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缓释材料

又称药物控释体系。以一定材料作载体,使药物按设计的剂量,在要求的时间范围内,以一定的速度在体内缓慢释放,达到对疾病更有效治疗目的的给药制剂。用药物缓释系统施药的优点在于:①避免血浆中药物浓度随进药时间和病人摄入、吸收和排除药物的能

力而受影响,可以恒定速率释放,或通过响应环境变化(磁场、电场、pH值、血糖等)以脉冲方式释药,保持血浆中药物浓度不变;②实现定位控释,尤其对毒性大的药物,利用生理活性、亲和或外部物理因素(如磁场等)导向,使药物集中于病变部位或器官释放,减少对正

常组织和器官的损伤,又提高施药效率;③实现药物按需控释,如对糖尿病治疗的胰岛素控释,保证在血液中葡萄糖浓度超过一定阈值时释放胰岛素。在葡萄糖浓度恢复正常时就停止释放; ④对生物大分子药物进行控释。多肽等多种大分子药物是治疗疑难病症、健全机能和延长寿命的重要药物,但这类药物在体内的半衰期非常短(几秒至几小时),不宜口服、皮下注射和滴注,只能采用药物缓释系统。

Drug Controlled Release Material

药物缓释材料

关键词:药物缓释材料,药物载体材料,膨润土,聚合物

Key word:Drug Controlled Release Material,drug delivery matierial,Bentonite,polymer

文献综述:

1.高分子药物缓释材料:近年来在生物医用高分子领域的研究中,高分子药物缓释材料是最热门的研究课题之一, 同时它也是生物医学工程发展的一个新领域。药物的缓释是将药物活性分子与高分子载体结合(或复合、包囊) 后, 投施到生物活性体内通过扩散、渗透等控制方式, 药物活性分子再以适当的浓度和持续时间释放出来, 从而达到充分发挥药物疗效的目的[1]。药物缓释的特点是通过对药物医疗剂量的有效控制, 能够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 减少抗药性, 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有效利用率[2]。还可以实现药物的靶向输送, 减少服药次数, 减轻患者的痛苦, 并能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等。由于选用的高分子材料不同, 药物分子的控制释放机制也不相同, 因此高分子药物缓释材料的研究, 无论在医药学理论上或实际医疗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

2.两种代表性材料;

(1)药物缓释材料聚( 乳酸-丙氨酸):直接以外消旋乳酸、L- 丙氨酸为原料采用熔融聚合法合成药物缓释材料聚( 乳酸- 丙氨酸) 共聚物[ P( LA- co-Ala ) ] , 并用特性黏数、FTIR、1H NMR、GPC、DSC、XRD 等手段进行系统表征。熔融共聚中采用一次投料并分次预聚, 可生成重均相对分子质量(Mw ) 达3200( 分散度Mw / Mn= 1 23) 的共聚物, 相对分子质量可以达到丙交酯开环共聚法的水平。

首次报道了P( LA- co-Ala) ] 药物缓释材料的DSC与XRD结果, 其与聚外消旋乳酸( PDLLA) 相比, 共聚物具有较低的T g、Tm 和结晶度。新方法步骤少、操作简便, 且成本更加低廉[4、5、6]。

(2)药物缓释材料聚( 乳酸 氨酸):直接以廉价的外消旋乳酸和赖氨酸为原料, 采用熔融聚合法合成药物缓释材料聚( 乳酸赖氨酸) 共聚物[ P( LA co Lys) ] 。用特性黏度,FT IR、1H NMR、GPC、DSC、XRD 等手段对它进行了系统表征, 探讨了催化剂种类和用量、熔融聚合反应时间、反应温度以及不同投料比对聚合物合成的影响。当单体乳酸和赖氨酸投料摩尔比为90/ 10, 在160 、70Pa、催化剂SnCl2 的用量05% 的条件下熔融聚合8h 时, 聚合物重均相对分子质量(Mw ) 可达6200。随着赖氨酸投料量的增加, 共聚物Mw 和玻璃化转变温度( Tg) 逐渐降低, 且共聚物均为无定形态, 能满足药物缓释材料的要求[7、8]。

3.膨润土作为MX的药物缓释剂的研究:以钙基膨润土及其改性产物作为吸附剂,研究了在模拟胃液条件下,膨润土对美洛昔康的吸附和脱附情况。实验结果表明,膨润土对美洛昔康片的吸附性能较好,释放平缓,适合作为药物缓释剂[9、10、11]。膨润土对美洛昔康的吸附效果和脱附效果比较理想;经改性后的各类膨润土,对美洛昔康的吸附效果差别不大,但在脱附过程中,脱附效果钠化优于酸化和镁化,因此,我们在选择美洛昔康药物缓释剂时,要优先选择钠化膨润土。

4.扩散机理:在一般情况下, 药物在聚合物载体中的扩散, 可以通过两个基本途径: (1) 直接通过聚合物的非晶区; (2) 通过聚合物内部的孔隙进行扩散[11]。对于不同的体系两种扩散机理是有一定差别的。如氢化可的松是亲脂性药物, 分子量为362147, 在亲水性基材内扩散极慢。因为分子量> 300 的物质是不能直接通过乙烯2乙烯醇共聚物膜的。因此可以认为氢化可的松的扩散完全是孔道的贡献。氟尿嘧啶是小分子亲水性物质, 其在膜相的扩散已被证实, 当装填量较大时, 释放分率增加得比较快[13、14]。这个事实说明, 在扩散时除孔道作用外还有膜相扩散在

起作用, 这种膜相一孔道双扩散作用造成实验值增大是可以理解的。同渗透过程一样, 药物通过孔道扩散也是有条件的, 只有当基材膜内的孔隙率大于渗透临界值时才能进行孔道扩散[15]。其过程首先是含有药物的微孔被释放介质润湿, 药物被溶解在微孔内, 再依靠浓度梯度进行扩散。因此药物能否从高分子载体中释放出来的前提条件是含药物的微孔能否直接或间接地被释放介质润湿[16]。这就涉及到缓释材料与释放介质的相容性问题, 二者的相容性越好, 润湿效果也必然会好。所以如果选择的缓释材料能与多种介质具有良好相容性的话, 其应用范围也就更广泛[17、18、19]。渗透理论之所以能成为预测药物释放的强有力的工具, 主要是因为它把孔隙率与主体扩散系数用单位的比例定律联系起来, 按照不同的宏观模型可以很方便地计算出其他的渗透参数[20]。

参考文献:

[1] Anna Gutow ska, You Han Bae and Sung wan kim, Macromolecules, 1994,

27 (15) : 4167.

