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高中地理教材修订内容梳理

新版高中地理教材修订内容梳理作者:武巧燕

来源:《地理教育》2020年第13期

教材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社会进步的阶梯,是知识传承的工具,是学校教学的基础。因此,教材担负着神圣的使命。作为教材出版的工作者,编辑出版能够体现党的教育方针和思想,反映新时代的要求,服务一线教学实践的好教材,就是我们的初心和使命。我们一直在努力打造精品教材,出版多元化的配套产品,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加丰富及个性化的服务。目前新版教材已经在实验区使用,2020年开始会在全国逐步推广,为了便于教师更深刻理解和领悟教材的编排理念以及内容设计,本文将对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教材的修订内容进行整体梳理,希望对教师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帮助。

一、教材修订的整体思想

在这次高中地理教材修订中,我们遵循党中央“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依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 年版)》,对旧版教材进行了系统梳理、全面提升和完善,使教材实现了“便教利学”。

本次高中地理教材的修订,对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设计依据、课程结构、评价体系都进行了显著创新或优化提升。本套教材以地理核心素養为指引,彰显地理教材的立德树人功能;以学生认知规律为路径,优化地理教材的框架结构;以学生能力培养为重点,创新地理教材的呈现方式;以地理信息技术为支撑,提升学生的地理认知水平。

二、教材栏目设计及呈现方式的创新

1.增加“探究”新栏目

新课标中指出教材设计、编写等环节要服务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创新内容编排方式,尤其强调要采用问题、情境、案例等多种思路,使学习内容与生产和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以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新版教材在保留原有风格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创新的呈现方式。教材的整体结构“章—节—目”设计维持不变,但在每节的正文、阅读、活动三大版块基础上,增设了开篇的“探究”栏目。“探究”选用与该节内容密切相关的真实情境,为教师开展“问题教学”提供案例。“探究”中设计的两个问题,意在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在学完本节内容后再来回答问题,从而形成一个探究的闭合回路,这也是地理核心素养所追求的思维方式。

2.增设卡通人物形象

新版教材中增设了三个卡通人物形象:一个老师和两个学生。为了营造学习情境,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参与讨论的热情,通过人物的话语提出生动有趣的地理问题,这就是教材中设计卡通人物的初衷。老师的讲述、学生的思考以及学生间的讨论、师生间的对话,就像在教材里开了个“小天窗”,将教材中某些知识的联系、学习中可能产生的疑惑等内容做到了适时提出,以解决教材无法覆盖全部知识点的不足,也为学习营造一个合作、探究的氛围,增

强互动的同时还可拉近教材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这也是湘教版地理教材中具有传承性的一个特点。

3.活动设计注重方法和过程

根据课标的要求和精神,新版教材在修订中非常注重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最明显的体现就是在活动设计上。活动情境都尽量选用来自生活、社会的真实情境,采用多样化的表现形式,运用过程与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用地理的视角去观察、行动和思考,并在对真实世界的感受和体验中提升理性认识,逐步建立起地理知识之间的关联。例如水循环一节中的活动——“水循环主要环节模拟”,提供完整的实验过程,引导学生经历相对完整、规范的科学研究。例如在讲述洋流的影响时,选用“欧洲鳗鲡洄游马尾藻海域产卵”的真实情境,展现了科学家研究问题的过程,学生在思考问题的同时也像科研人员一样去探究其中奥秘。

4.图片系统多组合呈现

教材中的图片系统主要采用了照片、地图、图表、遥感影像、示意图等形式。不同类型图片组合呈现,为达到与文字内容完美融合的效果,需不断尝试和调整直至满意为止。图片的灵活呈现方式,最终实现了教材版面的活泼生动,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为避免文字内容过多,采取了图文叠加的方式;为展现地理事象的发展变化过程,采取了多图组合的方式;为突出地理事象的特征,采取了整体与局部图像组合的方式;为突出教学重点,简化地图要素,创新地图的表现形式;为提高学生的读图、辨图、析图能力,要求学生综合多幅地图来获取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让教材版面更具视觉冲击力,增强阅读的愉悦感,个别照片采用出血方式进行排版。

三、教材内容结构的变化

按照新课标中的课程结构要求,必修教材注重选择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满足全体学生学习地理的基本需求。修订后的教材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课程内容来架构章节,逐条落实内容要求。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教材,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地球科学基础、自然地理实践、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基本的地球科学知识,理解一些自然地理现象的过程与原理,增强对生活中的自然地理现象进行观察、识别、描述、解释、欣赏的意识与能力,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观念。新版教材具体的目录及章节内容见下表,同时列出旧版教材必修1的章节内容,调整变化之处一目了然(表1)。

