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社会史的研究

英国社会史的研究
英国社会史的研究

英国社会史的研究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英国社会史的研究,特别是英国社会保障制度史的研究,是对我国正在探索和建立中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具有直接借鉴意义的研究课题。丁建定同志的从济贫到社会保险??????英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1870??1914)!(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12月出版)一书,可以说是我国英国史研究领域的一项新的重要成果。

全书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重点分析和阐述1870??1914年英国从济贫法制度向社会保险制度转变的复杂背景。经济变化影响下英国社会问题加剧的原因与性质的变化,决定了这一转变发生的历史必然性:新自由主义、费边社会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出现及其影响的不断扩大,成为英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理论基础;英国各主要政治党派对社会问题认识发生变化,从而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支持社会改革,促进了英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传统的社会救济措施,无论是官方的或是非官方的,在这一时期都已经难以有效地解决严重的社会问题,这又使得英国社会政策改革更加迫切。

第二部分详细阐述了英国从济贫法制度向社会保险制度转变的过程。首先,该书通过养老金制度、失业保险制度以及健康保险制度这三项主要社会保障措施的建立,详细系统地阐述了这一转变的过程。其次,在阐述英国从济贫法制度向社会保险制度转变过程中,该书重在关注和阐述在这一转变过程中,英国社会各阶级、阶层以及各政治组织与社会团体对这一转变的态度,特别是对新型社会保障措施的态度,从中揭示这一转变在英国社会所引起的基于不同利益的意见纷争,探讨这种意见纷争如何逐步实

现求同存异,在主要方面取得基本一致,从而说明这一转变的复杂性以及

英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艰难与曲折。

第三部分的重点在于进行理论总结。首先概括总结了发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这一重大转变的特点、性质以及在英国社会福利制度发展演

变史上的重要地位等。其次,通过对大量的历史事实的研究,客观分析和

评价了英国社会各阶级、阶层对这一转变的态度,对新型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所发挥的作用,提出了有别于传统学术观点的见解。作者对以往我国学术界重视不够的知识分子与英国社会发展这一课题予以充分关注,比较全面、客观地分析和阐述了英国知识分子对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与

作用。再次,为了更加客观地认识英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在西欧各国的历史地位,该书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将英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

立与同一时期西欧其他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进行比较,从而得出结论:英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从时间上来说落后于西欧大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落后于德国,并;,

和借鉴了西欧大陆一些国家,特别是德国社会保险制度的经验,但是,这种吸收和借鉴是建立在英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这样建立起来的英国社

会保险制度就具有明显的英国特色。

该书虽然主要是一部研究英国社会保障制度史的专着,但是,书中所涉及的内容几乎包括这一时期英国历史的各个方面,并在英国历史的一些重要问题上提出了富有新意的、客观的见解,这主要表现在对这一时期英国经济发展状况的认识、英国社会问题加剧的原因与性质的认识、19世纪

末20世纪初英国社会思想的主流、英国工会与工党对社会保障制度的态

度、资产阶级政党对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态度、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济贫法制度的评价、英国慈善事业与互助组织的发展及其对英国社会的影响、当代英国社会福利制度各种积弊的历史根源等。

此外,本书不仅参考大量的英文专业着作,其中一些是有关英国社会保障制度史、社会史或经济史的历史文献资料,而且参考了大量的英文论文。书中用于论述某一问题所需的资料,大部分引证于与该问题直接相关的专业文献资料、专业研究着作或专业学术论文,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该书作者在这一问题的研究方面比较扎实的学术基本功底。

一、英国社会救济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英国是具有悠久社会救济传统的西方国家,并且是世界上第一个把社会救济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的国家,早在1601年就颁布了《伊丽莎白济贫法》。但是英国的社会救济制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步一步地发展起来的。

从中世纪开始,英国教会举办的慈善救济在整个社会的救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在宗教改革之前英国教会什一税的1/3用于慈善事业。个人慈善救济在英国中世纪的社会救济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当时社会上的各阶层成员特别是一些商人对社会救济都积极支持和参与。当时英国各行的行会组织也都对自己贫困的会员进行救助。但是这些救助措施没有形成制度,对当时贫困人员的救助也都很有限。

1536年,《亨利济贫法》的颁布标志着英国政府开始为解决贫困问题承担了一定的职责。但是一直到16世纪中期,英国用于救济的财物主要还是教会和个人的捐赠。1572年,英国国会颁布一项法令,规定不论城市、城镇或是乡村,每个公民都要缴纳为了济贫而专门设立的基金。因为有了前面的法律基础,为了解决当时棘手的社会问题,1601年英国颁布了《伊丽莎白济贫法》,这一法律也被称作旧《济贫法》。该法规定:父母有义务抚养子女,晚辈也有责任赡养他们贫穷的长辈。政府有责任对没有工作能力的贫困者提供帮助,保障穷人的最低生活水平。政府也有义务帮助贫穷的孩子去做学徒,并给健全者提供工作。法令还规定,用于向贫民提供救济的基金以每户固定缴纳的税款为主,那些不依法缴纳济贫税者将遭受牢狱之灾。根据旧《济贫法》的规定,当时低于贫困线的贫民被强迫在“贫民习艺所”从事劳动,这是国家以立法的形式介入济贫事项的开始。1723年,英国通过设立济贫院的法律,其目的是使穷人懂得劳动。旧《济贫法》在英国实行了230多年,对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19世纪30年代旧《济贫法》明显不适应社会的需要了,英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于1834年颁布了新《济贫法》。新《济贫法》的最大特点就是实行院内救济,贫困者必须进入济贫院才能得到救济。同时对接受院内救济的贫困者做出了诸多限制,如剥夺其选举权,以作为对其的政治惩罚。在新、旧《济贫法》实行期间英国其他的救济组织并没有停止其行动,特别是教会的慈善事业一直在发挥作用。当然这些救济都是发生在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之前。

济贫法制度是一项综合的救济,什么问题在当时都要靠这一制度来解决,当社会问题越来越多时,济贫法制度就什么问题也解决不好,这样就迫使英国寻找新的救济办法即建立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以解决当时的社会问题。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英国的现代社会保障的基本框架基本构成,其中包括英国1909年的《劳动介绍所法》、1911年的《失业保险法》、1908年的《养老金法》及1911年的《国民健康保险法》。英国虽然建立了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但是也没有把社会救济制度丢弃。相反在1948年颁布了《国民救济法》,正式建立了国民救济制度。《国民救济法》颁布以后,就用新的国民救济制度代替了济贫法制度。在国民救济制度下,用于对贫穷的个人所提供的救济支出、地方政府为贫穷人所提供的住所和其他服务、与国民救济制度相关的各种支出,均有议会批准的拨款承担;建立国民救济局为英国民众提供帮助与救济;获得国民救济的基本条件是个人不能解决其基本需要,或者个人的收入不足以解决其基本需要。以后在1976年英国修订了《国民救济法》更名为《补充救济法》,主要是补充英国《国民保险法》在社会保障制度中的不足。这样英国的现代社会救济制度建立起来了。

