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修订原则

新课标修订原则

新课标修订原则是指在修订课程标准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总体要求是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强调实践,推进教育现代化。具体而言,新课标修订原则包括:(1)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参与,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2)强调实践:以实践为导向,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3)强调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综合性:重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重视社会素质教育,重视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

(4)强调教学活动的多样性:注重课堂活动的多样性,重视学生的独立性,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交流学习。

(5)强调教师的职责:要求教师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有较强的教育管理能力,有较强的教学实践能力,能够有效指导学生学习。

新课程标准修订的基本精神与主要特点

新课程标准修订的基本精神与主要特点 作者田慧生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研究员 课程改革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升教育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大战略举措。2001年,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在义务教育阶段开始推进,2004年普通高中阶段的课程改革也开始启动。十多年的新课程改革在实践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基础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的长足发展。但正如有的学者指出的那样,变革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次事件,课程改革的基本规律决定了它总是会不断出现一些新问题,面临一些新挑战,课程改革必须在不断修订中完善,在不断完善中深化。2002年初,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义务教育阶段各科课程标准。2007年,教育部在前期大规模调研的基础上,开始筹备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各科课程标准的全面修订工作。到2012年初,经过五年的系统修订,2011版课程标准正式颁布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大多数学科教材也依据课程标准完成了全面修订。此次课程标准修订是在新的教育发展背景下的一个系统化工程,体现出很多新思路、新内容和新特征,对于推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具有重要意义。 新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和意义 此次新课程标准的修订有着深刻的背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体来说,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新课标修订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任何一次课程改革,不管作了多么精心的准备,在推进过程中课程设计与学生实际的学习需求总是会产生一定的距离,国内外概莫能外。此次课程标准的修订,就是课改自身完善的需求。2001年正式启动课改,2003年国家就组织相关的专业力量对首批42个国家课改实验区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研。2007年,又对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42个国家课改实验区作更大范围的全面调研,这次调研涉及校长、教师、学生、家长11.7万人,是一个大样本调查。通过这两次调查,一方面发现新课改在全面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方面发挥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从各方面改变了基础教育的面貌。另一方面,调研也发现新课标自身的

新课程标准修订的基本精神与主要特点

新课程标准修订的基本精神与主要特点田慧生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研究员课程改革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升教育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大战略举措。2001年,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在义务教育阶段开始推进,2004年普通高中阶段的课程改革也开始启动。十多年的新课程改革在实践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基础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的长足发展。但正如有的学者指出的那样,变革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次事件,课程改革的基本规律决定了它总是会不断出现一些新问题,面临一些新挑战,课程改革必须在不断修订中完善,在不断完善中深化。2002年初,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义务教育阶段各科课程标准。2007年,教育部在前期大规模调研的基础上,开始筹备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各科课程标准的全面修订工作。到2019年初,经过五年的系统修订,2019版课程标准正式颁布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大多数学科教材也依据课程标准完成了全面修订。此次课程标准修订是在新的教育发展背景下的一个系统化工程,体现出很多新思路、新内容和新特征,对于推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和意义 此次新课程标准的修订有着深刻的背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体来说,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新课标修订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任何一次课程改革,不管作了多么精心的准备,在推进过程中课程设计与学生实际的学习需求总是会产生一定的距离,国内外概莫能外。此次课程标准的修订,就是课改自身完善的需求。2001年正式启动课改,2003年国家就组织相关的专业力量对首批42个国家课改实验区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研。2007年,又对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42个国家课改实验区作更大范围的全面调研,这次调研涉及校长、教师、学生、家长11.7万人,是一个大样本调查。通过这两次调查,一方面发现新课改在全面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方面发挥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从各方面改变了基础教育的面貌。另一方面,调研也发现新课标自身的确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一些学科的容量偏多,难度偏大。新课改确定的几大重点改革目标之一就是要克服传统课程的繁、难、偏、旧,但这一目标显然并没有在这次课改实施中得到有效落实。第二,一些学科教学要求、评价要求不够具体,特别是一些新的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究竟如何应用,具体操作要求是什么等,在上一版的课标中反映不够。相当一部分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很难把握操作要领,对实施造成了一些困难。第三,相关学科、学段间的纵向衔接、横向配合有待加强。特别是一些相近学科,有些内容交叉重复,加重了学生负担。第四,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不够明确。上述这些问题的存在就使得这次课标的修订显得更有迫切性,同时也要求我们在修订课标时要更有针对性。 (二)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修订的原则和依据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修订的原则和依据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组 一、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修订的基本原则 最初拟制《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时,已对学科性质、学科特点等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思考和定位。实验稿颁布以来,各方面反映良好,无论是课程标准具体指导课程改革的情况,还是关于课程标准相关问题的基础理论研究,都在很大程度上说明实验稿对学科的基本认识与思路是恰当的、清楚的。根据以往信息所反馈的情况,以及先后数次讨论,修订组确定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修订工作的总原则:在大结构不变、有针对性地修改的前提下,努力完善课标、力求与时俱进。 (一)完善课标原则 一方面,微调课标的框架结构、修正课标中个别表述或用词不当的地方以及完善课程标准各部分内容,细致审定各部分的难易程度是否适当;另一方面,修订组全体成员群策群力,捋顺课标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始终注意兼顾品德形成的两个重要方面——满足社会需要和个体发展的需要。 (二)与时俱进原则 在突出思想品德课程特点的前提下,课标修订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体现以人为本,合理增加科学发展观、核心价值观、公民教育三部分教育内容,注意培养生态文明意识和确立全球化视野,强调情感发展对品德培养的重要性。 二、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修订的依据 (一)修订工作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引 2006年《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首次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命题。近年来,十七大会议的召开以及国家相关重要文件政策的实施,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涵,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观导引。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我们必须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根据2010年《教育部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是国家意志和核心价值观的直接体现……修订各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机融入课程教材中,进一步精选对学生终身发展有重要价值的课程内容,更加强化课程教材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学生经验的紧密联系,更加突出时代性,增强适宜性”。 学校德育是国民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抓好学校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实效性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环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成功构建对于学校德育的成功开展具有极大的推进作用。因此,要将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贯彻到学校思想品德课程改革之中,使其成为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修订的重要价值导向。在此次课程标准的修订和完善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要求的重要思想精神落实到整个课程标准的体系中,明确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相关重要内容放置在教学目标和内容里,并且以初中生可以接受的方式引导学习。 (二)国家政策文件重要理念精神对修订工作的指导

