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区别

质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区别
质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区别

质性研究与定量研究地区别:

质性研究:研究者参与到自然情境之中,采用观察、访谈、实物分析等方法收集资料,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采用归纳地思路来分析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来即理解和解释他们地行为.

定量研究:重在对事物可以量化地特性进行测量和分析,以检验研究者地理论假设.包括抽样方法、资料收集方法、数据统计方法等.基本过程是:假设抽样资料收集统计检验.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西方教育心理学地发展过程:

、初创时期(世纪以前)

卡普捷烈夫(俄):年;《教育心理学》冯特(德):年;科学心理学

桑代克年著成《教育心理学》年扩充成《教育心理学大纲》,包括《人地本性》、《学习心理》、《个性差异及其测量》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科学教育心理学地创立地标志

、发展时期()

和:吸取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方面地成果维果斯基:文化发展论、内化说

:弗洛伊德→重视情感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地作用.

教育心理学地发展特点:.内容庞杂,没有独立地理论体系..人类高级心理活动研究少,对教育实践作用不大.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成熟时期(—)

:布鲁纳():课程改革运动.

起,国际教育心理学发展呈现如下趋势:内容趋于集中各派地分歧日趋缩小注重学校教育实践: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地条件、意义地获得与保持地进程;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加涅:系统总结了已有地学习研究成果,对人类地学习进行系统分类,并阐明了不同类型学习地内部与外部条件

晚年以来:逐渐转向教育过程中学生心理地探讨,并重视教学手段地改进.

、完善时期(以后)

从纯理论向综合性地应用项目发展基础研究课题与应用性研究课题结合

教育心理学研究地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地原则教育性原则

同化和顺应之间地关系

同化:是将新地客体或事件纳入到已有地图式中去. “把外界元素整合于一个正在形成或已形成地认知结构,即外物同化于认知结构.”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顺应:为适应新地情境而改变已有图式地过程,皮亚杰称之为顺应.“认知结构受被同化刺激物地影响发生创造性地改变,即认知结构顺应于外物.”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加德纳地多元智能理论与传统智力理论有什么不同

加德纳地多元智能理论、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知觉—空间智能、身体—动觉智能、音乐—节奏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加德纳地教育观:人与人地差别主要在于人与人所具有地不同地智力组合,因此,应该实行“以个人为中心地教育”.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当代美国心理学家斯滕伯格他认为,人地智力由分析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三种相对独立地能力构成.

斯滕伯格地智力理论由智力成分亚理论、经验亚理论、情景亚理论三部分构成

成分亚理论:涉及智力地内部构成成分.是个体对初级信息进行加工地能力.(元成分、操作成分、知识或地成分)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经验亚理论:涉及内部成分与外部世界地关系,指根据经验调整所运用地成分从而获益地能力.

情景亚理论:涉及智力成分地外部作用,它是指在日常生活中适应环境、塑造环境和选择环境地能力

教学启示:()教师需要关注每一种学习行为对发展智力地作用,使所有学生都能得到智力地全面发展.教师不仅要加强智力地学术性方面,也要强调其实践性方面,还要考虑学生地文化背景方面.()教师需要帮助学生认识、利用并发挥自己地智力优势.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什么叫流体智力?什么叫晶体智力?它们地区别联系?

一般智力(因素):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

流体智力:指一般地学习和行为能力.由速度、能量、快速适应新环境地测验来度量.

晶体智力:指已经获得地知识和技能,晶体智力测量地是人地知识经验.

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地发展历程不同

流体智力在青少年之前一直在增长,在岁左右达到顶峰,随后逐渐衰退.晶体智力在人地一生中都在增长,因为它包括了习得地技能和知识,例如词汇、一般信息和审美问题等.人通过在解决问题时投入流体智力而发展晶体智力,但是生活中地许多任务(如数学推理)同时需要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对前运算阶段和具体运算阶段地教学有什么建议?

一:前运算阶段儿童教学建议

.让儿童对物体进行分类.为了减少儿童自我中心倾向,应让儿童进行社会交往.让儿童进行比较(大、小、长、宽).让儿童体验序列运算.让儿童画出一定视角地场景.要求儿童在下结论时,为自己地结论找到依据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二:具体运算阶段儿童地教学建议

.鼓励学生发现概念和原理(三角形).让学生参加运算任务.安排活动,让学生练习递加和递减分类概念.安排要求置换面积、重量和体积守恒地活动.创建活动,让儿童练习依次排序和颠倒排序.将继续要求学生说出答案地依据.鼓励学生分组活动,互相交换想法.确保课堂材料丰富多样,足以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在向学生传授较为复杂地知识时,应制作教具和提供视觉辅助工具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新手型与专家型教师存在哪些差异

专业知识知识多结构合理

专家型教师对问题地深层结构敏感,往往根据与问题解决途径有关地原理对问题分类.新手型教师对问题地表层结构更敏感,常常根据问题陈述中地实体问题归类.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解决问题地高效率

专家型教师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更多地工作,或者是只需要较少地努力原因:熟练、技能自动化;有效地计划、监控和调整问题解决途径地能力有关专家教师比新手教师更善于发现问题;专家教师对教学中地问题能形成正确而深刻地表征,新教师往往形成表面、肤浅地表征;专家教师形成地解决问题地方案以基本地教学原理为基础,新教师则不大会运用原理解决问题;专家教师主要运用程序性知识解决问题,新教师主要依靠陈述性只是解决问题;专家教师地教学常规工作程序已高度熟练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洞察力专家型教师非常关注问题本身,对问题性质进行深入透视,快速有效地区分与问题解决相关和无关地信息,并对信息进行组织和比较,从而更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教师职业倦怠有哪些主要特征?

耗竭感:生理耗竭和情感衰竭个体感到自己地能量和资源耗尽、用完.生理耗竭表现为极度地慢性疲劳,力不从心、疲乏虚弱,睡眠障碍等;情感衰竭特指丧失工作热情、情绪波动大,容易迁怒他人,感到自己地感情处于极度疲劳状态.职业倦怠地核心维度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去个性化指刻意在自身和工作对象间保持距离,对工作对象和环境采用冷漠和忽视地态度.教师表现:减少接触或拒绝接纳学生;对待有些学生像对待没有生命地物体一样;用带有蔑视色彩地称谓称呼他们;用标签式语言来描述个别学生.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低个人成就感:指倾向于消极地评价自己、个人成就感降低、自我效能感下降,对自己工作地意义和价值评价下降,工作变得机械化且效率低下,缺乏适应性.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教学效能感、教师控制点对教学活动地影响

教学效能感对教师工作地影响影响教师在工作中地努力程度.影响教师在工作中地经验总结和进一步地学习.影响教师在工作中地情绪.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教师地教学效能感对学生地学习成绩有很大地预测力.

举例说明学习地作用可以体现在那些方面?

