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统计指数的分类

简述统计指数的分类

统计指数,是统计学上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是描述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数值型概念。为了全面地反映总体各单位的现象数量关系,就需要根据统计研究目标,将统计总体划分成若干性质不同的部分,这样做的结果,就产生了统计指数。如何用指数表示对总体现象的数量描述呢?例如某种水果有多少产量,在不同地区该品种的产量各占

多大比重等等。由于有多个品种、不同地区等情况,因而采用不同的统计指数形式来反映这些总体的数量特征,也就是说,要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对数来描述总体现象的数量特征。指数的种类很多,它们按各自所包含的内容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综合指数、平均指数、调和指数等。

在统计学中,除了应用概率论外,最常用的分析方法有:相对指数、平均指数、调和指数、标志变异指数、等级指数、构成指数、累计指数、离散程度指数、偏度指数等等。其中最常用的是相对指数。相对指数又称变异指数,是描述现象数量变动程度的相对数。用相对数表示变量数值大小的方法叫做相对指数。如果变量x与y有一个共同的参数n,那么二者的相对指数定义为:其中: K是称为相对数的函数。例如: 0.1和-10两个数都表示10以下的小数,但0.1表示

的小数较大。

统计指数的分类方法有两种:一是按研究的范围不同进行分类;

另一种是按变量的性质进行分类。(1)按研究范围不同进行分类按研

究范围的不同,统计指数可分为总量指数、平均指数和变异指数三种。

总量指数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规模的相对数,它只能说明总体的“量”的特征,而无法说明总体各单位之间的关系。总量指数根据所研究的总体单位数的不同可分为总体单位总量指数和总体单位平均

量指数。前者是说明总体中各单位占总体总量的百分比;后者是说明各单位的人均数量占总体人均数量的百分比。平均指数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内部构成的相对数,它既能说明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量”的特征,又能说明各单位在总体中所占的比重,是描述现象数量差异的主要方法。 (2)按变量的性质进行分类根据变量的性质不同,统计指数又可分为连续性变量指数、离散变量指数和时间序列指数等。①连续性变量指数是用来表示现象在某一时间内发展过程的数量指标,也可以用这种指数对现象进行连续性的描述。

统计学教案——统计指数

第八章统计指数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统计指数的概念和分类,各种指数的编制基础、编制原则、编制 方法和应用条件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统计指数的概念和分类,总指数的综合形式,总指数的平均形式,指数体系与因素分析等。 难点:各种指数(指数体系)编制的基础、编制的原则、编制的方法和应用的条件。【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学习重点:主要讲授 第一节统计指数的概念与分类 一、统计指数的概念 广义上说,指数是指用来反映研究所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变动状况的相对数。 狭义上说,指数是指用来综合反映所研究社会经济现象复杂总体数量变动状况的相对数。 二、统计指数的分类 按所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统计指数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按所表明现象的数量特征不同,统计指数分为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总指数按其所采用的指标形式不同,可以分为综合指数与平均指数。 按比较对象不同,统计指数可分时间性指数、地区性指数和计划完成指数。 在指数数列中按所采用的基期不同,统计指数可分为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三、统计指数的性质 1.综合性。 2.代表性。 3.相对性。 4.平均性。 四、指数在经济分析中的作用 1.综合地反映复杂经济现象总体的变动方向和程度。 2.分析在现象总体的变动中,各构成因素影响的大小。 第二节综合指数 一、综合指数的概念及计算的一般原理 指数方法论主要是研究总指数的计算问题,总指数的编制方法,其基本形式有两种:一是综合指数,二是平均指数。两种方法有一定的联系,但各有其特点。 综合指数是对两个时期范围相同的复杂现象总体总量指标对比形成的指数,在总量指标中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因素,将其中被研究因素以外的一个或一个

第七章 统计指数

第7章统计指数 【教学内容】 统计指数是统计分析中广为采用的重要方法之一。本章阐述了统计指数的概念、作用和种类;个体指数和总指数;简单指数和加权指数;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综合指数的编制原则与方法;平均指数的编制方法;指数体系和因素分析;总量指标的两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平均指标的因素分析。 【教学目标】 1、明确统计指数的概念、作用和种类: 2、掌握综合指数、平均指数的编制原则和方法: 3、掌握统计指数体系及因素分析方法和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 1、统计指数的编制方法: 2、指数的因素分析方法。 第一节统计指数概述 一、统计指数的概念和作用 (一)统计指数的概念 统计指数产生于18世纪后半期,起源于度量物价变动或评价货币购买力的需要。在社会实践中,商品价格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一定时期内有的商品价格上升,有的商品价格下降,要综合反映该时期多种商品价格的总变动趋势,就需要寻求某种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统计指数也就应运而生。 人们最先研究商品价格的总变动是从研究单种商品价格变动开始的,通常是在计算单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指标(即个体指数)后,再对其进行简单的算术平均、几何平均或调和平均。后来发展至加权平均,以反映全部商品的价格总变动,这便是统计总指数的雏形。统计学理论中,统计指数主要指总指数。 迄今为止,统计界认为,统计指数(简称指数)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种。 (二)统计指数的作用 统计指数主要有如下几方面的作用: 1、综合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变动方向及变动幅度。 2、分析现象总变动中各因素变动的影响方向及影响程度。

