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三篇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三篇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一篇

一、问题表现:

安某,男,15岁,九年级(5)班学生,父母离异,判给父亲,但父亲在外打工,跟叔叔二人居住。说话、打架,多动。

二、教育过程及结果:

我通过观察、家访、交谈,发现他这怪僻的性格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缺少家庭教育;二是补偿式的父爱,每次父亲回来就是给他生活费及零花钱,对于他物质上的要求尽全力满足,但对于学习基本不提,品德教育从不过问。三是学习疏于监督,养成了随心所欲,无所谓的习惯。因此我开始慢慢的观察他,了解了他的心理特点及其成因后,我主要采取以下三个措施:

(1)走进心灵,倾注无限关爱。

我真心实意地走进他的心灵,从心灵上关心他的健康成长,驱除他由于父母不在而积压在心头的阴影。我经常找他聊天,聊天的内容不拘限于生活、学习,想到什么聊什么,了解他的兴趣爱好,消除他的困惑,让他知道我一直在关注他。生活中有了困难,我会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心他、帮助他。

(2)拒绝训斥,力行宽容教育。

在他犯错误时,及时对其进行帮助教育,心对心、面对面的对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他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追求。在他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按时完成,书写潦草,丢三落四,迟到早退,纪律松散的情况下,对其尽量减少训斥,力争能抽出时间和他谈心交流沟通,必要的时候可以宽容他,或将作业量和难度降低。对他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

(3)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

一位心理学家曾指出让儿童教育儿童的原则,很有见地,揭示集体教育的巨大作用。班级就好像是一个大家庭,班主任的教育艺

术就在于使这个大家庭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吸引力,特别是对缺乏爱的留守儿童,更应该让他们在班级里获得情感体验,让他们对班级产生向往感,友爱感。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经过家长、我以及同学们的努力,基本消除了对学习的厌恶情绪,上课能发言了,还能常常见到他高举右手迫不及待地想发言,能按时完成作业了,数学作业正确率高了,单词听写能过关了、作文水平提高了,成绩有较大起色。原本只在教室里坐着的他,也在下课和同学一起玩了。在操场上还经常能看到他和同学们嬉戏时活泼的身影,听见他开朗的笑声。他的变化是令人欣喜

的,渐地他的成绩也上升了,他的父亲对此一再在电话里表示对老师们付出的感谢;同时我更欣慰他在性格上的极大转变,在学校组织的运动会中,他为班级也为自己争得了荣誉,最终顺利升入高中。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二篇

基本情况:某生倾诉,我是一个性格比较柔弱的男生,曾经是一名学习优秀的学生,可是由于身体的疾病造成精神上的打击影响了学业,学习成绩直线下降,使我自尊心、自信心受挫,产生很强的自卑感。为了引起其他同学的注意,我常常和同学打闹,做出一些让人难以接受的事情。我越是这样,同学越讨厌我,不理睬我,甚至讥讽我,取笑我,说我有毛病。我成了一个没有用的人,处处不如别人,我感到孤独、离群、绝望,甚至认为不如一死了之。说实在,我真的很想从这个泥潭中挣脱出来,可又无能为力,希望老师能帮帮我。

心理咨询教师分析:

人的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你由于身体疾病而影响学习,造成心理压力和自卑感,又逐渐出现个性行为异常,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最终导致比较严重的抑郁。针对这种情况,咨询老师提出自己的几点建议:

1、消除自卑,树立自信心。要正确地看待自己,每个人都有

长处和短处,如果在自我认识中老是夸大自己的弱点,就会丧失自信心。你曾经是个学习优秀的学生,这说明你基础不差,智力也良好。你要善于发挥自己的长处,不要总担心不如别人,要自己接纳自己,确立自强、自信、自立的心态,在承认差距的基础上正视差距,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迎头赶上,努力去缩小与别人的差距。

2、要不断磨炼意志,提高战胜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把握自己命运、行为的能力。生病已成过去,成绩下降可以通过努力提高,轻生是一种懦弱的表现,如果一个人连死都不怕,生活中还有什么困难克服不了,还有什么沟坎跨不过去?只要你敢于面对眼前的一切,把挫折当成锻炼自己意志的机会,勇敢地振作起来,相信你能走出困境。

3、调整学习目标,发奋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要克服被动思想,对自己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还应掌握好的学习方法,除了上课集中精力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外,对不懂的知识,要主动请教老师,及时解决,不要日积月累,最后导致无法跟上进度。俗话说:笨鸟先飞早入林。知道自己基础不行,就加倍努力,变压力为动力。如果总是消沉,不思进取,混日子,那无非是作茧自缚,永远摆脱不了自卑的境地。

4、主动交际,矫正自己的个性行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被别人接纳,亲密的人际关系能增强人的自信心,满足人的社交需要。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来实现。在交往中,人的个性行为应符合自己的年龄特征,若是为了故意引起他人注意,而退化为儿童行为或异常行为,喜怒无常,则会引起别人反感。要注意锻炼自己的男子汉刚强性格,说话做事和待人接物,要有适有度;注意克服封闭思想,逐步融洽与同学的关系;对小事不必太敏感,看淡一点,总之,应保持乐观的心境。

5、多与父母和老师沟通,取得宽慰。父母无论在各方面经验都较多,应多和他们交流,获得他们的帮助和安慰,在心理上找到一个支柱点。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有些想不通的问题,可向老师诉说,通过咨询解疑释惑。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三篇

基本情况:**,调皮淘气中透着可爱,智力、想象力一般,做事无持续性,自我约束力差,课堂上没有老师的叮嘱是从来不听讲的,有时还情不自禁地大声说话,我行我素,爱惹事生非,许多同学是他的猎物,经常受到他地攻击。但我观察了解,这孩子的种种行为不是有意而为之。有些时候,这孩子不自觉地就做出了你意想不到的行为,注意力严重不集中,属于多动症。

具体表现:

1、不管是什么时候,即使是很严肃的时候,他总是自言自语的在说话,好像周围什么也没有,自己陶醉于自己的天地中。

2、对学校的一切制度都熟视无睹,从来不戴红领巾、小黄帽,不参加学校的一切活动。

3、上课经常傻笑,严重影响教学秩序。

4、经常打人、骂人,常常把同学的本子和书撕坏。

5、作业几乎布鞋,即使是写也是一塌糊涂

教学背景: 家庭比较特殊,父母分居多年,与母亲生活在一起,孩子是母亲的全部精神寄托,对孩子太过溺爱,一切满足孩子的要求,不管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因此孩子比较任性,在家根本不听妈妈的话,母亲感到束手无策。现在孩子更加自由散漫,每天放学后丢下书包就到附近的商场玩,直到商场关门。

