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讲座口译实践报告——以美国访问学者参加茶道讲座为例

插花和茶艺培训心得体会.docx

插花和茶艺培训心得体会 “领航工程”第三次培训心得体会 雷朝兵 今天,我们领航工程的第三次培训又开始了,回想上周我都是在忙碌中度过的,学院组织召开毕业生招聘会,我从打电话联系招聘单位每天打上百个电话,到借器材布置场地每天早上都是6点起来了,说实话周末本是想好好的睡一个饱觉的!但是我要参加领航工程的培训,我不能睡我不能半途而废,领航不是谁逼我去参加的是我自愿加入的,选择了他我就会坚持到底! 今天的活动可以说是美丽优雅,在前几天的活动通知里我看到了今天我们要进行插花和茶艺的培训,说实话插花这个词对我很陌生,我都不知道插花是什么所以带着一种好奇的感觉去参加这个插花培训,来到教室,看到桌子上好多花我只认识玫瑰,其他的我都不知道,我打小就不喜欢花,所以对花也没有什么了解,插花培训学校请到了园林园艺的老师给我们进行专业的培训,从理论开始,再到实践操作,由于我好久没有休息好,我在听老师讲理论的时候我听到一半就什么都请不进了,虽然强忍着不睡着但是我不知道老师再说什么,想想现在很后悔,为什么当时自己不站起来清醒清醒,这是一项很有用的技能。 老师的理论结束后我们开始了实际操作,我们自由分组去领到了所需要的花和工具,我们之前没有做好分工,但是在领到材料后,我们就自觉分工,一个人准备一种材料,为了能够做出最好看的插花,在插的过程中我们反反复复的做了好多次,看着这里不合适我们又重新弄,那不行了我们就重新拿了再补上去,弄到最后我们的花泥都被插了全都是小洞,导致最后我们插的效果没有其他组的好,但是我们也并不有什么心里阻碍,做的好与不好,那都是我们小组亲手做出来的,我们付出过,做不好只是因为我们还不熟练,后来我们各个组都拿着自己的成果拍照合影,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结束了早上的培训。 我们1点又开始了下午的茶艺培训,进到我们学校的大益爱心茶室,看到老师着装整齐,很专业的在那里等着我们的到来,内容形式也和上午一样,先学习理

笔译实践心得体会

笔译实践心得体会-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笔译实践 院系名称:外语学院专业年级:英语F1101 姓名:王欢 学号:0209 心得体会

在做这次笔译实践题目之前,关于笔译我是完全不了解的。在我的感觉中笔译相对于口译而言应该算是比较简单的,但是在做完全部题目之后我就彻底改变了原有的这种认知,原来看起来简单的事情并不定就像表象上呈现出的那样容易做到。表面看来笔译能够看着文本逐字逐句翻译,貌似很简单,只要把文本内容真实的翻译出来就可以达到要求了。实际上则不然。这学期我们有一门专业课就是关于英汉翻译的。课堂上老师曾经讲述过关于翻译的历史、理论、要求等一系列相关知识,所以在简单翻阅这次翻译之后,我觉得看似简单的题目确实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才能较好地完成任务。在翻译过程中我发觉自己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对某些专业术语了解甚少。例如第一篇The High-Tech Student中出现的 Gopher program,generic2 database,Moby Dick,等等,类似这样的词汇我就需要上网查阅相关资料才能进而推测了解作者想要借此来表达怎样的意思。再如A Roller-Coaster Ride In The Stock Market中,关于股市的一些专用名词,Dow and Nasdaq,CNBC等也是这样。 2、对统计数字的描述能力较差。如何用不同的描述性词汇来体现数字的增 长和下降及其各自升降的幅度,如何准确把握那些不同用词之间细微的差别,较好地描述数字变化,这对我来说是比较困难的。此次翻译题目中出现的仅仅只是一些已经被数字化的统计数据,但是要用合适的词汇来体现尚且不简单,倘若是给出Bar Chart, Pie Chart, Line Chart等这一类图标来自行描述其内容,就会更加困难了。题目中出现数字最多的莫过于描述汶川大地震的这一部分了。各种数字,表示年月的,表示伤亡人数、经济损失的,以及各个地区经济损失所占的不同比例,这对我来说无疑是亟待加强训练的部分。 3、关于某些长句翻译起来较困难。长句出现最多的就是最后一篇题目描述 “我”的文本。这片文章涉及不同领域大家的杰出作品及其艺术特色,各式各类的建筑,建筑中体现出的精湛的技巧,还有各种被写入经典的景物,所有的描写都交织在一起,翻译起来很容易找不到方便。摸不清头绪,到底哪里才是开始,应该如何结束。在翻译课上老师曾经说过长句的翻译技巧,要先根据谓语动词进行切分,之后再根据逻辑顺序进行重新组合,之后才能慢慢进行翻译,听起来就很繁琐的程序。我一直在试着这样做,却发现这要求太难达到了,而且每次被提问翻译总是被说翻译的一塌糊涂。关于长句,我可能还要经历一段很艰难的路程。 虽然完成所有题目有点困难,但是我觉得收获还是很不小的。这是第一次这么耐心的昨晚这么多翻译题目,最大的感触就是那些翻译工作者们真的是好辛苦,之前还以为翻译是我们英语专业发展的目标。事实上也是,但是这项工作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胜任的,这也是我的真实感触之一。总结一下,收获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一定程度上开阔了知识面,提高了自己的专业能力。虽然这次实践题目只有几个,但是各个题目都具有的一定的代表性。这些题目涉及科技、经济、文学、报道等各种题材的不同内容,对于我们这样的初学者算是一个挑战但是同时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自己的机遇。初次涉猎翻译领域就得到这样的锻炼,既让我们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又给自己之前的知识积淀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展现平台,对于一个语言学习者无疑是一次很好的机会。 2、增加了对专业的认知。在刚入学的时候每每都被别人问到你们英语专业出来的是不是只能做翻译,这句话给我的最初印象就是英语翻译既然这么容易做,