社会救济制度是建立起来了,但是,要享受社会救济必须事先进行申请,申请救济的人要接受生活状况及就业状况调查,包括教育、小孩照料、保健、住房、个人福利定多项调查。调查后是否给予救济要根据“补充津贴标准”,即官方规定的贫困线来确定。英国的贫困线每年由

国会规定,在理论上它是按照需要水平加以确定的,他包括三个因素:一是体现“正常需要”的基本待遇;二是体现“特殊需要”因素;三是体现“正常需要”的住房补足。⑦因为英国的贫困标准每年都在变,所以说英国的贫困标准是相对贫困标准而不是绝对贫困标准。

英国史(自己整理)

阿尔弗雷德(古英语:?lfrēd, ?lfr?d,英语:Alfred;849年-899年10月26日)另译艾尔弗雷德、阿佛列等,是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时期威塞克斯王国国王,也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个以“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国王”自称且名副其实之人。他因率众抗击海盗民族维京人的侵略,使英格兰大部分地区回归盎格鲁-撒克逊人的统治,并且在政治上、文化上也都作出了杰出贡献,被后世尊称为阿尔弗雷德大帝(Alfred the Great)。阿尔弗雷德大帝是欧洲中世纪最杰出的君主之一,被后世尊称为“英国国父”,也是惟一一个被授予“大帝”(the Great)名号的英格兰皇帝。 七国时代(Heptarchy)或七大王国指从7世纪初叶~9世纪中叶,不列颠岛上出现的七国并立的时代。从5世纪中叶起,欧洲大陆上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和裘特人跨北海侵入不列颠岛。在征服当地克尔特人的过程中,许多小国逐渐合并为7个王国。南部有西塞克斯、南塞克斯和东塞克斯;东北部和中部有麦西亚、诺森伯里亚和东盎格里亚;东南部有肯特。相互争雄,战乱不已。埃格伯特建立起统一的英格兰王国。七国时代结束。 《末日审判书》指1086年,由英国国王威廉一世(为了对当时的社会经济进行调查)(为了解王田及国王的直接封臣的地产情况,以便收取租税,加强财政管理,并确定封臣的封建义务,)派遣官员到英格兰的每个郡(县)进行土地情况调查之后整理而成的全国土地调查汇编。其内容包括:当地地产归属情况,每个庄园的面积、工具和牲畜数量,各类农民人数,以及草地、牧场、森林、鱼塘的面积,该地产的价值等。由于调查是如此事无巨细,对接受调查者来说调查就犹如上帝在末日的审判一样,故此将其称作《末日审判书》。《末日审判书》的出台使王室准确地掌握了英国的土地及其生产状况,加强了王室对全国的统治,极大地促进了英国的封建化进程。 简述:威廉征服及其影响 1.封建制度在英国的引进和确立 (诺曼征服)以诺曼底公爵威廉(约1028~1087)为首的法国封建主对英国的征服。1066年初,英王忏悔者爱德华(1042~1066在位)死后无嗣,威塞克斯伯爵哈罗德二世被推选为国王。威廉以爱德华曾面许继位为理由,要求获得王位。 1066年9月25日,威廉公爵便率领一只诺曼大军在英格兰南部海岸登陆。(9月末,威廉召集诺曼底、布列塔尼、皮卡迪等地封建主进行策划,率兵)入侵英国。英王哈罗德迎战。10月14日上午9点,双方间的搏斗,即哈斯丁斯之战正式拉开帷幕。英军战败,哈罗德阵亡,伦敦城不战而降。12月25日,威廉在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加冕为英国国王,即威廉一世(征服者)。诺曼王朝(1066~1154)开始对英国的统治。残存的英国贵族顽强抵抗,均遭残酷镇压。1071年,威廉一世巩固了他的统治,获得征服者的称号。 影响:威廉及其追随者建立了以民族差异为基础的双层社会结构,使在威廉征服后的大约一个世纪中,英格兰社会上存在着以种族差异而形成的两个社会阶级:作为贵族统治阶级的诺曼人和作为普通平民的盎格鲁-撒克逊人。 在重组英格兰社会和政府的过程中,威廉将封建制度引入到了英格兰,建立了英国的封建制度,加速了英国的封建化进程。 2.对当时社会经济状况进行调查,《末日审判说》的出台 1086年,由英国国王威廉一世(为了对当时的社会经济进行调查)(为了解王田及国王的直接封臣的地产情况,以便收取租税,加强财政管理,并确定封臣的封建义务,)派遣官员到英格兰的每个郡(县)进行土地情况调查并在之后整理而成全国土地调查文册。其内容包括:当地地产归属情况,每个庄园的面积、工具和牲畜数量,各类农民人数,以及草地、牧场、森林、鱼塘的面积,该地产的价值等。由于调查是如此事无巨细,对接受调查者来说调查就犹如上帝在末日的审判一样,故此将其称作《末日审判书》。该书使王室准确地掌握了英国的土地及其生产状况,加强了王室对全国的统治,极大地促进了英国的封建化进程。 3.纠结的英法关系 在征服英格兰之后,威廉成为英格兰国王,但与此同时,他仍然是诺曼底大公。(由于诺曼底是法国的一个省,理论上讲,威廉仍然是法国国王的属臣)。随后几个世纪中的英格兰国王都一直保持着这种不正常的模式。作为在法国拥有土地的贵族,他们本应服从法国国王,但作为英格兰国王,他们又是独立的统治者,而且他们有着足够的实力来与法国国王抗衡。这种模式从征服者威廉一直持续到1453年百年战争结束。这就意味着,在这个漫长的时期内,大多数英格兰国王都会卷入法国境内的战争。 4.英国人文化生活习惯的变化(婚姻习俗、语言) 建立效率的地方行政管理体系 威廉征服后,继承了旧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并利用这一制度编写出台了《末日审判书》。威廉的继承人继续发展英格兰的行政管理制度。并开始实践“普通法”的司法体系,普通法在英格兰继续得到了发展,并最终成为美国法律制度的基础。

