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最终沉降量的计算方法

地基最终沉降量的计算方法

一、限制应力法

限制应力法是一种常用的地基最终沉降量计算方法。计算公式如下:S=Σ(dΔσ)

其中,S为最终沉降量,dΔσ为不同深度处的限制应力差。

限制应力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1.通过试验或现场勘测得到土壤层的力学参数,如土壤的自重γ、均匀固结压缩系数Cc、再固结压缩系数Cr等。

2.根据建筑物的设计荷载,计算出不同深度处的垂直应力Δσ。

3.根据试验或现场勘测得到的土壤层力学参数,计算出不同深度处的限制应力差dΔσ。

4.将不同深度处的限制应力差累加,得到最终沉降量S。

二、一维固结计算法

一维固结计算法是一种根据土壤的固结性质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的方法。

1.应力应变模型

一维固结计算法通常采用本构模型,如Terzaghi's经典本构模型:Δe=ε'·H

Δσ=γΔz

其中,Δe为固结应变,ε'为固结应变系数,H为固结层的厚度,Δσ为固结层的应力差,γ为土壤的单位重量,Δz为固结层的厚度。

2.固结应变系数

固结应变系数可以通过室内试验或现场试验得到,也可以通过经验公式估算。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和固结期限,选择相应的固结应变系数。

3.在垂直方向上,将所有固结层的固结应变累加,得到最终沉降量。

三、数值模拟法

数值模拟法是一种利用计算机模拟土壤力学行为的方法,可以精确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这种方法适用于复杂的地质条件和结构工程。

数值模拟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1.建立土壤力学模型,包括土壤的性质、层次和边界条件等。

2.根据实测数据或试验数据,确定土壤力学参数,如剪切模量、压缩模量等。

3.根据建筑物的设计荷载、地质条件等,进行有限元分析或其他数值模拟,得到地基的最终沉降量。

数值模拟法的计算精度较高,但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使用专业软件。

在实际工程中,一般会综合使用以上的方法进行地基最终沉降量的计算,以获得更准确的结果。同时,也需要考虑到地质条件的不确定性和结构工程的变化,进行适当的修正和调整。

常用的地基沉降计算方法

6.3 常用的地基沉降计算方法 这里所讲的地基沉降量是指地基最终沉降量,目前常用的计算方法有:弹性力学法、分层总和法、应力面积法和考虑应力历史影响的沉降计算法。所谓最终沉降量是地基在荷载作用下沉降完全稳定后的沉降量,要达到这一沉降量的时间取决于地基排水条件。对于砂土,施工结束后就可以完成;对于粘性土,少则几年,多则十几年、几十年乃至更长时间。 6.3.1 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的弹性力学方法 地基最终沉降量的弹性力学计算方法是以Boussinesq 课题的位移解为依据的。在弹性半空间表面作用着一个竖向集中力P 时,见图6-5,表面位移w (x, y, o )就是地基表面的沉降量s : E r P s 2 1μπ-⋅ = (6-8) 式中 μ—地基土的泊松比; E —地基土的弹性模量(或变形模量E 0); r —为地基表面任意点到集中力P 作用点的距离,22y x r += 。 对于局部荷载下的地基沉降,则可利用上式,根据叠加原理求得。如图6-6所示,设荷载面积A 内N (ξ,η)点处的分布荷载为p 0(ξ,η),则该点微面积上的分布荷载可为 集中力P= p 0(ξ,η)d ξd η代替。于是,地面上与N 点距离r =2 2)()(ηξ-+-y x 的 M (x, y )点的沉降s (x, y ),可由式(6-8)积分求得: ⎰⎰ -+--= A y x d d p E y x s 2200 2 )()(),(1),(ηξη ξηξμ (6-9) 从式(6-9)可以看出,如果知道了应力分布就可以求得沉降;反过来,若沉降已知又 图6-5 集中力作用下地基表面的沉降曲线 图6-6 局部荷载下的地面沉降 (a )任意荷载面;(b )矩形荷载面

