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合理利用机械能-导学案-最新沪科版物理

10.6-合理利用机械能-导学案-最新沪科版物理
10.6-合理利用机械能-导学案-最新沪科版物理

10.6 合理利用机械能

一、学习目标

1.知道能量,动能,势能以及机械能定义。

2.探究讨论,动能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探究势能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

3.探究讨论,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并解释生活中动能和势能转化的例子,养成节能习惯二、知识回顾:

1.做功必备的两个条件是:(1)(2)。

2.功率等于:,功率的公式:

3.机械效率等于:,机械效率的公式:

三、自主学习(边看书、边讨论回答问题:

1.如果一个物体能对别的物体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简称

。2.物体由于运动具有的能叫能;物体由于高度位置具有的能叫

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具有的能叫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为

能。

四、合作探究:

3. 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想一想:

(1)同一辆汽车以不同的速度运动,具有的动能大小相同吗?(2)汽车、列车如果速度相同,它们具有的动能大小相同吗?动能大的分别是(1),(2)。观察书中图的实验现象,得出结论:1.质量相同时,速度的物体,具有的动能越大

2.速度相同时,质量的物体具有的动能越大。

(2)结论: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和有关,物体的越大,越大,物体具有的动能就越大。

(3)思考:实验中我们应用了哪些物理方法:(1)法,(2)

法。

2.探究势能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

(1)观察书中图,同一物体被举得越高,落下来打在小桌上,小方桌陷入沙中的深度越,说明它具有的重力势能越。不同物体从相同高度落下撞击小方桌,质量越大,小方桌陷入沙中的深度越,具有的重力势能越。

(2)结论:物体被举的越,质量越,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上述实验中用到的物理方法有:法,法。

(3)有拉弓射箭的经验可得: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具有的弹性势能越。

3. 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

观察滚摆(单摆)现象(1)描述滚摆和单摆在由下向上运动过程中动能和重力势能是如何变化的:都是动能,重力势能。

而在由上向下运动的过程中能的变化:都是动能,势能。

(2)结论:物体具有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

四、练习检测:

1.一游客在乘缆车匀速上山的过程中,他的动能______,机械能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下面的四幅图中属于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的是()

3.同学们都玩过秋千吧,闭上眼睛,那种时高时低的感觉如同在飞……,你知道其中能量的转化吗?对于图2中荡秋千的小孩,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小孩在A点具有最大动能 B、小孩从C荡到B的过程中,动能转化为势能

C、小孩从B荡到C的过程中,动能转化为势能

D、小孩在B点时机械能为0

4.空降兵从高空跳伞执行侦查营救任务,跳伞勇士在空中匀速下落的过程中,他的

() A重力势能增大,机械能增大B.重力势能减小,机械能增大

C.重力势能减小,机械能不变 D.重力势能减小,机械能减小

5.“神州六号”载人飞船的返回舱下落到地面附近时,由于受到空气阻力而做减速运动。在减速下降的过程中,返回舱的 ( )

A.动能增大,势能减小

B. 动能减小,势能减小

C. 动能不变,势能减小

D. 动能减小,势能增大

6.跳水运动员从腾空跳起向上运动后再向下落入水中,若不计空气阻力,在整个空中运动过程中,运动员的()

A动能先减小后增大,重力势能先增大后减小,机械能不变

B.动能先增大后减小,重力势能减小先后增大,机械能不变

C.动能先减小后增大,重力势能先增大后减小,机械能增大

D.动能先增大后减小,重力势能先减小后增大,机械能减小

7 .皮球从某一高度释放,落地后反弹上升,上升的最大高度比刚释放时的高度低一些,皮球在上升和下降的的过程要克服空气摩擦等对外,皮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机械能(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五、课堂反馈:

《合理利用网络》名师教学设计

《合理利用网络》名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媒介素养和“信息节食”, 了解网络规则 能力目标:学会“信息节食”;掌握正确地传递网络正能量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正确的网络生活意识和习惯;养成遵守网络规则的意识;养成利用网络合理表达诉求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网络的正面作用, 学会利用网络优势正确上网。 难点:掌握正确的网络生活方式。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关于青少年该不该上网存在下面观点: 奶奶:孩子们回家后不是玩手机就是看电脑, 网络彻底把孩子们从大人身边夺走了。 爸爸:有了网络, 在公交车上也可以看新闻, 发邮件, 在线学习, 可以充分利用时间。 你如何看待奶奶和爸爸的观点?我们应该如何利用网络呢?今天我们就这些话题展开学习——合理利用网络。 二、新课学习 探究一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活动(一) 学会“信息节食”, 合理使用网络

材料一中学生小明经常听同学谈论网络世界很精彩, 于是, 他便跟着同学去了一次网吧。谁知这一去便一发不可收拾, 他一上起网来把什么都忘掉了。家长、老师多次教育他, 他都不听, 经常在网吧一泡就是一个晚上, 后来竟发展到从家里偷钱到网吧上网。由于经常浏览一些不健康的网站, 他的学习成绩直线下降, 视力也受到严重影响, 而且染上了吸烟的坏习惯。 材料二据有关调查显示:48.28%的青少年接触过黄色网站;4 3.39%的青少年收到过含有暴力、色情、恐吓、教唆、引诱等内容的电子邮件或电子贺卡。色情信息和暴力信息是青少年遭受网络伤害的两大因素。14.49%的青少年因为相信了网上的虚假信息造成了财物损失或身心的伤害。 探究:材料一给我们什么启示?对于网络上冗杂的信息, 我们又该如何呢? 小结:①沉迷网络影响身心健康, 影响学习, 甚至有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②我们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和工作有关的信息, 不应在无关信息面前停留, 不应在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 更不可沉溺于网络, 要学会“信息节食”。 ③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 让谣言止于智者, 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 明确:今天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重要的和。 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

