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选修课精修订

茶文化选修课精修订
茶文化选修课精修订

茶文化选修课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

茶文化选修课整理

①. 茶文化:茶叶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包含茶产业物质生产、流通,又包括人类饮茶精神内涵。

第一章:茶叶简史

②. 中国是茶的故乡。有5、6千年历史。西南是世界茶树原产地中心。古巴蜀人先发现茶用途继而传到长江流域及以南。

世界三大无醇饮料:茶、咖啡、可可

③. 茶树原产地的不同学说:中国起源说、印度起源说(勃鲁士)、原产于中国和印度、原产东南亚有野生茶的各产茶国、原产于印度、缅甸和中国交界的无名高地。

④. 原产地是中国的证据:1.野生茶树最多,最集中。2.茶树近缘植物地理分布中心3.茶树生物学研究证明。4.古地质古气候5.中国西南是茶文化发祥地。

⑤. 起源与演变:食用—药用—饮用。

⑥. 起源时间:1.神农时期,神农说。唐,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2.西周说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茶蜜皆纳贡之” 3.西汉秦汉说西汉·王褒《僮约》“烹茶尽具,武阳买茶”。

⑦. 饮茶方法四次改变:煮茶,煎茶,点茶(宋),泡茶(明,撮泡) 1.洪武皇帝圣旨下,从此天下不煮茶。2.茗粥:炙茶、罗茶、煎茶、酌茶。备器、选水、取火、候汤。

⑧. 加工简史:生煮羹饮到晒干收藏。1.晒青散茶到晒青饼茶(西晋南北朝至初唐)2.晒饼到蒸青饼茶(中唐完善),蒸散片茶(宋代)3.蒸青到炒青(明代)第二章:茶文化简史

中国茶文化:

⑨. 巴蜀是茶文化的发祥地中华茶文化萌芽在魏晋南北朝(儒学联系,精神生活,以茶养廉是茶文化的传统)唐朝时茶成为举国之饮中唐茶圣陆羽《茶经》标志茶文化发展的新高度。

⑩. 陆羽(733-804),字鸿渐,号桑翁,又号竟陵子。

. 茶经十部分: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图。一之源:茶生长环境,自然功效、起源、形状、功用、名称、品质;二之具,谈采茶制茶的用具,如采茶篮、蒸茶灶、焙茶棚等;三之造,论述茶的种类和采制方法。四之器,叙述煮茶、饮茶的器皿,即24种饮茶用具,如风炉、茶釜、纸囊、木碾、茶碗等。五之煮,讲烹茶的方法和各地水质的品第;六之饮,讲饮茶的风俗,即陈述唐代以前的饮茶历史;七之事,叙述古今有关茶的故事、产地和药效等;八之出,将唐代全国茶区的分布归纳为山南(荆州之南)、浙南、浙西、剑南、浙东、黔中、江西、岭南等八区,并谈各地所产茶叶的优劣;九之略,分析采茶、制茶用具可依当时环境,省略某些用具;茶文化的自由性和随

意性。十之图,教人用绢素写茶经,陈诸座隅,目击而存。规范烹煎,烘托气氛。《茶经》系统地总结了当时的茶叶采制和饮用经验,全面论述了有关茶叶起源、生产、饮用等各方面的问题,传播了茶业科学知识,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开中国茶道的先河。且《茶经》是中国古代最完备的茶书,除茶法外,凡与茶有关的各种内容,都有叙述。以后茶书皆本于此。

. 唐朝:经济文化传播,边疆少数民族,朝鲜日本等。确立贡茶,税茶,以茶销边,茶马互市(茶税是仅次于盐铁的财政收入来源)赐茶:宫廷茶礼组成部分,赐茶笼络人心。边销茶:政府控制与边疆交换马匹又称宫茶。茶马交易制度:兴于唐,盛于宋,歇于元,严于明,衰于清。

. 宋代:饮茶之风普及蔡襄写了《茶录》、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讨论茶与人的精神世界。茶马互市:正式设立茶马司:职责是“掌榷茶之利,以佐邦用;凡市马于四夷,率以茶易之。”唐时出现的茶馆雏形到宋代已渐趋成熟。北苑贡焙:北苑位于福建建安凤凰山一带,由五代时人张廷晖开辟,进贡北宋朝廷。

. 明代:茶文化新的里程碑,明洪武年间“废团改散”。返璞归真的散茶开创了茗饮艺术的新局面,也是茶学迭兴,集传统茶学之大成的时代。

. 清代:文人茶文化向平民饮茶文化转变,最终成为茶文化主流。清朝晚期,茶馆成为了三教九流聚会的场所,对于保存和延续中国茶文化及茶道文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茶文化对内传播:

. (1)巴蜀是中国茶业的摇篮(先秦两汉)明末清初顾炎武《日知录》指出:“自秦人取蜀面后,始有茗饮之事。“

(2)长江中游或华中地区成为茶业中心(三国西晋)

(3)长江下游和东南沿海茶业的发展(东晋南朝)

(4)长江中下游地区成为中心(唐代)十四个省区几乎达到了与我国近代茶区约略相当的局面

(5)茶叶重心由东向南移(宋代):主要原因是气候由暖转寒。主要表现:贡茶从顾渚紫笋改为福建建安茶。宋朝茶业重心南移的。作为贡茶,建安茶的采制,必然精益求精,名声也越来越大,成为中国团茶、饼茶制作的主要技术中心。

. “茶”字形、音、义的演变:如茶、荼、苦荼、槚、蔎、葭、荈、茗、皋芦、瓜芦、茗菜、苦茶等。《茶经》:“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chuan)”

茶文化对外传播:

. (1)通过来华的僧侣和使臣

(2)将茶业作为礼品

(3)通过贸易往来将茶业作为商品输出国外

唐德宗贞元二十年(804)日本最澄将茶种带到滋贺县,空海(806)回国,带回制茶技术与器具。南宋1168荣西法师浙江天台万年寺,赠明惠上人种植在宇治,被

尊称为:“日本的茶祖”,禅茶一味,将宋朝禅院的茶风引进日本。茶具有遣困、消食、快意等功效。日本历史上第一部茶着《吃茶养生记》,保健和修身养性。茶具简介

. 定义:古代茶具泛指制茶、饮茶使用的各种工具,包括采茶、制茶、贮茶、饮茶等大类。现在所指专门与泡茶有关的专门器具。古时叫茶器,宋代后茶具与茶器合一。目前则主要指饮茶器具。

. 茶具分类:(“水为茶之母,壶为茶之父”)陶土、竹木、瓷器、金属、漆器、玻璃茶具

茶具选择:绿茶:盖碗和玻璃杯,花茶和黄茶:盖碗,乌龙茶类、红茶类、普洱茶:紫砂壶。

选壶:瓷器: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出水流畅;壶盖与壶身密合;无泥味;保温;适应冷热变化;一壶不事二茶。

第三章:茶与自然

茶叶分类

32.

不发酵茶:绿茶

半发酵茶:白茶黄茶乌龙

全发酵茶:红茶、黑茶

茶区:西南(普洱)华南(乌龙)江南(龙井、碧螺春、祁门红茶)江北(信阳毛尖)

33. 茶叶发酵程度及加工方法:基本茶类(6大类);再加工茶。发酵

发酵是儿茶素由多酚氧化酶催化生成茶黄素、茶红素。

发酵程度愈深,茶汤水色越红,叶底红变面积亦随发酵程度的加深

而增加。按照茶业发酵程度分类一般依照茶业加工过程儿茶素类被氧化的百分比进行分类。

绿茶:杀青-揉捻-干燥(炒干,烘干,晒干)品质特征:绿叶清汤代表:安吉白茶、龙井、雨花茶

黄茶:杀青-揉捻-焖黄-干燥品质特征:黄叶黄汤

白茶:鲜叶-萎凋-干燥品质特征:白色绒毛多,汤色浅淡或浅杏白茶: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

青(乌龙)茶:萎凋-做青(晾青,碰青,摇青)-杀青(炒青)-揉捻-干燥品质特征:绿叶红镶边,汤色金黄,香,高味醇

红茶:萎凋-揉捻-补足发酵-干燥品质特征:红叶红汤小种红茶、工夫红茶、红碎

黑茶:杀青-揉捻-渥堆-干燥(黑毛茶)-蒸压-成型品质特征:色泽油黑或暗褐,茶汤褐黄或褐红

绿茶分类:蒸青绿茶,炒青绿茶,烘青绿茶,晒青绿茶

杀青技术要点:高温杀青,先高后低:抛闷结合,少闷多抛;嫩叶老杀,老叶嫩杀。杀青适度的标志:以含水量和减重率衡量;从外观上把握。

绿茶基本工艺流程(1)杀青——加热杀青和热蒸汽杀青,以蒸汽杀青制成的绿茶称为蒸青绿茶(2)揉捻(3)干燥——据干燥方式不同有炒干,烘干,晒干之别。世界四大红茶——祁门红茶,阿萨姆红茶,大吉岭红茶,锡兰高地红茶