历史学研究生必读书目

书目: 经学:春秋左传注(杨伯峻)春秋公羊传注疏孟子正义经学历史(皮锡瑞)经子解题(吕思勉)春秋繁露谷梁传新学伪经考白虎通五经异义礼记 史学: 正史(按顺序):后汉书(今文,好懂)史记汉书明史(要分辨秽史)三国志 断代: 先秦:先秦史(吕思勉)先秦史(翦伯赞)先秦上古史研究(顾颉刚)战国史(杨宽)以及刘起于关于尚书的研究还有先秦思想史十讲(忘了谁写的) 秦汉:秦汉史(吕思勉)秦汉史(翦伯赞)秦汉史(钱穆)秦汉魏晋史探微(田余庆)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军功受益阶层研究(李开元)秦帝国的崩溃(李开元)以及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秦始皇传汉高帝传光武帝传曹操刘备孙权三人单传诸葛亮大传 二十等爵制(西岛定生)察举制度史稿(阎步克)从爵本位到官本位(阎步克)士大夫政治衍生史稿(阎步克)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秦汉(严耕望) 两晋南北朝:两晋南北朝史(吕思勉)魏晋南北朝史(王仲若)魏晋南北朝史纲(韩国磐)北魏政治史(张金龙)魏晋南北哦朝史讲演录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魏晋南北朝(严耕望) 隋唐五代:隋唐五代史(吕思勉) 宋辽西夏:宋代经济史(漆侠)王安石传(梁启超)邓广明的一些书祖宗之法(邓小南) 元明清:明史讲义清史讲义(孟森)南明史(司徒林)(顾城)南明痛史 民国:民国史(李新)民国十年(唐德刚)袁世凯传(唐德刚)我只读了这些,或许还有一些忘记了,可以问我。我只注重秦汉和魏晋时期的史事。中华民国史(张宪文)子部:荀子集释论语集释 集部:杜工部集 理学:宋元学案明儒学案朱子大传 1、徐中舒编注:《左传选》,中华书局1963年。 2、米新夏主编:《史记选》,中华书局1990年。 3、冉德昭、陈直主编:《汉书选》,中华书局1962年。 4、王仲荦编注:《资治通鉴选》,中华书局1965年。 5、余嘉锡:《士说新语笺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 6、顾颉刚、史念海:《中国疆域沿革史》,商务印书馆1999年。

《英国史》读后感

逝去的“日不落”帝国——英国史读后感如果每一个国家的历史写下来都是一篇宏伟的著作的话,那么英国的历史应该是这一篇篇著作中的一颗明珠。看完了阎照祥先生写的《英国史》感触很深,他用简明的历史语言把英国的历史从史前写到了近代,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一个帝国的成长过程。在书中阎照祥先生用精炼的文字给我们展现了英国从新石器时代到辉煌的伊丽莎白时代,从史前历史的野蛮落后到引导世界近代工业进程工业革命的先进,阎照祥先生用大量的史料和照片记述了英国这个国家从中世纪不被欧洲大陆认可的“小国家”到一个称霸世界的“日不落帝国”的艰辛行程。阎照祥先生是国内研究历史的专家和先行者,作为从事研究英国历史的专家,他兼任中国英国史学会副会长,并书写了《英国政党政治史》、《英国政治制度史》、《英国贵族史》和《英国史》等学术专著。 在书中,严先生用时间轴线把英国的历史进行串联,并根据历史的时代把英国的历史分为了十二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讲英国如何从史前时代斯旺斯孔布人到布立吞人,从一个原始社会被罗马人改造成一个原始社会并最终成为罗马的一个行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罗马人把英国人在军事、经济、政治、文化、宗教等各个领域进行了改造,并最终把英国由一个陆外文明逐步融合入了欧洲大陆文明; 第二个阶段讲述了英国的前期民族融合以及其封建君主制形成的过程,其中讲述了北欧民族入侵的血腥和七国时代的惨烈,最终英国的民族定型,并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立的王国。在这个时期英国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在缓慢中前进,其中的贤人议会制度和郡区制深深的影响了后来的英国,还有文学和史学也取得了有限的发展; 第三阶段讲述了安茹时期,英国在这个期间被诺曼征服,并逐步进入了封建制度,国家的政治制度改革取得重大成果,设立了大议会制度并与国王约翰签订了《大宪章》,骑士制度也进入了黄金时期,国家的版图页初步奠定,这个时期的国家经济遭受战乱和天灾的影响,人民生活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封建社会对底层人民的盘剥加深; 第四阶段,讲述了英国的封建制度鼎盛时期,这个时期的贵族阶层的形成和骑士制度的发展,并伴随着政治制度的改革和商业的发展

英国史中文参考书目

英国史中文参考书目(2009) 推荐书目: (推荐书目非必读书目,同学可根据自己的背景和兴趣选择。推荐目的,是试图通过这些书籍,使阅读者循着基本史事-宏观叙事-学术介绍-学术研究-专题研究的路线,逐步深入到英国史的世界中去。) 《周末读完英国史》,丹尼尔著,侯艳、劳佳译,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牛津英国通史》, (英)摩根(Morgan, K.O.)主编;英文版,外研社,2007。 《斑斓阅读》(very short introduction,中英对照)相关书目:盎格鲁-撒克逊简史;中世纪英国;18世纪英国;19世纪英国;20世纪英国)外研社,2007-2009. 《牛津英国通史》, (英)摩根(Morgan, K.O.)主编;王觉非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 《英国通史》,钱乘旦, 许洁明著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 《英国封建社会研究》,马克垚,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英国文化模式溯源》,钱乘旦, 陈晓律著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英国政治制度史》,程汉大,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英国早期历史中的三次危机》,亚历山大著,林达丰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诺曼征服时期的国王与领主》,弗莱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英国封建王权论稿:从诺曼征服到大宪章》,孟广林著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以下书目供同学选择阅读及做学术史参考,且并不意味着本人已经阅读甚至见过所有的它们。各专题按出版时间降序排列) 一、史料: 《贝奥武甫》,译林出版社,1999. 《英吉利教会史》,(英)比德,商务印书馆, 《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寿纪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亨莱的田庄管理》,Cunningham,商务印书馆,1995. 《帕斯顿信札:一个望族的兴衰》,奈特编;田亮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一六八九~一八一五年的英国》,辜燮高,商务印书馆,1997. 《一八一五~一八七○年的英国》,张芝联,商务印书馆,1987. 《一八七○~一九一四年的英国》,刘克华,商务印书馆,1987. 二、通史: 1、综合: 《英国历史地图》(第3版),马丁吉尔伯特著,王玉菡译,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 《英國史》(上下),屈勒味林著;钱端升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英语民族史》(全四册),(英)丘吉尔,南方出版社,2007。 《吴于廑文选》,吴于廑,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英国:从称霸世界到回归欧洲——强国兴衰史丛书》,刘成,三秦出版社,2005. 《英国史》,阎照祥著,人民出版社,2003. 《英国通史》,钱乘旦, 许洁明著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