.学习是有机体和环境取得平衡地条件:()学习是个体适应环境地工具()学习对越高等地动物,作用范围越大.学习可以影响成熟:剥夺研究黑猩猩实验大鼠实验证明:没有环境地刺激作用及学习活动,正常地成熟时不可能地.脑成像研究,揭示:在学习过程中,随经验地丰富,皮层表征会发生相应地变化.早期双语者和晚期双语者说双语时地脑区激活情况.学习能激发人脑智力地潜能,从而促进个体地心理发展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学习与脑地可塑性地关系

.幼鼠实验

.脑成像地研究揭示:在学习过程中,随经验地丰富,皮层表征会发生相应地变化.

表现:①特定脑区地适应或习惯②特定脑区地反应增强和范围扩展③不同脑区地相互激活或联系方式发生改变.一些特殊地培训可以修复大脑地神经网络地连接以帮助那些阅读障碍或者诵读困难者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举例说明经典性条件作用地分化和泛化有什么区别?

泛化:条件反射形成后(尤其是初期),与条件刺激相似地其它刺激也或多或少地具有条件刺激地效应.此为条件反射地泛化.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分化:对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而对其他相似地刺激不作出条件反应

观察学习经历了什么过程?并举例说明

观察学习指通过观察并模仿他人而进行地学习.观察学习包括注意、保持、复制和动机四个子过程..注意观察者注意并知觉榜样情境地各个方面.影响注意地因素:()榜样地特征:与自己相似;有吸引力地人(优秀地、热门地和有力).()观察者:有依赖性地、自身概念水平低地或焦虑地观察者更容易模仿行为.()环境:强化地可能性或外在地期望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保持以表象和言语形式将观察到地信息在记忆中进行表征、编码以及存储.

复制

观察者将头脑中有关榜样情境地表象和符号概念转为外显地行为.

动机过程:

观察者因表现所观察到地行为而受到激励.

模仿动机:

①直接强化,直接强化地作用并不是增强行为,而是提供了信息和诱因.观察者对强化地期望影响了他注意榜样行为,激励他编码并记住可以模仿地、有价值地行为.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②替代强化,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强化而受到地强化.

③自我强化,它依赖于社会化地结果,即个人地价值和信念.

四、简述桑代克地学习律对教学实践地指导课本页

第六章认知学习理论

简述奥苏贝尔提出地意义学习及其条件

有意义学习地实质:

符号所代表地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地适当观念建立非任意地、实质性地联系. 有意义学习地标准:实质性联系、非任意地联系.

有意义学习地条件

客观条件:即学习材料必须有逻辑意义.

主观条件:

①学习者要有意义学习地心向;

②学生认知结构中要有可以和新知识建立联系地适当观念;(同化点)

③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新旧知识相互作用.(逻辑意义→心理意义)

第七章建构主义

一、对比初级知识与高级知识获得地差别?并分析其教学启示

二、用自己地话解释认知学徒制地含义简述认知学徒制在教学中地应用

第八章学习动机

一、不同地归因对学生地学习有什么影响?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积极归因?

二、有效反馈应该把握什么原则?

利用学习结果进行反馈要注意:

.学习结果地反馈要及时:避免遗忘和延续错误

.学习结果地反馈要具体;

.学习结果地反馈要经常

三、竞争是否必然导致消极地作用

在竞争过程中,学生地好胜性动机和求胜地需要会更加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地毅力会大大提高.

竞赛地积极作用

国外地许多研究表明,对某些学习活动尤其是简单地任务来说,竞赛起着极大地促进作用.

个人竞争和团体竞争:从成绩地提高来说,个人竞争优于团体竞争

竞争地消极作用

①使学习迟缓地人丧失信心,产生失败感

②对于知道自己不需要任何努力就能成功地人缺乏激励;

③对于某些人有过分地压力;

④对不合作是一种鼓励.

经常不断地竞赛活动还会降低学生学习地内在动机力量,出现为竞赛得高分而学习地现象. 第九章知识地学习

一、概念关系图对学习和教学有哪些影响?

通过制作概念关系图,学生就能“视觉化”他们对概念地理解,达到扩展和巩固知识地目地.

二、简述波斯纳概念转变模型提到地概念转变地四个条件

第一、必须对已有概念产生不满

第二、新概念必须是可理解地

第三、新概念必须是合理地

第四、新概念必须是有效地

三、如何在教学中促进正迁移地发生

正迁移: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地积极影响;促进

四、知识理解地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内部因素先前知识相关领域地知识越丰富,建构新知识速度快,产生意义学习,有利于新知识地保持

认知结构认知结构地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和稳定性影响知识地获得

学习动机和态度在一定地范围内,学习动机水平越高,学生地学习效率就会越高学习地心向和定势由先前地学习引起地,对以后地学习活动能产生特殊影响地心理准备状态.

外部因素学习材料地内容与形式内容地安排:难度、数量地多少形式:逻辑性、直观性、

教师指导引导学生发现学习地意义、价值显性地学习策略指导

学习情境学习场所环境地布置教学与测验人员地相似

定性研究定量研究联系与区别_精心整理教学教材

定性研究定量研究联系与区别_精心整理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联系与区别 一、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区别 1、概念不同 (1)定性研究是指研究者运用历史回顾、文献分析、访问、观察、参与经验等方法获得教育研究的资料,并用非量化的手段对其进行分析、获得研究结论的方法。 (2)定量研究的结果通常是由大量的数据来表示的,研究设计是为了是使研究者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比较和分析作出有效的解释。 2、理论基础不同 (1)定性研究主要是一种价值判断,它建立在解释学、现象学和建构主义理论等人文主义的方法论基础上。其主要观点是:社会现象不像自然现象那样受因果关系的支配,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有着本质的不同。 (2)定量研究是一种事实判断,它是建立在实证主义的方法论基础上的。实证主义源于经验主义哲学,其主要观点是:社会现象是独立存在的客观现实,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在评价过程中,主体与客体是相互孤立的实体,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必定存在内在的逻辑因果关系。量的评价就是要找到、确定和验证这些数量关系。 3、特性不同

