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释材料

三十六章缓释材料

第一节缓释制剂与缓释材料

缓释制剂义称延效制剂、长效制剂,足指用适当方法延长药物在人体中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而达延长药效目的的制剂。它足应临球治疗的要求,增加用药安全度和疗效,达到制剂应用方便的宗旨而提出的第二代剂型二延长吸收是药剂学采取的主要手段。现今使用的大多数药物是以被动扩散机理而吸收的,药物吸收速度受控于药物在吸收部位的浓度。若采用制剂学方法,在处方设计时加入影响药物从制剂中溶出和扩散的辅料,就可控制吸收部位的浓度而延缓吸收,能起这种作用的辅料均称作缓释材料(sustained releasc miatcrials)。能起缓释作用的材料大多是高分子化台物:在处方中加入缓释材料,这是药剂学使制剂延效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他的方法如控制药物粒了_大小、制成植入剂,制成微囊、包衣、乳化剂、制成与组织液不馄溶的分散系等制备工"艺和制备技术也可达到延效的目的。

第二节缓释材料延效的药剂学方法在进行延效制剂处方设计时,为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一般先据药物动力学原理,调整建释与缓释部分的剂量以及可能达到的血药浓度,从理论上解决给药次数与主药的剂量问题。但要使药物按设计要求释效,还需以处方中缓释材料延效的药剂学原理为基础,以先进的制剂制备工艺为保证。缓释材料延效的药剂学原理,主要足根据NogeseWhitney溶出速度方程和Fick第一扩

散定律,借助缓释材料的特殊性质,改变影响溶出速度和扩散速度的因索,以达到延效的目的。通常用缓释材料延效的药剂学方法有:

一、作阻滞剂加入

阻滞剂( retardanis)足一大类疏水性强的脂肪、蜡类高分子材料。药物混悬或混溶在这类熔融材料中玲却后,被脂溶性材料包被,药物释放速度与脂肪的消化或水解难易有失,脂肪水解速度一般按单、双、三酯顺序而降低,因此,阻滞剂延滞了药物的扩散和溶出。、这种延效制剂的制备较为简便,小加阻滞剂的作为速释部分,加阻滞剂的作为缓释部分,可做成缓释胶囊、缓释片剂。如阿司匹林和聚甘油脂酸酯形成的颗粒与阿司匹林颗粒按2:1或3:1制成阿司匹林缓释胶囊。国产的氨茶碱双层缓释片是以虫胶为阻滞剂制成的。常片j的缓释材料如动物脂肪、蜂蜡、巴西棕榈蜡、氧化植物油、虫胶、硬脂醇、硬脂酸J-酯等。

二、制成骨架物

骨架物( matrix materials)是主要以高分子材料形成的骨架为载体,制成的含药物料,用此种物料可制成缓释的片荆、丸剂、胶囊剂等剂型。根据骨架材料的不同可分为三类:

1.不溶性骨架物此类骨架物是以不溶性高分子聚合物塑料或树脂单体为缓秆材料,一般采取药物与聚合物细粉经干法直接

混合,湿法(有机溶剂作润湿剂)制粒,或溶剂法制成固体分散

体,或吸入、嵌人多扎骨架等方法形成骨架物。实际上,近年新出现的多聚物树脂珠粒、多孔性载体型等延效制剂亦属此种类型。由于这类缓释材料不溶也不降解,最终排除体外,所以只有水溶性药物适于做成这类骨架物.通过骨架的孔隙、孔径和孔弯曲程度以及药物自身溶解度来控制药物释放速度。常用的不溶性骨架材料有无毒聚己烯、聚乙烯、乙烯一醋酸乙烯共聚物、聚醋酸乙烯一醋酸纤维、聚甲基丙烯酸酯、硅橡胶等。

2.溶蚀性骨架物此类骨架物是以疏水性,难溶性的高级脂肪酸或高级脂肪醇的酯为缓释材料,即上述的阻滞剂形成的骨架,无孔隙或孔隙极少,主要是在消化液中,通过溶蚀、分散、溶出而释放药物。骨架材料对骨架物的形成发影响释药固素与作阻滞剂时相同。

3.亲水性凝胶骨架物此类骨架物是以与水接触能形成凝胶的高分子化合物为缓释材料,药物与之混合可以制成片剂、胶囊剂、丸剂等剂型,与有限的胃肠液接触时能吸水溶胀,形成黏稠凝胶骨架,这种骨架物有的无孔隙或极少孔隙,药物仍是通过凝胶层在消化液中的逐渐熔融而扩散和释放。因此,胃肠道的蠕动状况,对释药速度有明显影响。从这类缓释骨架物的释药性能看,原则上亲水性胶体物质均可作这类缓释材料,如天然高分子物明胶、阿拉伯胺、蛋白质等,碳水化合物的聚合物淀粉、纤维素衍牛物(MC、CMC-Na、HPMC等),合成高分子物PVP、PEG 等。一些触变胶亦应属于此类骨架材料,如植物油加硬脂酸铝等。

三、作增黏剂加入

加入增黏剂也足延长液态药剂疗效的方法之一。增黏剂是一类水溶性的高分子材料,溶于水后,其溶液的黏度随浓度而增大。根据药物被动扩散吸收的规律,药物吸收速度也受扩散系数影响,而扩散系数与扩散介质的黏度成反比。因此,增加黏度可以延缓吸收。如盐酸普鲁卡因注射剂中加1%CMC时使其作用延至24小时。以增黏达到缓释的材料有明胶、阿拉伯胶、CMC-Na、PV A等。原则上,可以作助悬剂的材料一般可作增黏剂。滴眼剂中使用增黏剂主要是通过延长药液滞留时时间,防止迅速流失而延教。如硝酸毛果芸香碱滴眼液加1.4%PV A,作用时间由28分钟延车50分钟。

四、与药物生成复盐

一些本身几乎无生理作用的高分子化合物可以与某些药物牛成溶解度小的复盐,起到缓释的作用,降低药物的溶出速度而产生长效。如鞣酸增压素复合物的油混悬注射液药效长达36 - 48小时,又如鱼精蛋白锌胰岛素药效为18-24小时,而单一胰岛素需一天注射4次才能维持药效。这里鞣酸、鱼精蛋白可认为是缓释材料,能通过这种方法起缓释作用的材料还有:聚丙烯酸、磺酸或磷酸化多糖类化合物、多糖醛酸、海藻酸等,它们一般能与弱有机碱药物形成复盐,溶解减缓。

五、制成药树脂

此法足以不同特性的交换树脂为缓释材料,利用离子交换树

脂的交换原理.将离解型药物,如胺类药物苯内胺、维生索Bl、阿托品、异丙嗪等,有机酸类药物维生素C、巴比妥、烟酸等分别与阳离子交换树脂、阴离子交换树脂作成药树脂。该药树脂

