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试讲常考45篇

小学数学试讲常考45篇

目录

小学数学《角的度量》试讲教案 (1)

小学数学教师面试试讲模板 (3)

小学数学10的认识教案试讲 (7)

小学数学《角的度量》试讲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角的度量单位及量角器,学会利用量角器进行角的度量。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用量角器测量角的过程,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探究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量角器测量角的步骤。

难点:量角器测量角时内外圈的选择。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根据游戏“愤怒的小鸟”,向学生提出问题:我们平时玩游戏的时候,是调整什么才能打到小猪呢?让学生初步对于角度这个概念有一定的认识,并在黑板上画出在游戏过程中,发现会存在不同大小的角,向学生提问:对于两个角来说如何确切的知道它们之间差多少呢?继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角的度量。

2、新课教学

1)学生根据之前学习过的经验,会用三角板先测量角的大小,但是会发现这种方法还是不能具体知道两角之间究竟相差多少。

2)通过多媒体展示出角被平均分为360份,每一份就叫做1度,写作1。从而引出角的度量单位。

3)指导阅读:让学生观察手中的量角器,自学书本上第18页下半部分的内容。

提出要求: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关于量角器你知道些什么?

班级反馈对量角器的认识。(多媒体出示量角器的放大图片供学生交流使用)

提问:量角器上有角吗?有多大的角?最大的角?最小的角?

要求:指出量角器上不同度数的角,并找到量角器上的角的顶点。

读出量角器上的一些角的度数。

多媒体课件显示量角器上1°、30°、78°、140°的角。(读内、外圈数的角都有)

4)请学生动手尝试用量角器量出书上∠1的度数,并在小组里说说是怎样量的?班级交流量角的方法。(学生利用实物投影讲解自己量角的过程。)师生共同总结量角的方法。多媒体展示用量角器量角的动态步骤。(每一步在关键部位闪烁提示)

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A.量角器的中心点要和角的顶点重合

B.量角器上的0刻度线和角的任意一边重合

C.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是角的度数

D.量角器上有两条0刻度线,一条是内圈的,一条是外圈的;0刻度线在内圈,度数就读内圈;零刻度线在外圈,度数就读外圈

总结“中心对顶点,零线对一边,它边看度数,内外要分辨”。

3、巩固新知

1、测量课后第三题角的大小,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内外圈度数有误、0刻度线没有和角的一边完全重合)

2、游戏:观察量角器角度的大小,老师随便报出一个度数,学生利用胳膊来表现出这个角的大小。(双臂张开代表180度)

4、小结作业

同桌交流本节课所学习的主要内容,说出测量角的步骤是什么?

课后作业:回去讲量角器的组成部分介绍给家长,并测量生活中见到的角的大小。

四、板书设计:

向左转|向右转

一、角的度量单位:1度或1。

二、量角器的组成

三、测量角的步骤

五、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教师面试试讲模板

一、导入环节

针对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考试10分钟的试讲,导入时间建议控制在2分钟以内。

通常学生在导入环节经常出现的一些失误,例如导入内容偏离了学生生活,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像《垂直与平行》一节,可以用笔掉在地上的位置关系导入,也可以用08年奥运会开幕式方正,横成行,竖成列导入,前者更加贴近于小学生的生活,激趣效果更好。第二种常见的失误,导入环节做的活动和教学内容无关,仅仅激发了学生兴趣,例如上课放了一首儿歌或者一段视

频,结果跟教学内容无关,也是一个失败的导入。以小学数学教材内容进行分析,这里分四大类以例子的形式给出了针对于各类内容的一个例子,供大家参考。

数与代数部分

例如《最小公倍数》这一节的导入:

师:今天我们一起做一个报数游戏,依次报数,第一次报2的倍数的同学站起来,第二次报3的倍数的同学站起来。(开始游戏)

师:在刚才的游戏中,大家有什么特别地发现吗?(学生自由发言)师:那么在这些站起来两次的同学中,大家知道为什么吗?能否找到最大的和最小的?又例如《角的分类》一节可以采用谜语,“一件东西手中握,有风不动无风动,不动无风动有风,夏季摇来乐陶陶——打—生活用品”。通过扇子打开形成的角度,从而引出角。

图形与几何部分

例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以通过编个小故事,熊大熊二植树,熊大在平行四边形土地上植树,熊二在长方形土地上植树,他们各自争论都认为自己植树面积大,到底谁大呢?或者编个国王的故事,国王将自己的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土地分给大儿子,小儿子,他们都认为自己的父亲偏心,到底有没有呢?等等都可以。通过这种编个小故事导入,这也是小学数学常见的导入之一。

对于小学数学教材,考试的时候对于数与代数部分和图形与几何部分是考查频率相对比较高的,因此这也是我们梳理和加强的重点,平时可以像这样多梳理几篇,形成自己的一个思路。剩下的是统计类的和数学广角部分,对于这两部分考查频率相对偏低一点,但是我们仍然建议考生复习和准备的时候要全面,找几篇去设计,训练这部分的内容。

统计类

例如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内容《统计》,可以通过这种谈话的方式。

谈话:同学们,前两天咱们刚刚开了运动会,喜欢看运动会吗?咱们今天再去看一场特殊的运动会,好吗?(出示动物运动会的场景图)仔细看看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谈话:看了这幅图,你想知道什么?同学可能提出很多问题,如:有哪些动物参与了运动会,它们各有几只?有哪些竞赛项目?……又或者创设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同的情景,

例如,师:同学们“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大家想去什么地方玩?(播放公园、淘气猫乐园、香陈湾游乐园的美丽景色。)生:答……。师:刚才大家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我们只能去一个地方,怎么办呢?为了让去的地方使大多数同学满意,我们必须对大家的想法进行调查。(板书课题:统计)。老师想请同学们帮忙了解大家都愿去什么地方游玩?谁帮老师出出主意?(同学们各抒己见,发表意见和想法)师:大家开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真了不起!通过这样子的贴近生活的场景进行导入。