机械能一章学案

机械能一章学案 1.对公式W = F s cosθ的理解 (1)公式适用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2)公式中的F、s和θ的物理意义是什么?(3)功是矢量还是标量? (4)正功、负功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5)功是过程物理量还是状态物理量? 2.功率 (1)定义式 问题:公式的物理意义和适用条件是什么? (2)条件式P = F v cosθ ①式中的θ与公式W = F s cosθ中的θ的区别是什么? ②P何时为平均功率何时为瞬时功率? ③F是否一定为恒力? ④P恒定时物体做什么性质的运动?F为恒力物体的功率P如何变化? ⑤公式P = W /t和F v cosθ的应用如何选择? 3.动能 (1)动能是过程物理量还是状态物理量? (2)动能是矢量还是标量? 4.做功跟动能改变的关系 (1)W总是否包括物体所受的重力做的功?如何求W总? (2)动能定理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5.重力势能Ep = mgh (1)重力势能是状态量还是过程量?(2)重力势能是矢量还是标量? (3)重力势能是相对量,还是绝对量?重力势能的变化是相对量,还是绝对量?(4)重力势能正负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6、做功和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 (1)重力做功的特点是什么? (2)做功和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是什么? 7.弹性势能 与重力势能相类似,作定性了解. 8.机械能守恒定律 (1)机械能守恒条件是什么?如何理解这个守恒条件? (2)除地球外,如果一个系统有多个物体组成,此系统机械能守恒条件是什么?(3)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达式有哪些? 9、功能关系 (1)什么是能? (2)功和能的关系是什么?如何理解这个关系?

(3)机械能范围内的功能关系 ①动能变化量由什么功量度? ②重力势能变化量由什么功量度? ③弹性势能变化量由什么功量度? ④机械能变化量由什么功量度? (4)其它功能关系 ①分子势能变化量由什么功量度?②电势能变化量由什么功量度? ③电磁感应中感应电流所产生的电能由什么功量度?

2012新课标人教版初二物理下册11.4《机械能及其转化》导学案

三河市第六中学导学案 年级: 八 学科: 物理 课题:《机械能及其转化》 课型:预习展示 主备人:王刚 审核:_八年级物理组 课时: 1 使用时间:_ ___姓名: 天才是百分之一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爱迪生 1 11.4《机械能及其转化》导学案 学习目标:1.理解机械能的概念. 2.知道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 3.能解释一些能之间转化的物理现象.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动能的大小跟物体的_________和_________有关. 2、重力势能跟物体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_有关. 二、课内探究: (一)阅读课本P 71想想做做1中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我来归纳:滚摆下降时,高度逐渐_______,速度越来越______,重力势能逐渐_______,动能逐渐_____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 2讨论一下吧:当滚摆处于什么位置时动能最大?重力势能最小?当处于什么位置时动能最小,重力势能最大? (二)分组讨论P 71想想做做2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我来归纳:小球从A 点运动到B 点时,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能;从B 点运动到C 点时,_____能转化为______能;从C 点运动到B 点时,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能;从B 点运动到D 点时,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 (三)阅读课本P 72,完成下列填空. 我来归纳:______________统称机械能.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完成课本P 72图11.4—3想想做做的实验,讨论一下吧 1、铁锁的动能和势能是怎样转化的? 2、铁锁回的到原来的位置吗?,为什么? 3、在此实验中,机械能的总量守恒吗?如果不守恒,它有什么变化? (五)阅读课本P 73“科学世界”的文章,了解人造地球卫星的近点和远点 三、我来试一试: 典型例题 例1、向上抛出的石块在空中上升时是______能转化为______能;到达最高点后下落,是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能. 例2、电动小车沿斜面向上匀速行驶,则在这个过程中( ) A 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总机械能不变 B 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总机械能不变 C 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小,总机械能不变 D 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加,总机械能增大 针对练习 1、洒水车沿街道匀速行驶,将水洒向路面,在此过程中它的动能将_____,这是因为速度虽不变,但___________. 2、一个同学在蹦床上玩,从跳起到上升至最高点的过程中,_______能逐渐增大,_____能逐渐减小.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_能. 3、神州五号飞船飞离地面的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大,在此过程中,航天英雄杨利伟所具有的动能变_______,具有的机械能变________. 4、2004年8月26日,在雅典举行的奥运会中,我国跳水运动员郭晶晶以绝对优势夺得女子三米跳板冠军,为我国争得了荣誉.她在起跳过程中,跳板的________能转化成________能,又转化成_________能,最后转化成她的________能,而进入水中. 5、自行车下坡,不踩脚踏板,速度也越来越快,从能的转化角度分析,是因为______能越来越小,______能越来越大. 6、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的椭圆轨道运行,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动时,它的重力势能______,动能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7、空中沿水平方向飞行的一架飞机,正在向灾区空头物资,空投过程中,飞机的动能和势能的变化情况是( ) A 、 动能和重力势能都增大 B 、动能和势能都减小 C 、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 D 、动能不变,重力势能不变 8、日常生活中,处处存在阻力和摩擦,机械能总是守恒吗?过山车你见过吗?当它从最高处滑下后,再爬上另外一个坡,这个坡的高度能不能与最高处相等,为什么?