从上面的表格可以看出,修订后的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教材,以认识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为线索组织内容,让学生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辩证地看待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说明一些自然现象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过程,并阐述其对人类的影响。

通过对比新旧版本教材的结构和体例,可看出本次教材修订的工作量非常大,不仅是对原有教材内容的提质改造,而且对大部分内容进行了重新编写。修订后的地理必修第一册,更加集中于介绍地球科学基础知识,侧重自然地理要素部分,较好把控了难度和梯度,为选择性必修1教材的学习留有空间;对知识容量进行了一定的压缩,改变了旧版教材在必修1自然地理部分容量偏大的结构。

四、结语

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在修订编写过程中,坚持结合真实情境、反映地理学的本质、体现地理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着力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四大地理核心素养。教材依标选材,凸显核心素养;图文并茂,体验快乐学习;活动丰富,提升关键能力;情境真实,蕴含真实问题,最终实现教材便教利学的目的。修订完成的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送给教育部专家审查后,对新版教材给予了高度评价,指出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是贯彻核心素养最好的、体现立德树人理念最充分的一套教材。教材建设永无止境,我们将继续满怀教育情怀,以工匠态度打造精品教材,为广大的一线师生提供更多优质图书和配套服务。

高中地理新课标改革后的变化

高中地理新课标改革后的变化 传统的高中地理教育主要偏重知识的传授与应试,而新课改之后的高中地理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知识素养和创新意识,能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我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谈我对高中地理新课标改革后的变化的认识。 一、新课标改革后教材的变化 1、内容的编排不同:老教材的必修部分相较之下更为清晰明了, 从目录就能一目了然的了解所学知识,内容编排也很系统;而新教材的必修部分知识体系较散,需经过教师理性的分析与归纳,才能很好的把握新教材的知识体系。这点对于刚任教的年轻老师来说可能是个挑战,需要教师自己能对整个知识体系、各部分内容需要学生掌握的深浅程度有一个很好的把握,才能游刃有余的使用好新教材。 2、知识传授的着重点不同:老教材的必修部分着重于知识本身的 传达,呈现的方式较死板,但条理清晰,比较适应于备考;而新教材的必修部分更加注重于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课本中特意添加了:课前的“探索”、学习中的“课题”、课后的“案例探究” 等大大多于老教材的自主学习板块,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于学习,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变得更加自主,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新教材在知识体系虽不如旧教材系统,它注重的是教师如何给学生挖好沟,引好水, 3、教学内容不同:新教材删掉了老教材“生物”、“土壤”、“国际 贸易与金融”方面的知识,在必修3着重添加了区域地理的知识。 更加强调了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地理知识体系的能力的培养,地理学科涉及面广,学生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综合地把握好学科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4、教材生动性不同:新教材图文并茂,栏目多样,强调对地理现 象和地理过程的分析,注重地理技能和地理方法的训练,有意识

新版高中地理教材修订内容梳理

新版高中地理教材修订内容梳理作者:武巧燕 来源:《地理教育》2020年第13期

教材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社会进步的阶梯,是知识传承的工具,是学校教学的基础。因此,教材担负着神圣的使命。作为教材出版的工作者,编辑出版能够体现党的教育方针和思想,反映新时代的要求,服务一线教学实践的好教材,就是我们的初心和使命。我们一直在努力打造精品教材,出版多元化的配套产品,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加丰富及个性化的服务。目前新版教材已经在实验区使用,2020年开始会在全国逐步推广,为了便于教师更深刻理解和领悟教材的编排理念以及内容设计,本文将对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教材的修订内容进行整体梳理,希望对教师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帮助。 一、教材修订的整体思想 在这次高中地理教材修订中,我们遵循党中央“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依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 年版)》,对旧版教材进行了系统梳理、全面提升和完善,使教材实现了“便教利学”。 本次高中地理教材的修订,对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设计依据、课程结构、评价体系都进行了显著创新或优化提升。本套教材以地理核心素養为指引,彰显地理教材的立德树人功能;以学生认知规律为路径,优化地理教材的框架结构;以学生能力培养为重点,创新地理教材的呈现方式;以地理信息技术为支撑,提升学生的地理认知水平。 二、教材栏目设计及呈现方式的创新 1.增加“探究”新栏目 新课标中指出教材设计、编写等环节要服务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创新内容编排方式,尤其强调要采用问题、情境、案例等多种思路,使学习内容与生产和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以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新版教材在保留原有风格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创新的呈现方式。教材的整体结构“章—节—目”设计维持不变,但在每节的正文、阅读、活动三大版块基础上,增设了开篇的“探究”栏目。“探究”选用与该节内容密切相关的真实情境,为教师开展“问题教学”提供案例。“探究”中设计的两个问题,意在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在学完本节内容后再来回答问题,从而形成一个探究的闭合回路,这也是地理核心素养所追求的思维方式。 2.增设卡通人物形象 新版教材中增设了三个卡通人物形象:一个老师和两个学生。为了营造学习情境,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参与讨论的热情,通过人物的话语提出生动有趣的地理问题,这就是教材中设计卡通人物的初衷。老师的讲述、学生的思考以及学生间的讨论、师生间的对话,就像在教材里开了个“小天窗”,将教材中某些知识的联系、学习中可能产生的疑惑等内容做到了适时提出,以解决教材无法覆盖全部知识点的不足,也为学习营造一个合作、探究的氛围,增

