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一词多义、倒装句、省略句


陈太丘与友期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回头看 动词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回头看,这里指往旁边看。动词

出师表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探访 动词
⑴衡量〈动词〉 孤不度德量力 (《隆中对》)

度 ⑵估计 表推测〈动词〉 度已失期 (《陈涉世家》)

⑶过〈动词〉 关山度若飞 (《木兰诗》)
⑴讨伐〈动词〉 ①齐师伐我 (《曹刿论战》)
伐 ②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陈涉世家》)

⑵砍伐〈动词〉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小石潭记》)
①荆之地方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 (《公书》)
⑴面积,方圆〈名词〉 ②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方七百里,高万仞。 (《愚公移山》)

⑵当…的时候 方其远门出海,仅如银线。 (《观潮》)

方 ⑶刚刚〈副词〉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狼》)

⑷正在〈副词〉 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童趣》)

⑸指方位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出师表》)
⑴起,指被任用 <动词> 舜发于畎亩之中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⑵发出 <动词> ①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一时齐发 (《口技》)

发 ⑶出发 <动词> ①夫鹓 发于南海 (《惠子相梁》)
②有时朝发白帝 (《三峡》)

⑷拥 <动词> 众军汉一发上 (《智取生辰纲》)

⑸开花 <动词> 野芳发而幽香 (《醉翁亭记》)

⑹长寿的特征 <名词> 黄发垂髫 (《桃花源记》)

⑺头发 <名词> 皆披发文身 (《观潮》)
⑴又,再〈副词〉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桃花源记》)

复 ⑵复兴〈动词〉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出师表》)

⑶回复〈动词〉 不敢出一言以复 (《送东阳马生序》)
①对曰:“小惠未遍…” (《曹刿论战》)
②对曰:“小信未孚…”
③对曰:“忠之属也…”
⑴回答〈动词〉 ④对曰:“夫战,勇气也。”
⑤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唐雎不辱使命》)
⑥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对 ①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 (《湖心亭看雪》)
②对镜帖花黄。 (《木兰诗》)
⑵面对,向着〈介词〉 ③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陈太丘与友期》)
④张目对日 (《童趣》)



①本来 我义固不杀人 《公输》 (九年级 下)
②巩固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九年级 下)
③根本 子固非鱼也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九年级 下)
④顽固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愚公移山》 (九年级 下)
⑤本来 固以怪之矣 《陈涉世家》 (九年级 上)
⑥本来 戍死者固十六七 《陈涉世家》(九年级 上)
⑦本来 固众人 《伤仲永》 (七年级 下)

吾义固不杀人 (《公输》) [副] 本来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孟子》二章) [动] 巩固
固不知子矣 (《庄子》故事两则) [副] 固然
子固非鱼也 (《庄子》故事两则) [副] 固然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愚公移山) [形] 顽固
固以怪之矣 (《陈涉世家》) [副] 本来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陈涉世家》) [副] 本来
固众人 (《伤仲永》) [副] 本来



第六册
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国防 名词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国家 名词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国恒亡 国家 名词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国都京城 名词 〈惠子相梁〉

5.夫大国难测也 国家 名词 〈曹刿论战〉

第五册
1.死国可呼 国事 名词 〈陈涉世家〉

2.国险而民附 地势 名词 〈隆中对〉

3. 此用武之国 地方 名词 〈隆中对〉

4.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国家 名词 〈隆中对〉

5.列国周齐秦汉楚 国家 名词 〈山坡羊 骊山怀古〉

第四册
1.则有去国怀乡 国都 名词 〈岳阳楼记〉

第三册
1.国破山河在 国家 名词 〈春望〉

2.属国过居延 典属国简称 名词 〈使至塞上〉

3.尚思为国戌轮台 国家 名词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第一册
1.商女不知之国恨 国家 名词 〈泊秦淮〉

字意 词性 所在句子 出处
恨 1。悲 名词 商女不知亡国恨 《秦泊淮》
2.怨恨 名词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水调歌头》
3.叹恨 动词 怅恨久之 《陈涉世家》
4.痛恨 动词 至今遗恨迷烟树 《山坡羊 骊山怀古》
然 …的样子
例句:怡然称快《童趣》 尘气莽莽然《山市》 满座寂然,无敢哗者《口技》 公欣然曰《咏雪》 若听茶声然《核舟记》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记》
副词词尾
例句:果然鹤也《童趣》连亘六气七里,居然城郭矣《山市》
这样
例句:然则北同巫峡。《岳阳楼记》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醉翁亭记》虽然。《公》
但是,然而
例句:然胡不已乎。《公》然而不胜者。《得》人恒过,然后能改。《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出师表》

故 旧的知识
例句:温故而知新。《论语》
因此
例句:故时有物外之趣。《童趣》故又名“鬼市”云。《山市》故人不独亲其亲《大道》
故渔者歌曰《三

峡》故不错意也《唐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事表》故患有所不避也《生》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故君子有不战《得》
原因,缘故
例句: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问其故《辩日》 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楚王问其故《公输》 公问其故《曹刿论战》