八年级物理全册 10.6 合理利用机械能学案(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 10.6 合理利用机械能学案 (新版)沪科版 1、知道动能、势能、机械能。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动能、势能的大小跟那些因素有关。 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动能、势能及他们的转化。 一、知识链接: 1、用动滑轮提升重物时,如果考虑摩擦和动滑轮自重,实际拉力物重的一半。 2、你能计算出一枝铅笔的铅芯利用效率吗? 二、目标落实目标一:什么是机械效率? 1、阅读课本202页看图10-33回答:比较弹簧测力计两次拉力做功你会发现什么?我的发现: 2、实验证明了什么?我的回答是: 3、什么是总功? 4、什么是额外功?什么是有用功? 【点拨】 使用机械时,会有省力、方便等有利因素,但由于机械本身的自重,以及摩擦等因素,所以要做更多的功。拉力所做的功,物理学叫。在这一总功中包含了拉力在提起重物时,必须克服动滑轮的自重和滑轮转动时的摩擦阻力做的功。这部分功,是无用

的,但又不得不做,称为。从总功中减去额外功,就是有用的功,物理学中叫。 5、什么是机械效率?有用功和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计算公式为η=100%,η:机械效率,W有:有用功,W总:总功【明确】 在实际计算中,机械效率通常被表示为一个百分数,没有单位;由于W总 W有,所以<1,因此机械效率必然小于100%、如果有人告诉你某机器:η大于1或大于100%,那肯定是错误的。目标二:机械效率的计算 【练一练】 用一个动滑轮,将200N的物体匀速提升2m,拉力F为 120N,此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是多少?分析:解此题的关键是要注意用动滑轮提起物体时,动力F把绳子末端拉起的距离是物体被提起高度的2倍。已知:求:η。解:目标三: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 【实验】 按如图所示的方式组装好滑轮组,并使用滑轮组提起相应的重物,将三次实验数据填写在下表中,比较三次测算的机械效率是否相等。 【小结】 1、同一滑轮组,载重越大,机械效率越,所以滑轮组在满载情况下工作,以增大有用功占总功的比例,提高机械效率。

合理利用网络(学案)

合理利用网络(学案)

核心素养目标导学 1、主动适应〝互联网+〞等社会信息化趋势。 2、珍爱生命。具有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 3、增强法治信仰。明白是非,具有规那么与法治意识。1、知道网络生活的基本准那么,学会理性参加网络生活。 2、理解传播正能量的作用,掌握传播网络正能量的途径和方法。[来源:1ZXXK] 学习重点:如何合理利用网络。 学习难点:掌握正确的网络生活方式。 学习内容及过程: 一、自主预习〔相信自己,我能行!〕 (一)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来源:学+科+网Z+X+X+K] 1. 我们应该如何合理利用网络?〔① -- ④〕 ①.要提高,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来源:1ZXXK] ②.要学会〝〞。 ③.要学会辨别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 ④.自觉遵守道德和,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 2、如何做到〝信息节食〞?〔① -- ③〕 ①.我们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和工作有关的信息。 ②.不应该在无关信息面前停留,不应在信息上浪费精力。 ③.更不可于网络。 3、如何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来源:1ZXXK] 〔1〕理由:网络无限,自由有界,、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那么。〔2〕要求: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网络言论负责,不制造和传播谣言,不泄露他人隐私,不恶 教师札记 或 学生反馈[来源:学。科。网Z。X。X。K]

意攻击他人,不宣泄极端等。 〔二〕传播网络正能量 4、如何传播网络正能量?〔① -- ②〕 ①.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为社会发展。 ②.我们要在网上传播。5、如何让网络公共空间充满正能量、高扬主旋律?〔① -- ③〕 ①.要践行社会主义。 ②.不断提高网络。 ③.共同培育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 二、课堂练习〔认真读题、准确作答!) 1、青少年学生在利用手机网络学习知识、拓宽视野、与人交往的同时,要做到〔〕 ①.提高辨别能力,拒绝不良信息②.遵守法律,不造谣传谣,不泄露国家机密 ③.谨防上当受骗,拒绝使用网络④.追求新奇刺激,广交各种网友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② 2、小永在初一时是一名学习优秀、思想进步的学生,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学会了上网,从此迷上了网络游戏,家长和老师多次教育他仍不知悔改。为获得上网吧的钱,他与另一名同学进行抢劫,被抓到了派出所。这一材料主要告诉我们〔〕 A.小永是一个网痴 B.网络是害人的东西 C.谁上网就会被迷上,就会走上犯罪的道路 D.我们要做网络的主人,要文明上网 3、2019年12月,深圳一网民因传播〝深圳发生恐怖袭击,砍死11人〞的虚假恐怖信息,构成散布谣言扰乱公共秩序的违法行为,被依法行政拘留二日。该网民的行为警示我们青少年〔〕 A.正确认识网络的两面性,用其所短,避其所长 B.要学会采取各种网络技术手段达到自己目的 C.违反法律就要受到刑法处罚 D.要合理利用网络资源,自觉遵守网络规那么【三】作业: 作业本:1、我们应该如何合理利用网络?

