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小学数学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一、教学准备

(一)课标研读

1.深入学习和研究课程标准,深化对数学课程的整体理解与把握,探索数学课程应承担的立德树人具体任务与路径方法,形成科学的课程观、教学观和育人观。

2.了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性质,领会课程理念,熟知课程目标,明晰课程内容,弄清学业质量要求,明确课程实施建议。

3.把握课程标准提出的数学核心素养内涵及构成,理解核心素养在小学阶段的主要表现,要把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作为小学阶段数学教学基本要求全面落实。

(二)教材分析

1.理清教材的基本结构、编排特点和逻辑关系,重视对教学内容的整体分析,了解数学知识的产生与来源、结构与关联、价值与意义,强化对数学知识本质的理解,保持教学的系统性、连续性和完整性,建构起数学学习主题统整下的脉络清晰、条理分明、相互联系的知识体系。

2.加强课时教学内容研读,准确把握教学重点、难点,深入分析例题和习题蕴含的知识点,关注例题与习题的匹配和关联,挖掘知识背后所对应的思想方法和承载的核心素养。

3.拓宽教材研读视角,倡导参阅不同的教学材料,围绕拟定的课时目标,结合教学现实,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机整合,选择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内容和课程资源。

(三)学情分析

1.充分考虑学生学习数学的特点,科学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态度、习惯与能力,生活经验和学习环境等因素。对任教班级的整体水平做到心中有数,适时进行分层教学。平时作业、学生访谈、课前调查和教师经验等都是学情分析的基本方法与途径。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为解决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的教学矛盾提供依据。分析学习活动中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与障碍,为找准教师组织、引导教学的发力点和提高教学预案设计质量提供保证。

(四)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坚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始终把数学核心素养发展作为课堂学习的高阶目标在教学中给予落实。要把“四基”“四能”“情感态度”三个方面的目标进行有机结合,使教学目标能全面反映教学活动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的具体要求,体现数学学科特有的育人价值,保持总体目标、学段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整体一致。

(2)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认知水平和学习要求,结合具体内容特点规划单元教学目标,再围绕单元目标细化具体课时的

教学目标,把课时目标合理地分解为环节目标,体现目标要求的阶段性。

(3)教学目标设计要着眼于数学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贯彻落实,要充分发挥素养导向的教学目标对数学教学的指导作用,在整体分析所学内容本质和学生学习特征的基础上确定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可操作、可检测、可达成。

2.教学内容

(1)围绕教学目标用好教学内容,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核心素养要素,使教学内容能够更好地服务“四基”“四能”“情感态度”等各方面具体目标的达成。

(2)教学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学段和课时任务分解要合理、有体系;要符合数学的学科特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准确无误。教学容量适当,难易适度,符合学生学习实际,体现现实性与挑战性。

(3)内容呈现要有层次结构。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数学知识的结构与关联,要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处理好“过程目标”和“结果目标”的关系。

3.教学方式

(1)注重教学方式的多元构建、选择与运用。善于从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目的出发,运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探索开放式教学,开展项目化、合作式学习。

(2)不断改善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倾听、阅读、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表达、练习等过程,通过实践、思考、探索、感悟、交流、运用等获得数学“四基”,发展“四能”。

(3)坚持“以学为中心,以教促学”的原则优化教学方法。教学活动始终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为学生的数学素养发展而教,让学习与思考在课堂上真正发生。教师的教要全力服务于学生的学。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形成有效的学习活动。

4.教学过程

(1)要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设计教学活动,活动设计要与教学目标保持高度一致,突出数学知识获取和素养形成双主线,让学生经历数学发生发展的“再创造”过程,促进素养培育的整体性、连续性和阶段性发展。

(2)注重根据学生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设计教学活动,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

(3)教学活动设计要重视目标、教学、评价的一致性,能够基于课堂教学目标任务开展学习评价,并能运用评价结果及时诊断教学、调整预案,提升教学目标的达成水平。

(五)资源开发

1.对于课前能够获得的资源,要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目标和学生实际进行精选或深度加工、设计,让学生有足够的机会体验数学、理解数学、欣赏数学、应用数学,使之能更好地为实现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服务。

2.教师要在解读教学内容、调研分析学情的基础上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精心设计,预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困惑、疑难、易错点或模糊不清的认识,及时捕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见解和新颖想法等,并有效利用生成性资源进行课堂教学。

二、教学实施

(一)新课导入

1.有效导入要能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习兴趣,触发学习动机,引出学习问题,唤醒学生已有知识、思想、方法、生活经验,为学生有意义地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2.可以采用情境创设、复习旧知、问题提出等方式导入教学。有效导入应具备真实性、学科性、联系性、精准性、启发性、趣味性等特点。

