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成本调查主要指标解释

农产品成本调查方案

§目的意义

农产品成本是农产品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及时、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农产品的生产成本水平,对于制定合理的农产品价格与流通政策,加强农业宏观调控,科学有效地组织指导农业生产,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促进农业生产的稳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指标解释

一、调查面积.调查面积按生产单位和农户所调查品种当年实际种植面积计算,不按耕地面积、收获面积和计划播种面积计算.如遇灾害全部或部分改种其它作物,则按各种作物实际种植面积计算.间作、套种的作物按各种作物占有面积折算,不要多算或少算.多年生作物如苎麻、甘蔗按当年留存的可收面积计算.在核算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多茬季作物的核算问题.种植业产品要“按每亩每茬季计算”.有的品种,如桑蚕茧、有的地区甚至一年三茬春茧、夏茧、秋茧.对于一年多茬的,在填报农本调查表时,不能将几茬的成本数据累加填列,而应当将几茬的数据按茬数平均后填列一般可彩简单平均方法.茬与茬之间产量、生长期、费用和用工情况相差较大,可按产量或生长天数加权平均.如两茬作物,应当将两茬的各项指标相加后除以2;三茬作物相加后除以3,其它依此类推.注意,多茬作物是指一年可以收获多次、且收获期间隔时间相对较长的作物,与日常所说的一茬意义并不完全一样.象韭菜那样随割随长,收获期间隔很短的作物,一般不作为多茬品种处理.现在温室技术发达,许多蔬菜品种一年可以生长和收获多次,有应季蔬菜,还有反季蔬菜等,这种情况一般应作为多茬季作物处理,也就是说其产量、成本和费用均按每茬季分别核算,年终计算出其平均每茬季的成本收益数据,但不能加总.

二套种、间种作物面积和产量核算问题.套种、间种是指在一种作物生长期间同时或先后种植其他作物,以充分利用气候和土地条件的一种耕作方法.套种、间种作物的种植面积,一般分别按不同作物分别所占的耕地面积比例计算.如棉麦套种一亩地,其中小麦占地约为60%,棉花占地约为40%,则小麦种植面积按亩计算,棉花种植面积按亩计算.套种、间种期间共同发生的费用,按两种作物面积或生长天数分摊.

二、主产品产量和主产品产值.这两项指标是农本核算指标体系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一主产品产量.根据农本工作的特殊性,主产品产量,粮食按原粮计算,其中大豆按去豆荚后的干豆计算;薯类按鲜薯计算;棉花按皮棉计算;花生按带壳干花生果计算.实际工作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产量计算单位.2001年开始,全国农本调查使用新的调查表,所有数量指标一律采用公斤核算,在填报调查表时应注意这一点.

2、产量计算标准.这个问题在东北地区填报玉米产量时尤应注意.由于东北玉米含水量大,其实际水份远超过国家规定的安全水份,计算产量时应按水份折算公式将实际产量折算为标准水份计算的产量.折算公式为:实际产量×1—实际水份/1—标准水份.例如,黑龙江某县平均一亩玉米实际产量为600公斤,实际含水率为20%,国家规定的标准水份为14%,则折算成标准水份的产量为600×1—20%/1—14%=558公斤.注意,玉米产量应按标准水份折算,但产值不能变动,即按农民出售玉米后实际得到的产值计算,而不能按照标准水份的价格来核算产值.

3、产量不要过于偏离社会水平.由于调查样本设置不尽合理,而导致主产品产量明显偏高或偏低,与社会平均水平相差较大,核算时要注意调整.

二主产品产值.主产品产值是指主产品通过各种渠道出售后所得到的收入和自食自用部分折价计

算的收入之和.自食自用的产品原则上都要按照市场平均价格计算.对于生产过程和销售过程基本完结的产品,这一项比较容易核算.但对于一些产品,尤其是上报直报调查表时,由于地域的差异,总会出现上报截止日期之前产品生产过程没有完全结束或者产品销售过程尚未开始,这就给产值的核算带来一定困难.实际工作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有市场价格的,按照当时市场价格进行核算;

2、签订了购销合同的,按合同规定的价格核算;

3、市场上没有交易价格或采价很困难的,按上年价格结合当时形势进行预测,按预测价格核算.不要因为尚未销售就不填列产值指标.

4、产值不要过于偏离社会水平.由于调查样本设置不尽合理,而导致主产品产值明显偏高或偏低,与社会平均水平相差较大,核算时要注意调整.

三因灾减产或减收的成本核算问题.农本调查,既要充分保证调查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也要保证其代表性.有的调查户,成本、费用和用工情况都很正常,但由于某些特殊原因,如虫害、水灾、旱灾,造成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严重下降,产出很小甚至完全无产出,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处理:

1、完全无产出的,如属个别现象,主产品产量、主副产品产值按当地平均水平填报;如属普遍现象,该调查点数据不参与汇总.

2、产出很小的,如属普遍现象,该调查点情况有代表性,则应该计入;属特殊情况和个别现象的,物质费用和数量按实填报,主副产品产量和产值按当地平均水平填报.

3、质量严重下降的,如属普遍现象,按实计算其产量和产值;如属个别现象,按当地平均等级核算产量,并按重新核算后的等级计算其产值.

三、副产品产值.对于大多数农产品来说,其副产品都会有一定的价值.凡是可以利用的副产品,不管生产单位、农户是否入帐列为收入,都要计算.向市场出售的副产品按实际出售收入计算;未出售的副产品,价值较高的,不管是否加以利用,凡当地有市场价格的,一律按市价折价计算注意要扣除运杂费,没有市场价格的,利用起来的成本反而超过了其价值,可以不计副产品产值.例如,有些副产品价值极低,如运到市场上出售,运费甚至超过价格,这种情况下副产品产值可以不填列.

计算副产品产值时,一定要把副产品与间种、套种作物区分开来.副产品指与主产品密切相关的、一般与主产品属于同一作物不同部分的产品,如水稻,其主产品是稻谷,副产品是稻草;棉花主产品是去籽后的皮棉,副产品是棉秸、棉籽等.而与主产品不属于同一作物的,如棉花地里套种向日葵,西红柿地里间种豆角等,其套种、间种作物产值不能按副产品产值计算,而只能按照套种、间种作物所占耕面积分别计算.

主要农作物主、副产品产量关系参考比例表

注:陆地棉衣分一般在30—36%之间,即100公斤籽棉可得皮棉30—36公斤,为了便于统一核算,我们统一规定100公斤籽棉折换皮棉33公斤.

四、物质费用.

(一)直接生产费用.指可直接计入某种作物的物质费用.

1、种籽、种苗费.指实际播种使用的自留种籽和购买种籽、种苗、秧苗等支出.

