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养生必知的中医食疗方

健康养生必知的中医食疗方
健康养生必知的中医食疗方

默认卷

前言

养生是一门保养生命的学问,是我国人民几千年来防病保健、增强体质、延缓衰老的经验总结。无论医学科技如何进步,还是有很多人生病。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会生病,甚至不知道身体的变化与生活饮食习惯的偏差所造成的影响。拒绝失眠、肥胖、便秘、忧郁症、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办法,除了减少吃精制的食物,养成规律的生活作息,还要配合养生食疗这样才能增强自身免疫系统的抵抗力,让你拥有健康幸福的美丽人生。

该书主要针对人们生活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及人们保健、养生的需要介绍了中医食疗常识、并且详细罗列了针对各种疾病的食物疗法,让您在日常生活中轻轻松松摆脱病痛,另外,我们还特别介绍了一些常见食物药性大观,让您重新认识、并且学会利用身边的食物,在生活中预防与治疗疾病。内容全面系统,是人们居家保健必不可少的工具书。

中医食疗常识

四气,即指食物所具有的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性质,又称四性。其中寒与凉,热与温有其共性,但在程度上有所不同,温次于热,凉次于寒。寒、热、温、凉四性,是与病性的寒、热相对而言的。凡属寒性或凉性的食物,同具有寒、凉性质的药物一样,食后能起到清热、泻火,甚或解毒的作用,遇到热证或在炎暑、温热疫毒盛行的季节,就可选用。属热性或温性的食物,有温中、补虚、除寒的作用,遇到寒证、虚证可选用。肉食中的羊肉,黄牛肉,狗肉,鸡肉等,作为冬季御寒的保健食品,也是这个道理。

属性质比较平和,寒凉、温热不甚明显的食物,则另列为平性食物。主要用于日常养生,如人乳、籼米、粳米、大豆、麻油、香葱、苔菜、冬瓜、桔子等,具有健脾、开胃、补肾、补益身体等作用。

除注意食物四气外,还要重视食物的味道,中医称为五味,指的就是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味道。实际上还有淡味、涩味,习惯把“淡附于甘味”,“涩附于酸味”。食物中五味的不同,大致与药物的五味不同一样,具有不同的作用,故也可按食物味道不同来考察其功效。《素问·真要大论》指出:“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成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这是将具有不同功效的五味,按阴、阳不同属性归纳为两大类,即辛、甘、淡味属阳,酸、苦、咸味属阴。《素问·藏气法时论》也指出:“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缓、或急、或坚、或软,四时五藏,病随五味所宜也。”对五味的不同作用,比较一致的认识是这样的:

辛味:能宣、能散、能行气血、能润,对于表证以及气血的阻滞等病症,应当选择带有辛味的食物。如用葱、姜、大蒸萝卜等配合其他药物或食物,制成饮料;有时用其鲜汁,象用姜糖饮、姜糖苏叶饮、萝卜青橄榄饮、鲜姜汁、鲜萝卜汁等治疗风寒感冒、感冒咽痛、胃寒呕吐、胃痛等症,皆取其辛味宣散之效。又如用花椒、生姜合大枣,水煎服汁,以疗因寒凝气滞所致痛经等。各种酒剂,也具辛散、行气、通血脉的作用,如用枸杞子酒治疗肝肾亏虚,枸杞子补肾助阳,酒则温行药性。山楂酒能散瘀血,可以用于治疗血瘀痛经,产后瘀血痛或产妇恶露不尽、腹中疼痛。虎骨酒疗筋骨寒痛等。以酒剂治病,可借助酒之辛散而发挥所服药物性能或加强所服药物之药力,以增加疗效。

甘味:能起到补益、和中、缓急的作用,多以此来滋补强壮以治疗人身五藏、气、血、阴、阳中任何一方之虚证,同时也可用来缓和拘急疼痛等症状。例如:糯米红枣粥可治疗脾胃气虚或胃阳不足;糯米酒合鸡蛋,煮熟后食用以供产妇之补益,此皆取其糯米、红枣之甘味,再合其温性,而求其补气、温阳、散寒的功效。又如:羊肝、羊胫骨或脊骨、牛肝、牛筋、鸡肝等,其味皆甘,其性或温、或若温、或平,但它们都具有养肝、养血、补血,或滋补肝肾的补益作用,可治疗青盲、夜盲、目昏花等多种因肝血不足而导致的眼病及因肝肾亏损导致的腰膝疲软、腰脊痛、筋骨挛痛等症。

酸味及涩味:主要具有收敛、固涩作用,遇到气虚、阳虚不摄而致的多汗症以及泄泻不止、尿频、遗精、滑精等,皆应注意配合酸味之食物,作为辅助治疗。另外,“甘酸化阴”:酸味与甘味结合可起滋阴润燥作用,如以五味子炖蜂蜜来治疗肺虚不敛,虚寒所致的久咳,即以五味子之酸温配蜂蜜之甘平。又如乌梅酸涩,能涩肠止泻、安蛔止痛,合白糖后增强甘酸化阴、生津止渴的功效,又成为清热解暑之佳品。笔者遇胆囊疾病患者急性发作,右上腹疼痛(胆绞痛也包括在内)、胆道蛔虫症时,往往为其饮服浓酸梅汤,可缓解疼痛发作。

苦味:能清泄、燥湿、降逆,多用来治疗热证、湿证、气逆等证。例如:苦瓜味苦性寒,用苦瓜炒菜,佐餐食用,即取其苦能清泄之用,达到清热、明目、解毒的目的。常吃苦瓜,对于热病烦渴、中暑、目赤、疮疡肿毒等症有治疗作用。但苦瓜有一定毒性,灌服苦瓜浆液(约10毫升/公斤),对大多数动物均表现毒性。故食用苦瓜时要注意掌握。茶叶,性味也是苦甘而凉,具有清泄的功效:是我国居民常用的一种饮料,服用后确能清利头目、除烦止渴、消食化痰、利尿解毒。陈藏器说:“止渴除疫,贵哉茶也。”

咸味:能软坚、散结,也能润下,多用来治疗热结、痰核、瘰疬、二便不利等症。具有咸味的食物,多为海产及一些肉类。例如:猪肾味咸性平,能治肾虚的腰疲遗精、小便不利、水肿等,鸽肉性味甘咸,有补肝肾、益精血之功用;海参甘咸性温,用于补肾,养血润燥。用海参配羊肉可治阳痿、肾虚尿频;配大枣后可疗血虚;配木耳可治阴虚肠燥之便秘。海带、紫菜咸寒,能软坚散结、消痰利水,治疗瘰疬、瘿瘤、痰火结核等症。

淡味:能渗湿利水,主治湿满或水气为患的病症。粳米粥就是气薄味淡,能下行利尿。韩慈《医通》曾记:“一人病淋,素不服药,令服米粥,旬余减,月余痊。”具有平性味淡的食物很多,如白扁豆、冬瓜、花生、豌豆、白菜、芹菜、藕及藕粉、鸡蛋、鲤鱼、鲫鱼、黄花鱼、青鱼等。白扁豆同淮山药、白糖或红糖同煮食用,有健脾利湿之功,可治妇女白带过多。性味甘淡的冬瓜,与鲤鱼、葱白佐膳,对利尿消肿的效果也很显著。

黄宫绣《本草求真》中说:“食物虽为养人之具,然亦于人藏腑有宜、不宜”,“食物入口,等于药之治病同为一理,合则于人藏腑有宜,而可却病卫生,不合则于人藏腑有损,而即增病促死”。可见,选择食物,必须是“于人藏腑有宜”,“用食平疴”则须“适情宜病”,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认真运用中医中药理论,特别是中药学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以及药物归经等学说来分析食物的作用,这又是中医营养学的另一特点。

由上述所知,每种食物都具有气和味的偏性,气味不同,作用各异。当然,在实际生活中可能更复杂些,有的不仅呈现单一的味道,就要看哪种味道为主了。同时,食物之性与味也是不可分割的,要结合性味知识、全面掌握,才能比较正确地分析出食物的作用来。

在中药学方面,有归经的学说,对食物来说,五味与五藏的联系上也有一定的规律性。《素问·宣明五气篇》说:“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是谓五入”。这说明:酸、苦、甘、辛、咸五味分别对五藏产生特定的联系和亲和作用,它们进入那一藏,就对那一藏发挥有益的生养作用。五味对五藏的不同功效,一方面与食物本身所具味道有关,另一方面,各藏腑的不同生理功能,有不同的需要。从食疗角度说,这就是“五味各归所喜”的理论。张景岳对此也有议论:“五藏嗜欲不同,各有所喜,故五味之运亦各有所先,既有所先,必有所后。如果深入一步看,即使性味相同的食物,对脏腑的作用也有所区别。例如:清热泻火的食物,一般都具有寒凉的偏性,但不同食物的作用则有偏于清肺的;有偏于清心的;有偏于清胃的。象梨、香蕉、桑椹、柿子,猕猴桃等水果,它们的性味都是甘寒的,但梨偏于清肺热、香蕉偏于清大肠热、桑椹偏于清肝之虚热、猕猴桃偏于清膀胱热。又如:有益气作用的食物中,也有对五藏“所入先后”,的不同,象栗子其味甘且咸,它既入脾胃两经,又入肾经,不但能益脾胃、止泄泻,而且能发挥补肾气、强筋骨的作用,如果用栗子同大米煮粥,经常食用,对因肾虚所致腰酸腿软是有利的;莲子甘、微苦、涩,既入脾经,又入心、肾两经,具有明显的养心安神、益肾涩精的效用,若以莲子同龙眼肉、

五味子等掺合,水煎后服食,对心气、心阴不足而造成的心悸、失眠则大为有益。

对“五味各归所喜”理论大多是指在正常的生理情况下而言,如果在病理变化的范畴内去考虑,还应该了解其补泄的原则。一般认为,所选食物性、味,顺其五藏所欲则为补,逆其性则为泄,五藏“所苦、所欲”不同,选择食物亦当有别。例如:甘味虽先入脾,为脾所喜,但因其具备缓解作用的特点,因此又有缓肝之“急”的效用,象大枣、山药、糖类食物,都是健脾益气良品,在肝病时,特别是胁肋痛重,呕呃厌食明显时,更宜服食甘味,以缓肝之急。又如:酸味虽先入肝,肝病亦喜酸,但因酸还具备酸收的特点,与“肝欲散”的特性不符合,所以又说:“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泄之。”这意思就是说,当肝病时,发生气郁不达,失于疏泄的情况时,当以辛味行气活血,不宜多食酸味,否则与肝性喜条达、主疏泄的特点是不相宜的。一般情况下,肝病多宜忌食辛辣厚味,以免动火生痰,但若遇上述失于疏泄,饮食不化,脘闷胁胀,且无明显肝热现象时,适当选择葱、蒜、生姜、萝卜、胡椒、山楂酒等具有辛味的食物作为佐餐或调料,对肝还是有益的,这就是“用辛补之”。