[2]Gurng R, Doelker E, PeppasN. A. , Biomaterials, 1982,(3) : 27。

[3]Siegel R A , L anger R, J. Controlled Release, 1990, 14,153。

[4]Kricheldorf H R. S yntheses and application of polylactides[ J] . Chemosphere, 2001, 43( 1) : 4954

[5]Feng Y K, Guo J T. Biodegradable polydepsipepiides[ J] . Int J

M ol Sci, 2009, 10( 2) : 589615.

[6]Caponetti G, H rkach J S, Kriw et B, et al. Microparticles of novel Branched copolymers of lactic acid and amino acids: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J ] . J Pharm Sci, 1999, 88( 1) : 136-141. [7]Liu Y, Yuan M L , Den g X M . Study on biodegradable polymers: synthesis and charact erizati on of poly ( DL- lacti c acid-co-L-lys ine) random copolymer [ J] . Eur Pol ym J, 2003, 39 ( 5) : 977-

983.

[8]Sun J, C hen X S, Lu T C, et al . Formation of reversibles hel lcross linked micelles from the biodegradable am phiphilic di blockcopolymer poly ( Lcysteine) block poly ( L lact ide) [ J ] . Lan g mu ir, 2008, 24( 18) : 1009910106.

[9]Duan J F, Du J, Zheng Y B. Synthesis and charact erizat ion of a novel biodegradable polym er poly ( lact ic acid gl ycolic acid hydroxyprolin e) [ J] . J Appl Polym S ci, 2007, 103 ( 6) : 35853590.

[10]Zhou S B, Deng, X M, Li X H , et al. Synthesis and charact er

i zat ion of bi odegradabl e low mol ecul ar weight aliphat ic polyes t ers an d their u se in prot ein delivery syst ems[ J] . J Ap pl Polym Sci, 2004, 91( 3) : 18481856.

[11]Wang N, Wu X S, Lujan U pt on H, et al. S ynthes is, charac terization , biodegradation, and drug delivery application of bio d egradabl e lact ic glycolic acid ol igom ers . 1. Synth 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 J] . J Biomat er S ci Polym Ed, 1997, 8( 12 ) : 905917.

[12]Farin, D.; Piva, G. A.; Gozlan, I.; Kitzes-Cohen, R. J. Pharm. Biomed.Anal. 1998, 18, 367-372. (b) Veciana-Nogues, M.T.; Izquierdo-Pulido,M.; Vidal-Carou, M. C. Food Chem. 1997, 59, 467-472.

[13]Jeftinija, S.; Liu, F.; Jeftinija, K.; Urban, L. Regul. Pept. 1992, 39, 123-135.

[14]Uhrich, K. E.; Cannizzaro, S. M.; Langer, R. S.; Shakesheff, K. M. Chem. ReV. 1999, 99, 3181-3198

[15] Langer, R. Acc. Chem. Res. 1993,26, 537-542 and references therein

[16]Chan, W. C.; Nie, S. Science (Washington, D. C.) 1998, 281, 2016-2018.

[17]Colvin, V. L.; Goldstein, A. N.; Alivisatos, A. P. J. Am. Chem. Soc. 1992,114, 5221-5230

[18]Ebright, Y. W.; Chen, Y.; Kim, Y.; Ebright, R. H. Bioconjugate Chem. 1996, 7, 380-384

[19]Takacs-Novak, K.; Noszal, B.; Tokes-Kovesdi, M.; Szasz, G. Int. J. Pharm.1993, 89, 261-263 and references therein

[20]Jeftinija, S. D.; Jeftinija, K. V.; Stefanovic, G. Liu, F. J. Neurochem. 1996,66, 676-684.

白涛材料0801 200822010

缓释材料

三十六章缓释材料 第一节缓释制剂与缓释材料 缓释制剂义称延效制剂、长效制剂,足指用适当方法延长药物在人体中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而达延长药效目的的制剂。它足应临球治疗的要求,增加用药安全度和疗效,达到制剂应用方便的宗旨而提出的第二代剂型二延长吸收是药剂学采取的主要手段。现今使用的大多数药物是以被动扩散机理而吸收的,药物吸收速度受控于药物在吸收部位的浓度。若采用制剂学方法,在处方设计时加入影响药物从制剂中溶出和扩散的辅料,就可控制吸收部位的浓度而延缓吸收,能起这种作用的辅料均称作缓释材料(sustained releasc miatcrials)。能起缓释作用的材料大多是高分子化台物:在处方中加入缓释材料,这是药剂学使制剂延效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他的方法如控制药物粒了_大小、制成植入剂,制成微囊、包衣、乳化剂、制成与组织液不馄溶的分散系等制备工"艺和制备技术也可达到延效的目的。 第二节缓释材料延效的药剂学方法在进行延效制剂处方设计时,为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一般先据药物动力学原理,调整建释与缓释部分的剂量以及可能达到的血药浓度,从理论上解决给药次数与主药的剂量问题。但要使药物按设计要求释效,还需以处方中缓释材料延效的药剂学原理为基础,以先进的制剂制备工艺为保证。缓释材料延效的药剂学原理,主要足根据NogeseWhitney溶出速度方程和Fick第一扩

散定律,借助缓释材料的特殊性质,改变影响溶出速度和扩散速度的因索,以达到延效的目的。通常用缓释材料延效的药剂学方法有: 一、作阻滞剂加入 阻滞剂( retardanis)足一大类疏水性强的脂肪、蜡类高分子材料。药物混悬或混溶在这类熔融材料中玲却后,被脂溶性材料包被,药物释放速度与脂肪的消化或水解难易有失,脂肪水解速度一般按单、双、三酯顺序而降低,因此,阻滞剂延滞了药物的扩散和溶出。、这种延效制剂的制备较为简便,小加阻滞剂的作为速释部分,加阻滞剂的作为缓释部分,可做成缓释胶囊、缓释片剂。如阿司匹林和聚甘油脂酸酯形成的颗粒与阿司匹林颗粒按2:1或3:1制成阿司匹林缓释胶囊。国产的氨茶碱双层缓释片是以虫胶为阻滞剂制成的。常片j的缓释材料如动物脂肪、蜂蜡、巴西棕榈蜡、氧化植物油、虫胶、硬脂醇、硬脂酸J-酯等。 二、制成骨架物 骨架物( matrix materials)是主要以高分子材料形成的骨架为载体,制成的含药物料,用此种物料可制成缓释的片荆、丸剂、胶囊剂等剂型。根据骨架材料的不同可分为三类: 1.不溶性骨架物此类骨架物是以不溶性高分子聚合物塑料或树脂单体为缓秆材料,一般采取药物与聚合物细粉经干法直接 混合,湿法(有机溶剂作润湿剂)制粒,或溶剂法制成固体分散

