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_6.7 完全平方公式(2)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鲁教版五四制六年级数学下册6.7完全平方公式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a±b)2=a2±2ab+b2,能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一些有关数的简便运算,能综合运用完全平方式与平方差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2。进一步熟练乘法公式,提高最基本的运算技能,并且明白每一步的算理

3 。提高合作交流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巩固完全平方公式,能综合运用完全平方式与平方差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教学难点:

熟练乘法公式的运用,体会公式中字母a、b的广泛含义。

【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

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让学生通过观察特点——分析——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初步掌握探究的学习方法。

【学法指导】

极参与交流探讨,从学习中感受乐趣,及时地归纳总结、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课前预习】:1.写出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并说出其特征。

2.填空:a+b-c=a+( ) a-b+c=a-( )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引入新课:(学生默写)

平方差公式:(a+b)(a-b)=a2-b2

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

(a-b)2=a2-2ab+b2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回顾,加深对两个乘法公式的理解记忆。

二、出示目标、明确任务(学生识读):

1.进一步巩固(a±b)2=a2±2ab+b2,能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一些有关数的简便运算,能综合运用完全平方式与平方差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2。进一步熟练乘法公式,提高最基本的运算技能,并且明白每一步的算理。

设计意图:明确目标、有的放矢。

三、比一比(快速计算):

计算

1.(2m+3)(2m-3)

2.(x+1)(x-1)

4.(-2a-b)2

设计意图:通过四个小题的计算,进一步理解和运用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通过比赛的方式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尽快投入本节课的学习。

四、学习新知:

例1.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教师讲解1,学生独立完成2、3)

(1) 102 2

(2) 1972

(3) 632

设计意图: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有关数的简便运算。

例2.计算:(教师讲解后,生完成)

(1).(x+3)2-x2

(2).(a+b+3)(a+b-3)

(3).(x+5)2-(x-2)(x-3)

(4).(x+y-3)(x-y+3)

重点提示:2题把(a+b)当做一个整体,先利用平方差公式,再利用完全平方公式;

3题要把(x-2)(x-3)计算的结果放到括号里;

4题先观察两个三项式的特点,再适当分组,并注意添括号时符号的改变。

设计意图:综合运用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五、练习巩固,形成能力:

课本52:1-3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熟练综合运用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六、课堂小结、:综合运用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解题时应注意什么?

七、当堂检测:

计算; (1)(2x+y+1)(2x+y-1)

(2)(x+2y-3)(x-2y+3)

(3)(x+3)2-x

(4)(x+5)2-(x-2)(x-3)

八、布置作业,引导预习:

配套练习册6.15 必做:1-4题选作:5、6题

预习整式的除法。

六年级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求知欲旺盛,表现欲强,接受快、可塑性强。但是有小部分学生学习数学感到困难,课堂中应予以关注、给予适时指导,只要求他们掌握基础题目。

就知识储备来说,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多项式的乘法、平方差公式的运用、完全平方公式的初步运用。大部分学生学习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的综合运用是没有问题的。

因为这套教材在前期没有把添括号作为独立知识予以学习,而只是在习题中应用到的时候予以了补充,学生可能会有所遗忘,所以在课前预习环节设计几个添括号小题,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本节内容是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的综合运用,也是较难的知识点之一。特别是两个具备某些特点的三项式相乘,需要添括号,少部分学生不能灵活掌握。如(x+y-3)(x-y+3)学生能熟练利用多项式的乘法法则做出,这也是正确的,要予以肯定;但同时要明确怎样用平方差公式做第一步计算。对于确实学习有困难的个别学生本部分知识不强求掌握。

本节知识应要加强练习巩固。

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是初中数学课程中的两个重要公式,他们不仅是整式乘法的

常用公式,也是因式分解的重要依据。因此,关于这两个公式的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鲁教版五四制六年级下册教材把乘法公式这一部分知识放到了“整式的乘除”这一章,更加强调了知识的本质属性,也就是“乘法公式从本质上来说仍然属于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是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简便方法”,这一点处理非常得当。

青岛版六三制七年级下册教材把乘法公式这一部分知识独立于“整式的乘除”这一章

之后,与“因式分解”放在了同一章,不完全对等的互逆运算使得学生在学习时容易陷入循环运算的迷魂阵。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多项式的乘法、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之后,进一步学习利用完全平方公式使某些数的运算简单、综合熟练利用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重点和难点都是综合利用两个乘法公式解决问题。

本节内容是乘法公式部分知识的综合运用,难度稍高,在教学中不宜设计的过繁过难过多。简洁轻便,更便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强调易错点。对于班级内大约有5个同学可以不要求掌握,只要求他们能够单独运用某一公式比较符合实际。

当堂检测题目设计(利用课堂最后五分钟独立完成):

计算:(1).(2x+y+1)(2x+y-1)

(2). (x+2y-3)(x-2y+3)

(3). (x+3)2-x2

(4). (x+5)2-(x-2)(x-3)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用投影核对答案,通过检查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独立快速准确完成,说明这部分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解决相关题目,符号意识、运算能力得到相应提升,本节课的目标得以达成。有5位同学,没能顺利做出,与预设结果一致。根据因材施教,“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原则,只要求这五位同学能够完成单独使用一种乘法公式的题目即可。

本节内容是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的综合运用,也是较难的知识点之一。特别是两个具备某些特点的三项式相乘,需要添括号,少部分学生不能灵活掌握。如(x+y-3)(x-y+3)学生能熟练利用多项式的乘法法则做出,这也是正确的,要予以肯定;但同时要明确怎样用平方差公式做第一步计算。对于确实学习有困难的个别学生本部分知识不强求掌握。本节知识应要加强练习巩固。