种籽费用的核算办法是:自购的按购进价格加运杂费计算;农户自留种籽同样要按照正常购买期相同质量和等级的种籽市场价格计算,种籽市场价格一般应按种籽公司出售价格计算.农户自育种籽

所发生的各项人工、肥料、农药、农膜、灌溉等支出,应分别计入有关成本费用项目,不计入种籽费,以免重复核算.

2、农家肥费.农家肥主要包括粪肥、绿肥、饼肥和菌肥.1购买的农家肥均按实际购买价加运杂费计算;2自积的粪肥,按当地规定的价格或市价计算;3自产的饼肥,按当地规定的价格按市价计算;4绿肥、菌肥按成本作价;5用以沤肥的农作物副产品,应作价计入肥料费内.

3、化肥费.化肥费按实际购买价格计算.

4、塑料薄膜费.主要包括棚膜费和地膜费,两项费用分摊方法不一样.其中,地膜支出一次性计入地膜费,棚膜按两年分摊计算.当然,有的地区地膜可以多次使用,可以按照实际情况多次分摊.

5、农药费.购买的按实际价格加运费计算,自产的参照同类产品市场价格或生产成本作价.除草剂费用计入农药费中.

6、畜力费.租借畜力耕种的,按实际支付的费用计算;自有畜力的费用有两种计算方法:1参照当地习惯按一个畜工相当于几个人工计算;2按当地的畜力价格计算.

7、机械作业费.机械作业费是指使用各种农业机械进行翻耕、播种、收获、脱粒、运输等作业的费用,注意机械作业费中不包括排灌费,排灌机械作业费用单独核算填报.机械作业费,由他人作业的,按实际支付的费用计算;自己作业的,参照当地市场价格计算.

8、排灌费.1请人排灌的,按实际支付的费用计算;2自行排灌的,按实际发生的费用计算;3由集体经济或企业统一负担、无需农户支付的排灌费,应按实际排灌费用分摊计入“排灌费”;4多种作物同时排灌的,应按各作物用水量情况分摊排灌费;5一些地区为节省水资源,而收取水资源费.虽然水资源费与实际排灌可能关系不大,为方便核算,可以将水资源费计入排灌费中.

9、燃料动力费.燃料动力费是反映烤制烟叶、烘炒茶叶等初制加工,蔬菜大棚保暖等生产过程中耗用的煤、柴油、电等燃料动力的支出,也就是说,除了烤烟、茶叶及大棚蔬菜外,其它品种均没有燃料动力费这项支出.这一点请务必注意.机种、机收、机播等机械作业、排灌时所耗用的燃料费用计入相应的机械作业费和排灌费项目,不计入燃料动力费.

10、棚架材料费.指用了温室育苗、防寒防冻防晒及农作物支撑物等所发生的棚架材料费用,如木材、钢架、草帘、遮阳瓦、防雨篷等费用支出,不包括农膜支出.它是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低值易耗品,一般价值较低,使用年限在一年以内.对于金额较大、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应按使用年限分摊其费用.

以上10项由国家补贴或优惠扶持的计算时因干市场价格计入成本中.

11、其它直接生产费用.“其它直接费用”指在直接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直接用于该品种生产的、各项直接费用指标不能包涵的费用.如种植业中主要包括雇工支出超过当地工价部分的费用、购买桑叶费用等.如果成本数据表中出现“其它直接费用”数额较大的情况,很可能是有些费用应分别计入前面各项指标而没有分列出来.在实际工作中,应当认真对待.

二间接生产费用.指与两种以上作物有关,需要经过分摊才能计入成本的各项费用.

1、固定资产折旧费.指与生产过程有关的各种设施、设备如生产用房屋和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池塘、网箱、船网工具、经济林木、防护林、产役畜等固定资产的折旧费.各种生产用具和设备单位价值在一百元以上、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可列为固定资产不包括农膜.各项固定资产的综合折旧率统一定为10%.要注意几点:1租赁承包经营的,承包费中已包括原有固定资产折旧,不应再计提折旧,只计提经营者新购置的固定资产折旧.在前面各项已经计提的折旧不要重复计算.21994年以后集体或个人修建的水库、堤坝、水渠、机井、水泥晒场等都要提取折旧,但政府投资修建的不提取折旧.3在机械作业费、排灌费、畜力费等指标中,有的已经包含了一部分固定资产的费用,如机械作业费中使用自有机械作业的,已经包含机械的折旧费.使用自有排灌设备的,排灌费中也已包含了排灌设备的折旧费用;使用自有耕畜的,畜力费已包含耕畜的折旧费用时就不应重复计算.

2、初期生产费用分解.包括统一秋翻土地翻、压、耙、磨和平整土地发生的费用支出.

3、小农具购置及修理费.小农具购置费指当年购置的小件农具、工具、用具等.价格低的,可以一

次摊销,价格高的可以分年摊销.修理费,指当年修理农机具、各项生产设备和生产用房等费用.需要注意,这些费用已计入直接费用的部分不要重复计算.

4、土地承包费.在实际生活中,承包户向发包人支付的承包费中,除租用土地及其附着物的费用外,常常包括其它一些费用,如提留统筹费、管理费、统一排灌费、机耕费、水利费等等,这些费用不应属于承包费.实际工作中应注意几点:1应尽可能将那些可以分离出来的费用从承包费中分列出来,分别填报.2一次性交纳承包费,可经营多年的,按经营年限分摊.3没有使用承包土地的品种不要分摊承包费.4没有收取土地承包费的不计算.

5、管理费及其他间接生产费.其他间接生产费是不能计入折旧、小农具购置或修理费等项目的其他与生产间接相关的费用.种植业中的其它间接生产费用包括记帐用的文具、帐册费用;与直接生产有关的差旅费、当年受益的小型农田水利和平整土地的费用以及与生产经营直接相关的保险费等.

间接生产费用不是直接生产过程直接消耗的.而是需要经过分摊才能计入作物成本.种植业产品应分摊部分,应按产值或播种面积在各种作物间进行分摊.

管理费.指用于村级包括村以下干部报酬和管理方面的开支.不少地区的管理费包含在“三提五统”之中,应从其中分离出来.难以分开的,可由各地规定一个管理费占提留统筹费的比例.