数学广角

例如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节的内容《关植树问题》。

设计了一个游戏:我用手指示范,先伸出两个手指。问学生中间有几个间隔,在伸出三个手指,问学生中间有几个间隔,之后让学生自己伸出手指看一看,并且继续数下去,当学生数到到五个手指应该有四个间隔时,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间隔数,例如:5个手指之间有4个间隔,间隔数为4。如果把每个手指头看做一棵树呢?又或者创设情境,例如,咱们放假时间最长的节日有哪些?(春节,国庆节,五一节)那大家五一劳动节都会做什么呢?等等通过这样子的一些简单的游戏或者情境完成了这节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的导入。

总之,针对小学数学教材,建议可以按照这几类,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类以及数学广角四大类,针对每一类各准备一到两篇试讲的导入,这样为在实际的面试过程中20分钟备考时间里设计好一篇好的导入去做一定的积累和训练。

二、新授课环节

对于新授课环节,这部分内容是一节课的核心环节,也是决定考生去留、对得分影响最大的一部分,建议考生花5到6分钟的时间。

通常情况下争取做到以下几点:①课程中使用的例题或者实际问题跟小朋友的日常生活相关。②在上课的过程中,多与学生互动,针对不同的课程内容争取让学生有触、摸、拼、凑、减等学生活动以及学生之间的讨论。③课程主体内容讲完以后一定要有总结,建议学生总结,其他学生补充,最后老师概括总结,切记在新授环节的总结一定是主体内容的总结。④部分课程内容可能会有易错点,针对于这部分内容,考生优先引导学生去总结,也可以用易错题去引发学生思考,又或者老师可以直接用技巧性的发问,例如: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讲的内容大家都清楚了吗?学:清楚了。师:老师有几个问题不明白,小伙伴们,能不能帮一帮老师……。

针对小学数学教材,建议可以事先分模块,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类以及数学广角四大类,针对小学数学的每一类挑一到两篇去设计新授课部分,这样在实际的面试过程中20分钟备考时间里能够游刃有余地去设计好一篇课题的新授部分。

三、巩固环节

在巩固环节,建议花1分钟左右的时间,在这一环节考生可以事先去思考下,小学数学的巩固环节可以采用哪些形式。

例如,直接做练习,抢答,游戏等等,这些形式很多时候都是通用的,通过这些形式会营造一种好的课堂氛围,是可以给考生加分的。对于巩固的具体

的内容,考生同样是分四类去准备,每个模块写一到两篇。考生切记,巩固环节的内容一定要和本节课的具体内容相匹配,也就是说是授课内容的一个强化。

四、小结、作业环节

针对于小结和作业环节,建议花不到1分钟的时间,对于小结环节,首先思考和总结?大家一定要记住,一定是学生总结。最好是学生总结,其他学生补充,最后老师做概括性总结。然后思考总结些什么内容?一方面可以是内容层面的总结,也就是说总结下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另外一个方面可以是总结本节课采用了哪些学习方法,对于方法层面的总结。

最后是作业,对于小学数学试讲,作业可以是课后的习题,也可以让学生回家完成跟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活动。如果能结合教学内容,通过开放性的作业,会给考生加分,这也是我们推崇和建议的地方。

总之

在整个10分钟试讲过程中,导入和新授课环节应精心设计和安排,这两部分是可以出彩的地方。剩下的巩固、小结、作业环节可以事先做准备,可以分类去总结和准备,总结一些通用的模板,这样可以有效节约备课在这三个部分所花的时间,把时间集中在设计安排导入和新授课环节。

小学数学10的认识教案试讲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数、认、说10;比较9与10的大小;能够工整书写10。

【过程与方法】

通过摆一摆的过程,提高动手操作能力;通过比较9与10的大小的过程,增强数的感知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认真书写的好习惯,初步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10的认识及组成。

【难点】10的组成。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通过学生齐声背诵诗歌《一去二三里》: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提问:哪些数字是我们的老朋友,哪个数字是我们的新朋友?

引入课题—《认识10》。

面试过程:

1.候考:考生持面试准考证、身份证,按时到达考试地点,进入候考室候考。

2.抽题:按考点安排,登录面试测评软件系统,计算机从题库中随机抽取试题(幼儿园类别考生从抽取的2道试题中任选1道,其余类别只抽取1道试题),经考生确认后,系统打印试题清单。

3.备课:考生持备课纸、试题清单进入备课室,撰写教案(或演示活动方案),备课20分钟。

4.回答规定问题。考官从题库中随机抽取2个规定问题,考生回答,时间5分钟。

5.试讲/演示:考生按照准备的教案(或活动方案)进行试讲(或演示),时间10分钟。

6.答辩:考官围绕考生试讲(或演示)内容和测试项目进行提问,考生答辩,时间5分钟。

7.中职文化课(公共科目)类别考生面试与高中类别一致,报考中职专业课、中职实习指导、日语(初级中学)、俄语(初级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初级中学)、日语(高级中学)、俄语(高级中学)、心理健康教育(高级中学)、日语(中职文化课)、俄语(中职文化课)、心理健康教育(中职文化课)教师资格的考生面试时,需加试专业知识概述,时间5分钟。

8.评分:考官依据评分标准对考生面试表现进行综合评分,填写《面试评分表》,经组长签字确认,同时通过面试测评系统提交评分。

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范例

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范例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范例 篇一 圆锥的体积试讲教案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人教版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实验,推导出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公式计算圆锥体的体积。 2.通过学生动脑、动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具准备: 1、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6套,大小不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6套、水槽6套。 2、多媒体课件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板书: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2.一个圆柱的底面积是60平方分米,高15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3.圆锥有什么特征?