3、反映同类现象变动趋势。 二、统计指数的分类 统计指数从不同角度可以进行如下分类: (一)按研究范围不同,可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二)按编制指数是否加权,可分为简单指数和加权指数 (三)按指数性质不同,可分为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四)按反映的时态状况不同,可分为动态指数和静态指数 第二节综合指数 一、数量指标综合指数的编制 编制工业产品产量、商品销售量、农副产品收购量等数量指标总指数时,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如何使不能直接加总的实物量变为能综合对比的问题。下面以产品产量指数为例说明其 编制方法。 [例7-1]某集团公司4个企业生产的4种产品的产量和出厂价格情况见表7-1。 要求:计算产品产量总指数,反映4种产品产量综合变动情况及产量变动对产值的影响。由于各种产品使用价值、计量单位不同,不能将它们的产量直接相加后进行综合对比。 从[公式7-1]可以看出,计算总指数时必须采用一种假定,即假定两个时期的价格相同 来测定产品产量的变动情况。将同度量因素固定在同一时期可以有不同的选择。选择不同时期(基期或报告期)的价格得到不同的结果,且有不同的经济内容。将同度量因素固定在报告 期的称为帕氏指数;将同度量因素固定在基期的称为拉氏指数。 第一,用报告期价格作为同度量因素,其公式和计算过程为: 第二,用基期价格作为同度量因素,其公式和计算过程为:

统计学试题复习题填空简答参考答案

1.什么是标志和指标?两者有何区别与联系? 区别:⑴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个体)特征的;而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⑵标志中的数量标志是可以用数值表示,品质标志不能用数值表示;而所有的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不存在不能用数值表示的指标。⑶标志中的数量标志不一定经过汇总,可以直接取得;而指标是由数量标志汇总得来的。⑷标志一般不具备时间、地点等条件;而作为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一定要有时间、地点、范围。联系:⑴一般来说,指标的数值是由标志值汇总而来的;⑵标志和指标存在着一定的变换关系。 2.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统计模型法、归纳推断法等。 3.影响频数分布的主要要素有哪些? ⑴组距与组数:组距越小、组数越多、次数分布越分散。⑵组限与组中值:组限的划定越科学,组中值越具有组代表性,次数分布越能反映总体单位实际分布特征。 4.统计分组的作用是什么?如何选择分组标志? 统计分组可将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科学分类,分析总体的内部结构,从而认识各种类型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本质特征及其发展规律,揭示各种社会经济现象间的依存关系,加深对事物认识。选择分组标志要⑴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⑵适应被研究对象特征;⑶考虑历史资料的可比性。 5.加权算术平均数和加权调和平均数在计算上有什么不同? 加权算术平均数与加权调和平均数在计算上的不同点是二者的应用条件不一样。如果资料中直接给了每个组的变量值x和次数f,而没有给标志总量(m=xf),就要应用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平均数;如果资料中直接给了每个组的变量值x和标志总量(m=xf),而没有给每个组的次数f,就要用调和平均数来计算平均数。 6.在比较两个数列的二个平均数代表性大小时,能否直接用标准差进行对比? 标准差的大小,一方面取决变量值离散程度大小的影响,也取决于平均数大小的影响。如果两个数列的平均数大小相等时,平均数对标准差没有影响,这时就可以直接用标准差比较两个数列平均数代表性大小;但如果两个数列的平均数不等时,平均数的大小对标准差有影响,这时就能直接用标准差比较两个数列平均数代表性的大小,就需要消除平均数大小对标准差的影响,而需要用标准差系数比较两个平均数代表性的大小。 7.用全距测定标志变异度有哪些优缺点? 用全距测定标志变异度的优点是计算简便,易于了解和掌握。缺点是它易受极端数值的影响,因而测定的结果往往不能充分反映现象的实际离散程度。 8在什么情况下,应用简单算术平均数和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的结果相同?试举例说明。 在权数相等的场合,比如计算工人平均工资,当各组工人数完全相同时,应用简单算数平均数和加权算术平均数的结果相同 9.什么是标志变动度?测定它的方法有几种? 标志变动度是总体中数量标志的变异程度或离散程度,是测定平均数代表性最重要的方法。测定标志变动度的方法有三种:全距法、平均差法、标准差法 10.相关关系与函数关系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区别在于:函数关系是变量之间的一种完全确定性的关系,一个变量的数值完全由另一个变量的数值所确定与控制;相关关系一般不是完全确定,对自变量的一个值,与之对应的因变量不是唯一的。 联系在于:二者都是反映了变量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当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较为密切时,用函数关系来对相关关系作近似的代替,即进行回归分析。

