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而且面齿轮传动技术已被试验应用于直升机传动系统,发现其有很多的优点。面齿轮的研究在国内刚刚起步,只有少数人研究,也没有实际应用过。进行面齿轮研究对国内齿轮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文中以和直齿圆柱齿轮啮合的面齿轮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包括了模型生成和啮合分析,主要涉及面齿轮数值齿面生成、面齿轮加工仿真、啮合分析和有限元分析。研究采用了计算机辅助设计,应用CAD软件和FORTRAN语言,运用微分几何、啮合原理和有限元理论及分析。

面齿轮模型生成采用了两种方法。一种为几何法,利用齿轮啮合原理和微分几何的知识建立了啮合方程,由己知的直齿圆柱齿轮刀具的齿面求出其加工的面齿轮,利用数值计算方法计算了齿面上点的坐标,并通过插值的方法形成了数值齿面。第二种为直接仿真法,介绍了两种仿真法:一种是以AutoCAD为平台,使用其内嵌的AutoLISP 语言进行仿真;另一种为基于特征线的直接数值仿真,通过简化面齿轮仿真加工中的布尔运算,采用FORTRAN语言编制仿真程序。

面齿轮啮合分析包括了两部分。一部分为齿轮安装误差的分析,在已形成的齿面上,通过TCA法分析面齿轮传动时安装误差对啮合域的影响,并计算了面齿轮传动的传动误差,以此指导面齿轮应用中安装位置的调整。第二部分为单对齿啮合静态分析,应用有限元方法分析面齿轮传动中单对齿啮合的静态力学特性,分析过程包括:模型离散,单元分析生成单元刚度矩阵,整体分析生成总刚度矩阵,啮合域的确定,施加载荷和数值求解。

关键词:面齿轮;数值齿面;仿真;安装误差;啮合域

5、面齿轮传动的特点及研究进展

王志,石照耀北京工业大学

摘要:介绍了面齿轮传动的概念及其应用。通过与同样是传递相交轴运动的锥齿轮传动的对比,分析了面齿轮传动的优缺点。简述了面齿轮传动的发展历史以及近年来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进展与研究成果。最后,提出了今后面齿轮在理论、制造、测量等方面的主要研究方向。

关键词:面齿轮;锥齿轮;机械传动

6.正交面齿轮传动中齿面曲率研究

鲁文龙朱如鹏曾英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南京,210016) 摘要齿面曲率对齿轮传动的性能有重要影响,而有关面齿轮传动的曲率还没有得到充分的研究。文中利用微分几何原理推导了面齿轮传动的齿面主曲率与主方向,由此得出面齿轮传动中诱导法曲率的两个主值;开发了相应的程序;进行了实例计算;分析了传动中的主要参数对曲率的影响,所获得的结论对面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与分析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机械传动;平面齿轮;曲率;强度

齿轮的发展

摘要 本文通过查阅多种文献资料对齿轮从古代到现在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综述, 并对各过程的齿轮(从材料和齿形两方面)特点、应用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 指出现有齿轮存在的问题, 最后综述这些缺点, 提出了错联齿轮, 以解决各种齿轮 的不足。中华民族有着古老的文化,齿轮的发明是其中之一。在中国古代齿轮的应用就应经十分广泛。主要用于指南针,水磨,水车,农用机械等设备上,就连古代坟墓中的各种机关都离不开齿轮。新中国成立以来齿轮的制造有了很大的发展,逐渐形成了比较齐全的齿轮制造行业。国际上的各种齿轮制造技术我们也已经经本掌握了。但与国际先进的技术有一定的差距,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本文将对以上几个方面作以下阐述: 齿轮发展历程 齿轮的发展要追溯到公元前, 迄今已有3000 年的历史。1954年,在山西省永济县薛家崖出土的齿轮和秦代秦代铜器古物一样,时间为公元前221年,该齿轮现存陕西省博物馆①。 1959年,在我国保定城南壁养成村址地下掘出西汉(公元前207年)时代的铸造齿轮②,现在在沈阳博物馆内保存。 1953年在陕西省长安县红庆村汉墓出土了东汉年初的一人字齿轮,现存陕西省博物馆内①。这种人字齿轮,后来在长沙也出土了,为西汉年初(公元前200年)制造。 上述材料证明,中国在秦汉年代(公元前221—220年)就发明了齿轮。齿轮为铸铜,有直齿、斜齿、和人字齿齿轮。 远古时代人们为了传递动力, 发明了齿轮,这一发明实现了转动的传递。在我国汉代发明的指南车上有齿轮的传动装置, 当时的齿轮是用木料制造或用金 属铸成的, 只能传递轴间的回转运动, 不能保证传动平衡性, 同时齿轮的承载 能力也很小。在国外, 机械动的记载始于古罗马时代, 人们在水力碾磨中也用到了木制齿轮传动, 但齿轮的齿形是直线形, 同样不能保证运动的平稳性, 并且 木制齿轮的承载能力也受制。在瑞典, 人们在谷物碾磨中使用石头做成斜齿轮传递动力, 虽然比木制齿轮承载能力高, 但加工困难。到了14世纪, 钟的发明使人们开始研究金属齿轮传动以减小尺寸, 以便在钟中得到应用。18世纪初, 蒸汽机问世, 并被很快运用, 这进一步促进了齿轮传动的发展。此外, 这一时期水力纺织机械、冶金机械的发明与运用, 又促使大功率、高质量的木制、金属的齿轮传动问世。在齿轮材料没有改进的情况下, 19世纪末期, 人们开始研究齿轮的齿形,并向小型化、长寿命、更可靠的齿轮传动装置发展, 促进了对齿轮传动的研究, 20世纪初摆线齿轮和渐开线齿轮相继出现③。但由于摆线齿轮制造和安装较困难, 限制了发展, 目前只在钟表领域应用。渐开线齿轮传动的类型有直齿轮、斜齿轮、锥齿轮和蜗杆传动. 20世纪60-70年代渐开线齿轮主要采用滚齿加工工艺, 用这种方法生产的齿轮硬度不高, 接触强度低、寿命短, 而用在船舶、电厂涡轮机的大型高速齿轮传动由于其节线速度高, 要求这些齿轮有高精度,于是加速了磨齿加工工艺的发展。斜齿轮是在直齿轮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由于直齿轮寿命短, 承载能力有限等缺点, 从而在后来的机械传动装置中, 人们开始尝试在同样厚度的齿轮上, 增加接触线长度的斜齿, 即斜齿轮, 它无论在性能上还是加工上, 都较直齿轮

