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鱼养殖技术科学养殖

鲍鱼养殖技术科学养殖
鲍鱼养殖技术科学养殖

三农书屋https://www.360docs.net/doc/9717534926.html,

鲍鱼养殖技术

鲍是名贵的海洋食用贝类,被称为“海产八珍”之一。其肉质细嫩、营养丰富,鲜品可食部分含蛋白质24%、脂肪0.44%;干品含蛋白质40%、糖元33.7%、脂肪0.9%以及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一种对人体非常有利的高蛋白、低脂肪食物。鲍的足部肌肉很发达,约占软体部的40%,富含氨基酸,其中苏氨酸0.61(克/百克干品,以下相同)、缬氨酸0.96、蛋氨酸0.45、异亮氨酸0.68、亮氨酸0.86、苯丙氨酸0.40、赖氨酸0.74、组氨酸0.51、精氨酸0.90、天冬氨酸0.87、谷氨酸1.39、丝氨酸0.63、甘氨酸0.87、丙氨酸0.75、脯氨酸0.70、酪氨酸0.75、胱氨酸0.26,以谷氨酸的含量最高,我们平常食用的味精的主要成分就是谷氨酸,因此,鲍的味道非常鲜美。

国外已把鲍软体部的提取物“鲍灵素”用于制药,对抑制

肿瘤有一定的疗效。此外,鲍壳既是名贵的中药材(俗称“石决明”),还可作为装饰品和贝雕工艺的材料。

目前在国际市场上,鲍的销售价格昂贵。据2002年的资料介绍,一只活的壳长12~14厘米(重量约250~400克)的澳大利亚产绿唇鲍,其售价为50。70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415~580元/只);一只活的壳长约15厘米(重量约400多克)的日本产大鲍,其售价高达90~100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740—830元/只)。我国产的壳长7厘米以上的活皱纹盘鲍,近几年来售价一直不低于350元人民币/公斤。

世界上主要产鲍国有澳大利亚、中国、日本、美国、墨西哥、南非等,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0)统计,1996年全世界鲍的自然采捕量约为9 996吨,其中最高为澳大利亚4 339吨,其次为日本1 941吨。我国近年来鲍的人工养殖产量增长很快,2001年全国鲍的养殖产量为7 662吨。

由于鲍的经济价值很高,世界各产鲍国十分重视鲍的人工

第 2 页共120 页

三农书屋https://www.360docs.net/doc/9717534926.html,

育苗和养殖。日本是世界上鲍产量较高、增养殖技术较发达的国家,苗种生产和放流增殖是其重点,现已形成规模化生产。澳大利亚、美国、墨西哥、南非等国主要以自然采捕为主,最近几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有红鲍的苗种生产,并且采用大型露天水池进行成鲍养殖。在墨西哥,除了把人工培育的鲍苗收容在笼内投放到海底养殖外,各地渔民还进行受精卵的放流增殖。

我国对鲍的利用,过去仅限于自然采捕。近20年来,从南方到北方都开展了鲍的人工育苗和规模化养殖。在辽宁、山东、福建等地,一批具有先进设施和生产技术的鲍育苗场和养殖场,每年都可生产出相当数量的鲍苗和商品鲍。我国的鲍人工育苗和养殖,现已形成一套成熟的技术工艺和相当大的生产规模。

发展鲍的增养殖,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我国适合鲍人工养殖和放流增殖的海域广阔,而且近年来鲍的增养殖技术正

在不断提高,因此,发展鲍的增养殖事业,有着广阔的前景。

(一)鲍的主要种类与形态

1.鲍的种类

鲍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前鳃亚纲,原始腹足目,鲍科。迄今为止,全世界已发现的鲍约有近百种,其中经济种类有近20种。在我国沿海自然分布的鲍共有8种,其中经济种有皱纹盘鲍、杂色鲍、九孔鲍。

2.鲍的形态结构

鲍具有如下显著的外部特征:有一片耳状扁平的石灰质外壳从背部覆盖整个软体部;软体部分为头、足、外套膜及内脏块4部分。足特别发达呈扁平、宽大,占身体的绝大部分。

(1)贝壳鲍具3层螺层,壳顶部偏于壳的右后方,螺旋部很小,而体螺层极大,几乎占贝壳的全部。自第二层中部开始到体螺层边缘,具一列距离均匀、由小渐大、从右开始延着壳左缘螺旋式排列的突起。这列突起在靠近体螺层边缘有

第 4 页共120 页

三农书屋https://www.360docs.net/doc/9717534926.html,

几个开口与外界相通,称壳孔或呼水孔。在生活时外套触手就从这些开孔处伸出,壳孔是排泄、生殖与呼吸的孔道。壳表面为褐色或暗红色,生长纹明显。壳内面异常亮洁,具美丽的珍珠光艳色泽,壳口卵圆形,外唇薄,内唇厚,具有片状内包遮缘,壳内面中央有一卵圆形的右侧壳肌痕,在左前侧有一狭小的左侧壳肌痕,无厣

(2)头部头位于身体的前端,在头部背面有一对深色细长的触角。在触角的外侧基部各有一粗的眼柄,一对黑色的眼点生于其顶端,在两触角之间有一扁平突出的头叶,在其腹面有发达可活动的吻,吻中央有一纵裂的开口即为鲍的口。在口周围有石小突起称为小唇。

(3)足部足位于腹面,大而扁平,几乎与壳口相等,由于适于匍匐爬行与吸附的生活方式而变得非常发达。

(4)外套膜外套膜是包围身体背面的一层薄膜,除左前端腹面和内脏囊前端与皮肤相连外,几乎整个外套膜内缘都与

右侧肌相连。

(5)内脏囊当贝壳去掉后,中央区有一大块右侧壳肌。内脏囊的主要部分环绕于右侧肌的下缘,呈一大块状,在其末端呈角锥状游离环绕于右侧壳肌的后方至右后方,该部分的色泽常因其最大面积的消化腺及雌或雄生殖腺而呈现不同的颜色。消化腺通常为深褐绿色,在成熟期雄性生殖腺呈浅黄色,雌性呈墨绿色,生殖腺仅包围于角锥体部分。

3.引进品种的形态特征

我国产及引进的经济种鲍的外部形态分别有以下主要特征:

(1)皱纹盘鲍贝壳大而坚厚,螺层三层,缝合线浅,螺旋部极小,体螺层大。壳边缘有一排突起,末端3~5个开孔,是泄殖与呼吸的孔道,称为呼水孔。壳面深绿褐色,生长纹明显,具有许多不规则隆起的皱纹。

(2)杂色鲍贝壳卵圆形,壳顶部钝,稍低于体螺层的高度,

第 6 页共120 页

三农书屋https://www.360docs.net/doc/9717534926.html,

成体多被腐蚀,露出珍珠光泽。靠体蒜苗苷缘有6~9个呼水孔。贝壳还具有不甚规则的螺旋肋纹和稠密的生长线,生长线形成极为明显的裂襞。贝壳绿褐色,壳顶磨损部显露粉红色。