简述统计指数的分类

简述统计指数的分类 统计指数,是统计学上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是描述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数值型概念。为了全面地反映总体各单位的现象数量关系,就需要根据统计研究目标,将统计总体划分成若干性质不同的部分,这样做的结果,就产生了统计指数。如何用指数表示对总体现象的数量描述呢?例如某种水果有多少产量,在不同地区该品种的产量各占 多大比重等等。由于有多个品种、不同地区等情况,因而采用不同的统计指数形式来反映这些总体的数量特征,也就是说,要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对数来描述总体现象的数量特征。指数的种类很多,它们按各自所包含的内容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综合指数、平均指数、调和指数等。 在统计学中,除了应用概率论外,最常用的分析方法有:相对指数、平均指数、调和指数、标志变异指数、等级指数、构成指数、累计指数、离散程度指数、偏度指数等等。其中最常用的是相对指数。相对指数又称变异指数,是描述现象数量变动程度的相对数。用相对数表示变量数值大小的方法叫做相对指数。如果变量x与y有一个共同的参数n,那么二者的相对指数定义为:其中: K是称为相对数的函数。例如: 0.1和-10两个数都表示10以下的小数,但0.1表示 的小数较大。 统计指数的分类方法有两种:一是按研究的范围不同进行分类; 另一种是按变量的性质进行分类。(1)按研究范围不同进行分类按研 究范围的不同,统计指数可分为总量指数、平均指数和变异指数三种。

总量指数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规模的相对数,它只能说明总体的“量”的特征,而无法说明总体各单位之间的关系。总量指数根据所研究的总体单位数的不同可分为总体单位总量指数和总体单位平均 量指数。前者是说明总体中各单位占总体总量的百分比;后者是说明各单位的人均数量占总体人均数量的百分比。平均指数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内部构成的相对数,它既能说明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量”的特征,又能说明各单位在总体中所占的比重,是描述现象数量差异的主要方法。 (2)按变量的性质进行分类根据变量的性质不同,统计指数又可分为连续性变量指数、离散变量指数和时间序列指数等。①连续性变量指数是用来表示现象在某一时间内发展过程的数量指标,也可以用这种指数对现象进行连续性的描述。

统计指数概念及其分类

第十章统计指数 第一节统计指数的概念和分类 一、指数的概念 (一)指数的概念 统计学上所说的“指数”不同于数学上的“指数函数”,它是一种同类指标在不同时间或空间进行对比的分析指标。 统计指数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来理解: 广义指数是指同类指标在不同时间或不同空间上对比的相对数,一般都以百分数表示。例如,市场上某种商品今年的零售物价指数是99%,这就说明该种商品的价格今年比去年下降了1%。 狭义的统计指数是一种特殊的相对数,通常也称为总指数,它是指综合反映由不能直接相加的多种要素所构成的总体数量变动状况的统计分析指标。例如,我们要反映市场上电视机和汽车两种商品的价格综合变动幅度,显然不能将两种商品的价格直接相加总后与上一年相比。因为两种商品的使用价值不同,其价格所代表的意义也不同。总指数就是要解决如何把多种不能直接相加进行对比的现象转化为可以相加和对比。 本章所讨论的主要是狭义的指数。 (二)指数的特点 概括地讲,指数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相对性。指数作为一种对比性的统计分析指标,具有相对数的特点。故通常以相对数的形式表示,具体表现为百分数。它表明:如果把作为对比的基准水平(基数)视为100,则所要研究的现象水平相当于基数的百分之多少。例如,已知某地区某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指数为107.3%,这表示,若将基期年份(通常为上一年)该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数值看成是100%,则当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水平就相当于基年的107.3%,或者说,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提高了7.3%。 2.综合性。指数所反映的是一组变量在不同时间变动所形成的相对数,从这一相对数中看不出哪种变量具体变动了多少。因为它把各变量的不同变化的差异抽象掉了,用一个抽象的数值概括地反映所有变量综合变动的结果。因此,指数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例如,上例中,某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是上一年的107.3%。我们知道,国内生产总值是许许多多生产单位所生产的不同的最终产品产值汇总的结果。但我们从这个指数当中就很难发现具体哪种产品的最终产值变化了多少。 3.平均性。指数是一个反映复杂总体平均变动状况的统计指标。这主要是因为无论是价格指数也好,或是物量指数也好,它们都是通过将其中各个变量分别乘上各自的同度量因素后,再相加对比后取得的结果。例如,前面提到的市场上电视机和汽车的价格,我们要看一下两种商品价格综合变动了多少,就需要分别将电视机和汽车分别乘上它们各自的销售量,然后再将它们的销售额相加以后进行对比。由此可以看出,不同商品销售量的多少对价格的综合变动程度就有一个重要的影响。这就类似于以前介绍的加权算术平均数。因此,指数具有平均性的特点。 此外,指数平均性的特点也决定了它同时具有代表性的特点。 (三)指数的作用