新课标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课程标准实验稿修订的原则 1.坚持体育课程改革的正确方向 2.坚持课程标准是指导性文件而不是指令性文件的思想 3.进一步完善课程标准实验稿 二、对课程标准实验稿相关内容修订的说明 3除对四个方面的内容作进一步充实之外;在“内容标准”的呈现方式方面也作了较大调整:一是取消按学习内容进行分类陈述;改为按水平学段进行分类描述;二是在每一个具体的内容目标之后;都提出了相应的评价要点和评价方法举例;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指导教学和评价.. 4在对“体能”的评价中;特别注意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衔接.. 5考虑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身体健康”部分适当地增加了卫生保健和健康教育方面的内容.. 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性质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发展学生体能和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必修课程.. 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学习和锻炼 四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保证每个学生受益 三、课程设计思路 一根据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确定课程目标体系和内容标准 二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划分学习水平 三根据可评价的原则设置可操作和可观测的学习目标 为了确保学习目标的达成和学习评价的可操作性;体育与健康课程提出了具体的、可观察的学习目标..特别注意将运动参与、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两个方面的学习目标设置成为便于观测的行为表征;帮助教师更准确地对学生进行观察、指导和评价;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态度、心理品质和社会行为.. 四根据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保证课程内容的可选择性 五根据发展性要求建立多元的学习评价体系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课程总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1学生将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增强体能; 2培养体育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学会学习和锻炼;

2022最新版语文课程标准问答题及参考答案

2022语文课程标准问答题及参考答案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版)修订原则的三个“导向”是什么? 1.坚持目标导向. 2.坚持问题导向. 3.坚持创新导向. 2、语文新课标的“新”,主要表现在哪里? 主要表现在完善了课程目标,凝练了语文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优化了课程内容,提出了“六大语文学习任务群”;细化了实施要求,研制了语文学业质量标准;增强了指导性,实现教、学、考的统一,提出了教学、评价、教材编写、资源开发与利用、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等具体可行的实施建议;加强了幼小之间、小学各学段之间、小初之间的有效衔接.