原因分析:童年的家庭环境造成了他自由、放纵、天马行空的性格。他的心理问题是从童年的家庭成员关系的觉察开始的,父母分离对他造成很大伤害。从小失去幸福家庭的生活,失去男人的爱护,使幼小的心灵留下阴影,害怕得不到大家的重视,因此想方设法搞一些恶作剧引起大家的重视。但由于经常犯错误,经常受到大家的指责批评,使他变得更加顽固不化,更加放肆。

采取的措施:

(1)与老师交朋友。老师经常给于关爱,使他感受到老师没有抛弃他。课后从生活上给于关心,没有本子给他买;雨天给他雨具;天冷提醒加衣服等等。另外,安排和比较活泼的孩子同位,安排他参加班级的各项活动,让他感受到班级中大家都是他的朋友,建立温暖感。

(2) 持续、不断地对孩子进行表扬、鼓励。培养他完成作业的自觉性。运用表扬、鼓励的语气激励孩子,并采用奖星制,持续、不断地表扬、激励,培养孩子自觉完成作业的习惯,逐渐让他改掉作业拖沓的毛病。

(3) 与家长联系,交换教育孩子方法,使家长建立教育孩子的正确理念和方法。同时针对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与家长一齐商量对策,通过正常的途径,采用有效的手法积极予以治疗,以辅助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长。并且做到定期与家长联系,及时的反馈孩子的在校情况,指导教育孩子的方法,以配合老师完成对孩子的转化工作。

教育启示:这个案例,使我得到了许许多多的启示。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对问题儿童有更多的关爱、呵护,不能训斥、指责,一棒子打死。老师要用爱心去滋润孩子幼小的心灵,细心捕捉孩子的闪光点,让孩子在温暖的环境中成长。经过我的努力,以及他妈妈的帮助,行为终于有所收敛,约束力有所增强,但时

常还会犯毛病。我想这也是正常的。外国一位哲学家曾有一个木桶理论,用长短不一的木板箍成一个木桶,当你倒进水后,水会从最短的木板处流出来。中国也有一句话人生十指有长短,一母同胞有愚贤。是呀,一个班级中总有这样那样的孩子,只有我们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认真关心每一个孩子,相信任何问题都是有解决的方法的。

下一步的打算:

继续采用激励、表扬的方式跟踪分析,直到他能够真正跟上班级发展的步伐。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一方或双方长期在外打工,将孩子留在农村或城市里的亲属或孩子自己独自生活的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因此,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个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个案背景: 小明(化名)是一个12岁的留守儿童,父母都在城市打工,他由外公外婆照顾。他因长期缺乏父母陪伴和注意,表现出自卑、孤独、压抑等心理问题。他在学校中表现得比较沉默寡言,交流能力较差,经常因为小事而愤怒。他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也不是很好,常常被人孤立和排斥。 教育目标: 1.提高小明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2.帮助他建立积极阳光的人际关系。 3.教授他有效的情绪调节技巧。 教育措施: 1.个别心理辅导:为了了解小明的内心世界和问题,开展个别心理辅导。通过聆听、倾诉、关心和理解,帮助他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心理支持体系。心理辅导可以通过线下或线上形式进行,确保他能够适应和接受。 2.心理训练课程:开展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训练课程,以提高小明的情绪调控能力和抗压能力。课程内容包括情绪认知、情绪表达、冲突解决和积极心态训练等。通过角色扮演、小组活动和讨论等互动方式,帮助小明学习有效的情绪管理和人际交往技巧。

3.家庭教育工作坊:与小明的外公外婆和其他关心他的亲属开展家庭 教育工作坊。通过提供父母教育知识和亲子沟通训练等活动,帮助他们更 好地理解并与留守儿童建立亲密关系。家庭教育工作坊可以提供互动讨论、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等形式,以帮助家庭成员获取实用的育儿经验和技巧。 4.留守儿童之间的互助小组:组织小明和其他留守儿童参加互助小组 活动。通过小组活动,小明可以与其他有着相似经历的儿童建立互助和支 持的关系。小组活动可以包括分享故事、解决问题、合作游戏等形式,以 提高小明的社交技能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育效果评估: 1.通过定期与小明的个别心理辅导和家长会谈,了解他的心理健康状 况的变化。 2.观察小明在学校和家庭中的行为与情绪反应变化,以评估他是否在 课程和活动中获得了积极的心理成长。 教育效果与改进: 1.小明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有所提高,可以更主动地进行社交和与同学 交流。 2.在小明和其他留守儿童的互助小组中,小明获得了情感支持,并建 立了愉快的人际关系。 3.小明在冲突解决和情绪调节方面取得了进步,更能够应对生活中的 压力和困难。 改进建议: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个案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个案分析 教育反思 蔡甸区陈家学校:祝军寿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家庭、学校及社会的广泛重视。尤其是外来务工子女和农村的留守儿童,他们在心理上缺乏父母的关爱,在学习、生活中表现的比较自卑、胆怯等心理问题。如果在教育实践中,不及时的引导,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会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就遇到这样一例儿童心理健康问题 我校是蔡甸区西部一所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全校9个班级,共有学生265人其中留守儿童占多数。去年,我担任了四年级的班主任。这个班学生有三种:一是家离校较近,就住圩镇的,父母在家做生意的占10%;二是父母长期外出打工由爷爷奶奶照看的留守儿童占40%;三是父母长期外出打工寄宿在亲戚家的的留守儿童占50%。其中单亲家庭占18%。担任这个班的教学真是感到无比的辛苦。不仅是因为学生常规差、成绩差,而且还有一些“问题小孩”。因为这些孩子,来自于不同的家庭,大多数是留守孩,并且这么小,就离开了父母。在心理上,他们缺乏安全感,内心没有依靠,感到比较孤独、胆怯,尤其是学习压力更令人感到焦虑,还有在人际交往和遇到学习、生活困难时,他们心理感到迷茫,缺乏自信心。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经历的一个案例和教育反思。 案例

