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传播管理讲义

危机传播管理

题解:我自己曾以“危机管理”、“危机公关”为题,现正式确认为“危机传播管理”。此非咬文嚼字,危机管理含义甚广,应急技术与工程、公共政策与体制等皆在其内,而这些并非我的专业;危机公关有特定所指,尤重危机情境下利益相关者关系的再造;危机传播管理则包含危机公关和危机修辞两个流派,后者尤重危机语境和话语建构。西方学界对这三个概念有较明确的界定,欲深究者可查阅相关英文文献。

除了自定题目外,邀请机构有时会根据自己的需要或理解预设一些题目,诸如“应急管理”、“新闻应急”、“危机管理与媒体应对”等。应急管理是一个准确、成熟的概念,不必细解;新闻应急则指意含糊,实应纠正;媒体“应对” 不如改为“协商”、“沟通”等词汇,其义自明。

讲义正文:

倘若跳出个案式的检讨,进而把2003年以来的“非典”、吉林石化爆炸、厦门PX项目事件、无锡太湖蓝藻污染、2008年春季南方冰雪灾害、“3・14”拉萨骚乱事件、奥运火炬海外传递袭扰事件、“5・12”汶川大地震、“6・28”瓮安群体事件视为一个呼应性的整体,那么我们就容易理解一个判断:对于任何一个社会组织而言,危机管理与财富创造同等重要。而传播是危机管理诸事务中的核心问题,发布信息,重归共识,价值提升始终是危机管理的主线。

一、危机传播管理的常规路径

谓之常规路径,强调的是以下所讲诸项的常识性。如今,我们不缺少胆识和见识,而总是忽略常识。

1、时间性——越快越主动,越慢越被动。这简直是老生常谈,然而一些组织却总是“输”在危机管理的时间性问题上。一旦陷入危机就躲起来,或者迟滞反应,于公众而言不负责任,于媒体而言制造了误解和障碍,于自己则意味着灾难。

时间性意味着不躲避不说谎不出丑。要及早讲出真相,把握自己应有的话语权;的确犯错了应要诚意道歉,勇于担当。此中,有三个问题值得辨析:第二,是不是要发布全部真相?这个问题在学界是有争论的,在实践中也存在分歧。英国学者罗彻斯特提出了危机公关的3T原则,即主动告知、尽速

第1页共9页告知和全部告知,但也有学者反应最后一条:在危机中,特别是重大

灾难性危机中,为了“全部告知”而发布多余流溢的信息,往往会增加公众做出选择的困难,甚至导致更大的危机。我个人的观点是,要充分告知,即发布危机利益各方最关心、最有价值的信息。

第二,如果危机尚无定论如何发布?危机情势紧迫、错综复杂,很多情况下原因不明、结论未定,既然要“及时告知”,那么面对媒体和公众说什么?答案是没结论、有态度。简言之,至少要拿出一个负责任的态度。人们当然关心因果结论,但也需要一个明朗的态度。

第三如何在危机情境下做出承诺?在告知问题上,最难者当属公开承诺。危机突至,承诺力下降,各方期待却往往倍增。毫无疑问,不承诺和过度承诺都是不合宜、不负责的。此中的原则是,要坚持有效承诺。所谓有效承诺,即自己可兑现、各方普遍关心的那些承诺,哪怕是微不足道的改善。在危机之下,要勿以善小而不为,要给自己的道德资粮不断做加法。人们会原谅一个道德自新的犯错者。没结论的时候一定要有态度,不过度纠缠实施,表明态度,重建价值语言。

2、主体性一自我担当与构建话语同盟。自我担当已如前述,即不放弃危机中的话语权,宁可说错了,也要自己说。此处补充强调三个问题:

第一,均衡表达。所谓均衡表达,即不要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发布信息,眼睛里要有人一一危机中因你而受惊受损受伤的人。只盯着自己的利益、政策、条规讲话,人们听不进去,更少有人信。下面在讲危机中的价值排序时会对此展开论述。

第二「正面效果。人大新闻学院院长赵启正教授提出,要以效果导向理解“以正面报道为主”。这是一个多样表达的时代,有媒体赞扬你,当然值得鼓舞,有媒体客观报道你,自然也要欢迎,有媒体批评你,更应以冷静、尊重的心态认真对待。不要过度追求文本层面的正面报道,而要看重于自己、于大局、于公众皆有“正面效果”的整体性传播语境。

第三,合理修辞。修辞是人类希望清晰、灵动表达自己的一种追求,说到底即是人性化表达。好的修辞反对的是僵化的语言,过于专业的技术语言,自说自话的“卡拉OK”式表达。

第2页共9页

构建话语同盟即在危机中要动员尽可能多的人来为自己说话,其中最重要的是影响有影响力的力,形成权威第三方话语。在公关领域,这一点被称为意

见领袖策略。这里也要特别提出两个问题:

第一,动员意见领袖而不滥用意见领袖。意见领袖介入危机表达,是为了在公共讨论中提供专业知识、权威信息,引导各方朝着建设性的方向发展。如果滥用意见领袖,这个策略必定失灵,意见领袖自身也必定陷入危机。

第二」优化专家学者等意见领袖的结构。不只要用专业技术型的意见领袖,譬如食品安全问题找食品专家,而且要用人文社科领域的意见领袖。每一次危机事件,特别是那些公共危机,人们的恐慌感、幻灭感往往来自深层的社会心理。这需要技术专家来提供答案,也需要人文学者给出方向。

一次危机事件中,叙事的框架要掌握在你的手里!

3、解释力。最近几年,经过多次重大危机事件的砥砺,很多组织的危机管理能力明显提升,前述之时间性、主体性问题皆得到足够重视。但新的问题又摆在眼前:我虽及时、主动发挥,亦呈多元话语表达之势,奈何“舆论就是不按我引导的方向发展?”

舆论自有其运作规律,但就危机管理者而言,增强危机表达的解释力对于影响舆论走向是必要的。那么?解释力来自哪里?

第二」要提供可靠的信息和持续的证据。虚假和敷衍的信息当然背道而驰,可靠的、能经得起检验的信息才有解释力。这一点,如前所述,实属常识,无须赘言。至于持续的证据,通俗点说就是不要简单发个声明就关门谢客了,而要持续不断地就人们关心的问题做出回应和解释。危机舆论潜隐巨大势能,所有卷入者、旁观者皆因这个势能向前奔走,你不能掉头就跑或者突然停下。

第二」要坚持开放性,让利益相关者见证、体验危机管理进程。每一个来投诉你的人、来采访你的媒体其实都是在给你机会,封闭的结果只能是更多的猜测、质疑和谣言。很多人都听说过“把关人”这个概念,这是新闻传播学领域的经典概念之一,是指那些过滤信息的人或机构。没有哪一个社会和组织会鼓励无序无度的开放,但是有序的开放则是危机传播管理的基本原则。从公关学科的视角看,“把关人”要转换成为“开门人”,把媒体请进来,把公众、客户、消

第3页共9页费者请进来,有话直说,坦诚相见,让各方知道你错在何处、对在哪里、冤不冤、合理不合理。人们见证了这一切,你说的话才有解释力。

第三,要善于倾听。倾听是一个简单的字眼,但怎样强调其重要性都不为

过。只有倾听,才能了解各方的需要、意见,也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可能性。有的组织一厢情愿地以为自己了解利益相关者,其实不然,本质、根源总是潜隐于表象和微末。更重要的是,倾听本身即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人们气势汹汹而来,往往只是希望你抱持起码的善待、平等和慈悲之心。你坐下来,认真倾听他们,气消了,问题也就解决了一半。

4、道德力。现今的危机,大多裹挟着道德审判。一旦身陷危机,舆论往往站在道德的高地上对当事者进行自上而下的俯冲。对于这一问题,需要强调如下三点.

