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中学生物学学生学习活动与学习策略

第4章 中学生物学学生学习活动与学习策略
第4章 中学生物学学生学习活动与学习策略

第4章 中学生物学学生学习活动与学习策略

学习目标

当你掌握本章内容后,你可以:

1.界定学习,知道学习的特点;

2.描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并与其他理论方法区分;

3.理解强化理论,并能区分惩罚与消极强化;

4.知道桑代克与斯金纳观点的不同;

5.描述、举例说明行为主义和新行为主义在生物课堂中的应用,包括联结、强化、惩罚;

6.了解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特点;

7.了解建构主义的主要观点,并学会应用;

8.了解中学生生物学习活动特点、类型及其策略;

9.了解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发展。

本章内容结构图

本章序幕

老师该不该这样做?

据《南京日报》(2004年7月4日)报道,因为美国对基础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为了让学生努力学习,达到要求,费尽了心思。其中一教师向学生允诺,如果他们班阅读课全部达标,他将亲吻一头大肚皮的猪。结果是学生确实达标了,老师也遵循了自己的诺言。

教师的这种方法确实让学生有了学习的动力,达到学习目标,但这是不是我们想要的呢?我们的学生终究是要离开学校的,试想一下,离开了学校之后,谁会用这种方法去激励他们?如果支持他们学习的动力是为了体验一种新奇的刺激,这种动力能持续多久呢

4.1 学习理论概述

学习不是人类特有的本领,但人类无疑是在我们目前所能知道的世界中,学习能力最强的生物。而且,学习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来说,又是最至关重要的社会行为。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论语》中,开卷的标题就是“学而第一”记载的孔子的第一句话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那么,什么是学习呢?不同领域的人们有不同的定义。在人类的整个文明史中,人类对这一问题的探索从没有间断过,它们一直是许多领域,包括哲学界、教育界和不同自然科学领域里研究的核心问题。

4.1.1“学”的渊源

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都集中地体现在有关“学”的论述上,如《学记》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本教育学专著。

“学”的甲骨文写法是“”,左上方、右上方表示手;“ ”表示占卜的活动,即学的活动;“ ”表示房间,即学的场所;“”表示一个孩

子,即学的主体。合起来的意思就是孩子在一所房子里学习有关的知识。“教”在甲骨文中的写法为“ ”,左上方“”表示占卜的活动,即教的内容;左

下方“”表示一个孩子,即教的对象;右上方“ ”表示鞭子或棍子,即教

的工具和手段;右下方“ ”表示两只手。整个字合起来表示成人拿着器械督促孩子的学习行为。 因此,从词源上看,“学”与“教”是统一的,是从不同的角度描述同一种事物,同一种活动。

4.1.2学习的含义

学习有三个含义:第一,人和动物都要通过学习来改变自己,适应环境,以获得更优越的生存条件,这个学习指的是广义的学习;第二,人尤其能学习,他与动物的学习有着本质的不同,这个学习指的是狭义的学习;第三,学习对于青少年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这个学习主要指的是学生的学习,是在教育情境中和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系统掌握间接知识的过程。

我们通常所说的学习主要指的是学生的学习。具有以下特点:(1)学习不仅指学习后所表现的结果,还包括行为变化的过程。(2)所说的“行为”,既包括可观察的外显行为 ,也包括不能直接观察的内潜行。(3)学习的行为变化是由经验引起的,所说的“经验”是个体在后天活动中获得的。(4)学习的行为变化是比较持久的。 (5)所说的“行为变化”,既包括由坏向好的变化,也包括由好向坏的变化。

根据上述,我们概括出一般意义上学习的定义:学习(learning)是指学习者因经验而获得知识或者引起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较持久的改变的过程。 活 动

讨论下列问题:

动物的印随行为是不是一种学习行为?

运动员服用兴奋剂后成绩暂时提高,是不是一种学习行为?

一个婴儿在牙牙学语“嗒—嗒—嗒—嗒—嗒—嗒”, 是不是一种学习行为?

一个学步儿童在唱歌,“蜗牛与黄鹂鸟”, 是不是一种学习行为?

4.1.3学习理论

在心理学领域,围绕学习过程中知识如何获得、

行为如何改变的问题,出现了很多经典的研究学习

的心理学实验,形成了几大体系的学习理论。 4.1.3.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1.桑代克的联结主义理论

案例研究

猫开笼实验

(1)如图,在一个迷笼中有一块踏板,

踏板通过绳子和门钮连在一起,只要踏下踏

板,门闩就会被拉动,笼门就可打开,笼外放

有鱼和肉。

(2)研究者把一只饥饿的猫关入迷笼中,

猫在笼中用爪子够不到食物,于是乱咬、乱蹦。

后来偶然碰到踏板,笼门打开,取到食物。

(3)再次将猫放回笼中,猫仍然需要经过乱咬、乱跳等过程才能逃到笼外。

(4)但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猫的无效动作逐渐减少,打开笼门所需的时间逐渐减少。

(5)最后,猫一入笼内,就能打开笼门而取得食物。

问题与思考

1.猫被关在迷笼里,有没有首先“考虑”如何逃出去?

2.第一次逃出迷笼的经历和方法,有没有让猫产生深刻的印象?

这个实验就是著名的心理学家桑代克(E.L Thorndike) 创立的,他认为:①学习是渐进的、盲目的。如猫一开始并没考虑如何去打开笼们,而是在玩的时候,碰巧踏到踏板拉动绳子打开了笼门。②在重复的尝试中,错误的反应被逐渐地摒弃,正确的则不断得到加强,直至最终形成了固定的“刺激——反应联结”。如第一次的逃跑经历并没有给猫留下什么印象,还要做很多无用的尝试,它才能一入笼内就拉动绳子打开笼门,建立起“刺激——反应联结”。

这就是桑代克的联结主义理论,因为建立这种联结需要不断尝试和错误,所以又称“试误学习(trail-and-error learning)理论”。学习就是形成一定的“刺激—反应(stimulation—reaction,简称S—R)联结”。

根据“刺激——反应联结”桑代克还提出了著名的“练习率”和“效果率”。

练习率认为, S—R联结的牢固程度与练习次数有关。如果猫在建立S—R

联结后,停止做这个实验,很久之后再把他放入迷笼,同样不知道立刻拉动绳子逃出去。

效果率认为, S—R联结的增强或削弱与反应后获得的是奖赏还是惩罚有关。如果猫拉动绳子的结果不是逃出去并获得食物,而是被打,就不会建立上述的联结。

活 动

请你结合中学教学中常用的“题海战术”解释“练习率”,并谈谈它们的优点和不足。

2.斯金纳的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案例研究

白鼠的学习实验

(1)在一个特制的箱内装有一个杠杆,杠杆与传递食丸的机械装置相连,只要杠杆手柄一被压动,一颗食丸便滚进Array

食盘。

(2)白鼠被放进箱内,自由活动,

当它踏上杠杆手柄时,有食丸放出,于是

吃到食物。

(3)它一旦再按压杠杆,食丸又滚

出,反复几次,白鼠就学会了按压杠杆手

柄来取得食物的条件反射。

我们知道,机体由于刺激而被动引发的反应成为“应激性反应”,如狗看到

食物就会流口水。而机体由自身主动发出的反应称为“操作性反应”。如人们读

书或写字的行为。上述实验中白鼠踏上杠杆获得食物并没有受到外界的刺激,称

为“操作性反应”。

为了促进这一操作性反应的发生,上述实验创立者斯金纳(B.F.Skinner)

给了一定的条件“食物” 做奖赏和激励。他认为如果一个操作性反应发生后,

接着呈现一个强化刺激,则这个反应发生的频率会增加。斯金纳在对学习问题进

行了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强化理论,十分强调强化在学习中的重要性。斯金

纳把强化分成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两种。积极强化是获得强化物以加强某个反应;消极强化是去掉可厌的刺激物,是由于刺激的退出而加强了那个行为。教学中的积极强化物是教师的赞许、表扬等,消极强化物是教师的皱眉、训斥等。这两种强化都增加了反应再发生的可能性。

斯金纳认为不能把消极强化与惩罚混为一谈。他通过系统的实验观察得出了一条重要结论:惩罚就是企图呈现消极强化物或排除积极强化物去刺激某个反应,仅是一种治标的方法,它对被惩罚者和惩罚者都是不利的。他的实验证明,惩罚只能暂时降低反应率,而不能减少消退过程中反应的总次数。在他的实验中,当白鼠已牢固建立按杠杆得到食物的条件反射后,在它再按杠杆时给予电刺激,这时反应率会迅速下降。如果以后杠杆不带电了,按压率又会直线上升。

斯金纳与早期的行为主义者有所不同,更重视通过反馈来强化学习行为,进一步发展了桑代克的“效果率”,上升到理论高度。

活 动

请你谈谈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合适地选用“奖赏”和“惩罚”?