统计学指数习题及答案

第十章统计指数 一、填空题 1.狭义指数是反映复杂现象总体变动的 2.指数按其所反映的对象范围的不同,分为指数和 指数。 3.指数按其所标明的指标性质的不同,分为指数和 指数。 4.指数按其采用基期的不同,分为指数和指数。 5. 指数是在简单现象总体条件下存在的,指数是在复杂现象总体的条件下进行编制的。 6.总指数的计算形式有两种,一种是指数,一种是指数。 7.按照一般原则,编制数量指标指数时,同度量因素固定在 ,编制质量指标指数时,同度量因素固定在。 8.在编制质量指标指数时,指数化指标是指标,同度量因素是与之相联系的指标。 9.综合指数编制的特点,一是选择与指标相联系的同度量因素,二是把同度量因素的时期。 10.拉氏指数对于任何指数化指标的同度量因素都固定在,派氏指数对于任何指数化指标的同度量因素都固定在。 11.编制指数的一般方法是:指数是按拉氏指数公式编制的;指数是按派氏指数公式编制的。 12.综合指数的编制方法是先后。 13.编制综合指数时,与指数化指标相联系的因素称,还可以称为。 14.平均指数的计算形式为指数和指数。 15.平均指数是先计算出数量指标或质量指标的指数,然后再进行计算,来测定现象的总变动程度。 16.在编制平均指数时,算术平均数指数多用为权数,调和平均数指数多用为权数。 17.数量指标的算术平均数指数,在采用为权数的特定条件下,和一般综合指数的计算结论相同;而质量指标的调和平均数指数,在采用为权数的特定条件下,计算结果和综合指数一致。 18.编制数量指标平均指数,一是掌握,二是掌握。 19.编制质量指标平均指数,一是掌握,二是掌握。 20.在零售物价指数中,K表示,W表示。 21.平均指数既可依据资料编制,也可依据资料编制,同时还可用估算的权数比重进行编制计算。 22.因素分析包括数和数分析。 23.总量指标二因素分析是借助于来进行,即当总量指标是两个原因指标的时,才可据此进行因素分析。 24指数体系中,指数之间的数量对等关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结果指数等于因素指数的,二是结果指数的分子分母之差等于各因素指数的。 25平均指标指数(可变构成指数)可以分解为和的乘积。 26.在平均指标变动的因素分析中,反映各组水平变化对总平均水平影响的指数称,公式为。

统计学原理 问答题 填空(主编 栗方忠)

答:(1)统计是社会认识的一种有力武器 (2)统计是编制规划,制定计划,实行宏观调控的基础 (3)统计是制定政策的依据 (4)统计是实行管理的手段 (5)统计是认识世界,开展国际交流和科学研究的工具 2.简述统计指数的分类?(练习P91.2) 答:统计指数从不同角度可以作如下分类: (1)按研究范围不同,可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2)按编制的方法论原理不同,可分为简单指数和加权指数; (3)按指数性质不同,可分为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4)按反映的时态状态不同,分为动态指数和静态指数。 3.影响抽样误差大小的因素有哪些?(P149) 答:(1)样本单位数(样本容量n)的多少 (2)总体被研究标志变异程度(总体方差б^2)的大小 (3)抽样组织方式 (4)抽样方法 4.重点调查的“重点”含义是什么?重点调查有什么优点?(练习P17.13) 答:重点调查中的重点单位是从现象数量方面考虑的,即这些单位的标志值之和占总体全部单位该标志总量的绝大部分。重点调查由于调查单位少,因此比全面调查省事,省力,能用较少的代价及时地搜集到总体的基本情况。 5.统计的含义及关系?(P1-2) 答:含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科学 关系: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科学有着密切联系。统计工作的成果是统计资料。统计科学是统计工作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和科学总结,它来源于统计实践,又高于统计实践,指导统计实践。 6.抽样调查的概念,特点和作用?(P142) 答:抽样调查又称抽样推断或抽样估计,它是从总体中按随机原则抽取一部分单位进行观测,并根据这部分单位的资料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一种方法。 特点:(1)按随机原则抽取调查单位 (2) 由部分推断全体 (3)抽样误差可以事先计算并加以控制 作用:(1)用于不可能进行全面调查的无限总体 (2)用于不可能进行全面调查而又需要了解全面情况的现象 (3)用于不必要进行全面调查的现象 (4)用于对全面调查的资料进行评价和修正 (5)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