最后还要提及的是,食物与药物一样,它的气味厚薄,和它的升,降、浮、沉的作用特点也是密切相关的。一般说:凡属辛、甘味,其性温热一类的阳性药物,大多能升、能浮,即有升阳、益气、发表、散寒等效能,凡属酸、苦、咸等其性寒凉的阴性药物,大多能沉、能降,即有滋阴、潜阳、清热、降逆、收敛、渗湿、泻下等效能。食物也是一样,在选食时,宜加注意。阴虚证,宜经常饮食一些具有滋阴作用的食物,但老少是不同的,象龟肉、鳖肉、蛤蜊肉等厚味的血肉有情之物,只宜老年人服食,对小儿则失宜,因年长者阴虚,多虚在精血不足,以肝肾为主,小儿多虚在肺胃,只须轻微滋阴之物即可,宜用牛乳、蜂乳、豆浆、蜂蜜、白木耳等等。再如阳气虚等情况,多发生于老年人或成人,经常吃些益气助阳的食物是有益的,象羊肉、狗肉、鹿肉、麻雀肉、麻雀卵、大虾、驴肉等,这些都是甘温、温热之物,只适宜于成人;幼儿即使体弱,也应忌食或少食,不然,恐对“稚阳之体”有损无益。

由上可见,中药的四气、五味、归经等理论,也是中医食疗的重要依据。中医认识食物的营养作用,绝非专指珍奇美味,也不只是讲“营养素”一个方面,而是根据病证、病位、病性、病人年龄、素体强弱,天时、地理诸因素,结合食物性味、归经的理论来选食,使之能有目的地起到宣、通、补、泄、轻、重、滑、涩、燥、湿等作用中的一个或几个。

第二章常见养生食疗方

一、决明降脂食疗方

1.决明菊花饮

【适用范围】高脂血症、高血压、习惯性便秘患者的防治。

【制作方法】取决明子15克、白菊花5克。将决明子洗净打碎;菊花洗净,去蒂;同入炖杯内。置于武火烧沸,再以文火煎10分钟即成。

【食用方法】每日1剂,分次饮用。

【功效作用】本饮有降血压、降血脂及缓和的泻下作用。

【注意事项】气虚便溏者不宜用。

2.决明乌鸡煲

【适用范围】头晕、头痛、视物昏花、耳鸣、胸闷、失眠、乏力的高血压病、高脂血症患者佐餐。

【制作方法】取决明子15克、夏枯草9克、乌鸡1只。将决明子、夏枯草洗净,乌鸡治净。再将决明子、夏枯草放入鸡腹内,放入葱、姜、料酒、盐,同入炖锅内,加水1500毫升,置于旺火烧沸,再用文火炖1小时,加入味精调味即成。

【食用方法】每天服本膳适量,连用7天,休息5天,可再继续服用。

【功效作用】本膳有清肝益肾、明目降压、温中益气、补精添髓的作用。

3.决明降脂粥

【适用范围】视物昏花、目赤肿痛、畏光流泪及高脂血症、高血压病、肥胖症者佐餐。

【制作方法】取粳米(大米)150克、决明子15克、白菊花15克、山楂50克、白糖15克。将决明子、白菊花、粳米、山楂洗净,山楂去籽。然后将决明子、白菊花放入锅内,加水400毫升,置于火上煎煮20分钟,过滤去渣取药液。再将粳米、药液、山楂同入锅中,加水800毫升,置于火上煮粥至熟,加入白糖即成。

【食用方法】取粥适量食用。

【功效作用】本膳有清肝明目、降脂降压、化食消积的作用。

二、银杏叶饮防治中风和老年性痴呆方

【适用范围】中风、老年性痴呆、冠心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等的防治。

【制作方法】取银杏叶10克、白糖适量。将银杏叶除去杂质,洗净,放入砂锅,加清水300毫升,置于武火上烧沸,再以文火煎25分钟,滤去药渣,药液加入白糖即成。

【食用方法】每日1剂,代茶饮用,每月可连用10天。

【功效作用】银杏叶可敛肺平喘、活血止痛、强心健脑。银杏叶的提取物具有改善心脑血管循环、抗过敏、抗菌、抗病毒、抗癌、抗衰老、清除自由基等多种显著药理作用,并已于20世纪中叶,确定了银杏叶提取物对于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增强记忆力、改善神经功能、抗衰老等具有的特殊价值,使其风靡全世界。

【注意事项】银杏叶又名白果叶。白果有小毒,白果不能与安眠酮、利眠宁、安定等催眠镇静药合用,否则会抑制呼吸中枢,损害肝脏功能。白果不宜生食,要炒熟食用,或除去外壳水煮熟食用,其毒性成分溶于水中或遇热挥发,则毒性减低。白果不可多食,幼儿禁用。

三、红枣保健防病方

【适用范围】体虚疲劳、妇女产后、贫血、神经衰弱、肝炎、白细胞减少、紫癜、慢性胃肠疾病等的调治;也可用于手术后、癌症康复者。

【制作方法】①枣泥卷:取红枣500克,白糖、豆腐皮、鸡蛋、豆粉各适量。将红枣洗净去核,入笼蒸熟,取出搓成小条,用豆腐皮包成卷。将鸡蛋、豆粉调成糊状,涂在卷上,放入滚油锅内炸黄捞起。然后用白糖和适量清水下锅炒至浓稠时,把锅端下,即放下枣泥卷使粘上糖汁,炒至白色时,即可起锅。②桂花蜜枣:红枣500克,糖(可用麦芽糖)120克,桂花4克。将红枣洗净,放锅内,加水适量,用旺火煮沸,用勺撇掉浮沫,改用文火煮,待白沫撇净后,加糖继续煮至汤汁黏稠时,下入桂花,冷却,装瓶盖好。

【食用方法】适量,随吃随取,作点心食用。也可每日食红枣5枚,或煮粥时加入红枣15枚,烧成红枣饭食用;或红枣煮水代茶饮。

【功效作用】大枣具有补脾胃、益气血、安心神、调营卫、和药性的作用。民间流传“日食三枣,终生不老”,“要使皮肤好,粥里加红枣”的谚语。药理研究证实大枣有抗疲劳、抗衰老、调节免疫功能、镇静安眠、改善心血管及消化功能、抗癌、解毒、护肤美容的作用。如妇女产后食用红枣,能补中益气,养血安神,加快机体复原;年老体弱者食用红枣,能延缓衰老,增强体质,尤其是一些从事脑力劳动及神经衰弱的人,用红枣代茶常饮,能宁心安神,增进食欲。素有茶癖的人,晚间过饮,难免辗转不眠,若每晚以红枣煎汤代茶饮,可免除失眠之苦。春秋季节,乍寒乍暖,在红枣“茶”中加几片桑叶,可预防伤风;夏令炎热,红枣与荷叶同煮能益气清暑;冬日严寒,红枣汤加生姜红糖,可去寒镇咳。红枣代茶常饮,久而久之,会使人精力充沛,身体健壮。

【注意事项】大枣味甘质腻滞,生食、多食容易引起消化不良等反应,故食时应注意;小儿、老人、妇女产后、形体瘦弱有腹部饱胀者,不宜生食、多食,否则会损伤肠胃。最宜用量:每天3次,每次3~5枚,长期食用每天不要超过10枚。

四、百合粥疗肺疾安心神方

【适用范围】咳嗽、哮喘者;更年期抑郁症、单纯抑郁症者;心悸、失眠、多梦、健忘者;病后体虚者。

【制作方法】鲜百合60克(或干百合30克),粳米60克,冰糖适量。将百合洗净,用水泡一宿,使白沫出,然后换水再洗一遍,与洗净的粳米,同入锅中,加水适量,煮成粥,加冰糖调匀。

【食用方法】早餐食用。

【功效作用】本粥能养阴润肺、清心安神、补脑益智,能改善心烦、失眠、多梦、神志恍惚等症状。百合药理有镇咳、平喘、祛痰、镇静、催眠及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注意事项】百合有滋补作用,性偏寒,对感冒初起的咳嗽多痰,不能立即食用;对脾胃虚寒,大便溏泄或滑泄者忌用。

五、淮杞洋参炖海参方

【适用范围】尤适用于肿瘤病人经“放疗”、“化疗”后出现疲乏、口渴、舌干、头晕的气阴两虚证者。

【制作方法】发海参96克,西洋参10克(另包,只炖15分钟),猪脊骨250克,淮山药65克,盐、花生油适量。先将发海参切成小块,与斩块的猪脊骨放入大炖盅,放入淮山药、水适量,水开后用文火炖1小时,然后放入西洋参片和杞子、生油和盐再炖15分钟即成。

【食用方法】分数次喝汤,吃海参。

【功效作用】防癌抗癌,补气益血。海参性温,含丰富的蛋白质、钙、铁,其所含的粘多糖,能有效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阻止其转移,其所含的海参素也有抗癌作用;西洋参微苦微甘,性凉,具有补气养阴、清火生津的效能,;淮山药味甘性平,益气养阴,补脾肾;杞子味甘性平,养血益精,明目护肝,能减轻化疗药物对肝脏的损害;配上补髓的猪脊骨,起防癌抗癌,补气益血之功效。

六、醋豆防治冠心病方

【适用范围】中老年人,特别是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及糖尿病患者。

【制作方法】米醋1000毫升,黄豆(黑豆也可以)500克,将陶瓷或玻璃器皿洗净、消毒、晾干水分,将黄豆洗净,晾干水分装入容器,倒入米醋,加盖密封,浸半年之久,即可食用。

【食用方法】每日3次,每次15~20粒,以空腹嚼食为佳。

【功效作用】醋豆富含卵磷脂、不饱和脂肪酸、醋酸酚、维生素、异黄酮类物质、大豆低聚糖、微量元素等多种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的生物活性物质,常食醋豆有助消化、增食欲、降血压、降血脂、降低胆固醇、预防心脑血管病和糖尿病等功效。