国内外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趋势全面综述 2

国内外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趋势 关键词: 物联网RFID 【提要】2009年8月和12月,温家宝总理分别在无锡和北京发表重要讲话,重点强调要大力发展传感网技术,努力突破物联网核心技术,建立“感知中国”中心。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温总理再次指出:将“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明确纳入重点产业振兴计划。这代表着中国传感网、物联网的“感知中国”已成为国家的信息产业发展战略。 2009年8月和12月,温家宝总理分别在无锡和北京发表重要讲话,重点强调要大力发展传感网技术,努力突破物联网核心技术,建立"感知中国"中心。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温总理再次指出:将"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明确纳入重点产业振兴计划。这代表着中国传感网、物联网的“感知中国”已成为国家的信息产业发展战略。 物联网概述 1.物联网的定义与概念提出 所谓"物联网",是指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和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通俗地解释,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 物联网的概念是美国Auto-ID实验室在1999年首次提出的,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在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发布《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物联网概念",激情豪迈地指出"物联网时代即将到来"。 2.物联网的本质和关键技术 物联网的本质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互联网特征,即对需要联网的物一定要能够实现互联互通的互联网络;二是识别与通信特征,即纳入物联网的"物"一定要具备自动识别与物物通信(MachinetoMachine,M2M)的功能;三是智能化特征,即网络系统应具有自动化、自我反馈与智能控制的特点。 物联网产业链可以细分为感知、处理和信息传送三个环节,每个环节的关键技术分别为传感技术、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和网络传输技术。传感技术通过多种传感器、RFID、二维码、GPS定位、地理信息识别系统和多媒体信息等多媒体采集技术,实现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和

齿轮发展状况综述

摘要:齿轮传动是机械传动中最重要的传动之一,其形式很多,运用广泛大至宇宙飞船, 小至手表、精密仪器,从国防机械到民用机械,从重工业机械到轻工业、农业机械, 无不广泛地采用齿轮传动。本文旨在介绍齿轮的起源与发展历程以及发展趋势。 关键字:齿轮发展传动前景

概述: 齿轮传动是机械传动中最重要的传动之一,其形式很多,运用广泛大至宇宙飞船, 小至手表、精密仪器,从国防机械到民用机械,从重工业机械到轻工业、农业机械, 无不广泛地采用齿轮传动。齿轮的车主要有以下几大特点:1、传动效率高,在常用的机械传动中,以齿轮的传动效率最高,如一级圆柱齿轮的传动效率可以达到99%。这对大功率传动十分重要。2、结构紧凑,在同样的使用条件下,齿轮所需要的空间尺寸一般比较小。3、工作可靠寿命长,设计制造正确合理、使用维护良好的齿轮传动,工作十分可靠寿命可以达到一二十年,这也是其他机械传动所不能比的。4、传动比稳定,传动比稳定往往是对传动性能的基本要求。 但是齿轮传动的制造以及安装精度要求很高,价格较贵,而且不适于传动距离较大的场合。 齿轮机构的类型很多,根据一对齿轮在啮合过程中及其瞬时传动比(i12=ω1/ω2)是否恒定,将齿轮机构分为圆形(i12=常数)齿轮机构和非圆形齿轮机构(i12≠常数)。应用最广泛的是圆形齿轮机构,而非圆形齿轮机构则应用与一些有特殊要求的机械传动中。根据齿轮两轴间的相对位置不同,圆形齿轮结构可以分成如下几类:1、用于平行轴间传动的齿轮机构。下图中(a)为外齿啮合齿轮机构(external meshing gears mechanism),两齿轮转向相反;图(b)为啮合齿轮机构(internal meshing gears mechanism),两转轮转向相同。图(c)为齿轮与齿条结构(pinion and rack mechanism),齿条

()齿轮传动效率及齿轮疲劳实验(文档)

齿轮传动效率及齿轮疲劳实验 (附加机械功率、效率测试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封闭(闭式)齿轮实验机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 2.了解齿轮疲劳实验的过程,及通过实验测定齿轮疲劳曲线的方法。 3.在封闭齿轮实验机上测定齿轮的传动效率。 4.介绍机械功率、效率测定开式实验台,了解一般机械功率、效率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设备及工作原理 1.封闭(闭式)传动系统 封闭齿轮实验机具有2个完全相同的齿轮箱(悬挂齿轮箱7和定轴齿轮箱4),每个齿轮箱内都有2个相同的齿轮相互啮合传动(齿轮9与V,齿轮5与5'),两个实验齿轮箱之间山两根轴(一根是用于储能的弹性扭力轴6,另一根为万向节轴10)相联,组成一个封闭的齿轮传动系统。当山电动机1驱动该传动系统运转起来后,电动机传递给系统的功率被封闭在齿轮传动系统内,既两对齿轮相互自相传动,此时若在动态下脱开电动机,如果不存在各种摩擦力(这是不可能的),且不考虑搅油及其它能量损失,该齿轮传动系统将成为永动系统; 山于存在摩擦力及其它能量损耗,在系统运转起来后,为使系统连续运转下去, 山电动机继续提供系统能耗损失的能量,此时电动机输出的功率仅为系统传动功率的20%左右。对于实验时间较长的情况,封闭式实验机是有利于节能的。 1?悬挂电动机2.转矩传感器3.转速传感器4?定轴齿轮箱5?泄轴齿轮副6.弹性扭力 轴7.悬挂齿轮箱&加载狂码9.悬挂齿轮副10.万向节轴11.转速脉冲发生器2.电动机的输出功率