茶叶中药效成分:咖啡碱,维生素,多糖,茶多酚,茶氨酸,微量元素。

功效:“四抗(抗疲劳、抗衰老、抗菌消炎、抗辐射),三降(降血脂,防治心血管疾病、降血糖,防治糖尿病、降血压,防治高血压),二预防(预防癌症、预防龋齿,一增(免疫力)一减(减肥)”

茶叶品质感官审评:是凭借茶师的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审定茶叶的“色、香、味、形”的优劣。

包装与储存:防压、防潮(干燥)、避光(防止氧化)、密封(防止氧化)、防异味

春饮花茶,夏绿茶,秋青,冬红

四大名丛:白鸡冠,大红袍,水金龟,铁罗汉

科学饮茶:1.忌酒后浓茶2.忌空腹饮茶3.忌边吃饭边饮茶4.忌睡前喝茶5.忌茶水服药6.孕妇忌茶7.忌隔夜茶

十大名茶: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庐山云雾茶,六安瓜片,君山银针,信阳毛尖,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祁门红茶。

第四章:茶与文化艺术

第一节泡茶要素? 茶叶中的化学成分是组成茶叶色、香、味的物质基础,其中多数能在冲泡过程中溶解于水,从而形成了茶汤的色泽、香气和滋味。泡茶时,应根据不同茶类的特点,调整水的温度,浸润时间和茶叶的用量,从而使茶的香味、色泽、滋味得以充分的发挥。综合起来,泡好一壶茶主要有四大要素:第一是茶水比例,第二是泡茶水温,第三是浸泡时间,第四是冲泡次数。一、茶水比例1.茶的品质:茶叶中各种物质在沸水中浸出的快慢与茶叶的老嫩和加工方法有关。氨基酸具有鲜爽的性质,因此茶叶中氨基酸含量多少直接影响着茶汤的鲜爽度。名优绿茶滋味之所以鲜爽、甘醇,主要是因为氨基酸的含量高和茶多酚的含量低。夏茶氨基酸的含量低而茶多酚的含量高,所以茶味苦涩。故有“春茶鲜、夏茶苦”的谚语。

2.茶水比例:

茶叶用量应根据不同的茶具、不同的茶叶等级而有所区别,一般而言,水多茶少,滋味淡薄;茶多水少,茶汤苦涩不爽。因此,细嫩的茶叶用量要多;较粗的茶叶,用量可少些,即所谓“细茶粗吃”“精茶细吃”。

茶、水的用量还与饮茶者的年龄、性别有关,大致说,中老年人比年轻人饮茶要浓,男性比女性饮茶要浓。如果饮茶者是老茶客或是体力劳动者,一般可以适量加大茶量;如果饮茶者是新茶客或是脑力劳动者,可以适量少放一些茶叶。

一般来说,茶不可泡得太浓,因为浓茶有损胃气,对脾胃虚寒者更甚,茶叶中含有鞣酸,太浓太多,可收缩消化黏膜,妨碍胃吸收,引起便秘和牙黄,同时,太浓的茶汤和太淡的茶汤不易体会出茶香嫩的味道。古人谓饮茶“宁淡勿浓”是有一定道理的。

二、冲泡水温

据测定,用60℃的开水冲泡茶叶,与等量100℃的水冲泡茶叶相比,在时间和用茶量相同的情况下,茶汤中的茶汁浸出物含量,前者只有后者的45%~65%。这就是说,冲泡茶的水温高,茶汁就容易浸出;冲泡茶的水温低,茶汁浸出速度慢。“冷水泡茶慢慢浓”,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泡茶的茶水一般以落开的沸水为好,这时的水温约85℃。滚开的沸水会破坏维生素C等成份,而咖啡碱、茶多酚很快浸出,使茶味会变苦涩;水温过低则茶叶浮而不沉,内含的有效成分浸泡不出来,茶汤滋味寡淡,不香、不醇、淡而无味。

泡茶水温的高低,还与茶的老嫩、松紧、大小有关。大致说来,茶叶原料粗老、紧实、整叶的,要比茶叶原料细嫩、松散、碎叶的,茶汁浸出要慢得多,所以,冲泡水温要高。水温的高低,还与冲泡的品种花色有关。

三、冲泡时间

茶叶冲泡时间差异很大,与茶叶种类、泡茶水温、用茶数量和饮茶习惯等都有关。

四、冲泡次数

据测定,茶叶中各种有效成分的浸出率是不一样的,最容易浸出的是氨基酸和维生素C;其次是咖啡碱、茶多酚、可溶性糖等。一般茶冲泡第一次时,茶中的可溶性物质能浸出50~55%;冲泡第二次时,能浸出30% 左右;冲泡第三次时,能浸出约10%;冲泡第四次时,只能浸出2~3%,几乎是白开水了。所以,通常以冲泡三次为宜。

第二节泡茶用水的选择

“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龙井茶,虎跑水”被称为杭州“双绝”。可见用什么水泡茶,对茶的冲泡及效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水是茶叶滋味和内含有益成分的载体,茶的色、香、味和各种营养保健物质,都要溶于水后,才能供人享用。而且水能直接影响茶质,清人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中说:“茶情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因此好茶必须配以好水。

一、古代人对泡茶用水的看法

最早提出水标准的是宋徽宗赵佶,他在《大观茶论》中写道:“水以清、轻、甘、冽为美。轻甘乃水之自然,独为难得。”后人在他提出的“清、轻、甘、冽”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个“活”字。

古人大多选用天然的活水,最好是泉水、山溪水;无污染的雨水、雪水其次;接着是清洁的江、河、湖、深井中的活水及净化的自来水,切不可使用池塘死水。唐代陆羽在《茶经》中指出:“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拣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其瀑涌湍漱勿食之。”是说用不同的水,冲泡茶叶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只有佳茗配美泉,才能体现出茶的真味。

二、现代茶人对泡茶用水的看法

认为“清、轻、甘、冽、活”五项指标俱全的水,才称得上宜茶美水。

其一,水质要清。水清则无杂、无色、透明、无沉淀物,最能显出茶的本色。

其二,水体要轻,北京玉泉山的玉泉水比重最轻,故被御封为“天下第一泉”。现代科学也证明了这一理论是正确的。水的比重越大,说明溶解的矿物质越多功能。有实验结果表明,当水中的低价铁超过0.1ppm时,茶汤发暗,滋味变淡;铝含量超过0.2ppm时,茶汤便有明显的苦涩味;钙离子达到2ppm时,茶汤带涩,而达到4ppm时,茶汤变苦;铅离子达到1ppm时,茶汤味涩而苦,且有毒性,所以水以轻为美。

其三,水味要甘。“凡水泉不甘,能损茶味。”所谓水甘,即一入口,舌尖顷刻便会有甜滋滋的美妙感觉。咽下去后,喉中也有甜爽的回味,用这样的水泡茶自然会增茶之美味。

其四,水温要冽。冽即冷寒之意,明代茶人认为:“泉不难于清,而难于寒”,“冽则茶味独全”。因为寒冽之水多出于地层深处的泉脉之中,所受污染少,泡出的茶汤滋味纯正。

其五,水源要活。“流水不腐”现代科学证明了在流动的活水中细菌不易繁殖,同时活水有自然净化作用,在活水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含量较高,泡出的茶汤特别鲜爽可口。

三、我国饮用水的水质标准

1.感官指标

色度不超过15度,浑浊度不超过5度,不得有异味、臭味,不得含有肉眼可见物。

2.化学指标

pH值6.5~8.5,总硬度不高于25度,铁不超过0.3毫克/升,锰不超过0.1毫克/升,铜不超过1.0毫克/升,锌不超过1.0毫克/升,挥发酚类不超过0.002毫克/升,阴离子合成洗涤剂不超过0.3毫克/升。

3.毒理指标?

氟化物不超过1.0毫克/升,适宜浓度0.5~1.0 毫克/升,氰化物不超过0.05毫克/升,砷不超过0.05毫克/升,镉不超过0.01毫克/升,铬(六价)不超过0.05毫克/升,铅不超过0.05毫克/升。

4.细菌指标?

细菌总数不超过100个/毫升,大肠菌群不超过3个/升。

宜茶用水可分为天水、地水、再加工水三大类。再加工水即城市销售的“太空水”、“纯净水”、“蒸馏水”等。

1.自来水?

