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提高硕士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谈如何提高硕士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谈如何提高硕士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富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时代的呼唤和国家发展的要求。硕士研究生教育是学生本科毕业之后继续进行深造和学习的一种教育形。21世纪的研究生,是国家科技创新的开拓者和承担者。因此,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内容,更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

研究生科研能力即研究生在各科学领域进行旨在探究真理的普遍理智创造活动所需的能力。简言之,指研究生顺利完成科研活动任务所需的能力。常识告诉我们,要顺利从事任何活动,都需要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的诸种结构要素的协调配合,科研活动也不例外。根据相关的测试检验,得出文、理、工三科研究生综合基本科研能力结构要素按重要程度由大到小排在前5项的能力依次为创新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资料搜集与处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其中,创新能力最为重要。

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可以追溯到本世纪初叶,它是西学东渐的产物,也是中华民族致力于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对高层次人才需求的结果。重视科研能力的培养是我国研究生教育自始至今的不变主题。同世界上很多研究生教育发达的国家一样,我国自1978年以后开始大规模发展的研究生教育一直比较重视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目前,我国年招收硕士研究生已达40多万人,我校今年研一的新生也突破了700人的历史新高。从硕士研究生就业趋势来看,更大量的是走向社会实际领域。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求,无论是规模,还是质量都有更大的需求,有更迫切的愿望。目前,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培养目标比较单一,人才培养的适应性不强,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集中表现为科研和创新的能力不足,这

严重影响了研究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高校的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不强的原因主要由教学方式(制度)、硬件(科研条件)、导师、研究生自身四大方面构成:

一、教学方式(制度)方面:

(1)对交叉知识不够重视

研究生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因此必须重视“专”。但是研究生教育同时是一种以研究为本质特征的教育,因此又应该强调“博”,因为只有具备较宽厚的知识面,刁一可能厚积而薄发。但是,我国研究生教育长期存在重专不重博的倾向,从而出现了“硕士不通、博士不博”的现象。调查表明,73. 8%的导师和85. 29%的管理人员认为研究生知识面偏窄,有64.89%的研究生也感到自己知识面偏窄。对于像仪器学科的学生,当被问及材料学方面的知识时就可能会出现哑口无言的状况。可见,有相当部分研究生对交叉知识不够重视,这种不重视显然将导致研究生知识面狭窄。

由于知识面的狭窄、缺乏跨学科学习和研究的机会,必然导致研究生研究视野的局限性,也不善于从多学科、综合的角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进行创新,进而妨碍了其科研能力的提高。

(2)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

实践出真知,许许多多创造性的成果都来源一十在实践中对所出现的现象反复进行思考,从而提出新的见解,获得创造性成果。通过科研实践,研究生可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及时地、独立地处理在实践中或实验中接触到的感性材料和各种矛盾,从而培养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提高使用现代化的先进技术手段和大型设备仪器的能力,形成严谨的治学态度,养成追求真

理的科学精神。

在我国传统的以继承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研究生教学强调知识的认知,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就笔者所在的精密仪器专业而言,硕士研究生在校的实践机会极少,在整个研究生一年级阶段基本用于理论课教学,所以在短短的三年硕士研究生阶段里根本学不到什么有用的东西,这样必然导致研究生动手能力差,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弱,影响了研究生科学研究能力的发展。

(3)重个别培养,轻合作交流

研究生通过接触交流,可以开阔眼界,激发灵感,培养从事科学研究的兴趣;可以避免由上长时间钻研一个狭窄的领域而导致的局限性,突破个人思维的框架,萌发新思想,提高创造性思维的独创性和新颖性。可见,加强学术交流在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当前,我国研究生的培养大多是在各自导师的指导下进行个别培养,因而无论是理论课、实验,还是设计、写作,大都是一个人或与少数几个同门“师兄弟”一起完成,学习、生活、研究相对分散、封闭,与其它专业、其它学科研究生交流得很少:即使参与一些集体科研项目,也不是许多人在一起直接协作,而是各自承担一部分后去独立完成的。另一方面,由于受经济条件的限制,我国研究生不能参加更多的国际、国内学术活动,学校面向研究生、为研究生开展的学术活动也很少。就笔者所在的精密仪器学科而言,很多开设此专业的高等院校对于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都是个别的培养方式,这极大影响了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也影响了今后精密仪器学科的发展。

高校对研究生的这种个别培养和指导以及研究生缺乏学术合作与交流,使得我国研究生既无交流、表达的机会,创新欲望、思想等也不能相互激发,从而导致研

究生的科研能力提高缓慢。

(4)招生录取标准单一化

我们在研究生招生考试中是以考知识为主而不是考能力,主要表现为:重枝节知识而非结构性知识,重复述和评述他人观点而非阐述和展示自己的观点。对应试者的研究设想、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和已有研究成果注意不够。我国是世界上极少数的具有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的国家,考研的分数很大程度的决定了考生是否能被录用。这也致使了同一分数尺度上,一些有实际经验、有科研实践并表现出一定科研潜能的实际工作者不能被录取为研究生。此外,过分注重外语成绩,并以此做标准,也使有科研潜能者被挡在门外。难道考研分数高的考生科研能力一定强吗?我们的这种做法是非常值得反思的。

(5)学制僵化

我国研究生教育基本上是实行刚性的学年制。在研究生教育阶段,一般要求研究生三年完成学业。而整个研一期间都基本拿来上课,剩余做科研的时间少之又少,研二开始后不久又要开始准备毕业设计了。这种制度直接或者间接导致研究生来不及做系统深入的研究,难以做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可以说,学制限制较死对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产生了相当的约束力。

二、科研条件落后

“工无器何以善其事?”没有必要的仪器设备,没有足够的图书资料,没有应有的“硬件”环境,科研实践是无法真正开展的。而优越的物质条件、先进的设备则是做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的前提。

我国研究生所依赖的科研条件落后,图书资料不充分、缺乏必要的实验仪器设备,束缚了研究生科研创新的手脚。目前有不少学校实验材料短缺,图书资料

不全,甚至有些硕士研究生还没有自己的实验室,还有一些工科院校实验教学甚至还在使用过时的仪器,这样的实验设备很难满足现代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需要,再有就是缺少研究项目,得不到科研经费支持。笔者所在的精密仪器学科本来就需要很多相关仪器,有的甚至是高精度的仪器(价格自然也就会昂贵),但是学校往往很难满足每个硕士研究生都有机会接触到。另外,近年来笔者所在学校的科研项目和经费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还是很多硕士研究生没有参与到科研项目的研发当中,更多的只是由老师来完成。这都极大程度的影响了硕士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