近年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史研究概述

近年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史研究概述 广东省南海市和顺二中(528241)李建光 17世纪发生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之一,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此,这一事件成为我国中学历史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同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史是我国史学界研究较多、分歧也较大的一个问题。本文试图将国内史学界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中与中学历史教学相关的内容作一概述,以供教学参考。 一、关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否保守的问题 解放后,我国史学界受苏联史学的影响,认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具有浓厚的保守性和不彻底性⑴其理由主要有:1.革命披着宗教外衣;2.在革命中,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结成联盟;3.在土地问题上,革命使大量土地集中到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手中,未能满足积极参加革命并成为主力军的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4.在政权问题上,资产阶级与新贵族妥协,建立君主立宪制。 80年代以来,我国史学界就这一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致形成以下几种观点: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保守说 一些学者坚持传统观点,认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保守的。黄振认为,一切革命的根本任务与最终目的都是摧毁陈旧过时的生产关系,具体到资产阶级革命,在政治上就是要推翻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消灭封建专制和等级特权,实现资产阶级民主自由,确立资产阶级统治;在经济领域,要取消一切封建义务,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在意识形态方面,使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占据统治地位。他认为,衡量一个革命彻底与否就是要看完成这一任务的程度,而实现农民的土地要求以及革命后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是它的重要表现,由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未能很好解决这些问题,因而革命不够彻底⑵。有学者同意这一观点,认为衡量革命彻底与否,其标准是革命将封建主义摧毁到怎样的程度,是全部还是局部夺取了政权,即革命后所建立的是不是纯粹的资产阶级统治。新贵族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主导作用,造成了这次革命的不彻底,具体表现为对封建制度的废除是有限度和保守的;资产阶级在国家政权中只是取得了部分权力,处在配角的地位上,革命后的英国社会中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⑶。李其荣则以英国革命建立君主立宪制而认为英国革命保守,君主立宪制表明新贵族和

步履蹒跚 1949——1982 年中国大陆的西方史学史研究

步履蹒跚:1949——1982年中国大陆的西方史学史研究 李新冲 (扬州大学江苏扬州225002) 摘要:1949——1982年中国大陆的西方史学史研究成果可以大致分总体性研究、史学家及其作品研究、国别及地区史学史研究和史学流派研究。在资料建设、学术积淀及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也存在着受时代因素的不利影响、研究成果层次较低和缺乏与港台及海外学术界的交流互动等问题。 关键词:中国大陆西方史学史成就与问题 中图分类号:K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3(2011)01-090-03 1949年至1982年,西方史学史的学科建设开始起步。这一时期的相关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报刊文章上,但无专著问世。本文试图对中国大陆学界这一时期对西方史学史的研究成果作一梳理,力求展现西方史学史研究的发展历程,概括研究成果的特色,肯定研究的业绩,并分析研究中还存在的某些不足。 一、史家及其史学实践概况 从研究历程来看,1949——1982年中国大陆学者的西方史学史研究可以分为三个时段:一是1949年至“文革”前。这一时期中国大陆的西方史学史研究虽然一方面深受政治的影响,但也有自身发生发展的规律。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年,通过意识形态宣传,学术界掀起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热潮。一些研究世界史的学者开始用马克思主义的新理论评判西方史家及其作品,1949年后中国大陆的西方史学史研究由此发端。二是“文革”时期。“文革”时期中国大陆学术界遭遇空前浩劫,西方史学史的学科建设步履被迫中断。三是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文革”结束以后,随着政治上“拨乱反正”,学术界逐步恢复常态,西方史学史研究也重新起步。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大陆的西方史学史的研究成果倍出,呈现蓬勃朝气。随着1983年中国大陆第一部西方史学史研究著作的出现,西方史学史研究迈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 从研究对象的范畴来看,1949——1982年中国大陆学者的西方史学史研究成果可以大致分为四类:一是总体性研究;二是西方史学家及其作品研究;三是国别、地区史学史研究;四是史学流派研究。也有部分作品兼及史家及学派的研究。以下对这四类成果分别介绍。 首先,总体性研究的成果主要有:耿淡如《什么是史学史》(《学术月刊》1961年10期),王庭科《试论研究外国史学史的意义》(《文史哲》1962年3期)等。耿淡如在文章中一方面着力界定史学史的定义及外国史学史的研究对象,另一方面热切呼吁学术界建设西方史学史学科,他在文章中指出“这门科学急不容缓地需要建设起来!我们应不畏艰险,不辞劳苦,在这个领域内做些垦荒者的工作,我之所以提出本问题,不是妄图解答而是希望大家来研究解决这个问题。比如垦荒,斩除芦荡,干涸沼泽,而后播种谷物,于是一片金色的草原将会呈现在我们的面前!”[1]急切之情溢于言表。这话多次被引用,也不断鼓舞着后辈学者投身西方史学史的研究。 其次,对西方史学家及其作品研究的主要成果。新中国成立至“文革”前主要有:齐思和《批判鲁滨逊的反动多元史观》(光明日报1958年10月13日),克凡《塔乌班什拉格教授和波兰的纸草学研究》(《历史研究》1959年2期),吴于廑《巴拉克劳的史学观点与对欧洲的末世感》(《武汉大学人 收稿日期:2010-11-4 作者简介:李新冲(1985—)男,江苏灌南人,扬州大学,硕士。 研究方向: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英国史专题复习