地基沉降量计算

地基沉降量计算 地基变形在其表面形成的垂直变形量称为建筑物的沉降量。 在外荷载作用下地基土层被压缩达到稳定时基础底面的沉降量称为地基最终沉降量。 一、分层总和法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 计算地基的最终沉降量,目前最常用的就是分层总和法。 (一)基本原理 该方法只考虑地基的垂向变形,没有考虑侧向变形,地基的变形同室内侧限压缩试验中的情况基本一致,属一维压缩问题。地基的最终沉降量可用室内压缩试验确定的参数(e i、E s、a)进行计算,有: 变换后得: 或 式中:S--地基最终沉降量(mm); e1--地基受荷前(自重应力作用下)的孔隙比; e2--地基受荷(自重与附加应力作用下)沉降稳定后的孔隙比; H--土层的厚度。 计算沉降量时,在地基可能受荷变形的压缩层范围内,根据土的特性、应力状态以及地下水位进行分层。然后按式(4-9)或(4-10)计算各分层的沉降量S i。最后将各分层的沉降量总和起来即为地基的最终沉降量:

(二)计算步骤 1)划分土层 如图4-7所示,各天然土层界面和地下水位必须作为分层界面;各分层厚度必须满足H i≤0.4B(B为基底宽度)。 2)计算基底附加压力p0 3)计算各分层界面的自重应力σsz和附加应力σz;并绘制应力分布曲线。 4)确定压缩层厚度 满足σz=0.2σsz的深度点可作为压缩层的下限; 对于软土则应满足σz=0.1σsz; 对一般建筑物可按下式计算z n=B(2.5-0.4ln B)。 5)计算各分层加载前后的平均垂直应力 p1=σsz;p2=σsz+σz 6)按各分层的p1和p2在e-p曲线上查取相应的孔隙比或确定a、E s等其它压缩性指标 7)根据不同的压缩性指标,选用公式(4-9)、(4-10)计算各分层的沉降量S i 8)按公式(4-11)计算总沉降量S。

地基沉降量的计算方法

地基沉降量的计算方法 地基沉降量是指地基在一定时间内由于自身重量和外力作用而产生的下沉量。计算地基沉降量的方法有很多种,下面将介绍其中几种常用的方法。 1. 经验法 经验法是一种简化的计算方法,根据类似地基的实测数据和经验公式进行估算。这种方法通常适用于土质较为均匀且地基承载力较高的情况。通过对类似地基的实测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得到一些经验公式,根据这些公式可以估算出地基沉降量。 2. 解析法 解析法是一种基于土壤力学理论的计算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方程来计算地基沉降量。这种方法适用于土质复杂、地基承载力较低的情况。解析法需要考虑土壤的力学参数、地基形状、荷载大小等因素,通过求解方程得到地基沉降量的数值。 3. 数值法 数值法是一种基于计算机模拟的计算方法,通过建立地基-土体-荷载的三维模型,利用有限元或边界元等数值方法对地基沉降进行模拟计算。这种方法适用于土质复杂、地基形状复杂或荷载非常大的情况。数值法可以考虑更多的因素,如土壤的非线性特性、渗透性等,能够更准确地计算地基沉降量。

4. 试验法 试验法是一种通过实验来测量地基沉降量的方法。主要包括静载试验、动力触探试验等。这种方法适用于土质复杂、地基形状复杂或荷载较大的情况。通过实验可以直接获得地基沉降量的实测数据,更加准确地评估地基的变形情况。 在实际工程中,通常会综合运用上述方法来计算地基沉降量,以获得更准确的结果。同时,还需要考虑地基沉降对工程的影响,如是否会导致结构的破坏或使用功能的丧失。如果地基沉降量过大,则需要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如增加地基的承载力或采取土体加固等方法,以确保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地基沉降实用计算方法

