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公式计算所得的直径

沉降公式计算所得的直径

沉降公式(也称为卡特理论)是用来计算土壤中心沉降或表面沉降对

于基础承载力的影响的一种常用方法。该公式描述了土壤沉降的三个阶段:弹性沉降、塑性沉降和剩余沉降。根据这个公式,可以计算出特定荷载下

的土壤沉降量,并据此评估土壤的稳定性和结构的可靠性。

沉降公式的基本形式为:

Δz=Cz*H*q

其中,Δz表示土壤的沉降量,Cz是沉降系数,H是荷载作用的深度,q是单位面积上的荷载。

在实际工程中,为了计算土壤的沉降量,需要进一步考虑土壤的物理

特性,比如土壤的压缩系数、初始含水量以及加载速率等因素。因此,实

际计算土壤沉降量的公式可以表示为:

Δz=Cz*H*q*Cc*Cr*Cv*Cw

其中,Cc表示土壤的压缩系数,Cr表示土壤的压缩重合度,Cv表示

土壤的垂直压缩指数,Cw表示土壤的增湿系数。

根据上述公式,可以得到土壤的沉降量。

1.选择适当的沉降公式和参数。不同类型的土壤具有不同的物理特性

和行为。因此,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沉降公式和参数是非常重要的。

2.考虑动态加载。在实际工程中,土壤往往会受到来自振动设备、交

通载荷等动态荷载的影响。这些动态荷载会导致土壤的沉降,因此在计算

过程中需要考虑这些影响。

3.考虑不同荷载的叠加效应。在实际工程中,土壤可能会同时受到多个荷载的作用。在计算沉降量时,需要考虑这些荷载的叠加效应,综合评估土壤的沉降情况。

总结起来,沉降公式是一种常用的计算土壤沉降量的方法。通过合理选择公式和参数,综合考虑不同荷载和土壤特性的影响,可以得到相对准确的沉降量计算结果。然而,在实际工程中,由于土壤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沉降计算往往需要依靠实测和监测数据的支持,以提高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药剂学部分】(模拟试卷一)_答案

【药剂学部分】(模拟试卷一) 一、最佳选择题 1、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剂型的概念: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成的药物应用形式,称为药物剂型,简称剂型。2、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有效径,即根据沉降公式(Stock’s方程)计算所得的直径,因此又称Stock’s径;所以此题B说法是正确的。 3、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微粉硅胶本品为优良的片剂助流剂,可用作粉末直接压片的助流剂。其性状为轻质白色无水粉末,无臭无味,比表面积大,常用量为0.1%~0.3%,但因其价格较贵,在国内的应用尚不够广泛。 4、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舌下片系指置于舌下能迅速溶化,药物经舌下黏膜吸收发挥全身作用的片剂。舌下片中的药物与辅料应是易溶性的,主要适用于急症的治疗。由于舌下片中的药物未经过胃肠道,所以可以避免药物受胃肠液酸碱性的影响以及酶的破坏,同时也避免了肝脏对药物的破坏作用(首过作用),如硝酸甘油舌下片用于心绞痛的治疗,吸收迅速、起效很快。 5、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影响片剂成型的因素。影响片剂成型的主要因素有:药物及辅料的可压性、药物的熔点及结晶形态、黏合剂和润滑剂的用量、水分、压力。 6、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空胶囊为兼顾囊壳的强度和塑性,采用骨、皮混合胶较为理想(明胶代用品有淀粉胶囊、甲基纤维素胶囊、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胶囊等,但均未广泛使用);为增加韧性与可塑性,一般加入增塑剂如甘油、山梨醇、油酸酰胺磺酸钠等;为减小流动性、增加胶冻力,可加入增稠剂琼脂等;对光敏感药物,可加遮光剂二氧化钛(2%~3%);为美观和便于识别,加食用色素等着色剂;为防止霉变,可加防腐剂尼泊金等。 7、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AB属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跟CD一样都可以作为栓剂的水溶性基质;而硬脂酸丙二醇酯属于栓剂的油脂性基质。 8、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乳状型基质可分W/O型与O/W型两类。W/O型乳状基质与冷霜类护肤品相似,性质稳定,一般可吸收100%水分或溶液,但不能与水任意混合,且较O/W型较难洗除。O/W型乳状基质与雪花膏类护肤品类似,含水量大,能与水混合,药物的释放与对皮肤的可透性较W/O型乳状基质好。 9、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抛射剂是制备气雾剂所需要的;喷雾剂一般是使用手动泵或者高压气体等方式将内容物呈雾

执业药师药剂学习题:第二章 散剂和颗粒剂1.