三、导师队伍方面:

导师在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中的主导作用不容质疑。但是我国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过程中导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不大理想,这是我国研究生科研能力不强的重要原因。这表现在三方面:

(1)导师数量不足

导师数量不足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绝对数量的短缺。很多高校的导师一届要带6到8名研究生,再加上平时事务繁忙,根本没太多的时间指导学生。二是相对数量的减少。由于在校研究生数量剧增,导师平均指导研究生人数逐年增加,尤其是那些热门专业、热门专业的名导师,指导的研究生多得惊人。导师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导师指导的研究生数量过多,必然疏于指导,因而不利于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2)导师的精力分散

导师精力分散,研究生无法得到足够、及时的指学。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校的依赖,高校与社会的联系日益密切,高校教师也变得越来越忙。

研究生导师往往由于各种学术和非学术工作繁忙而不愿意带研究生或者忽略了对研究生的指导。而且,高校对研究生导师对研究生的具体科研指导并没有详细的规定,这更加降低了导师的责任心。

(3)导师缺乏指导研究生科研的意识和有效方法

首先,导师缺乏指导研究生科研的意识,主要表现为:不重视教研究生科研,未传授科研方法,譬如如何选题、写论文、搜集和处理资料等:让研究生参加科研是作为劳动力使用,不注重让研究生在科研中培养科研能力,只注重任务的完成,未使研究生得到学习锻炼的机会。其次,导师在指导研究生的方法上也有所不当,表现为:不善于根据研究生的特点,将之引导到学科前沿。这些不利于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四、研究生自身

笔者认为,目前很多的硕士研究生读研的目的都不是为了以后从事研究领域,更多的只是为了这个硕士研究生的学历,再有的就是不想过早的就业,剩下的就只有少部分是真正想搞研究的。所以在研究生期间的学习研究过程中,大部分研究生都是被动研究学习,更多的也只是为了完成任务,拿到学分,在研究的过程中很不积极。所以从总体上看,我们的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是很低的。

针对以上存在的四大方面的主要问题,要改变当今我国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不足,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努力:

一、在培养方式上

<一>加强跨学科的学习与研究

跨学科课程学习和跨学科研究可以开阔研究生的视野,有助于研究生形成从多学科领域发现、思考和研究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解决问题能力。为此,各国研究生

教育中跨学科课程的学习和跨学科的研究不断得到加强。

研究生参加跨学科研究对改进受传统束缚的研究生教学计划能产生重大影响,对研究生的独立性、创造性的培养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同一课题可由多种学科的专家和教授集体指导,有利于发挥各人的长处,从不同的角度开展研究工作。从研究生的培养来看,综合性课题可使研究生扩大研究视野,得到实际科研工作的锻炼,并能培养在科研集体或课题组中与别人合作研究的能力,最终提高科学研究能力。

<二>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

学生创造和开拓能力的培养,是隐含在教学过程中的,只能通过教育培养中教师的启发、示范和学生的反复实践才有可能达到。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培育研究生独立思考、快速概括和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很快接触到相关的学术前沿问题及有代表性的理论和观点,并在对这些理论和观点的研究和评价及对前沿问题的思考中,使他们有可能承前启后,推动学术的发展。通过硕士生与任课教师的不定期接触和任课教师对硕士生的个别指导,培养硕士生的科研能力。

<三>重视科研实践与训练

培养高水平的研究生必须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让研究生参加科学研究实践,在科研实践中训练、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

目前,为了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各国强调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研究生,并且肯定这种双方受益的模式。如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在培养工程研究生的过程中,要求研究生与现场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合作,开展科研工作。每个研究生各有一位学术方面的导师和一个企业中的合作者。大学与工商企业联合培养研究生计划的

实施,使研究生能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学习书本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增强了研究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有力地促进了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构建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的良好环境

(1)改善研究生科研的条件

增加研究经费。首先,国家要加大对研究生教育的经费投入:其次,要通过制度创新,拓宽筹措经费的渠道,特别是要积极吸引工商企业资金;再次,要设立专门的研究生科研基金。

充实研究的仪器设备。一是实现研究条件的信息化。国家有必要在加快建设中国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的基础上,构建研究生教育与教学科研资源共享体系和信息综合服务体系,学校也应该通过加快校园网络建设实现科研资源的共享。二是加大硬件投入,大力更新设备。三是在管理上下工夫,要以学院甚至学校设立实验室,统一使用人力和设备。实验室可以利用自身的实验技术与设备的优势,增加对外开放,为全校服务,为全社会服务,给研究生以更多的参加实验活动的机会。

(2)创设学术交流氛围,加强学术交流

形成重视学术交流的氛围。学术交流可以使研究生在与他人的思想“碰撞”中产生新的构思、新的设想,是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管理者、导师和研究生本人都应该重视学术交流,营造一种重视学术交流的氛围。首先,学校应从制度上对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做出规范,规定研究生每年或每学期应该参加学术活动的次数,并计算学分。其次,导师要主动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加强内部交流,组织讨论,互通信息,相互提高。第三,研究生本人要发挥自己的主

观能动性,主动收集有关学术交流的信息,积极组织和参加有关学术活动。

就笔者所在学校而言,要想硕士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得到提升,就应该多提供像“创新基地”、“嵌入式基地”此类的实验室供学生交流学习。

三、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正所谓名师出高徒,高水平的导师是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关键。从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出发加强导师队伍建设,主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1)建立有效的机制,多方吸纳人才,包括吸纳有国外教育背景的专家、国外专家、具有相当学术水平的从事实际工作的专家充实导师队伍,促进导师队伍的多元化。

(2)明确导师的选择标准。首先,要重视导师的学历学位结构的改善,逐步提高对研究生导师的学位条件要求。其次,将能够从事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具备杰出的研究能力作为选择导师的主要标准。再次,要求导师必须具有科学道德和修养,坚持良好的学术风尚,坚持教书育人。

(3)导师要注意对研究生的指导方法。首先,导师要有民主的作风。导师不应压制研究生创新的欲望、思想的火花,而应鼓励、欣赏研究生的独创。再次,导师要尊重和了解学生的个性,能体谅学生,根据学生的情况制定灵活的研究计划。(4)实行开放式指导关系。首先,形成个别指导和集体指导相结合的导师组集体指导制。硕士研究生入学后,不仅要确定一名指导教师,而目要成立一个指导委员会(由3-5位具有不同专长的教授组成,组长为指导教帅)。其次,实行导师跨专业指导,以拓宽研究生的知识面,培养研究生从跨学科的角度开展研究的科研能力。