为 因为
例句:项为之强《童趣》
当作
例句:以丛草为林《童趣》武陵人捕鱼为业《桃》为宫室《核》以君为长者《唐雎》
题写
例句:即书诗四句,自为其名《伤仲永》
成为
例句:且为众人 为屯长《陈涉世家》以君为长者《唐雎》谓为信然《隆中对》俱为一体《出师表》
为了
例句:不必为己《大道》

例句:尽为所吞《童趣》为火所焚《观潮》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贤能为之用《隆中对》

例句: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

例句:不足为外人道也
替,给
例句:为人谋而不忠乎 公输为楚造云梯之械《公输》

例句:始悟为山市《山市》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辩日》中额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观潮》
同“谓”说
例句:孰为汝多知乎《辩日》

例句:为坛而盟《陈涉世家》

例句:好为《梁父吟》《隆中对》
打败
例句:以弱为强者《隆中对》
认为
例句:自以为不如《邹忌》

之 的
例句:故时有外物之趣《童趣》其邻人之父亦云《智子疑邻》不能称前时之闻《伤仲永》忘路之远近《桃》春冬之时《三峡》山川之美《答谢》浙江之潮《观潮》鸿鹄之志《陈涉世家》今吾以十倍之地《唐雎》此用武之国《隆仲对》行道之人《鱼》三里之城《得》九设功城之机变《公输》功亲戚之所叛《得》
他,他们,它
例句:昂首观之《童趣》学而时习之《论语》友人惭,下车引之《陈太丘》余闻之也久《伤仲永》渔人甚异之《桃》二世杀之《陈涉世家》百姓多闻其贤《陈涉世家》环而功之而不胜《得》人皆有之《生》
去,到,往
例句: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多助之至《得》
句末凑音节,无实意
例句: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主谓之间,无实意
例句:此庸父之怒《唐雎》孤之有孔明《隆仲对》宋何罪之有《公输》
乃 才
例句:去后乃至《陈太丘》久而乃知《送东阳》乃入据陈《陈涉世家》羽飞乃
于是,就
例句:蒙乃始就学《孙权劝学》乃记只而去《小石》乃重新岳阳楼《岳阳楼》乃丹书帛日《陈涉世家》
竟然
例句: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乃大惊《桃》

例句:当立着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其 代词
例句: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童趣》楼渐低,可见其顶《山市》其子日:“不

筑必将有盗。”《智子疑邻》问其故《辩日》欲穷其林《桃》其间千二百里《三峡》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
可要
例句: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
于 在
例句:于土墙凹凸处《童趣》于事之东北角《口技》货恶其弃于地也《大道》出没于鲸鱼波万仞中《观潮》相于步于中庭《记承天寺夜游》负者歌于途《醉翁亭记》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马》

例句:贤于邻人远矣《伤仲永》

例句:每自比于管仲《隆中对》

例句: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唐雎》至于今日《隆中对》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来饮于此《醉》

例句: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

例句:吾谁于归《岳》

例句:请广于君《唐雎》

例句:受地于先王

例句: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恒,灵也《出师表》
若 如
例句:未若柳絮因风起《咏雪》
比得上
例句:卿言多务,孰若孤《孙权》

例句:若听茶声然《核》非若是也《唐雎》

例句:若为佣耕《陈涉世家》
如果
例句:若士必怒《唐雎》若跨有荆益《隆中对》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出师表》

因 因为
例句:未若柳絮因风起《咏雪》
顺着,就者
例句:因势象形《核》
因此
例句: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唐雎》因以为号焉《马》
于是
例句:因屏人日《隆中对》

以 用
例句:徐喷以烟《童趣》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以径寸之木《核》以此夸能《观潮》醒能述以文者《醉》祭以尉首《陈涉世家》

例句:以丛草为林《童趣》以是人多以书假于《送》以头抢地耳《唐雎》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
凭借,靠
例句:可以为师矣《孙权》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唐雎》以弱为强者《隆中对》
因为
例句: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塞翁失马》夫不能以游堕事《满荆》不以物喜《岳阳》以其境过青《小》以中有足乐者《送》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
认为
例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辩日》或以为死《陈涉世家》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例句: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无从置书以观《送》以激怒其众《陈涉世家》此殆天所以资将军《隆中对》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连词无,实意
例句:卷石底以出《小》
按照
例句:策之不以其道《马》
同“已”已经
例句: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以至于
例句:以塞忠谏之路《出师表》

则 就
例句:学而不思则惘《论语》对子骂父,则是无礼《陈太丘》及日中则如盘盂《辩日》有仙则名《陋室铭》则题名其上《核》则素湍绿潭《三峡》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观潮》则名微而众寡《隆中对》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
那么
例句:则汉室之隆《出师表》然则何时而乐也《岳阳》则有去国还乡《岳阳》