(二)新课学习

1.基础知识学习

(1)基础知识学习,应注重数学思想的把握,体会数学知识的整体性和一致性,揭示数学知识的本质及其蕴含的核心素养,厘清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帮助学生学习掌握数学知识。

(2)注重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科知识的联系,组织学生开展实验、操作、探索等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进行基础知识学习。

(3)要注重知识的“生长点”与“延伸点”,关注数学知识的结构和体系,把课堂教学内容置于完整的教学体系中,处理好局部知识与整体知识的关系,引导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整体性,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学习知识、从不同层次理解知识。

(4)注重数学基本技能的操作程序和步骤,经历数学技能形成过程。基本技能训练要适量、适度,不能依赖机械的重复操作,注重训练的实效性。把握技能形成的阶段性,根据内容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分层次落实。

2.重点难点突破

组织引导学生在发现探索、归纳概括、表达交流、迁移运用等学习活动中突出教学重点。针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或出现的错误,通过提出启发性问题、举出恰当例子进行点拨,引导学生在反思总结、不断改进中逐步突破教学难点。

3.典型例题解析

(1)倡导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讲授式等方法进行例题教学,指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进行例题学习,引导学生在回顾反思中完善例题解决方案与解答过程,发挥例题学习的示范作用。

(2)通过展示交流、反思评价、质疑问难等活动,分析归纳典型例题的解题思路,总结提炼解题方法,使学生感悟典型例题中蕴含的数学思想,优化问题解决策略,积累问题解决的基本经验,落实“四基”“四能”和“情感态度”目标。

4.学习活动设计

(1)学习活动设计要以实现课堂教学目标为出发点,与课程目标保持高度一致。除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等显性目标外,还要落实核心素养发展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要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观察、猜测、实验、计算、推理、验证、表达等学习活动。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学习活动始终围绕学习目标展开。

(3)学习活动设计要突出数学学科特征,凸显数学本质,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学习活动环节紧凑、逻辑清晰、层次分明。

5.随堂自测反馈

(1)随堂巩固练习要适量、适度,难度适中,形式多样。自测反馈任务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核心素养的检测。

(2)课堂反馈要及时、全面,并根据教学反馈信息合理调整教学目标或调控教学进程。要善于筛选和有效利用课堂生成资源,尤其要重视典型错误资源的利用,及时进行教学指导。

(三)课堂小结

1.课堂小结要条理化、结构化,通过回顾课堂学习帮助学生建构数学知识体系,整体把握数学知识脉络,逐步学会学习。

2.凝练升华课堂中的数学思想、数学精神和学习方法,对课堂学习表现及时进行总结与评价,促进“四基”“四能”和“情感态度”目标的达成。

(四)作业设计

1.以反馈和诊断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进行作业任务设计。作业内容除检测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情况外,还要对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应达到的水平及表现进行检测与评价。

2.要创新作业内容与方式,设计体现核心素养导向的基础性、探究性、实践性和跨学科的综合性作业,增强作业的应用性、综合性、开放性和灵活性,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

3.作业批改不仅要关注结果,关注答案是否正确、问题是否解决,还要关注作业完成的过程,关注学生在问题解决中核心素养的表现水平。

(五)教学反思

基于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加深对数学知识、数学思想的理解,总结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发现存在的

问题与不足,引发对教学的深入研究,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三、教学效果

(一)教学目标达成

教学目标贯穿于教学始终,教学活动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注重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利用课堂评价服务引领学生学习,教学过程真实、有序、有效,保持教、学、评高度一致。“四基”目标扎实落实,“四能”目标得到发展,“情感态度”目标教育及时,创新意识得以培养,教学目标的达成度高。

(二)教学过程评价

1.学习行为

学生呈现认真听讲、积极思考、主动学习、交往互动等课堂学习状态。学生能通过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的思想与方法,获得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能在真实的情境中发现和提出问题,运用观察、猜测、实验、计算、推理、验证等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在问题提出和问题解决中体验成功学习的快乐。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习惯、对待数学的情感与态度、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与科学的探究精神得到提升。

2.教学行为

教学准备充分,能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创设教学情境,把握数学本质,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面向全

体,因材施教。能通过观察学生反应、与学生互动交流等手段了解学情,并能及时调整教学、顺学而教。运用恰当的现代信息技术,设计合适的探究问题,内容讲解精炼准确,示范引领规范到位,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引发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创新思维,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得以充分体现。