统计学六个指数的概念

统计学六个指数的概念 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的学科,它提供了一系列指数来衡量和总结数据。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六个重要的统计学指数。 1. 算术平均数:算术平均数是数据集中所有数值的总和除以数据个数。它是最常用的统计指数之一,用来衡量数据集的集中趋势。算术平均数对异常值非常敏感,因为它把所有数据都纳入计算中。 2. 中位数:中位数是将数据集按升序排列后,位于中间位置的数值。如果数据集的个数为奇数,中位数就是中间位置的数值;如果数据集的个数为偶数,中位数就是中间两个数值的平均值。中位数对于数据集中的异常值不敏感,它能更好地反映数据集的典型值。 3. 众数:众数是数据集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一个数据集可以有一个或多个众数,也可以没有众数。众数适用于描述分类数据和定性数据的分布情况。 4. 方差:方差是衡量数据集分散程度的指标。它衡量了每个数据点与算术平均数的偏离程度。方差越大,数据点相对于平均值的偏离就越大,数据分布越分散。 5. 标准差: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它是最常用的衡量数据集分散程度的指标之一。标准差的计算相对方差来说更易于解释和理解,因为它与原始数据集的单位一致。

6. 相关系数:相关系数是衡量两个变量之间关联程度的指标。相关系数介于-1和1之间,如果相关系数为正值,表示两个变量具有正相关关系;如果相关系数为负值,表示两个变量具有负相关关系;如果相关系数接近0,表示两个变量之间没有线性关系。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接近1,说明相关性越强。 总结:以上六个统计学指数涵盖了许多统计分析的要点,不同的指数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数据和分析目的。了解和使用这些指数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数据,提取其中的信息,并作出更明智的决策。

统计指数的概念

统计指数的概念 统计指数是一种用来表示一组数据的指标,它可以使人们更清楚地了解数据的特点和规律。统计指数的概念和应用相当广泛,它们可以用来衡量各种经济、社会、文化和其他活动的状况,以及人口、生产力、财富及其他相关因素的变化情况。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统计指数的概念。统计指数是一种可以用来测量一组数据的指标,它将一组数据的总体特征和趋势反映出来,能够更清楚地反映出数据的具体情况。统计指数可以分为总体指数和分类指数两种,其中总体指数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的总体趋势的,而分类指数则是用来衡量不同类别的数据的总体趋势的。 其次,我们来看看统计指数的应用。无论是在经济、社会、文化还是其他领域,统计指数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在经济领域,统计指数可以用来衡量一个经济体的经济状况,包括失业率、通货膨胀率、国内生产总值、收入分配等;在社会领域,统计指数可以用来衡量一个社会的社会状况,包括人口、犯罪率、教育水平、健康状况等;在文化领域,统计指数可以用来衡量一个文化的文化状况,包括文学、艺术、传统、历史等。此外,统计指数还可以用来衡量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包括生产力、财富及其他相关因素的变化情况。 最后,我们来谈谈统计指数的优缺点。统计指数有着很多优点,它可以将一组数据合并在一起,使人们更清楚地了解数据的特点和规律;它还可以比较不同的数据,从而更好地分析和研究问题。但是,统计指数也有一些缺点,它有时可能不能准确反映实际情况,而且也可能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和干扰。 总之,统计指数是一种可以用来衡量一组数据的指标,它可以将一组数据的总体特征和趋势反映出来,使人们更清楚地了解数据的特点和规律,有着广泛的应用,不仅在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而且在经济发展水平的衡量上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简述统计指数的分类

简述统计指数的分类 一、计量经济指数1、集中趋势指数2、离散程度指数 我们平时所用的各种数字,可以分为三大类:连续性数字、基本数字和特殊数字。对于这些不同种类的数字,我们把它们的统称为“计量经济指数”,又叫做统计指数。比如,我们经常提到的人口增长率、失业率、国民生产总值等等都属于计量经济指数。其实,计量经济指数并没有那么复杂。我们只要掌握了它们的特征,就能正确地使用它们。例如:集中趋势指数是反映一个时期内总体的发展水平或情况;离散程度指数则用来衡量两个时期之间的差异。二、时间序列数据时间序列数据是指标的时间值的连续变化形式,它也可以用绝对数表示,但由于不方便比较,所以通常采用时间序列指数来表示。时间序列指数包括:定基指数、环比指数和定比指数。 当然,时间序列指数是个广义的概念,它还可以用其他指数来表示。比如,时间序列的平均发展速度可以用环比指数表示,时间序列的平均发展速度可以用平均发展速度指数来表示,时间序列的平均发展速度可以用加权平均发展速度指数来表示。三、平均指数平均指数就是利用样本观测值的算术平均值来表示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一种 综合性数据。它的特点是:以样本观测值为依据,以总体的平均数作为样本指标的代表值,以现象总体的平均数作为总体指标的代表值。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时,平均指数最常用。它主要有简单算术平均指数和加权算术平均指数。例如,全市第三季度企业职工工资水平简单算术平均数是215元,如果该市的职工工资总额不变,即工资水平不

