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修订的基本原则

新课标修订的基本原则

新课标修订的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 立足时代需求:新课标修订要紧密结合时代发展的需求,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变化,确保教育内容与时代保持一致。

2. 科学性和专业性:修订要以科学、专业的态度进行,依据教育学理论和实践经验,通过系统、逻辑、具体的方法确立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

3. 综合素质教育:修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强调知识与能力、素养与技能的并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和合作能力。

4. 具有适应性:修订要适应不同学生和学校的特点和需求,考虑到学生的发展阶段、兴趣和特长,尊重学校和教师的自主权,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方法。

5. 民主和公平:修订要以民主和公平的原则进行,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尊重各地区、各学校、各教师的差异性,确保教育的公平性和可行性。

6. 连续性和稳定性:修订要充分考虑教育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避免频繁变动,保持教材和教学体制的相对稳定,方便学生和教师的教学实施和教育管理。

新课程标准修订的基本精神与主要特点

新课程标准修订的基本精神与主要特点田慧生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研究员课程改革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升教育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大战略举措。2001年,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在义务教育阶段开始推进,2004年普通高中阶段的课程改革也开始启动。十多年的新课程改革在实践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基础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的长足发展。但正如有的学者指出的那样,变革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次事件,课程改革的基本规律决定了它总是会不断出现一些新问题,面临一些新挑战,课程改革必须在不断修订中完善,在不断完善中深化。2002年初,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义务教育阶段各科课程标准。2007年,教育部在前期大规模调研的基础上,开始筹备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各科课程标准的全面修订工作。到2019年初,经过五年的系统修订,2019版课程标准正式颁布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大多数学科教材也依据课程标准完成了全面修订。此次课程标准修订是在新的教育发展背景下的一个系统化工程,体现出很多新思路、新内容和新特征,对于推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和意义 此次新课程标准的修订有着深刻的背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体来说,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新课标修订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任何一次课程改革,不管作了多么精心的准备,在推进过程中课程设计与学生实际的学习需求总是会产生一定的距离,国内外概莫能外。此次课程标准的修订,就是课改自身完善的需求。2001年正式启动课改,2003年国家就组织相关的专业力量对首批42个国家课改实验区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研。2007年,又对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42个国家课改实验区作更大范围的全面调研,这次调研涉及校长、教师、学生、家长11.7万人,是一个大样本调查。通过这两次调查,一方面发现新课改在全面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方面发挥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从各方面改变了基础教育的面貌。另一方面,调研也发现新课标自身的确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一些学科的容量偏多,难度偏大。新课改确定的几大重点改革目标之一就是要克服传统课程的繁、难、偏、旧,但这一目标显然并没有在这次课改实施中得到有效落实。第二,一些学科教学要求、评价要求不够具体,特别是一些新的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究竟如何应用,具体操作要求是什么等,在上一版的课标中反映不够。相当一部分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很难把握操作要领,对实施造成了一些困难。第三,相关学科、学段间的纵向衔接、横向配合有待加强。特别是一些相近学科,有些内容交叉重复,加重了学生负担。第四,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不够明确。上述这些问题的存在就使得这次课标的修订显得更有迫切性,同时也要求我们在修订课标时要更有针对性。 (二)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修订的原则和依据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修订的原则和依据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组 一、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修订的基本原则 最初拟制《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时,已对学科性质、学科特点等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思考和定位。实验稿颁布以来,各方面反映良好,无论是课程标准具体指导课程改革的情况,还是关于课程标准相关问题的基础理论研究,都在很大程度上说明实验稿对学科的基本认识与思路是恰当的、清楚的。根据以往信息所反馈的情况,以及先后数次讨论,修订组确定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修订工作的总原则:在大结构不变、有针对性地修改的前提下,努力完善课标、力求与时俱进。 (一)完善课标原则 一方面,微调课标的框架结构、修正课标中个别表述或用词不当的地方以及完善课程标准各部分内容,细致审定各部分的难易程度是否适当;另一方面,修订组全体成员群策群力,捋顺课标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始终注意兼顾品德形成的两个重要方面——满足社会需要和个体发展的需要。 (二)与时俱进原则 在突出思想品德课程特点的前提下,课标修订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体现以人为本,合理增加科学发展观、核心价值观、公民教育三部分教育内容,注意培养生态文明意识和确立全球化视野,强调情感发展对品德培养的重要性。 二、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修订的依据 (一)修订工作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引 2006年《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首次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命题。近年来,十七大会议的召开以及国家相关重要文件政策的实施,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涵,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观导引。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我们必须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根据2010年《教育部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是国家意志和核心价值观的直接体现……修订各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机融入课程教材中,进一步精选对学生终身发展有重要价值的课程内容,更加强化课程教材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学生经验的紧密联系,更加突出时代性,增强适宜性”。 学校德育是国民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抓好学校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实效性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环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成功构建对于学校德育的成功开展具有极大的推进作用。因此,要将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贯彻到学校思想品德课程改革之中,使其成为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修订的重要价值导向。在此次课程标准的修订和完善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要求的重要思想精神落实到整个课程标准的体系中,明确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相关重要内容放置在教学目标和内容里,并且以初中生可以接受的方式引导学习。 (二)国家政策文件重要理念精神对修订工作的指导