例句:余则愠袍敝衣处其间《送》

及 到了…的时候
例句:及日中则如盘盂《辩日》及鲁肃过寻阳《孙权》
到了
例句:及郡下《桃》
等到
例句:及下船《湖心亭》

例句: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出师表》

与 和
例句:与台齐《童趣》与儿女讲论文义《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山市》夸父与日逐走《夸父》与蒙论议《孙权》独守丞与站谯门中《陈涉世家》念无与为乐者《记承天寺》天与云与山与水《湖心亭》
疑问语气助词,么
例句:轻寡人与《唐雎》
加上
例句:与臣而将四矣《唐雎》
参与
例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

且 尚且
例句:且为众人《伤仲永》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
况且
例句:且壮士不死即已《陈涉世家》且秦灭韩亡魏《唐雎》

诸 各个
例句:其西南诸峰《醉》
各位
例句:愿诸君勿复言《隆中队》
使1连词,假使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鱼我所欲也》
2使意动词,让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 《鱼我所欲也》
上使外将兵 《陈涉世家》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唐雎不辱使命》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唐雎不辱使命》
不使学《伤仲永》
使之冲烟而飞鸣《童趣》
3出使 唐雎不辱使命《唐雎不辱使命》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唐雎不辱使命》

是1判断动词,是 斯是陋室《陋室铭》
2指示代词,这 于是见公输班《公输》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孟子》二章
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孟子》二章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孟子》二章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口技》

就1副词,靠近 此人可就见《隆中对》
2动词,完成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伤仲永》
3动词,从事 蒙乃始就学《孙权劝学》

书 1名词, 书信 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九年级(下)《邹忌讽齐王纳谏》
得鱼腹中书,故以怪之矣 九年级(上)《陈涉世家》
答谢中书书 八年级(上)《答谢中书书》
2名词,书 好读书,不求甚解 八年级(下)《五柳先生传》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八年级(下)《送东阳马生序》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八年级(下)《送东阳马生序》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八年级(下)《送东阳马生序》
予因得遍观群书 八年级(下)《送东阳马生序》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七年级(下)《孙权劝学》
3动词,书写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九年级(上)《陈涉世家》
即书诗四句 七年级(下)《

伤仲永》
4名词,官职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 九年级(上)《出师表》
5动词,读书 与朱元思书 八年级(下)《与朱元思书》
6形容词,书写的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 七年级(下)《伤仲永》
7名词,名册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七年级(下)《木兰诗》


稍 1副词,稍微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八年级(下)《送东阳马生序》
未尝稍降辞色 八年级(下)《送东阳马生序》
廿二日,天稍和 八年级(下)《满井游记》
2副词,渐渐 邑人齐之,稍稍宾客其父 七年级(下)《伤仲永》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七年级(下)《口技》


胜 1动词,取胜 环而攻之而不胜 九年级(下)《孟子》二章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九年级(下)《孟子》二章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九年级(下)《孟子》二章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九年级(下)《邹忌讽齐王纳谏》
射者中弈者胜 八年级(下)《醉翁亭记》

2名词,人名 陈胜者阳城人也 九年级(上)《陈涉世家》
3副词,尽 跨洲连郡者不可胜数 九年级(上)《隆中对》
4动词,禁得起 臣不胜受恩感激 九年级(上)《出师表》
5形容词,雄伟的 予观夫巴陵胜状 八年级(下)《岳阳楼记》

师 1名词,军队 十年春齐师罚我 九年级(下)《曹刿论战》
齐师败绩 九年级(下)《曹刿论战》
遂逐齐师 九年级(下)《曹刿论战》
出师表 九年级(上)《出师表》
2名词,老师 当余之从师也 八年级(下)《送东阳马生序》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七年级(下)《论语》十则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七年级(下)《论语》十则


食 1动词,吃 非练食不食 九年级(下)《庄子》故事两则
食不饱力不足 八年级(下)《马说》
卒买鱼烹食 九年级(上)《陈涉世家》
一食或尽粟一石 八年级(下)《马说》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八年级(下)《五柳先生传》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 八年级(下)《送东阳马生序》

2形容词,吃肉的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九年级(下)《曹刿论战》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九年级(下)《曹刿论战》
3动词,通饲饲养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八年级(下)《马说》
食之不能尽其才 八年级(下)《马说》
4名词,食物 设酒杀鸡作食 八年级(上)《桃花源记》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八年级(上)《桃花源记》


识 1形容词,认识的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九年级(上)《鱼我所欲也》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九年级(上)《鱼我所欲也》
2动词,认识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 七年级(下)《伤仲永》
一词多义:会:
1. 将(会玩雕弓如满月《江