新教材人教版(2020)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新教材人教版(2020)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1. 地球与地图: -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近似于椭球体的形状,赤道略大 于极半径。 - 地球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为24小时,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为365.25天。 - 地理经纬度:经度是垂直于赤道的线,用来表示东西方向的 位置;纬度是平行于赤道的线,用来表示南北方向的位置。 - 地球的地理格网系统:格网系统是通过经纬线和方位角来定 位地球上的位置。 - 地图的制作和使用:地图是地球的缩影,可以通过地图来观 察地球的各种特征和现象。 2. 自然地理环境的系统性: - 大气圈:大气是地球表面上方的气体层,包括了不同气候带 和大气环流系统。 - 水圈:水圈是地球上包括海洋、湖泊、河流和土壤中的水体。- 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几个相互作用的层面,包括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等。 - 地球圈层结构:地球的圈层结构包括了地壳、地幔和地核, 不同圈层具有不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3. 区域可持续发展与人地关系: - 区域内的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地理因素对地区发展产生了 重要影响,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和土地利用等。

- 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人类的活动对自然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包括资源利用、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等。- 区域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的需求而不危及后代满足自身需求的发展方式,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以上是新教材人教版(2020)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的知识点总结。这些知识点涵盖了地球与地图、自然地理环境的系统性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与人地关系等方面。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新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2023)必修一知识点梳理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新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2023)必修一知识点梳理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大气组成和垂直分层 一、大气的组成 1、大气的概念:大气是指地球周围聚集的一层很厚的大气分子,称之为大气圈。是由多种气体、固体杂质和水汽混合而形成。 2、低层大气的组成及作用 组成成分作用 干洁空气氧气维持人类及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参与有机物的燃焼、腐败、分解 氮气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二氧化碳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强,使气温升高 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影响大气温度 水汽水汽的固、液、气三态转化,产生了一系列天气现象 固体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二、大气垂直分层(比较重要) 大气分层高度特点与人类关系 气温的垂直变化空气运动特点 高空大气平流层顶至2000 ~ 3000千米气温随高度增加先降低后升

高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 平流层对流层顶至50 ~ 55千米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大气下冷上热,因而大气结构平稳,天气晴朗以水平运动为主利于高空飞行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同一纬度不同季节厚度不同,夏季较厚,冬季较薄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大气下热上冷,空气上升,对流现象显著,与人类最密切对流活动强烈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特别提醒:臭氧层位于平流层;电离层位于高层大气。 第二节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1.反射作用 (1)表现 (2)特点: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没有选择性,反射光呈白色。 (3)现象: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使白天的气温相对较低。2.散射作用 (1)表现:当太阳辐射在大气中遇到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时,太阳辐射的一部分便以这些质点为中心,向四面八方弥散。 (2)特点:大气的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可见光中波长较短的蓝光、紫光容易被散射。 (3)现象 3.吸收作用 (1)特点:大气的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

新教材2023年高中地理 全书要点考前速记 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全书要点考前速记 考前扫一眼考场倍夺分 要点1 区域的内涵、划分以及空间尺度 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说明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原因

高人口素质在北方农牧交错带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口、 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要点4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形成过程及转型发展 1.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形成过程 2.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 措施意义举例 延长产业链,提升原有资源的利用价值实施资源深度开 发,延长资源产业 链,提高资源综合 利用程度和附加值 大庆油田在历经近30年稳产、高产之后, 于2003年开始产量下降。随后,其城市 经济开始进入衰退期。大庆选择了延长资 源产业链,将油气资源深加工作为城市转 型之路。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大庆利用进 口俄罗斯油气资源,重点发展石化产业 开发新的资源,培育新的主导产业拓展开发可利用的 自然资源类型,甚 至延伸至人文资源 范畴,培育新的主 导产业 辽宁省阜新市在煤炭资源枯竭之后,先依 靠发展现代农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业,吸纳 就业,然后大力发展风力发电和煤化工产 业,推动城市转型 影响范围具体表现 周边地区依托高速公路和轨道交通,纽约与周边地区的人员往来和物资流通更加便捷,中心城区的居住、生产、服务等功能逐渐分散到周边地区,带动纽约周边许多中小城市的发展 “波士华城市带”纽约与其他城市之间通过便利的高速公路和航空线路紧密联系,各城市分工协作,形成了以金融、贸易等服务业为主导,同时又各具特色的产业体系 美国纽约通过便利的公路、铁路和航空等完善的交通运输网,以及发达的信息网络,促进了人才、商贸活动、信息等在全国范围内的流动,成为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城市 世界纽约是全球的物流枢纽和信息中心,发挥着国际政治、经济、金融、文化中心等多种职能