前面两个实验中,研究者都把学习看作是S—R联结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的学习是可以观察的外显反应,这个反应成为习惯是后效强化的结果。这一学派在学习理论体系中被称为“行为主义”。

但是其他的心理学家对这种观点产生了怀疑,他们认为心理学研究不应只局限于可见行为,还应涉及内在的心理过程。

4.1.3.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案例研究

黑猩猩的学习实验

(1)在一个封闭的房间里,放着三

个木箱,房顶上挂有一串香蕉。黑猩猩

站在地上不能直接够到香蕉。

(2)研究者把黑猩猩放进房间里,

它便想得到房顶的香蕉,于是用手去取。

黑猩猩用“手”够香蕉失败后,停止活动,四处张望,若有所思。

(3)之后,它突然起身,将木箱堆积起来,然后站在木箱上取到香蕉。

黑猩猩并没有像桑代克迷笼中的猫那样乱咬、乱跳,而是在观察房间里的情况之后,发现箱子是获得香蕉的工具。所以,该实验的研究者苛勒认为,黑猩猩对问题的解决不是逐渐地试误过程,而是对知觉经验的重新组织,是对情境关系的顿悟。这就是格式塔学派或称完形学派的理论。这里的“格式塔(又称“完形”)指的是对情境中事物关系的理解和认知而构成一种完形。

案例研究

白鼠的学习实验

(1)实验开始时,白鼠被置于起点处,食物放在其中一条通路的一端。白鼠从起点至食物放置处为一次尝试。

(2)托尔曼在实验中发现,若干次尝试之后,白鼠从起点到达食物处的速度明显提高,在选择处停留的时间越来越短。结果如下图所示。

起食

通路通路

点物

选择处

这个过程与猫开笼实验很相似,但是实验创立者托尔曼不同意桑代克等人认为学习是盲目的观点。他认为动物学习是有目的的,白鼠的目的就是获得食物。他重视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心理过程,认为有机体在达到目的的过程中,会遇到各式各样的环境条件,必须认知这一条件,才能克服困难,达到目的。

因此,他提出了一个“中间变量”的概念,将行为主义的公式“S—R联结”改为“S—O—R联结”,这里的“O”是“organism”的简写,就是“中间变量”,代表有机体的内部变化。

苛勒和托尔曼都是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从他们的观点可以看出,认知主义心理学家把学习看作是对事物进行认识、辨别、理解,从而获得新知识的过程。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还有很多其他的重要代表人物及思想。如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等。

4.1.3.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案例研究

一个小学生第一次学习笔算除法时,把24÷8=3写成了如右

法列式的知识来衡量,这就是错误的。在学生看来,加、减、乘

问题与思考

如果你是老师,你将如何对待学生的这种写法?

可见,学生的学习是以自己原有知识背景进行的。当老师肯定其写法不是错误,而是不简便后,学生则会通过实际练习对新旧信息进行检验、批判和调整,在此过程中发现原有方法的不足,从而自动接受老师的指导。这个案例体现了建构主义的思想,即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使学生的认识由抽象走向“思维中的具体”。

小资料

建构主义的主要观点

所谓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习者建构知识意义就是要帮助学习者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同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

因此,建构主义的主要观点有:(1)以学习者为中心;(2)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强调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的学习者的主动性;(3)学习过程同时包括两方面的建构,既包括对旧知识的改组和重构,也包括对新信息的意义建构;(4)学习既是个别化行为,学习需要交流与合作;(5)强调学习

的情境性,重视教学过程中对情境的创设;强调资源对意义建构的重要性。 活 动

1.请用简单的语言

描述图中两幅漫画的内

容。

2.两位同学一组,扮

演漫画中的角色进行对

话。

问题与思考

你如何将这两幅漫画与建构主义理论联系起来?它们反应了建构主义的哪些观点?

1.建构主义的知识观

建构主义所关心的首先是知识问题——知识是什么以及知识来自何处。建构主义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世界的绝对正确的表征,不是放之各种情境皆准的教条,它们处在不断的发展之中,而且在不同情境中,它们需要被重新建构。

在对科学知识的看法上和传统的认识论有根本的不同:传统的认识论把科学知识看作是对客观实在的精确反映,是经过严格的科学方法获得的,是客观真理或者是客观真理的接近;建构主义认为,科学知识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检验科学知识的标准是看它在实践中是否可行、是否起作用。

2.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当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个部分。

(1)情境

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在教学设计中,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是最重要的环节或方面。

(2)协作

协作应该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进程的自我反馈和学习结果的评价以及意义的最终建构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协作在一定的意义上是协商的意识。

(3)交流

交流是协作过程中最基本的方式或环节。交流对于推进每个学习者的学习进程,是至关重要的手段。

(4)意义建构

这是是教学过程的最终目标。其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3.建构主义的教学观

建构主义的教学是基于建构主义的认识论和学习观之上的,学习者必须自己通过主动的、互动的方式学习新知识,教师不再是以自己的看法及课本现有的知识来直接传授给学生,而是要把教学植根于学生的经验世界之中。建构主义本身并没有一套固定的教学模式或教学方法,它只是一个认知和学习知识的理念。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必须随着教学情境的变化改变自己的知识和教学方式,以对应学生的学习。

因此,师生之间的感情、心智活动在教学中彼此交融,两者的知识都在这个过程中成长。以建构主义为基础的科学教育中,教师本身除了是教学者之外,也是一位学习者,这与我国教育传统所说的“教学相长”的理念不谋而合。

建构主义教学强调以下几点:

(1)从学习者的经验出发;

(2)角色的调整;

(3)布置良好的学习情境;

(4)鼓励学习者反省和思考;

(5)重视合作的学习方式。

活 动

请你谈一谈,建构主义理论为生物教育改革提供了哪些有益的启示。

4.2 学习理论和生物教育改革

一些学者把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视为三种“平行”的学习理论,不管此说法是否正确,足见这三种学习理论具有非常广泛的影响力,为生物教育改革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依据不同的学习理论,我们可以对生物学学习活动中的同一现象做出不同的解说,而这些解说从不同的角度而言都有其合理性。

4.2.1行为主义和生物教育改革

4.2.1.1行为主义如何解释学习

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一种行为,当主体学习时反应速率就增强,不学习时反应速率则下降。因此他把学习定义为反应概率的变化。学习是一门科学,学习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过程;而教则是一门艺术,是把学生与教学大纲结合起来的艺术,是安排可能强化的事件来促进学习,教师起着监督者或中间人的作用。行为主义激烈抨击传统的班级教学,指责它效率低下,质量不高,根据操作性条件反射和积极强化的理论,提出了“教学机器”和“程序教学”。程序教学主要有五条原则:积极反应、小的步子、即时反馈、自定步调、最低的错误率。

总之,对生物教学而言,行为主义认为学习就是通过强化建立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教学的目标在于传递客观世界知识,学习者的目标是在这种传递过程中达到教育者所确定的目标,但无视这种传递过程中学生的理解及心理过程。

4.2.1.2行为主义理论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案例研究

程序题综合教学法也可叫主题分段教学法,它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可在各种学科及课的类型中加以应用,它是吸取著名的程序教学法的原理,结合我国目前的情况加以发展改进创立。程序教学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根据雷西(教育心理学家)的自动学习机而创设的机械程序教学进行。它的原理是根据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桑代克的学习定律(效果律、准备律、练习律),这种教学机器又叫“斯金纳教学机”,后来又进一步发展用非机械的程序教材进行教学。

程序题综合教学法教学目的明确、逻辑性强、重点突出、循序渐进、学生积

极性高,能认真学习,因材施教,反复练习,教师能及时了解教学效果,又能结合电子计算机进行。

程序题综合教学法的课时计划在课的类型、教学目的,教具上与其他教学法相似,但在教具上要准备程序题图表(可制成挂图形式)及学生答卷等。在教学过程中与其他教学法大不相同。首先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按次编写程序课题,注意重点难点,课本内容逻辑性等,列出问题。问题要具有吸引力,每一问题或图表作一个分段主题挂在讲台上,也可将分段主题写在黑板上,比较节约,大的主题下也可再分小的主题,使学生思考和解答,然后让学生自行按次阅读教材,使学生自愿或由教师指名答复,必要时进行讨论,再由教师正确总结解答,这样逐一提出每个题目,解答讨论总结将教材内容讲完。为了增强理解,可以反复练习,再由教师提出重点、难点讨论讲解,最后可以给出题目答卷,让学自主进行书面解答,让他们互相评分,这种教学法可以不留给学生家庭书面作业。

案例研究

关于“细胞”一节的程序题综合教学

1.教学目标

(1)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2)使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3)辨别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异同。

(4)描述细胞的分裂繁殖和生长。

2.教具及器材

程序题图表(可制成挂图形式)。挂图:虎克像及其自制的显微镜及软木细胞图,现代显微镜,动、植物细胞模式图,细胞的分裂和生长图表,学生书面答卷。

器材:西瓜、番茄成熟果实,白菜或青菜(小白菜)叶柄。

模型:细胞结构等模型。

3.教学过程

(1)教师在组织教学后,可提问1~2个“绪论”中问题,如什么是生物学,怎样学好生物学等,也可以不复习前课直接讲新课。

(2)教师依次出示程序题有关图表,并宣读程序题。

程序题(分段主题)1:细胞是谁人发现的?怎样发现的?怎样才能看到细胞?教师然后使学生阅读“细胞”一节后,讨论、解答、总结。

程序题2:动物和植物细胞结构有哪些?有何异同?教师使学生阅读“(1)细胞的基本结构”一段课文,然后结合细胞结构图表模型使学生解答,讨论综合题,这一段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应加强学习。