(三)核心素养发展

1.核心素养发展是高层次的课堂目标追求。课堂上以教学内容为主线,以素养发展为目标,通过操作、演示、观察、列表、推理、想象、建模等数学活动使学生发现数学知识的一般规律和特征,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推理过程,获得研究数学问题的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领悟数学核心思想,培养主动学习、勇于探索、积极实践、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形成理性思考、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以学业质量标准和教学目标达成为依据,构建评价方式多元化、评价维度层次化、促进核心素养发展的评价监测体系。通过课堂教学评价,全面了解和诊断数学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激励学生课堂学习和改进教师课堂教学。灵活运用口头测验、课堂练习、书面作业、动手实践、活动报告、合作交流等方式进行教学反馈,注重过程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及时发现学习活动中的优势与不足,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SD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山东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试行) 数学教育承载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素质教育的功能,在形成人的理性思维、科学精神和促进个人智力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形成适应终身发展需要的核心素养。 一、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要依据课程标准,坚持素养导向,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强化系统性和整体性。教学设计至少包括教学目标设计、学习活动设计和教学评价设计三个方面。 (一)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要基于对数学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学情的全面分析,进行整体设计。 1.坚持素养导向 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目标是对“四基”“四能”教学目标的继承和发展,核心素养对“四基”“四能”教学目标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学目标的确定要充分考虑核心素养在数学教学中的达成。要深入理解和把握核心素养的内涵、主要表现、发展水平和阶段性要求,注重建立具体教学内容与核心素养主要表现的关联,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将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体现在教学要求中,形成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2.重视整体设计 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体现整体性、阶段性和层次性。要改变以往过于关注课时目标设计的习惯,转向基于主题、单元整体设计教学目标。要依据课程总目标、学段目标,规划设计学年(期)目标、单元目标,围绕单元目标细化具体课时目标,形成连贯的、有层次、有结构的教学目标体系。在实现知识进阶的同时,体现核心素养的进阶。

3.注重全面分析 一是课程标准分析。整体把握数学课程性质、课程理念、核心素养、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教学与评价建议等各部分的核心要义及彼此之间的关系,整体把握结构化课程内容体系、单元整体教学、跨学科主题学习、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标准与评价要求等关键问题。二是教材分析。重视对教学内容的整体分析,理解与把握教学内容的结构化特征。了解数学知识的产生与来源、结构与关联、价值与意义,找出起关键作用的核心概念,强化对数学本质的理解。三是学情分析。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课前问答、前测等方式,了解并分析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认知水平、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设置不同水平的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更贴近学生的实际。 (二)学习活动设计 学习活动设计要提倡单元整体设计,要突出学生立场,要注重学科实践。 1.单元整体设计 要改变过于重视以课时为单位的教学设计,推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要整体分析数学内容本质特征和学生认知规律,合理整合教学内容,分析主题-单元-课时的数学知识和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整体规划学习活动。要优化活动结构,学习活动应是系列的、进阶的、结构化的活动。 2.突出学生立场 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及已有经验,在反映数学本质的前提下,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现实选取素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问题情境、充分的思考空间,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验证、交流、反思等数学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感悟基本思想,积累基本活动经验,促进真实学习和深度学习发生。 3.强化学科实践

小学数学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小学数学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义务教育改革发展的前沿阵地是课堂教学,课堂是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主渠道。为了实现数学课程的育人价值,不断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特依据国家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文件精神,结合课程教学改革的实际情况,制定此小学数学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课堂教学准备 (一)学习课程标准 教师要认真领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对学生数学学习结果的规定,整体地思考标准、教材、教学与评价的一致性。在学习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教师应明确教学改革的方向,确立课堂教学的质量底线,为教学预留灵活实施的空间。 (二)研究教材教法 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熟悉整套教材的基本结构,理清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研读课时教学内容时,教师应深入分析例题和习题蕴涵的“四基”,在把握教学重点、难点的基础上,要理清知识的形成线索和学生学习的认知线索。 倡导教师参阅不同版本的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教材,拓宽教材研读的视角。教师应注重对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的研究,融合运用传统与现代技术手段,不断优化教学方式。 (三)进行学情分析 准确定位学生“最近发展区”。教师可以通过作业分析、学生访谈、课前测试等方式精准分析学生已有认知基础和达成教学目标所需要具备的认知基础,确定“已有的基础”和“需要的基础”之间的纵向差异,以及学生个体间的横向差异。深入探究缩小差异的主客观路径,在此基础上明确教学难点,找到突破的策略。 (四)制定阶段计划 课堂教学需要有计划性和前瞻性,应正确体现基于核心素养要求的“课程目标一单元目标一课时目标”的层次性,体现单位时间内的课堂教学在整个课程内容及单元教学中的特定地位。 教学内容的设置及陈述既应指向具体教学内容的内涵及要求的凸显,更应指