就本节课的教学来说,学生参与度较高。教师给学生预留了足够的思考时间,能较好地培养学生深入独立思考的思维习惯。但因为师生都相对较为紧张,所以没能很好地调动气氛,学生学习情绪也不够高涨。以后教学中要加以注意。

《数学课程标准》中对本部分知识的要求这样叙述:能推导乘法公式:(a+b)(a-b)=a-b,

,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并能利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本节课是完全平方公式的第二课时,要求学生能熟练运用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是初中数学课程中的两个重要公式,他们不仅是整式乘法的常用公式,也是因式分解的重要依据,因此,关于这两个公式的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本节内容对于初学者又是难点,因此要加强本节课的目标达成度。

初中数学_平方差公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平方差公式”是在学习了有理数运算、列简单的代数式、一次方程及不等式、整式的加减及整式乘法等知识的基础上,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多项式乘法之后,自然过渡到具有特殊形式的多项式的乘法,是从一般到特殊的认知规律的典型范例.对它的学习和研究,不仅给出了特殊的多项式乘法的简便算法,而且为以后的因式分解、分式的化简、二次根式中的分母有理化、解一元二次方程、函数等内容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完全平方公式的学习提供了方法.因此,平方差公式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初中阶段的第一个公式.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经历探索平方差公式的全过程,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运算.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目标: (1)经历平方差公式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和推理能力、归纳能力; (2)掌握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运算; (3)会用几何图形说明公式的意义,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目标解析 (1)让学生经历“特例——归纳——猜想——验证——用数学符号表示”这一数学活动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符号感、推理能力、归纳能力,同时体会数学的简洁美、培养他们的合情推理和归纳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与他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2)让学生了解平方差公式产生的背景,理解平方差公式的意义,掌握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并能灵活运用平方差公式解决问题.在数学活动中,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公式的结构特征以及公式中字母的广泛含义,对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做具体分析,加深学生对公式的理解. (3)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探索新知、巩固新知和拓展新知这一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同时,让学生在公式的运用中积累解题的经验,感受成功的喜悦.

初中数学_完全平方公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完全平方公式》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通过对本章前几节课的学习,已经学习了整式的概念、整式的加减、幂的运算、整式的乘法、平方差公式,这些基础知识的学习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完全平方公式的过程,并从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发现、归纳、概括、猜想等探究创新能力,发展逻辑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2.体会公式的发现和推导过程,理解公式的本质,从不同的层次上理解完全平方公式,并会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了解完全平方公式的几何背景,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意识。4.在学习中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信心,感爱数学的内在美。 三、教学设计 第一环节回顾与思考 活动内容:复习已学过的平方差公式 平方差公式:(a+b)(a-b)=a2-b2 ; 公式的结构特点:左边是两个二项式的乘积,即两数和与这两数差的积。

右边是两数的平方差。 2.应用平方差公式的注意事项:弄清在什么情况下才能使用平方差公式。 活动目的:本堂课的学习方向仍是引导鼓励学生通过已学习的知识经过个人思考、小组合作等方式推导出本课新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和推理能力。而这个过程离不开旧知识的铺垫,平方差公式的学习有很多教学环节和形式与本节的学习是类似的,其中包含的基本知识与基本能力也仍是本节的精神主旨,因而复习很有必要。 第二环节情境引入 活动内容:出示课件,提出问题。 一块边长为a米的正方形实验田,由于效益比较高, 所以要扩大农田,将其边长增加b米,形成四块实验田, 以种植不同的新品种。 用不同的形式表示实验田的总面积,并进行比较。 活动目的:数学源自于生活,通过生活当中的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学习。从而在学生运用旧知计算和比较实验田的面积当中引出完全平方公式。由于实验田的总面积有多种表示方式,通过对比这些表示方式可以使学生对于公式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同时在古代人们也是通过类似的图形认识了这个公式。在列代数式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通过自主探究和交流学到了新的知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大大的激发。 第三环节初识完全平方公式

初中数学_【课件设计】完全平方公式因式分解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因式分解——完全平方公式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因式分解是整式的一种重要的恒等变形,它和整式乘法运算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后续学习分式化简与运算、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重要基础。学生已有的因数分解、整式乘法运算的学习经验是本章学习的基础。因此学好因式分解对于代数知识的后续学习,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根据《课标》的要求,本章介绍了最基本的两种分解因式的方法:提公因式法和运用公式法(平方差、完全平方公式)。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是第三节公式法的第二课时,不仅是现阶段的学习重点,而且是学生以后分解二次三项式的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一已经学习了整式的运算及乘法公式,对乘法公式的特征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本节课之前又学习了用提取公因式法和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对因式分解的概念及意义有了初步的理解,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的必要的基础。 八年级学生对中学数学学习的基本方法也有了一定的体验和了解,具备了初步的观察、类比、归纳、概括、表达能力。同时,在上节课学习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时,又经历了逆向思维的训练,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能力和方法上的准备。 当然,由于学生对完全平方公式的认识还不深刻,在判断完全平方式的时候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在教学中一定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帮助学生度过这一难关,对顺利学习因式分解是非常有必要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 会判断一个多项式是否为完全平方式; (2) 熟练掌握因式分解的完全平方公式,并会用此公式进行因式分解;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由整式乘法公式 逆向变形得到()2 222b a b ab a ±=+± 的过程,发展逆向思维和推理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及时反思的好习惯; 4.思想目标: ()2 222b ab a b a +±=±