“我当官了”班里小A,家境较好。但性格倔强,有点偏激,比较厌学。他也没少被家长打骂,但都无济于事。其英语、数学成绩徘徊在及格边缘,语文成绩中等。由于爱贪玩,写字速度慢,作业经常拖拉,考试成绩不理想等。在班上他是老师经常批评的对象。因此学习没有多少积极性,破罐子破摔。老师拿他没办法。一次,笔者在日记本上发现了他写的一篇日记(其实他很少按时交日记)“我当官了”“妈妈,我当官了!”“妈妈,我当官了!”还没到家的我,边跑着边喊着。“当了什么官呀,看把你喜的?”“课代表吗?还是……”妈妈迫不及待的问道。“你猜!”我故意卖官子。“语文课代表?”“不是。”“劳动委员?”“不是。”“值周班长?”“也不是。”…..妈妈有些失望地摇了摇头说,“我猜不着。”我自豪地说:“我当上‘室长’啦!’“那有什么了不起呀,我还以为是多大的官呢”我不服气地说:“室长难道不算‘官’吗?”妈妈连声说“是!是!”,我得意地笑了。 教育反思: 一次偶然的机会,生活老师让小A当上了室长,竟然让他如此的激动不已。由此,我想在这些被教师忽视的弱势群体中,他们的内心是多么地渴望得到老师的赏识。因此,我以此为契机,在班级好好地表扬了小A,这篇日记写得好,很有真情实感,并在全班读了他的日记,他更是格外的兴奋。课后,我和他约定,“只要你日记好好写,平时作业按时交,有三次语文成绩达到优秀,我就让你当语文课代表。”他高兴地说:“我一定会努力。”后来,他学习积极性可高了,尤其是语文学科。每个班级都有这样的“后进生”,由于偷懒、调皮、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范例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范例 留守儿童是经济变革中必然产生的一个特殊群体。近年来随着外出务工的农牧民数量不断增多,农村牧区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也日益突出。下面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篇1 根据《关于大力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行动的实施意见》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方案》的文件精神。结合我校留守儿童成长状况及实际需求,深入推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切实为留守儿童的成长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生活学习环境,促进其全面健康成长。 二、工作对象 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本校学生 三、工作定位 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是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是在我校"留守儿童教育领导组"领导下开展工作,依托心理咨询室采取个体心理咨询、团体活动、专题讲座等多种渠道,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面向全体留守儿童,普及学习人际交往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心理健康常识。以预防为主,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建立必要时求助的意识。促进学生心理素质

的自我完善和健康发展。 四、工作目标 1、提高留守儿童的心理素质,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培养健康心理品质;预防心理疾病,促进人格健全发展;增强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的心理适应、自我调节和适当求助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2、在实践及活动层面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政策、物质、环境、师资等相关方面形成长期运作、效果明显、切实可行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爱行动的工作机制。 3、进一步加强和推进心理咨询室在学校素质教育中的工作力度,为提高留守儿童的综合素质做出应有的贡献。 五、工作原则 1、全体性与主体性相结合原则。面向全体留守儿童开展活动。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品格和健全人格。尊重留守儿童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自立、自强。 2、实践性与实效性相结合原则。亲身实践,以参与活动、体验学习为主要方式。通过个体心理咨询及开设团体心理辅导、专题讲座等多种渠道开展工作。活动要具有趣味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3、科学性与系统性相结合原则。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的原理和心理咨询技术,针对留守儿童心理发展问题,开展系统性的教育活动。 4、整合性与互补性相统一原则。将团委长期开展实践教育,体验教育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讲稿三篇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讲稿三篇 篇一: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讲稿 主讲人: 同学们: 我们知道,种子萌芽生长,必须经过黑暗中的挣扎才会有破土而出时的第一缕光亮;蛹破茧而出,必须经过苦苦挣扎才会有彩蝶的翅膀美丽如画。21世纪的小学生,必须排除人生道路上的种种困惑,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才能在学习、工作与生活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未来社会也日益要求个人在社会中具有健康的自我和主动发展的意识与能力。”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而且这种竞争也被移植到学校。刚结束一天紧张的学校生活,学生们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还没来得及吃饭就开始伏案做作业了。周末,悠闲的大人们在家中看电视,你们却在忙碌着大人为你们准备的各种补习。你们只能透过窗户凝视着蔚蓝的天空,数着天空飘过的白云,看电视更成了你们遥不可及的奢望。在这种紧张的学习生活里,你们会表现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时下,你们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受人关注,心理健康教育也随之受到了重视。 一、常见的心理问题: (1)学习和升学竞争导致的过度焦虑。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已经成了一些家长的愿望。一些孩子刚刚入学,其家长就把注意力放在孩子是不是能考“双百”上。一旦成绩不理想,就连吓带逼、连骂带损,给你们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致使学生视学习如畏途。

(2)交往中的心理矛盾与冲突。现在的小学生,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许多人从小养成了自我为中心,不关心他人,依赖性强、不容他人等不良倾向。而且孤僻、不合群的情况也很严重,这使他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面临很大的问题。小学生因为人际关系冲突苦恼的比例相当大,由于同学关系紧张和冲突而患病,比如学校恐惧症,或出走、自杀的情况也屡有发生。 (3)与父母、师长缺乏理解和沟通导致的心理矛盾和冲突。 与父母、师长难以沟通,相互间缺乏必要的理解也是造成你们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这种冲突随着你们年龄的增长,使你们普遍感到压抑、苦闷、无助和烦躁。一方面你们特别希望父母、老师理解你们的想法和做法;在教育实践中教师经常遇到因与家长和教师难以沟通而苦恼的学生前来寻求帮助,一些学生甚至痛哭流涕,足见其心理上压力之大。我们现在许多学生在情绪情感方面主要的心理问题有:抑郁、焦虑、易怒、羞怯、嫉妒、恐惧等心理问题。在行为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般是:过失行为、说谎行为、偷窃行为、攻击行为、破坏行为、逃学行为等等。 看这样的一个案例:洛虹是独生女,12岁,父母都是知识分子,视其为掌上明珠,爱护备至,期望极高。洛虹生性活泼,聪明伶俐,上学后成绩一直十分优秀,不仅父母,老师同学也都非常欣赏她,对她很是推崇,洛虹本人也意识到自己的出色,很自负。然而,正当大家都对洛虹满怀信心时,她却遇到了一个不小的麻烦,六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时,她正好重感冒,为了不耽误考试,她仍坚持来校参加了全部考试。由于身体不好,复习准备不足,加上心情紧张,结果考试成绩很不理想,不仅史以来第一次掉下前十名,而且数学甚至才七十几分,给她以一记学生打击。这次前所示有的失利使洛虹变得沉默寡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三篇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三篇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一篇 一、问题表现: 安某,男,15岁,九年级(5)班学生,父母离异,判给父亲,但父亲在外打工,跟叔叔二人居住。说话、打架,多动。 二、教育过程及结果: 我通过观察、家访、交谈,发现他这怪僻的性格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缺少家庭教育;二是补偿式的父爱,每次父亲回来就是给他生活费及零花钱,对于他物质上的要求尽全力满足,但对于学习基本不提,品德教育从不过问。三是学习疏于监督,养成了随心所欲,无所谓的习惯。因此我开始慢慢的观察他,了解了他的心理特点及其成因后,我主要采取以下三个措施: (1)走进心灵,倾注无限关爱。 我真心实意地走进他的心灵,从心灵上关心他的健康成长,驱除他由于父母不在而积压在心头的阴影。我经常找他聊天,聊天的内容不拘限于生活、学习,想到什么聊什么,了解他的兴趣爱好,消除他的困惑,让他知道我一直在关注他。生活中有了困难,我会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心他、帮助他。