自来水是最常见的生活饮用水,其水源一般来自江、河、湖泊,是属于加工处理后的天然水,为暂时硬水。因其含有用来消毒的氯气等,在水管中滞留较久

的,还含有较多的铁质。当水中的铁离子含量超过万分之五时,会使茶汤呈褐色,而氯化物与茶中的多酚类作用,又会使茶汤表面形成一层“锈油”,喝起来有苦涩味。所以用自来水沏茶,最好用无污染的容器,先贮存一天,待氯气散发后再煮沸沏茶,或者采用净水器将水净化,这样就可成为较好的沏茶用水。

2.纯净水

纯净水是蒸馏水、太空水的合称,是一种安全无害的软水。纯净水是以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水为水源,采用蒸馏法、电解法、逆渗透法及其他适当的加工方法制得,纯度很高,不含任何添加物,可直接饮用的水。用纯净水泡茶,不仅因为净度好、透明度高,沏出的茶汤晶莹透澈,而且香气滋味纯正,无异杂味,鲜醇爽口。市面上纯净水品牌很多,大多数都宜泡茶。其效果还是相当不错的。

3.矿泉水?

我国对饮用天然矿泉水的定义是:从地下深处自然涌出的或经人工开发的、未受污染的地下矿泉水,含有一定量的矿物盐、微量元素或二氧化碳气体,在通常情况下,其化学成分、流量、水温等动态指标在天然波动范围内相对稳定。矿泉水与纯净水相比,矿泉水含有丰富的锂、锶、锌、溴、碘、硒和偏硅酸等多种微量元

素,饮用矿泉水有助于人体对这些微量元素的摄入,并调节肌体的酸碱平衡。但饮用矿泉水应因人而异。由于矿泉水的产地不同,其所含微量元素和矿物质成分也不同,不少矿泉水含有较多的钙、镁、钠等金属离子,是永久性硬水,虽然水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但用于泡茶效果并不佳。

4.活性水

活性水包括磁化水、矿化水、高氧水、离子水、自然回归水、生态水等品种。这些水均以自来水为水源,一般经过滤、精制和杀菌、消毒处理制成,具有特定的活性功能,并且有相应的渗透性、扩散性、溶解性、代谢性、排毒性、富氧化和营养性功效。由于各种活性水内含微量元素和矿物质成分各异,如果水质较硬,泡出的茶水品质较差;如果属于暂时硬水,泡出的茶水品质较好。

5.净化水?

通过净化器对自来水进行二次终端过滤处理制得,净化原理和处理工艺一般包括粗滤、活性炭吸附和薄膜过滤等三级系统,能有效地清除自来水管网中的红虫、铁锈、悬浮物等机械成分,降低浊度,达到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但是,净水器中的粗滤装置要经常清洗,活性炭也要经常换新,时间一久,净水器内胆易堆积污

物,繁殖细菌,形成二次污染。净化水易取得,是经济实惠的优质饮用水,用净化水泡茶,其茶汤品质是相当不错的。

6.天然水

天然水包括江、河、湖、泉、井及雨水。用这些天然水泡茶应注意水源、环境、气候等因素,判断其洁净程度。对取自天然的水经过滤、臭氧化或其他消毒过程的简单净化处理,既保持了天然又达到洁净,也属天然水之列。在天然水中,泉水是泡茶最理想的水,泉水杂质少、透明度高、污染少,虽属暂时硬水,加热后,呈酸性碳酸盐状态的矿物质被分解,释放出碳酸气,口感特别微妙,泉水煮茶,甘洌清芬俱备。然而,由于各种泉水的含盐量及硬度有较大的差异,也并不是所有泉水都是优质的,有些泉水含有硫磺,不能饮用。

江、河、湖水属地表水,含杂质较多,混浊度较高,一般说来,沏茶难以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在远离人烟,又是植被生长繁茂之地,污染物较少,这样的江、河、湖水,仍不失为沏茶好水。如浙江桐庐的富春江水、淳安的千岛湖水、绍兴的鉴湖水就是例证。唐代陆羽在《茶经》中说:“其江水,取去人远者”。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唐代白居易在诗中说:“蜀水寄到但惊新,渭水煎来始觉珍”,认为渭水煎茶很好。唐代李群玉曰:“吴瓯湘水绿花”,说湘水煎茶也不差。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更进一步说:“黄河之水,来自天上。浊者土色,澄之即净,香味自

发”。言即使浊混的黄河水,只要经澄清处理,同样也能使茶汤香高味醇。这种情况,古代如此,现代也同样如此。

雪水和天落水,古人称之为“天泉”,尤其是雪水,更为古人所推崇。唐代白居易的“扫雪煎香茗”,宋代辛弃疾的“细写茶经煮茶雪”,元代谢宗可的“夜扫寒英煮绿尘”,清代曹雪芹的“扫将新雪及时烹”,都是赞美用雪水沏茶的。

至于雨水,一般说来,因时而异 : 秋雨,天高气爽,空中灰尘少,水味“清冽”,是雨水中上品;梅雨,天气沉闷,阴雨绵绵,水味“甘滑”,较为逊色;夏雨,雷雨阵阵,飞砂走石,水味“走样”,水质不净。但无论是雪水或雨水,只要空气不被污染,与江、河、湖水相比,总是相对洁净,是沏茶的好水。

井水属地下水,悬浮物含量少,透明度较高。但它又多为浅层地下水,特别是城市井水,易受周围环境污染,用来沏茶,有损茶味。所以,若能汲得活水井的水沏茶,同样也能泡得一杯好茶。唐代陆羽《茶经》中说的“井取汲多者”,明代陆树声《煎茶七类》中讲的“井取多汲者,汲多则水活”,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明代焦竑的《玉堂丛语》,清代窦光鼐、朱筠的《日下归闻考》中都提到的京城文华殿东大庖井,水质清明,滋味甘洌,曾是明清两代皇宫的饮用水源。福建南安观音井,曾是宋代的斗茶用水,如今犹在。

茶艺与茶文化课程标准规定cha

《茶艺与茶文化》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066007) 2014年,我院增设了都市园艺专业。如何在新形势下,培养出社会需求的符合现代农业需求的高技能型人才,如何将高职教育与职业需求相结合?我们进行了广泛的调查与思考。《茶艺与茶文化》课程的开设,便是探索的结果之一。《茶艺与茶文化》是适应当前茶艺行业发展及生态观光旅游需求的。课程紧密结合现代茶艺职业需求情况,使得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质量符合和适应现代生态观光旅游发展需求。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背景 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中华名族之国粹。中国在茶业上对人类的贡献,主要在于最早发现并利用茶这种植物,把它发展成我国的一种灿烂独特的茶文化。中华茶文化是我国传统饮茶风习和品茗技艺的结晶,具有东方文化的深厚意蕴。茶文化之核心为茶道,中国器物文化能上升到道的层次的唯有茶文化,茶道是茶与道的融合与升华。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追求的质量在不断提升,人们对茶的需求已不仅仅停留在传统的饮茶上,而逐渐上升为对茶文化的品味上,是高雅的休闲娱乐、以茶悟道的精神需求。传承和弘扬中华茶文化是时代发展的要求。目前,茶艺展示在茶叶营销、旅游餐饮、休闲酬宾等领域广泛应用。开设《茶艺与茶文化》课程,旨在通过茶艺展示弘扬传承中华茶文化,适应社会需求,提高职业技能,拓展就业空间。 二、课程性质和任务 1、课程性质和作用

课程性质:《茶艺与茶文化》课程是都市园艺专业核心课程,是一门实用性、技能性很强的应用学科。 课程作用:本课程通过介绍茶叶、茶文化、茶艺展示,使学生具有茶艺、茶文化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能正确运用茶文化知识,同时能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建立和谐人际关系,提高综合人文素质;适应社会需求,提高职业技能,拓展就业空间。 2、课程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充分体现技能培训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通过本课程系统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茶艺与茶文化方面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理解茶叶相关知识与发展,掌握茶艺发展、茶艺场景布置要求及茶艺表演等知识。并培养学生具有自我发展、创作高水平茶艺表演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为学生毕业后在茶艺与茶文化岗位顶岗实习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学生成为真正的茶艺师,最终实现在茶艺行业的零距离就业。 三、课程设计基本理念 本课程教学内容分为3个教学模块,在每个模块中均明确了课程内容和教学任务要求。在这三个模块中,采用了递进式关系,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设计项目。第一个模块的工作任务是打好文化基础知识。第二个模块的工作任务是掌握不同茶叶性质及冲泡技术。第三个模块是技能训练茶艺馆的管理。 前置课程:《植物及植物生理》、《花卉生产与销售》等。 后续课程:《插花与茶艺设计》、《盆景制作与养护技术》、《毕业实习》等。四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

