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函数一题多解举例

三角函数一题多解举例
三角函数一题多解举例

三角函数一题多解举例

例1:求函数cos 2sin y θ

θ

=

+(R θ∈)的值域。

解法一:利用合一公式

cos 2sin cos )2sin y y y θ

θθθφθ

=

?=-+=++,

所以

sin()θφ+=

,又|sin()|1θφ+≤,

1≤,解得y ≤≤

所以函数cos 2sin y θθ=+(R θ∈)的值域为[33

-。

解法二:斜率法

cos 0

sin (2)

y θθ-=

--,可看成点(sin ,cos )A θθ与(2,0)B -连线的斜率,而

(sin ,cos )θθ在圆221x y +=上,

当AB 与圆相切时分别取到最值,结合图形易得函数cos 2sin y θ

θ

=

+(R θ∈)的

值域为[33

-

. 解法三:导数法

2

12sin (2sin )y θθ--'=

+,令0y '=得1sin ,cos 22θθ=-=±,从而[,33

y ∈-. 例2:对任意,cos cos 21x R a x b x ∈+≥-恒成立,求a b +的最大值. 解法一:特值法,特别快

在cos cos 21a x b x +≥-中取23x π=得11

()()122

a b -+-≥-,∴2a b +≤, 当42,33a b ==时,2

4242cos cos 2cos cos 2cos (2cos 1)3333

a x

b x x x x x +=+=+-

241(cos )1132

x =+-≥-,所以a b +的最大值为2.

解法二:构造二次函数

原不等式即2

cos (2cos 1)1a x b x +-≥-即2

2cos cos 10b x a x b +-+≥,

令2()21,cos [1,1]f t bt at b t x =+-+=∈-,

(1)当0b ≤时,()f t 的图象是开口向下的抛物线或者直线,

所以只要(1)2102112

(1)210f b a b a b b f b a b -=--+≥?+≤+≤

=+-+≥?

(2)由0[1,1]41010

b a b

b a b a >???-?-?

??-+≥?++≥??得44a b a b <->或

若4,a b <-则302a b b +<-<<;

若4,a b >则由10b a ++≥得1413b a b b <≤+?<

,故5

1223

a b b +≤+<<. (3)由2

0[1,1]

442(1)0b a b a b b >?

??-∈-???=-?-+≤??

得2

218()22a b +-≤, 由柯西不等式

,22222

91112[8()(

)8

282

a b a b ?? ??≥+

-+≥+- ???

,故13

222

a b a b +-

≤?+≤, 当且仅当2

218()22

18()2a b a b ?+-=????=-??即4

3

23

a b ?=???

?=??

时取等号,此时满足1[1,1]42a b -

=-∈-. 综上,a b +的最大值为2.

例3:设[0,]2

π

θ∈,且2cos 2sin 220m m θθ+--<恒成立,求m 的取值范围.

解法1(分离参数,构造函数,利用导数): 不等式等价于21sin 2sin 220m m θθ-+--<, 2sin 2sin 210m m θθ-+--<,

2(2sin 2)sin 1m θθ-<+.

∵[0,]2

π

θ∈,sin [0,1]θ∈.

(1)当sin 1θ=时,不等式显然成立.

(2)当sin [0,1)θ∈时,不等式等价于21sin 1

2sin 1

m θθ+>?-,

令sin ,x θ=211()([0,1))21x f x x x +=?∈-,则22

1(1)2

()02(1)x f x x --'=?<-,

()f x 是减函数, max 1()(0).2f x f ==-∴1

.2

m >-

综上,m 的取值范围是1

(,)2

-+∞.

解法2(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

不等式等价于21sin 2sin 220m m θθ-+--<, 即2sin 2sin 210m m θθ-+--<, 即2sin 2sin 210m m θθ-++>.

令sin x θ=,则22210x mx m -++>.

令222()221()21,[0,1].f x x mx m x m m m x =-++=--++∈ (1)当1m >时,min ()(1)20f x f ==>,符合题意.

(2)当01m ≤≤时,22min ()()21(1)20,f x f m m m m ==-++=--+>符合题意. (3)当0m <时,min ()(0)210,f x f m ==+>∴1

0.2

m -<< 综上,m 的取值范围是1(,)2

-+∞.

解法3(分离参数,再分离常数,一般可以利用基本不等式,但是本题中利用基本不等式时等号不成立,于是仍然利用函数的单调性): 不等式等价于21sin 2sin 220m m θθ-+--<,

即2sin 2sin 210m m θθ-+--<,即2(2sin 2)sin 1m θθ-<+. ∵[0,]2

π

θ∈,sin [0,1]θ∈.

(1)当sin 1θ=时,不等式显然成立.

(2)当sin [0,1)θ∈时,不等式等价于21sin 1

2sin 1

m θθ+>?-,

设sin 1x θ-=,则[1,0)x ∈-,

且221sin 11(1)112

(2)2sin 122x x x x

θθ+++?

=?=?++-, 令12()(2)2f x x x =?++,则212

()(1)02f x x

'=?-<,

∴()f x 是减函数, ∴max 121()(12).212f x =?-++=--∴1

.2m >-

综上,m 的取值范围是1

(,)2

-+∞.