湘教版高中地理新旧教材删减内容

湘教版高中地理新旧教材删减内容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新旧内容的删减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改变,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也在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新版本的地理教材相对于旧版本进行了一系列的删减和改动,旨在提供更加合理、系统和科学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理论内容的精简 新版本地理教材在理论内容的编写上进行了精简,删除了部分冗长繁杂、过于深入的理论内容。去除了一些专业性较强、难以理解的概念和理论,从而降低了学习难度,使地理知识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二、案例分析的削减 旧版本地理教材中常常引用一些案例进行分析,以强调地理理论与实际问题的联系。然而,在新版本地理教材中,对于案例分析进行

了一定的削减。这主要是因为旧教材中过多的案例分析可能会让学生感到信息过载,难以深入理解和掌握地理理论的实质。 三、地理数据的简化 在地理教材中,地理数据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是旧教材中的地理数据往往过于繁琐和复杂,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新版本地理教材通过简化地理数据的展示形式,将其精简成重要的要点,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掌握和理解地理现象。 四、地图练习的精简 旧版本地理教材中,地图练习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但是由于地理知识的广泛性和深度,地图练习内容较多,给学生增加了负担。新版本地理教材对地图练习进行了精简,减少了地图数量和难度,使学生能够更加集中精力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五、经典案例的减少 旧版本地理教材中,经典案例是常常被引用的一种教学方式,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地理知识。但是在新版本地理教材中,对

于一些相对陈旧和过时的经典案例进行了删减,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更加关注和学习当下社会和环境中的实际问题。 综上所述,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的新版本相对于旧版本进行了一系列的删减,主要是在理论内容、案例分析、地理数据、地图练习和经典案例等方面进行了精简和调整。这样的删减旨在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使地理教材更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提升地理学科的教学质量。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需要注重理解和应用地理知识,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灵活运用地理教材,创设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应用知识的学习环境。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地理学科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和地理素养,为未来的地理研究和社会实践提供有力的支持。

地理高一新教材知识点梳理

地理高一新教材知识点梳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类社会的日益发展,地理作为一门学科也在不断深化和拓展。高中地理作为学生们在地理知识体系中掌握的第一个阶段,在新教材中涵盖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本文将对高一地理新教材的知识点进行梳理,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 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知识点 在高一地理的新教材中,自然地理知识点占据了重要的部分。其中最核心的知识点包括地球与地球运动、大气环流与气候、水文循环与水资源、地表形态与地质灾害等。 首先,地球与地球运动是地理学研究的基础。学生们需要了解地球的构造和地球的运动方式,包括地球的内外层结构、板块构造和地震活动等。同时,学生们还需要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以及它们对季节和昼夜变化的影响。 其次,大气环流与气候是地理学中一个重要的领域。学生们需要了解地球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及其形成原因,包括热带雨林气

候、温带季风气候等。同时,也需要了解大气环流的原理和影响 因素,例如地球自转、地形、海洋等。 第三,水文循环与水资源也是高一地理中的重点内容。学生们 需要学习水文循环的过程和机制,包括蒸发、降水、蓄水和流水等。同时,学生们还需要了解全球水资源的分布状况以及水资源 的利用和保护问题。 最后,地表形态与地质灾害是地理学中不可忽视的内容。学生 们需要了解地球表层的形态特征,包括山地、高原、平原等,并 了解它们的形成机制。此外,地质灾害也是学生们需要关注的问题,包括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等。 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知识点 除了自然地理,高一地理的新教材中也涵盖了许多重要的人文 地理知识点。其中最核心的知识点包括人口与城市、资源与环境、区域可持续发展等。

高中地理教材变动新知识点与老版本对比

高中地理教材变动新知识点与老版本对比地理教育在高中课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球的自然和人文环境,还培养了学生的社会科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知识的更新迭代,高中地理教材也在不断变化和更新。本文将对高中地理教材最新变动的知识点与老版本进行比较和对比,以期了解新版教材的改进之处。 一、自然环境方面 新版地理教材在自然环境方面增加了许多新的知识点,例如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的影响、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灾害管理等。这些知识点对于学生了解全球环境问题的现状和应对措施具有重要意义。相比之下,老版本地理教材对于这些内容的介绍相对较少,没有系统性地阐述和分析。 二、人文环境方面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新版地理教材将人文环境作为重要内容进行了拓展和深入。比如,新版地理教材增加了有关城市化进程、区域发展差距、城乡结构调整等方面的知识点。这些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城市化和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经济变化和发展趋势。而老版本地理教材对于这些内容的介绍相对简略,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三、技术应用方面

