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氨酯泡沫塑料无卤阻燃技术的研究进展

聚氨酯泡沫塑料无卤阻燃技术的研究进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于新材料的研究深入程度越来越高。目前,我国正在积极的进行节能环保型经济的发展,所以对于材料的节能型要求在不断的提升。聚氨酯泡沫塑料是聚氨酯材料的主要产品之一,此产品的质量较轻、导热性弱、比强度大,而且具有防震、隔音以及耐化学性等突出的优点,所以在目前的交通运输、家电以及生活用品等方面得到了显著的应用。目前,此种材料在我国的需求度不断的提升,而且应用范围也在不断的扩大。从此材料的研究分析来看,虽然其优势明显,但是在燃烧的过程中释放的有毒气体较多,所以应用受到了限制。为了推广其应用,积极的分析聚氨酯泡沫塑料的无卤阻燃技术意义显著。

标签:聚氨酯泡沫塑料;无卤阻燃技术;研究

聚氨酯泡沫塑料在目前的社会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对于现阶段的材料利用结构更新和改善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其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有毒气体影响了人们对其的接受程度,所以此材料的进一步推广受到了严重的限制。为了提升其社会利用价值,利用无卤阻燃技术进行聚氨酯泡沫的制成改造,这样可以有效的将其燃烧中产生的有毒气体進行抑制或者消除。通过此方面的措施,聚氨酯泡沫塑料的缺陷会得到逐渐的改变,其在社会中的推广度和利用价值都会得到提升。

1 聚氨酯泡沫塑料无卤阻燃技术

1.1 反应型阻燃剂

在聚氨酯泡沫塑料无卤阻燃技术利用中,反应型阻燃剂是重要的利用。所谓的反应型阻燃剂主要指的是在聚合物骨架中引入具有阻燃作用的元素或者是化合物,这样,基体结构中就会含有阻燃的成分。而这些阻燃的成分就可以成功的抑制聚氨酯泡沫塑料的燃烧。从现实利用的效果来看,反应型阻燃剂的阻燃作用发挥较为持久,而且具有非常良好的稳定性,并且这种阻燃剂可以有效的减少对材料自身性能的影响,所以说此种阻燃剂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就反应型阻燃剂的配置来讲,在其中加入的元素通常是磷、硅或者氮。就反应型阻燃剂的实施原理来看,主要是通过元素和机体本身的反应使得燃烧中的有害物质减少,这样,即使在燃烧的过程中,聚氨酯材料的有害性也会降低。

1.2 添加型阻燃剂

在聚氨酯无卤阻燃技术的利用中,使用到的另一种阻燃剂是添加型阻燃剂。此种阻燃剂的构成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材料基体,即聚氨酯基本成分。第二種是用于添加的阻燃元素以及化合物,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添加物主要包括了碳、旅、硼、卤素等。因为添加元素的不同,所以此种阻燃剂又有有机和无机的区别。有机添加型的阻燃剂主要指的是在其中添加了磷、氮、硅等形成的阻燃剂,

而无机添加型的阻燃剂主要指的是在基体中添加无机物形成的阻燃剂,从实践中来看,无机添加型阻燃剂常用的添加物是磷酸盐、硼酸盐、氢氧化铝等。就两种阻燃剂而言,无机添加型阻燃剂相比有机添加型阻燃剂更具优势。因为无机添加型的阻燃剂不仅不容易挥发、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而且工艺简单,成本较低。

1.3 膨胀型阻燃剂

在聚氨酯无卤阻燃技术的利用中,最新型的阻燃剂利用便是膨胀型阻燃剂。此种阻燃剂在目前社会中的迅速发展和利用主要得益于两方面的条件:第一是卤素阻燃剂的环境问题研究有了不断的深入,第二是阻燃剂新法则在社会中进行了颁布。在这两方面条件的作用下,膨胀型阻燃剂作为具有较高环保价值的无卤阻燃剂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就此种阻燃剂的作用原理来看,其主要是根据不同组分之间的化学反应和物理过程在聚合物的表面形成具有隔热、隔氧和抑制作用碳质泡沫碳层,利用碳层的作用对聚合物形成保护作用,从而达到阻燃的效果。从实际应用的效果分析来看,膨胀型阻燃剂有着两方面的优势:第一是此种阻燃剂的阻燃效率较高,第二是此种阻燃剂作用发挥的时候低烟无毒,也不会产生腐蚀性的气体。从这两方面的因素分析来看,此种阻燃剂的环境友好型特点突出。

2 可膨胀石墨阻燃分析

2.1 阻燃原理

可膨胀石墨是现阶段利用无卤阻燃技术利用中一种较为新型的阻燃剂。这种阻燃剂主要是利用化学和物理的方法将插层剂插入到了石墨层间的具有碳六角网络平面结构当中,由此形成的晶体化合物。在实际利用中,此种阻燃剂的原理表现为:当晶体化合物受热的时候,层间的插入物质会因为受热的缘故分解或者气化,从而产生大量的膨胀热,因为膨胀热远远的大于了石墨空间的范德华力,所以片层会被气流胀升,这样,石墨间的距离便有了进一步的扩大,由此就形成了“蠕虫状”的膨胀石墨。膨胀石墨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低的密度特点使其具有了较强的耐压性、柔韧性和可塑性,抗腐蚀性和抗氧化性以及抵抗高低温的能力也较强,所以阻燃的效果较好。

2.2 利用缺陷

在研究深入的情况下发现,虽然膨胀石墨作为新型的阻燃剂具有较大的优势,但是其也有一些客观存在的缺陷。比如说膨胀石墨的片层结构之间存在着很大的间隙,所以将其添加到聚合物当中的时候,膨胀石墨和机体之间的相容性会比较差,这就会导致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下降。无卤阻燃技术的研究目的是要在不改变复合材料性能特点的基础上提升其阻燃的效果,而膨胀石墨虽然具有较好的阻燃效果,同时也具备很好的环境效应,但是其结构的固有缺陷造成的力学性能下降却不容忽视。为此,强化膨胀石墨的进一步结构分析研究意义重大。

3 结束语

聚氨酯泡沫塑料作为一种重要的新型材料在目前的社会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从具体的利用效果来看,此种材料在燃烧的时候会产生较大的危害,所以为了强化其应用价值的提升,积极的探讨聚氨酯材料的无卤阻燃技术,目的就是要降低我应用危害。

参考文献:

[1]郑德志,辛梅华,李明春.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无卤阻燃技术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15(09):3349-3355+3362.

[2]赵义平,阎家建,陈丁猛,陈莉,董知之,付维贵.复配无卤阻燃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制备与表征[J].功能材料,2013(05):697-699.

[3]杨建军,章芬成,吴庆云,张建安,吴明元.无卤阻燃型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研究进展[J].塑料工业,2013(02):1-6.

[4]温中印,马宏明,罗振扬.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阻燃研究进展[J].高分子通报,2014(07):7-12.