电动机1为直流调速电机,电动机转子与定轴齿轮箱输入轴相联,电动机 采用外壳悬挂支承结构(既电机外壳可绕支承轴线转动);电动机的输出转矩等于电 动机转子与定子之间相互作用的电磁力矩,与电动机外壳(定子)相联的转矩传感器2提供的外力矩与作用于定子的电磁力矩相平衡,故转矩传感器测得的力矩即为电动机的输出转矩To;电动机转速为n,电动机输出功率为P u =n? To/9550 (KW)。3.封闭系统的加载 当实验台空载时,悬挂齿轮箱的杠杆通常处于水平位置,当加上载荷W 后,对悬挂齿轮箱作用一外加力矩WL,使悬挂齿轮箱产生一定角度的翻转,使两个齿轮箱内的两对齿轮的啮合齿面鼎紧,这时在弹性扭力轴内存在一扭矩T9 (方向与外加负载力矩WL相反),在万向节轴内同样存在一扭矩TJ (方向同样与外加力矩WL相反);若断开扭力轴和万向节轴,取悬挂齿轮箱为隔离体, 可以看出两根轴内的扭矩之和(Tg+TJ)与外加负载力矩WL平衡(即T9+T9'=WL);乂因两轴内的两个扭矩(T9和T9')为同一个封闭环形传动链内的扭矩,故这两个扭矩相等(T9=T9*),即2T9=WL, T9=WL/2 (Nm);由此可以算出该封闭系统内传递的功率为: P9=T9 n / 9550=WLn/19100 (KW) 其中:n--电动机及封闭系统的转速(rpm); W-所加祛码的重力(N); L—加载杠杆(力臂)的长度,L= 0.3 mo 4.单对齿轮传动效率 设封闭齿轮传动系统的总传动效率为Q ; 封闭齿轮传动系统内传递的有用功率为P9; 封闭齿轮传动系统内的功率损耗(无用功率)等于电动机输出功率Po,即: Po=( P9 / n)-P9 n=p9 / (Po+PJ 二T9/ (T0+T9) 若忽略轴承的效率,系统总效包也含两级齿轮的传动效率,故单级齿轮的传 动效率为:7=向={〒务 5.封闭功率流方向""

中国石油发展成就综述2

中国石油发展成就综述(中) 喜迎党的十八大·特稿 海外实现跨越式发展 党的十七大以来的五年,是中国石油大力实施国际化经营,实现海外规模化经营、跨越式发展,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能源合作、取得竞争新优势、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的五年。 这五年,世界能源和油气形势发生一系列深刻变化。美国通过页岩气革命,开始摆脱对中东石油进口的依赖,能源战略重心向西半球转移,并在逐步影响和改写全球能源版图。随着美国战略新布局的实施,亚太、非洲、南美成为全球关注的油气热点地区。俄罗斯能源战略重心也向亚太地区转移,通过远东开发,为实现其梦寐以求的强国梦提供战略支撑。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地区国家的石油对外依存度节节攀升,成为全球石油消费增长最快的地区。 面对世界能源和油气形势发生的深刻变化,中国石油审时度势,做出“突出中亚、拓展非洲、做大南美、加强中东、推进亚太”的海外战略部署,不失时机,加快五大海外油气合作区、四大油气通道战略布局和三大海外油气运营中心建设,如期建成“海外大庆”,实现海外规模化经营、跨越式发展。 五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石油的海外战略是成功的、富有成效的,取得了骄人业绩和丰硕成果。 突出中亚,推出扩大海外油气合作重头戏 2007年7月17日,在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土库曼斯坦总统别尔德穆哈梅多夫的共同见证下,中国石油分别与土库曼斯坦油气资源管理利用署、土库曼斯坦国家天然气康采恩签署了中土天然气购销协议和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右岸天然气产品分成合同。根据协议,在未来30年内,土库曼斯坦将通过中亚天然气管道,每年向中国出口300亿立方米天然气。紧接着,8月18日,在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的共同见证下,中国石油和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公司签署了中哈原油管道二期工程建设和运营协议。 中土、中哈合作关系的进一步加深和密切,拉开了中国石油加快、深化中亚油气合作的大幕。2007年8月29日,中国土库曼斯坦天然气合作勘探开发项目全面启动。同年9月28日,国家中亚天然气及西气东输建设领导小组成立。中国石油与西气东输二期工程沿线6个省市41家用户签订了214亿立方米天然气买卖与输送协议。同年12月18日,中哈原油管道二期工程开工建设。两个月后,2008年2月22日,国家“十一五”规划重大建设项目——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开工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经过短短7个月的运作,中国石油“突出中亚”的海外战略部署就紧锣密鼓、环环紧扣地进入了实际运作阶段,成为加快和扩大海外油气合作的重头戏。“突出中亚”战略的迅速展开,将中国石油的国际化经营,推向了规模更大、层次更深和水平更高的发展阶段。不仅对中亚油气合作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俄罗斯远东地区乃至整个中国石油的海外发展都产

中国齿轮钢行业概况

中国齿轮钢行业概况 (1)齿轮钢行业概况 齿轮钢是机械传动部件——齿轮的主要材料,是重要的特钢种类。中国齿轮钢产量占全部特钢产量的比重在10%左右,其中汽车齿轮钢占全部齿轮钢消费量的比例达80%以上。 随着汽车、铁路、工程机械、风电等行业的长足发展,中国已经成为机械齿轮生产大国,齿轮钢材料产销规模也取得较快增长。2009-2018年,全国重点优特钢企业齿轮钢产量由201万吨增至347万吨,年复合增长率达6.28%。 2009-2018年全国重点优特钢企业齿轮钢产量 单位:万吨 第1 页共3 页