机械能守恒定律学案

第八节 机械能守恒定律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机械能,知道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2.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得出过程; 3.会根据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能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有关问题。 二、学习重点: 1.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其条件。 2.能在具体问题中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三、学习难点: 1.在具体问题中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及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运用。 四、学习方法: 讨论法、归纳法、讲授法 五、学法指导:课下认真阅读教材,完成学案中设置的任务,课上小组探究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完成本节内容。 课前预习 1.重力势能:=p E _________、动能:=k E _________、弹性势能:发生 的物体各部分之间,由于有弹力的相互作用,也具有势能这种势能叫弹性势能。 2.机械能 (1)概念:_______能、______势能、______势能的统称。 (2)表达式:E = + 3.机械能守恒定律内容: 表达式为: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4、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课内探究 任务一:探究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 1.分析在不考虑阻力的情况下,下面几种情况动能和势能是怎么转化的?猜想动能和势能的总和有何特点? 1. 2. 3. 4. 任务二:演示实验: 实验一:如图,用细线、小球、带有标尺的铁架台等做实验。把一个小球用细线悬挂起来,把小球拉到一定高度的A 点,然后放开,小球在摆动过程中,记住它向右能够达到的最大高度C 点。如果用尺子在某一点P 挡住细线,看一看这种情况下小球所能达到的最大高度B 点。 观察实验现象,回答下面问题: ①、第一次小球向右能够达到的最大高度C 点与A 点的高度有何关系?如果用尺子在P 点挡 住细线,这种情况下小球所能达到的最大高度B 点和A 点的高度又有何关系?在运动过程中 都有哪些力做功? ②、分析小球从A 点到最低点O 以及从最低点O 到C 点(或B 点)的运动过程动能和重力势 能怎样转化?这个小实验说明了什么? A 甲 乙 A O P B

机械能及其转化导学案

机械能及其转化 一、学习目标: 1.能用实例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2.能解释一些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之间相互转化的简单物理现象。 3.通过自制单摆,进行观察和实验认识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 二、学习过程: 复习及预习展示 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是物体的和;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是 和;影响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是。 探究一: 要求:利用滚摆进行实验,讨论它在运动的过程中动能和势能是如何变化的? 请你解答下列问题: ⑴在滚摆位于最高点时,它的速度、高度、动能和势能如何? ⑵在滚摆位于最低点时,它的速度、高度、动能和势能如何? ⑶思考在滚摆运动的过程中,它具有的动能和势能的增减之间有什么联系? 探究二: 乒乓球从空中下落、撞地、弹起的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是比较复杂的,你能分析一下吗? 答:乒乓球在下落过程中,是转化为;当球落地撞击地面时,球发生,球的转化为;球在恢复原状的过程中,球的又转化为;球弹起后,球在上升 过程中,是转化为. 归纳总结: 和、统称为机械能;动能和势能是可以的。 讨论回答: 为什么滚摆每次上升的高度都比前一次低呢?乒乓球为什么不一直蹦下去呢? 探究三: 要求:利用自制的单摆球并参考“想想做做”进行实验,并解决提出的问题。 请你解答下列问题: ⑴摆球会碰到你的鼻子吗?摆球到你鼻子的距离有何变化? ⑵讨论你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并思考:在什么样的环境里才能使摆球正好到达你的鼻子? ⑶整体交流:你认为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是什么? 自主阅读:科学世界中“人造地球卫星”并组内讨论,完成下面题目。 人造地球卫星沿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转,卫星在近地点时能最大,在远地点时能最大,从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的过程中,转化为。在这个一系列的过程总机械能的总量是,或者说。 当堂巩固习题 1、骑自行车上坡前,往往要加紧蹬几下,加大速度,增加自行车上坡时的,上坡时,这些转化为,车就容易上到高处。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诗句表达了诗人苏轼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拉弯的弓箭射出去,这一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情况是转化为。 3、2003年3月20日,美英联军调用大量空降部队对伊拉克实施军事打击。在空降兵离开机舱,尚未打开降落伞的一段时间里,他们在空中加速下降。若不计空气阻力,那么在这段时间里,空降兵的重力势能,动能,机械能。 4、下列现象属于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的是() A.爆竹腾空而起 B.水从高处落下 C.从地面上弹起的皮球D.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行驶的汽车 5.下列过程中,不属于势能转化为动能的是() A.小球从光滑的斜面滑到底端 B.汽车加速爬上山顶 C.玩具弹簧枪将“子弹”射出去 D.推开的弹簧门自动关闭 6、下列过程中,属于动能转化为势能的是() A.拉开的弓,放手后把箭射出去 B.小铁球在空中下落 C.运动的小球滚上光滑的斜面 ........ D.在水平地面上滚动的足球 7、在下列情况下,机械能发生了变化的是() A.物体从光滑的斜面上自由滑下的过程 B.跳伞运动员从空中匀速下落 C.汽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前进 D.高空中沿水平轨道匀速飞行的飞机 8、自行车匀速上坡的过程中,它的 ( ) A.重力势能增加,动能和机械能不变 B.重力势能和动能增加,机械能不变 C.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和机械能增加 D.动能、重力势能和机械能都增加 9、关于机械能的转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静止的雪撬从山坡上滑下,势能转化为动能 B.静止的雪撬从山坡上滑下,动能转化为势能 C.滚摆下降时,动能转化为势能 D.卫星从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时,势能转化为动能 10、下列哪种情况机械能没有变化() A.利用滑轮组匀速提升重物B.沿斜面匀速下滑的木块 C.正在匀速上升电梯重的人D.地球同步通信卫星随地球运动 11、站在高台上把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以400J的动能抛出,物体运动过程中机械能不变,经过了3s,它的动能变为100J,且势能为900J,问:(1)当其势能为600J时,物体运动的位置是在抛出点的上方还是下方,这时的动能为多少?(2)当其动能为800J时,物体的重力势能是多大?(3)当物体撞击地面前一瞬间,动能多大?(4)物体被抛出时,离水平地面的高度多大?