聚氨酯的燃烧和阻燃

聚氨酯的燃烧和阻燃 聚氨酯材料是由碳—碳键为基本结构组成的有机高分子聚合物,属于可燃物质。用聚氨酯材料生产的各类产品与制品,在人们的社会活动中随处可见。由于它们处在各种各样的环境之中,引发火灾的几率较高。由各种引火源引发聚氨酯材料的燃烧以及伴随燃烧产生的烟雾毒性,已成为消防安全密切关注的重点之一,对有关聚氨酯产品及生产制定了日益严格的阻燃标准和法规。 同时,聚氨酯产品的生产所使用的大量原料多属于有机化合物和聚合物,也同属于可燃物之列,而在生产中使用的许多原料助剂,如有机溶剂及其配置的涂料、脱模剂等,因闪点、着火点较低,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燃烧隐患;此外,在大型软质聚氨酯块泡的生产中,由于使用高水量配方生产低密度泡沫体产生的热量多而泡沫体的散热性差,因此在贮存过程中,由泡沫体产生自燃而引发的火灾也曾有发生。 由聚氨酯泡沫体等燃烧产生的火灾危害,不仅来源于燃烧本身产生的大量热辐射而引发的火焰的蔓延和扩大,同时还来源于燃烧时产生的烟雾和分解释放出来的诸多有毒气体。许多火灾报告指出:由燃烧烟雾和有毒气体造成人员伤亡的比例远远高于真正燃烧本身造成的伤亡人数。因此,为保证生产过程和使用过程中的防火安全,必须系统地研究该类产品的燃烧机理、检测方法以及阻燃办法,制定产品的生产、使用安全标准和法规。下面,洛阳天江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将就聚氨酯泡沫的燃烧机理以及阻燃方法这两方面为大家进行简单介绍。 一、燃烧机理 在聚氨酯产品中,由于聚氨酯泡沫塑料的质量轻、体积大且传热系数低、最易发生燃烧,因此将它作为燃烧行为的研究对象最具有代表性。 一般物质的燃烧行为基本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物质引燃和火焰蔓延的初期阶段;第二个阶段为物质的完全燃烧的发展阶段;第三个阶段则为火焰衰减、燃烧熄灭的最终阶段。洛阳天江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在这里告诉大家,物质引燃的难易程度是物质燃烧行为的第一表征,它与物质本身的化学结构、组成、传导能力、热分解温度以及反应所产生的气体和液滴的助燃程度等因素有关。此外,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闪点和着火点,闪点和着火点越低的物质越容易燃烧。

聚氨酯泡沫塑料的阻燃

聚氨酯泡沫塑料的阻燃 聚氨酯泡沫塑料由于含可燃的碳氢链段、密度小、比表面积大,未经阻燃处理的聚氨酯是可燃物,遇火会燃烧并分解,产生大量有毒烟雾,给灭火带来困难。特别是聚氨酯软泡开孔率较高,可燃成分多,燃烧时由于较高的空气流通性而源源不断地供给氧气,易燃且不易自熄。聚氨酯泡沫塑料的许多应用领域如建筑材料、床垫、家具、保温材料、汽车座垫及内饰材料等,都有阻燃要求。国外对聚氨酯泡沫材料的阻燃相当重视,颁布了许多有关阻燃的法规和阻燃标准。在我国,对用于飞机、轮船、铁路车辆、汽车、其它重要场所及设施的聚氨酯泡沫,先后都提出了阻燃要求,且很多已采用了阻燃级聚氨酯泡沫[1]。 所谓阻燃,实际上指达到某种规范或某种试验方法的一个具体标准,塑料的“阻燃”或“难燃”一般只是对于小火而言,在大火中仍能燃烧。不过阻燃性能好的泡沫塑料遇小火年自熄,不易引起火灾;在火灾中,由于燃烧性能的降低,可降低火灾蔓延及产生刺激性有毒烟雾的危险。 已有大量的文献综述阻燃剂在聚氨酯泡沫塑料中的应用[1~3],现根据部分文献数据,对聚氨酯泡沫塑料的阻燃技术作一简单的综述。 1997年颁布国家标准《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方法》(GB8624-1997)(以下简称《标准》),于1997年4月1日实施,规定中的氧指数、垂直燃烧法、烟密度3项指标,更为严格的测定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阻燃性能,即用着火性、火焰传播性,烟密度3项综合指标衡量材料的阻燃性能。 B1等级材料指标:1)氧指数大于32%;2)平均燃烧时间30s,平均燃烧高度小于250mm;3)烟密度等级SDR<75。 1 阻燃原理 一般,通过添加阻燃剂提高泡沫塑料的阻燃性,以延缓燃烧、阻烟甚至使着火部位自熄。也可采用含阻燃元素的多元醇(即反应型阻燃剂)为泡沫原料。阻燃剂必须具有以下一种或数种功能:能在着火温度或接近着火温度下吸热分解成不可燃物质;能与泡沫燃烧产物反应生成不易燃物质;可分解出能终止泡沫自由基氧化反应的物质。 在聚氨酯泡沫中,含磷阻燃剂主要在凝聚相发挥作用,磷化物可以消耗泡沫塑料燃烧时分解出的可燃气体,使其转化成不易燃烧的炭化物,泡沫体中磷(P)含量达1.5%左右时即可获得较佳的阻燃效果。 含卤素阻燃剂主要在气相中发挥作用,卤素是泡沫塑料燃烧反应的链终止剂,在塑料燃烧时生成卤化氢而抑制燃烧反应。据有关资料,为使泡沫获得较满意的阻燃性能,泡沫体中溴(Br)质量分数应达12%~14%,或氯(Cl)质量分数达18%~20%。当磷-卤联用时,由于存在一定的协同效应,故0.5%P+(4%~5%)Br或1%P +(8%~12%)Cl即可使聚氨酯泡沫具有自熄性[1]。 典型的磷-氮阻燃体系可由聚磷酸铵和三聚氰胺等组成,在泡沫受热初期,阻燃剂分解产生磷酸等,它与多羟基化合物形成具有阻燃作用的磷酸酯并释放水蒸气;在高温下泡沫中的阻燃剂气化产生不燃性气体,使熔融的泡沫炭化形成疏松的多孔性阻燃层。 氢氧化铝中含有大量的结晶水(质量分数可高达34%),结晶水在泡沫塑料生产过程中很稳定,但在泡沫塑料燃烧温度时将快速分解,吸收燃烧热,并在火源和泡沫间形成不燃性的屏障,从而起到阻燃作用。同时,它也是一种烟气抑制剂。 2 添加阻燃剂制备阻燃泡沫塑料 人们发现,含磷、氮、卤素、锑、铝、硼等元素的塑料制品具有较好的阻燃性能。一般可通过在制备聚氨酯泡沫塑料时在发泡配方中添加阻燃剂,使聚氨酯泡沫塑料具有一定的阻燃性能。选择阻燃剂,除了要考虑它对制品的阻燃效果(包括长期阻燃效果、遇火时的烟雾性等),还需考虑加入阻燃剂对发泡工艺的影响,以及对制品物性的影响。 用于聚氨酯的阻燃剂有非反应性添加型阻燃剂及反应型阻燃剂两类。 2.1 添加非反应性阻燃剂 聚氨酯泡沫的阻燃剂以液态阻燃剂为主。液体阻燃剂主要是含磷、氯、溴元素的有机化合物,如三(2-氯丙基)磷酸酯(TCPP)、三(2-氯乙基)磷酸酯(TCEP)、三(二氯丙基)磷酸酯(TDCPP)、四(2-氯乙基)亚乙基二磷酸酯、甲基膦酸二甲酯(DMMP)、多溴二苯醚,等等。固态阻燃剂如三聚氰胺、三氧化锑、氢氧化铝、硼酸