变,则工资总额是5元的企业的工资水平是215元。加权算术平均数是把算术平均数进行加权处理后得到的平均数。它是由全部有代表性的样本数据,对总体数据进行一次加权平均得到的平均数。例如,全市第三季度企业职工工资水平加权算术平均数是215元,全市职工工资总额不变,工资水平不变,则工资总额是5元的企业的工资水平是215元。四、总指数与平均指数的关系总指数是在一组连续性数字的基础上,综合地反映这一时期总体的数量特征的数字,因此总指数也称综合指数。 在具体应用中,总指数一般用来反映某个具体时期的总体状况。而平均指数则是综合反映各个时期平均水平的指数。它主要用来说明一个时期内平均发展水平。

统计指数的总分类

统计指数的总分类 统计指数是指用来衡量和评估统计数据质量的指标体系。它可以帮助人们了解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比性。在统计学中,统计指数被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如经济学、社会学、环境科学等。本文将从总体指数、质量指数、可比性指数和误差指数四个方面介绍统计指数的总分类。 一、总体指数 总体指数是用来衡量统计数据总体特征的指标。其中最常见的是平均数和中位数。平均数是将所有观测值相加后除以观测值的个数,用来表示总体的集中趋势。中位数是将所有观测值按照大小排序后,位于中间位置的数值,用来表示总体的典型值。总体指数的计算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统计数据的集中程度和总体特征。 二、质量指数 质量指数是用来衡量统计数据质量的指标。其中常见的指标包括抽样误差、非抽样误差和非响应误差。抽样误差是由于抽样方法引起的误差,可以通过合理设计抽样方法来减小。非抽样误差是由于样本选择和调查方式等因素引起的误差,可以通过改进数据收集方式来减小。非响应误差是由于样本中一部分单位没有回答或无法调查而引起的误差,可以通过采取合适的调查方法来减小。质量指数的计算可以帮助我们评估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可比性指数 可比性指数是用来衡量统计数据可比性的指标。其中最常见的是时间序列比较和地区比较。时间序列比较是通过比较不同时间点的统计数据来评估数据的变化趋势和发展状况。地区比较是通过比较不同地区的统计数据来评估地区之间的差异和发展水平。可比性指数的计算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统计数据的变化趋势和地区差异。 四、误差指数 误差指数是用来衡量统计数据误差的指标。其中最常见的是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绝对误差是指观测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用来表示观测值的准确性。相对误差是指绝对误差与真实值的比值,用来表示观测值的相对准确性。误差指数的计算可以帮助我们评估统计数据的误差水平和准确性。 统计指数是用来衡量和评估统计数据质量的指标体系,包括总体指数、质量指数、可比性指数和误差指数。通过计算这些指数,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比性,从而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和应用效果。

中级统计师考试基础知识:几种常用的统计指数

中级统计师考试基础知识:几种常用的统计指数 中级统计师考试基础知识:几种常用的统计指数 一、采购经理指数PMI 识记采购经理指数是通过对企业采购经理的月读调查结果统计汇总,编制而成的指数,它涵盖了企业采购、生产、流通等各个环节,是国际上通用的监测宏观经济走势的'先行性指数之一,具有较强的预测、预警作用。 PMI通畅以50%时作为经济强弱的分界点,PMI高于50%时,反映制造业经济扩涨;低于50%时,则反映制造业经济收缩。 采购经理指数的计算数据库获取渠道为问卷调查: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对全国制造业的28个行业大类中的企业,按照行业规模进行样本分配,最终抽得820家企业,对企业采购经理进行阅读问卷调查。 采购经理指数是一个综合指数,由5个扩散指数分类指数加权计算而成。5个分类指数及其权数是依据其对经济的先行影响程度确定的。 二、国房景气指数 识记国房景气指数是全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的简称,由房地产开发投资、本年资金来源、土地开发面积、房屋施工面积、商品房待售面积和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6个分类指数构成。它由国家统计局按月计算并对外发布。 “国房景气指数”是反映房地产市场景气变化趋势和程度的综合指数,其数据资料来源于国家统计局房地产统计机构进行的全面调查。