2022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2022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的特点,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数学不仅是运算和推理的工具,还是表达和交流的语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掌握适应现代生活及进一步学习必备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 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合作交流的意愿,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课前准备 (一)理解课标要求 认真研读课标,准确解读课标,正确理解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领域方面的内容在各学段中的课程目标与内容标准,准确把握课标对学生数学学习结果的规定。了解课标中对教学活动、教学评价、教材编写、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的实施建议等相关内容。深度研读教材,要结合课标和教师教学用书了解教材整体结构,理清课程内容在教材中的具体分布,整体把握知识结构,理解数学本质。深刻理解教材中通过数学知识和数学活动等所能呈现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五育并举的教育因素,准确理解

教材中例题、习题等教学资源的教育价值与目标要求。整体考虑课标、教材、教学与评价的一致性。 (二)分析教学实际 通过教师经验判断或者拟定科学有效的学情调查单的方法,精准分析学生的学习习惯、方法、水平和能力,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已有经验和思维特点。教师结合实际,对客观条件以及自己的教学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判。 (三)确定教学计划与实施策略 结合区域性教研计划和校本教研计划,制定年级、教师学期教学计划,一般包括整个学期的教学内容整体安排、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建议、学习评价等内容。数学教师人人参与,集体讨论,针对教师和班级的不同实际体现教学方法、教学措施等方面的差异性,全年级要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等方面达成统一。 二、课堂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确定教学目标不仅要明确体现课标中有关核心素养的要求,也要充分体现核心素养在不同年段要求的层次性。要与认真学习课标、仔细研读教材和全面分析学情紧密结合,整体考虑总体目标、学段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要善于把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科学、合理地分解为教学环节目标。 (二)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教学常规基本要求

小学数学教学常规基本要求 设计生活化问题。 在备教材时,教师应该注重从学生的生活中提炼数学问题,设计生活化问题,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研究动力。 二、教学 教学是教师将备好的教案在课堂上进行的教学活动。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过程,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形成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教学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教学原则 教学过程中要遵循“启发式教学”、“探究式研究”、“因材 施教”、“循序渐进”、“评价促进研究”、“多元化评价”等教学 原则。 二)教学要求 1、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教师应该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

法,如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探究法、游戏法等,使学生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2、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教学工具和教学资源。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恰当地选择和使用各种教学手段,如黑板、幻灯片、电子白板、教学软件等,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直观。 3、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安排的各个教学环节,如导入、讲授、巩固、拓展、归纳总结等。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环节,使教学过程更加有序、紧凑、高效。 4、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达到的预期目标。教师应该对教学效果进行及时、客观、全面的评价,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研究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课后

课后是教师对教学活动的总结和反思,也是学生巩固和拓展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后时间,对教学活动进行总结和反思,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一)课后原则 课后总结和反思要遵循“反思性实践”、“问题意识”、“自主研究”、“个性发展”等原则。 二)课后要求 1、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是教师布置给学生的巩固和拓展知识的任务。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课后作业,使学生能够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 2、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是教师对教学活动进行总结和反思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后时间,对教学活动进行总结和反思,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3、课外拓展 课外拓展是学生在课外拓展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课外拓展活动,如数学竞赛、科技创新活动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常规基本要求

小学数学教学常规基本要求 小学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为了加强教学管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使小学数学教学更加科学、规范,适应小学生素质发展的需要,对备、教、批、辅、评价等提出几点要求。 一、课前准备----备课 1、认真研读数学教学大纲(旧教材)以及《数学课程标准》(新教材),以先进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实践。在全面熟悉本学期教材基础上,弄清本学期教材在小学阶段教材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明确教学目的与要求,所教班级学生的思想状况及学习水平,各单元教学时间的安排和教学进度,主要教学措施和准备开展研究的教研课题,及准备开展的课外辅助活动。 2、教师应通过各种方式(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和学生交谈、个别辅导、家访等)了解学生的实际,除应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外,还应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兴趣要求、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对学有困难的学生更要深入了解,分析学业不良的原因,提供必需的支持与帮助,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3、仍然要搞好单元备课,每单元教学前,应系统钻研本单元教材,包括叙述、例题和习题。做到“四个明确”(明确本单元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本单元知识与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教学的重点、难