城子.密州出猪》)
适逢,恰巧遇到(会下大雨)《陈涉世家》
集会(与皆来会计事《陈涉世家》)
2. 会(每有会意《五柳先生传》)
聚集(多会于此《岳阳楼记》)
终会(长风破浪会有时《行路难》)
3.终会,终要(会当凌绝顶《春望》)
期:
1,失期,法皆斩 期,期限 名词 《陈涉世家》
2,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约定 动词 《陈太丘与友期》
3,期年之后 期,满 动词 《邹忌讽齐王纳谏》
奇:
1,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奇,奇特的 形容词 《与朱元思书》
2,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奇,奇妙的 形容词 《核舟记》
3,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奇,奇丽的景色 《与朱元思书》
4,八分有奇 零数 名词 《核舟记》
穷:
1,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穷,贫穷的 形容词 《鱼我所欲也》
2,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 穷冬,隆冬 《陈太丘与友期》
3,复前行,欲穷其林 穷,尽 动词 《桃花源记》
名:
1,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举大名,起义 《陈涉世家》
2,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名,名声。 名词 《隆中对》
3,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名,名贵的 形容词 《马说》
4,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名,有名的 形容词 《送东阳马生序》
5,并自为其名 名字 名词 《伤仲永》
6,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有名的 形容词 《陋室铭》
类:
1,不可谓知类 类推 动词 《公输》
2,为与此同类 种类 名词 《公输》
3,佛印绝类弥勒 像 介词 《核舟记》

绝:
1、 虽杀臣,不能绝也。杀尽 动词 《公输》
2、 往来而不绝者 断 动词《醉翁亭记》
3、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与世隔绝 形容词 《桃花源记》
4、 湖中人鸟声俱绝 消失 动词 《湖心亭看雪》
5、 以为妙绝 极 副词 《口技》
6、 群响毕绝 消失 动词 《口技》
7、 猿则百叫无绝 停止 动词 《与朱元思书》
8、 沿溯阻绝 断 动词 《三峡》
9、 绝山献多声怪柏 极 形容词 《三峡》

止:
1、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阻止 动词 《愚公移山》
2、 羽、飞乃止 停止 动词 《隆中对》
3、 止有剩骨 通“只”只有 副词 《狼》
4、 絮絮不止 停止 动词 《公输》
5、 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停止 动词 《口技》
临:
1、 执策而临之 面对 动词 《马说》
2、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靠近 动词 《醉翁亭记》
3、 临溪而渔 到 介词 《醉翁亭记》
良:
1、 此皆良实 善良 形容词 《出师表》
2、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肥沃的、良好的 形容词 《桃花源记》
3、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很 副词 《三峡》
4、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善良 形容词 《出师表》
5、 家富良马 好 形容词 《

塞翁失马》

委而去之。 离开。 动词。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距离。 介词 《两小儿辩日》
但辞黄河去 离开 动词 《木兰诗》
曾不吝情去留
乃记之而去 离开 动词 《小石潭记》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离开 动词 《醉翁亭记》
一狼径去 走开 动词 《狼》
太丘舍去 离开 动词 《陈太丘与友期》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需求,要求。 名词。 《邹忌讽齐王纳谏》
不求闻达于诸侯。 希求。 动词。 《出师表》
安求其能千里也? 要求。 动词。 《马说》
余尝求古仁人之心。 探求。 动词 《岳阳楼记》
忽啼求之。 要。 动词。 《伤仲永》
不求甚解 要求。 动词 《五柳先生传》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死人留下来的。 形容词。 《愚公移山》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给予。 动词 《出师表》
深追先帝遗诏 死人留下来的 形容词 《出师表》


王曰:“善。” 好。表同意。 答应之词。 《邹忌讽齐王纳谏》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 好。 形容词。 《唐雎不辱使命》
徐庶元直与亮友善。 友好,亲善。 形容词。 《隆中对》
京中有善口技者。 擅长,善于。 《口技》
择其善者而从之 好的。 形容词。 《论语》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擅长,善于。 《塞翁失马》


一词多义:恨
1, 商女不知亡国恨。
恨:痛苦 名词 选自《泊秦淮》
2、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
恨:遗憾 不满意 动词 选自《水调歌头》
3、怅恨久之。
恨:叹恨 动词 选自《陈涉世家》
4、至今遗恨迷烟树
恨:怨恨 怀恨 动词 选自《山坡羊 骊山怀古》
或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有的人,名词) 《惠子相梁》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有的人,名词) 《陈涉世家》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的人,名词) 《陈涉世家》
或以钱币乞之。(有的人,名词) 《伤仲永》
或凭或立。(有的人,名词) 《山市》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有时,名词) 《岳阳楼记》
或遇其叱咄,色愈空,礼遇至,不敢出一言以复。(有时,名词) 《送东阳马生序》
一食或尽栗一石。(有时,名词) 《马说》
采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有时,名词) 《五柳先生》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有时,名词) 《三峡》
余常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或许,连词) 《岳阳楼记》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或者,副词) 《童趣》

孰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谁,代词) 《邹忌讽齐王纳谏》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仔细,形容词) 《邹忌讽齐王纳谏》