拿出一个圆锥体,将它的底面、侧面、高和顶点指给学生看。 (二)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些知识探讨新的问题-----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板书课题) (三)进行新课 1、探讨圆锥的体积公式 教师:怎样探讨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请同学们先想一想,我们是怎样知道圆柱体积公式的: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圆柱------(转化)------长方体 圆柱体积公式--------(推导)长方体体积公式 教师:借鉴这种方法,为了我们研究圆锥体体积的方便,每个组都准备了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你们小组比比看,这两个形体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操作比较。 (1)提问学生:你发现到什么?(这个圆柱体和这个圆锥体的形状有什么关系) (学生得出: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 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用数学语言说就叫“等底等高”。 (板书:等底等高) (2)为什么?既然这两个形体是等底等高的,那么我们就跟求圆柱体体积一样,就用“底面积×高”来求圆锥体体积行不行?(不行,因为圆锥体的体积小)

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范例

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范例圆锥的体积试讲教案范例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人教版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公式计算圆锥体的体积。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和小组合作研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具准备: 1.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6套,大小不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6套,水槽6套。 2.多媒体课件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准备: 1.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板书: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2.一个圆柱的底面积是60平方分米,高15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3.圆锥有什么特征? 拿出一个圆锥体,将它的底面、侧面、高和顶点指给学生看。 二、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将利用这些知识探讨新的问题——如何计算圆锥的体积。(板书课题) 三、进行新课: 1.探讨圆锥的体积公式。 教师:怎样探讨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请同学们先想一想,我们是怎样知道圆柱体积公式的。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圆柱——转化——长方体

圆柱体积公式——推导——长方体体积公式 教师:借鉴这种方法,为了我们研究圆锥体体积的方便,每个组都准备了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你们小组XXX看,这两个形体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操作比较。 1)提问学生:你发现了什么?(这个圆柱体和这个圆锥 体的形状有什么关系?) 学生得出: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 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用数学语言说就是“等底等高”。 板书:等底等高) 2)为什么?既然这两个形体是等底等高的,那么我们就 跟求圆柱体体积一样,就用“底面积×高”来求圆锥体体积行不行?(不行,因为圆锥体的体积小) 教师:(把圆锥体套在透明的圆柱体里)是啊,圆锥体的体积小,那你估计一下这两个形体的体积大小有什么样的倍数关系?(指名发言) 学生分组做实验。怎样做这个实验由小组同学自己商量,但最后要向同学们汇报,你们组做实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在体积大小上有什么样的倍数关系。 3)学生分组做实验。 A。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组是怎样做实验的?

小学数学试讲常考45篇

小学数学试讲常考45篇 六年级下: 1.负数:天气预报导入,认识负数,会写会读,数轴演示,比较负数大小。 2.折扣:复习百分数导入,看屏幕读取数学信息及问题。九折=90% 3.成数:复习百分数导入,看屏幕读取数学信息及问题。二成=20% 4.税率:复习百分数导入,看屏幕读取数学信息及问题。应纳税额;税率。 5.利率:复习百分数导入,看屏幕读取数学信息及问题。举例父母存钱。本金,利息,利率; 6.认识圆柱:复习长方体及正方体,看屏幕图形找特点。画图演示侧面、底面、高。 7.圆柱表面积:复习长方体及正方体,试验剪开圆柱找出和长方形的关系。圆柱面积=侧面积+两个底面积。画图演示。 8.圆柱体积:复习长方体及正方体,利用圆面积的推导方法推导圆柱体积,找出和长方体的关系。画图演示。V=sh=πr2*h 9.认识圆锥:复习长方体及正方体及圆柱,看屏幕图形找特点,出示教具和学生一起找特点。画图演示。10.圆锥体积:复习圆柱体积,等高等底圆柱及圆锥进行到沙试验推导体积公式。V圆锥=1/3V圆柱=1/3Sh。11.比例的意义及性质:复习比,看屏幕找信息及问题,求国旗的比,引出两个比相等的式自叫比例。通过计算内项外项的积,引出比例的性质,在比例中两个内向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12.解比例:复习比例及比例的性质,引出知道其中三项项就可以求另一项。13.正比例:复习比例,看屏幕,读取信息,板书表格及问题。总价/数量=单价;总结正比例,两个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相对应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叫成正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正比例关系。y/x=k。画个曲线图,练习。14.反比例:复习比例,看屏幕,读取信息,板书表格及问题。底面积*高=体积;总结反比例,两个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相对应数的成绩一定,这两种量叫成反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反比例关系。y*x=k。画个曲线图,练习。15.比例尺:板书地图,看图找出比例尺,说明比例尺的作用,引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看图找出线段比

小学数学试讲常考45篇

篇小学数学试讲常考45目录 1 ................................................ 小学数学《角的度量》试讲教 案 .3 .................................................... 小学数学教师面试试讲模 板 .7 ................................................... .小学数学10的认识教案试讲 小学数学《角的度量》试讲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角的度量单位及量角器,学会利用量角器进行角的度量。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用量角器测量角的过程,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探究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量角器测量角的步骤。 难点:量角器测量角时内外圈的选择。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根据游戏“愤怒的小鸟”,向学生提出问题:我们平时玩游戏的时候,是调整什么才能打到小猪呢?让学生初步对于角度这个概念有一定的认识,并在黑板上画出在游戏过程中,发现会存在不同大小的角,向学生提问:对于两个角来说如何确切的知道它们之间差多少呢?继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角的度量。 2、新课教学 1)学生根据之前学习过的经验,会用三角板先测量角的大小,但是会发现这种方法还是不能具体知道两角之间究竟相差多少。. 2)通过多媒体展示出角被平均分为360份,每一份就叫做1度,写作1。从而引出角的度量单位。 3)指导阅读:让学生观察手中的量角器,自学书本上第18页下半部分的内容。提出要求: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关于量角器你知道些什么? 班级反馈对量角器的认识。(多媒体出示量角器的放大图片供学生交流使用) 提问:量角器上有角吗?有多大的角?最大的角?最小的角? 要求:指出量角器上不同度数的角,并找到量角器上的角的顶点。 读出量角器上的一些角的度数。 多媒体课件显示量角器上1°、30°、78°、140°的角。(读内、外圈数的角都有) 4)请学生动手尝试用量角器量出书上∠1的度数,并在小组里说说是怎样量的?班级交流量角的方法。(学生利用实物投影讲解自己量角的过程。)师生共同总结量角的方法。多媒体展示用量角器量角的动态步骤。(每一步在关键部位闪烁提示) 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A.量角器的中心点要和角的顶点重合 B.量角器上的0刻度线和角的任意一边重合 C.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是角的度数

