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2018年高中语文微课优课评选

东莞市2018年高中语文微课优课评选

拟奖名单公示

各普通高中、完全中学:

为建设我市智慧课堂教学优质资源,2018年开展了高中语文微课优课征集评选活动。经过评委认真、严谨、专业的评审,最后评出微课75节(一等奖12节,二等奖24节,三等奖39节),优课150节(一等奖25节,二等奖50节,三等奖75节),具体获奖情况见附件。现将拟获奖名单予以公示,并设置7个工作日(2019年3月11日—2019年3月19日)的公示期。

公示期间发现校名、姓名及题目录入等有误的,请与高中语文学科联系。如有异议,提出异议的个人或单位,应在异议材料上签署真实姓名或加盖单位公章,并注明联系方式,否则恕不受理。高中语文学科对提出异议的单位或个人给予保密。

联系人及电话:王春雷孙健23126193

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高中语文学科

附:2018年东莞市高中语文微课、优课参赛作品获奖名单(公示)

2018年东莞市高中语文微课参赛作品获奖名单(公示)

2018年东莞市高中语文优课参赛作品获奖名单(公示)

东莞市第二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能手评选方案

东莞市第二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能手评选方案为进一步加大我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队伍建设力度,逐步形成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的教育人才梯队,根据《东莞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及《东莞市普通中小学教学能手评选办法(修订)》,结合我市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实际,制定了本“东莞市第二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能手评选方案”。 一、本次评选的组织机构 领导部门: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信息技术科 工作小组:东莞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研会(下称教研会)小学教研组、初中教研组、高中教研组 评委小组:教研会常务理事、理事、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学科带头人、各教研组中心组成员等。 二、评选条件 除《东莞市普通中小学教学能手评选办法(修订)》中规定的三个条件外,还需具备以下条件: 1.在小学、初中或高中学段,近三年连续任教信息技术课(2011年9月1日至今)。 2.近十年内教学类评比(课堂教学、教学设计、教学论文、录像课、教研案例、课件制作等)或教育科研成果获得市三等奖或镇二等奖以上奖励(含市三等奖和镇二等奖),或者在镇级及以上教育教学刊物上发表过本学科教育教学论文。 三、评选程序 评选过程分为初评和终评两个部分。 (一)初评 1. 小学学段初评

(1)小学由镇(街)宣教办(局)或市直属学校根据评选的相关文件和方案公平、公正、公开地组织评定。 (2)初评项目:说课、上课、评课、优课、微课、教学设计、学科素养等。其中上课为必选项。初评项目除必选项外,其余的项目由镇(街)宣教办(局)或市直属学校自行决定。 (3)建议小学在初评时,上课录成录像,出线的初评选手可直接将录像制作成优课,留作参加终评之用。 (4)各镇(街)宣教办(局)或市直属学校按照初评名额分配表(见附件2)确定初评人选。在本镇(街)或校内公示后,将各镇(街)参加终评选手汇总表(附件3)上报到教研会小学教研组,邮箱:228820769@https://www.360docs.net/doc/9619132394.html,。 2.初、高中学段初评 (1)初、高中学段的初评由各学校根据评选的相关文件和方案公平、公正、公开地组织评定。 (2)初评项目:说课、上课、评课、优课、微课、教学设计、学科素养等。其中上课为必选项。初评项目除必选项外,其余的项目由学校自行决定。 (3)建议初、高中在初评时,上课录成录像,出线的初评选手可直接将录像制作成优课,留作参加终评之用。 (4)初中按照每校评出1-3名、高中按照每校评出1-2名的比例,确定初评出线名单,参加市级终评。初评名单在本校内公示后,将结果和各镇(街)参加复评选手汇总表(附件3)上报到教研会初中教研组(邮箱:401993981@https://www.360docs.net/doc/9619132394.html,)和教研会高中教研组(邮箱: 157064031@https://www.360docs.net/doc/9619132394.html,)。 (二)终评

【GZFW】2018年度“一师一优课 一课一名师”活动准备细节方案流程

2018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 活动方案 2018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方案 县、区教育主管部门,市直、民办学校: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18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的通知》(x教秘〔2018〕x号)要求,为进一步推动信息化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应用,逐步汇聚形成系统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经研究决定,2018年在全市中小学继续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活动目标 通充分调动广大中小学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组织引导教师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国家平台)晒课,参与晒课教师达100%。普及信息技术和数字教育资源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合理有效应用,加速建设一支善用信息技术和优质教学资源开展教学活动的骨干教师队伍,为智慧学校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活动范围 全市中小学校(包括小学、初中、九年一贯制学校、完全中学和普通高中等)各年级、各学科教师。 三、活动内容 (一)组织网上晒课