村提留、乡统筹.村提留一般包括三部分:公益金、公积金和村级管理费.村级管理费是用于村干部报酬和管理的开支,应当计入期间费用中的管理费.之所以将村级管理费从村提留中单列出来,是因为村级管理费是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支出,与生产本身有关;而公益金属于利润再分配范畴,与生产过程无关;公积金虽然有一部分用于兴修水利、购买固定资产,是为生产服务的,但这些费用在折旧费或其他指标中均已体现,如再将公积金计入成本,势必造成重复计算,而且实际操作中也很难将公积金中用于生产的那部分分解出来,况且从性质上为看,公积金同样属于利润再分配范畴.因此,农产品成本收益调查将公积金、公益金均作为成本外支出,而将村级管理费计入成本准确说法是计入期间费用.实际生产中,村提留、乡统筹一般是一起收缴的,具体提留多少、统筹多少,农民并不一定清楚.对于这种情况,各地在进行典型调查的基础上,以县或地方为单位,规定一个比例,按此比例核算填报.某些省市在费改税改革后,原有的村级管理费已纳入农业税附加中征收,计算时应按实际提取.

财务费.指与生产经营有关的流动资金的借款利息和金融机构手续费等.注意只有流动资金的借款利息及手续费才可计入财务费.贷款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其利息不能计入财务费.

6、销售费用.是指为销售该产品时发生的费用.

五、劳动用工.

一直接生产用工.指可直接计入某种作物的用工.

1、播种前翻耕整地用工;

2、种子准备及播种用工包括育苗和秧苗管理用工;

3、施肥用工;

4、排灌用工;

5、田间管理用工包括中耕除草、打药治虫、看护庄稼用工;

6、收获用工包括收打入库;

7、初制加工用工;

8、其他直接生产用工.

二间接生产用工.指需在两种以上作物分摊的用工.

1、初期生产用工分摊:指与“初期生产费用”相对应所发生的用工,两者分摊方法一致.

2、积肥用工:指积造农家肥所耗用的工日,按各种作物的施肥用工数量分摊.此项用工也可以折价计入直接生产费用中的“农家肥”项目,但不能重复计算.

3、经营管理用工:指进行经营管理活动的用工,如购买生产资料用工、学习生产技术用工等.

4、义务工与积累工:依照国务院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管理条例规定,农民每年应承担的义务工和积累工.出人工的,按实际出工数计算;实行以资带劳的,可不计算用工.而直接将出资额计在间接生产

费中的“其他间接生产费”项目下,要避免重复计算.一些地区农村费改税改革后取消义务工与积累工,则不再计算.

5、其他间接用工:不能计入上述各项,又与农业生产有间接关系的用工.

以上5项,应按播种面积在各种作物之间进行分摊.

6、销售用工:指到市场销售农副产品所发生的用工,按实际发生情况计入相应的作物.

相互换工或临时雇工的,区别情况计入成本.相互换工管吃的,只计算用工量,不计算其他开支;单方面雇工、既付工资又管吃的,所发生的工资和伙食费用一并计入“其他直接生产费用”,不再计算用工量.

六、标准劳动日.中等劳动力在一般劳动强度下工作一天8小时的工作量为标准劳动日.具体折算方法,各地有所不同.现统一规定以当地的习惯算法为准计算标准用工数.

七、劳动日工价.指农业生产活动中,一个中等劳动力劳动一个标准工作日的报酬.我国农业劳动大部分属于农民自己的劳动,其劳动报酬不通过直接的货币计量来体现,而是通过产品销售收入予以补偿.但为了保证农产品生产成本的完整性,必须对农民自己劳动进行货币核算.计算公式为:

城镇居民上年当年社会商品每劳农民上年生活费支出每个农业零售价格指数

动日=人均生活÷×劳动力负÷254天×

工价费支出城镇居民上年担人口数 100

可支配收入

应注意几点:1各品种成本收益汇总采用按统一工价和地区工价分别汇总的办法.对全国来说,全国劳动日工价称为统一工价,各省工价称为地区工价.2不管是统一工价还是地区工价,都是依据劳动日工价计算公式计算出来的.一些地区把当地的雇工工价作为地区工价,这是不对的.但支付工资的农业企业的劳动日工价可按农业工人的实际日工资填报.3农本汇总要求采用当年的劳动日工价,其中全年汇总时采用当年实际劳动日工价,直报或预测时可采用预测的当年劳动日工价.

八、税金.指当年缴纳的各种税金分摊到该种产品上的金额.种植业税金包括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种植业税金,属于多种作物共同的,按须纳税作物耕地面积结合播种面积分摊.目前有些地区正在进行农村费改税改革,取消了村提留、乡统筹费,原来计入村提留、乡统筹中的费用,在改革后作为农业税附加与农业税一并征收.我们的总成本是不包含农业税和农业附加税的.如果计算,则为含税成本,但由此会带来成本核算中的税金和总成本可能有较大增加.各地在调查时应予注意,并在分析时作出说明.

九、成本外支出.指实际已经发生、而不能计入上述各个成本项目的提留、摊派等费用支出.

十、尾数处理.主副产品产量、面积、用工数量和百分比,小数点后保留一位;金额小数点后保留两位.

十一、数据汇总问题.县级对调查户数据的汇总以各户的实际播种面积为权重进行加权平均;省级采取简单算术平均办法汇总.

§成本汇总报表

成本收益与劳动生产率汇总表

每亩物质费用汇总表作物种类:

每亩劳动用工汇总表

§工作要求

每年夏收作物的成本资料应于当年9月底以前,按要求汇总审核后由各省区、市农业厅局报送农

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E-mail;每年秋收作物的成本资料应于第二年的4月底前上报.

各省区、市承担的调查品种见下表.

农产品成本调查指标解释

农产品成本调查指标解释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农产品成本调查报表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制定 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批准 2008年10月 本报表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制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三条规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个体工商户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本法和国家规定,如实提供统计资料,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公民有义务如实提供国家统计调查所需要的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十五条规定:统计机构、统计人员对在统计调查中知悉的统计调查对象的商业秘密,负有保密义务。 目录

一、总说明 农产品成本是农产品价格的主要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及时、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农产品生产成本及收益的变动情况,对于各级政府研究和制定农产品价格与流通政策,加强宏观调控,对于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加强对农业的指导,科学组织生产,优化种植结构,推进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都是十处必要的。为此,我部决定组织开展以重要农作物为主的农产品成本调查工作。为了保证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统一要求,统一标准,特制定本方案。 一、调查品种 由农业部汇总的品种暂定为13个,即早籼稻、中籼稻、粳稻、梗稻、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油菜籽、花生果、葵花籽、甘蔗、甜菜。各省(区、市)可以根据本地的需要适当增加调查品种。 二、调查点的确定 农产品成本调查工作原则上在现有农业物价信息网点县中开展,各省(区、市)可根据本地需要适当增加调查县的数量;县里要选择生产水平在本县具有代表性的若干农户(制切查品种不少于5户)作为成本调查户;每户可以承担一个调查品种,也可承担多个调查品种。 调查户要建立成本原始资料登记簿,对生产、销售过程中的各项支出、收入进行逐笔登记以及必要的核算。所需的登记帐册,省(区、市)