第三节 地基沉降实用计算方法 一、弹性理论法计算沉降 (一) 基本假设 弹性理论法计算地基沉降是基于布辛奈斯克课题的位移解,因此该法假定地基是均质的、各向同性的、线弹性的半无限体,此外还假定基础整个底面和地基一直保持接触。 布辛奈斯克是研究荷载作用于地表的情形,因此可以近似用来研究荷载作用面埋置深度较浅的情况。当荷载作用位置埋置深度较大时,则应采用明德林课题的位移解进行弹性理论法沉降计算。 (二) 计算公式 建筑物的沉降量,是指地基土压缩变形达固结稳定的最大沉降量,或称地基沉降量。 地基最终沉降量:是指地基土在建筑物荷载作用下,变形完全稳定时基底处的最大竖向位移。 基础沉降按其原因和次序分为:瞬时沉降d S ;主固结沉降c S 和次固结沉降s S 三部分组成。 瞬时沉降:是指加荷后立即发生的沉降,对饱和土地基,土中水尚未排出的条件下,沉降主要由土体测向变形引起;这时土体不发生体积变化。(初始沉降,不排水沉降) 固结沉降:是指超静孔隙水压力逐渐消散,使土体积压缩而引起的渗透固结沉降,也称主固结沉降,它随时间而逐渐增长。(主固结沉降) 次固结沉降:是指超静孔隙水压力基本消散后,主要由土粒表面结合水膜发生蠕变等引起的,它将随时间极其缓慢地沉降。(徐变沉降) 因此:建筑物基础的总沉降量应为上述三部分之和,即 s c s s s s s ++= 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的目的:(1)在于确定建筑物最大沉降量;(2)沉降差;(3)倾斜以及局部倾斜;(4)判断是否超过容许值,以便为建筑物设计值采取相应的措施提供依据,保证建筑物的安全。 1、 点荷载作用下地表沉降

Er Q y x E Q s πνπν)1() 1(22 22-+-= = 2、 绝对柔性基础沉降 ?? ----=A y x d d p E y x s 2 202 )()(),(1),(ηξηξηξπν 0) 1(2bp s c E c ων-= 3、 绝对刚性基础沉降 (1) 中心荷载作用下,地基各点的沉降相等。 圆形基础:0)1(2dp s c E c ων-= 矩形基础:0)1(2bp s r E c ων-= (2) 偏心荷载作用下,基础要产生沉降和倾斜。 二、分层总和法计算最终沉降 分层总和法都是以无側向变形条件下的压缩量公式为基础,它们的基本假设是: 1.土的压缩完全是由于孔隙体积减少导致骨架变形的结果,而土粒本身的压缩可不计; 2.土体仅产生竖向压缩,而无测向变形; 3.在土层高度范围内,压力是均匀分布的。 目前在工程中广泛采用的方法是以无测向变形条件下的压缩量计算基础的分层总和法。具体分为e-p 曲线和e -lgp 曲线为已知条件的总和法。 1.以e~p 曲线为已知条件的分层总和法 计算步骤: (1)选择沉降计算剖面,在每一个剖面上选择若干计算点。 1)根据建筑物基础的尺寸,判断在计算其底压力和地基中附加应力时是属于空间问题还是采用平面问题; 2)再按作用在基础上的荷载的性质(中心、偏心或倾斜等情况)求出基底压力的大小和分布; 3)然后结合地基中土层性状,选择沉降计算点的位置。 (2)将地基分层:在分层时天然土层的交界面和地下水位应为分层面,同时在同一类土层中分层的厚度不宜过大。分层厚度h 小于0.4b ;或h=2~4m 。

地基最终沉降量的计算方法

地基最终沉降量的计算方法 一、限制应力法 限制应力法是一种常用的地基最终沉降量计算方法。计算公式如下:S=Σ(dΔσ) 其中,S为最终沉降量,dΔσ为不同深度处的限制应力差。 限制应力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1.通过试验或现场勘测得到土壤层的力学参数,如土壤的自重γ、均匀固结压缩系数Cc、再固结压缩系数Cr等。 2.根据建筑物的设计荷载,计算出不同深度处的垂直应力Δσ。 3.根据试验或现场勘测得到的土壤层力学参数,计算出不同深度处的限制应力差dΔσ。 4.将不同深度处的限制应力差累加,得到最终沉降量S。 二、一维固结计算法 一维固结计算法是一种根据土壤的固结性质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的方法。 1.应力应变模型 一维固结计算法通常采用本构模型,如Terzaghi's经典本构模型:Δe=ε'·H Δσ=γΔz