释材料的种类及性能影响因素

缓释材料的种类 按照包埋材料的类型,缓释材料可以分为无机和有机两大类,其中有机类缓释材料目前应用最多的缓释材料多为高分子缓释材料。根据材料的来源不同,高分子缓释材料可分为天然高分子缓释材料和合成高分子缓释材料。天然高分子材料主要包括纤维素类、多糖类(如壳聚糖、环糊精)、蛋白质类(如胶原蛋白、丝素蛋白等);合成高分子主要有聚乳酸、聚酯、聚酸酐及氨基酸类聚合物等。 无机缓释材料 无机缓释材料主要包括硫、石蜡、松香等一些无机矿物质。美国是最先研发以硫为包衣材料的国家,在上世纪60年代,由于其疏水性低,影响缓释效果,再次涂覆石蜡或沥青后,增强了其疏水性,改善缓释性能,经过多年的发展,己形成一定的规模。中科院于19世纪70年代,研制出一种混合涂层材料,这种涂层材料主要由白蜡,沥青,磷酸钙镁混合而成,该材料具有良好的持续释放性能并形成生产规模。 郝世雄分别以碳酸氢钙-聚乙烯醇,石蜡-松香为包衣材料,制备了对土壤无污染且多营养的无机包衣肥料。结果表明,石蜡-松香体系的包衣肥料综合性能优于碳酸氢钙-聚乙烯醇体系,石蜡和天然松香在包衣膜层中的用量配比对缓释性能有重要影响,当其配比为80:20时,包衣肥料缓释效果最好。卢玉东等以松香为包膜原料,溶剂喷涂法制备了包衣肥料,当松香包衣量为5%以上时,缓释效果显著,工艺简便,可制得包覆量大的包衣肥料。曹振恒等采用不同方法测试了以松香甘油酯,石蜡为原料制备的无机物包衣肥料,探索出了最佳包膜工艺技术,且包衣材料具有一定的生物降解性。张雁等以凹凸棒石为原料,添加复合材料苯丙乳液、石蜡,获得了苯丙乳液-石蜡-凹凸棒石复合包衣肥料,同时发现,各个包衣材料的用量,工艺干燥温度,干燥时间都对缓释性能有影响。当干燥温度为60℃,干燥时间为120min,苯丙乳液、石蜡、凹凸棒石用量分别为50-60ml、20g、20g,是最佳工艺条件和物料配比。虽然这些无机包衣材料具有一定的缓释性能,但是与有机物包衣材料相比,仍然还有

药物缓释载体材料类型及其临床应用

药物缓释载体材料类型及其临床应用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药物治疗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 药物治疗方式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如药物的剂量难以精确控制、药 物的代谢和排泄速度难以预测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药物缓释技术 应运而生。药物缓释技术可以使药物在体内逐渐释放,从而达到更好 的治疗效果。药物缓释技术的核心就是药物缓释载体材料。本文将介 绍药物缓释载体材料的类型及其临床应用。 一、天然高分子材料 天然高分子材料是一类来源于动植物的天然材料,如明胶、海藻酸、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等。这类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能够有效地缓释药物。例如,明胶作为一种天然高分子材料,可 以制备成微球或凝胶形式,用于缓释肝素、阿霉素等药物,临床应用 广泛。 二、合成高分子材料 合成高分子材料是一类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如聚乳酸、聚己内酯、聚乙烯醇等。这类材料具有良好的可控性和可调性,能够根据药物的 特性进行设计和调整。例如,聚乳酸是一种可生物降解的合成高分子 材料,可以用于缓释阿霉素、奥美拉唑等药物。 三、无机材料

无机材料是一类来源于矿物和人工合成的无机材料,如硅胶、氧化铝、羟基磷灰石等。这类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能 够有效地缓释药物。例如,硅胶是一种常用的无机材料,可以制备成 微球或凝胶形式,用于缓释利福平、阿霉素等药物,临床应用广泛。四、纳米材料 纳米材料是一种尺寸在纳米级别的材料,如纳米金、纳米银、纳米氧 化锌等。这类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能够有效 地缓释药物。例如,纳米氧化锌可以制备成纳米粒子形式,用于缓释 阿霉素、多西环素等药物,临床应用广泛。 综上所述,药物缓释载体材料的类型多种多样,每种材料都具有其独 特的优势和适用范围。在临床应用中,医生可以根据药物的特性和患 者的情况选择适合的药物缓释载体材料,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口服缓释制剂中辅料应用

口服缓释制剂中辅料应用 叶百平 北京三九万东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当前,口服药物制剂仍是主要给药剂型之一。深入研究口服新剂型对提高药物疗效、减少不良反应,不仅是开展临床药学研究迫切需要,而且在医药科研和制药工业的经济效益上均具有重要意义。 缓释制剂可按需要在预定期间内人体提供适宜的血药浓度,减少服用次数并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其重要特点是可使人体维持此种血液浓度达较长的时间,而不象普通制剂那样较快地下降,从而就可以避免普通制剂频繁给药所出现的“蜂谷”现象,使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和适应性有所提高。因减少了用药次数,大大方便了患者,特别是长期用药的病人。 随着给药系统和给药部位的深入,促进缓释制剂的制备技术和新品种的开发和发展。近年来,口服缓释剂型发展较快的有缓释水丸、各种骨架缓释制剂、包衣缓释制剂、缓释胶囊、缓释药膜、树脂药缓释制剂和液体缓释制剂等。 口服缓释制剂一般都是通过药物的溶出、扩散、渗透及离子交换等特性加以控制的。在不少情况下,主要是通过选择适宜的辅料,采用制剂技术来达到延缓释药目的。设计缓释药物制剂应考虑药物本身理化性质的影响,如晶型的类型,药物的溶解度、分配系数,药物在消化液中的稳定性及体内吸收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药物PKA值与生物膜通透性间的关系等。同时,也要考虑生理因素对缓释