(完整版)小学数学试讲常考45篇

小学数学试讲常考45篇 目录 小学数学《角的度量》试讲教案 (1) 小学数学教师面试试讲模板 (3) 小学数学10的认识教案试讲 (7) 小学数学《角的度量》试讲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角的度量单位及量角器,学会利用量角器进行角的度量。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用量角器测量角的过程,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探究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量角器测量角的步骤。 难点:量角器测量角时内外圈的选择。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根据游戏“愤怒的小鸟”,向学生提出问题:我们平时玩游戏的时候,是调整什么才能打到小猪呢?让学生初步对于角度这个概念有一定的认识,并在黑板上画出在游戏过程中,发现会存在不同大小的角,向学生提问:对于两个角来说如何确切的知道它们之间差多少呢?继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角的度量。 2、新课教学 1)学生根据之前学习过的经验,会用三角板先测量角的大小,但是会发现这种方法还是不能具体知道两角之间究竟相差多少。

2)通过多媒体展示出角被平均分为360份,每一份就叫做1度,写作1。从而引出角的度量单位。 3)指导阅读:让学生观察手中的量角器,自学书本上第18页下半部分的内容。 提出要求: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关于量角器你知道些什么? 班级反馈对量角器的认识。(多媒体出示量角器的放大图片供学生交流使用) 提问:量角器上有角吗?有多大的角?最大的角?最小的角? 要求:指出量角器上不同度数的角,并找到量角器上的角的顶点。 读出量角器上的一些角的度数。 多媒体课件显示量角器上1°、30°、78°、140°的角。(读内、外圈数的角都有) 4)请学生动手尝试用量角器量出书上∠1的度数,并在小组里说说是怎样量的?班级交流量角的方法。(学生利用实物投影讲解自己量角的过程。)师生共同总结量角的方法。多媒体展示用量角器量角的动态步骤。(每一步在关键部位闪烁提示) 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A.量角器的中心点要和角的顶点重合 B.量角器上的0刻度线和角的任意一边重合 C.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是角的度数 D.量角器上有两条0刻度线,一条是内圈的,一条是外圈的;0刻度线在内圈,度数就读内圈;零刻度线在外圈,度数就读外圈 总结“中心对顶点,零线对一边,它边看度数,内外要分辨”。 3、巩固新知

小学数学试讲常考45篇

小学数学试讲常考45 篇 目录 小学数学《角的度量》试讲教案 (1) 小学数学教师面试试讲模板 (3) 小学数学10 的认识教案试讲 (7) 小学数学《角的度量》试讲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角的度量单位及量角器,学会利用量角器进行角的度量。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用量角器测量角的过程,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探究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量角器测量角的步骤。 难点:量角器测量角时内外圈的选择。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根据游戏“愤怒的小鸟”,向学生提出问题:我们平时玩游戏的时候,是调 整什么才能打到小猪呢 ?让学生初步对于角度这个概念有一定的认识,并在黑板 上画出在游戏过程中,发现会存在不同大小的角,向学生提问:对于两个角来说如何确切的知道它们之间差多少呢?继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角的度量。 2、新课教学

1)学生根据之前学习过的经验,会用三角板先测量角的大小,但是会发现这 种方法还是不能具体知道两角之间究竟相差多少。 2)通过多媒体展示出角被平均分为 360 份,每一份就叫做 1 度,写作 1。从而引出角的度量单位。 3)指导阅读:让学生观察手中的量角器,自学书本上第18 页下半部分的内 容。 提出要求: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关于量角器你知道些什么? 班级反馈对量角器的认识。 ( 多媒体出示量角器的放大图片供学生交流使用)提问:量角器上有角吗 ?有多大的角 ?最大的角 ?最小的角 ? 要求:指出量角器上不同度数的角,并找到量角器上的角的顶点。 读出量角器上的一些角的度数。 多媒体课件显示量角器上1°、 30°、 78°、 140°的角。 ( 读内、外圈数的角都有 ) 4)请学生动手尝试用量角器量出书上∠ 1 的度数,并在小组里说说是怎样量 的?班级交流量角的方法。 ( 学生利用实物投影讲解自己量角的过程。 ) 师生共同总结量角的方法。多媒体展示用量角器量角的动态步骤。( 每一步在关键部位闪烁提示 ) 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A. 量角器的中心点要和角的顶点重合 B. 量角器上的 0 刻度线和角的任意一边重合 C.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是角的度数 D.量角器上有两条0 刻度线,一条是内圈的,一条是外圈的;0 刻度线在内圈,度数就读内圈 ; 零刻度线在外圈,度数就读外圈 总结“中心对顶点,零线对一边,它边看度数,内外要分辨”。 3、巩固新知

小学数学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数学面试试讲教案 【篇一:小学数学教师面试题】 小学数学教师面试,十分钟说课(随机抽一说课内容)我面试时说 课的是四年级下册的《三角形的初步认识》 一教材简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的 认识”第一课时”三角形的特性”例1-例2 三角形是常见的一种图形,在平面图形中,三角形是最简单也是最基本 的多边形,一切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并借助三角形 来推导有关的性质。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践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因此,把握好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可以从形的方面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 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而且可以在动手操作、探索实验和联系 生活应用数学方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 决实际问题能力。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线段、角、垂直概念、会做平行四边形 的高及初步认识了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实际情景 引出三角形,然后让学生通过操作、形成表象来抽象出概念,从而 在这基础上学习三角形的特征、三角形的底和高(钝角三角形钝角 边上的高在这里不作要求),最后,通过实验探索特性得出三角形 具有稳定性。 本课是学习平面图形知识的起点,为学习平面几何、立体几何、三 角形的面积及其他图形的面积打下基础。 二、说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 征和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做高。 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的概念,在三角形内做高 教学难点:在三角形内做高 三、说学生 这一学段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些有关“空间与图形”的知识和经验,形 成了一定程度的空间感,他们对周围事物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不断提