见 见公输

盘。(拜见,动词) 《公输》
胡不见我于王(引见,动词) 《公输》
子墨子见王(拜见,动词) 《公输》
于是见公输盘(诏见 动词) 《公输》
庄子往见子(拜见,动词) 《惠子相梁》
公将战,曹刿请见(接见,动词) 《曹刿论战》
乃入见(拜见,动词) 《曹刿论战》
于是入朝见威王(拜见,动词) 《邹忌讽齐王纳谏》
徐庶见先主(拜见,动词) 《隆中对》
将军岂愿见之乎?(接见、会见,动词) 《隆中对》
此人可就见。(会见,动词) 《隆中对》
凡三往,乃见。(见到,动词) 《隆中对》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显露,动词) 《与朱元思书》
下见小潭(看见,动词) 《小石潭记》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看见,动词) 《小石潭记》
见渔人,乃大惊。(看见,动词) 《桃花源记》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看见,动词) 《三峡》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看见,动词) 《答谢中叔书》
见余,大喜曰(看见,动词) 《湖心亭看雪》
于舅家见之。(看见,动词) 《伤仲永》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了解,动词) 《孙权劝学》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动词) 《孙权劝学》
见两小儿辩斗。(看见,动词) 《两小儿辩日》
见二虫斗草间。(看见,动词) 《伤仲永》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到,动词) 《论语》
然数年恒不一见。(看见,动词) 《山市》


居 面山而居(居住,动词) 《愚公移山》
而城居者未之知也。(居住,动词) 《满井游记》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在,动词) 《岳阳楼记》
不可久居。(停留,动词) 《小石潭记》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在,介词) 《核舟记》
居右者椎麂仰面。(在,介词) 《核舟记》
佛印居右,鲁直居左。(在,动词) 《核舟记》
居然城郭矣。(竟,副词) 《山市》

属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连续) 《三峡》
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 《岳阳楼记》
召令徒属曰。(所属的) 《陈涉世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桃花源记》

就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完成) 《伤仲永》

举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被选拔)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推荐、选拔,动词) 《出师表》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发动,动词) 《陈涉世家》
举杯邀明月。(举起、端起,动词) 《花间独酌》

疾 王曰:“必为有窃疾亦。”(疾病,动词) 《公输》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快,形容词) 《三峡》

即 余幼时即嗜学。(就) 《送东阳马生序》
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立

即) 《伤仲永》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就) 《孙权劝学》
即公大兄无奕女。(就) 《咏雪》

简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同“拣”挑选,动词) 《出师表》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同“拣”挑选,动词) 《核舟记》

间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中间)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 《曹刿论战》
时时而间进。(偶尔) 《邹忌讽齐王纳谏》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私自,偷着) 《陈涉世家》
奉命于危难之间。(期间) 《出师表》
余则蕴袍敝衣处其间。(中间) 《送东阳马生序》
在乎山水之间也。(中间) 《醉翁亭记》
山间之朝暮也:。(…的地方) 《醉翁亭记》
颓然乎其间者。(中间) 《醉翁亭记》
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中间) 《满井游记》
遂与外人间隔。(隔开) 《桃花源记》
其间千二百里。(中间) 《三峡》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的地方) 《观潮》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 《口技》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中间) 《童趣》

将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将要)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公将战。(将要) 《曹刿论战》
公将鼓之。(将要) 《曹刿论战》
公将驰之。(将要) 《曹刿论战》
项燕为楚将。(将领) 《陈涉世家》
将尉醉。(押送) 《陈涉世家》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将领) 《陈涉世家》
将军岂有意乎。(大将) 《隆中对》
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率领) 《隆中对》
柳条将舒未舒。(将要) 《满井游记》
必将有盗。(将要) 《智子疑邻》

尽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都,副词) 《童趣》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光) 《狼》
骨以尽矣,而两狼并驱如故。(光) 《狼》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尽头) 《桃花源记》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栗一石。(光) 《马说》
食之不能尽其材。(竭尽) 《马说》
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穷尽) 《观潮》
公输盘之攻械尽。(完) 《公输》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尽力) 《出师表》
间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中间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 (〈〈曹刿论战〉〉)
时时而间进:偶尔 (〈〈邹忌讽齐王纳谏〉〉)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私自,偷着 (〈〈陈涉世家〉〉)
奉命于危难之间:期间 (〈〈出师表〉〉)
余则蕴袍敝衣处其间:中间 (〈〈送东阳马生序〉〉)
在乎山水之间也:中间 (〈〈醉翁亭记〉〉)
山间之朝暮也:。。。的地方 (〈〈醉翁亭记〉〉)
颓然乎其间者:中间 (〈

〈醉翁亭记〉〉)
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中间 (〈〈满井游记〉〉)
遂与外人间隔:隔开 (〈〈桃花源记〉〉)
其间千二百里:中间 (〈〈三峡〉〉)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的地方 (〈〈观潮〉〉)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 (〈〈口技〉〉)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中间 (〈〈童趣〉〉)


(一)拜访 例:由是先主遂诣亮 ——《隆中对》
(二)到,特指到
尊长那里去 及郡下,诣太守 ——《桃花源记》


(一)山的北面,江河南面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愚公移山》
(二)没有阳光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岳阳楼记》
(三)阴冷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岳阳楼记》
(四)树阴 佳木秀而繁阴 ——《醉翁亭记》
(五)茂密成阴 树林阴翳 ——《醉翁亭记》