注入体内后,再被体液中K+、Na’或胃酸中H’交换,缓慢释放出胺类药物,或被HCO3-、CL-交换缓慢放出有机酸类药物。此法要受交换容量和剂量的限制,仅适用于小剂量药物。作缓释材料的交换树脂虽然最终被排除体外,但长期应用可能引起体

内电解质紊乱。

另外,将药物制成微囊、毫微囊、磁性微球、脂质体等,再进一步制成缓释制剂,也可起延效的目的。详见有关章节。

随着制药工业的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不断涌现,相信在延效制剂中还会出现许多新型缓释材料和新的药剂学方法。如新近报道的缓释剂pronestyl - SR是由一种能与胃肠道环境相互作用,形成黏胶状非分解基质核心的双层聚合物,该聚合物基质控制着药物扩散和释放的过程,用于普鲁卡因酰胺口服缓释片效果明显。

第三节缓释材料的分类及品种

一、缓释材料的分类

缓释材料多为高分子化台物,根据在缓释剂巾的作用可分为三类:

1.阻滞剂。

2.骨架材料。

3.增黏剂。

根据其溶解特性又可分两炎:

1.水不溶性高分子聚合物。

2.亲水性胶体物。

各类缓释材料都是根据自身的特性,通过控制释放和吸收而达到延效的目的。

一、缓释材料的品种

0007 乙基甲基纤维素

0008 乙基纤维素

001l 乙基羟乙基纤维素

0064 十四酸异丙酯

0065 十四醇

0067 十六十八醇

0070 十六醇

0071 十六醇酯蜡

0074 丁苯橡胶

0078 丁基橡胶

0092 三甘油辛一癸酸酯

0113 山萮酸

0114 干酪索

0132 天然橡胶

0138 月桂酸

0140 月桂醇

0145 分馏棕榈油

0146 分馏椰子油

0148 巴西棕榈蜡

0159 丙烯碳酸酯

0160 丙烯酸

0161 丙烯酸丁酯

0162 丙烯酸甲酯

0162 -2 丙烯酸甲酯其聚物0163 聚丙烯酸树脂I号0164 聚丙烯酸树脂II号0165 聚丙烯酸树脂III号0166 聚丙烯酸树脂IV号0167 聚丙烯酸树脂E30 0177 甲壳素

0177 -l 甲壳糖

0180 甲基丙烯酸甲酯

0180 -1 甲基丙烯酸己酯

0180 -2 甲基丙烯酸丁酯

0181 甲基丙烯酸共聚物0183 甲基内烯酸—2—羟己酯0185 甲基纤维豢

0198 甘油三松香酸酯

0199 甘油三油酸酯

0200 甘油三棕榈酸酯

020l 甘油三硬脂酸酯

0203 甘油山萮酸酯

0227 玉米朊

0230 可可脂

0244 白蜡

0251 田菁胶

0252 他那胶

0253 印度胶

0257 卡波姆

0259 石油树脂

0276 异硬脂醇

0281 红藻胶

0288 肉豆蔻油

0289 肉豆蔻酸

0290 肉豆蔻酸甲酯

0306 交联羧甲基纤维索钠0307 交联聚维酮

0308 交酯化蓖麻酸聚甘油酯0311 虫白蜡

0312 虫胶

0314 西黄芪胶

0333 邻苯二甲酸醋酸纤维索0337 阿拉伯胶

0353 辛基十二烷醇

0376 角叉菜胶

0380 罗塑子胶

0421 果胶

0421 松香

0439 刺梧桐胶

0447 泊洛沙姆

0463 氢化松香脂

0464 氧化蓖麻油

0465 氧化植物油

0465 -I 氢化花生油

0465-2 氢化鱼油

0465 -3 氧化棉籽油

0488 癸二酰氯

0523 海藻酸

0525 海藻酸钠

0526 海藻酸钙

0527 海藻酸钾

0528 海藻酸铵

0557 爱生蓝

0567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邻苯二甲酸酯0569 羟丙基纤维素

0574 黄蜡

0584 硅橡胶

0587 萜烯树脂

0652 葡聚糖

0654 硬脂

0656 硬脂酸

0656 -1 异硬脂酸

0657 硬脂酸正丁酯

0663 硬脂酸铝

0663一l双硬脂酸铝

0666 硬脂醇

0668 硝酸纤维素

0684 普鲁蓝

0684—1 乙酰基普鲁蓝

0696 微生物藻酸盐

0698 微晶蜡

0699 羧甲基纤维素钠

0700 羧甲基纤维素钙

0712 愈创木胶

0716 聚乙烯

0716 -l 聚乙烯氧化偶氯酮

0718 聚乙烯醇

0720 聚丁烯

0721 聚丁二烯

0729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0729 -1 α-甲基丙烯酸甲酯一丙烯酸甲酯共聚物0729 -2 聚l-羟乙基丙烯酸甲酯

0733 聚丙烯

0735 聚异丁烯

0735 -l 氧化聚异丁烯

0737 聚苯乙烯

0738 聚苯乙烯一马来酸酐

0738—l 聚乙烯一马来酸酐

0738 -2 乙烯吡啶一苯乙烯共聚物

0755 聚氯乙烯

0756 聚乳酸

0756-l 聚乙醇酸

0756 -2 聚乳酸甘醇酸

0756 -3 聚3-羟基丁酸

0758 聚α-羟乙基甲基丙烯酸酯

0758 -l α-羟乙基甲基丙烯酸酯

0759 聚酰胺

0760 聚维酮

0760 -l 乙烯毗咯烷酮-醋酸乙烯酯共聚物0763 聚醋酸乙烯酯

0779 槐豆胶

0784 醋酸纤维素

07S4 -1 一醋酸纤维素

0784 -2 二醋酸纤维索

0784 -3 三醋酸纤维素

0784 -4 二丁一胺基羟丙基醋酸纤维素醚

沥青路面用缓释防冰材料

沥青路面用缓释防冰材料“HSFB-230” 一、产品简介 “HSFB-230”是湖北省高速公路实业开发有限公司联合华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发出的沥青路面用缓释型防冰材料。将“HSFB-230”添加到沥青混合料中并用于沥青路面上面层,在冬季气温较低、空气湿度较大的条件下,它能被迅速激活,通过毛细管抽提作用及行驶车辆的车载作用使路面中的“HSFB-230”材料不断析出路表,通过降低路面的冰点来有效的阻止路面结冰。同时“HSFB-230”对钢筋无锈蚀,对植被、土壤、水体无任何污染,属于环境友好型防冰材料。 图1 HSFB-230防冰剂 二、技术指标 表1 防冰材料技术指标 三、作用原理