点和关键),做到“三不随意”(不随意拨高教学要求,不随意加快教学进度,不随意加重学生的作业与思想负担)。在了解学生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的基础上,列出新授知识点及能力要求,排出单元教学进度表。 4、提倡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集体备课。集体备课要做到“三定”(定时间、定人员、定中心发言人)、“四个统一”(统一本单元教学目标;按知识划分课时,基本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重点、难点;统一双基训练内容及要求)。 5、认真写好分课时教案。教案根据不同课型(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的特点设计,应含有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使用的教具和学具、学生开展的学习活动,课内外练习设计以及简要的板书等。教案要详略得当,学生学习活动设计应当作为教案设计的重点。一般应超1周备课,提前修改。 6、教学要体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知识教学和智能发展的要求,并注意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结合智能教学渗透教育,培育和发展学生“愿意学、喜欢学、相信自己能学好”的积极情感。 7、按照教学目标,认真组织、处理和恰当运用教材内容,确定重点、难点和关键。对于重点内容和关键部分,应放在突出的地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要求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要求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要求 一、基础知识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首要目标之一是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包括数的基本概念、数的运算、平面几何、比例、分数和小数等。这些基础知识是学生学习更高级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基础,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数学的基础。 二、概念的清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清晰地理解各种数学概念,包括数的概念、算术运算的概念、平面几何的概念等。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并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应用这些知识。 三、应用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即学生在理解了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并且更容易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 四、思维能力 数学课堂教学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包括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推演能力等。这些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也是学生在学习其他学科时所需要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经常给学生提供思维训练的机会,并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 五、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学生在没有直接指导的情况下,能够独立学习、探究、思考的能力。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因为它能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并且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给予学生充分的机会去探究、思考。

六、合作学习能力 合作学习能力是指学生能够与他人一起学习、协作、交流的能力。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因为它能帮助学生学习效率更高,并且能够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等。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经常给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帮助学生提高合作学习能力。 总的来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要求包括:掌握基础知识、清晰地理解各种数学概念、培养应用能力、提高思维能力、鼓励自主学习、培养合作学习能力。这些要求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点,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时应特别注意。如果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落实这些要求,就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并且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应用这些知识。

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常规基本要求

小学数学教学常规基本要求 第一部分综述 为了进一步加强教学常规管理,落实《连云港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要求》,增强教师学科教学的目标意识,明晰学科教学工作的基本标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规范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行为,促进广大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全面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特制订《小学数学教学常规基本要求》。 本要求内容涵盖集体备课、个人备课、课堂教学、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内外辅导、教学研究活动的组织与开展、试卷与练习的编制、总结和论文的撰写、课题的立项与研究等方面。本要求将作为今后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工作的基本标准和教学检查的基本依据。 第二部分教学活动 一、课前准备 (一)集体备课 1.学校要以年级为单位成立备课组,遴选骨干教师任备课组长,实行备课组长负责制。要建立健全集体备课制度,学期初要根据学校实际制定好备课组活动计划。 2.集体备课要做到“四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备人。集体备课要求做到“五统一”,即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目标、统一重点难点、统一课型与方法、统一练习与测试。集体备课活动和教研活动间周一次,每次活动不少于两节课。备课组长对每次集体备课要认真做好活动记录,并留存好过程性材料。 3.集体备课应按照“个人初备、集体研备、个人精备”三个环节进行。集体备课由备课组长将每次集体备课落实到每一个单元、每一个课时,至少提前一周督促主备人做好准备工作。备课组成员要在每次集体备课活动前认真做好个人初备工作,主备人须备出完整的教案。集体备课研讨时,主备人要针对教学设计内容说明设计的依据、意图和思路,重点阐释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备课组成员要围绕知识建构、能力发展、教法学法等深入进行研讨,充分发表见解,优化教学设计,形成统一的教学设计框架或集体备课教案。备课组成员须在集体备课教案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以及所教班级的学情,进行个性化的反思与锤炼,形成自己的个案。 4.集体备课活动形式要多样,提倡以分析教材、研究学情为重点,以集体研讨、说课评课、模拟上课、主题沙龙为主要形式,具体做好集体备课工作。每次活动主题要明确,要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5.学校分管领导要全员参与备课组活动,要定期对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的开展情况和教师教案的撰写情况进行检查指导,依据实际评定等第,将评价结果纳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试行) 数学教育承载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素质教育的功能,在形成人的理性思维、科学精神和促进个人智力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形成适应终身发展需要的核心素养。 一、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要依据课程标准,坚持素养导向,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强化系统性和整体性。教学设计至少包括教学目标设计、学习活动设计和教学评价设计三个方面。 (一)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要基于对数学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学情的全面分析,进行整体设计。.坚持素养导向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目标是对“四基”“四能”教学目标的继承和发展,核心素养对“四基”“四能”教学目标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学目标的确定要充分考虑核心素养在数学教学中的达成。要深入理解和把握核心素养的内涵、主要表现、发展水平和阶段性要求,注重建立具体教学内容与核心素养主要表现的关联,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将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体现在教学要求中,形成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重视整体设计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体现整体性、阶段性和层次性。要改变以往过于关注课时目标设计的习惯,转向基于主题、单元整体设计教学目标。要依据课程总目标、学段目标,规划设计学年(期)目标、单元目标,围绕单元目标细化具体课时目标,形成连贯的、有层次、有结构的教学目标体系。在实现知识进阶的同时,体现核心素养的进阶。.注重全面分析一是课程标准分析。整体把握数学课程性质、课程理念、核心素养、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教学与评价建议等各部分的核心要义及彼此之间的关系,整体把握结构化课程内容体系、单元整体教学、跨学科主题学习、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标准与评价要求等关键问题。二是教材分析。重视对教学内容的整体分析,理解与把握教学内容的结构化特征。了解数学知识的产生与来源、结构与关联、价值与意义,找出起关键作用的核心概念,强化对数学本质的理解。三是学情分析。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课前问答、前测等方式,了解并分析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认知水平、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设置不同水平的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更贴近学生的实际。 (二)学习活动设计 学习活动设计要提倡单元整体设计,要突出学生立场,要注重学科实践。.单元整体设计要改变过于重视以课时为单位的教学设计,推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要整体分析数学内容本质特征和学生认知规律,合理整合教学内容,分析主题-单元-课时的数学知识和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整体规划学习活动。要优化活动结构,学习活动应是系列的、进阶的、结构化的活动。.突出学生立场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及已有经验,在反映数学本质的前提下,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现实选取素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问题情境、充分的思考空间,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验证、交流、反思等数学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感悟基本思想,积累基本活动经验,促进真实学习和深度学习发生。.强化学科实践倡导“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素养指向的学习活动设计,要发挥情境设计与问题提出对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促进作用,设计真实的情境、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有价值的数学探究活动。真实情境创设可从社会生活、科学和学生已有数学经验等方面入手,鼓励设计具有综合性、开放性、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和问题,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解决真实问题。积极开展跨学科主题式学习和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优化作业设计,