第二章散剂和颗粒剂1(精品 1根据Stock"s方程计算所得的直径为(本题分数1分 A、定方向径 B、等价径 C、体积等价径 D、有效径 E、筛分径 答案解析: 标准答案:D 考生答案: 2表示各个粒径相对应的粒子占全粒子群中的含量百分量的粒度分布是(本题分数1分 A、频率分布 B、累积分布 C、对应分布 D、数率分布 E、积分分布 答案解析: 标准答案:A

考生答案: 3粉体学中,以不包括颗粒内外孔隙的体积计算的密度称为(本题分数1分 A、真密度 B、粒密度 C、堆密度 D、高压密度 E、密度 答案解析: 标准答案:A 考生答案: 4直接测定粉体比表面积的方法是(本题分数1分 A、沉降法 B、筛分法 C、显微镜法 D、气体吸附法 E、库尔特记数法 答案解析: 标准答案:D 考生答案:

5有关粉体性质的错误表述是(本题分数1分 A、休止角是粉体堆积成的自由斜面与水平面形成的最大角 B、休止角越小,粉体的流动性越好 C、松密度是粉体质量除以该粉体所占容器体积所求得的密度 D、接触角越小,则粉体的润湿性越好 E、气体透过法可以测得粒子内部的比表面积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粉体学的性质。 粉体学是研究固体粒子集合体的表面性质、力学性质、电学性质等内容的应用科学。休止角是粉体堆积成的自由斜面与水平面形成的最大角,用θ表示。休止角越小,粉体的流动性越好。松密度是粉体质量除以该粉体所占容器体积所求得的密度。粉体的润湿性由接触角表示,接触角越小,则粉体的润湿性越好。气体透过法可以测得粒子外部的比表面积,但不能测得粒子内部的比表面积。气体吸附法可测得粉体比表面积。故本题答案应选E。标准答案:E 考生答案: 6有关散剂的概念正确叙述是(本题分数1分 A、散剂系指一种或数种药物均匀混合而制成的粉末状制剂,可外用也可内服 B、散剂系指一种或数种药物均匀混合而制成的颗粒状制剂,可外用也可内服 C、散剂系指一种或数种药物均匀混合而制成的粉末状制剂,只能外用 D、散剂系指一种或数种药物均匀混合而制成的颗粒状制剂,只能内服 E、散剂系指一种或数种药物均匀混合而制成的粉末或颗粒状制剂,可外用也可内服

桩基沉降计算

桩基沉降计算(13轴交L~G轴 8-CT2G) 执行规范: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本文简称《混凝土规范》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本文简称《地基规范》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 本文简称《桩基规范》 ----------------------------------------------------------------------- 1. 设计资料 1.1 桩平面布置图 1.2 已知条件 (1) 桩参数 桩身材料与施工工艺泥浆护壁钻(冲)孔桩 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 C30 承载力性状端承摩擦桩 截面形状圆形 直径(mm) 1600 桩长(m) 30.000 (2) 计算内容参数 (3) 土层参数 土类名称层厚层底标重度饱和重度压缩模量承载力特层 号 (m)高(m)(kN/m3)(kN/m3)(MPa)征值(kPa) f ak 1填土 5.04-6.4917.5017.500.000.00 2卵石 4.70-11.19---20.5020.50300.00 3粉土 3.80-14.99---19.18 5.83200.00 4粘性土7.40-22.39---18.85 5.65180.00 5粉砂14.20-36.59---21.5015.50300.00 6岩石9.40-45.99---22.5018.50500.00 7岩石 1.80-47.79---19.0010.00160.00 1.3 计算内容 2 计算过程及计算结果 2.1 沉降计算方法 根据《桩基规范》5.5.6及5.5.14 单排桩,应按明德林法计算

常用沉降计算方法(1)