本学期学习日本茶道有感

本学期学习日本茶道有感 通过这一个学期对日本茶道这门课的学习,使我对日本茶文化的历史,以及其中应有的礼数有了一定的了解。我对这门课的理解是,日本茶文化,虽然源于中国,但是,它在日本发展的这么多年中,日本很多茶道大师将其对茶文化的领悟和理解融入其中,使得现在日本茶文化能够发展得如此繁盛。 对于我们这些不是从小受这种文化熏陶的我们大家来说,日本茶文化中夹杂着太多我们难以理解的部分,比如说,饮茶之前有各种礼节,进茶室之前要用石钵里的水洗手和漱口,以起到净化精神的作用;要等主人邀请之后才能进入茶室;进入茶室的时候应该躬身而入,以保持谦逊态度;进入茶室以后应该对里面的壁龛内的画轴或字幅行礼;主人端茶过来的时候,应该和主人寒暄几句,接茶的时候应该谢茶,主人还要回礼,饮用之前,若有多位客人在场,主客还得对其他客人说:请恕我先饮了。这其中的一系列细节,都渗透着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也许在我们看来,那些繁文缛节什么的,没必要有那么多,喝一次茶,不用搞得这么费劲,不过这在他们的文化中,这一些都是必须的,缺一不可。 刚开始接触日本茶道这门课的时候,还觉得挺有兴趣,毕竟是接触一种新的事物,开始系统的学习,但是,慢慢地发现,其中那些无法理解的部分,觉得还是很麻烦的,直到后来,参加了那次茶道实习,这次实习,真的学到了很多东西,觉得像这种科目就得多开设一些这样的活动,让我们亲身体验一下,也许会比在课上看各种别人的视频什么的更奏效,印象也相对来说深刻很多。 实习之前的那一节课,老师就给我们讲解了到时候进茶室之前的注意事项以及喝茶时应注意的礼仪,比如:茶室是个讲究清净的地方,所以进去以后应该保持安静,而不能交头接耳;不能踩榻榻米的边缘;进茶室一定要穿上白袜子,这是最重要的一点,以表示对主人的尊重;而且要把一切有可能损坏差道具的东西摘下;喝茶之前一般主人会提供小点心,点心一般由淮纸装着,吃完点心可以把淮纸装兜里;接茶的时候应该行茶礼,喝茶之前应先将茶碗顺时针旋转90°,以避开茶碗的正面;喝完以后还得把刚才喝茶的地方擦干净,擦完碗的手往淮纸上抹,然后再把茶碗转回正面……这些我们都很认真地在学习,因为老师说,如果主人家看到大家都懂得这些礼仪,她们会觉得自己的文化很被认同,接受,会很开心的。 到了之后,我们就按照老师的吩咐,小心翼翼地进入茶室,尽量地保持安静。进入茶室里的第一感觉就是,茶室里的布置非常素雅,里面果然是充满了那种静谧的氛围,里面有一个穿着和服的学姐轻声给我们介绍茶室的各种知识,像:茶室的格局,布置,我们到的南开那个茶室,壁龛内挂着“茶圣”千利休的“和、静、清、寂”,还给我们介绍了有关茶室里的服装,茶室里的服装都会随着季节而变换,每个季节都有与之对应的服装;然后还稍微给我们介绍了一下千利休对于日本茶道发展的贡献,历史上,千利休曾经引领了日本茶道史上的重要变革,小到对茶碗的统一,大到他开创的“草庵茶”风格,让日本茶道成为了一种家族艺术,世代流传。千利休对日本文化的影响远远不止这些,他的茶道精神甚至影响了日本的饮食,园艺,花木,书画,竹器,建筑风格,陶瓷等等各个方面,我们甚至可以说,他的思想已经渗透到了日本文化的各个方面。这些内容虽然老师课上也有介绍,但是我还是觉得,像这样在现场看着真实的物体,听着别人在给我们介绍,能够给我们留下更深的印象。 之后进来了两个客人,给我们演示真正日本茶室里主人和客人之间的无言的交流,以及主人和客人之间的一些寒暄,第一个进入茶室的是主客,其他的为依

茶文化选修课练习题含答案分析

一、判断题(共16道小题,共80.0分) 1. 明清时代出现了一个饮茶文化的巨大变革,那就是从唐宋时代的烹煮饮茶法,变成了清饮泡茶法。 A. 正确 B. 错误 2. 《大观茶论》的作者是宋徽宗赵佶。 A. 正确 B. 错误 3. 张载的《登成都白菟楼》是文学史上第一篇以茶为题材的散文。 A. 正确 B. 错误 4. 泡茶用水最好选“活”、”甘”、”清”、”轻”之水,就是说水品为活水,水味要甘甜,水质要清净,水 质为软水。 A. 正确 B. 错误

5. 以饮茶时是否添加其他佐料来区分的话,就只有两种饮用方式:即”清饮法”和”调饮法”。 A. 正确 B. 错误 6. (错误)乌龙茶,又称为青茶,是半发酵茶类的总称。青茶介于绿茶、红茶之间,先是红茶制法, 再按绿茶制法,从而形成了青茶制法。 A. 正确 B. 错误 7. (错误)在唐代,煮茶法逐渐过渡到点茶法。人们逐渐重视茶叶原有的色香味,调味品逐渐减少。 出现了用蒸青法制成的散茶,茶类生产由茶饼为主趋向以散茶为主。 A. 正确 B. 错误 8.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的国家,茶树最早原产于中国的云南和中原地区。其中云 南的一株,树龄已达1700年左右。 A. 正确 B. 错误

9. 古代的茶税和榷茶(茶叶专卖)始自唐代。公元780年,唐朝为了平息兵变,增加军饷,开始对 茶征税,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茶税。 A. 正确 B. 错误 10. (错误)卢仝,唐代诗人,号玉川子,济源(今河南)人。卢仝一生爱茶成癖,被后人尊为茶中亚 圣。 A. 正确 B. 错误 11. 戏作小诗君莫笑,从来佳茗似佳人。是苏轼在《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诗中所述的诗句。 A. 正确 B. 错误 12. 世人总结,茶韵中有音韵、岩韵、陈韵、雅韵、冷韵、幽韵之分。 A. 正确 B. 错误

茶艺学习心得体会

篇一:茶艺与茶道学习心得体会 茶艺与茶道学习心得体会因为个人对茶的喜爱,我报名学习了茶艺。 在7天的学习过程中,我对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无论是茶的历史文化、茶的分类、喝茶的 器具以及泡茶的方法,都是我之前所没有了解过的。7天的学习即将结束,虽然当前我只是浅浅地学习了一些入门知识,但浓厚的茶兴趣已被激发,我只迫不及待想要继更深入的学习茶,让自己融入茶的美妙世界。 茶艺培训学习开设这样关于茶的培训课程,不仅仅为我们学员教授了茶文化,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友平台。在当代社会,能有机会以茶会友,是很风雅的一件事,大家有缘坐在一起学茶、品茶、赏茶、鉴茶,就好似古代文人骚客一般,喝茶谈笑,很令人享受,十分惬意。源于对“茶”的喜爱,怀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敬仰,终于将学习茶道的小梦想付诸于行了。 如中国传统文化中任何一例皆渊源流长、博大精深,茶艺亦如此。初级班给了一把打开“茶道”这只潘朵拉神盒的钥匙,将原来饮茶的习惯及爱好的浅浮和模糊,引向明了,开启更多愉悦之情。 短短几日的茶艺课程,接触到浅略的中国茶文化理论,学习到绿茶泡法、生活泡法、红茶泡法、闵式冲泡四款茶艺表演。因为原本对茶的喜爱,浅阅过茶艺相关的书籍,学习中对茶艺的阅读便有了更多的渴求与热情。在老师授课时,我们也渴望老师能传授更多的知识,有时因为课时的原因,未能更为详尽,我想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茶艺学习,对我来说,才是刚刚开始。篇二:茶艺心得体会 茶文化体会感悟 “一杯茶,品人生沉浮;平常心,看万千世界,人生百年,宛如浮云;若非宿缘,岂能相遇?”在茶文化课上,终于看到大益八式的现场表演,课上短短的几十分钟让我们以益之韵之大益八式感受中华茶道的博大, 也品味人生海阔天空的淡然,下面就说一下我自己的一点感 受和心得。大益八式”给人的是一种静心享受的过程,重在一个“慢”字,讲究动作的轻柔、优美、连贯。大益八式分为洗尘、坦呈、苏醒、洗尘、养成、身受、分享、放下。洗尘实际上是指茶道演习开始时身与心进入一个干净的境界过程。即包括入礼、礼拜宗师、礼拜客人等步骤;坦呈指向一个动作,即将茶席铺开,在茶席上摆布茶具的动作。这里的坦呈有两层含义,一是待客之坦白诚恳,二是茶具的呈现、展示。苏醒是指在泡制过程中“温杯洗具”的过程。这一过程,茶具的温度得以提升,可以使茶具里面的能更好地施展色、香、味、型的特点;法度,是指取茶,所谓量不在多,适度就好,正是取舍有度,知足常乐,动作上要求轻柔;养成是茶汤冲泡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它对水温有着严格的要求,水温的掌握对茶性的展现极为重要,前面几式均是为此做铺垫;身受,它是茶者品茗感悟一杯茶的过程,先己后人,益己利人这是茶道所提倡的;之后是分享和放下。在这整个茶艺表演过程中,我更是深深体会到一杯好茶不是说出来也不是写出来的,还是要动手泡出来的。所谓的凤凰三点头、悬壶高冲等等,来不得半点偷工减料。俗话说得好: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工。中国茶道文化是一种包