农产品成本调查主要指标解释

农产品成本调查主要指标 解释 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农产品成本调查方案 §目的意义 农产品成本是农产品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及时、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农产品的生产成本水平,对于制定合理的农产品价格与流通政策,加强农业宏观调控,科学有效地组织指导农业生产,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促进农业生产的稳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指标解释 一、调查面积。调查面积按生产单位和农户所调查品种当年实际种植面积计算,不按耕地面积、收获面积和计划播种面积计算。如遇灾害全部或部分改种其它作物,则按各种作物实际种植面积计算。间作、套种的作物按各种作物占有面积折算,不要多算或少算。多年生作物(如苎麻、甘蔗)按当年留存的可收面积计算。在核算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多茬(季)作物的核算问题。种植业产品要“按每亩每茬(季)计算”。有的品种,如桑蚕茧、有的地区甚至一年三茬(春茧、夏茧、秋茧)。对于一年多茬的,在填报农本调查表时,不能将几茬的成本数据累加填列,而应当将几茬的数据按茬数平均后填列(一般可彩简单平均方法)。茬与茬之间产量、生长期、费用和用工情况相差较大,可按产量或生长天数加权平均。如两茬作物,应当将两茬的各项指标相加后除以2;三茬作物相加后除以3,其它依此类推。注意,多茬作物是指一年可以收获多次、且收获期间隔时间相对较长的作物,与日常所说的一茬意义并不完全一样。象韭菜那样随割随长,收获期间隔很短的作物,一般不作为多茬品种处理。现在温室技术发达,许多蔬菜品种一年可以生长和收获多次,有应季蔬菜,还有反季蔬菜等,这种情况一般应作

为多茬(季)作物处理,也就是说其产量、成本和费用均按每茬(季)分别核算,年终计算出其平均每茬(季)的成本收益数据,但不能加总。 (二)套种、间种作物面积和产量核算问题。套种、间种是指在一种作物生长期间同时或先后种植其他作物,以充分利用气候和土地条件的一种耕作方法。套种、间种作物的种植面积,一般分别按不同作物分别所占的耕地面积比例计算。如棉麦套种一亩地,其中小麦占地约为60%,棉花占地约为40%,则小麦种植面积按亩计算,棉花种植面积按亩计算。套种、间种期间共同发生的费用,按两种作物面积或生长天数分摊。 二、主产品产量和主产品产值。这两项指标是农本核算指标体系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一)关于主产品产量。根据农本工作的特殊性,主产品产量,粮食按原粮计算,其中大豆按去豆荚后的干豆计算;薯类按鲜薯计算;棉花按皮棉计算;花生按带壳干花生果计算。实际工作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产量计算单位。2001年开始,全国农本调查使用新的调查表,所有数量指标一律采用公斤核算,在填报调查表时应注意这一点。 2、产量计算标准。这个问题在东北地区填报玉米产量时尤应注意。由于东北玉米含水量大,其实际水份远超过国家规定的安全水份,计算产量时应按水份折算公式将实际产量折算为标准水份计算的产量。折算公式为:实际产量×(1—实际水份)/(1—标准水份)。例如,黑龙江某县平均一亩玉米实际产量为600公斤,实际含水率为20%,国家规定的标准水份为14%,则折算成标准水份的产量为600×(1—20%)/(1—14%)=558公斤。注意,玉米产量应按标准水份折算,但产值不能变动,即按农民出售玉米后实际得到的产值计算,而不能按照标准水份的价格来核算产值。

农产品成本调查核算指标

农产品成本调查核算指标 农产品成本调查核算指标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对各个环节的成本 进行调查和核算的指标。通过对农产品生产的各项成本进行准确核算,可 以帮助农业生产者合理安排生产要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产品的竞争力。 1.农业生产要素成本:主要包括土地租金、种子、化肥、农药、农膜、人工、机械使用费等成本。通过对农业生产要素的成本进行准确核算,可 以帮助农业生产者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农产品生产流程成本:主要指从种子选育、育苗、田间管理、病虫 害防治、采收、加工、包装、储存等各个环节的成本。通过对农产品生产 流程中各个环节的成本进行准确核算,可以帮助农业生产者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 3.农产品销售成本:主要包括销售渠道费用、包装费用、运输费用、 市场宣传费用等成本。通过对农产品销售成本进行准确核算,可以帮助农 业生产者选择合适的销售渠道,减少销售成本。 4.农产品质量成本:主要指为了提高农产品的质量而进行的投入,包 括农药残留检测费用、质量认证费用等成本。通过对农产品质量成本进行 准确核算,可以帮助农业生产者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产品竞争力。 5.农产品环境成本:主要指为了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而进行的 投入,包括土壤修复费用、水资源保护费用等成本。通过对农产品环境成 本进行准确核算,可以帮助农业生产者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农业生 态环境。

1.为农业生产者提供准确的经济信息。通过对农产品成本进行调查和核算,可以提供给农业生产者准确的成本数据,帮助其了解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做出合理的决策。 2.优化农业生产资源配置。通过对农产品成本进行核算,可以清楚地了解各个环节的投入与产出比例,帮助农业生产者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支持政府农业政策制定。通过对农产品成本进行调查和核算,可以提供给政府有关农业政策制定的参考依据,帮助政府科学制定农业支持政策,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4.增强农产品竞争力。通过对农产品成本进行调查和核算,可以帮助农业生产者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农产品的竞争力。 在进行农产品成本调查核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农业统计指标解释及核算方法

农业统计指标解释及核算方法 一、农业统计指标的解释 1.农作物产量:指单位面积或单位投入下的农作物生产的总量。它是 评价农田生产能力和农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 2.农作物种植面积:指农业用地上种植其中一种或几种农作物的总面积,它是农业生产计划和政策的重要依据。 3.农作物单产:指单位面积或单位投入的农作物生产量,它是评价农 业技术进步和农作物品质的重要指标。 4.养殖业产量:指养殖业生产的总产量,包括畜禽肉、蛋、奶等。 5.养殖业存栏量:指养殖业中存活的动物数量,是衡量养殖业发展规 模的重要指标。 6.农业劳动力就业率:指农村劳动力在农业部门就业的比例,它反映 了农业劳动力就业情况和农业劳动力供求关系。 7.渔业产量:指渔业在一定时期内捕捞或养殖的鱼类、贝类等水产品 的总产量。 8.农产品价格指数:用来衡量农产品市场价格变动幅度或价格水平的 指数,反映了农产品的供需状况和市场价格波动情况。 二、农业统计指标的核算方法 1.实地调查法:通过对农田、农作物、养殖场等进行实地调查和测量,直接获取农业统计指标的信息。这种方法能够提供准确的数据,但成本较 高且工作量较大。