四、研究生自身

对于研究生本身而言,笔者认为则需要根据自身所长从事更多的相关的科研

项目,充分利用好学校的资源,平时主动和导师联系并探讨相关问题,再有就是要利用课余时间多参与学术上的交流,平时留意所在学科最新的发展动向并学习相关知识(像最近很热的一个词汇——“云计算”是很值得相关专业关注并学习的),进而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科研创新能力。

总之,培养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贯穿研究生教育的始终,需要学校方方面面的配合,尤其应该强调“全方位、全过程”的理念,需要充分利用课程教学、科研实践、论文撰写三个主要培养途径,需要管理者、导师、研究生本人三方的共同努力。就笔者所在的精密仪器学科而言,所在学校在科研条件、导师等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学生平时实践的机会也较少,所以我们必须在科研条件,导师队伍等方面努力改善。唯其如此,才能达到培养出具有杰出科研能力的硕士研究生的目的,也才能实现提高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目标。

创新的重要性及创新能力的提高

如何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当代大学生的一个必备能力,在大学生学习生活以及以后走向社会中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创新的知识体系不在于拥有的知识信息量,而在于有一个基础雄厚布局合理的知识结构。要打破原来的专业狭窄、文理分家的不合理性,塑新型的知识结构。创新能力结构是指:人在观察、思考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进行创新的本领。具体由创造性观察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等组成。 自己有了一定的专业知识以及一定的课本理论知识,付诸实践,在自己的学习生涯中感觉到创造性观察能力还是比较重要的,对一些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并能发现事物的一些基本特点,观察出事物在构造,附属于自己的一些想法,创造性思维能力,要有创新精神,要大胆去创新,敢于去创新。敢于标新立异,善于发现新问题,开辟新思路,建立新理论、提出新设计等等,要具有敢于创新精神。 影响自己创新能力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创新学习能力、基出知识积累,思维能力、创新技能等。 创新学习能力是指在学习者在学习已有知识的过程中,不拘泥于书本,不迷信于权威,以已有知识为基础并结合当前实践,独立思考、大胆探索,积极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的学习能力。

创造性个性品质是创新者各种心理品质的总和,主要表现为具有很强的创新意识、强烈的好奇性、坚忍不拔的毅力、科学理性的独立精神以及热情洋溢的合作精神。良好的创新个性品质,是形成和发挥创新学习能力的动力和底蕴。 创新离不开知识积累,知识积累是创新的基础,离开了它,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为创新并不是从无到有全新的东西,而是在对前人的经验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利用基础上提出的新观点、新理论和新方法,从而取得新的突破,产生新的成果。 创新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有价值的求新探索而获得独创成果的思维过程,是创新能力的灵魂和核心。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处于核心地位。大学生的观察、发现、联想、想象需要创新思维的指导;大学生的创新动机、创新目标的确立需要经过创新思维的审视;大学生的创新活动需要创新思维进行全程判断、分析和验证。创新思维是一种突破常规的,能动的思维发展过程,求新的、无序的、立体的思维方式,是发挥人的自主创新能力,以超越常规的眼界从特异的角度观察思考问题、提出全新方案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它是人类思维的一种高级形式。 创新技能是创新能力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它反映创新主体行为技巧的动作能力。创新性技能主要包括动手能力或操作能力以及熟练掌握和运用创新技法的能力、创新成果的表达能力和表现能力及物化能力等。创新技能同样也居于创新教育的核心地

如何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

如何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 一、什么是教师“科研能力” “教师的科研能力”是教师在教育科研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直接影响教育科研效率,使教育科研任务顺利完成所必须具备的主观条件。主要包括科研课题的选择能力,课题实验方案的制作能力,课题实验的操作能力,实验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研究能力,课堂教学的科学研究能力,科研论文、研究报告的撰写能力等。 “教师的科研素质”是教师在教育科研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且长时间内起作用的性质和品质。主要包括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教育科研经验、教育科研知识、教育科研技能、教育科研理论素养、教育科研信息处理能力和教育科研创造才能等。 教师的“科研素质”与“科研能力”的本质特征及相互关系:从人的本质角度看,教师的科研素质是教师本质的规定性,是教师科研活动的产物。教师的科研能力是教师内在的本身力量的表现,是教师科研素质表现的“现象”。教师的科研素质和科研能力之间具有内隐外显的特点,培养教师的科研素质就是在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教师只有具备了较高的教育科研素质,才会表现出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 二、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的意义 1.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更新日新月异。社会的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为适应时代的发展,我国提出了“教育创新”的理念。如何进行“教育创新”?教育科研就是不可或缺的手段。只有搞教育科研,才能进行“教育创新”,才能全面地推进素质教育,推动教育的发展。而搞好教育科研的前题是提高教师科研能力。 2.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是学校中心工作的需要 作为学校,教学是中心,但科研是关键。在科研中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是一条不可替代的途径,没有高素质的创新型的师资队伍,就没有创新人才的培养。为此学校需要广大教师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和教科研课题开展学术研究、论文撰写、案例实录、调查报告等教育科研活动,这样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把学校的中心搞好。而要搞好教育科研就必须提升广大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3.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是教师自身发展提高的的需要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研究型教师是相对于经验型教师(即“教书匠”)而言的,指的是在教育领域中,能积极主动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具有职业敏感性、反思意识、合作精神和科研意识,及时发现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问题,针对问题积极探索研究,主动吸收教育科学理论和同行经验,提出新的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法,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所以研究型教师是不会有倦怠的,他们通过研究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来明确和实现教育的意义,从教育事业中获得了巨大的心理满足和成就需要,由衷地体验到一种满足感与成就感。 教育科研能力的提高有赖于教育科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开展教育科研有何作用?教育科研有助于教师的理念不断地更新。教育要做好“三个服务”,教材要为学生服务,(教师是教材的开发者与再创造者);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应该是课堂中学生的合作伙伴,是教学的倡导者,激励者);教师要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服务,(教学过程不但重视结果,而更加重视过程,教学的目标从单一的一维目标转化为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多维目标)。 教育科研有助于教师的自身成长。一个普通教师成为骨干教师的基本过程:积累期、成熟期、创造期。教育科研是教师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径,每一次的教育科研活动,不但改变了教