新课程标准遵循的几个基本原则

新课程标准遵循的几个基本原则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新课程标准遵循的几个基本原则 周岳平 我们现在的课程标准注重的是学科教学,它在许多方面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以及对各种人才的需求。现在的教育范畴已经扩展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可以理解为指导政治、文化、科学、道德、生态、环境等各方面建设的整体思想。中学课程标准只有在这一思想指导下进行有效的改革,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多样发展的需要。新的课程标准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出台的。对于新的课程标准,通过学习,本人认为它遵循了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 社会的发展都是公平的、普遍的,它不

是满足一部分人的需求,而是给每个人提供充分体现价值的机会,尽量挖掘人的潜能,促进人类的进步和发展。新的课程标准是提供了一个促进学生平等发展、全面发展的机会和条件,它的目的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素质,促进每个学生和谐的发展,并重视学生的发展需要,为学生提供自由表现、全面发展的机会。 新课程标准中包含的全面性原则有以下几个含义:一是从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学生这一角度,新课程标准的设计是面向全体学生,给每个学生提供平等发展的机会。例如:新课程的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二是从每个学生角度考虑,新课程标准以提高每个学生的素质为目的,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三是课程体系的全面性。虽然,旧的课程标准很

注意全面性的,但由于人为的把课程分为主副之别,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发展。新的标准对学生的评价体系作了重大变革,不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的功能,强调了评价在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的功能。 二、整体性原则 新的课程标准提倡“用一种整体的观点来全面把握学生的个性发展并将其视为课程的根本目标”,这里体现了一个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新的课程标准具有整体性。课程是学习目标落实到学生身上的中介。通过课程的实施,我们应当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全面素质的人才。所以,我们实施这一标准应当是完整的、全面的。二是新课程标准改革本身具有整体性。中学课程是一个有诸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是一个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整体,新课程标准顺利的解决了这个问

新课程标准遵循的几个基本原则

新课程标准遵循的几个基本原则(总 7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新课程标准遵循的几个基本原则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新课程标准遵循的几个基本原则周岳平我们现在的课程标准注重的是学科教学,它在许多方面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以及对各种人才的需求。现在的教育范畴已经扩展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可以理解为指导政治、文化、科学、道德、生态、环境等各方面建设的整体思想。中学课程标准只有在这一思想指导下进行有效的改革,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多样发展的需要。新的课程标准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出台的。对于新的课程标准,通过学习,本人认为它遵循了以下几个基本原则。一、全面性原则社会的发展都是公平的、普遍的,它不是满足一部分人的需求,而是给每个人提供充分体现价值的机会,尽量挖掘人的潜能,促进人类的进步和发展。

新的课程标准是提供了一个促进学生平等发展、全面发展的机会和条件,它的目的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素质,促进每个学生和谐的发展,并重视学生的发展需要,为学生提供自由表现、全面发展的机会。新课程标准中包含的全面性原则有以下几个含义:一是从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学生这一角度,新课程标准的设计是面向全体学生,给每个学生提供平等发展的机会。例如:新课程的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二是从每个学生角度考虑,新课程标准以提高每个学生的素质为目的,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三是课程体系的全面性。虽然,旧的课程标准很注意全面性的,但由于人为的把课程分为主副之别,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发展。新的标准对学生的评价体系作了重大变革,不强调评价的