小学数学试讲常考45篇题目及答题技巧

小学数学试讲常考45篇题目及答题技巧 1.1~5的认识:在这一节课中,我们将研究数字1到5的 认识。我们将通过生活实例和数字模型的导入,让学生初步认识这些数字的大小和顺序,并通过练巩固所学内容。 2.6和7的组成:本节课我们将研究数字6和7的组成。 我们将通过图片和数字模型的导入,让学生了解这两个数字的组成方式,并通过练巩固所学内容。 3.认识物体:在这一节课中,我们将研究几何图形中的长 方体、正方体、圆和圆柱。通过生动的图片和模型导入,让学生初步认识这些物体的特点和区别,并通过练巩固所学内容。 4.第几:本节课我们将研究“第几”的概念,即排序和数量 的关系。通过生活实例和数字模型的导入,让学生了解“第几”是如何表示数量的,并通过练巩固所学内容。 5.吨的认识:在这一节课中,我们将研究重量单位中的“吨”的概念。通过生活实例和数字模型的导入,让学生了解“吨”的大小和使用场景,并通过练巩固所学内容。 6.毫米分米的认识:本节课我们将研究长度单位中的“毫米”和“分米”的概念。通过图片和数字模型的导入,让学生初 步认识这两个单位的大小和使用场景,并通过练巩固所学内容。

7.加法验算:在这一节课中,我们将研究加法验算的方法。通过生活实例和数字模型的导入,让学生了解加法验算的意义和方法,并通过练巩固所学内容。 8.减法验算:本节课我们将研究减法验算的方法。通过生 活实例和数字模型的导入,让学生了解减法验算的意义和方法,并通过练巩固所学内容。 9.位置:在这一节课中,我们将研究物体的位置关系。通 过图片和模型的导入,让学生了解上下前后等位置词汇的使用方法,并通过练巩固所学内容。 10.分与合:本节课我们将研究分与合的概念。通过生活 实例和数字模型的导入,让学生了解分与合的意义和方法,并通过练巩固所学内容。 11.1到10的认识:在这一节课中,我们将研究数字1到 10的认识。通过生活实例和数字模型的导入,让学生初步认 识这些数字的大小和顺序,并通过练巩固所学内容。 12.万以内的加法:本节课我们将研究万以内的加法运算。通过数字模型和练题目的导入,让学生掌握万以内加法的方法和技巧,并通过练巩固所学内容。

小学数学试讲常考45篇

小学数学试讲常考45篇1000字 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试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通过一次次的践行与反思,慢慢积累教学经验,提升教学水平。下面,笔者将为大家介绍小学数学试讲常考45篇。 1. 认识整数 2. 整数加法的概念 3. 整数减法的概念 4. 整数的加减法混合运算 5. 加减法公式的初步认识 6. 绝对值 7. 整数比大小 8. 整数的乘法的概念 9. 整数的乘法分配律 10. 整数的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11. 整数的乘方 12. 除法的初步认识 13. 用竖式计算整数的除法 14. 小学生的倍数概念 15. 平均数的初步认识 16. 小学生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17. 分数的初步认识 18. 带分数的初步认识 19. 分数的比较和大小 20. 分数的加减法

21. 分数的乘法 22. 分数的除法 23. 分数的混合运算 24. 分数的化简和约分 25. 小数的初步认识 26. 小数的比较和大小 27.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8. 小数的乘法 29. 小数的除法 30. 百分数的初步认识 31. 百分数的意义和常见应用 32. 用小数和百分数进行计算 33. 小学生的约数和倍数 34. 算式的理解和拆分 35. 带括号的算式 36. 算式的变形 37. 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 38. 平面图形的分类和命名 39. 正方形和长方形 40. 三角形 41. 圆和直线 42. 体积和容积的初步认识 43. 面积和周长的初步认识 44. 分数和小数在图形中的应用 45. 实际问题的解决

以上是小学数学试讲常考45篇的内容,需要注意的是,每一个知识点都需要深入浅出地讲解,让学生易于理解,并要结合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另外,教师在试讲中还需要注意讲解的步骤和方法是否清晰、是否引导学生思考等方面的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试讲任务。

(完整版)小学数学试讲教案

小学数学试讲教案 小学数学试讲教案:认识分数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64页~65页。 教学要求: 1. 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用分数表示的方法,并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汇报讨论等研究活动顺利地完成知识的正迁移,理解和掌握把一个整体平均分用分数表示的方法,能够用分数表示一个整体的一部分。 2。使学生体会分数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深刻理解分数的含义. 教学重点: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分数表示其中的1份的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把每份的个数与分成的份数区别开来。 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探索新知 1. 复习旧知。 (1)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风车是怎样做出来的? (2)能用一个分数来表示红色部分占这个风车的几分之几吗?说一说怎么想到用来表示的?(板书:平均分) (3)通过以前的学习,说说对于这个分数你还知道了哪些知识?(复习分数各部分名称及意义) 总结旧知: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它的。

2. 探索新知. (1)出示风车散开的图,现在谁还能用一个分数来表示红色部分占这个风车的几分之几吗?说说为什么也是呢?(相机出示: 板书:一个整体)揭题:今天,我们就用这个办法,继续认识分数(板书:认识分数)(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把散开的风车还看成原来的风车,也就是“一个整体",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关于分数的知识储备,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把准学生的学情,实现知识的正迁移.) (2)学习例1: 出示例1情境图: ?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根据回答,师总结示范把4个桃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介绍:数学上一个整体通常画一个圈来表示,平均分用虚线来表示。) ?让学生指一指一份在哪里,说一说()是( )的。 (设计意图: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理解把4个桃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也可以用来表示.)(3)学习例2: 出示例2情境图: ?操作、感悟、交流:每只小猴能分得这些桃的几分之几?先拿出四个圆片分一分,再把你的想法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反馈:1生板演分法,说一说把这些桃平均分成了几份,指一指每份在哪里,他生说一说每份是这些桃的几分之几。 ?师总结:(加圈,加虚线)是的,把这些桃,也就是这个整体平均分