浅谈中国硕士研究生与科学研究创新能力

浅谈中国硕士研究生与科学研究创新能力 王春艳临床六班 2014120249 摘要硕士研究生教育是学生本科毕业之后继续进行深造和学习的一种教育形。21世纪的研究生,是国家科技创新的开拓者和承担者。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中极为重要的内容, 科研创新能力也是高级人才的必备能力之一。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富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时代的呼唤和国家发展的要求。本文主要分析一下当前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不足之处, 提出相应对策略, 即完善研究生教育创新机制是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根本; 课程创新与探究性教学是培养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基础; 良好的科研资源环境和学术环境是培养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保障;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多样化培养模式是培养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关键。 关键词研究生; 科研能力; 创新能力; 研究生科研能力即研究生在各科学领域进行旨在探究真理的普遍理智创造活动所需的能力。简言之,指研究生顺利完成科研活动任务所需的能力精神和创新思维, 并能综合运用知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不仅表现为一种智力特征, 更是一种综合素质, 不可能作为一种孤立的、单一的能力来培养, 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需要渗透在整个教育培养环节, 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地培养和实践。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提高高等教育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不足之处 1.1 研究生选拔和淘汰机制的局限性 我们在研究生招生考试中是以考知识为主而不是考能力,主要是通过严格的统一考试初选, 然后进行复试后录取。而统考成绩起了决定性作用, 主要是针对基础理论和知识的考查,很少有反映知识运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测试题种研究生选拔和淘汰机制的弊端造成近年来研究生生源整体水平不高, 尤其是高等医学院校,一般只需完成在校期间所学课程的考试, 并完成学位论文通过答辩, 即可获得研究生学位并不需要过的的医学技术考核。毕业论文的形式化导致研究生不重视学位论文的创新点, 以致一些研究生不去关注所研究领域学科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这样不利于激发研究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 制约了创新能力的发展。 1.2. 研究生培养和管理不到位 对交叉知识不够重视:研究生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因此必须重视“专”。但是研究生教育同时是一种以研究为本质特征的教育,因此又应该强调“博”,因为只有具备较宽厚的知识面,刁一可能厚积而薄发。但是,我国研究生教育长期存在重专不重博的倾向,从而出现了“硕士不通、博士不博”的现象。由于知识面的狭窄、缺乏跨学科学习和研究的机会,必然导致研究生研究视野的局限性,也不善于从多学科、综合的角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进行创新,进而妨碍了其科研能力的提高。 我国研究生教育普遍实行导师负责制, 这一制度有着积极的作用。但随着研究生的扩招和社会发展, 一些弊端开始显现。由于招生数量增长过快, 造成对研究生培养、指导和管理的欠

科研平台建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科研平台建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摘要:科研创新平台是提高科研人员创新和实践能力、提升科研机构创新水平的重要载体,强化科研创新平台建设,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对于促进研究所可持续性发展意义重大。文章以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为例,阐述了科研平台建设的意义和作用,分析了利用科研平台提高科研人员创新能力的效果及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创新管理机制,提高管理运行水平;强化评价体系建设,完善科学评价方式;注重人才团队建设,激发创新活力等提升科研平台管理水平的措施,以期为加强我国农业科技条件平台建设与管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科研创新平台;科技创新能力;发展现状;重要作用;展望 为适应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国家提出建立创新型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以下简称“哈兽研”)响应国家号召,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通过科研创新平台建设这一重要途径实现目标。科研创新平台从广义讲,是探索未知世界、发现自然规律和实现技术变革的复杂科学研究系统,是突破科学前沿、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重大科技问题的技术基础和重要手段[1]。近年来,科研设施与仪器规模持续扩大,覆盖领域不断扩展,技术水平明显提升,综合效益日益显现。通过提供专业化服务,科研设施与仪器对科技创新的服务和支撑作用得到充分发挥[2]。在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前提下,以及增加对科研经费投入的背景下,哈兽研利用科研创新平台聚集先进的实验设备、优秀的科研人员、精湛的创新团队、良好的科研项目、科学的运行管理机制和开放的学术氛围为孕育科学灵感、催生原创成果提供了无法替代的优越条件。研究所作为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基本单元,是国家科技创新任务承接和创新成果实现的核心骨干。研究所正在成为科技创新的基地,新产业培育发展的源泉,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科技支撑,是我国科技创新队伍中的主要力量[3]。哈兽研作为兽医学科的“国家队”,从战略高度、体制层面统筹布局,促使资源合理建设和布局,实施并建设一系列重大的科研创新平台,在此平台上已向国际、国内不断展示和增强哈兽研自主创新能力,帮助哈兽研实现转型升级,让科研成果走出“象牙塔”并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产生了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服务效益。 1哈兽研科研创新平台发展现状

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和目的汇编

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和目的 在现在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下,很多大学生因为某些因素而无法就业,而创新则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墨守成规终将被淘汰,企业在选择雇员时逐渐注重其创新能力,创新能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利益,也能给科技进步,产品的更新换代带来更好的速率。因此,在当代社会背景下,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意义和目的显得尤为重要。 一、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 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它的到来使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知识经济是主要依靠知识创新和知识广泛传播发展的,以智力资源来创造财富的经济。创新是它的灵魂,而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无论是知识创新还是技术创新,无论是经济竞争还是科技竞争,归根到底还是要靠大量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是时代的迫切需要,也是一个国家富强及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因素。人才来源于教育,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摇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原有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发展个性特长的需要。应试教育只能培养出记忆力好、善于考试和只会模仿的学生,不能培养出富有创造性和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因此应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发展个性特长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去考虑,把协调发展上升为一种现代教育观念。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是教育的深刻变革,是一项关系全局的系统工程,须要在人成长的各个阶段始终贯彻素质教育,着眼于培养创新素质。 大学生创新素质发展的障碍因素。高校目前的教学内容仍以传授知识为主,教学方法仍以课堂讲授为主。这种教学,学生学得较被动,学习积极性不高。而且,一部分教师的思路狭窄,创造性不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造成学生思维滞塞,缺乏质疑的品质,不会变通。而且,现在高校评价学生的标准主要是学业成绩,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片面追求成绩,忽视其它能力尤其是科研能力的培养,造成动手能力不强、实践活动能力薄弱的后果。高校专业的设置,对培养高等专业性人才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专业的束缚与学生的压力依然存在。专业范围狭窄,专业的束缚对学生的创新也会产生诸多不利的影响。虽然近几年许多高校增加了选修课和辅修课,但由于专业课任务繁重,大学生还是在本专业的狭窄范围内活动,忽视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以及相邻学科的学习,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视野,影响了创新能力的培养。大学教育普遍重视学生的认知发展,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方面起了较大作用,为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同时却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培养,忽视了最丰富、最有活力的情感因素,将教育过程变成了枯燥的发展智力过程,这种过程对培养创新人才极为不利。 创新人才应该是有理想、有抱负、有决心,勇于前进,并能有效地进行自我激励的人。但某些学生由于所在高校不是自己的志愿学校而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学习上缺乏动力,没有明确目标,专业思想不牢固,成才意识差,缺乏创造精神,这是成才的绊脚石。 二、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跟目的。 学校方面应该有目的地利用校园文化传播方式,营造一种平等、民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文化氛围。要充分利用电影、电视、广播电台、多媒体、图书馆、板报、墙报等信