初中数学_6.7 完全平方公式(2)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鲁教版五四制六年级数学下册6.7完全平方公式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a±b)2=a2±2ab+b2,能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一些有关数的简便运算,能综合运用完全平方式与平方差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2。进一步熟练乘法公式,提高最基本的运算技能,并且明白每一步的算理 3 。提高合作交流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巩固完全平方公式,能综合运用完全平方式与平方差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教学难点: 熟练乘法公式的运用,体会公式中字母a、b的广泛含义。 【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 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让学生通过观察特点——分析——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初步掌握探究的学习方法。 【学法指导】 极参与交流探讨,从学习中感受乐趣,及时地归纳总结、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课前预习】:1.写出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并说出其特征。 2.填空:a+b-c=a+( ) a-b+c=a-( )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引入新课:(学生默写) 平方差公式:(a+b)(a-b)=a2-b2 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 (a-b)2=a2-2ab+b2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回顾,加深对两个乘法公式的理解记忆。

二、出示目标、明确任务(学生识读): 1.进一步巩固(a±b)2=a2±2ab+b2,能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一些有关数的简便运算,能综合运用完全平方式与平方差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2。进一步熟练乘法公式,提高最基本的运算技能,并且明白每一步的算理。 设计意图:明确目标、有的放矢。 三、比一比(快速计算): 计算 1.(2m+3)(2m-3) 2.(x+1)(x-1) 4.(-2a-b)2 设计意图:通过四个小题的计算,进一步理解和运用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通过比赛的方式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尽快投入本节课的学习。 四、学习新知: 例1.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教师讲解1,学生独立完成2、3) (1) 102 2 (2) 1972 (3) 632 设计意图: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有关数的简便运算。 例2.计算:(教师讲解后,生完成) (1).(x+3)2-x2 (2).(a+b+3)(a+b-3) (3).(x+5)2-(x-2)(x-3) (4).(x+y-3)(x-y+3) 重点提示:2题把(a+b)当做一个整体,先利用平方差公式,再利用完全平方公式; 3题要把(x-2)(x-3)计算的结果放到括号里; 4题先观察两个三项式的特点,再适当分组,并注意添括号时符号的改变。 设计意图:综合运用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五、练习巩固,形成能力:

初中数学_完全平方公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经理探索完全平方公式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符号感和推理能力。 2、会推导完全平方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了解(a+b)2=a2+2ab+b2的几何背景,发展几何直观。 二、重点、难点 (1)重点是掌握完全平方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难点是公式中字母的广泛含义。 三、教学设计 (一)课前寄语,复习引入 1、课前寄语: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只有认真学习数学的人,并努力学好数学的人,才会使自己的思维更敏锐,更科学,更完美,才能使自己的思维品质更优秀。 2、复习提问 【师】我们先复习这样一个问题:多项式的乘法法则是什么? 【生】多项式乘多项式,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符号表示为(a+b)(m+n)=am+an+bm+bn 3、引入 【师】在多项式乘法中,有一种特殊形式:两个相同的多项式相乘,比如(a+b)(a+b),(a-b)(a-b),即(a+b)2和(a-b)2请算出它们的结果。 【生】(a+b)2=(a+b)(a+b)=a2+ab+ab+b2=a2+2ab+b2 (a-b)2=(a-b)(a-b)=a2-ab-ab+b2=a2-2ab+b2 (二)学习新知 1、完全平方公式的数学表达式 【师】于是,得到 (a+b)2=a2+2ab+b2 (a-b)2=a2-2ab+b2 观察等是左边,是对a+b和a-b整体平方,我们称之为完全平方,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完全平方公式。 具体来说,公式一称为“和的完全平方公式”,公式二称为“差的完全平方公式”。

2、文字叙述: 【师】请同学们用文字叙述这两个公式。 【生】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它们的积的2倍。3、图形理解 (1)数形结合 【师】数学中有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数形结合。数与形是不分家的,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休。”所以,这里可以借助图形的几何直观帮助我们理解完全平方公式。 (2)和的完全平方公式 (1)积为二次三项式; (2)积中两项为两数的平方和; (3)另一项是两数积的2倍,且与乘式中间的符号相同 (4)公式中的字母a,b可以表示数,单项式和多项式。 口诀:首平方,尾平方,首尾两倍放中央。加的加,减的减,完全平方公式要牢记。(三)典例分析 例1 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1)(x+2y)2 (2) (x–2y2)2 (3)(-a-b)2 (4)(-a+b)2 思考:对比公式(a+b)2= a2 +2ab+b2和(a-b)2= a2 - 2ab+b2,你有什么发现? (-a-b)2= (a+b)2 (-a+b)2= (a-b)2

初中数学_《完全平方公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完全平方公式》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青岛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完全平方公式(P112——P114)。 二、设计方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研究的是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和公式在整式乘法中的应用。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代数式的概念、整式的加减法、幂的运算和整式的乘法后进行学习的,其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整式是初中代数研究范围内的一块重要内容,整式的运算又是整式中的一大主干,乘法公式则是在学习了单项式乘法、多项式乘法之后来进行学习的;一方面是对多项式乘法中出现的较为特殊的算式的一种归纳、总结;另一方面,乘法公式的推导是初中代数中运用推理方法进行代数式恒等变形的开端,通过乘法公式的学习对简化某些整式的运算、培养学生的求简意识有较大好处。 2、乘法公式是后继学习的必备基础,不仅对学生提高运算速度、准确率有较大作用,更是以后学习分解因式、分式运算的重要基础,同时也具有培养学生逐渐养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的功能。 3、公式的发现与验证给学生体验规律发现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过程提供了很好的模式。