I -- 八 \ \ :

第一,当事主体只有爬回原有的道德平台,才谈得上应危机管理。你身处道德的低洼地带,或者说道德前提缺失,是无法与各方进行有效对话的:大声疾呼被视为托辞辩解,沉默无语又被认为俯道认罪。如何爬回原有的道德平台?你必须是可信的,诚实的,善良的,担责的,否则众声喧哗之下,你实际上已经被取消了对话的资格。

第二,优先关爱弱者。关爱弱者是文明社会的基本原则,危机之下更当如此。同时,关爱弱者亦有其现实考量,弱者一般在危机中受到伤害最大,以抗危机能力较弱故。因此,饱受危机之苦的弱者往往情绪最激烈,优先关爱之,则化解了危机中的主要矛盾。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动辄以“一小撮”命名之。有问题依法办事,没问题要深味人在危机中的命运感。

第三,善待媒体。每一组织皆有其生存逻辑,媒体亦是如此。组织要在危机中理解媒体,为之提供必要的采访保障,满足其职业化的信息需求。北京奥运会的经验表明,要善待媒体,要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媒体当然也有局限性,但沟通可以克服自己和媒体的局限性。

二、“事实-价值二分法”与危机传播管理

第4页共9页

我此前几年讲课中,常以事实、价值二分法切入,借用了一个哲学命题分析危机情境。其中一些理论问题、个案问题因讲课情境、课时长短、听众不同,未

尽其要,也多有差误,现概括如下,以此为准。

1、分析工具。以事实、价值二分法为分析工具,我的判断是:所有关乎人的危机皆是事实危机与价值危机的聚合体。在任何一次危机中,事实层面的冲突、矛盾主要表现为利益关系的断裂和对抗;价值层面的冲突、矛盾主要表现为信念、道德、情感关系的破碎和冲撞。因此,危机传播管理不惟在事实层面进行利益的补偿和恢复,而且要在价值层面进行心灵的救赎和修复。

2、核心假设。事实层面的危机传播管理,核心问题是通过真相的查证,解决利益矛盾;价值层面的危机传播管理,中心任务是通过信任的重建,构筑组织与利益相关者共享的意义世界。而国内很多组织的危机传播管理现状是,只在事实层面纠缠,不顾价值意义的输出。易言之,你不在价值层面点灯,卷入危机的人们就会只在事实层面点火。

3、两种模式。事实策略与价值策略对应了社会文明治理的两种方式:利益模式,创造尽可能多的财富并尽可能公平地分配它们;价值模式,创造共享的信念、道德和意义,构建命运共同体。没有利益模式,社会发展就成了虚妄,危机管理也无从谈起,但仅有利益还不行一一欲望无止境,我们还得操持一些彼此认同的价值尺度。这些尺度承认利益的差异和纷争,但又能指引我们走向尽可能公平基础上的和谐。

4、具体路径。事实策略之下,我发展出告知、疏导、转换三个二级路径;价值策略之下,则包含顺应、引导和重建三个二级路径。其中:

第一,事实层面的二级路径:

告知路径已在前文讲时间性部分说清楚了;

琬导路径的核心观点包括:堵不如疏(亦属常识)、通过第三方话语疏导(前文已讲)、避免危机黑洞(不要把自己和利益相关者牵引到更大的危机灾难中去,避免摧毁行业、系统的整体利益,不要陷入对抗的黑洞中去一一对话是比对抗更优的策略);

第5页共9页

转换路径的基本主张是不纠缠(看大局、看长远)、议题转移(即公关学科经常说的转移视线,要合理合情合法,不可自欺欺人地“转移视线”)、前后

一致(别转来转去忘记了自己最初许给利益相关者的愿景和承诺)。

第二,价值层面的二级路径:

顺应路径强调三个问题:示弱(必要的妥协,实质是召唤自己的平等、尊重之心),倾听(前文已讲)、关爱弱者(前文已讲);

引导路径的思路是:把内部员工引导至大局利益上来,以求协力度过危机;把冲突各方引导至共同利益上来,而不是在非理性冲撞中忘记最重要、最宝贵的共同体精神;把媒体“引导”至公共利益上来,说是引导,实则是协力设置公共议程,这些议程当符合普遍的社会规制。

重建路径主张高度重视危机的恢复管理,有关于此,我另有一篇专门文章,将来附上。

5、思考框架。在现实危机中,事实、价值并非截然可分,此处重申其只是一种分析工具或者说指导现实的一种思考框架。经常有人问:你看此事,哪一块是事实哪一块是价值,我皆语塞。

6、相关个案详见各类案例书,也包括《中国危机管理年度系列报告》。其中,我们直接研究的案例,《报告》中皆有详述,课上所引个别案例,具体时间和细节可能与复杂的现实情况、“幕后情况”有出入,虽不失其旨,亦应致歉。

7、我老实承认,关于危机传播管理的研究,我最近就卡在这事实世界与价值事实的整体性构建上。所以,我需要转向基础理论研究,特别是进入哲学、语言学地带的传播思想史研究。有了这个讲义,观者自行下载,我不必去任何一家现场讲课了,可用的,浅见的,疏误的,都摆在这里了。

三、危机传播管理中的价值排序

当下的危机管理研究大致呈现出向两端延展的趋向:一是基于过程论的统观,研究重点由事中处理向事前预警和事后恢复管理延展,二是基于“结构- 功能”论的考量,研究重点由认知、理解危机和危机管理向构建危机的价值前提延展。后一个延展实际上是一个补课的过程,即寻找影响甚至决定危机管理思维与行为的大逻辑和价值排序。倘若价值前提缺失或混乱,那么危机管理本身就是一场危机。

第6页共9页

价值是协商的结果,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具体到危机管理领域,价值前

提是各方共同认定的基本尺度,即组织、公众、传媒等所有利益相关者皆以之为共识的角色和行动规范。任何“单边”的尺度,都无法指引人们协力渡过危机,反而可能恶化危机。换言之,危机管理的价值前提,是多方价值的排序与均衡。其中,以下四组价值关系的协调是重中之重:

一是危机组织以之为重、为先的得与失关系。组织陷入危机,第一反应必然是自身的利害得失,有责任吗?要担当吗?需赔偿吗?应召回吗?会倒闭吗?

二是媒体以之为重、为先的是与非关系。报道危机的媒体以查证真相为己任,谁是谁非?前因何在?后果如何?战略与战术、体制与机制、产品与渠道哪里出了病症?

三是压力团体以之为重、为先的公与私关系。特定组织遭遇危机后,政府、司法、行会、NGO等各种压力团体更关心的是个体与集体、局部与全局等有关公众利益与私自利益之间的角色,危机管理者是否遵守法规政策?是否伤及行业整体利益?是否影响社会稳定、公共秩序?

四是公众以之为重、为先的善与恶关系。无论作为危机的承受者还是旁观者,公众对当事主体总是抱有强烈的道德义愤,并据守道德高地展开舆论围剿,你是有良心的吗?你是诚实的吗?你是否在护念人的生命、健康和尊严?