四年级科技创新教师论文

怎样做好农村小学科技辅导员工作 槐李小学董瑜 2014-12-8 【论文摘要】:在素质教育深入发展的过程中,科技辅导员是一支至关重要的队伍。在组织科技活动过程中,辅导员要正确指导,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取得活动的成功。 【关键词】:素质教育农村小学科技活动鼓励创新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发展关系到国家的繁荣和富强。在素质教育深入发展的过程中,科技辅导员是一支至关重要的队伍。在组织科技活动过程中,辅导员要正确指导,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要怎样才能做好农村小学科技辅导工作呢?我认为应做好下面的几方面。 一、培养青少年科技意识。 作为一名科技辅导员的我,清楚地认识到科技意识的培养对学生的重要性。因为我校都是农村的孩子,他们的知识面不广,但活泼好动,求知欲极强,对什么新鲜的事物都感兴趣。因此,我就从宣传、教育、课堂渗透三方面入手来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 二、善于利用身边的资源。 充分利用农村环境的自然资源,让学生感受自然环境中的科学,知道科学就在自己身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求知欲往往是通过老师的多种形式激发的。教师要培养学生用科学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世界。我们成长的地方,是孩子们熟悉的地方,是他们的乐园。在这个地方,有许多的自然现象和科学秘密等着他们去发现去探索。注重小学生对周围世界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和需要,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提倡科学课程贴近小学生的生活。他们天生所具有的好奇心会在老师的点拨下发芽,喜欢上科学世界,爱上这美妙的大自然。 三、激发兴趣,释疑解难。 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是构成青少年科学学习积极性的最重要的心理因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和最大的动能,有了兴趣才能发挥无穷的力量,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能

如何提高科研创新能力

如何提高自身的科研创新能力 摘要:硕士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阶段,是高校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提高硕士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对国家的科研实力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有重大影响。本文结合自身工科专业的学习及经历,对如何提高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方法和途径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提高;科研创新能力;途径和方法 引言 做科研工作其实就是在摸索别人没走过的路,有较高的无收益的风险,尤其在充满了物质诱惑的时代,做科研需要一种献身精神。一段时间以来,在我国大学和科研院所中,弥漫着一种浮躁的空气。搞科学、做研究不是为了追求真理,而是仅仅是为了眼前利益,而科研创新水平却没有明显的提高。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繁荣富强的不竭动力。硕士研究生是国家科技创新的开拓者和承担者,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时代的呼唤和国家发展的要求。作为一名工科研究生,提高自己的科研创新能力迫在眉睫。但是对大多数同学来说,缺乏丰厚的知识理论体系,缺乏挑战困难、不具备突破自我的勇气和魄力,于要对付出艰苦努力的科研创新工作望而却步,这些问题屡见不鲜。对于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不足,我认为我们应该从以下方面努力。 1树立危机意识 “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寥廓而深邃;那无穷的真理,让我苦苦地求索、追随。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庄严而圣洁;那凛然的正义,让我充满热爱、感到敬畏。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自由而宁静;那博大的胸怀,让我的心灵栖息、依偎。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壮丽而光辉;那永恒的炽热,让我心中燃起希望的烈焰、响起春雷。”这是温家宝总理发表的《仰望星空》一诗。从这首诗,我们可以读到一位大国总理的所思所想。全诗平白质朴而又意味深长,诗中所透露的对真理、正义、自由、博爱的思考,对国家民族人类共同命运的关怀,令人动容,发人深省。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大国情没有变,再加之西方社会不断宣扬“中国威胁论”,西方帝国主义亡我中国之心不死。作为一名研究生,我们应该树立危机意识,努力奋斗以提高自己的科研创新能力,为国家层面的高精尖技术贡献自己的力量。此外,人类需要一小部分人站出来,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点事,我们从前人的身上能够看到,真正的大科学家都是有献身精神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做一个关注天空的人,这样我

加强地质科研工作-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关于加强地质科研工作、提高科技创新 能力的指导意见 (讨论稿) 为适应地质工作改革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科研与科技创新工作在地质找矿中的重大作用,按照局《开展“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局实际情况,就“加强地质科研工作,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突出重点矿种和重要成矿区带的研究,加强对重大基础地质问题科技攻关,提高对地质科学规律的认识,开展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的研究、引进、吸收和推广,产学研相结合,推进地质领域的广泛交流与合作,培养一批年富力强的优秀科研人才,造就一批能攻坚克难的优秀科研团队。 (二)树立科技兴局的理念。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不断推进科技进步,提高运用成矿新理论、找矿新方法的能力和水平,增强勘查开发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地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3-5年内取得一批重大科研项目成果。 (三)围绕地质找矿、重点攻关。对我省的南岭东段、北武夷、长江中下游、九岭及萍乐坳陷带等重要成矿区带,以及省内重大地质问题区,按照多目标、多学科、多技术的要求,统筹布置、重点攻关,努力实现地质找矿重大突破。 二、重点方向 (四)基础性地质研究。研究重点:全省区域重大地质构造问题,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碰撞带时空结构及演化特征,地质填图理