(二)学生分析与教法。 针对初一学生的形象思维大于抽象思维,注意力不能持久等年龄特点,及本节课实际,采用自主探索,启发引导,合作交流展开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验证和交流。 同时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方式、思维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进行分层次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并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边启发,边探索边归纳,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索性学习活动和因材施教原则,教师努力为学生的探索性学习创造知识环境和氛围,遵循知识产生过程,从特殊到一般到特殊,将所学的知识用于实践。采用小组讨论大组竞赛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学习任务分析。 “完全平方公式”的教学目的应是“熟练掌握”。为了使“熟练掌握”,一方面要正确理解公式。让学生自己得出公式,是正确理解公式的措施之一;同时还要扫除正确理解的障碍,即消除一些容易混淆之处。另一方面,通过把公式运用到各种情况中去来达到熟练运用。对于易混淆之处,应提高新旧知识的可分辨性。通过变式对一些以前学过的,对现在公式容易产生混淆的内容(如积的乘方公式、平方差公式)进行分辨,从比较中加深对正面法则的理解。 (四)评价方式。 教师在教学中关注的是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是否积极,关注的是学生想了没有,参与了没有,关注的是学生能否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也就是关注过程,而不是结果。另外,在课堂教学中,给了学生

初中数学_平方差公式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平方差公式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一、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 学生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已经经历了探索和推导平方差公式的过程,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同时前面有理数运算、整式运算等基础知识以及基本技能的学习,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知识技能基础. 二、学生活动经验基础: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经历了探索和应用平方差公式的过程,获得了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了一定的符号感和推理能力,具有了一定自主探究意识以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前期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为本节课的探究活动做好了知识、经验准备. 效果分析 这节课,我对教材进行了深入挖掘,同时尝试放手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去经历、体验、内化知识的做法是成功的。通过充分的过程探究,学生容易得出平方差公式的几何验证,并且在小组活动中很好的升华了自己,熟练地利用平方差公式解决问题。 真正的形成往往来源于真实的自主探究。只有放手探究,学生的潜力与智慧才会充分表现,学生也才会表现真实的思维和真实的自我。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的一切教学都要围绕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做文章,真正让学生理解、掌握真实的知识和真正的知识。 第一,要放宽学生探究的素材。教材对平方差公式的几何验证,只提出了一种方法,学生理解较窄,我对其进行了扩充。并且在用数组引出平方差公式简化计算的题目中,仅仅停留在数字加一减一上,我给出例子“思考:98×102,107×113能不能用上面的规律?说说你的想法.”进行了深入引导。当然教材强调所呈现内容的逻辑性、严密性与科学性是合理的。但是能让学生理解和接受的知识才是最好的。 第二,小组合作探究教学的过程就是实现注入式教学转化为自主学习的过程。探究教学是追求教学过程的探究和探究过程的自然和本真。只有这样探究才是有价值的,真知才会有生长性。要表现过程的真实与自然,从建构主义的观点出发,就是要尊重学生各自的经验与思维方式、习惯。结论是一致的,但过程可以是多元的,教师要善于恰倒好处地优化提炼学生的结论。 第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个促进者、协作者、组织者,是一个导演,是一个点燃学生探究欲望和智慧火把的人,要善于让学生说教师要说的话,做教师想做的事,这样的教师才是一个成功的促进者。数学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活动、共同成长与发展的过程。真正的知识不全是由教材和教师讲授的途径获取的,其实学生也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如本课例中的

初中数学_算术平方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6.1.1算术平方根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0—44页,6.1.1算术平方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并了解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 (2)了解开方与乘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运算求某些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算术平方根,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实际生活中问题的解决,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是紧密联系着的。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提高学习热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难点: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正确求出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 四、教学设计过程

例2: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 100;49 64 ; 0.0001 对于以上问题,提出思考:被开方数的大小与它的算术平方根的大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思考讨论: 16的算术平方根与 的算术平方根的结果是否相 学生活动:在全班交流每个 式子表示的意思,注意语言的 准确性 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 题。 教师关注: 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 的理解程度,有针对性地讲 解; 学生在练习中暴露出问 题,要及时反馈。 学生自由发表对本节课 的理解,针对学生存在的问 题,让学生之间互相讲解。 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本节 知识的认识程度;学生是否从 不同方面谈感受; 学生发表见解的勇气。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分 组与同学交流自己的解答和 理解过程。 能展示学生对算术平方 根的思考过程,培养学生积 极主动、独立思考良好的学 习习惯。 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转 化为数学技能,使学生获得 成功体验,激发学生的积极 性,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让学生按这一模式进行 小结,培养学生学习——归 纳——总结——反思的良好 习惯;同时通过自我评价来 获得成功的快乐,提高学习 的自信心。

初中数学_公式法因式分解:平方差公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四章 3.公式法(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平方差公式的本质:即结构的不变性,字母的可变性; (2)能用平方差公式(直接用公式不超过两次)进行因式分解(指数是正整数).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的过程,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渗透数学的“互逆”、换元、整体的思想,感受数学知识的完整性. 3.情感与态度:使学生感受因式分解和整式乘法互为逆过程的关系,培养学生逆向思考问题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准确理解和掌握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能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 教学难点:当公式中的字母表示多项式时的因式分解,以及因式分解的解题步骤和因式分解的彻底性. 三、教学方法 启发与探究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设计