所谓防冰路面,就是在原沥青混合料路面设计的基础上,将高性能的复合防冰材料经拌合楼加入沥青混合料中,再经摊铺,碾压,养生三个阶段,形成沥青混凝土防冰路面。这里面,起防冰效果的主要成份是防冰材料。 当大气的环境温度、湿度与路表层和路面层深度发生差异,抗冰防滑沥青路面受到行驶车辆的压缩、振动、磨损等荷载作用时,利用路面的孔隙浸透压力和毛细管现象,防冰材料会从不同的深度被极其缓慢的抽提迁移到路面表面层释放出来,而此时在路面层约5-10mm处的防冰材料被迅速激活与凝冰发生类似于盐化学反映,迅速融于水中,随着水中抗凝冰离子的增加,使水的液相蒸气压下降,但冰的固态蒸气压不变,为达到冰水混合物固液蒸气压平衡原理,冰便溶化,防止和延缓路面结冰;在夏季,气温较高,沥青变软,会封住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孔隙,阻止了防冰材料的释放,路面较深处的防冰材料是以固态形式稳定的悬浮于蓄盐类沥青混合料中,不会向下移动,因此,它会长期存在于沥青混合料中,路表较浅处防冰材料持续的冲刷及外荷载对路面持续的磨耗,新的防冰材料颗粒被源源不断地释放。 当添加防冰材料的沥青混合料中防冰材料析出到路表面时,防冰材料中一些易潮解的固态物质吸收了空气中的水分,产生潮解现象,防冰材料在水中及车轮的冲击下渐成溶液,由于固液两相的化学势不等,两相不能共存,其中必然有一相要向另一相转变,若固相化学势大于液相化学势,则固相就要向液相转变即固体融化;反之亦然。而此时生成溶液的化学势低于凝冰的化学势,凝冰开始融化并随着这个过程的扩大,反应速度加快,凝冰表面出现微裂,形成大面积的龟裂,从局部融化逐渐扩展为全面融化,露出路面。 四、产品特点 (1)防冰效果好。作为主动型防冰技术,可有效降低路面冰点温度到 -10~0℃,阻止道桥表面形成结冰,适用温度面较广。 (2)适应性强。适合各种类型的沥青路面,不会影响沥青混合料的各项指标。不需要专门的施工机械设备,适应现有的沥青面层机械化施工工艺。 (3)时效性长。具有长久性的路面防结冰效果,大幅降低了冬季路面管理养护成本,材料有效性长达10年。 (4)环保。对道路周边的植被、土壤、水体不会造成任何破坏。同时,能有效的保护桥梁,防止出现钢筋受到腐蚀而破坏桥梁的情况,可用于特殊的道路环境中,例如:森林、铁路、山坡,桥梁和社区道路等。 五、注意事项

缓释材料

三十六章缓释材料 第一节缓释制剂与缓释材料 缓释制剂义称延效制剂、长效制剂,足指用适当方法延长药物在人体中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而达延长药效目的的制剂。它足应临球治疗的要求,增加用药安全度和疗效,达到制剂应用方便的宗旨而提出的第二代剂型二延长吸收是药剂学采取的主要手段。现今使用的大多数药物是以被动扩散机理而吸收的,药物吸收速度受控于药物在吸收部位的浓度。若采用制剂学方法,在处方设计时加入影响药物从制剂中溶出和扩散的辅料,就可控制吸收部位的浓度而延缓吸收,能起这种作用的辅料均称作缓释材料(sustained releasc miatcrials)。能起缓释作用的材料大多是高分子化台物:在处方中加入缓释材料,这是药剂学使制剂延效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他的方法如控制药物粒了_大小、制成植入剂,制成微囊、包衣、乳化剂、制成与组织液不馄溶的分散系等制备工"艺和制备技术也可达到延效的目的。 第二节缓释材料延效的药剂学方法在进行延效制剂处方设计时,为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一般先据药物动力学原理,调整建释与缓释部分的剂量以及可能达到的血药浓度,从理论上解决给药次数与主药的剂量问题。但要使药物按设计要求释效,还需以处方中缓释材料延效的药剂学原理为基础,以先进的制剂制备工艺为保证。缓释材料延效的药剂学原理,主要足根据NogeseWhitney溶出速度方程和Fick第一扩

散定律,借助缓释材料的特殊性质,改变影响溶出速度和扩散速度的因索,以达到延效的目的。通常用缓释材料延效的药剂学方法有: 一、作阻滞剂加入 阻滞剂( retardanis)足一大类疏水性强的脂肪、蜡类高分子材料。药物混悬或混溶在这类熔融材料中玲却后,被脂溶性材料包被,药物释放速度与脂肪的消化或水解难易有失,脂肪水解速度一般按单、双、三酯顺序而降低,因此,阻滞剂延滞了药物的扩散和溶出。、这种延效制剂的制备较为简便,小加阻滞剂的作为速释部分,加阻滞剂的作为缓释部分,可做成缓释胶囊、缓释片剂。如阿司匹林和聚甘油脂酸酯形成的颗粒与阿司匹林颗粒按2:1或3:1制成阿司匹林缓释胶囊。国产的氨茶碱双层缓释片是以虫胶为阻滞剂制成的。常片j的缓释材料如动物脂肪、蜂蜡、巴西棕榈蜡、氧化植物油、虫胶、硬脂醇、硬脂酸J-酯等。 二、制成骨架物 骨架物( matrix materials)是主要以高分子材料形成的骨架为载体,制成的含药物料,用此种物料可制成缓释的片荆、丸剂、胶囊剂等剂型。根据骨架材料的不同可分为三类: 1.不溶性骨架物此类骨架物是以不溶性高分子聚合物塑料或树脂单体为缓秆材料,一般采取药物与聚合物细粉经干法直接 混合,湿法(有机溶剂作润湿剂)制粒,或溶剂法制成固体分散

释材料的种类及性能影响因素

缓释材料的种类 按照包埋材料的类型,缓释材料可以分为无机和有机两大类,其中有机类缓释材料目前应用最多的缓释材料多为高分子缓释材料。根据材料的来源不同,高分子缓释材料可分为天然高分子缓释材料和合成高分子缓释材料。天然高分子材料主要包括纤维素类、多糖类(如壳聚糖、环糊精)、蛋白质类(如胶原蛋白、丝素蛋白等);合成高分子主要有聚乳酸、聚酯、聚酸酐及氨基酸类聚合物等。 无机缓释材料 无机缓释材料主要包括硫、石蜡、松香等一些无机矿物质。美国是最先研发以硫为包衣材料的国家,在上世纪60年代,由于其疏水性低,影响缓释效果,再次涂覆石蜡或沥青后,增强了其疏水性,改善缓释性能,经过多年的发展,己形成一定的规模。中科院于19世纪70年代,研制出一种混合涂层材料,这种涂层材料主要由白蜡,沥青,磷酸钙镁混合而成,该材料具有良好的持续释放性能并形成生产规模。 郝世雄分别以碳酸氢钙-聚乙烯醇,石蜡-松香为包衣材料,制备了对土壤无污染且多营养的无机包衣肥料。结果表明,石蜡-松香体系的包衣肥料综合性能优于碳酸氢钙-聚乙烯醇体系,石蜡和天然松香在包衣膜层中的用量配比对缓释性能有重要影响,当其配比为80:20时,包衣肥料缓释效果最好。卢玉东等以松香为包膜原料,溶剂喷涂法制备了包衣肥料,当松香包衣量为5%以上时,缓释效果显著,工艺简便,可制得包覆量大的包衣肥料。曹振恒等采用不同方法测试了以松香甘油酯,石蜡为原料制备的无机物包衣肥料,探索出了最佳包膜工艺技术,且包衣材料具有一定的生物降解性。张雁等以凹凸棒石为原料,添加复合材料苯丙乳液、石蜡,获得了苯丙乳液-石蜡-凹凸棒石复合包衣肥料,同时发现,各个包衣材料的用量,工艺干燥温度,干燥时间都对缓释性能有影响。当干燥温度为60℃,干燥时间为120min,苯丙乳液、石蜡、凹凸棒石用量分别为50-60ml、20g、20g,是最佳工艺条件和物料配比。虽然这些无机包衣材料具有一定的缓释性能,但是与有机物包衣材料相比,仍然还有