2.采样调查法:选择一定数量的样点或样本进行调查,通过对样本数 据的统计分析,得出全体农业统计指标的估算结果。这种方法在所选样本 代表性好的情况下,可以节约调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3.统计报表法:通过农业主管部门、农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 组织搜集和汇总相关农业统计数据,以报表的形式进行管理和统计。这种 方法能够提供全面和及时的统计数据,但需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4.模型预测法:利用经济学和数学模型,通过建立农业生产模型或统 计模型,对未来一定时期内农业统计指标进行预测和估算。这种方法能够 提供长期的发展趋势和决策依据,但需要依赖于模型的精确性和准确性。 总结起来,农业统计指标是评价和评估农业生产和发展状况的重要依据,通过实地调查、采样调查、统计报表和模型预测等方法进行核算。这 些指标和方法能够帮助政府、农民和农业相关机构了解农业经济的运行情况,制定农业政策和发展策略,推动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

农产品成本分析报告

农产品成本分析报告 1. 引言 本报告旨在对农产品的成本进行分析,以便农业生产者和相关利益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和可行性。通过对农产品的成本分析,我们能够评估生产过程中的各项费用,并为农业生产者提供相关决策支持。 2. 数据收集和处理 为了进行农产品的成本分析,我们收集了以下数据: 1. 劳动力成本:该项成本包括农民和雇佣工人的工资、保险和福利等费用。 2. 农业用地成本:该项成本包括土地租金或购买费用。 3. 农业设施和设备成本:该项成本包括大棚、温室、灌溉设备、机械设备和农具等费用。 4. 农产品种子和肥料成本:该项成本包括购买种子和肥料的费用。 5. 农产品农药和杀虫剂成本:该项成本包括购买农药和杀虫剂的费用。 6. 农产品收获和包装成本:该项成本包括收获、清洗、包装和运输等费用。 我们通过调查问卷、实地考察和相关统计数据收集了上述数据,并进行了合理的处理和汇总,以便进行后续的成本分析。

3. 成本分析结果 根据我们对农产品的成本分析,以下是我们得出的主要成本结果: 1. 劳动力成本占比较大:劳动力成本通常是农产品生产的最大成本之一。以种植水果为例,劳动力成本占据生产成本的30%左右。 2. 农业用地成本占比较高:农业用地成本通常是农产品生产的重要成本之一。以种植蔬菜为例,农业用地成本占据生产成本的20%左右。 3. 农业设施和设备成本较大:农业设施和设备成本通常是农产品生产的重要成本之一。以温室种植为例,农业设施和设备成本占据生产成本的15%左右。 4. 农产品种子和肥料成本占比适中:农产品种子和肥料成本通常占据农产品的一部分成本。以种植水稻为例,农产品种子和肥料成本占据生产成本的10%左右。 5. 农产品农药和杀虫剂成本较小:农产品农药和杀虫剂成本通常是农产品生产的较小成本。以种植玉米为例,农产品农药和杀虫剂成本占据生产成本的5%左右。 6. 农产品收获和包装成本适中:农产品收获和包装成本通常是农产品生产的一部分成本。以种植水果为例,农产品收获和包装成本占据生产成本的10%左右。

农业产业化统计指标解释

农业产业化统计指标解释 农业产业化统计指标是用来衡量农业产业化程度和发展水平的关键指标。农业产业化是指农业从传统的小农经济向现代农业经济的转变过程,通过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的规模化、标准化和市场化运作,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业综合经济效益,推动农产品质量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下面对几个常见的农业产业化统计指标进行解释: 1.农业产值:农业产值是指一定时期内农业经济的总产出值,包括农产品和农业服务业的总产值。农业产值是衡量农业经济规模和发展水平的基础指标之一 2.工业化比例:工业化比例是指农业工业化经营规模在农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例。工业化比例的提高代表农业产业化程度的增强,农业产值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3.农产品加工率:农产品加工率是指农产品经过加工后的价值与原始农产品总值之比。农产品加工率的提高表明农产品加工程度的增强,农产品附加值的提高,能够有效推动农业产业链延伸和产业化发展。 4.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机械化水平是指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农业机械装备的程度。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可以降低农业劳动力的使用强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5.农业科技支出比例:农业科技支出比例是指农业从事科技研究和技术应用的经费支出与农业总产值之比。农业科技支出比例的提高可以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6.农民收入增长率:农民收入增长率是指农民收入在一定时期内的增长速度。农民收入增长率的提高可以反映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是衡量农业产业化对农民实惠程度的关键指标之一 7.农业产品流通比例:农业产品流通比例是指农产品流通市场销售的比例。农业产品流通比例的提高代表农产品市场化程度的增强,能够有效推动农产品质量的提高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8.农业保险覆盖率:农业保险覆盖率是指农业从业人口参加农业保险的人数占总农业从业人口的比例。农业保险覆盖率的提高可以减轻农民的风险压力,提高农业产业化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以上是对农业产业化统计指标的解释,这些指标反映了农业产业化程度和发展水平的关键方面,为农业管理部门和决策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有助于制定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促进农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农业行情分析的关键指标

农业行情分析的关键指标 农业行情分析是对农产品市场供需关系、价格变动、产量、质量以及市场需求的研究和分析。为了进行准确的农业行情分析,需要关注一些关键指标。本文将探讨农业行情分析中的几个重要指标,并解释其对农产品市场的影响。 1. 生产成本指标 农产品的生产成本是影响价格变动的重要因素之一。生产成本涵盖了土地、劳动力、肥料、农药和机械等各方面的费用。当生产成本上升时,农民可能会减少投入或者调整生产策略,导致供应减少,从而推高价格。因此,跟踪和分析生产成本的变化对于预测农产品价格变动具有重要意义。 2. 外部环境指标 农业行情分析还应该关注外部环境因素的指标,如天气、自然灾害和政策法规等。天气变化对农产品的生长和产量产生直接影响。自然灾害如旱灾、洪灾、病虫害等会破坏农田并对农产品的供应造成影响。政策法规的变化也会对农产品市场产生重大影响,例如政府补贴、关税和进出口政策的调整。了解和分析外部环境指标可以帮助预测农产品市场的供应和需求情况。 3. 市场需求指标 市场需求是决定农产品价格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了解市场需求的指标,如消费者购买能力、人口结构和饮食习惯的变化,可以帮助预测产品价格的走向。例如,当人口增长或消费者购买力提高时,对农产品的需求可能会增加,进而推动价格上涨。通过跟踪和分析市场需求的指标,可以更准确地预测农产品市场的供需关系。 4. 产量和库存指标 农业行情分析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是产量和库存数据。产量数据反映了农产品的供应量,而库存数据则显示了剩余的农产品供应情况。通常情况下,产量增加和