巩固练习二: 把下列各式因式分解: 学以致用: 1.若 且 ,则 2.利用简便方法计算: 3.如图,大小两圆的圆心相同,已知它们的半径分别是R cm 和 r cm ,求它们所围成的环形的面积.如果R =8.45cm ,r =3.45cm 呢?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感受? 四、布置作业 课本P100 知识技能2、3 五、板书设计 公式法(1) 平方差公式 例1 例2 巡视学生做题情况,纠正板演错误,常见问题重点讲解. 点拨,引导 展示学生作品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学生充分表达和交流的基础上,给予总结提升. 四生板演,其他学生自己完成,最后小组统一答案,汇集问题集中解决. 在老师引导下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学知识,然后再与同伴交流 “巩固练习二”是对例2的针对性练习.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体会因式分解的作用. 通过学生的回顾小结,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方法的运用. 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练习. 25 4)2)(1(2- -n m 2 2)2()2)(2(y x y x +-+324)3(b b a -4 48116)4(y x +-226m n -=2=-n m =+n m =-2 25.15.98) )((2 2b a b a b a -+=-

初中数学_平方根第二课算术平方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依据学生已有的基础及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在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同时,注意数学思想方法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二、关于教法和学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及情感教学,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兴趣,调节学习情绪,让学生在乘方和算术平方根的性质法则的比较中发现问题;在练习训练中提高解题能力,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同时,采用媒体辅助教学,增大教学密度,提高教学效率。 三、关于教学程序的设计 在教学程序设计上,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突出以下几个注重: ①面向全体学生,启发式与探究式教学。 ②注重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③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方法,灵活运用。 学情分析 1、学生现有基础:学生在上学期时已学过了乘方的运算,有助于本节的学习活动。 2、学习的现状:此阶段的学生对新鲜事物或新内容特别感兴趣,但缺乏学习的方法。 效果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算术平方根的含义,会求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并会用符号表示;了解开方与乘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运算求某些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 本节内容基本能按照事先设计上下来,学生的反应良好,能较好地掌握所学地新知识,本节课的内容不是很多,这是学好算术平方根的关键,也为后面学习立方根及运用平方根进

行基本运算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忽视平方根表示的规范化 由于我忽视了在课堂上的平方根表示的示范,使得有不少学生能够知道一个数的平方根,但是表示不规范。 2.没有对概念进行总结 在实际操作时,由于临近下课,时间较仓促,所以无论是学生的总结还是教师的总结都显得比较贫乏,没有抓住实质。在今后的总结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从知识方面,数学思想方法等不同方面进行有效的小结,而不要只流于形式。 总之,对于这样一节概念课,如果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只停留在死记硬背,机械模仿的阶段,那绝对不是数学概念课所要提倡的教学方法。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掌握,是逐步地深入和发展起来的。对一些具体的对象,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抽象、类比等,概括出它们的一般的与本质的特征。因此,为了使学生正确地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并在实际中应用这些知识,就必须要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概念。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充分利用课堂资源,选择合理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刺激学生的大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最终使课堂教学落到实处。 6.1.1平方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会求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并会用符号表示;教学重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和求法。 教学难点:算术平方根的求法。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启发引导、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2= 22= 32= 42= 52= 二、探索归纳: 问题:学校要举行美术作品比赛,小欧很高兴,他想裁出一块面积为 2 25dm的正方形画布, 画上自己得意的作品参加比赛,这块正方形画布的边长应取多少? 1.探索: 学生能根据已有的知识即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边长的平方等于面积,求出正方形画布的边长

初中数学_乘法公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整式的乘除6.7-6.8---乘法公式》教学设计 【教学流程】

公式应用项的平方相等”,教学时与“数的运算”相类比。 直接应用公式进行计算,题目比较简单,以口答为主。上课时按照(1)(5)(6)(7)(8)(4)(3)(2)这样的顺序,由易到难。其中(2)要求呈现计算过程 前面是公式从左到右的应用,现在从右到左逆用,变换方式,以使学生熟练应用公式。以口答为主。 练习(x+y)2 (学生板演) 练习(x-y)2 (学生板演) 该题利用了首尾两项的乘积为1的特点,才有了它的特殊解法。(学生口答,说出解答过程)。

和的完全平方与差的完全平方之间的相互转换。学生口答。 但要注意“变式”中a-b的值应为4或-4.(学生板演)。 通过以上两个练习,以强化两个完全平方公间联系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 公式与面积前面从代数计算的角度说明了公示的正确性,这里再从几何的角度揭示公示的意义,两者相辅相成,数形结合。(学生口答填空)。 完善整合公式再回首 1、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三个公式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梳理知识,并建立知识体系. 师:在十字相乘公式中,当a、b 相等时,就是完全平方公式,当a、b 互为相反数时就是平方差公式。(揭示 三个公式间的联系,使之浑然一体。) 公式应用 之提升 1、 2、已知x2+6x+y2-4y+13=0,求y x。 教师出示问题,学生先自主探究,后小 组同伴交流,最后展示,师生共同评价、 纠正,教师点拨、强调。 整体意识的教学。

《整式的乘除6.7-6.8---乘法公式》学情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会了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并总结出了平方差、十字相乘与完全平方公式,并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了公式,在练习的过程中,体会了运用公式进行计算的算理。本节课所学主要知识是对以上提到的三个乘法公式进行复习巩固。学生只要准确把握各个公式的特征,本节课知识就能解决一大半,还有一部分就是计算能力了。所以,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具备了学习本课的知识基础。 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不断通过符号表示,文字叙述,判断矫正等不断揣摩公式特征,然后通过公式直接应用,公式逆用,公式变形不断强化训练,还有通过图形面积数形结合揭示公式的几何意义。在反复的训练中,以使他们准确把握公式特征,提高计算能力。 《整式的乘除6.7-6.8---乘法公式》效果分析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绝大多数同学都能正确熟练地运用三个乘法公式进行计算,为后面学习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只注重结果,而应特别重视学生的思维过