(一) 引喻失义 ——《出师表》
(二)延长 属引凄异 ——《三峡》
(三)拉 友人惭,下车引之 ——《陈太丘与友期》
(四)拉开弓 丁壮者引弦而战 ——《塞翁失马》


(一)谈论 旦日,卒中往往语 ——《陈涉世家》
(二)告诉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 ——《桃花源记》
人道也”
(三)说话 如有所语 ——《核舟记》
夜久语声绝 ——《石壕吏》
(四)话 其夫呓语 ——《口技》
(五)言论 《论语》 ——《论语》


(一)超过 不敢稍逾约 ——《送东阳马生序》
(二)越过 老翁逾墙走 ——《石壕吏》
(三)过了 逾时,楼渐低 ——《山市》


案件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曹刿论战》


(一)想要 鱼我所欲也 ——《孟子》二章
欲有求于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虽欲言 ——《邹忌讽齐王纳谏》
庄子来,欲代子相 ——《庄子故事二则》
邻有糠糟而欲窃之 ——《公输》
子墨子之意不过欲杀臣 ——《公输》
广故数言欲亡 ——《陈涉世家》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 ——《唐雎不辱使命》
易安陵
欲信大义地天下 ——《隆中对》
欲报之于陛下也 ——《出师表》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马说》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孙权劝学》
欲得饮 ——《夸父逐日》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十则》
欲穷其林 ——《桃花源记》
(二)将要 夕阳欲颓 ——《答谢中书书》
解衣欲睡 ——《记承天寺夜游》
方欲行 ——《狼》
(三)人间 实是欲界之仙都 ——《记承天寺夜游》
(四)愿望 从民欲也 ——《陈涉世家》


表明,显扬 以彰其咎 ——《出师表》


(一)知道 知而不争 ——《公输》
然后知生于忧患 ——《孟子二章》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故事

两则》
子知之乎 ——《庄子故事两则》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邹忌讽齐王纳谏》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陈涉世家》
卜者知其指意 ——《陈涉世家》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隆中对》
不知所言 ——《出师表》
亲旧知其如此 ——《五柳先生传》
不可知其源 ——《小石潭记》
禽鸟知山林之乐 ——《醉翁亭记》
足肤皲裂而不知 ——《送东阳马生序》
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满井游记》
及不知有汉 ——《桃花源记》
诲汝知之乎 ——《论语》
温故而知新 ——《论语》
(二)明白 不可谓知类 ——《公输》
(三)通“智”,智慧 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儿辩日》
是知也 ——《论语》
(四)认识 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五)了解 人不知而不愠 ——《论语》



(一)安放 且焉置土石 ——《愚公移山》
(二)放 置人所罾鱼腹中 ——《陈涉世家》
(三)摆设 或置酒而招之 ——《五柳先生传》


(一)引来,招致 不可屈致也 ——《隆中对》
(二)得到 无从致书以观 ——《送东阳马生序》


(一)处罚,惩治 则治臣之罪 ——《出师表》
(二)研究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孙权劝学》


追赶,追击 遂逐齐师 ——《曹刿论战》
故逐之 ——《曹刿论战》


(一)制造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公输》
(二)到,往 造饮辄尽 ——《五柳先生传》


丁壮者引弦而战,动词,拉开,《塞翁失马》
友人惭,下车引之,动词,拉,《陈太丘与友期》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意,动词,称引,引用,《出师表》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动词,延长,《三峡》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名词,水的南面,《愚公移山》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形容词,阴冷,寒,《岳阳楼记》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名词,阴天、没有阳光,《岳阳楼记》
佳木秀而繁阴,名词,阴影、树影,《醉翁亭记》


诣太守,说如此,动词,到,《桃花源记》
由是先主遂诣亮,动词,拜访,《隆中对》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动词,起、起来,《核舟记》
大楚兴,陈胜王,动词,兴起,《陈涉世家》
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动词,兴办,《岳阳楼记》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动词,兴盛,《出师表》
兴正浓,名词,兴趣、兴致,《童趣》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动词,起来,《归园田居》


安陵君其许寡人,动词,应许、同意,《唐雎不辱使命》
杂然相许,动词,赞同,赞许,《愚公移山》
高可二黍许,副词,上下,表示约数,《核舟记》
问渠那得

清如许,名词,这样,《观书有感》
许许声,抢夺声,拟声词,泼水声,《口技》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名词,处所,《五柳先生传》
时人莫之许也,动词,承认,同意,《隆中对》
谭中鱼可百许头,副词,约数,相当于“来”,《小石谭记》
遂许先帝以驱驰,动词,答应,《出师表》


未果,寻病终,副词,随即,不久,《桃花源记》
寻向所志,动词,寻找,《桃花源记》
飞来山上千寻塔,名词,古代长度单位,《登飞来峰》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形容词,全,《岳阳楼记》
一食或尽粟一石,数词,一,《马说》
一鼓作气,副词,第一次,《曹刿论战》
吏呼一何怒,副词,与“何”连用,多么,《石壕吏》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动词,应该,《爱莲说》
宜多应者,动词,应该,《陈涉世家》
功宜为王,动词,应该,《陈涉世家》
诚宜开张圣听,动词,应该,《出师表》
陛下亦宜自谋,动词,应当,《出师表》