小学数学试讲题目总结模板7篇

小学数学试讲题目总结模板7篇 小学数学试讲题目总结模板7篇 总结需要有合适的框架和结构,便于读者理解和消化。绪论部分要对总结的内容和结构进行合理的安排和说明。下面就让小编给大家带来小学数学试讲题目总结,希望大家喜欢! 小学数学试讲题目总结1 数学是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学的功能不断扩大。它在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我国公民应具备的文化素养之一。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学习数学要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学以致用。如脱离生活而只知盲目计算,就会变成纸上谈兵,变成书呆子,闹出大笑话。那么,怎样让一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把它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呢?怎样让优生和差生都能同等的进行发展呢?为了落实好以上问题,在今年的教学中我都做了如下工作: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很强,而小学生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而这里的孩子,由于连最基本的听说都成了问题,所以对于新课改课程来说掌握起来也有比较大的难度,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提高学生成绩,教师必须要做的就是做好学生的培优补差工作。 一年级一班有学生45人,二班有学生44人,其中有一个为智力发育迟缓者,另外黄亦杉和黄诗怡由于年龄不到,对于知识的理解也有很大困难。但是教学工作不能因为他们有困难就对他们不闻不问,任其发展。在教学中为了顾及班里的其他同学可能对他们有一定的疏忽,所以在课余生活中,就不能再对其不闻不问了。但我认为这里的孩子学习不好的原因不是因为笨,而是因为在一个学习氛围非常不好的家庭环境中。要学好数学首先要有用数学的头脑去思维的能力,我认为要锻炼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首要任务应该是提高他们的听说能力。所以在课余时间,我会多和他们交流,借此提高他们的听说能力,而且我认为这不是只有语文教师才有的.权力!在这一明确目标的提示下,

小学数学试讲教案5篇

小学数学试讲教案5篇 小学数学试讲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2、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理解平均数 1、师出示一杯水,告诉学生这一大杯水大约600克,而后把这杯水分别到入4个杯子中(每个杯子的水不同)提出:你们能求出这4个杯子的水的平均重量吗 学生动手解决,并交流解决的方法。 2、引入“平均数” 二、学习计算平均数 1、出示情景图:说说老师和同学们在干什么 2、出示统计图:引导学生收集信息。 3、引导学生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利用这个统计图,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方法。 4、提出问题:生活中,大家分头收集了许多矿泉水瓶,大家是怎样集中过来的如果没有这个统计图,只是每个人汇报自己收集了几个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这个小组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多少个 5、小组讨论解决的方法并派代表交流,并说说13个就是平均数,那是不是说他们每个人都是收集13个呢理解平均数是个虚的数。教师带领学生共同理解平均数的计算过程以及其中蕴涵的意义。 6、小结

师:同学们,电视上比赛评分时,为何要去掉一分,去掉一最低分你能说说理由吗 引起了学生的激烈讨论。学生通过讨论解决实际问题,对平均数的理解又上升到一个高度,明白平均数不是一个实在的数,去掉分和最低分是为了让最后得分不会偏离平均分太远。 三、巩固训练 另外一个环保小组也收集了许多矿泉水瓶,小军收集15个,小伟收集16个,小朋收集12个,小新收集了13个,这个小组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几个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小学数学试讲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 德育渗透: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教学方法:实践体会 学习方法:合作交流 教具准备:东、南、西、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创造情景让学生说说“前、后、左、右、向左、向右、向后转”。复习和感受方位。 2、组织学生活动:面向黑板,指一指前、后、左、右。 3、师:“谁认得东、西、南、北方向你是怎样认识的” 4、出示课题:东西南北 二、新知:

教师资格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模板(多篇)

教师资格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模板(多篇) 20XX年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小学数学教案范文 20XX年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范文-小学数学,上海华图本文分享20XX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数学教案:《有趣的拼搭》 有趣的拼搭 (小班教学教案设计)教学内容 P28—29有趣的拼搭教学目标 1、通过滚一滚、堆一堆、摸一摸、搭一搭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体、球、圆柱,感知这四种形体的特征。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 3、通过小组形式的活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学重点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教学设计 一、复习引入 1、复习 师:在“认物体”这节课上,我们认识了4个好朋友,它们分别是:(教师出示模具,学生说出它的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2、引入 师:今天,我们要通过活动继续研究这些形体,看看它们有什么特征。 全班分为4组进行活动,每组选一种形体作为本组的代表。哪个小组爱动脑、合作好,就从老师的智慧袋里摸出代表这组的一个形体,记一分,最后比一比哪组得分最多。 上海华图 ●这里将教材中“摸一摸”这一教学环节贯穿于整节课中,在

学生发言或小组活动评价后都可以进行摸一摸,增强了教学的整体性。在“摸一摸”这一环节中,学生要将习得的形体表象与手中能触摸到的形体进行一一对应,才能将所需要摸的一种形体从众多形体中挑选出来,因此一个学生虽然只摸一种形体,事实上对四种形体都进行了识别。 二、活动安排 1、滚一滚 师:老师这儿有个滚板,如果让这4种形体同时从上滚下来,小朋友们猜猜看,哪个会滚得快些?哪个会滚得慢些? 不管学生预想的是什么样的结果,教师先不给予评价,让各小组进行活动,学生通过滚一滚、看一看可以发现:球和圆柱滚得快一些,长方体、正方体滚不起来,只能从滚板上慢慢滑下来。 再让学生通过讨论、思考,说一说为什么球和圆柱滚得比较快,而长方体、正方体却不行呢? ●通过滚一滚这一活动,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曲面与平面的不同:曲面可以滚动,而平面却不可以。从而感知了球、圆柱与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 2、堆一堆 发给每组10个相同的形体,堆一堆,看哪组堆得稳、堆得好。 活动后,对堆的结果进行评讲:正方体组与长方体组堆得比较顺利,而圆柱组与小球组未能堆成功。 师:正方体组与长方体组堆得好,而圆柱组与小球组堆得不好,所以我们要给正方体、长方体组各加一分,同意吗? 上海华图 这时会立即引起学生的思辩:圆柱组与小球组之所以没能堆好,不是小组合作得不好,而是材料本身的特点决定的。 ●教师用这种方式很自然引导学生在思考:为什么长方体、正方体能堆得好,而球与圆柱不容易堆得好,从而体会到曲面的