口译实习报告范文

口译实习报告范文 首先,此次翻译活动中我遇到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专业词汇方面,有些专业词汇我们即便是做了译前准备也还是不能得心应手的运用。 以我自己此次翻译为例,我陪同的是澳大利亚水污染与识别管理中心的Vinvent教授,中方这边的接洽人员分别来自湖南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和湖南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以及中南大学粉末冶金院,双方讨论的都是关于环境治理和如何使用如被动采样器一类工具对 水中重金属污染进行检测。 翻译过程中,遇到很多化学元素,一些基本常见的元素和重金属的类型我都能灵活的表达,但是这次涉及到了比如 As,Mo,Mn,Mg,Pb,Cd,St等等化学元素,我虽然高中时候也学过化学,但是已经基本忘光了,这次译前准备也没有准备到这些方面,还好双方都能通过书写这些化学元素了解对方想要表达的意思,另外这些元素也只是其中探讨的一小部分,所以还是没有影响到我们的整个交流过程。 休息的时候我跟Vincent教授聊天,他也提到了一些专业术语译员很难弄清楚,但是他在其他场合也碰到过这种情况,就是双方写出专业术语后,译员串联成句子就能都自由交流了,他说想这些元素一类的专业词汇要短期记忆还是很有难度的。

因此,我觉得在我们平时的口译训练中,也要有意识的加强其他方面知识的积累,一些基本的化学,物理,生物等常识要能够自由的双语交流。 第二个感触深的方面就是,越是高级别的会议,你就会发现,中方的代表有的实际上是能够讲些简单英语的。 他们往往在最开始的时候就告诉译员,大部分自己能听懂,译员只需要在他们没有听懂的情况下翻译就好了。 但是就是因为这样,才给译员造成了额外的困难。 在给中南大学冶金院的两位老师就是这种情况。 一开始老师就告诉我,他们能够进行自由交流,而且专业术语他们也比较熟悉,所以我需要做的工作不多。 但是在实际的过程当中,他们表达一个简单的句子都会要费比较大的力气,我看到外方嘉宾也有一点纠结的表情,就委婉的给老师讲还是让我翻译,老师们也发现自己相对吃力,而且我翻译了一部分后他们也认可了我的工作,所以后面他们的话都是经过我的翻译再跟外宾沟通的。 但是又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外宾在讲话的时候他们会一边点头,一边回答YES这样的话语,所以感觉他们完全听懂了。 中间有一段外宾讲了大概有5-8分钟的介绍,老师们也是一如既往表现出他们已经很懂的样子。 然后外宾讲完我问他们,这段话还需要我再进行翻译吗?老师们说“行,那你翻译吧,看看跟我们理解有什么偏差没有”,说实话,