“国房景气指数”的编制方法是根据经济周期波动理论和景气指数原理,采用合成指数的计算方法 三、企业景气和企业家信心指数 识记企业景气调查是一项制度性季度调查。调查范围包括工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业和信息服务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 调查以重点调查和概率抽样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对象为法人企业以及依照法人单位进行统计的产业活动单位负责人。 企业景气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方式,用以综合反映宏观经济发展状况和企业生产经营景气状况以及未来发展变化的趋势。 景气指数的取值范围在0~200之间,以100为临界值,指数在100以上,反映景气状况趋于下降或改善;低于100,反映景气状况趋于下降或衰退;等于100,反映景气状况变化不大。 识记企业家信心指数是根据企业家对企业外部市场经济环境与宏观政策的认识、看法、判断与预期而编制的指数,综合反映企业家对宏观经济的看法和信心。 四、消费者信心指数 识记消费者信心指数是反映消费者信心强弱的指标,是综合反映并量化消费者对当前经济形势评级和对经济前景。收入水平、收入预期以及消费心理状态的主管感受,预测经济走势和消费趋势的一个先行指标。 消费者信心指数由消费者满意指数和消费者与其指数构成。消费者满意指数反映了消费者对当前经济生活的评价,消费者预期指数反映的是消费者对未来经济生活发生变化的预期。

第七章 统计指数作业试题及答案

第七章统计指数作业试题及答案

第七章统计指数 一、判断题 1.分析复杂现象总体的数量变动,只能采用综合指数的方法。() 2.在特定的权数条件下,综合指数与平均指数有变形关系。() 3.算术平均数指数是通过数量指标个体指数,以基期的价值量指标为权数,进行加权 平均得到的。() 4.在简单现象总量指标的因素分析中,相对量分析一定要用同度量因素,绝对量分析 可以不用同度量因素。() 5.设p表示单位成本,q表示产量,则∑p1q1-∑p0q1表示由于产品单位成本的变 动对总产量的影响。() 6.设p表示价格,q表示销售量,则∑p0q1-∑p0q0表示由于商品价格的变动对商品 总销售额的影响。() 7.从指数化指标的性质来看,单位成本指数是数量指标指数。() 8.如果各种商品价格平均上涨5%,销售量平均下降5%,则销售额指数不变。() 1、× 2、√ 3、√ 4、× 5、× 6、× 7、× 8、×。 二、单项选择题 1.广义上的指数是指()。 A.价格变动的相对数 B.物量变动的相对数 C.社会经济现象数量变动的相对数 D.简单现象总体数量变动的相对数 2.编制总指数的两种形式是()。 A.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B.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 C.算术平均数指数和调和平均数指数 D.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3.综合指数是()。 A.用非全面资料编制的指数 B.平均数指数的变形应用 C.总指数的基本形式 D.编制总指数的唯一方法 4.当数量指标的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采用特定权数时,计算结果与综合指数相同, 其特定权数是()。 A.q1p1 B.q0p1 C.q1p0 D.q0p0 5.当质量指标的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采用特定权数时,计算结果与综合指数相同, 其特定权数是()。 A.q1p1 B.q0p1 C.q1p0 D.q0p0 6.在由三个指数所组成的指数体系中,两个因素指数的同度量因素通常()。 A.都固定在基期 B.都固定在报告期 C.一个固定在基期,一个固定在报告期 D.采用基期和报告期交叉 7.某市1995年社会商业零售额为12000万元,1999年增至15600万元,这四年物 价上涨了4%,则商业零售量指数为()。 A.130% B.104% C.80% D.125% 8.某造纸厂1999年的产量比98年增长了13.6%,总成本增长了12.9%,则该厂1999 年产品单位成本()。 A.减少0.62% B.减少5.15% C.增加12.9% D. 增加1.75% 9.已知某工厂生产三种产品,在掌握其基期、报告期生产费用和个体产量指数时, 编制三种产品的产量总指数应采用()。

统计学概念整理 以及试题(附答案)