(3)九孔鲍外部形状与杂色鲍十分相似,只是壳面上的肋纹不如杂色鲍明显,且壳背的呼吸扎为6—9个。

(4)盘鲍体形为大中型,最大壳长可达21厘米,成体壳长一般为14~18厘米。本种鲍在外形上与皱纹盘鲍非常相似,但体形比皱纹盘鲍大。贝壳外表面的色泽也多为绿褐色或棕褐色,内面为带有多彩珍珠光泽的银白色。足及上足的外缘表面为浅棕褐色,常带有深色条状斑纹,足疏面多呈暗绿色;上足的边缘花边状,突起的分支比较复杂,呈树枝状。

(5)大鲍鲍科中体形最大的一个种,最大壳长可达25厘米。壳为卵圆形,质地较厚,外唇稍薄,边缘平直;内唇遮缘狭窄,内缘稍向内倾斜。壳顶稍高,位于贝壳长轴线后端

1/4处的右后方。壳孔突起较高,呈短管状,壳孔数4~5个。贝壳外表面的色泽多为棕红至棕褐色,内面银白色。足及上足的外缘棕黄色,足跛面多为淡棕黄色,上足突起呈简单

(6)红鲍红鲍是全世界鲍科中迄今已发现的体形最大的一个种,已见报道的最大个体壳长可达28.5厘米、体重超过2公斤。贝壳为卵圆形。壳顶稍高,位于贝壳长轴线后端1/4处的右后方。贝壳厚重,外到稍薄,边缘比较平直;内唇遮缘宽大,最大宽度约15厘米,内缘侧稍向内倾斜。壳孔数2~4个,以3个居多,壳孔突起的高度比较高。贝壳外表面的色泽多为棕红至暗砖红色,常具有一条狭窄的红色壳边,有些个体壳面还带有深浅不同的块状斑纹;壳内面为带红色珍珠光泽的银白色。右闭壳肌痕大而明显,深绿色,位于壳内面近中部。足及上足的外缘表面棕褐色,常带有深色的条状斑纹,触手黑色。

第8 页共120 页

三农书屋https://www.360docs.net/doc/9717534926.html,

(7)、绿鲍体形较大,最大壳长可达25厘米,成体壳长一般在12.5—20厘米范围。贝壳卵圆形,与红鲍相比本种的壳形稍偏长些,质地也略薄。外唇较薄,边缘比较平直;内唇遮缘比红鲍稍显狭长。壳表面的肋纹与生长纹比较细密,肋纹比红鲍更为清晰。壳孔数4~6个,壳孔突起高度较红鲍略低,开孔较小。贝壳外表面的色泽多为红褐色或者橄榄绿色。花纹行状规则,沿壳孔突起的外侧常生有一条红褐色的带状斑纹;壳内面呈带有绿色与金色交映的银白色珍珠光泽,色彩鲜艳美丽;右闭壳肌痕明显,大都具有深蓝色的云状斑纹。上足表面常带有褐色和淡绿色条状斑纹,触手粗短,淡灰绿色。

(二)鲍的内部构造

1.消化系统

鲍的消化道约为其体长的3倍多。消化系统由口区、食道、嗉囊、胃盲囊、胃、消化腺、肠及肛门等部分组成。

2.呼吸系统

鲍是主要呼吸器官,位于心脏之前,外套膜中,一对,左鳃比右鳃略大。

3.循环系统

心脏位于围心腔中,被透明的围心腔壁所包围。具左右心耳各1个和1个梨形的心室。心室被直肠所贯穿。

4.排泄系统

具左右一对肾脏,左肾小,右肾较大,肾的中央背面靠近右侧壳肌左后方处有一缝形裂孔,为生殖产物排人肾腔之孔道。生殖产物亦由右肾孔排出至呼吸腔,经壳孔排出体外,故右肾孔亦同时用为生殖孔。

5.生殖系统

鲍是雌雄异体,但无两性的显著特征,无交接器也无其他的附属腺体。在近繁殖季节,生殖产物充满整个生殖腔,该腔位于体之背部,包盖于整个的胃、嗉囊及消化腺的表面,

第10 页共120 页

三农书屋https://www.360docs.net/doc/9717534926.html,

延展到右侧壳肌的左缘。成熟的精卵直接排人右肾腔经右肾孔至呼吸腔,从呼水孔排出体外。

6.神经系统

鲍的神经系统不发达,不集中,而且经过扭转,神经节延长和扁平。

7.感觉器官

一般的感觉表现在整个体表的皮肤上,在头叶、口、唇以及足口面、足腺区、鳃叶、外套边缘等部位的感觉细胞较多。尤其在头触觉、上足触觉、上足乳突、外套触觉、嗅检器、眼以及平衡囊等处的感觉细胞特别集中。

(三)鲍的生态习性

1.分布

皱纹盘鲍为冷水种,在我国的自然分布海域仅限于江苏以北的黄海及渤海水域,主要分布海区有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及其部分岛礁周围,江苏北部沿海仅有少量分布。比较集中

的自然资源产区有:辽宁省的大连市、长海县,山东省的长岛县、荣成市、威海市、烟台市、青岛市等。20世纪70年代后期,福建和浙江两省曾由北方海区试验引种并获得育苗和养殖的成功,使本种的增养殖水域又向南延伸至该海区。皱纹盘鲍垂直分布在水深l~20米处,20米以上的水深处较少见。

杂色鲍、九孔鲍为暖水种。杂色鲍主要分布于海南、广东、广西以及福建、浙江、台湾等省的部分沿海水域。分布海域的常年水温10~28℃。杂色鲍垂直分布以水深3~10米较多。九孔鲍在我国的自然种群主要分布于台湾北部、东部以及澎湖列岛周围等海域。九孔鲍自然分布海域的水温比杂色鲍略低。

盘鲍和大鲍原产日本,在太平洋沿岸分布于日本茨城县以南,在日本海沿岸分布到北海道西南的小岛。盘鲍的自然分布水深为低潮线以下至15米,以水深2~4米范围内最多。

第12 页共120 页

三农书屋https://www.360docs.net/doc/9717534926.html,

大鲍自然分布的水域较深,大多分布在潮下带15。30米的水深,最深可达50米。

2.栖息环境

鲍喜欢栖息在海藻茂盛、水质清晰、水流畅通的岩礁裂缝、石棚穴洞等处。鲍常群聚在不易被阳光直射和背风、背流的阴暗处,经常腹足面向上吸附。岩礁洞穴的地形地势越复杂,栖息的鲍就越多。鲍有时生活在露天海底,杂藻丛中和海藻根基处,在石下缝隙、石头背阴面或侧面也常有鲍生活。在鲍的生活海区,虾蟹类、底栖鱼类、杂藻类、海参类、海星海胆类、螺类等较多。