(2)拒绝训斥,力行宽容教育。 在他犯错误时,及时对其进行帮助教育,心对心、面对面的对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他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追求。在他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按时完成,书写潦草,丢三落四,迟到早退,纪律松散的情况下,对其尽量减少训斥,力争能抽出时间和他谈心交流沟通,必要的时候可以宽容他,或将作业量和难度降低。对他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 (3)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 一位心理学家曾指出让儿童教育儿童的原则,很有见地,揭示集体教育的巨大作用。班级就好像是一个大家庭,班主任的教育艺 术就在于使这个大家庭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吸引力,特别是对缺乏爱的留守儿童,更应该让他们在班级里获得情感体验,让他们对班级产生向往感,友爱感。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经过家长、我以及同学们的努力,基本消除了对学习的厌恶情绪,上课能发言了,还能常常见到他高举右手迫不及待地想发言,能按时完成作业了,数学作业正确率高了,单词听写能过关了、作文水平提高了,成绩有较大起色。原本只在教室里坐着的他,也在下课和同学一起玩了。在操场上还经常能看到他和同学们嬉戏时活泼的身影,听见他开朗的笑声。他的变化是令人欣喜

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案

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案 近年来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频频发生,已经严重威胁到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成长。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案篇1 一、培训目的: 1.为了弥补留守儿童家长长期不再造成的父爱母爱的缺失感,使孩子们能够在一直感受到父爱母爱的环境下成长,让留守儿童与班级甚至学校内不是留守儿童的孩子结成对子,让他们的家长作为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照顾留守儿童。 2.为了给孩子们进行持续不断的照顾、教育与鼓励,使孩子们能够在正确的心理状态下成长,并且弥补有的孩子因为内向等其他原因不愿意主动与外人交流而造成的等方面的问题,建立“大手牵小手”的一对一甚至多对一的对子,通过与孩子们交流沟通,在每一天都对他们进行照顾。 3.通过对代理家长的培训,使代理家长在工作中能系统地加强留守儿童的心理、安全、学习等方面的教育管理工作,使留守儿童学会自我管理、自我保护、自我生活,健康成长。 4.通过上课讲解、图片、视频等形式,让受训人员对留守儿童问题的方方面面了解的更多,更深刻。. 培训方式:集体培训 培训对象:志愿参加“大手拉小手”活动,并愿与留守儿童结对的老师、其他家长等。培训地点:庾岭初级中学会议室培训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父母外出打工,把自己的子女留在年迈的父母身边,或托付给亲戚或雇佣“保姆”来照管孩子,这些人便成了“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这些人中,老人本身都需要别人来照顾,反过来,还要关照小孩生活,对孩子的学习更无法过问。亲戚、“保姆”都是本着不同的目的来看管孩子。能像自己的亲身父母吗?这样一来“留守儿童”日益成为社会,学校的难题,大部分“留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案例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案例 我们都知道,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人的发展中既包括身体的、生理的发展,也包括心理的发展。而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随着社会环境的日趋复杂,给人们的心灵带来极大的冲击,这冲击波及了校园,波及了家庭,自然也波及到了儿童,加上农村留守儿童的增加,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更是日趋尖锐。其中存有心理问题的儿童已占了不小比例。我校注重辅导、关爱留守学生,并取得一定的成效,现谈谈我在辅导中的一些体会。 一、案例: 刘某某,男,11岁,六年级学生。性格上冷漠,孤傲,无谓,懒散,自尊心极强;人聪明,但上课从不主动回答问题,即使老师提问也表现得不乐意回答;作业马虎,写字潦草,爱顶撞老师。 二、分析: 在刘某某很小的时候,他的妈妈就去世了,爸爸多在外打工,俩兄弟独立生活。就是因为长期的父母的爱的缺失,使得他内心很孤独、脆弱、敏感,人际关系冷漠。作为老师,只有给予他相对应的心理疏导和协助,促使他改掉傲气,忘却孤独,增强爱心,友善的与家长、老师、伙伴交往,促动心理素质持续优化,心理逐步健康。 三、辅导过程 1、心灵沟通,感受爱。 对于刘某某这种聪明却自尊心极强的学生,他在很多事情的是非是分的清楚的,他的心理表现的孤傲、冷漠、无谓、懒散都源于对现存的人际关系中感受不到爱,使得他有点厌恶这个群体,甚至自己。罗兰曾说:“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变成黑夜。”刘某某的内心缺乏爱就像内心黑暗似的,对什么事情也不在乎。所以,我们采取了和他心灵沟通,让他慢慢感受到爱,以至于他爱自己,爱这个群体。根据他家离学校较近,我们经常到他家家访,而且每次的家访都主要是问他在家的生活情况,并和他哥哥沟通他在学校表现好的方面,鼓励哥哥多表扬他,并把好的消息多向他爸爸汇报,让刘某某多和爸爸电话联系。在学校,对于他的缺点,考虑他的自尊心,我都不会当众批评他,总是利用单独谈心的方式迂回的指出。课堂上往往利用其他同学的热心、阳光、关心班集体的闪光点,扩大化暗示这种的行为是非常令大家喜欢的,特别是老师。对于聪明的刘某某,不需要说得太白,往往这样的暗示他心是最清的。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总39页) -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 合山市上塘小学兰勇林 一、个案基本情况 余同学,单亲家庭,从小由姑妈带大,教育力度不足。由于父亲忙于生计,低年级的时候对他疏于管教,导致他行为习惯极差,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习惯也差,上课严重不守纪律,经常起哄,影响他人学习,经常不做或少做作业,注意力不集中,没有持久性,有时还会做些危险动作。但性格开朗,乐于助人,经常帮助老师同学打扫清洁。 二、个案分析 童年生活:从母亲去世了,大姨带他。大姨没多少文化,只能料理他的生活。父亲一直在外打工,对他的教育几乎也是空白。没有父母的疼爱,但大姨对沈某却很宠爱。大姨的宠爱让沈某形成了自由散漫的性格。 学校生活:学习成绩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爱讲话,爱搞小动作。注意力很容易被其他事情吸引,克制力差,爱起哄,爱打闹,受到批评或挫折时不能正确对待。 三、个案辅导策略 (一)了解余某家庭教育及过去的学习情况,到任课老师及其同学中了解他的个性品质、兴趣爱好、生活状况、学习情况、心理健康水平、身体素质现状,对其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寻找突破口,找到开启他心灵大门的钥匙。 (二)采用“情感投资”、“捕捉闪光点”、“寻找感觉”等方法与他及其家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他倾吐自己的心声。宣泄自己的感情,化对立情绪为融洽气氛。真诚帮助、鼓励他正确认识自己、父母、同学,指导、培养。锻炼他学习、交往及良好行为的品质,提高他的自信心,找到自己在班级、学校、家庭、社会中的位置及感觉。 (三)采用“沟通”、“融洽”法经常与其家长取得联系,帮助家长树立起教育孩子的信心,让他们感到学校与社会是多么想帮助他们,让他们也从与学校对立情绪中解脱出来,与学校共同担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指导家长共同做好转变工作。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案例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案例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案例研究 一、背景介绍 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家,农村地区的人口占据了总人口的大部分。在这 个庞大的农村人口中,有很多孩子因为父母在外务工而被迫留守在家。这些孩子通常被称为“留守儿童”。他们与城市里的孩子不同,他们 没有父母和亲人的陪伴,也没有接受足够的关爱和指导。因此,留守 儿童面临着许多心理问题。 二、案例描述 小明是一名12岁的男孩,他生活在广西省某个偏远的山村里,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只有偶尔回家探亲。小明从小就跟随奶奶生活,她虽然 对小明很好,但由于年龄较大、文化程度不高等原因,并不能给小明 提供足够的教育和指导。同时,在学校里,小明也没有什么朋友可以 交流。 最近几个月来,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关心下,小明逐渐地打开了心扉, 向大家诉说了自己的心理问题。他说自己常常感到孤独、无助,有时