阻燃聚氨酯软质泡沫塑料研究

阻燃聚氨酯软质泡沫塑料研究 摘要: 阻燃聚氨酯软质泡沫塑料是一种具有良好绝缘性能和抗压能力的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汽车和航空等领域。然而,由于其易燃性,安全性成为 其应用的主要限制因素。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添加阻燃剂提高聚氨酯软 质泡沫塑料的阻燃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添加阻燃剂可以有效提高聚氨酯 软质泡沫塑料的热稳定性,并显著减少其燃烧速率和烟雾产生。此外,通 过变化阻燃剂的种类和添加量,可以调节聚氨酯软质泡沫塑料的阻燃性能。本研究的发现对于开发更安全、可持续的聚氨酯软质泡沫塑料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阻燃剂,聚氨酯,软质泡沫塑料,热稳定性,燃烧 引言: 聚氨酯软质泡沫塑料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和包装材料,具有轻质、隔热、隔音、抗压和吸震等优点,在现代社会得到广泛应用。然而,由于其 易燃性,聚氨酯软质泡沫塑料的应用受到了限制。因此,提高聚氨酯软质 泡沫塑料的阻燃性能成为了当前的研究热点。 阻燃剂是一种可以减少材料燃烧性能的添加剂。通过添加适量的阻燃 剂可以改善聚氨酯软质泡沫塑料的燃烧性能,减少其燃烧速率和烟雾产生。目前,常用的阻燃剂包括卤素化合物、氮磷系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等。然而,由于卤素化合物的环境和毒性问题,寻找更安全、可持续的阻燃剂成 为了当前的研究方向。 方法:

本研究采用溶胀法制备了阻燃聚氨酯软质泡沫塑料。首先,将聚氨酯原料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然后加入不同种类和添加量的阻燃剂,并进行搅拌。最后,将混合溶液倒入模具中,进行凝固和固化,得到阻燃聚氨酯软质泡沫塑料。 结果与讨论: 实验结果表明,添加阻燃剂可以显著提高聚氨酯软质泡沫塑料的热稳定性。热重分析结果显示,添加阻燃剂后,聚氨酯软质泡沫塑料的失重温度明显增加,热分解速率显著降低。这是因为阻燃剂可以吸收热量,形成惰性气体,从而减缓材料的热分解过程。 火焰测试结果显示,添加阻燃剂后,聚氨酯软质泡沫塑料的燃烧速率明显减小。同时,添加阻燃剂可以减少燃烧时产生的烟雾和有害气体。这是由于阻燃剂可以抑制燃烧反应,减少燃烧产物的生成。 结论: 本研究通过添加阻燃剂改善了聚氨酯软质泡沫塑料的阻燃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添加阻燃剂可以提高材料的热稳定性,减少燃烧速率和烟雾产生。通过调节阻燃剂的种类和添加量,可以进一步改善聚氨酯软质泡沫塑料的阻燃性能。这对于开发更安全、可持续的聚氨酯软质泡沫塑料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基聚氨酯的研究进展

生物基聚氨酯的研究进展 赵鑫 【摘要】Bio-based polyurethane ( PU) has been used extensively from last few decades and replaced petrochemical based coating due to their lower environmental impact, easy availability, low cost and biodegradability. Bio-derived material, such as vegetable oils, cashew nut shell liquid ( CNSL), terpene, eucalyptus tar and other bio-renewable sources, constitutes a rich source of precursors for the synthesis of polyols and isocynates which are being considered for the production of “greener” PU. Various chemical modifications of bio-based precursors, synthesis of various PU from these modified materials. The technological and future challenges were discussed in bringing these materials to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together with potential solutions, the major industry players who were bringing these materials to the market were also discussed.%近年来,随着化石能源的短缺以及环保意识的提高,由于生物基聚氨酯具有来源绿色、价廉易得和易于降解,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植物油、腰果壳油、萜烯类、桉溚以及其他的生物基可再生材料是合成多元醇、聚氰酸酯的最重要的原料,而多元醇和聚氰酸酯则可用来合成聚氨酯前体。对聚氨酯生物基前体进行不同的化学修饰,就能得到不同类型的聚氨酯。本文对合成聚氨酯的不同的生物基材料进行了总结,并探讨了其应用前景及缺陷。 【期刊名称】《广州化工》 【年(卷),期】2016(044)014

聚氨酯材料的阻燃技术研究

聚氨酯材料的阻燃技术研究 摘要:作为高分子材料——聚氨酯,其在工业、农业、建筑、军事等领域广泛应用,其材料的阻燃性能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接下来,本文将深入探究聚氨酯材料的阻燃技术,旨在为一线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与其他高分子材料相同,没有经过处理的聚氨酯,能在空气中燃烧,其极限氧指数为18.随聚氨酯材料的广泛应用,其火灾发生事故也较为频繁,聚氨酯材料的阻燃技术与安全性能越来越重要。 1.聚氨酯阻燃类型分析 现阶段,聚氨酯材料广泛应用,全球各大公司积极发展聚氨酯材料,各种新产品纷纷涌现。聚氨酯材料制备,具有良好的耐寒、耐热、隔油等性能,是保温、防震中不可或缺的原材料,在家电业、汽车工业中广泛应用。 1.1.现阶段,高分子材料主要通过以下方式获得阻燃性能 1.1.1.抑制降解与氧化技术 1.1. 2.催化阻燃技术 1.1.3.消烟技术 1.1.4.冷却降温技术 1.1.5.接枝与交联改性 1.1.6.隔热碳化技术 1.2.聚氨酯阻燃方式可分为三种类型 1.2.1.在聚氨酯合成过程中,添加磷、溴、氯等元素,这种叫作添加型阻燃剂。 1.2.2.在有机多元醇或原料异氰酸酯上添加磷、溴、氯等元素,进一步获得本体阻燃泡沫,这种叫作反应型阻燃剂。 1.2.3.在聚氨酯材料中,积极加入耐热高基团,进一步提升材料阻燃性能。 2.聚氨酯阻燃机理探究 与其他塑料阻燃原理相似,聚氨酯材料通过使用阻燃剂,能有效提升自身分