鲍的栖息场所可分为岩洞型、棚壁型、礁上型、裂缝型、石下型等五种类型。如皱纹盘鲍在平坦的岩礁表面很少见,而往往集中栖息在岩礁裂缝、岩洞以及背光的礁石侧壁等处;盘鲍以岩洞型居多;杂色鲍则以石下型居多。调查鲍的栖息场所,对选择适宜的海区,进行鲍的增殖有着重要意义。

3.活动习性

鲍的活动习性具有昼伏夜出的特点,在一昼夜中很明显是以夜间活动为主。鲍的摄食量、消化率、运动距离和速度、呼吸强度均以夜间为大,白天只在涨落潮时稍作移动。观察西氏鲍和盘鲍在水族箱中的活动情况,都是在日落后开始索饵,日出后运动到一定位置安定下来,其匍匐距离、运动方向、摄食时间、摄食数量没有一定的规律性。不同个体,甚至同一个体,也很难确定运动的一定规律,运动速度和距离也有很大差别。自然海区生活的鲍,虽然白天黑夜都能进行索饵活动,但以夜间为主。鲍夜间进行索饵活动后,黎明前不一定返回原来的位置。因此,鲍的活动习性直接受日周期、光线、水温、食物种类和数量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鲍营匍匐生活,正常生活时头触角和外套触手充分伸展,靠近呼水孔的外套触手从孔中伸出,起感觉作用。鲍靠宽大的足部,在岩礁、石缝中爬行运动,并能吸附在岩石之上。

第14 页共120 页

三农书屋https://www.360docs.net/doc/9717534926.html,

鲍的吸附力很大,一个壳长15厘米的鲍,充分吸附后,需用100公斤的力才能拔掉,所以在采捕时应趁其不备迅速取下。当受到惊动或遭敌害袭击时,鲍能迅速收缩头触角和外套触手,将足面紧贴在岩石上,借贝壳的保护,抵御敌害的侵袭。

鲍的移动速度很快,一分钟可爬行50~80厘米,移动距离与时间有密切关系。据观察,杂色鲍的幼贝在水槽中的活动是有规律的,一昼夜有两个活动高峰,大致从夜间20时到凌晨3时为中心,很多幼鲍匍匐到水槽的壁面和水中的石面上。从解剖自然海区杂色鲍的胃含物来看,摄食时间也多半是从夜间到凌晨。

鲍有明显的季节性移动,随着水温高低而上下移动,冬春季水温最低时向深水移动,初夏水温回升后便逐渐向浅水移动,盛夏表层水温最高时,又向深处移动,秋末冬初水温有所下降时,又移向浅处。鲍在生活条件较好和饵料比较丰富

鲍鱼疾病防治

鲍鱼疾病防治 鲍鱼是“海产八珍”之一,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依靠市场经济和科技力量的推动,鲍鱼养殖已成为海水养殖业的支柱产业之一。 由于市场经济利益的推动,鲍鱼养殖场布局不合理,高密集饲养方式、养殖排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海区,排入量大大超过海区的自净能力(包括海水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净化),排泄物不断累积,病原微生物在海区繁殖生存,在条件恶变的情况下引发大的疫病。一些鲍鱼养殖场的分布过于集中,已经大大超过该海区的生物荷载能力,导致了病害的暴发及流行。 现代鲍鱼养殖业要求对防病治病要进行系统分析、综合处理,病原微生物已经存在于养殖水体或环境中,只要发生应激性环境条件,就会使鲍鱼免疫力下降,病原微生物很快就达到致病值的水平,鲍鱼疾病就暴发。感染鲍鱼的冷水性病毒潜伏,致使鲍鱼虽然携带,但并不发病,当某一养殖条件发生恶变,鲍鱼免疫力下降。在海水中几种致病弧菌的重复感染下,就加快了鲍鱼的死亡,引发病变。目前,大多的鱼场在防病上的观念落后,在“防”字上下的功夫还不够。 在春夏和夏秋的季节交替时段,由于天气变化无常,气温、气压、降水等气象要素变化激烈,很容易使鲍鱼生病,特别是幼鲍和体质较弱的成鲍很易死亡,对有死鲍的池应用消毒药物进行药浸。对鲍病主要以预防为主,对病区进行适当的隔离。创造优良的养殖环境,使污染物减少到**限度,从而提高鲍鱼自身的抵抗能力,使病原微生物无从感染发病,达到养殖生产上真正的安全,这就要防止“病从口入”,又要定

期“倒池”、“晒池”。总之,防病工作要贯穿于鲍鱼养殖全过程的各个环节。 常见病害防治:病害原因有生物性病原引起的病毒病、细菌病、真菌病和寄生虫病以及环境因素引起的疾病。下面介绍几种疾病及其防治技术。 1.孤菌病:病原:红鲍在幼小时容易发生孤菌病,分离出的孤菌其生化特性接近于溶藻酸孤菌。 病状:鲍足上皮组织脱落,患病个体不活泼,重病机械刺激无反应。血液中有活动细菌,身体退色,触手软弱无力,内脏团萎缩,足缩回,鲍鱼从变态到1厘米发生持久性死亡,有时出现死亡高峰。易发期:一般高温条件下或充氧过多易发病。 预防:幼鲍应在适宜环境下养殖,投喂的饲料中均添加0.2%的渔必得或海珍宝,对伤鲍可药物浸洗伤口。 治疗:用复方新诺明配成5%的海水溶液涂擦伤口,必要时第二天再重复治疗一次。 2.气泡病:病状:患气泡病的鲍是在皮组织之下形成许多气泡。严重的使鲍鱼上浮水面。 病因:鲍鱼集约化养殖中,由于投喂各种海藻,在强烈光照下,并且水流不畅时,海藻进行光合作用,产生大量氧溶于水中,有时使水的溶氧达到150~200%的饱和度,可使幼鲍发生气泡病。此病是鲍鱼养殖常见病,并且易继发性感染溶藻孤菌,造成更严重后果。 防治:①投喂大量海藻时应避免强光照射,并加大养鲍水槽中的流水量,也可利用含氧量在饱和度以下的水作养殖用水,可预防气泡