剂型性能的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药物作用的缓释时间、治疗指数及疾病状况等。 一般缓释剂型有十几种,如骨架型缓释制剂、包衣缓释制剂、缓释水丸、缓释微囊、多层缓释片、缓释胶囊、磁性缓释制剂、药树脂缓释制剂和缓释药物膜剂。 骨架型缓释片是目前临床上使用较多的口服缓释制剂种类之一。按其所采用的骨架材料不同,可分为不溶性骨架缓释片、蜡质骨架缓释片、亲水凝胶骨架缓释片和混合材料骨架缓释片等。 不溶性骨架缓释片,以不溶于水或水溶性极小的高分子聚合物,无毒塑料为骨架材料制成的药片。常用的不溶性骨架材料有:乙基纤维素、聚乙烯、聚丙烯、聚硅氧烷和聚氧乙烯等。为了调节释药速率可在处方中加入电解质(如氧化钠、氧化钾或硫酸钠等)、糖类(如乳糖、果糖、蔗糖或甘露糖醇等)和亲水凝胶(如羟丙甲基纤维素、羟甲基纤维素钠或西黄蓍胶等)。 蜡质骨架缓释片是以惰性脂肪或蜡类等物质为骨架材料,与药物一起制成的片剂。常用的蜡质骨架材料有:蜂蜡、氢化植物油、合成蜡、硬脂酸丁酯、硬脂酸、巴西棕榈蜡、甘油硬脂酸酯、丙二醇-硬脂酸酯和十八烷醇等。常用的骨架致孔导剂有聚乙烯吡咯烷酮、微晶纤维素、聚乙二醇-1500、-1400、-600和水溶性表面活性剂。 亲水凝胶骨架缓释片以亲水性高分子聚合物为骨架材料制成。亲水凝胶骨架材料可分四类①纤维素衍生物(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羟乙基甲基纤维素、

缓释有关

中药缓控释给药系统的常用辅料 在进行缓控释制剂处方设计时,为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应先根据药物动力学原理,调节速释和缓释部分的剂量,然后根据处方中缓释材料延效的药剂学原理,借助缓释材料的特殊性质,选择合适的材料,使药物按设计的要求释放,以达到延效的目的。控释材料与缓释材料有许多相同之处,通过改变药物结合或混合的方式或工艺,可表现出不同的释药特性。不同给药途径,所需缓控释材料的种类和特性也不相同。 为满足缓控释制剂的释药特性,应充分考虑缓控释制剂的适用范围及影响药物释放的因素,还应根据不同的给药途径和不同的形式要求,合理地选择缓控释材料。 按照辅料的性质将其分为三类:水凝胶、生物降解聚合物、离子交换树脂。 水凝胶 水凝胶(hydrogel)是一些高聚物或共聚物吸收大量水分形成的溶胀交联状的半固体,其交联方式有共价键、离子键、范德华力和氢键。这些聚合物可以是水溶性的,也可以是水不溶性的。水溶性凝胶在有限溶胀条件下保持凝胶状态,过量水存在时,发生溶解。而水不溶性凝胶只能吸收有限的水分,溶胀而不溶解。水凝胶可分为以下五类:①天然胶:明胶、果胶、海藻酸盐、角叉菜胶、瓜耳豆胶、西黄蓍胶等;②纤维素衍生物:甲基纤维素(MC)、乙基纤维素(EC)、羟乙基纤维素(HEC)、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羟丙基纤维素(HPC)、羧甲基纤维素(CMC)等;③非纤维素多糖:甲壳素、脱乙酰壳多糖、半乳糖甘露聚糖等; ④合成聚合物:聚乙烯醇、卡波姆(Carbomer);⑤改性淀粉:预凝胶淀粉等。 天然胶 明胶(Glatin) 明胶又名白明胶, 药用明胶,为浅黄色或琥珀色半透明的薄片、条状、碎片或粗细不等的粉末,微带光泽,易碎,无臭。不溶于冷水,可吸收本身重量5~10倍的水而膨胀,变软,能溶于热水,形成澄明溶液,冷后成为凝胶,溶于醋酸、甘油和水的热混合液,不溶于乙醇、氯仿、乙醚、不挥发油和挥发油中。利用明胶的独特的理化性能:①能形成凝胶,易于成型;②能与甲醛等发生交联反应,形成缓释层:③能被酶降解,易被人体吸收等。目前医药市场上以明胶作为缓释材料的药物并不多见,但资料显示,已有不少此类制剂正处在研制开发之中,如肠溶胶囊、明胶包衣缓释胶丸、可吸收性缓释药膜、伤口控释抗生素、缓释微胶囊、缓释透皮剂等。 果胶(Pectin)果胶为无色或淡黄色粉末,分子量为5万-30万,无毒,对皮肤和粘膜无刺激性,耐热性强。溶于水(1:20)形成乳白色粘稠胶液,不溶于乙醇和其它有机溶剂。以果胶为骨架材料制成的片剂遇消化液发生水化作用生成凝胶,控制药物的释放。 海藻酸盐海藻酸及海藻酸盐是来源于褐藻的亲水性胶态多聚糖,具有与多价阳离子形成凝胶的特性,如海藻酸钠与钙离子形成海藻酸钙凝胶,电镜扫描为三维网状结构,被称为“鸡蛋箱”结构,海藻酸及海藻酸盐广泛应用于药学、食品、生物技术领域。海藻酸钠可溶于水中,不溶于乙醇、乙醚及其它有机溶剂。蒋新国等以盐酸普罗帕酮为模型药物,比较海藻酸钠、脱乙酰壳多糖以及两者混合物骨架的缓释作用和释药特性。结果海藻酸钠与脱乙酰壳多糖混合物的缓释作用最好。又以盐酸普罗帕酮、盐酸地尔硫卓和硝酸异山梨酯为模型药物,研究不