英国史复习总体线索 一、14—16世纪 1、经济:①14——15世纪:出现手工工场,资本主义兴起。②新航路开辟后,英国从西班牙、葡萄牙等获得了原始资本。原因:新航路开辟后,英国成为大西洋航运中心,积极开展海外贸易和掠夺;通过圈地运动农村出现了资本主义牧场和农场;都铎王朝的内外政策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新航路开辟的引起“价格革命”、英国崛起的条件之一政策条件对内“圈地运动”和对外政策“重商主义”、对外殖民掠夺的时间?) 2、政治:资产阶级产生并不断壮大;与西班牙争霸:1588年打败无敌舰队(英国崛起三次战争) 3、文化:文艺复兴:莎士比亚是英国人文主义的杰出代表,他用戏剧深刻而生动地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 二、17—18世纪中期 1、经济: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2、政治:1640~1688年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专制统治进行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率先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君主立宪制。 (1)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阶级基础: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实力增强,新贵族崛起。 (3)经过:见书本P118 意义:被称作"光荣革命",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 (4)君主立宪制的形成: ①法律基础:1689《权利法案》、1701《王位继承法》 ②责任内阁制的形成与完善: @内阁的出现 (1)“光荣革命”之前,国王有一个最高的咨询机构——,由国王指定的贵族担任枢密大臣。 (2)“光荣革命”后,威廉三世经常召集几位重要的枢密大臣在一个小密室中商讨国家大事,英文密室一词便逐渐指称。 (3)内阁逐渐取代枢密院,成为国王直辖的最高。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及完善(内阁对议会负责;国王“统而不治”=虚君) (1)汉诺威王朝时期,以外国人的身份入主英国,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成为惯例。 (2)1721年,下院多数党领袖任财政大臣,经常主持内阁会议,居内阁大臣之首,成了实际上的首相,开创了领袖任首相并组建内阁的先例(内阁要对议会负责)。 (3)18世纪中叶,形成并得到完善,议会取得了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控制权;国王“统而不治”,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君主立宪制的英国成为典型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国家。 3、世界殖民霸权的确立:(1)优越的地理位置与海上殖民活动。(2)战胜西班牙、荷兰、法国最终确立世界殖民霸权。 4、科学文化: ①发生启蒙运动:代表人物:了解洛克的主要政治主张及其影响(15年高考考过)。 ②1687年《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发表标志着牛顿与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牛顿力学和热学引发了以英国工业革命为起点的第一次技术革命。(书本P必修三120-121) 三、18世纪中后期——19世纪70年代:最早开始工业革命,确立世界经济霸权 1、经济:世界工业垄断地位的形成——英国的工业革命(必修二P93-98) (1)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上半期 (2)前提:资产阶级的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3)条件:资本、劳动力、技术、市场、资源 (4)开始、完成的标志:珍妮纺纱机(哈格里夫斯1765) 、机器制造业出现(工业文明成果一览表P95) (5)影响:提高了生产力;引起了社会结构的变革;加快了城市化;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使东方从属于西方;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2020北京新高考全国模拟卷历史

2020年北京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适应性测试 本试卷共8页,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 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并交回。 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 的一项。 1. 右图为春秋早?期的一件青铜鼎。鼎内铭文为:“伯克父甘娄通(乃) 执干 戈,用伐我仇敌,迺受吉金,用自作宝鼎,用享于其皇考,用赐 眉寿黄罚(长寿),其万年了了孙孙永宝用享。”此文物有助于研究当 时的 ① 宗法分封 ②天文历法 ③青钢铸造 ④文字书写 A. 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徙天下豪富于咸阳|?一万户气公元前211年,巾于 “戚阳人多, 先王之宫廷小”,又疏散了部分咸阳居民,“徙二力-家丽邑(今陕西骊山附近),五万家云 阳(今陕西淳化西北)”。这两次移民得以实 施的冇利条件包括 A. ①② B.①③ C. (D? D. ?@ 3, “本是扬州小家女,嫁得西江大商客……婿作盐商十五年,不属州县属天子。每年盐利入 官时,少入 宫家多入私。官家利薄私家厚,盐饮尚书(指盐铁使,掌管盐铁专卖)远不 知。”白居易的这首《盐商妇》反映的现象包括 历史第1页(共8页) ①建立中央集权 ②春并六国 ③北击匈奴 ④焚书坑儒 B, ④ ①盐铁收益主要归州县 ②盐铁使对地方盐务管控不力 ③有部分盐商非法获利 ④政府己经放弃重农抑尚政策 A. ①② B. ②③ c. (D?

瑞典“中国宫”(1753年建成) 4,北宋画师刘宗道“作《照盆孩儿》,以水指影,影亦相指,形影自分。每作?扇,必画数 百木,然后出货,即口流布,实恐他人传模之先也。”这可以佐证,北宋时期 5.以下两幅图片用于硏究性学习,与之最契含的主题是 6.“中国有中国制度,今满洲造为妖魔条例,是我中国之人无能脱其网罗……皇天震怒,命 我天工肃将天威,创建义旗……特诏四方英俊,速拜上帝……兴笈久沦之境上,顶起上 A,借鉴西方制度实现民主共和 学习西方技术发展资本主义 C,借用西方宗教宣传反清思想 满足农民愿望实现土地均分 D. 历史第2页(共8页) A.雕版印刷术尚未普及 B.画家的商业意识浓厚 C.文人画开始一统天下 D.绘画普遍受理学影响 A.清代建筑风格的全盘西化 B.八国联军的侵华罪行 C.西欧历史上的“中国热” D.清代的中外文化交流 帝之纲常……予兴义兵,上为上帝报瞒天之仇 卜为中国解下悬之苦。”以上材料意在 ①都确立了共和政体 ②宪法的上述条文都旨在防止总统专权 ③总统须对议会负责 ④各部部氏均山总统任命并对总统负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瞧④ D. 圆明园海晏堂(1786年雕版图) 1875年法国宪法 总统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经众议院同意,总统 有权任 命内阁;总统签署法案须经政府部长会签;部长对立法部 门负责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临时大总统由参议院选舉;任命国务员(内阁总理和部长) 及外交大 使、公使须得参议院同意;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 布命令须国务员副 署 阅读上表中两部宪法的内容节编,可,以看出,两国

中国世界近代史学会暨英国史国际研讨会综述

中国世界近代史学会暨英国史国际研讨会综述 作者:于文杰黄海斌任有权 2010年6月28日至7月1日,由中国世界近代史学会主办、南京大学历史学系承办、南京大学欧洲研究中心协办的中国世界近代史学会2 010年年会暨英国史国际研讨会在南京大学召开。参加本次大会的有来自国内外六十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以及多家学术期刊、出版单位的一百六十多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是近年来该研究会与会人数最多的一次。大会共收到论文或论文摘要一百二十多篇。会议采用大会主题报告、分会场讨论、学术评点和大会总结等形式,与会学者围绕大会主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一、大会主题报告:关注国际学术前沿问题 大会主题报告是本次会议的亮点之一,本次会议特别邀请了众多国内外知名学者作主题报告。他们的研究紧扣国际学术前沿问题,开拓了与会学者的视野。 法国大革命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史学界的一个热点问题。北京大学高毅教授在报告中认为,以暴力为主要特征的法国大革命在“反革命”思想盛行的今天越来越受到排斥,持“反革命”思想的观点相信社会的变革完全可以选择温和的改良而避开激进的革命。高毅认为这是一种非历史的观点,历史学必须对革命暴力,特别是法国革命暴力的历史正当性做出新的论证。他认为法国革命暴力存在三大特征,即平民性、恐怖性和高效性,并认为三个特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法国革命的暴力实际上自始至