新版地理教材将技术应用作为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进行了补充和更新。比如,新版地理教材将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进行了 介绍,帮助学生掌握现代地理科学与技术的结合。与此相比,老版本 地理教材在技术应用方面的内容较少,没有对于GIS等现代技术进行 详细的说明和讨论。 四、比较与对比 通过对新版地理教材和老版本地理教材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到 新版地理教材在知识点内容、系统性和深度上有了明显的改进和提高。新版地理教材更加贴近时代的发展,关注全球问题和热点,使学生能 够真实地了解和思考当代社会与自然环境的重要问题。同时,新版地 理教材注重技术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好地满足了学生的学科需 求和职业发展需求。 然而,新版地理教材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新版地理教材在 某些内容上可能过于贴近当代问题,缺乏对于历史演变和长期发展的 介绍和分析。此外,新版地理教材虽然增加了许多新的知识点,但也 可能导致教材内容过多,学生难以消化和吸收。 综上所述,高中地理教材在不断变动和更新的过程中,新版教材增 加了许多新的知识点,并且注重了对于实践能力的培养。然而,新版 教材也需要更加关注历史演变和长期发展,并且合理控制教材内容的 多少。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新版地理教材与老版本地 理教材的区别和改进之处,为地理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文总字数:763字)

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旧教材对比初探-最新教育文档

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旧教材对比初探-最新教育文档 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旧教材对比初探 一、新旧教材内容结构、呈现方式的变化 1.新旧教材内容结构对比 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必修一更注重地理观念和地理视角,注重地理知识在社会中的实用价值,而对学科的系统性则考虑的较少,故而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有了不少的增减,现将新旧教材自然地理部分内容变化如下: 第一章:删除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月相及其变化规律,新增地球的圈层结构。第二章:删除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全球热量平衡、大气环境保护,新增全球气候变化。第三章:删除海水的盐度和温度、洋流的分类及形成、地壳物质组成与循环、地浅表东与地表形态、生物、土壤、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新增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第四章:删除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的内容,改为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山地的形成、河流地貌的发育。第五章:新增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2.新旧教材课文内容呈现方式对比 教材的主题是课文,它以文字叙述形式储存和传递信息,重要性不言而喻。旧教材内容多偏重于地理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面面俱到,就难免“繁、难、偏、旧”;其中有些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脱节,学生学习时,会感到枯燥乏味,晦涩难以理解,从而丧失学习兴趣。新教材依然以地理学中的主干知识为主,重 要原理规律几乎全部保留,包括自然地理中的物质运动规律,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差异性规律,相比而言,新教材增加了地球的圈层结构、河流地貌的发育等内容,使得知识更加完整。新教材内容突出了地理学科的地理性、实用性和发展性,对于需用的相关学科知识,新教材只是拿来结论,如地转偏向力,只讲现象,不讲成因;对于与其他学科重叠部分,新教材便毫不吝惜的删掉,如生物部分;新教材还保留和发扬了现行教材中所有的积极因素和合理成分,如地球的运

高中地理新课程与旧教材(人教版)必修内容比较

高中地理新课程与旧教材(人教版)必修内容比较 2008年秋季,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全省全面铺开。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目标也发生了重大改变。高中地理新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伴随着教学目标的改变,教材的编排相对于旧教材也作了重大调整。 一、从教材目录上看,主要调整增删了章节,新课程必修(1)(2)与旧教材(必修)《地理》上下册章节变化不大,新课程必修(2)还重点吸纳了旧教材选修(一)的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和第二单元“城市的地域结构”的相关内容。新课程必修(3)则继承了旧教材选修(二)的主要内容。 二、从教材组织形式上看,主要从系统知识到专题式、案例式分析。 新教材将原教材中的“圈层体系”更新为“环境体系”,按人们的认知规律,从“陆地→海洋→大气→宇宙”,或增删、或重组、或转变视角。 1.是教材内容的增删 《地理》(1)必修

《地理》(2)必修 《地理》必修(3)