药物缓释载体材料类型及其临床应用

药物缓释载体材料类型及其临床应用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药物治疗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 药物治疗方式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如药物的剂量难以精确控制、药 物的代谢和排泄速度难以预测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药物缓释技术 应运而生。药物缓释技术可以使药物在体内逐渐释放,从而达到更好 的治疗效果。药物缓释技术的核心就是药物缓释载体材料。本文将介 绍药物缓释载体材料的类型及其临床应用。 一、天然高分子材料 天然高分子材料是一类来源于动植物的天然材料,如明胶、海藻酸、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等。这类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能够有效地缓释药物。例如,明胶作为一种天然高分子材料,可 以制备成微球或凝胶形式,用于缓释肝素、阿霉素等药物,临床应用 广泛。 二、合成高分子材料 合成高分子材料是一类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如聚乳酸、聚己内酯、聚乙烯醇等。这类材料具有良好的可控性和可调性,能够根据药物的 特性进行设计和调整。例如,聚乳酸是一种可生物降解的合成高分子 材料,可以用于缓释阿霉素、奥美拉唑等药物。 三、无机材料

无机材料是一类来源于矿物和人工合成的无机材料,如硅胶、氧化铝、羟基磷灰石等。这类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能 够有效地缓释药物。例如,硅胶是一种常用的无机材料,可以制备成 微球或凝胶形式,用于缓释利福平、阿霉素等药物,临床应用广泛。四、纳米材料 纳米材料是一种尺寸在纳米级别的材料,如纳米金、纳米银、纳米氧 化锌等。这类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能够有效 地缓释药物。例如,纳米氧化锌可以制备成纳米粒子形式,用于缓释 阿霉素、多西环素等药物,临床应用广泛。 综上所述,药物缓释载体材料的类型多种多样,每种材料都具有其独 特的优势和适用范围。在临床应用中,医生可以根据药物的特性和患 者的情况选择适合的药物缓释载体材料,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缓释有关

中药缓控释给药系统的常用辅料 在进行缓控释制剂处方设计时,为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应先根据药物动力学原理,调节速释和缓释部分的剂量,然后根据处方中缓释材料延效的药剂学原理,借助缓释材料的特殊性质,选择合适的材料,使药物按设计的要求释放,以达到延效的目的。控释材料与缓释材料有许多相同之处,通过改变药物结合或混合的方式或工艺,可表现出不同的释药特性。不同给药途径,所需缓控释材料的种类和特性也不相同。 为满足缓控释制剂的释药特性,应充分考虑缓控释制剂的适用范围及影响药物释放的因素,还应根据不同的给药途径和不同的形式要求,合理地选择缓控释材料。 按照辅料的性质将其分为三类:水凝胶、生物降解聚合物、离子交换树脂。 水凝胶 水凝胶(hydrogel)是一些高聚物或共聚物吸收大量水分形成的溶胀交联状的半固体,其交联方式有共价键、离子键、范德华力和氢键。这些聚合物可以是水溶性的,也可以是水不溶性的。水溶性凝胶在有限溶胀条件下保持凝胶状态,过量水存在时,发生溶解。而水不溶性凝胶只能吸收有限的水分,溶胀而不溶解。水凝胶可分为以下五类:①天然胶:明胶、果胶、海藻酸盐、角叉菜胶、瓜耳豆胶、西黄蓍胶等;②纤维素衍生物:甲基纤维素(MC)、乙基纤维素(EC)、羟乙基纤维素(HEC)、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羟丙基纤维素(HPC)、羧甲基纤维素(CMC)等;③非纤维素多糖:甲壳素、脱乙酰壳多糖、半乳糖甘露聚糖等; ④合成聚合物:聚乙烯醇、卡波姆(Carbomer);⑤改性淀粉:预凝胶淀粉等。 天然胶 明胶(Glatin) 明胶又名白明胶, 药用明胶,为浅黄色或琥珀色半透明的薄片、条状、碎片或粗细不等的粉末,微带光泽,易碎,无臭。不溶于冷水,可吸收本身重量5~10倍的水而膨胀,变软,能溶于热水,形成澄明溶液,冷后成为凝胶,溶于醋酸、甘油和水的热混合液,不溶于乙醇、氯仿、乙醚、不挥发油和挥发油中。利用明胶的独特的理化性能:①能形成凝胶,易于成型;②能与甲醛等发生交联反应,形成缓释层:③能被酶降解,易被人体吸收等。目前医药市场上以明胶作为缓释材料的药物并不多见,但资料显示,已有不少此类制剂正处在研制开发之中,如肠溶胶囊、明胶包衣缓释胶丸、可吸收性缓释药膜、伤口控释抗生素、缓释微胶囊、缓释透皮剂等。 果胶(Pectin)果胶为无色或淡黄色粉末,分子量为5万-30万,无毒,对皮肤和粘膜无刺激性,耐热性强。溶于水(1:20)形成乳白色粘稠胶液,不溶于乙醇和其它有机溶剂。以果胶为骨架材料制成的片剂遇消化液发生水化作用生成凝胶,控制药物的释放。 海藻酸盐海藻酸及海藻酸盐是来源于褐藻的亲水性胶态多聚糖,具有与多价阳离子形成凝胶的特性,如海藻酸钠与钙离子形成海藻酸钙凝胶,电镜扫描为三维网状结构,被称为“鸡蛋箱”结构,海藻酸及海藻酸盐广泛应用于药学、食品、生物技术领域。海藻酸钠可溶于水中,不溶于乙醇、乙醚及其它有机溶剂。蒋新国等以盐酸普罗帕酮为模型药物,比较海藻酸钠、脱乙酰壳多糖以及两者混合物骨架的缓释作用和释药特性。结果海藻酸钠与脱乙酰壳多糖混合物的缓释作用最好。又以盐酸普罗帕酮、盐酸地尔硫卓和硝酸异山梨酯为模型药物,研究不