初中数学_完全平方公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1、创设情景,导入新知 在复习平方差公式的基础上,由利用平方差公式计算引入完全平方,学生利用多项式乘法体验完全平方公式推导过程。 2、引导计算,探究新知 利用多项式乘法计算出结果,让学生感性认识完全平方公式;并利用几何图形探究其面积的不同表示方法及其内在联系,体会完全平方公式的几何背景。 3、范例解析,深化新知 本环节为学生提供范例,渗透数学思想。首先,我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1)(x+2y)2;(2)(x-2y)2;老师合理引导,让学生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再次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给我们带来的方便;接下来,我变换形式,让学生模仿上一例题的解决方法,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1)(4a-b)2;(2)(y+2)2 (3) (-2x-1)2, 让学生体会类比的数学思想,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设计意图:在师生互动中,共同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转化、类比的数学思想。 4、归纳总结,反思新知

通过提问方式(问题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小结、自我反思。培养学生养成学习——总结——再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发挥自我评价作用,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 设计意图:临近下课,学生一般比较疲劳,注意力开始分散。通过学生进行自我小结、自我反思、自我评价,可以唤醒学生即将沉睡的心灵,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同时,还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学情的分析 1、由现实生活中有关的完全平方数,以及小学阶段图形面积的计算中,对完全平方的认识,学生对完全平方的概念的理解,应该不存在太大的问题(概念不必涉及); 2、初一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数学化能力有限,理解完全平方公式的几何解释、推导过程、结构特点有一定困难。所以教学中应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动手计算,突出完全平方公式的探索过程,让学生通过图行面积计算,自主探索出完全平方公式的基本形式,并用语言表述其结构特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交流表达能力和数学化能力。 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初中数学_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六节完全平方公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1.6.1 《完全平方公式》教学设计 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用积极的态度学习数学. 1、经历探索完全平方公式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符号感和推理能力 2、会推导公式并进行计算 3、了解完全平方公式的几何背景 重点:会推导完全平方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难点:完全平方公式结构特征的理解. 观看微课程《1.6.1 完全平方公式1》. ■问题探究❶ 1.通过多项式乘以多项式计算: ()23 m+()2 + 23x 2.观察以上算式及其运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3.利用多乘多推导222 +=++ ()2 a b a ab b

图2 图 图1a b 4. 几何直观验证222()2a b a ab b +=++ ■反馈练习❶ 1、下列各式中计算正确的是( ) A.222()2a b a ab b +=+- B.222(2)24a b a ab b +=++ C.224(1)1a a +=+ D. 222()2m n m mn n --=++ 2、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212x ⎛⎫+ ⎪⎝⎭ ■问题探究❶ 1.我们已经知道222()2a b a ab b +=++了,你能推导出 () 2a b -等于多少吗? 2.几何解释2222)(b ab a b a +-=- 3.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1) 2)32(-x (2) 2)32(+-x ■反馈练习❷ 1、下列运算中,错误的运算有( ). ()()()()()()()2 222222222 2124; 239; 32;1 142.24x y x y a b a b x y x xy y x x x +=+-=---=-+⎛⎫-=-+ ⎪⎝⎭ 1个 B. 2 个 C. 3个 D. 4 个 2. 判断: ()()()()()()222222121221;22141; 3()1()()1. 2a a a a a a a a --+++----- === 3、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2)(a mn - ■问题探究❶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问题? 完全平方公式: 2222)(b ab a b a ++=+ 2222)(b ab a b a +-=-

初中数学_因式分解——公式法(2)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14. 3因式分解(第三课时) 14. 3. 2公式法(2) 一、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掌握完全平方公式的特点. 2.会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因式分解. 3.能熟练运用公式法和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 (二)学习重点 掌握完全平方公式的特点,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 (三)学习难点 灵活运用公式分解分解因式. 二、教学设计 (-)课前设计 1.自学反馈 请同学们根据爱作业在线预习的情况组内交流,有困惑的地方组长帮忙解决。 公式法:把乘法公式的等号两边互换位置,就可以得到用于分解因式的公式,用来把某些具有特殊形式的多项式分解因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公式法.如:利用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都属于公式法. (二)课堂展示 探究一剖析完全平方公式 活动1剖析完全平方公式. θ 问题:我们将形如a2+2ah+b2和/一2(力+方2的式子叫完全平方式.完全平方式有哪些特点呢? 学生思考后分小组讨论,再归纳总结: 完全平方式的特点是:①完全平方式是一个二次三项式;②首末两项是两个数(或整式)的平方,而且符号相同,中间相是这两个数(或整式)的积的2倍,符号正负均可. 口诀:首平方,末平方,首末积的2倍中间放. 追问:平方差公式中的a、b可代表多项式,类似地,完全平方公式中的a、b是否也可以代表一个多项式呢? 【设计意图】类比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学习过程,剖析完全平方式的特点,为熟练运用完全