会偷偷地哭泣,甚至想过要离开这个世界。老师和同学们非常关心小 明的情况,并积极寻求帮助。 三、解决方案 为了帮助小明和其他留守儿童,学校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1.加强家庭教育 学校联系小明的父母和其他留守儿童的父母,敦促他们回家照顾孩子,同时提醒他们注意家庭教育。学校还组织了一些家长会和亲子活动, 让父母和孩子之间多沟通、多交流。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邀请专业心理医生来给小明和其他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辅导,同时 在课堂上开展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学校还配备了专门负责留守 儿童心理健康工作的老师,并设立了“留守儿童关爱中心”,为孩子 们提供心理咨询和帮助。 3.提供多种活动 学校为留守儿童提供多种活动,如文艺表演、体育比赛、手工制作等,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个案基本情况: 刘鹏,男孩,11岁,该生一至四年级,学习成绩都一直名列年级前茅,而且品质优良。但在五年级却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仅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而且性格也一反常态。不仅上课时经常开小差,注意力很不集中,有时还故意拿纸团、橡皮砸同学,因违反课堂纪律,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而且做作业也很懒惰,不是拖拖拉拉,就是干脆不做不交。下课后还经常在走廊上奔跑,一会在楼梯上跳上跳下,一会死命抱住其他女孩搞恶作剧,一会又挥拳欺负女同学,课间操经常与同学打闹,甚至趁同学不在偷拿同学的东西,有时还跑到其他班级去拿东西,严重违反行为规范。他的行为引起了班上同学的极大反感。 二、家庭走访探究: 通过家访得知:刘鹏的父母都在哈尔滨打工,因关系不和虽未离婚,但已分开好几年了,他们都还是在小刘鹏他读一年级时回来过。现在是由76岁的奶奶照顾。与其交谈,奶奶也无奈地向我诉苦:“这个孩子我也不知道该如何管教。自从今年春节,他的爸爸一个人回来后,不知咋的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现在也很少做作业了,每次叫他做作业,不是说老师没有布置,就是说在学校已经做了。 三、个案原因分析:

根据刘鹏同学的种种表现,我认为主要原因是:客观上,小刘鹏缺少关爱,缺乏自信。主观上,小刘鹏意志薄弱、自制力差。因为小刘鹏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且关系紧张。尤其是小刘鹏偷听到爸爸与奶奶的谈话,知道爸爸这次之所以是一个人回来,是因为妈妈跟另一个男人跑了的消息后,对他的打击太大了,才使他精神一蹶不振,不仅丧失了学习的信心,而且沾染了不良的学习和行为习惯不。这一切又直接导致其成绩下降,对学习没有兴趣,而这又使上述种种表现日趋加剧。 四、因势利导施救: 1、消除敌意,建立信任感。爱引人注意的孩子,多半是因为“情感饥渴”,教师要多给他们爱抚。我想首先我要用爱融化他心里的坚冰,消除他的不良情绪。所以,我总是默默地走到他身边去,有意无意地摸摸他的头。随时关注他的行为表现。 2、帮助提高,增强自信心。 (1)辅导功课。他对学习成绩其实挺在意,有一次听写了20个词,他对了十六个,他一整天都格外兴奋,可是他很厌恶做作业。特别是作业较多时就非常的不愿意做,我将他独自留下,一个一个指导他拼音的写法,当他写对了的时候及时肯定鼓励,他表现出了不同寻常的认真,速度也快了许多。并在班里对同学们肯定刘鹏的表现。同时每天的课堂作业及时的辅导他完成,他做的全对时给他打上空心的“优”,争取再慢慢提高他的学习兴趣,增强他的自信心。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家庭存在着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面临着诸多心理问题,包括孤独感、恐惧感和情感失落等。针对这些问题,心理健康教育被广泛应用于留守儿童身上。本文将以“李明”为例,从留守儿童 心理健康教育角度分析其心理变化及教育对策。 李明是一名留守儿童,早年父母外出务工,长期与祖父母生活在一起。自从上小学起,李明意识到自己与大多数儿童不同,家中没有亲父亲母来疼爱他,身边的伙伴也因此与他隔阂重重。李明的家庭娇生惯养,独生子女的身份给了他超常的期望压力。他对待学业过于紧张,在考试发挥不佳时,屡屡出现哭闹和自责的情绪。 在这种情况下,为帮助李明摆脱心理困扰,学校选派专业心理老师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的过程中,老师首先与李明进行心理咨询,听取其内心的价值观和感受。由于李明缺乏安全感和感情联结,老师注重建立与他的情感连接,以促进其信任感和自尊心的建立。老师用一些关心的语言来照顾他的情感需求,并用积极的反馈来增加他的自信和努力的动力。 其次,老师通过游戏和角色扮演来促进李明的情感交流和自我表达。通过游戏模拟和角色扮演,李明可以充分表现自己,缓解紧张的情绪,并在游戏中学习如何以积极的方式交往和表达。此外,老师还帮助李明了解他内心的痛苦,指导他分析和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最后,老师在日常生活中用行动来带给李明正能量和信任感。例如,老师鼓励他与同学交往,给他机会展示自己的特长和优点,并关心他的日常生活和情感诉求。这些努力逐渐改善了李明的心理状态,使他变得安全、自信、创造性和乐观。 在本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教育者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既关心儿童的心理问题,又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心理机制。教育者在教学中的用心和态度,多方面帮助了留守儿童建立心理健康的自我认识,减轻他们的沉重负担,促进了他们的身心健康。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社会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不断关注和探讨,同时也看到心理教育对儿童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教育者需要更多的心理知识和技能,共同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一、一般资料: 陆某,男,十二周岁,六年级学生,身高体重匀称,没有重大躯体疾病历史。母亲在他十岁时出走,父亲常年在外打工,把他和妹妹留给年过花甲的爷爷奶奶照料。经详细询问、调查,父母无人格障碍和其他精神症性障碍,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 陆某成绩不好,可以说是班内成绩最差的学生,平时上课不是发呆就是睡觉。班内几乎没有什么朋友,而且老是被比较强势的同学欺负。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从我记事起,我就知道妈妈和爸爸经常吵架,有时妈妈生气了就会走个一两天,然后爸爸再去把妈妈接回来,可是,这次……我到现在都不愿相信我妈妈会不吭一声地丢下我和妹妹,每次放学回家的路上我都会想:妈妈应该在家正做饭吧;每次睡觉前,我都告诉自己,明天醒来妈妈就会回来了吧;这么久了,妈妈怎么还没消气呢?我和妹妹这么想她,她难道不想我们吗?每天,这些问题就在我的脑子里转呀转个不停……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陆某看起来不是很有精神,虽然他一直低着头说话,但能感受到他心里承受着痛苦。叙述中他暂停了几次,好像是在稳定自己的情绪,压抑着不让自己哭出来。 据陆某同学和家人反映:陆某以前虽然成绩不很好,但也能保持在班级的中游,他酷爱运动,乒乓球在四年级时还获过奖,学校运动会的跑道上也经常可以看到他的身影。现在的他,不爱说话,喜欢发呆,不像以前那么爱玩了。平时总是闷头闷脑的,你问他为什么,他也不说。 四、评估与诊断 评估与诊断:创伤后的适应不良 创伤后的适应不良:人类经历过重大创伤事件后,很容易导致社会适应不良问题。一般创伤性事件可以划分为四类:人为灾难,自然灾难,暴力,其他生活事件。有些生活事件,虽然没有超出人类经历的正常范围,但对某些人来说可能是压倒性的和可怕的,这些人会产生强烈的恐惧感和无助感。比如失业、被解雇、长期伙伴关系的结束或离婚、审判不供货期人的意外死亡等。遭受创伤后,可能会在行为、情绪、认知、生理等发面表现出明显的症状。比如抑郁、悲伤、消极的认知、疏远外界、不思学习等。 五、心理健康辅导目标