药物缓释材料

又称药物控释体系。以一定材料作载体,使药物按设计的剂量,在要求的时间范围内,以一定的速度在体内缓慢释放,达到对疾病更有效治疗目的的给药制剂。用药物缓释系统施药的优点在于:①避免血浆中药物浓度随进药时间和病人摄入、吸收和排除药物的能 力而受影响,可以恒定速率释放,或通过响应环境变化(磁场、电场、pH值、血糖等)以脉冲方式释药,保持血浆中药物浓度不变;②实现定位控释,尤其对毒性大的药物,利用生理活性、亲和或外部物理因素(如磁场等)导向,使药物集中于病变部位或器官释放,减少对正 常组织和器官的损伤,又提高施药效率;③实现药物按需控释,如对糖尿病治疗的胰岛素控释,保证在血液中葡萄糖浓度超过一定阈值时释放胰岛素。在葡萄糖浓度恢复正常时就停止释放; ④对生物大分子药物进行控释。多肽等多种大分子药物是治疗疑难病症、健全机能和延长寿命的重要药物,但这类药物在体内的半衰期非常短(几秒至几小时),不宜口服、皮下注射和滴注,只能采用药物缓释系统。 Drug Controlled Release Material 药物缓释材料 关键词:药物缓释材料,药物载体材料,膨润土,聚合物 Key word:Drug Controlled Release Material,drug delivery matierial,Bentonite,polymer 文献综述: 1.高分子药物缓释材料:近年来在生物医用高分子领域的研究中,高分子药物缓释材料是最热门的研究课题之一, 同时它也是生物医学工程发展的一个新领域。药物的缓释是将药物活性分子与高分子载体结合(或复合、包囊) 后, 投施到生物活性体内通过扩散、渗透等控制方式, 药物活性分子再以适当的浓度和持续时间释放出来, 从而达到充分发挥药物疗效的目的[1]。药物缓释的特点是通过对药物医疗剂量的有效控制, 能够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 减少抗药性, 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有效利用率[2]。还可以实现药物的靶向输送, 减少服药次数, 减轻患者的痛苦, 并能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等。由于选用的高分子材料不同, 药物分子的控制释放机制也不相同, 因此高分子药物缓释材料的研究, 无论在医药学理论上或实际医疗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 2.两种代表性材料; (1)药物缓释材料聚( 乳酸-丙氨酸):直接以外消旋乳酸、L- 丙氨酸为原料采用熔融聚合法合成药物缓释材料聚( 乳酸- 丙氨酸) 共聚物[ P( LA- co-Ala ) ] , 并用特性黏数、FTIR、1H NMR、GPC、DSC、XRD 等手段进行系统表征。熔融共聚中采用一次投料并分次预聚, 可生成重均相对分子质量(Mw ) 达3200( 分散度Mw / Mn= 1 23) 的共聚物, 相对分子质量可以达到丙交酯开环共聚法的水平。

缓控释制剂介绍

第十六章缓控迟释制剂 教学目的:通过介绍缓控释制剂的定义、特点及应用,学习缓释、控释制剂的类型、释药原理,熟悉缓释、控释制剂的处方设计原理和制备工艺、常用辅料及体内外评价方法。 教学要求: 1、掌握缓释、控释制剂的定义、特点。 2、熟悉缓释、控释制剂的类型和原理。 3、熟悉缓释、控释制剂的处方设计原理和制备工艺、常用辅料。 4、掌握缓(控)释制剂的体内外评价方法。 5、了解口服定时和定位释药系统。 6、掌握靶向制剂的定义、分类、特点、结构及体内作用机制、靶向性评价。 7、了解主动靶向制剂和前体药物;物理化学靶向制剂。 §1概述 背景: 剂型的发展经历四个阶段:第一代为普通制剂;第二代为缓释制剂、肠溶制剂等;第三代为控释制剂,以及靶向制剂;第四代为基于体内反馈情报靶向于细胞水平的给药系统。其中第二代至四代药物制剂,统称为药物传递系统。药物传递系统分为速度控制型给药系统,方向控制型给药系统,应答式给药系统。 对于TI值为2-4的药物以及消除半衰期短的药物在以普通释药系统给药时常出现以下三种情况: ①小剂量频繁给药以维持血药浓度; ②剂量较大,峰浓度达到有效治疗浓度但给药间隔超过药物消除时间,血药浓度长时间低于有效治疗浓度。 ③剂量大,给药次数减少,有效治疗浓度的维持时间长,但峰浓度超出治疗窗,导致副反应。 (1)缓释制剂:指用药后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释放药物以达到长效作用的制剂。 控释制剂:指药物能在预定的时间内自动以预定速度释放,使血药浓度长时间恒定维持在有效浓度范围的制剂。广义的讲,控释制剂包括控制药物的速度、方向和时间,靶向之际、

透皮吸收制剂均属此列。狭义的控释制剂则一般是指在预定时间内以零级或接近零级速度释放药物的制剂。 (2)特点: ① 对半衰期短的或需要频繁给药的的药物可减少服药次数,提高病人的顺应性,尤其适合慢性病病患者及中老年患者。 ② 血压浓度平稳,避免峰谷现象,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尤其适合治疗指数窄的药物。2ln TI ln ≤τ,治疗指数(TI)指产生副反应的血药浓度与最低有效治疗浓度的比值,反映药物的相对安全性。 ③ 减少用药总剂量,最小剂量、最大疗效; ④ 剂量很大(>1g)、半衰期过长(>24h)或过短(<1h)、不能在小肠下端有效吸收的药物、溶解度差的药物不宜制成缓、控制剂。 ⑤ 对剂量调节的灵活性降低,不能灵活调节给药方案。多剂量规格进行应对。 一、缓释、控释制剂的设计原则 基本程序:对背景资料进行充分的了解,应用药动学原理对剂型、剂量、释药模式、释药时间、释药速率、以及速释与缓释部分比例等加以综合设计,尽量具有平稳的血药浓度和较长的维持时间。 多数情况下假设药物的吸收速率常数Ka 远大于释药速率常数Kr ,及药物一经释放就被吸收,可利用Kr 代替Ka 进行设计。也可假定药物符合单室模型配置,一级或零级吸收,在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校正。 1、理化因素 血 药浓度 B A