解法4( 利用函数的图象):

不等式等价于21sin 2sin 220m m θθ-+--<,

即2sin 2sin 210m m θθ-+--<,即2sin 2sin 21m m θθ>--, 令 sin x θ=,则22(1)1x m x >--,[1,0]x ∈-.

在同一个坐标系中作出函数2()f x x =和()2(1)1g x m x =--的图象, 注意到()2(1)1g x m x =--的图象是以(1,1)-为端点的线段, 由图象可知只要(0)(0),f g >即021m >--,∴1.2

m >- 即m 的取值范围是1(,)2

-+∞.

解法5(直接求导法,注意分类讨论,实际上与解法2类似,只是没有换元) : 令2()cos 2sin 22f m m θθθ=+--,

()2cos sin 2cos 2cos (sin )f m m θθθθθθ'=-+=--.

∵[0,]2

π

θ∈,∴sin [0,1]θ∈,cos [0,1]θ∈,

(1)当1m >时,()0f θ'>,(),f θ[0,]2

π

θ∈是增函数,

max ()()20,2

f f π

θ==-<符合题意.

(2)当01m ≤≤时,sin m θ<时,()0f θ'>,sin m θ>时,()0f θ'<,

2222max ()122221(1)20f m m m m m m θ=-+--=--=--< ,符合题意.

(3)当0m <时,min ()(0)210,f x f m ==+>∴10.2

m -<< 综上,m 的取值范围是1(,)2

-+∞.

初中数学十大常见解题方法

初中数学十大常见解题方法 1、配方法:所谓配方,就是把一个解析式利用恒等变形的方法,把其中的某些项配成一个或几个多项式正整数次幂的和形式。通过配方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叫配方法。其中,用的最多的是配成完全平方式。配方法是数学中一种重要的恒等变形的方法,它的应用非常广泛,在因式分解、化简根式、解方程、证明等式和不等式、求函数的极值和解析式等方面都经常用到它。 2、因式分解法:因式分解,就是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乘积的形式。因式分解是恒等变形的基础,它作为数学的一个有力工具、一种数学方法在代数、几何、三角函数等的解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式分解的方法有许多,除中学课本上介绍的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等外,还有如利用拆项添项、求根分解、换元、待定系数等等。 3、换元法:换元法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而且应用十分广泛的解题方法。我们通常把未知数或变数称为元,所谓换元法,就是在一个比较复杂的数学式子中,用新的变元去代替原式的一个部分或改造原来的式子,使它简化,使问题易于解决。 4、判别式法与韦达定理: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b、c∈R,a≠0)根的判别式△=b2-4ac,不仅用来判定根的性质,

而且作为一种解题方法,在代数式变形,解方程(组),解不等式,研究函数乃至解析几何、三角函数运算中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韦达定理除了已知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个根,求另一根;已知两个数的和与积,求这两个数等简单应用外,还可以求根的对称函数,计论二次方程根的符号,解对称方程组,以及解一些有关二次曲线的问题等,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5、待定系数法:在解数学问题时,若先判断所求的结果具有某种确定的形式,其中含有某些待定的系数,而后根据题设条件列出关于待定系数的等式,最后解出这些待定系数的值或找到这些待定系数间的某种关系,从而解答数学问题,这种解题方法称为待定系数法。它是中学数学中常用的重要方法之一。 6、构造法:在解题时,我们常常会采用这样的方法,通过对条件和结论的分析,构造辅助元素,它可以是一个图形、一个方程(组)、一个等式、一个函数、一个等价命题等,架起一座连接条件和结论的桥梁,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这种解题的数学方法,我们称为构造法。运用构造法解题,可以使代数、三角、几何等各种数学知识互相渗透,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7、反证法:反证法是一种间接证法,它是先提出一个与命题的结论相反的假设,然后,从这个假设出发,经过正确的

高中数学每日一题【数列综合】

江西省南昌市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江西师大附中使用)高三理科数学分析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二、亮点试题分析 1.【试卷原题】11.已知,,A B C 是单位圆上互不相同的三点,且满足AB AC → → =,则A BA C →→ ?的最小值为( ) A .1 4- B .12- C .34- D .1-

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练习题

三角函数及解三角形练习题 一.解答题(共16小题) 1.在△ABC中,3sinA+4cosB=6,4sinB+3cosA=1,求C的大小. 2.已知3sinθtanθ=8,且0<θ<π. (Ⅰ)求cosθ; (Ⅱ)求函数f(x)=6cosxcos(x﹣θ)在[0,]上的值域. 3.已知是函数f(x)=2cos2x+asin2x+1的一个零点. (Ⅰ)数a的值; (Ⅱ)求f(x)的单调递增区间. 4.已知函数f(x)=sin(2x+)+sin2x. (1)求函数f(x)的最小正周期; (2)若函数g(x)对任意x∈R,有g(x)=f(x+),求函数g(x)在[﹣,]上的值域. 5.已知函数f(x)=2sinωxcosωx+cos2ωx(ω>0)的最小正周期为π.(1)求ω的值; (2)求f(x)的单调递增区间. 6.已知函数f(x)=sin(ωx+φ)(ω>0,﹣≤φ<)的图象关于直线x=对称,且图象上相邻两个最高点的距离为π. (Ⅰ)求ω和φ的值; (Ⅱ)若f()=(<α<),求cos(α+)的值. 7.已知向量=(cosx,sinx),=(3,﹣),x∈[0,π]. (1)若∥,求x的值; (2)记f(x)=,求f(x)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以及对应的x的值. 8.已知函数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