口译实践心得

口译实践心得 紧张的考试已经结束,我们迎来了第三个学期的实习,口译实践。与以往的实习相比,我想不仅是我个人班里的每个人都会收获颇丰。因为口译对我们来说一直都是比较薄弱的环节,每次上实践我们都提心吊胆的,生怕老师提问到,甚至有时候不去上了的念头,但我知道你越是逃避他你就越是学不好,每次我都强迫自己努力,但每次都不尽人意听一遍只能记下只言片语有时候甚至只是重点单词,与其他同学相比我算是最差的吧!因为这本来自卑的我更加的没信心,但我绝对没有放弃,对一个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如果这点困难都克服不了的话不知道我还能做些什么,我不求优秀只求每天都在进步。这次口译实践活动正好给我提供一个专门提高自己口译实践的能力,在余老师的精心布置安排指导下,我们开始了进步之旅。 口译能力与个人的听力与速记能力密切相关,余老师针对我们在课堂上的缺陷专门布置了一系列任务以改进我们的这些缺点。为了提高我们的听力与速记能力,让我们每天都听1-2小时的VOA新闻并记下它主要内容,并且每个学生都发有实践档案详细记录自己的实践过程,每听一个新闻我们甚至都必须填写听的时间地点。老师都这么认真当然我们也不敢懈怠,每位同学都一丝不苟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当然仅做这些是不够的,这只是个人作业,老师还布置的有两个小组作业,每个小组根据这学期学的内容选择一个主题录制一个模拟口译现场的视频,不仅录视频在实习期间内我们小组在课下还必须把其他主题都得表演出来。最重要的是当着两个班的学生的面,老师随

机分发资料让我们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模拟口译真实场景把它表演出来,这对我来说无疑是个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我一向反应不快偏偏又是英语而且还得速记,很害怕站在讲台上会不知所措,但我还是安慰自己这对于自己来说是一次锻炼,现在出丑总比工作了出丑好的多吧!只要这次做好了下次就有经验了,想着这些我也不觉得有多害怕了,站在讲台上也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紧张,虽然结果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好,但我知道那是因为平时自己练的不够多的缘故,每次速记只顾着记单个单词结果忽略句子段落的整体性,轮到我的时候所记的内容串不到一块儿,尽管这次实践结果不尽人意,但我决不会气馁,因为差才会有更大的提升空间,才会有学习的动力。实习至此也算基本结束剩下的就是总结了,总结我们在这次实践活动中的所得和遇到的问题以及获得的经验教训。 这次实践虽然任务比较多但我们都乐于接受并且都认真按部就班的按照老师说的去做,实习结束后我们的确收获了许多,于我自己而言,虽然在这次实习中发挥的不好但我知道了自己的缺点与不足,以后我会努力朝着这方面努力。

中国茶文化翻译

中国茶文化 Chinese Tea Culture 中国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品茶"不但是鉴别茶的优劣,也带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壶浓茶,择雅静之处,自斟自饮,可以消除疲劳、涤烦益思、振奋精神,也可以细啜慢饮,达到美的享受,使精神世界升华到高尚的艺术境界。品茶的环境一般由建筑物、园林、摆设、茶具等因素组成。饮茶要求安静、清新、舒适、干净。中国园林世界闻名,山水风景更是不可胜数。利用园林或自然山水间,搭设茶室,让人们小憩,意趣盎然。 Savoring is a key word in Chinese tea culture. Savoring tea is not only for discerning good tea from common tea, but also enjoys the meditation and the tea itself. Spare a while from your busy schedule and make a cup of tea, then chose a quiet pace, you can sip tea alone to release your fatigue, refresh your mind, lift your mood or reach into the artistic realm and appreciate the beauty of the tea. Constructions, gardens, ornaments and tea sets are the necessities for the atmosphere of drinking tea, which requires quietness and clean. Since the classic Chinese gardens are famous in the world and beautiful landscapes are numerous, built in or aside these, the teahouses are of great fun and interest.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很重礼节。凡来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礼仪是必不可少的。当有客来访,可征求意见,选用最合来客口味的茶叶和最佳茶具待客。主人在陪伴客人饮茶时,要注意客人杯、壶中的茶水残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加开水,随喝随添,使茶水浓度基本保持前后一致,水温适宜。在饮茶时也可适当佐以茶食、糖果、菜肴等,达到调节口味和点心之功效。China is a country with a time-honored civilization and ceremonies, which values high of the etiquettes. Whenever the guests come,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and serve tea to them. The master may ask their preferences and then chose the appropriate kind of tea and tea set to entertain the guests. When drinking tea with guests, the residual amount of tea in their cups must be noticed. You should keep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tea consistently and water temperature comfortable. Snacks, sweets and other dishes can be served to adjust the flavors.