以光先帝遗德,形容词,遗留,《出师表》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动词,给予,《出师表》


骨已尽矣,副词,已经,《狼》
是亦不可以已乎?动词,停止、放弃,《鱼我所欲也》
自董卓已来,群雄并起,连词,同“以”,《隆中对》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动词,打算、意图,《狼》
目似瞑,意暇甚,名词,神情、态度,《狼》
醉翁之意不在酒,名词,情趣,《醉翁亭记》
其诗以养父母、手足为意,名词,内容,《伤仲永》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名词,感情,《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动词,意思,《马说》
以君为长者,故不措意也,名词,主意,《唐雎不辱使命》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副词,更,《爱莲说》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名词,好处、收益,《孙权劝学》
增益其所不能,动词,增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动词,交换,《唐雎不辱使命》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动词,交换,《愚公移山》

句子 解释 词性 选自
相 王侯将相 宰相 名词 《陈涉世家》
相委而去 自己 代词 《陈太丘与友期》
刮目相待 不译 助词 《孙权劝学》
雕栏相望 相对 介词 《核舟记》
相与步于中庭 和 介词 《记承天寺夜游》
惠子相梁 作宰相 动词 《惠子相梁》
文 讲论文义 诗文 名词 《咏雪》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文采 名词 《伤仲永》
文曰“初平山人” 文字 名词 《核舟记》
属予作文以记之 文章 名 《岳阳楼记》
常著文章自娱 作文 名词 《五柳先生传》
皆披发文身 画图案 动词 《

观潮》
舍其文轩 彩饰 名词 《公输》
亡 今亡亦死 逃跑 动词 《陈涉世家》
目秦灭韩亡魏 消灭 动词 《唐雎不辱使命》
危机存亡之秋也 灭亡 动词 《出师表》
国恒亡 衰亡 动词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河曲智叟亡以应 通无,没有 副词 《愚公移山》
鲜 芳草鲜矣 鲜艳 形容词 《桃花源记》
无鲜肥滋味可享 新鲜 形容词 《送东阳马生序》
陶后鲜有闻 很少 副词 《爱莲说》
闻 鸡犬相闻 听见 动词 《桃花源记》
村中闻有此人 听说 动词 《桃花源记》
为具言所闻 听 动词 《桃花源记》
卒获有所闻 听 动词 《送东阳马生序》
不求闻于诸侯 闻名 动词 《出师表》
闻寡人之耳者 使。。。听到 动词 《邹忌讽齐王纳谏》
信 讲信修睦 诚信 名词 《大道之行也》
谓为信然 确实 副词 《隆中对》
欲信大义于天下 通伸,伸张 动词 《隆中对》
愿陛下亲之信之 相信 动词 《隆中对》
必以信 实情 名词 《曹刿论战》
小信未变 信用 名词 《曹刿论战》
徒 召今徒属 工兵,人 名词 《陈涉世家》
徒以有先生也 只 副词 《唐雎不辱使命》
亦免冠徒跣 光 动词 《唐雎不辱使命》
徒步则汗流浃背 步行 动词 《满井游记》
数 鞭数十,驱之别院 几,多 数词 《童趣》
然数年恒不一见 多 《山市》
层层指数 数数 动词 《山市》
夹岸数百步 多,几十 数词 《桃花源记》
复行数十步 几,多 《桃花源记》
停数日 多,几 《桃花源记》
珠可历历数也 数数 动词 《核舟记》

艨艟数百 多,几 数词 《观潮》
吴儿善泅者数百 几 《观潮》
数月之后 几 《邹忌讽齐王纳谏》
大雪深数尺 几 《送东阳马生序》
广故数言 屡次 副词 《陈涉世家》
数日 多 数词 《陈涉世家》
不可胜数 数数 动词 《陈涉世家》
素 天下缟素 穿白色 动 《唐雎不辱使命》
可以调素琴 本色的 形 《陋室铭》
吴广素爱人 向来 副 《陈涉世家》
遂 肃遂拜蒙母 于是 连词 《孙权劝学》
遂与外人间隔 于是 《桃花源记》
遂逐齐师 于是 《桃花源记》
遂许先帝以驱驰 于是 《出师表》
然操遂能克绍 最终 副 〈隆中对〉
由是先主遂诣亮 就 《隆中对》
戍 三男夜城戍 驻守 动 《石壕吏》
戍死者固十六七 守边 动 《陈涉世家》
汤 及其日中如探汤 热水 名 《两小儿辩日》
媵人持汤沃灌 热水 《送东阳马生序》
吞长江浩浩汤汤 水大的样子 名 《岳阳楼记》
说 公输盘不说 高兴 形 《公输》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高兴 《论语》
请说之 解说 动 《公输》
说如此 ```` ``` 《桃花源记》
爱莲说 一种文体 名 《爱莲说》
属 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类 名 《桃花源记》
神情与苏黄不属 ``` `