药物缓释材料

又称药物控释体系。以一定材料作载体,使药物按设计的剂量,在要求的时间范围内,以一定的速度在体内缓慢释放,达到对疾病更有效治疗目的的给药制剂。用药物缓释系统施药的优点在于:①避免血浆中药物浓度随进药时间和病人摄入、吸收和排除药物的能 力而受影响,可以恒定速率释放,或通过响应环境变化(磁场、电场、pH值、血糖等)以脉冲方式释药,保持血浆中药物浓度不变;②实现定位控释,尤其对毒性大的药物,利用生理活性、亲和或外部物理因素(如磁场等)导向,使药物集中于病变部位或器官释放,减少对正 常组织和器官的损伤,又提高施药效率;③实现药物按需控释,如对糖尿病治疗的胰岛素控释,保证在血液中葡萄糖浓度超过一定阈值时释放胰岛素。在葡萄糖浓度恢复正常时就停止释放; ④对生物大分子药物进行控释。多肽等多种大分子药物是治疗疑难病症、健全机能和延长寿命的重要药物,但这类药物在体内的半衰期非常短(几秒至几小时),不宜口服、皮下注射和滴注,只能采用药物缓释系统。 Drug Controlled Release Material 药物缓释材料 关键词:药物缓释材料,药物载体材料,膨润土,聚合物 Key word:Drug Controlled Release Material,drug delivery matierial,Bentonite,polymer 文献综述: 1.高分子药物缓释材料:近年来在生物医用高分子领域的研究中,高分子药物缓释材料是最热门的研究课题之一, 同时它也是生物医学工程发展的一个新领域。药物的缓释是将药物活性分子与高分子载体结合(或复合、包囊) 后, 投施到生物活性体内通过扩散、渗透等控制方式, 药物活性分子再以适当的浓度和持续时间释放出来, 从而达到充分发挥药物疗效的目的[1]。药物缓释的特点是通过对药物医疗剂量的有效控制, 能够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 减少抗药性, 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有效利用率[2]。还可以实现药物的靶向输送, 减少服药次数, 减轻患者的痛苦, 并能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等。由于选用的高分子材料不同, 药物分子的控制释放机制也不相同, 因此高分子药物缓释材料的研究, 无论在医药学理论上或实际医疗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 2.两种代表性材料; (1)药物缓释材料聚( 乳酸-丙氨酸):直接以外消旋乳酸、L- 丙氨酸为原料采用熔融聚合法合成药物缓释材料聚( 乳酸- 丙氨酸) 共聚物[ P( LA- co-Ala ) ] , 并用特性黏数、FTIR、1H NMR、GPC、DSC、XRD 等手段进行系统表征。熔融共聚中采用一次投料并分次预聚, 可生成重均相对分子质量(Mw ) 达3200( 分散度Mw / Mn= 1 23) 的共聚物, 相对分子质量可以达到丙交酯开环共聚法的水平。

磷酸钙材料在药物缓释中的应用

磷酸钙载体材料在药物缓释中的应用 09级赵新宇 健康是与人类自身密不可分的话题。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对健康提出更高的要求。大家都知道,生病了要吃药,然而药物在治好病症的同时,多少都会有副作用,这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是药三分害”。那么,药物的“害”怎么引起的?有没有消除的方法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要了解药物进入人体后的作用过程。 传统的药物是没有保护层的,即使有一些药物包裹着糖衣,但进入体内,糖衣就会被消化掉,里面的药物分子是没有保护的。因此,药物分子一旦释放出来,浓度会迅速升高,局部浓度会超过最小致毒浓度,对体内正常的组织器官产生毒副作用,同时,由于药物分子没有保护,很快会被新陈代谢系统所稀释,药物浓度又会低于有效浓度,失去疗效。因此,传统的药物药效持续时间短,需多次服药。如图1所示。通过分析可以看到,传统药物由于没有保护而快速释放,带来了毒副作用和药效持续时间短的问题。如果我们能够使药物分子在体内缓慢释放,就可以解决这两个问题。那么,怎么实现药物的缓慢释放呢?方法就是把药物装入载体中,组成药物缓释系统。这样药物就有了保护层,载体携带药物进入人体后,药物就会从载体中缓慢释放出来,浓度不会超过最小致毒浓度,也不会低于有效浓度,并可以长时间释放,从而避免了毒副作用,减少了用药次数,如图1所示。 图1不同药物释放方式对比示意图图2 传统药物治疗和靶向治疗对比示意图载体材料不仅可以实现药物缓慢释放,当载体材料功能化以后,载体还可以实现靶向治疗和控制释放。靶向治疗即利用一定手段,使装载有药物的载体聚集到指定的部位后再把药物释放出来,从而使药物达到最大的利用率并把对正常组织的毒副作用降低到最低。这里以常见的扁桃体发炎为例说明。如图2所示,左图表示,传统的药物分子进入体内后在体内全身分布,在治疗扁桃体的同时也对正常的组织产生毒副作用;右图表示,当把药物装载到具有靶向功能的载体上后,可以使载体在扁桃体部位聚集,这样不会对正常组织产生毒副作用,并且,药物全部用于治疗病变部位,提高了药物的利用率。 可以看到,无论是实现药物的缓释,还是实现药物的靶向治疗,关键点都是载体材料。可以用作载体的材料有很多,如高分子体系、二氧化硅、碳酸钙和磷酸钙等。其中研究较早的是高分子体系的载体材料,然而高分子材料由于其本身的性质,存在热稳定性差,化学稳定性差,并且容易被免疫细胞吞噬等问题。因此,人们把目光投向了稳定性好的无机材料。在无机材料中,生物相容性最好的是磷酸钙材料。这是因为,磷酸钙是人体骨骼和牙齿的无机成分,磷酸钙在人体内不会产生免疫反应,不会被免疫细胞吞噬,具有很好的生物活性和生物相容性,因此,磷酸钙材料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把药物分子装载到磷酸钙中可以实现药物分子的缓慢释放,但是磷酸钙本身是没有靶向功能的,因此,要实现靶向治疗,需要进一步处理,如在磷酸钙材料表面接上功能分子或者与磁性材料复合在一起等。 目前,科学家们正在紧张的研究如何使磷酸钙载体材料实现上述功能,并在人体内稳定

药物缓释载体)