(2)国内齿轮钢技术水平情况 ①齿轮钢产品技术水平的主要参数指标 齿轮钢作为机械齿轮制造的主要材料,其晶粒度、探伤、纯净度等技术指标决定材料稳定性、可靠性及使用寿命,除材料化学成分设计外,对熔炼工艺技术要求较高。因此,晶粒度、探伤、纯净度是齿轮钢的关键技术指标。 在不同应用领域,由于机械传动部件体积大小、使用环境及设计寿命不同,对齿轮钢材料的规格及技术参数要求不同,因此不同类别的齿轮钢,其工艺技术也存在较大差异,具体如下: ②国内主要特钢企业高品质齿轮钢产品及技术水平比较情况 齿轮钢伴随着工业化尤其是汽车工业发展至今,已经成为成熟的特钢产品,国内齿轮钢生产技术整体较为成熟。在齿轮钢市场需求最广的汽车领域,国产化率已达95%以上,但部分重型货车大规格(直径大于200mm)、高性能齿轮钢以及部分轿车用高级齿轮钢仍依靠进口。目前中信特钢、抚顺特钢、宝钢特钢以及沙钢股份等大型特钢企 业均具备高品质齿轮钢生产技术,且在国内齿轮钢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其生产的齿轮钢 主要应用于汽车领域。 第2 页共3 页

我国led显示屏行业20年发展综述

我国LED显示屏行业20年发展综述 一、国内LED显示屏行业基本情况 我国LED显示屏产业起步于90年代初,并且始终保持高速的发展。根据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LED显示应用分会统计和测算,以及国内相关机构提供的数据,截止2008年11月加入中国光协LED显示应用分会的会员单位为204家,全国具有比较正规的专业性生产单位300~400家,从事LED显示应用产品的生产企业超过1000家,从事LED显示应用产品包括销售、生产、配套服务等企业估计不少于3000家。截止2007年底行业协会会员单位的从业人员为16356人,估计全国以LED显示屏为主导产品的显示应用行业从业人数在3万人左右。2007年产值约72亿元人民币,2008年全国产值预计可能近百亿元。据行业协会统计生产厂商东北占6%,西南西北华中占17%,华北占16%,华东占41%,华南占20%。2007年LED显示屏销售额东北占5.1%,西南西北华中占15.7%,华北占14.5%。华东占30.8%,华南占33.8%。由此可见,从产业布局上,我们LED显示屏产业主要集中在华东和华南地区,这两个地区的产品总体规模占到全国60%以上。2008年由于北京举办奥运会,预计2008年华北的销售额所占比例可能有明显上升。 二、行业发展的特点 (一)高速发展的2007年和2008年 由于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使LED显示屏行业获得良好的发展机遇。行业总体上较前几年有比较显著增长,2007年增幅超过40%,是近年来增长幅度最大的一年。2008年的增长率预计不低于40%,充分显示了中国LED显示屏行业在2007年和2008年得到高速发展。 (二)显示技术不断进步,质量不断提高 LED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及电子技术突飞猛进,LED显示屏技术也显现飞速的发展。显示屏色彩从单、双色向全彩普及,显示内容由文字图片转化为视频实时显示,显示屏控制技术从单一屏幕向网络化发展,显示外形从平面向异面发展。国内先进水平的显示屏与国际品牌水平的质量已相近,国内主流产品的大部分技术指标与国际品牌产品已接近。但是显示屏MTBF、刷新频率、亮度均匀性、外壳防护等级、安全要求、EMC,产品质量认证,尤其是产品的工艺与国际品牌产品有相当大的差距。近两年尤其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相关项目不但技术上有很大创新,显示屏质量也有很大提高。国内一流产品的质量已接近或超过国际品牌产品。 (三)产品出口逐年增长 近年来产品出口在全国LED显示屏市场销售额中所占比例逐步增加。2008年出口额占销售额不到15%,2007年行业协会会员单位出口达11.5亿,占销售

行业发展综述

造纸行业7

1行业发展综述 (1) 2市场焦点 (1) 3行业动态 (2) 4行业总体发展态势 (4) 4.1 主要指标变化情况 (4) 4.2 工业总产值增长情况 (4) 4.3 销售收入和利润增长情况 (4) 4.4 总资产规模增长情况 (5) 5行业经济效益 (5) 5.1 销售毛利率 (5) 5.2 税前净资产收益率 (5) 5.3 资产负债率 (6) 5.4 资产利用状况 (6) 6行业投资状况 (7) 7行业平均绩效指标 (7) 8行业结构 (7) 8.1 总资产月度大区结构 (7) 8.2 销售收入月度累计大区结构 (8) 8.3 月度累计销售收入省份排行(前十位) (8) 9细分行业主要指标分析 (9) 9.1 纸浆制造业主要指标分析 (9) 9.2 造纸行业主要指标分析 (10) 9.3 纸制品制造业主要指标分析 (12) 9.4 细分行业主要指标比较分析 (14) 10 附录 (15)

图1.月度总资产、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和利润变化图 (4) 图2.造纸行业月度累计工业产值图 (4) 图3.月度累计销售收入和利润变化比较图 (4) 图4.造纸行业月度总资产规模图 (5) 图5.造纸行业月度销售毛利率图 (5) 图6.造纸行业月度累计税前净资产收益率图 (6) 图7.造纸行业月度资产负债率图 (6) 图8.造纸行业固定资产月度环比增幅图 (7) 图9.造纸行业月度总资产大区结构图 (8) 图10.造纸行业月度累计销售收入大区结构图 (8) 图11.造纸行业月度累计销售收入省份排行 (8) 图12.纸浆制造业月度总资产规模图 (9) 图13.纸浆制造业月度累计销售收入和利润变化比较图 (9) 图14.纸浆制造业月度销售毛利率图 (9) 图15.纸浆制造业月度累计税前净资产收益率图 (10) 图16.纸浆制造业固定资产月度环比增幅图 (10) 图17.造纸行业月度总资产规模图 (10) 图18.造纸行业月度累计销售收入和利润变化比较图 (11) 图19.造纸行业月度销售毛利率图 (11) 图20.造纸行业月度累计税前净资产收益率图 (11) 图21.造纸行业固定资产月度环比增幅图 (12) 图22.纸制品制造业月度总资产规模图 (12) 图23.纸制品制造业月度累计销售收入和利润变化比较图 (12) 图24.纸制品制造业月度销售毛利率图 (13) 图25.纸制品制造业月度累计税前净资产收益率图 (13) 图26.纸制品制造业固定资产月度环比增幅图 (13) 图27.造纸细分行业月度销售毛利率比较图 (14) 图28.造纸细分行业月度累计税前净资产收益率比较图 (14) 表1.造纸行业资产利用率指标表 (6) 表2.造纸行业平均绩效指标表 (7)