2.是对有些知识重新组合 “陆地环境”对原教材的有关地球四大圈层的知识和地球的资源和能源进行了有机的综合和统一,从而加强了教材的系统性;把旧教材选修(一)的“城市的地域结构”的内容和旧教材必修(上)“城市化”组合成新教材必修(2)的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把旧教材选修(一)的人口与环境主要内容调整到新课程必修(2)第一章“人口的变化”中。 3.是突出了新教材的“新”的主要内容 即原教材主要以人地关系为主线,而新教材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环境与发展”的内容,从而更加突出了新教材的“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使人与环境、环境与发展成为地理教学的核心。如“大气环境”、“海洋环境”、“陆地环境”增加了许多“资源、环境”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力求完整地突出这一中心。在这方面我们应加速观念转变,注意新知识、新理论的学习,并贯彻于教学过程之中,使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即形成人与环境、环境与发展的相协调的新观念。

高中地理新教材

高中地理新教材 大家是否曾被地球的奇妙现象所吸引?比如,为什么有些地方会刮起飓风,而其他地方却能风和日丽?为什么我们的气候会分为不同的类型?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可以在高中地理新教材中找到。本文将探讨高中地理新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及其意义,并通过拓展与对比,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及其应用场景。 高中地理新教材中的重点内容主要包括地球系统、气候类型、地貌形态、自然地理要素等。这些内容不仅介绍了地球的基本知识,还着重强调了地理现象的成因、地理环境的演变以及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其中,“地球系统”一章,将地球分为不同的圈层,并详细阐 述了各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的运行机制;“气候类型”一章,则从气候的形成、分布、特征等方面进 行深入探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及形成原因。拓展与对比是高中地理新教材的另一大亮点。在介绍各知识点时,新教材使用了大量的案例和数据,使得知识点更加具体、生动。比如,“地貌形态”一章,通过对不同地区的地貌形态进行比较,使我们更加直观地了解到地貌形态的多样性和差异性;“自然地理要素”一章,则通过对比不同地区的土壤、植被、水文等自然地理要素,阐述了地

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总的来说,高中地理新教材通过系统地介绍地球系统、气候类型、地貌形态、自然地理要素等重点内容,以及拓展与对比的应用,使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地理现象和地理环境。同时,新教材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注重知识点的传授,又注重能力的培养。因此,高中地理新教材对于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培养环保意识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高中地理新教材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全面的地理知识体系。通过系统地介绍各重点内容,新教材不仅让学生了解到地理的基本概念和现象,还培养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于学生今后在地理领域的学习和研究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 其次,高中地理新教材能够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在介绍地理现象和地理环境时,新教材强调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通过展示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以及环保措施的积极作用,学生能够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从而树立起环保意识。 最后,高中地理新教材能够促进可持续发展。新教材在传授知识的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在实践中能够学会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为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高中地理:新教材必修1知识梳理第一章第4节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课标:1.3 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 第四节地球的演化 一、地层和化石 1.可以根据地层中保存下来的化石,来确定地层的时代和顺序。例如:含三叶虫、大羽羊齿化石的,为古生代地层。 2.根据地层组成物质的性质和化石特征,可以追溯地层沉积时的环境特征。例如:红色岩层指示氧化环境,黑色页岩并含黄铁矿指示还原环境;珊瑚化石指示清澈温暖的浅海环境,破碎的贝壳指示滨海环境。 活动:植物孢粉是指植物在繁殖期间撒出的孢子和花粉的总称。据孢粉的形态来判别母体植物的种属,这成为推测地质时期植被及其相应气候的依据。 在我国辽宁南部距今 10000~8 000 年的泥炭层中,桦属花粉占优势,而现在桦木林已退缩到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桦树为喜冷耐旱植物。据此分析我国辽宁南部近 8 000~10 000 年来气候的大致变化情况。 由冷变暖,由干变湿。 二、地球的演化史 地壳中不同地质时代地层的具体形成时间和顺序,称为地质年代。 1 .生 物进化 ①太古宙中期才出现最原始的生物。从无生命到有生命,这是生物演化史上的一次飞跃。 ②元古宙时,除单细胞生物外,还出现了藻类、海绵等低等的多细胞生物。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标志着地球进入了一个生命大发展的阶段。 ③从显生宙寒武纪开始,大量海生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由此揭开了欣欣向荣的生物系统演化进程的序幕。 2.生物的灭绝 1

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是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 (1)古生代末期:60%以上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种类(如三叶虫)灭绝了,脊椎动物中的原始鱼类和古老两栖类则全部灭绝。蕨类植物明显衰退。 (2)中生代末期:恐龙、50%以上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灭绝。一般认为小行星撞击地球是导致中生代末期地球环境突变,恐龙大规模灭绝的最主要原因。 活动:下图为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 (1)在图中标出几次大冰期。 在图中标出震旦纪大冰期、石炭—二 叠纪大冰期和第四纪大冰期 (2)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是地质历 史上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据图推 测,当时的气候分别有什么特点? 古生代末期为冷湿 中生代末期为暖干 (3)据图归纳地质时期气候变化的特点。 冷暖干湿相互交替, 变化周期长短不一, 波动变化。 2