3中药缓控释给药系统常用辅料

3中药缓控释给药系统的常用辅料 在进行缓控释制剂处方设计时,为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应先根据药物动力学原理,调节速释和缓释部分的剂量,然后根据处方中缓释材料延效的药剂学原理,借助缓释材料的特殊性质,选择合适的材料,使药物按设计的要求释放,以达到延效的目的。控释材料与缓释材料有许多相同之处,通过改变药物结合或混合的方式或工艺,可表现出不同的释药特性。不同给药途径,所需缓控释材料的种类和特性也不相同。 为满足缓控释制剂的释药特性,应充分考虑缓控释制剂的适用范围及影响药物释放的因素,还应根据不同的给药途径和不同的形式要求,合理地选择缓控释材料。 按照辅料的性质将其分为三类:水凝胶、生物降解聚合物、离子交换树脂 3.1水凝胶 水凝胶(hydrogel)是一些高聚物或共聚物吸收大量水分形成的溶胀交联状的半固体,其交联方式有共价键、离子键、范德华力和氢键。这些聚合物可以是水溶性的,也可以是水不溶性的。水溶性凝胶在有限溶胀条件下保持凝胶状态,过量水存在时,发生溶解。而水不溶性凝胶只能吸收有限的水分,溶胀而不溶解。 水凝胶对低分子溶质具有较好的透过性,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及较好的重现性,具有缓控释性能,很容易合成,近年来已广泛用于各类缓控释给药系统。水凝胶主要通过发生水化作用形成起屏障效应的凝胶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调节不同性能的材料与药物用量间的比例可以得到不同释药速率的制剂。水凝胶还可以用于生物粘附制剂中,因其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通过生物粘附作用长时间粘附于粘膜,从而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和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 水凝胶可分为以下五类:①天然胶:明胶、果胶、海藻酸盐、角叉菜胶、瓜耳豆胶、西黄蓍胶等;②纤维素衍生物:甲基纤维素(MC)、乙基纤维素(EC)、羟乙基纤维素(HEC)、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羟丙基纤维素(HPC)、羧甲基纤维素(CMC)等;③非纤维素多糖:甲壳素、脱乙酰壳多糖、半乳糖甘露聚糖等;④合成聚合物:聚乙烯醇、卡波姆(Carbomer);⑤改性淀粉:预凝胶淀粉

二甲双胍缓释片的材料组成及质量要求

二甲双胍缓释片是一种常见的口服降糖药物,主要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它的材料组成及质量要求是十分重要的,对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有着直接的影响。在本文中,我将从多个角度展开评估,深入探讨二甲双胍缓释片的材料组成及质量要求。 让我们从材料的组成入手。二甲双胍缓释片的主要成分是二甲双胍,它是一种口服降糖药物,具有降低血糖、提高机体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除了二甲双胍外,缓释片的材料组成还包括了缓释剂、增粘剂、分散剂等辅料。这些辅料的选择和比例都对药物的释放速度和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 我们将从质量要求的角度来评估。二甲双胍缓释片的质量要求包括外观、含量测定、释放度、溶出度等多个方面。其中,外观的合格要求是指片剂应无明显裂口、破损、霉斑、色斑等缺陷;含量测定则要求药物中的二甲双胍含量应符合国家药典规定的标准;释放度和溶出度则是评估药物释放速度和稳定性的重要指标,影响着药物在体内的疗效。 在总结回顾部分,我认为二甲双胍缓释片的材料组成及质量要求是保障药物质量和疗效的重要因素。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原材料的选择和生产工艺,确保药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对药物的质量要求也需要严格执行,确保每一批药物都符合规定的标准,以提高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合个人观点和理解,我认为二甲双胍缓释片的材料组成及质量要求需要在生产过程中得到更加严格的执行和管理,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有效。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提高药物的整体疗效。 在本文中,我对二甲双胍缓释片的材料组成及质量要求进行了全面评估,并共享了个人观点和理解。希望本文能够对你的理解有所帮助,并带来更多关于这一主题的思考。二甲双胍缓释片作为一种常见的口服降糖药物,在治疗2型糖尿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的材料组成和质量要求对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有着直接影响。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原材料的选择、生产工艺和质量检测,确保药物符合规定的标准,提高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让我们深入探讨二甲双胍缓释片的材料组成。除了主要活性成分二甲双胍外,缓释片还包括了缓释剂、增粘剂、分散剂等辅料。这些辅料的选择和比例对药物的释放速度和稳定性起着关键作用。在生产过程中需要选择优质的辅料,并采用严格的配方和生产工艺,确保药物的质量和稳定性。 我们需要关注二甲双胍缓释片的质量要求。包括外观、含量测定、释放度、溶出度等多个方面。外观的合格要求是指片剂应无明显裂口、破损、霉斑、色斑等缺陷;含量测定则要求药物中的二甲双胍含量应

举例说明高分子材料在控释缓释制剂和靶向制剂中的应用

举例说明高分子材料在控释缓释制剂和靶向制剂中的应用 高分子材料是一类具有高分子量、由重复单元组成的大分子化合物,具有较高的力学强度、化学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高分子材料在控释缓释制剂和靶向制剂中有广泛的应用。本文将从两个方面来举例说明高分子材料在这两种制剂中的应用。 控释缓释制剂是指能够延长药物在体内的滞留时间,并以持续的速率释放药物的制剂。高分子材料在控释缓释制剂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微球制剂。PLGA是一种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材料,在体内可以被分解为无害的二氧化碳和水,因此具有较高的生物相容性。由于PLGA具有良好的可调控性和生物降解性, 它被广泛用于制备控释缓释微球制剂。将药物包裹在PLGA 微球中,可以延缓药物的释放速率,达到控制药物释放的目的。例如,伊维菌素是一种用于治疗结核病的抗生素,它在体内的半衰期较短,需要频繁的给药。而将伊维菌素包裹在PLGA 微球中,可以延长其释放时间,减少给药次数,提高疗效。 靶向制剂是指能够选择性地作用于特定的组织或细胞的制剂。高分子材料在靶向制剂中的应用也有很多例子。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利用聚乙二醇(PEG)改善药物的靶向性。PEG是一种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高分子材料,可以改善药物的体外稳定性、溶解度和血管通透性。将药物与PEG共价结合,可以增加药 物在体内的半衰期,并且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毒性。例如,靶向治疗肿瘤的制剂利用PEG修饰来提高溶解性,在体内药物释 放后能够更容易进入肿瘤组织,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除了上述例子外,高分子材料在控释缓释制剂和靶向制剂中还有其他的应用。例如,透明聚合物材料可以用于制备眼药物的角膜接触镜,实现长时间的缓慢释放。还有一些专门用于药物递送的纳米粒子,例如聚丙烯酸纳米粒子可以用于改善口服药物的溶解性和生物利用度。 总之,高分子材料在控释缓释制剂和靶向制剂中有广泛的应用。通过调控高分子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可以实现药物的长时间释放和靶向性输送,提高药物的疗效并减少副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高分子材料在药物递送领域的应用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和创新。除了前文提到的控释缓释制剂和靶向制剂,高分子材料还在其他领域的药物递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在组织工程领域,高分子材料被广泛用于制造人工组织和器官。通过将细胞和生物材料结合,可以制造出具有生物相似性和功能的组织和器官,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和损伤。高分子材料可以为细胞提供支撑和生长环境,并且可以根据需要调节生物材料的性质,例如所用高分子材料的类型、形状和孔隙结构,从而实现对组织或器官的定制化设计。 作为一种生物相容性优良的高分子材料,明胶在组织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明胶是一种从动物皮肤、骨骼和结缔组织中提取的一种天然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将明胶与其他高分子材料或细胞结合,可以制备出各种用途的人工组织。例如,将明胶与细胞结合可以制造出具有细胞生长功能的人工皮肤;将明胶与骨细胞结合可以制造出具有骨再生能力的人工骨骼;将明胶与软骨细胞结合可以制造出具有软骨再生能力的人工软骨等。这些人工组织可以用于治疗