4、在研究设计上的不同 ①研究环境:定性研究主要是在自然地环境下进行;定量研究多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 ②研究工具和方法:定性研究主要是将研究者本身作为研究工具,运用观察、访谈等方法,(或运用录音、录像设备)获得描述性的资料;而定量研究则是用量表、调查表等工具进行测量,得到的资料可测量和统计。 ③研究计划:定性研究事前没有明确的研究方案和研究假设,研究计划是根据研究工作的开展情况形成的;定量研究在研究开始时就又明确的研究假设和问题,研究计划是结构性的。 二、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联系 (1) 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都属于社会学方法。定性研究则是主要由熟悉情况和业务的专家根据个人的直觉、经验,凭研究对象过去和现在的延续状况及最新的信息资料,对研究对象的性质、特点、发展变化规律作出判断的一种方法,进行研究判断,提出初步意见,然后进行综合,作为预测未来状况和发展趋势的主要依据。定量研究是指运用现代数学方法对有关的数据资料进行加工处理,统计数据,建立反映有关变量之间规律性联系的各类预测模型,并用数学模型计算出研究对象的各项指标及其数值的一种方法。 (2)定性研究是定量研究的基本前提,定量研究是定性研究的进一步深化。这里必须指出,虽然定性研究对数学知识要求比较低,但是两种研究方法没有孰优孰劣之分,不能把两者截然分开。相比较而言,定量研究因为采用高深的数学知识,所以显得比较科学,而定性研究较为粗糙一点,但是这种方法应用面比较大,适合于一般投资者和经济工作者,因为它在数据资料不充分或者研究者数学知识比较薄弱的情况下比较适用. 比较 研究分析 定性研究分析

质性研究方法(1)

质性研究方法 一、质性研究方法的定义及特点 “质性研究”这个词在台湾、港、澳地区用得比较多,在大陆有的称其为“质的研究”、“质化研究”;还有的为将其与定性研究、定量研究相比较,称为“定质研究”。 1.质性研究的定义 所谓质性研究,就是“以研究者本人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2.质性研究的特点: 1)自然主义的探究传统 质性研究是在自然情境下,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直接接触,通过面对面的交往,实地考察被研究者的日常生活状态和过程,了解被研究者所处的环境以及环境对他们产生的影响。自然探究的传统要求研究者注重社会现象的整体性和关系性。在对一个事件进行考察时,不仅要了解事件本身,而且要了解事件发生和变化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对该实践与其他事件之间的联系。 2)对意义的“解释性理解”

质性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对被研究者的个人经验和意义建构作“解释性理解”,从他们的角度理解他们的行为及其意义解释。由于理解是双方互动的结果,研究者需要对自己的“前设”和“偏见”进行反省,了解自己与对方达到理解的机制和过程。 3)研究是一个演化的过程 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研究者要不断调整自己的研究设计,收集和分析资料的方法,建构理论的方式。因此对研究的过程必须加以细致的反省和报道。 4)使用归纳法,自下而上分析资料 质性研究中的资料分析主要采纳归纳的方法,自下而上在资料的基础上建立分析类别和理论假设,然后通过相关检验得到充实和系统化。因此,“质性研究”的结果只适用于特定的情境和条件,不能推广到样本之外。 5)重视研究关系 由于注重解释性理解,质性研究对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视,特别是伦理道德问题。研究者必须事先征求被研究者的同意,对他们所提供的信息严格保密,与他们保持良好的关系,并合理回报他们所给予的帮助。 “质性研究”就是一种“情境中”的研究。质性研究的特点决定了这是一种非常适合教育领域的研究。 3.质性研究与量的研究的区别:(只说黑体字)

定量分析方法总结

一、灰色关联分析 灰色关联分析是系统态势的一种量化比较分析,其实质就是比较若干数列所构成的曲线到理想数列所构成的曲线几何形状的接近程度,几何形状越接近,其关联度就越大。可见,灰色关联分析是一种趋势分析,它对样本的大小没有太高的要求,一般情况下比较适合小样本,贫信息的数据,并且样本数据不需要典型的分布规律,因而,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灰色关联分析模型的建立: (1)确定比较数列与参考数列; 设Xi={xi(1),xi (2),…xi(n)}为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形成的比较数据列,其中,i=1,2…17.同时,把每项指标中的最优值作为最优指标集X0,可得到参考数列:X 0={x 0(1),x 0(2),…x 0(n)} (2)无量纲化处理;无量纲化的处理方法通常有初值化、均值化、规范化三种方法,而本文采用的是不同指标的标准化处理方法,如前文所示。 (3)各个指标权重的确定w (k ); (4)计算关联系数δi(k); (5)计算关联度r i 设参考数列为:X 0={x 0(1),x 0(2),…x 0(n)},关联分析中被比较数列记为X i ={x i (1),x i (2),…x i (n)},i=1,2,…28;n=1,2,3…12. 对于一个参考数列X 0,比较数列Xi ,可用下述关系表示各比较曲线与参考曲线在各点的差: |(k)x -(k) x |ρm ax m ax |(k)x -(k)x | | (k)x -(k)x |m ax m ax ρ |(k)x -(k)x |m inm in (k)δi o i o i o i o i ++=

式中,δi(k)是第k 个时刻比较曲线x i 与参考曲线x o 的相对差值,这种形式的相对差值称为x i 对x 0在k 时刻的关联系数。ρ为分辨系数,ρ∈(0,1),引入它是为了减少极值对计算的影响。在实际计算使用时,一般取ρ=0.5. 若记:Δmin=minmin|x o (k)-x i (k)|, Δmax= maxmax|x o (k)-x i (k)|,则Δmin 与Δmax 分别为各时刻x o 与x i 的最小绝对差值与最大绝对差值,从而有 ρΔm ax |x -x |ρΔm ax Δm in δi(k)0(k))k i(++= 根据关联系数计算关联度,得到灰色关联模型为: r i = ∑=n 1i )(*)(k w k i δ 二、层次分析法构建经营绩效评价模型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简称AHP)是美国运筹学家匹茨堡大学教授Saaty 于二十世纪70年代初期提出的。层次分析法(AHP ),它是系统工程中对非定量事件作定量分析的一种简便方法,也是人们对主观判断进行客观描述的一种有效方法。它将复杂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层次,逐步进行分析。这种做法,首先要求把问题层次化,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要得到的目标,将问题分解为不同的组合因素,并将问题按不同的层次聚集组合,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分析结构模型。通过两两比较的方法,确定层次中诸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然后组合人们的判断以决定诸因素相对于总目标的相对重要性数值或相对优劣次序的排序。 层次分析法的核心思想可以归纳为“先分解后综合”,应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价进,应包括如下基本步骤[27]: (1)建立层次结构 应用层次分析法进行综合经营绩效评价时,首先建立评价问题的层次结构(Hierarchy)。层次结构是应用层次分析法把复杂问题分解简化的关键,必须建立在对决策问题深刻分析和对决策目标以及决策主体意图的充分理解之上。层次结构的建立过程是首先确定决策目标,其次罗列出与该目标相关的各种因素,然后

质性研究与量性研究比较

质性研究方法的比较 研究的方法研究的问题基础资料收集的 方法其他资料来 源 实例 现象学扎根理论意义类问题: 了解生活经 历的本质 过程类问题: 了解时间维 度上事情发 生的变化,研 究问题可以 呈现阶段性 和不同层面 哲学 社会学(象征 互动主义) 录音谈话;笔 录个人经历 中的有关秩 事 录音访谈 现象学文献; 哲学反思;诗 歌;艺术 参与性观察; 写备忘录;记 日记 跳交谊舞对 照顾老人院 痴呆患者的 本质是什 么? 家属对心脏 移植的不可 预测性处理 的过程是什 么?