其中,Δe为固结应变,ε'为固结应变系数,H为固结层的厚度,Δσ为固结层的应力差,γ为土壤的单位重量,Δz为固结层的厚度。 2.固结应变系数 固结应变系数可以通过室内试验或现场试验得到,也可以通过经验公式估算。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和固结期限,选择相应的固结应变系数。 3.在垂直方向上,将所有固结层的固结应变累加,得到最终沉降量。 三、数值模拟法 数值模拟法是一种利用计算机模拟土壤力学行为的方法,可以精确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这种方法适用于复杂的地质条件和结构工程。 数值模拟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1.建立土壤力学模型,包括土壤的性质、层次和边界条件等。 2.根据实测数据或试验数据,确定土壤力学参数,如剪切模量、压缩模量等。 3.根据建筑物的设计荷载、地质条件等,进行有限元分析或其他数值模拟,得到地基的最终沉降量。 数值模拟法的计算精度较高,但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使用专业软件。 在实际工程中,一般会综合使用以上的方法进行地基最终沉降量的计算,以获得更准确的结果。同时,也需要考虑到地质条件的不确定性和结构工程的变化,进行适当的修正和调整。

常见的地基沉降计算方法汇总

常见的地基沉降计算方法汇总 地基沉降是指地基在施工或使用过程中,由于荷载作用或其他原因, 导致地基下沉的现象。地基沉降计算是工程设计中重要的一部分,可以用 于评估地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地基沉降计算方法。 1.弹性地基沉降计算方法 弹性地基沉降计算方法是最简单的地基沉降计算方法之一、它假设地 基是一个弹性体,可以根据荷载和地基参数来计算地基沉降。这种方法适 用于比较小的荷载和地基变形。根据弹性理论和土壤力学原理,可以采用 弹性地基沉降计算公式来计算地基沉降。 2.孔隙水压剩余沉降计算方法 孔隙水压剩余沉降计算方法是一种基于孔隙水压的地基沉降计算方法。当地下水位高于地面时,土壤中存在孔隙水。施加荷载后,孔隙水受到压缩,导致地基沉降。该方法通过测量孔隙水压变化来评估地基沉降。 3.应力路径法 应力路径法是一种基于土的物理力学特性和变形性能的地基沉降计算 方法。它考虑了土壤的应力传递路径对地基沉降的影响。该方法适用于较 复杂的地基和荷载情况,可以考虑土层之间的相互作用。 4.扣除法 扣除法是一种比较实用的地基沉降计算方法。它将地基沉降分为弹性 部分和不可恢复部分,通过扣除弹性部分来计算不可恢复的地基沉降。这 种方法可以用于估计大型土木工程的地基沉降。 5.数值模拟方法

数值模拟方法是一种基于计算机模拟的地基沉降计算方法。它利用有 限元分析等数值模拟技术,通过建立土体模型和施加荷载来计算地基沉降。数值模拟方法可以考虑更复杂的地基结构和荷载情况,并提供更准确的地 基沉降计算结果。 综上所述,地基沉降计算方法有弹性地基沉降计算方法、孔隙水压剩 余沉降计算方法、应力路径法、扣除法和数值模拟方法等。根据具体的工 程要求和条件选择适合的地基沉降计算方法,可以评估地基的稳定性和可 靠性,为工程设计提供指导。

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的方法(一)

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的方法(一) 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 概述 地基沉降是结构工程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它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 稳定性和使用寿命。如何准确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是一个困扰工程师 和研究者的难题。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来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 1. 经验法 经验法是一种常用的初步估算地基沉降量的方法。它根据以往的 经验和类似工程的沉降数据来估计。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但 精度较低。常用的经验法有: - 森林公式 - 施皮尔曼公式 - 考虑粘 土地基的金斯塔克公式 2. 解析法 解析法是一种基于数学模型的计算方法,通过分析土壤的物理力 学性质和地基的几何形状来计算沉降量。常用的解析法包括: - 弹性 理论法 - 确定解析法 - 波状表面解析法 3. 数值计算法 数值计算法是一种基于有限元、有限差分或边界元等数值方法的 计算方法,通过离散化地基和土壤模型,利用计算机进行计算。这种