选修课茶与茶文化的内容

选修课茶与茶文化的内容 茶道 茶道,就是品赏茶的美感之道。 茶德 茶德是指茶自身所具备的美德。 茶有八德--康、乐、甘、香、和、清、敬、美。"茶德"的概念自唐代从中国传播到日本、韩国等,丰富了这些国家的茶文化内涵。 茶联 我国各地茶馆、茶楼、茶园、茶亭的门庭或石柱上,往往有这样的对联、匾额。茶中店的对联如:"瑞草抽芽分雀舌,名花采蕊结龙团。"雀舌、龙团都是名茶。茶馆的对联如:"茶香高山云雾质,水甜幽泉霜雪魂。"称颂所用茶、水之俱佳。茶联美化了环境,增强了文化气息,可以促进品茗情趣。 茶具 茶具,古代亦称茶器或茗器。 茶画 茶艺 茶艺是包括茶叶品评技法和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以及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中国茶文化糅合了中国佛、儒、道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茶文化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发扬茶德、传播茶道、文化艺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促进民族团结、表现社会进步和发展经济贸 易等。茶德是经过几千年积淀下来的被历代人们所推崇的茶内在具 备的美好品性。 茶文化具有的传统主要有热爱祖国、无私奉献、坚韧不拔、谦虚礼貌、勤奋节俭和相敬互让等。吴觉农先生和湖南刘先和,为茶叶 事业鞠躬尽瘁,既是爱国主义者,又是当代茶人杰出代表。 茶文化是高雅文化,社会名流和知名人士愿意参加。茶文化也是大众文化,民众广为参与。茶文化覆盖全民,影响到整个社会。 ①煎茶。把茶末投入壶中和水一块煎煮。唐代的煎茶,是茶的最早艺术品尝形式。 ②斗茶。古代文人雅士各携带茶与水,通过比茶面汤花和品尝鉴赏茶汤以定优劣的一种品茶艺术。斗茶又称为茗战,兴于唐代末, 盛于宋代。最先流行于福建建州一带。斗茶是古代品茶艺术的最高 表现形式。其最终目的是品尝,特别是要吸掉茶面上的汤花,最后 斗茶者还要品茶汤,做到色、香、味三者俱佳,才算斗茶的最后胜利。 ③工夫茶。清代至今某些地区流行的工夫茶是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流风余韵。清代工夫茶流行于福建的汀州、漳州、泉州和广东 的潮州。工夫茶讲究品饮工夫。饮工夫茶,有自煎自品和待客两种,特别是待客,更为讲究。

北航茶文化选修课考试题

《古今茶文化课》知识抢答题 1、我国是茶的故乡,我国先民约从何时利用茶的?西晋 2、我国古代对茶的称谓有哪些?茶字何时统一启用?唐陆羽在《茶经》中提到“其名,一 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陆羽在写《茶经》时,将“荼”字减少一划,改写为“茶”。从此,在古今茶学书中,茶字的形、音、义也就固定下来了。 3、我国食饮茶的历史沿革是怎样的?茶的饮用历史可大致分为药用、食用、饮用三个阶段。 在千年的茶叶利用史上,三者之间既有先后的顺序关系,同时又难以截然分开,药、食、饮相互渗透,相互兼容。 4、唐代、宋代、明清的饮茶方式是什么?煮水投茶、煮水点茶、泡茶法 5、为何佛门把饮茶称为“和尚家风”?佛教认为茶是一种养身正心之物,于是,饮茶便成 了"和尚家风"。 6、何谓三前摘绿?有三个节气前可以采茶 7、儒家的中庸思想对茶道的影响有哪些?儒家把“仁礼”与“和”的思想引入中国茶文化; 儒学独创茶道以“清”为美意识 升华了中国茶道的美学意境;中国茶道讲究儒学思想的“中庸”与“适度”;茶诗中也蕴含儒家学说中“天人合一”的思想。 8、饮茶和道教的关系?茶有性俭、自然、中正、平和等特质,茶艺中表现出的超然空灵,默 会于心,“静待”品赏过程,这些都与崇尚虚静自然的道教有着内在的沟通和契合。与万物为友、天人合一的理念和追求,精神和物质的统一,正是茶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也是道教思想与茶道精神相通的重要基础。 9、我国第一部茶著?茶圣?茶道的始基?唐朝陆羽的《茶经》、陆羽、 10、我国哪位皇帝是著茶书第一人?书名?宋徽宗赵佶的《大观茶论》 11、日本的“抹茶道”和“煎茶道”分别源于我国哪个朝代?抹茶道,亦叫做“茶之汤”,使用的是末茶。其饮法是由宋代点茶道演化而来;唐宋时期——煎茶道煎茶道 12、中国茶道“和、静、怡、真”的含义?“和”——中国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静”——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之径;“怡”——中国茶道中茶人的身心享受;“真”——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中国茶道追求的“真”有三重含义: 1、追求道之真,即通过茶事活动追求对“道”的真切体悟,达到修身养性、品味人生之目的。 2、追求情之真,即通过品茗述怀,使茶友之间的真情得以发展,达到茶人之间互见真心的境界。 3、追求性之真,即在品茗过程中,真正放松自己,在无我的境界中去放飞自己的心灵、天性,达到“全性保真”。 13、我国有哪些茶区?江北茶区、江南茶区、西南茶区、华南茶区。 14、六大茶类分别指什么?红茶、绿茶、黄茶、黑茶、青茶、白茶 15、从制作工艺上绿茶分几类?炒青、烘青、晒青、蒸青 16、“喝茶一定喝新茶”对否?错 17、什么茶被称为能喝的古董?普洱 18、“绿叶红镶边”是何种茶的特征?铁观音 19、红茶鼻祖的名称?正山小种红茶 20、茶马古道是如何形成的?因康藏属高寒地区,海拔都在三四千米以上,糌粑、奶类、酥油、牛羊肉是藏民的主食。在高寒地区,需要摄入含热量高的脂肪,但没有蔬菜,糌粑又燥热,过多的脂肪在人体内不易分解,而茶叶既能够分解脂肪,又防止燥热,故藏民在长期的生活中,创造了喝酥油茶的高原生活习惯,但藏区不产茶。而在内地,民间役使和军队征战都需要大量的骡马,但供不应求,而藏区和川、滇边地则产良马。于是,具有互补性的茶和

茶艺课程标准

茶艺课程标准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茶艺》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茶艺》学时:40 (一)课程定位 《茶艺》课程是酒店管理专业的专业选修课,40学时。通过课堂讲解、技能训练、观看影像资料等活动组织教学,采用教、学、练三者结合以练为主的教学方式。通过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茶技茶艺、茶风茶俗、茶具茶事等活动。 (二)课程设计思路 通过茶文化和相关技能的培养、教育和训练,能修炼自身气质,强化规则意识,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此外在“以茶会友,以茶传情”的氛围中,启发广大学生科学地饮茶、艺术地品茶,有助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品性和陶冶美好的心灵,更好地为其专业学习和今后的职业发展服务。对酒店服务专长的学生,着重茶艺表演和茶水服务。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项目教学,让学生了解中国的茶文化,熟悉茶叶知识,掌握初

1.教材选取原则 1.教材应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和实效性的课程设计思想。 2.教材内容应以茶室经营管理工作过程为导向,按照职业教育的理念,根据酒茶室经营管理的现代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设置项目教学内容。 3.教材实训项目活动设计内容要具体,并具有可操作性。 2.推荐教材:(1).版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2).主编:何国松 (3).书号: 3.参考资料:杨学富《茶艺与茶道》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七)课程教学资源的使用与建设 在实施《茶艺》课程项目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多种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演示法、引导自学法、视频教学法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按照建构主义的课程观,引导学生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案例学习、问题学习、项目学习,实例引证、实景训教等;有效地使用网络信息、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公选课茶文化答案