小学数学万能试讲模板

小学数学面试万能试讲模板 一、出题方向 数学学科的题目大多来源于人教版教材,各个学段都可能出现考题。小学三至六年级为 出题范围,其中四年级和五年级重点考查。初高中各学段都可能出题,重点在一、二年级。比如:小学数学教材可以按照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类以及数学广角四大类来准备。 二、数学面试试讲模板 (一)问好 各位考官好,我是号考生,我今天的试讲题目是,现在可以开始试讲了。 (二)开场 同学们,大家好,现在我们开始上课! (三)导入(1—1.5分钟) 导入一般是生活例子、儿歌、游戏导入(小学多用);复习导入、知识导入、问题导入、图片导入(初高中多用)。 例如: 1.数与代数部分 例如《最小公倍数》这一节的导入: 师:今天我们一起做一个报数游戏,依次报数,第一次报2的倍数的同学站起来,第二次报3的倍数的同学站起来。(开始游戏) 师:在刚才的游戏中,大家有什么特别地发现吗?(学生自由发言)师:那么在这些站起来两次的同学中,大家知道为什么吗?能否找到最大的和最小的? 又例如《角的分类》一节可以采用谜语,“一件东西手中握,有风不动无风动,不动无风动有风,夏季摇来乐陶陶——打—生活用品”。通过扇子打开形成的角度,从而引出角。 2.图形与几何部分 例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以通过编个小故事,熊大熊二植树,熊大在平行四边形土地上植树,熊二在长方形土地上植树,他们各自争论都认为自己植树面积大,到底谁大呢?或者编个国王的故事,国王将自己的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土地分给大儿子、小儿子,他们都认为自己的父亲偏心,到底有没有呢?等等都可以。通过这种编个小故事的方式,也是小学数学常见的导入之一。 对于小学数学教材,考试的时候对于数与代数部分和图形与几何部分是考查频率相对比较高的,因此这也是我们梳理和加强的重点,平时可以像这样多梳理几篇,形成自己的一个思路。剩下的是统计类的和数学广角部分,对于这两部分考查频率相对偏低一点,但是我们仍然建议考生复习和准备的时候要全面,找几篇去设计、训练这部分的内容。 3.统计类 例如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内容《统计》,可以通过这种谈话的方式。 谈话:同学们,前两天咱们刚刚开了运动会,喜欢看运动会吗?咱们今天再去看一场特殊的运动会,好吗?(出示动物运动会的场景图)仔细看看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谈话:看了这幅图,你想知道什么?同学们可能提出很多问题,如:有哪些动物参与了运动会?它们各有几只?有哪些竞赛项目?……又或者创设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同的情景,例如,师:同学们“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大家想去什么地方玩?(播放公园、淘气猫乐园、香陈湾游乐园的美丽景色。) 1

小学数学试讲教案通用10篇

小学数学试讲教案通用10篇 小学数学试讲教案1 一、教学目的 【知识与才能】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展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在交流、计算中,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展计算,并能正确进展脱式计算的书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学生能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展计算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展脱式计算。 【难点】能正确进展脱式计算,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三、教学准备 教学图片、课件、直尺等。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以小精灵明明带我们去动物乐园,看见一群小动物,每个小动物身上还有一道算式,这个情景引出:16+9+8=32-10- 6=25+20-10=48-8+17=先指定学生说说每道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让学生动手计算,复习连加连减的计算。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第47页例1: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1、观察画面,搜集信息 2、分析^p 信息,提出问题(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 3、独立考虑,解决问题(学生独立列式并进展计算,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方法一:分步算式,53-24=29(人),29+38=67(人);方法 ?二:综合算式,53-24+38=67(人)。 4、反应解法,初步感知(全班汇报交流:每种方法每步分别求的是什么?老师板书) 5、比拟归纳,总结算法:(全班交流讨论)给出规定: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6、深化概念,运用计算 (1)讲解脱式计算53-24+38的书写格式,老师示范板书,边讲解边说明计算方法,注意:等号上下要对齐。

小学数学试讲常考45篇题目及答题技巧

小学数学试讲常考45篇题目及答题技巧 1、1~5的认识 2、6和7组成 3、认识物体(就是长方体,正方体,圆,圆柱这一节) 4、第几 5、吨的认识 6、毫米分米的认识 7、加法验算 8、减法验算 9、位置 10、分与合 11、1到10的认识 12、万以内的加法 13、认识物体 14、0的认识和加减 15、图形的初步认识 16、十以内退位减法 17、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18、加法 19.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20.加法的验算 21.6和7的组成