程序题3:切割西瓜、番茄等果实时,流出甜味或酸味的汁液或切割白菜或青菜的叶柄流出汁液是从那里流出来的?使学生思考讨论,解答总结。

程序题4:细胞是怎样分裂的?使学生阅读“(2)细胞的分裂”一段文图,进行解答讨论。

程序题5:细胞是怎样生长的?生物都能由小长大,这是为什么?细胞的哪些特性和它们的长大有关?使学生阅读“(3)细胞的生长”一段,讨论解答总结。

程序题6:见课本,细胞的生长下“你知道吗?”一段,使学生阅读解答。最后教师可对本课内容重点作一个总结,也可出几个题目(书面答卷或板书)使学生解答,互相评分。

4.2.2认知主义和生物教育改革

4.2.2.1认知主义如何解释学习

认知主义认为世界是由客观实体及特征以及其联系构成的,强调内部的认知结构,并将学习的认知过程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过程进行类比。反应在生物学教学上,强调教学的目标在帮助学习者习得生物体、生命现象、生命的本质及其关系,促使这些外在的知识及其结果内化为学习者的内部认知结构。不过,认知主义过于重视知识的确定性和普遍性,这在学习的初级阶段是合理的,但它没有使认识进一步提高,学生获得的可能是教条式的知识。

4.2.2.2认知主义理论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案例研究

认知心理学家们认为,当个体原有的认知结构与来自外界的新奇对象之间有适度不一致时,个体就会出现惊讶、质疑、迷惑和矛盾,从而激发个体去探究。从中学生的认知结构看,他们虽然已经具有初步的感知、思维能力和知识经验,但周围的许多事物对他们来说仍然是陌生的、新奇的,但却又无法给予明确的解答、解释,这就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正是这种好奇心的促使下,他们特别

喜欢尝试,从中得到欢乐,产生兴趣,获得知识。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各种生命现象,因此,直观教具的使用就成为成功教学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观察、实验不但是研究生物学的基本方法,也是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要详细分析、研究生物学教材,联系实际,精选教学内容,认真组织开展以培养学生动手、观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等能力为主的探究性活动,教学中尽量以探究性的引导活动代替以往权威性的讲解。课堂上应创设探究情境,精心设计选用直观教具,让学生充分观察,允许学生动手拆卸组装,使他们在愉快的情境中体会到生物学概念,通过反复的探究过程完成对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和原理的认知。

案例研究

运用认知主义进行“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的教学

1.课前准备好重复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的实验的用具。

2.在光线充足的地方,将一支点燃的蜡烛和一支小白鼠分别放到一个密闭的玻璃罩里,看到蜡烛不久熄灭了,小白鼠也很快死去。

3.再将蜡烛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这个玻璃罩内,小白鼠不容易窒息而死。

4.接着改进这个实验:用一个纸盒将玻璃罩罩住,使它不接受光线,重复做两个实验,发现不能得到上述的实验结果。如果时间条件允许的话,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并展示这个实验。

5.在学生仔细观察这两组实验的时候,提出这样的问题给学生:“蜡烛燃烧和小白鼠呼吸需要的是什么气体呢?”,“为什么第二组实验的结果和第二组不同呢?”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后回答问题。

这样,学生就会对这个实验充满好奇心,并会根据教师的问题积极主动地对实验仔细观察并思考,得出相关的结论和答案。

4.2.3建构主义和生物教育改革

4.2.3.1建构主义如何解释学习

与认知主义相比,建构主义更重视学习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作用,重视学生面对具体情境时进行意义建构。与实际教学活动的密切联系常常被视为现代建构

主义的一个重要特点,建构主义反映在生物学教育上,简单地说,就是生物学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也就是说,学生对生物学对象的认识并非一种被动的反应,而是主体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学生对生物学对象的观察、记忆和思考,都应是一种主动建构的过程。

4.2.3.2建构主义理论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案例研究

案例研究

南京市的曹李莉老师将如下教学模式运用于《眼与视觉》一节的教学设计中:

1.利用冷觉、热觉、视觉、听觉四幅图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入学习做好心理准备(当人受到不同刺激会形成各种感觉)。

2.利用图片分析的结果,复习旧知,确立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为认知结构的建立和转换建立基础。(感觉是反射活动→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是什么?由哪几部分构成?→感受器的种类及结构→感觉器官→视觉感觉器官→眼)

3.创设情境引发认知冲突唤起注意,激发学生的探索心理。(眼是怎样视觉的?为什么我是近视眼,奶奶是老花眼?为什么有的人是盲人呢?→眼的功能→眼的结构)

4.同化顺应建立新的认知结构,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眼的结构→视觉的形成→近、远视形成的原因)

5.总结归纳完善新的认知结构,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案例分析

上述的设计着眼于意义的主动建构,明显地不同于传统观念的教学处理。如何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指导生物学课程课堂教学的设计,是一项有意义的教学改革课题。例如,如何设计有利于学生意义建构的课堂教学结构,如何培养学生学会意义赋予、模式建构、概念图建构和科学地思维,需要广大一线教师在实践中去学习、研究和尝试。

4.3 中学生物学学生学习活动与学习策略简介

案例展示

独生子小舟是个居住环境优越,家庭经济富裕的孩子,家长非常重视对小舟

的培养和教育,期望他早成材,成为优秀人才。

案例分析

在小学表现不错的小舟,自升入某初中后,很快出现了情绪低落,沉默寡言,精神萎靡;在学习中焦急忧虑,神志恍惚,坐立不安;对待人生消极自卑,行为懒散,出现了自暴自弃的心理状态。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他的成长和发展,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小舟进入初中后,面对的教学环境变了,老师的教法变了,学科多了,内容抽象了。但他还是用小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学习,依赖于爷爷奶奶的辅导学习,因而导致了学习适应不良。加之认为自己天生愚笨,便产生了自卑心理。学习适应不良,是中学生常见的一种适应性障碍,作为教师,应该及时注意学生的变化,并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策略进行指导。

4.3.1学习活动的基本涵义

学习者个体在利用和发展本人的遗传素质的基础上,在外界因素作用下,依靠本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人类社会创造和积累的文明信息载体(语言、书刊、人类创造的事物和人类改造过的自然事物等)和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家庭成员、教师和有关社会成员等),通过刺激反应、探索尝试,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模仿练习、反复实践和继续创造,将外部信息转化为学习者的智慧和品德的多种途径和方法使其知识结构系统化。这个过程就称为学习活动。

4.3.2学习策略的基本涵义

学习活动的另一个侧面就是“个体以什么样的方法或策略来进行学习”,也即学习的方式问题。学习有一个过程,但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

对于学习策略,许多学者都有自己不同定义,总结起来有以下三种观点:首先,学习策略是具体的学习方法或技能(注意、观察、记忆、思维等)。其次,学习策略是学习的调节和控制技能(预习、新知识掌握、复习、课外阅读等过程中的信息加工方式和自我评价)。最后,学习策略是学习方法与学习的调节与控制的有机一体。

学生掌握学习策略有利于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高效率掌握知识、培养技能,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积极的、主动的、高效的求索和建构过程;有利于学生

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适应现代社会信息快速传递、生存空间急需拓展的状况,符合终生教育、终身学习的理念,从而奠定学习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国内外的大量教学研究,从各方面证明了学习策略是完全可以教会的。同时,学习策略的掌握必须联系学科教学才有最佳的效果。在学科教学中,学生掌握了学习策略,通过复杂的原理,找出其规律,了解其与所学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性。其次,掌握学习策略可以使知识系统化,培养学生的认知条理性。再次,学生掌握了学习策略,可以指导他们自己解决问题,不必要对每一种知识或每一个问题都需经历过或学过才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人们常说的能力的培养。最后,可以为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适应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打基础,为其后续学习做准备。所以掌握基本学科课程的学习策略,意义非常深远和重大。

4.3.3中学生学习活动的特点

4.3.3.1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

间接经验是指别人或前人所积累的经验,它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有利武器。掌握了间接经验,中学生就能少走弯路,尽快地适应社会生活。中学生所掌握的间接经验比小学生更系统、更复杂、更理性化、更加接近科学文化知识的完整体系,但又是不同于大学生的专业化的间接经验。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掌握系统的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为将来的工作和劳动打下坚实的基础。中学生掌握间接经验,其主要途径是课堂学习。然而,间接经验并非中学生亲自实践得来的,有可能理解得不深刻。间接知识可以转化为能力,但缺乏自己的探索。因此,中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还应适当地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参加丰富多来的课外活动,亲自获得一些直接的经验,以加深对间接知识的理解,培养自己综合运用知识,主动探索新知识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中学生应主动构建一个以课堂学习为主的课内与课外学习相结合的新的学习系统。

4.3.3.2全面提高身心素质

中学教育属于基础教育,不是专业教育,也不是职业教育。中学生应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知、情、意、行协同发展,身心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

作为学习的目标,形成知识、能力、个性和特长协同发展的高效能的学习系统,把自身素质的整体性发展与国家的需要统一起来,以适应升学和就业两方面的需要。中学生要把自己从片面追求升学率中解放出来,自觉克服只为升学、只学知识、片面发展的倾向。

