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岭三章教学案

梅岭三章教学案
梅岭三章教学案

梅岭三章

学习目标

1、在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朗读诗歌,读出气势,读出感情,直至熟练背诵。

2、体会比喻、借代、引用、设问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3、学习陈毅同志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视死如归的壮烈情怀和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乐观主义信念。

4、了解诗歌语言的精练、押韵和节奏的特点。

学习重点:

1、体会这三首诗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

2、理解诗的凝炼、含蓄的语言以及多种修辞手法。

教学设计:

1、课前,学生认真预习,扫清阅读障碍。查字典、看注释,读准字音,明白词、句的大意,培养自读能力。

2、根据教材特点,采用朗读教学法,强调诵读,教师范读、学生朗读、齐读,读出气势,读出感情,直至熟练背诵。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储备:

1、时代背景

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当时陈毅同志身负重伤,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后来中央苏区失陷,他便在赣粤区开展游击战。1936年4月,陈毅到梅山地区检查工作。10月,由于叛徒出卖,陈毅在大庆遇上险情,马上转回梅山。回到梅山时遇到敌人搜山,便暂时隐蔽在一个山勒里。敌人纵火烧山,但天下大雨,火被淋熄,敌人搜捕直至天黑才撤走,半夜又反扑上山,还是一无所获。当时陈毅同志用刀在陡坡上的丛莽中开出一块很小的平地,躺在那里休息。后来敌人继续搜山,前后围搜达20余日才“解围”。我们学的这三首诗就是作者在“虑不得脱”的情况下写的。

2、作者简介:

陈毅同志,1901年生于四川中部乐至县。1922年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3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28年随朱德率领南昌起义的一部分队伍上井冈山与毛主席会师。红军长征时,因身负重伤被留在江西担负军事指挥,并主持政府工作。1937年,被任命为新四军一支队司令员。1941年“皖南事变”后,担任新四军代理军长。解放战争时期,担任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等职。解放后,任上海市市长,后又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等职。1972年1月6日因病逝世。

陈毅同志酷爱文学,一生创作了大量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革命诗词,留有《陈毅诗词选集》,被尊为“元帅诗人”。生前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教学设想

本课是由三首七言绝句组成的一组现代诗篇。面对当时的必死险恶环境,虽死不渝;回首十年的革命战争,激励后死同志英勇斗争;追溯参加革命的理想,坚信革命理想必将实现;三首诗之间构成了回环递进的关系。诗中运用多种修辞方法抒写情怀,气势磅礴,壮怀激烈,表现出诗人自身——陈毅同志英勇面对必死险恶处境,视死如归、生死不渝的革命品质,和共产主义理想必能实现的坚定

革命信念、乐观革命精神。引导学生体会这组诗篇的艺术特点和表现力量,达到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旌旗”、“烽烟”、“自由花”、“取义成仁”等词在诗中特殊的含义,从中体会每首诗表现的思想内涵。

学习过程

预习、导学

1、读准下列加横线的字音

丛莽()旌旗()应有涯()当纸钱()

阎罗()烽烟()血雨腥风()捷报()

你觉得还有那些字需要掌握请写出来

2.朗读诗歌注重节奏。

以第一首诗为例,找出韵脚和朗读节奏。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

(韵脚用“△”符号,节奏用“︱”间隔)学生参照第一首诗的节奏,找出第二、第三首诗的朗读节奏。

3、重点理解词语

旌旗烽烟

血雨腥风取义成仁

阎罗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1、在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朗读诗歌,读出气势,读出感情,直至熟练背

诵。

2、了解诗歌语言的精练、押韵和节奏的特点。

3、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5分钟)

陈毅同志是我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在戎马生涯的余暇,写下了许多优秀诗篇,其中不少是反映他坚毅的革命精神和远大的革命理想的。《梅岭三章》就是其中很有名的一篇。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它。(板书课题、作者)

1、找同学简介作者作品

2、学生到台前展示本课的时代背景

二、整体感知内容(15分钟)

1、听录音(扫清文字障碍)欣赏朗读,整体感知诗歌意境。

2、每组选一代表读生字,学生齐读预习导学1

3、朗读交流

(1)、请两到三名学生分小节朗读,并请全体学生讨论如何读得更好,更能读出感情。

(2)、选出四组进行小组朗读竞赛,同学做朗读点评。

(3)、全班学生齐读课文,加深印象,熟读成诵,注意读出诗的节奏、找出所有押的韵)

4、解题三章:三首

5、设疑讨论节奏、韵脚,小组展示讨论结果

这三首诗运用了绝句形式。绝句属旧体诗中的格律诗,在压韵上很讲究。三首诗的压韵分别是“uo ”、“ian ”、“a”;韵脚分别是“何”、“多”、“罗”(第一首);“年”、“悬”、“钱”(第二首);“家”、“涯”、“花”(第三首)。七绝的朗读节奏可按意义划分,节奏是四字、三字各作一停顿。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三、深入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边读边讨论)(15分钟)

1、提问:这三首诗饱含着怎样的感情?朗读时,诗歌的感情基调如何把握

(小组讨论,做出结论)

明确:这三首诗,饱含着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视死如归的壮烈情怀和对胜利的坚定信念。诗歌的感情基调:真挚而深沉、豪迈而悲壮。

2、齐读小序。提问:小序里表现诗人上述感情的句子是什么?小序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明确:“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表明诗人从容、镇定、视死如归。小序交代诗作时间、地点和事件的缘起,以及诗作的时代背景,(板书:“小序——时代背景”)

3、男生朗读第一首诗。提问:诗中哪些诗句表现诗人上述感情?

明确:“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为革命,诗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尚嫌不够,他是死而不已,因为他到了阴曹地府,还要“招旧部”、“斩阎罗”。表现了诗人革命到底的英雄气概。

4、女生朗读第二首诗。提问:哪些诗句表现诗人上述感情?

明确:“此头须向国门悬”、“捷报飞来当纸钱”。用春秋时吴将伍子胥眼悬东门典故,意为诗人也像伍子胥一样死不瞑目。他寄望后来人多多努力,胜利的喜讯早日飞传。“飞”,轻捷、欢欣,富于生命力和感情色彩。表现诗人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5、齐读第三首诗。提问:哪些诗句表现诗人上述感情?