1.《晏子春秋》中记载:“婴相齐景公时,食脱粟之饭,炙三弋五卵、茗菜而 已。”这是关于茶类形成的哪个过程的?( B ) A.生吃鲜叶 B. 生煮羹饮 C. 蒸青造型 D. 茶饮料出现 2.在( A)代,蒸茶作饼的制法已逐渐完善。 A.唐代 B. 宋代 C. 元代 D. 清代 3.“晴窗细乳戏分茶”中讲的是哪个朝代的茶事?( B) A.唐代 B. 宋代 C. 元代 D. 清代 4.君山银针属于哪种茶类?( C) A. 绿茶 B.红茶 C. 黄茶 D. 白茶 5.信阳毛尖是哪个省的历史名茶?( A ) A. 河南省 B. 安徽省 C. 山东省 D. 云南省 6.以下不是安徽省出产的名茶有?( B ) A. 黄山毛峰 B. 信阳毛尖 C.六安瓜片 D. 太平猴魁 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著称的名茶是( A )。 A. 西湖龙井 B. 洞庭碧螺春 C. 蒙顶甘露 D. 庐山云雾茶 8. “翠玉片,糙米色”是( A )茶的最显著特色。 A. 狮峰龙井 B. 西湖龙井 C. 钱塘龙井 D. 越州龙井 9. 以下属于再加工茶类的是( D ) A. 祁门红茶 B. 白牡丹 C. 霍山黄芽 D. 茉莉花茶 10.下面属于黑茶的是( C ) A. 六安瓜片 B. 信阳毛尖 C. 六堡茶 D. 东方美人茶 11.经过“鲜叶→杀青→揉捻→闷黄→干燥”制成的茶类是( C ) A. 黑茶 B. 绿茶 C. 黄茶 D. 白茶 12.乌龙茶制作过程的关键步骤是( C ) A. 揉捻 B. 杀青 C. 做青 D. 萎凋 13.别名“吓煞人香”的名茶是( B ) A. 西湖龙井 B. 洞庭碧螺春 C. 蒙顶甘露 D. 庐山云雾茶 14.下面各茶类中没有经过发酵的是( D ) A. 红茶 B. 黑茶 C. 乌龙茶 D. 绿茶 15.武夷岩茶是出产于( A ) A. 武夷山 B. 大别山 C. 海南岛 D. 四川盆地 16.下面属于台湾乌龙茶的是( C ) A. 铁观音 B. 凤凰单枞 C. 文山包种 D. 大红袍 17.被简称为“祁红”的名茶是(C ) A. 滇红功夫 B. 英德红茶 C. 祁门红茶 D. 小种红茶 18.“今日有水厄”说的是发生在哪个人身上的茶事?( A ) A. 王濛 B. 诸葛亮 C. 陆羽 D. 卢仝 19.《封氏闻见记》中关于灵岩禅寺的记载是发生在( A ) A.唐代 B. 宋代 C. 元代 D. 清代 20.法门寺出土的金银茶具是( A )宫廷茶具。 A.唐代 B. 宋代 C. 元代 D. 明代 21.随着茶文化的发展,历代饮茶方式都有所不同,宋代的饮茶方式是( C ) A.生煮羹饮 B.煎茶法 C.点茶法 D. 小撮泡饮

学习茶文化的感想文章-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 学习茶文化的感想文章| 茶文化是数千年中华民族文化智慧的结晶,是东方传统文化的精华。那么我们学习茶文化后有什么感想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学习茶文化的感想文章,一起来看看。 学习茶文化的感想文章1 茶文化学习心得 9月20日,在这个秋色宜人、秋高气爽的日子里,秋实家人们欢聚一堂,向张、孟两位老师共同学习探讨中华茶文化对我们精神的熏陶和内心的升华。

静静的倾听,茶的起源和流传有着它的历史和故事,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人们生活当中离不开茶,茶不仅仅是一种饮料,更被赋予了借茶相聚、精神升华等等丰富的内涵。让这小小的树叶,蕴含了丰富多彩的寓意。 我们专注的学习有关于茶文化的所有知识,我们不仅仅了解到了茶历史的悠久和厚重,更是体会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学习茶文化的感想文章2 参加茶艺班总结 通过上个月的茶艺学习,我突然悟出了两个加快学习力的方法。 我的亲身经历:参加为期5个晚上的茶艺学习班,全部近60个学员(都是成年人)的情况下,我在非常短的时间里,

第一个掌握了“紫砂壶泡法”。在一个晚上三次笔试模拟考试中,直接从第一次不及格59分提升到第三次模拟考83分。 在这个过程中,我一直思考为什么我学东西的速度会比其他人快?班里也有不少比我年轻的人,但是他们的学习进度非常的缓慢,是什么原因呢? 我分析了与同事一起参加笔试模拟考(11月21日-25日学习,29日模拟考)的情景:首先起点是一样,我和他都没有接触过茶艺,也没有看过老师下发的复习资料。但是在考试的过程中,我和他的速度是完全不同的。他比我早到考场10分钟,我在做第一道选择题的时候,他在做第12道选择题;当我做到第20道题的时候,他也刚好在做20道题;当我做到50道题的时候,他还在第30道题目那里徘徊;当我把100道题全部做完的时候,他还在做选择题。实际就等于我做五道题目是他做一道题目的时间。这样的情况导致他的理解力远远跟不上我。第一次模拟,我59分,他50分;第二次模拟,我76分,他56分;第三次模拟,我83分,他50分。

选修课机考题库(中国地理、世界地理、茶文化)

《中国文化地理》 1.我们所说的中国文明到底有多少年的历史呢?四五千年 2.我国在什么时候兴起了白话文运动?清朝末年 3.中国早期北方的文明出现在哪个区域?黄河流域 4 全世界语言的种类大概有多少种?三千到五千 5.我国的文字最早出现在哪里?黄河流域 6.中国的水稻一年产几次? 2次 7.我国在什么时候统一了文字?秦朝 8.中国早期农业的主要作物是?小米 9.下列不属于北京的别称有?都城 10.周朝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发展是?青铜器 11.五帝是指木帝、火帝、土帝、金帝和?水帝 12.中国历史的早期,现在称为先秦时期,可以划分为皇、帝、王、和哪个时代?霸 13.四大文明古国的共同特点是?都在东半球 14.三皇是指天皇、帝皇和?人皇 15. 发现甲骨文的朝代是在哪个朝代?清朝 16.中国古代传说故事大概是从以下哪个时期传诵而来的呢?春秋战国时期 17.说起文明的起源,最为重要的就是?农业的起源 18.相比较而言,哪种方言最为复杂?闽语 19.以下不属于文明四大标志的是?粮食 20.有位历史学家叫顾继刚,他写了一篇文章,解释一个学说----是什么学说呢?递层演进说 21.白话文的形成大概是在哪个朝代?唐朝 22.世界语言中分布最广的一种语言是?阿拉伯语 23.我国哪一地区首先出现的文字?中部地区 24.四大文明中哪一个文明与其他三个文明不在同一纬度上呢?中国 25.世界文明的起源大概在?公元前1600年 26.中国的早期畜牧业中,最为重要的是哪一种动物?羊 27.汉语属于哪个语系?汉藏语系 28.以下属于小米生长范围的是?小米生产范围很广泛大都地区都可以

29. 《世界文化地理》 1.传统农业与原始农业的最大不同是在于?生产工具的改进 2.墨西哥、玛雅文明和印加文明所依赖的农作物是?小米 3.蒙古利亚人种又称为?黄色人种 4.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制社会的国家是?古埃及 5.古埃及的农作物文明是哪一种?小麦文明 6.在大约多少年前,人类进入了新石器时代?一万年前 7.人类最早的城市的出现与以下哪个选项最为密切?三次社会大分工 8.由于玛雅文明的所在地平原多为石灰岩地区,很容易被水侵蚀,所以玛雅人很重视哪一方面的建设?水利建设 9.下列属于“市”在“城”基础发展起来的城市,并在唐朝中叶以后成为南方粮草物资北运水陆码头的是?天津 10.下列哪个城市是西方城市发展的始祖?雅典 11.一般认为,人类是由那一之进化而来的呢?南方古猿 12.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以及人类群居生活的高级形式是?城市 13.希腊的城市是与哪种制度相联系的?这样每个城市都是一个以自身为中心的国家组织。联邦制度 14.“人口过渡理论”是哪位著名人口学家提出的呢?诺特斯特 15.现代西方城市建筑和城市规划运动运动具有鲜明的民主色彩,其大方向是试图通过采用什么样的建筑设计形式达到建筑物低造价、低成本的目的,从而为整个社会服务?简单 16.在哪一时期,农业与畜牧业进行了分离?新石器时代中期 17.古埃及的哪一学科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医药学 18.中国的新时期时代早期阶段出现了原始农业的雏形,稻谷与下列哪一选项的出现是其标志?陶器 19.人类发展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次革命是?它使人类开始由游牧、采集转向定居生活。农业的出现 20.中国大体处在“人口过渡理论”中的哪个阶段?第三阶段:增长下降阶段

饮食文化课程标准

《饮食文化》课程标准 一、前言 1、课程性质与地位 《饮食文化》是依据酒店管理专业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和课程目标开设的,它是酒店管理专业的专业课之一,与《餐饮服务与管理》、《宴会设计》等课程一脉相承。一方面,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丰富了知识面和人文素养,为今后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通过对中国的饮食文化的具体认知和品鉴,可以提高学生的生活品位和质量、饮食文化素养,促进德、智、美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本课程还增加了营养学方面的知识,学生结合营养学相关知识会更深刻地理解饮食文化的内涵,同时还可以把营养学相关知识运用在日常生活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当然,对营养学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考取营养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2、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设计思路。本课程本着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专业需求,以“岗位适用,行业发展”为度,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核心,以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为目标,以适应当代酒店专业岗位需求的发展与需要。 本课程以理论联系实际、知识点与技能点相结合的设计思路。本课程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掌握和运用所需知识,跨越理论与实际间的鸿沟,以到达融会贯通的水平。 二、课程目标 1、总体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通过营养学的相关知识,了解饮食文化的概念,研究的对象、内