4.3.3.3学习策略和技巧更完善

中学生对于较简单的无意义学习材料,人为地赋予意义,或采用各种记忆方法;对于复杂的意义学习材料,通常使用分段、归纳、类比、扩展、评价、自问自答、列提纲、分类、列图表等方法。中学生的元认知能力逐步发展起来,他们经常思考怎样学习效果才好?他们常给自己确立学习目标,制订达标的措施。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评价自己达标的情况,并根据反馈信息来修正学习策略。他们能较主动地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活动的自我组织水平有较大提高。他们常能自觉地反省自己的学习过程,不断地总结学习的经验和教训。

4.3.3.4学习的途径、方式和方法多样化

中学生不但注意向书本学习,也注意向社会学习,他们积极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广泛地吸取信息。他们不只是增加知识的数量,而且开始意识到掌握基本知识结构的重要性,重视学习知识的系统化和综合化。他们开始重视把书本知识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形成知识、能力和个性的协调发展。他们既注意勤奋学习,又注意改进学习方法和策略,对不同学科能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他们既讲学习质量,又讲学习速度,快速阅读、快速作文、快速解题的能力迅速发展。他们既重视知识的吸收、理解、巩固,又重视知识的实际应用。有的学生还能运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如录音、录像等)来提高学习效率。

4.3.4中学生物学学习活动与学习策略类型

4.3.4.1接受性学习活动

接受性学习活动,主要以听、看、读为手段,与之有关的学习方法可分为听取法、观察法、自学阅读法、复习巩固法。

1.听取法

听取法和教师的讲法密不可分,教师如果是满堂灌的注入法,学生就是死记硬背的听取法,这是应该摒弃的。教师如果改为启发式或探究式的教学法,学生

必然在听取法上有相应的改变。这里就存在教师在学生学习方法上的导向问题。

2.观察法

这是一种模仿性学习,又称观察学习,主要是通过视觉获得感性知识,并把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结合起来获得技能和理性知识的一种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观察的重点,教师要做好演示示范。

3.自学阅读法

自学阅读放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或其他有关参考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并获得知识的一种方法。良好的自学阅读能力是学生顺利的掌握知识,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学生可以借助阅读进行预习、课内学习和课后复习;还可以把阅读和观察结合起来,把课内学习和阅读课外参考书结合起来。

4.复习巩固法

这是学生及时消化、巩固知识,并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的一种学习方法。记忆是学习的基础,是创造的前提,所以学习中依据不同知识的特点,配以适宜的复习巩固,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指导学生复习时,要求学生在复习课本知识的基础上,要在认识上进一步提高,要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掌握知识内在的本质联系,并设法使知识巩固治在记忆里。联系实际法、理解记忆法、图解法、比较与表解法、衍射法、识图法和口诀法都是学生要掌握的识记方法。

4.3.4.2表达性学习活动

1.语言表达法

语言表达法是一种以语言表达为特征的表达性学习活动。它是应用学过的知识表述一定内容,既能锻炼思维能力,又能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的有益形式。上课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口述回答问题中经受锻炼,或在学习讨论中锻炼,或在以生物学知识为主题的班会上锻炼等。

2.写作法

这是一种以书面形式为特征的表达性学习活动。包括书面作业、写读书心得、写观察记录、写小论文等。

3.应用活动法

这是引导学生应用知识展开一些实地作业的学习活动。如野外采集、进行小实验、调查、访问、饲养、种植等。适当开展一些探究活动。教师要注意做示范

指导或书面指导,及时纠正不当之处等。

4.3.4.3探究性学习活动

探究性学习是由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倡导的,他主张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科学家的研究过程一样,遵循科学探索的一般规律。学生通过主动参与探究,不仅学“知”,还要学“做”,即学会科学方法。

1.探究性讨论活动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生物学原理的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其一般步骤是:教师提供有关知识和背景材料→提出问题→观察、比较、分析、讨论→得出结论→验证结论。

案例研究

探究甲状腺激素的功能

(1)教师在学生已经具备了“新陈代谢”和“神经调节”知识的基础上,介绍有关的背景材料,设置一定的情境:用含有甲状腺激素的饲料喂蝌蚪,蝌蚪很快变成了一只小青蛙;成年狗和小狗的甲状腺被摘除后的症状;甲亢、呆小症、地方性甲状腺肿的挂图和有关病症的介绍等。

(2)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被激发,就会顿生疑窦:这些病症是不是甲状腺激素在作怪?甲状腺激素与生长发育有什么关系?甲状腺激素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有何关系?甲状腺激素与物质的氧化分解有何关系?

(3)要求学生根据资料进行讨论、分析、类比,归纳出甲状腺激素的功能。

(4)通过甲亢、呆小症等甲状腺激素分泌失调的病症来验证讨论。

2.探究性实验活动

验证性实验是在已有结论的基础上,学生按部就班完成实验步骤。而探究性实验则是学生不知道结论,没有现成的实验设计,需要学生通过实验去探寻结论,科学家们正是通过探究性实验来修正旧的理论,使生命科学不断发展的。因此,探究性实验融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科研能力培养于一体。其一般步骤是:观察→问题→假设→实验→思考→应用。

案例研究

探究叶绿素形成与光照的关系

浅谈作文训练的策略

浅谈作文训练的策略 三棵树小学王瑞 人类社会进入新纪元,素质教育已像春天的花朵,遍地开放。随着教育改革地不断深入,要求作文教学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开拓与创新。作文教学是发展学生想象力的良好土壤,也是发展学生智力的广阔空间。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训练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训练。它既是语言文字的训练,也是认识水平的训练。在这个训练过程中体现着听、说、读、思、写诸多方面能力的培养。作文水平的高低,直接体现着学生整体素质的高低。学生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小学生有着很强的表达欲望,学生们在一起往往有说有笑,滔滔不绝。但与之矛盾的是,作文课上他们却常常口叼笔杆,眉头紧锁,冥思苦想,下笔艰难,最后不得不涂沫几笔,敷衍了事。其实,学生并非缺乏生活素材,也不是不会遣词造句,而是由于我们训练方法的陈旧、单调,训练内容的枯燥乏味,大大限制住了学生的写作欲望,使他们失去了对作文的兴趣。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调动一切有利因素以多样化的训练形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写作空间和氛围,激发他们作文的积极性,从而能动地去反映他们多彩的生活。关于作文训练的形式,我觉的有以下几点: 一、扩大阅读面,注重知识积累,培养学生主动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捷普洛夫说过:"一个空洞的头脑是不能进行思维的。"厚积而博发。知识面狭窄,没有一定想象力和创造精神的学生是不会写出好作文的。小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需要以知识的积累为基础。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读好书。除了教师推荐好书、规定读书数量、安排读

书时间、组织读书汇报、进行摘抄写读书笔记等这些常用的方法外。还可以采用一些新颖的、体现学生主动性与参与性的训练方法。 1、教给学生编写制作"好书推介卡"。具体做法是: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欣赏、最喜爱的好书,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把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值得阅读的原因,以及部分精彩语句的摘录,编写在带孔的卡片上,最后标上推荐人的姓名,还可以画上装饰性的花边图案。卡片制做好后,挂在教室的图书角或板报一角,供同学们参阅、交流。"好书推介卡"人人制做,定期更换,不断为同学提供好书信息。学期末由学生自己评选出"最佳推介奖"和"优秀推介奖"。这极大激发了学生参与制做的热情,提高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以及鉴赏、选择好书的能力,推动了读书活动的开展,体现出作文综合能力的训练。 2、结合课文内容,多方面搜集信息,补充知识,编写制做"百科知识卡"。 叶圣陶在《和教师谈写作》一文中指出:"小学生今天作某一篇作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的知识、思路、语文等方面的积累。"可见材料的积累,功夫在平时,靠课内外阅读的结合。"百科知识卡"就体现了这样的结合。很多学生在对课文学习后并不满足于课文中有限的知识提供,他们的头脑中还有很多与课文内容有关的问题得不到解答。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通过各种途径--图书、报刊杂志、网络……搜集获取相关信息来弥补课堂教学与课内阅读的不足,为作文做积累的准备。比如,学生在学完《太阳》一课后,还想知道更多有关太阳的知识,在阅览室、图书馆中或通过上网查阅资料,把感兴趣的问题,如太阳黑子的活动、太阳能的利用、太阳对人类不利的方面等摘写在卡片上,并用简短的

如何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如何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摘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是《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终身教育的需要。眼下,“自主学习”已成为教育新时尚,其理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并正悄然改变着教师的教育行为,影响着师生的精神面貌。因此,教师要创造条件帮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使学生乐学、爱学、善学,既能掌握学习的客观规律,又能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1.让学生尽可能去“想”。 培养学生一个“敢”字,鼓励他们毫无顾及的尽情去想,合理的去想。如学《圆明园的毁灭》时,采用CAI创设情景,放火烧圆明园影片的片断,让学生看后谈体会,学生便联想到火药,学生提出中国是最早发明火药的,为什么不制造出火炮、火枪来对付英、法联军呢?这样以来,使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超越了书本。 2.让学生尽可能去“看”。 “看”就是让学生观看、观察,给充足的时间去观察,通过“看”发现,在此基础上去主动学习知识。如学圆明园