论、方法、技术,地质资料的开发和利用等。 1、钦-杭结合带(江西段)大地构造属性研究;重点解决元古代地层划分对比问题,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的离散、汇聚、碰撞、走滑等构造演化特征。 2、赣中南地区古洋壳研究:重点研究华夏基底存在与否及其地质特征。 3、江西重要城市立体地质填图方法研究:重点建立城市三维地质结构模型,建立开放、动态、综合的地学数据库和三维可视化的管理服务系统。 4、江西省鄱阳湖及周边经济区农业地质调查成果应用研究:重点研究绿色生态农业经济在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为在环鄱阳湖区发展绿色农业、特色农业及无公害农业提供基础地质支撑。 (五)成矿地质作用及地质找矿研究。研究重点:成矿理论与成矿规律,深部找矿及成矿预测,构造岩浆演化与成矿专属性等。 1、南岭东段钨、锡、钼、稀有、稀土金属成矿规律研究和南武夷西坡锡金钼多金属成矿规律研究;重点研究钨、钼、锡等多金属成矿“第二空间”及稀有稀土元素成矿理论与成矿规律,开展成矿理论研究及深部找矿勘查及评价。 2、南岭东段及武夷山南段西坡(赣南)地区燕山期控岩控矿构造体系研究和赣南地区燕山期岩浆岩演化及其成矿专属性研究。 3、赣中前寒武纪变质铁矿中深部资源远景预测研究;重点研究新余铁矿田已有的勘查、区调、航地磁测量、科研资料,借鉴国内外变质岩与变质铁矿构造的研究成果,开展矿山调研、构造测量、编图,运用构造解析方法和新的思路,实施新一轮大比例尺成矿远景区划预测研究。 4、江西萍乐坳陷带西段微细浸染型金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浅析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几点因素 【摘要】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决定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重要因素。高校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优秀人才的重任,青年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就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做了粗浅探析。【关键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影响因素方式方法 一、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它的到来使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知识经济是主要依靠知识创新和知识广泛传播发展的,以智力资源来创造财富的经济。创新是它的灵魂,而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无论是知识创新还是技术创新,无论是经济竞争还是科技竞争,归根到底还是要靠大量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是时代的迫切需要,也是一个国家富强及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因素。 人才来源于教育,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摇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原有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发展个性特长的需要。应试教育只能培养出记忆力好、善于考试和只会模仿的学生,不能培养出富有创造性和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因此应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发展个性特长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去考虑,把协调发展上升为一种现代教育观念。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是教育的深刻变革,是一项关系全局的系统工程,须要在人成长的各个阶段始终贯彻素质教育,着眼于培养创新素质。 二、大学生创新素质发展的障碍因素 1.侧重于知识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 高校目前的教学内容仍以传授知识为主,教学方法仍以课堂讲授为主。这种教学,学生学得较被动,学习积极性不高。而且,一部分教师的思路狭窄,创造性不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造成学生思维滞塞,缺乏质疑的品质,不会变通。而且,现在高校评价学生的标准主要是学业成绩,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片面追求成绩,忽视其它能力尤其是科研能力的培养,造成动手能力不强、实践活动能力薄弱的后果。 2.专业课设置过细,限制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校专业的设置,对培养高等专业性人才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专业的束缚与学生的压力依然存在。 专业范围狭窄,专业的束缚对学生的创新也会产生诸多不利的影响。虽然近几年许多高

科研创新心得体会

浅谈科研创新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富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时代的呼唤和国家发展的要求。本文主要分析一下当前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不足之处, 提出相应对策略, 即完善研究生教育创新机制是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根本; 课程创新与探究性教学是培养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基础; 良好的科研资源环境和学术环境是培养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保障;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多样化培养模式是培养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关键。 关键词科研;创新;研究生 一、科研创新的定义 科研方法是科研能力的核心竞争力,学习科研方法是专业技术人员提高自身科学素养、提高自身适应能力、不断应对挑战、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培训和提高科研方法,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国家创新工程和提高国际科技竞争力的重要举措[1]。 那么什么是科研创新呢,可以说科研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活动,它是一个创新的整个体系,它包括理论的创新,技术的创新,还有制度的创新。那么这是在科研创新的内容上讲。另外从它的形式上讲,还有科研方法的创新,那么我们根据创新的内容,不同侧

重点,我们的科研论文也分成几个层面,有着重体现理论创新成果的,那么我们称为是学术论文,着重体现技术创新成果的,我们也称为科技论文,还有体现一些制度创新的,那么我们也可以升华成是一些管理制度。在科技论文的基础上来,可以还涉及到各种各级应用,那么这些科研创新,又可以体现为像专利啊,商标啊,还有专有的设计啊等等,那么这些都是我们科研创新的主要内容和载体[2]。 研究生科研能力即研究生在各科学领域进行旨在探究真理的普遍理智创造活动所需的能力。简言之,指研究生顺利完成科研活动任务所需的能力精神和创新思维, 并能综合运用知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不仅表现为一种智力特征, 更是一种综合素质, 不可能作为一种孤立的、单一的能力来培养, 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需要渗透在整个教育培养环节, 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地培养和实践。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提高高等教育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当前科研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 1.1 研究生选拔和淘汰机制的局限性 我们在研究生招生考试中是以考知识为主而不是考能力,主要是通过严格的统一考试初选, 然后进行复试后录取。而统考成绩起了决定性作用, 主要是针对基础理论和知识的考查,很少有反映知

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习题(含答案)

《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复习题 一、单选题 1、以下哪些关于创新的描述是错误的:(B) A.创新符合符合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 B.创新的本质涵是,主体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遵循人的创造活动的规律,发挥创造的能力和人格特质,创造出新颖独特,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活动 C.创新的标志是技术进步 D.独创性和革新性创新的本质涵 2、以下哪项不属于技术创新的类型:(D) A.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 B.渐进型创新 C.原始性创新 D.发展模式创新 3、以下公案,哪项是关于管理创新?(B) A.3M的创新产品 B.IT组织创建学习型组织和组织流程再造 C.玫琳凯推销产品的成功 D.SONY公司基于市场开发新客户和产品 4、创新人员所需要具备的能力,不包括:(C) A.高效的信息获取能力 B.知识产权意识 C.市场投资意识 D.风险意识 5、以下哪些不属于新时代专业技术人员胜任力结构:(D) A.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B.多元复合的实践能力 C.获取信息和资源的商务技能 D.独特的个性化 6、以下哪些不属于新时代专业技术人员胜任力特征:(B) A.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 B.多元复合的实践能力 C.信息广泛 D.独特的个性化

7、以下哪些方面不属于创新文化围:(B) A.组织鼓励 B.团队协作能力 C.创建学习氛围 D.知识共享网络的创建 8、建立针对创新型专业技术人员的规划体系对企业带来的良性影响,以下哪项影响不是:(C) A.人力资源管理有序化 B.更好地控制人工成本 C.确保创新型专业技术人员不会流失 D.培养员工的创新能力 9、华为提倡的“狼”性特征的创新型专业技术人员不应该具有以下什么样的特征:(C) A.敏锐的嗅觉 B.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 C.凶猛好斗 D.群体奋斗 10、蒸汽机被燃机车所取代,电子管被晶体管所取代,都是:(C) A.市场竞争的结果 B.市场成熟的结果 C.技术变革的结果 D.制度发展的结果 11、对产品的改进,使之适应不同市场和政府的要求,是属于:(D) A.拓展新的经营领域 B.扩大技术能力 C.使组织获得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D.支持和扩展现有的经营领域 12、根据创造力的起源不同,下面哪个选项不属于创造力的类型:(B) A.标准式创造力 B.持续式创造力 C.探索性创造力 D.意外式创造力 13、为什么说创造力对组织而言至关重要,因为:(A) A.它打开变革和创新之门 B.能有效解决组织问题