结果:生物降解性合成高分子材料安全、可靠,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成为药物缓释载体的首选材料;壳聚糖作为药物缓释载体在减少给药次数,降低药物毒副作用,提高药物疗效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纳米纤维载体可明显增强药物缓释效果;纤维蛋白生物相容性好, 是良好的药物缓释载体。 壳聚糖:壳聚糖又称甲壳胺,化学名称为(1,4) -2-基-2-脱氧-β-D-葡萄糖,是自然界中存在的碱性多糖,它由蟹、虾壳中的甲壳素经脱乙酰化反应而得。作为一种天然高分子多糖,壳聚糖由于其来源广泛,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生物相容性和无毒性等特性,而被广泛应用在医学、食品、化工、生物过程和环境监测等方面。而且壳聚糖可与体内外各组织相互作用,自2000年以来,科学家已利用壳聚糖在药物缓释领域取得了积极进展,分别将其制成微球状、膜状、纤维状,使其成为药物缓释的一种重要载体,使之在酶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方面有重大作用。 在免疫学方面,大家都知道喜树碱是一种良好的抗癌药物,能很好地抵抗乳腺癌、子宫癌、肺癌等,但由于喜 树碱是一种不溶于水的药物,医学家们曾并不看好它作为抗癌药物的发展前景。但科学家们将喜树碱制作成一种微滴却发挥了很好的抗作用。如加拿大的Berrada等[11]将超纯的壳聚糖粉末加入到0.1 mol/的盐酸溶液中,然后将喜树碱粉末逐滴地滴入壳聚糖溶液中,辅之以其他方法,得到以壳聚糖为载体的喜树碱水凝胶,然后放入pH 7.4的磷酸缓冲溶液中,通过Hewlett Packard色析仪器分析得出结论,不到5%的喜树碱在第1天被释放出来,13%在前3 d被释放,而在30 d后80%的药物被释放到缓冲溶液中。他们同时将该凝胶注射到小鼠的肿瘤中,也证明它能有效地抑制肿瘤的增长。 在抗氧化试剂中,儿茶酚虽是一种优良的药物,但当儿茶酚被暴露在人体小肠的碱性环境中时,它会迅速减少。为了保护儿茶酚不在肠道的碱性环境中减少并提高其在人体血清中的浓度,Zhang等[12]利用壳聚糖作机体,与其他化学物质作用制成胶囊,儿茶酚在模拟的无酶作用的胃环境和肠环境中释放比例分别达到了15.19% 、25.51%、40.24%和37.97%。在真实的大肠环境中,儿茶酚的释放率还将提高更多,有效实现了儿茶酚的缓释。 临床早已证明,阿昔洛维是一种良好的抗病毒药物,但由于阿昔洛维的半衰期很短,只有2.0~3.0 h,故患者在服用该药物时,必须每天摄入5次。如此频繁的药物摄入会给病患带来很多麻烦,还会对人体带来一定的毒副作用。为此,Rokhade等[13]以与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的右旋糖苷和壳聚糖为反应物,以戊二醛作为交联剂,利用乳化交联的方法制备出半贯穿的高聚物微滴,作为阿昔洛维的缓释载体。实验结果表明:随着交联剂用量的增加、微滴中壳聚糖比重的降低、以及微滴上所承载的阿昔洛维的量的增加,微滴对阿昔洛维的累积释放量增加。药物的持续释放时间可达到12 h,从而可以在一天内两次服用阿昔洛维,显著实现了药物缓释。 纳米纤维载体:电纺丝纳米纤维是目前药物纳米纤维的主要载体之一。最早提到采用电纺纤维进行载药是2001 年由美国人Ignatious和Baldoni用电纺丝纳米纤维设计出分别具有快速、即时、延时、缓慢、持续及阶段性等不同释药特性的复合药剂。二人并据此获得了专利[14]。在该专利中,他们认为药物在纳米纤维中有载药材料形成纳米纤维,药物和载药材料都为纳米纤维;药物和载药材料混合在一起结合成一种纤维;承载材料被电纺丝成管状,将药物颗粒封装4种模式中。当前另一种纳米纤维载体是由新加坡国立大学的Jingwei Xie 和Chi-

乙基纤维素包制的微丸或小丸缓控释制剂原理

乙基纤维素包制的微丸或小丸缓控释制剂原 理 乙基纤维素(Hydroxypropyl Methylcellulose, HPMC)是一种聚合物化合物,具有多种功能,包括作为药物缓释制剂的载体材料。乙基纤维素包制的微丸或小丸缓控释制剂是一种常见的制剂形式,可以在药物治疗中起到很好的缓解和控释效果。本文将从乙基纤维素包制的微丸或小丸缓控释原理、制备工艺和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一、乙基纤维素包制的微丸或小丸缓控释原理 乙基纤维素是一种半合成的纤维素衍生物,其结构中含有甲基和羟丙基等取代基。在制备微丸或小丸缓控释制剂时,乙基纤维素作为载体材料,其主要原理是通过控制溶解度、粘度和膨胀性等特性,来实现药物的缓释和控释。其具体原理如下: 1.控释机制:乙基纤维素本身具有一定的溶解度和水合性,当乙基纤维素包制的微丸或小丸进入人体消化道时,会受到体液的渗透作用,从而导致微丸或小丸逐渐膨胀、溶解和释放药物。同时,乙基纤

维素分子中的羟丙基等取代基具有较好的亲水性,可以增加微丸或小 丸与水的接触面积,从而加速体内药物的释放。 2.缓释机制:乙基纤维素的分子结构中含有大量的羟基,这些羟 基可以与药物分子发生氢键作用,形成稳定的包合物。这种包合物可 以降低药物分子的溶解度和扩散速率,从而实现药物的缓释作用。此外,乙基纤维素本身在水中的溶解度较低,可以有效延缓药物的释放 速度。 3. pH敏感性:乙基纤维素包制的微丸或小丸在不同的pH环境下 具有不同的水合性和溶解特性。例如,当微丸或小丸进入胃酸环境时,乙基纤维素会发生膨胀,形成稳定的胃酸保护膜,延缓药物的释放速度;而在肠道环境下,乙基纤维素会逐渐溶解和释放药物,实现肠溶 效果。 总之,乙基纤维素包制的微丸或小丸通过控制水合性、溶解度和 包合作用等原理,可以实现药物在体内的缓释和控释,从而增强药物 的疗效和降低副作用。 二、乙基纤维素包制的微丸或小丸缓控释制剂的制备工艺