的风光时,采用CAI出示圆明园的风光图片,由学生尽情地观察、欣赏,再据自己观察和发现,给图片题一个与图同美的名字―题名。然后将图片的原名对照自己题的名,比较谁好,为什么?如学生据“万花阵”的建筑特点,它像一朵绽开的荷花而题名为“石花玉亭”。这样学生在充分“看”的基础上进行探求并创造性地学到了知识。 3.让学生尽可能地去“画”。 学生通过亲眼去看、去体验、去想象,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和思考层面把自己所获得的信息画下来,描绘出来,再用语言表达出来,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好的将手和大脑都动起来,克服学生上课只用耳听,不用小手来操作的不足。如上《画风》一课时,在设计时充分体现一个“画”字,老师和学生都用画的方式来表达一定的思维结果,老师用“简笔画”板书出书上所说的风中的事物,课中还设计让学生在一幅美丽的风景画上想办法“画”出“风”来,看谁的办法想得多,并说出为什么这样就把风画出来了。这样就激起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和兴趣,培养了学生动脑和动手的能力,学生在探究怎样画这一过程中,也就明白了风是不能直接把它画出来的,只有通过其它事物在风的作用下来表示这一要点,比老师讲出来的效果好多了。 4.让学生尽可能的去“说”。 学生思维的合理性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这样通过他们

自主学习的方法及策略

自主学习的方法及策略 ——减负环境下培养高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新探究 辽宁省营口市大石桥市二高中 姓名:李多

自主学习的方法及策略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是时代的需要,是减负环境下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必要手段。放手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并不是去照料学生,而是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笔者在教育教学中尤其注重学生的分组学习和以及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及策略的指导 在教学中,笔者让班级学生的进行分组学习。 第一阶段全面了解学生,进行科学分组 入学时,利用升学成绩和第一次月考成绩,以及这个阶段对学生的大致的了解,从成绩、责任心、组织能力、协调能力、表达能力等几个方面,把全体学生分成横向三层,纵分成向六组(根据自班人数而定)。第一层的优秀学生,作为每组的组长和副组长,各组组长的实力和成绩都相当.第二层,就是班级里的中等学生,也纵向分成六组,每名组员的实力也相当。最后一层也就是所谓的学困生,每组1-2人, 这些组员的实力也很相当。在分组中有意识地把对英语学习有厌倦情绪的学生放在能力最强的小组,或是放在能约束住他的小组。在分组过程中注重民主用人。俗话说:“知人才能善任,善教须先知人。通过了解了每位学生的特长优点,思想状况、家庭情况、学习态度、工作能力,贯彻公正、公平、公开、公认的原则后,才能制定出最佳教育教学方案,并对有能力、有威信的学生委以重用,对能力差、有明显缺点的学生注意培养,给他们信心,给他们一些时间和空间。信任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用信任来交换信任,是转化潜能生的良方。通过这样的分组后,小组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合作伙伴也是竞争对手。小组中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点,有爱表达的、不爱表达的、有能说的和不能说的、有反应快的和反应慢的等等,小组成员之间形成优劣互补。然后再利用期中期未的测试成绩以及对学生更全面的了解,对小组中不合理的地方再做几次适当调整,真正做到科学分组,形成合作意识。 第二阶段及时跟踪指导,达到预期目标。 对于小组学习,笔者设定了三个预期目标。 第一个目标达到小组内的每名学优生都能给学困生当辅导老师,也就是学优生能给学差生讲题; 第二个目标达到小组内的每名学困生都能给学优生讲题,学优生可以当评委了; 第三个目标达到小组里的学科带头人可以自编试题,形成班级自己的试题库,试题质量由全班同学和学科教师进行评价,造就一批出题高手。 为达到这三个预期目标,笔者主要做以下工作:

最新-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数学问题 精品

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数学问题 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数学问题 鲁平 江苏省昆山市兵希中学 摘要初中数学的教学重点在于如何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在探索问题中主动思考。 根据学生学习数学的习惯和动机,研究学生自主探索问题的心理,通过学生的行为探索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创造情景,烘托氛围,激发学生自主探索问题的兴趣,让学生在数学问题中亲自动手解决问题。 就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问题,根据数学教学经验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初中数学;自主探索;引导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处处有生活,正所谓一切的学科都起源于生活、取自于生活,数学作为基础教育中的重点学科,要学好数学,探索数学问题,就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一切教学活动的主体。 而数学作为三大科目之一,对学生的重要性不可谓不大,所以初中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问题,就要开展积极有效的教学活动,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那么,如何让学生自主探索问题呢? 一、数学源于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激起探索欲望 数学在生活中起到的作用如何,学生对此并不熟悉,这也是我们教师需要改进的地方,在数学教学中灌入生活中的实际运用,所以要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数学不再是学生心目中不实用的科目,这样就有利于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数学问题。 比如,让学生合理地规划自己的时间,做课后作业时需要多长时间,上下学需要多长时间,遇到雨天要增加多长时间,什么时候出门才不会迟到。 而在此基础上,教师的作用不可忽视,教师应利用生活中学生会遇见的问题,与自身的数学知识相结合起来开展数学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用处,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起对数学问题的探索欲望。 二、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问题

小学生作文集卡通word模板

小学作文模板 卷首语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初一的上学期已经走过了。翻开这本作文集,里面记载的是一个个美丽的故事,当你用心去触摸这些鲜活的文字时,你的内心会有感同身受的触动,被文字牵引着。每一滴水都闪耀着太阳的光辉,而每一篇作文,都会折射出一个深刻的哲理。于是发现,虽然我还未能写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文章,但我坚信,只要有真情实感,就可以用手中的笔写出使人眼睛发光的文句。 这些作文都是我细致观察身边的事物时记下的随笔汇集而成的。 夜深了,华灯点缀着这个有些寂寞与落寞的夜晚。 我独自站在家门前,徘徊着。其实已经忘却了几个小时前究竟为了什么鸡毛蒜皮的小事和妈妈吵得不可开交,大概只是青春期所谓的叛逆与父母的唠叨所爆发的化学反应罢了,但碍于那可怜的自尊心,我摔门而去。 冬末的风依旧是凉的,我缩了缩脖子,推开了虚掩着的门。房间里的灯依旧是昏暗的,茶几上的一杯茶早已凉透一点热气也不冒了。看来,妈妈已经等我很久了。 我起身为茶杯添上了热水,坐了下来。房间里是寂静的,却有种紧张的气氛充斥着。 妈妈轻声说话,声音有些颤抖:“我们一起来回顾我们成长的足迹吧。”说着,将茶几下几本已经积满了灰尘的本子递给了我。这些是妈妈的日记,我从未翻阅过。我拿起其中一个看起来年代最久远的本子,里面记录的是妈妈的青春轨迹,像我一般,也溢满青春的忧伤与秘密,也不乏与父母吵架后发泄的不满,泪水甚至模糊了笔迹。第二个本子是妈妈上的学之后记录的。那些校园里无忧无虑的快乐日子与年轻气盛的笑容,那么生动地浮现在眼前。我翻开最厚的一本日记,里面记载的是我们温馨的家。从我出生的第一声哭泣,到第一次喊妈妈,到第一次上学,到我渐渐长大,从一个小女孩进入青春花季,每一篇都充满了关于我成长的惊喜发现。我翻看着,不禁微笑起来,这是一本我成长历程的完整记录。最后的一篇正是今日写的,里面满是内疚与自责。我抬起头,看见妈妈正品着那杯茶,腾腾热气似乎温暖了这病了的房间,更温暖了我们的心。 “每个人的一生都好像一部电影,而他就是那部电影的主角。我忽然想起某部电影的一段文字: 他以为自己也会是别人电影里的主角,其实不过是一个配角。”也许只有一个镜头,更可能连那卑微的片段都被剪掉了。比如一对母女,这女孩肯定是妈妈一辈子的主角。可是十几年后,在女孩的电影里,妈妈的角色还有多重要? 我起身,紧紧拥抱着妈妈,我们看着对方,彼此都笑了。 我在心里说,妈妈,我也一定要你做我一辈子的主角。我捧着那杯妈妈喝过的茶,迎着深夜

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方法

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方法 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方法1、态度。首先,我们要考虑的是这个孩子在学习态度上是否存在问题。这点可以通过交谈来解决,他是否厌恶学习,他是否把学习当成负担。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家长就要想办法转变他的这种看法,让他对学习的本质有新的理解。如果他并不厌恶学习,只是不想写作业,那就要转向另一个角度去想这个问题。 2、行为。"不做作业"是这个学生行为的直接表现,对于老师的作业要求,也许他是不会,也许是他不能,也许是他不懂如何去完成作业。总之,只要找到症结,发现问题所在,才能使他的行为有所改变。 3、能力。学生不做作业到底会不会因为他不会做?如果果真如此,那么就是他的能力方面存在问题,发现这点也许让家长痛苦不已,但却实在是为时不晚,一定要在孩子还没有落下太多的时候加紧补习。 提高学习成绩的诀窍诀窍1 保证八小时睡眠,学习时全身贯注 每天保证八小时睡眠,晚上不要熬夜,定时就寝。中午坚持午睡。充足的睡眠、饱满的精神,让自己保持最佳学习状态。 玩的时候痛快玩,学的时候认真学。一天到晚伏案苦读,非好习惯。学习到一定程度就得休息、补充能量。学习之余,一定