库存充足会导致物价下降,而产量减少和库存紧张则可能引发价格上涨。因此,了解农产品的产量和库存状况对于农业行情分析至关重要。 5. 质量和品牌指标 质量和品牌也是影响农产品价格的重要因素。好的农产品质量和品牌能够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并赢得更高的市场价格。因此,在农业行情分析中,需要关注产品质量的评估和品牌的价值。这些指标可以帮助了解不同品牌的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及其对产品价格的影响。 综上所述,农业行情分析的关键指标包括生产成本、外部环境、市场需求、产量和库存以及质量和品牌等。了解和分析这些指标的变化对于农产品市场的预测和决策具有重要意义。只有通过透彻的分析和对关键指标的合理运用,才能更好地把握农业行情,为农产品市场的参与者提供准确的信息和决策依据。

农产品加工指标解释与说明

农产品加工指标解释与说明 农产品加工指标是指用来衡量和评估农产品加工过程中各项关键指标 的一种标准或标准体系。农产品加工指标的选择和解释对于提高农产品加 工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参考意义。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农产品加工 指标解释与说明。 1.外观指标: 外观指标是用来评估农产品外观质量的指标。对于农产品来说,外观 好坏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外观指标包括大小、形状、颜色、表 面光滑度等。比如对于水果来说,外观好的水果通常具有统一的大小形状,颜色鲜艳,表面光滑,无明显凹陷或病斑等。 2.营养指标: 营养指标是衡量农产品营养价值的指标。农产品加工后营养价值的变 化对于消费者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营养指标包括总能量、蛋白质含量、 糖分含量、维生素含量、矿物质含量等。通过合理的农产品加工过程,可 以最大限度地保留农产品中的营养成分。 3.储存稳定性指标: 储存稳定性指标是用来评估农产品在存储过程中的质量保持情况的指标。农产品加工后的储存稳定性对于农产品的库存管理和有效利用具有重 要的意义。储存稳定性指标包括水分含量、水活性、pH值、氧化指标等。合理的农产品加工过程和适当的储存条件对于维持农产品的储存稳定性至 关重要。 4.安全指标:

安全指标是用来评估农产品加工后的安全性的指标。食品安全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合格的农产品加工过程和合规的安全指标对于确保农产品的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安全指标包括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微生物污染、添加剂使用等。合理的农产品加工过程和严格的检测能够保证农产品符合安全标准。 5.经济效益指标: 经济效益指标是用来评估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经济效益的指标。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经济效益直接影响到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经济效益指标包括生产成本、加工损失、产出产值等。通过合理的农产品加工过程和管理控制,可以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综上所述,农产品加工指标是评估农产品加工过程中关键指标的一种标准或标准体系。了解和正确解释农产品加工指标对于提高农产品加工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不同类型的农产品加工指标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解释,以保证农产品加工过程的质量和效益。

农产品成本调查主要指标解释

农产品成本调查主要指标解释 农产品成本调查主要指标是指衡量农产品生产和经营成本的一些关键 指标。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农业生产者和政府监测农产品成本的变化和趋势,确定农产品价格,制定农业政策以及优化资源配置等。以下是对农产品成 本调查主要指标的解释。 1.劳动成本:劳动成本是指农产品生产所需的人工费用。这包括农业 劳动力的工资、社会保险费用和其他福利开支等。劳动力是农业生产的核 心要素之一,劳动成本的提高会直接影响农产品的生产成本与综合竞争力。 2.养殖成本:养殖成本是指养殖业生产农产品所需的各项费用。这包 括养殖场地租金、饲料成本、饲养和管理人员的工资等。养殖成本是影响 养殖业盈亏的主要因素之一 3.种植成本:种植成本是指农作物种植所需的各项费用。这包括土地 租金、种子、化肥、农药、农机具使用费用以及劳动力等。种植成本的变 化会直接影响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和市场竞争力。 4.资本成本:资本成本是指农业生产者为购买农业设备、修建农业基 础设施等所支付的利息或租金。资本成本的高低会影响到农产品生产的成 本效益。 5.能源成本:能源成本主要包括农业生产过程中所需的能源费用,如 燃料费用、电力费用等。这些费用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农产品的生产成本, 并对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产生重要影响。 6.包装与运输成本:包装与运输成本是指将农产品从农场运送到销售 地点所需的费用,包括包装材料费用、运输费用和运输人员工资等。这些 成本的变化会影响产品的市场价格和销售利润。

7.环境成本:环境成本是指农业生产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所需支付的费用。这包括土地资源的破坏、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农药和化肥的污染等。环境成本的增加将推动农业生产者采取更环保的生产方式,并促进可持续农业的发展。 8.研发投入:研发投入主要指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研究和技术开发所需的经费。这包括农业科技研究、新品种培育、农产品加工技术等。研发投入的增加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并推动农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农产品成本调查主要指标的解释可帮助监测和分析农产品生产中的成本结构、发现成本上升的原因,并为政府制定农业政策提供依据。同时,对农业生产者来说,了解成本指标的含义和变化趋势,有助于优化农产品生产过程,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

农业行情分析与决策参考指标

农业行情分析与决策参考指标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农民收入增长和农村稳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对农业行情进行准确分析并制定科学的决策,可以帮助农民和政府有效应对市场波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为农业发展提供参考。本文将从几个关键指标的角度进行详细分析,以期为农业行情决策提供参考。 一、农产品价格指数 农产品价格指数是衡量农产品价格变动的重要指标,具有重要的市场预测和决策参考价值。农产品价格指数的统计和分析可以帮助农民和政府了解农产品供需状况、市场竞争格局和价格变动趋势。农产品价格指数的制定应综合考虑各类农产品的价格变动趋势,包括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农副产品。同时,还需关注农产品价格指数与劳动力成本指数的比较,以评估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和市场竞争力。二、农业面积和产量指标 农业面积和产量是农业发展的重要表现,对于判断农业供给能力和市场的扩张潜力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农业面积和产量的分析应包括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农副产品的情况,同时要结合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和农业技术进步的影响,进行全面评估。农业面积和产量的增长趋势可以为农民和政府提供关于农产品供应和市场竞争的参考信息,有助于制定农业发展政策和决策。 三、农业投入产出比例指标 农业投入产出比例是衡量农业生产效益的重要指标,可以帮助农民和政府评估农业生产成本和效益。农业投入产出比例的分析应考虑农业用地、劳动力、农化投入和机械设备投入等因素,综合评估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还需关注农业投入产出比例与市场需求和价格的关系,以评估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农业市场供需平衡指标 农业市场供需平衡指标是判断农产品市场供需状况的重要指标,可以帮助农民和政府了解市场竞争情况和价格变动趋势。农业市场供需平衡指标的分析和预测需考虑农产品的生产季节性、常年需求量和进出口贸易等因素,综合分析市场的供应和需求情况。同时,还需关注市场供需平衡指标与农产品价格指数的比较,以评估市场供需关系对价格的影响程度,为农业生产经营提供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农业行情分析和决策是农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对农民和政府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准确分析农产品价格指数、农业面积和产量指标、农业投入产出比例指标以及农业市场供需平衡指标,可以为农业行情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农民和政府应密切关注这些指标的变化,积极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和决策方向,以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农民的收入水平。