各县区和市直、民办学校要结合本校实际,组织教师进行实名制网上晒课。已在安徽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以下简称安徽平台)注册的教师可在登陆安徽平台后点击活动链接跳转到国家平台进行报名、晒课;未在安徽平台注册的教师直接在国家平台注册,经学校管理员审核后进行报名、晒课。 .晒课范围 晒课教材必须经教育部、安徽省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审定、备案,且正在当地使用。 今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信息技术学科仍按惯例进行晒课,其他部分以专题形式进行晒课和评审;新增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和家庭教育等专题教育内容,以主题分类方式进行晒课和评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专题教育将参与部级优课征集。 为尽快形成系列化优质资源,请各单位通知教师查阅2018年度无部优课的节点列表(见附件2)和2018年度关闭的晒课节点(见附件3),了解、选择和确定可晒课的节点,尽量在无“部优”和“省优”课例的节点下晒课(国家平台上“省优”课例总数超过5堂的节点将无法选择)。 2.晒课内容 教师所提交的网上晒课内容应包括:一堂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课堂教学的完整教学设计(必选)、所用(必选)、课堂

微课评比通知

市教育局办公室关于组织开展首届中小学教师微课竞赛活动的通知 各县区教育局、社会事业局,局直属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教师﹝2013﹞13号)精神,加强教师研修社区、学习空间建设,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根据《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组织开展全省中小学教师微课竞赛活动的通知》(苏教办师﹝2014﹞6号)要求,决定组织开展连云港市首届中小学教师微课竞赛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竞赛目的 举办中小学教师微课竞赛活动,是创新教师培训形式、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式,是搭建教师教学经验交流和教学风采展示平台、丰富教师培训生成性课程资源的重要途径,是建设中小学教师网络学习空间的重要工作,是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有效方式。 二、组织管理 连云港市首届中小学教师微课竞赛活动由市教育局主办。为做好组织管理工作,成立微课竞赛活动组委会,由市教研室、电教馆,市教育局师资处、基教处等相关机构负责人组成组委会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教研室,负责日常组织管理工作。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结合当地工作实际确定活动组织管理机构。

组委会办公室要结合竞赛活动的开展,以江苏省中小学教职工信息管理系统为数据中心,积极谋划、认真研究、主动实施,加快实现省、市、县、校四级数据对接;充分利用已有的教师教育信息化资源,以省示范性教师发展中心为主要力量,采取新建、链接等多种方式,统筹规划、共同建设、分级管理,积极开展名师工作室、教师研修社区、教师网络学习空间等相关建设工作试点,在“省级中心、省市县校四级应用”工作上取得全面进展。 教研部门要充分发挥在教材研究、教学法指导等方面的优势,既要尊重基层学校教师选题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更要统筹把握,适度引导选准选好内容,积极指导优化教师的选题与设计,把微课作品做成系列化的精品课程,把微课活动融入日常性教学研究工作中,助推全市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 电教部门要积极发挥在技术装备、课程资源建设等方面的优势,采取分级培训、层层推进的办法,统筹规划、指导全市微课竞赛的培训活动,把微课普及到每所学校、每位教师。借助微课竞赛的契机,充实完善市县本级教师网络培训、课堂教学资源。同时要全力提供技术支持,服务参赛教师。 师资、基教部门要主动发挥在教师培训、政策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做好宣传发动、支持服务工作,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参赛积极性和主动性,以赛带训、以赛促学,进一步提升培训效能,把竞赛过程办成促进广大教师学习交流的培训活动,使所有参训、参赛教师都有收获和提高。 三、参赛对象

东莞市中小学教学能手评定办法

XX市中小学教学能手评定办法 (修订) 一、评定目的 为了推进XX教育现代化进程,加快三名工程”建设,根据XX 市《关于实施基础教育十项工程”的意见》,开展XX市中小学教学能手评定活动,为教师搭建展示与交流的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队伍专业水平。逐步形成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的骨干教师梯队,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二、评定对象 全市中小学(含民办学校)在职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及省、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除外)。 三、评定条件 1.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师德师风,为人师表,能认真履行教师职责。 2.具有扎实的教育教学理论基础和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技术,有较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 3.具有较强的教学教研能力和良好的教学业绩,课堂教学效果好,教学成绩突出。 四、评定时间及学科 从XX年9月开始每两年评定一批,第二批评定时间和学科安 排如下: 1.XX-XX学年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科学、综合实践活动

2.xx-xx学年度:语文、英语、政治(思想品德)、历史、地理、音乐、体育、美术、小学品德。 五、评定项目 说课、上课、评课、优课、微课、教学设计、命题设计、解题、学科素养等。 六、评定小组 成立各级评定小组,组织评选活动。 1.学科评定小组,由各学科教学研究会组织成立。 2.镇街评定小组,由各镇街(园区)宣教办(局)组织成立。 3.校评定小组,由各学校组织成立。 七、评定程序1.评定 1.小学 (1)初评 镇街(园区)宣教办(局)和市直属小学根据市学科教研会的评选方案组织评定,按照学科分配名额1:1.5的比例推荐选手参加市级终评。 (2)终评 由各学科教学研究会组织评定,评出教学能手。 2.初中 (1)初评 由学校组织评定,学校根据评定结果,每学科推荐出 1 —2名教师参加市的终评。每位选手按学科教研会有关要求提交完整优课资料,优课不规范或水平低下者不参加终评。 (2)终评