人种学描述类问题: 对文化群体的价值观念、信念和行为进行描述文化人类学 无结构访谈; 参与性观察; 实地笔记 文件;记录; 照片;地图; 谱系图;社会 关系图 对于青少年 亚文化群体 健康的意思 是什么? 质性研究与量性研究方法的区别 质性研究量性研究 现象 收集资料 资料分析方法结果 陈述方法 研究立场 研究对象 资料分析 目的 类型 关于人的生活经验的抽象性 表现 参与观察、面谈、回顾性叙述 从研究参与者的陈述中确认 和合成共性要素 通过逻辑性的抽象化,生成假 设性命题(生成理论) 研究参与者的语言→科学性 语言 研究者的绝对参与 人的意识、含义、价值 小规模、不随意、理论性样本 描述和解释、自我反省 (reflection)或批判性分析 ①理解人的生活 ②解释现象的含义 ③理解、描述、发现、导出 假设 现象学、根基理论、民俗学、 历史研究等 将人的属性用可测量的用语 表示 客观而数量化的测定生理、心 理、社会学的变量 根据量的比较,统计推论 根据统计概率,验证假设(验 证理论) 统计用语 尽可能避免研究者的参与 自然的对象、事物 大规模、随意、代表性样本 客观性分析,被控制;实验、量 化 ①自然是说明的对象 ②分类、因果关系或概率来说 明 ③描述、说明、预测、控制、 验证 探索、描述、相关、类实验和 实验性研究 现象学、民俗学、根基理论研究的不同接近方法 现象学接近民俗学接近根基理论接近 起源 研究问题现实主义现象学 人的生活经验的理解 人类学 研究个人及其环境的 文化、次文化及生活 方式 社会科学的象征性 相互作用论 以从经验资料中导 出理论为目的

定量分析方法重点整理

v1.0 可编辑可修改 1、公共管理:是一门研究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的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公共管理研究的内容:①公共组织的结构、功能、环境和运行机制;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央与地方的关系;③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职能与作用、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会的关系;④公共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⑤公共管理中的规划、计划与决策、监督与控制,公共项目评估,行政立法、司法和执法;⑥公共信息管理和咨询服务;⑦财政管理、教育管理、科技管理和文化管理。 2、定量分析方法的主要内容 系统模型与系统分析、线性回归预测分析、社会调查程序与方法、统计分析方法、线性回归预测分析、马尔可夫预测方法、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最优化方法(线性规划、运输问题、动态规划、资源分配问题)、评价分析方法、层次分析法、对策论、风险型决策与多目标决策、管理系统模拟、排队论、系统动力学方法、网络计划方法 3、为什么在系统分析中广泛使用系统模型而不是真实系统进行分析人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研究方法,一般有实验法和模型法。实验法是通过对客观事物本身直接进行科学实验来进行研究的,因此局限性比较大。公共管理问题大多是难以通过实验法直接进行研究,广泛使用系统模型还基于以下五个方面的考虑:①系统开发的需要只能通过建造模型来对系统或体制的性能进行预测;②经济上的考虑对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直接进行实验,成本十分昂贵;③安全性、稳定性上的考虑对有些问题通过直接实验进行分析,往往缺乏安全性和稳定性,甚至根本不允许;④时间上的考虑使用系统模型很快就可得到分析结果;⑤系统模型容易操作,分析结果易于理解 4、系统分析的要点和步骤 要点(1)任务的对象是什么即要干什么(what); (2)这个任务何以需要即为什么这样干(why); (3)它在什么时候和什么样的情况下使用即何时干(when); (4)使用的场所在哪里即在何处干(where); (5)是以谁为对象的系统即谁来干(who); (6)怎样才能解决问题即如何干(how)。步骤 (1)明确问题与确定目标。当一个有待研究分析的问题确定以后,首先要对问题进行系统的合乎逻辑的阐述,其目的在于确定目标,说明问题的重点与范围,以便进行分析研究。 (2)搜集资料,探索可行方案。在问题明确以后,就要拟定解决问题的大纲和决定分析方法,然后依据已搜集的有关资料找出其中的相互关系,寻求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行方案。 (3)建立模型。为便于对各种可行方案进行分析,应建立各种模型,借助模型预测每一方案可能产生的结果,并根据其结果定性或定量分析各方案的优劣与价值。(4)综合评价。利用模型和其他资料所获得的结果,对各种方案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显示出每一种方案的利弊得失和效益成本,同时考虑到各种有关因素,如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环境等,以获得对所有可行方案的综合评价和结论。(5)检验与核实。 5、简述霍尔三维结构与切克兰德“调查学习”模式之间的区别。 1)霍尔三维结构将系统的整个管理过程分为前后紧密相连的六个阶段和七个步骤,并同时考虑到为完成这些阶段和步骤的工作所需的各种专业管理知识。三维结构由时间维、逻辑维、知识维组成。霍尔三维结构适用于良结构系统,即偏重工程、机理明显的物理型的硬系统。2)切克兰德“调查学习”模式的核心不是寻求“最优化”,而是“调查、比较”或者说是“学习”,从模型和现状比较中,学习改善现存系统的途径,其目的是求得可行的满意解。适用于不良结构系统,偏重社会、机理尚不清楚的生物型的软系统。3)处理对象不同:前者为技术系统、人造系统,后者为有人参与的系统;4)处理的问题不同:前者为明确、良结构,后者为不明确,不良结构;5)处理的方法不同:前者为定量模型,定量方法,后者采用概念模型,定性方法;6)价值观不同:前者为一元的,要求优化,有明确的好结果(系统)出现,后者为多元的,满意解,系统有好的变化或者从中学到了某些东西。 6、定性分析的方法:目标--手段分析法、因果分析法、KJ 分析法 7、社会调查的含义:是人们有意识、有目的地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考察、了解和分析,来认识社会生活的本质机器发展规律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 基本原则①客观性原则,核心是实事求是,这是社会调查