1、 弹性理论计算式 将地基视为半无限各向同性弹性体,根据弹性理论可得到沉降计算公式。 在集中力P 作用下,半无限弹性体中点A (x,y,z )处的竖向应变z ε表达式为 )]([1y x z z E σσμσε+-= 上式中点A 处的附加应力x σ、y σ和z σ可采用布辛涅斯克解,地面上某点(x,y,0)处的沉 降可通过积分得到, ?+-==222)1(y x E P dz s z πμε 在半无限弹性体上作用有均布柔性圆形荷载,荷载密度为p,荷载作用区半径为b,直径为B=2b 。类似前面分析,可以通过积分得到地基中土体竖向位移表达式为 ])1([)1(12I I b z E pb s μμ-++= 2、 分层总和法 分层总和法是一类沉降计算方法的总称,在这些方法中,将压缩层范围内的地基土层分成若干层,分层计算土体竖向压缩量,然后求和得到总竖向压缩量,即总沉降量。在分层计算土体压缩量时,多数采用一维压缩模式。竖向应力采用弹性理论解。压缩模量采用压缩试验测定,如采用e-p ’曲线,或e-logp ’曲线。 (1) 普通分层总和法 将压缩层范围内土层分成n 层,应用弹性理论计算在荷载作用下各土层中的附加应力。采用压缩试验所得的土体压缩性指标,分层计算各土层的压缩量,然后求和得到沉降量。沉降计算公式如下: ∑∑===?=n i n i i i i H s s 11ε 根据应用的土体压缩性指标,可改写下述几种形式。 直接采用压缩试验e-p ’曲线,考虑01e e +?-=ε,可改写为下述形式, ∑ =+-=n i i i i i H e e e s 11211 采用压缩系数表示,可改写为下述形式, ∑ ∑==+?=+-=n i n i i i i i i i i i i H e p a H e p p a s 11111211)( 采用压缩模量表示,可改写为下述形式, ∑ =?=n i i si i H E p s 1 采用体积压缩系数表示,可改写为下述形式,

沉降公式计算所得的直径

沉降公式计算所得的直径 沉降公式(也称为卡特理论)是用来计算土壤中心沉降或表面沉降对 于基础承载力的影响的一种常用方法。该公式描述了土壤沉降的三个阶段:弹性沉降、塑性沉降和剩余沉降。根据这个公式,可以计算出特定荷载下 的土壤沉降量,并据此评估土壤的稳定性和结构的可靠性。 沉降公式的基本形式为: Δz=Cz*H*q 其中,Δz表示土壤的沉降量,Cz是沉降系数,H是荷载作用的深度,q是单位面积上的荷载。 在实际工程中,为了计算土壤的沉降量,需要进一步考虑土壤的物理 特性,比如土壤的压缩系数、初始含水量以及加载速率等因素。因此,实 际计算土壤沉降量的公式可以表示为: Δz=Cz*H*q*Cc*Cr*Cv*Cw 其中,Cc表示土壤的压缩系数,Cr表示土壤的压缩重合度,Cv表示 土壤的垂直压缩指数,Cw表示土壤的增湿系数。 根据上述公式,可以得到土壤的沉降量。 1.选择适当的沉降公式和参数。不同类型的土壤具有不同的物理特性 和行为。因此,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沉降公式和参数是非常重要的。 2.考虑动态加载。在实际工程中,土壤往往会受到来自振动设备、交 通载荷等动态荷载的影响。这些动态荷载会导致土壤的沉降,因此在计算 过程中需要考虑这些影响。

3.考虑不同荷载的叠加效应。在实际工程中,土壤可能会同时受到多个荷载的作用。在计算沉降量时,需要考虑这些荷载的叠加效应,综合评估土壤的沉降情况。 总结起来,沉降公式是一种常用的计算土壤沉降量的方法。通过合理选择公式和参数,综合考虑不同荷载和土壤特性的影响,可以得到相对准确的沉降量计算结果。然而,在实际工程中,由于土壤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沉降计算往往需要依靠实测和监测数据的支持,以提高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建筑讲座讲义桩基础沉降的计算