方法能够考虑更多复杂的因素,提高计算精度。常用的数值计算法有:- 有限元法 - 有限差分法 - 边界元法 4. 实测法 实测法是一种通过在实际工程中进行现场观测和测量来获取地基 沉降数据的方法。通过利用精密仪器和先进测试技术,可以获取准确 的沉降数据。常用的实测法有: - 响应曲线法 - 水尺测量法 - 拉线 标测法 结论 综合以上几种方法,根据具体的工程需求和条件,可以选择合适 的方法来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对于复杂的工程,可以结合多种方法 进行综合分析,以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实际应用中,还需 要结合工程经验和专业知识来进行细化和修正,以确保计算结果能够 得到有效的应用。 1. 经验法 1.1 森林公式 森林公式是一种经验公式,适用于一般的地基基础。它根据建筑 的面积和高度来估计地基最终沉降量。公式如下: Δs = H * (1 + A * B) 其中,Δs为地基最终沉降量,H为建筑物高度,A为建筑物面积,B为基底系数。

地基沉降量计算

地基沉降量计算之马矢奏春创作 地基变形在其概况形成的垂直变形量称为建筑物的沉降量。 在外荷载作用下地基土层被压缩达到稳定时基础底面的沉降量称为地基最终沉降量。 一、分层总和法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 计算地基的最终沉降量,目前最经常使用的就是分层总和法。(一)基来源根基理 该方法只考虑地基的垂向变形,没有考虑侧向变形,地基的变形同室内侧限压缩试验中的情况基本一致,属一维压缩问题。地基的最终沉降量可用室内压缩试验确定的参数(e i、E s、a)进行计算,有: 变换后得: 或 式中:S--地基最终沉降量(mm); e1--地基受荷前(自重应力作用下)的孔隙比;

e2--地基受荷(自重与附加应力作用下)沉降稳定后的孔隙比; H--土层的厚度。 计算沉降量时,在地基可能受荷变形的压缩层范围内,根据土的特性、应力状态以及地下水位进行分层。然后按式(4-9)或(4-10)计算各分层的沉降量S i。最后将各分层的沉降量总和起来即为地基的最终沉降量: (二)计算步调 1)划分土层 如图4-7所示,各天然土层界面和地下水位必须作为分层界面;各分层厚度必须满足H i B(B为基底宽度)。 2)计算基底附加压力p0 3)计算各分层界面的自重应力σsz和附加应力σz;并绘制应力分布曲线。 4)确定压缩层厚度 满足σzσsz的深度点可作为压缩层的下限; 对于软土则应满足σzσsz; 对一般建筑物可按下式计算z n=BB)。

5)计算各分层加载前后的平均垂直应力 p1=σsz; p2=σsz+σz 6)按各分层的p1和p2在e-p曲线上查取相应的孔隙比或确定a、E s等其它压缩性指标 7)根据分歧的压缩性指标,选用公式(4-9)、(4-10)计算各分层的沉降量S i 8)按公式(4-11)计算总沉降量S。 分层总和法的具体计算过程可参例题4-1。 例题4-1已知柱下单独方形基础,基础底面尺寸为2.5×2.5m,埋深2m,作用于基础上(设计地面标高处)的轴向荷载 N=1250kN,有关地基勘察资料与基础剖面详见下图。试用单向分层总和法计算基础中点最终沉降量。 解:按单向分层总和法计算 (1)计算地基土的自重应力。z自基底标高起算。 当z=0m,σsD=19.5×2=39(kPa) z=1m,σsz1=39+19.5×1=58.5(kPa) z=2m,σsz1=58.5+20×1=78.5(kPa) z=3m,σsz1=78.5+20×1=98.5(kPa)