鲍鱼养殖技术

鲍鱼养殖技术 防治:预防:幼鲍应在适宜环境下养殖,对伤鲍可药物浸洗伤口。 治疗:1)用氯霉素25-50ppm海水溶液浸洗0.5-1小时,或用复方新诺明1%的海水溶液浸洗5分钟。 2)用氯霉素或复方新诺明配成5%的海水溶液涂擦伤口。 上述药物处理方法都需将鲍鱼放在空气中10-15分钟,使药液充分的渗入病灶后,再放回海水中饲养。另外必要时第二天再重复治疗一次。 三、鲍鱼养成技术 1、养成条件 太平洋牡蛎养殖海区自然条件的优劣对其养成有着密切的关系。 (1)地势养殖区应选择滩涂较为平坦,底质泥沙为宜,便于棚架、浮筏的设置。并有适量淡水注入的内湾或围垦区的深水位置较为理想。 (2)水流养殖区的潮流要求畅通,海水交流条件好,风浪平静或不易受大风大浪的袭击。 (3)水质海水温度应是太平洋牡蛎适宜的范围5-30度;海水比重应在1.005-1.025左右。 (4)饵料养殖区必须是肥区,便于浮游生物的繁殖,以保证牡蛎生长所需丰富饵料生物。 (5)污染养殖海区应没有严重的工农业污染。

2、养成生产工艺流程 养殖海区的选择→养成方式的确定→养成器材的准备→养成设施的设置→苗种放养→养成管理→收获加工 3、主要养成方式简介 (1)直接养成法 传统的养殖方法如投石养殖、桥式养殖、立桩养殖和插竹养殖等。这些养成方式的共同特点就是采苗器兼作养成器。 (2)分苗养成法 包括滩涂播养、浮筏或延绳垂下式养殖及单体养殖等多种方法,与直接养成相比,这些养殖方法可人为控制养殖密度,有效利用养殖水域,养殖周期短,产量高,是牡蛎养殖的先进方式。 4、滩涂播养:是目前滩涂养殖太平洋牡蛎中较简便的方法。将蛎苗按照一定密度直接播撒在泥滩或泥沙底质的滩涂上进行养成。 垂下式养殖又分: 1)棚架式:在养殖区内用竹、木或水泥桩等搭设棚架,将附苗器械垂挂在棚架上进行养成。 2)浮筏式:在浅海域设置浮筏,浮筏由毛竹构成,将附苗器垂挂在筏架上养殖。 3)延绳式:在浅海区设置浮绠,将附苗器器挂在浮绠上进行养殖。 4)吊笼式:单层圆笼式养殖扇贝用的多层网笼都可用来吊养牡蛎。 除此而外,太平洋牡蛎还可与对虾混养,与海带、裙带菜等藻类间养。

养鲍鱼用什么水养鲍鱼的盐度和水温是多少

养鲍鱼用什么水养鲍鱼的盐度和水温是多少? 养鲍鱼用什么水? 鲍鱼通常生活在海水清澈、海藻丛生的岩礁海域。 鲍鱼只能生活在咸水里,不能在淡水里面养,它们只要碰到淡水就会因为吸水起泡而亡,即便是海鲜店的鲍鱼短期养殖业需要为它营造海水环境。 要选择海藻资源比较丰富的区域,其次,选择水质清澈,无污染的海域。

养鲍鱼的盐度和水温是多少? 1、盐度 盐度,也就是渗透压,由于鲍鱼在自然界中生活在海里,一般要求盐度稳定在29到31,**不能低于27,**不超过35。 pH:鲍鱼适应的酸碱度的值为7.5~8.5。 鲍鱼在高盐度下摄食量减少,影响生长,在低盐度下无法存活,其适应范围为25-34摄氏度,在养殖过程中,应注意盐度监测,盐度发生变化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调节。一是要注意雨季或台风季节带来大量雨水给养殖池和海区水源带来的盐度变化。通常逢大雨时不要翻动鲍鱼,让雨水尽量从溢流口自然溢出,雨后视池水和海水盐度正常时加以换水,必要时可在养殖池或蓄水塔内挂盐包,让盐自行溶解,防止盐度急剧下降。二是注意防止炎热的夏季因蒸发而使盐度升高。 2、水温

不同种类的鲍鱼养殖温度不同,一般鲍鱼不能耐受高温,要求养殖温度在20摄氏度以下。 杂色鲍鱼适合生长水温为23-30°C,**可忍受至8°C,**为32°C,28°C为**生长水温,室外养殖主要采用遮光和加大流水量,使水温控制在适温范围内。 养鲍鱼应注意的事项 1、养殖布局和污染带来的病害问题。通过10多年的发展,莆田市鲍养殖规模不断发展,鲍鱼致富的例子枚不胜举,先后出现了养殖集中的南日镇、乐屿岛等全国闻名的鲍鱼致富村镇。受高额养殖利益驱动,鲍鱼养殖无序扩张,养殖密度高,养殖区生活垃圾随意排放,死鲍鱼随意乱扔,潮流不畅,鲍的排泄物、残余的饲料和生产、生活垃圾不能及时排走,在高温期、潮水低落期、季节变换其期,都容易引起局部水质恶化,鲍鱼病害随之而来,如似杆状病毒的气泡病等,造成鲍鱼死亡。2000年至2001年就发生过南日岛鲍鱼气泡病大量死亡的历史。海区养殖布局缺少统一规划,海域污染治理,规范鲍鱼养殖将是提高养殖质量必须解决的问题。

鲍鱼养殖技术要点

鲍鱼养殖技术要点 一、鲍鱼的养殖条件 1、海藻繁殖,饵料丰富。 2、水清流畅、海水比重稳定,全年保持在1.020以上的海区。 3、底质为岩礁石块。 4、海区无工业污染、敌害生物少,且冬天无封冻、春天流冰的海域为宜。 二、鲍鱼的繁殖方式 鲍鱼是雌雄异体,可是它并不进行交尾。到繁殖季节,雄性和雌性的生殖腺成熟以后,便分别把精子和卵子排到体外的海水中,卵子在海水中遇到精子就可以受精发育,它的这种繁殖方式是和双壳类的繁殖很相似的。 一般在夏、秋两季繁殖,卵子受精后经过浮游的担轮幼虫和面盘幼虫,以后沉于海底变态成幼鲍。鲍鱼的生长比较慢,一年后贝壳大体可达2—3厘米,二年后大的可达4—5厘米。壳长10厘米以上的鲍鱼大约要长六、七年。 三、鲍鱼的养殖方式 1、海上筏式养殖:养殖器以多层式养鲍笼较好,多层式养鲍笼直径45~50厘米,高100~200厘米,4~10层塑料盘由铁棍及塑料套管联