明确:“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可以说诗人对自己的死毫无遗憾,因为他坚信人间必定到处种植“自由花”,革命必定成功,人民大众必定解放,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由此表现了诗人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四、再读课文,开展小组背诵竞赛,看哪组背得又快又好。(5分钟)

五、布置作业:背诵诗

六、板书设计

梅岭三章

陈毅

小序:------- 时间、地点、起因、时代背景

感情: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视死如归的壮烈情怀和对胜利的坚定信念。

九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导学案:2《梅岭三章》学生版(含八套中考模拟试卷)

《梅岭三章》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能够感受诗歌韵律,理解诗歌内容。 2.学会品味诗歌语言,把握诗歌意象。 3.能够体会并学习勇往直前、坚定信念等革命精神。 【教学过程】 一.背景导入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因“左”倾冒进主义的错误指挥导致失败,红军主力被迫作战略转移。陈毅因伤留下,担负起领导江西工农红军进行游击战争的重任。当时赣南游击队在敌人重兵围攻中,斗争万分艰苦。陈毅和战友们转战在深山密林中,已有两个年头。 由于和陕北中央长期失去联系,大家非常着急。这时,有个派在敌军内部做兵运工作的陈海叛变投敌,他写信上山谎称中央派人前来联络。要游击区负责人下山前往县城接关系,妄图诱捕我游击区领导人。 陈毅接到密信,亲自赶往大余城接头,幸遇我基层群众报告陈海叛变,于是立即离开县城。归途中又遇陈海带领反动军队搜山,只好躲进树丛,避开敌人的搜捕。敌人听说山上有游击队的重要负责人,便调集了四个营的兵力,将梅山团团围了20多天。陈毅以伤病之身伏丛莽间,幸得脱险。《梅岭三章》便是陈毅同志被困梅山,自料难免牺牲的情况下写成的一组带有绝笔性质的诗篇。 二.作者简介 【陈毅】(1901—1972),中国共产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1977年其遗作专集《陈毅诗词选集》出版。 三.整体感知 1.朗诵全诗,读出节奏;把握的情感基调。 2. 本组诗歌的小序有什么作用? (一)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 3. 第一句有什么作用? 4. 本诗后两句有什么表达效果? 5. 主要表现了诗人什么精神? 6.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族十万斩.阎罗。(分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梅岭三章学案

北苏镇中七年级语文学案编辑:何翠联高会玲 梅岭三章 第一课时 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等相关知识。 2、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3、体会本文比喻、借代等修辞方法的作用。 4、体会作者的豪壮革命情怀。教学重点 自学指导: 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当时陈毅同志身负重伤,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1935年春,陈毅同志率部队在敌人重点围攻下从中央苏区突围,转移到赣南地区进行游击战争,坚持了将近三个年头。这三年游击战争,是他们在革命斗争中所经历的最艰苦最困难的阶段。1936年冬天,陈毅同志在梅山被敌人包围。陈毅同志带着伤病伏在密密的草丛中20多天。考虑到难以脱身,便写了三首诗藏在衣袋里。不久,敌人一无所获,便悻悻解围而去。今天,我们学习的《梅岭三章》便是陈毅同志当时写的“绝命诗”。 教学流程: 自主学习: 1.朗读这三首诗 2.读小序部分,边读边思考:小序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3.学生思考并分小组讨论:这三首诗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三首诗各着重写什么,表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怎样的革命精神?

合作探究: 一、解读第一章: 1、分小组讨论: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怎样的精神? 2、李清照《乌江》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思考:诗中哪些关键词语能体现“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种精神? 3、提问:诗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4、学生小组讨论:这首诗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二、解读第二章。 1、小组讨论: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精神? 2、思考:诗中哪些关键词语能体现这种精神? 3、思考:诗中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解读第三章。 1、思考并讨论: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精神? 2、诗中哪些关键词语体现这种精神?

梅岭三章

《梅岭三章》导学案 2013-07-01 16:02:35| 分类:教学案|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导案 学习目标: 1、理解诗中借代、借喻、引用等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2、从用字、遣词、修辞角度赏析诗句。 2、体会革命者为国献身的崇高精神和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 学习过程: 1、解一个词 2、认一个人 3、讲一个故事 (抓住小序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结果) 4、说一句话 (各用一句话概括三首诗所表现的作者情怀) 5、学一种修辞 (结合诗句理解修辞手法及作用) 6、赏几个点 (诗句的用字、遣词、修辞等) 7、说一句话 (结合三首诗谈自己的感悟和收获) 学案 知识链接: 借代:不直接把所要说的事物名称说出来,而用跟它有关系的另一种事物名称代替它。如“红领巾参加植树劳动”中的“红领巾”代替“少先队员”。 借喻:比喻的一种,直接借比喻的事物来代替被比喻的事物,被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都不出现。如“惊涛拍岸,举起千堆雪”中的“雪”比喻浪花。 学习过程: 1、章 2、陈毅 3、 4、 5、 6、 7、 《梅岭三章》当堂检测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旌旗()阎罗()血雨腥风() 2、小序中的两个“得”字意思不同:第一个“虑不得脱”的“得”意思是________,第二个“得诗三首”的“得”的意思是________。

诗前小序交代了写诗的和,从“”可以看出小序是陈毅同志后来补记的,这三首诗是在“”的绝境中作为绝命诗而留下来的,“留衣底”是为了,表现了作者的精神。 3、诗中划横线的词语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试分析其作用。 旌旗: 阎罗: 自由花: 烽烟: 4、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①、捷报飞来当纸钱 ②、血雨腥风应有涯 5、诗中为了表现作者革命到底的决心,用死了也要去“泉台”集合“旧部”革“阎罗”命的说法,这样写的好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阎罗来借指世上的反动势力,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耐人寻味。 B、通过革命志士英魂共斩阎罗的奇思妙想,表现出比“死而后已”更深一层的意思。 C、鬼神怪异写入诗歌在中国古代文学中也是比较常见的,更容易让读者理解。 D、使诗中充满了革命浪漫主义色彩和革命英雄主义气概。