最新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基本要求

最新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基本要求 引言 本文档旨在提供最新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基本要求,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教授数学知识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教学目标 - 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基本认识和兴趣; -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 培养学生的合作研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 1. 数的认识和运算 - 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等的概念和运算; - 零的概念和运算; - 整除和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和计算; - 分数的四则运算和化简; - 小数的运算和表示; - 百分数和比例的概念和计算。

2. 图形与几何 - 基本几何图形的认识和性质; - 角的认识和度量; - 线段、线、直线、射线的认识和性质; - 平面图形的认识和性质; - 对称性和相似性的认识和判断; - 空间方位的认识和表达。 3. 数据与统计 -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 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 直方图、折线图、饼图等的制作和分析; - 概率的认识和计算。 教学方法 - 探究式教学:通过启发性问题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数学知识; - 合作研究:通过小组合作研究、讨论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 创学:鼓励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新颖问题和开展创新 性研究。 教学评价 - 综合评价: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作业成绩、课堂参与等进 行全面评价; - 能力评价:通过解决问题、项目展示、学科竞赛等方式评价 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经验评价:根据学生的研究表现和实际表现,总结教学经验,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和改进。 结论 本文档总结了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基本要求,包括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教师应根据本文档提供的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能力,促进 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小学数学教育帮助学生掌握进一步学习和未来发展所需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方法以及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学生的数感、量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意识、数据意识、模型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等数学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数学理解,不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学生的探究意识、良好学习习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小学数学1-6年级每周4课时,并在不增加总课时的情况下用不少于10%的课时开展主题实践活动。 为规范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依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现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出如下基本要求。 一、教学准备与设计 1.课程理念要先进。要认真学习并领会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掌握数学课程性质和课程基本理念,了解课程设计思路,掌握核心素养在小学阶段的主要表现。准确把握教材知识结构体系和教学内容的目标定位等。在教学设计之前,充分理解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科学解读教材,确保教学设计、实施与评价的方向性和针对性。 2.学情分析要精准。主要分析班级各层次学生的数学基

础知识、基本技能与数学理解、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学习数学的态度与习惯等方面的情况,尤其重点关注学困生和优秀学生,做好教学预案,做到因材施教。要准确预设抽象、复杂的数学内容与学生学情之间可能产生的矛盾冲突,恰当确定教学重难点,并设计突破重难点的教学策略。 3.目标确定要准确。在认真领会课程标准理念、仔细研读教材和全面分析学情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充分考虑数学教学总体目标、学段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之间的统一与协调。要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分析确定课时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表述要明确、清晰、具体、可检测,过程性目标重在关注经历和思考过程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情感态度目标重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兴趣、认真态度、良好习惯以及坚毅品质。 4.任务设计要科学。以单元主题核心概念和核心素养表现要点为统领设计教学任务。活动、问题、练习等所有的任务设计均以教学目标为衡量标准。要把设计的落脚点放在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上,突出学习的探究和思维过程,体现学习方法的指导。数学问题的设计要具体、明确、适宜,要有启发性、层次性和探究性,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和思维广度(即发散性、开放性);要预设学生解决问题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并预设指导策略;课堂练习要围绕教学目标、重难点精心选择,体现练习的趣味性、针对性、开放性和应用性,使其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培养能力。 5.板书设计要简洁。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习