全国农产品资料汇编 指标说明

全国农产品资料汇编指标说明 一、农产品产量指标 农产品产量指标是衡量农业生产规模和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根据统计数据,我国农产品产量在不断增长,体现了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态势。其中,粮食产量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人民生活的基本农产品之一。粮食总产量包括稻谷、小麦、玉米、大豆等各类粮食作物的产量。此外,蔬菜、水果、畜禽养殖等非粮食农产品的产量也是重要的指标之一。 二、农产品质量指标 农产品质量指标是评价农产品品质的重要依据。农产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农产品质量指标包括无公害农产品、有机农产品、绿色农产品等。无公害农产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农药、化肥等有害物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农产品。有机农产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采用有机农业生产方式,不使用化学合成物质,符合有机农产品认证标准的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遵循环保理念,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的农产品。 三、农产品价格指标 农产品价格指标是农产品市场供求关系的重要反映。农产品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市场需求、生产成本、天气等。农产品价格指标包括批发价格、零售价格、农民收入等。批发价格是农产品从生

产者到批发商之间的交易价格,零售价格是农产品从批发商到最终消费者之间的交易价格。农民收入是农民通过销售农产品所获取的收入。 四、农产品消费指标 农产品消费指标是评价农产品市场需求的重要指标。农产品消费指标包括农产品消费总量、农产品消费结构等。农产品消费总量是指特定时间内人们对农产品的实际消费量。农产品消费结构是指不同农产品在市场中的消费比例。随着人们收入水平提高和生活水平提升,对高品质、安全、营养丰富的农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五、农产品出口指标 农产品出口指标是评价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农产品出口指标包括出口总额、主要出口品种、目的地国家等。我国农产品出口量逐年增加,其中包括粮食、蔬菜、水果、畜禽产品等。农产品出口对于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全国农产品资料汇编中的指标说明了农产品产量、质量、价格、消费和出口等方面的情况。这些指标是评价我国农业发展状况和农产品市场情况的重要依据,也是指导农业政策制定和农产品生产经营的重要参考。通过全面了解这些指标,能够更好地把握农产品市场的发展趋势,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

农产品加工指标解释与说明

农产品加工指标解释与说明 1.原料利用率:原料利用率是衡量农产品加工过程中原料利用效果的 指标。原料利用率=成品量/原料量×100%。较高的原料利用率意味着企业 能够充分利用原料,减少浪费,降低成本。提高原料利用率的方法包括充 分了解原料的特性和加工要求,合理设计加工工艺,并采取相应的节约措施,如回收利用副产物等。 2.生产效率:生产效率是指农产品加工过程中单位时间内产出的数量。生产效率=产量/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可以通过优化生产线布局,合理组织 生产过程,提高设备利用率,减少生产线停机时间等方式实现。此外,培 训员工的技能和知识,提高管理水平,也能够提高生产效率。 3.质量指标:农产品加工质量指标是指衡量产品质量的各项要求。这 包括外观质量、口感、营养成分、安全性等。具体的质量指标需要根据不 同的产品进行具体的确定。要提高产品质量,需要优化加工工艺,控制加 工环境,选择高质量的原料。 4.能源消耗:能源消耗是指在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用于生产的能源,如 电力、燃料等。减少能源消耗可以通过提高设备的能源利用率,优化工艺 流程,减少能源浪费等措施实现。采用节能设备和技术也是减少能源消耗 的有效途径。 5.环保指标:环保指标是指农产品加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包括水 污染、气体排放、废弃物产生等方面。降低环保指标可以通过建立环保管 理体系,使用环保设备,采取污染防治措施等方法实现。符合环保要求的 企业更容易获得政府的支持和消费者的认可。

总之,农产品加工指标是对农产品加工质量和效率进行衡量和评估的标准。提高农产品加工指标的水平,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加工企业应当认真对待这些指标,通过持续改进和创新,提高农产品加工的质量和效率。

农业产业化统计调查主要指标解析

农业产业化统计调查主要指标解析 1.农产品产量和产值:农业产业化的核心是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产值,反映了农业生产规模和经济效益的水平。农产品产量和产值的统计可以帮 助政府和农业企业了解农产品的供求关系,指导农业生产的调控和决策。 2.农产品加工率:农产品加工率是指经过初次加工后的成品与原材料 的比例。农产品加工率的提高可以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农业产业链 的利润空间。通过对农产品加工率进行统计调查,可以衡量农产品加工业 的发展水平和潜力。 3.农产品质量指标:农产品质量指标包括食品安全指标、营养含量指标、品质指标等。农产品质量的提高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重要保障,对于 保护消费者权益、提升农产品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农产品质量指 标进行统计调查,可以评估农产品质量的整体水平和改善方向。 4.农业用地利用率:农业用地利用率是指农业生产在农用地上的有效 利用程度。农业用地利用率的提高可以增加农业生产的效益,减少农业用 地的浪费。通过对农业用地利用率进行统计调查,可以了解农业用地利用 的现状和问题,为农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农业产业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5.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机械化是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农业 机械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效率和劳动力成本,对于提高农业 产业化的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农业机械化水平进行统计调查,可以了解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平和需求动态,为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和应用 提供依据。

6.农业科技进步指标:农业科技进步是农业产业化的重要动力之一、农业科技进步指标包括农产品品种改良率、农业科技投入比例、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等。通过对农业科技进步指标进行统计调查,可以评估农业科技创新的效果和经济、社会效益,为农业产业化提供创新动力和技术支持。 需要注意的是,农业产业化统计调查应当充分考虑地域差异和季节变化,采用科学合理的统计方法和指标体系,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此外,应当注重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和解读,为农业产业化的政策制定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农产品成本调查主要指标解释