高分子材料在农药缓释剂中的应用

高分子材料在农药缓释剂中的应用 高分子材料在农药缓释剂中的应用 农药缓释剂是一种能够控制农药释放速率的材料,它可以延长农药的作用时间,提高农药利用率,减少农药的使用量,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高分子材料是一种常用的农药缓释剂材料,它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生物相容性,可以有效地控制农药的释放速率,提高农药的利用效率。 高分子材料的种类很多,常用的有聚乙烯醇、聚乳酸、聚己内酯等。这些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和可塑性,可以根据不同的农药种类和作物需求进行调配,制备出适合不同作物和不同生长阶段的农药缓释剂。 高分子材料在农药缓释剂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延长农药作用时间 高分子材料可以控制农药的释放速率,使农药缓慢地释放,从而延长农药的作用时间。这种缓慢释放的方式可以使农药在作物上停留更长的时间,提高农药的利用效率,减少农药的使用量。

2. 提高农药利用效率 高分子材料可以将农药包裹在内部,形成一种保护层,避免农药在环境中被分解、挥发或被水分冲刷掉。这种保护层可以使农药在作物上停留更长的时间,提高农药的利用效率,减少农药的使用量。 3. 减少农药的使用量 高分子材料可以控制农药的释放速率,使农药缓慢地释放,从而减少农药的使用量。这种缓慢释放的方式可以使农药在作物上停留更长的时间,提高农药的利用效率,减少农药的使用量。 4. 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高分子材料可以将农药包裹在内部,形成一种保护层,避免农药在环境中被分解、挥发或被水分冲刷掉。这种保护层可以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总之,高分子材料在农药缓释剂中的应用可以提高农药的利用效率,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具有重要的意义。未来,随着高分子材料技术的不断发展,农药缓释剂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为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做出更大的贡献。

缓控释制剂的药用高分子材料发展与应用-高分子材料论文-化学论文

缓控释制剂的药用高分子材料发展与应用-高分子材料论文-化学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1 现状 药用高分子材料的大概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远古时代至20 世纪30 年代。早在东汉时期,我国医学家张仲景的《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就把动物的胶汁和淀粉作为赋形剂应用到中药制剂;第二阶段是从20 世纪30年代至20 世纪60 年代,产生了大量高分子材料,如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材料。1920 年德国人史道丁格提出了高分子的概念,极大地推动了药用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尤其是上世纪50 年代和60 年代出现了缓控释制剂的药用高分子材料,为药剂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从20 世纪60年代至今,伴随着药用高分子材料和药剂学紧密结合,药用高分子材料的特性如渗透性、吸附性、降解性、生物相容性等性质,在缓控释

制剂和靶向制剂得到广泛应用[1].药用高分子材料的研究让缓控释制剂进入定时、定速、定位、定量、高效、长效的准确化和精密化发展阶段,产生了口服骨架缓控释制剂、口服渗透泵控释制剂、口服胃滞留缓控释制剂、口服膜控型制剂、口服结肠定位制剂、脉冲式给药系统、环境敏感型定位释药系统等新型缓控释给药系统。药用高分子材料的成分、性质、结构和应用对药物释放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合理和正确运用药用高分子材料,在药物生产和制备过程中具有重大的意义。 2 天然药用高分子材料 2. 1 明胶 明胶(gelatine 或gelatin)又称白明胶,是动物的皮、骨、腱与韧带中胶原在酸、碱或酶等温和作用下部分降解和水解而得到的主要蛋白质组分或者以上三种不同明胶制品混合物。按用途可分为照相明胶、食用明胶、药用明胶及工业明胶四类,它具有多种良好的理化特性,如溶胀、凝胶化、黏度、荷电性、表面活性、胶体保护性、成膜性、凝胶态和溶胶态的可逆转变性、两性聚电解质特性,使其成为一种重要的天然药用高分子材料[1,2].在口服药物制剂中,明胶常常

芳香凝胶缓释

芳香凝胶缓释 现在,人们对于凝胶缓释材料及物质的需求越来越大,在生活中的许许多多的方面都需要应用到凝胶缓释,比如空气清新剂、药物治疗等等,同时对于控制凝胶缓释的因素和方法也有许多,比如温度、压力、湿度、亮度等等。但是其中有许多的方法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 下面介绍集中缓释凝胶: 温敏型:这种材料随着温度的不同从而改变其表现形式,当环境达到一定温度是,凝胶进行释放.温敏型的凝胶缓释在药物治疗方面的应用十分广泛,PLGA-PEG-PLGA温敏水凝胶作为药物和基因缓释共载体在骨肉瘤治疗中的应用;SDF—1/IGF—1缓释温敏型水凝胶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壳聚糖-明胶体系的温敏凝胶及其药物缓释性能; GHRP—6温敏型缓释凝胶的制备及其对獭兔生长和皮张品质的作用等等。 超声波处理凝胶能够显著减缓核黄素在消化液中的释放速率,通过超声波处理的凝胶的肿胀性降低,抗腐蚀性增加,空间结构也呈现出更加致密的网状结构,并且同时能够增加大豆蛋白凝胶的交联度,促进交联反应. 热敏性:在医学方面的药物治疗除了使用温敏型凝胶缓释,还有热敏性凝胶缓释的治疗,基于普朗尼克F127的IL—1Ra热敏凝胶缓释制剂及其对糖尿病的药效学研究. 空气清新剂: 空气清新剂由乙醇、香精、去离子水等成分组成,通过散发香味来掩盖异味,减轻人们对异味的不舒服的感觉。通过化学反应达到除臭和使用强烈的芳香物质隐蔽臭气。空气清新剂能够提高空气质量,并且便于携带,使用方法简单,价格低廉,可选择的香型多.使得其广受消费者的喜爱。 但是目前市场上所广泛流行的大多由乙醚和芳香类香精等成分组成,这些成分释放到空气中后,会分解变质,本身变成一种污染物质。 市场需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逐步增加,人们对自身所处环境的环保意思逐渐增强,以前的空气清新剂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现在大家对空气清新剂的要求不仅仅是原来那样讲空气中的异味掩盖就可以,而是要求对人们自身没有危害,同时能够除菌,并且可控,同时不对环境产生危害,使用时间长等等。耐久性的杀毒抗菌产品由于能够杀毒抗菌,减缓微生物繁殖,同时对人体无毒无害无副作用,受到人们的重视.在自身长时间所处的半封闭式的环境(如小型办公室、书房等工作空间)的环境越来越重视,好的环境能够是人们感到心情愉悦,同时提高工作效率,反之,则易使人们心情烦躁不安,对人体产生有害的影响。所以研究出效果明显同时具有杀毒抗菌作用的空气清新剂,能够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 因此,开发新的缓释凝胶型空气清新剂、环保无污染、低成本的杀毒抗菌绿色清洁技术已经成为空气清新剂行业的发展趋势和竞争条件。 一种缓释型空气净化凝胶: 室内空气中的污染物包括苯、氨、芳香烃、四氯乙烯、对二氯苯、一氧化碳、硫化氢等等,此外空气中还存在着各种致病微生物。普通的空气清新剂一般只能做到以香味掩盖空气中的异味,而不能除去其中的致病微生物和有害物质。所以空气清新剂的要求需要能够除去空气中的致病微生物和有害物质,并且需要安全