缓释、控制药用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和应用

高分子材料在缓释、控制药的研究和应用 从这次讲座中可知,在药物制剂领域中,高分子材料的应用具有久远的历史。人类从远古时代在谋求生存和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广泛地利用天然的动植物来源的高分子材料,如淀粉、多糖、蛋白质、胶质等作为传统药物制剂的黏合剂、赋形剂、助悬剂、乳化剂,起到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释放时间以及释放部位的作用。 将药用高分子按其应用的目的不同分为两大类:药用辅助材料和高分子药物药用辅助材料是指药剂制品加工时所使用的为改善药物使用性能的高分子材料,例如稀释剂、润滑剂、粘合剂、崩解剂、糖包衣、胶囊壳等。其本身并不具有药理作用,只是在药品的制备和使用过程中起从属或辅助作用。而高分子药物依靠连接在分子连上的药理活性基团或高分子本身的药理作用,进入人体后与机体组织发生生理反应,从而产生医疗效果或预防效果。 在此我对高分子材料在缓释、控释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比较有兴趣,就讲座和课本上所讲的内容对此作一下简单介绍。缓控释性材料:利用高分子聚集态结构特点和溶解、溶胀、及降解性质,通过溶出、扩散、溶蚀、降解、渗透、离子交换、高分子挂接,达到药物的缓释、控释目的。由于缓控释制剂作用机理有多种,制备工艺也千差万别,因此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粗略说来,有下列几类:一.贮库型(膜控制型) 控释制剂该类制剂是在药库外周包裹有控制释药速度的高分子膜的一类剂型,根据需要,可以制备成多层型,圆筒型,球型或片型的不同形式,并有相应的制备方法。如以乙基纤维素、渗透性丙烯酸树脂包衣的各种控释片剂、以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为控释膜的毛果芸香碱周效眼膜、以硅橡胶为控释膜的黄体酮宫内避孕器,以微孔聚丙烯为控释膜、聚异丁烯为药库的东莨菪碱透皮贴膏。其中以各种包衣片剂和包衣小丸为常见。 1.微孔膜控释系统在药物片芯或丸芯上包衣,包衣材料为水不溶性的膜材料(如EC、丙烯酸树脂等)与水溶性致孔剂(如聚乙二醇、羟丙基纤维素、聚维酮)的混合物。制剂进入胃肠道后,包衣膜中水溶性致孔剂被胃肠液溶解而形成微孔。胃肠液通过这些微孔渗入药芯使药物溶解,被溶解的药物溶液经膜孔释放。药物的释放速度可以通过改变水溶性致孔剂的用量来调节。

药物分析中的药物缓释技术研究

药物分析中的药物缓释技术研究 一、引言 药物缓释技术是一种控制药物释放速率的方法,可以延长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时间,提高疗效,并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在药物分析领域,药物缓释技术的研究对于药物的质量控制及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药物缓释技术的原理 1. 手段一:载体材料 药物缓释技术常使用的载体材料包括微球、纳米粒子、水凝胶等。这些材料能够稳定地包裹药物,并通过调节材料的特性来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 2. 手段二:控制释放机制 药物缓释技术通常通过改变药物与载体的相互作用方式来控制药物的释放。常见的控制释放机制有扩散控制、溶解控制和反应控制等。 三、药物缓释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1. 药物质量控制 药物缓释技术的研究可以帮助分析师了解药物在不同载体中的释放规律,并评估其质量稳定性。通过分析药物缓释系统的性能参数,可以制定合理的药物质量标准和生产工艺。 2. 药物释放动力学研究

药物缓释技术常用于研究药物的释放动力学。通过分析药物在不同载体中的释放速率,可以了解药物在不同pH值、温度等条件下的释放规律,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3. 药物载体材料选择 药物缓释技术研究对于选择适合的载体材料具有指导意义。根据药物的特性和需求,可以选择不同的材料用于缓释药物,如多孔材料、高分子材料等。通过研究不同材料的性能和释放机制,有助于优化药物的缓释效果。 四、药物缓释技术研究中的挑战和展望 1.技术挑战 药物缓释技术的研究面临着一些挑战,如药物与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释放机制的建模等。此外,药物缓释技术的工业化生产也需要解决技术参数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等问题。 2.应用展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药物缓释技术将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如癌症治疗、慢性病管理等。同时,结合纳米技术、生物材料等领域的发展,药物缓释技术也将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五、结论 药物缓释技术是药物分析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它通过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提高药物的疗效并减少副作用。在药物分析中,药物缓释

3中药缓控释给药系统常用辅料

3中药缓控释给药系统的常用辅料 在进行缓控释制剂处方设计时,为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应先根据药物动力学原理,调节速释和缓释部分的剂量,然后根据处方中缓释材料延效的药剂学原理,借助缓释材料的特殊性质,选择合适的材料,使药物按设计的要求释放,以达到延效的目的。控释材料与缓释材料有许多相同之处,通过改变药物结合或混合的方式或工艺,可表现出不同的释药特性。不同给药途径,所需缓控释材料的种类和特性也不相同。 为满足缓控释制剂的释药特性,应充分考虑缓控释制剂的适用范围及影响药物释放的因素,还应根据不同的给药途径和不同的形式要求,合理地选择缓控释材料。 按照辅料的性质将其分为三类:水凝胶、生物降解聚合物、离子交换树脂 3.1水凝胶 水凝胶(hydrogel)是一些高聚物或共聚物吸收大量水分形成的溶胀交联状的半固体,其交联方式有共价键、离子键、范德华力和氢键。这些聚合物可以是水溶性的,也可以是水不溶性的。水溶性凝胶在有限溶胀条件下保持凝胶状态,过量水存在时,发生溶解。而水不溶性凝胶只能吸收有限的水分,溶胀而不溶解。 水凝胶对低分子溶质具有较好的透过性,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及较好的重现性,具有缓控释性能,很容易合成,近年来已广泛用于各类缓控释给药系统。水凝胶主要通过发生水化作用形成起屏障效应的凝胶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调节不同性能的材料与药物用量间的比例可以得到不同释药速率的制剂。水凝胶还可以用于生物粘附制剂中,因其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通过生物粘附作用长时间粘附于粘膜,从而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和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 水凝胶可分为以下五类:①天然胶:明胶、果胶、海藻酸盐、角叉菜胶、瓜耳豆胶、西黄蓍胶等;②纤维素衍生物:甲基纤维素(MC)、乙基纤维素(EC)、羟乙基纤维素(HEC)、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羟丙基纤维素(HPC)、羧甲基纤维素(CMC)等;③非纤维素多糖:甲壳素、脱乙酰壳多糖、半乳糖甘露聚糖等;④合成聚合物:聚乙烯醇、卡波姆(Carbomer);⑤改性淀粉:预凝胶淀粉

缓控释制剂的药用高分子材料发展与应用-高分子材料论文-化学论文

缓控释制剂的药用高分子材料发展与应用-高分子材料论文-化学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1 现状 药用高分子材料的大概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远古时代至20 世纪30 年代。早在东汉时期,我国医学家张仲景的《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就把动物的胶汁和淀粉作为赋形剂应用到中药制剂;第二阶段是从20 世纪30年代至20 世纪60 年代,产生了大量高分子材料,如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材料。1920 年德国人史道丁格提出了高分子的概念,极大地推动了药用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尤其是上世纪50 年代和60 年代出现了缓控释制剂的药用高分子材料,为药剂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从20 世纪60年代至今,伴随着药用高分子材料和药剂学紧密结合,药用高分子材料的特性如渗透性、吸附性、降解性、生物相容性等性质,在缓控释