七、黑芝麻降脂润肠抗衰方

1.黑芝麻粥

【适用范围】高脂血症、习惯性便秘患者佐餐。

【制作方法】取黑芝麻30克、粳米(大米)30克、白糖适量。将黑芝麻炒干,出香味;粳米淘洗干净,放入锅内,加水煮粥,待米将熟时,放入黑芝麻、白糖即成。

【食用方法】随意食用。

【功效作用】本膳有防止动脉硬化、润肠通便、抗衰老的作用。芝麻有“维生素E宝库”之称,维生素E是脂溶性抗氧化剂,能改善血液循环,增强细胞活力,推迟细胞衰老,使人精力充沛,耐力持久,所含卵磷脂也有抗衰老的功效。芝麻含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可降低胆固醇,能有效地防治老年人动脉硬化和心血管疾患等。芝麻还有降低血糖及较好的护发、乌发作用。

【注意事项】黑芝麻含脂肪多,润肠通便的作用较强,故泄泻或便溏者不宜多食;黑芝麻炒熟性热,易引起牙疼及胃热加重,故对火热炽盛者忌用;黑芝麻蒸熟食用,不寒不燥,最适宜。

2.黑芝麻仔鸡煲

【适用范围】肝肾精血不足所致的眩晕、腰膝酸软、须发早白、肠燥便秘者佐餐。

【制作方法】取黑芝麻50克、黑豆150克、黑枣8克、净仔鸡1只。将仔鸡洗净,放入汤锅内,置于旺火烧沸,打去浮沫;黑枣洗净,去核;黑豆淘洗干净;黑芝麻洗净。将黑芝麻、黑豆、黑枣、仔鸡、料酒、葱、姜同入煲内,加入鸡汤,置于武火上烧沸,再以文火煲1小时,加入盐、味精、胡椒粉即成。

【食用方法】适量,午晚餐交替食用。

【功效作用】本膳有补益肝肾、养血益精、补中益气的作用。

3.黑芝麻山药羹

【适用范围】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目涩口干、手足心热、失眠、盗汗者佐餐。

【制作方法】取黑芝麻50克、山药50克、白糖15克。将黑芝麻拣去杂质,洗净,炒香,研成细粉;山药洗净,切片,烘干,打成细粉,再将黑芝麻、山药粉混合均匀。在锅内加水300毫升,置于武火烧沸,将黑芝麻、山药粉徐徐放入锅内同时加入白糖,不断搅匀,煮3~5分钟即成。

【食用方法】每天适量,当点心食用。

【功效作用】本膳有补益肝肾、补脾养肺、固肾益精的作用。4.木耳芝麻茶

【适用范围】痔疮便血、习惯性便秘者,老年人可常服本饮。

【制作方法】取黑木耳60克,黑芝麻20克,白糖适量。将黑木耳30克下热锅中,翻炒至黑木耳由灰转黑略带焦味时,装碗待用。锅重置火上,下黑芝麻略炒出香味,加清水1500毫升,同时下入生、熟黑木耳,烧沸30分钟起锅,用洁净细纱布过滤,得滤液装在器皿内,调入白糖即成。

【食用方法】每次饮用100毫升,每天2次。也可将炒后的木耳、黑芝麻同生木耳一起和匀贮存,每次取5克,冲人沸水泡茶饮服。

【功效作用】本茶有凉血止血,润肠通便的作用。老年人常用本饮,能收到强身保健的作用。

八、山楂粥调脂降压防癌方

【适用范围】各类人群。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宜常食用。接受化疗的肿瘤患者及健康人群适量食用山楂果有益于预防肿瘤。

【制作方法】取山楂30克,粳米(大米)100克,砂糖适量。将山楂洗净,去子;将米淘洗净,与山楂同放入锅内,加入适量水,用文火煮沸,加入砂糖,改用小火煮约30分钟成粥。

【食用方法】当点心或早餐食用。

【功效作用】山楂不仅营养价值很高,且具有独特的保健功用。山楂入药,消积、活血、杀菌、降脂、抗癌俱佳。山楂含脂肪酶、淀粉酶可促进脂肪、淀粉的消化,调节胃肠功能紊乱。山楂可拮抗高脂饮食引起的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升高而起降血脂作用。山楂有明显的降压作用、改善心血管功能、增强免疫力作用。山楂对癌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接受化疗的肿瘤患者及健康人群适量食用山楂果有益于预防肿瘤。

【注意事项】山楂不宜生食过多,不宜空腹食用,空腹大量食用容易引起胃石症。对胃酸过多、胃溃疡及反流性胃炎患者应慎用。曾有食山楂导致孕妇流产的报道,故孕妇慎用。

九、核桃仁健身防老年病方

【适用范围】中老年人,妊娠、哺乳期妇女,以及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

慢性支气管炎、肠燥便秘、老年性耳聋等病的防治。

【制作方法】核桃仁15克、大米30克,煮稀饭。

【食用方法】每日晚餐或午餐食用。也可直接嚼食核桃仁,具体吃法:开始每天吃1个,至第5天增为每天吃2个,第10天起每天吃3个,即每5天增吃1个,至每天吃5个时停止。接着则每5天减少1个,继续食用。如此45天1个循环,按此反复食用。

【功效作用】核桃仁有健脑益智、补肾强腰、敛肺定喘、润肠通便的功效。现代研究表明核桃仁有降脂降糖、抗动脉硬化、抗衰老、抗肿瘤及镇咳平喘的作用,所以适用于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等患者食用。

【注意事项】①核桃仁富含油脂且有刺激性,食用不可过多,过量易伤肠胃,引起呕吐、消化不良。②核桃为温补之品,易助火伤阴,对肺有痰火或阴虚所致的咳喘时应慎用。③核桃脂多润滑肠,泄泻者不宜食用。④不宜与浓茶同服。

十、黑木耳酱防血栓方

【适用范围】各类人群,尤以中老年人为宜。能有效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制作方法】取优质干木耳200克,用水浸泡过夜,去除杂质,再淘洗2次,取出用刀切成小碎片状(减少其泡胀的体积),置于24公分的做饭用压力锅内,加入水使没过木耳,盖好加热1小时,放冷,倾出,即成为混有木耳碎片的胶状物。用塑料袋分装数包,存放冰箱冷冻室内。另取约1周食用量放入冷藏室中供每日食用。

【食用方法】早餐时,用大汤匙取黑木耳酱2~3匙,混入牛奶中热后喝下。黑木耳酱也可用于做菜、做汤等加入食用,也可加入煮熟的枣和姜,还可加入适量的白糖以调味,糖尿病患者可加入适量无热量甜味剂。

【功效作用】本膳有滋补养阴、化瘀止血、益脑润肤的作用。研究表明黑木耳有抗凝血、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降血脂等四大功能,因而对预防人们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重要意义。通俗来讲,它能使人“黏稠”的血液变“稀”;胆固醇等的减少,防止了动脉血管变窄变硬,从而血液能通畅地在血管中流动,减少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另外黑木耳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及抗癌作用,经常食用黑木耳可以增进人体健康,延缓衰老,在某种程度上可预防癌症。

【注意事项】①木耳性滋润滑肠,故大便溏薄,脾虚泄泻者应少食或忌食。②不宜鲜食,食用鲜木耳易发生中毒,因其含卟啉类感光物质,过食后经太阳照射可引发“蔬菜日光性皮炎”,出现皮肤水肿、丘疹、眼泪增多等症。③发霉及有腐败味的木耳严禁食用,以防中毒。

④无论制酱或直接食用,均要选购优质东北产黑木耳。优质黑木耳干品为黑褐包,呈波浪朵状,质薄脆,但有一定弹性,一面有“白霜”。水泡后呈半透明胶质强弹性朵状。1份重干品泡后取出的湿重应为干品的10倍,若低于10倍,则不是优质品。

十一、马齿苋降糖降压止痢方

1.马齿苋粥

【适用范围】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细菌性痢疾的防治。

【制作方法】取鲜马齿苋100克(干品30克),粳米100克,盐、油各适量。先将粳米淘净,放锅内煮粥,煮至快熟时,加入洗净切碎的马齿苋同煮熟;再加入适量盐、油调味即成。

【食用方法】早晚餐适量食用。

【功效作用】马齿苋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对菌痢最有效。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发现,马齿苋能促进胰岛素分泌,有降低血糖的作用;还有降脂、降压、预防血栓的作用。因此,马齿苋对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也有较明显的防治作用。

【注意事项】①应选用棵小,叶柄短,质嫩肥厚,色鲜绿光亮,无杂质,除净根须者。

②马齿苋食用前,先出水去其酸味;烹饪时不宜久煮,煮久后其味更酸。③马齿苋性寒滑利,

脾胃虚寒,泄泻者应慎服。

2.凉拌齿苋

【适用范围】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细菌性痢疾的防治。

【制作方法】取马齿苋嫩茎叶250克,蒜泥、香油、精盐、味精、醋各适量。将马齿苋洗净,放入开水中焯2~3分钟,捞出沥干,切碎,加入蒜泥、香油、味精、盐、醋各适量拌匀即可。

【食用方法】适量佐餐食用。

【功效作用】同马齿苋粥。

【注意事项】同马齿苋粥。

十二、莲子强身抗衰老方

1.莲肉糕

【适用范围】年老体弱、健忘失眠、脾虚泄泻、夜间多尿、遗精阳痿、更年期综合症等。

【制作方法】取干莲肉、糯米各500克,白糖适量。将净干莲肉去心,放入高压锅内,加水煮熟至烂,以洁净之屉布包住莲肉,揉烂碎。将糯米淘净,与莲肉渣泥拌匀,置搪瓷盆内,加水适量,蒸熟。待冷后,以洁净屉布将其压平,切块,上盘后撒上一层白糖,即可食用。

【食用方法】上述食量可分10~15天,作点心食用。

【功效作用】本膳有益肾固精,养心安神,补脾止泻的作用。研究表明莲子所含丰富的维生素、谷胱甘肽等是种子长寿的重要物质,这些物质对延缓人体的衰老其着重要作用。

【注意事项】腹胀、便秘者应慎用。

2.鲜莲银耳汤

【适用范围】年老体弱、健忘失眠、脾虚泄泻、夜间多尿、遗精阳痿、妇女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症等。