10.6(1)合理利用机械能导学案

课题:合理利用机械能(一)课型:新授 姓名 序号 30 【学习目标和重难点】 学习目标 1、知道机械能由动能、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组成; 2、能设计实验探究动能和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 3、知道动能势能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以及如何转化。 教学重点:能设计实验探究动能和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知道动能势能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以及如何转化 【教学方法和手段】探究法、对比法。 【学法指导】讨论法、举例法。 【学习过程】 1、课前准备 ) ;) ;(3) 。 3、功率是表示 的物理量;物理学中把物体 叫功率。 4、功率的公式为 ,国际单位 ,用符号 ;1W= 。常用单位:1kW= W 。 5、功率的公式推导: = = 。 2、课堂研讨 (一)机械能的概念 1.能:一个物体能够对别的物体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简称能。 [理解]做功的过程,就是能的转化过程。 2.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我们就说它具有的能量越大。 3.能的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为J 。 例1:下列关于能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只有在做功时才具有能量 B.物体具有能量一定在做功 C.没有做功的物体一定不具有能量 D.能够做功的物体一定具有能量 例2:下列物体具有能吗?试分为三类,说出分类依据。 1、在水平轨道上滚动的钢球 2、被压弯的跳板 3、天花板上的吊灯 4、拉弯的弓 5、上紧的发条 6、被举高的重锤 7、在地上滚动的足球 8、放在课桌上的书本 9、在水平公路上行驶的小汽车 4.认识三种能: (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2)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 (3)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 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例3:空中飞行的小鸟具有什么能?被压缩的弹簧具有什么能? (二)实验探究: 1.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1)猜想一:动能的大小跟物体运动的速度有关; 猜想二:动能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有关。 (2)思考:如何设计实验?实验方法是 。 本实验研究对象是 。如何改变(控制)速度? 。 如何判断动能大小? 。 (3)归纳结论:质量相同时,速度 的物体,具有的动能 ;速度相同时,质量 的物体,具有的动能 。所以说物体 越大, 越大,它具有的动能就越大。 例4:判断动能变化情况: ①一辆汽车加速运动,它的动能 。 ②火车进站时做减速运动,它的动能 ;停止后,它的动能等于 。 ③一辆洒水车在马路上匀速前进并洒水,它的动能 。 例5:比较动能大小 ①汽车空载和满载时以相同速度前进: 动能大。②某同学慢跑和快跑时: 动能大。 2.探究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 (1)猜想一:重力势能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有关; 猜想二:重力势能的大小跟被举的高度有关 (2)思考:如何设计实验?实验方法 。 本实验研究对象是 。如何判断重力势能大小? 。 (3)归纳结论:质量相同时,物体被举得越 ,具有的重力势 能越大。被举高度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 ,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大。 例6:一架匀速上升的直升飞机,它的( ) A 、动能增加,重力势能不变 B 、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加 C 、动能和重力势能都增加 D 、动能和重力势能都不变 3.探究影响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 (1)主要影响因素:弹性形变的大小。(弹性势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吗?) (2)实例:①弓被拉得越弯,弹性势能就越大,箭就射得越远。 ②钟表里发条上得越紧,弹性势能越大,钟表走得时间越长。 3.课堂训练 (1)夯实基础 1.下列物体各具有什么形式的机械能? (1)在地上滚动的足球 (2)山顶上的一块石头 (3)地面上被拉弯的弓 (4)天空中向前飞行的飞机 2. 关于能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举得高的物体重力势能一定大 B.悬挂着的物体因为没有做功,所以没有能 C.在空中飞行的子弹,具有做功的本领,所以具有能 D.一个物体具有机械能,则这个物体一定既具有动能,又具有势能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合理利用网络》教案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合理利用网络》 教案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合理利用网络》教案 课题 2.2合理利用网络 单元 第一单元 授课人 时间 学习 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树立正确的网络观。 能力目标 初步提高媒介素养,能够积极适应信息化社会,学会合 理利用网络。 知识目标 了解网络规则,知道合理利用网络的具体要求。 重点

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难点 传播网络正能量 学法 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阅读法 教法 情境教学法、讲授法 课前 准备 1、学生课前做好预习,通读本框内容内容,总结网络的利与弊。 2、老师根据课程标准,设计问题与活动,制作课件。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导入新课 1.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卸其QQ,删其微信,去其帖吧,封其微博,收其电脑,夺其手机,摔其Ipad,断其WIFI,剪其网线,使其百无聊赖。然后静坐、喝茶、思过、锻炼、读书、弹琴、练字、明智、开悟、精进,而后必成大器也。” 欣赏漫画和文字,谈谈你的感受? 2.教师导入:网络有利也有弊,我们要学会合理利用网