制剂和靶向制剂得到广泛应用[1].药用高分子材料的研究让缓控释制剂进入定时、定速、定位、定量、高效、长效的准确化和精密化发展阶段,产生了口服骨架缓控释制剂、口服渗透泵控释制剂、口服胃滞留缓控释制剂、口服膜控型制剂、口服结肠定位制剂、脉冲式给药系统、环境敏感型定位释药系统等新型缓控释给药系统。药用高分子材料的成分、性质、结构和应用对药物释放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合理和正确运用药用高分子材料,在药物生产和制备过程中具有重大的意义。 2 天然药用高分子材料 2. 1 明胶 明胶(gelatine 或gelatin)又称白明胶,是动物的皮、骨、腱与韧带中胶原在酸、碱或酶等温和作用下部分降解和水解而得到的主要蛋白质组分或者以上三种不同明胶制品混合物。按用途可分为照相明胶、食用明胶、药用明胶及工业明胶四类,它具有多种良好的理化特性,如溶胀、凝胶化、黏度、荷电性、表面活性、胶体保护性、成膜性、凝胶态和溶胶态的可逆转变性、两性聚电解质特性,使其成为一种重要的天然药用高分子材料[1,2].在口服药物制剂中,明胶常常

举例说明高分子材料在控释缓释制剂和靶向制剂中的应用

举例说明高分子材料在控释缓释制剂和靶向制剂中的应用 高分子材料是一类具有高分子量、由重复单元组成的大分子化合物,具有较高的力学强度、化学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高分子材料在控释缓释制剂和靶向制剂中有广泛的应用。本文将从两个方面来举例说明高分子材料在这两种制剂中的应用。 控释缓释制剂是指能够延长药物在体内的滞留时间,并以持续的速率释放药物的制剂。高分子材料在控释缓释制剂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微球制剂。PLGA是一种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材料,在体内可以被分解为无害的二氧化碳和水,因此具有较高的生物相容性。由于PLGA具有良好的可调控性和生物降解性, 它被广泛用于制备控释缓释微球制剂。将药物包裹在PLGA 微球中,可以延缓药物的释放速率,达到控制药物释放的目的。例如,伊维菌素是一种用于治疗结核病的抗生素,它在体内的半衰期较短,需要频繁的给药。而将伊维菌素包裹在PLGA 微球中,可以延长其释放时间,减少给药次数,提高疗效。 靶向制剂是指能够选择性地作用于特定的组织或细胞的制剂。高分子材料在靶向制剂中的应用也有很多例子。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利用聚乙二醇(PEG)改善药物的靶向性。PEG是一种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高分子材料,可以改善药物的体外稳定性、溶解度和血管通透性。将药物与PEG共价结合,可以增加药 物在体内的半衰期,并且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毒性。例如,靶向治疗肿瘤的制剂利用PEG修饰来提高溶解性,在体内药物释 放后能够更容易进入肿瘤组织,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除了上述例子外,高分子材料在控释缓释制剂和靶向制剂中还有其他的应用。例如,透明聚合物材料可以用于制备眼药物的角膜接触镜,实现长时间的缓慢释放。还有一些专门用于药物递送的纳米粒子,例如聚丙烯酸纳米粒子可以用于改善口服药物的溶解性和生物利用度。 总之,高分子材料在控释缓释制剂和靶向制剂中有广泛的应用。通过调控高分子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可以实现药物的长时间释放和靶向性输送,提高药物的疗效并减少副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高分子材料在药物递送领域的应用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和创新。除了前文提到的控释缓释制剂和靶向制剂,高分子材料还在其他领域的药物递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在组织工程领域,高分子材料被广泛用于制造人工组织和器官。通过将细胞和生物材料结合,可以制造出具有生物相似性和功能的组织和器官,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和损伤。高分子材料可以为细胞提供支撑和生长环境,并且可以根据需要调节生物材料的性质,例如所用高分子材料的类型、形状和孔隙结构,从而实现对组织或器官的定制化设计。 作为一种生物相容性优良的高分子材料,明胶在组织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明胶是一种从动物皮肤、骨骼和结缔组织中提取的一种天然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将明胶与其他高分子材料或细胞结合,可以制备出各种用途的人工组织。例如,将明胶与细胞结合可以制造出具有细胞生长功能的人工皮肤;将明胶与骨细胞结合可以制造出具有骨再生能力的人工骨骼;将明胶与软骨细胞结合可以制造出具有软骨再生能力的人工软骨等。这些人工组织可以用于治疗

骨架型缓释制剂课题说明和举例

骨架型缓释制剂课题说明和举例 【篇一:骨架型缓释制剂课题说明和举例】 释药小孔含药片芯 1.重点掌握缓释和控释制剂的定义、对药物的要求。 2.熟悉缓释和控释制剂的特点、分类;缓释和控释制剂的剂量计算。3.掌握溶出、扩散原理和方法、影响缓释和控释制剂设计的因素。4.熟悉缓释和控释制剂其它释药原理、缓释和控释制剂的处方和制 备工艺。 5.了解缓释和控释制剂的体内、外评价。 (1)sustained release preparations 缓释制剂:系指用药后能在 较长时间内持续释放药物以达到长效作用的制剂。 (2)controlled release preparations 控释制剂:系指药物能在预定的时间内自动地以预定速度释放,使血药浓度长时间恒定维持在 有效浓度范围的制剂。 (1)不是所有药物都适合,如剂量很大(>1g)半衰期很短(缓释 制剂。 (2)适用于具有长半衰期的某些药物,虽然其常规制剂口服后可产 生较长时间的药效,但也产生显著的峰浓,引起毒副作用,制成缓释、控释制剂后,可降低毒副作用。 (3)不适用于具有特定吸收部位的药物。 (4)不适用于本身溶解度极差(<0.1mg/ml)的药物,因吸收受 其溶出限制。 图13-1口服给药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示意图※(1)溶出原理1)原理:由于药物的释放受其溶出速度的限制,溶出速度慢的药物显 示出缓释的性质。 根据noyes一whitney溶出速度公式通过减小药物的溶解度,降低 药物的溶出速度,可使药物缓慢释放,达到长效作用。 若a、l、d、k与c保持恒定,则释放速度就是常数,系零级释放过程。 adkdt dm (1)包衣:将药物小丸或片剂用阻滞材料包衣。 的厚度、微孔的孔径、微孔的弯曲度等决定药物的释放速度。 (3)制成不溶性骨架片剂:(4)增加黏度以减少扩散速度:(5)制成植入剂:(6)制成乳剂:对于水溶性的药物,制成水/油型乳剂。水相中的药物向油相扩散再由油相分配到体液。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