新课程标准遵循的几个基本原则

新课程标准遵循的几个基本原则 新课程标准遵循的几个基本原则周岳平 我们现在的课程标准注重的是学科教学,它在许多方面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以及对各种人才的需求。现在的教育范畴已经扩展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可以理解为指导政治、文化、科学、道德、生态、环境等各方面建设的整体思想。中学课程标准只有在这一思想指导下进行有效的改革,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多样发展的需要。新的课程标准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出台的。对于新的课程标准,通过学习,本人认为它遵循了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 社会的发展都是公平的、普遍的,它不是满足一部分人的需求,而是给每个人提供充分体现价值的机会,尽量挖掘人的潜能,促进人类的进步和发展。新的课程标准是提供了一个促进学生平等发展、全面发展的机会和条件,它的目的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素质,促进每个学生和谐的发展,并重视学生的发展需要,为学生提供自由表现、全面发展的机会。 新课程标准中包含的全面性原则有以下几个含义:一是从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学生这一角度,新课程标准的设计是面向全体学生,给每个学生提供平等发展的机会。例如:新课程的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二是从每个学生角度考虑,新课程标准以提高每个学生的素质为目的,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三是课程体系的全面性。虽然,旧的课程标准很注意全面性的,但由于人为的把课程分为主副之别,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发展。新的标准对学生的评价体系作了重大变革,不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的功能,强调了评价在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的功能。 二、整体性原则 新的课程标准提倡“用一种整体的观点来全面把握学生的个性发展并将其视为课程的根本目标”,这里体现了一个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新的课程标准具有整体性。课程是学习目标落实到学生身上的中介。通过课程的实施,我们应当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全面素质的人才。所以,我们实施这一标准应当是完整的、全面的。二是新课程标准改革本身具有整体性。中学课程是一个有诸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是一个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整体,新课程标准顺利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协调了课程个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使各要素互相配合,有机协调,使教育具有整体作用。

新课程标准2022版心得体会(精选7篇)

新课程标准2022版心得体会 新课程标准2022版心得体会(精选7篇) 新课程标准2022版心得体会1 今天下午通过对新课标的内容认真学习,我有以下收获: 1、新课标的修订原则:坚持目标导向,坚持问题导向,坚持育人导向。最终是要引导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关于课程标准主要的变化有:强化课程育人导向,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增强了指导性,加强了学段衔接。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做”的具体指导。 3、新课标明确界定了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指向了三个维度: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表述为“三会”: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描述现实世界。 4、新课标在课程实施上提出了教学建议:要制定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整体把握教学内容,选择能引发思考的教学方式,加强综合与实践教学,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其中要重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对数学教学改革推动作用,改进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这就对老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新课标提出评价建议:发挥评价的育人导向作用,评价方式要丰富、维度多元、主体多样。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要着重应用。 新课程标准2022版心得体会2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发布已有半月之余,借助网络资源和媒体技术,我也花了不少时间进行学习,由此感受颇深。以下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谈学习心得。 一、课程标准的新变化 1.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各科课程标准基于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为本课程应着力培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遵循的几个基本原则

新课程标准遵循的几个基本原则 我们现在的课程标准注重的是学科教学,它在许多方面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以及对各种人才的需求。现在的教育范畴已经扩展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可以理解为指导政治、文化、科学、道德、生态、环境等各方面建设的整体思想。中学课程标准只有在这一思想指导下进行有效的改革,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多样发展的需要。对于新的课程标准,通过学习,本人认为它遵循了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 社会的发展都是公平的、普遍的,它不是满足一部分人的需求,而是给每个人提供充分体现价值的机会,尽量挖掘人的潜能,促进人类的进步和发展。新的课程标准是提供了一个促进学生平等发展、全面发展的机会和条件,它的目的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素质,促进每个学生和谐的发展,并重视学生的发展需要,为学生提供自由表现、全面发展的机会。 新课程标准中包含的全面性原则有以下几个含义:一是从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学生这一角度,新课程标准的设计是面向全体学生,给每个学生提供平等发展的机会。新课程的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二是从每个学生角度考虑,新课程标准以提高每个学生的素质为目的,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整体性原则 新的课程标准提倡“用一种整体的观点来全面把握学生的个性发展并将其 视为课程的根本目标”,这里体现了一个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新的课程标准具有整体性。课程是学习目标落实到学生身上的中介。通过课程的实施,我们应当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全面素质的人才。我们实施这一标准应当是完整的、全面的。二是新课程标准改革本身具有整体性。中学课程是一个有诸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是一个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整体,新课程标准顺利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协调了课程个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使各要素互相配合,有机协调,使教育具有整体作用。 新课程标准的整体性原则对我们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使学生的发展是个整体。学生的身心发展是受到身体、认知、行为、情感等各个方面的制约的,是一个整体。二是使学生的认知也是一个整体过程。知识的互相联系使它变成了一个整体,我们只有用整体的构思才能实现整体性的教育效果。三是要求我们发挥课程的综合作用。课程是有目标、内容、组织形式及评价等要素构成的,我们不能只注重课程各部分的教育作用而忽视了各个部分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因此通过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过程等的发挥课程的综合作用。 三、发展性原则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学生各方面更科学、更全面、更持久的发展。新课程标准因此以发展性为原则,既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又要通过各方面的改革,实现课程本身的发展。新标准的发展性原则体现在:首先课程注意了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实质是使学生更科学、更全面、更持久的发展。其次,新课程本身具有发展性。课程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要求的必然反映,而社会是在