子的耐燃性能,进一步阻止其燃烧或者减缓其燃烧速度。如果使用阻燃剂,在塑料与火接触时,不会快速燃烧,一旦离开火源,就能迅速熄灭。 从整体上说,阻燃剂的作用机理非常复杂。但是,从根本上来说,阻燃剂就是通过某种方式达到阻止或切断燃烧的目的。本文从以下方面探究阻燃剂作用机理: 2.1.阻燃剂产物自身的脱水功效,使有机物进一步炭化,进而生成单质碳,在炭黑皮膜的影响下,很难引起火焰燃烧,起到阻燃效果。 2.2.阻燃剂分解,进一步在树脂表面覆盖一层保护膜,将空气隔离,产生阻燃效果。 2.3.阻燃剂分解成为HO,如果自由基连锁被切断,就会达到熄火目的。通过加入某些化学元素,能改变材料的分解速率。阻燃剂能进一步分解成为各种游离基,游离基会与分解物发生化学作用,降低燃烧能量。 2.4.阻燃剂能够分散或吸收燃烧热,进而减低聚合物自身温度,有效缓解燃烧与分解。 2.5.阻燃剂能够分解出氮气、氨气、二氧化然、氯化氢、水等不可燃气体,将燃烧区域的氧气与可燃性其他浓度冲淡,进而达到阻燃效果,其中,氮气的阻燃效果最好。 2.6.协同作用,大量实践证实,某些材料如果单独使用,其阻燃效果不理想。然是,多种材料协同运用,就会大幅度提升其阻燃效果。在含氮与含磷体系中,也会发生氮磷协同作用,进一步提升阻燃效果。从根本上来说,使用阻燃就就是通过中断热交换方式、凝聚相或气相阻燃方式实现的,上述方式共同组合成为一种复杂的阻燃过程。 3.聚氨酯材料的阻燃技术 3.1.添加型阻燃 添加型阻燃剂是通过直接添加阻燃剂这种物理方式,在聚氨酯基体中分散。一般将阻燃剂分为无机与有机两种,无机添加剂主要包括硼酸盐、磷酸铵、氢氧化铝等,有机添加剂主要包括氯化石蜡、磷酸酯等。无机阻燃剂具有高效、低烟、无毒等特性,对环境影响比较小。这种阻燃剂多为固体阻燃剂。我国现阶段88%的阻燃剂含卤,对于无机阻燃剂的应用比较小。这主要是因为,与固态阻燃剂相比,液体阻燃剂对聚氨酯性能影响比较小。在添加型阻燃剂应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一定问题。在高分子基体中,阻燃剂的界面性、相容性等问题。同时,阻燃剂的应用量,也会影响材料性能。阻燃剂的用量以及种类不同,其对于聚氨酯材料密度与阻燃性影响也不相同。现阶段市场上应用最广泛的还是卤化或者含磷添加剂,这种添加剂虽然阻燃效果好、价格低廉,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

聚氨酯泡沫塑料的研究与应用

聚氨酯泡沫塑料的研究与应用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聚氨酯泡沫塑料得到了越来越高的关注度,因其具有优异的新跟那个,被广泛应用与各行各业中。本文主要论述了聚氨酯泡 沫塑料的发展和应用,并介绍了研究人员通过对聚氨酯泡沫塑料的改性,优化和 提高其各方面性能,从而拓宽其应用范围。 关键词:聚氨酯,泡沫塑料,应用,改性 1. 泡沫塑料的概述 泡沫塑料也称多孔塑料,是由传统的热塑性和热固性树脂作为原材料,通过 各种发泡技术制备而成,在传统的固体塑料中填充大量的气体微孔,其结构如同 海绵,属于高分子类材料。因为泡沫塑料具有很优良的性质,如密度低质量小、 吸收噪音效果好、绝热保温性能优异等,所以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泡 沫塑料的制备成型过程简单,品种多,性能优异,在现代塑料工业中已经成为不 可或缺的产品[1]。 1. 聚氨酯泡沫塑料的概述 聚氨酯(PU),全称为聚氨基甲酸酯,由多异氰酸酯类与多元醇类反应生成 的聚合物,是在20世纪40年代,由德国科学家拜尔所发明[2]。聚氨酯材料材料 有不同的分子结构,如线形结构和体型结构,故其具有不同的性能,其结构和性 能可以通过调整原材料中官能团数目来调整。聚氨酯制品可以分为泡沫类和非泡 沫类两种,聚氨酯泡沫塑料是聚氨酯制品中最重要的品种,同时也是泡沫塑料的 一个重要分支,被称为“第五大塑料”[3]。聚氨酯泡沫塑料是由黑料和白料反应 制备而成,其中黑料是多异氰酸酯,白料包含多元醇、表面活性剂、催化剂、发 泡剂等。根据不同的配方,改变其中一种原料的量,调整原料官能团数目就可以 制备具有不同结构和性能的聚氨酯泡沫塑料[4],由于聚氨酯这种独特的特性,聚

无卤阻燃聚碳酸酯新进展

无卤阻燃聚碳酸酯新进展 来源:中国化工信息网2009年3月30日 传统的阻燃聚碳酸酯(PC)材料常采用溴系阻燃剂(BFR)阻燃,如加入质量分数6%-9%的含溴环氧低聚物(一般不添加Sb2O3,以免引起PC降解和恶化PC的透明性)即可使PC的阻燃等级达到UL94 V-0级,且对其热变形温度(HDT)影响甚小,甚至可增加PC的冲击强度。在此类阻燃PC材料中加入一定量的热致液晶聚酯,可改善其流动性,因而可用于注塑薄壁型制品。又如加入质量分数约10%的含溴碳酸酯低聚物也可使PC 达到UL94 V-0级,且阻燃PC的物理性能较佳。另外,溴代三甲基苯基氢化茚也是很适于PC的溴系阻燃剂,但为了使PC达到UL94V-0级,添加的质量分数需15%以上。含溴磷酸酯[三(二溴苯基)磷酸酯]具有分子内磷-溴协同效应,质量分数为8%-10%时即可赋予PCUL94V-0级。但随着对阻燃高分子材料环保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BFR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因此无卤阻燃剂开始在阻燃PC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可用于PC的无卤阻燃剂有新型固态磷酸酯阻燃剂,反应型磷系阻燃剂,磺酸盐、磺酰胺盐、有机硅系阻燃剂及红磷等,与BFR相比,它们均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及人类健康。 1 阻燃PC用无卤阻燃剂的结构及性能 (1)三苯基磷酸酯(TPP),淡黄色固体,熔点不高于50℃,质量损失5%时的热失重温度(T5%)为260℃。 (2)间亚苯基四(二甲苯基)双磷酸酯(XDP),白色固体,熔点95-100℃,T5%为350℃。 (3)2,2,-二亚苯基丙烷四苯基双磷酸酯(BDP),五色或淡黄色液体,熔点69-74℃,T5%为370℃,为低聚物,聚合度n=1-5。 (4)间亚苯基四苯基双磷酸酯(RDP),五色或淡黄色液,体,沸点大于300℃,T5%为305℃,为低聚物,聚合度n=1-5。 (5)对亚联苯基四苯基双磷酸酯(DHBDP),白色固体,熔点76-82℃,T5%为350℃,为低聚物,聚合度n=1-5。 (6)二亚苯基砜四苯基双磷酸酯(BSPP),白色固体,熔点90-94℃,T5%为349℃,为低聚物,聚合度n=1~5。 (7)双(羟苯基)苯基氧化膦(BHPPO),白色固体,熔点不高于230℃,T5%大于300℃。