国产典型磨齿机综述论及齿轮磨床发展趋势

国产典型磨齿机综述论及齿轮磨床发展趋势 齿轮磨床八十余年发展,已从单一产品演变到多系列、多规格,从传统机械式到采用数控技术,从氧化铝砂轮到采用CBN砂轮,使机床精度、性能和加工效率不断提高,而操作日趋简捷方便。现已形成七个系列200余种规格齿轮磨床,按标准化分为碟形双砂轮系列(Y70)、锥形砂轮系列(Y71)、蜗杆砂轮系列(Y72)、成型砂轮系列(Y73)、大平面砂轮系列(Y74)、内齿轮砂轮系列(Y75)、摆线齿轮系列(Y76)。中国齿轮磨床研究制造已有四十余年历史,从八十年代初至今近二十多年间发展较快,制造出七个系列60余种规格齿轮磨床。其中1997年由秦川机床集团有限公司研制成功YK7250蜗杆砂轮磨齿机(数控八轴五联动)国际机床博览会上被有关专家誉为“具国际水平机床”,标志着中国齿轮磨床制造技术水平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齿轮加工业齿轮加工机床性能要求不断提高,反之,齿轮加工机床制造业齿轮加工又具有导向作用,形成有机联动发展。为此,一批能适应社会科技和经济发展节拍新产品应运而生;反之,则被淘汰。这齿轮磨床制造业中尤为突出。像瑞士马格公司(Magg)七十余年来一直以其生产碟形双砂轮磨齿机国际市场独显风采,作为磨齿机中最高精度代表产品,采用展成磨削原理,及其它技术措施,可磨削出三级以上精度齿轮。,马格磨齿机亦有不足之处,主:效率低展成磨削为点接触加上碟形砂轮自身强度、刚度限制,不能作深切或强力磨削;生产成本高所需特殊附件多,如缺口分度板齿数须和工件齿数相匹配,工作基圆要与滚圆盘直径一致等,工作种类愈多,所需附件愈多。为此,这家世界闻名、历史悠久公司,于八十年代末被瑞士奥立康公司(Oerllkon)兼并。 国内曾研制出Y7032A、Y7063A、Y7160等碟形双砂轮磨齿机,其中原秦川机床厂制造Y7032A,其主要性能均达到马格公司同类产品SD-32-X碟形双砂轮磨齿机水平,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高效蜗杆砂轮磨齿机制造技术成熟应用,碟形双砂轮磨齿机市场占有率逐年缩小。 从马格公司被兼并现实,留给人们思考是两个字:“效率”。效率是物质能量反映,是生命力象征。为此,自七十年代末至今,国内外磨齿机发展趋势,一直以高效率、高精度为追求目标。 国内外资料介绍,提高磨齿机效率、精度、性能等方面,着重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采用CNC技术;二是采用新型磨削材料CBN砂轮;三是采用新磨削原理,目前重点集中蜗杆砂轮和成型砂轮磨削两大类技术上。 --蜗杆砂轮磨齿机-- CNC技术发展和蜗杆砂轮及成型砂轮磨削技术日益成熟,其加工精度已经赶上原马格磨齿机水平,而生产效率远高于Magg磨齿机,已为市场和专家公认,近年来占有绝大部分市场。其中蜗杆砂轮磨齿机生产效率又高于成型磨齿机,且技术成熟较早,市场份额就更大一些。国际上代表当今蜗杆砂轮磨齿机制造水平首推瑞士莱斯豪尔公司(Reishaue),其代表产品有:NZA、AZA、RZ300E、RZ301S、

蛋鸡行业三十年发展成就综述

蛋鸡行业三十年发展成就综述 改革开放的30 年,是我国畜牧业生产基础条件不断改善、生产方式快速转变的30 年,是畜牧业生产向区域化、集约化、产业化和现代化不断推进的30 年,是畜牧业主导产业地位逐步确立、畜牧业经济快速腾飞的30 年。 30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畜牧业发展,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逐步推进对畜牧业生产经营和流通体制的改革,增强了畜牧业产业组织创新能力。畜牧业发展从小到大,从追求数量增长到质量、结构、效益并重,综合生产能力和保障市场有效供应能力进一步加强。 起步于上世纪70 年代末的中国蛋鸡行业,经过三十年的快速发展,已连续21 年成为禽蛋产量最多的国家。从1985 年开始,一直位居世界禽蛋产量第一位,是中国集约化程度最高的畜牧产业。中国蛋鸡产业的快速发展,拉动了我国畜牧产业的快速普及与发展,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致富的有效方式。 一、祖代、父母代蛋种鸡保有量将达到历史最高我国是蛋品生产大国,在世界鸡蛋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2008 年12 月全国蛋鸡总存栏量为亿只,2008 年全国鸡蛋总产量为2045 万吨,蛋品生产量占世界鸡蛋总量40%以上。目前我国鸡蛋产量的年增长速度和总产量仍居世界第一。 二、人均消费量 目前我国蛋类总产量位于世界第一,年人均蛋类占有量也位于世界前列,鸡蛋作为优质价低的蛋白食品,具有明显的市场竟争优势,2005 年我国消费鸡蛋总量高达2900 万吨,是中国除猪肉之外的第二大蛋白蛋消费品。目前我国