新课标高中地理教材分析

新课标高中地理教材分析 新课标高中地理教材是指根据国家教育部最新制定的课程标准所编写的地理教材。本文将从教材内容、教材特色和教材优缺点三个方面对新课标高中地理教材进行浅谈分析。 首先,新课标高中地理教材在内容上进行了全面的更新和调整。旧版地理教材中的一些内容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而新课标高中地理教材则将更多新的概念、理论和案例引入其中。例如,在自然地理部分,以往只是简单地介绍地球的构造和气候变化等基础知识,而新课标地理教材则更加注重对地球系统的整体认识,涉及到地球内(地球内部、地面上的地理现象)、地球表(自然地理景观、特点)和地球外(太阳系等)等方面的内容,并通过案例和数据对这些知识进行实际应用。 其次,新课标高中地理教材具有一定的教材特色。首先,它强调知识的实用性和综合性。在教材中,不仅介绍了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还注重将这些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引导学生进行实证研究和分析。其次,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创新能力。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和案例分析,教材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新课标高中地理教材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教材中的内容相对较多,对于学生来说,学习任务繁重。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考验,需要他们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其次,教材的呈现方式相对单一。教材主要采用文字和图表的方式进行呈现,较少使用多媒体和互动式教学。这种呈现方式可能使学习过程较为枯燥,对一些对多样化教育形

式需求较高的学生来说,可能失去了一些学习的兴趣。 综上所述,新课标高中地理教材通过全面更新和调整内容,体现了地理学科的发展趋势和社会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然而,教材的学习负担较大,呈现方式相对单一,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对于教师来说,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以便更好地实现地理教育的目标。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知识点梳理 第二章 地表形态得塑造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知识点梳理 第二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2.1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1.按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2.五种外力作用的相互关系: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是一连续的过程,其作用规律如下:

3.三大类岩石的形成类型 成因特点常见岩石 岩浆岩侵入 岩 岩浆沿地壳薄弱地带侵 入地壳上部或喷出地表, 冷却凝固 矿物结晶颗粒较大花岗岩 喷出 岩 矿物结晶颗粒细小, 有流纹或气孔构造 玄武岩、流纹岩 沉积岩岩石经外力作用(风化、 侵蚀、搬运、堆积、沉积、 固结成岩)形成 具有层理构造,含有 化石 砾岩、砂岩、页岩、 石灰岩等 变质岩已生成的岩石经变质作 用(高温、高压)下,原来 岩石成分、性质发生改变 形成的岩石称为变质岩。 片理构造 大理岩(石灰岩)、 板岩(页岩)、石 英岩(砂岩)、片 麻岩 1.有一个箭头指向的为岩浆岩,有两个箭头指向的一般为沉积岩或变质岩,有三个箭头指向的必为岩浆。 2.三大类岩石中含有化石和具有层理构造,并且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必是沉积岩。 4.外动力作用的典型地貌及分布地区

2.2 构造地貌的形成 一.地质构造与之相对应的构造地貌: (1)地质构造:地壳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地壳变形变位,常常被保留在地壳岩层中,成为地壳运动的证据,称为地质构造,它是地壳运动的“足迹”。 (2)构造地貌: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貌称为构造地貌。 2.褶皱——褶皱山 (1)褶皱:岩层因地壳运动,在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发生发生弯曲,叫褶曲(山岭和谷地);如

发生一系列波状弯曲叫褶皱。 (2)基本形态:背斜向斜 产生原因原本水平的岩层受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发生弯曲变形 特征岩层形态 岩层新老关系(岩层①~③由老到新) 构造地貌未侵蚀地貌地形上——“背斜成山”地形上——“向斜成谷” 侵蚀后地貌 (地形倒 置) “背斜成谷”。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产 生裂隙,容易被侵蚀成谷地 “向斜成山”。向斜槽部由于受到挤 压,岩石致密,不易被侵蚀,相对高 耸形成山岭 背斜、向斜判别 背上拱,成山岭;背斜顶,受张力, 易侵蚀,成山谷。向下弯,成谷盆。向斜槽,受挤压,抗侵蚀,成山岭。 背斜、向斜组合的构造地貌图示(岩层①~⑥由老到新) 3.断层——断块山 (1)断层: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或张力,超过岩石能承受的程度,岩体发生破裂断开,并沿断裂面两侧的岩体发生明显的错动、位移。 断层的判断方法:判断某一构造是不是断层,一是看岩体是不是受力产生破裂,二是看沿断裂面两侧岩块是否有明显的错动、位移,只有同时具 备这两个条件的才是断层,若只有破裂但无位移则不是