梅岭三章教学设计

梅岭三章 【教学目标】 1.体会这三首诗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 2.在诵读中体会感情;学习构思新颖、想象奇特的写作特点。 3.理解这三首诗的大意。理解诗歌中的多种修辞手法。 【教学重点】 1.体会这三首诗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 2.理解诗歌中的多种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 学习这三首诗构思新颖、想象奇特的写作特点。 【教学方法】 朗读法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题解: 梅岭:即大庾岭,在江西和广东交界处。大庾岭(图片) 投影地图,请你找到“大庾岭” 章:乐曲或诗文的段落。陈毅元帅照片(1901-1972)一柱天南百战身,将军本色是诗人。──郭沫若 陈毅简介:1901年生于四川省乐至县。曾留学法国。1928年随朱德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队伍上井冈山与毛主席会师。红军长征时,留在江西担负军、政工作。“皖南事变”后,担任

新四军代理军长。解放后,第一任上海市长,后又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等职。1972年1月6日因病逝世。 背景:1934年10月,江西中央苏区的主力红军出发长征,红军开始长征时,陈毅身负重伤,被留在江西担任军事指挥,并主持政府工作,后来突围到江西、广东交界的梅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1936年冬,由于叛徒告密,敌军得知这里有一个“大人物”,就派重兵围山、搜山和放火烧山。陈毅在几十天里,隐藏在山林草丛之中,大腿上的枪伤发了炎,又化了脓,还发着高烧,又没有医药,只好用刀子把伤口拉开,挤出脓血,然后用盐水洗一洗。他已经做好了死的准备──不是被敌人搜出杀头,就是因伤病折磨而死。在这种情况下,他写了《梅岭三章》,准备留做“遗诗”。 二、初读整体感知 (多媒体打出诗歌内容) 1.欣赏诗歌朗读。 2.学生集体朗读。 3.指名学生朗读 4.小组合作理解诗歌内容,将不理解的字词提出来,共同解决。 小序: 丛莽:树丛草莽。莽,密生的草。 虑:估计,担心。 得:能。 得诗:作诗。 旋:不久。

《梅岭三章》第一课时导学案

课题:梅岭三章学法指导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等相关知识。 2、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3、准确背诵并默写 学习重点:2、3 学习难点:2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了解作者及背景 学习小序和第一首 背景介绍: 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当时陈毅同志身负重伤,留 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1935年春,陈毅同志率部队在敌人重点 围攻下从中央苏区突围,转移到赣南地区进行游击战争,坚持 了将近三个年头。这三年游击战争,是他们在革命斗争中所经 历的最艰苦最困难的阶段。1936年冬天,陈毅同志在梅山被敌 人包围。陈毅同志带着伤病伏在密密的草丛中20多天。考虑到 难以脱身,便写了三首诗藏在衣袋里。不久,敌人一无所获,便悻悻解围而去。我们学习的《梅岭三章》便是陈毅同志当时写的“绝命诗”. 作者介绍: 陈毅,字仲弘,四川乐至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解放后曾任上海市市长、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等职务。他一生酷爱文学,被誉为“元帅诗人”。郭沫若在《赠陈毅同志》一诗中这样评价他:“一柱天南百战身;将军本色是诗人。”著有《陈毅诗词选集》等。 释题:梅岭:大庾岭,在江西、广东交界处。三章,三首。《梅岭三章》就是在梅岭写的三首诗。 自主学习:根据课下注释自行学习小序和第一首。 合作探究:小组内根据课下注释共同翻译小序及第一首诗歌。把小组内不能解决的句子写在下面。 1、小序部分有什么作用? 2、第一首第一句有何作用? 3、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4、“招”“斩”用得好在哪里?

5、表现了诗人什么精神? 自测: 1、本诗的作者是,字仲弘,省乐至人,中国无产阶级、。郭沫若曾赠陈毅诗曰 “,”。 2、《梅岭三章》的“章”意思是________,诗前小序交代了写诗的______和______.从___________(原文)可以看出小序是陈毅同志后来补记的,这三首诗是在_______________(原文)的绝境中作为“绝命诗”而留下来的。 3、默写小序及第一首诗,并把译文写在下面。 学法指导教学反思

【最新试题库含答案】梅岭三章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梅岭三章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 篇一:12 《梅岭三章》导学案 -及答案 12.《梅岭三章》导学案 学生姓名:_____班级:_____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生字词,了解作者陈毅的有关知识。2、朗读并背诵全诗。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赏析诗歌的修辞手法,理解诗歌从哪些方面表现诗人的革命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全力以赴,激情投入,学习作者生死不渝的革命精神。学习重点:体会这三首诗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 学习难点:理解诗的凝练含蓄的语言及多种修辞手法。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交流 学习安排:1课时 【学习流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背诵有关爱国诗篇,然后引入本课的学习。 二、预习自测 1、读“知识链接”,了解作者及相关资料,划出要点内容。 陈毅(1901-1972),四川省乐至县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杰出的领导者与组织者之一。解放后曾任上海市市长、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等职务。著有《陈毅诗词选集》等。 2、给画线字注音

三、自主学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每章的主要内容,并说说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怎样的精神? 第一章:追忆往昔,为革命而至死不渝;第二章:勉励战友,继续战斗;第三章:展望未来,革命必胜。 2、翻译诗前小序。四、合作探究,展示点评 1、诗前小序,交待了什么?有何作用?小序是当时写的,还是后来补写的?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诗前小序,交待了写作时间、地点、缘由和背景。表现了诗人革命到底的决心。小序是是后来补写的。从“虑不得脱”、“旋围解”可看出。 2、赏析第一章回答问题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1)你能说说这首诗的大意吗? (2)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 (3)你认为本章中哪些词语用的比较精妙? (4)诗中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3、赏析第二、三章,分别回答下面问题 (1)本章节的大意是什么?体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 (2)你认为哪些词语用的精妙?妙在哪里? (3)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五、课堂小结 你认为怎样读才能读出感情? 六、布置作业 1、积累爱国诗文名言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2、完成本文练习册及下一课导学案中课前预习内容。