22.万以内的加法运算重点是连续进位 23.“第几”,排序和数量的关系 24.图形的初步认识 25.认识零和零的加减法 26.识平面图形 27.长度单位 28.减法验算 29.分与合 30位置(上下前后) 31.吨的认识 32.二十以内的退位减法 33.分米和毫米的认识 34、分数的简单计算 35、6和7的组成 36、平行四边形 37、分数乘整数 38、小学数学三年级时间的计算 39、加减法验算 40、分数乘整数(为什么分数相加,分母不变) 41、万以内的加法 42、千米的认识中数与量的区别和联系 43、时间的计算(答辩:半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你是怎么通过教学目标的?) 44、笔算乘法 45、认识图形答辩:正方形折成的两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小学数学面试试讲答题模板 一、认识类 开场白:同学们开始上课,请坐。 1.导入(生活实例导入,多媒体导入,图片导入,复习导入,影音导入) 示例:同学们,我们开始上课,上课之前我们思考一个问题(本节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影射),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生活实例导入) 2.自主探究 (1)基本认识 根据一些示例(图片,模型,数字等)来讲解初步认识下需要掌握的知识。 (2)升华知识 这个部分可以通过设计一些简单的小游戏和分组讨论来加深对事物的特性或者分类的认识,是试讲里面的升华部分。 (3)练习巩固 根据刚才学习的内容,练习两个题目(这个练习题目如果试题清单上有,可以选择试题清单上的,如果没有需要自己设计题目,设计的题目要有针对性,并且在这个环节要设错),第一个师生一起来做;第二个学生自己练习,直接说答案?(对回答错误的学生要有评价) 3.总结 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今天讲的内容,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这里可以单独找学生回答,也可以齐声回答) 4.作业 同学们,我们今天的作业是……(思考题/课后习题/预习作业) 二、计算类 开场白:同学们开始上课,请坐。 1.导入(生活实例导入,多媒体导入,图片导入,复习导入,影音导入)

2023年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真题

有趣旳拼搭 (小班教学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P28—29有趣旳拼搭 教学目旳 1、通过滚一滚、堆一堆、摸一摸、搭一搭等实践活动,使学生深入认识长方体、球、圆柱,感知这四种形体旳特性。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观测、比较旳能力。 3、通过小组形式旳活动,增强学生旳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旳特性。 教学设计 一、复习引入 1、复习 师:在“认物体”这节课上,我们认识了4个好朋友,它们分别是:(教师出示模具,学生说出它旳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2、引入 师:今天,我们要通过活动继续研究这些形体,看看它们有什么特性。

全班分为4组进行活动,每组选一种形体作为本组旳代表。哪个小组爱动脑、合作好,就从老师旳智慧袋里摸出代表这组旳一种形体,记一分,最终比一比哪组得分最多。 ●这里将教材中“摸一摸”这一教学环节贯穿于整节课中,在学生发言或小组活动评价后都可以进行摸一摸,增强了教学旳整体性。在“摸一摸”这一环节中,学生要将习得旳形体表象与手中能触摸到旳形体进行一一对应,才能将所需要摸旳一种形体从众多形体中挑选出来,因此一种学生虽然只摸一种形体,实际上对四种形体都进行了识别。 二、活动安排 1、滚一滚 师:老师这儿有个滚板,假如让这4种形体同步从上滚下来,小朋友们猜猜看,哪个会滚得快些?哪个会滚得慢些? 不管学生预想旳是什么样旳成果,教师先不予以评价,让各小组进行活动,学生通过滚一滚、看一看可以发现:球和圆柱滚得快某些,长方体、正方体滚不起来,只能从滚板上慢慢滑下来。 再让学生通过讨论、思索,说一说为何球和圆柱滚得比较快,而长方体、正方体却不行呢? ●通过滚一滚这一活动,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曲面与平面旳不一样:曲面可以滚动,而平面却不可以。从而感知了球、圆柱与长方体、正方体旳特点。 2、堆一堆

人教版小学数字四年级教资面试试讲逐字稿22篇

三角形的内角和 导入:同学们看,三角形王国吵起来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原来他们两个都说自己的内角和比对方大,其中一个说我比你大,所以我的内角和也比你大,同学们你们都同意吗?看来同学们说不清楚,那我们先来看一看他们争论的焦点是什么呀?对,是三角形的内角和问题。那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三角形的世界,去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的奥秘。 哪位同学先来说一说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请你来说,说的非常准确,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三角形的内角,而三个内角加起来就是三角形的内角和。 我们用符号来表示角1+角2+角三就是三角形的内角和,那三角形的内角和到底等于多少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请同学们拿出我们的三角板,量一量,看三角板的内角和分别是多少?赶紧开始吧。老师看同学们都已经量完了,谁来说一说你的测量结果?请你来说。说的非常棒,一个三角板的三个内角分别是30度,60度和90度,将它们加起来就是180度。其他同学呢? 请你来说。测量的另一个三角板的结果是45度,45度90度,将它们加起来也是180度。这两个三角板的内角和都是180度。那是不是其他形状的三角形内角和也是180呢,你能得到怎样的猜想呢?请你来说。你这猜想真大胆,猜想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 那到底正不正确呢?我们带来一起探究一下。请同学们画几个不同类型的三角形, 量一量,算一算,看三角形内角和分别是多少?先独立思考,在小组合作。老师相信小组的力量是强大的,讨论完成,以端正的坐姿来示意老师。开始。老师看同学们都已经坐的很端正了。哪位同学愿意向大家分享一下你们小组的讨论成果, 老师看一组的同学手举的像小树林一样,那就一组三号同学请你来说。你们小组的动手能力可真强。是运用测量的方法来计算的。测量出了三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分别是179, 180和181度。 其他同学还有不同的方法吗?来三组二号同学。请你来说。你的方法可真直观,请坐。 他们小组是运用拼图的方法。首先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来,然后将它们的顶点拼在一起。最后发现了组成了一个平角。我们知道一个平角的度数是180度。所以得到结论是,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同学们,你们都想到这个方法了吗?赶紧在运用手中的三角形来试一试这种办法。老师看同学们都已经完成了,那其他小组还有不同的方法吗?六组一号同学请你来说。你这方法可真有创意,运用的折纸法来计算的。将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往里折,正好拼成了一个平角,也算180度,所以也得到了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度。 同学们赶紧再用这种方法来试一试。同学们可真是太棒了,这么快就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法来计算三角形的内角和。那我们再来回顾看一看这三种方法,它们之间结合前面的探索过程那我们把一米平均分成1000份呢,其中的一份儿又是多长?对,是lrrnn,那你又能得到怎样的结论呢?谁来说一说?请你来说。你的小脑袋可真灵活。三位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