络。(板书课题) 二、合理利用网络 展示情景材料一:王小明同学是某中学八年级的一名学生,是一个网迷,喜欢打网络游戏,本来成绩优异的他,现在成绩逐渐下降。他认为是互联网害了他。而他的同 学认为,互联网对我们青少年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工 具和交往平台。 辩论:互联网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 弊端大于利呢? (一)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1.面对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作为中学生的我们要提高媒 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理解:提高媒介素养 小调查:同学们有手机吗?你们一般用手机做什么呢? 展示情境材料二:最近,由于受网络的影响,王小明的 困扰越来越多。同学们想一想办法来帮帮他走出困境。 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重要的学习工具和交往平台。我们 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但如果不合理利用,就会沉溺其中,祸害无穷。

《功和机械能》学案

第八章:功和机械能 2、知道功率的意义、公式及单位,会计算功率; 2、计算公式:W= (导出式:W= 、W= ) 3、单位: (J ) 1J= 、意义:表示物体 的物理量; 2、定义:物体在 做的功; 3、公式:P= 导出式:P= (根据P=FV 可知,功率 P 一定时,F 与V 成反比) 、能量:物体能够 ,表示这个物体具有能量; 注意物体质量大小的变化,当物体的质量大小变化时,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会相应改变。(如:洒水车、飞机空投物品、滚雪球等) 相互转化的工程中,机械能的总量 (2)实验步骤: ①取两个质量不同的小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滚下,观察木块被推出去的距离,得出结论; ②取同一个小球,从斜面的不同高度滚下,观察木块被推出去的距离,得出结论; 和

2、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 (1)实验装置: (2)实验步骤: ①让同一重锤从不同高度落下打击小桌,观察小桌陷入沙子的深度,得出结论; ②让质量不同的重锤从同一高度落下打击小桌,观察小桌陷入沙子的深度,得出结论; 和 1、下列情况中,力对物体做功的是() A.用竖直向上的力提书包沿水平方向移动了5m B.用力将重物举到某一高度 C.运动员举杠铃停留了3s D.铁球沿光滑水平面滚动一段距离 2、小明用50N的力将重10N的足球踢出去15m远,在这一过程中小明对足球做的功是();足球在地上滚动的过程中,小明对足球做的功为()。 A.750J B.150J C.0J D.条件不足,无法计算 3、小明背着40 N重的书包沿水平方向走了200m,又登上了大约10m高的四楼才回到了家,则在此过程中小明对书包做的功是。 4、如图,站在甲船上的人用100N的水平力拉乙船,使乙船 向左前进了100m,同时甲船也向右前进了5m。则人在此过程 中做的功为() A.500J B.1000J C.1500J D.条件不足,无法计算 5、若把掉在地上的物理课本捡回桌面,根据你平时对物理课本质量及课桌高度的观察,估计人手克服重力做的功约为() A.0.1J B.1J C.10J D.100J 6、甲乙两台机器做功时,所做的功随时间的变化图线如图,则甲乙 两台机器的功率大小关系P 甲P 乙 7、小明在跳绳游戏中,1min内跳了120次,每次跳起高度4cm。若他的质量为50kg,则他跳一次所做的功为,跳绳时的功率为 8、两名运动员,甲比乙高,若他们举起相同杠铃所用的时间相同,则() A.甲做功多,功率大 B. 甲做功多,功率小 C.甲做功多,甲乙功率相等 D. 甲乙做功相等,乙功率大 9、小明质量为60kg,他从一楼爬到三楼用了10s的时间,则他爬楼时的功率约为(已知一层楼的高度3m) 10、甲乙两人体重之比为5:6,他们同上二楼所用时间之比为2:3,则两人做功之比为,功率之比为 11、桑塔纳轿车的功率为66kW,当它以120km/h的速度在高速公路上匀速行驶时,车受的阻力大约是N。 12、拖拉机在地里深耕时,总比在道路上行驶时的速度慢,这是为了() A.提高机械的功率 B. 增大拖拉机的牵引力 C.节省燃料 D. 提高柴油机的功率

11.4《机械能及其转化》导学案

11.4《机械能及其转化》导学案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理解机械能的概念 2.知道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 3.能解释一些能之间转化的物理现象. 知识链接: 1、动能的大小跟物体的_________和_________有关. 2、重力势能跟物体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_有关. 3、弹性势能跟物体的______________有关. 感受新知: 学点一:机械能及其转化(阅读课本71-72页,完成下列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统称机械能 2、认真观察滚摆实验:当滚摆下降时,高度逐渐_______,速度越来越______,重力势能逐渐_______,动能逐渐_____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 3、讨论一下吧:当滚摆处于什么位置时动能最大?重力势能最小?当处于什么位置时动能最小,重力势能最大? 答: 4、认真观察单摆实验:小球从A点运动到B点时,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能;从B点运动到C点时,_____能转化为______能;从C点运动到B点时,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能;从B点运动到D点时,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 5、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尽管动能、势能的大小会变化,但是机械能的________不变,或者说机械能是_______________。 学点二:水能和风能的利用(阅读课本72页,完成下列填空) 自然界的_______和___都是具有大量__________的天然资源。人们将它们可以转化为其他能量加以利用。风能用来发电时,就是将___能转化为____能。 当堂练习: 1、向上抛出的石块在空中上升时是______能转化为______能;到达最高点后下落,是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能. 2、电动小车沿斜面向上匀速行驶,则在这个过程中( ) A 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总机械能不变 B 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总机械能不变 C 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小,总机械能不变 D 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加,总机械能增大 1