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版)关于课程标准的变化体现在哪五个方面? 一是强化了育人导向. 二是优化了课程内部结构. 三是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 四是增强了指导性. 五是加强了学段衔接. 4、语文课程致力于全体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学生的哪些方面打下基础? 1.为学生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 2.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 3.为培养学生求真创新的精神、实践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及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包括哪几条? 1.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 2.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注重课程的阶段性与发展性. 3.突出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和典范性,加强课程内容整合. 4.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 5.倡导课程评价的过程性和整体性,重视评价的导向作用. 6、如何理解“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注重课程的阶段性和发展性”? 首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结构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

新课程标准2022版心得体会(精选7篇)

新课程标准2022版心得体会 新课程标准2022版心得体会(精选7篇) 新课程标准2022版心得体会1 今天下午通过对新课标的内容认真学习,我有以下收获: 1、新课标的修订原则:坚持目标导向,坚持问题导向,坚持育人导向。最终是要引导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关于课程标准主要的变化有:强化课程育人导向,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增强了指导性,加强了学段衔接。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做”的具体指导。 3、新课标明确界定了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指向了三个维度: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表述为“三会”: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描述现实世界。 4、新课标在课程实施上提出了教学建议:要制定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整体把握教学内容,选择能引发思考的教学方式,加强综合与实践教学,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其中要重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对数学教学改革推动作用,改进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这就对老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新课标提出评价建议:发挥评价的育人导向作用,评价方式要丰富、维度多元、主体多样。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要着重应用。 新课程标准2022版心得体会2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发布已有半月之余,借助网络资源和媒体技术,我也花了不少时间进行学习,由此感受颇深。以下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谈学习心得。 一、课程标准的新变化 1.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各科课程标准基于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为本课程应着力培

2022数学课程标准解读与思考:关于修订的原则释义

2022数学课程标准解读与思考:关于修订的原则释义 【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修订主要遵循四个基本原则:一是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二是继承完善近年来数学课程改革取得的成果,三是切实解决数学课程改革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四是放眼世界研制中国特色数学课程标准。四个基本原则指导课标修订,贯穿于修订过程始终,体现在课标各个部分。领会课标修订的基本原则有助于数学教育工作者深入理解课标理念,有效实施课标内容。 【关键词】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数学课标;修订原则 数学课程改革与发展是一个长远而持续的过程。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经济发展,无论是社会还是个体都会对数学及其教育提出新的需求。另一方面,教育理论、数学教育研究、数学研究以及教育技术与手段的变革会从不同层面、不同视角推动数学课程的发展。无论国内外,数学课程改革一直作为国家重大战略发展规划,在国家层面受到广泛的重视和关注,也常常成为整个课程改革的探路者和先行者。国家课程标准是一个国家课程改革与实施的重要纲领性文件,它的颁布、修订与使用对一个国家中小学数学教育的影响是极为重要的。 20世纪初起源于泰罗《科学管理原理》的社会效率运动从工业界风靡到了教育界,寻求如何使学校教育更为有效的种种途径,进一步催生了课程的“标准化运动”。数学课程标准的修订,正是数学课

程改革与实施的重要标志和集中体现。数学教育从理论到实践多个层面探索与研究,为数学课程改革的健康、顺利发展和数学课标的修订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新时代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以及社会发展、数学与科学技术时代特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数学课标”)依据以下四个方面的基本原则进行了修订。 一、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始终以“立德树人”作为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在课程标准中落实“立德树人”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基础教育质量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本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所有学科都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是从国家层面考虑“教育要立什么德、树什么人”或者“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而关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就是关注这一问题。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明确了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和关键环节,是落实立德树人重要任务的中间桥梁。因此,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使核心素养贯穿课程始终,是对高中课程标准修订提出的明确要求。《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2020年修订版高中数学课标”)提出了核心素养的六个主要方面,并给出了它们的水平表现。通过数学课程所培养的核心素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修订理念思路及主要变化

专题讲座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修订理念、思路与主要变化 王蔷(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走过了十年路程,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果,课程标准国家课程经过了十年的实践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在改革的道路上,我们还面临很多的挑战和问题,需要我们很好地去总结和分析。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一、英语课程改革的成绩与问题 二、《标准》修订的指导思想、原则及要点 三、深刻认识英语课程的价值 四、解读英语课程理念和课程性质 五、对课程设计和课程目标的再认识 六、解读分级标准的调整及调整的原因 关于三个版本《英语课程标准》的说明: 1. 2001 年版《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涵盖了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阶段的内容。 2. 2003 年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取代 2001 年实验稿中的高中部分。 3. 2011 年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包括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内容,取代 2001 年实验稿小学和初中部分成为义务教育阶段执行的正式国家课程文件。 一、英语课程改革的成绩与问题 自 2001 年实施的英语新课程取得了重要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新课程理念得到广泛认同,课程质量不断提高; 2. 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过程更加丰富和生动;