我国科学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之原因复习过程

我国科学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之原因 要鼓励科研的“冒险”精神,积极支持不违背基本科学原理的“奇思妙想”和“异想天开”的“非共识”研究项目。 世界尖端科学技术是金钱买不到的,国家自主创新能力也是单纯靠投入换不来的。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持续增长我国的综合实力,赢得发展的主动权,要靠科学技术,关键是自主创新能力要大幅度提高,这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为何总不如我们期望的呢? 巨额投入≠能力提升 对于我国科技工作的现状,政协委员十分担忧。今年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收到的聚焦科技创新的提案有107件。梳理他们共同关注的问题令人深思—— 全国自然科学一等奖已经连续多年无人问津。 取得像胰岛素那样为世界所认同、并对全人类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成果长期没有。 在汽车工业领域,我国自主研发、比较成熟的高端车型几乎没有,绝大多数车型来自于仿造,发动机等核心动力部件依赖进口。 在大型民航客机制造等高端领域,我们仅限于总装、组装,核心尖端部件都源于进口。 在医疗领域,所用最新的西药95%来自西方发达国家。所有尖端最新医疗设备95%以上来自西方国家,我们自主创新研发几乎为零。以CT为例,进口品牌最高已发展到640层CT、双源CT、能谱CT,而国产品牌64层CT还没能推出来,国产16层CT仍没有心脏扫描功能,差距越拉越大。 据预测中国将会在2013年,成为世界研究与发展投资领域里新的领头羊。科技界的政协委员担心的是,虽然投入直线上升,却很难产生与之相适应的高水平、高质量的尖端自主创新科研成果。北京糖尿病医院院长、英国皇家医学会院士王执礼委员感叹地说“只有经济总量而没有抢占科学技术制高点,我们永远要受制于人。” 我国科技事业总体发展水平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经济发展的技术含量不高,先导性战略高技术领域科技力量薄弱,使得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出速度较进口品牌落后很多,重要产业对外技术依赖程度仍然较高。这种情况与我们不断增强的综合国力极不相符,与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科技发展上不断增加的投入极不相符。

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的心得体会

【篇一】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的心得体会《创新能力》培训心得体会 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创新能力心得体会 徐沟中学郭建刚 通过《创造的秘密》学习,使我对创新能力的内涵、意义和重要性有比较全面的认识,从而进一步深入了解和把握创新、创新的基本内容及主要的方法。有助于增强自己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从而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以创新的精神开创教育教学工作的新局面。教育需要创新,教师是教育工作创新的重要力量,要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培养创新能力,为社会培养一批创新型人才,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它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和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我们应不断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知识经济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面对新世纪的教育,我们必须要有创新思

维。创新能力是教师核心素质。创新能力具体包括1、丰富的知识和较强的学习能力。2、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多维的创新思维。3、科学的批判精神和探索精神。 4、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能力。 5、强烈的实践意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 联系实际,对于创新,我有几点感受就是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所学校是否受社会和家长的肯定,其教育成效就是重要的指标之一。而如何衡量教育成效,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这所学校所培养的学生的成才量,不用说最主要、最直接的培养者便是教师,具备创新能力的教师成为学校发展的关键。 一、营造创新环境,搭建培训平台。 教师要积极营造环境,建立互动的、人性化的知识交流,达成教师之间知识的交流、传递、共享,学校要把培训目标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共同愿望紧密联系,使教师的切身利益和学校发展、培训目标的达成等休戚相关,尽管每个人做的事情不同,但都是为了共同的愿景,要会协调沟通,发挥团队优势,群体优势,使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升华,在合作中升华。 二、克服思维障碍,不断自我超越,提升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种意识。教师由于过于依赖传统的教学方式,习惯了熟悉的教学理

研究生科研学习中创新思维的重要性(自然辩证法-创新研究)复习进程

研究生科研学习中创新思维的重要性(自然辩证法-创新研究)

研究生科研学习中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研究生科研学习中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摘要:作为新时代的研究生,我们身负重任,完成既定的科研学校课题是第一要务,但如何科学,高效,创新地完成就要重新思考,由此,科研管理创新是用更有效的方法来整合研究生科研系统;更有效地达到科研系统的目标与责任。科研管理创新的过程从其本质上也就成为知识创新的一种形态。因此,增强创造性思维,成为提高研究生科研学习水平的重要条件。我们要认真思考如何增强创造性思维,就要认识到科研的本质,研究课题的潜在发展方向,并对其进行不断的完善改造。加强对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不断加以完善这既是造就高素质的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高校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所在。 关键词:研究生科研创新创新方法 当前,知识经济迅猛发展对研究生科研管理创新提出了高层次要求。科研管理创新是科研的必然需求,作为知识、技术密集的研究生教育事业,科研管理创新作为知识创新的一种形态,面对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社会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以及由于经济飞速发展而产生的难题的突显,研究正科研领域在发生一场革命性的变化。1对科研创新能力的理解

1.1创造科学研究活动最根本的目标是不断创造出推动社会发展的新成果,而创新精神是科学进步的首要因素,活的灵魂。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是指在掌握一定专业基础理论的基础上,能借助一定的实验设备和相关技术,运用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开展科学研究活动和运用科学方法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一种本领[1]。 2如今研究生教育存在着许多不足 2.1 创新教育体系不完善 创新教育是创新能力培养的源头,没有创新教育的发展,一味的强调创新能力的培养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由于没有致力于构建高校创新体系,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改革、科技管理和人才培养模式中,未能真正摆脱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严重地阻碍了高校创新体系的构建和创新人才的培养。 2.2 创新观念薄弱 原创性研究成果是创新能力的最好体现,而国内的大部分研究生习惯于接受、理解和掌握现成的知识而很少去开拓创造新的领域,这直接导致了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下降;另一方面,广大指导教师也没有改变传统的教育观点,没有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机地渗透到整个培养过程中去,以获得实践的新颖性和高效率,从而实现从传统教育偏重于知识累积向创新教育注重开发创造力的根本性转变。 2.3 学术水平与实践能力参差不齐