《梅岭三章》教案

梅岭三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体会这三首诗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 2、在诵读中体会感情;学习构思新颖、想象奇特的写作特点。 3、理解这三首诗的大意。理解诗歌中的多种修辞手法。 教学重点1、体会这三首诗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 2、理解诗歌中的多种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学习这三首诗构思新颖、想象奇特的写作特点。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题解: 梅岭:即大庾岭,在江西和广东交界处。大庾岭(图片) 陈毅简介:1901年生于四川省乐至县。曾留学法国。1928年随朱德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队伍上井冈山与毛主席会师。红军长征时,留在江西担负军、政工作。“皖南事变”后,担任新四军代理军长。解放后,第一任上海市长,后又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等职。1972年1月6日因病逝世。 背景:1934年10月,江西中央苏区的主力红军出发长征,红军开始长征时,陈毅身负重伤,被留在江西担任军事指挥,并主持政府工作,后来突围到江西、广东交界的梅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1936年冬,由于叛徒告密,敌军得知这里有一个“大人物”,就派重兵围山、搜山和放火烧山。陈毅在几十天里,隐藏在山林草丛之中,大腿上的枪伤发了炎,又化了脓,还发着高烧,又没有医药,只好用刀子把伤口拉开,挤出脓血,然后用盐水洗一洗。他已经做好了死的准备──不是被敌人搜出杀头,就是因伤病折磨而死。在这种情况下,他写了《梅岭三章》,准备留做“遗诗”。

二、初读整体感知 (多媒体打出诗歌内容) 1、欣赏诗歌朗读。 2、学生集体朗读。 3、指名学生朗读 4、小组合作理解诗歌内容,将不理解的字词提出来,共同解决。 小序: 丛莽:树丛草莽。莽,密生的草。虑:估计,担心。 得:能。得诗:作诗。旋:不久。 第一章: 意如何:想什么。泉台:阴间。旧部:过去的部下,指牺牲的同志们代部队。阎罗:借指反动势力 第二章: 南国:南方烽烟:战争,战火正:恰好国门:城门。 诸君:各位同志。君,对人的尊称 “此头须向国门悬”出处:典出《史记?伍子胥列传》。春秋时期,吴越争雄。楚人伍子胥,为吴将,屡建战功。后来吴王夫差举兵攻齐,子胥认为吴的敌人是越,而不是齐,多次提醒夫差,要警惕越国报仇。夫差听信谗言,疑子胥谋反,逼他自杀。伍子胥临死时,对身边的人说:“抉吾眼悬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灭吴也。”后来吴国果然被越国灭掉。 第三章: 血雨腥风:借喻大革命失败后,反动派对革命人民的血腥镇压。 应有涯:应该结束了。 取义成仁:“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缩语,表示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生命。典故:取义成仁 1. 舍生取义出自《孟子?告子上》:“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

2.《梅岭三章》教学设计

《梅岭三章》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的相关知识。 2. 熟读诗歌,理解三首诗的大意并默写诗歌。 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把握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崇高的革命情怀。 2.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体会本文比喻、借代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这三首诗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 教学重点 1.理解诗的凝练、含蓄的语言以及多种修辞手法。 2.体会这三首诗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 教学难点:学习这三首诗构思新颖、想象奇特的写作特点。 1 .诵读教学法:贯穿朗读教学指导,让学生在朗读中品味诗歌语言,感悟诗歌情感。 3.研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研讨、质疑、合作、探究的方式,充分体悟诗歌阅读意境、理解诗歌内容和感情。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朗读音频以及作者、背景资料。 学生:朗读诗歌,初步感知文意。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一)导言:翻开历史的宏伟画卷,群星闪耀,他们为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毅然决然投身革命,不畏牺牲,英勇斗争,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撼人心魄的英雄赞歌;他们的卓越功勋彪炳光辉史册,令人肃然起敬!更难能可贵的是有的仁人志士能够以诗歌的形式抒写自己崇高的理想、坚定的意志!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就是其中的一位。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梅岭三章》,倾听一位革命者在生死关头对人间的告白吧! (二)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 1. 陈毅(1901-1972),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1928年随朱德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队伍上井冈山与毛主席会师。红军长征时,留在江西担负军、政工作。“皖南事变”后,担任新四军代理军长。解放后,担任第一任上海市长,后又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等职。1972年1月6日因病逝世。 2. 文题解读 梅岭,即大庾岭,在今江西大余和广东南雄交界处。章,乐曲或诗文的段落。三章,三首。题目交代了作诗的地点及诗歌数量,也表明了《梅岭三章》是包括三首诗歌的组诗。3.写作背景 1934年10月,江西中央苏区的主力红军出发长征。红军开始长征时,陈毅身负重伤,被留在江西担任军事指挥,并主持政府工作,后来突围到江西、广东交界的梅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1936年冬,由于叛徒告密,敌军得知这里有一个“大人物”,就派重兵围山、搜山和放火烧山。陈毅在几十天里,隐藏在山林草丛之中。此时他大腿上的枪伤发了炎,又化了脓,还发着高烧,又没有医药,只好用刀子把伤口拉开,挤出脓血,然后用盐水洗一洗。他已经做好了死的准备——不是被敌人搜出杀头,就是因伤病折磨而死。在这种情况下,他写了《梅岭三章》,准备留做“遗诗”。 三、合作探究

鱼 2导学案

鸡西市第四中学2011-2012年度下学期初三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 第四单元第26课《鱼我所欲也》 编制人:闫春辉复核人:使用时间:2012.5.23 编号:16 今日名言: 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巴金【学习目标】 1.我要抓住重点词语,顺利翻译课文,至少掌握三种文言现象。(重点难点) 2.能准确找出中心论点,使用的论证方法,并能理清论证思路。(考点热点) 3.理解孟子所阐述的“义”的含义,懂得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重要抉择,把握人生,慎重选择。 【思维导航】 1.学习文言文,第一步要顺利通读原文,可以参考书下注释识记字音和字义,然后根据重点词语的解释,再按照“留、删、补、调、换”的方法来翻译。知道文章的大意后,要逐段归纳,会提出问题。全篇学习过后,要按照各种文言现象归类整理知识点,形成资料。 2.如何理清文章论证思路 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其实,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做这个题目,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 开头的内容有: (1)、提出中心论点;(2)、引出论题; 以上二个方面,要具体回答出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论题的具体方式,有的是通过名人名言、有的是通过名人佚事、有的是通过趣闻笑话等。 结尾的内容: (1)、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2)、重复或强化……的中心论点; (3)、发出……的号召或劝勉人们……;(4)、补充论证了……。 【课前热身我参与】 【文本探究我收获】 (一)朗读并研究第二自然段 1.解释重点词语(温馨提示:方便快捷准确的工具书就是书下注释) 忽尔与蹴不屑.万钟何加已2.挑战名句(温馨提示:这些句子的出题率非常高,请抓住重点词语来解释)原:乡(xiàng)为身死而不受,今为(wèi)宫室之美为(wéi)之; (学会举一反三,翻译句式相同的句子) 译:先前(有人为了大义)宁肯死也不愿接受(一箪食一豆羹),现在(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不合礼仪的高位厚禄); 原: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译: 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译: 原: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译: 3.通假字通解释: 通解释:

初中语文_梅岭三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这节课上完,感受颇大. 一是教学思路清晰严密,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本节课在设计上表现出一种结构上的建筑之美。整堂课层次清晰,结构严密,推进自然。从介绍背景、疏通文意,到赏析精妙词句、理解作者的远大志趣,环环相扣,层层铺垫。没有浮光掠影的分析,也没有流于形式的表演,问题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学生的思维被充分调动起来。 二是问题与情境创设巧妙,激发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巧妙的提问不仅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更能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走进文本,实现与作者心灵的对话。 三是对文本的多元化解读,拓宽了师生对话的空间。既有老师的范读,帮助学生感受陈毅的血战到底的决心,又有学生的自由读,通过分析精妙词句,达到对诗歌的解读,还有小组的辩论、探究,越辩越明,最后我语我文的范例,升华课堂。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不足之处。最让人遗憾的就在于设计时一味追求环节的“巧妙”,过分强化了学生“学”的作用,有些内容并非学生自己自学就能会的。 学生的阅历及阅读的经验限制了我们农村的孩子,视野的狭窄,并不是自主学习就能完全解决的,该讲的应该大讲特讲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学阶段提出了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全

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熟读梅岭诗文,力求成诵能吟。 2.体会豪迈情怀,铸成浩然正气。 3.品味精妙词语,陶冶睿智文心。 一、背景资料:1934年10月,江西中央苏区的主力红军出发长征,那时,陈毅同志身负重伤,被留在江西担负军事指挥,并主持政府工作。1935年春,陈毅同志率部在敌人重点围攻下从中央苏区突围,转移到赣南地区进行游击战争,坚持了将近三个年头。这三年游击战争,是他们在革命斗 争中所经历的最艰苦最困难的阶段。1936年冬天,陈毅同志在梅山被敌人包围。陈毅同志带着伤病伏在密密的草丛中20多天。考虑到难以脱身,便写了三首诗藏在衣袋里。不久,敌人一无所获,便悻悻解围而去。今天,我们学习的《梅岭三章》便是陈毅同志当时写的“绝命诗”。 二、课文分析 1.小序告诉我们这三首诗写作的时间、地点、缘由和写作背景。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诗人的革命情怀,及诗人诗以明志的行为,表现了作者革命到底的决心。

梅岭三章 学案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太原市XX学校初中语文导学设计 梅岭三章 预习课时 教材分析 《梅岭三章》由三首诗组成一个整体,饱含着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视死如归的壮烈情怀和对胜利的坚定信念。它们写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在“虑不得脱”的绝境中,作为绝命诗写下来,“留衣底”以防不测的。诗中抒发的感情真挚而深沉,豪迈而悲壮,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诗章运用了绝句的形式,朗朗上口,易记易通。诗歌意象非常丰富,且使用多种修辞手法,巧引传说和典故,语言形象生动,情感饱满真挚。 学习目标 1、结合注释自主阅读小序和诗歌,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2、关注诗歌的意象,体会诗人炽烈的感情和豪壮的情怀。 自学清单 1、作者介绍及背景资料 ①写作背景: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当时陈毅身负重伤,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后来在赣粤边区开展游击战。1936年10月,由于叛徒出卖,陈毅在大庾岭遇上险情,便马上转回梅山。回到梅山时遇上敌人搜山,他便暂时隐蔽在一个山坳里。敌人纵火烧山,但天下大雨,山火被雨淋灭。他们围山搜捕一直到天黑才伪装撤走,半夜时又如狼似虎地扑回来,但还是一无所获。后来敌人从叛徒口中得知山上有“大人物”,再次搜山,一直围搜“二十余日”才“解围”。这三首诗创作于特殊背景下,各有侧重,又彼此照应,浑然一体。 ②陈毅(1901-1972)四川省乐至县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杰出的领导者与组织者之一。解放后曾任上海市市长、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等职务。著有《陈毅诗词选集》等。 ③一柱天南百战身,将军本色是诗人。(郭沫若评价陈毅) 2、字音字形 丛莽.( ) 旋.( ) 旌.旗( ) 阎.罗( ) 捷.报( ) 血雨腥.风( ) 3、本首诗小序有什么作用? 4、这三首诗各侧重写什么?表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怎样的革命精神? 学贵有疑

梅岭三章学案

课题:梅岭三章 班级:小组:姓名:设计人:钟武虹审核:日期:2013-4-12 学习目标1.理解这三首诗的大意;理解诗歌中的多种修辞手法。 2.在诵读中体会感情,学习构思新颖、想象奇特的写作特点。 3、体会这三首诗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 导学流程学法指导及笔记 一、快乐启航(第一课时) 1、导入 1934年10月,江西中央苏区的主力红军出发长征,那时,陈毅同志身负重伤,被留在江西担负军事指挥,并主持政府工作。1935年春,陈毅同志率部在敌人重点围攻下从中央苏区突围,转移到赣南地区进行游击战争,坚持了将近三个年头。这三年游击战争,是他们 在革命斗争中所经历的最艰苦最困难的阶段。1936年冬天,陈毅同志在梅山被敌人包围。陈毅同志带着伤病伏在密密的草丛中20多天。考虑到难以脱身,便写了三首诗藏在衣袋里。不久,敌人一无所获,便悻悻解围而去。今天,我们学习的《梅岭三章》便是陈毅同志当时写的“绝命诗”。 2、了解作者(见随堂笔记一) 二、自学自研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这三首诗(可教师范读,学生朗读、齐读,读出气势,读出感情,直至熟练背诵,亦可模仿课文录音朗读);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旌旗()悬()当纸钱() 应有涯()遍种()即为家() 血雨腥风()() 2、划出诗歌的朗读节奏并借助工具书梳理好三首诗的意思。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3、读小序,谈谈小序在这首诗歌中有什么作用?随堂笔记一: 陈毅(1901-1972),四川省乐至县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杰出的领导者与组织者之一。解放后曾任上海市市长、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等职务。著有《陈毅诗词选集》等。