留守儿童心理辅导案例

留守儿童心理辅导案例 一、案例描述 王超;单亲家庭;从小奶奶带大;教育不足;溺爱有加..由于父亲忙于生计;低年级的时候对他疏于管教;导致他行为习惯极差;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习惯也差;上课严重不守纪律;经常起哄;影响他人学习;经常不做或少做作业;注意力不集中;没有持久性;有时还会做些危险动作..但性格开朗;乐于助人;经常帮助老师同学打扫清洁.. 案例分析 童年生活:从小父母就离异;由奶奶带他..奶奶没有文化;只能料理他的生活..父亲一直在外打工;对他的教育几乎是空白..没有父母的疼爱;但奶奶对王超却很宠爱..奶奶的宠爱让王超形成了自由散漫的性格.. 学校生活:学习成绩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爱讲话;爱搞小动作..注意力很容易被其他事情吸引;克制力差;爱起哄;爱打闹;受到批评或挫折时不能正确对待.. 二、案例辅导策略 1、了解情况;寻找突破口 了解王超家庭教育及过去的学习情况;到任课老师及其同学中了解他的个性品质、兴趣爱好、生活状况、学习情况、心理健康水平、身体素质现状;对其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寻找突破口;找到开启他心灵大门的钥匙.. 2、开启心扉、倾吐心声 采用“情感投资”、“捕捉闪光点”、“寻找感觉”等方法与他及其家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他倾吐自己的心声..宣泄自己的感情;化对立情绪为融洽气氛..真诚帮助、鼓励他正确认识自己、父母、同学;指导、培养..锻炼他学习、交往及良好行为的品质;提高他的自信心;找到自己在班级、学校、家庭、社会中的位置及感觉..

3、加强联系、树立信心 采用“沟通”、“融洽”法经常与其家长取得联系;帮助家长树立起教育孩子的信心;让他们感到学校与社会是多么想帮助他们;让他们也从与学校对立情绪中解脱出来;与学校共同担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指导家长共同做好转变工作.. 4、有的放矢、促进沟通 留守儿童的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更是社会;家庭的责任..毕竟紧靠老师的力量太过于单薄..我成立的留守学生档案;掌握了各个家长的联系方式;通过电话;短信及时向家长反映孩子的情况;然后要求家长每周给孩子写封信;和孩子通一次电话..让孩子及时回信;汇报自己的生活学习情况..一来二往;是啊;沟通如丝丝春雨;滋润孩子心田; 如徐徐春风;化解心中疙瘩 三、案例辅导成果 老师的关爱加上自己不懈的努力;如今的他勤奋上进;自强不息;热心助人;知孝行善.. 他不仅是同学的好朋友;老师得力的小帮手..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下一代的幸福和社会的稳定;留守儿童虽然各有自己的个性;但存在的问题有许多共性..我想;只要我们多点爱心;多点耐心;多点恒心;为留守儿童共同架起一座呵护的桥梁;他们将会演绎更过精彩

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案心理健康教育记录20篇

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案心理健康教育记录20 篇 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案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留守儿童的各种内在表现。 2、让学生知道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成因及如何改善自己的心理健康的各种对策。 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案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成因及如何改善自己的心理健康的各种对策。 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案三、教学过程: 1、引言 当经济建设的大潮席卷了中华大地,无数人离开了家园外出经商、务工,用勤劳和汗水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他们的孩子却成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本应和其他未成年人一样得到父母的呵护,享受家庭的温馨,然而,由于与父母相隔甚远,长期缺少父母关爱及有效的教育、引导和管理,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形成一系列“留守儿童综合症”,这种不健康的心理问题正日趋严重,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2让学生讨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各种表现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总结看那一个小组说的最多。 (1)性格孤僻内向。留守儿童年龄幼小,尽管大多是爷爷奶奶和其他亲戚监管,但是毕竟与父母是亲疏不同的,遇到一些麻烦事情会显得柔弱无助,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性格孤僻内向,不开朗。(学生举例说明) (2)有自卑心理情绪。儿童大都具有攀比心理,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不在身边,自己没有依靠和坚强的保护,因此,与父母全在身边的儿童相比,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障碍,有的甚至自暴自弃,丧失信心,学习上降低要求,上进心不强。