塑料膨胀阻燃技术的研究进展

塑料膨胀阻燃技术的研究进展 绝大多数塑料是可燃的,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火灾隐患,因此需要对塑料进行阻燃改性。较早的改性剂是卤系阻燃剂,目前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其阻燃效果好,但在燃烧时会产生有毒的腐蚀性气体(如溴化氢等)及大量烟雾,发生火灾时给人的逃生带来极大困难。近年来,降低燃烧时的生烟量及有毒气体排放量、提高阻燃塑料的综合性能的呼声日益高涨。 膨胀阻燃技术是在阻燃涂料的基础上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新型阻燃技术。在膨胀型阻燃剂(IFR)阻燃塑料时,塑料表面会形成一层均匀的炭质泡沫层,该层在凝聚相中起到隔热、隔氧、抑烟和防止融滴的作用,且低烟、低毒、无腐蚀性气体产生。因此,膨胀阻燃技术已成为当前最活跃的阻燃研究领域之一。 1 膨胀型阻燃剂的分类 IFR主要分磷、氮类阻燃剂和可膨胀石墨两类,磷、氮类阻燃剂又分单体型磷、氮类阻燃剂和混合型磷、氮类阻燃剂两类。 1.1 磷氮类阻燃剂 1.1.1 磷氮类阻燃剂的组成 磷氮类膨胀型阻燃剂主要由炭源(成炭剂)、酸源(脱水剂)和气源(发泡剂)3部分组成。炭源是能生成膨胀多孔炭层的物质,一般是含碳丰富的多官能团(如-OH)成炭剂,如季戊四醇及其二缩醇、淀粉等,其有效性与活性羟基的数量有关,应在低于自身或塑料基体分解的温度下先与炭化催化剂反应。酸源一般是在加热条件下释放无机酸的化合物,对无机酸的要求是沸点高和氧化性不太强,它必须能使含碳多元醇脱水,但在火灾发生之前不宜发生脱水反应,所以常用的酸源都是盐或酯。气源是受热放出惰性气体的化合物,一般是铵类和酰胺类物质,如尿素、蜜胺、三聚氰胺等,须在适宜的温度下分解,并产生大量气体。 单体型磷氮类阻燃剂就是炭源、酸源、气源共同存在于同一分子中,分子结构中一般都含有自由的、可离子化的氢的衍生物,因此才能在加热时产生膨胀作用。混合型磷氮类阻燃剂是由磷酸盐、多元醇和含氮化合物三部分组成的混合物。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聚磷酸铵/季戊四醇/三聚氰胺(APP/PER/MEL)阻燃体系。 1.1.2 磷氮类阻燃剂的阻燃机理 膨胀型阻燃剂在受热时,成炭剂在脱水剂作用下脱水成炭,炭化物在膨胀剂分解的气体作用下形成蓬松发孔封闭结构的炭层。该炭层为无定形炭结构,其实质是碳的微晶,一旦形成,其本身不燃,并可阻止塑料与热源间的热传导,降低塑料的热解温度。另外,多孔炭层可以同时阻止热解产生的气体扩散以及外部氧气扩散到未裂解塑料表面,使燃烧的塑料得不到足够的氧气和热能而自熄,是典型的凝聚相阻燃机理。炭层形成的历程是: (1)在较低的温度下酸源释放出无机酸。 (2)在稍高与释放酸的温度下,发生酯化反应,体系中的胺可以作为酯化反应的催化剂。 (3)体系在酯化前和酯化过程中熔化。 (4)反应产生的水蒸气和由气源产生的不燃性气体使熔融体系发泡,与此同时,多元醇磷酸酯脱水炭化,形成无机物及炭残留物,且体系进一步膨胀发泡。 (5)体系胶化和固化,形成多孔泡沫炭层。 1.2 可膨胀石墨 可膨胀石墨(Expandable Graphite,EG)是一种新型无卤阻燃剂,它是由天然石墨经浓硫酸酸化处理,然后水洗、过滤、干燥后在900-1 000℃下膨化制得。可膨胀石墨被迅速加热至300℃左右时,可沿结晶结构的C-轴方向膨胀数百倍。膨胀后的石墨由原来的鳞片状变成密

聚氨酯泡沫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研究

聚氨酯泡沫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研究 一、简介 聚氨酯泡沫材料概述 聚氨酯泡沫材料,又称“PU泡沫材料”,是一种常见的塑料材料,具有较优异的绝热和吸音性能,常用于建筑、交通工具、电子电 器等领域。其泡沫结构能够隔绝外界声音和温度,减少能量的流失,具有良好的环保性能,因此备受人们青睐。 二、物理化学性质 聚氨酯泡沫材料主要物理化学性质 1. 密度:聚氨酯泡沫材料具有低密度的特点,可根据需要控制 泡沫的密度,从而达到不同需求的性能。 2. 导热性:聚氨酯泡沫材料的导热系数较低,具有良好的绝热 性能,能减少能量的流失。 3. 吸音性:聚氨酯泡沫材料具有良好的吸音声学特性,可吸收 声音波能并减少声学干扰。 4. 稳定性:聚氨酯泡沫材料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能够长时间保 持其性能。

5. 机械性能:聚氨酯泡沫材料具有较好的机械性能,可根据需要进行强度调整,尤其适合作为轻质材料。 三、应用领域 聚氨酯泡沫材料的主要应用领域 1. 建筑领域:聚氨酯泡沫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建筑领域,主要用于建筑保温、隔音等方面,减少能量和声音的流失,提高建筑的舒适度。 2. 交通运输领域:聚氨酯泡沫材料可用于汽车、火车、船舶等交通工具的制造、保温和隔音材料。 3. 冷链物流领域:聚氨酯泡沫材料作为保温材料,可应用于冷链物流领域,维护冻品、冷鲜食品等货物的质量。 4. 电子电器领域:聚氨酯泡沫材料可用于电子电器领域中的隔热、吸音和补强材料。 四、研究进展 聚氨酯泡沫材料的研究进展 1. 研究结构和性能:近年来,有研究者通过多种方法研究了聚氨酯泡沫材料的结构和性能,其中包括原位聚合、反应挤出和发泡技术等。