【制作方法】取鲜莲子30克,银耳5克,料酒、精盐、味精、白糖、鸡汤各适量。将鲜莲子去皮及心,用沸水氽后,用开水泡起。把发好的银耳放碗内,加鸡汤蒸透取出。烧开鸡汤,加入料酒、盐、味精、白糖。将莲子、银耳装在碗内,注入鸡汤即成。

【食用方法】每日1次,连肉带汤一起服食。

【功效作用】此汤补脾润肺、养心益肾,可作滋养强壮的保健食品。

【注意事项】腹胀、便秘者应慎用。

3.莲子粥

【适用范围】年老体弱、健忘失眠、脾虚泄泻、夜间多尿、遗精阳痿、妇女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症等。

【制作方法】取莲子肉50克,粳米100克,冰糖60克。将莲子肉去皮心,捣成米粒大小(也可研成莲子粉),与淘洗干净的粳米一起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上火慢慢熬煮,待米粒开花,再加入冰糖,熬至烂熟成粥即可服食。

【食用方法】早晚餐适量食用。

【功效作用】本粥有益肾固精、养心安神、补脾止泻的作用,常可作为病后、年老、产后体虚的辅助保健食品。

【注意事项】腹胀、便秘者应慎用。

十三、山药保健降糖方

1.凉拌山药丝

【适用范围】男女老幼皆宜服食,糖尿病患者宜常服。也可用于脾肾两虚,小便频多,遗精早泄,妇女带下的食疗。

【制作方法】取鲜山药250克,豆腐干100克,精盐、味精、香油各适量。将鲜山药去

中医食疗学

中医食疗学 一、中医食疗的内容与特点 食疗,又称食治,即利用食物来影响机体各方面的功能,使其获得健康或愈疾防病的一种方法。通常认为,食物是为人体提供生长发育和健康生存所需的各种营养素的可食性物质。也就是说,食物最主要的是营养作用。其实不然,中医很早就认识到食物不仅能营养,而且还能疗疾祛病。如近代医家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曾指出:食物“病人服之,不但疗病,并可充饥;不但充饥,更可适口,用之对症,病自渐愈,即不对症,亦无他患”。可见,食物本身就具有“养”和“疗”二方面的作用。而中医则更重视食物在“养”和“治”方面的特性。 食疗是中国人的传统习惯,通过饮食达到调理身体,强壮体魄的目的。食疗文化源远流长,食疗是一种长远的养生行为。以前的人通过食疗调理身体,现在的人通过食疗减肥、护肤、护发。食疗是一种健康的健体之道。 二、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又称辨证施治。包括辨证和论治两个过程。 辨证即是认证、识证的过程。证是对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反映的概括,包括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反映这一阶段病理变化的本质。因而,证比症状更全面、更深刻、更正确地揭示疾病的本质。所谓辨证,就是根据四诊所收集的资料,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 论治又称施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辨证和论治是诊治疾病过程中相互联系不可分离的两部分。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的手段和方法。通过论治的效果可以检验辨证的正确与否。究其关系,辨证论治是认识疾病和解决疾病的过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体现,是理法方药在临床上的具体运用,是指导中医临床工作的基本原则。 中医临床认识和治疗疾病,既辨病又辨证,但主要不是着眼于“病”的异同,而是将重点放在“证”的区别上,通过辨证而进一步认识疾病。例如,感冒是一种疾病,临床可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等症状,但由于引发疾病的原因和机体反应性有所不同,又表现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等不同的证型。只有辨清了感冒属于何种证型,才能正确选择不同的治疗原则,分别采用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或清暑祛湿解表等治疗方法给予适当的治疗。

中医养生学习心得体会

中医养生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这学期对中医养生的学习,我收获不少,学到了许多以前不曾知道的养生知识,并从中受益匪浅,我相信这些对我今后提高身体素质,健康长寿能够起到很大的帮助。 我先讲一个小时候的亲身经历吧。我母亲在怀孕期间,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妊娠反应,在此期间,她只能吃稀饭。当时由于家庭贫困,没有别的食物补充营养。因此,我出生以后经常感冒,并且经常感到头疼,在冬天(甚至夏天)的时候四肢发凉。有一次姑妈介绍了一个老中医,让我爸妈带我去看病。那位老中医给我看过以后说我的病是由先天阳气不足引起的,气不足则血气不通,所以才会四肢发凉。在天气转凉的时候,邪气就会乘虚而入,而阳气不足导致晚上睡觉时头部成为身体中最为脆弱的一环,邪气从肩部和颈部进入,进一步到达头部,这才是我长期头痛的根本原因。找到病因之后,那位老中医为我开了多副中药。接着,拿出一些经过秘方制作的药粉,要求我每天晚上泡脚。最后是进行拔火罐、针灸和推拿,同时建议我泡枸杞和桂圆干日常饮用,这样持续了一段时间后,我的体质好了许多,到现在甚至连感冒也很少发生(因

时间较久,以上治疗方法不一定准确,全凭记忆)。自此以后,中医在我心目中变得神奇而又神秘。 这学期学习养生知识后,我终于初步了解了一些中医知识,并且我也为今后的养生制作了一份简单的安排。在今后,我会注重食疗,顺应四季、阴阳变化规律,从精神、起居、饮食等方面进行综合调养的养生。说起起居,就牵扯到我们这不正确的作息了。现在的学生经常晚睡熬夜,这对胆、肝、肺是非常不好的,影响身体健康。因此,我们应尽量顺应时辰,了解五脏六腑与各时辰的关系,才能比较健康的生活。在精神方面,我觉得只要看得开一点,尽量放松就行了。现代人要想养生,必须学会放松心情,而放松心情则必须学会放下烦恼的事,学会忍耐。最后我总结一下这学期学到的养生之法: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有益的饮食习惯;保持适当的运动量。 中医养生要从小做起,时刻做到,只有这样,才能健康,才能延年益寿。因为只有当你身临其境去接触了中医养身学,你才会懂得养生其实是人一生之中很大的一门学问。 最后,非常感谢陈老师这学期的辛勤教学,希望以后还有机会听你的课。

寒湿体质的调理

寒湿体质的调理 寒湿体质的特征:哮喘、过敏性鼻炎和湿疹;湿疹,夏天满脸、满身都是,冬天自动好转;鼻梁上有青筋。咽喉红、流鼻血、扁桃腺肿,身上长期起疹子。这些都是身体寒湿重的一个警告信号。湿疹、鼻窦炎、哮喘就是一类病。 1、按摩疗程 (一)捏脊按摩 捏脊为首选。每天捏脊,功德无量。 6岁以下小儿以从下往上捏为主,哮喘的小儿最好上下都捏,以10遍为例,从下往上捏6遍,从上往下捏4遍。或者全部往上捏,但每捏完一遍伴随1次从上往下的轻推。6岁以上的小儿基本上以从上向下捏为主。刚开始,肩膀附近根本没法提起,肺俞附近只能捏起一大团,勉强能成团的向下推,到了腰部明显下去,一点也提不起来。第一次捏的时候儿子叫得那个惨,鼻涕眼泪口水到处都是。20遍,一遍也不能少。一周多以后,身体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先是捏完之后浑身发痒,长出无数的小疹子,有的象痱子,有的象湿疹、有的象过敏包包,总之那个多呀。先是处在背部肺俞附近,一层又一层,摸上去都麻手。后来发展到满脊背都是,再后来连手臂、手背、腿上,到处可见红色的疹子。有的疹子几个小时就消失了,有的要停留几天,有的很痒,有的不痒,这样的情形持续了几个月。书上说的排毒反应。 (二)经络病灶点按摩

(1)、爱咳嗽,肩胛骨附近有病灶,因为寒气多聚集在这一带。经常提捏大椎附近的肌肉, 尽快将肩胛骨附近的病灶找到并全部推开,可以用拨动、顺时针揉等方式, 时间最好选在夏天;冬天不建议做这么大的调理。 病情轻的,在肩胛骨的肺俞附近有竖向或横向的条索状硬块, 病情重的,会蔓延到肩胛骨的下方都有横向的条索状或疙瘩状硬结。哮喘或咳嗽发作时更明显,不发作时也会有,要按下去仔细寻找。 病程长,发作时还能摸到条索状的疙瘩, 不发作时很难摸到,这是因为寒气凝结,使得这部分的肌肉板结发硬,要先用艾盐包或艾条熏等加温的方式化开寒湿或者用抓捏的方式疏通,使得这部分肌肉变得柔软,然后就很容易找到了。 前后只用了10次左右就把哪些疙瘩给揉没了;从小就有的鼻炎和感冒后咳嗽不停的老毛病彻底好了。 (2)、脾经重点调理, 脾胃调理需要的时间很长,也最易反复, 重点调理的腹部的病灶。 先通过推腹慢慢腹部变得柔软, 慢慢病灶才会显露出来,是一个个硬结,肚脐的上下左右到处都是,一个个消灭。

最新中医健康保健知识宣传资料资料

中医健康保健知识宣传资料 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提前预防疾病,治未病。中医理论的著名代表作品是《黄帝内经》。中医养生来自古代精华医学,当代中医水平有所下降,而古代中医值得后人继续开发和研究 春季饮食注意事项 1.饮食要营养平衡 :春季强调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要保持相对比例,防止饮食过量、暴饮暴食,避免引起肝功能障碍和胆汁分泌异常。 2.春季饮食养肝为先 :按中医观点,春季养阳重在养肝,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的人更应注意在春季养阳。且春季是细菌、病毒繁殖滋生的旺季,肝脏具有解毒、排毒的功能,负担最重,而且由于人们肝气升发,也会引起旧病复发。 3.饮食要养阳 :阳气对人体起着保卫作用,可使人体坚固,免受自然界六淫之气的侵袭。目前除了蓼、蒿等野菜已较少食用外,葱、蒜、韭等都是养阳的佳品。 4.多食甜,少食酸:当春天来临之时,人们要少吃点酸味的食品,多吃些甜味的饮食,这样做的好处是能补益人体脾胃之气,如大枣、山药、锅巴等。 5.饮食要清淡:由冬季的膏粱厚味转变为清温平淡,饮食宜温热,忌生冷。在动物食品上,应少吃肥肉等高脂肪食物,因为油腻的食物食后容易产生饱腹感,人体也会产生疲劳现象。 6.平时要多喝水 :饮水可增加循环血容量,有利于养肝和代谢废物的排泄,可降低毒物对肝的损害。此外,补水还有利于腺体分泌,尤其是胆汁等消化液的分泌。 7.多食蔬菜人们经过冬季之后,大多数会出现多种维生素、无机盐及微量元素摄取不足的情况,如春季人们常发口腔炎、口角炎、舌炎、夜盲症和某些皮肤病等,人们一定要多吃点新鲜蔬菜,以便营养均衡,身体健康。 流感的预防措施 1.坚持开窗睡眠,但窗子不能开得太大,而居室内的空气要新鲜、流通。 2.在室内放置一些薄荷油或用米醋熏房间,以净化室内空气。 3.贯众是一味具有驱虫效果的中药,将0 . 5 克的贯众洗净,放置在水缸或水桶之中,每周换药一次,可以起到清洁水源的作用。