农产品成本调查主要指标解释 §目的意义 农产品成本是农产品价值的重要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及时、准确地熟悉与掌握农产品的生产成本水平,关于制定合理的农产品价格与流通政策,加强农业宏观调控,科学有效地组织指导农业生产,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促进农业生产的稳步进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指标解释 一、调查面积。调查面积按生产单位与农户所调查品种当年实际种植面积计算,不按耕地面积、收获面积与计划播种面积计算。如遇灾害全部或者部分改种其它作物,则按各类作物实际种植面积计算。间作、套种的作物按各类作物占有面积折算,不要多算或者少算。多年生作物(如苎麻、甘蔗)按当年留存的可收面积计算。在核算时要注意下列几个问题: (一)多茬(季)作物的核算问题。种植业产品要“按每亩每茬(季)计算”。有的品种,如桑 蚕茧、有的地区甚至一年三茬(春茧、夏茧、秋茧)。关于一年多茬的,在填报农本调查表时,不能将几茬的成本数据累加填列,而应当将几茬的数据按茬数平均后填列(通常可彩简单平均方法)。茬与茬之间产量、生长期、费用与用工情况相差较大,可按产量或者生长天数加权平均。如两茬作物,应当将两茬的各项指标相加后除以2;三茬作物相加后除以3,其它依此类推。注意,多茬作物是指一年能够收获多次、且收获期间隔时间相对较长的作物,与日常所说的一茬意义并不完全一样。象韭菜那样随割随长,收获期间隔很短的作物,通常不作为多茬品种处理。现在温室技术发达,许多蔬菜品种一年能够生长与收获多次,有应季蔬菜,还有反季蔬菜等,这种情况通常应作为多茬(季)作物处理,也就是说其产量、成本与费用均按每茬(季)分别核算,年终计算出其平均每茬(季)的成本收益数据,但不能加总。 (二)套种、间种作物面积与产量核算问题。套种、间种是指在一种作物生长期间同时或者先后 种植其他作物,以充分利用气候与土地条件的一种耕作方法。套种、间种作物的种植面积,通常分别按不一致作物分别所占的耕地面积比例计算。如棉麦套种一亩地,其中小麦占地约为60%,棉花占地约为40%,则小麦种植面积按0.6亩计算,棉花种植面积按0.4亩计算。套种、间种期间共同发生的费用,按两种作物面积或者生长天数分摊。 二、主产品产量与主产品产值。这两项指标是农本核算指标体系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一)关于主产品产量。根据农本工作的特殊性,主产品产量,粮食按原粮计算,其中大豆按去 豆荚后的干豆计算;薯类按鲜薯计算;棉花按皮棉计算;花生按带壳干花生果计算。实际工作中要注意下列几方面的问题: 1、产量计算单位。2001年开始,全国农本调查使用新的调查表,所有数量指标一律使用公斤核算,在填报调查表时应注意这一点。 2、产量计算标准。这个问题在东北地区填报玉米产量时尤应注意。由于东北玉米含水量大,事实上际水份远超过国家规定的安全水份,计算产量时应按水份折算公式将实际产量折算为标准水份计 算的产量。折算公式为:实际产量×(1—实际水份)/(1—标准水份)。比如,黑龙江某县平均一亩玉米实际产量为600公斤,实际含水率为20%,国家规定的标准水份为14%,则折算成标准水份的产

农产品成本调查报告

农产品成本调查报告 农产品成本调查报告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农业的发展与否,不仅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也关系到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为了更好地促进农业的发展,特别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农产品的成本,本文将基于最新的数据和最新的信息,对农产品成本进行调查报告。 一、农产品成本的概述 农产品成本是指影响农产品的各个方面的成本,包括生产成本、流通成本和市场成本。其中,生产成本指的是涉及到农产品生产的各种成本,如农药成本、投入品成本、劳动成本等;流通成本指的是涉及到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各种成本,如运输成本、仓储成本、商业保险成本等;市场成本指的是涉及到农产品销售的各种成本,如广告费用、宣传费用、展示费用等。 二、农产品成本的分析 1.生产成本分析 根据最新的数据,在农产品的生产成本中,农药成本占据了最大的比重,占整个生产成本的60%左右。其次是投入品成本,占整个生产成本的20%左右,包括种子、肥料、抗药等;再次是劳动成本,占整个生产成本的10%左右,主要是指农业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人工成本。 2.流通成本分析 根据最新的数据,在农产品的流通成本中,运输成本占据了最大的比重,占整个流通成本的60%左右。其次是仓储成本,占整个流通成本的20%左右,主要是指农产品在运输的过程中的仓储费用;再次是商业保险成本,占整个流通成本的10%左右,主要是为了防止农产品在运输的过程中受到损害而设立的保险制度。 3.市场成本分析 根据最新的数据,在农产品的市场成本中,广告费用占据了最大的比重,占整个市场成本的60%左右。其次是宣传费用,占整个市场成本的20%左右,主要是指农产品在市场上进行宣传活动的费用;再次是展示费用,占整个市场成本的10%左右,主要是指农产品在市场上进行展示活动的费用。 三、农产品成本的影响因素 农产品成本的主要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价格鉴证师考试《政策法规》要点:农产品成本调查

价格鉴证师考试《政策法规》要点:农产品成本 调查 2017价格鉴证师考试《政策法规》要点:农产品成本调查 一、农产品成本调查的含义 (一)农产品生产成本 指为生产一定数量的农产品而耗费的各种资源的价值总和,包括各项物质与服务费用、人工成本和土地成本。 农产品生产成本=物质与服务费用+人工成本(家庭用工机会成本和雇工费用)+土地成本(自营地机会成本和流转地租金) 按成本的一般性和特殊性,可以将农产品生产成本分为个别生产成本和社会生产成本。其中,社会生产成本是制定和调整农产品价格的重要依据和最低经济界限,是反映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情况的重要综合性指标。 (二)农产品成本调查 指政府价格部门与有关业务部门为满足宏观调控和价格管理的需要,按照规定的统一的调查表式和方法,对农产品生产成本及相关经济指标进行调查,并汇总得出农产品社会平均成本。 二、农产品成本调查工作制度 (一)组织管理体制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国家发改委统一领导,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分级负责,各级业务部门进行配合。 (一)调查报表体系

我国将农产品分为种植业产品、饲养业产品、畜牧业产品和林业产品,并形成了相应的调查表体系。 种植业产品调查表 饲养业产品调查表 畜牧业产品调查表 林业产品调查表 (三)农产品成本调查核算指标体系 农产品成本调查核算指标体系是农产品成本调查的最主要内容,从2004年开始,我国开始实施新的农产品成本调查核算指标体系, 新指标体系结构如下: (1)产量指标 (2)产值指标 (3)成本指标 (4)收益指标 其中,(3)成本指标,包括:总成本、物质和服务费用、人工成本、土地成本、现金成本等。 总成本指生产过程中耗费的所有资源的成本,是理论意义上的完全成本。 生产成本指直接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各项资金和劳动力成本,等 于总成本扣除土地资源消耗。 物质与服务费用,指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各种物质材料和服务费用。 人工成本即劳动力成本,包括雇工费用和家庭劳动机会成本。 土地成本即地租,包括自营地机会成本和流转地租金。 现金成本反应的是为生产该产品发生的全部现金和实物支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