平方公式分解因式奠定基础. •活动2 辨析完全平方公式 问题:下列多项式中,哪些是完全平方式?若是完全平方式,请指出谁相当于公式中的扒b. (1)4Λ2+12Λ>,+9>2:(2) -4Λ^+X2 +4 : (3) -x2 +6.ry-9y2 : (4) x2 +2x-∖学生独立思考后,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通过辨析完全平方式,为运用完全平方式分解因式作准备•尤其是对于(2)、(3)这种形式的完全平方式,学生辨析较困难,关键是掌握:完全平方式首末两项是两个数(或整式)的平方,而且符号相同,各项的位置是可以调换的,为本Yj课突破难点奠泄基础. 探究二直接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因式分解冋 •活动1公式中的a、b代表单项式的因式分解 例1分解因式: (1)16x2 +24x+9 : (2) -X2 + 4xy-4y2 【知识点】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 【解题过程】解:(1) 16χ2+24x + 9 = (4x)2+2∙4x∙3 + 32=(4x + 3)2; (2)-X2 + 4xy - 4y2 = -(x2 -4xy+4y2) = -^X2 - 2∙x∙2y + (2y)2 J = -(X - 2y)2 【思路点拨】(1)先将原多项式变形为(4X)2+2∙4Λ∙.3+32 ,认淸谁是公式中的a、b,再进 行因式分解:(2)可将负号提岀是本题的关键,变形为 —(x2 -4ΛT +4J2) = -[x2-2∙x∙2y + (2y)2 ,再因式分解. 【答案】(1) (4x+3)2: (2) -(x-2yY. 练习:因式分解(1) 4√-20.ry + 25/ (2) 12xy-9√-4y2 【知识点】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 【解题过程】解:(1) 4x2-20xy + 25√ =(2x)2-2∙2x∙5y+ (5y)2=(2x-5y)2: ( 2 ) 12xy-9X2一4y2 = -(9x2-12^ + 4y2) = -[(3x)2一2∙3x∙2y + (2y)2] = -(3x - 2y)2 【思路点拨】(1)先将原多项式变形为(2x)2-2∙2x∙5y + (5>y,辨析公式中的a、b,再进行因式分解:(2)将负号提出是本题的关键,变形为—[(3Λ-)2-2.3Λ-.2>'+(2V)2].再 因式分解.

初中数学_公式法(2)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借助Hiteach 进行教学) 一、课题引入:1.以一道题目引入:对于式子922 ++x x ,某人说:“无论x 取何值,这个代 数式的值都是正值,你相信吗?” 根据学生的反应,老师回应: 要解决这个问题,和我们这节课的课题息息相关,希望45分钟之后,咱们有更多的同学能得到统一的答案。 2.一个回忆(——课堂因你而萌动) 通过回忆上节课的内容(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引出七年级所学的另一个公式—完全 平方公式:()2222b ab a b a ++=+,()2222--b ab a b a += 师:利用这个式子我们可以进行整式乘法的运算(由此启发学生关注整式乘法和因式分解的联系)。可否还能回忆起公式右边这两个式子的特点? 学生不难想到“首平方、末平方,二倍乘积中间放”。 师:正是由于同学们充足的知识储备,才使我们的课堂开始萌动,我们把形如22222,2b ab a b ab a +-++的式子称为“完全平方式”。 二、新课开始: 3.一种思考(——课堂因你而鲜活) (1)通过两类题目考察学生对“完全平方式”的理解: 一类抢答题:判断下列各式是否为完全平方式?二类抢权题:将下列各式添上适当的项,使其成为完全平方式!(此题在学生的预习导案中有,重点关注学生出错最多的(3)和(4)) 注意第一类题组(4),学生可能会出现质疑:一部分认为是完全平方式,另一部分认为不是完全平方式。学生可能认为()22222-2y xy x y xy x ++=---,而222y xy x ++是完全平方式,从而出现形式上的错觉。实际上,紧扣定义符合22222,2b ab a b ab a +-++这 种形式的才是,而222y xy x ---显然不符合,所以,它本身不是完全平方式。 注意第二类题组(3),学生可能只得出一个答案xy ,启发学生观察完全平方式有两类,不同之处在中间项的符号,从而,此处的答案应是xy ±;再一个(4),引导学生梳理得到第三项的过程,从而明白算理,进一步理解公式的特征。(提醒学生修正导案) (2)梳理“整式乘法”和“因式分解”的关系: 师:通过预习,我们知道222b ab a ++可以进一步写为222)(2b a b ab a +=++,与整 式乘法公式2222)(b ab a b a ++=+比较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生:两个是互逆的关系(PPT 动态呈现翻转,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二者的关系,以便后面 22222222(1);(2)2;(3)2;(4)2;x y x xy y x xy y x xy y +-+-----2(1)6;x x ++2(2)6;x x -+221(3);4 x y ++2(4)42;x xy -+

初中数学_用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一 年级 数学 学科 编号 主备人 审核人 日期 12.4用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因式分解的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的意义; 2、能运用公式法对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 预习案 一、知识链接 1、(1)说出1-20的平方 (2)计算:()22__x =,2(3)___b =,()24___a =,()2 2=___xy , ()2264n =,()2281m =,()22149a =,()24a =, 2、乘法公式:(1)平方差公式: (2)完全平方公式: 3、因式分解: 二、教材助读 1、把平方差公式的左右两边交换位置,得到 ,怎样用下面的图形 去说明? 2、把完全平方公式左右两边交换位置,得到 ,怎样用下面的 图

形去说明? 3、(1)把29x -写成两项乘积的形式 ; (2)把221x x -+写成完全平方的形式 。 三.预习自测 把下列各式进行因式分解: (1) 219 x - (2)249m - (3)2816a a ++ (4)21236m m -+ 预习小结:1、因式分解的公式:(1)平方差公式 : (2)完全平方公式: , 2、运用公式把具备 的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这种 方法叫做 。 我的疑惑 探究案