3. 教师专业化发展得到重视,质量明显提升; 4. 教学方法不断改进,课程资源更加丰富; 5. 英语教学研究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同时,我们也看到英语课程还面临一些问题,如: 1. 新课程理念尚未全面转化为教师自觉的教学行动; 2. 地区之间、学校之间发展不平衡; 3. 教师专业化水平亟待提高,小学师资的数量和质量问题亟待解决; 4. 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需给予更多关注; 5. 评价方式改革有待深化。 二、《标准》修订的指导思想、原则及要点 (一)英语课程标准修订情况简介 《标准》的修订工作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于 2003-2006 年展开,为初期修订阶段。在教育部的直接领导下,由原《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负责,利用会议和调研等方式,了解一线教师和教研员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施初期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初步修订工作。 第二阶段从 2007 年 4 月开始到 2010 年 9 月,为全面修订阶段。在教育部的统一安排和部署下,《标准》修订组正式成立。修订组共十名成员,其中五名为原课标研制组成员,另外五位为新补充成员。修订组首先赴一线进行调查研究:分别于 2007 年 5 月和 6 月到北京市崇文区和四川省宜宾地区的宜宾市、宜宾县、常宁县开展了调研活动——共召开座谈会六次,访谈了一线的小学和初中英语教师及教研员。调研完成的主要任务是了解一线教师和教研员对《标准》的理解,他们在英语教学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以及对修订和完善《标准》的建议与意见。此外,修订组还通过由教育部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持的“小学英语教学指导”项目的调研获得了大量的有关《标准》修订的意见与建议。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修订组成员召开了多次会议,对《标准》进行了仔细认真的和反复的修订。 第三阶段的修订工作从 2010 年 9 月开始,截止到 2011 年 2 月,为完善定稿阶段。教育部以《标准》修订稿为蓝本,统一组织向全国各省市和有关部门的专家、一线教师和教

小学英语《新课标》修改要点

小学英语《新课标》修改要点

新课标修订要点: 一、《课标》的整体修订情况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从2001年起开始实验。2011年修订工作完成。2011年年底正式发布。 二、前言: 1、课程性质方面的修订 课程性质外语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必 修课程,英语是外语课程中的 主要语种之一。 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 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 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 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 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 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 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 高人文素养的过程。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 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 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 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 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为今后继续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其他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发展跨文化意识,促进创新思维,形成良好品格和正确价值观,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 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 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 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 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 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 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 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 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 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 下良好的基础。 突出体现课程对国家发展和学生发展的意义,进一步明确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属性,在为学生学习英语打好基础的同时,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2、课程基本理念的修订 课程基本理念(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 质教育 (二)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 活开放 (三)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 体差异 (一)注重素质教育,充分体现语 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 (二)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考虑语 言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性 (三)整体设计目标,体现语言学 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

课程标准修订方案

课程标准修订方案 课程标准是规定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课 程标准是课程建设中的重要枢纽。 一、修订依据 1、“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等职 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 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水平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2、“建立突出职业水平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升课程教学 质量。 3、依据一定的职业教育思想制定课程标准,明确的课程定位(性质与作用);要符 合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技能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课程对学生职业 水平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要起到主要支撑或促动作用,与前后续课程衔接得当。 4、课程标准应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总体设计思想,明确该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 的地位与作用。 二、修订原则 思想对路、定位准确。思想——职业教育的理念与思路。定位-—逻辑起点、专业定位、课程定位。逻辑起点-—产业(行业)、职业及岗位需求,专业定位-一行业、职业及岗位细分中找准位置,课程定位-—职业水平、岗位任务及真实的工作过程中找准课 程定位(作用)。 三、修订要求 1、课程标准是教学过程、教学评估、考试命题、教材编写的依据,是教学评价和教 学管理的基础。未来国民素质的目标要求和专业培养目标理应成为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 2、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建议等几部分应阐述详细、明确,提出学生学习的基本要求。课程标准规定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纲要、教学要 点和教学时间的分配,应写明最低限度的教学条件以及推荐教学方法。 3、表达专业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4、依据课程特点,结合具体内容,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引导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修订版

《》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实验稿)》)自2001年颁布实施以来,对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改革的推进发挥了积极作用。为适应新时期课程改革的需要,根据教育部要求,对《标准(实验稿)》进行修订。本次修订的主要指导思想是坚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方向,注重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关注学生应对未来社会的挑战,突出课程的基础性、时代性和应用性,注重增强《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标准(2022年版)》)的指导性、规范性、可操作性与评价性。 一、物理课程标准修订的原则和目标 修订参考的主要依据有:国家有关课程改革的方案、政策,尤其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2—2022年)》对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问卷调查、深入访谈及会议研讨得到的各类调研结果;基础教育物理(科学)课程的国际比较结果;时代发展对中学物理课程提出的要求,等等。 《标准(实验稿)》五部分内容的修改原则如下:

“前言”部分,根据教育部对所有学科统一的修改要求,调整表述; “课程目标”部分,保持原结构不变,调整表述; “内容标准”部分,保持原结构不变,微调“科学探究”,修订“科学内容”; “实施建议”部分,保持原结构不变,侧重修改“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 “附录”部分,补充学生必做实验,增加案例及评析,规范行为动词。 本次修订的主要目标是深化课程理念及课程目标,合理设计“课程内容”。修订保持了《标准(实验稿)》的总体结构、课程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设计思路等,对部分内容进行完善性调整。 如在“课程基本理念”中,为了体现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功能,突出该课程的定位,将“注重学生发展,改变学科本位”调整为“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将“构建新的评价体系”调整为“注重评价改革导向,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课程标准制订原则及管理办法

课程标准制订原则及管理办法 课程标准是依据教育目标,以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形成为重点而确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标准,是课程组织与实施的纲领性文件。课程标准的制订,对于明确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制订课程实施方案,规范课程的教学过程,指导任课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规范课程标准的制订、修订和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一、课程标准的制订原则 (一)职业性原则 课程标准应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参照职业资格标准对课程的要求编写,以能力分析为基础设计课程,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组织教学、以能力形成为目标引导学生学习,以企业认可的能力指标体系为标准评价学习成果,着眼于探索建立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有效教学模式,充分体现职业性和岗位性要求。不能只凭编写人的主观想象,或只依据某一教材进行编写,更不能将教材的目录作为课程标准的内容提纲。 (二)主体性原则 “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为依据,以学生的现有经验为起点,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满足学生的兴趣与需求。 (H)规范性原则 课程标准的文字表达要规范,技术要求和术语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力求文字严谨、术语规范、简明扼要,公共基础课等有特殊要求的课程可对统一格式进行调整。 (四)可操作性原则 课程标准的各项内容和要求应清晰明确,尽可能具体化、可度量、可检验,便于任课教师参照执行。 (五)创新性原则 打破传统职业教育的约束,构建适合现代职教理念的新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满足学生就业、职业发展和个体职业生涯的需求。 二、课程标准的制订程序 1 .课程标准的制定由课程所属系部负责,在教研室主任或课程负责人主持下,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研讨高等职业教育理念,贯彻学校制订课程标准的各项原则和具体要求,准确理解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提出课程标准编写的基本思路;安排教学经验和专业实

2022地理新课标变化解读

2022地理新课标变化解读 一、修订原则 坚持目标导向 目标是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坚持问题导向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加强一体化设置,促进学段衔接,提升课程科学性和系统性。进一步精选对学生终身发展有价值的课程内容,减负提质。 坚持创新导向 强化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推动育人方式变革,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增强课程适宜性。与时俱进,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科学技术进步新成果。 二、“课程性质”变化 三、“课程理念”变化

四、“课程目标”变化:义务教育阶段首提地理核心素养 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为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体现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的培养。 五、“课程内容”变化 1.优化课程内容结构,搭建基于地理空间尺度的主题式内容框架 2011版:以区域地理学的领域(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平铺设计安排课程内容,学科逻辑很强,但对学生学习立场考虑不够。

2022版:从空间尺度的视角对课程内容进行组织,按照“宇宙—地球—地表—世界—中国”的顺序,引导学生认识人类的地球家园。地理课程以认识宇宙环境与地球的关系、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为主要线索,并将地理实践活动和地理工具的运用贯穿其中,形成将学科知识与学科活动融为一体的课程内容结构,体现了学生学习立场。 2011地理课程内容结构 2022地理课程内容结构 2.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进一步突出地理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

地理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要求贴近生活实际、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聚焦真实问题的发现和解决,体现鲜活的实践特征。地理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设计包括制订学习目标、选取学习主题和内容、选择学习形式、选定学习场所、开展学习评价等环节,强调课程设计要突出整体效果。具体学习活动有:①探索太空,逐梦航天;②二十四节气与我们的生活;③应对全球气候变化;④区域发展;⑤美化校园。 六、研制学业质量标准 学业质量标准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具体表现特征整体刻画。地理课程学业质量标准是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的依据,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的教学活动、教材的编写等具有指导作用。 七、增强了指导性 课程标准针对“内容要求”提出“学业要求”“教学提示”,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注重实现“教—学—考”一致性,增加了教学、评价案例,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做到好用、管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