质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区别

质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区别: 1质性研究:研究者参与到自然情境之中,采用观察、访谈、实物分析等方法收集资料,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采用归纳的思路来分析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来即理解和解释他们的行为。 2定量研究:重在对事物可以量化的特性进行测量和分析,以检验研究者的理论假设。包括抽样方法、资料收集方法、数据统计方法等。基本过程是:假设-抽样-资料收集-统计检验。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1、初创时期(20世纪20s以前) 卡普捷烈夫(俄):1877年;《教育心理学》冯特(德):1879年;科学心理学 桑代克1903年著成《教育心理学》1913-1914年扩充成《教育心理学大纲》,包括《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性差异及其测量》 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创立的标志 2、发展时期(20s-50s) 20s和30s:吸取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方面的成果维果斯基:文化发展论、内化说 40s:弗洛伊德→重视情感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特点:1.内容庞杂,没有独立的理论体系。2.人类高级心理活动研究少,对教育实践作用不大。 3、成熟时期(60s—70s) 60s:布鲁纳(J.S.Bruner):课程改革运动。 60s起,国际教育心理学发展呈现如下趋势:1内容趋于集中2各派的分歧日趋缩小3注重学校教育实践70s: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意义的获得与保持的进程; 加涅:系统总结了已有的学习研究成果,对人类的学习进行系统分类,并阐明了不同类型学习的内部与外部条件 晚年以来:逐渐转向教育过程中学生心理的探讨,并重视教学手段的改进。 4、完善时期(80s以后) 从纯理论向综合性的应用项目发展基础研究课题与应用性研究课题结合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4教育性原则 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关系 同化:是将新的客体或事件纳入到已有的图式中去。“把外界元素整合于一个正在形成或已形成的认知结构,即外物同化于认知结构。” 顺应:为适应新的情境而改变已有图式的过程,皮亚杰称之为顺应。“认知结构受被同化刺激物的影响发生创造性的改变,即认知结构顺应于外物。”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与传统智力理论有什么不同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1、语言智能2、逻辑—数理智能3、知觉—空间智能4、身体—动觉智能5、音乐—节奏智能6、人际智能7、内省智能8、自然观察智能 加德纳的教育观:人与人的差别主要在于人与人所具有的不同的智力组合,因此,应该实行“以个人为中心的教育”。 当代美国心理学家斯滕伯格他认为,人的智力由分析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三种相对独立的能力构成。 斯滕伯格的智力理论由智力成分亚理论、经验亚理论、情景亚理论三部分构成 成分亚理论:涉及智力的内部构成成分。是个体对初级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元成分、操作成分、知识或的成分) 经验亚理论:涉及内部成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指根据经验调整所运用的成分从而获益的能

质性研究方法浅析

基础教育阶段教师教育研究工具——“质的研究”方法浅析现行的教育环境下要求广大的教师做研究型教师,可是,说说容易,做起来难啊。据笔者调查,现如今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真正潜心做研究的可谓凤毛麟角。究其原因有二:一来是教师队伍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学历水平偏低,对于专业的研究理论和技术基本一无所知,多数人对于“研究”还是敬而远之的态度;二来,教师基本的教学工作任务过于繁重。备课、上课,各种读书笔记、业务积累,每学期还要准备常规检查的材料,如此种种已经让老师们应接不暇,哪还有心思潜心研究?如此反复的工作量,只会让老师们产生职业倦怠感。 如何让老师们从繁琐又反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走上充满乐趣而又幸福的研究道路上呢?我认为,还是先消除老师们对于做研究的误解与迷茫,然后再让其了解一些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最为重要。 说起做研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而作为教师的教育研究,也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讲,教育研究可以看成是教育工作者对待教育的一种态度,是教师在走上讲台之前,了解学生,对已有的教学内容经过恰当的筛选和加工,然后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的一个过程。狭义的教育研究隶属于规范研究,是基于一定的观念、方法和途径对教育问题的一种探究、研讨过程。对于广大的中小学教师而言,由于直接面对教育实践中的实际问题,所以研究主要以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为主,表现为行动研究或实践研究,其目的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近几年来,我国有不少学者提出了一种新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即“质的研究”。对于质的研究国外学者这样定义:西方学者伯格(Berg)指出:所谓“质”,是指一件事物是什么(what)、如何(how)、何时(when)、和何地(where)等意义,其本质是非常暧昧不清的;邓津(Denzin)与林肯(Lincoln)也指出“质的”一词,隐含着“过程”与“意义”双重意涵;斯特劳斯(Strauss)指出:质性研究的目的不在于验证或推论,而是在于探索深奥、抽象的经验世界之意义,所以研究过程非常重视研究对象的参与及其观点之融入;同时,质的研究对于研究结果不重视数学与统计的分析程序,而是强调藉由各种资料收集方式,完整且全面地收集相关资料,并对研究结果做深入的诠释。 陈向明(2000)是中国大陆质性研究的代表人物,她的定义是:质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

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

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学术交流会报告纲要 (2011-10-28 09:38:28)转载▼ 分类:学习有感 标签:中都 宋体 实证主义 研究 量化 一、思维的来处:研究的“范式” (一)“范式”的概念 范式(paradigm),是指某一科学社群所形成对某一议题的专业意见。在社会科学中,“范式”的更合时宜的说法,是指各种不同思维的“门派”——以不同的“观点”、不同的“假设”来分析一个现象。 (二)思维的来处:研究的“范式” 在社会科学中,大致可分为唯物论的理性思维与唯心论的感性思维两大类,在每个研究方法背后都存在着某种“主义”,各主义中都具有某些假设。那么,如何了解一个思维的门派呢?从它对研究的三项假设入手: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本体论指最根本的研究精神,即对“什么是真的?”的观点。关于认识论,即如何认定知识,更进一步解释为研究者由哪里取得知识、形成知识。确定了本体论和认识论,接着会影响研究者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即方法论。 (三)实证主义与诠释主义 实证主义(Positivism)起源于14世纪,提倡实证主义旨在排除迷信与盲目,鼓励人们以实际的观察与经验从事科学研究,建立系统的知识。实证主义的两大规则:1、研究者必须对可以被测量之物进行直接的观察。2、任何无法被直接观察与测量的事物就不能称为“科学”。实证主义也在不断发展,到了20世纪20年代,发展出了逻辑实证学派,不变的是观察与测量的精神,改变的是开始强调如何将“定律”通过逻辑的方式呈现。 诠释主义(Interpretivism)起源于基督教对圣经的训诂之学,后来逐渐引入社会科学,例如民族图志学。区别实证主义与诠释主义中对“经验”的不同理解。实证主义中的经验是研究者客观获取的,类似电影的观众,而诠释主义的经验是研究者主观获取的,透过参与(而不只是观众),真相才能大白。所以,质性研究大多出自诠释主义,最常用的方法论就是个案研究法(Case Study)。 在学术研究的方法上,主要可划分成「量化」与「质性」研究两种研究方法,两种方法代表着不同的研究途径与产生不同的研究结果。 二、量化研究 量化研究采实证主义的观点,以统计分析探究社会的现象,企图建立放诸四海皆准的原理原则,更进一步解释、预测和控制社会的现象。量化的研究者皆认为