浅谈高校青年教师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策略

浅谈高校青年教师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策 略 2014年5月李克强总理指出,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促进科技成果在实践中的快速转化,体现出产学研合作在全面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高质量创新型人才中的至关重要作用。产学研合作是将高校、企业和科研单位的各种有效资源充分整合,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培养创新型人才,在该过程中高校教师的素质和科研创新能力有非常关键的作用。 近几年大批年轻教师加入到高校教师队伍中并成为其一支主力军,因此提升高校青年教师的科研创新能力尤为重要重视高校青年教师的科研创新能力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致力于提升他们的科研创新能力,有助于提高高校青年教师培养产学研合作下优秀创新人才的能力。科学研究是高校的基本职能之一,是加强高校综合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衡量指标。教学是基础和核心,科研是教学的延伸和发展,但两者既相互联系又互相矛盾。如何处理好两者之问的关系,提升科研创新能力,是每位高校青年教师所面对的双重挑战。因此,对高校青年教师科研创新能力进行合理、有效和客观的评价,不但能够使得高校青年教师了解自身科研创新能力的优势,还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提升策略下。文章在综合分析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调查总结我国高校青年教师科研创新能力的状况,构建了能够反映高校青年教师科研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陀,运用传统的

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产学研合作下的高校青年教师科研创新能力,并以安徽省某高校为对象进行案例研究,根据研究成果提出了产学研合作下高校青年教师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策略。 一、科研创新能力评价准则 科研创新能力是个人或组织与其竞争对手在市场上展开竞争的法宝和杀手铜,获得优势的源泉,也是其独特的资源,对现有的科研创新能力进行识别确定、维持提高并检测其绩效,同时研究开发新的科研创新能力,是科研创新能力管理的主要内容。科研创新能力是由多个层面构成的一种综合的系统能力,决定了科研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必然有着多层次性、复杂性的特征,因而其本身具有相当的模糊性。为了既能说明问题,又考虑到运算的复杂度和可操作性,文章选择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研究。 目前,个人或组织处于动态环境下,个人或组织能否动态地适应环境是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特别对处于当今动态复杂环境中的个人或组织尤其如此。个人或组织无时无刻不在与外部环境进行着信息、资金、人才、物质资源等方面的交流。当环境发生变化时,这些交流必然影响科研创新能力,进而促进个人或组织战略的变化。寻找新环境下的竞争优势已成为当前个人或组织的主要问题,而对环境的认识及其分析就显得异常重要了。如何识别环境、匹配环境成为动态复杂环境下个人或组织构建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首要问题。因此,环境识别是科研创新能力管理及各个过程必须具备的首要能力。 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个人或组织的任何创新行为都离不开

论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意义

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蝎动力。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国际竞争将主要体现为创新人才的竞争。当今社会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在这样的新的环境下,对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大学生是21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在党和国家大力强调自主创新的今天,科技创新能力成为高素质人才的核心和灵魂。所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问题更加突出地摆在我们面前。 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首先要从教育这个源头抓起”。“科技创新,关键在人才”,关键在于要有自主创新意识和自主创新能力的人才。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创新更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发展重要的基石。科技创新教育是高校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能力,是目前高校学生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科技创新能力及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 科技创新能力是指通过科学知识的积累和创新性思维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而且能够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它是一种开创性的探索未知的心理活动,是人类智慧升华的表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而且必要的。 创新教育中,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创新精神的培养、潜能

的开发、个性的发展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加学生就业机会有重要意义。在拥有一流的人才、一流的科研设备、全新的知识和高新技术的高等学校,对新世纪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研究和实践,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一大批有素质、有创新意识、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不仅是教育事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国家兴旺、民族振兴的要求;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加快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加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战略意义。 第二,培养大学生科技创能力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深化教育改革,加快培养具有科技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我们在未来竞争中赢得主动权的关键。当代大学生是将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力军,高等教育必须尽快担负起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历史责任,把增强大学生创新能力上升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而对于肩负振兴中华历史使命的当代大学生来说,只有培养高度的科技创新精神,在学习和工作中大胆创新,才能担当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第三,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是高校教学内在规律的体现和学生工作的内在要求。高校的教学过程应该是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学习与创造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学生参与科技活动,可以促进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为应用所学知识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通过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完善知

青年教师如何在科研工作中提高自身科研能力

青年教师如何在科研工作中提高自身科研能力 摘要: 青年教师是教育工作中最强的活力,是教育发展的希望所在。教育科研能力是一种高级的、来源于教育实践而又有所超越和升华的创新能力。青年教师要转变观念,树立和增强从事教育科研意识和自觉性;要提高自身的科研素质;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知识或基本方法;多投入、多交流,巩固自身科研成果。 关键词: 青年教师自身科研能力 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伟长说过:“不上课就不是教师,不做科研就不是好教师!”,我认为,不做科研就不是合格的教师!青年教师是教育工作中最强的活力,是教育发展的希望所在。青年教师应该努力成为教育科研的生力军、主力军。最近几年,我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教育科研培训,努力投身于学校轰轰烈烈的科研工作中去,先后参加了学校2000年开展的省级科研项目《农村小学语文课堂创新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和2004年县级科研项目《农村小学生交际心理培养的实验研究》。在实际的科研工作中,不仅锻炼了自己,增强了科研意识,也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就谈谈自身在实际科研工作中的一些粗浅体会:教育科研能力是一种高级的、来源于教育实践而又有所超越和升华的创新能力。具体指教师应当具有扎实的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论知识,具有收集利用文献资料、开发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具有较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具有开拓精神、理论勇气、严谨的治学作风以及执着的奉献精神等。虽然青年教师在某一领域已有较扎实的理

论基础,但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掌握交*学科的复合知识、动手能力等方面还有待提高。在科研实践中,青年教师可以接触到最新科技成果,洞悉并掌握本专业和相应专业的学术动态,从而提高自身素质,改善知识结构,淘汰、更新过时的知识点,并将最新科研成果直接、迅速地反映在教学活动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那么,青年教师如何在科研工作中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呢? 一、青年教师要转变观念,树立和增强从事教育科研意识和自觉性 教学是一门艺术,它的对象是一个个活的机体,这就需要教师积极探索教学规律,对教材、教法和学生的特点、差异等因素进行深入的钻研,推出新的教学方法,这就是教育科研的最终目的。多年来,在教育实践中我们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还不是教师能否从事教育科研的问题,而是绝大多数教师缺乏进行教育科研的意识。老教师怕改革、怕影响升学率、怕家长抱怨。而青年教师头脑中则存在诸如“教育科研神秘观”、“教育科研无用论”等一些错误的观念和意识,还有部分青年教师则把教育科研简单化,认为能写出文章、发表文章就是搞科研等,这就进一步削弱了教师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因此青年教师必须通过学习,牢固认识教育科研的重要性,在观念上进行转变和更新,从而树立全新意识,这就是:青年教师是教育科研的生力军,从事教育科研是每一位青年教师份内的工作;仅仅会教书而不会教育研究的教师,不是新时期的合格教师。这一点对于我们青年教师来说,只要认真学习应该不困难,这一点,我深有感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