中国历代茶艺插花文化发展简述

插花艺术课程论文——《中国历代茶艺插花文化发展简述》 姓名: 学号:130703130 院系:人文社会科学院 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 指导老师:

摘要:本文主要简述了中国自汉代到明清时期的插花艺术的发展历程,着 重称述了在发展历程中花道艺术和茶道艺术的发展联系,以及茶艺插花制 作的要求等。旨在通过对插花历史的研究,探究茶艺插花的发展。 关键词:插花历史、茶道、茶艺插花 爱花是人的天性,采花插花赏花更是自古以来中国人的传 统爱好。早在《诗经》里就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审美表 达和“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的真情表达。清代文 人涨潮在《幽梦影》里也曾写到:天下有一人知己,可以不恨。 不独人也,物亦有之。如菊以渊明为知己;梅以靖和为知己;竹 以子猷为知己;莲以濂溪为知己。这些虽然说得并不是采花插花 之事,但也能看得出历代对于花卉的独特审美,道出了中国插花 艺术的真谛。 历史表明,中国古代的插花艺术经历了宗教插画、宫廷插花、文人插花和民间插花四个阶段。但是到了文人这里,插花的艺术才真正具有了自然、社会、思想、情趣四位一体的审美意义,经历了从雅到俗,从大俗到大雅的转变。在叙述茶艺插花之前,细数茶道和花道各自的历史,就会发现他们在历史发展上的交融。 中国的插花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在河北望都东汉墓道壁画中,就有一方几上盛有六枝红花的圆盆。现藏于大英博物馆的汉代花树陶盆,也具有着插花的雏形。 中国的饮茶文化比插花文化早很多,但是初步形成雏形基本都是

在汉代。很多书籍把茶的发现时间定为公元前2737-2697年,其历史可推到三皇五帝。东汉华佗《食经》中:“苦茶久食,益意思”记录了茶的医学价值。西汉已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荼陵”,即湖南的茶陵。 图一:汉代花树陶盆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但是连连战乱,社会动荡不安,人们尤其是文人雅士开始寻求政治之外的精神依托,沉迷于观赏草木。当时,佛教也相当盛行,民间的插花形式多于各种形式的佛事活动相结合,常见的就是佛前供花。《南史》中就有这样的记载:有献莲华供佛者,众僧以铜罂盛水,渍其茎,欲华而不萎。除了用于佛前供花的瓶花插花形式之外,文人还多用铜盘盛花,是为盘花。北周诗人梁庚就曾在诗中写到:“春色方盈野,枝枝绽翠英。依稀映翠坞,烂漫开山城。好折待宾客,金盘衬红琼。”诗人以金盘(即铜盘)盛放盛开的杏花,摆放在家中,当做宾客前来的装饰,当时人们对于插花的喜爱。 插花文化正式形成的时间大概是在魏晋时期,饮茶文化也在此时趋于成熟。随着文人饮茶风气兴起,许多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逐渐脱离一般形态的饮食走入文化圈。陆纳、桓温、齐武帝认为,饮茶不仅为了提神解渴,还有社会功能,成为以茶待客、用以祭祀并

大学口译实习心得

大学口译实习心得 我在xx理工大学习英语专业,今年大四。XX年来到xx通译机构参加口译培训,在这里我遇见了优秀的老师,学到了口译训练的基本方法,这些都最终坚定了我将口译当做今后事业的决心。口译的学习是艰苦和枯燥的,因为这意味着持续的训练,而这期间充斥着困难,如果没有战胜困难的勇气我们很难坚持下去。而一次次的口译实践恰是勇气的。光说不练就如纸上谈兵,没有上过战场的口译员不能称为一名真正的口译员。有幸,在通译机构,我获得了很多这样的机会。 我的第一次实战是在XX年的xx月26日,中国四川省——美国密执安州经贸合作洽谈会上。美国众多企业家和来自川渝的企业代表们展开洽谈,挖掘合作商机。我很荣幸的为美国ross decco company做一对一的对口洽谈。我也将平时点滴积累的知识运用到了实践中来。 第一,ross decco company主营阀门,所以对于专业词汇有很大的需求,这就要求议员在译前准备上下功夫,我在网络上搜寻到了公司的主页,了解公司的主营业务,经营特色,与中国已经建立的商业合作关系。最为重要的是,了解公司此行的目的,合作意向,不然在口译的过程中就如无头苍蝇,找不到方向。同时我还总结出必须要牢记洽谈者的title和name,如果对方公