建筑讲座讲义桩基础沉降的计算 一、引言 桩基础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一种基础形式,其作用是将建筑物的荷载传递到地下深处的稳定土层。在桩基础设计中,沉降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桩基础的沉降计算可以帮助工程师判断基础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本次讲座将对桩基础沉降的计算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二、桩基础沉降的原因 1.建筑物荷载 建筑物的自重和附加荷载都会施加到桩身上,产生沉降。自重荷载主要包括结构本身的负荷,如墙体、楼板等。附加荷载包括人员、家具、机械设备等。 2.桩基础本身的沉降 桩基础本身的沉降是由桩身的变形引起的。桩身材料的松动、变形都会导致沉降的发生。 3.地基土的沉降 地基土的沉降是因为桩基础在地下深处受到地基土的影响,土体的挤压、挪移等现象会导致地基土的沉降。 三、桩基础沉降的计算方法 1.弹性计算方法

弹性计算方法是最常用的桩基础沉降计算方法。其基本原理是桩基础沉降是由荷载引起的桩身变形所致,根据弹性力学原理进行计算。根据不同的桩身形状和荷载情况,可以选择合适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2.半经验公式法 半经验公式法是通过统计大量实测资料得出的经验公式,适用于一定范围内的桩基础沉降估计。这些经验公式可以根据工程经验和地质条件进行修正,并结合实际工程情况进行计算。 3.数值模拟方法 数值模拟方法是利用计算机模拟地基土与桩基础相互作用的过程,通过有限元法或边界元法进行计算。这种方法可以模拟不同地基土和桩身形状下的沉降情况,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桩基础沉降计算的参数 1.桩身形状 桩身形状是桩基础沉降计算中重要的参数之一、常见的桩身形状有圆形、方形、六边形等,不同形状的桩身受力和沉降特性不同。 2.桩身材料 桩身材料的刚度和强度会影响桩基础的沉降情况。通常情况下,桩身材料的刚度越大,沉降越小。 3.地基土性质 地基土的性质直接关系到桩基础的沉降。土壤的可压缩性、孔隙比、黏聚力等参数会影响沉降的大小。

第四章桩基沉降计算

第四章桩基沉降计算 第四章内容为桩基沉降计算。桩基沉降是指在桩基施工之后,由于土体的沉降而引起的桩基沉降现象。桩基沉降的计算是土木工程中一个重要的计算问题,对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下面将从桩基沉降的计算方法、影响因素以及计算实例三个方面来展开阐述。 一、桩基沉降的计算方法 桩基沉降的计算方法主要有经验法和理论法两种。经验法通常是根据历史工程的经验数据和实测数据,通过统计分析得到的经验公式来进行计算。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缺乏理论依据,适用范围有限。 理论法则是基于土力学和弹性力学的理论,通过计算地基土体的变形来估算桩基的沉降。桩基沉降的计算方法一般有弹性计算方法和弹塑性计算方法两种。弹性计算方法适用于土体的变形较小的情况下,一般认为土体的应力-应变关系服从线性弹性假设;弹塑性计算方法适用于土体的变形较大的情况下,考虑土体的弹性和塑性特性。 二、桩基沉降的影响因素 桩基沉降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桩基自重、土体重应力改变、桩侧土体的变形和桩身上的加荷等。具体而言,桩基自重是引起桩基沉降的主要因素之一,因为桩基自身的重力会导致土体的压实和沉降;土体重应力改变是指桩基施工前后由于荷载的引入或移除而导致的土体重应力的改变,也会影响桩基的沉降;桩侧土体的变形是指由于桩身的施工而引起的土体变形,也会对桩基沉降产生影响;桩身上的加荷是指桩体在使用过程中受到的荷载,也是产生桩基沉降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桩基沉降的计算实例

以工程中的桩基沉降计算为例,假设桩基直径为1.2m,桩的长度为20m,桩体所在的土体为黏性土,桩侧土体的变形系数为0.3、根据经验公式得到的桩基沉降计算公式为:δ=0.047Hs,其中,δ为桩基沉降,H 为桩的长度,s为黏性土的塑性指数。 根据给定的参数,代入公式计算得到桩基沉降为: δ=0.047*20=0.94m。即桩基沉降为0.94m。 以上就是关于第四章桩基沉降计算的内容,主要包括桩基沉降的计算方法、影响因素以及计算实例的阐述。桩基沉降的计算是工程中一个重要的问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并考虑各种影响因素来进行计算,以保证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桩基沉降计算例题