(3)产生反抗或逆反心理。留守儿童总感到别人在欺负他,一点小事就计较当真,与人交流时充满警惕甚至敌意。对老师、监护人、亲友的管教和批评,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容易激进冲动,干出一些不可理喻的事情。如:与家人顶撞,不听亲人劝告;不听老师的教导,与老师对着干。 (4)产生怨恨父母心理。有少数孩子认为家里穷,父母无能耐,才要出去打工挣钱。对父母外出打工,把自己留在家里不理解并由此产生怨恨情绪。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后疏远父母,产生情感隔膜,甚至埋怨父母的无情。 教师总结发言: 对于同学们的总结非常全面,这些孩子因心理与教育出现问题,已构成社会治安不稳定的因素。据公安部调查所显示的两个“大多数”--全国未成年人受侵害及自身犯罪的案例大多数在农村,其中大多数又是留守儿童。可见,对他们的教育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案3、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分析^p 要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必须先了解“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找出他们的心理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转化工作。通过调查,“留守儿童”不健康心理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受缺乏父慈母爱的影响。家庭是儿童成长的避风港,家庭的温暖是孩子们成长的必要条件,缺乏家庭温暖的人,往往缺乏集体感;父母是孩子的靠山,父母的爱是孩子成长的催化剂,缺少父爱、母爱的孩子往往感情脆弱、性格懦弱、性情孤僻、行动粗暴,缺乏同情心。 2、受祖辈溺爱的影响。与缺乏父爱母爱正好相反,“留守儿童”又过多地受祖辈的溺爱,走上另一个极端。由于父母不在家,大多数“留守儿童”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一起生活,由于受“隔代亲”这种传统习惯的影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往往都溺爱或袒护这些留守儿童,使他们养成了唯我独尊、缺乏约束的小皇帝心理。 3、受不成熟“自我认定”的影响。“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的正确引导,往往会产生不成熟的“自我认定”。例如,有的学生学习成绩差,便认为自己脑子笨;有些学生一开口说话就面红耳赤,结结巴巴,便认为自己表达能力差,等等。又如,有些同学见自己的独立能力不如别人,又看不到自己独立能力差的产生原

关于留守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关于留守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朝鲜族学校张波 案例1:赵某某是初二学年的学生,因为父母常年在国外打工,自己和奶奶住在一起,奶奶就是他在国内的监护人,奶奶年纪已经70多岁了,孩子想要什么奶奶就尽量满足,使孩子变得饭来伸手,水来张口,在学校不喜欢学习,每天上课的时间就是他听音乐,看小说的时间,任何老师对他做思想工作都无济于事,他说:你们别费心了,我就是不想学习,更有甚的是,老师上课他就想尽各种办法捣乱,比如:老师讲课的时候,他随便下地走动,老师说他,他说:我坐累了下地放松放松,老师说:你想过此时你的父母正在国外辛苦的工作,为了你,他说:那是他们的事,与我何干? 案例2:李某某是初二的学生,平时上课非常消极,甚至一堂课下来,他可以一句话不说,无论是老师的提问,还是同学的招呼,对他来讲就是沉默,就是这样一位学生在课间居然和小班女学生发生冲突,没多大点小事就要课后找人两伙对打,好在班主任知道的早,避免了事情的扩大化,后来知道这是个父母在国外且父母已经离异的孩子,现在随母亲生活,叛逆的性格,让他对母亲的爱采取反叛的态度,你不是就让我好好学习吗,我就不按照你说的去做,看你能把我怎样?这是两个典型的关于留守孩子心理健康问题的案例,我听后心里也是感到异常的沉重,二十几年的教学中也经历过父母在外地工作,孩子成为留守儿童的,至于这些留守儿童为什么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心里问题,我想首先应该想到的是:案例分析 一)父母之爱的缺失:我上面案例中的孩子才十四或十五岁,正是成长中的青春期,这样的时期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有的孩子一年才见到父母一次,有的孩子甚至数年见不到父母。在漫长的期盼与等待中,爸爸妈妈对许多留守儿童而言,很大程度上仅仅是个称谓。记忆中父母的音容消逝殆尽,留守孩子从小缺少父母关爱,他们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孤儿或单亲孩子。导致孩子缺乏对外部世界的安全感和信任感,这种情感欠缺严重影响了他们与别人的社会交往,并容易出现性格缺陷和自卑等心理障碍。 青春期的孩子缺乏父母的爱,和父母有效的监护和管理,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没有人去倾诉,或者根本不愿意向人倾诉,长此以往就造成了孩子心理障碍,首先是自卑,其次是自我,同学中一句不经意的话都可能让他们感到心里有很大的压力。比如:有时学生之间闹着玩,不注意就说出一句,你有什么了不起,你不就是个留守儿童吗,这样小小的一句话就会勾起他们对父母的恨,为什么别的孩子父母都在身边,而我却没有,我是个没人要的孩子,这样的想法如果不能及时得到纠正,孩子就会慢慢的变得无情,对父母是这样,对同学,对老师,对他身边所有的人,后果不堪设想。其次是自我,无论是在班级还是在家里,他都会以为我想要的东西,别人不可以染指,如果别人和我抢,我就会不择手段的对付对方。另外他们认为我说的话,无论是谁都要无条件的服从,否则就拳脚相加。 二)监护不周、重养轻教是造成孩子自卑心理的另一重要成因。这些孩子有的是由祖父母照顾,有的寄养在亲戚或朋友家中,有的根本就无人监护,兄弟姐妹一起生活,父母只负责寄点生活费回来。祖辈家长虽然有充裕的时间和足够的耐心照顾孩子的生活,倾听孩子的叙述,存在着一定的优势,但还是弊大于利。因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心理健康疏导教育案例及其教育反思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心理健康疏导教育教学反思案例 ——蔡甸区新农中学珍当前,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成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应该说社会各界都应对留守儿童教育承担一定的责任,而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我们教师首当其冲。令人不安的是,在处理发生在留守儿童身上的教育个案时,许多教师还是“凭着感觉走”,以管理惩治取代教育疏导,这必然导致这个特殊群体要么变得不堪一击,要么变得孤僻叛逆。留守儿童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必须具有能够深入人心的“慧眼”。可以说,教师只有具备了这双关键的“慧眼”,才能透过现象表面,探究问题实质,才能真正走进留守儿童复杂的心世界,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才能变得更加科学、客观、高效。 一、透视暴力行为多发的表征,抚慰孤寂稚嫩的童心 个案简述男孩汪星父母亲常年在外地,他由爷爷奶奶代管。进入八年级后,他成了班级里有名的“暴力狂”。课间追打同学是家常便饭,每天我都会收到来自同学对他的投诉,几乎每周他都会制造一起针对他人的身体伤害。约见他的爷爷奶奶多次均不见效,每次两位老人都是含着泪水恳请我多多教育帮助。也曾经限制他课间活动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他的交往对象,但一切似乎都不起作用,他变得越来越易怒、暴躁。有一次他“犯事”后,我给他父母亲打,那头他的父母亲和孩子说些什么我不知道,但那次通话的教育效果却出奇地好,之后的一周他几乎都能自律,可是好景不长,一周后,他又开始故意滋事了。当我再次找他谈话时,他居然主动提出让我给他父母亲打告状!真让我感到意外。后来我了解到,父母为了不让孩子经常给自己打,没有将告知汪星,那一次的通话,是父母外出打工后和孩子说话时间最长的一次。 反思单从表面看,汪星是我们常说的“欠管教”类型,传统经验是“严加管教”、“以暴治暴”、“孤立冷落”。为什么这些手段会失效呢?透过他暴力行为多发的表面,我们来看看问题的实质,你会发现一颗脆弱的、急需安抚的心。心理学研究证实,在儿童的人格发育过程中,家庭环境和亲情教育非常重要,将直接关系到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汪星与父母关系疏远,沟通渠道被堵塞,亲子关系消极,他心备感孤独,极为缺乏应有的幸福感、安全感。他需要不断从身体冲突中战胜“假想对手”来证明自己的实力,获得满足。但是这种行为的副作用是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篇)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3篇) 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最新最全的学术论文期刊文献年终总结年终报告工作总结个人总结述职报告实习报告单位总结演讲稿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3篇) 留守儿童,在华夏大地已是一个偌大的群体。对其进行热情的关注业已开始引起整个社会的关注,因为留守儿童的名字也叫“今天”。不少学校,不少教师都在进行着留守儿童的教育思考。本文从留守儿童的名字也叫“今天”的教育策略,给人们颇有借鉴意义。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每接手一个教学班级,总要迎来新的一批留守儿童,从相关教育教学情况看留守儿童就变成了相关行为不良的代名词,也就变成相关不良心理的代名词。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作为教师必须切实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因为留守儿童也是我们所忽视不得的一个相当特殊的群体。从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看,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需做到这样的几个方面。 点赞是一个QQ空间进行交往互动的术语,用之于对留守儿童应当也是比较恰当的。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得到老师点赞的多是学习优秀且又比较安分守己的学生。得到老师点赞的往往很少有着留守儿童的份额,即使有留守儿童能够得以点赞,那也是相当的极少数,那也是相关留守儿童的偶遇或者就是完全意义上的偶尔。从这样的教育环境看,留守儿童的心理是得不到健康发展。因此,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当其冲的应当让其能够得到老师的点赞,或者就是经常意义上的得到点赞。也许人们都这样以为,留守儿童在校学习生