高中语文粤教必修一《氓》杜清云教案教学设计 上课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面试

中国古代年龄称谓 涵盖了一生的智慧 -----中国古代年龄称谓之 “幼年” 化州市第一中学 杜清云 微课目标:了解并掌握中国古代传统文化,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幼年时代有哪些年龄称谓;辅助学生读懂文言文。 时间:五分钟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中国古代年龄称谓 涵盖了一生的智慧 二、具体介绍幼年时的年龄称谓 1、襁 褓/赤子(未满周岁) 初生婴儿的皮肤微微泛红,用襁褓包裹着,古人将这时候的

孩子称之为“襁褓”“赤子”。赤子之心,说的就是一颗如同初生儿一样纤尘不染的纯洁心。 我们初见世间,眼神清澈,对一切充满着好奇和善意。这是一种美丽的稚嫩。 2、孩提(2-3岁) 本词中“提”的本义是“抓住小孩两腋将其向上抱起”这个动作。 孩,不是后来孩子之意,而是“咳”的古字 《说文解字》:“孩,古文咳从子。”小儿笑貌,即小儿笑的咳咳之声。 孩提之童。——《孟子·尽心》 颜师古注:“婴儿始孩,人所提挈,故曰孩提也。孩者,小儿笑也。” 《老子》:“如婴儿之未孩。”也作“孩抱”和“提孩”。 唐韩愈《祭十二郎文》:“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 今天,人们仍常常用”孩提时代“形容自己的童年。那时我们在父母怀中牙牙学语,路也走不好,话也说不清,但我们

却渴望用自己的心去靠近这个世界。 3、垂髫(3-9岁) 古人会以头发命名年纪。孩子在9岁之前不扎辫子,头发自然垂下,叫“垂髫”,《桃花源记》中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4、总角(9岁-13岁) 9岁之后,才把头发分两边各扎一个结,像两个羊角,叫“总角”。《诗经》里,“总角之宴,言笑晏晏”,男女主人公两小无猜,年幼的感情饱含美丽诗意。 三、小测试:给图片,说出古代年龄称谓。

东莞市中小学体育与健康学科第二批微课、优课征集评选活动方案

东莞市中小学体育与健康学科第二批微课、优课征集评选活动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为加强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实现课程资源与课堂教学同步发展,推进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探索“微课”、“优课”资源的有效应用模式,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的提升,进一步落实高效课堂工程各项目标、任务。制定东莞市第二批中小学体育与健康学科优秀微课、优课征集评选活动方案如下: 一、征集方式与对象 (一)公开征集:全市公民办中小学体育教师 (二)定向征集:市学科带头人、市首批学科教学能手及部分骨干教师 二、征集时间 2014年9月1日开始,12月20日截止。 三、制作要求 (一)微课 1.教材选择:从一个完整技术动作、一个分解技术动作、动作组合、一个战术配合四个方面选择其中一个进行制作。 2.视频要素:片头(学校、课题、授课教师、制作时间)、教师简介、教学设计、完整示范及讲解、分解动作示范及讲解、易错点的提示与解决办法、教学方法与步骤、教学组织形式、动作的实践运用、

片尾。 3.课的类型:说课类、演示类、实操类、自主学习类、合作学习类、探究学习类、和综合类;参赛教师的“微课”类型既可是上述其中一类也可灵活组合运用上述类型。 4.课的时间及格式:5-8分钟,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视频格式须转化成可在线播放的wmv或flv流媒体格式。 5.视频素材:教学视频、图片、ppt、文字、图片、音乐、语言。 6.编辑工具:建议使用绘声绘影进行制作。 (二)优课 1.教材选择:遵循体育教学规律和运动技能形成规律,选取教学单元中的某一次课进行制作。 2.视频要素:片头(学校、课题、授课教师、制作时间)、教师简介、教学设计、完整的教学过程、本次课的延伸、片尾。 3.课的类型及要求:体能素质与运动技术相长。 (1)课课练要与主教材相结合、互为渗透,不允许出现在准备活动和放松运动之前; (2)在教学过程中只出现一次高峰(并且高峰持续的时间不低于5分钟) (3)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要有体现,安全防范要落实。 (4)练习密度不低于50%。 (5)教学模式:校本化,并能体现教师的教学风格。 4.课的时间及格式:小学40分钟、中学40-45分钟最长。视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