(1)求函数f(x)的解析式; (2)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是a,b,c,若(2a﹣c)cosB=bcosC,求的取值围. 9.函数f(x)=2sin(ωx+φ)(ω>0,0<φ<)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M 为最高点,该图象与y轴交于点F(0,),与x轴交于点B,C,且△MBC的面积为π. (Ⅰ)求函数f(x)的解析式; (Ⅱ)若f(α﹣)=,求cos2α的值. 10.已知函数. (Ⅰ)求f(x)的最大值及相应的x值; (Ⅱ)设函数,如图,点P,M,N分别是函数y=g(x)图象的零值点、最高点和最低点,求cos∠MPN的值. 11.设函数f(x)=sin(ωx﹣)+sin(ωx﹣),其中0<ω<3,已知f ()=0.

一道三角函数题的多种解法

一道三角函数题的多种解法 林秋林 摘要:三角函数的求值问题是三角函数中的一个最基本内容,公式和方法选择的不同会直接导致运算量的差异.笔者针对学生反映问题较多的一道典型习题总结了多种解法,希望使学生能彻底掌握这一基础内容的同时能对数学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关键词:三角函数 二倍角公式 万能公式 方程 任何一个发现都是基于平时的积累.虽然高中数学习题千差万别,多如牛毛,但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毕竟是有限的.根据某一道题的解题依据或解题方法进行归类整理,会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习题的理解与掌握.笔者在讲授完人教版必修四的三角函数这部分内容后,给学生留了这么一道习题: 已知α是某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满足13 17cos sin = -αα. (1)判断该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还是钝角三角形? (2)求αtan 的值. 这道题是三角函数内容中的一道典型题,该题本身不难,但学生的普遍反映是计算太麻烦了,想不到更好的方法.于是笔者认真总结了一些解法,希望能让学生从中受益.三角函数是高中数学的一块重点内容,它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灵活地借助数学思想方法解题,往往可以避免复杂的运算,优化解题过程,降低解题难度,加快解题速度.在教学中应加以归纳和训练,这样会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就通过上述例题介绍解三角函数题时常用的一些数学思想及方法. 对于问题(1),我们可以有两种选择: 第一是直接将 13 17cos sin =-αα两边同时平方,可得 169 289 cos cos sin 2sin 22=+-αααα,即有169 289 c o s s i n 21=-αα,可有169 60 cos sin - =αα.由于),0(πα∈,故只能0cos <α,即α是钝角,该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第二是采用逆向思维,若]2 , 0(π α∈,则13 17 1cos sin < ≤-αα,与题意不符,故只能],2 (ππ α∈,即该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对于问题(2),我们有如下方法可供选择. 思路一:从三角函数定义出发.可设点),(y x P 是角α终边上的一点,令 22y x r += .则r x = αcos ,r y =αsin ,x y =αtan .依题意可得13 17 =-r x r y .两边同时平方可整理得060169602 2 =++x xy y ,即为0)125)(512(=++x y x y ,于是 x y 125- =或者x y 512-=,即125tan -=α或5 12 tan -=α.

初中数学解题技巧(超级完整)

初中数学选择题、填空题解题技巧(完美版) 选择题目在试题中所占的比重不是很大,但是又不能失去这些分数,还要保证这些分数全部得到。因此,要特别掌握初中数学选择题的答题技巧,帮助我们更好的答题,选择填空题与大题有所不同,只求正确结论,不用遵循步骤。我们从日常的做题过程中得出以下答题技巧,跟同学们分享一下。 1.排除选项法: 选择题因其答案是四选一,必然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那么我们就可以采用排除法,从四个选项中排除掉易于判断是错误的答案,那么留下的一个自然就是正确的答案。 2.赋予特殊值法: 即根据题目中的条件,选取某个符合条件的特殊值或作出特殊图形进行计算、推理的方法。用特殊值法解题要注意所选取的值要符合条件,且易于计算。 3.通过猜想、测量的方法,直接观察或得出结果: 这类方法在近年来的初中题中常被运用于探索规律性的问题,此类题的主要解法是运用不完全归纳法,通过试验、猜想、试误验证、总结、归纳等过程使问题得解。 4、直接求解法: 有些选择题本身就是由一些填空题,判断题,解答题改编而来的,因此往往可采用直接法,直接由从题目的条件出发,通过正确的运算或推理,直接求得结论,再与选择项对照来确定选择项。我们在做解答题时大部分都是采用这种方法。如:商场促销活动中,将标价为200元的商品,在打8折的基础上,再打8折销售,现该商品的售价是( )A 、160元 B、128元 C 、120元 D、 88元 5、数形结合法: 解决与图形或图像有关的选择题,常常要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有时还要综合运用其他方法。 6、代入法: 将选择支代入题干或题代入选择支进行检验,然后作出判断。 7、观察法:观察题干及选择支特点,区别各选择支差异及相互关系作出选择。 8、枚举法:列举所有可能的情况,然后作出正确的判断。 例如,把一张面值10元的人民币换成零钱,现有足够面值为2元,1元的人民币,换法有( ) (A)5种(B)6种(C)8种(D)10种。分析:如果设面值2元的人民币x张,1元的人民币y元,不难列出方程,此方程的非负整数解有6对,故选B. 9、待定系数法: 要求某个函数关系式,可先假设待定系数,然后根据题意列出方程(组),通过解方程(组),求得待定系数,从而确定函数关系式,这种方法叫待定系数法。 10、不完全归纳法: 当某个数学问题涉及到相关多乃至无穷多的情形,头绪纷乱很难下手时,行之有效的方法是通过对若干简单情形进行考查,从中找出一般规律,求得问题的解决。 以上是我们给同学们介绍的选择题的答题技巧,希望同学们认真掌握,选择题的分数一定要拿下。初中数学答题技巧有以上十种,能全部掌握的最好;不能的话,建议同学们选择集中适合自己的初中数学选择题做题方法。 初中填空题解法大全 一.数学填空题的特点: 与选择题同属客观性试题的填空题,具有客观性试题的所有特点,即题目短小精干,考查目标集中明确,答案唯一正确,答卷方式简便,评分客观公正等。但是它又有本身的特点,即没有备选答案可供选择,这就避免了选择项所起的暗示或干扰的作用,及考生存在的瞎估乱猜的侥幸心理,从这个角度看,它能够比较真实地考查出学生的真正水平。考查内容多是“双基”方面,知识复盖面广。但在考查同样内容时,难度一般比择题略大。 二.主要题型: 初中填空题主要题型一是定量型填空题,二是定性型填空题,前者主要考查计算能力的计算题,同时