质性研究与量性研究比较

质性研究与量性研究比 较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质性研究方法的比较 研究的方法研究的问题基础资料收集的 方法其他资料来 源 实例 现象学扎根理论人种学意义类问 题:了解生 活经 历的本质 过程类问 题:了解时 间维度上事 情发生的变 化,研究问 题可以呈现 阶段性和不 同层面 描述类问 题:对文化 群体的价值 观念、信念 和行为进行 描述 哲学 社会学(象 征互动主 义) 文化人类学 录音谈话; 笔录个人经 历中的有关 秩事 录音访谈 无结构访 谈;参与性 观察;实地 笔记 现象学文 献;哲学反 思;诗歌; 艺术 参与性观 察;写备忘 录;记日记 文件;记 录;照片; 地图;谱系 图;社会关 系图 跳交谊舞对 照顾老人院 痴呆患者的 本质是什么 家属对心脏 移植的不可 预测性处理 的过程是什 么 对于青少年 亚文化群体 健康的意思 是什么 质性研究与量性研究方法的区别 质性研究量性研究 现象 收集资料 资料分析方法结果 陈述方法 研究立场 研究对象 资料分析 目的 类型关于人的生活经验的抽 象性表现 参与观察、面谈、回顾 性叙述 从研究参与者的陈述中 确认和合成共性要素 通过逻辑性的抽象化,生 成假设性命题(生成理论) 研究参与者的语言→科 学性语言 研究者的绝对参与 人的意识、含义、价值 小规模、不随意、理论 性样本 描述和解释、自我反省 (reflection)或批判性分析 ①理解人的生活 ②解释现象的含义 ③理解、描述、发现、 将人的属性用可测量的 用语表示 客观而数量化的测定生 理、心理、社会学的变 量 根据量的比较,统计推论 根据统计概率,验证假设 (验证理论) 统计用语 尽可能避免研究者的参 与 自然的对象、事物 大规模、随意、代表性 样本 客观性分析,被控制;实 验、量化 ①自然是说明的对象 ②分类、因果关系或概 率来说明

论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在教育学中的应运

论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在教育学中运用 摘要:我们知道质性研究多用于社会学科中,量化研究多用于自然学科中,但随着科学的发展,量化研究也被广泛的应用到人文学科,例如在心里学领域量化研究被广泛的运用,用智力量表来测量人得智力,调查问卷来调查人得行为等等。在社会学科中如何看待如何看待量化研究的问题,是我们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量化研究质性研究 一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的概念界定 质性研究是不同于统计强调量化的方法,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常用于社会科学及教育学等领域. 质性研究实际上并不是一种方法,而是许多不同研究方法的统称,由于都不属于量化研究,被归成同一类探讨.其中包含田野调查,民族志,人类学研究,论述分析,深度访谈,参与观察,焦点团体,行动研究等等。目前质性研究已跨出原来领域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科学上。 对于量化研究,目前尚未有统一的定义。有人认为教育量化研究,就是不管采取什么方法,都将问题和现象用数量表示出来,进而分析、考察、解释。其实质就是用数学方法、数学符号、数学语言来表达和解释所要研究的问题。也有人认为教育量化研究是把数学方法与定性方法结合起来,其中每一个数学符号、表达式和推理都具有教育的意义。还有人认为量化研究(又称“定量研究”、“量的研究”),是一种对事物可以量化的部分进行测量和分析,以检验研究者自己关于该事物的某些理论假设的研究方法。它有一套完备的操作技术,包括抽样方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整群抽样),资料收集方法(如问卷法、实验法),数学统计方法(如描述统计、推断统计)等

教育研究中的访谈法

随着教育科学研究的不断发展,教育研究人员已开始重视对教育研究方法论的研究。教育研究一般来说有两个研究取向:一个是定量研究,另一个为定性研究,访谈作为定性研究的重要方法,愈来愈多地受到定性研究者的重视。先要在教育研究中好好运用访谈法就必须做到以下三点:首先,要铭记访谈法的意义、作用和特点;其次要把握访谈法的理论基础、过程及注意的问题;最后要了解访谈法的效度和伦理道德 一、访谈法的意义、作用和特点 (一)访谈法的概念 访谈,顾名思义,就是研究者“寻访”、了解“访问”被研究者并且与其进行“交谈”和“询问”的一种活动。①访谈是研究性的交流活动,通过研究者的主动询问,被研究者的深情倾诉,从而建构研究问题的理论意义。 (二)访谈法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1.访谈法是定量研究的必要补充。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定量研究主要用于变量之间的关系的确定,变量的未来预测研究,以及事物的数量特征的描述等。在解释变量间的关系和定义结论时要依靠访谈法等方法收集资料,以便合理地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定量研究对于我们研究事件发展的宏观趋势和事物的数量程度有很大帮助。比如通过定量研究确立民主选举的结果,了解某一地区的教育质量水平等。但是,定量研究在研究和解释微观问题和个案事例时有本身的劣势,因为数据不能完全描述个体之间存在的具体差异和深层次的心理经验等。

2.访谈法在定性研究中已经成为主要的研究方法之一。定性研究以描述现象和揭示问题的意义为主,是通过多种方法收集大量的实际资料来进行定性分析和归纳。比如定性研究中的观察法是在不影响被研究者的活动和行为的基础之上而进行的,观察法可以得到很具体的资料而且比较客观,但有时观察无法揭示被观察者的心理活动和动机水平,因而有它自身的缺点。访谈法可以深入了解被研究对象的心理和人生经历,从而补充这方面的不足,使研究结论更具有说服力。 3.访谈法也是了解现状、确立研究问题和建构理论的简便易行的重要方法。 (二)教育科学研究中的访谈的特点 1.访谈要有一定的主题、一定的目的,而日常生活中的谈话可以没有严格的目的,无明显的主题。 2.访谈要有研究者的主动反省和反思的过程,要有不断追问和倾听的技术,而日常生活中的谈话可以随便地对话,不需要研究者的反思认识。 3.访谈主张在细微处发现被访者的感受和想法,从而建构与访谈主题有关的认识意义,而日常生活中的谈话由于没有深刻的目的和相关的主题,谈话者之间可能没有注意到对方所流露出的“主题意义”。4访谈强调研究者主要在与倾听而被研究者主要在于倾诉,日常生活中的谈话则以双方的交流和沟通为主,在于信息的传递和感情的倾诉。 二、访谈法的理论基础、过程及注意的问题