容和方法,研究的现状;了解环境与文化的多元性、饮食文化的发展阶段和食物变迁的原因;了解中国饮食文化区域性;掌握饮食民俗茶饮文化和酒文化中的基本情况。 2、具体目标 2.1知识目标 感知汉族与少数民族的饮食风俗,了解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精髓,了解饮食文化与营养之间的关系。 2.2技能目标 能从文化的视野解读饮食文化发展的的不同现象,能把内在的文化素养在餐饮服务中体现出来,能对日常生活的饮食从营养学的角度进行简单分析。 2.3素质养成目标 培养学生心灵与佳肴相互交流,使得肠胃和品位相互沟通;具备健康饮食观念,增强人文修养,传承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三、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

茶艺茶道感受

茶艺茶道课程感受 茶艺与茶道,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我们这里所说的‘艺’,是指制茶、烹茶、品茶等艺茶之术;我们这里所说的‘道’,是指艺茶过程中所贯彻的精神。有道而无艺,那是空洞的理论;有艺而无道,节则无精、无神。茶艺,有名,有形,是茶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茶道,就是精神、道理、规律、本源与本质,它经常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你却完全可以通过心灵去体会。茶艺与茶道结合,艺中有道,道中有艺,是物质与精神高度统一的结果。 茶艺茶道我已学习了2个学期,在学习了这门课程之后,我对茶具、茶的种类,泡茶的基本流程都有了一定的认识。这门课和其他科目不同,它是一门实践性课程,更注重的是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老师先是对一些基本理论知识的讲解,接着让我们看视频,然后亲自给我们做示范。最后让我们带着问题和悬念进行学习和表演。因为是第一次接触这门课,所以我们对这些茶具都特别感兴趣。老师激发了我们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中国茶文化的兴趣,感受求知带来的快乐。另外,江老师教学方法在我看来也是非常有创意的。她让我们4人一组,通过每个同学都担任一次主泡、副泡、解说,来活跃课堂上的气氛,提高我们的积极性和信心,让我们都切身体会到在不同的场合下所产生的心理活动和感受。这样,不仅仅加深了我们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更提高了我们各方面的能力。 这学期,我们主要学习了三种茶的泡法——绿茶、乌龙茶、花茶。 记得第一次绿茶实训表演的时候,大家都很紧张,有些主泡同学的手都在发抖,毕竟以前从来没有做过。我第一次是担任主泡,的却有些紧张。第二次乌龙茶,我担任的还是主泡。虽然泡茶的时候,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我的身上,但我已经没有那么紧张了,更多表演出安然自若,全身心都投入在了泡茶的过程当中,非常享受这个过程。茶艺表演,令我的心灵更加纯净,令我的心态更加平和,令我浮躁的心情渐渐平静下来。从第一次绿茶的生疏,到第二次乌龙茶的从容,再到第三次花茶的得心应手,我经历了一个成长的过程。第三次的花茶由我讲解,没上场的时候还很紧张,不知为什么,一上台,反而镇定自如了。泡茶,就是在我们熟悉的环境中展示优雅! 通过一个学期的茶艺茶道学习和表演,我对如何将茶艺表演做得更好也有了自己的心得体会。首先,准备工作必须到位,要准备好一切表演所需的茶具。其次,衣着应得体、端庄、大方,展现优美的仪容仪表和姿态。然后,表演环境应无嘈杂之声,干净、清洁,所选音乐应该与泡茶主题相符合。最后就是适时精辟的解说词。解说人员要声音适中,语调柔和,口吃清晰。茶艺表演过程中,古典清幽的传统音乐,悦耳动听的茶艺解说,加上主泡的精彩表演,副泡的密切配合,使茶艺表演到达了一个完美的境界。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觉得自身获益匪浅,学到的不仅是茶艺茶道知识,还提高了自身的耐心,使自己的心态更加平和,达到了修身养性的效果。当然,这和江老师的细心教导是分不开的。不知是何缘故,第一次看见江老师,她就给我一种亲切,平易近人的感觉。在她身上,我学到了许多东西。当然,我也会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也能保持这种良好的心态,平心静气的处理一切,就如品茗

茶艺教案

初中综实自主开发教材 《茶艺》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柴米油盐酱醋茶”“茶余饭后”是人们常挂嘴边的一句话,可见茶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不管我们以前是如何放肆的喝茶,茶仅仅是作为一种解渴或助食的饮料而存在。然而自唐宋以来,喝茶在文人雅士眼中却是十分雅致的事情,到现在已发展到茶艺。同样是喝茶,从好茶的清香醇味中寻求一份超托凡俗的气质,并且籍着细致的冲泡过程,精巧的茶具配搭,体会从传统汩汩流出的闲情,欣赏好茶的内涵,从中陶冶个人的胸襟,达到一种平静和谐的心灵境界,作为一名初中学生有必要了解茶艺文化,并会进行茶的一般冲泡技艺。 首先通过“十大名茶知多少”的活动,了解茶的分类,在此基础上,了解茶叶的冲泡,加深体验,并学习如何品茶,通过对中国茶文化的熏陶,培养给学生审美情操。 2.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对茶艺有了一定的认识,掌握了冲泡品茗的方法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什么是茶艺并掌握茶的分类 (2)掌握茶叶的冲泡方法。

(3)掌握品茶的艺术,在生活中,处处发现美。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让学生在调查的过程中形成合作意识,积极参与小组学习,讨论,认真完成分派的任务。 (2)制定活动方案,形成初步的规划能力。 (3)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跨组交流中实现资源共享,使双方达到共赢。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中国茶艺文化的熏陶,培养给学生审美情操。 三、教学策略分析 1.教法建议: (1)情境教学法: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2)任务驱动法: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围绕任务展开学习。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把生活引 进课堂,让课堂走向生活。 2.学法建议: (1)自主探究法:通过提出感兴趣的问题,自主完成调查研究,了解与我们关系 密切的茶艺文化。 (2)合作学习法:发挥小组合作优势,集体讨论,思维碰撞。 茶艺第一课时 ---茶叶的分类 一、教材分析 综合实践课是一门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动手操作实践能力很强的学科;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直接感受。教材的设计和知识呈现的方式,符合课程标准

茶文化培训心得范文

茶文化培训心得范文 中国茶文化学习心得 中国茶文化论文这个学期选了中国茶文化这门选修课,使我对我国的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又多了一份了解,对中华文化多了一份热爱,对我们中华民族多了一份敬仰与骄傲。在品味中国茶文化中,我进 一步体会到了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进深与源远流长。 茶文化的定义及内涵 茶叶是劳动生产物,是一种饮料。茶文化是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这包含和体现 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茶文化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组 成部分,其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科技教育、文化艺术、医学保健、 历史考古、经济贸易、餐饮旅游和新闻出版等学科与行业,包 含茶叶专著、茶叶期刊、茶与诗词、茶与歌舞、茶与小说、茶与美术、茶与婚礼、茶与祭祀、茶与禅教、茶与楹联、茶与谚语、茶 事掌故、茶与故事、饮茶习俗、茶艺表演、陶瓷茶具、茶馆茶楼、 冲泡技艺、茶食茶疗、茶事博览和茶事旅游等廿一个方面。 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茶的发现大约在公元前2737一2697年,其历史可推到三皇五帝。东汉华佗《食经》中:"苦茶久食,益意思"。记录了茶的医学价值。西汉已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茶陵",即湖南 的茶陵。到三国魏代《广雅》中已最早记载了饼茶的制法和饮用: 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茶以物质形式出现而 渗透至其他人文科学而形成茶文化。在晋代、南北朝时期,随着文 人饮茶之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已经脱离作为一般 形态的饮食走人文化圈,起着一定的精神、社会作用。在唐代茶文 化便形成了。780年陆羽著《茶经》,是唐代茶文化形成的标志。 其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艺术,把儒、道、佛三教融人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以后又出现大量茶书、茶诗,有《茶述》、《煎茶水记》、《采茶记》、《十六汤品》等。

茶文化整理分析资料课教案

《茶文化》整理分析资料课教案 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根据主题收集、整理、筛选资料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分析运用所得资料 的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合作学习。 3.培养学生在综合活动中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活动准备: 资料整理表格、图片整理表格、剪刀、胶水、彩笔、白纸、图片 活动过程: 一、回顾旧知识。 同学们,前一段时间我们围绕《茶文化》搜集了许多资料,还开展了许多活动。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都开展了什么活动吗?(上网搜集,问卷调查,实践采访,拍照)看来每个小组都搜集了许多资料,但是这么多资料摆在一起看起来很杂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么整理这些资料吧! 二、整理资料。 1.师引导:同学们,请你们先看看你们的资料如果按形式分的话,该分几类?(文字、 图片、照片、实物)那么,先请同学们把资料按形式分好。 2.学生分五个小组按形式分好自己组的资料,并汇报。 3. 先学习整理图片、照片和实物资料。 (1) 把搜集到的图片在小组内说一说; (2) 小组汇报通过什么途径搜集到的资料; (3). 个别展示图片 师:我们通过以上途径收集到了照片,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组搜集到的图片给大家介绍一下。(小组汇报) (4).指导学生评价 师:他们小组搜集到这么多图片,你们有什么感受吗? 师;我们再来看看他们筛选后的图片怎么样?(小组重新出示图片) 师:我们在筛选图片时还要选颜色亮丽画面清晰的图片,各小组围绕这点来筛选一下图片。(小组活动) 师:我们整理好了图片资料怎样能做到有条理介绍给大家,这就需要我们把手里的资料合理的分类。现在请各小组把你们的资料按照你们喜欢的方式分类,但是要有一定的原则。(小组活动)