遵义专版2017春八年级物理全册第10章机械与人第6节合理利用机械能第2课时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导学案新版沪

第2课时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学习目标】 1.理解动能、势能的相互转化。 2.能解释一些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之间相互转化的简单物理现象。 【学习重点】 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学习难点】 机械能的相互转化。 行为提示: 1.认真阅读学习目标,用双色笔将行为动词画上记号。 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情景导入:湍流的水推动水车,拉开的弹弓能将弹丸射出。在这个过程中水、弹弓是否做了功?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知识板块一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换 自主阅读课本第209~210页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滚摆实验: 上升过程中,动能__减小__,重力势能__增加__。 下降过程中,动能__增加__,重力势能__减小__。 范例:分析下图所示的运动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1)由C到B:动能__增加__,势能__减小__。 (2)由B到A:动能__减小__,势能__增加__。 (3)由A到B:动能__增加__,势能__减小__。 …… 结论:只有动能和势能__相互转化,能量总和不变__。 2.什么叫机械能?单位是什么? 答: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机械能。单位:焦耳。 独立完成知识板块,教师巡视。根据完成情况挑几组同学带领大家分别学习板块,其他同学补充或纠错。

教师选择两组同学在全班展示方案一、二,小组同学互相点评。 各小组将知识板块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展示到小黑板上,寻求小组间合作探究,共同解决。 对照学习目标思考: 1.今天我学到了什么知识? 2.我掌握了哪些研究方法? 3.我还存在的疑惑是什么?3.(1)当卫星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动时,它的势能、动能、速度如何变化?当卫星从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时,它的势能、动能、速度又如何变化?卫星运行过程中机械能如何变化? 答:远→近,势能减小,动能增大,速度增大。 近→远,势能增大,动能减小,速度减小。 卫星在大气层外运行,不受空气阻力,只有动能与势能的转化,因此机械能守恒,即机械能不变。 (2)卫星在近地点的动能最__大__,势能最__小__;在远地点的动能最__小__,势能最__大__。 对学:分享检测题:①对子之间检查独学成果,用红笔互相给出评定等级。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2.2《合理利用网络》导学案+练习题

2.2 合理利用网络 一、学习目标 1.识记合理利用网络的具体要求。 2.提升辨识、取舍信息的能力,提高媒介素养;增强合理利用网络的能力;能够在网络交往中恪守道德、遵守法律。 3.不沉迷于网络,树立珍惜亲情、友情的意识。 二、自主预习 1.我们要提高,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2.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等不良信息。 3. 、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 4.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 三、合作探究 辨析:有人说,网络世界真假难辨,我们还是不要上网了,远离网络世界。 四、随堂演练 1.“网络是一座信息的宝库,也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场,积极有用的信息与各种负面信息交织在一起。”这句话说明了() A. 网络是个非常自由的世界 B. 网络信息良莠不齐 C. 网络世界可以摆脱任何约束 D. 网络世界可以使我们获得各种信息 2.有个自称“冲击波杀手”的黑客在网上散播“冲击波”病毒,病毒大范围传播。该病毒感染力和破坏力极强,几天内使全球50多万台电脑受到病毒感染,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十亿美元。散播该病毒的“黑客”后来被逮捕。这一案例告诉我们() A.上网要遵守法律这一行为规则 B.现代科技迅速发展也带来了许多不利因素

C.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使其趋于完善,不被“黑客”利用 D.要充分认识到电脑病毒的危害性 3.对网络世界,有这样形象的比喻:“如果你爱你的孩子,你就让他上网,那里是天堂;如果你不爱你的孩子,你就让他上网,那里是地狱。”这说明() A.网络是大人的天堂、孩子们的地狱 B.网络是有益处的,英雄有用武之地 C.网络只有害处,是魔鬼 D.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有利又有弊 4.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下表是爷孙生活方式的对比情况。 材料二:随着微信、微博、论坛、博客的兴起,网络成为人们阐述思想、表达诉求的重要平台。但是,众多虚假信息鱼龙混杂,不少低俗、恶俗信息充斥其中。网友被忽悠、青少年被毒害、是非被扭曲的事时有发生,网络大环境亦被污染。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 (2)结合两则材料,谈谈我们应如何合理利用网络。 【答案】