社会研究的定量分析

第九章社会研究的定量分析 作为社会调查研究对象的社会现象有其质和量两方面,我们对整理好的资料也必须展开定性和定量两方面的分析,缺一不可。但是,定性分析是以研究者的理论功底为基础,主要靠个人的悟性。定量分析就不同了,它是我们每个人通过学习都可以统一掌握的技术。所以学习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堂教学在资料分析方面重点讲得是统计分析,定性分析所需要的悟性则留给学习者平时逐步积累。 9.1 统计调查资料及其整理 经过调查收集上来的资料虽然是大量的,却很可能是杂乱无章的,用它来直接做分析往往有困难。统计整理是对调查数据资料的条理化、系统化和有序化,通过它,社会调查研究才能进入统计分析阶段。因此,资料整理是沟通社会调查和资料分析的桥梁。 不过,资料整理在很多情况下是一个自然过程,并非一定先要专门学习不可。但调查来的数据资料有所不同,它的整理有一套规范的做法,这是需要专门学习的。所以与统计分析相匹配,课堂教学在资料整理方面重点讲得是调查数据资料的整理,主要是指统计调查资料的整理,简称统计整理。当然其他调查资料的整理也能触类旁通,由此受到启发。 一、统计分组和频数分布 统计整理是与统计分组相联系的。所谓统计分组,就是将情况相同或相近的数据资料加以分门别类的归并,使之简单明晰,以便为统计分析中提取各种有用信息打下基础。 频数分布是统计分组的结果,它是指众多的调查数据在各个组(各类别、各等级或各区间)出现或发生的次数。频数分布是对客观事物自然形成的分布状态的集中反映和描述。如一个学校的学生的性别有男也有女,而且男同学和女同学的人数不尽相同,我们将这种情况如实地描述出来,便得到该校学生性别的频数分布。 将原始资料编排成序列资料,再把序列资料编制成为频数分布表(频数用f表示)。这样一来,学生总体中的性别分布状况就清晰地呈现出来了。原始资料次序资料分组资料,这反映了对资料进行整理和简化的顺序。这三种形式是依次逐步简化和条理化的,使人们看起来越来越容易、越来越清楚。 二、频率分布与总体内部结构 分组资料虽然简单明了,但不能直接显示出总体内部结构。为了实现这个要求,就要在分组资料的基础上派生出频率分布表(频率用P表示)。频率就是各组人数占总体人数的比重,即P=f/N。比重都小于1,经常用百分数来表达,它反映了对象总体的内部结构。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联系与区别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联系与区别 一、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区别 1、概念不同 (1)定性研究是指研究者运用历史回顾、文献分析、访问、观察、参与经验等方法获得教育研究的资料,并用非量化的手段对其进行分析、获得研究结论的方法。 (2)定量研究的结果通常是由大量的数据来表示的,研究设计是为了是使研究者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比较和分析作出有效的解释。 2、理论基础不同 (1)定性研究主要是一种价值判断,它建立在解释学、现象学和建构主义理论等人文主义的方法论基础上。其主要观点是:社会现象不像自然现象那样受因果关系的支配,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有着本质的不同。 (2)定量研究是一种事实判断,它是建立在实证主义的方法论基础上的。实证主义源于经验主义哲学,其主要观点是:社会现象是独立存在的客观现实,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在评价过程中,主体与客体是相互孤立的实体,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必定存在内在的逻辑因果关系。量的评价就是要找到、确定和验证这些数量关系。 3、特性不同 定性研究定量研究 研究条件自然情境实验室条件 研究性质描述性研究量化研究 注重方面过程事前与事后的测量 研究方法归纳分析演绎法 研究者与研究对象关系密切接触、互相影响,研究 者通过与研究对象的交往 互动,通过移情作用来获取 资料信息。 定量研究中研究者与研究 对象相互独立,彼此分离 4、在研究设计上的不同 ①研究环境:定性研究主要是在自然地环境下进行;定量研究多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 ②研究工具和方法:定性研究主要是将研究者本身作为研究工具,运用观察、访谈等方法,(或运用录音、录像设备)获得描述性的资料;而定量研究则是用量表、调查表等工具进行测量,得到的资料可测量和统计。 ③研究计划:定性研究事前没有明确的研究方案和研究假设,研究计划是根据研究工作的开展情况形成的;定量研究在研究开始时就又明确的研究假设和问题,研究计划是结构性的。 二、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联系 (1) 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都属于社会学方法。定性研究则是主要由熟悉情况和业务的专家根据个人的直觉、经验,凭研究对象过去和现在的延续状况及最新的信息资料,对研究对象的性质、特点、发展变化规律作出判断的一种方法,进行研究判断,提出初步意见,然后进行综合,作为预测未来状况和发展趋势的主要依据。定量研究是指运用现代数学方法对有关的数据资料进行加工处理,统计数据,建立反映有关变量之间规律性联系的各类预测模型,并用数学模型计算出研究对象的各项指标及其数值的一种方法。 (2)定性研究是定量研究的基本前提,定量研究是定性研究的进一步深化。这里必须指出,虽然定性研究对数学知识要求比较低,但是两种研究方法没有孰优孰劣之分,不能把两者截然分开。相比较而言,定量研究因为采用高深的数学知识,所以显得比较科学,而定性研究较为粗糙一点,但是这种方法应用面比较大,适合于一般投资者和经济工作者,因为它在数据资料不充分或者研究者数学知识比较薄弱的情况下比较适用. ------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定量分析方法 重点整理