地基沉降的计算方法

地基沉降的计算方法 地基在荷载作用下,沉降将随时间发展,其发展规律可以通过土体固结原理进行数值分析来估算。但是由于固结理论的假定条件和确定计算指标的试验技术上的问题,使得实测地基沉降过程数据在某种意义上较理论计算更为重要。通过大量的沉降观测资料的积累,可以找出地基沉降过程的具有一定实际应用价值的变形规律,还可以根据路基施工时的实测沉降资料和已取得的经验进行估算,是工程中最为常用的方法。根据经验沉降预测一般要经过3~6个月恒载(或预压)的观测才能建立。曲线回归法法是变形预测最常用的方法,德国无碴轨道的经验,认为当曲线回归的相关系数不低于0.92时,所确定的沉降变形趋势是可靠的;当预测的6个月以后的沉降与实际沉降的偏差小于8mm 时,说明预测是稳定的,但要达到准确的预测还要求最终建立沉降预测的时间t 应满足下列条件 s(t)/s(t=∞)≥75% 式中: s(t): t 时间的沉降观测值; s(t=∞): 预测的总沉降。 通常利用沉降资料进行预测路堤沉降随时间发展的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 1 双曲线法 双曲线方程为: bt a t S S t ++ =0 (3.3.2-1) b S S f 10+ = (3.3.2-2) 式中:t S ——时间t 时的沉降量; f S ——最终沉降量(t =∞); S 0——初期沉降量(t =0);

a、b——将荷载不再变化后的3组早期实测数据代入上式组成方程组求得的系数。 沉降计算的具体顺序: (1)确定起点时间(t=0),可取填方施工结束日为t=0; (2)就各实测计算t/(S t-S0),见图3.3.2-1; (3)绘制t与t/(S t-S0)的关系图,并确定系数a,b见图3.3.2-2; (4)计算S t; (5)由双曲线关系推算出沉降S~时间t曲线。 图3.3.2-1用实测值推算最终沉降的方法 图3.3.2-2求a,b方法 双曲线法是假定下沉平均速率以双曲线形式减少的经验推导法,要求恒载开始实测沉降时间至少半年以上。 2 固结度对数配合法(三点法) 由于固结度的理论解普遍表达式为:

地基沉降量计算

地基沉降量计算之南宫帮珍创作 地基变形在其概况形成的垂直变形量称为建筑物的沉降量. 在外荷载作用下地基土层被压缩到达稳按时基础底面的沉降量称为地基最终沉降量. 一、分层总和法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 计算地基的最终沉降量, 目前最经常使用的就是分层总和法.(一)基来源根基理 该方法只考虑地基的垂向变形, 没有考虑侧向变形, 地基的变形同室内侧限压缩试验中的情况基本一致, 属一维压缩问题.地基的最终沉降量可用室内压缩试验确定的参数(e i、E s、a)进行计算, 有: 变换后得: 或 式中:S--地基最终沉降量(mm); e1--地基受荷前(自重应力作用下)的孔隙比;

e2--地基受荷(自重与附加应力作用下)沉降稳定后的孔隙比; H--土层的厚度. 计算沉降量时, 在地基可能受荷变形的压缩层范围内, 根据土的特性、应力状态以及地下水位进行分层.然后按式(4-9)或(4-10)计算各分层的沉降量S i.最后将各分层的沉降量总和起来即为地基的最终沉降量: (二)计算步伐 1)划分土层 如图4-7所示, 各天然土层界面和地下水位必需作为分层界面;各分层厚度必需满足H i B(B为基底宽度). 2)计算基底附加压力p0 3)计算各分层界面的自重应力σsz和附加应力σz;并绘制应力分布曲线. 4)确定压缩层厚度 满足σzσsz的深度点可作为压缩层的下限; 对软土则应满足σzσsz; 对一般建筑物可按下式计算z n=BB).

5)计算各分层加载前后的平均垂直应力 p1=σsz; p2=σsz+σz 6)按各分层的p1和p2在e-p曲线上查取相应的孔隙比或确定 a、E s等其它压缩性指标 7)根据分歧的压缩性指标, 选用公式(4-9)、(4-10)计算 各分层的沉降量S i 8)按公式(4-11)计算总沉降量S. 分层总和法的具体计算过程可参例题4-1. 例题4-1已知柱下独自方形基础, 基础底面尺寸为2.5×2.5m, 埋深2m, 作用于基础上(设计空中标高处)的轴向荷载N=1250kN, 有关地基勘察资料与基础剖面详见下图.试用单向分层总和法计算 基础中点最终沉降量. 解:按单向分层总和法计算 (1)计算地基土的自重应力.z自基底标高起算. 当z=0m, σsD=19.5×2=39(kPa) z=1m, σsz1=39+19.5×1=58.5(kPa) z=2m, σsz1=58.5+20×1=78.5(kPa) z=3m, σsz1=78.5+20×1=98.5(kPa)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