终是一种平民性的暴力。此外,他指出法国革命是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同时存在并且缠结在一起的,极端的暴力与这种二合一的沉重压力有关,并由此论证了法国革命暴力的历史正当性。 对一些重大理论问题的探讨为我们深入研究世界历史铺平了道路。武汉大学向荣教授对欧洲“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问题进行了再思考,他介绍了在欧洲引起巨大反响的著名学者布伦纳关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的观点,指出我们现在需要重新认识这一问题。例如,在时间上过去认为过渡只是一个很短的时间,但是现在很多人发现过渡其实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经历了数个世纪。另外过渡的主体和动力都需要我们重新研究。南京大学沈汉教授对过渡时期的社会性质作了探讨,他认为我们不能简单地把过渡时期的社会性质看成是封建主义或者资本主义。他在详细分析了过渡时期的基本特点后,提出了“后封建主义”的概念,并认为这将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观点的很好的修正。 过去对西方历史的研究长期关注上层社会状况,对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研究相对较少。天津师范大学侯建新教授在题为英国农民的中国世界近代史学会暨英国史国际研讨会综述土地权利和社会发展的报告中,则从下层人民的视角来分析中古英国农民的土地权利问题。他认为,欧洲特定含义下的封建制度的核心是一种领主)附庸关系,在这种封建制度下,附庸拥有自己的土地权利,采邑可以继承和转移,农民的土地占有是非常安全的。武汉大学的陈勇教授也十分关注下层人民的权利,在医疗救济中贫民的权利博弈——十八九世纪英国历史的相关考察的报告中,他认为英国十八九世纪的医疗救济既与济贫法史密切相关,又是近年西方医疗

关于了解英国历史的好书推荐

关于了解英国历史的好书推荐 英国,是个美丽浪漫的国家。英国不像中国,英国国境大部分建筑都是上了年代的,比如大本钟。想了解英国的历史吗?下面是本人分享的关于了解英国历史的好书推荐,一起来看看吧。 英国历史的好书安利 英国,它东濒北海,西邻爱尔兰,北望大西洋,南可通英吉利海峡,是一个具有多元文化和开放思想的发达国家。自维塞克斯国王爱格伯特在829年统一了英格兰以后,英国从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而称霸海洋映入世界眼帘。 发展至今,我们仅仅回想起英国在历史上留下的寥寥几笔重彩之处,也能够感受到这个国度跌宕起伏,波折不断的历史路程。卡莱尔曾经说过:“过去一切时代的精华尽在书中,时代会过去,什么都会消逝,而书,是唯一不死的东西。”想要更好的了解英国历史,这里为大家推荐了几部获得超高口碑的好书。 NO1. 《剑桥:大学与小镇800年》 作者:(英)科瑞恩 假如你在搜索栏内输入“英国历史书”的关键词,这本书的名字一定会显示在内。你一定想问,为什么一部关于剑桥大学的书会和英国历史紧紧相连呢?作者柯瑞思并不是剑桥 的学生,他毕业于布里斯托大学,由于对剑桥有着浓厚的兴趣,便放弃事业,成为了剑桥的导游,倾尽心血为剑桥写了这本书,书中扉页写道:“剑桥是英国历史的中心。”全书分为各个不同的主题,讲述剑桥的历史与现在,宏观与微观。书中写道:“许多和剑桥无关的人也享受着剑桥的风俗:英国的本土词汇中,处处可见来源于剑桥生活的表达方式;英国的体育

运动,也深受剑桥大学的影响。”剑桥大学在过去的800年间,可谓是将英国的众多有才之士都收归其中,那么剑桥教育当然就会影响着英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书中所讲述的不止是剑桥,而是一个英国历史变迁的缩影。如果你想了解英国历史,这本关于剑桥的书会是一本很好的入门书 NO.2 《英国通史》 作者:(中)钱乘旦许洁明 这本书类似于传统意义上的历史书籍,由中国英国史研究会会长、英国皇家历史学会国外会士钱乘旦与南京大学世界史博士许洁明所著,以远古罗马开篇,二十世纪末现代社会结束,以了解资本主义进程,发展社会主义道路为宗旨,作者将多年从事英国历史的教育研究心血全然注入这本书中,不仅脉络完整地讲述了英国历史中的跌宕起伏,更是对其中英国民族天赋异禀的创造力与人文精神进行了深刻的研讨,言近旨远,引人深思。文辞简略得当,节奏把握稳进,每一章有特别点评,观点大胆新颖,均属全篇亮点。这本书虽成为了部分大学的教材,但却突破了教材的古板,洋洋洒洒,蔚为大观。 NO.3《牛津英国史》 主编::(英)摩根(Morgn,K.O.) 这部书主要叙述了公元前55年至2000年的英国历史,主编摩根是英国非常著名的历史学家,整本书由牛津与剑桥等大学最顶级的历史学家以一人一章节的方式编写完成,这本旷世之作,一直是英国最具有权威的历史书目。这本书从出版开始,就受到了很高的关注,但广为流传的原因除了其权威性,还有其创新性,本书作者皆为大家,他们关注英国本质的特征,又重视与外邦在文化经济上的联系以及影响,融入颇多独派的高深见解。值得一提的地方,还有本书独具特色的欧式幽默,

英国史 论文

英国大宪章人权思想的产生,是英国人民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结果。在中世纪,英国王权过大,不仅广大的人民没有人权,就是上层统治阶级的权利也受到严重损害。即使尊贵如贵族似的人物,也不过是国王的奴仆而已,贵族本人甚至不能决定自己的家务事情,例如妇女的婚姻大事等。贵族家庭中妇女的婚嫁,要由国王来决定,这就损害了英国贵族的利益。英国贵族争取权利的斗争,于是从反对国王干涉贵族家庭的内部事务开始。因此,英国贵族成为反对王权、争取人权的斗士。 诺曼底公爵威廉在征服英国后,为了收买人心,争取英国教会、贵族和各阶层人民的支持,于1066年签署了给予臣民一定权利的“王冠宪章”。征服者威廉在“王冠宪章”中宣布,保证要“用正义统治人民、把国王的一切供给人民”,他还保证要制定正义的法律,并且保卫它;他特别强调将禁止各种掠夺、暴力和不公正的审判。 这时发生了影响世界历史发展的十字军东征运动。1099年十字军领导人从穆斯林手中夺取了耶路撒冷后,组织了耶路撒冷市政委员会,起草了《耶路撒冷审判书》。这份重要文件规定了在耶路撒冷,各国国王都要服从耶路撒冷市政委员会的决议。许多英国贵族参加了十字军东征,参与组织了耶路撒冷市政委员会。当这些贵族返回英国后,他们就把限制国王权力的这种精神带回了英国。此后在英国贵族反对王权的斗争中,就有了一个法律依据。这样,十字军东征在世界人权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英国贵族的斗争下,1100年国王亨利一世被迫颁布了一个宪章,史称“亨利宪章”。这个宪章保证教会的自由,保证贵族的继承权。其中最为重要的内容是亨利一世表示限制他在控制贵族家庭妇女婚姻问题上的权力。 上述英国人权实践的发展,为大宪章的诞生铺平了道路。 英国大宪章 - 历史意义 虽然第一次发布的大宪章只维持了数星期,但是约翰死后的多次重新发布,使它成为了永久的法律;大宪章亦成为了日后英国宪法的基石。之后亨利三世及他的