缓释型防冰材料的合成和在沥青路面中的应用研究

缓释型防冰材料的合成和在沥青路面中的应用研究 冬季是一个令人担忧的季节,随着温度的下降,许多地区会遭受严峻的冰雪灾害。在这种情况下,路面的寒冰是一个极大的威胁,不仅会损害路面的完整性,还会影响交通安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寻找一种新型材料,能够缓解路面的冰积,提高路面的耐用性,并改善交通状况。沥青路面的耐久性是选择缓释型防冰材料的重要参数。 缓释型防冰材料是目前对寒冰灾害的有效应对措施。这种材料具有吸收、蒸发、融化、热解等特性,有效防止冰积的形成,能够在环境温度的变化中发挥出最佳的防冰效果。与传统的融雪剂相比,这种材料不需要定期添加、具有质量稳定、耐久性强、可维护性高等优点,能够有效缓解路面的寒冰,从而提高路面的耐久性。 缓释型防冰材料的合成是当前研究热点之一。目前,已经有一些合成方法得到了成功应用,如非离子型硅烷添加剂的添加,可以有效改善沥青路面的抗冰性能,进一步调节混凝土路面性能的变化。此外,还有很多合成方法正在研究当中,如引入多种聚合物,进行复合材料的开发,以替代传统的融雪剂,具有更高的耐冰强度;同时,另一种以硅胶、竹节苷等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为基础的复合防冰材料,同样具有综合性能,并经受住了严峻的冰雪灾害。 目前,缓释型防冰材料的在沥青路面中的应用也正在不断完善。缓释型防冰材料可以分为四种:涂覆型、湿法泵注型、干法泵注型和水泥基型。涂覆型的防冰剂可以涂布在沥青路面,能够抑制冰积的形成,可在低温下保持良好的抗冻性能;而湿法泵注型防冰剂,可以把

添加剂以低压合成,使添加剂渗透沥青基层,有效抑制路面的冰积;干法泵注型防冰剂,可以将添加剂慢慢推入沥青路面,保持沥青路面的弹性,延缓沥青路面的冰积;水泥基型防冰剂,则通过加入水泥材料,改变沥青路面的结构,以减少耐冰剂洒落造成的污染,有效的抑制冰积的发生。 总的来说,缓释型防冰材料的合成及其在沥青路面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首先,新型的缓释型防冰材料可以有效抑制路面冰积,提高路面耐久性;其次,研究和实践表明,缓释型防冰材料可在低温下发挥出最佳的防冰效果;最后,缓释型防冰材料具有质量稳定、耐久性强、可维护性高等特点,可以更好地为交通安全提供支持。因此,缓释型防冰材料的研究及其在沥青路面中的应用,具有很大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缓释、控释药用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和应用

缓释、控释药用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和应用 1 概述 在药物制剂领域中,高分子材料的应用具有久远的历史。人类从远古时代在谋求生存和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广泛地利用天然的动植物来源的高分子材料,如淀粉、多糖、蛋白质、胶质等作为传统药物制剂的黏合剂、赋形剂、助悬剂、乳化剂。上世纪30年代以后,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大量涌现,在药物制剂的研究和生产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可以说任何一种剂型都需要利用高分子材料,而每一种适宜的高分子材料的应用都使制剂的内在质量或外在质量得到提高。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大量新型高分子材料进入药剂领域,推动了药物缓控释剂型的发展.这些高分子材料以不同方式组合到制剂中,起到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释放时间以及释放部位的作用。 与以往的常规剂型如片剂、胶囊、注射剂比较,缓释、控释制剂的主要优点是①能够减少给药次数,改善患者的顺应性;②减少血药浓度的峰谷现象,降低毒副作用,提高疗效;③增加药物治疗的稳定性。另外克服缓控释制剂还可以避免某些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性,避免夜间给药。由于这些优点,缓控释制剂被称为继常规制剂后的第二代和第三代药物制剂。是目前发展最快,产业化水平最高的新型药物制剂。在缓控释制剂中,高分子材料几乎成了药物在传递、渗透过程中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可以说缓控释制剂的发展虽然与制药设备的不断发展更新有关,但起主要作用的是新辅料的开发与应用。一种新辅料的应用,可开发出一大批制剂产品,并促进一大批制剂产品的质量提高,取得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 2 缓控释制剂的分类 缓控释制剂作用机理有多种,制备工艺也千差万别,因此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粗略说来,有下列几类: 2.1 贮库型(膜控制型) 控释制剂该类制剂是在药库外周包裹有控制释药速度的高分子膜的一类剂型,根据需要,可以制备成多层型,圆筒型,球型或片型的不同形式,并有相应的制备方法。如以乙基纤维素、渗透性丙烯酸树脂包衣的各种控释片剂、以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为控释膜的毛果芸香碱周效眼膜、以硅橡胶为控释膜的黄体酮宫内避孕器,以微孔聚丙烯为控释膜、聚异丁烯为药库的东莨菪碱透皮贴膏。其中以各种包衣片剂和包衣小丸为常见。 2.1.1 微孔膜控释系统在药物片芯或丸芯上包衣,包衣材料为水不溶性的膜材料(如EC、丙烯酸树脂等)与水溶性致孔剂(如聚乙二醇、羟丙基纤维素、聚维酮)的混合物。制剂进入胃肠道后,包衣膜中水溶性致孔剂被胃肠液溶解而形成微孔。胃肠液通过这些微孔渗入药芯使药物溶解,被溶解的药物溶液经膜孔释放。药物的释放速度可以通过改变水溶性致孔剂的用量来调节。 2.1.2 致密膜控释系统这种膜不溶于水和胃肠液,但水能通过。胃肠液渗透进入释药系统,药物溶解,通过扩散作用通过控释膜释放。药物的释放速度由膜材料的渗透性决定,选用不同渗透性能的膜材料及其混合物,可调节释药速度达到设计要求。常用膜材料有EC,丙烯酸树脂RL、RS型、醋酸纤维素等。 2.1.3 肠溶性膜控释系统这种膜材料不溶于胃液,只溶于肠液,如肠溶性丙烯酸树脂,羟丙甲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