最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2课《梅岭三章》导学案(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2课《梅岭三章》导学案(含答案) 《梅岭三章》导学案 1.熟读诗文,理解并默写。 2.理解诗中借代、借喻、引用等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3.把握诗中的意象,体会革命者为国献身的崇高精神和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 体会三首诗中革命者为国献身的崇高精神和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 把握诗中的意象,体会革命者为国献身的崇高精神和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 “诵读法”、“质疑-议疑-明疑’,“讨论法”

1、我会拼读我会写 国门xuán ( ) 当.纸钱( ) 遍.种( ) jīng( )旗yán( )罗fēng( )烟 2、了解作者: 本诗的作者是,字仲弘,省乐至人,中国无产阶级、。郭沫若曾赠陈毅诗曰“,”。 3、《梅岭三章》的“章”意思是。诗前小序交代了写诗的、、和,这三首诗是在“ ”的绝境中作为绝命诗而留下来的,“留衣底”是为了,表现了作者 。的精神。 将你在自主学习中的疑惑之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至少两处) (提出质疑的问题,留给老师,同学们一起解决)

1.这三首诗在内容上分别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它们之间有怎样 的关系? 2.从用词和修辞角度赏析诗作。 (1)试分析“断头今日意如何”一句中作者为什么不用“牺牲”“献身”或“杀头”等词语。 3.试找出诗中所用的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

1.诗句“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与下面哪一句诗意境相同? ( ) A.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B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C.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复 多菲)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2.阅读下文,完成文后习题。 岳麓山顶眺望 陈毅 岳麓山头任我行,三湘眼底绝风神。 西南云气来衡岳, 日夜江声下洞庭。 战争破坏归陈迹,建设峥嵘定太平。 终到山河澄清日,主持华夏是人民。 (1)比较《梅岭三章》和本诗。体裁: 时代: (2)简要说说该诗三、四句和五、六句各写了什么内容。 三、四句: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梅岭三章精品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梅岭三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陈毅同志大无畏的牺牲精神。 2.学习本文比喻、引用、借代的修辞手法。 3.领会本文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教学重点】 1.通过朗读体会这三首诗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 2.理解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以及多种修辞手法。 3.学习这三首诗构思新颖、回环递进、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抒写情怀的表现力量。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有一位解放后被授予元帅军衔,曾先后担任上海市市长、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的同志,他一生酷爱文学,被誉为“元帅诗人”。他就是:陈毅(板书)。 郭沫若在《赠陈毅同志》一诗中这样评价他:“一柱天南百战身;将军本色是诗人。”陈毅同志于1935年至1937年曾在梅岭开展过三年游击战争,经历了革命斗争中最艰苦最困难的时期。作为军人,他以自己的行动有力地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一支不可战胜的伟大革命力量;作为诗人,他为我们留下了像《登大庾岭》《赣南游击词》《梅岭三章》等气壮山河的诗篇。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梅岭三章》(板书)。 梅岭:大庾岭,在江西、广东交界处。三章,三首。《梅岭三章》就是在梅岭写的三首诗。 二、整体感知,引读小序 1.讲述:这段小序交代了哪些内容呢? 1936年冬,敌人得知梅岭有游击队的重要负责人,就对此山实行残酷的围剿。陈毅同志在大庾遇险,立即返回梅山,正遇敌人搜山,就隐蔽在一个山坳里。敌人放火,巧逢大雨,山火被淋灭。天黑时,敌人佯装撤走,半夜时又折回搜山。陈毅同志带着伤病,就埋伏在陡坡上一块一尺宽、五尺长的丛莽间。敌人搜山持续了二十余日,直到“西安事变”发生,才慌忙撤走。可见“伤病伏丛莽间”,

《梅岭三章》学案

祁家河初中学案设计姓名: 学科:语文年级:七年级主备:李雪剑审阅:日期:2010-4-14 课题:梅岭三章 学习目标: 1、熟读诗文,理解并默写。 2、理解诗中借代、借喻、引用等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3、体会革命者为国献身的崇高精神和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 学习方法:反复诵读、自主感知、交流探究。 导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目标明确,行动才更有效哦。) 二、课前热身(借助工具书完成这些基础知识,一定要掌握) 1、了解作者: 本诗的作者是,字仲弘,省乐至人,中国无产阶级、 。郭沫若曾赠陈毅诗曰“,”。 2、看清字形,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国门xuán()当.纸钱()即为.家()遍种.() 应.()有yá()jīng()旗yán()罗fēng()烟 3、解释加点字 余.伤病伏.丛莽间意.如何正.十年涯. 4、《梅岭三章》的“章”意思是。诗前小序交代了写诗的、、 和,从“”可以看出小序是陈毅同志后来补记的,这三首诗是在“”的绝境中作为绝命诗而留下来的,“留衣底”是为了,表现了作者的精神。

三、课堂探究(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熟读精思的你一定能理解此诗,掌握得很好。) 1、诵读古诗,朗读展示(一定要有感情哦,比一比,看谁读的最好。) 2、翻译本诗(参照课下注释,自主翻译本诗后小组交流。) 3、品读这三首诗,试用四字词语概括每首诗的内容,并分析每首诗表现了诗 人怎样的精神? 4、找出诗中所用的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 相关链接: 借代:不直接把所要说的事物名称说出来,而用跟它有关系的另一种事物名称代替它。如“红领巾参加植树劳动”中的“红领巾”代替“少先队员”。 借喻:比喻的一种,直接借比喻的事物来代替被比喻的事物,被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都不出现。如“惊涛拍岸,举起千堆雪”中的“雪” 比喻浪花。 四、展示讲解(相信自己的能力,展示自己的风采,你也是一位很 棒的老师!) 五、巩固提升(一显身手的时候到了,让我们一起勇往直前!) 1、《梅岭三章》中“”是统领三章的句子。 2、《梅岭三章》中表现共产主义一定到来的远大理想的诗句是“,”。 3、《示儿》中抒写诗人光复河山的热切期待和对祖国大业终将取得胜利的不 可动摇的信念的诗句是,。 4、《示儿》中,两句点明了作者生前的遗憾,从侧面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5、《梅岭三章》中的“,”和《示儿》中“,”有异曲同工之妙。 6、写出课外积累的爱国诗句:,。 7、背诵并默写《梅岭三章》梅岭三章作者:

12--《梅岭三章》导学案--及答案

《梅岭三章》导学案 学生姓名:_____班级:_____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1、掌握生字词,了解作者陈毅的有关知识。2、朗读并背诵全诗。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赏析诗歌的修辞手法,理解诗歌从哪些方面表现诗人的革命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全力以赴,激情投入,学习作者生死不渝的革命精神。 学习重点:体会这三首诗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 学习难点:理解诗的凝练含蓄的语言及多种修辞手法。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交流 学习安排:1课时 【学习流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背诵有关爱国诗篇,然后引入本课的学习。 二、预习自测 1、读“知识链接”,了解作者及相关资料,划出要点内容。 陈毅(1901-1972),四川省乐至县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杰出的领导者与组织者之一。解放后曾任上海市市长、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等职务。著有《陈毅诗词选集》等。 2、给画线字注音 三、自主学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每章的主要内容,并说说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怎样的精神? 第一章:追忆往昔,为革命而至死不渝;第二章:勉励战友,继续战斗;第三章:展望未来,革命必胜。 2、翻译诗前小序。 四、合作探究,展示点评 (一)、诗前小序,交待了什么?有何作用?小序是当时写的,还是后来补写的?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二)、赏析第一章回答问题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1 第一句有什么作用? 2.诗中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3“招”“斩”用得好在哪里?“招”可否换成“收”、“率” 4表现了诗人什么精神?

(三)赏析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分别回答下面问题 1“烽烟”是什么意思? 2 表现了诗人什么精神? (四)、赏析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分别回答下面问题 1 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 表现了作者什么精神? 五、课堂小结 你认为怎样读才能读出感情? 六、布置作业 积累爱国诗文名言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七、赏析全诗 诗歌运用了比喻、借代、引用等修辞手法,请找出具体语句并赏析。 比喻:“血雨腥风”指反动统治的无比残酷。 借代:“旌旗”指部队,表现出人民部队的昂扬士气和浩大声势。 引用:“取义成仁”表达为革命、为真理英勇牺牲。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12《梅岭三章》学案(4)(无答案) 冀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12《梅岭三章》学案(4)(无答案) 冀教版 学习目标: 1.熟读诗文,理解并默写。 2.理解诗中借代、借喻、引用等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3.体会革命者为国献身的崇高精神和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 学习方法:反复诵读、自主感知、交流探究。 教学流程: 一.明确目标(目标明确,行动才更有效。) 二.课前热身(借助工具书完成这些基础知识,一定要掌握) 1.预习: 本诗的作者是,字仲弘,省乐至人,中国无产阶 级、 。郭沫若曾赠陈毅诗曰 “,”。 2.看清字形,给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国门xuán ( ) 当纸钱( ) 即为家 ( ) 遍种( ) 应( )有yá( ) jīng( )旗 yán( )罗 fē ng( )烟 3.解释划线字 余伤病伏丛莽间意如何正十 年涯 4.《梅岭三章》的“章”意思是。诗前小序交代了写诗的、、和,从“”可以看出小序是陈毅同志后来补记的,这三首诗是在“”的绝境中作为绝命诗而留下来的,“留衣底” 是为了,表现了作

者的精神。 三.合作探究(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熟读精思,你一定能理解此诗。) 1.诵读古诗,朗读展示(一定要有感情,比一比,看谁读的最好。) 2.翻译本诗(参照课下注释,自主翻译本诗后小组交流。) 3.品读这三首诗,试用四字词语概括每首诗的内容,并分析每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4.找出诗中所用的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 相关链接: 借代:不直接把所要说的事物名称说出来,而用跟它有关系的另一种事物名称代替它。如“红领巾参加植树劳动”中的“红领巾”代替“少先队员”。 借喻:比喻的一种,直接借比喻的事物来代替被比喻的事物,被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都不出现。如“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中的“雪”比喻浪花。 四.成果展示(相信自己的能力,展示自己的风采,你也是一位很棒的老师!) 五.质疑解疑 六.平行训练(一显身手的时候到了,让我们一起勇往直前!) 1.《梅岭三章》中“”是统领三章的句子。 2.《梅岭三章》中表现共产主义一定到来的远大理想的诗句是 “,”。

七年级语文下册梅岭三章学案(无答案)北师大版.docx

祁家河初案设计 课题:梅岭三章 学习目标: 熟读诗文,理解并默写。 理解诗中借代、借喻、引用等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体会革命者为国献身的崇高精神和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 学习方法:反复诵读、自主感知、交流探究。 导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目标明确,行动才更有效哦。) 二、课前热身(借助工具书完成这些基础知识,一定要掌握) 1、了解作者: 本诗的作者是,字仲弘,省乐至人,中国无产阶级、 。郭沫若曾赠陈毅诗曰“,”。 看清字形,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国门xuán ( ) 当纸钱( ) 即为家( ) 遍种( ) 应( )有yá( ) jīng( )旗 yán( )罗 fēng( )烟 3、解释加点字 余伤病伏丛莽间意如何正十年涯 4、《梅岭三章》的“章”意思是。诗前小序交代了写诗的、、和,从“”可以看出小序是陈毅同志后来补记的,这三首诗是在“”的绝境中作为绝命诗而留下来的,“留衣底”是为了,表现了作者的精神。 三、课堂探究(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熟读精思的你一定能理解此诗,掌握得很好。) 1、诵读古诗,朗读展示(一定要有感情哦,比一比,看谁读的最好。) 2、翻译本诗(参照课下注释,自主翻译本诗后小组交流。) 3、品读这三首诗,试用四字词语概括每首诗的内容,并分析每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 4、找出诗中所用的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 相关链接: 借代:不直接把所要说的事物名称说出来,而用跟它有关系的另一种事物名称代替它。如“红领巾参加植树劳动”中的“红领巾”代替“少先队员”。 借喻:比喻的一种,直接借比喻的事物来代替被比喻的事物,被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都不出现。如“惊涛拍岸,举起千堆雪”中的“雪”比喻浪花。 四、展示讲解(相信自己的能力,展示自己的风采,你也是一位很棒的老师!)