成一体,层间距20~30厘米,外包有带拉链的网衣。投饵、管理、更 换网衣等均很方便,饵料以海带等海藻为主。 2、海底沉箱式养殖:养殖器材为2米×2米×0.8米钢骨架大型网箱,下沉于海底进行养殖,也有的用上侧及两端开口,中间带若干交错排列的横隔板,开口部分有带拉链的网衣的水泥槽,下沉于海底进行养殖,饵料以投喂海带等海藻为主。这种养殖方法鲍的栖息环境比筏式养殖稳定,生长效果也好,但投饵、管理难度比较大。 3、海边围池式养殖:在潮间带选择条件适宜的地方,围堤建池、池内放置石块,水泥板,瓦片等作鲍的附着隐蔽物,向海一侧的池壁上部留有若干个通水口,作为张落潮时池内与外海水的交换通道。落潮后应使池内海水保持1米左右的水深,饵料以海藻为主。 4、陆上人工养殖 ①多层式水槽养殖:采用多层式长条形浅水槽,并与网筛,附着板等器材配套使用。水槽宽0.5~0.7米,深0.3~0.4米,长度一般在1~10米间,层间距0.5米左右,饵料有的以海藻为主,有的以配合饵料为主,养殖密度3~5厘米鲍每平方米200~400个,大于6厘米鲍每平方米100~150个。 ②池内塑料箱养殖养殖池面积为20~40平方米,深1~1.2米的水泥池,塑料箱为长39厘米,宽30厘米,高12厘米的专用养鲍箱,每5~7个箱上下叠为一叠并加以捆绑,各捆立放于池中并排列成排,各排间留有操作通道,日给水量不少于培育水体的3~6倍,24小时连续通气,饵料为鲜海带或干海带。 四、鲍鱼的养殖方法

鲍鱼苗养殖的日常管理措施

鲍鱼苗的日常管理措施 为了加强鲍鱼苗的日常管理,提高鲍鱼苗的成活率及饵料系数,特制定鲍鱼苗的日常管理措施如下: 一、冲池:冲池时要认真仔细,尽量避免因不小心对鲍鱼 苗的损伤。注意以下几点: 1、冲池时要冲遍池底、瓦片及池中的每个角落。不要 留下死角,以免剩下残饵粪便败坏水质。 2、拔管时,排水管及中心管上的鲍鱼苗在不影响插管 的情况下尽量不要动。加满水后池边上不露出水面的苗也尽量不要动。 3、冲池时放鲍鱼苗盆里水要多加,不要少于半盆,并 且盆里的水脏了要及时换水。 4、冲完池后,水管、皮塞要插好,尽量做到不漏水。 5、池子冲完池中的气石、瓦片要摆放好,气石要摆放 均匀(鲍鱼车间的气石要放在池中间)。 6、鲍鱼车间冲池时可两个池子轮换冲,这样可使排水 口处不积水,但要注意轮换时不要有遗漏的地方。鲍鱼车间有的池子积水不好冲的,要多冲几次把池中的脏水冲干净。 7、池子冲完后冲池用的水管要放好,水管不要打折, 鲍鱼车间管头放在池中但不要放到池底,避免鲍鱼苗跑到水管上。

8、水泵关完后,电箱门要关上,避免开关受潮导致漏 电。 二、投饵:正确的投饵方式能够合理利用饵料,减少浪费, 提高饵料系数 投饵时每次舀取饵料时都要将桶内的饵料搅拌均匀,投喂时水桶内要多加水,向池中泼洒时也要均匀尽量多向气石上洒,使池中的饵料也分布均匀不出现集堆的现象。 苗多的地方要稍多投点(一般池中间苗较多)。投饵时有不小心将饵料洒到池边上的应及时用水冲洗干净。 三、其它: 1、观察池中鲍鱼苗的分布情况,在下水头苗明显多于上水头时应两头瓦片置换一下。 2、观察每个池的摄食、死亡情况,发现有异常情况要及时汇报。 以上措施要严格执行,如有违反根据情节轻重予以处罚。有不符合生产需求的地方可以提出,在日常生产中有好的对生产有帮助的建议要及时主任或场长提出,如经采纳可给予适当的奖励。 东墩育苗场

鲍鱼 养殖技术

鲍鱼人工养殖技术 一、鲍的生活习性 鲍为狭温狭盐性贝类,对生活海域的环境要求水质清澈,潮流通畅,海水的盐度常年保持在3‰以上,海底为岩礁底质,并且有较丰富的大型饵料藻类生长,如褐藻、绿藻和红藻等,鲍有定居的习性,在饵料丰富的岩礁带,一般不会出现大的移动。鲍是雌雄异体,性成熟时,雄鲍性腺为奶黄色,雌鲍为浓绿色。皱纹盘鲍的繁殖适温为20℃左右,杂色鲍开始繁殖的水温为2℃。繁殖时,雌雄鲍将卵与精子排入水中,卵在海水中受精发育。在海水比重1.022,水温为22.5℃的条件下,从受精开始到出现第一呼吸孔形成稚鲍、一般为45天。经过大约一年的生长,壳长达到2-3cm时,即成为可供养殖及增殖用的鲍苗。 二、鲍的苗种生产 (一)亲鲍的选择 亲鲍应选择软体部肥满、活力强,无损伤的3-4龄个体,对于皱纹盘鲍其壳长最好在8cm左右,杂色鲍及九孔鲍最好在6-7cm左右,个体过大,有可能偏老龄化,个体过小,产卵量少,卵的质量有时也难以保证。 (二)催产 1.变温刺激法:将鲍按2∶1-3∶1的雌雄比,置于盛有过滤海水的孵化箱内,用70℃左右的海水缓缓加入,使水温提高2-3℃,约20分钟后,再输入低温海水,使水温比原来水温低2-3℃,与此同时进行充氧搅拌,只要性腺成熟度好,经变温刺激后,都可获得良好的催产效果。 2.干露和流水混合刺激法:将亲鲍放于阴湿处干露0.5-1小时,然后以3∶1的雌雄比例放入催产箱内,保持箱内海水循环流动,亲鲍受到干露和水流等变化刺激,1-2小时后,更会出现大量排放。 3.受精:鲍人工育苗时,精卵排放后要分别收集,然后再进行人工受精。受精应在精卵排出体外后尽早进行,每毫升海水中,卵的密度最好不超过100个,精子密度为10万-30万个。受精3~5分钟后要陆续洗卵3-5次以上,每次间隔30-60分钟,受精卵经洗卵后可移到孵化池内进行孵化,孵化密度为每毫升海水中10-50个。 4.幼体培训:幼体的密度为每升水中50-300只,浮游阶段的幼体可投放单胞藻,进入匍匐期后需投放附有饵料的饵料板供其摄食。 5.匍匐幼体培育:注意水质、投饵和充气,到第一呼吸孔出现时,可投喂一些大型海藻如浒苔等,若饵料处理不好会引起大量死亡。 三、鲍的养成 1.海上筏式养殖:养殖器以多层式养鲍笼较好,多层式养鲍笼直径45-50cm,高100-200cm,4-10层塑料盘由铁棍及塑料套管联成一体,层间距20-30cm,外包有带拉链的网衣。投饵、管理、更换网衣等均很方便,饵料以海带等海藻为主。 2.海底沉箱式养殖:养殖器材为2m×2m×0.8m钢骨架大型网箱,下沉于海底进行养殖,也有的用上侧及两端开口,中间带若干交错排列的横隔板,开口部分有带拉链的网衣的水泥槽,下沉于海底进行养殖,饵料以投喂海带等海藻为主。这种养殖方法鲍的栖息环境比筏式养殖稳定,生长效果也好,但投饵、管理难度比较大。 3.海边围池式养殖:在潮间带选择条件适宜的地方,围堤建池、池内放置石块,水泥板,瓦片等作鲍的附着隐蔽物,向海一侧的池壁上部留有若干个通水口,作为张落潮时池内与外海水的交换通道。落潮后应使池内海水保持1m左右的水深,饵料以海藻为主。 4.陆上人工养殖 (1)多层式水槽养殖:采用多层式长条形浅水槽,并与网筛,附着板等器材配套使用。水槽宽0.5-0.7m,深0.3-0.4m,长度一般在1-10m间,层间距0.5m左右,饵料有的以