一基本概念、 1、统计总体简称总体是我们要调查或统计某一现象全部数据的集合。总体单位是构 成总体的各个个别单位,它是组成总体的基本单位,也是调查项目的直接承担者。 如:对工业企业进行调查,全国工业企业是总体,每一个工业企业就是单位。 2标志与指标指标是反映统计总体的数量特征,标志反映的是总体单位的特征。 指标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都可以用数量表示) 数量指标,反映总体总规模或总水平,如人口数,产量,耕地面积。 质量指标,反映总体内在质量,如产品合格率,劳动生产率等。 标志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品质标志,如人的性别,籍贯等。(只能用文字表示) 数量标志,人的年龄,身高,职工工资等。(用数量表示) 关系:1)、指标反映的是总体,标志反映的是单位;2)、表示方法不同(文字还是数字);3)、标志是构成指标的基础,指标是标志的汇总,在一定情况下可以互相转化。 如A同学,性别女,女是A的标志,B同学,性别男,男是B的标志……假设一共有5位男同学,3位女同学,男女性别比为5:3,这个5:3就是指标了。没有前面每个同学的性别标志,就不能通过加总得到后面的5:3. 3从统计学而言,理论上,一切认识的对象均可被量化。而其量化的方法则无外乎四种--定量、定比、定序、定类。(定距尺度没有绝对零点,比如IQ) 1、定类尺度:也称类别尺度或名义尺度,是将调查对象分类,标以各种名称,并确定其类别的方法。它实质上是一种分类体系。 2、定序尺度:也称等级尺度或顺序尺度,是按照某种逻辑顺序将调查对象排列出高低或大小,确定其等级及次序的一种尺度。 3、定距尺度:也称等距尺度或区间尺度,是一种不仅能将变量(社会现象)区分类别和等级,而且可以确定变量之间的数量差别和间隔距离的方法。 4、定比尺度:也称比例尺度或等比尺度,是一种除有上述三种尺度的全部性质之外,还有测量不同变量(社会现象)之间的比例或比率关系的方法。 4.变异与变量在一个总体中,当某标志在每个总体单位上的具体表现都相同时,称此标志为不变标志。当某标志在每个总体单位的具体表现不同时,称为可变标志。可变标志的属性或数值表现在总体各单位之间存在着差异,统计上称之为变异。所以可变标志又称为变异标志。变异的存在是统计的前提条件。 二、统计分组 概念:统计分组是指根据事物内在的特点和统计研究的需要,将统计总体按照一定的标志区分为若干组成部分的一种统计方法。其目的是把同质总体中的具有不同性质的单位分开,把性质相同的单位合在一起,保持各组内统计资料的一致性和组间资料的差异性,以便进一步运用各种统计方法研究现象的数量表现和数量关系,从而正确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统计分组的对象是总体,统计分组的标志可以是品质标志,也可以是数量标志。统计分组的关键是正确选择分组标志(本节主要会考计算,多看例题) 三、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单选多选判断居多) 1. 总量指标 总量指标是反映客观现象总体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总规模、总水平的综合指标。 总量指标的类型: (1) 按总体特征的内容不同划分: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 总体单位总量:反映总体单位数多少的总量指标;

统计学知识点

第六章统计指数 第一节统计指数的意及种类 一、统计指数的概念及其作用 统计指数就是用于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数量对比关系的相对数。例如:我国1997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为上年的108.5%;1997年我国旅游外汇收入为上年的118.3%;1999年某地甲钢铁厂的钢产量是乙钢铁厂钢产量的95.2%。从广义上讲,统计指数就是相对数,两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对比的比率是前面讲过的动态相对数,即发展速度;两省国内生产总值对比的比率,是前面讲的比较相对数。但是,狭义的指数,是一种特殊的动态相对数,而不同于前面所讲的一般的相对数,即仅用来说明(反映)个别社会经济现象的变动(例如钢产量、粮食产量),或者说明那些可以直接相加和对比的现象。狭义的指数是用来反映那些不能直接加总的多种现象综合对比的相对数。例如,钢、煤、石油、机床、棉布、自行车等这些产品分别具有不同的实物形态,不同的计量单位和使用价值,是不可以简单地合计起来进行对比的。要测量所有这些工业品产量的总动态,就是狭义的指数要研究的内容: 统计指数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统计指数可综合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动态,测定不能直接相加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变动。例如,说明多种产品的产量,多种商品的价格以及劳动生产率的总变动。 (2)应用指数可综合分析某些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变动中各构成因素

的影响作用及程度,如:职工工资总额在不同时期的变动,受职工人数和各组平均工资两个因素变动的共同影响;又如,生产费用总额的变动受产品产量和各种产品单位成本两个因素变动的共同影响。为了从数量上说明职工人数的增(减),平均工资的上升(下降)对工资总额的影响作用;说明产量与单位产品成本对生产费用总额的影响程度,都需要用统计指数。 二、统计指数的分类: (一)统计指数按反映对象范围的不同,分为个体指数、总指数和组(类)指数。 个体指数用于反映总体中某一单个现象变动的相对数。例如:我国1997年水泥产量为1996年的104.2%(4.2%),1997年我国的发电量为1996年的105.0%(+5.0%)。个体指数的计算方法较简单,直接将报告期的水平和基期水平的对比就能求得。 个体产量指数:01 q q k q = 个体价格指数:01 p p k p = 式中:k q ——个体产量指数 k p ——个体价格指数 q 1——报告期产量 q 0——基期产量 p 1——报告期价格 p 0——基期价格 总指数是用于综合反映复杂经济现象总体全部要素综合变动的相对数。如:全部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指数,全部商品价格总指数等。如1997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为1996年的108.5%;1997年我国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