英国史书评

《英国史》书评 我阅读的书籍版本是2003年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由阎兆祥先生所著的国别史系列中的一部——《英国史》。 该书的作者阎照祥先生于1949年出生,山东成武人,史学博士,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兼任中国历史学会会长,中国英国史学会副会长,河南省史学会会长。从事世界历史和英国史教学和研究数年,出版了《英国政党政治史》、《英国政治制度史》、《英国贵族史》和《英国史》等学术专著,主编,参编教材多种,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对英国史研究有及其深厚的造诣。 英国是西方近代文明的源头,西方议会民主制的策源地,现代化的先驱,是一个“日不落”殖民帝国,一个贵族绅士的国度,一个西方文学的宝库,她的历史,值得我们反复研读。一本好的书籍对我们对英国历史的了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阎照祥先生的《英国史》无疑是其中之一。 此书是一本简明、全面、清晰介绍英国历史的好书。全面把握英国的发展历程,脉络清晰。书中,严先生用时间轴线把英国的历史进行串联,并根据历史的时代把英国的历史分为了十二个阶段,即12个章节:史前时期和罗马统治时期、盎格鲁——撒克逊时期、诺曼——安茹时期、中古鼎盛时期、战争和危机、都铎王朝、革命世纪、工业革命前的英国、走向工业社会、自由主义时代、衰落和磨难、战后发展时期。从经济状况、政治制度、科学文化、海外贸易及战争等方面,全面讲述了英国从史前时期到二战后的发展历程、历史沿革。 该书在体裁格式上,采用了纪事本末体的方法,注重对时代更替、政治沿革和各重大历史事件的原委的描述。同时,他还借鉴了简明史的写法,在书中补写了一些之前往往不受重视的社会文化生活方面的内容,使这一时期的历史更加全面,更具趣味性。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图文并茂,书中附有许多的精美的插图。这些插图色彩艳丽、生动有趣,让我们对英国有了更直观的了解。 该书作者注意吸收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许多自己的独特见解,内容丰富。他对书中记载的具有争议的历史事件,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如实采录了各位知名学者的观点,而并没有加入自己的情感倾向。更有利于我们读者产生自己的新的观点、想法,更具启示性。 通过阅读此书,我不仅对英国历史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也对英国的文化以及内涵有了新的理解、感悟。英国从一个远离欧洲大陆的弱小的岛国,经过自身的发展、变革及向外贸易、战争,逐渐走向强盛,并一度成为整个欧洲乃至世界最强大的国家,后来却又因为战争和人民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态度逐渐落后于他国,这其中的曲折,发人深省。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想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保持谦虚的态度,不断改革、创新。

英国史研究领域的一部新作《英国法制史》评介

#书评# 英国史研究领域的一部新作 )))5英国法制史6评介 王章辉 最近读到程汉大教授主编的5英国法制史6(齐鲁书社2001年出版),为英国史园地新添的这一成果倍感欣慰。记得几年前程汉大先生刚出版他撰写的5英国政治制度史6的时候,我曾经对作者表示,如果在他的书中多讲一点法制史就好了。没有想到,没过多少时候,一本英国法制史的专著就面世了,真是可喜可贺! 在过去,我国学术界专门论述英国法制史的著作少之又少,虽然法律专业工作者撰写了一些涉及英国法制史的著作,但一般都是从纯法学的角度来写的,专业性太强,不太适合一般读者阅读。而历史学家大多对法学不太熟悉,在各种英国史的著述中大都避开这一课题,所以在中国英国史研究领域,法制史一直是缺项。不仅是英国史,就是其他国别史,恐怕也很少有论述法制史的。程汉大教授主编的5英国法制史6的出版恰好填补了英国史研究中的这个空白,而且也为历史学家研究法制史开了一个好头。 研究英国法制史是非常重要的。英国因率先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在19世纪一跃而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强国和殖民帝国,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不仅在实现工业化方面,而且在建立现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司法制度方面,英国都走在世界前列,成为世界许多国家效法的榜样。英国的法制文明已经有大约1500年的历史,这与英国相对短的文明史比较起来,法制文明形成的时间则是比较早的,且具有独特的法制传统。英国的法律制度起源于古老的习惯和惯例,后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陆续制定了许多成文法典和各种单一的法律,形成了独具英国特色的法律体系,是世界两大法系之)))普通法系的主要发源地和典型代表。在近代英国向外扩张的过程中,在工业文明向世界各地传播的过程中,英国也把它的政治制度,其中包括法制文明传播到了其他国家,英国原来的殖民地大多接受了英国的法律制度,还有其他许多国家也受其影响。英国的法律制度有相当大的连续性,尽管它也像其他国家一样经历过革命和战乱,但它的法制传统从来没有中断过。它的法律制度也在不断发展和变革,但这种变革是渐进的,有时甚至是自发的,没有像有的国家那样出现大起大落的突变。英吉利民族崇尚渐进主义的传统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英国又是一个讲究法治的国家,即使在封建专制时期,国王也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特别是在资产阶级革命以后,随着立宪君主制的建立,/王