初中《思想品德》(2011版)新课程标准解读

初中《思想品德》(2011版)新课程标准解读 研读课标精神,落实课标要求 ——初中《思想品德》(2011版)新课程标准解读 编辑整理田培中 第一部分新课标修订的基本原则 为跟进社会和教育的变化,体现党和国家对年轻一代思想道德成长的新要求,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更好地满足青少年自身健康成长及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公民的需要,在教育部领导下,2006年,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修订组成立,2007年底形成初步的修订稿。之后,依据中央及教育部颁发的相关文件,参照调研数据和各方意见和建议,反复修改完善,定稿为《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 此次修订工作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坚持与完善原则。即保持大结构不变,注重局部调整,精益求精。在《标准(2011年版)》中,仍然延续了《标准(实验稿)》的基本框架,课程性质、课程理念、实施建议基本未变,仍然以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国家社会为三大板块,综合了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的内容,来整体构建课程内容。二是与时俱进原则。即紧跟时代步伐,强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为学生成长服务。《标准(2011年版)》合理增加科学发展观、核心价值体系、生命教育、公民意识教育等方面的内容,重视培养生态文明意识和确立全球化视野,关注情感发展对思想品德培养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新修订课标中的坚持与完善 一、基本理念上的坚持、发展与完善 此次修订紧密关注时代发展的特点和社会的新变化、新需求,充分汲取德育理论研究的成果,坚持课程改革的方向,认真总结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具体而言,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与完善。 1、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推动学科逻辑向生活逻辑的转变。

2022数学课程标准解读与思考:关于修订的原则释义

2022数学课程标准解读与思考:关于修订的原则释义 【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修订主要遵循四个基本原则:一是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二是继承完善近年来数学课程改革取得的成果,三是切实解决数学课程改革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四是放眼世界研制中国特色数学课程标准。四个基本原则指导课标修订,贯穿于修订过程始终,体现在课标各个部分。领会课标修订的基本原则有助于数学教育工作者深入理解课标理念,有效实施课标内容。 【关键词】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数学课标;修订原则 数学课程改革与发展是一个长远而持续的过程。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经济发展,无论是社会还是个体都会对数学及其教育提出新的需求。另一方面,教育理论、数学教育研究、数学研究以及教育技术与手段的变革会从不同层面、不同视角推动数学课程的发展。无论国内外,数学课程改革一直作为国家重大战略发展规划,在国家层面受到广泛的重视和关注,也常常成为整个课程改革的探路者和先行者。国家课程标准是一个国家课程改革与实施的重要纲领性文件,它的颁布、修订与使用对一个国家中小学数学教育的影响是极为重要的。 20世纪初起源于泰罗《科学管理原理》的社会效率运动从工业界风靡到了教育界,寻求如何使学校教育更为有效的种种途径,进一步催生了课程的“标准化运动”。数学课程标准的修订,正是数学课