要注意休息。但学习时,一定要全身心地投入,手脑并用,达陶渊明的'虽处闹市,而无车马喧嚣'的境界! 诀窍2学习要主动,想方设法使自己对学习产生兴趣 只有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才能对学习越发有兴趣。在兴趣的陪伴下,学习不仅变得轻松愉快,而且还能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基础不好的同学,在学习过程中如有不懂的问题,这时,唯一的方法是,向人请教,不懂的地方一定要弄懂,一点一滴地积累,才能进步。 一个聪明的学生一定要千方百计去培养对学习的兴趣,使自己对所学的学科产生迷恋。 诀窍3通过检测和重复,找漏洞补漏洞 学生如何自己找学科上的漏洞呢? 上课前预习是很重要的!除了预习,看自己补漏洞的效果如何最好的方式就是检测,多次检测没有问题了,那么这个漏洞就补上了。补漏洞也不是一次、两次就能解决,需要一定的重复。 而且不要轻易放过检测时的每一道错题,考试后,教师逐题分析错题、失分原因——找漏洞;制定切实有效的改进措施——想办法;有针对性地加强专项训练——补漏。从哪里倒下就在哪里爬起来,“错题是个宝,天天少不了,每天都在找,积累为大考。 诀窍4 有一种“探求型”的学习态度 “探求型”的学习态度,就是怀着对新事物的强烈的好奇心,抱着对一切都要试一试(在老师对一个问题作出答案之前,总想自己去解答解答,并把自己的答案和老师的答案加以比较)的态度。自己去尝试-----看自己能不能独立把教材看懂,能不能运用书上

小学生习作教学指导策略研究

《小学生习作教学指导策略研究》 ——小专题成果 XX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作文教学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热门课题,一出重头戏。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却无论如何也不令人乐观。“害怕、讨厌学作”已经成为小学生的普遍心理现象。只要一上习作课学生就愁眉苦脸,视作文为“大敌”,但迫于老师的一脸威严下,只能抓耳挠腮,胡乱拼凑起来。结果使一篇篇文章里出现许多空话和套话,甚至成为笑话,编造成许多作文“同胞胎”,毫无个性特征。 习作原本应该是学生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可如今这样瞎编乱造的文章又谈何感情色彩呢?新《课程标准》指出:“习作重在培养学生习作兴趣和信心,引导学生在作文中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和套话。”为此提出本课题,就是为了探索一条切实有效的作文教学之路,让学生对自己的作文充满自信心,使“写好作文”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经过近一年来的尝试、探讨,在理论上对学生的作文有了进一步认识,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指导学生细致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学会积累习作素材,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能及时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能用规范的书面语正确表达自己的觉得新奇有趣、印象深刻、最受感动的内容。 3、总结行之有效的作文批改方法,通过多种评价方式使学生达到自己能批改的地步,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全面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和水平。 三、实验对象: 我校四年级一班的同学。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对学生习作兴趣及能力的培养进行研究。 四、研究内容: 1、激发学生习作兴趣的研究。 2、能围绕习作要求,自主收集习作素材的研究

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

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 一、实验目标 1、探索出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并利用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来验证,初步掌握培养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策略的模式、途径和方法。 2、教师通过理论学习,把学到新的观念、新的方法和新的技巧同课题研究以及课堂教学实验有机结合,从而改善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水平。 3、定期开展研讨活动,探讨出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等。 4、根据实验总结相关经验,形成一定质量的相关论文。 二、实验对象 在课题组成员所在学校选择两个平行班级作为参照对象,其中一个班级正常教学,另外一个班级根据课题组的研究进行教学。 三、研究途径 1、建立课题组QQ群 课题组成员都有自己的QQ号,为了方便联系与交流,课题组间建立QQ群,以便不同校区班级于年级的教师进行交流。 2、进行校本培训 (1)、培训内容: A、对课题组成员进行现代教育理论的培训。通过学习、研究,

能够对课题组成员进行系统的现代教育理论培训,及时跟踪国内外教育发展动态,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从而树立新观念、新思想,以适应时代的要求,更好地服务教学。 B、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如何激发和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有效教学的策略》等内容,使课题组成员了解和熟悉有效教学的基本理念和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师素质。 (2)、培训的方法: A、集中培训和分组培训相结合。 B、全员参与与自主学习相结合。 四、实验方法 鉴于本实验具有创新性、探索性,内容丰富,实践性强,因此,研究方法主要有:实验研究法、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结合运用调查法和经验总结法。 五、实验价值和意义 自主学习是终身学习和终生发展的基础,是国家基础课程改革的一个方式,培养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也是我们教研组教师教育教学中一个重要目标。长期以来,广大小学教师偏重于“满堂灌”教学,“保姆式”教学,总是搀扶着学生“摘果子”,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消极的地位。在课堂教学中,总是重知轻能、重教轻学,使得课堂教学出现高耗低效的局面。近年来,随着课堂教学的改革,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教

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正确处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关系 ------冶父山镇罗岗小学高岳山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可人为地分开和割裂,要高度重视他们之间的关系,协调发展、合理组织和科学调控,尽可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从而发挥最大效益,是语文教学焕发勃勃生机。 一、正确处理好自主与引导的关系 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流于形式,效率低下。学生手忙得不亦乐乎,教师忙于穿梭,疲于应付,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摆摆花架子,充其量只是漫无目的的自由,达不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究其根本,在于认识上的误区,以为自主就是完全放开,让学生无拘无束地活动,教师袖手旁观,不加干涉,不做有效引导,这种放野马式的自主有百害而无一利。其实自主与引导密不可分,不能人为分开,高效的自主离不开教师有效的引导。小学生处在学习的起步阶段,知识面窄、学习经验不足、学习方法单调、处理问题能力薄弱,在如何确立学习目标、选择和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等解决问题的时候,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点拨、启发。因此教师要注意角色的合理定位,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促进者和引导者,给学生提供排除障碍、解决问题方法和措施,使其尽快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1)增加学生自主时空 实施学生自主学习,要给学生充裕的时空,教师少讲、精讲,可讲可不讲的地方就坚决省略,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能够弄懂掌握的的内容,教师就不必事无巨细地重言倒语,只在介绍背景、方法方式、升华提高、活动场地等方面提供帮助即可。这样增加学生的活动时空,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开阔的空间去读书、思考和体验。 (2)扩大学生选择权利 学生学习往往受老师画的条条框框的制约和束缚,这严重阻碍了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该享受高度的选择权。学生有主动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伙伴的权利和机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合作者,事倍功半,成效明显。 二、正确处理好合作与自主的关系 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并不矛盾,也无谁优谁劣之分。善于自主学习的学生,鼓励他们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交流和合作;喜欢和人交流的学生,引导他们要学会进行独立思考,充分发挥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有机整合和交叉效应才是上策。 (1)加强合作的针对性。 合作任务要明确,具有针对性。要选择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开展合作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这种合作不能漫无目的和随便随意,要精心挑选。 (2)加强合作过程的有效性。 合作的过程要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开展,给予学生一定的个别自主学习的时间,要求学生在思考有一定的结果时,理清自己的思路,做好与人交流的准备,做到讨论交流时胸有成竹,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和认识,做合作的主人,而不是充当观众和听众。合作过程中学生要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不要随便插话或打断别人的话,最好快速记录别人发言要点。自己发言时可以发表自己的想法,也可结合别人的发言谈论话题。在充分交流基础上整合观点,进而形成集体意见,大家共同分享成功的果实和喜悦。 三、正确处理好探究性学习与自主学习的关系。 探究性学习在课程中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但并非贬低自主性学习的价值。探究性学习和

小学生作文集模板24款 word版本

城南小学 六年级6班 姓名 作文集

有雨真好 (1) 我的同桌 (2) 蚂蚁 (3) 离不开的故乡 (4) 生命的顽强 (5) 紫藤与残墙 (6) 门其实开着 (7) 学会赞美 (8) 美的传递 (9) 蓝鲸的自述 (10) 水池 (11) 黄果树大瀑布 (12) 家乡的荷花池 (13) 成败在一瞬 (14) 拈起生活的美丽 (15) 我和书中人物的一次交谈 (16) 我有一个梦 (17) 惜时如金 (18) 怀念照片 (19)

编者的话 亲爱的读者们: 也许你对手中的这本书并不陌生,因为,这是一本由即将毕业,结束小学生活的小学生写的书。它不能改变什么,但一定会让你回忆起曾经。 请你认真阅读本书,它一定不会令你失望,因为里面见证着一个孩子逐渐成长的过程;见证着一个学生曾经的纯真与童趣;见证着一个学生即将失去的童年。 或许,有人会问我:为什么会取《心语》这个名字?那是因为我们马上就要毕业了,同学之间相逢的次数不断减少,因此,同学之间的情谊更是弥足珍贵了。而每每想到这,心中总是百感交集,似乎有无数话语想要对同学们说,却怎么也说不出口……(注:请亲爱的读者朋友们提出批评意见,我将真诚地吸纳您的宝贵意见) 编者

有雨真好 沙沙沙,沙沙沙…… 柔美清新的旋律,含情脉脉的音乐,引人遐想的意境,犹如暴漏的清泉,融入大地,融入春天,融入每一个人的心灵。 春雨绵绵,撒在梧桐树的叶子上,沙沙沙,像一位少女轻抚琴弦,奏出动人的乐章。 春雨绵绵,飘在花儿的脸颊上面,当当当,像一颗玉雕的花朵,娇艳欲滴,晶莹剔透。 春雨绵绵,落在麦苗儿的肩膀上,刷刷刷,像翡翠般绿得发亮,又如闪亮的绿钻石。 春雨绵绵,滴在小河的眼睛上面,叮叮叮,荡起一圈圈波纹,鱼儿也跃出水面凑热闹。 春雨绵绵,打在小姑娘的花伞上,嘀嗒嗒,抬头一看,伞上挂满了亮晶晶的小珍珠。 春雨绵绵,跳入小路的疙瘩里面,啪啪啪,小珠子越跳越欢,越跳越瘦,越跳越小了。 雨点儿在空中互相打趣,小燕子想用剪刀剪断雨 帘。微风吹过,雨帘斜了,像一根根柳絮在空中飘飞。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雨点儿用清脆的歌声炫耀 着自己的音乐天赋。不一会儿雨停了如缕如丝的雨儿 停了,淅淅沥沥的雨儿停了,美不胜收的雨停了。天 亮了,空气清新了,彩虹出来了,有雨真好! 街道上弥漫着花草和泥土的芳香,沁人心脾。雨 仿佛是乐师灵巧的手,拨动着人们的心弦,又如作家 手中的神笔,记下这美好的时刻,有雨真好!