桩基沉降计算例题 假设需要计算一个桥梁的单桩基础沉降,其桥墩直径为2m,桥墩高度为20m,桩长为30m,桩径为0.5m。已知桩侧土壤的面积重为18kN/m,桩端土壤的面积重为19kN/m,黏聚力为15kPa,内摩擦角为28°。该桩基础的承载力为5000kN,同时考虑桩身侧阻和底部端阻的影响。 解题步骤如下: 1. 计算桩顶荷载:单桩基础的承载力为5000kN,由于桥墩直径为2m,因此桩顶荷载可以通过荷载面积计算得出: A = πd/4 = 3.14 × 2/4 = 3.14m q = 5000kN / 3.14m = 1592.36kN/m 2. 计算桩身侧阻力和底部端阻力: 桩身侧阻力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Rf = Ks × Ap ×σv 其中,Ks为侧阻系数,Ap为桩身侧面积,σv为有效应力 桩底端阻力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Rb = Kp × Ab ×σp 其中,Kp为桩底阻力系数,Ab为桩底面积,σp为桩端土壤的有效应力 根据国标规定,该桥梁的侧阻系数Ks为0.6,底部阻力系数Kp 为9.5。同时考虑到桩身直径较小,因此可以假设桩顶承受的荷载全部由桩身侧阻和底部端阻共同承担,则有:

Rf + Rb = qA 将Rf和Rb代入上述公式可得: Rf = (qA - KpAbσp) / (1 + KsAp/Ab) 3. 计算桩身平均侧阻力: 桩身平均侧阻力可通过下式计算: fa = Rf / Lp 其中,Lp为桩长 4. 计算桩端沉降: 桩端沉降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Δs = Q / Es + ∑faAi / Es + qbAh / Eh 其中,Q为桩顶荷载,Es为桩的弹性模量,∑faAi为桩身平均侧阻力的合力乘以桩身长度,qbAh为桩底端阻力乘以底部面积并除以底部土壤的弹性模量Eh。 将已知参数代入上述公式计算得: Δs = 1592.36kN/m / 10000MPa + (0.6 ×π× 30m × 15kPa) / 10000MPa + (9.5 ×π/4 × 0.5 × 19kN/m) / 3000MPa = 0.159m 5. 校核桩身侧阻和底部端阻是否满足要求: 桩身侧阻力和底部端阻力应该满足以下公式: Rf <= Ksf ×σv × Ap Rb <= Kpb ×σp × Ab 根据国标规定,侧阻安全系数Ksf取1.5,底部阻力安全系数Kpb

静载试验累计沉降计算公式

静载试验累计沉降计算公式 静载试验是土木工程中常用的一种地基工程试验方法,用于评估地基承载力和变形特性。在进行静载试验时,需要对地基的沉降进行监测和计算,以便评估地基的变形情况。累计沉降是评估地基变形的重要参数之一,其计算公式是地基工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累计沉降计算公式的推导。 在进行静载试验时,通过在地基上施加不同的荷载,监测地基的沉降情况,然后根据监测数据进行累计沉降的计算。累计沉降的计算公式可以通过地基力学原理进行推导。 假设在地基上施加荷载P,地基的沉降为Δ,地基的刚度为K,则根据弹性力学原理,可以得到以下公式: P = K Δ。 其中,P为施加在地基上的荷载,K为地基的刚度,Δ为地基的沉降。 根据上述公式,可以得到地基的沉降计算公式: Δ = P / K。 在实际工程中,地基的刚度K可以通过静载试验得到,因此可以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地基的累计沉降。 累计沉降计算公式的应用。 累计沉降计算公式在地基工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累计沉降的计算,可以评估地基的变形情况,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在进行地基设计时,需要对地基的变形进行评估,以确保地基能够满足工程的 使用要求。通过累计沉降的计算,可以评估地基在不同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情况,为地基设计提供重要参考。 在地基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地基的变形进行监测和控制。通过累计沉降的计算,可以及时发现地基的变形情况,为施工过程提供重要参考,确保地基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此外,累计沉降计算公式还可以用于地基的监测和预测。通过对地基的沉降进 行长期监测,可以得到地基变形的趋势,为地基的长期稳定性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总结。 累计沉降计算公式是地基工程中重要的计算方法之一,通过对地基的沉降进行 监测和计算,可以评估地基的变形情况,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重要参考。在实际工程中,累计沉降计算公式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对地基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监测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累计沉降计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具有重要的工程实践价值。