完整版茶艺课程标准

《茶艺》课程标准40 学时:课程名称:《茶艺》 (一)课程定位学时。通过课堂讲解、技能训练、观看《茶艺》课程是酒店管理专业的专业选修课,40影像资料等活动组织教学,采用教、学、练三者结合以练为主的教学方式。通过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茶技茶艺、茶风茶俗、茶具茶事等活动。 (二)课程设计思路 通过茶文化和相关技能的培养、教育和训练,能修炼自身气质,强化规则意识,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此外在“以茶会友,以茶传情”的氛围中,启发广大学生科学地饮茶、艺术地品茶,有助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品性和陶冶美好的心灵,更好地为其专业学习和今后的职业发展服务。对酒店服务专长的学生,着重茶艺表演和茶水服务。 (三)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四)课程的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项目教学,让学生了解中国的茶文化,熟悉茶叶知识,掌握初级的茶艺技能;完善专业知识结构,提高自身修养和欣赏水平。

五)、教学建议与进度要求

(六)教材选择 1.教材选取原则 1.教材应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和实效性的课程设计思想。 2.教材内容应以茶室经营管理工作过程为导向,按照职业教育的理念,根据酒茶室经营管理的现代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设置项目教学内容。 3.教材实训项目活动设计内容要具体,并具有可操作性。 2.推荐教材:(1).版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2).主编:何国松 (3).书号: 3.参考资料:杨学富《茶艺与茶道》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七)课程教学资源的使用与建设 在实施《茶艺》课程项目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多种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演示法、引导自学法、视频教学法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按照建构

浅谈对茶文化的认识的1500字范文

浅谈对茶文化的认识的1500字范文 浅谈我对茶文化的认识 有限的生命里,无涯的荒野中,我们总能在某一时刻感受生活给我们的洗礼。自从来到清雅源的这段时间,参加了公司组织的茶文 化的培训、看了公司茶艺大师精彩绝伦的表演、午间同事围桌座谈 有关泡茶技巧等一系列的活动,让我这初生牛犊对茶文化一概不知 的鄙陋者对茶文化有了一些认识。于是,一时兴起,便写下了此文。 一、茶具 历史上最古老的茶具,大约可推陶土制的缶,它既可用来煮茶,也可作盛具用。西汉以来出现了釉陶茶具,外表光亮平滑,且色彩 鲜艳,初现了茶具的艺术性。唐代时,以陶瓷茶具为主,同时贵族、富家也出现了金、银、铜、锡等金属茶具。宋代“斗茶”用的茶具,以黑釉盏为主。元代时青白釉茶具较多,明代中叶出现了紫砂壶。 至清代,广州织金彩瓷、福州脱胎漆器等茶具相继问世。近代,则 有了玻璃茶具和搪瓷茶具。我国的茶具林林共总、仪态万千,茶具 艺术绚丽多姿。 中国茶具在历史的长河中推陈出新,其艺术性不断的增强,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二、茶艺 茶艺包括茶叶品评技法和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以及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 互统一。就形式而言,茶艺包括:选茗、择水、烹茶技术、茶具艺术、环境的选择创造等一系列内容。 中国茶艺在历史的舞台上封尘出没,其艺术性不断的凝聚,具有很美的艺术欣赏。 三、茶道

皇家有皇家的茶道,凡人有凡人的茶道;俗有俗的茶道,禅有禅 的茶道,道家有道家的茶道,不一而足。文化背景不同便形成中国 四大茶道流派。贵族茶道生发于"茶之品",旨在夸示富贵;雅士茶道 生发于"茶之韵",旨在艺术欣赏;禅宗茶道生发于"茶之德",旨在参 禅悟道;世俗茶道生发于"茶之味",旨在享乐人生。一句话,品赏茶 的美感之道,各行其道,取决于各自的审美观。 中国茶道在历史的演变中风采众长,其艺术性不断的注入,具有很强的人文理念。 以上就是我对中国固有茶文化的肤浅理解,不知和大家的感觉相同否。中国有句俗语:柴、米、油、盐、酱、醋、茶。茶的广泛, 茶的学问,想来也已渐渐渗透人们的身、心之处。 茶道 早上起来,泡一杯茶,成了爱茶人生活中的第一件事。那墨绿或黄绿色的茶叶,在开水中,慢慢地沉于杯底,叶片渐渐舒展,叶色 慢慢变绿,呈现出嫩绿的生命本色,汤色也随之变成淡绿,满杯都 是春天的色彩。一杯茶,就是一个世界,一个充满希望、满是朝气 的春天的世界。端着一杯茶,静静地随着春天的脚步,迈开新的一 天轻松、健稳地脚步,心舒神爽,意趣幽然。三五分钟后,打开杯盖,飘着清香的热气,袅袅升起,慢慢散开。此时,闭上双眼,用 鼻子吸允那飘渺的热雾,顿觉气舒脉通,通体飘逸,如神仙驾着彩云,悠哉游哉。稍后,我都会习惯地摘下眼镜,把杯口对着眼睛, 任由那升腾的热气,熏蒸着、湿润着我的双眼,然后戴上眼镜,眼 前的世界仿佛明亮了许多。现在开始喝茶了,嘬上一小口,在口中 慢慢品味,一股绵绵的清香,会从鼻孔中溢出,咽下那口茶的时候,你会感觉到全身飘着茶香,等喝去一半以后,再斟满,就是第二杯 茶了。 “头碗水,二碗茶。”,说的是第一次用开水冲泡的茶水,色美味香,而第二杯茶,就没有第一杯那样的悠悠的清香了,有的是浓 浓的、绵绵的清苦的劲道,这杯茶是解渴、提神、生津的上品。如 果你又渴又累,喝上一杯二碗茶,不但立即止渴,而且疲劳顿消。

【必看】浙江工商大学任意选修课整理

浙江工商大学任意选修课整理 (注:征集将近50名同学意见集合而成,不排除个人观点,,有部分转载自他人日志,仅供参考,最终以大家兴趣为准。当然,欢迎补充!) 本内容分为三个档次:好、一般、不选三个等次

浙江工商大学千万不能选的选修课(转自他人日志) 1 何剑的,个性心理学,千万别选,当然如果你是受虐待狂的除外 不过分数不错,听说有人只去了两次还考了86分。。。 PS:个性心理学可以选吴守良的, 2、元安府的《市场营销学》 考试闭卷,或开卷,未知。题目很多的,上到选择题,判断题,下到简答题,论述题。 中间他还不定时点名。有小练习,写篇像论文一样的文章。 但是,这个课还是不错的。。真正想学点东西的人能在他课上学到很多!这个老师很牛的 点名也没关系的。。。。只是考试几分就几分,没有平时成绩的 3、余琛!千万别选她的课,作业巨麻烦 4、怕点名的就不要去营养保健与药效食品吧。。。那老师每周点两次名。。。说话还特罗嗦 5、千万不要选中外公共政策。。。 只给你问题。。没有答案。。 上课非常无趣。。。 还要读写议。。 还有可能一个下午点好几次名。。 6、公共关系学也千万不要选阿,沈青的!上课就知道点人回答问题,搞得整个班人都被迫老早跑去教室,抢后排座位,因为坐前面必点无疑!!最后考试虽然开卷,但是书上都没有,得自己瞎写一通!!!也有人说,公共关系学选过成绩也有近90分啊 7、专利和知识产权也别选 很无趣。专利和知识产权有两个老师,一个老师很好不点名没作业考试资料给的很全,另外一个老师很恶心 8、领导科学! 上课照本宣科,而且点名制度很严 另外还要提问发言,课后没有准备过的几乎不能答上来 你不发言即使没有一次缺席平时成绩也只能达到70! 9、当代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还要排座位的,大学了居然还碰到这种事,郁闷的说 10、西方法律思想史,无聊的要死,还必须得有书。 11、多媒体的老师一看就是刚出社会,连班级带姓名的点名,谁受得了。而且每章讲完都有作业 12、食品卫生与保健不要。。点N次。。作业2。。我都有。才60分 13、实用图像处理技术,吴功兴的。。。课程教的东西很实用,可是老师很不实用,会痛苦死人的!!!!!~~~~~~不过想睡觉的可以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