从各自的立场出发,不同主体的以上四组价值判断,皆是合理的。而以整体和协商的眼光看,危机管理的最终尺度应是四者进行合理排序、最大限度均衡的结果。对危机组织而言,要暂且“搁下”自己的得失之心,尊重公众利益及其善恶观念,相与为善,才能获是信任,否则身陷道德的低洼地带,任何辩护都是徒劳;要遵守法纪,不悖社会规范,“中规中矩”才能重回方圆;要满足媒体最低底限的职业信息需求,助其查“是”证“非”。

述及“搁下”自身得失,亦非置安危进退于不顾,而是强调越是以公众、压力团体和媒体的价值需求为导向,越能够让自己少失多得。相反,一己得失之心愈笃,安危之念愈重,失之愈多。

四、危机恢复管理与责任拯救危机

第7页共9页

所谓恢复管理,即危机事件尘埃落定或烟消云散后,我们与利益相关者重建共同家园的过程。一些企业和行业存在一个迷障,以为事件一旦结束,危机便

已终结,从而略过了恢复管理这个环节。实则不然,倘若恢复管理缺席,尘嚣再起,风云重聚,瞬间自来。

危机是事实损害和价值异化的聚合体,一旦危机暴发,对于任何一个品牌或政府机构,它所造成的损害都是双重的:一是与利益相关者事实世界的残缺或坍塌,二是彼此价值世界的支离破碎。

循此路径,危机管理实际上存在两个根本导向:事实层面的应对,当危机发生时,前因后果何在,来龙去脉如何,与谁沟通,与谁博弈,在哪个环节、哪个维度付出代价并因之进行自救、他救,等等;另外是价值层面的应对,即信心、道德、礼法、正义、公平、信念之维的协商和救赎。目前,更多的品牌习惯在事实层面付出努力、采取行动、应对危机;而在价值救赎层面则比较薄弱。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复杂的,择其要者有三:

一是未能体认到价值世界重建的必要性,只顾事实层面的沟通、辩护和补救,而任价值世界荒芜;更极端的原因是,很多企业根本不认为引爆危机是自己在价值观上存在问题。

二是认定事实能够助益价值,把事情说的圆满,把工作干的漂亮,自然会重拾信任。事实与价值的确相互影响、彼此缠结,但正如最早提出此事实、价值“二分法”的休谟断言的那样,事实不能自然推导出价值:欧几里的数学定律如何了不起,与他是不是一个道德良善的奴隶主并无直接关联。同样,三聚氰胺事件之后的中国乳业,把自己的产品质量搞好了,也不见得就能赢得消费大众的认同一一呀,他们如今是可信可敬的企业了。

三是看到了价值世界重建的意义,因此发心修复,却从无下手。人人言称价值建设是根本,是中枢,然而价值无价无形,逢山此去无多路。出路在于“三步走”,现将我提出的“三步走”分享如次:

危机后期的恢复管理同样存在事实和价值两个维度。其中,在事实层面和价值层面各有两个核心概念至关重要,分别是“真相”和“利益”,“信任” 和“意义”。

第8页共9页

当危机事件结束之后,一般“真相”已大白于天下,即使“真相”仍不明朗,那也是历史的任务了,很多“真相”只有历史才能给出答案。如此,就留下

的“利益”、“信任”和“意义”三个核心概念,正是它们构成了恢复管理的“三步走”。

第一步是利益补救。事件尘埃落定之后,一般来说企业会把危机管理的重心转移到利益的补救上来:对内尽快恢复常态秩序,创造更多的效益;对外向利益相关者做出补偿,以恢复利益契约。

第二步是信任重建。哪里错了,哪里病了,便对症下药。譬如,当初是因为产品质量问题陷入危机,那么恢复管理阶段当做出整改,提升产品质量,并将之通过公关、广告、营销等方式传播出去。前面已经提出,事实能够影响价值,但不能主导、替代价值世界的重建,所以这第二步是有缺憾的,不迈出这一步不行,只迈出这一步也不行。

第三步是意义输出。所谓意义输出,即一个品牌在危机结束之后,当构建并输出人们普遍认同的公共信念,譬如真诚、关爱、美好、平等、人与自然的亲善等。如何进行意义的构建与输出,担当社会责任就是构建和输出意义。要把企业的自我角色纳入社会公共系统运行当中来,找到个体角色和公共角色之间的价值纽带,发现价值、践行价值、传播价值,筑基意义的世界。一言蔽之,责任拯救危机。

以上三步,利益补救让人们不再愤怒,重归危机之前的平静;信任重建让人们不再犹疑,再次向你靠近;意义输出让人们与你重归旧好,并在一个新图景之下协手向前。所谓危机使人进步,说的也正是第三步,那是重生和超越的一步,不但跨出危机,而且踏上品牌成长的另一个高阶。

第9页共9页

危机传播管理

危机传播管理 1.危机传播管理的三个基本原则: 一、“3T”原则 危机处理的“3T”原则是英国危机公关专家里杰斯特提出的。 1(Tell your own tale(以我为主提供情况)。 强调我方的调研、我方的见证、我方的事实。面对危机,不慌不忙,态度诚恳,据实力辩,据理力争,尽快把握局面。 2(Tell it fast(尽快提供情况)。 危机处理时组织应尽快地不断地发布信息,填补信息真空,掌握活动主动权。 3(Tell it all(提供全部情况)。 信息发布应全面、真实,而且必须实言相告。越是隐瞒真相越会引起更大的怀疑。但“提供全部情况”,也并非不分青红皂白地提供所有的事实和细节,该全部提供的才全部提供,居心叵测的集团或个人造谣所生的虚假情况,没有必要提供。 二、公众为上原则 这是公共关系的核心原则,也是危机传播管理的核心原则。不遵循这条原则,那么,小危机也会转化成大危机。 三、维护信誉原则 组织的信誉是组织的生命,危机传播管理要严格遵守维护组织信誉的原则。 案例:2000年10月10日。案例中富亚涂料厂的总经理为了证实对消费者的承诺,以自己的身体做实验来维护企业的信誉,从而迅速化解了一场危机。 2.危机传播管理的基本程序 1.、赶赴现场,了解事实。

这是危机处理中必要的第一步,对有的危机事件的处理领导人还必须亲自出马。 危机发生后,可能会发生众说纷纭甚至谣言四起的困难局面。所谓“及时”,就是要牢牢把握好第一时间;所谓“全面”,就是不仅要了解5W的全部答案,要全面掌握对自己有利的、或利多害少的“事实”,也要了解对自己不利的、或利少害多的“事实”,好话要听,坏话也要听。所谓“深入”,就是要充分细致地了解事实,不仅要了解关于危机的种种细节,而且要掌握危机的起因说法、危机延续下去的各种可能,要对危机发展的各个阶段、介入的各个层面的情况都要有所了解和把握。 2、分析情况,确立对策。 这一步实际上是制定危机处理的方案,即如何对待投诉公众、如何对待媒体、如何联络有关公众、如何具体行动等。 3、安抚公众,缓和对抗。 安抚公众,缓和对抗是危机传播管理的关键一步。一个处于“危机”之中的组织,倘若想的是如何去掩盖、去搪塞、去自我表白,那么等于在给自己裹绳束,让自己跳陷阱,原本很快就可以度过的危机,可能成了一个甩不掉的烫山芋。即便你有千条万条减轻自己罪错的理由,值此“紧急的或困难的关头”,也应该先去安抚受害公众,真心诚意的取得他们的谅解,争取积极创造化解危机的可能和最佳结局。 4、联络媒体,引导舆论。 危机事件发生后,各种传闻、猜测都会发生,媒体也会纷纷报道。这时组织应委派“发言人”主动与媒介联络,特别是首先报道事件的记者,以“填补信息真空”,掌握舆论主导权。 5、多方沟通,迅速化解。