竖流沉降池计算

竖流式沉淀池设计数据 1. 池直径或正方形边长与有效水深的比值≤3,池直径一般采用4-7m; 2. 当池直径或正方形边长< 7m时,澄清水沿周边流出。个别当直径≥7m时,应设辐射式集水支渠; 3. 中心管内流速≤30mm/s; 4. 中心管下口的喇叭口和反射板要求: 1)反射板板底距泥面≥0.3mm; 2)反射板直径及高度为中心管直径的1.35倍; 3)反射板直径为喇叭口直径的1.3倍; 4)反射板表面对水平面的倾角为17°; 5)中心管下端至反射板表面之间的缝隙高为0.25-0.5m,缝隙中心污水流速,在初次沉淀池中≤30mm/s,在二次沉淀池中≤20mm/s; 5. 排泥管下端距池底≤0.2m,管上端超出水面≥0.4m; 6. 浮渣挡板距集水槽0.25-0.5m,高出水面0.1-0.15m,淹没深度0.3-0.4m。 电池厂400立方竖流沉降池计算 方案一 电池厂生产污水为400m³/d=17 m³/h=0.28 m³/min=0.0047 m³/s。 一、混凝池的计算: 混凝池停留20min,混凝池为0.28 m³/min*20min=5.6 m³, 设:混凝段直径2m,高1.5m,容积为1*1*3.14*1.5=4.71 m³, 设:泥斗高1m,容积为1/3*3.14*12*1=1.0466 m³; 混凝池的有效容积为4.71 m³+1.0466 m³=5.76 m³。 二、竖流沉降池计算: 竖流沉降池的设计流量400m³,设计上升流速为U=0.7mm/s,沉降时间为t=2h,中心管面积A1=q mix/U O=0.0047/0.3=0.0156 m2 中心管直径d0=√4*0.0156/3.14=0.1413 m 取0.15m, 喇叭口直径d1=1.35* d0=0.2025 m 反射板直径d2=1.3* d0=0.195 m

土粒沉降距离计算公式

土粒沉降距离计算公式 土粒沉降距离计算公式是通过分析土壤的物理性质、颗粒粒径分布、液体介质的性质等因素来计算土粒沉降的距离。土粒沉降距离可以用于评估土壤中颗粒物的沉降速度,以及对环境的影响。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土粒沉降距离计算公式。 1.斯托克斯公式 斯托克斯公式是最经典的用于计算液体中球形粒子沉降速度的公式。斯托克斯公式的基本形式为: V=(d^2*g*(ρp-ρf))/(18*μ) 其中,V是土粒沉降速度,d是土粒直径,g是重力加速度,ρp是土粒的密度,ρf是液体的密度,μ是液体的动力粘度。 沉降时间t定义为粒子从初始位置到最终位置所需的时间。可用以下公式计算: t=(h-h0)/V 其中,h是土粒的沉降高度,h0是初始高度。 土粒的沉降距离为s: s=V*t 斯托克斯公式的适用条件是土粒直径小于0.1mm,并且土粒在液体中是球形的。 2.美索不达米亚公式

美索不达米亚公式是一种对颗粒粒径较大及形状不规则的土粒进行沉 降距离计算的公式。该公式的基本形式为: s=(0.44*α*d^2)/(ρp-ρf) 其中,α是土粒的形状因子,d是土粒的等效直径,ρp是土粒的密度,ρf是液体的密度。 3.高斯-萨坎诺维奇公式 高斯-萨坎诺维奇公式是一种用于计算颗粒粒径较大(> 0.1mm)的土 粒在水中的沉降速度和距离的公式。其基本形式为: V=C*(d-α) 其中,C是土粒的形状因子,d是土粒的直径,α是液体的动力粘度。 沉降时间t定义同样为土粒从初始位置到最终位置所需的时间,可用 以下公式计算: t=(h-h0)/V 土粒的沉降距离为s: s=V*t 以上是其中几种常用的土粒沉降距离计算公式。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 和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公式来计算土粒的沉降距离。同时,需要注意公 式中的参数选择和计算单位的统一,以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烟气中颗粒沉降计算公式