高三数学三角函数专题训练

高三数学三角函数专题训练 1.为得到函数πcos 23y x ?? =+ ?? ? 的图像,只需将函数sin 2y x =的图像( ) A .向左平移5π12个长度单位 B .向右平移5π12 个长度单位 C .向左平移 5π6 个长度单位 D .向右平移 5π6 个长度单位 2.若动直线x a =与函数()sin f x x =和()cos g x x =的图像分别交于M N ,两点,则M N 的最大值为( ) A .1 B . 2 C . 3 D .2 3.把函数sin y x =(x R ∈)的图象上所有点向左平行移动3 π 个单位长度,再把所得图象上所有点的横坐标缩短到原来的1 2倍(纵坐标不变),得到的图 象所表示的函数是( ) A .sin(2)3 y x π =-,x R ∈ B.sin( ) 2 6 x y π =+ ,x R ∈ C.s in (2)3 y x π =+,x R ∈ D.sin(2) 3 2y x π=+ ,x R ∈ 4.设5sin 7 a π=,2cos 7 b π=,2tan 7 c π=,则( ) A.c b a << B.a c b << C.a c b << D.b a c << 5.将函数sin(2)3 y x π =+ 的图象按向量α 平移后所得的图象关于点(,0) 12 π - 中 心对称,则向量α的坐标可能为( ) A .(,0)12π - B .(,0)6 π - C .( ,0)12 π D .( ,0)6 π 6.函数2 ()sin 3sin cos f x x x x =+ 在区间 ,42ππ?? ???? 上的最大值是( ) A.1 B.13 2 + C. 3 2 D.1+ 3 7.若,5sin 2cos -=+a a 则a tan =( ) A.2 1 B. 2 C.2 1- D.2-

高考数学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练习题

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 一、选择题 (2016·7)若将函数y =2sin 2x 的图像向左平移 12 π个单位长度,则平移后图象的对称轴为( ) A .()26k x k Z ππ =-∈ B .()26k x k Z ππ =+∈ C .()212 k x k Z ππ =-∈ D .()212 k x k Z ππ =+∈ (2016·9)若3 cos( )45 π α-=,则sin 2α =( ) A . 725 B .15 C .1 5 - D .7 25 - (2014·4)钝角三角形ABC 的面积是12 ,AB =1,BC ,则AC =( ) A .5 B C .2 D .1 (2012·9)已知0>ω,函数)4sin()(π ω+ =x x f 在),2(ππ 单调递减,则ω的取值范围是() A. 15 [,]24 B. 13[,]24 C. 1(0,]2 D. (0,2] (2011·5)已知角θ的顶点与原点重合,始边与x 轴的正半轴重合,终边在直线y =2x 上,则cos2θ =( ) A .45 - B .35 - C .35 D .45 (2011·11)设函数()sin()cos()(0,||)2 f x x x π ω?ω?ω?=+++>< 的最小正周期为π,且()()f x f x -=, 则( ) A .()f x 在(0,)2π 单调递减 B .()f x 在3(,)44 ππ 单调递减 C .()f x 在(0,)2π 单调递增 D .()f x 在3(,)44 ππ 单调递增 二、填空题 (2017·14)函数()23sin 4f x x x =- (0,2x π?? ∈???? )的最大值是 . (2016·13)△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cos 4 5 A = ,1cos 53C =,a = 1,则b = . (2014·14)函数()sin(2)2sin cos()f x x x ???=+-+的最大值为_________. (2013·15)设θ为第二象限角,若1 tan()42 πθ+=,则sin cos θθ+=_________. (2011·16)在△ABC 中,60,B AC ==o 2AB BC +的最大值为 . 三、解答题