鲍鱼,你别紧张

鲍鱼,你别紧张 关于鲍鱼,我听过的最传奇的故事是这样的。有个哑巴,一直在一个餐厅门口乞讨,因为写得一手好字,有时候也帮餐厅老板写写菜牌,做点杂活儿。就这么过了一两年,老板觉得哑巴是个老实人,就把哑巴招到餐厅里去做员工。 当了餐厅员工的哑巴突然说起话来,原来他不是哑巴,只是迫于生计假扮的。对老板而言,这其实算中奖,因为这个老实人身上突然还多了说话这种技能,用处更大 哑巴非常勤奋,工作非常出色,餐厅老板就让他掌管仓库。春去秋来地又工作了一两年,突然有一天,老板发现哑巴带着餐厅仓库里所有的鲍鱼跑路了,江湖上再也找不到这个人。过了三四年,才听说哑巴早已经回乡,盖起了大房子。 哑巴带走了多少鲍鱼呢——就我对餐厅的理解,餐厅里能有50斤干鲍鱼存货,就真算海量了。为了这几十斤鲍鱼,哑巴跑路了。 这个故事让我一直对鲍鱼这种食材充满敬意。 在鲍参翅肚这四种粤菜经典高端食材里,鲍鱼排第一位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的确只有它,本身就鲜美无比,根本不需要什么老母鸡汤或者火腿高汤来替它装点门面。 发干鲍鱼需要发好几天才能入菜,是个技术活儿,发不好,鲍鱼本身的质感消失殆尽,要么变成干柴塑料轮胎,要么变成毫无弹性的软蛋。能还原出“Q弹细腻”口感来的,是高手。鲍鱼养殖技术发

展起来以后,鲜鲍鱼就流行起来,比干鲍容易收拾多了,只是当然就少了干鲍的浓香。 澳大利亚有巨大的鲍鱼养殖场,看着比小指甲盖还小些的鲍鱼苗最终长到巴掌大小,要六七年。 鲍鱼很难养,要养在黑喑里,用干净的海水模拟海浪,几十分钟就冲刷它们一次。总体而言,就是得骗它们——你们还生长在暗黑的海底呢。韩国有专门下海去采鲍鱼的海女,连氧气瓶都不要,闭气下海采,采上来小刀一剜,刺身生吃,那种鲜美能让你忘掉大部分海鲜的味道。 如果一个人是“鲍鱼性格”,那绝对就是个极无安全感的家伙。一点点光线都能让它抓狂,一抓狂,就会把自己缩成紧紧的一团,死死扒住一切它们能扒住的东西,再也不能动它分毫。就现下吃那种“小鲍鱼”,它一旦使劲扒住一样东西,人是绝对扯不开它的。可见肌肉力量之强,这种东西,怎可能不好吃? 在鲍鱼养殖场里吃鲍鱼,是趁海浪冲过来的时候,摸黑取下一个。让它尽量少受到刺激,肌肉不至于太紧张。翻过来让它安静一会儿,让它彻底感觉安全,舒展开来,再迅速杀死。 听起来残忍,然而餐厅里头那些养在玻璃缸里的鲍鱼成天处在紧张状态,虽然活着却饱受折磨,这种缓慢的死法岂非更残忍? 有人说,啊呸,吃鲍鱼,还不如吃鲍汁百灵菇,性价比高多了。只是呢要吃鲍汁百灵菇,好歹得先看看那家餐厅的鲍鱼(这里说的是干鲍)销售量到底有多大。

鲍鱼养殖技术

鲍鱼养殖技术 摘要鲍鱼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海水养殖贝类,营养丰富,蛋白质和糖原含量较高,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及钙、铁等营养物质。从选种、养殖环境、育苗、鲍苗养殖、生长影响因素等方面总结鲍鱼养殖技术,以期为鲍鱼养殖中提高其存活率及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鲍鱼;养殖技术;选种;育苗;影响因素 鲍鱼是一种较为原始的海水养殖贝类,其结构为半面外壳,壳坚厚、扁而宽,壳中包裹有软体部分,为宽大扁平的肉足。鲍鱼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原始腹足目鲍科生物,因其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医用价值和较好的口感,所以为大量生产而进行人工养殖及繁育。现主要从鲍鱼选种、养殖环境、育苗、生长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讨论分析,以提高鲍鱼的存活率及质量。 1 选种 目前世界上常见的经济型鲍鱼主要有4种,分别为盘鲍、皱纹盘鲍、杂色鲍和九孔鲍。其中,杂色鲍和九孔鲍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沿海的福建、广东和海南等地区,由于杂色鲍和九孔鲍细胞中等位酶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所以对口感也造成了较大影响;盘鲍和皱纹盘鲍主要分布在我国渤海海域,其体型相对于杂色鲍和九孔鲍较大,其水温要求也相对较高。福建及其周边(从福州连江至漳州东山一带)的养殖场仍以九孔鲍养殖为主[1]。 2 养殖环境 2.1 生态养殖环境 鲍鱼养殖环境应选用较为合适的海域,这对后续的鲍鱼育苗和养殖成活率具有较大影响。养殖环境一般要求远离重工业污染区,海水盐度要求为30‰±5‰。海水应清澈透明,能见度>4 m,pH值为7.8~8.0,海水比重应较为稳定,全年保持在1.020以上。同时,海水应为活水流动,具有适宜的海藻,维持较好的涨落潮幅度[2]。 2.2 人工养殖环境 鲍鱼的人工养殖离不开科学合理的养殖设施。以福建地区鲍鱼养殖为例,鲍鱼养殖的人工环境应具有多个不同规格、不同功能的水池[3],主要有育苗池、生长池、海水过滤池、沉淀池、沙滤池等,同时当鲍鱼逐渐增大时还应增加养鲍箱。除了固定功能的水池外,养殖场还应具有一套完善的控温系统、供氧系统、供水管道等。 3 育苗