2001年中国英国史研究会学术研讨会综述

?学术报道? 2001年中国英国史研究会 学术研讨会综述 付 静 2001年10月13—18日,中国英国史研究会学术研讨会在依山傍水、风景如画的湖南张家界举行。这次会议由中国英国史研究会、湖南师范大学和湘潭师范学院联合主办。来自全国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出版社的38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的主题是“英国兴盛和衰落的过程及原因探讨”,其内容近乎涵盖了整个英国近现代史。通过与会学者的热烈讨论,就这一主题取得了一些新的认识。 对于英国兴盛的原因和过程,南京大学的杨豫教授从研究思路上追述了近些年来的学术动态。他指出,学术界最初只是从经济因素来考察英国兴盛的原因,之后又同社会因素结合起来探讨,最后则从社会结构、消费社会等方面来谈。英国之所以能兴盛,与社会结构是有关的。与大陆国家相比,英国是一种三层式的结构,中层插入上、下层之间,且力量很大,使社会功能发生了变化。社会变得开放、灵活,具有对一些社会压力作出反应的能力,从而使工业革命所产生的内部因素发挥了更大的动力。结构的变化导致了生产、销售及人们行为的变化,导致一种新型社会———消费社会的产生。从消费社会的角度去探讨英国兴盛的原因,是近年国外史学的一种新动态。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程汉大教授从司法的角度,提出了英国从中世纪时期就存在一定的司法独立性的观点。他指出,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作为近代宪政和法制社会基本原则的司法独立与中世纪封建君主制是水火不容的,然而,中世纪时期法律权威的初步树立、法治观念的孕育、专职司法机构的建立、职业法官和律师阶层的兴起以及部分法官追求审判独立的实践,毕竟赋予中世纪英国司法一定的相对独立性,从而为近代初期英国人民争取司法独立的斗争及其胜利奠定了必要的历史基础。这一结论从法律的视角对英国兴盛的原因作了一个注脚。 从中世纪英格兰市场的演化过程及特点出发,中国人民大学徐浩教授论述了中世纪英格兰市场空间分布形态和网络体系的形成。他指出,中世纪英国市场所从事的市场贸易主要不是奢侈品交易,而是以粮食为主体的生活品贸易,这一特点使英国城镇市场逐步发展为商品集散地,对国内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英格兰的市场经历了一个由村庄市场、城镇市场、市集,继而到18世纪发展成以伦敦大都市市场为中心的国内市场这样一个过程。这一结论对传统的远程贸易促进英国经济发展的论点作了有力的补充与完善。

2019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统考模拟卷: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卷一

2019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统考模拟卷: 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卷一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涂抹、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张謇就任农商总长后说:“謇意自今为始,凡隶属本部(农商部)之官业,概行停罢,或予招商承办。惟择一、二大宗实业(为一私人或一公司所不能举办)规划经营,以引起人民之兴趣,余悉听之民办。”材料表明张謇主张()。 A.积极发展民营企业 B.鼓励创办国营企业 C.制订经济发展计划 D.禁止官办工商企业 2.在梁启超、严复的历史叙述中,国人“自为牛马、自为奴隶”“畜根奴性”,儒家“仁政”完全过时,“中国自秦以来,无所谓天下也,无所谓国也,皆家而已”。这些叙述最类似于()。 A.洋务派倡导的“中体西用” B.孙中山倡导的三民主义 C.黄宗羲等人的思想批判 D.新文化运动的反传统思潮 3.有学者在评论卢梭思想时指出,“卢梭的学说不但批判了现存的社会结构,而且批判了一切社会组织……卢梭思想的盛行使那种通过感情冲动和纸上谈兵的方法解决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的倾向大大增加。”该学者认为卢梭的思想()。 A.推动中央集权民族国家形成 B.兼具理性主义和浪漫主义 C.使人们彻底抛弃了理性精神 D.揭示了启蒙运动思想真谛 4.某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的章程有如下表述:奉行不结盟、不针对其他国家和地区及对外开放的原则;体现“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联合发展”为基本内容的组织精神;坚持安全合作与经济合作并重,安全先行。据此判断该组织是()。 A.上海合作组织 B.欧洲联盟 C.亚太经合组织 D.世界贸易组织 5.毛泽东指出:“我们的这个宪法,是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但还不是完全社会主义的宪法……”导致“宪法”具有这个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主义工业化尚未结束 B.人民代表大会制尚未建立

英国史读书笔记

资本主义的定义是:“一个由私人或公司拥有资本财的经济系统,经由私人的决定进行投资而非经由国家的控制,以及价格、生产、销售产品主要都由自由市场所决定。”资本的私人所有权是资本主义的本质,或强调自由市场的重要性对于资本聚集和资本主义机制而言是不可或缺的。是一个允许人们藉由货币贸易来追求利润的社会。古罗马(尤其是共和国晚期至帝国初期)和宋朝的中国都有着一些资本主义的特色:没有封建的封地、(微弱的)财产权利、一些经济成长、和在当时相当先进的科技[9]。许多争论也聚焦于为何这些社会没能产生他们的“工业革命”以达成现代的工业资本主义。 土地养育着人民,环境制约着发展。16之后,世界商业贸易的重心从地中海移向大西洋,曾经位于文明边缘的英国人,突然发现自己牌世界文明变化的重心。 巨大的社会流动性和封建制度的很早解体,使工商业易于诞生。政治和法的长期演进。传播与社会交往 罗马-不列顛时期(公元前55—公元440年) 公元前55年凯撒第一次征服不列颠,公元43年,克劳狄皇帝第二次征服,这一次形成了罗马——不列顛时期,成为不列顛行省。道路和城镇成为使不列顛罗马化的两个主要载体。城镇都具有由富裕市民组成的议事会(负责管理街道水渠等公共建筑)以及行使司法权的地方长官。市镇中心是广场,广场上分布着神庙、大会堂、公共浴池、戏院、圆形竞技场和角斗场等公共建筑。除少数城市以外,基本上是作为罗马帝国政府的行政管理中心而存在的,实际上是寄生于乡村的。 维拉(庄园),原指农村的一座房子,后包括主人所有的土地以及对这片土地的经营方式。是不列顛罗马化的第三个主要载体。 货币上上出现的文字与肖像也是作为一种经常性的群众宣传的强有力的媒介。运兵运粮道路的修建,成了商业发展和信息传递的媒介。 罗马-不列顛是一种以农业为基础的十分有限的商品经济。 罗马不列顛是一个由法律条文主宰的社会,罗马是个转折点,它使不列顛从史前跨进了文明时代。这个时期是后来的历史上并没有留下什么痕迹。 盎格鲁-撒克逊时期(440-1066): 英格兰人的含义就是盎格鲁人的土地。 基督教的传入带来了识文断字,以及根据罗马习惯法制订的法典。教堂带来了城市生活的复苏。 军事贵族时代(英雄时代)-国王和亲兵(侍从)的关系:亲兵跟随部落首领即“王”四处征战,抢夺财宝和土地,“王”又将战利品分给亲兵作回报。“王”国的生存在于部落首领和亲兵们通过战争寻求战利品的能力,因此对“王”的背叛意味着亲兵身份及其利益的永久丧失。在那个生活辗转不宁、命运反复无常的时代,为了生存需要,人们崇尚英雄主义的道德标准:战争上的勇敢、宴会上的豪饮和武器的锋利,最受推崇的当然是忠诚。 基督教的传播:拥有与农业社会的伦理道德相关的制度体系,关于天堂地狱和人之永生的说教为人们提供了有用的终极价值信念,基督教反对暴力、保护稳定的婚姻生活和遗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