司来者不止一人,更是应该重视。同时整理出自己的glossary,以备不时之需。这些都是细节,但很多时候细节决定成败。 第二点心得,是在会场上得出的。这家公司的总裁是一位非常nice的美国人,但是也非常的talktive并且带有一点点口音,在总裁说了一大段话之后,这时如果做笔记反而显得累赘,不妨发挥我们的记忆力和概括能力,向对方清楚的表达总裁的大体意思即可,不必把每个字都翻出来,不然反而会降低整个洽谈效率。 以上就是我在第一次实战中的收获,当然还包括了以变制变的心态,在遇到困难和变化时唯有冷静才能解决问题,而这也是除了口译技巧之外对于议员来说必备的素质。在之后的一次次实践中我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锤炼自己的心态。 我是幸运的,因为通译给予我实践机会,在这其中不断的提高自己,而这第一次很愉快的实战经历增强了我的信心,同时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并不断总结,不断前进。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将怀揣着对于口译的热爱,在这条路上渐行渐远。

翻译目的论视角下的《红楼梦》中茶文化翻译

翻译目的论视角下的《红楼梦》中茶文化翻译

翻译目的论视角下的《红楼梦》中茶文化翻译

摘要:《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十八世纪的百科全书,书中详细的描述了清代的茶文化,为研究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史留下了宝贵的资料。从饮茶之人爱喝茶的种类,便可以推断出他们的性格,这对通过典籍来了解中国文化的外国人来说是相当重要的一个因素。笔者从翻译的“动态对等”原则和翻译目的论的角度出发,对杨译和霍译的《红楼梦》中关于茶名称的翻译对比,探讨具有中国文化特色词汇的翻译方法,以便使中国的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关键词:茶文化;英译茶之名;动态对等;翻译目的论 一、中国的茶文化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祥地。早在神农时期,茶的药用价值已被发现,并由药用逐渐演变成日常生活饮料,进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汉代文人提倡饮茶之举为茶进入文化领域开了个头。而到南北朝时,文化、思想领域又与茶套上了关系。在政治家那里,茶是提倡廉洁、对抗奢侈之风的工具;在词赋家那里,茶是引发思维以助兴的手段;在佛家看来,茶是禅定入静的必备之物。这样,茶的文化、社会功用已超出了它的自然使用功能,使中国的茶文化初现端倪。到了唐代,中国茶文化已基本形成。唐朝陆羽自成一套的茶学、茶艺、茶道思想,及其所著《茶经》,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奠定了中国茶文化的理论基础。到宋代至明初,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可以说到了鼎盛时期。因此,我们说:“茶兴于唐、盛于宋。”到了清代,中国茶文化发展更加深入,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茶馆的兴起,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茶馆文化”,“客来敬茶”也已成为普通人家的礼仪美德。 二、《红楼梦》中的茶文化 只要一翻开这部古典名著,顿觉茶溢字里行间,芳香飘逸,此书写到茶有260多处,咏及茶的诗词(联句)有10余处,为中国小说所罕见,有人说:“一部《红楼梦》,满纸茶叶香。”《红楼梦》中记录了茶之名,茶之具,茶之水,茶之礼,茶之诗词。从这些角度不仅可以看出曹雪芹对茶的研究已经到了相当纯熟的阶段,更可贵的是他是借茶来烘托其中的人物性格。同时,也呈现了清代的茶文化欣欣向荣的景象。 三、翻译目的论 目的论是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组成部分。翻译的目的是目的论中一个极为关键的概念。这有三种解释。(1)译者的目的(如为了金钱);(2)译文的交际目的(如为了启迪读者);(3)使用某种特殊的翻译手段所要达到的目的(如为了说明某种语言中语法结构的特殊之处而采用按其结构直译的方法)[1]。从以上的三种阐释中,我们重点来谈谈译文的交际目的。在这一解释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读者在翻译中的核心地位。一部译品能否广为流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读者的接受程度。因此,译者在翻译前必须明确目的是什么,想要向读者传达什么思想,只有在目的明确后,翻译起来才能得心应手,初衷与反响才能相结合。译者应该以翻译目的论为基础,确立翻译的意图,以向读者传播介绍为手段进行翻译。要学会跳出文本的小圈子,站在读者与文化的大圈子中去进行翻译。只有把目的、对象都明确了之后,翻译时便能游刃有余了。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译者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和心态,就是说自己始终起到纽带的作用,是一个传输文化思想与情感的媒介,不要带着要让作品成为经典的功利的思想去翻译,也就是要脱离文本[2]46。 四、茶之名体现人之性

口译实践报告

口译实践报告 报告人: 报告日期:2014年6月25日班级: 学号:

目录一.实习时间 二.实习地点 三.实习目的 四.实习内容 五.实习情况介 六.实习总结 七.实习心得

一.实践时间 Practice time 2014年6月16日~2014年6月27日 June 16,2014 to June 27,2014 二.实习地点 Practice places 1.教室;classroom 2.A栋 first teaching building; 3. 顺城清真寺 Shun Cheng Mosque 三.实习目的 the purpose of practice 为了巩固我们课堂所学知识,加强记忆,以便于把课堂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 情况中,在实际情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提高我们的口译能力。 In order to consolidate the knowledge we learned from classes and enhance memory ,we design this course so that we can find problems and solve them in practice procedure. This course also can improve our abilities of interpretation. 四.实习内容 internship content 1.世界杯巴西队介绍 introduction of Brazil team 2.A栋教学楼的介绍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first teaching building 3.顺城清真寺的介绍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Shuncheng Mosque 五.实习情况介绍the introduction about practice situation 本次实习从第十七周开始,于十八周结束,为期两周。我们一共实习了三个项 目。第一个是关于世界杯球赛的,第二个是关于学校的,第三个选材比较自

茶文化翻译

中国是一个文化历史悠久的(time-honored)国度,也是一个礼仪(ceremony and decorum)之邦。每当客人来访,都需要泡茶给客人喝。在给客人奉茶之前,你应该问问他们都喜欢喝什么类型的茶,并采用最合适的茶具奉上。奉茶期间,主人需要仔细留意客人的茶杯里的茶量。通常,若是用茶杯泡的茶,在茶喝完一半之后就应该加开水,这样,茶杯就一直都是满的,茶的芳香(bouquet)也得以保留。 参考译文 China is a country with a time-honored civilization and also a land of ceremony and decorum. Whenever guests visit,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and serve tea to them. Before serving tea, you may ask them for their preferences as to what kind of tea they fancy, and serve them the tea in the most appropriate teacups. In the course of serving tea, the host should take careful note of how much water remains in the guests’cups. Usually, if the tea is made in a teacup, boiling water should be added into the cup when half of the tea in it has been consumed; and thus the cup is kept filled and the tea retains the same bouquet.

花艺与茶道心得体会范文

花艺与茶道心得体会范文 插花是一门艺术,泡茶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心态,都是与 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只要用心去体会,便会收获许多。 插花课上了解了花的品种,许多诗人喜爱菊花,看重的是它历尽 风霜而坚贞不屈的高尚品格。杜甫曾说“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 元稹说得更直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后更无花。”这两句诗抒 写了自己的爱菊之情,盛赞菊花的坚贞品格。花也有自己的精神,了解 的花不同个性。 插花的方法也是各种各样,插花艺术虽与雕像、盆景、造园。建 筑等艺术学科有许多共同之处,但也有其自己的特点。插花特点时间 性强,随意性强,装饰性强,总之插花艺术是最接近生活环境、最容 易被人们所接受的一种美化方式,一种艺术修养及文化娱乐的活动。 插花的选材也很重要,考虑的是插花的目的和用途,还有个人喜好与 创作风格选择花材。选择花材是创作的开始,是艺术构思的过程,所 以不是盲目的。 插花的历史很是悠长,日本花道起源于中国,不仅流派众多,花 型有特色,技艺高妙,而且活动面很广,其国内上下和世界各地,都 有日本花道各大流派的分支机构,随起源与中国,但却演化成日本大 和名族特有的传统文化艺术之一,并且早已走向世界。 中国的插花种类,按照不同的容器、应用方式和特别形式,有瓶式、盆式、筒式、野味式、挂掉式、盆景式等。中国插花艺术在汲取 各国,各地区插花艺术的精华中,逐渐成熟起来。 花艺茶道中茶文化是必要的,茶文化包括茶叶品评技法、艺术操 作手段的鉴赏、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 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它起源久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与宗教结缘。全世界有一百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居民都喜爱品茗。有的地方把饮茶品茗作为一种艺