第十二章机械能和内能教学案

课题:动能势能机械能 课型:新授课时间: 执笔:赵永锁审核:姜佑祥 [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 (2)知道什么是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3)知道什么是势能及影响势能大小的因素。 (4)知道机械能和机械能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2、方法与过程: (1)通过观察和分析,知道机械能和势能的相互转换 (3)体验用类比方法,加深对物理概念理解的过程,学会迁移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有应用科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积极性。 (2)通过探究,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主动学习的兴趣。 (3)学会自己查找资料,培养自学的能力。 [学习重点] (1)能量概念的建立;(2)动能和势能概念的建立 [学习难点](1)探究动能与那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2)探究重力势能与那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学法指导]自学、实验探究、关键点拨、练习巩固等相结合 [学习过程] 一、导入谈话: 自然界的物体和能量是分不开的,那我们今天就来好好研究一下。 二、自学自测: 自主学习文本,完成自测作业 (1)、江河里流动的水具有能。如果在江河上修筑拦河坝,抬高坝内水位就能增大坝内水的能。当这些水流下带动发电机发电时,机械能转化为能。(2)、“跳高”是一项常见的体育运动,跳高运动员在比赛中都是先助跑一段距离后才起跳,助跑是为了() A.增大运动员的惯性B.增强运动员表演的观赏性 C.增大运动员的动能D.避免运动员受伤 (3)一游客在乘缆车匀速上山的过程中,他的动能______,机械能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三、互学互助: 小组合作探究,课堂展示成果 出示斜槽,并演示钢球从斜槽上滚下,在水平桌面上撞击木块,使木块移动了一段距离。让学生分析碰撞过程中,做没做功? 利用学生分析的结果“钢球对木块做了功”引入能量的概念: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可见物理学中,能量和功有着密切的联系,能量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 不同的物体做功的本领也不同。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的能量越大。

初中物理《合理利用机械能》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十章机械与人第 一节合理利用机械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机械能包括动能与势能,能用实例说明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能解 释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之间相互转化的简单现象。 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设计,逐步养成在实验中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善于分析数据、归纳总结的思维培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机械能与人们生活的联系,增强合理利用能源的意识。 重点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 难点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合作探究】 1.动能与势能 (新课引入)亚洲极限运动赛U 型管滑板 物理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即它具有做功的本领,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因此,流动的水、风,张开的弓都具有__。物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国际单位制中,能的单位与功的单位相同,都是__。 势能分为_____和______。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做_____。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_____。动能和势能统称为_____。 探究一:物体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我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控制的变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序号下滑物体速度大小木块运动的距离远近 1钢球 2钢球 3玻璃球 4钢球 数据分析:分别比较1.2 组3.4 组 结论:1. _____相同时,速度大的物体具有的_________。 2. _____相同时,_____的物体__________。 概念规律: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_____和_____有关。____越大,____越大,物体所具有的____就越大。 巩固题为什么要对机动车的行驶速度进行限制?同样的道路上,不同车型的限制车速不一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二:物体势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我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控制的变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4 机械能 学案

机械能 【学习目标】 1.了解动能、动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含义。 2.知道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决定因素。 3.知道动能和重力势能之间的转化。 4.知道机械能的含义。 【学习重难点】 1.知道几种机械能之间的转化. 2.掌握并学会相关计算 【学习过程】 1.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请你讲讲什么是能量? 2.动能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势能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势能包括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类。 在研究重力势能和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重力势能的大小可以用_____________来比较。 决定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决定弹性势能的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我们可以怎么比较以上各种能量的大小。 能量的单位是_____________,符号_____________。 4.机械能包括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动能与重力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请分析单摆在摆动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A 1 / 2

类似地请分析过上车在运行过程中,重力势能和动能之间的转化。 试试看,你学会了没有? 5.如图1是小朋友玩蹦蹦床的情景,对他们在上升和下落过程中机械能的变化,下列分 析不正确的是( ) A.小孩上升到最高点时的重力势能最大 B.小孩在空中下落的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C.小孩下落到最低点时蹦蹦床的弹性势能最大 D.小孩下落到最低点时的动能最大 6.自行车沿斜坡匀速下滑的过程中,它具有的 A.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B.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少C.动能不变,机械能减少D.重力热能减少,机械能减少 图1 2 / 2

10.4 机械能及其转化

凤州初级中学八年级物理导学案 课题:机械能及其转化总课时28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1、能用实例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2、能解释一些相关动能、 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之间相互转化的简单物理现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理解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原 理。 【重点难点】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理解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自主学习】(自学教材68页,必要时小组实行交流,小组代表口头展示。) 1、物体因为______而具有的叫动能。_____和______是影响它的大小的因素。 2、势能分为____和_______两种.物体因为被_____而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 它的大小受______和_______的影响;弹性势能是指物体因为发生______而具有 的能量,它的大小与_________大小相关。 3、机械能的定义:和之和。 4、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合作学习】(小组交流合作完成以下内容,教师点拨促学、强化所学) 活动一:演示滚摆实验。(实验时要注意观察:滚摆在下降过程中高度和速度如 何变化;上升过程中高度和速度如何变化。) 分析:1、滚摆在下降过程中,高度逐渐________,速度逐渐_________, 说明滚摆的重力势能逐渐_______,动能逐渐______;滚摆在上升过程 中,高度逐渐________,速度逐渐_________,说明滚摆的重力势能逐 渐_______,动能逐渐______; 2、可见:当滚摆在最高点时,高度最________,速度最_________, 此时滚摆的重力势能最_______,动能最_______;当滚摆在最低点时, 高度最________,速度最_________,此时滚摆的重力势能最_______, 动能最_______; 实验结论:物体的__________能和___________能能够相互转化。 活动二:对照单摆说出其在运动过程中动能和势能是如何变化的: 由A到B 由B到C 活动三:分析“张弓射箭”过程。分析它的能量变化。 运动阶段箭的 质量 箭的 速度 弓的 形变 箭的 动能 弓的弹 性势能 松手 前 松手 后 结论: 思考:水能和风能有哪些利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