提高学习成绩的6个策略

提高学习成绩的6个策略 来自心理学的建议 主编刘儒德 第一章 怎样高效听课 课堂是我们的主渠道。学到课前预习、课堂听课、课堂笔记、课后温习及课后作业的一些秘诀,能提高课堂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课堂预习是高效听课的第一步。常言道:“与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农民耕地前要备耕,厨师做菜前要备料,战士打仗前要备战,同理,我们上课前也要预习。 预习很重要 ●可以培养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预习时→好奇心→听课时→新的不理解问题 ●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温故而知新→领会:弥补漏洞,扫除知识障碍,使听课时精力集中到新知识上来。

●可以增强记忆效果 初步印象→进一步学习→理解 预习有方法 2、读课文→重点、难点在课文之中→预习中最重要部分 提炼中心,理解内容。 ●预习数学《方程和它的解》,归纳为: ○ 1、什么是已知数,什么是未知数,什么是方程,什么是方程的解,什 么是解方程; ○ 2、会判别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 ○ 3、会判别一元一次方程; ○ 4、会检验一个数是不是某一方程的解。 3、读插图。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4、读练习。亲自把公式推导一遍。 检测自己预习效果;答不出时再预习;

粗读细读产生不了问题,预习就没有效果。 特征思考形象理解 学会随课而变 ●新课:重点是熟悉新内容,发现其中难点。 预习要点:了解新的基本概念、原理;复习原来相关的知识;对难以理解的地方做标记,以便在听课时更有针对性。 ●复习课:知识系统化,查缺补漏。 对要复习的内容,包括概念、原理及做过的习题进行整理;分析错题,发现知识的薄弱环节;评估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把所学的知识分为完全掌握的、掌握得不够的和万全没有掌握的;对掌握不够的知识和完全没有掌握的知识进行分析,发现原因,以便听课时有针对性。 ●练习课:目的是对新学知识检查和巩固;预习重点是针对练习内容进行复习。 复习练习课所涉及的知识;针对重点和难点做一些练习,学习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从练习中发现自己的问题,分析原因。 预习小报告

小学生写作必须掌握的13个技巧

小学生写作必须掌握的13个技巧 小学生在小学阶段,理解性比较的弱,那如何让孩子更有效的学好写作方法呢?下面 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小学生写作必须掌握的13个技巧,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一、写外貌不用“有” 作文如何写外貌?孩子的作文里总会看到类似这样的名子:“XX可漂亮了,她有一头 卷卷的黄头发,有一双乌黑的葡萄般的大眼睛,有一个高高的鼻子,还有一张樱桃小嘴。”如果你试着让他们去掉文中的“有”,把文字重新串联一遍,会发现作文顺了很多。写上段 文字的同学经蒋老师指导后修改如下:“XX可漂亮啦。一头卷卷的黄头发自然地披在肩上。她的眼睛太吸引人了,乌黑乌黑葡萄一般。高高的鼻子,和樱桃小嘴配合起来,有点混血的味道,同学们可喜欢她啦。”是不是读起来舒服多了? 二、写说不出现“说” 让孩子比较以下三句话。张三说:“……”;张三无可奈何地说:“……”;张三摊了摊手,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显然,让人物说话有多种方式,写语言可以不用出现“说”而 是在语言前面加上动作和神态,通过一定的训练掌握这样的技巧让孩子的写作水平切实得到提升,让他们学会细节描写,不会仅干巴巴的地写“某某说”。 三、写想不出现“想” 遇到描写心理活动时,这样的句子已经被孩子们写滥:“我脑子里跳出两个小人,一 个小人……另一个小人……”不用这个句子又该怎么写?最常用的就是“我心想”。如某学生写:“数学老师出了一道难题要带回家写的。我心想:天哪!这该怎么办呢?”按照“写想不 用想”的技巧,去掉:“我心想”三个字如何?“数学老师出了一道难题要带回家写的。天哪! 这该怎么办呢?”是不是更简洁精练?别忘了提醒孩子要给心理描写加上适当感叹词。 四、就是不用 作文为什么写不长?都是成语惹的祸!不是说多用成语才显得有文采吗?其实不然,当 作文中只会按照套路使用成语时,文章细节就没了,还不如让孩子老老实实把自己看到的感受都写出来。什么天高云淡、风和日丽、桃红柳绿、炯炯有神、心旷神怡……这些被用滥的成语还是少出现为妙。如,写春天别用“风和日丽”,而是这样写:“风儿拂过林梢, 原本平静的湖面漾起了圈圈涟漪,湖边的柳树轻摇着身姿,我也忍不住张开双臂,任风抚过我的每一寸肌肤,暖暖的,痒痒的。”想办法用具体的句子替换掉别人用滥的成语,解 决孩子作文写不长写不细的难题。 五、遇到“很”和“非常”想一想

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有效方式

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有效方式 数学学科定安县实验中学张楠 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一般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来看,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则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要让学生通过网络环境、解题反思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的自主学习方式来学习。学生只要能运用好的学习方法,就等于找到了捷径;学生只要养成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就等于建立了一种自我调节的推进机制。在长期的内因和外因交互作用下,让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沿着正确的方向、途径发展,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不断调节,自我完善。 关键词:有效教学;自主探究 一、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也在悄然改变着传统的学习方式。为了更好的推进素质教育和学校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进程,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充分利用和开发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开展学生自主性学习,从而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各种教学技术的支持。在新课程教改中,本人对不同环境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方式进行了初步探索。 二、解题反思模式下的自主探究学习 在学习中形成反思习惯对学生自主学习知识和思维品质的培养都有积极的意义。培养学生把解题后的反思应用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养成检验、反思的习惯,是提高学习效果、培养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反思解题思路可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反思解题途径,可培养思维的批判性;反思题目结论,可培养思维的创造性;运用反思过程中形成的知识组块,可提高学习思维的敏捷性;反思还可提高学生思维自我评价水平,从而可以说反思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将自己内隐思维活动的调节,控制过程展示出来,问题解决后不要停止,应立即引导学生进行问题后的反思,并把反思中的得失板书出来,使学生能够效仿。 2、教师要启发学生解题思路的发现和结论的猜想,并树立自觉的猜想意识,努力培养学生猜想的主动意识,鼓励学生从解决问题后的反思出发,大胆猜想,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进行自主学习。 3、通过解题后对习题特征进行反思,用自己的语言或数学语言对习题进行重新概述,培养思维的深刻性,促进知识的正向迁移,提高解题能力。 4、反思题目结论,进行解题成果的扩大,培养思维的创造性。而且还要将反思对象扩展到学生作业后要写反思,利用作业空出的反思栏给老师提出问题。结合作业作出合适的反思。有了作业反思的要求,师生在教学上便产生了互动和交往,根据从学生的反思老师可以随时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学习态度等很多有利于教学的信息。 案例1:在讲解《勾股定理》时,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对于任意的直角三角形,如果它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b a ,,斜边为c ,那么一定有222c b a =+。 问题提出:那么当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3和4,那么斜边为多少? 这是一个典型的利用勾股定理解题的题目,我们的做法是根据勾股定理再结合平方根的知识,得到斜边的长度为5254322==+。 引导学生对题目的结果进行反思:从具体再到抽象,我们可以得到一系列相同题目的解题公式:任意的直角三角形,如果它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b a ,,斜边为c ,那么一定有222222,,a c b b c a b a c -=-=+=。 通过这个问题的反思,使学生自己应用知识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并且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具体——抽象——具体”的形成过程,完成知识的自主探索学习。 5、除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外,用一段时间进行专门解题思维训练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和反思能力的有效途径。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 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1、从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来看。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以及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对每个社会成员都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可持续发展观念和战略,要求每个社会成员具有终身发展的愿望和终身发展的能力,具有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2、从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来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真正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一定是自主学习。因此,倡导自主学习成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首要任务。从教与学的关系来看。教学方式决定学习方式,学生的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因此,研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策略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3、从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来看。传统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一面上,从而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的不断销蚀。长期以来课堂教学沿袭满堂灌、满堂问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变成了一种在外力强制下的被动行为、他控行为。学生常常在盲目、“无我”的状态下进行学习和作业,很少能独当一面地从事完全自控的学习活动。这种缺乏能动性、自觉性的被动学习,完全丧失了促进主体成长和发展的长远价值与意义。从指导与自主的关系来看。传统教育过于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牵得比较多,学生总是处于被动地位;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大力提倡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不敢多指导。因而,如何正确认识指导与自主的关系对推进素质教育显得十分重要。 4、从学校自身的环境和发展来看。我校学生生数多,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同时,学生家长外出打工者很多,学生在家无人管教,导致学生自觉性下降,无学习主动性和自我监控意识。为了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故提出本课题的研究。 二、研究目的 从学的方面来看,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能自我操纵学习;从教的方面来看,强调学生是主体,教师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起主导作用即导趣(激发动机、引起兴趣)、导向(揭示目标、引导方向)、导疑(激起疑问、引发思维)、导法(指导学法、授以技能)、导馈(引导反馈、及时矫正)等,从而使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以最优组合,综合发挥各项教育因素的作用,全面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使全体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个性健康发展,使每个学生学会学习,达到愿学、乐学、会学、善学的目标。 通过参加《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的研究,可以实现: 1、促进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更新教师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的科研素质;进一步推进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开发。 2、构建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自主学习策略。 3、初步探明培养我校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和途径,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新课标》中恰当把握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坚持让学生自主探索,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地、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所以我们教师必须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以及大量演练习题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充分发挥创造性,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使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得到落实。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在自主探索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激趣探索,激发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渠道,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阵地,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景,不断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愿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兴趣是激发灵感、获取知识、开拓视野的重要推力,它就象一块磁铁,深深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带着浓厚的兴趣去思考、探求新知识。 如:我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先给学生讲了《小熊分西瓜》的故事:熊妈妈买了一个西瓜,要分给三个儿子,给了他们1/3、2/6、3/9三个分数,要他们选择自己要得到的西瓜数量,大哥说我比较大,给弟弟分多一点吧,选择了1/3,二哥也说,我是哥哥,多的应该给弟弟,它就选择了2/6,三弟没办法只好选择了3/9。然后,