大学英语专业口译实践报告【最新】

口译工作坊实践周 班级:10209104班 组别:第七组 组员及角色: 发言人:徐亮 译员:张知,宗蓉 记者:周倪,孔翠翠 主持人:孔翠翠

Part A: 发言稿(Statement) 主持人: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早上好!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抽空来参加此次广州国际时尚周的新闻发布会。广州国际时尚周作为中国最知名和最有影响力的三大盛会之一,以领导时尚为目的。 今天很荣幸能邀请到中国十佳设计师徐亮先生出席此次新闻发布会,此次的发布会议程有两项,第一项,设计师讲话时间;第二项,记者提问时间。下面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徐设计师发表讲话。 设计师徐亮: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大家好! 今天,很荣幸成为今年中国(广州)国际时尚周新闻发布会的特邀嘉宾,并代表广州服装设计师发言。从2003年中国(广州)国际时尚周的首次登场到今天现在,我一路见证她的成长和壮大。时至今日,广州已经成为中国时尚产业最发达的地区,时尚产业遍及整个广州时尚圈,广州大都市圈已成为中国最具核心的时尚制造基地。 作为知名的服装设计师,我觉得身上的担子很重。如果说一个服装设计师仅限于对服装的剪裁和设计,他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设计师,所以我们要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不断的对时尚进行诠释。我们设计师,要成为时尚的引导者与制造者。只有这样,中国的时尚才可以得到更高层次的升华,我们的设计师才能立足于本土,并在国际时尚舞台上获一席之地,拥有国际型的综合人才和时尚品牌。 此次的时尚周以创新中国时尚为主题,是中国国际广州时尚周组委会和南国时尚品牌联盟委员会联手打造的。时尚与科技的联合,为时尚界注入了更多的新鲜血液。这无疑为时尚产业朝着多元化的发展道路上跨越了一大步。 创新型广东,创新中国时尚,我们处在一个瞬息万变的资讯膨胀时代,我们需要一个在全国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专业平台,一个可以展示时尚产业的舞台,一个为商家与消费者搭建的交流平台,希望各届人士继续支持中国广州国际时尚周,关注我们设计师。谢谢! 主题:时尚周、中国时尚与设计师的发展与展望关键字:2003年中国(广州)国际时尚周,服装设计师,诠释,时尚品牌,科技,专业平台。

中国文化翻译——中国茶文化1

中国的茶叶艺术博大精神,并且渊源流长。很早以前人们就发 现饮茶可以说是是人们每日必不可少的饮品,它可以使人神清 气爽,精神百倍。茶共有六种:绿茶,黑茶,黄茶,白茶,乌 龙茶,花茶和普洱茶。由于中国地势广阔,所以每个地域都可 以说有特殊的茶种。中国不愧是茶叶的发源地。现在世界的茶 叶起初都是由中国传入。中国的茶文化同她的历史一样悠久。The Chinese tea is broad and profound ,and it has a long history. Long time ago, people found tea can make people spirited and think clearly, so it became one of seven daily necessities. There are six kinds of tea, namely Green tea, Black tea, Yellow tea, White tea, Oolong tea, Flower tea and Puer tea. Each part of China has its own special type of tea. China is truly the hometown of tea. All tea used in the world now are from China originally. Chinese tea culture has the same long history as Chinese culture. In this paper, I will summarize something about the tea history and the use for people's health, and point out why Chinese look tea as one of the three famous drink in the world. Key words: Tea; history; health ;Culture ; Chinese

Chinese tea culture(中国茶文化-英文版)

Chinese tea culture(中国茶文化-英文版) China is the hometown of tea, tea, tea has several thousand years of history, pruducts blend of the main varieties are green tea, black tea, Oolong tea, Huacha, white tea, yellow tea. Tea with fitness, the rule of the disease of drug efficacy, the rich enjoy the fun, can cultivate sentiments. Tea, is China's personal guests of the elegant entertainment and social activities, sitting teahouses, tea party are Chinese social groups tea activities. Chinese tea in the world renowned, came to Japan in the Tang Dynasty, a Japanese tea ceremony. Chinese tea drinking began. Salt to boil the tea water, in accord with nature, Ya-drink taste for tea taste of the inherent lies mood, this is the tea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tea. The same quality of tea, such as different water, tea brewing technology different or mixed, bubble tea to have different results. China since ancient times was very particular about the tea brewing, and has accumulated rich experience. Bubble village, to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arious types of tea, the brew master of science technology, so that the inherent quality of tea can be fully demonstrated. Chinese tea, pay attention to a "goods". "Tea" is not only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pros and cons of tea, Shen Si with an unparalleled sense of taste and the taste of tea Italy. In his busy schedule of the counter; Nongcha a pot, of the Optional Yajing, Zizhenziyin, can eliminate fatigue, Si Yi Di trouble, be inspired, can also slow Chuo fine drink, to the enjoym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so that the spiritual world of sublimation To the lofty realm of art. Tea by the general environment of buildings, gardens, domestic furniture, tea wares, and other factors component. Tea requirements quiet, clean, comfortable, clean. China's world-renowned gardens, scenic landscapes is Bukeshengshu. Use of the natural landscape or garden, Erection teahouse, let people rest, Interest scene. China is an ancient civilization, Liyizhibang, heavy courtesy. Where to the guests, tea, Jingcha the etiquette is essential. When Youke visit, seeking an opinion, the choice of most visitors to taste the best tea and hospitality. King off to tea, tea with the appropriate fight is necessary. In accompany guests tea masters, to the attention of the guests cups, pots of tea residue, the general use tea cup if he has to drink half, we should add boiling water, with the drink with Tim, the concentration of tea remained consistent , The water temperature appropriate. In tea may also be accompanied by appropriate Chasi, candy, food, taste and adjust to the dim sum effect. Chinese tea culture and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China is the hometown of tea, is the world's first discovery of tea, tea and the use of tea cultivation countries. The origin of tea at least the main Qi Wannian history. Tea was found and the use of human, about Siwuqiannian history. The use of tea was first conceived in the wild collection activities. Legend has it that ancient history "Shennong is Delicate Yuti, to lung liver five internal organs are reflected in its" on the grounds that "if not for Delicate Yuti, taste the medicine on the 1st event of 12 drugs, and why the