1、公共管理:是一门研究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的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公共管理研究的内容:①公共组织的结构、功能、环境和运行机制;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央与地方的关系;③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职能与作用、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会的关系;④公共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⑤公共管理中的规划、计划与决策、监督与控制,公共项目评估,行政立法、司法和执法;⑥公共信息管理和咨询服务;⑦财政管理、教育管理、科技管理和文化管理。 2、定量分析方法的主要内容 系统模型与系统分析、线性回归预测分析、社会调查程序与方法、统计分析方法、线性回归预测分析、马尔可夫预测方法、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最优化方法(线性规划、运输问题、动态规划、资源分配问题)、评价分析方法、层次分析法、对策论、风险型决策与多目标决策、管理系统模拟、排队论、系统动力学方法、网络计划方法 3、为什么在系统分析中广泛使用系统模型而不是真实系统进行分析?人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研究方法,一般有实验法和模型法。实验法是通过对客观事物本身直接进行科学实验来进行研究的,因此局限性比较大。公共管理问题大多是难以通过实验法直接进行研究,广泛使用系统模型还基于以下五个方面的考虑:①系统开发的需要只能通过建造模型来对系统或体制的性能进行预测;②经济上的考虑对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直接进行实验,成本十分昂贵;③安全性、稳定性上的考虑对有些问题通过直接实验进行分析,往往缺乏安全性和稳定性,甚至根本不允许;④时间上的考虑使用系统模型很快就可得到分析结果;⑤系统模型容易操作,分析结果易于理解 4、系统分析的要点和步骤 要点(1)任务的对象是什么?即要干什么(what);(2)这个任务何以需要?即为什么这样干(why);(3)它在什么时候和什么样的情况下使用?即何时干(when);(4)使用的场所在哪里?即在何处干(where);(5)是以谁为对象的系统?即谁来干(who);(6)怎样才能解决问题?即如何干(how)。步骤(1)明确问题与确定目标。当一个有待研究分析的问题确定以后,首先要对问题进行系统的合乎逻辑的阐述,其目的在于确定目标,说明问题的重点与范围,以便进行分析研究。(2)搜集资料,探索可行方案。在问题明确以后,就要拟定解决问题的大纲和决定分析方法,然后依据已搜集的有关资料找出其中的相互关系,寻求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行方案。(3)建立模型。为便于对各种可行方案进行分析,应建立各种模型,借助模型预测每一方案可能产生的结果,并根据其结果定性或定量分析各方案的优劣与价值。(4)综合评价。利用模型和其他资料所获得的结果,对各种方案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显示出每一种方案的利弊得失和效益成本,同时考虑到各种有关因素,如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环境等,以获得对所有可行方案的综合评价和结论。(5)检验与核实。 5、简述霍尔三维结构与切克兰德“调查学习”模式之间的区别。 1)霍尔三维结构将系统的整个管理过程分为前后紧密相连的六个阶段和七个步骤,并同时考虑到为完成这些阶段和步骤的工作所需的各种专业管理知识。三维结构由时间维、逻辑维、知识维组成。霍尔三维结构适用于良结构系统,即偏重工程、机理明显的物理型的硬系统。2)切克兰德“调查学习”模式的核心不是寻求“最优化”,而是“调查、比较”或者说是“学习”,从模型和现状比较中,学习改善现存系统的途径,其目的是求得可行的满意解。适用于不良结构系统,偏重社会、机理尚不清楚的生物型的软系统。3)处理对象不同:前者为技术系统、人造系统,后者为有人参与的系统;4)处理的问题不同:前者为明确、良结构,后者为不明确,不良结构;5)处理的方法不同:前者为定量模型,定量方法,后者采用概念模型,定性方法;6)价值观不同:前者为一元的,要求优化,有明确的好结果(系统)出现,后者为多元的,满意解,系统有好的变化或者从中学到了某些东西。 6、定性分析的方法:目标--手段分析法、因果分析法、KJ 分析法 7、社会调查的含义:是人们有意识、有目的地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考察、了解和分析,来认识社会生活的本质机器发展规律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 基本原则①客观性原则,核心是实事求是,这是社会调查的立足点和出发点;②实证性原则,要求社会调查的结论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观点,都必须有真实、可靠的疏忽和资料做支持;③系统性原则,要求对社会现象要进行系统、综合的分析和研究。 8、预测分析的一般步骤①明确预测目标;②收集、整理资料和数据;③建立预测模型;④模型参数估计;⑤模型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联系与区别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 联系与区别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联系与区别 一、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区别 1、概念不同 (1)定性研究是指研究者运用历史回顾、文献分析、访问、观察、参与经验等方法获得教育研究的资料,并用非量化的手段对其进行分析、获得研究结论的方法。 (2)定量研究的结果通常是由大量的数据来表示的,研究设计是为了是使研究者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比较和分析作出有效的解释。 2、理论基础不同 (1)定性研究主要是一种价值判断,它建立在解释学、现象学和建构主义理论等人文主义的方法论基础上。其主要观点是:社会现象不像自然现象那样受因果关系的支配,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有着本质的不同。 (2)定量研究是一种事实判断,它是建立在实证主义的方法论基础上的。实证主义源于经验主义哲学,其主要观点是:社会现象是独立存在的客观现实,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在评价过程中,主体与客体是相互孤立的实体,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必定存在内在的逻辑因果关系。量的评价就是要找到、确定和验证这些数量关系。 3、特性不同

4、在研究设计上的不同 ①研究环境:定性研究主要是在自然地环境下进行;定量研究多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 ②研究工具和方法:定性研究主要是将研究者本身作为研究工具,运用观察、访谈等方法,(或运用录音、录像设备)获得描述性的资料;而定量研究则是用量表、调查表等工具进行测量,得到的资料可测量和统计。 5,研究分析

6,研究方法 定量研究主要用观察、实验、调查、统计等方法研究社会现象,对研究的严密性、客观性、价值中立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以求得到客观事实。定量研究通常采用数据的形式,对社会现象进行说明,通过演绎的方法来预见理论,然后通过收集资料和证据来评估或验证在研究之前预想的模型、假设或理论。定量研究是基于一种称为“先在理论”的基础研究,这种理论以研究者的先验想法为开端,这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 定性研究大多是采用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而获得第一手资料,具体的方法主要有参与观察、行动研究、历史研究法、人种志方法。其中参与观察,是定性研究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方法。参与观察的优势在于,不仅能观察到被观察者采取行动的原因、态度、努力程序、行动决策依据。通过参与,研究者能获得一个特定社会情景中一员的感受,因而能更全面地理解行动。然后通过对观察和访谈法等所获得的资料,采用归纳法,使其逐步由具体向抽象转化,以至形成理论。与定量研究相反,定性研究是基于“有根据的理论”为基

质性研究与量性研究比较

质性研究与量性研究 比较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质性研究方法的比较 研究的方法研究的问题基础资料收集的 方法其他资料来 源 实例 现象学扎根理论人种学意义类问 题:了解生 活经 历的本质 过程类问 题:了解时 间维度上事 情发生的变 化,研究问 题可以呈现 阶段性和不 同层面 描述类问 题:对文化 群体的价值 观念、信念 和行为进行 描述 哲学 社会学(象 征互动主 义) 文化人类学 录音谈话; 笔录个人经 历中的有关 秩事 录音访谈 无结构访 谈;参与性 观察;实地 笔记 现象学文 献;哲学反 思;诗歌; 艺术 参与性观 察;写备忘 录;记日记 文件;记 录;照片; 地图;谱系 图;社会关 系图 跳交谊舞对 照顾老人院 痴呆患者的 本质是什么 家属对心脏 移植的不可 预测性处理 的过程是什 么 对于青少年 亚文化群体 健康的意思 是什么 质性研究与量性研究方法的区别 质性研究量性研究 现象 收集资料 资料分析方法结果 陈述方法 研究立场 研究对象 资料分析 目的 类型关于人的生活经验的抽 象性表现 参与观察、面谈、回顾 性叙述 从研究参与者的陈述中 确认和合成共性要素 通过逻辑性的抽象化,生 成假设性命题(生成理论) 研究参与者的语言→科 学性语言 研究者的绝对参与 人的意识、含义、价值 小规模、不随意、理论 性样本 描述和解释、自我反省 (reflection)或批判性分析 ①理解人的生活 ②解释现象的含义 ③理解、描述、发现、 将人的属性用可测量的 用语表示 客观而数量化的测定生 理、心理、社会学的变 量 根据量的比较,统计推论 根据统计概率,验证假设 (验证理论) 统计用语 尽可能避免研究者的参 与 自然的对象、事物 大规模、随意、代表性 样本 客观性分析,被控制;实 验、量化 ①自然是说明的对象 ②分类、因果关系或概 率来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