三角函数中的易错题

三角函数中的易错题 三角函数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但涉及知识重复、题型多样,解题方法灵活多变,但不少学生由于对知识理解的不深或思维不严密,做题过程中往往由于忽视一些条件而导致错误,现针对学生们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给予点拨。 一.例1、求函数y= x x 2tan 1tan 2- 的最小正周期 错解:∵ y=x x 2tan 1tan 2-= tan 2x ∴ T= π/2 假如 T=π/2 是y=x x 2tan 1tan 2- 的最小正周期 则有∫(0+π/2)=∫(0) 成立 而实际上 当x=0+π/2时,函数y= x x 2tan 1tan 2- 无意义 ∴T=π/2不是函数y= x x 2tan 1tan 2-的最小正周期 正解: y= x x 2tan 1tan 2- 其定义域为x=k π±π/4 x ≠k π+π/2 由图像可知:函数y= x x 2tan 1tan 2- 最小正周期应为π 练习: 求函数y=x x x x cos 3cos sin 3sin ++ 的周期T [T= π ] 二、例2、设sin α+ sin β =1/3 求sin α-cos 2β的最值。 错解:sin α=1/3-sin β 由 -1≤sin α≤1 知 -1≤1/3-sin β≤1 ∴-2/3≤sin β≤4/3 ∵sin β≤1 ∴-2/3≤sin β≤1 ∴sin α-cos β=1/3-sin β-(1-sin β)=(sin β-1/2)-11/12 当 sin β=1/2时,有最小值-11/12

当sinβ=-1时, 有最大值4/3 分析:最大值不对,原因在于未注意函数的有界性 正解:sinα-cosβ=(sinβ-1/2)-11/12 当sinβ=1/2时,有最小值-11/12 当sinβ=2/3时, 有最大值4/9 练习:若sinαsinβ=1/3 则cosαcosβ的取值范围。[-2/3,2/3]三、例3、在△ABC中,sinA=3/5, cosB=5/13 求cosC 错解:∵sinA=3/5 ∴cosA=±4/5 ∵cosB=5/13 ∴sinB=12/13 ∴cosC=-cos(A+B)=16/65或56/65 分析:A、B、C是三角形的内角,当A+B<π时应深入讨论A、B的实际变化范围。 即由sinA=3/5 而1/2<3/5π 不合题意 ∴只有π/6

初中数学一题多变、一题多解

C B A S 2 S 3 S 1 C B A S 3 S 2 S 1 S 3 S 2S 1 C B A 一题多解、一题多变 原题条件或结论的变化 所谓条件或结论的变化,就是对某一问题的条件或结论进行变化探讨,并针对问题的内涵与外延进行深入与拓展,从而得到一类变式题组。通过对问题的分析解决,使我们掌握某类问题的题型结构,深入认识问题的本质,提高解题能力。 例1 求证:顺次连接平行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变式1 求证:顺次连接矩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菱形。 变式2 求证:顺次连接菱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矩形。 变式3 求证:顺次连接正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变式4 顺次连接什么四边形各边中点可以得到平行四边形? 变式5 顺次连接什么四边形各边中点可以得到矩形? 变式6 顺次连接什么四边形各边中点可以得到菱形? …… 通过这样一系列变式训练,使学生充分掌握了四边形这一章节所有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强化沟通了常见特殊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判定定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等,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解题思路,活跃了思维,激发了兴趣。 一、几何图形形状的变化 如图1,分别以Rt ABC 的三边为边向外作三个正方形,其面积分别为321S S S 、、,则 321S S S 、、之间的关系是 图1 图2 图3

E S 3 S 2 S 1 D C B A S 3S 2 S 1 A B C D A B C D S 3S 2 S 1 变式1:如图2,如果以Rt ?ABC 的三边为直径向外作三个半圆,其面积分别为321S S S 、、,则321S S S 、、之间的关系是 变式2:如图3,如果以Rt ?ABC 的三边为边向外作三个正三角形,其面积分别为 321S S S 、、,则321S S S 、、之间的关系是 变式3:如果以Rt ?ABC 的三边为边向外作三个一般三角形,其面积分别为321S S S 、、,为使321S S S 、、之间仍具有上述这种关系,所作三角形应满足什么条件?证明你的结论。 ,2,90,//,44321321S S S S S S BC AB DA AB DC BCD ADC DC AB ABCD 、、,则、、,其面积分别为为边向梯形外作正方形、、分别以且中,梯形:如图变式=?=∠+∠之间的关系是 图4 图5 图6 ,2,90,//,55321321S S S S S S BC AB DA AB DC BCD ADC DC AB ABCD 、、,则、、形,其面积分别为为边向梯形外作正三角、、分别以 且中,梯形:如图变式=?=∠+∠之间的关系是 ,2,90,//,66321321S S S S S S BC AB DA AB DC BCD ADC DC AB ABCD 、、,则、、,其面积分别为为直径向梯形外作半圆、、分别以且中,梯形:如图变式=?=∠+∠之间的关系是 上述题组设置由易到难,层次分明,把学生的思维逐渐引向深入。这样的安排不仅使学生复习了勾股定理,又在逐渐深入的问题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既掌握了基础知识,也充分认识了问题的本质,可谓是一举两得。 二、图形内部结构的变化 例2.已知:如图7,点C 为线段AB 上一点,?ACM 、?CBN 是等边三角形。

51.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新高三每日一题系列)