阻燃聚氨酯软质泡沫塑料研究

阻燃聚氨酯软质泡沫塑料研究 介绍了国内外聚氨酯软质泡沫塑料的阻燃情况,阐述了聚氨酯的阻燃原理及方法,展望了其发展方向。 标签:阻燃;聚氨酯;泡沫塑料 近年来,聚氨酯工业发展很快。这是因为聚氨酯(PU)材料的性能优良,其软质泡沫塑料具有质轻、柔软、绝缘、透气、无毒、回弹性好、压缩变形小、耐湿、耐老化、耐油、耐有机溶剂、隔音、保温等多种优良特性,因此,广泛用于交通运输、建筑、装饰、工业设备、管道保温、轻工业、民用家具等领域,其用量约占整个聚氨酯材料产量的85%。 与其他有机高分子材料一样,聚氨酯是一种可燃性聚合物,特别是软质泡沫塑料,由于密度小、比表面积较大、绝热性好,其燃烧问题尤为突出。我国聚氨酯软质泡沫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且在民航,交通运输、高层建筑、地下矿井、管道保温等方面对其提出了阻燃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人们对火灾防范意识的逐渐增强,软质聚氨酯泡沫的阻燃问题,将会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1 国内外研究概况 由于PU软质泡沫塑料本身结构特殊,极易燃烧,燃烧时热释放量大,容易发生滴落现象;在生产过程中对发泡工艺条件要求高,添加阻燃剂往往会引起泡沫塌泡、开裂、粉化或回弹性等物理性能大幅度下降,丧失了本身所具有的优良性能。所以,PU软质泡沫塑料属于阻燃难度很大的品种。虽然国内外已对PU 软质泡沫塑料的阻燃性能进行了大量研究,但至今阻燃水平尚未达到满意的结果,因此,目前国内外均在进一步对它进行阻燃研究。 1.1 国外的研究概况 PU软质泡沫塑料的火灾危险性早已引起很多国家的关注,对PU软质泡沫塑料都已提出了阻燃的要求,美国制定并颁布了FMVSS2302标准和家具燃烧试验标准CAL117,限制非阻燃泡沫塑料的生产和使用,到1978年,使用的泡沫几乎都为阻燃型产品。英国要求用于家具和床垫的泡沫塑料都必须阻燃,1988年底宣布禁止非阻燃的普通泡沫塑料和高回弹泡沫塑料用于家具制品。日本运输省81号文件对于客车的座、卧垫材规定都必须使用阻燃制品,要求氧指数26.5。国外PU软质泡沫塑料阻燃技术受到了较为普遍的重视。过去的研究工作主要偏重于添加法阻燃技术,开发的阻燃PU软质泡沫塑料应用于各种领域。但由于受发泡工艺的限制,阻燃剂的添加量有限,生产的阻燃PU软质泡沫塑料阻燃级别不高,一般为自熄型产品,氧指数为26,很少见到有PU软质泡沫塑料氧指数高于26的报道。近年来PU软质泡沫塑料阻燃水平已有较大提高,正在由过去的自熄型向难燃型(氧指数为30)迈进。例如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研究的高回弹PU软质泡沫塑料阻燃性能不仅符合美国通用标准FM2VSS2302,而且符合英国

聚氨酯研究进展

聚氨酯树脂的研究进展 摘要:本文综述了聚氨酯目前研究热点,其中包括氟硅改性、水性化、非异氰酸酯聚氨酯和聚氨酯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指出了聚氨酯未来研究方向。 关键词:聚氨酯;氟硅改性;水性;非异氰酸酯;纳米复合材料 Research progress of polyurethane Abstract: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current research focus of polyurethane, including fluorine-modified, water-based, non-isocyanate polyurethane and polyurethane nano-composites,demonstrating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of polyurethane. Keyword: polyurethane; fluorine-modified; non-isocyanate; nano-composites 引言 聚氨酯树脂(PU)是一种重要的合成树脂,它具有优良的性能,如硬度范围宽、强度高、耐磨、耐油、耐臭氧性能优良,且具有良好的吸振,抗辐射和耐透气性能,具有高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良好的耐磨损性、抗挠曲性、耐溶剂性,而且容易成型加工,并具有性能可控的优点;它的产品形态多样,如泡沫塑料、弹性体、涂料、胶黏剂、纤维素、合成革等;因此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建筑、机械、家具等诸多领域。 1.氟硅改性 氟硅改性聚氨酯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氟硅具有独特的化学结构,其表面能较低,因此在成膜过程中向表面富集,可赋予改性聚合物涂膜优良的耐水、耐油污、耐候、耐高低温使用性能以及良好的机械性能。常有两种: 一种方法是将含有羟基或胺基的硅氧烷树脂或单体与二异氰酸酯反应,将有机硅氧烷引到水性聚氨酯中,利用硅氧烷的水解缩合交联来改善聚氨酯的性能;另一种方法是在环氧硅氧烷作为后交联剂引入到体系中,形成环氧交联改性聚氨酯体系。Cheng(Cheng, Zhang et al. 2005)等人基于聚丙二醇(PPG),聚醚接枝聚硅氧烷(PE- PSI),2,4 - 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二羟甲基丙酸(DMPA)和1,4 -丁二醇(BDO)合成一个新颖的硅氧烷改性聚氨酯(PE- PSI)。Luo(Luo, Huang et al. 2010)等人基于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以二端羟烷基聚[甲基-(3,3,3- 三氟丙基)]硅氧烷(PMTFPS)为软段,聚己内酯(PCL)的混合软段的基础上,合成氟-硅氧烷改性聚氨酯系列。Linlin(Linlin, Xingyuan et al. 2007)等以2,4-甲苯二异氰酸酯、二端羟丁基聚二甲基硅氧烷(DHPDMS)、聚四氢呋喃醚二醇、1,4-丁二醇为主要原料合成了系列的有机硅改性聚氨酯(Si-PU)。硅烷改性聚氨酯的研究十分活跃,以聚氨酯为主链通过硅烷封端改性,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Mahdi(Mahdi, Syed Z. Rochester Hills et al. 2001)通过硅烷偶联剂改性聚氨酯,提高了聚氨酯密封胶对玻璃的粘接性,而且不用底涂剂,甚至可胶接油漆面和有机物污染的表面。Sun, DX(Sun, Miao et al. 2011)等用硅烷偶联剂(SiCA)改性功能化的纳米二氧化硅聚氨酯,提高其热稳定性、

阻燃聚氨酯材料的研究现状

阻燃聚氨酯材料的研究现状 郭嘉昒;马慧;李为民;吕利刚 【摘要】聚氨酯材料在军工和民用领域应用十分广泛.在某种程度上,聚氨酯可以说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基础材料.近年来,阻燃聚氨酯材料的研究成为一个热点.综述了国内外阻燃聚氨酯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了阻燃聚氨酯的发展趋势. 【期刊名称】《上海化工》 【年(卷),期】2018(043)009 【总页数】3页(P35-37) 【关键词】阻燃;安全;聚氨酯材料 【作者】郭嘉昒;马慧;李为民;吕利刚 【作者单位】四川科技职工大学安全工程系四川成都610101;中北大学化工与环境学院山西太原030051;中北大学化工与环境学院山西太原030051;四川科技职工大学安全工程系四川成都610101;四川科技职工大学安全工程系四川成都6101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328.3 聚氨酯是一种由多异氰酸酯和多元醇反应并具有若干个氨基甲酸酯链段的有机高分子材料。聚氨酯材料具有优异的柔韧性、粘接性、耐磨性及耐低温性等诸多优点。聚氨酯材料在新材料工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广泛应用于航天、汽车、建筑、