重力沉降公式 一、颗粒运动状态 μρu d p p = Re (1-1) 式中:p Re -----雷诺数 p d -----颗粒直径 m ρ--------空气密度 3/m kg u--------颗粒运动速度 m/s μ-------空气粘度 P a ·s 在293K 和101325 P a 下,干空气粘度1.81×10-5 P a ·s 干空气密度1.2053/m kg 1、层流区:p Re ≤1。 2、滑动区:p Re ≤1,颗粒尺寸很小,与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差不多。 3、过渡区:1<p Re <500。 4、湍流区:500<p Re <2×105。 二、颗粒沉降速度 1、层流区 g d u p p s μρ182= (1-2) 式中:s u -----颗粒重力沉降末端速度 m/s p d -----颗粒直径 m p ρ--------颗粒密度 3/m kg g--------重力加速度 m/s 2

μ-------空气粘度 P a ·s 公式(1-2)对粒径为 1.5~75m μ的单位密度(p ρ=10003/m kg )的颗粒,计算精度在±10%以内。 2、滑动区 gC d u p p s μρ182= (1-3) ⎥⎦ ⎤ ⎢⎣⎡⎪⎪⎭⎫ ⎝⎛-++=n n K K C 10.1exp 400.0257.11 (1-4) p n d K λ 2 = (1-5) v ρμ λ499.0= (1-6) M RT v π8= (1-7) 式中:s u -----颗粒重力沉降末端速度 m/s p d -----颗粒直径 m p ρ--------颗粒密度 3/m kg g--------重力加速度 m/s 2 μ-------空气粘度 P a ·s C-----坎宁汉修正系数 Kn -----努深数 λ--------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 m ρ--------空气密度 3/m kg v -------气体分子的算术平均速度 m/s R-----通用气体常数,8.31411--••K mol J

重力沉降速度的基本方程式

重力沉降速度的基本方程式 若球形颗粒的直径为d(m),密度为, 在密度为 的气体中沉降时,其在沉降 (铅直)方向下受到: 重力 浮力 阻力 由于重力沉降速度为颗粒作等速运动时相对应的速度,t u u =因此上述三力在铅直方向上的合力为零,故 0=--d b g F F F 代入并化简得: 上式即为重力沉降速度的基本方程式。 说明: 1.式中ξ称为阻力系数。它可表示为颗粒与流体相对运动时的雷诺数Ret 的函数,即)(R e t f =ξ,其中 2.对于球形颗粒(球形度0.1=s φ), 可由下列公式计算: 滞流区 1R 10 e 4 <<-t

过渡区 3 e 10R 1<

='(a) V s= F bHu u 将式(a)改写为 (b) m3 式中,Vs——含尘气体处理量,/s m F——沉降室的水平截面积,又称沉降面积(F=bl), 2 m F’——沉降室的横截面积,F’=bH, 2 说明: 1.Vs一定时,根据待处理固体颗粒的最小直径求出ut,然后利用式(a)或式(b)可确定出沉降室的最小长度l(H一定时)或最小宽度b(l 一定时); 2.降尘室的处理能力(Vs)仅与沉降面积有关,而与降尘室高度H无关。为提高降尘室的降尘室的捕集效率,可从降低气流速度u,降低降尘室的高度H及增大降尘室长度l或(或宽度b)方面入手。 3.为了防止粉尘的二次飞扬,保证颗粒在滞流状态下自然沉降,气流通过降尘室的实际速度应在0.2~0.8m/s范围内选取。 若设法使得气流带着颗粒作旋转运动,由于颗粒的密度大于流体的密度,惯性离心力便会将颗粒沿切线方向甩出,使颗粒在径向与流体了生相对运动而飞离中心。另一方面,颗粒周围的流体对颗粒有一个指向中心的作用力,此作用力恰好等于同体积流体维持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若与重力声的情况相比,此作用力与颗粒在重力场中所受到的流体的浮力是相当的。此外,由于颗粒在半径方向上与流体有相对运动,也就会受到阻力作