公共关系危机管理概念--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公共关系学》第十章第一节讲义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 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 自考365 中国权威专业的自考辅导网站 官方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9819157137.html,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公共关系学》第十章第一节讲义 公共关系危机管理概念 一、公共关系危机的定义 (一)危机的定义 1.从决策角度:赫尔曼(Hermann )认为:危机是威胁到决策集团优先目标的一种形势,在这种形势中,决策集团做出反应的时间非常有限,且形势常常向令决策集团惊奇的方向发展。 2.从强调危机本质角度:荷兰莱登大学危机研究专家乌里尔·罗森塔尔(Rosenthal )在赫尔曼定义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他认为:危机就是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做出关键决策的事件。他强调出了危机的本质:是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 3.从危机表现形态角度:学者巴顿(Barton )认为,危机是“一个会引起潜在负面影响的具有不确定性的大事件,这种事件及其后果可能对组织及其人员、产品、服务、资产和声誉造成巨大的损害。” (二)危机管理的定义 1.危机管理的定义:危机管理被称为紧急事件管理,紧急事件风险管理,灾难风险管理。危机研究和风险管理的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降低人类社会悲剧发生。 格林:危机管理的任务是尽可能控制事态,在危机事件中把损失控制在一定范围,在事态失控后争取重新控制。 米特罗夫,佩尔森:收集,分析,传播信息是危机管理者直接的任务。 罗伯特希斯:危机管理包括两阶段:危机初期反应阶段;危机后期恢复阶段。公众在初期受到事件产生的物理影响,在后期多为精神影响。应该重视组织与公众的沟通。 2.危机管理的两个组成要素: (1)危机管理就是要尽可能控制事态,减少损失。为了达到这个目标组织需要针对危机的特点分阶段进行危机管理,危机管理实质可以划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的管理。既强调危机前的预防,更强调危机消除。 (2)危机管理的过程就是危机信息传播与沟通的过程。只有最大限度地及时掌握信息,才能够为危机管理做出可靠、可行的决策,才能够进行“公众认知”,最终恢复组织信誉与形象。 案例l 三株口服液“人命官司” 三株公司是一个靠30万元元起家的民营企业,主产品为掌门人吴炳新创造的三株口服液。正是这个三株12服液,创造出中国保健品发展史上的“三株神话”——l994年销售额达1.25亿元;1995年销售额达23亿元;1996年销售额达80亿元;1997年销售额为70亿元。 1996年6月,身患冠心病、肺部感染、心衰竭、肥大脊柱炎、低钾血症等多种疾病(二审法院已查明)的77岁老人陈伯顺,经医生推荐服用三株口服液。后来陈伯顺皮肤出现病状,当年9月在一家诊所治疗无效后病故。1996年l2月,陈伯顺之子陈然之向常德市中级人民法院起诉三株集团。l998年3月31日,湖南省常德市中级人民法院做出一审判决:消费者陈伯顺喝了三株口服液后导致死亡,由三株公司向死者家属赔偿29.8

试述危机传播管理的基本程序和主要原则

试述危机传播管理的基本程序和主要原则 危机传播管理是指在危机事件发生后,组织或个人通过有效的传播手段来应对和处理危机,保护自身的形象和利益。在处理危机传播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和原则,以确保危机传播管理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一、危机传播管理的基本程序 1. 危机预测与预警:通过对环境和组织内部的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潜在的危机因素,预测可能发生的危机,并及时提出预警。 2. 危机识别与评估:在危机事件发生后,需要迅速识别危机的本质和规模,对危机事件进行评估和分析,以确定应对措施和传播策略。 3. 信息收集与整理:收集和整理与危机事件相关的各种信息,包括事件的起因、发展过程、影响范围等,以便进行后续的传播和处理。 4. 危机传播策略制定:根据危机事件的性质和特点,制定相应的传播策略,明确传播的目标、对象、内容和方式,以及传播的时间和地点等。 5. 传播内容的准备与编写:根据危机传播策略,准备和编写相关的传播内容,包括危机事件的事实陈述、解释和回应等,以及相关的应对措施和处理方案。

6. 传播渠道的选择与运用:根据危机传播策略,选择适当的传播渠道,包括新闻媒体、社交媒体、内部通讯等,进行信息的传递和传播。 7. 传播效果的监测与评估:对危机传播过程中的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了解传播的效果和影响,及时调整传播策略和内容。 8. 危机后续处理与修复:危机传播管理不仅仅是应对危机,还需要进行后续的处理和修复工作,包括对危机影响的评估和处理、对相关责任的追究等。 二、危机传播管理的主要原则 1. 及时性原则:在危机事件发生后,需要迅速做出反应,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和传播策略,以防止危机的进一步扩大和恶化。 2. 透明度原则:在危机传播过程中,应当坚持信息的透明度,及时向公众和利益相关者公开危机事件的相关信息,以增加公众的信任和支持。 3. 真实性原则:所传播的信息应当真实准确,不能隐瞒事实,夸大或歪曲事实,以免引起公众的不信任和质疑。 4. 稳定性原则:在危机传播过程中,需要保持稳定的态度和情绪,避免因情绪激动或冲动而做出错误的决策和传播。

论危机事件的传播管理

论危机事件的传播管理 ——以双汇事件为例 【内容摘要】 危机,即“危险与机遇”,是组织命运“转机与恶化的分水岭”。而危机事件出现在企业发展中,就是企业命运“转机与恶化的分水岭”。那么,企业如何做好危机事件的传播管理,对于企业的命运至关重要。继“三鹿”事件后的双汇事件,又是如何影响着双汇集团,乃至整个行业的命运呢?本文从“54321”(“5个危机处理战略”“4个危机发展阶段”“3个危机处理传播策略态度”“2个危机调控目的”“1系列的沟通管理”)来论述,双汇集团在双汇事件危机管理中,存在的转机与恶化。 【关键词】危机事件传播管理双汇事件 一、关于危机和企业危机传播管理 根据美国《危机管理》一书的作者菲克普曾对《财富》杂志排名前500强的大企业董事长和CEO所作的专项调查表明,80%的被调查者认为,现代企业面对危机,就如同人们必然面对死亡一样,已成为不可避免的事情。其中有14%的人承认,曾经受到严重危机的挑战。普林斯顿大学的诺曼·R·奥古斯丁教授认为,每一次危机本身既包含导致失败的根源,也孕育着成功的种子。发现、培育,以便收获这个潜在的成功机会,就是危机管理的精髓。简言之,如果处理得当,危机完全可以演变为“契机”。 事实上,危机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因此危机表现出动态发展、相反相成的矛盾关系,而其中应该重点把握以下几个特征,作为我们进行危机传播管理的出发点:第一,必然性与偶然性。,潜伏着的危机往往都会因某些“导火线”事件而浮出水面,全面爆发,而这些“导火线”事件却是偶然的。第二,渐进性和突发性;危机潜伏的过程中的状态是渐进的,而导火线的偶然性促使危机爆发具有突发性的特征。第三,破坏性和建设性。 古语云,“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危机,即“危险与机遇”。第四,紧迫性和公共性。由于危机爆发时具有的突发性和破坏性,要求组织必须在短时间内处理危机事件。〔1〕 而危机事件一般具有突发性和紧急性、高度不确定性、影响的社会性和决策的非程序化的特征。有四大特点.:意外性,.聚焦性,.破坏性,紧迫性。对企业来说,危机事件一旦爆发,其破坏性的能量就会被迅速释放,并呈快速蔓延之势,如果不能及时控制,

《危机传播管理》完整笔记_胡百精

第一章危机与危机管理 概要 1,危机——是一种“情势”,而非一个事件,据此归纳出危机的特征,并以“人”和内外环境为尺度,对危机类型进行划分。 2,危机管理的界定——提出它是情境,资源,沟通和行为的四维一体的管理系统,进而确定了危机管理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范畴。 3,树立危机观。 第一节危机的定义,特征与类型 ●诸多学者对危机定义的共同要素:不确定性;紧迫性;威胁性;潜在损害性 ●据威廉斯的概念办公室原则,本书定义——危机是由组织外部环境变化或内部管理不善 造成的可能破坏正常秩序、规范和目标,要求组织在短时间内作出决策,调动各种资源,加强沟通管理的一种威胁性形势或状态。 Q1危机是一种事件,还是一种状态?——是一种形势/情境/状态。 A:事件,还是状态,这是一个涉及危机定位的根本性问题。危机往往由特定事件引发,其表现形式也主要是威胁性事件,但危机事件不等于危机。危机本质——组织内部与外部的构成要素、动作规则和发展秩序由常态异化、裂变为威胁体系的过程。危机带来的不只是一个威胁性事件,而是一种涉及内外部多重利害关系的复杂困境。 相应的,危机管理也不单纯是事件处理——而是对组织威胁性生存环境的修复和改造。 定义为状态的意义:更准确反映危机的本质,有利认识,理解。 明确危机管理的方向 利于组织树立危机意识,建立对应机制,形成战略性危机发展观 Q2危机的诱因是什么? A外部环境变化(自然&社会)+组织内部管理不善(观念/战略/战术)+导火线 Q3危机为何一旦爆发便迅速蔓延?(危机特质之一) A危机还有特殊传播性。大众媒介的渗透性。危机的非常态事关多重利害关系的复杂性(成为媒体报道、传播的核心关注点)。再加上人际/组织/群体传播对其的高度敏感。 必然性和偶然性 渐进性和突发性(量变到质变,分潜伏/爆发/处理/解决四阶段的生命周期) 建设性和破坏性(警钟、疫苗/时势造英雄;有形损害/无形损害) 紧迫性、公共性(控制论)——其中传播的快、广、变异快/杂/多谣言等仨特点。 按X轴——外部/内部原因;Y轴——人为/非人为原因——为划分标准(即有四个范畴),其中四个原因综合作用的危机为最复杂、威胁性,破坏性最大的类型