最新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梅岭三章》教学设计

梅岭三章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理想和自由献身的革命精神以及乐观豪迈的革命情怀。 2、体会诗歌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抒写情怀的表现力量。 教学重点 体会这三首诗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革命精神和豪情壮志。 教学难点 比较借代与借喻的异同。 教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很荣幸能够和大家一起学习。这节课我们要认识一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大家看大屏幕。(PPT1)名世俊,字仲弘,中国共产党员。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在敌人围追堵截的危难时刻,深陷困境的陈毅写下了豪气冲天的《梅岭三章》。板题。 这组诗诠释了为理想而牺牲生命的革命精神,请大家齐读课题。 这组诗赞扬了为自由而奉献头颅的豪迈情怀,请大家再读课题。 诗歌学习,朗读为本。要想读懂这组诗,咱必须知人论诗,先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大家先仔细看一遍。(PPT2)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当时陈毅同志身负重伤,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1935年春,陈毅同志率部队在敌人重点围攻下从中央苏区突围,转移到赣南地区进行游击战争,坚持了将近三个年头。这三年游击战争,是他们在革命斗争中所经历的最艰苦最困难的阶段。1936年冬天,陈毅同志在梅山被敌人包围。陈毅同志带着伤病伏在密密的草丛中20多天。考虑到难以脱身,便写了三首诗藏在衣袋里。不久,敌人一无所获,便悻悻而去。今天,我们学习的《梅岭三章》便是陈毅同志当时写的“绝命诗”。 请大家齐读屏幕上的一段话。 二、反复朗读,把握情感

过渡:这就是本组诗的写作背景。现在请同学们自由通读全诗,要求借助注释理解字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生通读全诗。检查预习。(见PPT3) 谁能把这些字词读准确?个别读,齐读。 2、谁愿意把全诗读一读?个别读,齐读。 3、师范读。 同学们已经达到了我的要求。老师给大家范读全诗,请大家听清楚诗歌的节奏和感情。 在刚才的朗读中,你听出这首词的感情基调了吗?(豪迈、大气、乐观……) 4、结合朗读指导品读。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把握全诗感情基调一致的基础上,每个同学的朗读体味是不一样的。下面,老师要求大家结合大屏幕上的朗诵指导再读全诗,把自己对整首词的感悟读出来,读的时候好好揣摩一下。 生自由读。齐读。 5、比赛读。 下面我们来一段朗诵比赛。咱们班朗读最好的女生和男生各出一名。我们女士优先吧! 女生读。男生读。(适时评价) 6、指导读好重点词句。 这位同学读得更大气。不过,有些地方我们还可以再品味一下。比如“断头今日意如何?”这句设问,要统领全诗,奠定了“豪迈”的感情基调,我们要读出那种豪迈的感情来。我们一起试试看。生读。 7、分角色读。 刚才我们把全诗的重点词句又品味了一下,通过大家的读和一些理解,老师也心潮澎湃,想要和大家一块再读一遍。我们简单地分一下角色。老师读一句“断头今日意如何?”大家齐读小序。第一首中首句我来读,后面三句齐读。第二首中,前两句齐读,后两句请那位男生先领读全班再齐读。第三首,前两句齐读,后两句我来领读,全班齐读。都清楚了吗?好,我们开始。 分角色朗读。 同学们读得很好,大家给自己掌声鼓励。 三、了解内容,体会革命精神 通过多遍的朗读,大家一定对诗的内容有了深刻的了解。老师有几个问题: 1、这几首诗的前面有一段小序,写了哪些内容?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第一单元综合性学习导学案

第一单元综合性学习导学案 一、活动目标 1.提高对战争的认识,培养热爱和平的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2.通过活动开阔文化视野,增加有关战争的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的积累。 3.培养资料信息搜集处理能力,锻炼围绕某一事件进行评说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活动指导 1、在书店、图书馆、网上查找资料,了解一下人类历史上发生过哪些大规模的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拿破仑战争、普法战争、日本侵华战争、海湾战争、美国内战、斯大林格勒大会战 2、战争,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领土,杀害我国同胞,是非正义的战争;中国人民奋起反抗,消灭敌人,是民族自卫,是正义战争。请就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探究以下问题: 为什么会发生这场战争?中国人民为此付出了怎样的代价?谁该对这场战争负责? 日本法西斯为了本国利益发动了这场战争;中国人民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生灵涂炭,家园被毁;应该由日本法西斯负责。 3、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对民族压迫而取得伟大胜利的战争,2005年是抗战胜利的50周年。中央电视台在每天的新闻联播和新闻30分中连续播放《永恒的丰碑》这一节目。请你举出抗日战争的著名战将三人,并简要说说他们的事迹。 a张自忠。张将军是谁也无法抹煞的抗日第一大英雄。也是共产党承认的少数几个抗日名将。他参加过长城抗战,血战台儿庄。在枣宜会战中壮烈牺牲。 b彭德怀彭老总在抗日中的最大贡献当然是百团大战。值得一提的是,这场对日军杀伤极大的战役后来成为老总被整的“罪证”。另外,彭总也是参加了现代中国两次大规模外战的将军(抗日与抗美援朝)。最后却似在自己人的手下。 c杜聿明这位淮海战场的俘虏却是抗日的大英雄。他在广西昆仑关的大捷与林彪的平型关大捷南北辉映, 可以说是一时之人杰。后来他还曾率师入缅扬威域外。 d孙立人入缅作战诸军中战绩最佳的一位。孙将军使英国人看到了中国人的力量和智慧。e聂荣臻晋察冀边区的司令。聂元帅最辉煌的一段就是这个时期,他麾下的杨成武吕正操都是日军闻风丧胆的人物。 f张治中虽然长期担任后方工作,但他是英勇的淞沪会战的总指挥。向英雄的中华儿女致敬!向在抗战中 英勇牺牲的将军们致敬! 4、战争出英雄。你最崇拜的英雄是哪些人?他们有哪些感人事迹?举出两个例子说给大家听听。 王二小、张自忠、狼牙山五壮士、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等 董存瑞炸碉堡;黄继光堵机枪。 5、文艺作品与战争 (1)、你知道哪些文学作品是描写战争的?举三个例子。 《战争与和平》列夫托尔斯泰;描写中国革命李英儒的《野火春风斗古城》、 冯德英的《苦菜花》、刘知侠的《铁道游击队》、吴强的《红日》、冯志的《敌后武工队》《亮剑》 (2)、就某一部描写战争的作品谈一谈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刘知侠的《铁道游击队》刘洪:机智勇敢 《芦花荡》,老头子:自信,过于自尊,机智勇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