我就问同学们:“大家说,三个小熊说的对吗?它们到底得到了多少西瓜呢?”这时,他们对这个问题充满了好奇,有的同学带着我的问题通过画图得出三个分数一样大,也有的同学用把分数改写成除法算式发现1÷3、 2÷6、3÷9三个算式中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上相同的数,商不变。看到同学们为了解决问题,得到结论,都纷纷使出自己的本事,各显神通,我真替他们高兴。就这样,我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二、独立探索,培养创新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提供自主探索的的机会,安排适量的、具有一定探索意义和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乐于钻研、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习惯,让学生有机会在不断探索中培养创新精神。 比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我把自己剪好的松树、衣服、五角星、蝴蝶等图案分发给学生,让他们观察图形所具有的性质,通过“看”、“折”、“比”,独立思考,得出结论:“这些图形都是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左右两侧能够完全重合.........”这就是“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在这个教学中,学生经历了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过程,理解了一个概念是如何形成的。因此,数学活动过程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三、合作探索、增强创新意识 小组交流、合作探索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信息互递、知识互补的一种方式,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在愉

【word格式可编辑】小学生作文集稿纸模板

作文集姓名:代用名 班级:五年级一班

目录 替换您的目录 (1) 替换您的目录 (1) 替换您的目录 (1) 替换您的目录 (1) 替换您的目录 (1) 替换您的目录 (1) 替换您的目录 (1) 替换您的目录 (1) 替换您的目录 (1) 替换您的目录 (1) 替换您的目录 (1) 替换您的目录 (1) 替换您的目录 (1)

春天的风筝 风中,是否多了一样东西,那就是风筝。 风筝——你是孩子们美好的梦想,让风 筝放飞孩子们的梦想。 风筝——你是孩子们忧愁的烦恼,让风 筝带走孩子们的烦恼。 风筝——你是孩子们珍贵的童趣,让风 筝分享孩子们的童趣。 千千万万的风筝都在云端飞翔,而千千万万的 风筝代表的却是不同的愿望,抹不去的记忆,洗不 尽的欢乐,让这些风筝飞翔吧,去寻找它们的愿望,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愿望,而这些愿望是人们对美 好生活的期待,让我们共同许下一个美好的愿望 吧……

春姑娘的魔法有一个绿豆种子,他睡在泥土里。有一天,他醒过来,觉得很暖和,就把身子挺一挺。他有点渴了,想找口水喝,但是他怎么也找不着。刚好他碰见了一只蚯蚓姑娘,就像他讨了一口水,他又挺了挺。春风轻轻的吹着,轻悄悄的,软绵绵的,舒舒服服。种子问蚯蚓姑娘:“蚯蚓姑娘,外面是什么声音?是谁在叫我们,”哦,那是春姑娘在叫我们出去呢。种子总爱刨根问底,他又问外边是什么样的呢?也是这么黑乎乎的么?蚯蚓说:“不,外面可亮了,我来帮你松土,你一会就可以看到是多么亮了”种子一听可高兴了,他又挺了一挺。他突然听到了叽叽喳喳的声音,还听见了美丽的歌声,他又把身子挺了又挺,忽然,眼前一亮,哇、原来世界这么明亮啊。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成绩的有效策略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成绩的有效策略 东和小学王东林 有关提高课堂教学成绩和质量方面的论述,在报刊上出现的频率非常高,表明这一问题受到社会和业内同仁的普遍关注。实践证明,提高课堂效率对于全面提高教学教育质量,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升学生素质确实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结合自己多年来的课堂教学实践,谈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策略。 一、树立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成绩的思想基础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的人格魅力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强的教育作用,影响着学生情感体验,也是制约课堂气氛的重要因素。教师要从理性的高度在课堂上树立自己的威信。而且必须明确树立威信的最根本途径是对教师自己在课上和课下的严格要求。言出必行,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用自己的良好形象和人格魅力去影响,去感动学生,给全班学生以积极的情绪感染。 老师在课堂上要扮演公正的评判者的角色,要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善待每一个孩子,不能以成绩的高低区分好、中、差生,出现违纪老师要一视同仁,要给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让他知道老师是信任他的。 二、坚持备课环节的科学性和高质量是提高课堂教学成绩的基本前提和根本保证 我的备课做法是: 一是要通览全册教材和分析每个章节的内容。通览全册教材

时,要掌握全册教材的主要内容,明确全册教材总的教学要求。数学教材的系统性,连贯性非常强,教师如果不注意联系前面的教学内容,教授后面的内容时,就不能融会贯通,把新、旧知识衔接起来;如果不了解后面的教学内容,讲前面的教材时,就不会恰到好处地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也不容易体现每堂课的重点和关键。通览全书的目的是明确每一堂课的教学在整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1课时应该讲清哪些基本概念,教给学生哪些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哪些基本技能等。 二是充分考虑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如:学生学习新知识前应有哪些基础,现在学生实际水平如何?哪些知识在学生学习新知识以前要加以复习?如何解决教材中的重点和关键?如何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如何启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如何安排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使学生获得的知识得以巩固,把技能转化为技巧等等。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谈话,讲解都应该简明通顺,逻辑清晰,平实精炼,生动风趣,表达严密……所有这些,教师备课时都要认真加以考虑。例如:只可以说3.14是“π”的近似值,不可以说成3.14是“π”;只可以说通分时把两个分数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分母,不可以说成把两个分数的最小公倍数作分母。备课时,教师不仅需要注意教材内容,还要研究学生实际情况,确定相应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帮助解决学困生的学习问题。为了提升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一定要十分讲究教学方法。还要根据教材的特点教会学生学习方法。真正理解并贯彻“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的道理。

实施生活化作文的学习策略

实施生活化作文的学习策略策略研究名称:实施生活化作文的学习策略 适应范围:低年级习作 理论依据: 1、叶圣陶说过:“写作的根源在于生活,脱离了生活,写作就无从谈起。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歇。” 2、《新课程标准》中提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应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做到说真话,表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 3、研究现状:低年级学生因为入学时间短,识字量和阅读量少,因而词汇量不丰富。写话时语言干巴,没有生气,对写作有一定的畏难情绪。老师训练时难易成度把握不准,不能正确认识讲评修改作文的重要作用。这些现状引起我们的思考,值得探究。 4、操作要点:低年级学生进行生活化作文实验,易由简到难,进行阶梯式训练。先是通过学会说话,奠定写作基础。再是通过学会观察,搜寻写作题材。然后通过拓展空间,激发写作灵感。最后讲评修改、激励兴趣。在进行生活化作文实验时,应以培养学生写作兴趣为关键,保障学生持久的写作兴趣,不宜拔高。 5、通用模式:学会说话、奠定基础——学会观察、搜寻题材——拓展空间、激发灵感——讲评修改、激励兴趣 6、正文 对于低年级作文,很多人的认识是不重要,或者认为很难有成效。但是在日常教学中,笔者发现只要训练有法,低年级学生能写好作文。这个阶段的作文如能成功进行,对学生的作文能力的培养将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学会说话、奠基基础。 低年级的老师在识字阅读教学的同时要特别注重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说话的训练应该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句到段的规律。小学生作文训练起始于一年级的“口头作文”,而最根本的还是以写话为目的的“听说一句话”的训练。学完汉语拼音之后,在原来大量的“听说一句话”的训练基础上,我们提倡学生用汉语拼音写话。只要会说意思完整的话了,我们就可以引导他们去作文。一开始,可先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让学生每天练说一句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