小学数学教学基本要求

小学数学教学基本要求 为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转变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落实素质教育,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以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现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和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特点,特制定小学数学教学基本要求。 一、备课 1、把握课程标准。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掌握小学数学教学总的目标要求,以及各年级的教学内容和具体的目标要求。 2、认真钻研教材。 任课教师通读全册教材,掌握教材体系及该册教材在学科课程实施中的地位和作用,联系和区别,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加强教学过程的计划管理和控制,杜绝教学进度计划流于形式的不良倾向。 特别需要重视的是要认真分析学情,分析学生已有的数学基础知识,学生所具备的生活经验。 3、收集选择资料。精心收集与教学有关的资料,并恰当整合到教材内容或教学过程之中,适当拓展教学内容。 4、精心设计教案。首先,“读懂”数学教材。要了解教材内容在小学数学知识中的地位和作用,联系和区别。其次,要正确的确定教学目标;要围绕教学目标、认真分析学情和利用教师已有的教学经验,运用新的教学理念,科学地划分教学层次,突出重

点,突破难点,把握关键。 5、提倡超前备课。教师可适当超前备课,但上课前要再次熟悉和研究教案。 6、加强备课管理。 备课应以个人钻研为主,同时积极参加集体备课活动。坚决反对照抄照搬教案参考资料的不良行为。电子备课必须在认真钻研教材,理清每一单元、每一课时的教学思路,分析单元、课时的教学重难点以及编者意图的基础上进行,同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和自己的实际进行“二次备课”和“中设计”。 二、课堂教学 1、数学教学应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的基础上,创设有助于学生学习的问题情境。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根据学生学习数学的特点,探索教学规律,不断改进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要重视运用教具、学具和电化教学手段。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给学生多方面的信息刺激,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2、充分发挥教师和每个学生的主体作用。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积极引导学生对知识的产生、发展的研究过程,加强学法指导。 3、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要让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

小学数学课堂基本要求

小学数学课堂基本要求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遵循学生研究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教师应激发学生的研究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引导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现结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特制定小学数学课堂基本要求。 一、新授课 新授课是课堂教学主要的形式,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途径。新授课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1.导入新知。在学生研究新知识之前,可以利用提问、题计算来复旧知识;也可以创设故事、游戏、生活、问题等情境,让新知孕伏其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研究情趣;还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直观演示等手段导入,便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使学生获得直观、感性的认识。 2.新知探究。按照教材和目标要求经心设计问题,启发指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猜想,关键处作适当点拨;有的例题可以让学生测验考试完成,对出现的问题要有必要的讲解,疑

难点可以让学生举行合作探究、动手实践,使学生亲身材验了知识的构成过程。教师要按照教学内容及现有条件运用挂图、模型等教具、学具和电教手段,增加直观性。在教学中要注意使学生在把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构成研究能力,养成良好的研究惯。 3.总结归纳。教师要抓住新知的生长点,通过观察、比较,总结归纳出一般规律,使学生的知识结构不断完善。 4.巩固练。主要以基础练为主,要注意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同时问题设置要体现出条理性。在学生做练时教师要巡视,及时了解练的效果,及时反馈,及时纠错改正,从而了解学生对新知的把握情况,构成初步的解题技能。 5.课堂小结。教师或学生对所学知识在课堂研究即将结束时举行针对性的归纳回顾。在小结中师生可以一起回顾。本节课中学了哪些新知识,然后指导学生举行反思: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教师还可以将知识延伸到下一课的内容提出悬念,所以一节课的结束,并不是既定任务的终结。在课堂小结时还要注意要抓住重点,突出精华,力求做到言语简明正确,通俗易懂。