涂料、纺织、皮革、家具、家电、包装、军工等领域[1]。但是,未经阻燃处理的 聚氨酯材料遇火会燃烧分解,并释放出大量有毒有害气体,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聚氨酯材料的阻燃研究十分迫切和必要,近年来,阻燃型聚氨酯逐渐成为聚氨酯材料研究的一个热点领域。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由于传统卤系阻燃剂带来的环境问题难以解决,各国研究者开始寻求环境友好型阻燃剂,对含氮-磷有机化合物阻燃剂的研究较多。国内外的科研工作者对阻燃材料 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目前已取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现综述如下。 王翠翠等[2]研究了2种无卤阻燃剂,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有机改性的层状双氢氧 化物(LDH),通过X射线衍射(XRD)对其进行性能检测。通过磷酸与三聚氰胺反应制备磷酸蜜胺盐(MPP),并将其作为插层剂制备磷酸蜜胺盐-蒙脱土(MPM),对蒙脱土进行了有机改性,用XRD对MPM的结构进行了分析表征。制备了水性聚氨酯-层状双氢氧化物纳米复合材料,并对其氧指数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 纳米混合阻燃剂能明显提高水性聚氨酯的阻燃性能。 王娜等[3]用 DOPO(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对介孔分子筛MCM-41进行表面改性,将改性后的MCM-41作为阻燃剂与聚磷酸铵(APP)、季戊四醇(PER)及三聚氰胺(MEL)复配阻燃剂,研究了添加改性MCM-41对聚丙烯(PP)的阻燃性能、力学性能和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少量DOPO改性分子筛即可显著提高PP的阻燃性能,当改性分子筛的添加量为1%时,阻燃PP的氧指数为32.6,比纯PP提高91.76%;热重分析(TGA)、动态热机 械能分析和扫描电镜分析的结果表明,添加少量的改性分子筛MCM-41可催化APP/PER/MEL间的酯化反应,促进体系成炭,形成更紧密的炭层,从而提高材料的阻燃性能。 崔锦峰等[4]以DOPO和顺丁烯二酸酐(MA)为原料合成含磷单体DOPOMA,将

国外聚氨酯材料无卤阻燃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国外聚氨酯材料无卤阻燃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许弟;崔正;赵欣;张胜;陈宇 【期刊名称】《聚氨酯工业》 【年(卷),期】2012(27)4 【摘要】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flame-retardant research on polyurethane (PU) was introduced- The halogen free flame retarded technology of PU in abroad was reviewed, including additive flame retardant, polyurethane-polyisocyanurate (PUR-PIR) technology and modified-molecular flame retardant. Besides, trends of flame-retard-ant technology of PU were prospected.%介绍了阻燃聚氨酯材料的研究现状,综述了近几年来国外无卤阻燃聚氨酯技术,包括填充型阻燃聚氨酯技术、聚异氰脲酸酯改性聚氨酯技术、本征阻燃聚氨酯技术,展望了未来聚氨酯材料的阻燃技术发展趋势.【总页数】4页(P1-4) 【作者】许弟;崔正;赵欣;张胜;陈宇 【作者单位】北京化工大学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100029;北京华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100084;北京华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100084;广东华南精细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江门529141;北京化工大学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100029;北京华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100084;广东华南精细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江门529141 【正文语种】中文

聚氨酯泡沫材料的研究与应用

聚氨酯泡沫材料的研究与应用聚氨酯泡沫材料是一种热固性泡沫塑料,具有优异的绝热、防水、防火等性能,在建筑、交通、家电等领域广泛应用。本文将从聚氨酯泡沫材料的制备、性能及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聚氨酯泡沫材料的制备 聚氨酯泡沫材料是通过聚合物化合物经过反应、发泡、固化等工艺生产而成。其主要原料为异氰酸酯、多元醇、膨胀剂、催化剂等。其中异氰酸酯与多元醇反应生成聚醚多元醇,再加入膨胀剂、催化剂等物质混合搅拌形成发泡体系。在高温下,由于膨胀剂的水解和气化作用,泡沫体系膨胀,形成泡沫塑料。在固化剂的作用下,形成具有一定硬度的泡沫体系,最终制备成为聚氨酯泡沫材料。 二、聚氨酯泡沫材料的性能 1. 绝缘性能:聚氨酯泡沫材料具有优异的绝缘性能,能够有效阻止热量和电流的传递。其热传导系数在每W/(m·K)以下,可降

低建筑物的能耗。同时,聚氨酯泡沫材料的绝缘性能也使其在家电、交通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2. 防水性能:聚氨酯泡沫材料具有较好的防水性能,不易吸水,不会因潮湿或水分而导致产品变形或损坏。特别是在建筑领域, 聚氨酯泡沫材料常用于屋顶、墙体等的保温和防水。 3. 防火性能:聚氨酯泡沫材料具有优异的防火性能,其火灾等 级达到B1级以上,是许多建筑领域所使用的建筑材料之一。 4. 其他性能:聚氨酯泡沫材料还具有良好的抗压强度、抗冲击性、吸音性能等优点,可以广泛用于建筑、交通、食品包装等多 个领域。 三、聚氨酯泡沫材料的应用 1. 建筑领域:聚氨酯泡沫材料具有优异的隔热、防水、防火等 性能,在建筑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其常常被用于建筑外保温、屋 顶保温、墙体保温、地面保温等。

聚氨酯发泡材料的阻燃改性与保温性能研究进展

聚氨酯发泡材料的阻燃改性与保温性能 研究进展 Summary:聚氨酯泡沫材料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同时还具有耐磨、抗低温以及绝缘等特点,因此获得了非常广泛的发展,但是由于其阻燃效果较差,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因此研究人员对聚氨酯发泡材料阻燃改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基于此本文对聚氨酯发泡材料的阻燃改性与保温性能研究进展进行了探讨。Keys:聚氨酯;发泡塑料;阻燃改性;保温性能 1 聚氨酯材料的新能 聚氨酯材料时一种应用个非常广泛的合成材料,其是通过多元异氰酸酯和多元羟基化合物逐步反应加成而成的,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通过改变官能团的数量和类型等方式,可以获得不同形式和性能的聚氨酯材料。聚氨酯材料性能非常出色,其具有耐磨、抗低温、绝缘以及不易溶解等特点,同时其还具有发泡性以及高弹性等。聚氨酯硬质泡沫体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材料,其不仅质量

轻,而且导热率低,具有良好的保稳性能和防水性能,这种材料的导热系数为0.018~0.023 W/( m·K),在众多保温材料中其导热系数是最低的,此外器在吸水性、耐冷热性能等方面都非常出色,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因此聚氨酯泡沫常被应用于保温墙体的使用中,但是聚氨酯泡沫作为保温墙体材料时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就是其非常容易燃烧,导致其防火性能比较差,这极大的限制了其实际应用。相关报道表明,央视文化中心、北京大学体育馆等地发生的火灾事故,起因都是聚氨酯泡沫材料被引燃导致的,造成了比较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因此通过对聚氨酯材料进行改性,提高其阻燃性能获得了人们广泛的关注。 为了提高聚氨酯塑料的阻燃能力,通常采用引入阻燃组分的方式来对其进行改性,引入组分组分的方式主要有两类,分别是结构型阻燃技术和添加型阻燃技术,其中前者是通过添加异氰尿酸酯和碳化二亚胺等结构型阻燃剂来提高聚氨酯材料的阻燃性能,后者则是加入添加型阻燃剂,这种阻燃剂通过分散到聚氨酯泡沫中来阻止其进行燃烧。 2 聚氨酯泡沫材料所用阻燃剂的主要类别 为了提升聚氨酯泡沫材料的阻燃性能,会通过加入阻燃剂对其进行改性,当前常用的阻燃剂类型有磷系阻燃剂、氮系阻燃剂、硼系阻燃剂、膨胀型阻燃剂以及填充型阻燃剂等几种,下面对这些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2.1 磷系阻燃剂 磷系阻燃剂主要有两类,分别是无机型和有机型,其中前者主要包括红磷以及磷酸盐等,后者则包括磷酸酯以及有机盐等物质。当前,研究人员在磷系阻燃剂方面进行了很多的研究,张立强等在聚氨酯发泡材料制作过程中加入了