鲍鱼养殖技术科学养殖

三农书屋https://www.360docs.net/doc/9717534926.html, 鲍鱼养殖技术 鲍是名贵的海洋食用贝类,被称为“海产八珍”之一。其肉质细嫩、营养丰富,鲜品可食部分含蛋白质24%、脂肪0.44%;干品含蛋白质40%、糖元33.7%、脂肪0.9%以及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一种对人体非常有利的高蛋白、低脂肪食物。鲍的足部肌肉很发达,约占软体部的40%,富含氨基酸,其中苏氨酸0.61(克/百克干品,以下相同)、缬氨酸0.96、蛋氨酸0.45、异亮氨酸0.68、亮氨酸0.86、苯丙氨酸0.40、赖氨酸0.74、组氨酸0.51、精氨酸0.90、天冬氨酸0.87、谷氨酸1.39、丝氨酸0.63、甘氨酸0.87、丙氨酸0.75、脯氨酸0.70、酪氨酸0.75、胱氨酸0.26,以谷氨酸的含量最高,我们平常食用的味精的主要成分就是谷氨酸,因此,鲍的味道非常鲜美。 国外已把鲍软体部的提取物“鲍灵素”用于制药,对抑制

肿瘤有一定的疗效。此外,鲍壳既是名贵的中药材(俗称“石决明”),还可作为装饰品和贝雕工艺的材料。 目前在国际市场上,鲍的销售价格昂贵。据2002年的资料介绍,一只活的壳长12~14厘米(重量约250~400克)的澳大利亚产绿唇鲍,其售价为50。70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415~580元/只);一只活的壳长约15厘米(重量约400多克)的日本产大鲍,其售价高达90~100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740—830元/只)。我国产的壳长7厘米以上的活皱纹盘鲍,近几年来售价一直不低于350元人民币/公斤。 世界上主要产鲍国有澳大利亚、中国、日本、美国、墨西哥、南非等,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0)统计,1996年全世界鲍的自然采捕量约为9 996吨,其中最高为澳大利亚4 339吨,其次为日本1 941吨。我国近年来鲍的人工养殖产量增长很快,2001年全国鲍的养殖产量为7 662吨。 由于鲍的经济价值很高,世界各产鲍国十分重视鲍的人工 第 2 页共120 页

沉箱养殖鲍鱼实验报告(转载)

鲍鱼是一种名贵的海珍品,近年来我国人工养殖鲍鱼发展很快,主要养殖模式有工厂化养殖、浮筏吊养、地播养殖等。沉箱养殖模式则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新的鲍鱼养殖模式。1999年,我们在北海市涠洲岛进行了沉箱养殖鲍鱼试验,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试验报告如下: 一、关键技术和试验方法 1.沉箱设计 沉箱为圆形混凝土钢筋结构。外形高度60cm,圆周外径105cm,内径100cm。整个沉箱由5部分组成:(1)沉箱体,这是沉箱的主体部分。底部开有7个直径为16cm的圆孔,箱体侧边底部开有8个直径4cm的圆孔,以便于水流通过。(2)沉箱盖,也是混凝土结构,使沉箱成为一个封闭的环境,盖中央开有投料口,直径为30cm。(3)套网,用网目0.3~0.5cm的聚乙烯网制成,安置在沉箱内壁,防止鲍鱼逃跑。(4)铁线支架,由8#铁线组成,支撑套网。(5)鲍鱼栖息台,混凝土结构,安置在沉箱套网里面,让鲍鱼栖息。每个沉箱有效养殖容积为0.39m3,可放养鲍鱼600~800只。 2.海区选择及沉箱安置 沉箱在投苗前1个月下海安置。沉箱安置海区除了满足鲍鱼生长要求外,还必须符合如下要求:潮流畅通;砾石底质;风浪小,退潮后必须能露出箱体20~30cm,以便于养殖管理。我们经过多次勘测,选定了涠洲排仔岭至猪仔岭的潮间带作为沉箱安置点,该处海藻丰茂,水质清澈,避风性能好。沉箱下海时,要注意小心轻放,避免碰碎、碰烂沉箱,因为沉箱体很重,我们用绳索将泡沫块与沉箱扎紧,利用泡沫浮力,将沉箱从岸上送到安置点。沉箱下海后,要组织工人将沉箱扶正、排列整齐。我们用石块将沉箱垫高8~10cm左右,以便于沉箱底部潮水畅通,有利于箱内积沙、残饵流出。 沉箱安置完毕后,根据投苗需要,我们在投苗前2星期将套网、支架、鲍鱼栖息台一一依次安置在沉箱内,最后加上沉箱盖,使沉箱成为一个封闭的环境,等候投放种苗。 3.种苗选购与运输 鲍鱼种苗的规格必须在2cm以上。要求规格均匀、无缺口、颜色鲜明、贝壳边缘生长痕迹新鲜、明显。这种种苗活力较好,适宜进行养殖。 种苗购买时间一般选择在3~4月为好,8~10月也可。鲍鱼耐运输能力很强,运输时间短于2h的,可用活水车运输。我们分别于1999年6月12日、8月12日从湛江购苗,利用活水车运到北海后,用快艇干露运至涠洲。鲍鱼苗下箱前,用消毒剂消毒后,方可投放下箱。 4.放养时间、规格、密度 我们分2次投放种苗。1999年6月12日,我们投放第1批种苗,种苗规格普遍达到2.0cm以上,计划每口沉箱投苗420粒。1999年8月12日,我们投放第2批种苗,种苗规格较第1批小,规格在1.5cm到2.0cm之间,每口沉箱投苗700粒。

鲍鱼吃什么饲养方法

鲍鱼吃什么饲养方法 鲍鱼吃什么? 鲍鱼喜欢生活在海水清澈、水流湍急、海藻丛生的岩礁海域,摄食海藻和浮游生物为生。人工养殖鲍鱼,吃褐藻或红藻,裙带菜、马尾藻等。6、7、8、9月份在这段生长期,吃海带。

鲍鱼养殖饲料 1、鲍鱼人工配合饲料主要有三种形态:颗粒状和微颗粒状饲料,主要用来投喂幼鲍和稚鲍;粉状饲料,主要也是用来投喂幼鲍和稚鲍;沉性片状饲料,主要用来投喂成鲍。片状配合饲料厚1毫米左右。长形薄片的长为12~14毫米,宽为8~10毫米;圆形薄片的直径约8~12 毫米。根据对鲍摄饵生态的研究,鲍鱼配合饲料饲喂幼鲍和稚鲍也有扁平的园片状,其规格有小型稚鲍用(直径6~8毫米、厚1.2毫米,从波纹板剥离时期投喂到壳长10毫米)和稚鲍用(直径9-12毫米、厚1.4毫米,投喂壳长10毫米以上的稚鲍)二种。 2、鲍鱼配合饲料主要是在鲍鱼早期阶段使用较多,主要在鲍鱼长至2cm之前使用量较大, 一旦进入网箱吊养都改投天然饵料为主。 3、其原料有:鱼粉、豆粕、活性谷阮、小麦粉、海藻粉末、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其蛋白质含量在30%以上。