插花和茶艺培训心得体会(最新)

“领航工程”第三次培训心得体会 雷朝兵 今天,我们领航工程的第三次培训又开始了,回想上周我都是在忙碌中度过的,学院组织召开毕业生招聘会,我从打电话联系招聘单位每天打上百个电话,到借器材布置场地每天早上都是6点起来了,说实话周末本是想好好的睡一个饱觉的!但是我要参加领航工程的培训,我不能睡我不能半途而废,领航不是谁逼我去参加的是我自愿加入的,选择了他我就会坚持到底! 今天的活动可以说是美丽优雅,在前几天的活动通知里我看到了今天我们要进行插花和茶艺的培训,说实话插花这个词对我很陌生,我都不知道插花是什么所以带着一种好奇的感觉去参加这个插花培训,来到教室,看到桌子上好多花我只认识玫瑰,其他的我都不知道,我打小就不喜欢花,所以对花也没有什么了解,插花培训学校请到了园林园艺的老师给我们进行专业的培训,从理论开始,再到实践操作,由于我好久没有休息好,我在听老师讲理论的时候我听到一半就什么都请不进了,虽然强忍着不睡着但是我不知道老师再说什么,想想现在很后悔,为什么当时自己不站起来清醒清醒,这是一项很有用的技能。 老师的理论结束后我们开始了实际操作,我们自由分组去领到了所需要的花和工具,我们之前没有做好分工,但是在领到材料后,我们就自觉分工,一个人准备一种材料,为了能够做出最好看的插花,在插的过程中我们反反复复的做了好多次,看着这里不合适我们又重新弄,那不行了我们就重新拿了再补上去,弄到最后我们的花泥都被插了全都是小洞,导致最后我们插的效果没有其他组的好,但是我们也并不有什么心里阻碍,做的好与不好,那都是我们小组亲手做出来的,我们付出过,做不好只是因为我们还不熟练,后来我们各个组都拿着自己的成果拍照合影,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结束了早上的培训。 我们1点又开始了下午的茶艺培训,进到我们学校的大益爱心茶室,看到老师着装整齐,很专业的在那里等着我们的到来,内容形式也和上午一样,先学习理论知识在进行实践操作,我们在那做着,老师就让工作人员给我们送来刚泡好的茶,我是一个非常喜欢喝茶的人我每天都喝茶,我也会品尝茶的味道,比起早上的插花我更喜欢茶,我很认真的听老师给我们讲的理论知识,首先是老师自己的自我介绍,从三个我是什么角色介绍了自己,后来老师进入主题给我们介绍茶艺,和与茶相关的知识,我记得最清楚的就是每天喝茶的人能够长寿,茶象征数字的一百零八,代表了喝茶的人能够长寿,能够至少能活到一百零八岁,茶是我们云南的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喝茶也是我们南方人最大的一个爱好,虽然喝茶不一定就能够活到一百零八岁,但是也有很多益处的! 老师的理论课结束后,她给我们实际操作了一次,边做边解释,后来我们就开始做,开始做的时候他们把茶具弄的叮当响,动作挺僵硬,我还在边上看笑他们,但是到我来操作的时候我比他们做的还差,我僵硬的手都不会动,我想这种看似简单的东西不一定就是操作简单的,每种技能都有自己的深奥之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