51.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典例】 已知π1sin 123α??- = ?? ?,则5πcos 12α? ?+ ?? ?的值等于 A . 1 3 B . 2 3 C .13 - D .22 【练习】 1.cos (52π 3 - )等于 A .3 B .12 - C . 12 D . 32 2.若π4sin 65??-= ???α,则πcos 3?? + ??? α等于 A . 4 5 B .4 5- C .35 D .3 5 - 3.已知πtan()5a =-,7πtan()5b =,π sin()5 c =-,则有 A .a b c >> B .c b a >> C .c a b >> D .b c a >>

【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 5ππππ1cos cos sin 12122123ααα??????? ?+=-+=--=- ? ? ???????????,故选C . 【解题必备】(1)在应用诱导公式求三角函数值时,除了要掌握应用诱导公式的原则:“负化正”、“大化小”、 “小化锐”外,还需善于观察,寻找角的关系,如5πππ12122αα? ???+--= ? ? ? ???,π7ππ12122αα????-+-= ? ?????, 7π5ππ1212αα???? -++= ? ????? ,这样可以沟通已知角与待求值角之间的关系. (2)六组诱导公式 角 函数 2k π+α(k ∈Z ) π+α ?α π?α 2 π ?α 2 π +α 正弦 sin α ?sin α ?sin α sin α cos α cos α 余弦 cos α ?cos α cos α ?cos α sin α ?sin α 正切 tan α tan α ?tan α ?tan α —— —— 对于角“ 2 α±”(k ∈Z )的三角函数记忆口诀“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奇变偶不变”是指“当k 为奇数时,正弦变余弦,余弦变正弦;当k 为偶数时,函数名不变”.“符号看象限”是指“在α的三角函数值前面加上当 α为锐角时原函数值的符号”. (3)使用诱导公式时一定要注意三角函数值在各象限的符号,特别是在具体题目中出现类似πk α±的形式时,需要对k 的取值进行分类讨论,从而确定出三角函数值的正负. (4)巧用相关角的关系能简化解题的过程: 常见的互余关系有 π3α-与π6α+,π3α+与π6α-,π4α+与π 4α-等; 常见的互补关系有π3θ+与2π3θ-,π4θ+与3π 4 θ-等. 1.【答案】B 【解析】cos (52π3- )=cos (﹣17ππ3-)=cos (17ππ3+)=cos (ππ 3+)=﹣cos π312=-. 2.【答案】A 【解析】因为π4sin 65??-= ???α,则πcos 3??+= ???αsin (ππ23--α)π4 sin 65??=-= ???α,故 3.【答案】D 【解析】π πtan()tan 0,5 5a =-=-<7π22 tan()tan(ππ)tan π0,555b ==+=> ππsin()sin 055c =-=-<,πtan 151,ππsin cos 55 a c -==>-而0c a c

2019年三角函数和解三角形大题

2018-2019学年高三一模理分类---三角函数和解三角形 海淀(理) (15)(本小题满分13分) 已知函数()cos()cos 4 f x x x a π =-+ (Ⅱ)求a 的值; (Ⅱ)求函数()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 文)已知函数()cos()cos 4 f x x x a π =-+的图象经过点(O,l),部分图象如图所示. (I)求a 的值; (Ⅱ)求图中0x 的值,并直接写出函数()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 朝阳 (理)15.(本小题满分13分) 在ABC △中,a ,120A ∠=?,ABC △b c <. (Ⅰ)求b 的值; (Ⅱ)求cos 2B 的值. (文)15.(本小题满分13分) 已知函数2 ()cos cos f x x x x =. (Ⅰ)求( )3 f π 的值及()f x 的最小正周期; (Ⅱ)若函数()f x 在区间[0,]m 上单调递增,求实数m 的最大值. 石景山

(文 理)15. (本小题13分) 在ABC △中,角A B C ,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 ,b=3c =,1 cos 3 B=-. (Ⅰ)求sin C 的值; (Ⅱ)求ABC △的面积. 丰台 (理)15.(本小题13分) 已知函数2()cos(2)2sin ()3f x x x a a π =--+∈R ,且()03 f π=. (Ⅰ)求a 的值; (Ⅱ)若()f x 在区间[0,]m 上是单调函数,求m 的最大值. 延庆 (理)15.(本小题满分13分) 如图,在ABC ?中,点D 在BC 边上,cos ADB ∠=,3cos =5 C ∠,7AC =. sin CA D ∠(求Ⅰ)的值; (Ⅱ)若10BD =, 求AD 的长及ABD ?的面积. 怀柔 15.(本小题满分13分) 在 中,角,,所的对边分别是a ,b ,c , , . (Ⅰ)求边c 的值; (Ⅱ)若,求 的面积. 门头沟 A D B C