最新寒湿中医食疗方

寒湿中医食疗方 1 2 3 中医释义病证名。指伤于寒湿而致的病证。《素问·调4 经论》:“寒湿之中人也,皮肤不收,肌肉坚紧,营血泣,卫气去。”《素5 问·六元正纪大论》则谓:“寒湿之气,持于气交,民病寒湿,发肌肉痿,足痿6 不收,濡泻,血溢。”又:“感于寒湿,则民病身重胕肿,胸腹痛。”《伤7 寒指掌》卷四“脉沉迟而濡,身无热,但吐泻,口不渴,小水清利,身痛重著,8 或手足疼痛者,为寒湿,宜分渗兼温中,胃苓汤加炮姜、木瓜、重者,加附子。”9 [1]产生原因湿寒多为脾虚导致。若体外空气潮湿寒冷便会导致人体10 脾虚并且出现湿寒之证,人体内便会有湿寒之邪了。 11 1、寒湿之邪停留在经络,关节部位,要用祛风湿通络的药物。中药12 藤类多具有此种功效;还要根据身体上下肢的不同,选用不同的中药,如羌活一13 般用于上肢,独活多用于下肢。 2、寒湿之邪停留于脏腑,要选用入脏14 腑的化湿或者燥湿药。如藿香、陈皮、半夏、厚朴等。 3、寒湿之邪用15 药,还要看引起寒湿的具体病因。寒湿分为外湿和内湿,外湿多由于外感六淫16 之寒湿;内湿多由于脏腑阳气不足,尤其是脾肾阳虚导致的内湿。外湿宜祛邪,17 内湿要温补脏腑之阳气。若要解决湿寒之邪,便需祛湿温中。在饮食上不18 要食用生冷食物,以免伤脾加重湿寒。用山药50克、薏米250克、茯苓30克19 熬粥,在上午9:00服用,可健脾益气、祛湿升阳。坚持服用可令人体内湿寒20 之邪消失。[2]寒湿症状:面色发白、发青、发暗、发黑代表体内可能21 有寒。颜色越是发暗,就代表寒湿越重。 1、舌苔发白,代表体内有寒22 湿。 2、反复的口腔溃疡,代表体内有寒。 3、口臭时舌苔发23 白,代表体内有寒。 4、咳嗽时痰是稀白的,代表体内有寒。 5、24 流清鼻涕,代表体内有寒。 6、流出的汗是凉汗,代表体内有寒。 25 7、爱打喷嚏,特别是早上起来,遇风喷嚏不断,代表体内有寒。 8、

中医养生与健康学习资料

中医养生与健康 1.举例说明自然界中阴阳是怎样划分?说说阴阳偏盛与阴阳偏衰的 表现? 答:(1)事物和现象的阴阳属性是根据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现象或同一事物内部对立双方的性质、动态、位置、发展趋势等因素来划分的。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这种相对性,一方面表现为在一定的条件下,阴和阳之间可以发生相互转化,即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另一方面,体现于事物的无限可分性。 阳:凡是剧烈运动着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兴奋的; 阳;而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凉的、晦暗的、抑制的一方都属于阴 例如: 天地(《礼记·郊特牲》:“乐由阳来者也,礼由阴作者,阴阳和而万物得。”孔颖达疏:“和,犹合也,得谓各得其所也,若礼乐由于天地,天地与之和合则万物得其所也。) 日月(唐杜甫《阁夜》诗:“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宋苏辙《冬至日》诗:“阴阳升降自相催,齿发谁教老不回) 山丘的北面和南面(《诗·大雅·公刘》“相其阴阳,观其流泉。”) 特指北河星以北和南河星以南。(《史记·天官书》:“行南北河,以阴阳言,旱水兵丧。”张守节正义:“南河三星,北河三星,若月行北河以阴,则水、兵;南河以阳,则

旱、丧也。”) 寒暑。(《楚辞·九辩》:“四时递来而卒岁兮,阴阳不可与俪偕。”王逸注:“寒往暑来,难追逐也。”唐柳宗元《天说》:“寒而暑者,世谓之阴阳。) 春夏和秋冬。(《文选·古诗<驱车上东门>》:“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李善注:“《神农本草》曰:‘春夏为阳,秋冬为阴。’) 男女(宋高承《事物纪原·天地生植·阴阳》:“《春秋内事》曰:‘伏羲氏定天地,分阴阳。’”明归有光《贞女论》:“阴阳配偶,天地之大义也。”明程羽文《鸳鸯牒》:“不知世人阴阳之契,有缱绻司总统,其长官号氤氲大使,冥数当合者,须鸳鸯牒下) 人间和阴间(唐晅妻张氏《答夫诗》之一:“阴阳徒自隔,聚散两难心。”题解:“晋昌唐晅,娶姑女张氏,颇有令德。开元十八年,晅入洛,妻卒于卫南庄。后数岁,得归,追感陈迹,赋诗悲吟,忽见张氏前来……晅以诗赠张氏,氏亦裂带题诗以答(2)阴阳偏盛是指阴或阳的一方偏亢过盛,对另一方制约太过所导致的病理变化。包括: 阳胜则热(阳邪作用下,机体呈现出机能亢奋,产热过剩的阳偏盛病机,临 床表现为一系列实热征象的病证); 阳胜则阴病(阳胜病理变化对阴的制约过度,从而使阴呈现功能减弱的病理 状态,此即“阳长阴消”的过程。多表现在疾病过程中,由于阳热太盛,伤耗 阴液,则会引起阴液相对不足,津液亏耗的病证); 阴胜则寒(感受阴邪,体内机能阻滞或障碍,呈现出阴偏盛的病机,临床表 现为一系列实寒征象的病证);

中医药保健知识

中医药保健知识 预防流感中药方剂 成人漱饮方 【药物组成】金银花金克、大青叶6克、薄荷薄3克、生甘草3克。 【适用人群】易患咽喉肿痛或与流感病例有密切接触史者。 【服用方法】将4味中药加水适量,先行浸泡5分钟,火上煎煮10分钟左右,煎出液约150—200mL,过滤取汁。第2煎加水适量,直接在火上煎煮10分钟,过滤取汁,与第一煎药液合并后,分两次饮用。或将饮片加入开水中浸泡10分钟后连续饮用。 【用量】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连用7天。 【注意事项】请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本品为预防用药,不宜久服。 老年预防方 【药物组成】太子参10克、苏叶苏6克、黄芩黄10克、牛蒡子10克。 【服用方法】将4味中药加水适量,先行浸泡10分钟,火上煎煮20分钟左右,至煎出液约150—200mL,过滤取汁。第2煎加水适量,直接在火上煎煮20分钟,过滤取汁,与第一煎药液合并后,分两次饮用。 【适用人群】适用于老人及体虚,易于外感的人群。 【用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服5天;集体服药参照此方药物比例。【注意事项】 1 请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2 本品为预防用药,不宜久服。3 体质强壮者不宜服用。 孕妇预防方 【药物组成】白术6克、黄芩6克、苏叶3克、银花6克。 【适用人群】孕妇。 【服用方法】将4味中药加水适量,先行浸泡10分钟,火上煎煮20分钟左右,至煎出液约150—200mL,过滤取汁。第2煎加水适量,直接在火上煎煮20分钟,过滤取汁,与第一煎药液合并后,分两次饮用。 【用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服5天;

【注意事项】 1 请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2 本品为预防用药,不宜久服。 儿童预防方 【药物组成】芦根10克、桑叶5克、豆豉5克、银花5克。 【适用人群】儿童。 【服用方法】将4味中药加水适量,先行浸泡5分钟,火上煎煮10分钟左右,至 煎出液约150—200mL,过滤取汁。第2煎加水适量,直接在火上煎煮10分钟,过滤取汁,与第一煎药液合并后,分两次饮用。 【用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服5天,学龄前儿童减半。集体服药参照此方药物比例。 【注意事项】 1 请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2 本品为预防用药,不宜久服。 保健穴位 1.足三里它位于胫骨前缘外侧一横指处。《四总穴歌》说“肚腹三里留”,是指此穴统治胃肠的病症,有补气的作用。醉酒按足三里配3粒藿香正气胶囊,可 以保护胃气和解酒。针刺足三里能使胃肠功能增强,并对白细胞、血小板等具有 双向调节作用。针灸或按摩该穴可以预防感冒、胃肠疾病和中风,还可以保健长寿。 2.委中“腰背委中求”指凡腰背病症都可取委中治疗,此穴位于膝关节后腘窝中间。具有舒筋通络、散淤活血、止痛作用。尤其是老人患有腰背疼痛膝关节活 动障碍,可用小活络丹配合足三里、委中按摩和艾灸,效果最好。 3.列缺在腕横纹上1.5寸,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列缺穴为手太阴肺经的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通于奇经八脉的任脉。《四总穴歌》说:“头项取列缺”,说明针刺按摩列缺穴,不仅善疗偏头患,而且能疏通颈项部经络气血,可 迅速解除颈项疼痛和感冒不适症状,每日早晚各一次,也是5-7分钟。 4.合谷拇指弯曲按下虎口,指尖所指处即合谷穴。《四总穴歌》中“面口合谷收”,说明了合谷穴具有统治面口五官一切疾患的功能。合谷穴是止痛的特效穴,尤其是治疗头痛、牙痛,只要揉此穴即可减轻疼痛。用右手使劲地揉左手的合谷穴,接着换手,使用左手使劲地揉右手的合谷穴5—7分钟。一日两次即可。合谷穴能提高机体免疫力,有清热、宣发阳气、扶助正气的作用。 5.内关位于腕横纹上两寸的两条筋之间。“胸胁内关谋”中的内关有宁心安神、理气止痛等作用,因此中医经常用来医治心脏系统疾病,它对调节心律失常和缓