`` 《核舟记》
忠之属也 ```` ```` 《曹刿论战》
属引凄异 连续 副 《三峡》
召令徒属 部属 名 《陈涉世家》


(省略句)
一、《与朱元思书》
1.(高山)互相轩邈
2.(吾)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3. 急湍甚(于)箭

二、《五柳先生传》
1.(他)闲静少言
2.(文章)颇示己志
3、因以(之)为号焉。
三、《送东阳马生序》
1.(余)又患无硕师名人与(之)游
2.(吾)寓(于)逆旅
3.余立侍(其)左右

四、《小石潭记》
1.(溪水)斗折蛇行
2.坐(于)潭上
3.日光下澈(潭水)

五、《岳阳楼记》
1.(滕子京)属予作文以记之
2.(洞庭湖)衔远山,吞长江
3.然则(这地方)北通巫峡
4.(他们)览物之情

六、《醉翁亭记》
1. 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

七、《满井游记》
1.(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
2.(吾)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
省略句
一、省略主语 仰而视之曰:“吓!” ——《惠子相梁》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论战》
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 ——《邹忌讽齐王纳谏》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
二、省略宾语 将以攻宋 ——《公输》
乡为身死而不受 ——《鱼我所欲也》
必以分人。 —— 《曹刿论战》
客从外来,与坐谈。 ——《邹忌讽齐王纳谏》
皆以美于徐公 ——《邹忌讽齐王纳谏》
三、省略介词 惠子相梁。 ——《惠子相梁》

1、 上使(之)外将兵 之:他,指扶苏 《陈涉世家》
2、 今或闻(之)无罪 之:他,指扶苏 《陈涉世家》
3、 然足下卜之(于)鬼乎 于:向 《陈涉世家》
4、 (陈胜)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陈涉世家》
5、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之/其)用者 之:他,指吴广 《陈涉世家》
6、 独守丞与(之)战(于)谯门中 之:他们,指起义军 于:在 《陈涉世家》
7、 守丞死,(起义军)乃入据陈 《陈涉世家》
8、 君与(之)俱来 之:他,指诸葛亮 《陈涉世家》
9、 上使(之)外将兵 之:他,指扶苏 《陈涉世家》
10、 今或闻(之)无罪 之:他,指扶苏 《陈涉世家》
11、 然足下卜之(于)鬼乎 于:向 《陈涉世家》
12、 (陈胜)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陈涉世家》
13、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之/其)用者 之:他,指吴广 《陈涉世家》
14、 独守丞与(之)战(于)谯门中 之:他们,指起义军 于:在 《陈涉世家》
15、 守丞死,(起义军)乃入据陈 《陈涉世家》
16、 君与(之)俱来 之:他,指诸葛亮 《陈涉世家》




倒装句式:
1、 还自扬州(状语后置)……………《伤

仲永》
2、 何陋之有?(宾语前置)……《陋室铭》
3、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定语后置)……《核舟记》
4、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定语后置)……《记承天寺夜游》
八年级下册
1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马说》 状语后置
2 马之千里者 《马说》 定语后置
3 骈死于槽枥之间 《马说》 状语后置
4 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 状语后置
5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送东阳马生序》 状语后置
6 弗之怠 《送东阳马生序》 宾语前置
7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送东阳马生序》 状语后置
8 全石以为底 《小石潭记》 宾语前置
9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岳阳楼记》 状语后置
10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 宾语前置
11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醉翁亭记》 状语后置
12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醉翁亭记》 状语后置
13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醉翁亭记》 状语后置
14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醉翁亭记》 状语后置

九年级上
1 受地于先王 《唐雎不辱使命》 状语后置
2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唐雎不辱使命》 状语后置
3 休祲降于天 《唐雎不辱使命》 状语后置
4 欲信大义于天下 《隆中对》 状语后置
5 欲报之于陛下也 《出师表》 状语后置
6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出师表》 状语后置
7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出师表》 状语后置
8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出师表》 状语后置
9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出师表》 状语后置
10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出师表》 状语后置
11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出师表》 状语后置
12祭以尉首 《陈涉世家》状语后置

九年级下册
1 宋何罪之有? 《公输》 宾语前置
2 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 状语后置
3 此为何若人 《公输》 宾语前置
4 起于鲁 《公输》 状语后置
5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溪举于市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状语后置
6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状语后置
7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状语后置
8 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状语后置
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鱼我所欲也》 状语后置
9 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 宾语前置
10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故事二则 状语后置
11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 《庄子》故事二则 状语后置
12庄子与惠子游于豪梁之上 《庄子》故事二则 状语后置
13何以战 《曹刿论战》 宾语前置
14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 状语后置
15欲有求于

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状语后置
16能谤讥于市朝 《邹忌讽齐王纳谏》 状语后置
17皆朝于齐 《邹忌讽齐王纳谏》 状语后置
18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状语后置
倒装句式:
白雪纷纷何所似?宾语前置……《咏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