危机传播与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危机传播与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1. 课程代码:ZZ1204011 2. 课程类别:专业专长课程 3. 适应专业及课程性质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必修 4. 课程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的掌握危机传播与管理的基本原则、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达到树立强烈的危机意识,确立正确的危机管理观念,掌握科学的危机传播管理策略与运作模式,提高预防、预测、处理、善后和重建等危机实际管理工作的能力。 5. 学时与学分: 学时为64学时,理论44学时,实验20学时,学分为3.0学分 6. 建议先修课程: 公共关系学、网络舆情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危机与危机管理 计划学时:4学时 基本要求: (1)了解危机的定义、基本特征和类型。 (2)记住危机管理的核心范畴。 (3)运用危机管理的过程模式,结合危机案例分析其诱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教学重点及难点: 运用危机管理的过程模式,结合危机案例分析其诱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基本内容: (1)危机的定义 (2)危机的特征与类型。 (3)作为战略的危机管理。 (4)风险社会与危机管理 思考题: 1、如何划分危机的类型?请结合你所在组织的具体情况,对可能发生的危机类型做出划分?

2、请找一个典型的危机案例,分析其诱因、特征和类型。提出应对这一事件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工作内容。 第二章危机管理的流派与危机传播 计划学时:4学时 基本要求: (1)了解危机管理的流派。 (2)掌握危机传播的机制 (3)正确理解危机传播的“3F”假设,并能举例说明噪音流的作用机制。 (4)了解危机中的谣言传播的产生、特征 (4)掌握应对谣言的观念和策略。 教学重点及难点: 危机传播的机制 基本内容: (1)危机管理的流派。 (2)危机传播的机制。 (3)危机中的谣言传播。 思考题: 1、简述危机传播的“3F”假设,并举例说明噪音流的作用机制 2、什么是谣言?简述谣言的产生和传播机制。 第三章危机管理者与危机利益相关者 计划学时:6学时 基本要求: (1)了解危机管理者的职能、权利配置和运作模式。 (2)掌握危机利益相关者概念的本质及其演变过程。 (3)能够运用危机共同体“3F”假设解释危机发生、发展及修复管理的框架。 (4)了解并分析危机管理者与危机利益相关者是如何展开博弈的。 教学重点及难点: 运用危机共同体“3F”假设解释危机发生、发展及修复管理的框架。 基本内容: (1)危机管理者。 (2)危机利益相关者。 (3)博弈、博弈与价值观。 思考题:

公共危机管理知识培训大纲

公共危机管理知识培训大纲 第一章公共危机管理概述 教学内容: 一、公共危机管理的基本概念: 是指为避免或减少危机所造成的损害而采取的危机预防、事件识别、紧急反应、应急决策、处理以及应对评估等管理行为,目的是为了提高对危机发生的预见能力、危机发生后的救治能力以及事后的恢复能力; 二、公共危机的分类分级与分期 危机管理体系的基础是对危机进行科学分析,建立分类、分级和分期管理体系;培训需要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基本规定,准确阐述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系对“四类四级四期”的基本规定; 根据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法的规定,突发事件主要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经济危机; 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严重、严重、比较严重和一般严重四个等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分为四级:即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依次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法的规定,人民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工作原则是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 三、公共危机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分析我国突发事件频发原因的基础上,比照现行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现状,重点比较分析如下几个方面: 一法律框架脆弱、二综合协调机构缺乏、三危机应对网络松散、四社会应对能力薄弱、五社会预警体系不完善、六专家队伍薄弱

四、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系建设 一危机预警及准备是整个危机管理过程中的第一个阶段,目的是有效地预防和避免危机的发生;因此,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防范和避免危机的发生;二是建立应对预案;三是建立组织系统;四是开展社会演习; 二阐述公共危机管理体系,应该以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公共危机管理机制、体制和法制为重点,即“一案三制”,具体内容是完善的公共危机管理体系,关键是制定完善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在建立健全公共危机管理机制、体制和法制上下功夫;概括起来,就是做好“一案三制”工作; 五、建立有效的公共危机管理应对网络 在危机的任何阶段以及危机管理行动,都会涉及政府部门、社会各种组织和企业,有时候还会涉及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沟通和协作;因此,要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在强调政府部门危机管理的快速反应性、责任性、透明性和合法性等原则的同时也必须强调政府危机管理系统当中的参与主体的多元性,最大可能的吸纳各种社会力量、调动各种社会资源共同应对危机,形成社会整体的危机应对网络;一完善的应对计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完备的危机管理应急计划及预案对于有效减少危机可能带来的损失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二高效的协调机构:现代社会任何危机的原因或后果都是综合性的,很多单一性的危机往往因处理不当发展成为复合型的灾难,因而传统的单灾种的管理体制已经很难适应现实需要;三全面的应对网络:高效的危机管理必须依赖于一个完善的社会应对网络,整体上形成一个纵向垂直协调管理,横向信息资源和社会资源充分共享,指挥协调高效、组织结构完备的网络系统;四成熟的社会能力:危机管理实质是对一个国家和社会应急能力的综合考验,因此,加强全社会的危机管理意识培养和能力建设,是一项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任务; 重点问题:1、准确把握我国公共危机分类分级与分期管理的基本内容; 2、正确理解我国公共危机管理基本原则; 第二章公共危机管理的法制建设 教学内容: 一、公共危机管理的法律体系建设 公共危机管理法制属于非常态法制,清楚阐述相对常态法制的不同点,介绍我国危机管理法律体系的建设是必要内容;

公关危机管理手册(精选)

公关危机管理手册(精选) 公关危机管理手册(精选) 一、引言 公关危机是指对组织声誉和利益产生重大负面影响的事件或情况。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公关危机的发生频率和影响力越来越大,因此,合理有效地管理公关危机显得尤为重要。本手册旨在为组织提供基本的公关危机管理原则和实用操作指南,以帮助组织在危机面前灵活应对,最大限度地降低危机对组织形象的损害。 二、公关危机管理的基本原则 1. 及时回应 危机发生后,组织应立即展开应对工作。无论是通过媒体渠道、社交媒体还是直接与相关方沟通,都要确保回应及时到位。延误回应可能会导致谣言传播、负面报道积聚,进一步加剧危机。 2. 保持透明度 透明度是公关危机管理的核心原则之一。组织应提供准确、全面、客观的信息,及时向相关方公开危机事件的进展和处理措施。避免信息的隐瞒和虚假,以免失去公众的信任。 3. 善用媒体

媒体是公关危机管理中重要的传播渠道。组织应主动与媒体进行沟通,及时提供危机相关的信息,回应质疑和批评。通过合作、协调与 媒体的关系,能够更好地控制危机的传播和影响程度。 4. 建立危机应对机制 组织应建立健全的危机应对机制,包括明确的责任分工、沟通渠道 和决策流程。制定应对预案,对可能发生的危机情况进行预测和准备。通过定期演练,提高组织对危机的应对能力和应变能力,确保在危机 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做出决策。 三、公关危机管理的实用操作指南 1. 危机事件识别与评估 及时了解可能影响组织声誉和利益的事件,对事件进行评估。判断 危机性质、程度和潜在影响,并预测可能引发的舆情反应和后续发展。 2. 危机信息收集与整理 建立信息收集与整理机制,及时了解从媒体渠道、内部员工、社交 媒体等途径传来的信息。将信息分类整理,分析症结所在,为后续回 应提供准备。 3. 回应策略与措施制定 根据危机事件的性质和需求,制定相应的回应策略和措施。包括制 定公开道歉、补救措施、调整组织策略等方面的方案。确保回应具备 及时性、准确性和可信度。