地基沉降公式

四.基础设计 4.1钻孔灌注桩 4.1.1相关计算 1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A P —桩端面积,m 2; u P —桩身周长,m ; h i —桩身穿过第i 层土的厚度,m ; q sai —用比贯入阻力psi 估算的桩周第i 层土的侧摩阻力特征值,kPa ; 桩径选择0.9米,基础埋深4.0米,经过计算得单桩承载力为1538.97KN 2确定桩数 Fk --上部结构荷载 Gk---承台及其上土重(计算时可先初步选定一个承台底面尺寸) 按照《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有关规定,结合地区经验,各层土灌注桩的侧阻力特征值q si (kPa )和端阻力特征值q p (kPa )如下: 按上公式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计算结果为1538.97KN 桩径d=900mm 每层楼的上部荷载为取18KPa 所以F=18*10*530=95400KN 承台及上不土的自重荷载Gk=20*4*530=42400KN n>=(Fk+Gk)/Ra=(95400+42400)/1538.97 =90 实际布置了105根桩, ∑=+=n i i sai p p pa a h q u A q R 1a k k R G F n +≥

验算:Qk=(Fk+Gk)/n=(95400+42400)/105=1312.38KN 1312.38KN 《1538.97KN 所以符合要求。 经计算,1号楼需要布置桩数90根,实际上布置了105根,桩距为2.5m,桩的布置情况见附图。 4.2地基的沉降验算 桩端平面的附加压力0 0000)(2b a h q b a G F P i sia ∑+-+= 代入数据得410.5 KPa (1)计算深度的确定 计算结果Zn=15.8m Ψ取1.2 (3) 桩基等效沉降系数 n b --矩形布桩时的短边布桩数 等于5 C 0、C 1、C 2--根据群桩径比Sa/d=2.78(实际计算时取3)、长径比l/d=10.2(实际计算时取10)及基础长宽比Lc/Bc=5.3(实际计算时取5),按规范确定 查表得C 0=0.324、C 1=1.770、C 2=4.237 e ϕ =0.677 分层厚度Zn<=0.4b=4m ) ln 4.05.2(b b z n -=2 10)1(1 C n C n C b b e +--+ =ϕ

常用的地基沉降计算方法

6.3 常用的地基沉降计算方法 这里所讲的地基沉降量是指地基最终沉降量,目前常用的计算方法有:弹性力学法、分层总和法、应力面积法和考虑应力历史影响的沉降计算法。所谓最终沉降量是地基在荷载作用下沉降完全稳定后的沉降量,要达到这一沉降量的时间取决于地基排水条件。对于砂土,施工结束后就可以完成;对于粘性土,少则几年,多则十几年、几十年乃至更长时间。 6.3.1 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的弹性力学方法 地基最终沉降量的弹性力学计算方法是以Boussinesq 课题的位移解为依据的。在弹性半空间表面作用着一个竖向集中力P 时,见图6-5,表面位移w (x, y, o )就是地基表面的沉降量s : E r P s 21μπ-⋅ = (6-8) 式中 μ—地基土的泊松比; E —地基土的弹性模量(或变形模量E 0); r —为地基表面任意点到集中力 P 作用点的距离,2 2y x r +=。 对于局部荷载下的地基沉降,则可利用上式,根据叠加原理求得。如图6-6 所示,设荷载面积A 内N (ξ,η)点处的分布荷载为p 0(ξ,η),则该点微面积上的分布荷载可为集中力P= p 0(ξ,η)d ξd η代替。于是,地面上与N 点 距离r =2 2)()(ηξ-+-y x 的M (x, y )点的沉降s (x, y ),可由式(6-8)积 分求得: ⎰⎰ -+--= A y x d d p E y x s 2200 2 )()(),(1),(ηξη ξηξμ (6-9) 从式(6-9)可以看出,如果知道了应力分布就可以求得沉降;反过来,若 沉降已知又可以反算出应力分布。 对均布矩形荷载p 0(ξ,η)= p 0=常数,其角点C 的沉降按上式积分的结果为: 图6-5 集中力作用下地基表面的沉降曲线 图6-6 局部荷载下的地面沉降 (a )任意荷载面;(b ) 矩形荷载面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