中医食疗养生的方法

中医食疗养生的方法 食疗养生是一种很健康的生活方式,而且现在药膳食疗也相当的流行。那么,中医食疗养生的方法有哪些呢?下面跟着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中医食疗养生的原则中医食疗养生定时进餐、适时五味 古代医家告诫人们,“先饥而食,食勿令饱;先渴而饮,饮勿太过”。《吕氏春秋。尽数》一文中也说“凡食之道,无饥无饱”,这和《黄帝内经》中所说的“饮食有节”一样包含了适时适量两层含义。现代医学已经证实,一些常见的胃肠疾病,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等疾病的形成,在诸多病因中,饥饱不调,不能按时进食,是致病的首要原因。 中医食疗养生营养均衡、谨和五味 人体新陈代谢必需的脂肪、蛋白质、糖、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富含于谷物类、豆类、蔬菜类、鱼肉类、禽蛋类等各种食物之中。各类食品的营养成份各有侧重,谷物类糖分多,鱼肉类脂肪多,禽蛋类蛋白质多,蔬菜类维生素多,食物要多样化,不能太挑剔,所以中医提倡“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食养原则。人是杂食性动物,食物品种多样,谨和五味,营养成份就均衡就全面。 中医食疗养生咸淡适宜、中和五味 不偏不依谓之中和,古人所说的“五味中和”是指各种食品的酸、

苦、甘、辛、咸各种味道要浓淡适度,宁淡勿浓。《吕氏春秋。尽数》说“大甘、大酸、大苦、大辛、大咸,五者充形,则生害矣”。五味过浓要损伤机体,五味过淡以不能激发食欲,因而要五味适度,即吃的时候口中舒服,吃了以后心中舒服,排泄时肠中通畅。如果只图吃的时候口中够味,吃后引发心中难受,排泄困难,则对身体有害无益。《养生论》“滋味煎其脏腑,醴醪煮其胃肠”,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中医食疗养生饥饱调匀、适量五味 《黄帝内经》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暴饮暴食除损伤肠胃,增加消化器官的负担而外,营养过剩也并非好事,从生理学观点看,营养成分越多,在新陈代谢过程中有毒的代谢产物就越多,代谢功能越旺盛,细胞的成熟和死亡也相应加快。有人曾用两组小鼠做实验,一组给予全量食物,由其任意摄取,另一组只给全量的80%。观察结果,全量食物组的平均寿命为36个月,而食量80%的平均寿命为55个月。所以“节食可以长寿”的观点是有科学依据的。 中医食疗养生的食谱1、银耳猪肝汤 把银耳放入温水中泡发,然后去蒂根并将其撕成片状备用;猪肝洗净、切成薄片备用;小白菜洗净,切成约5厘米长的段备用;姜切片、葱切段备用;把猪肝放在碗内,加入适量的生粉、盐、酱油,打入鸡蛋拌匀待用;沙锅加热,放油烧至六成热时,放入姜、葱爆香,之后加入大约300毫升水,烧开后加入银耳、猪肝,煮10分钟即成。 功效:具有补肝明目、润肺养阴、提高人体免疫力的功效。 2、山药青笋炒鸡肝

中医养生保健小常识

中医养生保健地小常识 相对西医来说,中医离我们地生活最近,也最为密切! 人人都知道,如果风寒感冒,熬点“生姜红糖汤”喝一喝,盖厚被子出一身汗,睡一觉后就神清气爽,感冒不治而愈.——其实,生姜、红糖、大蒜、葱白都是我们生活中常用地中药.我们在吃生姜地时候,感觉味道温辣,属于“温热”型 地中药. 而“薄荷”(比如我们吃地薄荷糖、用地薄荷牙膏等)则感觉有些凉丝丝,其实,薄荷也是常用地中药,属于““寒凉”型地中药. 中医为什么能治病呢?如果你发热属于热症,就用“寒凉”型中药(比如薄荷),让人体恢复正常值;如果你发冷属于寒症,就用”温热“型中药(比如生 姜),让人体恢复正常值,从而恢复健康. 以上,只是最简单地分类方法,也就是说,把疾病和中药只分为了两类:热 型、寒型. 事实上,中医地分类更加细密些,一般分成五类:风、热、湿、燥、寒.这种 分法实际上是”五行“地体现. 春天(木月)容易起“风”;夏天(火月)就会炎“热”;长夏淫雨霏霏产生“湿”气;秋天(金月)容易干“燥”;冬天就会“寒”. 下面,我们就说说日常生活中常见或者时常听说地中药: 祛风药:能让“风”型地疾病发散. 生姜(偏热);薄荷(偏寒);菊花这是生活中最常见地.你可能没想到吧,吃个薄荷糖、喝碗菊花茶,都能够达到“发散”病邪地作用. 祛热药(寒凉药):能够驱除“热性疾病”.

大家都会记得,在非典期间,为了防止发烧症状地非典,一时间,板兰根成为药店里最强手地药物,那只很长时间脱销,那时候,要送礼,一大袋板兰根是最为贵重而有情谊地礼品.非典地症状是发烧,而板兰根地特点是“寒型药”,能 有驱散热疾之效. 黄连,是大家最熟悉地中药,“良药苦口利于病”,说地就是黄连. 祛湿药:能够泻利祛湿、化瘀活血、理气化滞(注意:“湿”地概念很广, 包括痰、瘀、滞等). 冬瓜皮,也是中药,如果小便不通,冬瓜皮煮汤就能很快通畅水道.而巴豆,是大家在电影中常看到地,古人捉弄人和喜欢让对方误食巴豆,这样就会让人大 泻不止. 月季花,也是中药;桃仁,也是中药.你可以想象:武侠小说中,桃花岛上地黄药师,能用月季花、桃仁制造化瘀活血地妙药,避免武打争斗中地淤血之 疾. 祛燥药:能够驱除“燥性疾病”. 杏仁能够润燥,秋天常喝杏仁茶,能够起到润燥通肺地作用(秋天属金、肺). 蜂蜜也是中药,如果老年人大便干燥不畅,蜂蜜具有润华、宣泄地功效,喝 点蜂蜜,很开能够通泻肠道,畅通大便. 祛寒药(温热药):能够驱散“寒型疾病”. 花椒、胡椒,都能让人吃得满头大汗(陈佩斯在春节晚会小品中就演过一个喜欢猛撒胡椒粉、吃面条大汗淋漓地人).花椒、胡椒就是典型地热型中药. 这样,我们对中药有了简单而直观地认识. 其实,以上我们对中药只是说了一半,现在开始说剩下地另一半.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中药包括两大类,一大类是用于“祛邪”,即对病邪(具体指上节所说地“风、热、湿、燥、寒”六邪)进行驱逐.——中医上对这类疾病称为“邪实”.

中医食疗与养生(精)

中医食疗与养生刘维忠 二 O 一二年十一月 目录 一、慢性病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选择 (3) 1.管理是慢性病防治的最高境界 (3) 2.食疗是慢性病调理的首选方法 (4) 3.运动是最好的药 (10) 4.无药治疗是慢性病最重要的治疗手段 (11) 5.心情 (11) 6.中医谚语和顺口溜 (11) 7.慢性病治疗的原则............................................. 16 二、慢性病的食疗和管理 (16) 8.糖尿病的食疗与管理 (16) 9.高血压的食疗与管理.......................................... 17 10.失眠的食疗与管理.......................................... 18 11. 高血脂和肥胖症的食疗与管理.............................. 20 12. 其他疾病的食疗与管理....................................... 20 13. 鸡蛋妙用 (28) 一、慢性病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选择 1.管理是慢性病防治的最高境界。

上世纪 70年代美国慢性病大幅上升, 医疗费用占国民收入的 18%,经过 10年的预防和健康教育收到超级回报,高血压下降 55%, 糖尿病下降 50%, 脑卒中下降 75%, 医疗费用只是 10年前的 10%。 慢性病的管理是预防慢性病的最重要方法。其内容包括:记录自己疾病的变化规律,并按时记录,如高血压者每天量血压并记录.糖尿病也要定期测定餐前餐后血糖水平并记录;观察自己的生活习惯对疾病变化的影响并记录,比如,晚上喝了酒,第二天血糖升高了,就记录下来;调整自己的生活习惯, 改善自己的健康状况,比如今天没有运动,明天血压或血糖高了,就要提醒自己加强锻炼。 慢性病管理三个关键词:记录、观察、调整。又比如卫生厅开展的对白血病、肾衰竭、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调查和预防中发现,装修和家具污染容易造成白血病,卫生厅与教育厅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学校召开家长会宣传这方面的知识,调整装修行为减少白血病。与农业、林业、旅游等发文发展中医相关产业,预防疾病。如,农民从日光温室潮湿的环境出来受风后关节炎多,卫生厅与农业厅下发文件改造大棚,建设缓冲间,并艾灸关节,关节炎就会减少。与农业厅联合下发文件发展药菜两用蔬菜产业,调理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 性病。与农业厅联合下发文件,发展牛奶安全草产业,减少激素、抗菌素对牛奶污染。卫生厅号召在村级做三件事:建设 50面健康文化墙,一病一墙,把食疗方,内病外治方,民间单验方等写在墙上,群众有什么病去什么墙抄方子。由村医组织在村级开展健康沙龙, 农民互相交流慢性病管理经验和防病知识。今年给农民教 6项中医适宜技术和保健知识。包括盐袋治疗 13种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腹泻、感冒等。 2.食疗是慢性病调理的首选方法。 古人说,凡膳皆药,药食同源,寓医于食。孙思邈说,凡欲治病,先以食疗,食疗不愈,后乃药尔。不论中药西药,是药三分毒,部分降血压药降性欲。部分降血糖、降血脂药容易造成严重肝肾疾病。激素易诱发糖尿病。实践中对食疗的基本认识。中医樊正伦女儿上学时 400名学生食物中毒,附近医院全满了,他没有上医院,煮了一锅绿

中医养生学.