危机管理培训讲义

危机管理培训讲义 危机管理培训讲义 第一部分:危机管理概述 一、什么是危机管理? 危机管理是指在企业或组织面临危机时,通过科学、及时、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减少危机对企业或组织造成的损失,保护企业或组织的利益,并为危机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支持。 二、为什么需要危机管理? 1. 危机是常态:在现代社会,企业或组织面临各种各样的危机风险,如突发事件、公众关注问题、公司内部问题等。良好的危机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或组织迅速应对危机并降低损失。 2. 管理预防胜于应对:通过危机管理的策略和方法,可以提前预测危机,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这样,可以减少危机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 三、危机管理的原则 1. 预防为主:在危机发生前,通过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制定合理有效的预防措施,以减少危机发生的可能性。 2. 及时处置:危机一旦发生,必须迅速做出反应,制定应对策略,并采取措施进行应对。及时的危机处置可以减少事态的扩大和危机的影响。 3. 统一指挥:在危机管理过程中,必须有一个指挥中心领导全局,并协调各部门的行动,以确保危机管理工作的高效运行。 4. 全员参与:危机管理不是某个部门的事情,而是全员共同参

与的过程。每个员工都应理解危机管理的重要性,并主动参与危机管理工作。 5. 吸取教训:每次危机发生后,都应对危机管理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估和反思,吸取教训,并不断优化危机管理的策略和方法。 第二部分:危机管理的步骤和方法 一、危机预警和风险评估 1. 建立预警机制:明确各种危机的预警指标,并建立相关的预警机制,以便及早发现危机信号。 2. 进行风险评估:针对可能发生的危机,进行风险评估,确定潜在危机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以便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二、危机管理策略制定 1. 设定目标:明确危机管理的目标,如保护员工安全、维护公司声誉等。 2. 制定策略:根据不同的危机类型和特点,制定相应的危机管理策略,如危机公关策略、危机应急响应策略等。 3. 制定预案:针对可能发生的危机,制定详细的应对预案,明确责任分工和具体操作步骤。 三、危机发生后的处置 1. 启动应急响应:危机发生后,及时启动应急响应机制,指挥部门迅速做出反应,采取措施控制局势发展。 2. 信息公开和沟通:建立和维护有效的沟通渠道,及时向内外界传递危机信息,并回应相关问题和关切,以控制信息风险和

危机公关与危机管理讲义

危机公关与危机管理讲义 危机公关与危机管理讲义 一、危机公关的定义和重要性 1.1 定义:危机公关是指在组织面临危机时,运用公关理论和方法,对外界进行信息沟通和舆论引导,以保护组织的形象和利益的一门管理理论和实践。 1.2 重要性:危机公关对于组织来说非常重要,它能够有效地应对和解决危机,减少危机对组织形象和利益的损害,提升组织的声誉和公众信任度。 二、危机公关的原则和方法 2.1 原则: 2.1.1 及时性原则:在危机发生后,需要迅速采取行动,及时向公众发布危机信息,并积极主动地回应公众关切和质疑。 2.1.2 透明度原则:在信息发布和沟通过程中,要坚持公开、真实和透明的原则,尽量减少信息的不确定性和猜测,增强公众对组织的信任和支持。 2.1.3 主动性原则:危机公关要积极主动地引导舆论,主动释放信息,防止危机信息的错配传播和曲解,及时传递准确的信息给公众。

2.1.4 队伍原则:危机公关需要组织一个专业的危机公关团队,成员应具备危机公关知识和技能,能够应对各种危机情况,高效协调资源,进行危机管理和应对。 2.2 方法: 2.2.1 危机预警与风险评估:通过建立完善的危机预警机制, 及时发现和评估潜在危机,以便提前做好准备工作,降低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 2.2.2 危机处理与沟通:在危机发生后,要及时进行信息收集,准确评估危机形势,采取合适的应对措施,并通过适当的沟通方式向公众发布危机信息,回应公众关切和质疑。 2.2.3 危机修复与调整:危机过后,组织需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进行危机修复和调整,恢复公众对组织的信任和支持。 三、危机管理的定义和步骤 3.1 定义:危机管理是指在危机发生前、过程中和过后,通过 有效地组织、领导和控制,预防和应对危机,降低危机对组织的影响和损害的一种管理活动。 3.2 步骤: 3.2.1 预防阶段:组织需要通过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和预 警机制,预测和识别潜在危机,并采取合适的措施降低危机的

2020年自考《公共关系学》讲义第十章

2020年自考《公共关系学》讲义第十章 第十章公共关系危机管理 一、公共关系危机的定义★★★ (一)危机的定义 1.在英文韦氏词典中,“危机”被定义为“有可能变好或变坏的转折点或关键时刻”。 2.研究危机的先驱赫尔曼认为:危机是威胁到决策集团优先目标的一种形势,在这种形势中,决策集团做出反应的时间非常有限,且形势常常向令决策集团惊奇的方向发展。赫尔曼对危机的定义着重是从决策的角度分析的。 3.荷兰莱登大学危机研究专家罗森塔尔认为:危机就是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做出关键决策的事件。 4.学者巴顿认为,危机是“一个会引起潜在负面影响的具有不确定性的大事件,这种事件及其后果可能对组织及其人员、产品、服务、资产和声誉造成巨大的损害“。他的概念注意到了传播沟通以及形象和声誉在危机中的重要性,从这个意义而言它涉及了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 (二)危机管理的定义 危机管理在西方研究中被称为紧急事件管理,紧急事件风险管理,灾难风险管理。危机研究和管理的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降低人类社会悲剧的发生。 1.格林认为,危机管理的一个特征是“事态已发展到无法控制的程度”。一旦发生危机,时间因素非常关键,减少损失将是主要的任务。 2.米特罗夫和佩尔森认为,收集、分析和传播信息是危机管理者的直接任务。危机发生的最初,管理者应同步采取一系列关键的行动。这些行动是“甄别事实,深度分析,控制损失,加强沟通。” 3.罗伯特·希斯对于危机管理的理解是通过图形表现出来的,在整

个危机管理过程中包括了两个阶段:一是危机初期的反应阶段;二是危机后期的恢复阶段。 归纳: 1.危机管理就是要尽可能控制事态,减少损失。为了达到这个目标组织需要针对危机的特点分阶段进行危机管理,危机管理实质可以划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的管理。既强调危机前的预防,更强调危机消除。 2.危机管理的过程就是危机信息传播与沟通的过程。只有最大限度地及时掌握信息,才能够为危机管理做出可靠、可行的决策,才能够进行“公众认知”,最终恢复组织信誉与形象。 (三)危机管理与危机传播 英国学者迈克尔·里杰斯特指出,“只有进行有效的传播管理,才能进行有效的危机管理”,这的确是对危机传播本质特征的精准把握。 危机管理旨在如何管理危机并最大限度地避免之;危机传播重在最大限度地向内外公众以及媒体告知事件的信息。 (四)危机管理的阶段分析模型 危机管理的阶段划分主要有四阶段说、五阶段说、三阶段说。 其中四阶段说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 PPRR说:预防,准备,反应,恢复。 MPRR说:减缓,预防,反应,恢复。 罗伯特·希斯的4R说:减少,预备,反应,恢复。 1.斯蒂文·芬克在1986年提出了四段论 第一个阶段是危机潜在期。危机处于萌芽阶段,最容易控制但却最难被察觉。所以这个阶段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预防。 第二个阶段是危机突发期。危机事件爆发,呈现出急剧性与严峻性。 第三个阶段叫做危机蔓延期。这是危机过程中时间最长的一个阶段,而危机蔓延的时间取决于危机管理的有效性。 第四个阶段叫做危机恢复期,也可以称为危机解决阶段。 2.米特罗夫的危机管理五阶段