程改革与实施的重要标志和集中体现。数学教育从理论到实践多个层面探索与研究,为数学课程改革的健康、顺利发展和数学课标的修订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新时代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以及社会发展、数学与科学技术时代特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数学课标”)依据以下四个方面的基本原则进行了修订。 一、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始终以“立德树人”作为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在课程标准中落实“立德树人”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基础教育质量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本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所有学科都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是从国家层面考虑“教育要立什么德、树什么人”或者“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而关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就是关注这一问题。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明确了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和关键环节,是落实立德树人重要任务的中间桥梁。因此,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使核心素养贯穿课程始终,是对高中课程标准修订提出的明确要求。《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2020年修订版高中数学课标”)提出了核心素养的六个主要方面,并给出了它们的水平表现。通过数学课程所培养的核心素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修订理念思路及主要变化

专题讲座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修订理念、思路与主要变化 王蔷(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走过了十年路程,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果,课程标准国家课程经过了十年的实践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在改革的道路上,我们还面临很多的挑战和问题,需要我们很好地去总结和分析。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一、英语课程改革的成绩与问题 二、《标准》修订的指导思想、原则及要点 三、深刻认识英语课程的价值 四、解读英语课程理念和课程性质 五、对课程设计和课程目标的再认识 六、解读分级标准的调整及调整的原因 关于三个版本《英语课程标准》的说明: 1. 2001 年版《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涵盖了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阶段的内容。 2. 2003 年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取代 2001 年实验稿中的高中部分。 3. 2011 年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包括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内容,取代 2001 年实验稿小学和初中部分成为义务教育阶段执行的正式国家课程文件。 一、英语课程改革的成绩与问题 自 2001 年实施的英语新课程取得了重要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新课程理念得到广泛认同,课程质量不断提高; 2. 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过程更加丰富和生动;

3. 教师专业化发展得到重视,质量明显提升; 4. 教学方法不断改进,课程资源更加丰富; 5. 英语教学研究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同时,我们也看到英语课程还面临一些问题,如: 1. 新课程理念尚未全面转化为教师自觉的教学行动; 2. 地区之间、学校之间发展不平衡; 3. 教师专业化水平亟待提高,小学师资的数量和质量问题亟待解决; 4. 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需给予更多关注; 5. 评价方式改革有待深化。 二、《标准》修订的指导思想、原则及要点 (一)英语课程标准修订情况简介 《标准》的修订工作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于 2003-2006 年展开,为初期修订阶段。在教育部的直接领导下,由原《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负责,利用会议和调研等方式,了解一线教师和教研员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施初期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初步修订工作。 第二阶段从 2007 年 4 月开始到 2010 年 9 月,为全面修订阶段。在教育部的统一安排和部署下,《标准》修订组正式成立。修订组共十名成员,其中五名为原课标研制组成员,另外五位为新补充成员。修订组首先赴一线进行调查研究:分别于 2007 年 5 月和 6 月到北京市崇文区和四川省宜宾地区的宜宾市、宜宾县、常宁县开展了调研活动——共召开座谈会六次,访谈了一线的小学和初中英语教师及教研员。调研完成的主要任务是了解一线教师和教研员对《标准》的理解,他们在英语教学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以及对修订和完善《标准》的建议与意见。此外,修订组还通过由教育部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持的“小学英语教学指导”项目的调研获得了大量的有关《标准》修订的意见与建议。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修订组成员召开了多次会议,对《标准》进行了仔细认真的和反复的修订。 第三阶段的修订工作从 2010 年 9 月开始,截止到 2011 年 2 月,为完善定稿阶段。教育部以《标准》修订稿为蓝本,统一组织向全国各省市和有关部门的专家、一线教师和教

小学英语《新课标》修改要点

小学英语《新课标》修改要点

新课标修订要点: 一、《课标》的整体修订情况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从2001年起开始实验。2011年修订工作完成。2011年年底正式发布。 二、前言: 1、课程性质方面的修订 课程性质外语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必 修课程,英语是外语课程中的 主要语种之一。 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 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 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 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 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 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 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 高人文素养的过程。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 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 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 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 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为今后继续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其他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发展跨文化意识,促进创新思维,形成良好品格和正确价值观,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 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 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 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 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 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 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 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 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 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 下良好的基础。 突出体现课程对国家发展和学生发展的意义,进一步明确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属性,在为学生学习英语打好基础的同时,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2、课程基本理念的修订 课程基本理念(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 质教育 (二)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 活开放 (三)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 体差异 (一)注重素质教育,充分体现语 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 (二)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考虑语 言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性 (三)整体设计目标,体现语言学 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