4、大概饲料百分比: 参考一:鱼粉25~30、海藻粉25~30、裙带菜粉10、小麦粉10、发酵豆粕10、啤酒酵母7、贝壳粉2~4、海藻酸钠5、预粉料4。 参考二:海带胶(8~12)%、海带粉(18~22)%、白鱼粉(18~22)%、面粉(16~20)%、大豆粕(8~12)%、膨化豆粉(8~12)%、酵母(4~6)%、螺旋藻(4~6)%、磷酸氢钙(0.5~1.5)%、谷朊粉(0.6~1)%、维他命(0.08~0.12)%、微量元素0.1%。 鲍鱼的饲养方法 1.对于刚投放进养殖海域中的鲍鱼幼苗,主要以海藻为主,还可以结合实际饲养需求,向鲍鱼幼苗投喂龙须菜石莼等所饵料。

龙须菜浅海筏式养殖技术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717534926.html, 龙须菜浅海筏式养殖技术 作者:许寿辉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20年第04期 龙须菜(GracilariaVerrucosa),又名江篱,植物学中属于红藻门(Rhodophyta)、真红藻纲(Florideae)、杉藻目(Gigartinales)、江蓠科(Gracilariaceae)、江蓠属(Gracilaria)。藻的主体为绿色、紫褐色或自黄色,晒干后变成暗褐色。外形为圆柱形或线性,常为丛生,基部有小盘状固着器,主枝较分枝粗。顶端有一个细胞,由此细胞分裂成次生细胞,再继续分裂成其他细胞。四分孢子囊十字形分裂,有时雌雄同体,有时异体,半球状或囊果球状,顶端可以有喙状突起,同时固着器呈圆盘状。龙须菜是暖水性藻,在全球范围内均有分布,其在热带、亚热带、温带均有生长,而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分布最广,其中以阿根廷和智利沿海分布最甚,其次为中国、南非、巴西、日本、菲律宾等地皆有分布。龙须菜在中国分布主要在沿海各地,现在广西、广东、福建等南方沿海已经开始养殖。 龙须菜体内充满一种名为藻胶的成分,可以用来制作琼脂。琼脂是一种多糖体,广泛运用于各个行业。在食品中,琼脂可以增加食品的口感、质量,让食物看起来更有档次。在医药研究行业中,其也被运用作为细菌、微生物的培养基。日常生活中的果汁饮料、八宝粥、冰淇淋、果冻、布丁以及生活用品如洗发露、洗面乳、化妆品等均有使用到琼脂,因此,龙须草的经济价值很高。而在沿海地区,龙须草也可作为食品制作成凉粉,清水煮熟即可直接食用,具有清热解毒、利湿助消化等功效,可治感冒、便秘等症。龙须菜也是鲍的主要食物来源之一。鲍喜生活在海藻繁殖,饵料丰富的地方,以龙须草、海带、紫菜为食物,吃海带的鲍鱼贝壳是绿色的,吃紫菜、龙须菜的鲍鱼贝壳是红色的。鲍鱼生长的水温最好在15℃~20℃之间,2-3月喂养海带,每年8月份以后喂养龙须菜,在福建沿海地区8—10月份鲍鱼生长速度最快。 福建莆田市秀屿区是福建省海洋渔业大区,拥有海域面积2800平方公里,海水养殖用海面积超过30万亩,其中龙须菜6万多亩。龙须菜是秀屿区于2000年首先引进试养病获得成功,是全省首家从北方海区引进南方海区的藻类新品种。经过多年的养殖摸索,龙须菜浅海筏式养殖技术较成熟,同时在2004年由福建省治疗技术监督局发布龙须菜养殖技术规范 (DB35/T537-2004)。以下简要介绍龙须菜养殖技术。 一、养殖场所 养殖场所在海区要求风浪较小、水质澄清、潮流通畅、敌害生物少的区域,水深在8m以上,一般要求要求退潮后能保持2米以上的水深,比重最低在1.018以上,没有工业废水严重污染的区域。同时有一定淡水流入和营养盐丰富,在潮间带浅滩要求地势平坦、退潮后略有积水、底质较硬。养殖水温为5~20℃。 二、养殖浮筏设置

人工养殖鲍鱼常见疾病防治技术

---------------------------------------------------------------最新资料推荐------------------------------------------------------ 人工养殖鲍鱼常见疾病防治技术 鲍鱼是一种具有很高经济价值的贝类,以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而著称,又因其自然资源量低,故而更成为珍稀食品。 在我国,鲍鱼的养殖在上世纪 90 年代飞速发展,是继海带、紫菜、眙贝、扇贝、对虾之后的又一重要的新兴海水养殖品种。 随着鲍鱼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其病害也相继发生,并且有逐年加重之势。 目前,病害问题已对我国养鲍业的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 本文将鲍鱼人工养殖中常见的几种疾病的病因、症状、诊断以及防治措施作一总结介绍,供养殖者借鉴。 一、肌肉萎缩症 [病因及流行情况] 该病由病毒感染而致,因直接从贝足组织肌肉萎缩坏死,而命名为肌肉萎缩症。 患病高峰期为每年的 4~8 月水温上升期,当水温超过23℃,发病率明显增高,病鲍病情加重;而水温在13℃和25℃范围外,则发病率较低。 该病主要危害体长在 1.5 厘米左右的鲍稚贝,死亡率可达50%左右,危害性较大。 [临床症状] 稚贝摄食量减少,附着力和移动性也减弱,履足肌肉中呈长椭圆形的异常细胞坏死,其外套膜等组织出现赤褐色化缺损。 患病个体出现肌肉萎缩,在足部肌肉形成瘤状物,最终导致病 1 / 6

鲍死亡。 死后干瘪,无腐烂现象。 [防治措施] 该病目前尚无有效药物治疗,只能以预防为主。 防治对策: 对亲贝的选择应高度重视,早期防止亲贝和稚贝带入病原体;用清洁水进行受精卵的洗卵;在种苗生产中对设施、器具要尽量进行严格消毒、杀菌;采用紫外线照射后的杀菌海水作为饲育水源。 二、气泡病 [病因及流行情况] 本病发病原因迄今尚无较一致的看法。 有研究者认为是稚幼鲍对人工配合饲料尚未完全适应,致使消化道内的原有微生物体系被打乱所致;另有研究者认为是在光照强烈及水流不畅情况下,投喂的新鲜海藻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溶氧过多引起鲍发病;也有研究者认为是病源性的,是由某些病原菌感染所致。 该病自 80 年代后期起在我国育苗生产单位时有发生,是剥离后 1~2 个月期间内稚幼鲍的多发病之一,中间育成阶段的鲍苗有时也可能发病。 本病主要发生于高温季节,低温季节发病率较低。 发病后蔓延较快,发病面广、死亡量也比较大,有可能给育苗单位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 [临床症状] 病鲍吸附力下降甚至完全失去吸附能力,摄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