人均鸡蛋年消费量为,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2007 年,我国禽蛋出口量为亿个,主要出口香港、澳门、阿曼、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 根据目前绿色蛋品的消费状况,绿色蛋品的消费量约占鸡蛋总消费量的10%,未来5 年33 个大中城市绿色蛋品的需求潜量为万吨。 2、蛋品深加工和质量检测技术长足进步随着蛋品下游行业以及蛋品加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消费者对蛋品的需求进一步加大,迫切要求提高我国的蛋品加工率。目前,我国的蛋品加工技术还比较落后,企业还只是进行部分蛋品加工,大多是生产蛋白粉、蛋黄粉等低附加值产品,经济效益低。加大资金投入,开发蛋品加工技术,研制高附加值的蛋品,是我国蛋品业今后发展的重要出路。由于我国鸡蛋产量较大,通过鲜蛋的消费进一步拉动市场的空间越来越小,而且,鸡蛋具有保鲜性和易破损性等特点,不易储存和运输。因此发展大型蛋品加工企业,生产出种类多样、美味宜人的蛋品,引导市场消费升级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不断研究开发了保洁鲜蛋的生产工艺,开发全蛋液、蛋白液、蛋黄液、专用蛋液等的生产、储存、加工体系。建立了鸡蛋新鲜度、蛋壳质量、蛋内部品质、蛋与蛋制品中致病微生物(如沙门氏菌)以及特定成分(如抗生素)等的快速有效检测方法。 三、我国蛋鸡生产体系的新变化 1、养殖模式的变化 小规模大群体的饲养模式一直是蛋鸡饲养的主体,利用旧房闲舍,饲养个千儿八百,还不耽误地里农活,曾经是许多养殖户的真实写照,而如今,这种模式正逐渐被规范的规模饲养场、饲养小区、各种合作组织模式所取代,而促使饲养模式变革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一是疫病的困扰。由于原有的饲养模式饲养条件简陋,管理粗放,技术落后,极易受到疾病的侵袭,一旦发生疫情往

汽车变速箱齿轮钢的选择

攀枝花学院 学生课程设计(论文) 题目:汽车变速箱齿轮钢的选择及 热加工工艺设计 学生姓名:学号: 所在院(系):材料工程学院 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 班级: 指导教师:职称:副教授 2015年12月21日 攀枝花学院教务处制

攀枝花学院本科学生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汽车变速箱齿轮钢的选择及热加工工艺设计 1、课程设计的目的 使学生融会贯通机械设计基础、金属热处理、金属力学性能、冶金概论、金属材料成型工艺及设备、金属材料学、金属热处理设备与车间设计、科技文献检索等课程理论知识;培养学生检索科技文献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包括原始数据、技术要求、工作要求等) 1、重型卡车变速箱齿轮的服役条件和力学性能要求分析。 2、重型卡车变速箱齿轮的加工工艺流程分析。 3、重型卡车变速箱齿轮用钢的选择及热加工工艺设计。 4、按学校及材料工程学院关于课程设计的相关要求提交设计说明书。 3、主要参考文献 1 陆兴,刘世程,王德庆.热处理工程基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 吴承建,陈国良,强文江.金属材料学[M].2版.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9 3 唐代明,王小红,皮锦红.金属材料学[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 4 孙智,倪宏昕,彭竹琴.现代钢铁材料及其工程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5 马鸣图.先进汽车用钢[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4、课程设计工作进度计划 第1~2天:布置课程设计任务,下发本任务书,重型卡车变速箱齿轮的服役条件和力学性能要求分析。 第3~4天:重型卡车变速箱齿轮的加工工艺流程分析。 第5~7天:重型卡车变速箱齿轮用钢的选择及热加工工艺设计,提交设计说明书的提纲或初稿。 第8~10天:修改、完善设计说明书,并提交。 指导教师(签字)日期201 年月日 教研室意见: 201 年月日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的文献综述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的文献综述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新旧产业的更新换代是经济持续繁荣的关键。纵观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历程,及时选择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行新旧产业之间的更新换代是所有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必然选择。只有适时地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不断维持较高的产业高度,才能使经济保持持续的增长态势。从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演进的历程看,这些国家和地区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都确定了不同的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特别是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作为政府主导型经济的典型代表,这几个国家和地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均明确制定了未来将要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如,日本在工业化初期将纺织、食品、钢铁、电力等确定为未来的重点产业;进入工业化中期后,又及时地确定了造船、石油化工、汽车、家用电器、运输机械、一般机械和电气机械等作为重点扶持产业;石油危机后,日本减少了对能耗高、污染大的产业扶持,转而发展计算机、电子、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进入21世纪以后,日本加大了对一系列新兴产业的发展,信息通

讯、物资流通、节能和新能源开发、环保、新制造技术、生物工程、宇宙航空、海洋开发等产业成为国家重点扶持的领域。美国、英国、德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也日益重视对新兴产业的扶持,纷纷出台了支持本国新兴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例如,美国在克林顿执政期间就先后出台了“先进技术计划”、“制造技术推广计划”、“平板显示器计划”、“信息高速公路”等一系列产业政策,有效地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可以说,新旧产业的及时更新,是日、韩、台湾地区在短短的几十年中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原因,也是促进美国等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旦产业的新旧更替出现断裂,就必然会导致经济的衰退。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经济发展遭遇困境,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当时汽车、钢铁、化学等工业在被日本全面赶超的同时,缺乏新兴产业的替代。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经济的持续衰退,也在于产业结构升级迟缓,在传统产业比较优势逐渐丧失之时,新兴产业培育不及时。台湾地区在2000年以后经济的衰退,与新兴产业发展较慢也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英国经济自二战以后的长期不景气,则更是由于制造业中新兴产业长期发展不力所造成的。可见,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针对本身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初始条件,