中考数学每日一练: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练习题及答案_2020年解答题版

中考数学每日一练: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练习题及答案_2020年解答题版答案答案答案答案2020年中考数学:图形的变换_锐角三角函数_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练习题 ~~第1题~~(2020郑州.中考模拟) 先化简,再求值: ÷( ﹣x+1),其中x=sin30°+2+ . 考点: 实数的运算;利用分式运算化简求值;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第2题~~ (2020长兴.中考模拟) 将一副直角三角尺如图放置,A ,E ,C 在一条直线上,边AB 与DE 交于点F ,已知∠B=60°,∠D =45° ,AD=AC= ,求DF 的长. 考点: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第3题~~ (2019太原.中考模拟) 清代诗人高鼎的诗句“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描绘出一幅充满生机的春天景象。小明制作了一个风筝,如图1所示,AB 是风筝的主轴,在主轴AB 上的D 、E 两处分别固定一根系绳,这两根系绳在C 点处打结并与风筝线连接。如图2,根据试飞,将系绳拉直后,当∠CDE =75°,∠CED =60°时,放飞效果佳。已知D 、 E 两点之间的 距离为20cm ,求两根系绳CD 、CE 的长。(结果保留整数,不计打结长度。参考数据: ) 考点: 等腰直角三角形;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第4题~~ (2019徐汇.中考模拟) 计算: .考点: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第5题~~ (2019.中考模拟)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 为原点,点 A (1,0),点 B (0, ),把△ABO 绕点O 顺时针旋转,得A′ B′O ,记旋转角为α. (Ⅰ)如图①,当α=30°时,求点B′的坐标; (Ⅱ)设直线AA′与直线BB′相交于点M. ①如图②,当α=90°时,求点M 的坐标; ②点C (﹣1,0),求线段CM 长度的最小值.(直接写出结果即可)﹣1

高考大题三角函数题型汇总精华(含答案解释)

【模拟演练】 1、[2014·江西卷16] 已知函数f (x )=(a +2cos 2x )cos(2x +θ)为奇函数,且f ??? ?π 4=0, 其中a ∈R ,θ∈(0,π). (1)求a ,θ的值; (2)若f ????α4=-25,α∈????π2,π,求sin ????α+π3的值. 2、[2014·北京卷16] 函数f (x )=3sin ? ? ???2x +π6的部分图像如图所示. (1)写出f (x )的最小正周期及图中x 0,y 0的值; (2)求f (x )在区间??????-π 2,-π12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3、[2014·福建卷18] 已知函数f (x )=2cos x (sin x +cos x ). (1)求f ? ?? ?? 5π4的值; (2)求函数f (x )的最小正周期及单调递增区间. 4、( 06湖南)如图,D 是直角△ABC 斜边BC 上一点,AB=AD,记∠CAD=α,∠ABC=β. (1)证明 sin cos 20αβ+=; (2)若 求β的值. B D C α β A 图

5、(07福建)在ABC △中,1tan 4 A = ,3 tan 5B =. (Ⅰ)求角C 的大小; (Ⅱ)若ABC △最大边的边长为17,求最小边的边长. 6、(07浙江)已知ABC △的周长为21+,且sin sin 2sin A B C +=. (I )求边AB 的长; (II )若ABC △的面积为1 sin 6 C ,求角C 的度数. 7、(07山东)如图,甲船以每小时302海里的速度向正北 方向航行,乙船按固定方向匀速直线航行,当甲船位于1A 处时, 乙船位于甲船的北偏西105? 的方向1B 处,此时两船相距20 海里.当甲船航行20分钟到达2A 处时,乙船航行到甲船的 北偏西120? 方向的2B 处,此时两船相距102海里, 问乙船每小时航行多少海里? 8、(2013年全国新课标2)在ABC ?中,c b a ,,C B A 所对的边分别为,,角,已知 B c C b a sin cos += (1)求B ; (2)若b=2, 求ABC S ?的最大值。

初中数学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数学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 时代在变迁,教育在进步,理念在更新。前两年提出考试要改革,有了《指导意见》,于是一批批探索性、开放性和应用性试题不断涌现;如今又提出课程要改革,有了《课程标准》,其中突出了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强调应用数学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教师创造性教学,学生学会学习。 面临这种崭新的教育形势,我们会思考这样一些问题:教学要如何从静态转为动态?怎样有效地指导学生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效益?该如何引导和组织学生从事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等等。我个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这些问题作过一些深思和一些尝试,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引导学生进行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的训练。下面,我提出几个实例来分析其引导过程与方法,抛砖引玉,仅供参考。 一、一题多解,多解归一 对于"一题多解",我是从两个方面来认识和解释的:其一,同一个问题,用不同的方法和途径来解决;其二,同一个问题,其结论是多元的,即结论开放性问题。一题多解,有利于沟通各知识的内涵和外延,深化知识,培养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多解归一,有利于提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通性、通法,从中择优,培养聚合思维。 例1:如图,已知D 、E 在BC 上,AB=AC ,AD=AE , E D C B A

求证:BD=CE. (本题来自《几何》第2册69页例3) 思路与解法一:从△ABC和△ADE是等腰三角形这一角度出发,利用"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三线合一"这一重要性质,便得三种证法,即过点A作底边上的高,或底边上的中线或顶角的平分线。其通法是"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三线合一",证得BH=CH. 思路与解法二:从证线段相等常用三角形全等这一角度出发,本题可设法证△ABD≌△ACE或证△ABE≌△ACD,于是又得两种证法,而证这两对三角形全等又都可用AAS、ASA、SAS进行证明,所以实际是六种证法。其通性是"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思路与解法三:从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这一角度出发,于是用叠合法可证。 例2:已知,如图,在⊙O中,AD是直径,BC是弦,AD⊥BC,E 添加字母,不写推理过程) D 思路与解法一:从相等的线段这一角度出发,可得如下结论: 1.OA=OD; 2.BE=C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数学每日一练: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练习题及答案_2020年压轴题版