新修订的中图版高中地理教材介绍

新修订的中图版高中地理教材介绍 新修订的中图版高中地理教材:引领地理学习的革新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地理教材也迎来了全新修订的中图版。这次修订充分体现了新时代教育理念和教学目标,为高中生提供了一部内容丰富、更具实用性的地理教材。本文将详细介绍新修订中图版高中地理教材的内容特点以及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 新修订的中图版高中地理教材将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紧密在一起。在引导学生从地图上获取信息的同时,教材强调了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反馈。这种编排方式有利于学生理解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培养他们从多维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新修订教材注重区域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的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教材按照地理区域划分章节,对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资源分布、社会经济、文化习俗等进行详细介绍。同时,结合不同地区的人文现象,深入剖析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新修订的中图版高中地理教材紧跟时代步伐,引入了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生了解全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教材中设置了“数字地球”等

专栏,引导学生通过数字技术观察地球的动态变化,更加深入地理解全球环境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新修订教材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思考。教材设置了诸多启发式问题和小提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地理现象和规律,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修订的中图版高中地理教材十分重视实践活动的设置,鼓励学生多参与实践活动,增强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材安排了丰富多样的活动,如实地考察、社会调查、动手实验等,让学生在亲身参与的过程中,深化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新修订的教材积极倡导合作式学习,提倡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帮助,提高学习效果。教材设置了一系列小组活动和讨论题目,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取长补短,相互启发,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新修订的中图版高中地理教材内容丰富、体系完整,能够满足学生对高中地理知识点的需求。教材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详细讲解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等方面的知识,同时增加了许多与时俱进的素材,使教材更具实用性和时代性。 新修订的教材文字简明易懂,重点突出,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

高中地理新教材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新教材知识点总结 •相关推荐 高中地理新教材知识点总结(通用9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说到知识点,大家是不是都习惯性的重视?知识点是传递信息的基本单位,知识点对提高学习导航具有重要的作用。还在为没有系统的知识点而发愁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中地理新教材知识点总结(通用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地理新教材知识点总结1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提倡探究式学习,以学生为主体,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让学生自主探索和学习,而教师则是地理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因此,在组织整个课堂教学时,要注意放下“师”的权威架子,要以学生学习合作伙伴的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消除学生对教师的戒备心理,真正体现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积极思维与想象。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游戏、讨论、探究、实验、观察、调查、信息搜集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发展过程。在课堂上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展示自己对问题的解释,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证据和共同探究的策略,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自己寻求合理的答案。另一方面,拓展学生学习地理的时间和空间,把获取的地理知识信息的渠道延伸到课外,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二、新教材内容体系的改变 新课标高中地理教材正文简短,图、活动、案例增多,很多知识点到为止,内容非常突出时代信息,许多新内容教师没有接触过,这对我们教师来说是变相地加重了负担。设计的探索活动灵活新颖,学

【新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全册 知识点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人口 第一节人口分布 一、世界人口的分布 1.分布总特征:人口分布很不均匀。 2.具体表现 (1)全球分布:近90%的人口居住在北半球,尤其在10°N~50°N地带最为集中。 (2)距离海洋远近:60%左右的人口居住在离海岸200千米以内的沿海地区。 (3)海拔分布:近8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平地区。 注意:热带地区人口多分布在高山、高原地区。例如:巴西高原和东非高原的人口密度大于亚马孙平原和刚果盆地的人口密度。 (4)世界人口稠密区,稀疏区(落实到图上) 稠密区:亚洲东部、亚洲南部、欧洲西部、北美洲东部 稀疏区:高纬度地区(严寒)、高山高原地区(高寒缺氧)、热带雨林地区(湿热)、干旱地区 (5)各大洲和地区的人口分布极不平衡,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85%。 (6)各国人口分布也不平衡,截至2018年年底,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孟加拉国、俄罗斯、日本、墨西哥、埃塞俄比亚、菲律宾等。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1.自然因素 (1)气候:人口主要分布在气候较为适宜的中、低纬度地区。 (2)地形:人口分布多趋向于地势低平地区。原因: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易于开发,是人类的主要聚居地。 (3)水源 ①河流、湖泊沿岸人口较为密集。原因:供水方便、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具有交通、水产养殖的优势,利于生产和生活,人口较为密集。 ②在干旱地区,有水灌溉的地方(绿洲)往往成为人口聚居地。原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有水源,有交通线经过,交通便利。 2.人文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人口稠密,如我国东部、美国东北部和欧洲西部等地区。 (2)历史因素:历史较悠久的地区人口较稠密,如东亚、南亚的人口稠密区。 (3)政治、军事、文化等因素:对人口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例:常年战乱的中东地区,人口大量外迁。重点补充:①在中国人口分布图上,可以自黑河——腾冲画出一条直线,这条线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地理分界线,也被称为“胡焕庸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