公共关系危机管理培训教案

公共关系危机管理培训教案 公共关系危机管理培训教案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培训,学员将掌握公共关系危机管理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能够有效应对公共关系危机,保护和提升企业形象。 二、教学内容 1. 公共关系危机管理概述 a. 公共关系危机的定义和特点 b. 公共关系危机管理的重要性和目标 2. 公共关系危机管理的基本原则 a. 主动性原则:及时、主动地应对危机 b. 透明度原则:提供透明信息,增强公信力 c. 公平原则:公正处理,不偏袒任何一方 d. 团队合作原则:各部门协作,形成统一声音 3. 公共关系危机管理的步骤和方法 a. 危机监测和预警 b. 危机评估与分析 c. 危机应对策略的制定 d. 危机应对措施的实施和评估 4. 具体的公共关系危机管理案例讲解和分析 a. 产品质量危机:如何应对产品质量问题对企业形象的冲击

b. 环境污染危机:如何处理涉及环境污染的公共关系危机 c. 员工行为危机:如何处理员工涉及违法违规行为的公共关系危机 d. 舆论危机:如何应对舆论的负面影响 5. 公共关系危机管理的实践技巧 a. 高压环境下的沟通技巧 b. 危机辟谣和舆论引导的技巧 c. 处理媒体关系的技巧 d. 公共演讲和解释的技巧 6. 公共关系危机管理的实操训练 a. 设计模拟危机场景,学员分组进行危机管理策略的制定和应对措施的演练 b. 每组进行表演,并进行点评和讨论 三、教学方法 1. 理论讲授:通过讲解公共关系危机管理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让学员了解危机管理的理论知识。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发生的公共关系危机案例,让学员理解危机管理的关键环节和应对策略,积累经验。 3. 讨论互动: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动,使学员能够理解不同视角下的问题,并能够运用理论和案例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 4. 实操训练:通过设计模拟危机场景,让学员在实际操作中练

公共危机管理教学大纲

公共危机管理教学大纲 公共危机是指突发的、威胁到公众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疫情爆发等。公共危机管理是指政府、组织或个人在面对公共危机时,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策略,保护公众安全、减轻危机对社会造成的损失,并恢复社会正常运转的能力。公共危机管理的教学大纲需要有以下内容。 一、课程背景和目标 1. 课程背景介绍:介绍公共危机管理的背景和发展概况,解释为什么需要开设此课程。 2. 课程目标:明确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包括公共危机的识别和评估能力、危机沟通和协调能力、危机决策和应对能力等。 二、课程内容 1. 公共危机管理概论 - 公共危机定义和特点 - 公共危机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 公共危机管理的组织体系和职责分工 - 公共危机管理法律和制度 2. 公共危机管理案例分析 - 自然灾害案例:如地震、洪涝、飓风等

- 事故灾难案例:如核泄漏、航空事故、火灾等- 疫情爆发案例:如非典、禽流感、新冠肺炎等 3. 公共危机评估和预警 - 公共危机的评估指标和方法 - 公共危机的风险评估和预测 - 公共危机的预警机制和预警手段 4. 公共危机应急管理 - 公共危机应急预案编制和实施 - 公共危机的应急组织和指挥 - 公共危机的物资储备和分配 5. 公共危机沟通和协调 - 公共危机的危机沟通原则和策略 - 公共危机的危机信息发布和处理 - 公共危机的协调和合作机制 6. 公共危机后续管理 - 公共危机的恢复和重建 - 公共危机的事后评估和总结 - 公共危机的应急体系完善和改进 三、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

1. 教学方法 -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授,介绍公共危机管理的基础知识和案例分析。 - 案例分析:通过讨论公共危机案例,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模拟演练:通过模拟公共危机场景,让学生实践应急管理和危机决策的能力。 2. 评估方式 - 课堂参与和作业完成情况:包括学生对公共危机案例的分析和课堂讨论的参与情况等。 - 期中期末论文: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公共危机案例进行研究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和建议。 - 模拟演练实践成绩:通过模拟公共危机场景,评估学生的应急管理和危机决策能力。 四、教材和参考资料 - 《公共危机管理学》 - 《公共危机管理案例分析》 - 《公共危机管理理论与实践》 以上是一份公共危机管理教学大纲的简要内容。这个大纲旨在培养学生在公共危机发生时,能够科学、高效地应对和管理危机,保护公众安全和社会稳定。通过理论教学、案例分析和模

医院危机管理与媒体应对课件

医院危机管理与媒体应对课件 医院危机管理与媒体应对课件 一、引言 医院作为社会上非常重要的服务机构之一,经常面临各种各样的危机事件,如突发疫情、医疗事故、患者投诉等。这些危机事件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会导致医院声誉受损,还可能对医院的正常运营和发展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医院需要进行危机管理,并且在危机发生时与媒体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应对。 二、医院危机管理 1. 危机发生前的预警与规划 在危机发生之前,医院需要建立健全的危机预警机制,并制定相应的规划。预警可以通过对医院内外环境的监测和分析,以及对相关风险的评估和预测来实现。危机规划包括制定危机管理团队和应急预案,明确责任分工和应对措施,建立相应的培训和演练机制等。 2. 危机处理与协调 当危机发生时,医院应该迅速组织专业的危机管理团队,及时有效地处理和协调相关事务。这包括调集医疗资源、与相关部门和机构进行沟通和协调、制定应对措施等。危机处理的过程中,医院需要保持密切的内外沟通,及时向上级政府和有关媒

体报告,并积极回应公众的关注和质疑。 3. 危机后的总结与改进 危机处理结束后,医院需要对危机事件进行总结与反思,发掘问题与不足之处,并及时对相关制度和措施进行改进。此外,医院还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修复声誉,与相关利益相关方进行沟通和弥补,并加强对医疗安全、服务质量等方面的管理。 三、媒体应对与沟通 1. 媒体应对的原则 在危机事件中,媒体的报道和评论对于医院的声誉和形象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医院需要遵循以下原则进行媒体应对:积极回应媒体关注,及时提供准确和全面的信息,公开透明地向公众传递信息,以及与媒体进行积极的沟通和合作。 2. 媒体应对的策略 媒体应对的策略包括选择适当的媒体渠道进行传播,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可信度,保持冷静和理智,切勿陷入争论和口水战,与媒体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回应公众关切和质疑,积极修复声誉和形象。 3. 媒体应对的技巧 在与媒体进行沟通和应对时,医院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技巧,

《危机传播管理》讲义胡百精老师-9页精选文档

危机传播管理 胡百精 题解:我自己曾以“危机管理”、“危机公关”为题,现正式确认为“危机传播管理”。此非咬文嚼字,危机管理含义甚广,应急技术与工程、公共政策与体制等皆在其内,而这些并非我的专业;危机公关有特定所指,尤重危机情境下利益相关者关系的再造;危机传播管理则包含危机公关和危机修辞两个流派,后者尤重危机语境和话语建构。西方学界对这三个概念有较明确的界定,欲深究者可查阅相关英文文献。 除了自定题目外,邀请机构有时会根据自己的需要或理解预设一些题目,诸如“应急管理”、“新闻应急”、“危机管理与媒体应对”等。应急管理是一个准确、成熟的概念,不必细解;新闻应急则指意含糊,实应纠正;媒体“应对”不如改为“协商”、“沟通”等词汇,其义自明。 讲义正文: 倘若跳出个案式的检讨,进而把2019年以来的“非典”、吉林石化爆炸、厦门PX项目事件、无锡太湖蓝藻污染、2019年春季南方冰雪灾害、“3•14”拉萨骚乱事件、奥运火炬海外传递袭扰事件、“5•12”汶川大地震、“6•28”瓮安群体事件视为一个呼应性的整体,那么我们就容易理解一个判断:对于任何一个社会组织而言,危机管理与财富创造同等重要。而传播是危机管理诸事务中的核心问题,发布信息,重归共识,价值提升始终是危机管理的主线。 一、危机传播管理的常规路径 谓之常规路径,强调的是以下所讲诸项的常识性。如今,我们不缺少胆识和见识,而总是忽略常识。 1、时间性——越快越主动,越慢越被动。这简直是老生常谈,然而一些组织却总是“输”在危机管理的时间性问题上。一旦陷入危机就躲起来,或者迟滞反应,于公众而言不负责任,于媒体而言制造了误解和障碍,于自己则意味着灾难。 时间性意味着不躲避不说谎不出丑。要及早讲出真相,把握自己应有的话语权;的确犯错了应要诚意道歉,勇于担当。此中,有三个问题值得辨析:

公关中的谣言传播及其危机管理讲义(doc 11页)

公关中的谣言传播及其危机管理初探 谣言,是指凭空捏造的不可信的话。在各类公关危机中,谣言传播是导致组织形象严重受损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如何及时、有效应对谣言传播造成的公关危机是危机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管理层应当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之一。本文在分析了公共关系中谣言传播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危机管理对策。 一、公关中的谣言传播特征 1、谣言传播具有突发性且流传速度极快。一个谣言往往不知从何处冒出来,然后就开始迅速繁殖、流传开来。一般来讲,一次完整的谣言传播通常经历了形成期、高潮期和衰退期等三个阶段。在谣言传播的形成期,只有少数人作为谣言的发源地相互议论,随之谣言的传播速度开始加快,迅速传给谣言的次极源地,再传给他人形成一种“锁链式传播”,这样就进入了谣言传播的形成期。在形成期,谣言的传播速度逐渐加快,谣言很快呈燎原之势,参与传播的人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当谣言为绝大多数公众所接受,传播达到或者接近一种平衡状态,谣言传播就进入到了高潮期。其后,随着谣言重要性的减弱,谣言传播的频率开始下降,谣言传播逐步进入衰退期,直到谣言完全消失。

谣言传播速度之所以很快,除了因内容具有稀奇性外,还与谣言传播的特殊网络有关。国外传播学者研究发现,谣言在一定群体或组织范围内的传播网络不同于其它类别非组织传播的网络。美国的传播学者曾用“葡萄藤”来形容谣言的传播。他们发现,“葡萄藤”传播具有速度快、信息量大、反馈性强等特点,呈现出一种双向性、交叉性,其传播覆盖面以几何级的速度增长。 针对某一主题的谣言传播还有可能反复、循环出现。在企业公共关系中,这种情况通常是因为企业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危机管理对策所致。由于公众所关心的问题没有彻底解决、疑问没有得到解释,谣言便有反复出现的可能。这种反复表现在潜在状态和显在状态的交替。 2、谣言传播的主体及其动机具有复杂性。对一间公司而言,谣言传播的主体一般包括四类:竞争同业;消费者;大众传播媒体;有意或无意制造事端的其他公众。在这四类主体中,前两种更多见于后两种。 A、竞争同业。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处于竞争关系的一方为挤跨对方、夺取更大的市场份额,会释放一些没有科学依据、不符合实际的信息攻击对方。这种行为虽

公共危机管理(讲义)

公共危机管理 李永清 问题:我国的公共危机事件分哪几种?我国的公共危机事件分哪几级?它们分别用哪种颜色预警?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国务院的总体应急预案把公共危机事件分为四大类139种:第一大类自然灾害类,像地震、台风等等属于此类。第二大类是公共卫生事件,像非典、禽流感、食品安全方面等等都属于此类,工商局跟这类危机事件联系比较多一些。第三大类是事故灾难类,比如重大的交通事故、火灾、安全生产方面的问题都属于这一类。第四大类是社会安全事件类,比如金融危机、恐怖活动、群体性事件等等。 预警分四级:第一级(特别严重),用红色表示;第二级(严重),用橙色表示;第三级(较重),用黄色表示;第四级(一般),用蓝色表示。 一、严峻的公共安全形势 怎样看待当前的公共安全形势?公共安全形势是不是严峻的?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透视一下。 (一)世界面临的公共安全形势 先看一下世界重大危机事件编年史。我们截取离现在很近的这几十年。从1979年到1991年,有很多年代世界没有发生重大危机事件,1980、1981、1983、1985、1987、1990、1991年都是天下太平。1992年以后就大不一样了,从1992年到2000年这个时间段,除了1999

年没有发生重大危机事件,每一年都有,而且一般来说都是两三次以上的重大危机事件。进入新世纪这九年,重大危机事件可以说是层出不穷。总之,从上个世纪最后二三十年一直到新世纪初,危机发生的数量、危机的种类、危机的破坏程度都是过去所不能想象的。 (二)中国面临的公共安全形势 中国怎么样?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每年因危机事件死亡的人数超过20万,伤残人数超过200万,经济损失超过6000亿元。在四类危机中,在正常的年代,要特别关注的是自然灾害。因为我们国家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2009年全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约4.8亿人(次)受灾,死亡和失踪1528人,紧急转移安置709.9万人(次);农作物受灾面积4721.4万公顷,绝收面积491.8万公顷;倒塌房屋83.8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2523.7亿元。在自然灾害里面,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是台风,它占了49%,所以东南沿海各省每年都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应对台风。其次是洪涝、滑坡和泥石流。特别是城市,滑坡和泥石流是很厉害的。 我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2.041,不但远高于美国0.03的水平,而且大大高于同为发展中国家印度的0.3的水平。最近十年来发生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在迅速增加。群体性事件1993年共8709宗,此后一直保持快速上升趋势,1999年总数超过32000宗,2003年60000宗,2004年74000宗,2005年87000宗。 (三)深圳面临的公共安全形势 深圳一方面是经济高速发展,另一方面也是危机事件不断。我们

企业危机管理讲义

《企业危机管理》讲义 一、企业危机与企业危机管理的内涵 1、企业危机 1)什么是企业危机 是指发展态势不确定的、对企业全局以及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有严重威胁的、需要在时间紧迫、信息不充分的情势下机敏决策和快速处置的重大事件。 2)企业危机的特征 (1)突发性; (2)高度不确定性; (3)一定破坏性; (4)危机的实质是非程序化决策问题(时间紧迫、信息不足、资源不足); (5)具有“连带反应”(因危机早期处置不善导致后续系列负效应); (6)复杂性; (7)危机的双重性(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8)对企业全局的战略影响(正反两方面)。 3)企业危机的主要类型 (1)企业内部危机:企业公共关系危机、企业营销危机、人力资源危机、企业信用与财务危机、企业创新危机、企业发展战略危机;企业内部工业意外灾害、事故所引发的危机。(2)企业外部危机:企业外部环境人为因素造成的对企业不利的事件,如恶意下毒、恐怖袭击、产品仿制、谣言传播等;企业外部环境中重大自然灾害、战争、行业或经济危机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直接影响生产经营活动的严重事件。 2、企业危机管理 1)危机管理与企业危机管理 (1)危机管理 是指运用多种学科的知识和方法,为应对各种危机情境所进行的收集信息、分析信息、问题决策、制订计划、采取措施、化解处理、动态调整、经验总结和恢复发展的全过程。(2)企业危机管理 是指企业为避免、减轻或消除危机所带来的威胁和损害,制定和实施规避危机、控制危机、解决危机并化危为机等措施的一系列动态管理过程。 2)企业危机管理的本质与相关概念区分 (1)企业危机管理与公共危机管理比较 企业危机管理和公共危机管理在外延上还是有着一定的交叉,但这两种管理方式的差异也是十分明显的。 (2)企业危机管理与企业风险管理比较 企业风险管理就是企业危机管理的预警部分。 (3)企业危机管理与企业战略管理的关系 都涉及到企业整体与长远的发展,对企业的生命周期都有相同或相似的理论交叉内容和实践手段,核心目的都是围绕企业的整体健康和长久发展。 从某种程度上说,企业危机管理就是企业战略管理的一部分。 (4)企业危机管理的重点在预防 (5)企业危机管理的核心与关键,在于平衡各个利益相关者的权益。 3)企业危机管理的原则(6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