中考数学每日一练: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练习题及答案_2020年压轴题版答案答案答案2020年中考数学:图形的变换_锐角三角函数_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练习题 ~~第1题~~ (2020青浦.中考模拟) 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 ∥BC , BC=BD=10,CD=4,AD=6.点P 是线段BD 上的动点,点E 、Q 分别是线段 DA 、BD 上的点,且DE=DQ=BP , 联结EP 、EQ . (1) 求证:EQ ∥DC ; (2) 如果△EPQ 是以EQ 为腰的等腰三角形,求线段BP 的长; (3) 当BP=m (0

2020年高考数学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大题精做

2020年高考数学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大题精做例题一:在△ ABC中,内角A , B , C所对的边分别为a , b , c,已知m n cosC,cos A,且m n . (1)求角A的大小; (2 )若b c 5 , △ ABC的面积为3,求a . n,AB 4 , BC .17,点D 在AC 边上,且cos (1 )求BD的长; (2)求△ BCD的面积. 例题三:△ ABC的内角A , B , C的对边分别为a , b , c,已知a 2c cosB bcosA 0 .a,c 2b , 例题二:如图,在厶ABC中,

(1 )求B ; (2)若b 3 , △ ABC的周长为3 2 3,求△ ABC的面积. 例题四:已知函数f x cos2 x 2 3 sin xcosx sin2 x . (1)求函数y f x的最小正周期以及单调递增区间; (2)已知△ ABC的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若fC 1,c 2,sinC sin B A 2sin 2A,求△ ABC 的面积.

例题一:【答案】(1) A -; (2) a .13 . 3 【解析】(1)由m n ,可得 m n 0 ,艮卩2b cos A acosC ccosA , 即 2sin B cos A sin AcosC sin C cosA ,即 2sin BcosA sin A C , ?/ sin A C sin n B sin B , / ? 2sin B cosA sin B ,即 sin B 2cos A 1 0 , ?/ 0 B n, ? sin B 0 , ? cosA 1 2 ?/ 0 A n, ? A n . 3 (2) 由S A ABC J /3,可得 S A ABC 1 - bcsin A 3 , ? bc 4 , 2 又b c 5 , 由余弦定理得 2 .2 a b 2 2 c 2bccosA b c 3bc 13 ? a 13 . 例题二:【答案】(1) 3; ( 2) 4 2 . 【解析】(1)在△ ABD 中, ■/ cos ADB 1 ,? sin ADB 3 22 3 , BD AB ABsi n BAD 4 2 -Z 3 由正弦疋理一 ,? BD sin BAD sin ADB ' sin ADB 2 2 3 (2) ?/ ADB CDB n, 1 cos ADB -. 3 2 1 得 17 9 CD 2 2 3CD -,解得 CD 4或 CD 2 (舍). 3 2 例题三:【答案】(1) B 2 n; (2) S\ABC ??? △ BCD 的面积S -BD CD sin CDB 2 22 3 3.3 4 二 cos CDB cos n ADB 二 sin CDB sin n ADB sin ADB CDB 在厶BCD 中,由余弦定理 BC 2 3 2 BD 2 2 CD 2 2BD CD cos CDB ,

初中数学中一题多解的能力培养分析

初中数学中一题多解的能力培养分析 一、前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步伐不断深入,初中学校均纷纷进行教学改革,在初中数学教学改革中,已经逐渐将传统的教学方式摒弃,开始应用现代化教学模式,例如多媒体教学模式、小组合作模式、一题多解模式等,为了探索初中数学教学方法,为今后提高今后教学水平,本文就一题多解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展开探究。一题多解教学方法的本质是通过让学生去探究发现解题方法,进而掌握解题的关键。一题多解有利于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活跃思路,让学生能根据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并结合自身情况,灵活地选择解题切入点;一题多解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初中数学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主动探究一道题的解法,进而可能提出两种、三种甚至更多种解法,使课堂成为同学们合作、竞争、探究、互助的场所,大大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一题多解有利于学生积累解题经验,丰富解题方法,学会如何综合运用已学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解题能力;一题多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不满足于得出一道习题的答案,进而去追求更快捷、更简单的解题方法[1]。总而言之,一题多解有利于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二、一题多解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题多解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营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更加投入到一题多解方法当中。初中数学教师可以适当收集一些一题多解的题目,然后让学生进行解题方法探讨,最后选出最适合自己掌握的且简单的解题方法。例如,教师可以出一个这样的题目:小夏是一名初中生,她们宿舍一共有8个女生,根据小夏调查发现,大家的体重都差不多,分别是44kg、40kg、46kg、43kg、47kg、40kg、44kg,加上小夏自己是42kg,请计算一下小夏宿舍女生的平均体重。首先,教师应让学生提出自己的思路,然后由学生自行探究寻找多种解题方法。最后将学生的解题方法罗列出来,一共有两种解法,一种是直接将所有的体重相加然后除以8得出答案,另一种是通过观察发现8个女生的体重都是在40kg幅度围绕,因此,分别将8个女生的体重减去40kg所得的数相加起来再除以8,最后得到的数加上40kg就是所要求的平均数。通过学生的发言发现,绝大多数学生都是想到第一种方法,只有少数学生想到第二种方法,经过大家讨论认为第二种解法比第一种解法较为简单便捷,因此,最后一致选择第二种解法当做今后解题的主要解法。通过一题多解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不但可以锻炼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