探究一:运用公式()()22a b a b a b -=+-,把符合平方差特点的多项式分解因式 例1、把下列各式进行因式分解: (1)2425x - (2)22169a b - 变式练习 :把下列各式进行因式分解: (1) 24425 x - (2)222516n m -+ (3)22254x y - 规律方法总结: 探究二:运用公式()2222a ab b a b ±+=±,把符合完全平方公式特点的多项式分解因式 例2、把下列各式进行因式分解: (1)225204x x ++ (2)2296m mn n -+ (3)214x x ++ 变式练习: 把下列各式进行因式分解: (1)211216 m m - + (2)2225309a ab b ++ (3)228114464x xy y -+ 规律方法总结: 训练案

初中数学_完全平方公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完全平方公式(1) 教学目标: 1、会推导完全平方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理解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特征并能灵活应用公式进行计算。教学重点: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过程、结构特点、几何解释,灵活应用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学生自学 1.回顾平方差公式:学生口答 多媒体展示练习,利用平方差公式计算: (1)) x- + 7x ( 6 7 )( 6 (2)) y x + x- 3 )( 3 (y (3)) m- - + n - 2 m )( (n 2 2.问题:根据乘方的定义,我们知道:a2=a·a,那么(a+b)2应该写成什么样的形式呢? (a+b)2的运算结果有什么规律?2)b (? a- 仿照上面式子,你能写出下列式子的结果吗? (1)(m+2)2=_______; (2)= (_______ -2)1 x 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学生探究 3.得到结果:(1)(m+2)2=(m+2)(m+2)= m2+4m+4

(2)(x-1)2=(x-1)(x-1)= x2-2x+1 4.分析推广:结果中有两个数的平方和,而2x=2·x·1, 4m=2·m·2,恰好是两个数乘积的二倍。(1)(2)之间只差一个符 号。 推广:计算(a+b)2=_____ ___ (a-b)2=_____ ___ 【2】 (二)得到公式,分析公式 1.结论:(a+b)2=a2+2ab+b2 (a-b)2=a2-2ab+b2 即: 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或减)它们的积的2倍. 2.几何分析:【3】 图(1),可以看出大正方形的边长是a+b,它是由两个小正方形和两个矩形组成,•所以大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这四个图形的面积之和.【4】(三)运用公式 1.直接运用【1】 例:应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1)2) ( 2y x

初中数学_完全平方公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12.1完全平方公式(1) 【课题名称】《12.1完全平方公式》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完全平方公式》是学生在已经掌握单项式乘法、多项式乘法及平方差公式基础上的拓展,而且公式的推导是初中数学中运用推理方法进行代数式恒等变形的开端,是从一般到特殊的认知规律的典型范例.通过对公式的学习来简化某些整式的运算,为以后的因式分解、分式的化简、二次根式中的分母有理化、解一元二次方程、函数等内容奠定了基础.因此,完全平方公式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具有很重要地位。 【学情分析】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具备了有理数的运算,整式的加减,整式的乘法等知识,掌握了相应的法则。通过化简多项式乘多项式,学生会产生“是否有公式使多项式乘多项式更简便”等问题。为此,《乘法公式与因式分解》这章的学习势在必行。在本章学习中,学生首先通过学习平方差公式体验到了运用公式计算的便捷,对进一步学习完全平方公式充满兴趣。本节课将通过计算多项式乘多项式首先提出等号左边的两个相乘的多项式和等号右边得出的三项有什么关系。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对规律做出假设与猜想,并通过多种方法的验证,得出正确的结论。再通过不断练习强化,为下节课学习公式法因式分解做好铺垫。【教学目标】 1.经历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过程、几何解释,进一步发展符号感和推理能力. 2.理解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特征并能灵活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 体会完全平方公式的发现和推导过程,理解公式的本质,并会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教学难点】 完全平方公式的变形及灵活应用. 【教学方法】 探究式学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 (a+b )(m+n )=am+an+bm+bn . (2)根据乘方的定义,我们知道:a 2=a ·a ,那么2 )(b a + 应该写成什么样的形式呢? =+2)(b a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并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法则,为后面公式推导做准备。 (二)、创设情境、引发新知 1.(1)谁能快速准确地计算19.92? (2)计算:(p+1)2 = _________; (3)计算=+2 )(b a ________ (a-b)2.=_________ 通过计算,引导学生得出 =+2)(b a 222b ab a ++ (a-b)2= a 2 - 2ab+b 2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计算,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使学生亲身经历公式的产生过程,体验完全平方和公式引入的合理性,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类比、概括的能力,发展有条理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2.总结公式的特点: 学生讨论后教师板书公式特点:两数和的平方,等于这两数的平方和,加上这两数乘积的2倍。 3.引导学生观察公式的左右边,进一步挖掘公式的结构特征: ①公式左边是两项(数)的和的平方。 ②积为二次三项式;公式的右边有三项,两个平方项,且符号相同,一个两项乘积的两倍。(首平方,尾平方,积的两倍放中央,中间符号同前方。 ③公式中的字母a ,b 可以表示数、单项式和多项式. 4.针对训练 下面各式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应当怎样改正? (1)(x+y)2=x 2 +y 2 (2)(x -y)2 =x 2 -y 2 (3)(x -y)2 =x 2+2xy +y 2 (4)(x+y)2 =x 2 +xy +y 2 5.几何解释 (三)、范例解析、深化新知 例1.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1)(x+2y)2 (2)(-a 2+b 3)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