1 丽水学院 教案 课程名称:中医养生学 课程代码: 授课专业班级:全校公选课 授课教师:陈力 职称:副教授 院别:医学院 开课学期:11/12 学年第一学期 年月日 2 教案一 一、授课题目: 第一章中医养生学概述 二、教学时间安排: 2 学时 三、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中医养生学的概念;熟悉中医养生学的任务;了解养生学的性质和特点。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中医养生学的概念;健康与亚健康; 难点:中医养生学的性质和特点。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 课堂讲授为主,适当提问、讨论和举例,利用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设计 提出问题(2 分钟) 同学们是否了解中医?是否接受过中医治疗?吃过哪些中药、草药等?引发 同学们思考,激发学生学习中医养生学的欲望、好奇与兴趣。 绪论——同步播放多媒体课件 一、养生与中医养生(10 分钟) 1.养生: 根据生命发展的规律,采取能够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 的手段,所进行的保健活动。 养:护养、保养、调养、培养、补养; 生:生命、生存、生长。 养生:保养生命,养护生命。 2.中医养生: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根据生命发展的规律,采取能够保养身体,减少疾病, 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手段,所进行的保健活动。 3.养生之道: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4.养生保健: 养生相当于现代医学中所说的保健活动,所以,有时养生与保健合称为“养

生保健”。 3 二、健康与亚健康(23 分钟) (一)健康 没病可以看作是健康吗? 指身体、心理、社会适应完全处于良好的状态,而不仅仅是单纯的没有生理疾病或身体虚弱的状态。 指身体、心理、道德、社会适应完全处于良好的状态,而不仅仅是单纯的没有生理疾病或虚弱状态。 (1)躯体健康(生理健康): 是指人体结构完整,生理功能正常。 (2)心理健康: 情绪稳定,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知足常乐,有良好心理状态。人与人之间具有同情心、爱心、和睦相处,善于交往。 (3)社会适应能力: 指人的各种心理活动和行为都能适应复杂的环境变化,为他人所理解和接受;并能主动地适应和改善现实环境。 (4)道德健康: 不以损害他人利益来满足自己的需要,有辨别真伪、美丑、荣辱、是非的能力;按社会公认的准则约束、支配自己的言行。 (二)健康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衡量健康的一些具体标志: 1.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任务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各种环境的变化; 5.对一般感冒和传染病有一定抵抗力; 6.体重适当,体态匀称,头、臂、臀比例协调; 7.眼睛明亮,反映敏锐,眼睑不发炎; 8.牙齿清洁,无缺损,无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 9.头发光洁,无头屑; 10.肌肉、皮肤富弹性,走路轻松。 概括为“五快”和“三良好” “五快”——生理健康: 1.吃得快: 进餐时,有良好的食欲,不挑剔食物,并能很快吃完一顿饭。 4 2.便得快: 一旦有便意,能很快排泄完大小便,而且感觉良好。 3.睡得快: 有睡意,上床后能很快入睡,且睡得好,醒后头脑清醒,精神饱满。 4.说得快: 思维敏捷,口齿伶俐。 5.走得快:

【中医治疗】体内湿气去除十八法(非常实用的方法)

【中医治疗】体内湿气去除十八法(非常实用的方法) 人体的病来源于身体内的湿气 一、湿气--万恶之邪现在人,吃肉吃得太多,吃 的食物里有污染,运动量少,身体阴盛阳虚,湿邪内郁,所以大便无法正常。为什么成型的大便很少呢?中医里讲,脾虚则便溏,中国人本应以五谷杂粮为食,现在以肉食为主了,很多人一天不吃肉就觉得很亏,长期这样,伤害的是脾胃,脾是运化水湿的,脾受到伤害,水湿不能完全运化,就在身体内堆积。所以,大便不成形意味着脾虚,也意味着体内有湿气。在致病的风、寒、暑、湿、燥、火这“六淫 邪气”中,中医最怕湿邪。湿是最容易渗透的。湿 邪从来不孤军奋战,总是要与别的邪气狼狈为奸。湿气遇寒则成为寒湿,这就好比冬天的时候,如果气候干燥,不管怎么冷,人都还是能接受的,但如果湿气重,人就很难受了。南方的冬天比北方的冬天更令人难受,就是因为南方湿气比较重,寒湿袭人。湿气遇热则成为湿热,这就好比夏天的桑拿天,有热又湿,让人喘不过气来,明显不如烈日当空、气候干燥的时候来得痛快。湿气遇风则成为风湿,驱风很容易,但一旦成了风湿,就往往是慢性疾病,一时半会儿治不好了。湿气在皮下,就形成肥胖,也是不好处理的健康问题…… 为什么现代人的病那么复杂,那么难治?因为他们体内有湿,

体外的邪气总是和体内的湿气里应外合,纠缠不清!以前仅仅盛行于我国西南的川菜,现在风行全国?就是因为川味是辛辣的,以前只有生活在湿邪比较重的西南一带人需要用它来化解体内的湿气,现在,全国人体内都有湿气了,都需要辛辣来化解,于是大家本能地爱上了川菜。 二、判断湿气的方法有病的人体内,是顽固的湿邪;貌似健康的人体内,也有湿邪埋伏在那里伺机行事。那么,怎么能判断自己体内是不是有湿呢? 1、看大便:什么样的大便才是正常的呢?“金黄色的,圆柱体;香蕉形的,很通畅”。(1)如果大便不成形,长期便溏,必然体内有湿。(2)如果大便成形,但大便完了之后总会有一些粘在马桶上,很难冲下去,这也是体内有湿的一种表现,因为湿气有黏腻的特点。(3)如果不便于观察马桶,也可以观察手纸。大便正常的话,一张手纸就擦干净了。但体内有湿的人,一张手纸是不够用的,得三到五张才能擦干净。(4)如果有便秘,并且解出来的大便不成形,那说明体内的湿气已经很重很重了,湿气粘腻性让大便粘在肠子上,被肠子吸收,而不让它排出体外。这样,粪毒入血,百病蜂起,而一般的医生往往就病论病,而不明白病根在于体内的湿气,胡乱治疗,这是更可怕的事情。 2、看起床的状态:有的人,每天早上七点该起床的时候还觉得很困,觉得头上有种东西再裹着,让人打不起精神,

中医四季养生知识讲座

中医四季养生 春 中医认为春属木,主升发,肝气旺。春时,阳气初升,万物萌发,正、二月间,乍寒乍热,宿疾复发,时令病起。养生应顺应人体阳气始生的特点。 1.春天犯困怎么办呢? 人们在春天容易犯困,一定要克服春困莫贪睡,每天睡眠要适当,最好晚睡早起(相对于冬季而言),适当穿着宽松衣服,以舒缓形体,使气血流畅,以适应春季阳气上升,万物勃生的变化。还要保持神情舒畅,做到心胸开阔、轻松愉快,乐观向上,忌孤坐独居,戒郁怒伤肝。 2.春天饮食注意什么? 春季要顺势温补升阳气,因早春仍有冬日余寒,多食辛甘发散之品,如山药、大枣、扁豆、菠菜、香菜、韭菜、大蒜等,少食酸涩收敛之味,如酸奶、山楂、金橘等。 3.俗话说“春捂秋冻”,为什么要“春捂”? 春季阳气初升,寒冷渐退,人体对冷暖多变的早春天气还不太适应,所以要注意防寒,应多穿点衣服“捂一捂”,以免遇天气突变、气温骤降而受寒生病。 由于春季早晚温差较大和冷暖多变,心脑血管病变(如高血压、冠心病、脑中风等)也宜在春季容易发作,这类患者冬衣不可顿减,应根据气温的变化增减衣服,以适应春天气温冷暖的变化。

4.为什么春季易发生传染病? 春天气温上升,细菌、病毒(中医称邪气)也随之繁殖生长,加上春天人们户外活动增加,容易引起流感、麻疹、流腮、流脑、肺炎、肝炎等传染病(时令病)的发生,甚至流行。所以要随时注意避开此类邪气,避免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注意饮食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正气内存,邪不可干”。春季应多参加室外活动,可根据自己年龄、体质,宜选取公园、广场、庭院、湖畔、河边、山坡等空气新鲜之处,选择慢跑、散步、打拳、保健操等适当的锻炼项目,以增强身体抵抗力,防御春季传染病。 夏 中医夏认为属火,主于长生,心气旺。夏时,阳气较盛,是万物生长繁荣、茂盛的季节;且阴气内伏,暑毒外蒸。气候炎热、高温而多雨,多有暑湿之邪侵扰。夏季养生应顺应人体阳气充盛的特点。 为什么把夏季又称为“苦夏”?“苦夏”要注意什么? 人们称夏季为“苦夏”(“疰夏”),是因为在连日的高温情况下,会出现睡不好、吃不香、没精神、易烦躁等现象。 中医认为“暑易伤气”“暑易入心”,因此在炎热的夏季尤其要注意精神的调养。要疏调情志,保持健康向上、神清气和、快乐欢畅的状态,从而使心神得养。 夏季的饮食,应以清淡爽口、具有清热祛暑、健脾益气功效的食物为主,如鲜藕、丝瓜、黄瓜、冬瓜、西红柿、薏苡仁、莲子、红小豆、

中医养生饮食健康知识大全

中医养生饮食健康知识大全 饮食与人的健康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错误的饮食习惯会给人的身体健康带来许多危害。下面是本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医养生饮食健康知识,希望大家喜欢! 中医养生饮食健康知识:注意七个饮食误区 误区一:食物相克要当心 蒜葱同食伤胃、酸奶香蕉一起吃致癌、海鲜遇到维生素C会生成砒霜……食物相克理论一直流传甚广。医生表示:“这些说法95%以上是胡说八道,4%有点道理,但经不起推敲,1%可能成立但完全不必在意。” 专家举例说,有人说海洋污染严重,海产品多含有重金属五价砷,果蔬富含的维生素C,会助其在体内发生还原反应,形成砒霜。但真相是:首先,海洋污染并没有如此严重,即使海产品含砷,也是微量的;另外,人体不像试管,食物也 不是纯化学物质,相互间发生反应的程度是微弱的,根本不必过于担心。 误区二:晚餐最丰盛 快节奏的生活中,很多人早餐、午餐往往随便凑合,晚上回家就吃得十分丰盛。 对此,美国营养专家表示,一日三餐都很重要,无法分出主次,忽视早餐和午餐将直接影响白天的工作状态,太看重晚餐则会导致肥胖、影响睡眠。专家建议,一日三餐应进行合理分配,一般来说,早餐应占全天总能量的25%~30%,午 餐和晚餐均占30%~40%。调查显示,国人的早餐质量普遍不高,需格外重视。 误区三:食物分“好”和“坏”