阻燃发泡材料试验开题报告

阻燃发泡材料试验开题报告 选题的目的、意义: 农作物废料再利用技术作为一种环保型新兴科学技术一直以来广受青睐,在未来化工 能源市场中,农作物废料是最具有市场应用潜力的其潜在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的;秸秆是农 业生产的废料,开展秸秆综合利用,不仅可以使秸秆变废为宝,资源化再利用,发展循环 经济,极大地降低生产成本,而且还能改善农村生态环境。针对于目前使用的聚氨酯、苯 乙烯等泡沫塑料建材成本很高,易挥发有害物质和易燃烧等缺点。 本课题就是利用小麦秸秆研制的一种“工程塑料型泡沫保温材料”,其具备工程塑料、防雷、体轻、质软、保温、不变硬、杀菌变小等优点。主要用作并作建筑材料的保温转回、夹心板、大棚、库房的保温防火板。小麦秸秆工程塑料型泡沫保温材料成本高昂、价格便宜,且无污染、无毒、并无环境污染,应用领域前景十分宽广。因此,为满足用户多方面 多领域的市场需求,在阻燃剂研究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生物废料再利用型制备阻燃剂的技 术变得尤为重要。 研究现状: 根据材料的工程塑料加工方法,阻燃剂可以分成嵌入型和反应型两大类。嵌入型阻燃 剂绝大部分应用于塑料中,而反应型阻燃剂主要用作环氧树脂、聚氨酯树脂等热固性树脂中。其共同特征就是:不减少高分子材料的物性,例如耐热性、机械强度、电气性能;在 加工温度下不水解;毒性大;耐候性不好。若按所不含工程塑料元素大致可以分成磷系阻 燃剂、卤系阻燃剂、无机阻燃剂,而磷系与卤素一般会泛称为有机阻燃剂。 无机阻燃剂: 无机阻燃剂主要包含三氧化二锑、氢氧化铝、氢氧化镁、红磷等。经过长期的实验研究,人们辨认出适宜做为并无卤阻燃剂的金属水合物主要以氢氧化铝、氢氧化镁居多。这 就是由于氢氧化铝、氢氧化镁具备充填剂、阻燃剂、decisions抑制剂三重功能,且具备 不溶解、无污染、锈蚀大、价格低等优点,被誉为无公害阻燃剂。但是这些无机阻燃剂须 要在较低的嵌入量时就可以赢得相对较低的阻燃性。但低重新加入量必将影响基材的加工 性能和力学性能,材料的兼容性也可以大大地减少。因此,为了提升无机物的工程塑料效果。对其展开粒度逊于细化、表面改性处置和协同任援道就是目前3个主要发展方向。 实例:程敏等研究了硼酸锌、微胶囊红磷对阻燃聚丙烯(pp)/氢氧化镁体系协同阻燃 的效果。结果表明,硼酸锌的加入提高了阻燃pp/氢氧化镁体系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由于硼酸锌、微胶囊红磷改善了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从而进一步提高阻燃pp/氢氧化镁 体系的阻燃性能。当硼酸锌用量为锄(m/m)。氢氧化镁用量为45%(m/m)时。阻燃pw氢氧 化镁/硼酸锌的阻燃等级达到垂直燃烧的v_0级。 有机磷系则阻燃剂

EVA无卤阻燃的研究进展

EVA无卤阻燃的研究进展 顾浦中;蒋荷;刘淑君 【摘要】综述了乙烯-醋酸乙烯酯(EVA)的无卤阻燃改性的研究进展,指出了无卤阻燃改性的发展方向. 【期刊名称】《安徽化工》 【年(卷),期】2017(043)006 【总页数】3页(P5-7) 【关键词】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无卤阻燃剂;研究进展 【作者】顾浦中;蒋荷;刘淑君 【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江苏连云港222000;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江苏连云港222000;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江苏连云港222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325.1 乙烯-醋酸乙烯酯(EVA)是乙烯单体和醋酸乙烯酯单体以一定比例共聚得到的热塑性材料,它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力学性能及化学稳定性,成为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塑料品种之一,被广泛应用于电缆护套、薄膜、管材、玩具等领域[1]。但EVA 容易燃烧,极限氧指数约为18%,发热量和发烟量大,从而大大限制了EVA的应用,因而对EVA进行阻燃改性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虽然卤素阻燃剂在EVA燃烧过程中有较好的阻燃效果,但是随着环境保护要求不断提高,需采用环保型阻燃剂制备阻燃EVA材料,满足无卤、低烟、低毒的要求。本文综述了近年

来国内外EVA无卤阻燃复合材料的研究开发现状[2]。 常用的无机填料阻燃剂有金属氢氧化物。目前,金属氢氧化物最有代表性的是氢氧化铝(ATH)和氢氧化镁(MH),它们的优点是价格低廉、无毒、抑烟和不挥发,受热分解放出大量的水蒸气,可以降温和稀释可燃性气体的浓度,热分解反应同时也吸收大量的热量,使聚合物持续燃烧的热量不足。在此过程中,在可燃物表面形成一层金属氧化物作为固相保护层,从而起到隔离火焰和热量的作用。其缺点是添加量一般较大和阻燃效率低,与EVA相容性较差,导致进一步的亲和力、分散性 效果也不好,所以试验中需要提前采用表面偶联剂处理等方法对其改性,增强其与EVA的界面结合力,进而改善其性能。金属氢氧化物可以单独作为阻燃剂使用, 也可以通过复配阻燃EVA[3]。 江玉等[4]通过等质量复配ATH和MH得到复配物(MA),并进一步进行表面微胶囊化处理得到M-MA,将M-MH与EVA熔融共混制备得到复合物EVA/M-MA。研究结果表明:当复合物EVA/M-MA中M-MA的添加量达到20%时,显著提高了EVA的热分解温度和最终残碳量,极限氧指数(OI)提高至23%。说明MF的包覆能够提高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同时当M-MA的添加量为5%,复合物 的拉伸强度最大值为14.7MPa。 陈镜融等[5]研究了不同质量比的ATH和MH复配阻燃剂对EVA燃烧的研究,结 果发现:当ATH和MH质量分数固定为60%时,ATH/MH=2/1,EVA复合材料 阻燃性能显著提高,极限氧指数达34.3%,垂直燃烧测试达UL94 V-2级,有效 降低热释放速率(RPHRR)和热释放总量(HTHR),其中复合物RPHRR最大值较纯EVA的1383kW/m2降至543kW/m2。TG实验结果表明,复合物的脱水反 应温度范围变宽为250℃~380℃,水蒸气能够有效降低可燃气体浓度,发挥气相阻燃效果。 卜祥星等[6]使用双-[γ-(三乙氧基硅)丙基]四硫化物(Si-69)改性的氢氧化镁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