活,有什么可以值得我们去进行点赞的呢?这就是大错而特错了。留守儿童就没有值得点赞的地方?有!就是完全意义上的有!作为我们老师需善于发现留守儿童值得点赞的地方,或者就是值得点赞的东西。在平时经常和留守儿童一起拉家常,当谈起留守儿童和父母亲分居两地,常年得不到父母亲生活上的照顾时,就对其以充分的点赞。如说:孩子,你相当的勇敢,你将来一定会相当的有出息,因为你从小就是十分的自立自强。当一些孩子也在拉家常中感到相当苦闷时,我们可以这样去点赞:你显得相当的坚强,你就好比战争年代的英雄,坚强地坚守着自己的阵地,生活上你显得没有其他伙伴们幸福,但你们能够克服一定的困难,甚至就是许许多多的困难,你是学生中生活强者的榜样,现在的老师因有你这样的能够克服困难坚持学习的学生而感到十分的自豪。当一个个学生得到老师的点赞后,一个个便产生这样的感觉:我也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应当说留守儿童心理存有不太健康的问题是肯定的,譬如不少留守儿童在学校规章制度的遵守上是那样的毫无顾忌,一些留守儿童的为所欲为在相当多的场合里可以说是令他们的祖辈就是我们许许多多的老师都感到哭笑不得的。如有的孩子因犯错而躲藏起来,家长们东寻西找,有时需要找到个半夜三更的。如果对其进行鞭打,这些留守儿童也是毫不在乎的。应当说留守儿童也是具有一定法律意识的,动不动就用未成年人保护法来和你较真。平时对其进行教育,老师们的眼睛瞪不得,喉咙粗不得,嗓音高不得,也根本谈不上对其进行体罚了。对这些留守儿童是否就是那样的束手无策?如果真是那样的具足无措,这样的老师也许就是太无能了。窃以为针对如此的留守儿童,我们需要多考虑的是对其进行点拨。点拨于留守儿童,作为留守儿童的老师,要力求能够与其心心相印,点拨的语言应当力求得体到位,使得留守儿童能够去比较乐意地接受。譬如留守儿童在学习上都显得比较马虎,课堂上的听讲不是那样的认真,课堂的发言也不是十分的踊跃作业的完成不仅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范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范例:留守儿童心理 健康教育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篇1 根据《关于大力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行动的实施意见》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方案》的文件精神。结合我校留守儿童成长状况及实际需求,深入推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切实为留守儿童的成长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生活学习环境,促进其全面健康成长。 二、工作对象 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本校学生 三、工作定位 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是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是在我校“留守儿童教育领导组”领导下开展工作,依托心理咨询室采取个体心理咨询、团体活动、专题讲座等多种渠道,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面向全体留守儿童,普及学习人际交往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心理健康常

识。以预防为主,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建立必要时求助的意识。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自我完善和健康发展。 四、工作目标 1、提高留守儿童的心理素质,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培养健康心理品质;预防心理疾病,促进人格健全发展;增强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的心理适应、自我调节和适当求助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2、在实践及活动层面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政策、物质、环境、师资等相关方面形成长期运作、效果明显、切实可行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爱行动的工作机制。 3、进一步加强和推进心理咨询室在学校素质教育中的工作力度,为提高留守儿童的综合素质做出应有的贡献。 五、工作原则 1、全体性与主体性相结合原则。面向全体留守儿童开展活动。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品格和健全人格。尊重留守儿童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自立、自强。 2、实践性与实效性相结合原则。亲身实践,以参与活动、体验学习为主要方式。通过个体心理咨询及开设团体心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