就像人们习惯把人分为“好人”、“坏人”,食物也常常被扣上“好食物”或“坏食物”的帽子。 营养师认为这种说法太武断了,“没有绝对不好的食物,只有不好的饮食习惯”。专家对此表示:“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脂肪。”很多人认为摄入太多脂肪会增加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但这只对脂肪摄入超标的人群具有指导意义,对于偏远、贫困地区营养不良的孩子就不太适用。脂肪也有“好”的一面,适当补充可以促进生长发育,提供能量。 误区四:精米白面最养人 精米白面口感细腻,的确更招人喜欢。但在美国营养专家看来,长期食用精米白面无益健康,吃点儿粗粮反倒更好。专家表示,米面加工过细会损失大量营养,特别是膳食纤维、 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因此,人们每天适当吃些粗粮(50克~100克为宜)才是明智的选择。 误区五:越贵越有营养 营养和价格成正比吗?营养专家并不认同。专家指出,燕窝、鱼翅、鲍鱼等价位高的食物,其营养价值并不突出。 以鲍鱼和鸡蛋为例,两者营养成分没有多大差别,但价格却差距悬殊。还有很多人青睐进口水果,认为其营养价值更高,事实并非如此。国产水果和进口水果在营养价值上是一样的,反而进口水果漂洋过海,维生素C含量会大打折扣。因此,选购食物时,不要迷信价格,当地、应季、新鲜的食物更好。 误区六:少吃主食更健康 近年来,我国居民主食吃得越来越少,与20年前相比,每人每天少吃了2两多主食。这一问题在美国同样存在。 美国专家表示,主食是饮食的基础,低碳水化合物饮

《中医食疗方》

中医食疗保健方 醒酒 中医认为,酒是湿热之物,其出路有三条,从汗而出,从消化道而出,从小便而出。所渭解酒,从中医来说,就足一个药物与邪,相争的过程。可以解酒的物质,包括葛根、西瓜、莲藕汁、梨、甘蔗汁、白萝卜等等,这些东西从本质上来说,都是清热利湿之物,在疗效疗面,它们相互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1、醒酒食疗:豆制品 绿豆芽250g,煎汤代茶饮。绿豆芽味甘,性凉。功可清热、醒酒、解毒、通利二便,主治伤酒。 2、醒酒食疗:蔬菜新鲜白菜心切段,加醋、盐、香油、大蒜等调料拌匀,生食。白菜味甘,性微寒,功可解酒毒、利小便。 3、醒酒食疗:水果,苹果、酸石榴、橘、西瓜、杨梅、梨、桑椹、柑、柚、橙子、草莓,直接食用或榨汁饮用。以上水果均有助于解酒、醒酒。适合饮酒过多、烦热醉酒者食用。 中医养胃 1、原料:1个猪肚、100克胡椒 做法:首先将猪肚洗净,然后把胡椒放进猪肚当中,接着拿线将猪肚缝起来,然后再将猪肚放进砂锅中,加适量的水煮熟即可。煮好之后,将猪肚去除,然后把缝起的线剪开,将里面的胡椒倒出来,将猪肚切成条或者是块状,食用猪肚,喝汤。功效:调养肠胃,肠胃状况不佳的人可食用。 2、白萝卜泡菜 原料:白萝卜半根、生姜5片、紫苏梅10粒、荸荠5个。做法:

白萝卜去皮刨丝,生姜刨丝,荸荠削皮切片。调味料可以使用菠萝醋、百香果汁、粗盐或者紫苏梅。将所有材料加调味料拌匀即可。 3、花生小米粥 材料:小米50克,花生仁50克,红小豆30克,桂花糖、冰糖各适量。做法:(1)将小米、花生仁、红小豆放入清水中浸泡4小时,然后淘洗干净,待用;(2)锅中注入适量清水,加入花生仁、红小豆煮沸后,改用小火煮30分钟;(3)放入小米,煮至米烂,花生仁、红小豆酥软,再加入冰糖、桂花糖即可。功效:小米味甘咸,有清热解渴、健胃除湿、和胃安眠等功效,内热者及脾胃虚弱者更适合食用它。有的人胃口不好,吃了小米后能开胃又能养胃,具有健胃消食、防止反胃、呕吐的功效。可根据个人口味添加大枣、红豆、红薯、莲子、百合等,熬成风味各异的营养粥。 4、瘦肉蘑菇汤 原料:鲜蘑菇100克,瘦猪肉100克,花生油、食盐。 做法:将蘑菇、猪肉洗净,都切片,放入砂锅中,加入清水适量煮汤,待汤浓、肉熟后,加入花生油食盐、味精调味即可。可常食。功效:汤浓肉香,有健脾益肾,护胃养胃之功效。 感冒 感冒俗称伤风。中医认为主要由风邪所致。常由风寒、风热引起。风寒感冒:主要表现发热怕冷,恶风,鼻塞,流清涕,咳嗽,痰白色,身痛无汗,苔薄白滑,脉浮紧有力。宜选用散寒祛风解表法进行治疗。风热感冒:主要表现发热,怕风,咽干或痛,咳嗽,痰粘,鼻塞,流浓涕,出汗,苔薄黄舌尖红,脉浮数。治疗宜祛风清热解表。 风寒感冒食疗方:

中医养生保健学试题

中医养生保健学试题 请选出一个最佳答案填入答题卡中。 1、养身保健的根本目的是: A、延长生命 B、减少疾病 C、保持健康,养性延命 D、提高生活质量 E、预防疾病 2、下列哪项不是中医养生保健的基本特征: A、协调明阳 B、整体动态 C、和谐适度 D、综合实用 E、适应广泛 3、下列哪项是社区养生调查资料的重点材料: A、居住情况 B、饮食习惯 C、社交活动形式 D、健康状况和社区环境状况 E、发病情况 4、社区健康评估性诊断应分清下列哪三级: A、家庭、个人、自然情况 B、社区、家庭、个人 C、社区、家庭、社会支持 D、家庭、个人、心理状况 E、社区、家庭、自然情况 5、下列哪项不是社区养生保健定期回访的内容: A、居民健康情况 B、社区养生保健需求变化 C、评价养身保健的利用度,成效,缺陷 D、评定社区养身保健服务的质量 E、改善社区人际关系 6、我国最早的食疗专著是: A、皇帝内经 B、饮食须知 C、山海经 D、汤液论 E、饮膳正要 7、中医养身学理论的本三原来自于: A、周易 B、皇帝内经 C、庄子 D、论语 E、道德经 8、下列哪项不是中医养身保健学的基本观念: A、生命观 B、运动观 C、权衡观 D、和谐观 E、健康观 9、“行持神以立,神须形以存”体现了中医养生保健中的哪项基本观念: A、寿夭观 B、生命观 C、和谐观 D、权衡观 E、健康观 10、中医的四维健康观的内容是: A、形体、心理、饮食、道德 B、形体、心理、社会、运动 C、心理、社会、饮食、道德 D、形体、饮食、运动、道德 E、形体、心理、道德、社会 11、下列哪项不是形体生理健康的特征: A、形体壮实 B、须发润泽 C、牙齿坚固 D、记忆良好 E、双耳聪明 12、中医养生保健的基本原则是: A、正气为本,天人相应,形神合一,动静结合,协调阴阳,杂合以养,预防为主,知行并重 B、整体为主,天人相应,形神合一,动静结合,协调阴阳,杂合以养,预防为主,知行并重 C、正气为本,天人相应,形神合一,修德怡神,审因施养,杂合以养,预防为主,知行并重 D、正气为本,天人相应,形神合一,动静结合,审因施养,杂合以养,预防为主,知行并重 E、正气为本,天人相应,形神合一,动静结合,审因施养,杂合以养,预防为主, 辨证遣药 13、“正气为本”的养生原则包含下列哪项内容: A、护肾保精,调理脾肺,清静养神,顺应自然 B、护肾保精,调理脾肺,清静养神,慎避邪气

改善寒湿体质

很多女性都是湿寒体质,冬天一到便手脚发冷,怎么也暖和不起来,怎么办好呢?不如来看看中医是如何用饮食来调养身体,去湿除寒。与你分享冬季养生知识,快来看看吧,用美味的食物便可让你不再害怕寒冬,体质也越来越好喔! 常被告诫吃冰冷的食物对身体不好吧!很多女生长期的饮食和生活习惯,造成体质偏寒,加上闷湿的气候,结果形成寒湿体质。 寒湿体质最大的外显症状就是身体浮肿,年轻女生尤其容易下半身水肿,不仅看起来肥胖而已,也因为长期的血循差、代谢慢,久而久之,恶性肿瘤也易上身,严重影响健康!你千万不可不慎喔! 什么是寒湿体质? 简单的说,寒就是血液循环差,湿就是身体内的水份过多,无法正常的代谢。一般而言,会先得到湿性体质,如果不加以调养,就演变成寒湿体质啰!通常女性先天性体质偏阴,比较容易有寒湿体质喔! 什么你会成为寒湿体质? 冬天天气寒冷,血液循环会变差,而到了夏天,照理说该让身体排汗,代谢体内的废物,但有些人因为天气太热,猛吃冰凉的食物、狂吹冷气、熬夜.造成身体偏寒,循环变差;久而久之,身体水份无法正常代谢出去,而逐渐转变成寒湿体质。 寒湿体质非调不可的原因 寒湿体质首当其冲会影响血液循环及肠胃功能,最明显的就是当一吃冰冷的食物,或腹部靠近冰冷的环境,马上就会想拉肚子。接下来会造成脾肾受损(中医指的脾是消化系统;而肾则指大脑皮质、内分泌、骨骼、泌尿道系统等),会引起掉头发、记忆力减退、耳鸣、失眠、静脉曲张.等等; 情况严重者还会导致肾功能变差、肾脏萎缩,还可能必须洗肾呢! 如果再不调整,则极可能得到癌症,或长良性、恶性肿瘤,这是因为体质寒冷会影响血液循环及废物代谢,让病症有机会形成的缘故喔! 从饮食改善寒湿体质 寒湿体质的你,绝对要少吃的食物. (1)寒凉性食物 水果.西瓜、甜瓜、橘子、柿子、柚子、 甘蔗、番茄、奇异果、椰子等。 蔬菜.苦瓜、竹笋、酸菜、白菜、芦荟、 茄子、芦笋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