数控技术发展状况及策略综述

数控技术发展状况及策略综述 摘要:随着当前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数控加工已经成为国家机械化和工业 化水平的重要标志。这项技术涉及到的领域范围很多,包括机械制造技术、信息 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以及相应的计算机软件处理技术等新技术的使用,改变 了传统的制造业,在未来,数控加工技术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将会促使我国 制造业的发展进步。 关键词:数控技术;发展状况;策略;综述 对于数控系统而言,一方面由于传统数控系统的各个模块相互耦合,使得结 构变更和功能扩展异常困难;另一方面由于数控系统结构的开放程度低,其研发 过程无法充分利用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极大降低了数控系统的研发效率,同时 基于小团队的数控系统研发不能充分调动社会的有效资源和积极性,包括工艺过 程实现在内的各模块难以全面细致,使得开发的高端数控并不高端。我国数控行 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限于数控系统自身的封闭性,数控系统的不开放以及制造 工艺流程未体现等问题成为目前制约我国数控行业发展的主要瓶颈。随着先进计 算机和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充分利用组件式软件技术、通过互联网手段把全社 会乃至全球的资源集中起来,有效发挥掌握工艺经验的一线人员等社会资源参与 开发和甄别成为可能。 1数控木工机械的发展现状 1.1数控木工机械发展现状 数控机床具有高精度、质量好、加工性能强、生产效率高、稳定性强等优点,并受到了越来越多企业的青睐。其中木材加工行业广泛应用起数控机床,且相关 研究也在逐步深入,在近几年,我国数控木工机械发展迅速,以下将会对一些具 有代表性的数控技术进行分析。①数控木工机械硬件发展现状。当前我国木工机械硬件仍未建立起系统的体系,基本是由背景文泰垄断中低档数控镂铣机,其不 但销售软件,同时还出处全套硬件。②数控木工机械软件发展现状。当前主要是由中国台湾恩德控制了大部分高档数控镂铣机数控软件,其销售软件时通常都是 配套硬件一同销售,基本在我国大陆形成了垄断局面。③木工机械数控机床技术发展现状。当前我国的数据砂光机、数控阶段锯切设备以及数控带锯机技术等发 展极为迅速,就以砂光机为例,当前我国已成为了生产砂光机最大的国家,基本 垄断中低端砂光机市场,且逐步实现了中低端砂光机数字控制功能。 1.2数控技术发展概况 数控该技术在我国发展时间尚短,最早是将其应用在金属加工行业,从发展 至今共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①初始阶段(1958~1979),在该阶段我国生产的 数控系统可靠性不足,且应用范围极为有限;②发展阶段(1980~1993),经历 改革开放,我国有效吸收与借鉴外国优秀生产经验,并积极引进先进的数控系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数控技术的发展;③缓慢发展阶段(1994至今),在 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在20世纪末我国出现了负增长的情况,发展到21世纪逐 步得到了恢复,当前我国机械加工设备数控化率在85~90%范围内,其中木工机 械制造业其设备数控率约45%。 2数控加工技术的应用 2.1数控车加工的应用 ①精度要求较高的零件,数控车床整体的刚性很好,制造的精度极高,因此 对于尺寸强度要求较高的零件这项技术的使用十分有效;②超精密、超低表面粗

齿轮机械传动动力学研究文献综述完整版

基于齿轮传动的机械动力学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对机械动力学中齿轮传动动力学部分的研究进行了综述。综合文献对齿轮传动动力学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有了整体把握。 关键词:动力学;齿轮传动;综述; The Literature Review of Mechanical Dynamics based on gear transmission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studies of mechanical dynamics of gear transmission were reviewed. On the whole, we grasp the studies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gear transmission. Keywords: Dynamics;Gear transmission;Review 1.前言 随着机械向高效、高速、精密、多功能方向发展,对传动机械的功能和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机械的工作性能、使用寿命、能源消耗、振动噪声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传动系统的性能。因此必须重视对传动系统的研究。机械系统中的传动主要分为机械传动、流体传动(液压传动、液力传动、气压传动、液体粘性传动和高等优点机械传动的形式也有多种,如各种齿轮传动、带(链)传动、摩擦传动等。 齿轮传动是机械传动中的主要形式之一。在机械传动中占有主导地位。由于它具有速比范围大、功率范围广、结构紧凑可靠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和仪器仪表中。成为现有机械产品中所占比重最大的一种传动。齿轮从发明到现在经历了无数次更新换代,主要向高速、重载、平稳性、体积小、低噪等方向发展。 2. 齿轮动力学的发展概述 齿轮的发展要追溯到公元前,迄今已有3000年的历史。虽然自古代人们就使用了齿轮传动,但由于动力限制了机器的速度。因此齿轮传动的研究迟迟未发展到动力学研究的阶段。 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了机器速度的提高,Euler提出的渐开线齿廓被广泛运用,这属于从齿轮机构的几何设计角度来适应速度的提高。