小学数学教学基本要求

綦江区小学数学教学基本要求 一、教学准备与设计 第1条认真学习《课标》。明确课程的性质、目标,理解课程的基本理念,了解内容标准及实施建议。 第2条准确解读教材。通读教材,关注整套教材的基本结构,理清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及在各学段、各册的分布情况,并以此为背景研读课时教学内容,合理划分课时;加强对例题和习题的研究,教师应熟做每一道例题和习题,分析例题和习题蕴涵的知识点,关注例题与习题的匹配性与关联性,分清习题的层次性;在把握教学重点、难点的同时,要充分考虑知识的形成线索和学生学习的认知线索,在此基础上通过补充、修改、调换、删减等方法完善教材资源;要拓宽教材研读的视角,除了参考教学用书以外,倡导参阅不同时期、不同版本的教材。 第3条全面了解学生。通过课堂观察、平时作业、学生访谈、课前测试等途径,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与思维方式,生活经验和学习环境等要素,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矛盾,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为学生找准真实的学习起点。 第4条精心进行教学设计。精当的教学设计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和保证,进行设计时教学目标的确立要明确具体,体现三维性;教学资源的选择要贴近生活,突出应用;教学方法的运用要符合实际,科学恰当;教学环节的设计要线索清楚,重点突出;教学时间的分配要科学合理,密度适中。 第5条充分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对于必需的教具、学具及课件要及时做好制作等预备工作,教具、学具及课件的选择运用要简易、有效。 二、教学组织与实施 第6条合理分配时间,教学密度适中。教学时间的分配科学合理,切入重点要快,倡导先学后教,尽可能在前25分钟完成教学的主要任务,并安排8分钟左右的时间集中练习,保证课堂作业在课内完成,切实减轻学生课后作业负担。 第7条根据教学内容,有效选择学习方式。要以学生独立思考为主,适当穿插教师讲解、师生对话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要选择合适的问题和时机,一节课合作学习的次数不宜过多。 第8条善于观察学生,关注师生间的有效互动。对哪些学生该提怎样的问题,学生会回答到怎样的程度,要做到心中有数,从而起到启发、引领作用。 第9条加强信息反馈,及时调节教学。要根据教学反馈信息合理调控或调整教学目标及进程,要善于筛选和有效利用课堂生成资源,尤其重视典型错误资源的捕捉与利用。 第10条规范教学语言,注重方法提炼。用普通话上课,课堂语言要清晰、准确,要适时进行解题方法和思路的提炼与总结,关注学生的数学表达,逐步让学生养成有根有据的说理习惯。 第11条重视课堂评价,发挥激励功能。评价应贯穿整个教学活动,要以尊重、理解的态度及时对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态度、方法、过程、效果等进行评价;要用激励性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用描述性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展现课堂评价语言的魅力,使被评价的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第12条关注课堂板书,凸显教学重点。要重视教学重点与难点部分的板书,板书要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字迹工整,画图力求整洁规范。 第13条建立规章制度,人性化管理课堂。有效的课堂管理制度是规范学生不良行为、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促使学生认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保证。建立课堂管理制度,一是要体现全面性,包括从上课开始前如何作好上课的准备,在课堂学习中如何听教师的讲解与同学的发言,如何参与讨论等都应有明确的规定,使学生明确在课堂教学

小学数学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小学数学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一、教学准备 (一)课标研读 1.深入学习和研究课程标准,深化对数学课程的整体理解与把握,探索数学课程应承担的立德树人具体任务与路径方法,形成科学的课程观、教学观和育人观。 2.了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性质,领会课程理念,熟知课程目标,明晰课程内容,弄清学业质量要求,明确课程实施建议。 3.把握课程标准提出的数学核心素养内涵及构成,理解核心素养在小学阶段的主要表现,要把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作为小学阶段数学教学基本要求全面落实。 (二)教材分析 1.理清教材的基本结构、编排特点和逻辑关系,重视对教学内容的整体分析,了解数学知识的产生与来源、结构与关联、价值与意义,强化对数学知识本质的理解,保持教学的系统性、连续性和完整性,建构起数学学习主题统整下的脉络清晰、条理分明、相互联系的知识体系。 2.加强课时教学内容研读,准确把握教学重点、难点,深入分析例题和习题蕴含的知识点,关注例题与习题的匹配和关联,挖掘知识背后所对应的思想方法和承载的核心素养。 3.拓宽教材研读视角,倡导参阅不同的教学材料,围绕拟定的课时目标,结合教学现实,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机整合,选择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内容和课程资源。

(三)学情分析 1.充分考虑学生学习数学的特点,科学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态度、习惯与能力,生活经验和学习环境等因素。对任教班级的整体水平做到心中有数,适时进行分层教学。平时作业、学生访谈、课前调查和教师经验等都是学情分析的基本方法与途径。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为解决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的教学矛盾提供依据。分析学习活动中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与障碍,为找准教师组织、引导教学的发力点和提高教学预案设计质量提供保证。 (四)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坚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始终把数学核心素养发展作为课堂学习的高阶目标在教学中给予落实。要把“四基,,“四能” “情感态度”三个方面的目标进行有机结合,使教学目标能全面反映教学活动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的具体要求,体现数学学科特有的育人价值,保持总体目标、学段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整体一致。 (2)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认知水平和学习要求,结合具体内容特点规划单元教学目标,再围绕单元目标细化具体课时的教学目标,把课时目标合理地分解为环节目标,体现目标要求的阶段性。 (3)教学目标设计要着眼于数学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贯彻落实,要充分发挥素养导向的教学目标对数学教学的指导作用,在整体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