伟大的历程辉煌的成就--改革开放30年顺德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

伟大的历程辉煌的成就--改革开放30年顺德区 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 来源:顺德区统计局 改革开放30年来,顺德全区上下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毫不动摇地促进开放,以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大改革、大开放、大发展的壮丽篇章,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日新月异,整个顺德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国民经济实现腾飞,综合实力令人瞩目 改革开放以来,顺德区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经济社会迅速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1978~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6.4%,远远高于1949~1978年平均增长速度,也大大高于同期全国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与1978年相比,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28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80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85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0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48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7倍,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增长1524倍,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长618倍。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综合实力空前增强。 经济的快速发展,加速了经济总量的扩张。地区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4.75亿元迅速跃升至2008年的1562.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8倍、475倍和594倍。从1978年开始,生产总值上升到1984年的超10亿元用了6年时间,上升到1988年的近30亿元用了3年时间,此后至1999年的11年间增长了近10倍,平均每年上升23.4亿元,1994年突破100亿元大关,1996年突破200亿元大关。进入新世纪,顺德经济发展迈入高速增长期,2006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000亿元,2008年突破15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也成百倍增加,由1978年的612元上升到2007年的107991元,增长了176倍。 经济规模的扩大,带来了财力的增加。1978年顺德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仅0.98亿元,1986年翻了一番,达到2.06亿元;1998年跨上10亿元台阶,达到11.18亿元;2000年跨上20亿元台阶,达到21.60亿元;2002年突破30亿元大关;2006年、2007年连续两年又分别突破50亿元、60亿元大关;2008年达到79.3亿元,1978~2008年年均增长15.8%。财力的增加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切实改善民生、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顺德经济实力在县域经济中的排位迅速提升,2000年至2003年连续四年居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县域经济百强之首。 二、产业结构发生巨变,经济质量稳步提升 30年来,随着改革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快速增长,顺德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三次产

@齿轮钢综述

齿轮钢综述 齿轮产品是机械工业的关键基础件,绝大部分机械成套设备的主要传动部件都是齿轮传动。近年来,我国齿轮产业快速发展,齿轮产业已成为中国机械通用零部件基础件领域的领军级行业,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齿轮制造大国。而齿轮行业的主要上游产业为钢铁产业,钢铁是齿轮产品的主要原材料来源,因此齿轮钢的变动对齿轮行业有着直接的影响。 一、齿轮钢的应用及市场 1、齿轮钢的应用 齿轮钢使用覆盖面较广,我国齿轮产业由三部分合成:车列齿轮、工业齿轮和齿轮装备。其中,车列齿轮其市场份额达到60;工业齿轮由工业通用、专用、特种齿轮构成,其市场份额分别为18、12、8;齿轮装备占市场份额的2。 车辆齿轮主要是为汽车、摩托车、农用运输车、农机、工程机械配套的齿轮,以汽车齿轮为主。车辆齿轮中汽车齿轮占60%、摩托车3.5 %、农用运输车15 %、农机12 %、工程机械9.5%。 工业齿轮是为工业企业用各种成套机械装备配套的齿轮装置(如减速机),约占齿轮总量的40%。 2、齿轮钢的市场需求 2013年我国齿轮钢的消费量接近280万t,从国内市场供需情况看,国产齿轮钢在数量上基本能满足国内汽车及工程机械齿轮的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增长,机械制造业持续发展,汽车等制造业用高档齿轮钢,作为重点发展的关键特钢品种;高强高韧汽车用钢、高品质轴承钢、齿轮钢等生产技术列入钢铁行业十二五期间的技术创新重点。齿轮需求量日趋增长,无疑将对齿轮钢市场注入强大的动力和活力,未来市场巨大,前景广阔。 二、我国齿轮钢的生产概况 我国齿轮钢的生产主要集中在特钢企业,大约占总量的35%。 1、生产工艺路线 我国齿轮钢的生产工艺路线基本上有两种类型: 1) EF(或BOF)+LF(或V AD或RH)精炼→模注成锭→初轧开坯(或

商业模式发展现状综述

商业模式理论发展现状综述 1:商业模式理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之后,已经出现非常多的研究成本,这些研究成果包括了很多的方面,所以说,很多的学者都是通过不同的方向都对商业模式进行不同的研究,得出的成果也都不同。从总体上看,商业模式的理论都是围绕着企业的根本性质与目标进行的研究结论。现在商业模式理论涵盖的范围非常的广泛,包括了很多内容,例如:资源获取、生产、营销、售后、研究开发、客户资源、成本及收入等等。所以,商业模式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课题,他会涉及很多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所以商业模式的研究需要研究者都能够用创新性的思维,不会被局限在已有的理论基础上。事实上人们对商业模式研究的共同目标和共同理想,都是为了使人们能够对商业关系和经营管理理论有更进一步认知,让以后利用其理论更加的简便。 2国外商业模式理论相关研究成果 商业模式这个词语,第一次是出现在《经营研究》这一篇文章中的。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才成为了被学者们所研究的热门话题。在20世纪90年代,著名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将商业模式称之为经营理论,而加拿大著名管理学家亨利·明兹伯格将商业模式称为战略思想。国外的学者加里·哈默尔以及C.K. 普拉哈拉德两人,所提出的“战略意向”这一概念也比较符合商业模式的实际意义。他们通过对世界上的成功企业进行分析和研究后指出,战略不应该是一种具体规划,因为成功的企业是不可能通过规划规划出来的,所以,战略在本质上应该是一种意象,它是企业渴望得到的远大前程和领先地位的一种意象。 而随着时间的发展,学者们对于商业模式研究的方向也越来越多,20世纪 90年代后国外的研究者们对商业模式理论的研究方向就是寻找商业模式的通用 性概念,找出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在这个阶段研究者们对商业模式理论已经有一定的认知,理论研究已经进入了对商业模式概念的描述阶段。而随着时间的发展,学者们对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的总结越来越完善,提出的观点就越来越符合一般规律。当商业模式的概念比较清晰之后,学者们就开始对商业模式的一般模型进行研究,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比较优秀、系统的观点出现。 3:国内商业模式理论相关研究成果 国内商业模式理论研究的起步阶段要远远晚于国外关于商业模式理论的研究,所以国内商业模式研究的成果、阶段,也是远远落后于国外的理论研究阶段的。在我国当前的理论研究阶段中,我国学者对商业模式的研究还主要是处于商业模式的跟踪研究阶段。王波和彭亚利2002年在《经济观察报》中提出的“何为商业模式”中,提出的理论都是应用性的研究理论,其最终成果缺乏相关理论成果的支持,并不能构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国内后续商业模式理论的主要研究者有西南财经大学的罗珉教授、曾涛博士,以及厦门大学管理学院翁君奕教授、程愚博士。他们各自都在自己所著的文献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